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靠紀律存小錢 掌握危機賺大錢 單薪家庭 五十五歲擁三千萬富足退休

2012-9-3   TWM



過去在國營事業上班的陳金芳,全家只靠他一份薪水生活,他何以能在五十歲前擁有千萬元以上存款,五十六歲時年領八十五萬元利息安心退休?

原來,我們只要及早產生四個覺悟,訂下明確目標,五十歲後真的可不必再為錢煩惱!

撰文‧謝富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五十六歲的陳金芳,用這首宋朝無門慧開禪師的詩偈作為自己現在生活的寫照。

如果這首詩偈讓你「霧煞煞」,看看陳金芳退休的日常作息,就明白了:早上七點半,起床吃完早餐後,去住家附近象山健走。

九點半回到家,休息片刻後,騎腳踏車去台北信義區某家號子看盤。

十二點半回家,與太太下廚做午餐,飯後看完書報小睡片刻。

下午四點,騎腳踏車健身。

下午五點半,陪太太上攝影課。

晚上六點半回到家,與太太、女兒共進晚餐,享受天倫之樂。

偶爾去銀行打開保險箱,為心愛的二十幾只價值不菲的古董錶上鍊擦拭;或受邀去知名錶廠和錶店為員工上課。

這樣的生活看似平淡,卻是大自在。陳金芳的人生座右銘正是:「生命可以不完美,但要幸福、自在!」他不諱言,自己五十歲後,就不再為金錢煩惱。而今他能享受日日好時節的瀟灑愜意,一切基礎都建立在財富自由上。

為了接受《今周刊》採訪,陳金芳特別列了一張自己的財產清單:除了保留約新台幣五五○萬元作為台股與外幣的短線操作,其餘新台幣二千五百萬元平均配置在躉繳美元計價養老保單、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公債、韓國股市連動債保險、南非幣定存以及新台幣三年期定存。

「這是新加坡的理財專員為我規畫的,人家真的很專業,在如此低利息的年代,就是有辦法幫你生出每年三%到四%的穩定報酬。」陳金芳趁著到新加坡旅遊時,在 當地銀行開戶,現在每年坐領至少八十五萬元利息,「我與太太兩個人每年頂多花六十萬元,多出來的錢剛好可以拿來孝敬我母親,讓她每年出國玩。」陳金芳在國 營事業上班,但他沒有優惠存款利息,當過老師的太太,早在十五年前就辭職陪小孩子出國念書,也沒有享受到任何福利。之前家中所有開銷,都靠他包含年終與三 節獎金,一年約一四○萬元(退休前五年平均數)的固定收入支應。

覺悟一:存小錢靠紀律

存錢搭配跟會 三十二歲賺得第一桶金這份薪水得養家、養老母親、供女兒出國念書……對一個居住在台灣物價最高的台北市中產階級家庭而言,陳金芳竟能在五十五歲前還清房貸,並擁有三千萬元以上的現金,實在罕見。

這主要歸功於他在理財功課中的四個覺悟,每一個都讓他在人生不同的關鍵階段,財富累積大步前進。

陳金芳的父親從事除草劑代理生意,相當成功,但中年即因交際應酬過度,患上肝疾長期臥病在床。「我的母親很了不起,她白天在衛生所上班,下班後種菜養豬, 還要照顧我父親和三個孩子。」陳金芳說,母親不僅在節流上條理分明,帳簿巨細靡遺;在開源上更有一套,賣豬仔的錢成為家中經濟支柱,「我們家三個小孩從小 就要分攤很多農務。」母親辛苦持家的榜樣,深深烙印在陳金芳的腦海中。

為了分擔家計,陳金芳從台中一中畢業後,以師範大學為第一志願,讀完師大物理系,拿到每月八千元的獎學金,進入清華大學核子工程所攻讀碩士。

「從讀大學開始,我就很愛賺錢,經常兼完家教後回到寢室,已過了熄燈時間,只好拿著書本到餐廳念書。」求學時期,陳金芳的收入已與一個上班族相當,卻沒存 到錢。他搔搔自己後腦勺害羞地說:「因為我很喜歡一個女孩子,為了追求她,錢幾乎都花光了!」他自嘲說,「這大概是我這生賠最慘的一筆『投資』。」當完兵 出社會賺錢後,陳金芳自我要求至少把收入的二分之一存下來,參加同事的互助會。結婚後,他與太太商議,決定把家庭財務大權交給「最愛錢」而且「最懂錢」的 人處理。「那個人就是我,我管錢後第一件事就是:太太與我每天最多只能帶兩千元出門,這樣可以從支出源頭控管,也達到『彼此牽制』的效果。」陳金芳說道。

就這樣,一對上班族小夫妻,靠著紀律嚴明的存錢與跟會,才五年多,陳金芳三十二歲那年就存到第一桶金,在台北市買了戶小套房。數年之後,他賣掉小套房,在台北市信義區再購置一戶三十幾坪的公寓,居住迄今。

覺悟二:學經驗靠實戰

搭上瘋股浪潮 「最多買一半 獲利存一半」除了跟會,陳金芳也搭上一九八○年代末期全民瘋股的浪潮。「我鑽研當時最熱門的波浪理論,還滿準的,現在就不怎麼管用了。」他說。

一九八八年,證所稅復徵導致台股連續大跌十九天,陳金芳第一次遇到投資大考驗。「我大約有三十幾萬元的股票部位,眼睜睜看它每天一直跌,無法執行停損,就 一直抱到加權指數二千多點!」但是,這一波崩跌危機,陳金芳做了一個大膽決定:再拿二十幾萬元加碼買進太設、國建、亞聚、彰銀等原本套牢的股票。

「我不知道那算不算危機入市,那時候我認為,台股無量下跌,其實與經濟基本面無關,只是股民恐慌情緒使然。其次,我抱著要與我的持股長期抗戰的心態,所以錢就這麼砸下去了!」陳金芳解釋說。

結果,八九年至九○年,台股展開有史以來最瘋狂的牛市行情,陳金芳在這波行情中大賺數倍。雖然九○年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歷史最高點再次崩跌至二千多點,陳金芳卻僅受輕傷;之所以持盈保泰,他歸因於「最多買一半,獲利存下一半」的關鍵心法。

「買股絕不買滿,一定留一半的現金;每當賺錢時,把至少一半的獲利存起來,或用來多繳一些(當時利率較高的)房貸。」他解釋,「這是克制貪婪,對無知保持 警覺性最簡單的方法。」因此,即使在最高點一萬二千多點,他在獲利後持續減碼,因此台股部位也僅占總資金不到二成,所以後來崩跌時,損傷有限。靠著台股的 獲利與本業薪資儲蓄的累積,在四十三歲那年,他的現金部位首度突破了五百萬元。

覺悟三:守財富靠分散

投資外幣 只要利率夠高就不擔心不賺隨著資產的成長,陳金芳亟思分散風險之道。「因為女兒出國念書,接觸到了外幣,結果為我投資理財又開了一扇窗!」陳金芳投資外幣 的心法很簡單:先看利率,再看匯率。只要利率夠高,除非這個國家垮了,否則只要耐心等待,總有賺回來的一天。

二○○三年,他陸續把一半資金轉往外幣定存,分別買進紐幣(當時利率七.一%,新台幣定存利率僅二%)、澳幣(利率六.五%)與英鎊(利率六.二%),買進總金額達新台幣二百多萬元,一直抱到○六年才陸續出脫。

三年間,三種外幣帶進高達新台幣七十五萬元的匯兌及利息收益,同一期間如果只放新台幣定存,利息僅十二萬元。

四十二歲至五十歲,也是陳金芳職場最輝煌的時刻,職級與薪資每年提升。他記取父親生前的教訓,遠離不良嗜好,培養收藏古董名錶興趣,怡情兼保值;加上股市與外幣投資獲利,不僅繳清了房貸,也讓現金部位在五十歲前達陣一千萬元。

前幾年金融海嘯後,台股跌到四千多點,陳金芳又複製一九八八年證所稅事件賺危機財的手法,加碼二百多萬元買進台股,兩年多淨賺超過一倍。同時間他也趁低加碼澳幣與紐幣,獲利兩成以上。

「每個人一生會遇到好幾次市場崩盤的機會,你能不能掌握機會,不是靠運氣,而是在考驗你平常資產配置的基本功有沒有做好,有沒有累積足夠的理財知識,讓你有膽識危機入市。」陳金芳說。

覺悟四:賺大錢靠危機

趁金融海嘯加碼 兩年賺一倍「與其想靠買樂透發財,不如好好地學投資理財,一生中只要掌握住二至三次危機入市,就可以少奮鬥好幾年。」去年,陳金芳任職的國營企業推出優退方案,他衡量女兒已經出社會賺錢,自己的老本光靠每年孳息就可輕鬆過活,於是申請退休。

「人生就是三個二十五年,第一個二十五年被呵護;第二個二十五年要照顧別人,累得像頭牛;只有第三個二十五年才能做自己。」「我有好多夢想要實現啊,要當志工、做公益,把自己的專長與財富做更有意義的運用。」陳金芳感性地說。

想好要怎麼過人生的第三個二十五年了嗎?從訂定五十歲不必為錢煩惱的目標開始吧!

陳金芳

出生:1956年

現職:已退休

經歷:國營事業中階主管

學歷:清華大學核子工程研究所

退休後把大部分資產

放在養老險

──陳金芳現有資產配置

35%躉繳型養老保險

10%南非幣定存

12%新台幣定存

18%紐幣計價澳洲昆士蘭州政府債

10%台股短線操作

10%澳幣定存

5%其他

關鍵四覺悟讓陳金芳財富大躍進

覺悟一:

父親臥病在床,家中財務吃緊,從母親處學到存小錢也能理出大財富的道理。

32歲,存到第一個100萬元。

覺悟二:1988年證所稅復徵,股市連跌19天,股票套牢。因及早學習投資,從犯錯中摸索致勝方法,在台股第一次登上萬點後,獲利逾200萬元。

43歲,存到第一個500萬元。

覺悟三:懂得分散與多元化資產配置,是守富的不二法門。將一半的投資資金轉往外幣定存,匯差與利息兩頭賺。

49歲,存到1000萬元。

覺悟四:

掌握危機入市機會,可讓人生少奮鬥好幾年。金融海嘯逢低買進台股及原物料國家外幣,平均獲利一倍以上。

55歲,年領85萬元利息快樂退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955

林義守養職棒 先下令少賠三千萬

2013-01-14   TCW
 
 

 

二○一三年義集團旗下的義大世界跨年煙火秀,以施放時間九分九秒,再度奪下南台灣最長的煙火秀。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在進入跨年倒數時,還特別攜同新簽約買下的職棒義大犀牛隊進場。風光亮相的背後,林義守將首度面臨「經營注定虧損事業」的挑戰,對向來只會苦思如何讓事業賺錢的他來說,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養一個棒球隊,是林義守的事業版圖中從來沒有想過的「意外」,更讓他傷透腦筋的是,這個事業目前在台灣只會虧錢、不會賺錢。要不是高雄市市長陳菊,與中華職棒會長黃鎮台請託,他肯定不會接下這個燙手山芋。

既然承諾接手,要如何為每年虧損約九千萬元的職棒隊解套,就是一大難事。經營鋼鐵業,林義守只要算好成本與產品售價,盈虧數字就在掌中;經營棒球隊除了要掌握球員,還要拉到足夠的觀眾買票進場看球賽,虧損才能降低。

所以,林義守給了幕僚最高指導原則「每年虧損要控制在六千萬元內」。未來義集團旗下一萬多名員工,得開始學會掏錢買票看棒球賽,捧老闆的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4

燒光二億家產 靠數字科技躍升股王 廖世芳三千萬「試誤」十三年 回收百倍

2013-06-17  TWM
 
 

 

數字科技現為興櫃股王,連續六年賺進一個資本額,董事長廖世芳身價高達三十二億元以上。不過,廖世芳的投資之路走得並不順遂,曾經把近二億元的家產燒光,自我封閉十年。他憑著永不放棄的毅力,終於從翻身成功。

撰文‧李洵穎

五月下旬,連著幾天梅雨之後,陽光終於露臉。走進位於新北市三重湯城的數字科技辦公室總部,四周橘黃色的主色調,正好和窗外的陽光相映。

董事長廖世芳身著藍色Polo衫、牛仔褲,一身輕鬆打扮,掛著爽朗的笑容。很難想像,他曾經因為一連串的投資失利,燒光近二億元家產,過了十年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

不到三十歲賺進第一桶金

出身雲林西螺的廖世芳,家裡經營肉品加工業,堪稱富裕。熱愛畫畫的他自師大附中畢業後,如願考上成大建築系、淡江建築所,進入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才二十多歲,他年薪已有一五○萬元,賺進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買了自己的第一輛進口車。

但,人怎麼可能一直受幸運之神眷顧?接下來,是一連串惡夢的開始。

雖然廖世芳喜愛建築工作,但那時建築師經常要犧性設計理念創意,迎合業主善用土地面積的要求;設計費低廉,更顯得建築師沒有價值。

這讓廖世芳萌生自己開公司的念頭,希望能夠掌控主導權。他應朋友之邀,在南部合夥開設工程顧問公司,專門承接公家機關的工程標案。然而標案接得並不順利,賠了數千萬元後關門大吉。那時他弟弟正經營影片產業,成立後製公司||意象影像,後來去上海發展開分公司,剛「失業」的廖世芳便北上接管意象,出任董事長。

喜愛閱讀的廖世芳看了很多經營管理書,書中提到,拓展版圖通常會採取垂直整合或水平整合。他選擇了垂直整合,轉投資意象的上游||製片公司,原本期望可以帶來更多的訂單,不料又賠了一千多萬元。原來製片公司的獲利來源仰仗廣告公司,最後還是「受制於人」。

屢敗屢戰 為人作嫁

接著,廖世芳因緣際會認識幾家電子公司的老闆,就跟著砸二、三千萬元投資磁威電子,再度失利。進入董事會後,他才發現電子業不但是個「錢坑」,而且磁威的業務是電信設備代工,他又落入為人作嫁的宿命。

轉來轉去,廖世芳的投資事業一直離他想要的「主控權」甚遠,直到二○○○年,經由弟弟引薦,認識了數字科技的前身||艾德網董事長王震宇(現任數字科技副董事長)與總經理簡宏昌。

當時王震宇與簡宏昌試做幾個網站皆失敗,一下子就把向親朋好友借的一百多萬元燒光。廖世芳聽到兩人的遭遇後,豪氣地拿出一五○○萬元的資金,並將位於南港的意象影像辦公室,隔出一間小房間給艾德網用,一頭栽入網路世界。

沒想到,遇上網路泡沫化,幾年下來,艾德網經營過交友網站、商店街等十多項網站都沒有做出像樣成績,但同時間意象經營得還不錯,艾德網因此被意象員工鄙視,認為「這個網站讓老闆賠這麼多錢,是個敗家子!」廖世芳自己心底也暗想:「沒救了!」在不堪龐大壓力下,艾德網搬離意象辦公室,廖世芳找了聯廣的一位副總幫忙,希望為艾德網帶進一些廣告收入。沒想到,「懂網路的不懂廣告,懂廣告的不懂網路」,兩邊合作完全沒有效益。

艾德網員工降薪、縮編,從二十多人減到三個人,辦公室再從南港搬到三重,轉做節費電話,以求活路。

此時,王震宇再次情商廖世芳出資一五○○萬元,連同前一筆,已是三千萬元,猶如丟到水裡不見蹤影。不僅廖世芳身邊的朋友看不下去,甚至太太林淑惠都埋怨說他是「濫好人」。

「病急亂投醫」 跌落谷底廖世芳搖搖頭說道,當時只想要找出路,所以一有機會就出手,根本是「病急亂投醫」。這樣玩法,家中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會被挖空。○三年,廖世芳將所有不動產都抵押給銀行,甚至把父親留給妹妹的嫁妝也賣掉變現。○四年,為了放手一搏拚網路,他收掉意象的上海分公司,四、五千萬元又沒了。概略計算,廖世芳的投資,前前後後總共燒掉將近二億元,他的人生也進入最低潮。

此時,廖世芳僅有的機會就是艾德網了,廖世芳向王震宇說:「如果你們做不起來,我可能就要流落街頭了。」一路跟著廖世芳的現任數字科技財務協理林美慧,很清楚他的財務處境。她當時流著眼淚說:「大哥(公司員工如此稱呼廖世芳),收掉算了。」但廖世芳見王震宇等人做得認真,加上網路仍是潮流趨勢,堅持撐下去。

經營團隊自動降薪到每人月薪一萬元,為了降低費用,連網路公司最重要的伺服器,王震宇也決定關掉一部。因為只要開著,就會用到頻寬,用到頻寬,就是燒錢。當時廖世芳再三問王震宇:「確定要關嗎?不再試看看嗎?」王震宇依然壯士斷腕。

二○○四年,在艾德網從事節費電話兩年,已小有成績後,廖世芳決定重返網路戰場,成立台灣論壇(BBS)。從論壇上的討論中,發現很多網友探詢買賣的需求,於是興起建立「交易平台」的念頭。

○七年數字科技正式成立,在將電信業務切割出去後,全心投入網路業。擔任董事長的廖世芳決定孤注一擲,「大不了收掉一家公司」,畢竟這是迄今唯一最符合他理想的事業||營運模式全由自己掌控;也由於廖世芳「傾家蕩產」式力挺,更加堅定王震宇趕快獲利的決心。

廖世芳相當認同「投資失敗很多次的人比較會成功」,王震宇每次要做新網站時,也總會想著「不會再這麼衰了吧?」在一再使用「試誤法(Try and Error)」下,數字科技總共做過十五個網站,包括交友、社交、開店平台等等,什麼都做,只要網站不賺錢,二話不說立刻關。

一再砍掉重練 終翻身再起數字科技現任總經理吳聰賢說:「失敗的經驗真的很多。」經過多次「砍掉重練」,最後只留下四個賺錢的網站──八五九一寶物交易、五九一房屋交易、一○一原創T恤與八八九一汽車交易。

曾經,廖世芳因為投資什麼就賠什麼,心情很悶,甚至把自己封閉起來。長達十年的時間,他完全不與朋友應酬來往,每天的生活範圍只有家裡到工作的動線。

他自我調侃,「我很佩服自己沒有得到憂鬱症,抗壓力十足。」從大學時期,草圖或模型常被老師嫌得一無是處,每每都需要熬夜修改;念研究所在指導老師的事務所上班時,因遭逢爸爸生病,醫院、公司「蠟燭兩頭燒」,還得顧及學業,那一段心力交瘁的日子,讓他練就高度抗壓性。

廖世芳因為須先行回去照顧父親,而無法全程參與一場扶輪社舉辦的活動,沒想到,隔天社友們在前往小人國途中發生翻車意外,十多名朋友因此喪生。這一件事對他影響至深,讓他體悟到世事無常、名利如雲,人生到最後,往往只是為了實現理想、成就自我;因此,任憑千磨萬擊,也要「咬定青山不放鬆」。

廖世芳深深覺得,一個人要成功,挫折忍受力必須要很大,要經歷過這些,咀嚼痛苦滋味,才能從中淬鍊,才能思考判斷下一步該怎麼走。

直到數字科技營運明顯好轉,廖世芳兩年前才「出關」。對於未來,他永遠樂觀,倒是員工苦怕了,這幾年他提出的一些新點子,都被員工直接否決:「大哥,這個(模式)不行,獲利率太差。」廖世芳笑說:「這些員工很現實。」數字科技六月十日興櫃參考均價為二九○元,以廖世芳四成的持股計算,若不計已配發的現金股利,身價至少三十二億元起跳。十三年前,廖世芳以一五○○萬元投入不可知的未來,恐怕以他的「憨膽」也想不到,如今能夠回收二百倍吧!

廖世芳

出生:1963年

現職:數字科技董事長、意象影像董事長、磁威電子董事長、艾德網科技董事長學歷:淡江建築研究所、成大建築系家庭:已婚,2女1男

數字科技

成立時間:2007年

負責人:董事長廖世芳、總經理吳聰賢

資本額:2.8億元

主要業務:網路交易平台、服飾零售

近三年獲利:

2012年 2.98億元

2011年 2.5億元

2010年 1.3億元

廖世芳靠「數字」翻身

數字科技旗下網站成績

網站 8591寶物交易 591房屋交易 101原創T恤 8891汽車交易定位 台灣最大的線上遊戲物交易平台 台灣領先的不動產資訊網路平台網羅設計師,將其開發的商品在網路販售 為個人賣家、中古車商提供中古汽車銷售平台2012年累計會員數(萬人) 179 111 21 14 目前表現每日刊登筆數:24萬筆 每日刊登筆數:2100筆 每日售出T恤數:2050件 線上物件總筆數:16346筆

資料來源:數字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1

用品管力抓牢高檔客戶的金德陶瓷 錯一字負債三千萬 翻轉成星巴克代工

2013-09-09  TWM
 
 

 

星巴克咖啡馬克杯、迪士尼樂園瓷器禮品,兩種看似不相關的商品,背後都有一家相同的代工廠,就是來自台灣的金德陶瓷。它的創辦人,如何從負債三千萬元到搶下知名品牌訂單?

撰文 梁任瑋

中國白酒市場近期受到政府打擊豪華公務宴飲,價格有回跌跡象,但有一款高檔白酒的價格不僅未受影響,甚至因數量稀少、具有藝術價值,成為不少藏家的收藏目標,這款白酒就是由四川瀘州老窖出產的「國窖一五七三」紅燈籠紀念酒,目前每瓶行情仍有人民幣八.八萬元(約新台幣四十萬元),是一般白酒的十倍價。

瀘州老窖紅燈籠紀念酒最大特色是,以一只紅燈籠形狀的酒瓶,營造出喜氣氛圍,瓶身上點綴著立體牡丹花圖案,下面還有精緻的木器、金屬鑲嵌、穗花襯托,這款獨特的設計紅燈籠不僅替瀘州老窖創造亮眼業績,外觀設計還獲得二○一○年德國「世界包裝之星獎」(WorldStar Packaging Awards),而幕後推手正是來自台灣的金德陶瓷。

金德陶瓷一年營收約三.三億新台幣,每年外銷歐美的馬克杯數量達上百萬個,光是為國際知名品牌星巴克、迪士尼生產訂製品,就替它帶來六成以上的營業額,也因品質與數量穩定,金德所掌握的客戶品牌,可說是中國陶瓷業裡最高檔。

多一個字母 讓人生摔谷底一手在中國建立起陶瓷王國的是出身台灣苗栗、今年六十歲的金德陶瓷董事長詹豐瑜,但他的人生際遇,卻非一路平順無波,不僅曾創業失敗,更曾負債三千萬元摔落谷底。

專科時代,詹豐瑜就讀的是中州技術學院(現中州科技大學)化工科,畢業後,順利進入國內數一數二、國泰蔡家創辦的國泰塑膠擔任業務員,十信事件爆發後,他才與幾位朋友籌組貿易公司創業。

當時塑膠業前景好,台灣生產的PVC製品外銷暢旺,詹豐瑜看見商機,自立門戶鎖定生產「塑膠材質地球儀」,原本想藉此攢下人生第一桶金,但卻因一個疏忽,造成無可彌補的業務損失,也將他的人生帶入困境。

原來,詹豐瑜因印刷前未仔細校對,地球儀上的地名華盛頓Washington誤打成Washingtonn,就只一個字母之差,結果三個貨櫃送到美國後全被退貨,讓他背負高達三千萬元負債,「這個金額當時可以在台北市忠孝東路買好幾棟房子。」詹豐瑜回想創業失敗的經過,口氣裡仍有很深的無奈。

「那時我真的覺得我完了。」生意失敗不僅重傷詹豐瑜財務,更讓他的人生陷入低潮。「光是處理地球儀庫存就花了兩年時間,家人也不支持,最後連太太也與我協議離婚。」詹豐瑜被逼到走投無路,只好回到苗栗竹南親戚開的陶瓷工廠上班,希望從陶瓷這一行慢慢累積重新出發的實力。

當年地球儀錯字帶給他的慘痛教訓,讓詹豐瑜學會對細節格外注意,運用到企業管理上,嚴謹的作風有益他將親戚的工廠帶上軌道。一九八八年,他也有餘力成立自己的工廠昕昌陶瓷,但真正扭轉他人生的轉捩點,則是九一年受到朋友邀請,兩度到廣東深圳沙井、汕頭協助友人整頓工廠。

西進另起爐灶 走高檔路線當時的大陸員工常需反覆的教育訓練,才有辦法做出高品質的產品,但那四年多的時間,也讓詹豐瑜培養了管理大型工廠的經驗,更奠定了他自行在大陸創業的想法,於是九五年,詹豐瑜鎖定廣東潮州作為事業開創地。

詹豐瑜說,不少朋友一聽到他要到潮州創業,都力勸他到東莞去設工廠,因為東莞台商多,可以彼此照應;不過他卻逆向思考,認為潮州的本地工人較充足,可以省去外地工跳槽的問題,「以後見之明來看,潮州後來又獲選為中國的瓷都之一,當時真是選對了。」詹豐瑜成立金德陶瓷後,依舊如履薄冰,一開始透過貿易商承攬國外訂單,但後來他不願受限價格導向的市場規則,於是自己成立外貿部,直接與美國客戶往來。

早期進大陸的台灣陶瓷廠都是拚產量,因大陸工資便宜,要生產多少都可以;為求區隔,詹豐瑜選擇切入中高檔陶瓷市場,但這一跨,也跨出許多磨練與挑戰。

「一般馬克杯只能賣八、九毛美元,但一個迪士尼馬克杯卻可以賣四.五美元,整整貴了五倍。」詹豐瑜說,迪士尼的訂單屬於少量多樣,要大量開發模具,但每一種生產的數量卻相對有限,直覺想來,是吃力不討好的生意;但詹豐瑜又想,既然競爭者少,只要多花工夫把品質做好,訂單就能持續,生意可以維持長長久久。

「你的品質好,國外客戶自然會找你,做高端的才有好的價錢。」當年的錯字挫敗再次轉化為動力,憑藉著令他自豪的嚴格品管,後來連星巴克、Hallmark都主動上門請他代工馬克杯與禮品,也奠定他在高檔陶瓷代工的業界地位。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歐美大廠也要求代工廠必須改善流程,為了承攬星巴克與迪士尼的訂單,詹豐瑜甚至參加國際玩具業協會ICTI認證,以及美國海關貿易反恐認證GSV,保證產品是在安全、人性化的工廠生產,但無形中也增加許多成本,促使他及早將金德轉型為自動化生產工廠。

自動化生產 取代人海戰術詹豐瑜指出,台商以前在大陸製造生產,只要想辦法把成本因素降低,就可獲利。不過,近年中國工資高漲,人海戰術生產法已不管用。

他舉例,自家工廠員工五、六百人,每個月要支付的勞動成本就高達二十萬人民幣。潮州當地的最低基本工資不過是七百多人民幣,但每月須支付給員工的薪資包括社保等費用,就要二、三千人民幣,由此不難想見,此刻的大陸台商對於生產自動化、機械化的需求有多龐大。

目前金德已研發出機械自動灌漿,從過去一天只能生產三百至四百個酒瓶,產能提升至四千個,單位效率提升二.五倍,慢慢擺脫工資上漲的陰霾。

詹豐瑜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年中國投資環境變化快,台商面對投資成本越攀越高之餘,還要留心當地競爭對手的挑戰,特別是台商產品只要有一點創新,很快就被複製,對台商來說,總是要想辦法跑得越遠越好。」過去的詹豐瑜是努力承接歐美訂單的外向型台商,如今隨著中國投資環境遽變,歐美市場景氣動向不明,最近他也在自家公司成立大陸商貿部門,準備積極搶攻中國內需市場。

「命運要靠自己掌握。」詹豐瑜說,台商精神就是一種逆境求生的精神,在困頓中,也能思索出一條生存道路,過去強調台商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宣告結束,現在需要共同合作,一同找出創造變革的新方法,他認為,只要台商一同努力,一定能絕處逢生、開創更美好的事業。

詹豐瑜

出生:1953年

現職:金德陶瓷董事長、潮州市台商投資協會創會會長

經歷:國泰塑膠業務員

學歷:中州技術學院(現中州科大)

家庭:已婚

金德陶瓷

成立時間:1995年

負責人:詹豐瑜

資本額:9000萬元

主要業務:陶瓷生產

主要客戶:星巴克、迪士尼、瀘州老窖2012年營收:約3.3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79

從五年燒光六千萬到月營收逾三千萬元 貴婦嘗百草 連惠心跨足生技賣健康

2013-09-09  TWM  
 

 

五年前連惠心創業了,做的還是門檻不低的生技行業。沒技術、不會行銷,五年間燒光六千萬元,還一度被股東唱衰。如今,菁茵荋生物科技轉虧為盈、進軍大陸,她是如何辦到的?

撰文 顏雅娟

多數人認得連惠心,是因為其背後的政治世家,她總是打扮得光鮮亮麗,貴婦名媛、藝術家是外界給她貼的標籤,但外人鮮少了解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連惠心,在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下長大,埋下她日後創業的契機。

台北市敦化北路上,無隔間的辦公室,桌前堆滿了公司產品,連惠心一開口就是事業經營,這五年來,每位遇到連惠心的人,都逃不過她推銷自家產品,從知名媒體人陳文茜、到微風少奶奶孫芸芸,都拗不過連惠心的要求,一試成主顧。就連業務員外出發送試用品,連惠心也是跑第一個,一發就是數百份。

這些經驗,完全顛覆外界對連惠心的印象。問她為什麼如此拚命?連惠心從她九歲的故事說起。

母親苦熬的一碗碗中藥

埋下創業種子

自幼,連惠心身體就不好,九歲那年,醫生這麼對她說:「你的腸子根本不會動!」醫生一番話,對九歲的她來說,似懂非懂,卻讓中藥從此闖進了她的生活。連惠心與一般小孩最大的不同是,她有一位台大植物病蟲害學系、美國康乃迪克大學生化碩士的媽媽連方瑀,一碗又一碗出自母親苦熬的中藥,成了連惠心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吃中藥,都是煮一大鍋黑黑的湯,又苦,效果又慢!」連惠心與一般孩子沒兩樣,也怕吃苦,卻又不敢違背母親的苦心。「其實,吃中藥不一定要如此。」當二○○七年底,台灣掀起有機風潮,有機食品的商店如雨後春筍冒出,連惠心要創業時,就想起了這段過去。「其實我們一開始,是想自己做一個『有機農場』。」說話的是連惠心相識十餘年的老友,菁茵荋總經理曾心怡。創業前,她曾在金融界做到協理職階,有著穩定的收入,卻因厭倦融資圈不斷跳槽的生態,決定加入連惠心的創業行列。

但她們把創業想得太簡單,兩位嬌貴的女子,遠赴花蓮找農地,還沒踏出創業第一步,就先踢了大鐵板。「光要養出無汙染的健康土地,就要花整整四年時間,更別說水源、種子等等。」連惠心苦笑,研究才知道太困難,有機農場的進入門檻太高,她們有資金、有管理能力,卻缺乏技術,這倒讓連惠心想起一位老朋友——美國加州Wellcare Pharmaceuticals藥廠專家葉牧耕。

葉牧耕是連惠心當年在美國念書就認識的朋友,離開藥廠的他,自己默默從事研究工作,正好連惠心的團隊缺少一位技術人才,找齊了核心鐵三角,○八年五月,菁茵荋生物科技正式成立。

看準多數人對保健食品的迷思,菁茵荋一開始就把目標放在「禮品市場」,鎖定金字塔頂端客群,第一款產品就主打一盒兩千多元的藻苓膏,但創業之路總是崎嶇難行,「產品推出時,正好遇到金融海嘯,有誰要送禮?業績咻地一下子全部掉下來!」栽了個大跟頭。

產品定位錯誤、加上完全沒有市場行銷經驗,創業第一年,菁茵荋就大賠近千萬元。「我們就是try and error,說出來也不怕你笑,那時連Logo要怎麼畫、包裝要怎麼包都不懂。」一二年八月,菁茵荋幾乎燒光了所有錢,曾心怡走進辦公室,低聲向連惠心建議:「我們已經燒了五千多萬元,是不是該考慮收起來了?」那是創業四年多來,曾心怡第一次萌生放棄的念頭。

沒想到,連惠心沒有半點猶豫,就曾心怡再堅持下去,即使多數人都不看好,連股東也覺得菁茵荋要經營品牌是條不歸路,連惠心卻沒想過放棄,她甚至自嘲:「如果(菁莫荋)失敗,我才是最大苦主啊!」菁茵荋又一口氣增資了五十萬美元(約一五○○萬新台幣),她們決定背水一戰。

到府服務

收服顧客業績倍增

連惠心與曾心怡決定改變銷售策略,他們不再只是透過網路、門市銷售產品,等客戶上門,他們要更積極找客戶,直接讓業務員到顧客家中,用自行研發的輕便型檢測設備免費為顧客身體檢查,搭配諮詢服務,沒想到這項到府的服務,意外大受好評,不只讓菁茵荋守住老主顧,還創造了新需求,讓菁茵荋業績三級跳。

另一方面,曾心怡也著手調整產品方向,從高階禮品市場轉往普羅大眾的保健食品。今年一月,菁茵荋財務報表首次從赤字轉成黑字,雖然只有少少的三十八萬元的獲利,卻足夠讓連惠心與曾心怡開心個老半天了。

今年為了拓展通路,菁茵荋做了一個更大的改變:走進電視購物。拓展通路快速拉高營收,光是今年七月,電視購物銷售營收就超過三千萬元,一舉超越去年整年業績。

同時,菁茵荋也默默布局大陸市場,目前已有四十一個銷售據點,預估兩年後將擴增至一百個據點,「過去據點多設在二、三級城市,但今年底,菁茵荋確定正式進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曾心怡的豪氣,已不可同日而語。

儘管菁茵荋開始闖出規模,但問起未來藍圖,連惠心還是那句話:「保健食品是良心事業,就希望讓每個人都健康,吃中藥也能吃得好吃。」在她心裡,讓當年那個忍著苦也得把中藥吞下肚的小女孩,一解愁眉,才是連惠心創業的初衷。

菁茵荋生物科技

成立時間:2008年5月負責人:孔繁曦(專業經理人,負責財務管控)

資本額:1500萬元

主要業務:草本及生物性保健食品

近三年營收:

6200萬元、3100萬元、1200萬元(台灣市場量約為總營業額的20~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5

偷電黨呃三千萬過百食肆落疊

2013-11-14  NM
 
 

 

三十六歲女子林麗,高峰期擁有六間食肆,算是餐廳大老闆,卻因經營不善兼爛賭,欠下一身債。機緣巧合下,她認識一名懂得調低電錶、煤氣錶讀數男子,於是想出一條搵錢大計。林麗深明近年食肆經營成本上升,同行叫苦連天,於是利用自己在飲食界的人脈,聲稱可以「高科技」慳電費煤氣費,成功令過百名食肆東主上當,少交高達三千萬元電費。後來老千黨內訌,有人寫匿名信向煤氣公司告密,案件交由警方跟進,旋即瓦解這個老千集團。所謂的高科技,原來只是利用一條鐵線「篤錶」的小把戲。

去年一月,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收到一封匿名信,內容震驚高層。據了解,信中指有人串同食肆東主干擾煤氣錶的讀數,以詐騙煤氣公司少交煤氣費。告密者更提供幾間食肆名稱,以及一個車牌號碼。

匿名信告密

煤氣公司報警求助,考慮到案情嚴重及複雜,交由西九龍重案組負責。警方偵騎四出,除了緊密監視該車輛,又到該幾間食肆明查暗訪,終於有了突破性進展。警方發現,該車輛由男子羅廣持有,他經常與一名女子到訪不同食肆,兩人與東主表現熟落。每逢抄錶前一晚,女方會在食肆內與東主打交道,羅廣則帶齊工具獨自走到後巷煤氣錶、電錶前,弄東弄西。原來這名女子,是整個犯案集團的主腦。三十六歲的林麗,曾開車仔麵檔,九六年賺夠錢開鋪,高峰期在九龍區擁有六間食肆,包括牛池灣的龍池小廚。但好景不常,○四年她與丈夫離婚,○八年旗下食肆生意下滑,欠債一百萬,一度想過自殺。

「高科技」調低讀數

就在人生低潮,她認識了運送雪雞到食肆的羅廣。羅向林麗透露,懂得利用先進儀器干擾電錶、煤氣錶的運作,令食肆少交電費,希望利用林麗在飲食界的人脈,齊齊搵大錢。林麗○九年開始以同行身份向食肆東主吹噓,可以「高科技」干擾電錶,為增強說服力,她會展示一些相片,全是一些不知名的儀器和電池。事實上,干擾電錶並沒有牽涉任何「高科技」。據知羅廣認識一些電錶技術員,得知只要用電鑽在煤氣錶、電錶頂部或底部鑽兩個小孔,然後用特幼鐵線插入,便可成功干擾電錶讀數。羅廣涉嫌待電錶及煤氣錶跳至某個高讀數時,便用電線將讀數調低,減少食肆須付的電費和煤氣費。他們每月會向食肆收取報酬,計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每月定額收費,又或是每月慳到的電費的一半,以電費每度電一元、煤氣費每度十三元計算,食肆節省六千至七萬元不等,林麗和羅廣則每月向每間食肆收取二千至一萬元,兩人三七分賬,相當「和味」。

拍檔食夾棍

雖然如此,林麗經常到澳門豪賭,騙來的錢寃枉來瘟疫去。後來她發現羅廣「食夾棍」,不但少分報酬給她,更開始自行聯絡食肆東主,欲把林麗踢出局。林麗怒火中燒,暗中觀察羅廣所謂的「高科技」,原來只是簡單不過的伎倆,於是決定跟羅廣拆夥,自組班底。林麗招攬了三十八歲的丘致中加入偷電黨。丘自稱在美國的大學修讀室內設計,曾做過珠寶、名錶銷售員,經常光顧林麗的食肆,後來向林借貸十萬元開設首飾店,惜生意失敗無力還款,在林麗威逼利誘下,丘成為共犯。

自組班底

為了擴大生意網絡,林麗以同一手法,要求欠她近兩萬元的債仔、負責送米到食肆的曾重光加入犯罪集團,介紹更多食肆予林麗。林麗粗略地教曉丘干擾電錶的技術,由一○年中開始,丘便取代了羅廣的角色,成為集團的「技術員」。本刊取得丘致中的記事簿,詳細記錄每次「出勤」的餐廳名字,例如一二年一連幾個月,均出現「HAPPY」(Happy餐廳小炒皇雲南米線),以及「大叢」(大叢海鮮火鍋)的名字,意即為它們改過電錶。一年內丘共干擾了三十多間食肆的煤氣錶和電錶。大叢海鮮火鍋東主叢金貴向本刊記者憶述,一○年餐廳開業半年後,林麗和丘致中到店內打邊爐,與叢寒暄,席間叢吐苦水,大呻經營困難,「我同拍檔投資,淨係我都掟咗六十幾萬。生意唔好,每個月淨係租都十幾萬,租金人工貴,生意額又唔夠,電費又重,好辛苦。」林麗乘虛而入聲稱懂得以「高科技」慳電費,還說得頭頭是道,「佢話知道我生意唔夠做,有啲『科技』,可以幫我將個錶行慢啲,煤氣公司唔會check到,真係俾佢呃咗!」由一○年八月開始,林麗、丘致中每月都會到火鍋店干擾煤氣錶和電錶,每次都要求「清場」,「佢哋入廚房,十分鐘就搞掂,我每月俾佢三千蚊。但其實一個月只係慳得幾千蚊,雖然好少,但慳得幾千就幾千。」實際上叢在這兩年內少交了二十多萬煤氣費、近八萬元電費,是「慳」得最多的食肆。最初半年,丘致中只替幾間食肆干擾電錶煤氣錶,每次林麗會分五百至八百元給他,丘每月收入約七、八千元,後來丘嫌少,於是籠裡雞作反,決定「自立門戶」,自行聯絡食肆東主,他聲稱自此月入增至兩萬元。

得不償失

警方去年八月採取行動,以串謀詐騙罪,拘捕了案中幾名骨幹成員,以及一百一十二間涉案食肆的負責人,估計整個集團令中華煤氣、中電、港燈少收了三千萬元費用,集團利潤可想而知。主腦丘致中、曾重光,上週四分別被判囚廿一個月和十八個月,而基於林麗願意錄取口供頂證不認罪的羅廣,兩人的審訊和判刑將押後處理。而一眾食肆東主當中,暫時有十多人認罪,分別判監禁、緩刑、社會服務令等。不過有食肆東主向本刊坦言,現時租金、工資高漲,經營困難,才迫不得已鋌而走險。深水埗康華茶餐廳東主彭玉華,因為本案欠下中華煤氣及中電接近二十萬,為了還款而四出奔走,問親友借貸。直至判刑前一刻仍欠款十萬元,結果被迫將心血轉讓。禍不單行的是,彭被捕後遇上車禍,自此要靠枴杖行動,全家靠綜援維生。法官因此免除彭的社會服務令,改為判刑六個月,緩刑兩年。彭妻直言,丈夫最初不願犯案,但林麗多次到訪茶餐廳,動之以情曉之以利,博取丈夫信任。而彭玉華形容,今次誤信林麗、丘致中實是因小失大,「令自己一無所有。」樂雅園餐廳東主余金明,也被搞到一身蟻。他一二年一月至八月,少交了二萬多元電費,卻因為應付律師費,搞到出售居屋物業,餐廳又被迫結業,欠債破產,最後要親自上庭向法官求情,「我非常後悔,心力交瘁,太太成日進出醫院……係我無知、貪心!」無知和貪心,最終令一班食肆東主萬劫不復。

轉用電子錶

偷電黨利用一條鐵線,輕易詐騙三間電力和煤氣公司超過三千萬,大部分食肆東主事後已繳還少交的電費、煤氣費。現時大部分食肆使用傳統的機械電錶和煤氣錶,依賴抄錶員抄錶記錄使用量。中華煤氣、中電、港燈回應指,抄錶員會定期抽樣檢查電錶有沒有異樣,又會透過內部程式或專人監察用電異常的賬戶,包括商戶的用電量有否突降,會突擊檢查可疑電錶。港燈補充,部分電錶會安裝在電錶房內,並會用「封錶鎖」鎖起電錶。三間公司正陸續推行電子錶,中電指自二千年開始,已逐步為工商業客戶換錶,現時約有百分之五使用電子錶。中華煤氣正在小部分私人樓宇進行試驗計劃,希望解決技術問題後全面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57

大姨嗎創始人柴可:融資三千萬美金靠「第四面牆"

http://www.iheima.com/thread-42944-1-1.html
以下為演講實錄:

什麼是"第四面牆"?

大家好,我今天稍微有一點倉促,我本來做了一稿簡單的PPT,但是沒有帶。有很多自己做移動互聯網醫療和健康醫療以來小小的心得和想法,跟大家分享,以及對移動互聯網健康的未來,還有為什麼我們是第一家能夠拿到大量融資,最近剛剛融資三千萬美金的融資,這些背後的原因和理由是什麼。

我今天分享的主題叫《打破移動互聯網和醫療的"第四面牆"》,"第四面牆"是源於戲劇藝術,我們叫先鋒藝術。講到人和藝術之間,其實是有一面牆的,這是最早源於亞里士多德講的舞台戲劇,我在上面表演,大家看我的表演,有三面牆,一面牆在後面,一面牆在左邊,一面牆在右邊,還有一面牆在前面,是看不到的,決定了我是演員,大家是觀眾。這面牆沒有打破之前,大家沒有辦法變成演員,我也沒有辦法變成觀眾。第四面牆就是融入和理解,當你能夠融入和理解一個戲劇精華的時候,你就能獲得真正的享受,健康醫療也是一樣的。

IT和移動互聯網的"第四面牆"是什麼,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所見非所得。IT的本質是聲音、圖片、文字,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信息存在,比如說我們的觸覺和嗅覺,最重要的是聽、看,聲音、圖片和文字。

那麼什麼是健康,健康是一個行為,如果你在某一個減肥網站上看見了一句話,說有勞你去跑三公里,你就可以瘦。你並沒有跑實際三公里,結果你不會瘦,因為信息到行動之間有一個非常大的壁壘沒有被打破,所以導致了移動互聯網做健康和醫療,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有信息,沒有辦法強制你去運動。
  
如何做到所見即所得?
  
我們再來看一下健康和IT之間的另外兩個最大的問題。大家應該都有裝微信,你特別想跟你的同事,或者是一個關鍵合作夥伴溝通,你發了一條短信,發了一條微信,你肯定希望他立刻回覆你,不希望三天之後來回覆,對於移動互聯網來說,信息傳遞的速度決定了它的價值。健康的信息傳遞速度是今天跑步,明天跑步,跑了一個月我瘦了,但這是非常緩慢的。
  
如何做到所見即所得?大家都刷牙,知道佳潔士,在國外有一個白素得的牙膏,牙膏是近代才發明的東西,在希臘歷史裡面也記錄過人刷牙的事情,牙膏成為每家必備品,是在二戰時候的美國。白素得在裡面加了薄荷,給人感覺的是清涼的、清爽的、乾淨的,所以這款牙膏是全世界第一款在美國暢銷的牙膏。去牙垢,牙結石,我是世界第一,因為你刷一刷就知道了,那是體驗上的改變。所以移動互聯網可以給醫療和健康帶來的就是直觀的體驗。
  
早在2012年初的時候,我們就有幾十萬的用戶,現在4500萬的中國女孩在使用我們的軟件。在兩年時間有5千萬的女孩會選擇我們的軟件,源於最早的一個點是在2012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我要求我們的技術團隊在我們的軟件裡給女孩的週期進行定點,就是對女性的生理週期進行預測,然後在不同的週期給她不同的知識,她也可以去反問我們關於週期和懷孕的知識。我要求在她的週期欄上加一個可以替換的背景圖。你把一個做到70分的東西,改到90分,和從0改到20分,當然是從0開始做的簡單。對於用戶來說看得見的改變是最重要的,備孕成功也是漫長的時候,有沒有懷孕也是懷孕的事情,你為她們增加背景圖,可以增加她們的動力和決心。利用移動互聯網,你可以將一些做得不太容易讓用戶看見好的東西,盡快讓它展示在用戶的面前。
  
健康醫療服務才是移動醫療的剛需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在醫療健康移動互聯網的討論時,都說我們要做什麼樣的剛需,要怎樣治療疾病。我認為用戶更缺乏是一種優秀服務的體驗感,就像白素得牙膏,要的是清涼的感覺,那個感覺可以改變很多東西。其實大家反思一下,我父親也是做醫藥20多年了,我自己做了五年健康行業的創業。

我總結出來的一點,其實醫療服務和健康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怎麼治病上面,而在於我們用什麼樣的方法去服務這個治病的過程。所以我認為其實大家老開健康醫療大會,其實大家最應該關注的是健康醫療服務大會,病人在裡面提出能不能帶自己的枕頭和床。移動互聯網可以轉換思維,我們可以跳出很嚴肅的醫療的框框,然後讓用戶看到一些人性化的東西,再通過這樣的手段獲取用戶的信任和更大的粘稠度,隨之而來肯定是用戶的口碑、好評,當然帶來更大的利益價值。
  
來源:光明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04

外灘22號揸fit人上海三千萬木屋

2014-07-03  NM
 
 

 

永和大王創辦人李玉麟將過百間的豆漿連鎖店轉讓後,轉向地產界發展,這位台灣美人,六年前在上海外灘插旗,買了過百年的太古洋行大樓,改為提供「私人訂製」及品牌的外灘22號。商場設計玩復古,而她的上海香閨就像東南亞度假屋,兩層三千呎的木屋被花花草草圍住,打開玻璃趟門便聽到流水聲,「外灘22號由廢墟變成國際時尚點,我的家亦要裝修一下,但不用誇張設計,主要回家能好好放鬆。」升值十倍

在上海發跡近廿年的李玉麟,在當地有很多物業,這幢位於長寧區的別墅一直是她的至愛,廿分鐘車程就到虹橋機場,出市區不過四十分鐘。別墅是她於○二年,花三百多萬元人民幣向可口可樂集團購入,現今已升價十倍。這位台灣美人入屋便脫下四吋高踭鞋,赤腳在泰國運來的柚木地板上來來回回,她開大音樂,播住西班牙的歌,有皮梳化不坐,選擇坐在地上,呷住自家製的咖啡及蛋糕,一臉滿足地說;「回家的感覺真好。」她的家以木為主,由地板到牆身、樓梯、傢具都是用環保木,屋外有花園有流水,全部有自動灑水裝置,「生活太緊張,想把大自然帶回家。」單是重新裝修,已花近四百萬元人民幣,還未計來自世界各地的傢具,如中東的地氈、印尼和泰國運來的茶几、古董及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擺設。

尖頂天花

大屋的玄關位,有水晶吊燈及歐式絲絨椅,配埋藍白色地磚、大紅色地氈及樓梯旁的拱形窗, 甚有西班牙風情,李玉麟說她之前確想過以此為設計,「去過西班牙及東南亞後,還是想將布吉島阿曼酒店的精髓帶回家,想要放鬆又有鄉村格調。」所以上層的三間睡房,天花全部造成尖頂形,再鋪上木條,恍如置身東南亞度假屋。最正是她閨房近三百呎的浴室,全部用雲石建成,不但有浴缸,還有蒸氣房,「我每天都洗兩次澡,最愛是泡浴。」被國內封為外灘女王的李玉麟,還喜歡將古董、中國當代藝術家如瞿廣慈及向京夫婦的雕刻當擺設,件件都價值十萬人仔以上,「前年為外灘22號到英國、西班牙找藝術品,從而啟發我又在家放一些。」說罷,李玉麟又準備出門,繼續開會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64

點名軟體 靠夠愚蠢到手三千萬

2014-07-07 TCW
 
 
 

 

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點名用途的App,最近成了科技業的一則暴紅傳奇:四天內下載量暴衝近二十倍,而且在矽谷搶下一百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六百萬元)的融資後,創投天使卻不要求它「新增任何功能」。它是Yo。

六月底,Yo創辦人艾貝爾(Or Arbel)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說明,第一筆資金將用來與企業跨界合作,提供各式各樣的Yo通知服務。實例是世界盃足球賽:Yo的用戶若加入「世界盃」群組,所有隊伍只要得分就會發送Yo通知;未來則預計擴大到餐點外送到府、購物送貨與乾洗衣物通知等。

根據媒體與部落格描述,Yo不需用戶輸入電話號碼、密碼或任何個人資料,只要申請帳號,並加入聯絡人的帳號,隨時想點名對方時,輕觸帳號就能推播通知,沒有任何紀錄。四月一日上線,至六月赴美募資之前活躍用戶五萬人,但搶錢成功後迅速衝破百萬人,單日推播量逾四百萬次。

創投注資,就愛通知功能

原本,多數媒體都覺得Yo的暴紅實在愚蠢,新聞部落格進步思考(ThinkProgress)就直言:「Yo宛如一則笑話。」不過,創投金主看到的Yo可不是社群產品,而是賦予它一個「通知工具」新定位,徹底翻轉市場對它的認知。

第一個跳出來為它說話的華爾街代表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費爾斯(Joachim Fels):「我越想越覺得『Yo'概念很有趣。??,有時相對於各種廢話,簡單的『Yo'更有意義。」

艾貝爾自己也坦承,直到在矽谷拜會過一輪潛在金主才想通,原來這款只能單向呼叫的App不是個人用戶最理想的溝通工具,反而最適合用在點名通知的情境。也就是說,別把Yo歸類為聊天用App,而是點名用App,那就很好理解,沒有圖片、影片或語音的它,被當成附加功能整合進合作企業的行銷工具後,可望提高直接接觸顧客的機率。

Yo來自以色列,誕生過程僅有八小時,竄紅時間不用一星期,已經相當程度反映出App生命週期的快與熱特性,連創辦人自己都說:「如果下週就開始退燒,我們也會知道,這是一個現象或是能讓我們獲益良多的有趣行銷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81

雙十一現場》全球最大周年慶 馬雲再寫奇蹟 阿里巴巴一天吸金近三千億的祕密

2014-11-17  TWM
 
 

 

雙十一購物節又來了,這是阿里巴巴第六個雙十一,但也是在紐交所上市後的第一個,因此格外受到各界矚目。為了迎接這次挑戰,馬雲早已做足準備,以二八八五億元的成交金額,再次刷新市場紀錄,也又一次交出漂亮的成績單。

撰文‧簡育棋

「五、四、三、二、一!」十一月十日晚上十一點,在阿里巴巴的中國杭州總部,從世界各地飛來的媒體多達四六○人,他們引頸企盼、高喊倒數;倒數結束的那刻,上頭掛著的黑色大螢幕開始跳動,一個又一個的數字湧了出來。是的,雙十一購物節又來了!

三十八分鐘過去,激情沒有退去,總部戰情室裡的情緒不斷高漲,因為雙十一購物節才剛開賣第三十八分鐘,交易總額就突破了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億元);這個數字在去年是開賣了五個小時後才出現,今年卻不到一個小時就達到了。

這不是阿里巴巴第一次舉辦雙十一購物節了,而是第六年,現在已經演變成全中國、甚至用全球最大的「百貨公司周年慶」來形容,都不為過。可是,今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對阿里巴巴來說,意義比前五年都重要。因為九月才在美國成功掛牌上市,寫下美國史上金額最高的募資案,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的壓力比誰都大,原因無他,因為阿里巴巴的所有股東們都在看,到底馬雲要如何再創雙十一購物節的奇蹟?

積極對外招商

BMW、亞馬遜都加入戰局「現在大家對我們期待特別高,壓力挺大的,因為阿里確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好。」在雙十一結束前一個半小時,身穿綠色毛衣的馬雲忽然現身戰情室,他抬頭看了看大螢幕上的數字,微微地說了聲:「挺有趣的。」雖然他強調自己並不在意數字有多大,但和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一樣,都對中國的內需潛力感到震撼。

「今年的雙十一已經不是在比便宜,靠的是新產品和新服務。」馬雲說:「我們是用新奇方法把中國內需挖掘出來。」他相信等到雙十一十周年的時候,全世界都將會因為年輕人的創造力而感到驚豔。

一位電子商務業者就這麼形容,現在說到雙十一,就好像是百貨業的周年慶,或是糕餅業的中秋節一樣,雙十一購物節之於電子商務業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去年成交金額一八一○億元超越美國的網路星期一(Cyber Monday)購物日後,雙十一購物節基本上已經穩坐全球最大購物節的地位。

但馬雲的野心可不僅於此,打從今年初起,馬雲就拍板定案最重要的策略,就是要走出中國、向海外拓展。隨著阿里巴巴的規模日益壯大,雙十一購物節自然不能再停留在亞洲,阿里巴巴營運長張勇便直言:「這是第一年,我們想把雙十一從中國消費者的節日,變成全球消費的節日!」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阿里巴巴旗下的天貓平台從年初就開始積極對外招商,找的都還是一線的國際級品牌,從國際精品等級的Gucci、Coach、BMW,到GAP、耐吉,就連美國最大電子商務平台亞馬遜也入駐,賣起自家品牌的電子書Kindle。

根據阿里巴巴官方資料,光是今年新加入雙十一購物節促銷的國際品牌,就超過兩百家,總計今年光是天貓平台上參與雙十一購物節的店家數,就超過二萬七千家。

用大數據預測

預估備貨、物流調度九成準有了國際品牌的加持,自然被雙十一購物節吸引的消費群,也會跟著打開。但是,阿里巴巴要想把產品賣到全球、賺全球消費者的錢,商家數、商品數、消費者數量都跟著爆炸性成長,後續配套如果沒有到位,只會砸掉阿里巴巴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而這次,他們拿出來的法寶叫做——大數據。

「創造這個節日,不是由阿里巴巴一家公司辦到的,要靠整個生態系。」張勇說的,正是造就這上千億元業績背後的龐大力量,除了阿里巴巴出動上萬人,同時間,還有一二五萬名快遞、近百萬名客服人員,在這二十四小時內,進行高張力的作戰。

為了在雙十一購物節再創高峰,阿里巴巴很清楚,他們引以為傲的大數據技術,將會是成功的關鍵。他們要用這個累積十五年電商經驗的大數據技術,幫助商家預測哪些商品會熱賣,幫他們做最精準的備貨量預估,就連各個區域的物流調度,阿里巴巴也用大數據來做預測,讓物流業者可以提前做準備。

參加過雙十一購物節的商家都知道,備戰雙十一,絕對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最慢從三個月前就得開跑。像是連續六年都參與雙十一購物節的圓通速遞總裁相峰,就好整以暇地坐鎮在上海華東轉運中心,因為早從年初,他就在為雙十一購物節做準備。

圓通速遞運營總監吳建飛指出,今年六月,靠著大數據的預測,阿里巴巴就已經提供他們對雙十一的訂單預測數據,這些數字不只有總量預估,還精細到連各地區的數量都有,讓物流業者可以提前安排。

你一定會懷疑,這個預測會準嗎?「從往年經驗來看,阿里巴巴的預測準確率可以超過九成。」吳建飛說。所以,圓通速遞今年新增了四十一個物流轉運中心,添購六一五輛車,近兩個月更是大量招募、培訓人力,找來三萬多人,都是為了雙十一。

商家戰線拉長

三個月前就備戰 全力衝刺「去年,圓通速遞雙十一的送貨量是一千兩百萬件,今年預估會成長到一千八百萬件。」吳建飛有信心在萬全準備下,今年絕不會發生「爆倉(指物流量太大,卡在轉運中心送不出去)」的窘境。

不只是物流業者做了十足準備,商家更是戰戰兢兢。場景拉到上海吳江的達芙妮電子商務倉庫,十一月十日下午兩點,超過兩萬坪的倉庫,除了滿滿的貨架,一條條新架設好的包裝流水線,同樣也是為了要迎接十個小時後將湧進的雙十一訂單。

「去年我們備了六十萬雙,今年要增加到一三五萬雙!」達芙妮首席運營官胡煥新為了雙十一購物節,早在三個月前就動了起來,整合系統、物流、商品組合和定價策略等各部門人員,甚至還成立雙十一準備小組,就是要抓住雙十一的商機。

胡煥新說,去年就是在包裝和出貨遇到瓶頸。所以他們一改過往用桌台檢裝產品的方式,首度採用流水線設計,還要求在雙十一購物節期間採取兩班制輪班,二十四小時作業。

除了這些實體動作,商家為了衝高業績,連網站上的曝光度、廣告位置與金額,也要搶破頭。像是國內網購女裝大廠OB嚴選營運長張祐誠就說,他第一年參加雙十一購物節時,天真地以為只要在十一月十一日零點零分把廣告競標金額丟出去,就可以安心睡覺,沒想到隔天醒來才發現,竟然沒有半點廣告曝光,也帶不進購買流量。

一天抵三個月

商家不惜流血降價拚業績

原來,雙十一這天的廣告價位不比平常,每分每秒都在變動,「假設平常買一千人曝光量的成本是人民幣七元,但雙十一購物節可能要出到人民幣一百元!」有了那次教訓,這些年的雙十一購物節,張祐誠都會提前幾天到上海辦公室現場,做沙盤推演,二十四小時緊盯廣告價位,由他親自來做即時競價。否則一不小心,比平常準備更多的貨量,恐怕就要在貨倉等著發霉了。

今年首度參加雙十一購物節的台灣美妝通路業者八六小舖總經理王閔麒就說,「第一年參加本來比較保守,但和天貓溝通完,還是決定打出流血價。」不過犧牲是有代價的,他預期單單雙十一這天的業績,就可抵得過三個月的銷售量。

隨著銷售金額一直向上跳,投資人已經率先在阿里巴巴的股價上表態,雙十一購物節才進行不到一半,阿里巴巴的股價就已經大漲四%,看來是相當滿意雙十一購物節的成績。確實,在時序走到十一日深夜十二點,雙十一購物節的金額來到人民幣五七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八八五億元),較去年成長近六○%。這一仗,馬雲打得漂亮!

屢創全球網購銷售紀錄!

近6年淘寶「雙11」交易金額 單位:新台幣,億元阿里巴巴從2009年開創雙11購物節起,已邁入第6年,今年交易金額再創新高(左上圖),就連鮮少公開露面的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左下圖),也親自接受台港逾50家媒體聯訪。

2009 2.5

2010 45.4

2011 252

2012 926

2013 1810

2014 2885

今年11.11刷新的紀錄

100億元 活動開始

38分28秒,成交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12家 開賣12小時,商家成交額超過人民幣1億元的有12家小米機賣最好 單店銷售前5名:小米(連兩年奪冠)、海爾、華為、優衣庫、林氏木業(截至11/11 20:30)

香港人 最瘋 海外市場

成交金額前5名:

香港、俄羅斯、美國、台灣、澳洲(截至11/11 20:30)註:截至11月11日晚間8點為止,參與雙十一購物節的國家╱區域數達到214個。

資料來源:阿里巴巴

台灣電商跨海取經

提前觀摩「雙11」

就在全球繃緊神經備戰雙11購物節時,十多家來自台灣的電子商務業者,悄悄地提前飛抵阿里巴巴杭州總部。這不是一般的觀光團體,因為在四天三夜行程裡,他們以朝聖心情,直擊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的總部,聽阿里巴巴高階主管分析趨勢,成了台灣商家的尋夢之旅。

其中,他們賣的產品可不是一般的消費性產品,甚至好幾個都是出身傳統產業,卻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走出世界。像是賣舞台燈的商家萬晉,老闆戴經洲投入專業舞台燈具市場已經超過20年,早年台灣藝文中心、展館、攝影棚等舞台燈光,都可以看到萬晉的舞台燈。

白手起家的他,公司全盛時期員工多達30名,卻因價格競爭,國內市場萎縮,最後戴經洲竟只剩下日本市場,員工數更縮減到只剩兩人。戴經洲很清楚,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為了走出去,他找到了阿里巴巴,從網頁設計、產品介紹開始學起,最後居然成功讓萬晉的舞台燈賣到法國、美國與阿根廷,營收也從只有200萬元衝到1100萬元。

萬晉不是特例,台灣美妝品牌萊慕思(LA FAON)負責人沈一傑,也從一人公司變美妝品牌,成功把產品賣進加拿大、越南、荷蘭、捷克。看到阿里巴巴在杭州的壯大,更讓他們明白,為何中國電商們會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