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發改委開了多少反壟斷罰單?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161

國家發展改革委5月29日通報,因操縱鏡片銷售價格,依視路、尼康等7家眼鏡鏡片生產企業違反我國反壟斷法,共計被罰款1900多萬元。

《新華網》消息,對此有專家指出,對比國外的反壟斷罰單,中國監管部門反壟斷開出的罰單絕對金額較低,在繼續加大反壟斷執法力度、淨化市場氛圍的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將反壟斷之劍指向長期以來飽受詬病的消費領域,保護公眾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實施將近六年,國家發改委調查和處理的壟斷案件都有哪些?南方週末網根據官方公開資料,梳理了5年來國家發改委給不同行業和企業開出的關於違反《反壟斷法》的罰款單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82

審查委員會如同橡皮圖章 美國船開了 台灣緊急放行 一顆黃豆 揭開基改食品恐怖真相

2015-05-11  TWM
 

這顆黃豆,它的父母,是國際基改公司,它的親戚,是你從未見過的細菌,它不怕害蟲,甚至不怕農藥,像是黃豆中的「鋼鐵人」,它就是基因改造黃豆;去年,台灣進口243萬噸,99%,它都進了你的肚子,它的基因,會提高你過敏的風險,台灣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它在作怪?

醫師認為,有過敏體質的人吃下基改食品,會間接提高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也是台灣和美國,政治博弈的籌碼,在政治舞台上,推過來,推過去,卻沒人能對你保證,吃下基改黃豆,絕不會有任何問題!

撰文.林宏達 研究員.吳沛璇你吃了多少基改產品?

玉米和黃豆,是台灣常見的基改作物,即使你不吃豆腐、不吃玉米片,只要你吃冰淇淋、醬油、沙拉油,甚至糖果,還是會接觸到基改食品,要控制基因改造食品的風險,並不容易。

玉米 基改99.77%(426萬噸) 非基改0.23%(低於1萬噸)黃豆 基改98.99%(243萬噸) 非基改1.01%(2.5萬噸)註:數據為2014年進口數字

資料來源:農委會、糧商

基因改造技術

小辭典

基因改造,就是將某些生物的基因截斷,移植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上,改變其特性。全世界第一個上市的基改作物,是美國1994年上市的基改番茄。

目前已可以將來自細菌、病毒、昆蟲甚至人類的基因移植到植物體內,製造出基改作物或藥劑。利用同樣的技術,人類可以將基因植入酵母菌內,製造人類黃體素,用來生產避孕藥。

運用基改技術,以黃豆為例,就會衍生出多種不同特殊用途的黃豆,有些產油量特別高,有些能對抗害蟲,現在台灣許可多重基因改造作物,同一作物上,有多段基因被改造,同時提供多種不同功能,現在已有多達8段基因被改造的基改作物出現。

6/1起,豆漿、豆腐都須標示是否為基改食品

——台灣基改大事紀

1987 台灣第一個指標性的基因改造作物——基改木瓜,開始進行研究1994 孟山都的抗農藥基改黃豆,通過美國政府許可之後,開始輸台1996台灣廠商開始以契作方式進口非基改黃豆2003台灣實施基因改造食品強制標示制度,但並未落實基改木瓜流出實驗室,造成汙染,台中衛生局抽查發現基改木瓜流入市面2014/1/28食安問題頻傳,促成食管法修正案在立法院過關,新法通過包括基因改造的新條款2015/6/1基改食品標示新制上路,第一階段針對黃豆穀粒、黃豆粉,自2016年1月開始,攤商、早餐店賣的豆漿、豆腐等產品都必須標明是否為基因改造產品你知道嗎?台灣去年進口二四三萬噸黃豆,糧商估計只有二萬五千噸是非基改黃豆,約九十九%是基因改造,市面上卻充斥標榜「非基因改造」的黃豆製品,二百多萬噸基改黃豆,進了誰的肚子?

台灣的過敏兒越來越多,是環境的錯?還是我們食物中的基改黃豆或玉米在作怪?專家沒告訴你的是,基改食品裡可能含有誘發過敏的因子。

你以為吃素食健康?許多台北市的小學,固定推行「蔬食日」,鼓勵小朋友多吃蔬菜豆腐,他們卻不知道,吃進口裡的,是不是基因改造的產物?

台灣進口基改黃豆的農藥殘留標準,比本土生產直接食用的同類產品高出五十倍!誰又能保證,這些黃豆,不會變成食物,出現在你家桌上?

很少人知道,台灣是依賴美國孟山都等公司的實驗報告,審查基改食物的安全性。有誰敢擔保,這些基改食品,未來不會有任何風險?

在美國基改黃豆、玉米,是主要做榨油和飼料用的作物,到了台灣變身為豆花、珍珠奶茶等國民美食,一顆小小的基改種子,背後是台灣、美國和巨型跨國生技公司之間,錢與權的博弈。

台灣進口的基改黃豆,大多數是孟山都生產的抗蟲品種,經過基因改造,即使噴上除草劑,雜草死光了,黃豆仍生長茂盛,美國農夫開小飛機噴農藥,黃豆長得又大又漂亮,科學家告訴你的,是農夫生產力上升,獲利增加,卻沒告訴你,農藥殘留風險上升,要消費者承擔。

故事,要從今年六月一日,台灣將實施新的基因改造(簡稱基改)食品標示制度開始說起。

六月一日之後,只要基改作物製成的食品原料,如黃豆、玉米粉,都必須標示,第二階段自十月一日開始,食品業者賣的基改加工品,如豆腐、豆花都須標示,第三階段是明年一月一日,到時候,連攤商、豆漿店都要標示自己賣的是基改還是非基改產品。標示不實,可依︽食安法︾處四萬到四百萬元罰鍰。

台灣想改變基改食品的管理規則,卻牽動跨國公司的利益網,甚至影響台美經貿關係,一顆基改黃豆,揭露了一個說不出口的真相,本刊深入調查發現,光標註基因改造食品無法解決問題,台灣基改食品的把關過程,疑點重重。

關鍵1.基改食品安全大辯論基改食品能吃嗎? 專家:恐致過敏場景:二○○五年十二月三日基改食品安全性的研討會,一場可能引起過敏風險的大辯論。

這一天,台灣研究塵蟎過敏的專家──台中榮總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現任行政院食安辦公室主任康照洲,和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潘子明等人齊聚一堂,他們都是台灣最頂尖的專家,這場關鍵會議裡,引起最多討論的,是基改食品可能引起的過敏風險。

蔡肇基先拋出敏感問題,他直指,基因改造食物可能導致過敏,他說,「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有肝炎病毒感染的帶原者,不管B型肝炎或是C型肝炎病毒,在體內過久就有可能嵌入肝細胞而導致肝癌(編按:指病毒基因可能進入人體肝細胞)。第二個例子就是植物經病毒感染之後,也會產生致病蛋白,這些蛋白對有些過敏體質的病人來講,就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這意味著基改食物中,人工植入的基因,可能會產生消費者預料不到的風險。一九九六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曾報導,植入巴西核果基因的基改黃豆,在人體實驗中,會讓對巴西核果過敏的患者,產生過敏反應。這種大豆最後取消上市。

基改食品有塵蟎過敏原 只能靠美國公司檢驗蔡肇基更進一步說,台灣審查基改作物的過程有漏洞,審查美國基改玉米時,「發現該轉殖基因中有與歐洲塵蟎一樣的過敏原,因此我們提出,必須在國內檢驗是否會造成塵蟎過敏病人的反應。」結果,台灣的作法,是把過敏病人的血清及塵蟎過敏原寄到美國,由美國基改公司提出檢測報告。

最後,美國公司報告認定,基改作物不會引起過敏,但蔡肇基認為「我覺得台灣應有能力,且有必要自行來做這種檢驗工作,而不需要由美國來執行此檢驗。」他更直言「每個人種的過敏病罹患率都不一樣,絕不能用歐美的標準當作台灣的標準。」在歐美花粉是主要過敏原,在台灣塵蟎才是主要過敏原。

這一次,本刊採訪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和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祕書長姜至剛,他們都同意蔡肇基的看法。

弔詭的是,「塵蟎事件」後第二年,美國農業部、環保署和FDA(食品暨藥物管理局),前所未有地派最高層官員拜訪台灣,「討論」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安全評估政策。

關鍵2.基改食品把關很嚴?

別讓美國不高興,審查還配合糧商時間場景: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裝船啟程,專家必須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趕在貨船進口前完成檢驗。

台灣究竟如何審查基因改造食物?本刊記者採訪了衛福部基改食品審議小組召集人潘子明。他透露,台灣審查基改食品的過程裡,還要小心不要成為國際貿易之間的障礙。

潘子明說,有一次,台灣的審查還沒過,美國的玉米已經裝船開往台灣,「我們很緊張!」潘子明說。如果船到台灣,審查還沒有過,作物只能放在倉庫,多出的成本就要廠商負擔,而美國糧商就會透過美國政府對台灣施壓。

最後的決定竟是,由台灣政府出錢,派專家帶著塵蟎過敏患者的血清,到美國的實驗室做檢驗,最後審查委員還加開臨時會,趕在貨船抵達台灣之前,發出許可證。後來,台灣的基改審查委員會還會事先調查美國糧商基改食品預定上市的時程,排定審查時間,以免耽誤進口的商機。

「我們不想造成貿易障礙,」潘子明說,這些作法,是要「避免造成國與國之間的緊張。」「為什麼這些實驗不在台灣做?」本刊記者問,潘子明表示,「沒有必要」,因為接受委託的都是通過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認證的優良實驗室,但,這就代表實驗結果不會受到人為影響嗎?潘子明說,只要實驗室通過認證,就算這些實驗室是廠商投資的,實驗結果也會被接受,「變成(就看)他們自己的良心啦」。潘子明表示,十幾年來都是用同樣方法審查。台灣生物技術早已大幅進步,卻仍然不能用自己的實驗室檢驗基改食品安全性。

廠商沒把台灣放眼裡,要二年資料只給九十天現在的評估方式夠完整嗎?連潘子明也不滿意。他坦承曾建議政府,用抽檢的方式,讓學術界抽樣評估基改食品的安全性,「但沒有被接受」。他還曾向孟山都的代表提出,「要提供二年的動物實驗資料」,但孟山都只提供九十天的實驗資料,說服力仍然不足。

現在,孟山都把重心放在中國市場,向台灣申請基改許可的資料,甚至是由簡體直接轉為繁體,他向對方抱怨,「錯字太多,有損食藥署的門面」,他也認為,政府應更詳細地公開基因改造食品的審議過程。

只用廠商提供的資料做審查,適合嗎?「當然不妥」,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認為,力量夠的國家一定會自主審查,「這是歷史共業」,台灣審查經常都找立場和官方接近的學者擔任,缺乏反對聲音,會讓外界懷疑審查的公正性。

一顆黃豆和政治有什麼關係?穀物商陳國慶解釋,美國會種這麼多黃豆,是因為二次大戰時發現,黃豆做的沙拉油可做生質燃料,能替代汽油,是重要的戰略物資。平時,黃豆是可以賺外匯的產品;戰時,就是可用的生質能源。

過去台灣人慣用花生油、豬油炒菜,但戰後物資缺乏,隨著美援進入台灣,黃豆做的沙拉油才開始普及,「韓國、日本,也是一樣。」陳國慶說,戰後台灣曾經和美國簽訂協定,買賣麵粉、黃豆等大宗物資,都必須以美國為第一優先。

關鍵3.一顆黃豆掀起糧食戰爭農產品採購案,成台美關係敏感議題場景:二○○七年為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台灣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

後來,黃豆採購變成台灣和美國協商時的「籌碼」,台灣曾多次派採購團到美國採購農產品,最近一次,是○七年時,台灣為了促簽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還曾派代表團到美國,承諾兩年買下一千五百萬噸的黃豆、玉米和小麥。每年,台灣的公會還會組團,表面上是參訪農業設施,到了當地,重點是參加參眾議員出席的酒會,在觥籌交錯之間,由台灣廠商當場以高於市價的價格,下單大量買進農產品,替美國民意代表做業績,台灣進口美國基改作物背後,還有濃濃的政治盤算。

陳國慶估計,進口黃豆以每噸四五○美元的價格計算,一年市場規模就高達三一三億元台幣。

三百億元的黃豆交易,為什麼這麼敏感?高志明觀察,這與美國的政治結構有關,他解釋,再小的州,也有兩個參議員席位,美國農業人口對政治有重要影響力,美國窮的州也能外銷的產品,就是農產品。「美國政府官員也要績效」,高志明觀察,農產品採購,就成了台美關係的敏感議題。

但這幾年台灣進口黃豆市場出現了新的競爭。

非基改食品需求增加,加拿大等國糧商積極搶攻市場,看準美國玉米、黃豆超過九成為基改作物,無法提供溯源系統,也難確保不受基改汙染;他們努力宣傳加拿大擁有黃豆非基改專區,可明確追溯黃豆來源。台灣新上路的標示制度,就將採行溯源系統。

但是美國在台協會也向本刊澄清,美國有提供溯源(IP)服務的黃豆商,雖然沒有區分基改和非基改作物,仍有自願加入的有機農業計畫,農業部不提供非基改認證,但州政府和私人團體仍會提供相關認證。

四月二十一日食品GMP協會邀各方代表開會討論基改食品的標示規範,與會的主婦聯盟祕書長賴曉芬回憶,會議一開始,GMP協會人員就表示,美國在台協會來函「如果基改的高層次加工品,像沙拉油、醬油,要標的話,會違反TPP協定。」意思是,如果台灣要求沙拉油標示是否為基改成分,就會影響台灣加入自由貿易協定的機會。

關鍵在沙拉油市場,根據農委會一三年的公告,台灣進口的黃豆中,絕大部分是基改黃豆。一三%用於飼料,一二%供食品用,七五%用來榨油,榨油剩下的副產品又變成醬油的原料。陳國慶觀察,路邊的豆漿店、做豆腐的小工廠,都是基改黃豆主要用戶。

強制標示上路,專家憂會造成貿易障礙美方頻頻關切台灣基改食品規範的原因,因為黃豆用量最大的沙拉油市場,幾乎都是基改黃豆,強制標示將嚴重衝擊美國的黃豆市場。

潘子明也認為,標誌是否為基改食品「這會造成貿易障礙,很麻煩……,這也是鼓勵造假。」他認為,沙拉油裡殘留的基因蛋白,根本就驗不出來。

基改食品標示受阻,生產基因改造作物的大型公司,轉向要求台灣開放種植實驗用基改作物,這是因為,為了避免基改作物汙染,美國過去將基因改造作物實驗田設在夏威夷,去年,夏威夷立法,不再允許在當地種植基改作物,大公司急尋實驗場地。

高志明觀察,在行政院領軍下,台灣差點就要開放,「這個條例差點就過了,」他生氣地說,「反對政府讓國際基改商業霸權,把台灣當試驗場。」成功了,商機是別人的,基因作物汙染,對台灣農業的負面影響,卻是要台灣農民承擔。

十幾年來,台灣核准八十一項基因改造食品上市,只有近年有二項產品被退件,退件率只有二%。

台灣市面上最常見的基改黃豆,是孟山都的抗除草劑基改黃豆RRS(Roundup ready soybean),連法國科學家一度認定有致癌風險的孟山都基改玉米品種NK603,在法國公布報告後,台灣還發給五年許可,雖然這份報告被認定實驗設計不夠完備,但在台灣,事關民眾的健康風險,在網路上,卻看不到衛福部公布相關的評估細節。

一顆基改黃豆,背後其實是國家利益、商業盤算和科學論述的層層布局,科學不只是客觀理論的討論,更是國家實力的展現。

要真正保護民眾的消費權益,除了標示,台灣應該要建立獨立的審查系統,針對台灣人的體質特性做檢驗,並公開審查的討論內容,否則,台灣民眾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吃的基改食品,風險究竟有多大。

台灣偷種基改作物

最高罰500萬元!

——各國管理制度比較

國家 台灣* 歐盟 日本 美國管理原則 標示基因改造作物成分,讓民眾自己選擇 基改食物從農地到餐桌的所有程序,都須嚴格管理 和台灣接近 認為基因改造作物和傳統作物性質接近即可上市,無須標示

基改成分

占比標準 3% 0.9% 5% 未規定

哪些食品

要標示 初級加工品(例如豆漿)、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高層次加工品、食品添加物、散裝食品 初級加工品 全部免標

違法種植

罰則 若查到違法偷種基改作物,將課罰金新台幣100萬至500萬元 德國規定基改食品如果造成損害,最高罰款8500萬歐元,約29億元新台幣 無相關罰則 在知情的情況下進口

違反植物保護法的基

改產品最高判刑5年

註:*指台灣今年6月1日上路的新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1

誰說實體書店要消亡了?亞馬遜都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7207.html

誰說實體書店要消亡了?亞馬遜都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

一財網 下木 2015-11-04 15:33:00

亞馬遜的實體書店則有一個其他書店難以企及的優勢:依靠長期積聚起來的在線書籍銷售數據,亞馬遜能輕松找到已經被證明最受歡迎的圖書商品,然後再拿到線下來銷售 。

就在全世界的實體書店都在視亞馬遜為最大的洪水猛獸時,亞馬遜自己也開了一家實體書店。

這是亞馬遜創辦20年以來,開的第一家實體書店,地址就在西雅圖的大學區。這家書店在當地時間本周二早上九點半正式開張,名字就叫亞馬遜書店。

亞馬遜書店看上去跟shopping mall里的實體書店們沒什麽兩樣,只不過店里賣的許多書都是亞馬遜網站上最受歡迎書籍。

最早就矢誌要打敗實體店的亞馬遜,現在跑來開實體書店,聽上去有點諷刺。很多年來,亞馬遜網站上書籍售價一直要比書籍零售商的價格低得多,就是因為它不需要負擔實體店的租金。

但傳統實體書店也有亞馬遜網站不能提供的優勢,比如和博學多誌的店員聊天帶來的親切,以及想買時可以立刻拿到手的爽快感。

亞馬遜的實體書店則有一個其他書店難以企及的優勢:依靠長期積聚起來的在線書籍銷售數據,亞馬遜能輕松找到已經被證明最受歡迎的圖書商品,然後再拿到線下來銷售 。

用大數據來挑出本地讀者最喜歡的書目,可以解決長期困擾許多實體書店商的問題:怎麽預先判斷哪些書好賣,以免囤積庫存。

傳統書店里,一旦有書賣不出去,就只好囤積在書架上落灰,或者退還給出版商。

對客戶的使用習慣和購買意願,亞馬遜比大多數傳統書籍零售商都有著更深刻的理解,足以保證這種大量囤積書籍的事情不會發生。

所以在亞馬遜書店里上架的圖書,一定是已經被證明受到好評的圖書。比如新書店會有《禿頭、肥胖和瘋狂:兩個孩子的媽媽是如何打敗癌癥的》一書。這本由斯坦福妮·霍斯福德(Stephanie Hosford)寫的書在亞馬遜上賣出了62.29萬本。讀者們都超級喜愛這本書,56個在網站上寫評論的顧客全都打了滿分5分。

除了主打暢銷書外,亞馬遜也會搞一些顧客們評分極高的小眾書籍。比如書店有一些類目是:“最受歡迎的食譜”、“6~12歲閱讀的4.5星評分以上書籍”等等。

不過數據也不是萬能的,書蟲們喜歡將實體書店看成他們的一個情感基地,有一些甚至還很憤怒於亞馬遜和其他網上書店,正在逐漸毀滅這個世界上的獨立書店們。

亞馬遜的副總詹尼佛·卡斯特(Jennifer Cast),就非常謹慎地稱“書店也並不完全是根據數據來的”。

“至少這也是充滿溫情的數據”,卡斯特說,“數據只是輔助作用,用來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實體書店。”

亞馬遜要開實體店的消息其實之前就已經傳出了,當時猜測滿天飛,都在想這個線上電商巨頭開的線下書店到底會是個什麽東西。

結果大概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亞馬遜開的就是一家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書店。

亞馬遜書店大概有510平方米的店堂和185平方米左右的倉儲區,和傳統書店最大不同是,所有的書都是封面朝外單獨擺放,而不是像傳統書店那樣書脊對外插進書架。

這種陳列方式讓書店可利用的空間大大縮小了。

但是卡斯特稱,亞馬遜希望能充分展示各個作者和他們的創作結晶,而不是把書都在書架上擠得滿滿當當。

亞馬遜實體店里的圖書會和亞馬遜網站上價格保持一致,這也意味著亞馬遜的低價優勢將繼續保持。

亞馬遜已經和西雅圖本地很多實體書店里的店員接觸,試圖挖人來新書店。新書店最後一共招聘了15個員工,包括圖書管理員、收銀員等等。

總之,亞馬遜希望大家知道,亞馬遜書店不是一個可以線上書籍取貨點,也不是一個亞馬遜的硬件展示廳。

雖然書店會展示一些亞馬遜的硬件產品比如kindle、fire平板和fire電視盒子之類,但最重要的業務還是書店。

我們的目標就是好好賣書,卡斯特說。

亞馬遜此前搞過一些“快閃書店”來銷售kindle設備,還在大學周邊設了很多取貨點,學生可以在網上下單,然後去這些點取貨。

亞馬遜選擇了西雅圖作為第一家實體書店所在,是因為這里離亞馬遜總部很近,而且西雅圖也是個有名的文化城市。

卡斯特拒絕透露關於亞馬遜書店的未來計劃,比如是否還會再開更多連鎖店。

“我們目前想先集中在把第一家書店搞好”,卡斯特說,“希望這不會是我們唯一一家實體書店,但以後怎麽樣還要再看。”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92

倫敦開了通宵地鐵 預計到2030年多掙64億英鎊

英國倫敦貪戀夜生活的人們不必再為回家發愁,醞釀近3年卻因爭議遭拖延的通宵地鐵終於在19日正式開通。

據倫敦交通局當日公布的消息,從8月19日起,倫敦地鐵的兩條主幹線逢周五和周六將實行24小時運營,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鑒於2000年以來倫敦夜間地面公交的運載量已增加了173%,8條地面公交線路也將於同日起實施通宵運營。為減少夜行乘客的安全憂慮,約100名警察將在144個地鐵站巡邏。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本周五周六率先實施24小時運營的是維多利亞線和中央線兩條線路,夜間運營約每隔10分鐘發1班車,按非高峰時段標準收費;另外三條線路也將於今年秋季開始24小時運營。通宵運營線路將在今年秋天擴大到朱比利線、皮卡迪利線和北線。

地鐵告示:倫敦通宵地鐵自8月19日開通。(圖片來源:新華/美聯)

新任倫敦市長薩迪克汗說:“真心為通宵地鐵開通高興和驕傲。”他說,許多人需要搭乘地鐵上下夜班,通宵列車有助於推動劇院、音樂廳及餐館等夜生活經濟。通宵地鐵服務預計到2030年將給倫敦帶來64億英鎊收入,創造50萬個工作崗位。薩迪克汗打算搭乘維多利亞線首發通宵列車。

自2000年以來,倫敦晚班地鐵客流量增長了70%,是日間客流量增長速度的2倍,每逢周五和周六晚10點後地鐵的客流量仍高達50萬人。

倫敦地鐵公司負責人透露,一旦條件成熟,還有4條客流量相對較大的地鐵線路也將實行通宵運營;按照目前的規劃,倫敦地上鐵路及部分輕軌路段將分別於2017年和2021年實行通宵運營。倫敦交通局發言人說,地鐵周末24小時運營是有著150多年歷史的倫敦地鐵的一項歷史性變革。

近年來,倫敦在地鐵改造升級上投入大量資金,為通宵運營奠定了堅實基礎。倫敦地鐵周末通宵運營原定去年9月推出,但由於始終未與工會達成一致而推遲至今。英國全國鐵路、海運和運輸工人聯合會負責人此前公開表示,倫敦市政府推出24小時地鐵服務純粹是為了轉移公眾註意力,以便下一步大規模裁減地鐵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160

環保部批評燕山石化後中石化開了專題會 相關責任人被免

據4月6日中國石化集團官方微信號“中國石化”消息,就環境保護部批評燕山石化環保問題,中國石化已責令燕山石化橡膠裝置停產整頓,相關責任人被免職。

該公號稱,中國石化集團6日上午召開專題會議,就環境保護部批評燕山石化橡膠廠數據錄入不全無法調取、現場存在異味等問題進行反思。

第一財經4日報道,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帶隊實地走訪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簡稱“燕山石化”),對該企業的丁二烯橡膠車間等進行實地調研。在橡膠廠順丁橡膠生產車間,陳吉寧詳細了解了企業生產設施和VOCs治理工程運行情況。

“尾氣處理裝置的運行原理是怎樣的?多長時間換一次料?廢料的脫附是如何進行的?”陳吉寧問。

燕山石化橡膠生產車間配備3套水洗除膠+活性炭纖維吸附系統對產生的VOCs進行處理。陳吉寧發現,由於存在工藝缺陷,大部分吸附產物因再次揮發造成二次汙染。

此前,燕山石化已對一套系統進行了改造,但現場檢查時,系統周邊異味明顯,還有兩套VOCs治理系統未進行改造,汙染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隨後,陳吉寧來到燕山石化安全生產指揮中心,要求調閱企業泄漏檢測與修複電子數據臺帳,然而等候近20分鐘後,企業仍難以調取相關數據,相關負責人員對臺帳不熟悉,平時缺乏分析使用,日常管理較為粗放。

“燕山石化公司要切實提高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特別是對問題突出的VOCs治理工作,要抓實抓細,加強精細化管理。”陳吉寧說。

針對指揮中心信息系統無法及時調取相關數據問題,陳吉寧要求燕山石化公司針對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整改措施,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力爭從源頭上實現減排。

中國石化集團6日上午召開的專題會議對燕山石化存在的管理粗放、尾氣處理裝置整改不及時等問題進行了通報批評,責令燕山石化立即對橡膠車間相關裝置進行停產整頓,對存在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對相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目前,燕山石化已對該公司能源環保部負責人和橡膠廠黨政正職作出免職處理。

中國石化集團表示,環保部批評後,燕山石化連夜進行相關問題排查。經查,造成電子數據臺賬無法調取的原因主要是該系統目前處在試運行階段,2016年數據錄入不全。

針對該問題燕山石化已要求相關部門在15天內完成相關數據錄入,確保系統數據的完整性,便於使用和查詢。同時加強相關人員培訓工作,提高系統使用效率,做到精細管理。

中國石化集團表示,造成橡膠廠現場存在異味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裝置設備老化。對此,燕山石化已經安排對橡膠廠兩套尾氣處理裝置進行全面停產改造,明確改造工作必須於2017年底前完成。另外一套已於2016年完成改造,目前基本達標排放。

中國石化集團表示,中國石化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對不符合公司綠色低碳理念和戰略的行為決不容忍,堅決糾正。下一步,將進一步要求所屬企業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加大投入,從節能減排降碳、生產環境友好產品、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等方面下大功夫。進一步強化環境風險管控,建立完善環境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加大環境隱患治理力度,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全面參與環保“氣、水、土”治理三大戰役。進一步推進汙染物源頭治理,深入實施能效倍增計劃,加快汙水提標改造,燃煤鍋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催化裂化、硫磺回收、加熱爐等裝置尾氣達標治理、VOCs綜合整治等項目實施,確保實現達標排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445

城會玩!馬斯克開了家“無聊公司”,還上推特為挖掘機征名

除了眾所周知的特斯拉和SpaceX,以及新近創辦的腦機接口技術公司Neuralink,傳奇企業家馬斯克名下還有一家“無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這家公司專註於利用地道解決城市交通問題。

2016年12月,馬斯克被堵在路上了,於是他發推文說:“堵車快把我逼瘋了!我要造一臺隧道挖掘機,開始挖隧道”。不到1小時,這個項目正式命名為“The Boring Company”,而在2小時後他再次發推:“我們真的要開始挖隧道了。”

2017年3月,馬斯克的推特賬戶中出現了一張照片,一頂有著“The Boring Company”刺繡的鴨舌帽。

雖然大多數人認為,隧道工程是馬斯克開的一個玩笑。然而,鴨舌帽和T恤通常是初創企業正式成立的標誌之一,因此有人認為這個隧道工程極有可能是真實的。

2017年2月,馬斯克在SpaceX的停車場挖了一條“demo地道”。4月,SpaceX一名員工在Instagram上貼出了一張該公司首部地道挖掘機器的照片。

關於這家公司的最新進展是,當地時間周四,這位高調的企業家在推特上為“無聊公司”的地道挖掘機器征名。他首先發了一條推文說:正在為我們的第一個挖隧道機器想名字……

後來自己想了一個:或許可以叫“終極無聊機器二代”:

網友也是各種腦洞大開。有人說,應該直接叫“無聊機器”(Boring Machine),馬斯克回複說:這個不錯(Good One)。還有比如“拉長機”(The Elongater,與馬斯克名字“Elon”形似)、“汙掘機”(Dirt Diggler),還有甚至提議直接用表情包做名字的。

據CNBC報道,上周“無聊公司”發布了一段展示隧道建成後情景的視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25

孫宏斌出獄後敲開了柳傳誌的門 後來再敲任何門都不是問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21/164240.shtml

孫宏斌出獄後敲開了柳傳誌的門 後來再敲任何門都不是問題
接招 接招

孫宏斌出獄後敲開了柳傳誌的門 後來再敲任何門都不是問題

門口沒有野蠻人,野蠻人都在屋里。

來源 |接招(ID:itakethat)

作者 |   霍超

在帝都悶熱無比的一天,萬達商業、融創中國和富力地產上演了可能是中國民營企業史上涉及金額最大的一場「鬥地主」:萬達商業將北京萬達嘉華等77個酒店轉讓給富力地產,將西雙版納萬達文旅項目等13個文化旅遊城項目91%股權轉讓給融創房地產集團。兩項交易總金額638億元(人民幣)。

就像一次VC出手,融創領投、富力臨時跟投,總投資超過600億人民幣,約合100億美金,放在互聯網創投圈,國內哪家公司承受得起這樣的報價?

1

雖然摔了杯子,王健林還是從了。不從不行,有活路才有出路。就像當年順馳的大門不斷被來自香港的路勁基建敲打,孫宏斌明明知道是野蠻人,也要把門打開,然後還把脖子伸過去。王健林的脖子也夠長。

《門口的野蠻人》一書的作者曾說過,「即使這個收購案在金錢數量上已經被超越,但在戲劇性方面,它依然無出其右。」

但孫宏斌與賈躍亭討價還價的咖啡杯還有余溫,他轉身就拋出了「收購萬達資產」這麽分量更足的炸彈,然後是富力地產臨時加入、發布會當天密室摔杯,以致最後的把酒言歡……

2

臨時加入的富力和換牌子的工人

姚勁波曾說過,58同城與趕集網合並一案中的投資人表現,平生第一次讓他看到了人性之醜惡,而這只是一起百億人民幣級別的並購案。

我只想說,比起地產圈,互聯網圈的戲份可能就像小孩過家家。王健林、孫宏斌、張力,從創業至今,哪個不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往前沖?互聯網圈的底線是公司活著,地產圈的底線是創始人活著。

這樁交易過後 ,老王可以暫時松口氣了。老孫雖然看似撿了個「大便宜」,但也沒有因此高興的起來。加上去年砸向樂視150的億,此次收購壓在孫宏斌身上不是擔子,而是五嶽大山。

根據兩家公司2016的公示,截止去年年底,融創中國累計發生借貸款項為1128億元;萬達使用了銀行授信額度1429億。

兩位富翁其實是兩個「負」翁。

《私人訂制》中,葛優和宋丹丹一段精彩對白解釋過什麽叫「千億負翁」:

葛:買得起這些大樓的都是銀行貸的款,那些趁一千億的主,有幾個不是背了一身債的,你還記得上午我給你算的那個每天得花出去多少利息嗎?

宋:1400多萬?

葛:這些數其實就是那些一千億的主,每天早上一睜眼,就得還銀行的錢,都是在刀刃上過日子啊!

這也是為什麽王健林急於擺脫銀行貸款,提倡萬達向輕資產轉型,甚至不惜借錢讓對方收購自己。而孫宏斌在剛向樂視砸了150億現金,已經負債累累的情況下為何還要接過這個「燙手山芋」?

對那些趁人之危,不懷好意的低價收購者,華爾街通常稱之為「門口的野蠻人」。野蠻人上位之後通過整頓分離、變賣資產,往往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遠超其投入的巨額回報。

孫宏斌的回報是什麽?王健林的回報是什麽?答案可能不是「負數」。

孫宏斌的木棍和賈躍亭的夢

在萬達之前,孫宏斌敲了賈躍亭的門。2016年末樂視資金鏈危機最嚴重的時刻,孫宏斌便如是站在了賈躍亭的門口,用150億的投入撬動了市值1000億的樂視。

融創投入的全部是樂視上市部分,和樂視非上市部分進行了明確分割。實際上,樂視非上市部分,恰恰是其最缺錢的地方。

後來的舉動也能看出孫宏斌的狠勁:

融創投樂視之後沒多久就在公開場合表態,作為樂視非上市體系的樂視體育,購買中超版權是不理智的。而釋放這一消息的時候,樂視體育正面臨著亞冠解約的風波。

2017年4月,控制樂視影業的孫宏斌命令CEO張昭拒絕向賈躍亭輸血;

2017年5月,賈躍亭宣布辭去樂視上市公司總經理職務,由原樂視致新總裁梁軍擔任;

2017年7月,飽受樂視資金困擾的易到被變賣;

噩耗連連。由於供應鏈資金問題,樂視手機從官網全面下架;曾經海誓山盟的合作夥伴富士康宣布退股樂視致新;

7月6日,賈躍亭正式宣布卸任樂視董事長。在孫宏斌的棒子下,樂視的創始人成了樂視的邊緣人。

而在完成對萬達收購的當天,又爆出了這張刷遍朋友圈的圖片:

33333

野蠻發家的「白衣武士」

準確的說自1994年出獄創立順馳之後,從發家到跌落谷底再到王者歸來,無一不是依靠孫宏斌一貫的「蠻勁」。

做生意夠狠。順馳拿地的模式是一手向地方政府繳納少量的預付金,一手向建築方等下遊收錢:買地時推遲首付款時間,拉長後續付款時間;買到地後盡快開工,盡快開盤,盡快回款。

2003年順馳4.5億力壓華潤、富力拿下北京大興一塊地;同年順馳在天津同時開發28個樓盤,最多一天有8個新項目開盤。

2004年順馳以27.2億拿下蘇州工業園區地塊,同時競爭又不甘失敗的王石給孫宏斌打電話,商量能不能合作開發。

一時間,順馳所到之處地價都會大幅上升,順馳也因此收獲了「天價制造者」的稱號。

也曾被野蠻人敲門

然而風光過後,隨著地產調控加劇,擴張迅速的順馳資金流斷裂。2005年底,最誇張的一天,整個蘇州項目公司的賬上只有16元。

後來的結局眾所周知,順馳以12.8億元的白菜價被收購,同時失去的還有600萬平米的土地儲備和1300人的專業隊伍。

打劫孫宏斌的野蠻人是路勁基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陌生感就像孫宏斌站到了賈躍亭面前。

被野蠻人打敗,要麽躺下,要麽撿起木棒打劫別人,孫選擇了後者。

2011年綠城資金鏈困窘,嗅到了獵物後的孫宏斌迅速開始拉攏綠城老總宋衛平。不久便獲得了實質性回報—融創僅僅花5100萬元就拿到了綠城·香樟園項目公司的51%控股權。

不到半年,融創又收購了綠城旗下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及天津5座城市9個項目的50%股權。

而這一切,孫宏斌只花了33億元。事實上,綠城的華東5座城市9個項目,若以當時的市場價格銷售,價格在450億元左右。

嘗到甜頭之後,當2014年綠城再陷資金鏈困窘時,融創又迅速發起了對綠城的並購,前期計劃以62.98億港元收購綠城中國24.31%股份。

棒子還是那根棒子,不過挨過一次後的宋衛平聰明了許多。在綠城接受了融創輸血、緩過一口氣後,宋衛平搬來央企中交集團取代了融創中國。

「打劫」綠城未果,孫宏斌又瞄上了佳兆業。

2015年1月30日,融創與佳兆業達成協議,決定接手佳兆業49.25%股份。2月5日,融創中國購入佳兆業25.29億股股份,交易完成後融創將成為佳兆業第一大股東。

但此次老孫又揮了空棒,並購案的複雜性遠遠超出常人的預期,最終融創主動放棄。

2016年,孫宏斌再度折戟對雨潤的收購。

接連失敗並未影響孫宏斌的「野蠻並購」,事實上在一二線城市地價愈來愈高之際,用更小的成本,撬動更多的回報,迅速擴大企業規模已經成為融創獲取土地的最主要的方式,據了解,融創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儲備來源於並購。

尤其在2016年,融創耗資近140億收購了老東家聯想旗下41家目標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隨後高調入股重慶龍頭房企金科股份,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孫宏斌對金科股份的控股已達20%,距離第一大股東之位僅一步之遙。

都說騰訊和阿里過去十年是中國互聯網創業者的超級爸爸,其實在中國地產圈,孫宏斌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侵略性,絕不亞於兩個馬爸爸。

十幾年前,孫宏斌用倒計時的方式來預測順馳超過萬科的登基時間,後來猶如太子被廢般遠離中國核心地產圈多年。如今王石退了、王健林隱了、許家印低調了、張近東被點名了,只有孫宏斌一如既往地高調。

當年柳傳誌親手把孫宏斌送進監獄,出獄後的孫宏斌幹的第一件事就是敲開老領導的門,當面承認錯誤。日後孫宏斌再敲任何人的門,都要比那一次容易。門口沒有野蠻人,野蠻人都在屋里。

孫宏斌 樂視 王健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69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01/165448.shtml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懂懂筆記 懂懂筆記

我開了家網紅店,然後就沒然後了

除了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網紅店”都轟轟烈烈地誕生,然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排隊”策略或許加速了小店“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很多店更快走完生命周期,能抗住衰退並且持續良性發展的的確不多。歸根結底,就是“口碑”與期待值巨大的反差所導致。

來源 | 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作者 | 醬雄

排大隊,排幾個小時的大隊,就是為了一杯飲料或者一塊面包。這事兒奇怪嗎?

真的不奇怪,自打網絡和社交媒體火爆之後,某某店門口幾十上百人排隊,等一兩個小時甚至更久,只為了那夢中一票難求的“美味”,真的不叫事兒。

“看到網上許多評論說那家酥餅店很不錯,也有朋友‘安利’,所以就去買了。”同事Amy在一家“熱門”餅店排隊近一個小時,終於買到了“長草”已久的酥餅,結果一口吃下去:“就是那麽回事兒,味道平平。”

那麽,有多少人曾被“排隊效應”裹挾過?

飲品店“某茶”、面包店“某雪”、糕點店“某師傅”......這些“網紅店”大排長龍的場面相信許多人都見識過,也有不少人去體驗了一把排長隊的滋味。

顯然,美食是最容易讓人跟風的,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的加持下,很多“網紅”店飛得又快又高。然而這些“網紅”店門前的火爆,真的是因為“品質高”嗎?有些“飛”上天又“摔”下來的“網紅”店,究竟告訴了我們什麽故事?

一家剛剛“過氣兒”的潮汕美食店老板大龍(化名),或許會帶給很多人答案與啟發。

借社交媒體的“東風”開店,可以不用那麽“累”

1

“曾經有一次在綜合體樓下看到一條長龍,目測大概有80人左右,往前走一看,原來是一家面包店。”對於“排隊”這種饑餓營銷的手法,大龍向懂懂筆記坦言,自己是在路上隨手“抄”的,而這家“某雪”面包店,就是他創業最初的靈感來源。

作為潮汕人,大龍對於潮汕大地的美食一直很有自信:“從大學到上班,一直有身邊的人讓我帶潮汕特產,潮汕美食總是讓許多人‘一口難忘’。”

而在深圳這座城市,人們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也有一大部分長期定居深圳的“潮汕人”。“他們大多都很少回潮汕,所以對於從小吃慣的潮汕美食就顯得十分饑渴,”大龍告訴懂懂筆記,他去過很多家潮汕美食店,多到幾乎關內的每個社區都會有一家,“但口味上參差不齊。”

“如果我開一家潮汕小吃店,或許會被淹沒的人海里。”作為一個年輕人,大龍似乎不願意用“老一輩”的方法來做美食,“因為那樣(成長)太慢了。”

自從看過了那家面包店“大排長龍”的場面之後,他就一直在想,如何也把自己的店也做得更“速成”更“社交化”一些。在與幾位夥伴商量之後,他們決定以美食之名,在深圳“搞點事情”。

說到開店,相信許多店老板都深有體會,尤其是餐飲行業,前期的選址、籌備、采購、裝修等步驟,就能夠消耗“半條命”。但決定“搞事情”之後,大龍和創業小夥伴並沒有忙碌這些,而是買了幾臺筆記本電腦,不停地“上網”搜羅新聞。

“作為一名潮汕人,你忘記故鄉的味道了嗎?”春節後,一篇很走心的文章在不少平臺上被大肆轉發,對於家鄉的思念,美食的渴望,以及在外遊子對家人的牽掛,戳痛了不少在深潮汕人的心。

這篇網文,就是出自於阿龍以及團隊小夥伴之手。全文並沒有提及阿龍他們想在深圳開美食店的事情,介紹的都是潮汕飲食文化與一種鄉情。“共鳴,我們要的就是那種共鳴。”對於這篇文章的傳播效果,阿龍提到的時候仍非常欣慰。

而過了幾天,無論是遊子還是已在當地安家的,很多潮汕人的朋友圈都齊刷刷地刷屏了另外一條推送:史上最全面的潮汕美食攻略。“覓食”是最容易引起食客好奇心的,這篇10W+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無論是否潮汕人,都開始在尋覓“最正宗”的潮汕美食的蹤影。

“最成功的一點是,我知道真的有網友買了動車(票)跑到潮汕去吃當地小吃,回來還寫了攻略。”大龍告訴懂懂筆記,這一番“轟動”只因他在文中將美食的口味進行了一番詳盡分析。而且身為潮汕人的他,最知道這個群體感興趣的詞——正宗。

隨著“正宗”的話題不斷發酵,大龍和團隊也連續推出了好幾個相關的話題,在深圳“潮人圈”掀起了一股“覓食”潮。而這時,感覺話題熱度差不多了之後,大龍和團隊開始籌備開店了。

“當時貸了20萬,這個數字在深圳開家餐飲店是標配。”大龍說,店鋪的選址選在人員密集的社區附近,兩公里內有綜合體、高檔寫字樓,這樣可以保證有足夠的人流量。經過一個月的“折騰”,大龍這家主打潮汕美食的店開起來了。

“這時候,該把話題的熱度降下來了。”開了店之後,大龍把“主勺”的位置交給了自己的叔叔,自己又帶著小夥伴繼續“折騰”去了。他們打算把之前網上的熱度,逐步引導並“指向”到自己的店鋪來。

此時,深圳當地的“美食圈”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暴擊”。大龍他們在網上的“威客平臺”,先後花了近三萬塊錢,雇了一大批“水軍”。

水軍的工作是要將大龍他們之前所發布的關於美食的文章一篇篇評論“回來”,內容都是指向大龍開的店,里面有最正宗的潮汕美食。還有一部分的“水軍”刷遍了各大美食點評的平臺,刷爆了各大深圳旅遊攻略。多的時候只要關於吃的帖子下,都有他們的“安利”。

“看到網上推薦,慕名而來的食客越來越多,但當時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大龍覺得,雖然讓“托”這麽一捧,生意著實好了許多,甚至有不少消費者打電話詢問店家具體位置,但他總覺得沒有那些“某茶”或者“某雪”的火爆帶感。

對於大龍來說,他的本意就是想借“社交媒體”這風口,把自己想做的買賣吹“脹”起來,這思路現在看來並不稀奇。雇傭“托”在網上刷“存在感”已經成為餐飲行業公開的秘密,試問又有多少“網紅店”不靠炒作就能紅起來的呢?

這一招之所以奏效,其實就是抓住了大部分人的從眾心理。而在網上看到某些茶飲店需要排隊幾個小時,卻依然爆火的信息,讓大龍決定操作一把。

“排隊”=生意興隆?好奇心能讓資源變得稀缺

2

“每每光顧我們店的食客,我們都會給些小恩小惠的。”大龍告訴懂懂筆記,許多“吃貨”手頭必備的美食點評類應用,正在逐漸成為權威,如果想要讓更多的“吃貨”慕名而至,就要讓評價變得精彩。通過贈送一些小食和禮券,大龍讓食客們按照自己事先已經寫好的“評價”填寫。短短時間內,大龍他們就累積了大量的“好口碑”。

“當然也有‘不為所動’的人存在,覺得我們的出品沒有達到期望值,不肯填寫‘好評’。”對於這一部分顧客,他們只能“出點血”,甚至用免單的代價,讓人家給予好評。

零差評,全好評!這個成績讓大龍的潮汕美食店一時間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店,隨著送出去的“小吃”越來越多,店里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但是那時候的顧客只能說‘滿’,卻不能說‘爆’,比起他們(某網紅店)差遠了。”大龍說。

就在一天晚上,謀劃已定的大龍做出了一個決定:把店里的桌椅撤掉三分之一。他說:“很多夥計一開始以為我瘋了,本來坐得滿滿的桌椅,為什麽要撤掉。”雖然疑惑,但大家還是照做了。

然而從第二天開始,一到中午和傍晚的用餐高峰期,店鋪都會出現“等位”的現象。這恰巧就是大龍想要的結果。一桌,兩桌,高峰時間甚至會出現六七桌等位輪候的情況。

“但這還不是我想要的盛況。”大龍表示,從網上的一些信息中,他了解到“兼職大軍”的存在。於是開始有人排隊等位時,他在兼職平臺雇傭的近30人“兼職大軍”開始上班了。

在一個周五傍晚,他第一次把30位兼職集體叫到店鋪外面排隊,與“領隊”談好的價格是每人100塊的酬勞,外加一頓30塊的晚餐。

就那一個傍晚,大龍店鋪外面的長龍排出了十幾米開外。他回憶,盡管天氣暴熱,但許多路過的人看到這里在排大隊,所以第一個條件反射就是:“這家店的東西好吃。”為了滿足好奇心,很多人想要嘗試一番,就跟著隊伍排了起來。

排隊的人“無心”,但大龍卻是“有意”。他找到了一些區域“大V”將這個排隊的場景“貼”到了網上、微博和朋友圈,也有食客主動拍下了排隊的場景發到朋友圈里。

一時間,這家打著“正宗”的潮汕美食店真的“爆紅”了,除了“潮人圈”里的奔走相告之外,許多深圳本地“吃貨”,也想品嘗一下這家店到底有多“正宗”。

慕名而來的食客越來越多,大龍就像瘋了一樣“享受”營銷帶來的“成果”,果斷撤去廚房里的兩位“顛勺”師傅之後,他終於滿意了。因為網絡發酵,減少一部分桌椅,再撤去兩位廚師,每逢“飯點”大龍的店外總能排起超長的隊伍。

“一環扣一環,最終的結果就會這麽火爆。”在大龍眼里,這樣的人氣熱度和隊伍長度,終於和“某茶”、“某雪”相當了,這時的他顯然有些“膨脹”。“我當時堅信我們會這麽一直火下去,做餐飲很累,但我們非但沒感受到,反而錢賺感覺挺輕松的。”大龍說。

這時候的大龍,已經開始構想“鋪滿”深圳,涉足華南了。

“物以稀為貴”,稀缺資源總能引發大量的關註與價值的提升,然而就吃一頓飯來說,還本談不上什麽“稀缺資源”。對於有實踐經驗的大龍以及很多“網紅店”來說,要做到的是“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

這事情揭開蓋子其實也不新鮮:既然不“稀缺”,那就人為的讓它“稀缺”!減少桌椅、減少人手、控制時間、網絡推動、兼職大軍......這一切都是有心人意圖制造“熱鬧”氣氛,造成“資源稀缺”的假象罷了。

“口碑”與現實反差,成壓垮“潮汕美食”的最後一根稻草

3

既然成了小有名氣的“網紅”店,大龍自然不會滿足於“現狀”。“在第一家店迅速回本的情況下,我們決定貸款再開分店。”大龍告訴懂懂筆記,因為一炮而紅,在潮人圈打響了名氣,所以他打算快速往連鎖方式發展。在他看來,某雪、某茶開了這麽多家連鎖之後,排隊等候的人還是絡繹不絕,說明這些方法管用。

“它們可以,所以我們也可以。”大龍對於連鎖經營的構想顯得自信滿滿。然而此時,他的危機正在逐漸“萌芽”。

就在第二、第三家分店先後順利開業之後,大龍和團隊全都“狂了”。可以說那段時間,除了BAT幾乎沒啥“事業”能夠入他們眼,至於“TMD”也都不叫事兒。

他們邀約了大量的網媒、紙媒對美食店進行報道,並馬上成立了餐飲管理公司,以“互聯網新潮菜”為名自我標榜。“這年頭,加上互聯網仨字就能飛。”這是大龍對於這個“標簽”的解釋。

但在某美食點評上出現的一條評價,卻成為大龍的“互聯網新潮菜”危機的開端。

“完全稱不上正宗,應該說是很難吃,沙茶太鹹,無米果(潮汕一種小吃)的皮都是酸的。”一片和諧的“點評”下,突然冒出了這麽個“異類”,大龍顯然很膈應。不過烏泱泱上千條的好評里,他覺得偶爾有一兩顆“老鼠屎”問題不大,也就沒過多理會。做“大事兒”的人,不在乎這些小節,大龍繼續打磨下一步“擴張”的戰略。

此時的大龍忽略了一個問題,因為生意太好了,店內饋贈的“好評”小食停止。隨之點評平臺上的低分評價,迅速在短短半個月里就多了起來,大多評論都是“不正宗”、“不好吃”甚至“變質了”。雖然門口排隊依舊,但是關註網絡評價的大龍此時已經感覺問題的嚴重性。

一方面,他將問題歸咎於負責廚房與采購工作的叔叔;另一方面,他覺得應該再次啟動“贈食”活動,通過這些小恩小惠快速提高點評平臺上的整體好評率。

就在他忙著處理這兩方面事情的時候,一位朋友截了一張群聊圖給他:有一位食客慕名從廣州趕過來,排了很久的隊,結果吃到的東西十分不滿意,表示和正宗一點都扯不上邊。

很不巧,這位食客不是普通的食客,而是一位廣州的美食達人,並且在華南美食圈里小有“名氣”。就在當天,這位食客就把大龍的店“懟”到了網絡上。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許多光顧過大龍店的食客也紛紛“發話”了,點評平臺、微信平臺、朋友圈、微博、同鄉群……一時間口誅筆伐:又貴又不正宗、這種貨色還要排隊、辣椒就已經很難吃了更別提……有些評論耿直得好像之前沒有因為贈食給過“好評”一樣。

“不知道什麽仇什麽冤非要這樣,但的確我們之前只顧著營銷和擴張,確實忽視了菜品的口味和品質。”大龍告訴懂懂筆記,經歷了8月底的“差評”事件後,現在店里的人氣越來越少。

“我們也加強了內部管理,開始做更大的優惠活動”,但是大龍發現,即便在各大平臺做了大量團購活動也是徒勞,差評的勢能仍在發酵。更不可思議的是在某點評平臺上推出的“霸王餐”活動,有兩個免單名額居然沒有人認領。

最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明人氣已經下來了,但點評平臺上依舊絡繹不絕有人給“差評”,而且都說的跟真的一樣,連圖片帶文字的。

“不管是惡意還是真實,我知道我們現在‘紅’轉‘黑’了。”大龍說,從9月初到現在,三家店鋪每天都只能維持正常的收支平衡,而隨著在“潮汕圈”的名聲“臭”了之後,他還不知道接下來食客會不會更少。

那麽,該琢磨一下除了排大隊的其他方法了

4

除了大龍之外,在國內餐飲圈有不少“網紅店”都轟轟烈烈地誕生,然後又在短時間內迅速衰敗。“排隊”策略或許加速了小店“從小做大”,但是這種加速也讓很多店更快走完生命周期,能抗住衰退並且持續良性發展的的確不多。歸根結底,就是“口碑”與期待值巨大的反差所導致。

原本沒有那麽高的期待值,一旦你鋪天蓋地把所有人的胃口吊起來了,用戶的期待值會遠遠超出你實際產品能提供的滿足感。火起來容易,掉下去會更快。

網紅店的“紅”並不一定代表其出品的品質就一定上乘。相反,有一些“網紅店”把所謂的“預算”都花在“刷”口碑和做營銷上了,其出品價格必定包含了這一部分的營銷成本在里面。

羊毛出在羊身上。店家要麽通過擡高價格讓消費者為此買單,要麽降低成本導致品質降低。久而久之,當真正的消費者發現“網紅店”的出品並沒有相應“價值”,就會回歸理性。

兩天前,大龍再次經過那家曾經大排長龍的“網紅”面包店時,發現隊伍已經不像當初那麽熱鬧了,正在買單的人寥寥無幾。百無聊賴的他索性排隊買了一個面包,拿到手後咬了一大口:“謔!好硬啊。”

口碑 網紅營銷 喜茶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972

新華社:個稅改革“開了好頭”,民眾期盼“公平稅負”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29日分組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歷經6月份初審和隨後一個月的公開征求意見,這部關系億萬納稅人福祉的稅法草案再度接受公開審議更好傾聽民意。

“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緣何要一刀切?”“子女出國費用能否抵扣?”“買房貸款利息如何申報抵扣?”……問題和關切背後,是納稅人對稅收法定和公平稅負的期盼。

“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一次突破性改革”

盡管分組審議時與會人員圍繞百姓關切廣泛熱議,但總體認為此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力度非常大,方案日趨成熟,建議盡早通過。

“我認為修改後的草案已經比較成熟,贊成這次會議審議通過,並且盡快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東明說, 此次修改個稅法是落實黨中央改革決策有關部署的重要舉措,草案註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調節收入分配格局。與之前歷次修改相比,此次對部分勞動性所得實行綜合征稅,是個人所得稅制度的一次突破性改革。

與會人員認為,此次個稅法大修亮點不少,為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度打下良好基礎,可以說開了好頭。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蔡繼明認為,此次修改個稅法兩點值得肯定,一是提高了“起征點”,二是實現由原來分類計稅向分類和綜合計稅轉變。

不過,也有與會人員認為,提高“起征點”對工薪階層是好事,但每月5000元標準還是偏低,建議在今後實施過程中結合配套改革不斷調整優化。

王教成委員建議,建立個稅“起征點”的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民收入變化需求,確保稅負順應經濟發展大勢動態合理調節。全國人大代表顏寶玲則提出,考慮到全國各地經濟發展差異,建議不宜在個稅征收標準上實行“一刀切”,應按地區發展水平細化各地的起征點和稅率。

“法律出臺了,如果細則沒跟上,會產生一些誤讀”

分組審議中,最受關註的是此次修法的新亮點——專項附加扣除。

決定草案明確,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新華說, 相比草案一審稿,決定草案一個很重要變化,是對專項附加扣除的提出和實施整體流程作出法定安排,這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稅收法定原則。

“商業化教育是否可以扣稅?”“子女出國費用能否抵扣?”“買房貸款利息如何申報抵扣?”包信和委員拋出一系列問題說:“法律出臺了,如果細則沒跟上,會產生一些誤讀。”他建議,法律通過出臺的同時,國務院應盡早公布細則,確保稅法平穩實施。

郭雷委員認為,個稅法草案對個稅“起征點”設立全國統一標準是合適的,但專項附加扣除標準建議根據不同地區生活水平、撫養贍養水平、居住城市水平制定,並明確路徑和條件。

楊震委員建議,國務院制定具體方案時可參考國外比較成熟的做法。如在美國、日本,制定子女教育專項扣除細則不問家庭具體收入,只要有一個子女在教育階段,就按一個定額進行扣除,如此操作比較簡單,也能避免鉆空子,希望國務院相關部門能盡快明確專項附加扣除方法。

對於個稅稅率問題,不少與會人員建議,應伴隨改革推進進一步配套優化稅率結構。來自基層醫院的全國人大代表雷冬竹說,現在一個博士後或院士的收入動輒超過百萬,最高稅率定得太高不利於留住人才。“專家留不住,病人往北京、上海趕,老百姓看病就難。”

“為納稅人年終報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或許不久的將來,更多納稅人會習慣在年終進行個稅申報。

改革後,現有的扣繳義務人代扣代繳為主的模式將變為平時預扣預繳,年終匯總申報、多退少補的模式。

“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後,希望稅務機關能夠為納稅人年終報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鄭功成委員說,修法的同時,行政機關要配套改革為納稅人提供更有效服務。

“怎樣提高信息化征管水平,完善個人所得稅信息系統,能否做到在互聯網上自行申報、自行計算?”全國人大代表苑廣睿說,以後稅收征管既有代扣代繳,又有自行申報,難度很大。

韓曉武委員也建議進一步提高稅收征管能力建設,讓該收的稅能真正收上來。

“現在去一些餐館吃飯,你如果不要稅務發票,店主就可以給你兩個易拉罐飲料;在建材市場買建材,你如果要稅務發票,他就不給你打折了。”韓曉武委員說,這些已經成為潛規則,背後是稅收的流失。

個稅制度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

不少與會人員認為,一方面應借助修法加強稅收宣傳,加強稅收征管,完善稅收服務,提高人民群眾的稅法遵從度和滿意度;另一方面,應圍繞人民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結合征管和配套條件完善進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更公平公正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責編:顧蓓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