📖 ZKIZ Archives


摩根大通建議大學生:存錢是不夠的,你們得學會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2739

摩根大通在比較了近35年來存款回報和學費增速後建議大學生,僅僅存錢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去投資。因為你存款的利率遠遠趕不上學費增長,無論是股票、債券,其回報都高於學費增長。 根據1978年至2013年的數據,存款的平均利率僅4.1%,遠遠不及學費7.1%的年均增長。而投資債券平均年齡能獲得9.4%的收益,而股票的回報更是高達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37

股票市場的遊說者,你們錯了!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quvl.html
-張化橋在中移動的講稿(節選)。

美國的經濟總量(GDP)比中國大不了多少,但是美國股市的總市值比中國大13倍!剔除少量外國公司在美國的上市,美國股市的市值也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十倍!而且咱們的股票超貴,上市資源已經極度匱乏(這是國信證券前總裁胡繼之的語錄)。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咱們公司的盈利水平太低!為什麼這麼低?因為通脹太厲害,加上監管成本太高。企業家整天在應付政府部門。

在咱們祖國,至少有六個集團軍整天遊說人民銀行:降准,減息,放寬信貸,增加貨幣供應量,刺激經濟。這些遊說者們包括地方政府,銀行人士,和炒房者,等等。這些我都可以理解。

不過,有一個集團軍我不太理解:股票市場的人們(散戶,PE,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們)。他們整天編故事, 慫恿人民銀行所做的事情其實有違他們的私利,對於股市的振興很不利。他們以為降准或者增加貨幣供應量可以刺激股市。大錯特錯!

巴菲特對美國1964-1998這34年間美國股市的表現做過精闢的分析。他把這34年分成兩個17年。前面17年股市一直打橫,原因是:雖然經濟騰飛,但是通脹嚴重,企業的淨現值(DCF價值)不高。後面17年,在聯邦儲備局新任主席沃爾克的強勢貨幣政策打擊之下,經濟雖然疲軟,但是通脹得到了根治。用媒體通常的說法,打斷了"通脹的脊樑骨"。在這17年裡,道瓊斯指數大漲十倍!

但是,咱們股市的人們很少閱讀這個故事,更少人真正理解它。咱們的股市眾人只知道:刺激,刺激,再刺激。你看咱們這個經濟肥頭大耳,變成了啥樣子!咱們的企業在這種激素經濟中,盈利水平極差。中國過去22年,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全世界也沒有見過,但是股市表現如何大家都看到了。

鄙人在很多文章中講,A股的振興需要緊縮信貸,通過提高基準利率來把市場利率拉下來,把咱們經濟中無效的和浪費性的活動擠掉。沒有這個,A股還是太貴,因為市場利率太高(注意:基準利率不管用。如果你把基準利率再降低,那麼市場利率還會更高。道理不難懂:有人用了便宜的錢,就必須找冤大頭來買單。在中國,中小企業和小民為國企和有特權的人們買單。就是這樣)。

如果你不知道中國的通脹率是多少,你只需要看看市場利率( 基準利率) 是多少就夠了。市場一般不會騙你。市場利率=真實利率+通脹預期

簡言之,增加貨幣供應量只能推高市場利率和風險溢價。風險溢價(和市場利率)決定市盈率的倍數。你逃不掉這個規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63

扒一扒搜狐系的創業者,那些離開「黃埔軍校」的孩紙們,你們還好嗎?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6/144964.html
很早以前,就有過一個說法,說搜狐是互聯網界的「黃埔軍校」。很多現在知名的新媒體或互聯網創業者都出走自搜狐。包括優酷的古老(古永鏘)、愛奇藝的龔爺(龔宇)、原來酷6網的CEO李善友、螞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 、會唐網唐亮等等,這一批是「搜狐系」創業中最早的一波起來的。為何搜狐出這麼多牛人?搜狐的土壤有天然的「創始人」基因嗎?

Q:

你在搜狐工作過嗎?出走搜狐是哪一年?現在創業做什麼?

A:

八爪娛經 V- 影視娛樂八爪魚

來看,我搜到的2012的一個統計名單,被震驚了!!!

1. 優酷網創始人兼總裁古永鏘,曾經的搜狐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優酷網現在市值相當於1.5個搜狐,為19.10億美元;

2. 人人網CEO陳一舟,曾經的搜狐公司高級副總裁和搜狐旗下chinarenCEO,人人網現在的市值為14.30億美元;

3. 酷六網CEO李善友 ,曾經的搜狐網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酷6網現在市值為0.6億美元;

4. E龍網創始人張黎剛,曾經的搜狐前營銷主管,藝龍網現在的市值為4.55億美元,現在張黎剛離開藝龍創辦了愛康網;

5. 錢中山——搜狐前副總裁,中國金融界總裁,成功帶領金融界登陸納斯達克;

6. 馮玨——搜狐前副總裁,TOM在線執行董事;

7. 我樂網CEO王建軍,曾經的搜狐高級副總裁;

8. 天線視頻副總裁曾伏虎,曾經的搜狐新聞中心總監;

9. 奇藝網CEO龔宇,曾經的搜狐COO、焦點網創始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10. 多玩網總裁李學凌,原搜狐IT主任;

11. Galaxy Business Consulting 獵頭公司負責人王悅,原搜狐網副總編輯;

12. 九脈網總裁丁振輝,原搜狐新聞中心主編、經理;

13. feelcars總裁高飛,原搜狐CMS技術人員;

14. 天一創意文化傳播機構總裁劉偉 ,原搜狐內容部外聯負責人;

15. 麗人天下CEO於海泯 ,原搜狐市場部、無線總監;

16. 北京卓眾傳媒總裁李博明 ,原搜狐IT、數碼天下主編;

17. 周伯通創始人黃志光 ,原搜狐IT副主編;

18. 百通聯盟總經理 張旭 ,原搜狐網站網絡聯盟負責人;

19. 優酷網總裁助理、副總裁魏明 ,原搜狐總裁助理和訊網技術開發總監;

20. 車語傳媒創始人余清木 ,原搜狐汽車頻道主編;

21. 螞蜂窩聯合創始人呂剛 ,原搜狐在線BD;

22. Bianews創始人陳中,搜狐IT副主編;

23. 酷六網董事、副總裁曾興燁,原搜狐TOP Sales、媒體合作部經理;

24. 酷六網副總裁韓坤,原搜狐Chinaren內容負責人;

25. 口碑理財網CEO高巍,原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26. 新鮮傳媒CEO紀中展,原搜狐市場部;

27. 圈網你我他CEO曹劍,原搜狐無線;

28.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文部主管胡瑞;

29. 土豆網總編輯陳漢澤,曾經的搜狐總編助理;

30. 天線視頻劉妍,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31. 北京聯華盛世文化傳播機構 總經理 陳勇 ,原搜狐網副總編輯;

32. 酷六網產品副總裁兼總編輯 郝志中 ,原搜狐網內容部經理,先後主管社區、女人、寬頻等;

33. 新浪網女人頻道主編尹娜 ,原搜狐網媒體合作部華南區經理,女人頻道副主編;

34. 智聯招聘網產品總監周天舒 ,原搜狐網IT頻道主編;

35. Globe7 HK LTD 總編輯 董羽 ,原搜狐網IT頻道高級編輯;

36. 計算機世界網總經理歐陽斌 ,原搜狐IT副主編;

37. 新浪科技主編 曹增輝 ,原搜狐IT高級編輯;

38. 中國金融網副總裁兼總編輯樊震 ,原搜狐財經頻道執行主編;

39. 中國金融網證券主編 ,原搜狐財經高級編輯;

40. 奇虎網副總編陳傑 ,原搜狐財經頻道主編;

41. 谷歌產品經理顧先冰 ,原搜狐體育頻道主編;

42. 中國雅虎社區運營部總監 盧海波 ,原搜狐新聞中心副主編、娛樂頻道主編;

43. 網易媒體合作部總監 梁薇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44. 樂途旅遊網總編輯姜珊 ,原搜狐教育主編、新浪博客主編;

45. HERSCHINA總編 楊春曉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46. 中國雅虎 公眾與客戶溝通部總監王彤,原搜狐總編助理;

47. 樂淘 總監陳虎,原搜狐IT副主編;

48. 啟創驛訊 副總裁 朱塵 ,原搜狐新聞中心;

49. 奇虎網總編室主任 謝軍樣 ,原搜狐新聞中心;

50. 大旗網總監 陳擁軍 ,原搜狐IT記者部主任;

51. 土豆網總編輯 陳漢澤,原搜狐總編輯助理;

52. 創世奇蹟互動營銷副總經理 何天毅 (原搜狐銷售經理);

53. 西域投資合夥人 季攀 ,原搜狐華南廣告部 客戶總監;

54. 北京億播傳媒廣告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 陳立 ,原搜狐市場部;

55.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社區主管胡瑞 ,原搜狐互動中心;

56. 路透中文網中國區銷售經理李雪松 ,原搜狐媒體合作部;

57. 校內網市場總監金鵬 ,原搜狐市場部;

58.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處邵麗,原搜狐法務部;

59. 騰訊網IT頻道副主編 龍兵華 ,原搜狐IT記者;

60. 聯華盛世傳播總監賈軍慧,原搜狐股票主編;

61. 和訊網產經中心總監卞京,原焦點房產主編、搜狐IT主編;

62. 天涯站務中心總監如風、原搜狐社區主管;

63. 洪武客服總經理錢宏武,原搜狐社區技術負責人;

64. 汽車點評網總經理林明軍,原搜狐財經主編;

65. 騰訊財經產品經理胡立善,原搜狐財經編輯;

66. 明德公關總經理蔡強,原搜狐IT副主編;

67. 維珍電信產品總監夏陽,原搜狐IT狐鬧鬧欄目負責人;

68. 新浪網副總編孟波,原搜狐副總編;

69. 天線視頻副總編楊明,原搜狐新聞中心;

70. 傳智整合傳播客戶總監殷星,原搜狐IT《企業解讀》欄目負責人;

71. 新浪網總編室產品經理駱磊,原搜狐IT編輯;

72. 梁祝茶館老闆張振羽,原搜狐財經編輯;

73. 信義永科技市場總監王韶輝,原搜狗分類組;

74. 愛物網總經理王宏達,原搜狐新聞中心;

75. 長安馬自達網絡部戴南,原搜狐汽車;

76. 激動網副總編伍蕊,原搜狐汽車;

77. 中國台灣網編輯肖燕,原搜狐體育;

78. TOM高級經理盧海燕,原搜狐娛樂;

79. 騰訊總編室任建宇;

80. 慧聰CFO郭冰冰,原搜狐網財務經理;

81. 和訊網開發總監徐林,原搜狐CMS經理;

82. 網易銷售總監楚立廣,原搜狐華北銷售;

83. 酷六網副總裁兼總編輯陳峰,原搜狐新聞中心主編;

84. 鳳凰網副總裁兼總編輯王煒,原搜狐財經負責人;

85. 金山網遊副總經理李安科,原搜狐IT品牌欄目負責人;

86. 谷歌產品經理顧先冰;

87. 計世網總經理歐陽斌,原搜狐IT副主編;

88. 國家地理頻道上海分公司龍昱男,原搜狐上海銷售。


安傳東 V- 北京東新財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現在是媒體人創業的高潮期,搜狐人尤其異軍突起,他們更善於利用原有互聯網門戶體系的,格局、大氣、大局、統籌的觀念。尤為重要的一點,這個時代不僅拼人,拼能力,跟拼關係(人脈),行業積累,能力積澱。現有更多的投資人,投資搜狐人看中的也許更多的也在這一方面。
 

盛威 V- 當地文青
 

看到一篇好文:懷念張老闆的創業者們

2004年底,決定從搜狐公司總裁、首席運營官崗位上離開的古永鏘曾放出狠話,
  
    第一句是,

「我希望去一個100人以下的公司創業」;

   第二句是

「再次創業,我要做老大。」

在搜狐任職6年,從最早協助搜狐融資到接手搜狐銷售、市場、產品等全面運營,古永鏘離職前已經成了張朝陽之下的二號人物,他的突然離職曾令業界頗多猜想。對此,古永鏘解釋是「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在於當時的搜狐已經看到寬帶的普及帶來的視頻的廣泛應用;「地利」則是在搜狐幾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學會了如何經營一家互聯網公司;「人和」則他個人喜歡看視頻,喜歡拍攝、旅遊。他特別提到,「搜狐在文化方面有很多良好的、人文的東西,比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東西方文化的結合,還有人際關係的簡單等,現在創業了,好東西都會學過來。」

很快,在搜狐與古永鏘有過短暫交集的李善友、龔宇隨後離開,又在視頻網站行業不期而遇。2010年1月,百度組建奇藝網,龔宇出任新公司CEO;8月,華友世紀更名酷6傳媒,李善友正式出任新CEO,酷6傳媒成功通過借殼在納斯達克掛牌;同年12月,優酷網登陸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收盤股價漲161.25%,古永鏘一躍成為互聯網新貴。

對於出走搜狐,龔宇則曾對媒體表示,自己喜歡做創業類事情,但在搜狐會受到財務、法律等方方面面的部門掣肘。「一個部門有不同的意見,就很難說服。這種事不是說不好,而是我不喜歡這種事,增加了溝通的成本。」

因創辦China Ren被搜狐收購,而成為搜狐資深副總裁的陳一舟也稱,後來由於「做不了主,沒有什麼勁頭」,選擇離開了搜狐,創辦千橡集團。

推動內部創業

或許是不少高管離開創業的故事刺痛了張朝陽,「內部創業」在搜狐的成長過程中有了特殊的意義,暢遊、搜狗輸入法、視頻等搜狐重點發展的業務領域,最初都是通過內部創業孵化成長起來。

張朝陽認為,有點歷史的公司,有大鍋飯的問題,內部創業模式可以讓一群人在明確的目標下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且這個目標實現和不實現是有極大區別的,有著很強的團隊激勵作用。

眼下,在被張朝陽重視的無線部門就正在推動內部項目的創業孵化工程「懸崖計劃」,與此前搜狐暢遊、搜狗輸入法類似:選好小團隊、給予一定承諾,未來引入外部投資,待合適時機或做獨立分拆。

「懸崖計劃」的命名與百度「呼喚狼性」類似,意即背水一戰。

其中,內部孵化的三款移動應用產品從唐詩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中取名,對應短視頻應用「野火」、閱讀應用「春風」、招聘應用「又生招工」。

2011年離開搜狐、現橘子酒店市場總監陳中則表示,在互聯網發展初期,機會很多,但巨頭們卻忙著自己的主業,這令古永鏘、龔宇、李善友等人在某些細分行業找到了方向,「錢,團隊,經驗,加上PC互聯網紅利,七八年前的他們有更多成功的機會。」

但如今PC紅利大大減少,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借助收購或自身擴張變成「巨無霸」,一般創業者看到的機會都被巨頭盯上,導致PC上的創業機會越來越少。

當創業者把目光聚焦在移動互聯網上時,陳中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多數還是以產品、技術為核心優勢,但搜狐出來的人創業主要集中在媒體行業。相比之下,網易幫的移動創業者大多得到了前門戶總裁李甬天使投資,更像是一種「圈子文化」。

無知者

 

我也要來講故事

我知道有個俞清木是車語傳媒的CEO,車語傳媒有人知道嗎?

俞清木以前是搜狐汽車主編,後來離開搜狐在07年成立了車語傳媒,車語旗下業務包括全國電台汽車節目、獨家運營電台、獨家行業廣告代理等。車語還推出了考拉FM,是一個基於移動互聯網的個性化電台。現在車語傳媒年營收已經達數億規模了。

還有TOM的馮玨,北大的美女高材生,1998年加盟搜狐,創造了搜狐"100萬美元"的收入神話。2001年,成為搜狐副總裁,主管華東分公司、華南分公司、市場推廣和手機短信業務後來就出走了,現在是TOM公司執行董事兼銷售與市場推廣部行政副總裁。

唉,搜狐留不住人啊。

匿名用戶

 

搜狐的「鬆散式」管理方式,要求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因此每個人都得到很好鍛鍊,「當然,他們有創業夢想的部分人會出去,出自搜狐融資也比較容易,也還有其他很多因素造成出去的。」

此前酷6網創始人李善友則如此評價:凡是他(張朝陽)直接管的部門很少有成功的,但離開搜狐的人都很懷念張老闆,再也遇不到像他那樣給予下屬寬鬆信任空間(的老闆),否則,搜狐也不會出產如此多的成功創業者。 另外其內部創業也是非常成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87

ISIL挑釁美國:我們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484

伊斯蘭激進組織ISIL已經占領了伊拉克部分地區,並導致美國對其進行空襲。ISIL表示,如果空襲擊中其激進分子,它將襲擊美國人。

在ISIL公布的一段視頻中,有一個被斬首的美國人。視頻中的一份英語聲明稱,“我們將用鮮血淹沒你們所有人。”

美國在伊拉克北部進行空襲,幫助伊拉克自治區的庫爾德戰士奪回了領土。今天,伊拉克武裝力量加大反擊,將ISIL驅逐出了薩達姆的故鄉Tikrit。

ISIL的最新成果使得數萬名Yazidi少數民族成員和基督徒為了生存而逃亡。這給巴格達政府及其西方盟友敲響了警鐘。

與基地組織不同的是,ISIL迄今為止的重點是奪取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土地,建立自稱的哈里發,然不是對西方發動驚人的襲擊。

今年6月,ISIL宣布在其控制的伊拉克和敘利亞領土上創建一個新的哈里發(伊斯蘭國家)。它還開始在全球招募穆斯林參與其中。其特別呼籲軍官、工程師和醫生搬到哈里發,加入他們的戰鬥。

美國總統奧巴馬周一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ISIL對伊拉克和整個中東地區構成了威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76

巴菲特在加緊囤積現金 為什麽你們沒有?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135

個人投資者一直在削減投資組合中現金的比例,而巴菲特所做的恰恰相反。(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你認為誰是正確的?截至6月30日,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目前持有超過550億美元的現金,創下歷史新高,較上年同期增長逾50%。

巴菲特的現金池與個人投資者形成鮮明對比。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個人投資者削減投資組合中現金的比例至15.8%,創下14年新低。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往往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因此這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很有可能伯克希爾正在等待合適的收購機會。可能巴菲特對價格不滿意,正在等候價格合適的一天。

目前,全球最好的投資者(巴菲特)正與最差的投資者(個人投資者)背道而馳。

現金的回報率很低,活期存款那點利息可能還跑不贏通脹。長期來看,現金的回報低於所有資產。持有現金就意味著放棄了收益。

不過,說投資者不應該持有現金就好像說拳擊運動員不應該收回拳頭,畢竟只有伸出去的拳頭才能擊中對手。

現金就好像收回的拳頭,為你擊出下一拳做好準備。它的價值不在於它本身,而是在於它可以方便地轉變成其他東西。

現金值得持有,因為它給予了持有者選擇的權利。而且現金不存在下行的風險。

基金經理James Montier,表示,現金可能是最古老、最簡單、最受忽視的應對尾部風險的工具。如果你擔心小概率大影響事件的發生,那現金就有了一種不能以收益率來衡量的價值。Montier還表示,現金可以很好的起到抗通脹和通縮的作用。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受高通脹的影響,現金的表現略差於股市,但好於債市。而在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受通縮影響,現金的表現差於債市,但好於股市。

但實際上,如果現在說現金有可取之處,那便是它的可選擇性。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投資者卻表現的異常冷靜。 

此前,我們從沒經歷過縮減QE,也沒經歷過從零利率開始加息。我們也從來沒有在利率接近零的情況下,遇到過經濟萎縮。

在未來12 - 24個月,以上的情況都可能發生,而市場卻還沒有對這些風險進行定價。

一旦這些情況發生,相比於個人投資者,持有大量現金的巴菲特無疑處在了一個更好的位置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12

海外投行:中國央行SLF是超級利好?你們想多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72

近日,國內金融市場為央行以SLF形式向五大國有銀行註入5000億流動性的消息歡欣雀躍。然而,一些海外投行認為,利好歸利好,但是利好究竟有多少,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部分研究機構對中國央行此舉是否能有效刺激放貸持有質疑。

海外分析師稱,中國央行為五大銀行註入的流動性旨在解決現金供應的季節性波動,考慮到銀行較高的貸款風險規避情緒,此舉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有限。

瑞銀:

●中國央行似乎先發制人,為現金需求的季節性旺季提前打預防針。尤其是近期外匯占款在貿易盈余創紀錄之際仍出現減少。中國央行可能還意圖針對近期銀監會關於存款偏差新規帶來的負面效應設置緩沖區。

央行、財政部、銀監會9月12日聯合發布新規,要求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約束月末存款“沖時點”,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

●為五大商業銀行提供不受存貸比約束的流動性可能促使其在更廣泛範圍內更容易地全面增加信貸供給。

●標準借貸工具的利率貸款可能保持在3.5% - 4%的範圍內。

●註入流動性可能持續下行的房地產業、過剩的工業產能和疲弱的商業前景影響不大

巴克萊:

●自6月以來祭出的定向放松貨幣措施為中國央行提供了更多靈活性,為管理貨幣環境提供了控制力,也提供了短期流動性。但是,這對實體經濟和部分特定行業影響有限

●政策措施可能無礙經濟增速溫和上漲;央行仍將在即將到來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的某個時候降息。

花旗銀行:

●避免過於激進的寬松政策,同時還要提供資金支持的此次行動可能來自於12月有望大幅增加的財政支出,屆時,SLF期限將到期。

●SLF的期限意味著這些資金更可能被投資於債券市場,而非表外貸款。

●降息可能不是好的選擇;有限的利率工具意味著,削減當前基準利率可能觸發銀行業流動性外流。

野村證券:

●此次SLF相當於全面降準0.5%,這也是中國央行自2月以來首次使用SLF工具。

美銀美林:

●接下來的幾周可能出臺大量其他寬松和刺激措施,其中可能包括降低住房貸款利率,放松銀行存貸比。

●全面降準或降息的概率降低,尤其是考慮到新華社社評稱,期待降息是對改革的不信任。

●若央行向五大行註入資金5000億的消息坐實,國債價格可能反彈,利率互換曲線或將下行,尤其是短端。

●本次註入流動性比一季度3400億元的SLF規模大,考慮到IPO密集期即將到來,以及國慶假日,當即的流動性影響可能不如它看起來的那麽大。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東方匯理投行(Credit Agricole CIB):

●定向措施可能限制利率,其影響則很可能體現在利率互換短端,期限超過兩年的品種對本次SLF的任何反應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1-2年期或1-3年期在岸人民幣回購利率互換(CNY repo-IRS)曲線很可能變得陡峭。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371

李克強對周小川尚福林稱:讓你們壓低利率是挺困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60

李克強,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周小川,尚福林

繼國務院出臺政策加大扶持小微企業、中國央行一個多月以來首次下調中標利率後,中國領導層又釋放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信號。

中國銀行上海自貿區分行行長潘嶽漢透露,本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考察調研該行時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和銀監會主席尚福林說,讓你們把利率壓下來是挺困難的,但一定要通過改革來倒逼,讓跨境的資金有效流入以後,使得國內的資金成本加快降下來,這是最好的辦法。

今年中國政府更加重視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僅7月一個月內,李克強就四次提及“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問題,並在7月23日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緩解企業融資難的十條舉措。本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出臺六條政策,在稅收、融資、財政、信息系統等方面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

李克強對周小川和尚福林上述講話當天,中國央行開展的1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3.50%,環比上期下調20個基點,這是今年7月底以來首次下調中標利率。

正回購是央行以一定規模債券作抵押融入資金,並承諾在日後再購回所抵押債券的交易行為。央行利用正回購操作可以達到從市場回籠資金的效果。較央行票據,正回購鎖定資金效果較強。

對於此次央行出乎市場意料下調中標利率,分析人士認為,釋放了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信號,近期降息降準的概率下降。

上周末公布的8月中國數據普遍不如預期,“李克強指數”之一發電量年內首次負增長,工業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創68個月和13年來新低,主要行業工業增長均放緩。市場對中國央行降息降準的預期再度升溫。

但本周新華社評論文章公開批評外界期待降息的論調,認為是不信任中國改革。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陳雨露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健,不搞強刺激。

對於外界關心的會不會降息,陳雨露回應說,還沒有到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如果降息就是個強信號,對堅持新常態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大家會疑慮、混亂。陳雨露稱:

“(降息)能不這樣做就不這樣做,想點其他辦法,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操作等。讓廣義貨幣供應量M2保持在13%左右,預調微調的手段有的是。”

新華社發布陳雨露上述評論次日,市場傳出中國央行向工、農、中、建、交五大行進行各1000億元SLF的傳言。SLF是央行在2013年初創設的新工具——常備借貸便利,主要功能是滿足金融機構期限較長的大額流動性需求。

傳言稱此次中國央行期限為3個月。這類合計5000億元的短期貸款效力相當於全面降準0.5個百分點。昨日建行董事長王洪章證實了上述傳言。

至此,通過以上下調正回購利率及5000億元SLF,中國央行已釋放維持資金面穩定與引導利率下行的信號,加之央行顧問陳雨露的不實施“強刺激”表態,預計中國央行近期全面降息降準的幾率較小。(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31

貝萊德CEO:央行們憑什麽抨擊機構瘋搶風險資產,這都是你們逼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39

iTLQCDj6uE20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貝萊德(BlackRock)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認為,正是央行們推出的越來越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越來越緊的金融監管一手造成了今天的市場格局,也推動了投資者買入風險資產,所以,他們應該停止批評投資者。

最讓我恐懼的是那些正被熱烈討論的事情。美聯儲或者國際清算銀行都在說“市場存在泡沫”,“私營部門購買了資產,享受到了低利率所帶來的長期流動性優勢,但對那些沒有享受到的人而言則是一種損失”。現實是,盡管他們在指責市場,但他們並沒有承擔起任何責任。

他們應當說“OK,我們所有人都要為此負責,如何來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責備市場。

實際上,如果你看那看央行們的行為就知道,他們從債務人那里獲益,令儲戶蒙受損失……我們就從來沒有指責過這一點。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其資產規模高達4.3萬億美元。以往,貝萊德對監管政策不怎麽抗拒。然而,政治家和央行們推出的應對危機的措施令貝萊德這樣的市場參與者受到沖擊,這家公司由此轉變為試圖影響政策的一股強大力量。

貝萊德對影響政策決策者的興趣比較有限,它希望避免被打上“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標簽——因為這可能引發一個新的監管設計,那將可能導致更密切的監管和更嚴格的資本要求。

Larry Fink還認為,決策者們甚至應當避免使用帶有輕蔑語氣的詞語:“影子銀行”——正是由於傳統銀行的活動受到了嚴格的監管限制,才使得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能夠幫助填補銀行留下的空白。

他們實際上有助於社會。他們提供那些銀行無法再釋放的貸款。監管機構創造出了當前這樣一種市場環境,監管者們是這樣說的:“社會需要更多保護,銀行需要更多資本,我們需要被保護。”因此,很多人被擠了出來,他們無法申請到銀行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8

【專欄】你們都錯了!這才是上周市場暴跌的真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83

也許所有人都錯了。

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認為,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引發了上周的暴跌行情。但也許大家都忽略了這背後真正的深層次原因:德拉吉的歐洲央行及其主持的銀行壓力測試,才是此輪暴跌的始作俑者。

華爾街見聞專欄作家莫西幹撰文指出,正是由於本周末壓力測試公布前,歐洲銀行業面臨的巨大去杠桿壓力抽幹了市場的流動性,才最終引發了大宗商品和股市的暴跌。

以下為莫西幹的分析:

從今年6月末7月初開始,平靜的全球資本市場突然迎來了巨大的波動,尤其是美元連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連連走高的發達國家股市也出現“大跌”。

鑒於這一切都發生在歐洲經濟狀況惡化,歐洲央行加碼貨幣政策寬松力度,而另一邊美國經濟卻進一步加速,勞動力市場持續改善,美聯儲將按部就班退出QE並加速加息步伐的預期升溫,主流媒體一般會把歐洲經濟惡化和歐美貨幣政策的分化認定為這波行情的導火線。

情況真的如此嗎?可能未必,畢竟如此急劇變化的市場行情很可能有更深層的導火線。

“投機取巧”的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

正如我們之前強調的,歐債危機並沒有結束,根本原因在於歐元區的信貸創造渠道仍然是“損壞的”,特別是在公共部門負債率已經比較高的背景下(起碼是因為歐元創立前十年通過部分成員國政府增加負債實現“捷徑”增長的方式當前已經不具有政治和民意基礎了)。

因此,歐洲央行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打通私營部門的信貸創造渠道——而這單純依靠增加貨幣政策寬松力度是無濟於事的(和美國的情況有點不同)。

當然,歐洲央行也明白這個道理,因此歐洲央行正通過兩大途徑激活私營部門的信貸創造渠道:一是推出ABS購買計劃,希望重新激活歐洲影子銀行的信貸供應能力;二是對歐元區130多家大銀行進行資產質量檢查,希望令市場重拾對傳統銀行部門的信心。

歐元區今年實施的銀行壓力測試,與美國在08年金融危機以後實施的銀行壓力測試在形式上是類似的,但所處的政治背景卻存在巨大的差別——最重要的區別是,歐元區缺乏一個便捷可靠的跨國救助機構,不能象美國當年一樣強制向每家系統性重要銀行註入100億美元來充實它們的資本。

正是缺乏政治上的靠山”,令歐洲央行的測試工作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設定過於寬松的條件,讓幾乎全部銀行通過測試,那麽市場很可能認為這次測試又會像2011年的測試一樣(Dexia銀行在通過那次測試以後馬上就被救助了)。

同時,如果設定的條件過嚴,不單進一步沖擊銀行的放貸動力,而且如果發現巨大的資本缺口,還可能進一步拖累已經負債累累的部分成員國政府財政。

當然,歐元區銀行壓力測試的兩難困境已經不是什麽新發現,但這次歐洲央行可能創造了一種“長痛不如短痛”、“先斬後奏”式的解決方案。

雖然歐洲央行給出了這次銀行壓力測試的一些設定較嚴格的技術參數,但所透露的執行細節並不多,而最近幾個月傳出了一個比較有趣的消息:一是10月26日公布資產質量檢查結果以後,銀行只有1周時間制定補充資本的計劃;二是最早在9月末10月初,就有消息稱歐洲央行與個別銀行舉行吹風會。

基於有限的信息和無限的揣測,我們認為,10月26日公布的測試結果的最好狀況可能是“有數家銀行無法通過測試(壓力測試是基於2013年年末資產負債表的)”,但同時“這些銀行大部分已經在今年完成的增資任務”——前者意味著測試足夠嚴格,後者意味著銀行業已經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完成了歐洲央行的增資要求,大幅減少了對部分成員國財政的拖累可能性。

如果上述的假設成立,那麽10月26日就是歐洲大型銀行的粉飾資產負債表的關鍵時點——這意味著10月26日前這些銀行可能有巨大的去杠桿化壓力——特別是9月末10月初歐洲央行的舉行“神秘”吹風會以後。而這與最近的市場波動,主要是匯市、股市和大宗商品的大幅波動時間跨度幾乎吻合,而且與2011年下半年希臘危機爆發所呈現的市場波動有很高的相似性。

奇怪的市場波動

可能正是這一特殊時點的去杠桿化效應,誘發了最近市場的大幅波動,而這與2011年中至2012年中希臘危機蔓延到意西的市場反應有高度的類似之處。

最近的波動行情有幾個疑點,一是從歷史角度看歐美經濟狀況和貨幣政策的分化和歐元兌美元匯率的變化並必然的聯系;二是新興市場國家並沒有出現急劇的市場動蕩,特別是雙赤字國家貨幣兌美元的貨幣還是相對穩定的(當然你可能認為是今年年初這些貨幣已經完成了大幅調整);三是離岸人民幣匯率對在岸匯率出現了折價,這與2011-2012年歐債危機高峰期是一致的;四是大宗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與2011-2012年一樣都出現了大跌。

歐洲銀行業是離岸人民幣和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主要參與者,因此歐洲銀行業的去杠桿化壓力能很好解釋離岸人民幣的折價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另一方面,歐洲銀行業同時也是新興市場國家關鍵的外部融資渠道,那麽歐洲銀行業的去杠桿化壓力理應會加劇新興市場貨幣的波動。那最近新興市場的平靜應該怎麽解釋呢?

潛在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過去幾年歐洲銀行業已經逐步撤出這些業務;二是因為這次更多是“沖時點”(有別於2011-2012年的恐慌性去杠桿),短時間撤出貿易融資這樣的短期融資業務可能更為高效;三是2011-2012年的危機已經讓部分歐洲銀行重組了資本,特別是西班牙政府已經救助了其銀行業,因此這次的去杠桿化壓力相對較小。

如果上述假設成立,最近的波動行情可能只是歐洲央行給銀行業所開出"特效藥”所造成的短期波動,畢竟歐洲經濟已經無法承受歐洲銀行業的長期去杠桿化壓力。這意味著11月這波波動的行情可能就會慢慢地褪去。

政治妥協需要推手

政治妥協有時可能需要有往懸崖邊推一把的勇氣,比如可以從另一個方向想,如果不是08年“4萬億”的瘋狂,今天中國社會的改革共識可能不會如此強烈。

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最近歐洲事態的發展正在往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所主導的改革契約的方向推進——也就是以改革換財政刺激。今年年初,法國政府一直呼籲歐洲央行行動壓制歐元匯率,而從今年年中歐元大跌以後,法國和意大利的結構性改革進程看起來都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尤其是勞動力市場改革(意大利的勞動力市場改革在年初根本不在今年的計劃內)。

同時,歐洲對俄羅斯經濟制裁的加碼,嚴重拖累了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直接或間接地加大了德國政府增加公共支出的壓力。我們認為,德國之所以要推動歐元區其他國家整頓財政,並非因為德國骨子里喜歡緊縮,更多是因為如果歐元區國家無法在財政和經濟狀況上達到接近的狀態,歐元區推進一體化就缺乏政治和民意的可行性,畢竟沒有國家會願意為別國的納稅人負擔成本,而德國的經濟滑坡正拉低了其它國家“趕上”德國的難度。

更有趣的是,這一連串事件的開始正是歐元的下跌,更多人把歐元下跌歸功於歐洲央行的負利率和資產購買政策,然而應該註意,負利率和資產購買理論上是相互排斥的,這就是為什麽美聯儲在QE的時候要設定25個基點的IOER利率,在負利率下的資產購買就像往沒有堵住邊緣漏水口的杯里加水,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是不大可能實質性增加的,但資產負債表規模卻一直是德拉吉鼓吹的寬松方向。

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10月末和11月初對歐洲對世界市場來說都可能是個微妙的時刻。10月26日歐洲央行公布銀行業資產質量檢查結果很可能能加速歐洲銀行業恢複健康的速度,同時消滅歐洲銀行業過去無序去杠桿化的壓力。

同時,本屆歐盟政府將舉行最後一次歐盟峰會,正如我們之前分析的,德拉吉已經把“放大招”的氣氛條件制造好了,就差歐元區成員國政府在歐洲層面上達成某種意義上的“改革契約”了,而“改革契約”正是歐洲一體化進程中能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和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39

教授們:你們真成了叫獸了?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3va.html

     我在車上聽廣播正好討論廈大教授誘奸女學生的事情,請來的專家說,由於學生已經成年,算不上誘奸,恐怕這人的行為不會構成刑罰。

     抱歉,我不明白法律是怎麽定的,於是我查了一下:

    根據刑法第236條的規定,有下列兩種情形之一的,都應當以強奸罪立案追究:(1)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2)奸淫不滿14周歲幼女的。

     強奸是違背對方的意願,以暴力、某種權力迫使對方和自己發生性行為的事情。

     對於教授來說,尤其是女研究生的學位資格都被其決定的這種老師,其手中的權力極大。這還不是職場的性騷擾,你可以辭職,重新找工作。而學生處於毫無選擇的地步,因為學生讀書16-20年,耗費所有的青春年華,要得到一個人類現實社會認可的證明,這個證明決定大多數人的命運。

     這是一種極權!

     如果教授本著自己的師德良心,那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如果都是衣冠禽獸,那就是以權力強奸。

     怎麽會變成逃離了刑罰呢?

     我們這些年一再聽說教授玩弄女學生,校長強奸小學生,事件一再爆發。我們的國家怎麽了?成了禽獸之國?而且是最強調師道尊嚴的中華文明之國!

     一個連教育者都淪喪的國度,有前途嗎?

    這個民族值得存在嗎?

    這個文明值得向往嗎?

    shi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