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公投一旦過關,英鎊恐貶至30年新低 英國若脫歐 頭號受害者:金融業

2016-02-29  TCW

英國高調喊退出歐盟,怎麼「脫」,有四種劇本,不管採用哪一版,如果脫歐成功,受惠、受害者都會出現。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我會非常、非常、非常傷心。」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如此強調。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六月二十三日將舉行脫歐公投後,不只讓一向樂觀的布蘭森憂心,近來英鎊兌美元匯率更創七年來新低。

「英國脫歐」(Brexit)要怎麼「脫」?誰將受惠或受害?也成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若英國脫歐,至少有四種模式可選,第一種是「土耳其模式」。歐盟境內成員採共同關稅、同一商業政策,但它也和其他國家簽署關稅協定,土耳其就是一例。土耳其並非歐盟成員,兩者簽署關稅協定後,土、歐對彼此工業產品的關稅下降,對其他國家也課同一關稅。土耳其也承諾會採「非常類似歐盟」的商業政策。歐盟目前與安多拉、聖馬利諾等歐洲小國也是類似模式。

第二種是「FTA模式」。也就是脫歐後的英國,可以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雙方降低彼此關稅,但對其他國家課的關稅則不同,也不採同一商業政策。目前歐盟已簽署三十個自貿協定,包括墨西哥、韓國、越南等,它還正和美國洽談「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

第三種是「挪威模式」。挪威不是歐盟成員,但它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之一,可享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不過由於歐盟認為單一市場是建立在「四大自由」(人口、資金、商品流動及創業)上,這些自由也須套用到挪威身上,例如挪威也要遵守歐盟的「申根簽證」(歐盟成員國間免護照檢查及邊境管制)。同時在歐盟議會與治理機構,挪威並沒有投票權。

第四種是「瑞士模式」。瑞士既非歐盟也非「歐洲經濟區」成員,它和歐盟就人口、貿易自由等不同領域,各自簽署條約。在這種模式下,瑞士只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之一,它進入歐盟單一市場並沒有特權。但為降低和歐盟締約的難度,瑞士採取和歐盟類似的商業政策。瑞士企業若要享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也須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內設分公司。

四種模式中,前兩者對英國代價最大。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英國要和歐盟重簽協定,過去歐盟與別國的協定也不再適用於英國。因此目前鼓吹脫歐的英國主流輿論,多主張採用代價較小的挪威模式或瑞士模式,也就是名義上脫離歐盟,但仍可享歐盟單一市場權利。

金融業將撤據點、縮編員工不過即使只是名義上脫離歐盟,英國仍要付出代價,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業。在倫敦進行的外匯交易金額占全球超過四成,其金融業一年產值一千八百億英鎊(約合新台幣八兆六千億元),占英國一年GDP約一二%,每年貢獻六百六十億英鎊稅收。目前歐盟以外的金融業者,包括摩根大通、瑞士信貸或野村證券,都是透過在英國設分公司,向英國當局申請所謂的「歐洲護照」(European Passport),才能享有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

英國脫歐後,不但企業在倫敦進行交易的誘因下降,也打擊金融業留在倫敦的意願。雖然滙豐已宣布將總部留在倫敦,但英國脫歐後,將把倫敦五千名投資銀行員工中的兩成移到巴黎;高盛也會把在英國部分據點撤往歐陸;摩根大通稱它將把「就業機會移出英國」;花旗則表示至二〇三〇年,英國將減少七萬五千個工作機會。

脫歐也將打擊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據研究機構懷特與凱斯(White&Case)調查,超過九成的德國銀行認為,脫歐後的英國對外資吸引力將下降;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稱,「英國脫歐」最大受惠者,將是德國的法蘭克福,其次則是愛爾蘭的都柏林。基金經理人伍德福特(Neil Woodford)預估,脫歐將使英國對歐盟的金融服務出口每年減少一百億英鎊。

雖然英國可採挪威模式,以維持其發放歐洲護照的地位,不過歐盟並不希望開此先例,因為這將掀起其他成員國的脫歐潮。同時歐盟為留住英國,近來對其大舉「讓利」,包括允許英國政府緊縮歐盟其他成員國移民的福利,這已激起其他成員的不滿。假如英國在已享「讓利」下,最後仍退出歐盟,日後歐盟也很難再有立場給英國這些好處。

蘇格蘭可能重啟獨立運動

英國脫歐也可能使蘇格蘭獨立捲土重來。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司徒琴(Nicola Sturgeon)日前表示,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但若英國脫歐,蘇格蘭就面臨「是否要獨立」的問題。

英國脫歐將降低蘇格蘭留在大英國協的誘因,下次「蘇獨」公投結果也將更難預料。在這些因素衝擊下,英鎊兌美元及歐元匯率近來持續探底(見上圖),《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巴克萊分析師派柏(Hamish Pcpper)的說法,對沖英鎊貶值風險的期貨價格,與對沖英鎊升值風險的期貨價格,兩者比率創二〇〇八年以來新高,顯示投資人看空英鎊而先行避險。高盛今年二月預估若英國脫歐,英鎊匯率將跌到一.一五至一.二〇兌一美元,創三十年來最低價位。

雖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月中最新預測,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二.一%)仍高於美、德、日等國,但在公投前,「脫歐」的不確定性,仍將是影響英鎊及英國股市走勢的最關鍵因素。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405

一旦當上腦細,人生真的變了

早些時間,網上登出一條新聞:強國三大腦細萬達王健林、700馬化騰、百度李彥宏三大巨富合作了,他們缺錢嗎?不缺;他們缺人嗎?也不缺。為什麼這三個腦細們要合作呢?因為他們需要整合更多的資源,打造更大的平臺,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他們三個人聯手建立新公司。非常佩服他們的胸懷、格局、眼光和境界。這三個腦細人給強國的中小企上了一堂很好的團隊合作課程。

一旦踏入腦細這個職業,人生真的變了,因為你會突然發現,等待你的不再是夢想中有錢人的生活,而是各種問題、各種艱辛、各種負債、各種壓力......對員工、對股東、對社會的重重負擔、風險,只有你一個人在真正承擔,還要沒日沒夜思考未來、規劃前景。

腦細只是一種職業,然而與其他職業不同,不是那麼容易辭職,只有用一生的艱苦來慢慢錘煉、慢慢昇華。一個上市公司的腦細,忙於貸款,忙於融資,忙於擴張,忙於把企業做大,結果是資金越來越緊張,十個茶杯七個蓋,才發現做企業不是攤子鋪得越大,收穫就越豐盛。招商、VCPE、風投、併購、IPO,一個個看似高深的商業名詞背後,道出了企業五行欠水的真相。

小店的腦細,每天起得早,忙到忘記吃飯,忘記喝水,忘記生病,忘記拍拖,不停計算,不停計較,辛苦了一年才發現依然是在生死線上掙扎,賺到的只是腦細的虛名與積壓的貨品。

腦細不一定等於有錢人,並非當了腦細,錢就會漫天落下。如果你在確實瞭解這一切的前提下,仍然義無反顧決定走上腦細這條坎坷而艱辛的路,那麼恭喜你:因為選擇這個目標的同時,你也選擇了一份勇敢和責任。

中小企腦細為何多數做不大,其根源就是缺少團隊,企業為什麼缺少團隊,難道蝗蟲還少嗎?不是的,因為強一人最缺少合作精神。看看今天的人才市場,有多少腦細招不到人,又有多少人找不到工作。企業要招人,人才要找工作,可為什麼不能合作呢?因為都害怕吃虧,都只想要,不想給,彼此太計較,所以最終沒法合作。

合作需要相互信任,可是當今天社會最稀缺的就是信任。所以誰也不願意跟別人合作,可是你越不跟別人合作,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越渺小。如果強國首富都合作了,我們這些小企業如同大象腳下的一隻小螞蟻,你單槍匹馬又能拼得過誰呢?

因為每個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對方的價值,所以誰也不願意妥協。捨得捨得,有捨才能得,可是大多數就是捨不得,結果都得不到。

這是一個合作共贏的時代,這是一個資源分享的時代,這是一個優勢互補的時代,一個人能夠與多少人合作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一家企業能與多少企業合作就能成就多大的平臺。

其實,一個要成功就不要害怕被別人利用,何況在你沒有成功之前,又有多少東西能被別人利用的呢?別人之所以找你合作,你之所以被人利用,至少證明你還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有一天,人家合作都不找你,那麼你就真的沒有價值了。

只有合作,你的價值才能放大,只有合作你的價值才能保持長久。要知道,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才不會乾枯。一個人只有加入團隊才不會失敗,所以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成功者每天想著與人合作,結果幫助別人的人,自己也越來越成功,打擊別人的人,自己也越來越失敗。

如果不相信,大家可以隨便觀察一下自己身邊的腦細,凡是經常誇獎別人好的人,他自己也差不到哪裡去。凡是經常說別人壞話的腦細,他自己也好不到哪裡去。凡是主動與別人合作的腦細,他的事業都做得比較順利。

凡是總是拒絕與人合作的人,他們的事業難以做大。如果今天的首富都開始合作了,我們卻還在單打獨鬥,又能幹出什麼名堂呢?你相信的人越多,幫助你的人就越多,幫助你的人越多,你的事業就做越大。我們主動找人合作吧,樂意接愛別人的合作吧,學學首富的合作精神吧!


日前的招人廣告刊出之後,收到不少朋友來函,謹此致謝,並已一一回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818

一旦當上腦細,人生真的變了(二)


人一生會有三個銀包,他可以使用的有三種錢。

一個是現金或資產,這些東西是物化的,可以看到、摸到。比如在銀行存了100萬,還有100 萬房產、100 萬股票,這是一個可以計算的錢包。多數人每天在管理的就是這個錢包。

第二個銀包是信用,你能支配多少別人口袋裡的錢。比如我要搞Startup,給某某打電話借一球,下午錢就到賬了。法律上這個錢是不屬於我的,但是我能支配,也最難管理。詹Sir話,他經濟碰上困難,林嘉欣毫無條件托兩球比佢,這是多年來師徒的Credit,信用資產是飄在天上的氣球,它可以飛得很高,但也很脆弱,一督就爆了。用了別人的錢,用得多了,也自然有人要監督你,所以這第二個銀包輕易不能打開。但老是不打開,要用的時候調動的資源就有限了。資源調動得越多,信用越大,你也越脆弱。

第三個是心理的銀包。有兩種感覺決定銀包的大小,一種是情境的變化,順境和逆境時支出錢的多少會讓人有心理反差;第二種取決於它在你心裡實際占的比例,而不是絕對的花了多少錢。同樣都花100蚊,一個占總資產的50%,一個占10%,是不一樣的。

人一生在調配銀包的時候,實際是每天都在算三個銀包。

做一個好的腦細,是要放大第二個銀包,調整第三個銀包,守住第一個銀包。守住第一個是根本,放大第二個來促進第一個銀包的增長,最後是調整心理預期和實際的風險控制,讓心理銀包總是很平衡。

想守好錢要去歐洲學。家族幾百年的錢叫Old Money,全世界的老錢都在歐洲。Old Money都是有氣味的,每個家族的味都不一樣。歐洲最早富起來,一代一代家族的傳承,變成了守錢的機器,現在靠守錢來賺錢。

管理也因人而異,對於不同的部下,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腦細的主要技能是寬容部下所短,充分發揮部下所長。不能容忍部下的管理者也不是優秀的管理者。  

腦細就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混亂的事情規範化。不重視人才管理、不重視員工素質培養,是一個仆街的公司。當發生問題的時候,腦細要快速趕到現場去解決問題,處理矛盾。

腦細是人的管理而非事的管理,人的管理在於激勵而非控制。領導等於「領袖+導師。」人才是單位最寶貴的財富,能夠經營好人才的單位才是最終的大贏家,這是腦細的責任。

腦細不要怕員工抱怨,而是怕你不了的管理行為造成了員工的抱怨,所以,你需要經常反省。好公司出現問題經常自我檢查,PK公司出現問題總是批評別人。管理知識不等於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不等於管理素養。腦細做正確的事,中層管理者正確地做事,執行層人員把事做正確。

管理不是以人為本,而是以奮鬥者為本,留住奮鬥者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留人有薪酬留人、情感留人和文化留人,但是後二者更重要。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自始至終把人性化管理放在第一位,尊重員工是管理成功的關鍵。你獎勵員工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優秀的管理者不會讓員工覺得他在受束縛和折磨。沒有不適的員工,只有不適的腦細。不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無能。先主內後主外,所有的問題就是領導自己。

腦細就是不要說怕不可能,而是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能夠讓員工把簡單的事千百遍都做對,就是不簡單的管理。能夠讓員工把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的管理。管理:最好的狀態是正常;最有效的手段是平衡;最高的境界是自然。

腦細就不要怕問題承擔責任不是問題出現之後,而是應該在問題出現之前。要結果,不要過程。要結果,不要藉口。

管理無小事,許多大事就在小事之中。總之,笑X完一定無事,仲唔買飛撐詹Si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182

一旦脫歐,誰將是人生贏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2431.html

假如英國脫歐,哪些人群受到的影響最大?

地產擁有者

英國房地產界的共識是:假如英國脫歐,要麽導致房地產價格增速下降,要麽房地產價格會直接下跌。

英國房地產中介Winkworth表示:如果英國退出歐盟,任何移民人數的下降都會對住宅價格造成直接的下行壓力。對於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但對於有意向的買家而言,脫歐或許焉知非福——房地產中介機構Knight Frank認為,整個英國的購房成本都非常高,尤其倫敦是全世界房價最高的地區之一。

另一種可能性是,抵押貸款購房的月供將會下降。如果脫歐的確對英國經濟造成了沖擊,那麽英格蘭銀行(央行)可能會被迫進一步降低利率。對於某些類型的貸款方或新房買家而言,這將降低還貸難度。但由於整體利率已經處於歷史地位,央行的降息空間也會非常有限。

Winkworth公司CEO 阿加斯(Dominic Agace)表示,英國退歐一定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英國和倫敦尤其“始終吸引著外商投資的流入——而且外資不僅來自於歐洲,還來自更遙遠的地方。我預計影響將會持續。”

投資者

除了地產投資者,金融投資者們也都在觀察著投票結果的動向。關於投票結果的不確定性已經拉低了英國的匯率和股市價格,但在一些民調發現投票結果可能出現反轉後,貨幣和市場在本周開始了轉向。

英格蘭銀行預計,脫歐的結果將會對英鎊和股市帶來下行壓力。如果跌幅過於明顯,央行必將出手幹預,例如用更多外匯購買英鎊,或者提高利率等,而這些都會沖擊那些借有抵押貸款的英國人。

不過,脫歐結果對於市場的長期效果還不得而知。脫歐陣營認為,歐盟的監管會拖累英國經濟,而脫歐可以帶來更多的繁榮。留歐派則警告稱,英國脫歐會導致大規模的裁員、以及外商投資的下跌。

學生

許多英國的頂尖學校都支持留在歐洲。大多數學者認為,脫歐會威脅到來自歐盟的研究資金、提高歐洲學術人員進入英國的門檻,並造成教員數量的下降。

“英國大學”報告顯示,2013-2014年英國的高等教育機構擁有約12.5萬名歐盟學生,占全國大學總體錄取人數的5%,同時每年會帶來37億英鎊的收入,並支持了3.4萬人的就業。

過去,由於英國的歐盟成員國屬性,歐盟學生被視同本國學生。他們交付同樣的學費,也可以獲得相同的助學貸款。因此,脫歐看起來可以給英國政府省點錢——因為不再需要為歐盟學生提供助援助。但學者們表示,研究資金的損失要遠遠超過這點利益。

駐派英國的外籍雇員

在過往的歲月里,由於歐盟內部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英國公民可以自由地到其他國家工作,反之亦然。

但在當下,居住在英國的歐盟公民表達了自己的擔心:如果英國脫歐,自己可能會被逐出英國。不過,這也要取決於英國與歐盟國家的最終協定。一種可能性是,英國仍會被允許進入歐盟的單方市場,但為此英國也必須維持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在這種情況下,歐盟移民在英國工作依然會一切如常。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澳大利亞風格”,即點對點的移民系統。英國可能會確認一些特定行業、以及對特定技能工人的需求,允許這些移民在英國生活和工作。脫歐派領袖們給出的建議則是,已在英國的歐盟公民應該得到永久居留的許可,但未來希望移民的人則需要遵守新的規則。

2015年進入英國的移民人數已經接近創紀錄的33萬人,政府一直迫於壓力想減少移民數量。而由於歐盟內部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政府一直專註於削減非歐盟成員國移民、收緊他們進入英國的條件。

為此,部分歐盟外地區——例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公民已經開始抱怨這種歧視。一位來自孟加拉的咖喱店店主則表示自己無法從亞洲帶來足夠的廚師,因為英國針對非歐盟成員國的移民規則更加苛刻。

英國的駐外人員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約有450萬英國人旅居海外,其中有150萬人在歐盟國家。一種值得擔憂的可能性是:這些英國公民會在一夜之間變成非法移民。但一些律師認為,國際法對屬於此類情形的公民有所保護。1969年的維也納公約明確,當協定效力終止時,在協定生效期間獲得的人權、責任和法律情形會得到保護。

蘇格蘭人

假如英國脫歐,蘇格蘭會不會再來一次獨立公投?

民調顯示,蘇格蘭人支持留在歐盟,甚至有人建議,在英鎊失去價值的情況下,應該將其貨幣換成歐元。

但一名分析人士表示,盡管脫歐將會對蘇格蘭獨立運動造成影響,但蘇格蘭獨立公投不太可能近在眼前,“蘇格蘭民族黨(SNP)將會選擇自己的時機。假如英國脫歐,他們將會收好自己的籌碼,他們將擁有政治資本。他們也會觀察英國會首先提出怎樣的條件,然後再決定如何進行下一次公投。他們會等待最好的時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148

這個協議一旦順利采納,歐盟與古巴關系就將翻篇

歐盟委員會22日披露,將采納與古巴簽署政治對話及合作協議的相關建議。

據悉,歐盟委員會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副主席莫蓋里尼已正式向歐盟理事會提交了上述建議,提議正式放棄歐盟在1996年確定的針對古巴的共同立場。

莫蓋里尼指出,歐盟與古巴之間的雙邊協議是一系列頗有成效的建設性工作得到的豐碩成果,將成為雙邊關系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個重要節點。

莫蓋里尼表示,相關協議的落實將為雙方加強政治對話,促進政策領域等多範圍的合作構建共同框架,為發展應對地區及國際問題創建寶貴的平臺。

歐盟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上指出,相關協議為支持古巴政治、經濟現代化進程開辟了新的道路,有助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民主化進程等。同時有利於共同尋找國際問題的應對之策。

據悉,歐盟理事會將在未來幾個月的時間里對相關協議進行審議。

古巴外長羅德里格斯(左)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資料圖)

古巴和歐盟的雙邊關系將進入新階段

由於西班牙時任首相阿斯納爾於1996年提出統一立場政策,古巴和歐盟的關系在過去15年里受到極大影響。

2014年4月啟動的政治合作對話協議談判使雙邊關系進入了新的階段。

2016年3月11日,歐洲在關閉與古巴外交大門20年之後重新對古巴伸出了手。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費代麗卡·莫蓋里尼和古巴外長布魯諾·羅德里格斯在哈瓦那簽署重建政治關系的協議。

莫蓋里尼表示,“這對於雙邊關系而言是歷史性的一天”。一旦獲得批準,該協議將消除所謂的“共同立場”,為雙邊關系建立制度和政治框架,並將為歐盟與古巴的貿易和投資關系鋪平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111

盛大陳明峰:VR還處於基礎技術瓶頸期,一旦障礙被解決,將再次進入快速發展期│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1/160460.shtml

盛大陳明峰:VR還處於基礎技術瓶頸期,一旦障礙被解決,將再次進入快速發展期│投資
VR價值論 VR價值論

盛大陳明峰:VR還處於基礎技術瓶頸期,一旦障礙被解決,將再次進入快速發展期│投資

投資集中關註VR技術層面,這一階段,將持續三年。

本文由VR價值論(微信ID: vr-value)授權i黑馬發布。

資本一點也不冷。

只不過,資本對於VR領域創業者的投資更為謹慎罷了。

相對於VR內容領域的創業,對於核心技術的鉆研或許更受資本的青睞。

VR/AR目前還處於基礎技術的瓶頸期,一旦這些障礙被解決,VR/AR會再次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而這一狀態,或許會持續三年。

2009年,我們開始轉型,變成一家投資控股公司。

2010年,盛大資本、盛大創新院、盛大天地各個業務塊全部設立,開始各自進行業務單元的自主運作、自主投融資。

我們一共投資了100多家企業,全面轉型為投資控股集團。

2012年,盛大網絡從美國退市。

2014年,我們將邊鋒賣給浙報傳媒,將盛大文學賣給了包括騰訊、凱雷等組成的一個財團,將盛大遊戲賣給由中銀絨業、世紀華通等組成的財團。

過去的15年,我們的資產從30億美元變為80億美元,因為投資也獲得很多增值。

對於投資,我們也有自己的投資策略。

即“虛實結合”。“虛”就是所謂“盛大資本”或“盛大投資”;“實”指的是擁有像“盛大天地”這樣的房地產為主營業務的平臺。

接下來說一下我們看好的投資領域。

1

投資觀點

我們在中國尋找、培養、整合細分市場的長尾型企業機會。

我們認為,這些企業生機勃勃、大有希望。

我們在中國做得最多的是天使輪和A輪投資。比如,投資有妖氣、暴走漫畫的時候,公司估值都在幾千萬人民幣左右,我們一般只投500萬到1000萬人民幣,占20%、30%的股權,然後等著它們成長。

經過對海外投資戰略的分析,我們放棄了在歐洲或日韓的投資,而是專註於美國市場,其次是以色列,再之後是東南亞,特別是印度,雖然它不是發達國家。我們去發達國家會尋找一些龍頭企業的投資機會積累經驗,與在中國所投資的企業形成互動,把整個產業鏈帶動起來。

無論從經濟、地域還是文化角度,新加坡都是這一戰略執行的最佳協調地。因為像BAT、360等公司在這里都有主營業務,盛大以前在這里也有主營業務,現在完全成為投資控股集團。

2

投資領域的選擇

在投資領域這塊,說一下,我們不會涉及到的:

TMT中的“Telecom”

但是投資的WiFi萬能鑰匙涉及到一些Telecom的東西。

傳統項目

目前,我們對於傳統項目不太感興趣。

現在,我們已經過了純賺錢的階段,傳統的快速賺錢的項目不是我們的首選,否則我們為什麽會做慈善呢?

接下來,說一下我們感興趣的領域:

文化媒體

文化媒體方面,我們還投資了已經出售的“有妖氣”、還有“暴走漫畫”、墨跡天氣、咕咚等。

互聯網金融

包括2015年退出的“微貸網”,我們2014年進入、2015年退出,賺了15倍。

在這方面,我們有一支專門的互聯網金融基金,大概投了10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包括保險、P2P等。 

在金融行業,我們2016年投資了美盛(Legg Mason Inc.),它已經有130年歷史,大概管理了7000多億美金的資產,相當於中國3個社保基金,我們現在成為資管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還投資了Lending Club——P2P行業的鼻祖和做得最大一家。

O2O

比如美啦美妝、美味不用等、墨跡天氣,還有已經出售的格瓦拉等。

健康領域

目前我們投資了咕咚,以及類似咕咚這樣的健康網站。

在健康行業,我們投資了以色列的一家叫El MindA的公司。

如果一個人的腦部受傷,它可以分析,你的腦部受傷是不是已經痊愈了或者是在治愈的階段,還是在惡化。這個技術通過了美國SDA的認證,已經可以進入美國市場了,最近也在尋求中國CFDA的認證。

人工智能

這一領域主要集中在AR和VR領域,但不局限於VR和AR。

接下來,我將主要介紹一下我們對於VR和AR領域的看法。

3

對於VR和AR領域的看法

2015年,我們的投資主要集中在AR和VR領域,但不局限於VR和AR。

比如說機器人技術、腦科學、航空航天,所有革命性的技術我們都感興趣,不管它在什麽階段。

當然,對於這些領域,我們也會找外部的專家進行咨詢,希望在和創業者溝通的時候,能夠提出一定的建議。

有一句話我很認同:我們希望能夠改變世界,改變世界最好的方法就是親自參與,而不是等著世界來改變。

雖然說我們是幕後的投資人,但是有人在改變世界,我們去支持他,那麽我們也在參與其中。

這也是我們願意投資VR以及AR領域的原因。

目前,我們在VR和AR領域設立了三項專項基金:

● 兩億美金的VR影響力基金;

● 一億美金的VR種子基金;

●  5000萬美金的VR內容基金。

我們現在對於VR/AR還是會持續關註。

只不過我們認為現在VR/AR處於基礎技術的瓶頸期,一旦這些障礙被解決,我們相信VR/AR會再次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那時候我們也會對於好的項目進行投資。

當然,如果現在有團隊就能夠解決VR以及AR領域核心技術問題,我們也會投資。

只不過目前為止,這類團隊我們還沒有發現。現在再去做商業模式上的投資已經沒有那麽大的意義了。

目前在VR領域,我們還是會集中關註技術層面的團隊,我個人覺得三年左右才會使我們脫離出關註技術的層面。

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們會比較關註眩暈感的解決。

除此之外,在技術方面,如果創業者主要攻克這兩個領域,我們也會比較關註:

CPU的運算速度;

動態、靜態場景捕捉。 

在AR領域,我們認為,AR成為了新的入口,需要突破兩大門檻:

技術

這其中包括光學、芯片、人體工程學等等;

制作內容終端

現在用到AR/VR的拍攝技術成本較高,這就需要整個顯示終端技術等基礎設施的完備。

但整體來說,今年AR/VR已經被炒得很熱,可以說失去了合理的價格,就如同去年中國的股市。在投資方面,我們也會比較謹慎。

4

給創業者的建議

創業者最好留有“半年存糧”。

對於創業者來說,過日子要精打細算,做企業同樣需要作出清晰規劃,融資也是如此。

很多創業者盲目的樂觀,看不清未來趨勢,也不做提前做融資規劃。

“資本寒冬”來臨之前,很多創業者還在拼命花錢,錢花光了才想到融資。這時,即便是降低估值,也未必有“接盤俠”出現。

雖然,我們偏好“激進的項目”,但我還是建議創業者最好留有“半年存糧”。

VR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69

2017年手機江湖:漲價與洗牌加劇 一旦犯錯萬劫不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2/167025.shtml

2017年手機江湖:漲價與洗牌加劇 一旦犯錯萬劫不複
鳳凰科技 鳳凰科技

2017年手機江湖:漲價與洗牌加劇 一旦犯錯萬劫不複

“2017年手機行業的主旋律是‘漲價’。”

來源 | 鳳凰科技(ID:ifeng_tech)

作者 | 劉正偉

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萎縮之勢如今已無法阻擋,喧囂過後,市場格局洗牌的趨勢愈發明顯。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前幾天在小米MIUI智能生態大會說,“2017年對於小米是波瀾壯闊、熱血沸騰的一年。”

事實上,重回巔峰的小米過得精彩,整個2017年的手機江湖,又何嘗不是風雲變幻、跌宕起伏的一年呢?

漲價

“感覺現在都買不起手機了,我的iPhone 7 Plus還是再扛一年吧!”虎嗅的博文有些無奈地說。2017年9月13日晚上,參加完三星Galaxy Note 8的發布會之後,幾位媒體從業者聚在望京廣澤路上的一家湘菜館中,一邊吃飯,一邊聊著行業。

1

iPhone X

三星Note 8最終公布的售價確實會讓人有些感概:64GB版6988元、128GB版7388元、256GB版7988元。在該機發布的前夕,蘋果也發布了iPhone 8/8 Plus以及全面屏iPhone X。其中64GB版iPhone X售價為8388元,而256GB版高達9688元。

兩大智能手機巨頭不約而同地把今年的新旗艦拔高到了7000元——10000元區間內。而中國手機廠商的旗艦產品賣過3000元,都會在網上遭遇消費者賣貴了的吐槽。

“2017年手機行業的主旋律是‘漲價’。”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去年初的時候發了一條微博,還配了個“摳鼻子”的表情。

他這條微博發布的時候,正好是在小米宣布紅米4、紅米4A全系漲價100元的消息發出來沒多久的時候。實際上,早在2017年1月初,魅族就已經宣布魅族盒子、魅藍Note 5漲價100元。

隨後2月15日,努比亞手機也發布公告,對mini S這款手機的價格進行了調整。調整之後,原價1499元起的努比亞mini S卡其色、香檳金漲至1599元,而1599元起的黑金色 (含耳機) 則漲至1699元。

“自2016年底起,由於元器件采購成本上漲以及匯率因素影響,導致努比亞miniS的成本已經超出當初產品定義時的範圍。”這是當時努比亞官方給出的漲價理由,說是為了保證產品的正常供應。

手機成本結構主要包括:主芯片組、顯示屏和觸控模組、前後鏡頭、ROM/RAM,占總成本50—70%。元器件成本上漲、人民幣匯率下行,這是導致2017上半年手機集體漲價的主因。

臨時漲價的都是在2016年下半年已經發布的產品,即便只是漲了100元,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感知卻十分地深刻。事實上,在這之後廠商再發布的新品,其實價格都較2016年有所上漲,只不過很好地用“消費升級”和“走向更高端市場”遮掩掉了。

比如,華為今年的旗艦機Mate 10系列,如今也已經是3899元起售了,頂配Mate 10 Pro更是賣到了5399元。但不管怎樣,還是無法比肩三星和蘋果。

洗牌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三星依舊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霸主。

2016年年底,被寄予厚望的Galaxy Note 7電池燃損事件,讓三星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品牌危機。在加上去年掌門人李在镕入獄,外界一度以為三星會就此輝煌不再。但,事實出乎意料。

2

三星 Galaxy Note8

從市場調研公司IDC給出的前三個季度的數據來看,三星平均單季手機出貨量超過8000萬臺,市場份額約22.8%。雖然2017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數據尚未出爐,但可以由此推測,三星全年智能手機總體出貨量甚至有可能超過去年的3.1億臺。

根據咨詢公司Sigmaintell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18:9屏幕的出貨量達到了2.3億片,其中三星的出貨量為1.37億片,拿下了全球6成市場份額,成為最大屏幕供應商。不僅是蘋果,包括華為在內的國產手機廠商想要用上OLED的屏,都得指著三星。

除此之外,三星半導體的表現今年也依舊搶眼。據韓媒預測,2017年第四季度三星的收入達到150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73%。除了Note 8持續熱銷外,主要貢獻就來自半導體業務。

三星在中國市場的表現,與它稱霸全球市場的地位不太匹配。各大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均顯示三星已經在這個市場被擠出前五。在IDC給出的第三季度中國手機市場的報告中,蘋果也已經跌至第五。

這兩大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持續萎靡,很大程度上來自中國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小米的崛起反擊。目前華為已經公布了自己2017年全年的出貨量數據,與榮耀品牌合計將達到1.53億臺,穩居全球前三和中國第一。

毫無疑問,華為2018年的目標就是加大火力向蘋果三星發起更猛烈的進攻。小弟榮耀已經開始海外業務擴張,進軍美國運營商市場失敗的華為,今年需要進一步在高端市場形成品牌和產品競爭力。

OPPO副總裁吳強在此前上海超級旗艦店開業時透露,2017年OPPO國內市場同比增長10%,海外市場同比增長20%。按照2016年9940萬的出貨量來計算,OPPO去年全年出貨量將有望突破1.2億臺。vivo方面還沒有給出具體數據,但有媒體報道稱其全年出貨量接近1億臺。

經歷了2016年超過30%的大跌之後,小米今年強勢反彈。目前已經公布的是小米在2017年提前完成全年7000萬臺手機出貨量和1000億元營收目標。小米公司總裁林斌今年11月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透露,其今年出貨量有望突破9000萬臺。

此前有接近小米高層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小米將在今年下半年赴港上市。接近投行人士給出的消息是,小米上市估值1000億美元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3

2017IDC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手機出貨數據

華為、OV、小米這四家手機廠商加起來在國內已經占據了約70%的市場份額,而其余手機廠商的總銷量三季度大幅暴跌了三成有余。這意味著二三線的智能手機品牌,銷量繼續萎縮,未來生存將陷入困境。

事實上,洗牌一直都在。

2016年大可樂、IUNI、天語、夏新等已經倒下,2017年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中華酷聯”,如今僅剩華為一枝獨秀。中興手機國內銷量只占其全球市場的10%,戰略調整不斷、人事變動不斷的聯想在收購摩托羅拉之後也是毫無作為,2017年在國內存在感極弱。

2016年靠著負利撐起約2000萬臺手機銷量的樂視,2017年陷入資金危機之後,樓瞬間崩塌,至今還有巨額供應商欠款沒有還清。受到曾經的大股東樂視的影響,酷派2017年在國內市場活得很艱難。

在去年年底劉江峰團隊已經全面退出酷派,目前的CEO蔣超此前在接受鳳凰網科技獨家專訪時透露,雖然公司戰略重心轉向海外,但並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下半年還會推出旗艦新品人工智能手機。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內已經元氣大傷的酷派,想要重回主流市場必定是任重而道遠。

回歸

有人離開,也有人回來。諾基亞、黑莓、夏普這三大都曾輝煌過的手機品牌,去年用著各自不同的方式重新回到了中國市場。

4

諾基亞6

216年12月1日,以老諾基亞人為核心的芬蘭公司HMD,帶著諾基亞品牌的手機正式回歸。在回歸的初期,有一些人並不看好HMD和諾基亞手機前景,但這一年間,諾基亞手機的市場表現卻依然可圈可點。

根據IDC的數據,諾基亞回歸後,2017年第一季度銷售10萬臺智能手機 (Nokia 6第一季度僅在中國市場上市) ,第二季度售出140萬臺智能手機 (全球市場) 。而另有分析師預計,諾基亞智能手機在2017年第三季度的銷量為250萬臺,第四季度則有望達350萬臺。

雖然銷量看起來不錯,但從產品層面來看,這個歷史上推出過多款經典產品的手機巨頭,2017年並沒有推一款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旗艦產品。不管是諾基亞6還是諾基亞8,看起來都不像是這個年代該有的產品,UI無特色,雙攝、全面屏等主流賣點也統統沒有。

如果不想被人稱之為賣情懷,諾基亞需要再2018年用一款好的產品為自己正名。

5

夏普S2

“我跟你們打個賭,到今年12月底之前,在座各位的手機都要換掉。”2017年6月,夏普/富可視手機全球CEO羅忠生在夏普品牌回歸的發布會上說。

兩個多月後,夏普手機打響了回歸的第一槍,帶著搭載全球首創夏普FFD異形全面屏技術的夏普AQUOS S2重返市場。

“我希望改變手機行業千機一面,同質化嚴重的局面。”羅忠生當時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全面屏是5G時代來臨前手機變革的最大風口。

從去年下半年各大手機廠商跟進全面屏的節奏來看,夏普AQUOS S2的發布確實先聲奪人,它是夏普的第29款全面屏手機。該機也在今年1月份獲得了美國IDG和消費類雜誌《TWICE》聯合頒發的2017年度“最佳全面屏手機創新獎。”

雖然目前尚無數據顯示夏普AQUOS S2的銷量,但今年1月初CCTV-2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的2017年度手機消費報告顯示,回歸中國市場僅半年的夏普手機,位居2017年手機銷售增速榜單前10。

黑莓公司在2016年12月的時候宣布徹底放棄硬件業務,賣給了TCL,自此黑莓手機轉由TCL通訊制造和經銷。2017年8月,黑莓Keyone在國內正式發布,搭載經典全鍵盤,售價為3999元,算上京東給出的滿減優惠,該機如今實際成交價已經跌至3499元。

TCL試圖用黑莓打高端,但黑莓品牌並沒能幫助它提升手機業績,反而加速下滑。2017年TCL通訊設備及其它產品銷量合計4387.6萬臺,較上年同期下降36.2%。

中國的手機市場如今早已不是這三家當年離開時的樣子,HTC如今在這個市場也毫無存在感。這里的渠道、營銷、用戶需求與歐美市場相差甚大,回歸意味著品牌、渠道等一切都需要重新開始建立,單靠情懷難以長久。

變數

寡頭格局之下,越來越成熟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看起來大體格局已定。但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變數。

只做旗艦的一加手機前幾天公布了自己2017年的營收數據:超14億美金,繼續保持穩定盈利。眾所周知,這兩年的一加只做平均售價超過3000元的旗艦手機,這份成績單頗為不錯。

在去年一加5發布的之前,一加手機CEO劉作虎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說了一句話,“2018年是一加的春天!”在當時劉作虎看來,活下來了,堅持做精品終究會熬出頭。

在發布了堅果Pro之後,錘子手機的春天似乎也在臨近。2017年11月7日,錘子科技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堅果Pro 2和一款空氣凈化器。羅永浩當時在說錘子在過去5年賣了200萬臺手機,但堅果Pro六個月就賣了100萬部。

6

在羅永浩看來,現在做手機就只是交個朋友,手機之外的配件,還有像空氣凈化器之類的新興硬件產品,才是新戰場。因此,他當時說2017年錘子科技有望實現盈利。

另一家互聯網手機廠商360手機這幾天公布了自家2017年的戰績:全年出貨量500萬臺,實現盈虧平衡。對此,大老板周鴻祎給出的評價是:“打80分!”在過去的2017年,360手機精簡產品線,狠抓手機交付和供應鏈,變現得並不著急。

2018年360手機的目標也很明顯,其總裁李開新說的是:“保增長,求利潤,不急躁”。根據工信部給出的數據,2017年1-11月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整體下跌9.7%,12月份更是同比下降超過30%。逆水行舟之下,360手機去年的表現可謂是可圈可點。

雖然如今市場呈寡頭格局,小廠商市場份額不斷被頭部廠商蠶食,但活著就有機會。生存不止眼前的茍且,一加、錘子、360手機等若能維持自己的差異化和銷量穩定增長,他們還是會有詩和遠方。

另外兩個大的“變數”是金立和魅族。來自渠道的消息顯示金立2017年中國區銷量為3000萬臺,只是做到了年初預計的保底,並沒有達成要沖擊的3800萬臺目標。

在加上董事長劉立榮目前個人持有的41.4%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股權被兩家法院凍結,2018年對金立來說挑戰重重。但去年年底選擇全線產品轉入全面屏,這或許也會給金立帶來一些好的轉機。

而魅族方面,去年一年調整不斷。繼年中魅族與魅藍品牌獨立拆分之後,年底的時候又增設了配件、海外、銷售三大事業部。疑似當家旗艦魅族Pro 7銷量低迷,其銷售部更換了多名負責人。

雖然官方宣稱其2017年全年銷量接近2000萬臺,同比2016年僅下跌了200萬,但這個數據在業內看來並不真實。因為2017年整個魅族發布的新品相比2016年差不多少了一半,且並沒有能扛起銷量大旗的產品。

小米今年的觸底反彈,除了以印度為代表的海外市場崛起,還得益於吞食了不少樂視空出的2000萬臺市場。華為、OV、小米這頭部四家廠商,除了加速海外業務擴張,也同樣期待在國內能保持穩定增長。

Counterpoint分析公司研究總監閆占孟預計,整體手機市場下滑態勢要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會有所好轉。不管大廠小廠,在2018年都別犯錯,因為周圍虎視眈眈,一不小心可能就此很萬劫不複!

iPhone X 三星 諾基亞 手機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91

英公投一旦有結果 市場料迅速波動 星展:留歐買港股 脫歐沽歐元

1 : GS(14)@2016-06-21 07:10:58

【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公投(Brexit)將於當地時間6月23日舉行,預計香港時間24日(周五)下午宣布最終結果。上周主張留歐的工黨議員考克斯(Jo Cox)遇害事件,令最新民調偏向留歐,但由於脫歐留歐民意差距很小,游離的選民仍然能夠左右大局。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公投一旦有了結果,匯價波幅將會非常迅速,公投結果若留歐,建議可買入新興市場或香港股票,若脫歐對歐元區影響甚大,應立即趁高沽出歐元及歐洲股票。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發表報告表示,如果英國選擇脫歐,不論是長期或短期,亦肯定會為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報告提及,長遠而言,脫歐的實質經濟影響將是具體及負面的,雖然在幅度上仍有頗大的未知因素。

盛寶金融全球宏觀策略師Kay Van-Petersen表示,「英國人知道對經濟影響將會是負面的,但一些於任職對冲基金的英國朋友告訴我,他們公司同事表態一半半;這次脫歐關乎的是主權的問題,畢竟有些東西是錢不能夠買的。」

星展王良享:倘脫歐 日圓黃金需求急增

至於英國脫歐對香港投資者的影響方面,瑞信的報告表示,香港出口英國佔香港總GDP大約1.2%,稍微高於亞洲平均的0.9%,出口的主要為包括運輸、批發業及其他商業活動。IMF報告亦提到,脫歐更大的影響是在於阻礙歐盟復蘇的可能性,「如果脫歐為歐盟的政治未來帶來更多的未知因素,將會減弱投資活動及進行商業活動的情緒。在這個情况下,對亞洲經濟出口的影響將比單單面對英國經濟衰退大2至3倍」。

星展銀行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去年11月至今英鎊兌美元已累跌8%,如果英國脫歐,匯價將下跌5%至10%後回升。他續稱,「脫歐之後當地央行將會即時減息以刺激經濟,今年內最多減兩次。而因為英國脫歐後不穩定相對減少,同時歐盟可能面對其他國家脫歐的可能,所以歐元將會跟跌唔跟升。」

他認為,一旦確定脫歐,英國來年將出現衰退危機。屆時避險情緒高漲,日圓、黃金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港股最多下跌8%後將有所回升。但如果英國留歐,在避險情緒消散的情况下,投資者需沽出投資評級債券,留歐亦將利好下半年新興市場及香港股市的表現。

盛寶梁志恒:英鎊買雙邊期權 以小博大

盛寶金融私人投資服務主管梁志恒表示,「如果英國留歐,港股會因為未知因素消失回升,下半年視乎美國加息步伐,預計恒指上返24000點;但如果英國脫歐,對港股的影響反而有限。」他認為,目前國內保險及新能源汽車股計價划算,可以買入作長期投資。貨幣方面,他看好澳元、紐元作為高息貨幣仍有上升空間,英鎊部署則可購入雙邊期權,「因為而家留歐定脫歐方向都唔係好清晰,買期權可以用比較低嘅成本,獲得可能比較大嘅回報。」

他舉例現時英鎊匯率大約為1.43,可買入1.40的認沽期權,「如果一旦脫歐,只要跌超過1.40就有錢賺」。但他提醒投資者暫時不要買入英鎊現貨,始終風險比較大。

明報記者

[蘇樂恩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42&issue=201606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300

希拉莉一旦當選叫克林頓做「第一老公」?

1 : GS(14)@2016-11-10 07:39:34

美國至今都只有男總統,他們的太太全部都稱為「第一夫人」。克林頓更加特別,他除了是第一位男性總統配偶外,由於他曾在1992年起擔任美國總統八年,他將是首位以「總統配偶」的身份重返白宮的前總統。總統完成任期後,他們都獲保留頭銜,此後都會被尊稱為總統,但希拉莉跟夫性,如此一來美國就會出現兩位「克林頓總統」,容易混淆。目前美國有6位女州長,外界都以「第一先生」(First gentleman)作為她們配偶的非官方稱呼,至於總統丈夫則未有定斷。白宮歷史專家布萊克(Allida Black)認為,「一日為總統、終生為總統」,由於克林頓身份不單止是「總統配偶」,而本身是一位前總統,希拉莉如果當選後與夫婿出席國宴,可能會按布殊家族的方式處理。當年若然布殊父子同場,外界都會尊稱老布殊為前總統,喬治布殊為現任總統,一旦希拉莉當選,「那將會變成現任總統克林頓及前總統克林頓,布殊家族那時我們已經歷過同樣情況了」。處理好稱呼問題,另一個問題又來了,克林頓又會肩負那些「第一先生」的職務呢?過往第一夫人擁有自己的團隊及白宮預算,她們會處理一些非爭議性的議題,例如米歇爾致力推廣健康生活打擊癡肥,亦積極幫助退休軍人及其家庭。克林頓已表明如果妻子當選後,他不會再沾手克林頓基金會事務,他退任總統後藉演講賺到豐厚利潤,當然他在妻子任總統時也不會這樣做。雖然他不可以在妻子任期內出任政府公職,但布萊克指他仍可以出任希拉莉的非官方顧問,而希拉莉年初曾表示,她可能會要求丈夫協助帶領其政府振興經濟。法新社緊貼選情即睇【美國大選】專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uselection2016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09/198280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79

【讀書好×果籽】中美一旦開戰,遼寧號怎辦?

1 : GS(14)@2017-07-09 03:56:52

【文化籽:讀書好】大陸航空母艦遼寧號訪港,輿論鋪天蓋地宣傳,吹噓大陸海軍實力,令人發笑。遼寧號是八十年代末蘇聯崩潰前在黑海造船廠興建的空母,後歸烏克蘭所有,當時經濟疲弱,無力完工,不斷被人偷走船上物料,形同廢船,惟有推出拍賣。


山寨空母

澳門「白手套」公司聲稱用作海上賭場,用兩千萬美元買回來,再拖上大陸改造成原本俄羅斯「瓦良格號」山寨版。遼寧號搭載殲十五戰鬥機,目前正訓練升降,但戰鬥力應該只有美國1972年下水的核動力空母尼米茲號一半,由於中共海軍仍未掌握美國的彈射戰機技術,影響戰機攜帶武器作戰能力。究竟遼寧號是否比印度維克蘭特號強,仍然未知,但至少印度空母2008年下水至今已進行多次升降演練,而遼寧號是否可以投入作戰,仍然是個謎。美國新一代福特號空母已經採取電磁彈射技術,並搭載大量無人機,一旦開戰,國產空母只會成為戰靶。共產黨銳意發展海軍,是為了示威,尤其是南海領土紛爭,也為了保護石油航道,因為馬六甲海峽及南海,是中東石油運輸必經航道,一旦被美軍封鎖大陸經濟就完蛋。究竟目前共產黨在南海的強悍姿態,一帶一路展示的全球經濟戰略擴張,是否真正帶來戰爭危機。


社工變回牛仔

最近我看了美國國際關係專家Michael Mandelbaum的作品《Mission Failure:America and the World in the Post-Cold War Era》,中文版叫《美國如何丟掉世界?》,作者有條理地分析美國在中國、俄羅斯、科索沃、波斯尼亞、索馬里、阿富汗、伊拉克及中東的外交政策失敗過程,他認為在冷戰結束後,美國獨霸天下,但卻因此變得「思維傲慢,態度輕率,專業判斷讓位給譁眾取寵的短期利益,導致美國儘管有無比的軍事、經濟資源,卻在外交工作上敗績連連。軍事任務雖然成功,但政治任務功敗垂成。」冷戰體系崩盤後,美國人頭腦發熱,一下子由牛仔變了社工,即以人道干預手段,試圖改造其他國家成為美式自由民主體制,但最後證明失敗。過去二十年來改造他國的使命之所以可行,建基於和平的國際環境,Michael Mandelbaum指出後冷戰時代,「地球上最強大的政治領袖們也不再認真考慮發動戰爭這回事。戰爭退場源於國際間不再有所謂的「安全競爭」(security competition)或「大國政治」(power politics),由十九世紀開始,國際關係就是以戰爭為主軸,當主軸改變後,美國便有餘裕投入國際活動去改善其他國家,而不必再汲汲於保衞自己及盟國。不用再牽掛安全之後,「它可以把外交政策當作社會工作一樣來推動。」


養大了的巨獸

1990年代,六四後克林頓政府倡議把對中國貿易和人權問題掛鈎處理,以及設法移植自由市場經濟到中國大陸、俄羅斯,意圖改造這些國家的政經結構,盼可以藉此說服他們採取和平的外交手段。今天回看目標徹底落空了。從2014年開始中俄同時展示出新的外交姿態,動輒表示會用武力解決問題。中國大舉投資海軍建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切正朝向新冷戰體系發展,「大國政治」的國際體制又再重現。從遼寧號由低調收購及改造過程,可見大陸是多年計劃建立遠洋作戰力量,美國人以為經濟自由化會帶來政治改革,列寧黨國體制受到一定制約,最後證明全錯。共產黨高舉「中國模式」,禁止全國討論「公民社會」、抹黑及打擊香港作為「普世價值」代表,為爭普選扣上分離運動帽子。習近平訪港只有一種姿態:就是以軍事力量配合雪恥式民族主義,當美國人放棄社工式外交,特朗普重新戴上牛仔帽後,中美關係會有大變。美國艦隊將會更頻密進出中方聲稱有主權的島礁,反中的越南會成為另一隻棋子,還有更主動積極活躍於地區及國際舞台的日本,借北韓問題「夾實」南韓左膠總統,矛頭只有一個:中共。美國一旦主動出擊,習近平雪恥式民族主義就會被迫見真章,這時的空母已非民族復興的「道具」,而是要開赴作戰。遼寧號前世瓦良格號,名字本是沙俄1899年下水的一艘巡洋艦,1905年於日俄戰爭中被日本帝國海軍於仁川附近擊沉!



美國現正服役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戰鬥力遠高於解放軍的遼寧號。

當日停泊在黑海船塢的瓦良格號。

撰文:劉細良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7/200809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6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