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菲南海案仲裁庭作出無效裁決 中方不接受不承認

據新華社報道,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對此,中方多次聲明,菲律賓共和國阿基諾三世政府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承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7

國防部:南海仲裁案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權益

7月12日,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將公布最終裁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南海演訓活動答記者問。

國防部表示,中國海軍日前在南海開展的演訓活動,是根據年度訓練計劃做出的例行性安排。此次演習針對海上可能出現的情況,立足打贏信息化海上局部戰爭,開展實兵檢驗性訓練,旨在提高海軍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

國防部強調,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不論仲裁結果如何,都不會影響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不論仲裁結果如何,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堅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應對各種威脅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8

南海仲裁庭或低調宣布結果:郵件信函發布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將從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發出,國際常設仲裁庭工作人員此前透露,或“低調”宣布仲裁結果,將釆用郵件和信函方式告之相關方,也會對媒體發送新聞稿,並在網站公布以上文件;但仲裁員不會接受任何采訪,也不會舉行新聞發布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09

人民日報再談南海仲裁案:濫用國際法就是沖擊國際秩序

中國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法治,這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美國、菲律賓和所謂南海問題仲裁案仲裁庭聯手破壞國際法治的舉動,在國際社會招致廣泛批評並且引起警惕。一段時間以來,國際社會對仲裁案實質的認識越來越清楚。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公開發聲,近130個外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積極表態,支持中國正當立場、批評美菲和仲裁庭濫用國際法的聲音越來越響亮。

操縱仲裁案的政治勢力想必有些始料未及。美國所代表的西方勢力長期在國際舞臺上拿著大喇叭,對其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翻雲覆雨、顛倒黑白的能力也頗為自負。它們明知所謂仲裁案在法理上站不住腳,卻一意孤行強行推動。殊不知,黑白自有界限,是非自有公論。國際正義的能量從來都是不容低估的。

當然,那些西方勢力尚未甘於挫敗。它們還在拿中國對仲裁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的立場進行糾纏,對中國為堅決捍衛國際法而做針鋒相對鬥爭進行攻擊。但是,它們的算盤從一開始就打錯了。

面對南海仲裁案,中國為什麽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道理很簡單,講理要找對地方。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本是一出政治鬧劇,仲裁庭本身就是違背國際法而建的草臺班子,中國豈會把自己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交付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合法性的仲裁庭品頭論足?仲裁庭渾水摸魚的企圖是徒勞的。聯合國官員現在都忍無可忍地站出來,鄭重申明仲裁庭根本不是聯合國機構。

南海仲裁案撼動不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但其造成的影響卻是惡劣的。這樁惡訴關乎中國的民族情感和國際形象,也關乎國際法治和公理正義。在如此關鍵的問題上,中國又豈能任由他人潑臟水?中國堅定捍衛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國際法治,這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理越辯越明,國際正義力量聲勢浩大。我們不能不奉勸那些濫用國際法的國家和政治勢力清醒清醒。

中國獲得廣泛支持,原因在於中國立場合乎國際法、合乎國際正義。連美國《時代》周刊也在文章中談道:不遵從國際原則的國家並非中國;相反,長久以來美國才是那個離群異類。

如此多國家、地區組織、政黨、政治組織站在正義一方積極表態,是出於對當前國際體系所面臨的現實威脅的一種警惕。美國屢屢憑借自身霸權地位,以種種宏大口號,行謀取私利、為禍他人之實,早已惡名遠揚。“凡是有國外勢力幹涉的情況,總會帶來災難。我們認為,如果南海地區有問題,應該由當事國直接協商解決,而不應受外部勢力幹涉。” 南非非國大全國執委會兼中央外事分委會委員易蔔拉欣·伊斯梅爾此前就南海問題所作聲明,反映了國際社會對美國胡亂作為的普遍擔憂。

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背信棄義,仲裁庭擴權、越權、濫權,美國極力施以霸道,這三方綁架國際法的行為無論做得多麽帶勁,都掩蓋不了損害《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權威性和完整性、破壞國際法治的真相,都蒙蔽不了國際社會絕大多數人的眼睛。

法理公義昭彰,人心公道自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515

直擊南海問題發布會:仲裁庭得到菲律賓等國家的資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當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我們看到,仲裁結果出來之後,有國家表示“這個仲裁裁決對當事雙方都是有效的,都有約束力”,我想請問,中國如果不執行裁決,對他們來說是“違反國際法、將會損害國際聲譽”,中方對此是怎麽看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的組成是一個政治操作的結果。仲裁庭的人員組成不具有代表性、權威性。仲裁庭法官是有償服務的,來自菲律賓及可能其他國家。仲裁庭的法官沒有一位來自亞洲。仲裁庭得到菲律賓或其他國家的資助。裁決是沒有約束力的、無效的。

路透社記者:中國下一步打算采取怎樣的措施,是否會向南海地區派更多的軍事設備或軍事設施,是否會在南海設立防空識別區?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海軍在南海活動,是很正常的,因為這是我們的海域。但是大家看到的是,有一個國家派了龐大的航母艦隊在南海活動,你們自己去評判吧。仲裁之後,中國政府對裁決的立場很明確,我們不會執行、不會裁決。因為它就是一張廢紙,不會得到執行。中國希望和菲律賓能夠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來。

至於中國會不會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首先我們要說清楚的是,中國有這個權利,防空識別區制度不是中國的發明,是其他一些大國的發明,中國在東海劃了,在南海是不是需要劃,要根據我們受到威脅的程度。如果我們的安全受到威脅,當然有權劃,這取決於我們的綜合判斷。

人民日報記者:中方為什麽專門就中菲南海爭議發布白皮書?希望通過白皮書傳達什麽信息?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一是我們要澄清一些事實,因為在三年半以前,菲律賓時任政府提起這個仲裁的時候,它的仲裁請求中很多事實被歪曲了,很多法理被他們曲解了。在仲裁庭的審理過程當中,也歪曲了很多事實,包括在適用法律方面歪曲了很多,所以我們首先一個目的是澄清事實,包括要說明中國的南海主權和海洋爭議是歷史形成的,不完全是按照公約的。

第二,中菲之間是有協議的,談判解決南海爭端是唯一出路,這既展示出中國的一個政策,也是想發出一個積極信息,向國際社會、向南海周邊國家,也向我們的鄰居菲律賓展示,中菲南海爭議也好,整個南海爭議也好,只有通過談判來解決,沒有別的出路,不要以為一個仲裁庭能解決問題。

英國BBC記者:中方一直在說希望通過達成共識來解決南海的有關爭議,那麽中國是否願意同其他國家一起分享南海的資源,包括漁業資源和油氣資源?是否有相關一些機制比如說國家之間直接達成雙邊協議來分享這些資源,中國是否打算這樣做?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最早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菲從1996年開始一直保持雙邊的溝通,有漁業方面的溝通,還有建立信任措施工作組,在阿羅約總統時期,中國與菲律賓還就中菲有關爭議海域進行過海洋地質勘探的合作,後來越南加入,也曾進行過三方勘探的合作。我們當初是期待三方海洋地震勘探結束以後,三方能夠把合作轉到下個階段。後來菲律賓政府更換了,我們的合作夥伴的立場也變了,這個合作就停下來了。

我希望這個仲裁結束以後能夠翻過這一頁,仲裁裁決肯定沒有效力,也不會執行,大家還是回到談判之上,通過談判解決爭議,回到合作的軌道,通過合作來分享共同利益。

我想,無論漁業的合作也好、油氣資源合作也好,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是可以達成協議的,我們有這個信心,這是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我們也有這個信心。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有人認為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88條第四款有關規定,仲裁庭提起的仲裁事項是否有管轄權應由仲裁庭自行決定,中方認為仲裁庭沒有權力審議中菲南海爭議,您認為依據是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仲裁庭濫用了公約的第288條,即“即使你遇到了一個所謂涉及公約的解釋和適用的爭議,仲裁庭也應該去查清當事國是不是就解釋適用的問題進行過討論”。很遺憾,仲裁庭這一點沒有查明。所以說,它是在無視很多事實、無視很多程序的基礎上,最後決定說根據第288條第4款,他有權裁定管轄,他完全是濫用程序的過程,它沒有公信力。仲裁庭在這個問題上裁定管轄權的時候,想行使權利,但是沒有有效履行義務,公約有關條款規定的義務沒有履行到。

深圳衛視記者:現在有輿論形容南海仲裁案的判定是一張廢紙,但是真的有相關國家執行這張廢紙的話,劉部長,中方如何應對?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國際法上有個規則叫做“非法行為不產生合法效力”,以此類推,無效的判決也不可能得到執行,不會有約束力。一張廢紙的裁決,也沒有人執行。我想南海有關周邊國家也好、域外國家也好,他們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那個裁決就是一張廢紙,沒有約束力,是無效的。所以誰要想試試,按照這個裁決去執行,去實施他們的行為,我想那也是會構成新的不法行為,中國政府也會采取必要的手段阻止他們。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好多國家的政要,包括支持鼓動這個仲裁案的一些國家的政要,他們也認為這個仲裁其實是不會發生效力的,他們有的時候在不同場合表達,希望中國要克制,或者要什麽,希望這件事情就這麽過去了,實際上世人都知道,這是一張廢紙,實際上起不到任何法律效果,也沒有任何執行力的。

美國有線電視CNN記者:由於申訴是菲律賓提起的,仲裁的裁決已經做出,盡管中方表示不承認、不執行、不接受,如果菲律賓作為申述人的觀點得到了裁決的支持,是不是中方必須要菲律賓也同時不接受裁決,才作為重啟談判的先決條件呢?如果重啟談判之後,因為中方堅持對所有南海諸島及相關水域的主權,是不是也絕對不能談主權方面的問題呢?因為裁決當中也表明了支持菲律賓申訴的一項就是中國的有些行為已經侵犯到了菲律賓主權相關的利益。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想,中方的願望、中方的政策是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相向而行,認識到這個裁決是一張廢紙,不可能得到執行,能夠放下裁決,把裁決擱到一邊,回到談判桌上。談判的基礎是在尊重歷史事實基礎上,按照國際法進行談判,這是各國談判的基本原則。我們要明確,我們白皮書的主題是“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是要把仲裁裁決擱到一邊,回歸到談判上。裁決也表明了,裁決解決不了爭議,所以不要期望按照裁決去談判來解決爭議。我們要讓菲律賓的朋友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希望菲律賓的朋友也都支持中方立場,不要在里面攪局,好像鼓動菲律賓一定要執行裁決。攪局不會有好結果,攪局只會進一步激化南海周邊國家、東南亞國家之間的相互矛盾。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這個問題也可以看出這個仲裁案的效果是什麽,第一是沒有公信力,第二是加劇了問題的處理難度,毫無意義。

中國日報:最近有一些東盟國家明確表示反對這個南海仲裁案,中方如何看待後仲裁時代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南海問題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之間的問題,不是中國與東盟之間的關系。由於此事,中國和東盟之間的關系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影響。中國與東盟要談合作,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有觀點認為,裁決結果的出臺有助於各方澄清聲索,縮小分歧,並將成為有關國家通過外交方式解決爭議的基礎,劉部長怎麽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這個裁決的偏見、它的極端性、它的不公正性、它的非法行決定了這個裁決不可能成為縮小各方分歧的基礎。縮小分歧的基礎還是要回到各方尊重歷史事實和國際法原則基礎上去。縮小分歧、澄清主張,平臺就是談判平臺,依據就是尊重歷史事實,按照國際法,沒有別的途徑。

鳳凰衛視記者:回到這次裁決的關鍵兩個角色—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菲律賓新任總統在當選和上任之後發表了一些言論,尤其是在中菲關系上也有一些積極的言論,對於這個裁決出來之後,中方如何評價杜特爾特的這些言論,還有這份裁決對中菲關系的影響會是怎樣的?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中國和菲律賓實際上從1975年建交,不管菲律賓總統怎麽換,總體上保持了平穩友好的發展過程。所以我們不理解,為什麽阿基諾三世總統當時要提起這個仲裁,侵犯中國的權益。我想,幸好菲律賓政府大選之後更叠了,也給改善中菲關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對杜特爾特總統和菲律賓新政府,在南海問題上,在應對仲裁問題上做出的積極表態和姿態是表示歡迎的,我們希望中菲兩國之間能夠回歸到談判解決南海爭議的軌道上去,也為中菲兩國關系轉圜、加強兩國的合作創造更好的條件。相信中菲合作會為兩國人民、為菲律賓人民帶來利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希望菲律賓新政府能夠顧全大局。我們相向而行。

新華社記者:請問劉副部長,我們知道中國於2006年就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做出過排除性聲明,但是卻被仲裁庭判定是不影響它的管轄權,請問對其他同樣做出過類似的排除性聲明的國家,這會有什麽樣的影響?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公約1994年生效以來,做出這個聲明的有30多個國家,包括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當中除了美國之外的其他四個國家,即俄羅斯、法國、英國、中國都做出這個聲明了,美國到現在還沒有加入公約,美國是在公約之外指手劃腳,讓我們締約國遵守公約,他自己不加入。

在做出聲明的國家中,他們對這次裁決的結果也非常關註,因為這次仲裁庭裁決的結果不僅侵犯到了中國的權利,也損害到了第298條的法律效力,一定意義上也損害到了公約的完整性,損害了公約所確立的爭端解決程序的完整性。我想,將來有關國家也會妥善應對這個問題。

香港中評社記者:我們註意到在大陸努力維護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同時,昨日臺灣當局也發表聲明,認為在南海享有國際法和海洋法之上的權利,也認為這個判決不具有法律效力,想請問劉部長您對於臺灣當局的這一聲明有何評價?另外未來兩岸在共同維護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權益方面還可以做些什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臺灣方面昨天也就這個裁決表明了鮮明的立場,他們反對這個裁決。因為這個裁決侵犯到的是所有中國人的權利,維護南海的主權、維護南海的海洋權利,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共同義務,共同的責任,就是維護我們的主場。兩岸這種分離狀態是歷史造成的,兩岸遲早會同意,但是南海主場是我們共同的責任、共同的義務,這一點兩岸是有共識的。兩岸之間在國際法學界方面的交流非常廣泛,我想在這一點上,兩岸的共識是不會變的,我們也希望和臺灣同胞一起共同努力,維護好我們的主場。

東方衛視記者:如果菲律賓不回到談判立場,中國會采取什麽措施?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兩國關系就像婚姻一樣,雙方要相向而行。我想,如果菲律賓方面不願意回到談判桌,中國和菲律賓的關系必然會受到影響,目前這種狀況就很難改變。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是,裁決出臺以後,中方如何看待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作用?會不會停止南海行為準則的磋商進程?

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我要說明的首先一點,非常不幸,仲裁庭在審理過程當中否定了DOC的法律效力,特別是否定了DOC第4條規定的“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解決爭議”義務的法律效力。這個解釋,我們有關一些文章、中國國際法協會也進行了批駁,他們仲裁庭否定DOC效力,否定DOC承諾的這個法律效力,是有違國際慣例的,有違國際法院作為最權威的國際機構的判例原則的。東盟國家一直在重申說DOC仍然是東盟國家與中國共同應對南海問題的地區規則。DOC就是中國和東盟國家應對南海國家地區規則。DOC是當年11個國家的外長一起簽字的,簽了字的是有效力的,所以不會因為裁決受到影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不會受到影響。爭取早日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郭衛民:有人說,仲裁案的結果會使中國受到孤立,我想這樣的情況是不會出現的,這個目的也不會實現的。目前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表示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此外,在答記者問環節前,劉振民發言表示,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引發爭議。菲律賓的主張毫無法理依據。南沙群島從來不是菲律賓領土的組成部分。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是惡意行為。菲律賓企圖染指中國黃巖島。中國堅決反對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島礁;中國堅決捍衛對南海諸島的主權。中國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菲律賓對中國黃巖島提出的非法領土要求沒有任何國際法依據。菲律賓是制造和挑起矛盾的始作俑者。

他還表示,有的人或有的國家說,裁決是有約束力的,當事方要執行,這是騙人的鬼話。中國表示希望把和菲律賓的關系拉回到正常軌道。中國希望和菲律賓回歸到雙邊談判的軌道上。

 

發布會到此結束,感謝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0

國新辦發表南海爭議白皮書:不接受、不承認仲裁判決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6年7月13日(星期三)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並於今日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言人胡凱紅介紹白皮書有關情況和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立場,並答記者問。

白皮書2萬余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菲律賓一再采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等五部分。

白皮書說,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白皮書指出,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核心是菲律賓非法侵占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產生的領土問題。從歷史和國際法看,菲律賓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張毫無根據。此外,國際海洋法制度的發展導致中菲出現海洋劃界爭議。中菲兩國曾就妥善處理海上爭議進行多次磋商,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達成共識,並在雙邊文件中多次予以確認。

白皮書說,菲律賓時任政府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違反中菲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的協議,侵犯中國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濫用《公約》爭端解決程序。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自始無管轄權,所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該裁決,反對且不接受任何以仲裁裁決為基礎的主張和行動。

白皮書強調,中國一貫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定維護和促進國際法治,尊重和踐行國際法,在堅定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議,堅持通過規則機制管控分歧,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致力於把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書表示,中國堅持與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堅定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積極倡導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的努力,在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綜合新華社、國新辦網站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62

聯合國發聲:常設仲裁法院和聯合國沒有任何關系

聯合國官方微博7月13日發文稱,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根據《聯合國憲章》設立,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平宮內。這座建築由非營利機構卡內基基金會為國際法院的前身常設國際法院建造。聯合國因使用該建築每年要向卡內基基金會捐款。和平宮另一“租客”是1899年建立的常設仲裁法院,不過和聯合國沒有任何關系。

面對網友調侃,官微是這樣回複的(來源:聯合國官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79

東盟未就南海仲裁達成共識 放棄發表聯合聲明

據日本共同社7月14日報道,東盟外交消息人士14日透露,東盟13日晚放棄了發表支持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的聯合聲明。主席國老撾通報各成員國稱“未能達成共識”。

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出爐,由菲律賓等國主導的《東盟聯合聲明草案》對仲裁結果給予了肯定,但柬埔寨強烈反對發表聯合聲明,老撾也表示慎重立場。由於東盟並非以少數服從多數而是以全體成員國一致為原則,因此最終未能發表聯合聲明。

報道稱,近年來,東盟國家內部對華態度存在巨大分歧,菲律賓、越南非常強硬,而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則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因此,即使在會議等場合討論南海問題,東盟基本上也很少發表批評中國的聲明。

關於此次南海仲裁案,柬埔寨首相洪森在上月就透露,日本駐柬埔寨大使曾希望柬埔寨在仲裁案結果宣布後表態支持。洪森認為,一些國家事先已經知道結果,並提前向東盟各國施壓,他說:“這不是法律,這是政治事件,我不支持”。

關於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出的“裁決”,中國外交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認為“該裁決是無效的,沒有約束力,中國不接受、不承認”。目前世界上已有90多個國家的230多個政黨和政治組織公開支持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005

南海仲裁案不過是場政治鬧劇 雙重標準是對國際法治的褻瀆

在國際法治問題上,美國等少數國家不僅沒有資格做中國“教師爺”,反倒應徹底反躬自省,擯棄自身由來已久的霸權主義、利己主義、虛偽主義和雙重標準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宣布後,美國等少數幾個國家頗顯亢奮,打著“尊重法律”之旗號企圖施壓中國。這種罔顧事實、為非法無效裁決張目的行為,本身就不符合法治精神,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不僅讓更多人看清這些域外政治力量在整出鬧劇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而且給南海問題相關各方妥善管控海上局勢、和平解決爭議制造了障礙。

自菲律賓阿基諾三世政府一手炮制南海仲裁案以來,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就頻頻借此明里暗里指責中國不遵守國際法,破壞國際規則體系,口口聲聲要求中國必須執行所謂裁決。這樣的賣力表現,無非是其不可告人戰略目的的自然流露,絲毫掩蓋不了中方相關立場的合理合法性,也改變不了國際社會正義力量對中方立場的支持。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西方國家在南海仲裁案問題上堂而皇之打出國際法大旗,同其自身在處理國際法治相關問題時的現實做法形成了鮮明對比,充分暴露了其虛偽與蠻橫。

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國家在國際法適用上采取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違法“樣板”。作為世界頭號海洋強國,美國一直享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項下海洋權利,卻因不甘心海洋霸權受約束而遲遲不加入,規避履約義務。美國《外交》雜誌日前在文章中不無戲謔地指出:“美國從來沒有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遭到起訴,這是因為與中國不同,華盛頓根本就沒有批準這部法律。”上世紀80年代,尼加拉瓜在國際法院起訴美國在尼境內非法實施軍事和準軍事活動侵犯其主權並最終贏得了這場官司,但美國卻采取強硬姿態,拒不接受這一聯合國最主要司法機構關於管轄權的判決,拒絕參與實體訴訟程序,拒不承認、不執行法院的最終判決。時任美國駐聯合國代表柯克帕特里克將國際法體系描述為“半合法、半司法、半政治性的實體”,其邏輯則是涉事國家可以對其決定選擇接受或不接受。

總想當上“國際副警察”的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在與東帝汶締結海洋權益條約時,它強行塞入不得進行劃界、不得訴諸第三方爭端解決程序等內容。東帝汶無奈之下提起仲裁,要求判定有關條約無效。為阻止東帝汶提起仲裁,澳情報機關被曝采取搜查東帝汶在澳法律代表處、扣押文件、阻止證人作證等卑劣行為。

日本也是“爭先恐後”在違背國際法的問題上展示作為。在南極捕鯨活動被國際法院認定為違反《國際管制捕鯨公約》。國際法院判令日本停止核發南極捕鯨許可證。日本口頭表示尊重判決,實則並未收斂,也未采取切實措施規範國內捕鯨行為。對此,連作為盟友的澳大利亞也看不下去,譴責日方違反國際法。

與這些西方國家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中國一直堅定捍衛國際法尊嚴。習近平主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60周年紀念大會上曾指出,各國應該共同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推動各方在國際關系中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用統一適用的規則來明是非、促和平、謀發展”。這不僅是中國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致力於維護和建設國際法治的鄭重承諾,而且深刻闡釋了建設國際法治,歸根結底是要在國際關系中用普遍適用的規則明辨是非、定分止爭、協作共贏,而非借國際法助長霸權強權,也非調詞架訟、挑動爭端,將國際法治引向歧途。

徒法不足以自行。與西方國家選擇性適用國際法不同,中國一貫堅持將國際法治融入外交實踐。迄今,中國已締結23000多項雙邊條約,加入400多項多邊條約,參與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通過談判協商劃定和勘定了近90%的陸地邊界。對外交往中,中國一貫主張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一律一視同仁,不搞以大欺小,也不會以強淩弱。

在國際法治問題上,美國等少數國家非但沒有資格做中國“教師爺”,而且應該徹底反躬自省,擯棄其由來已久的霸權主義、利己主義、虛偽主義和雙重標準,以實際行動踐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82

菲媒體稱菲支付南海仲裁案律師費三千萬美元 應由美國報銷

菲律賓一家主流媒體15日刊文披露,菲律賓為南海仲裁案請律師共花費了三千萬美元。文章指出,美國應為菲律賓報銷這筆費用,因為仲裁案給了美國幹預南海事務的借口。

菲律賓專欄作家里戈韋托·蒂格勞當日在《馬尼拉時報》頭版發表文章說,菲律賓為南海仲裁案請律師,共花費了三千萬美元。“他們(美國)在南海沒有主權聲索,也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而仲裁案給了美國幹預南海事務的借口,美國中央情報局或者國務院應該給菲律賓報銷這筆高昂的訴訟費和律師費。

蒂格勞說,這些律師竟然成功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做到重新定義“仲裁”這個詞,“仲裁一直是指在有爭議的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第三方幫助解決爭議問題。現在看上去‘仲裁’可以單方面提起了。”

蒂格勞曾是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的新聞發言人和辦公廳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