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冷思考:臺風停了,豬怎麽辦?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1/57809.html

本文是創業家作者馬金同的投稿,這與最近的一股思潮正面對撞“如何用互聯網思維。。。。。”,據說,互聯網思維能夠解決一切疑難雜癥,藥到病除。真心如此嗎?互聯網思維到底是什麽東東,它能治療痔瘡嗎?歡迎各位探討,有興趣寫兩筆的,歡迎投稿。 前兩年,你的商業計劃中不提B2C或C2C,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創業了。這兩年如果不給自己打上個O2O的標簽,你就會被打上另一個“沒有未來”的標簽......整個中國都被"2號臺風"全面席卷。創業豬和投資豬抱團兒在臺風中一起飛,飛的自由自在,飛的無怨無悔。   然而在2014年伊始,各大媒體紛紛曝出前些年火爆異常的創業公司進入規模性倒閉潮,個別互聯網明星企業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財務危機,此時大家才發現“2號臺風”停了,飛在天上的“豬”有的摔死了,有的摔殘了,有的變成了註水肉被賤賣了......但即便於此,那些沒飛上天的豬們卻還在苦苦等待著那將要來的臺風,把所有可能的臺風口都擁堵得嚴嚴實實,水泄不通。   此時此刻,是否發現中國的創業者是可憐的,中國的投資者是可憐的!臺風來了,豬都上天了。臺風停了,豬怎麽辦?作為創業者或投資人,我們是否應該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做個總結,做個十分必要的冷思考?   這些年,無論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亦或是媒體財經界,都在不停的鼓吹和傳播“互聯網思維”。剎那間仿佛所有的事情都要和互聯網關聯,否則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賣襪子的搞起了B2C,賣燒餅的玩起了O2O,據說燒烤攤兒最近也2維碼了......大家在互聯網思維中“無2不歡”、“無網不利”......為什麽?原因就是大家在“互聯網的臺風中”被刮的暈頭轉向,找不著北了!   我不知道互聯網思維最初的出處到底是哪里,但我想一定是與BAT有所關聯的。我們都知道,這三家龐大的公司都是純正的互聯網企業,幾乎與Offline沒有半毛錢關系。另外,我們也都知道,這三家公司都從VC那拿到錢後才發展的如火如荼的。創業之初都曾面臨過絕境,有的甚至死去又活來。試問這樣的企業最怕什麽?   人都說死都死過了,還怕什麽?其實不然,只有死過的人才知道死亡的可怕。因為沒死過的人是無知者無畏的!所以BAT對死亡恐懼程度遠遠超過了初創型企業。再問,一個瀕臨死亡甚至已經斷氣的企業如何才能從投資人手里拿到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死豬肉加工成火腿腸、臘肉,再加以高大上的外包裝。大宅門兒里的白七爺不就是靠一泡包裝精美的屎融到初創資金的嘛?所以,對死亡充滿恐懼的BAT,深知當初自己的火腿腸就像一泡屎一樣分文不值,但為了保持自己或高富帥或白富美的形象,不得不把那泡屎的秘密永久保藏,甚至不惜聯合起來,統一口徑向全世界撒個彌天大謊。   所以當我們靜下來冷思考的時候才發現,那泡屎不就是現在大家嘴里的“互聯網思維”嗎?而那個謊言被說了千萬遍後,儼然已經成了真理。於是天真的創業者們、投資商們前僕後繼的為了這泡屎而奮鬥著。值嗎?   各位看官看到這里一定要註意文中從頭至此所說的都是“互聯網思維”,而不是“互聯網”。   我並沒有低看互聯網的意思,這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好工具,就像它沒出現之前,報紙、電視、收音機和雜誌同樣是營銷傳播好工具一樣。IKEA和UNIQLO的對互聯網的應用案例大家已經熟讀了N遍,我就不必贅述了。面對“互聯網思維”臺風,IKEA和UNIQLO冷靜面對,戰略從未偏移,戰術策略中一邊巧妙完美的應用互聯網傳播的力量,一邊繼續把自己線下獨特而無可替代的“現場體驗優勢”發揮到極致。   再看看我們的企業呢?比如蘇寧和國美,那真是叫財大氣粗,一聽說互聯網思維的臺風刮起來了,立刻不惜重金插隊前往風口,結果呢?線下店早已變得門可羅雀了!臺風一過,真不知道他們該如何收拾殘局。   外國人喜歡說中國人沒信仰,不懂得堅持,所以做不了品牌。中國人喜歡說歐美人思維固化而死板,所以賺不到快錢。這里面並沒有誰對誰錯,但是我要說的是,在戰略上稍微死板一點,堅持一點,沒什麽錯。戰術的策略上變得靈活一些也是我們的優點。線上也好,線下也罷,不管是豬還是麻雀,都去追臺風了,最後臺風停了呢?還是豬歸豬,麻雀歸麻雀,誰也成不了誰。   多堅持自己的戰略,尊重企業的DNA,深挖自身在行業中的優勢。品牌也好,體驗也罷,先看準各種新型營銷工具的本質,不可以盲目傾斜。竭盡全力,不斷給出更多更好的消費驚喜,才是商業根本!至於臺風,來的時候請關好門窗!   作者馬金同為著名商業評論人,上海贏領眼鏡有限公司創始人/CEO,伊視可【上門驗光配眼鏡】品牌創始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馬金同 | 編輯: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3

妙評A股暴跌:風來的時候沒找到豬 風停了被砸成豬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59

QQ圖片20141209153441

周二A股在刷新四年新高3091點之後反轉直下,大幅跳水至2900點下方,收跌5.4%,創逾五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超過150只股票跌停。早上還說誰手里沒個漲停板的股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下午就成了,誰手里沒個跌停板也不好意思給人打招呼了。

首先,最為活躍的當然還屬李大霄:重大預測:3000點短期有風險!(我又說(蒙)對了吧?)

55

第一財經市場零距離也不甘人後:牛市行情中,我們今天主講分級基金B

diyicaij

獐子島股民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99

管理層:無視風險提示? 分分鐘教你做人!人民網:呵呵,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11

rmw

滿倉跌停的同誌們在天臺上請保持好隊形

12

13

14

89

tiaolou

33

U150P1T117D263328F2577DT20110225114750_maxw808

當然,也有淡定的和”真大神“的

zhidie

naive

黑鍋有沒有?招商證券:怪我咯?

68

332

最後,送給最親愛的股民們劉歡老師的《重頭再來》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50

互聯網選股邏輯分析:風起時乘風而上,風停時展開翅膀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26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4-8 18:44 編輯

互聯網選股邏輯分析:風起時乘風而上,風停時展開翅膀
作者:郝雲帆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印象,我在1月剛剛開始做公眾號的時候發布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次大膽的實驗 - 我的股票池』,里面公布了我今年重點推薦的6只股票,並且會每月底更新一次今年以來這個組合的表現。3月已過,在4月風起之際回顧一下這六只股票的投資邏輯,供大家參考。

這段時間港股大熱,我的感受就是風起的時候真的是豬都能飛,身邊也多了很多股神。這個組合是我在2014年寫2015年策略的時候就劃定的標的,那是並不知道風來的這麽快且如此的猛烈。在這樣的環境下我要求自己不要去爭做那個飛得最高豬,而是要成為飛的最穩的紫牛。

最近有朋友問到我推薦這六個公司的核心邏輯到底是什麽,其實在我的2015策略報告里已經寫的很清晰。不過現在再看回去可以有更加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

核心邏輯: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的傳統業務增長出現乏力的跡象,然而基於移動互聯網和O2O的新商業模式仍在探索當中。在我們看來,互聯網企業向移動互聯網轉型到目前為止僅僅完成了第一步,即流量轉型。而線上流量僅僅是移動互聯網很小的一部分價值,其更大的價值在於連接線上和線下。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企業仍處在非常初期的階段。我們認為2015年公司之間的分化將會越來越明顯,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將更加重要。

由核心邏輯衍生出來的選股方向:
1)移動流量變現:移動流量變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繼承PC互聯網的純線上模式(廣告、遊戲、電商)。遊戲是目前為止在國內市場移動流量最好的變現方式,但是最好的投資時點其實已經過去,未來應該尋找潛在的手遊龍頭企業。我對移動電商的判斷是其最大的價值在於移動支付的普及,而對於電商業績增量幫助有限。最後剩下廣告,移動廣告是僅剩的一塊兒移動流量變現處女地,海外市場也僅僅處在開始階段,國內市場更加初級。所以這個方向衍生出來的推薦標的就是獵豹移動以及金山軟件(當然,金山還有金山雲的邏輯)。

2)互聯網+: 在我的策略報告里這一點的原文是”O2O從概念走向實踐“,實際上講的意思就是上面提到的另一種移動流量的變現方式:O2O。我的判斷是能夠通過純線上模式變現的移動流量是少數。更多的移動流量需要結合線下才能夠變現。所以這條投資主線我尋找的標的是那些能夠通過自身的積累成功開拓線下業務的互聯網公司,分別對應了我推薦的兩個標的58同城和網龍。

3)+互聯網:在我的策略報告里這一點的原文是”線下行業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化不僅包括在線化,同時包括了利用互聯網思維拓展或者重塑原有的商業模式。+互聯網是我自己原創的名詞,我希望表達的是互聯網以外的行業加上互聯網才是未來更大的機會。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出了我對O2O的觀點,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互聯網思維的普及階段,或者叫做互聯網走下神壇的階段,線下各個行業的精英才是推動O2O向前的中堅力量。遵循這個邏輯,我的推薦標的是神州租車和智美控股。

簡單總結一下:


這是我2015年策略報告摘要截圖,可以做一個對比和參考:


下面是回顧我對O2O的觀點,以幫助讀者對我的邏輯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線上線下融合是趨勢這點已經毋庸置疑,但是怎麽融合、誰來主導融合、是線上到線下難還是線下到線上難仍然比較模糊。我的觀點很明確,就是長遠來看互聯網將成為一種基礎設施和一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而不會是像現在這樣相對獨立的存在。她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是因為我們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是因為人們會習以為常以至於忘記她的存在。

所以我們在現階段看到的是互聯網公司或者那些懂得互聯網思維和玩法的人利用先發優勢做各種O2O生意,但是我們細想起來會發現,原來真正很成功O2O少之又少,而且在少數成功的O2O中也是有很強的地域性,這是為什麽?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巴掌拍不響,換句話說就是線下沒跟上。線下與線上比有兩個明顯的不同1)線下行業極為分散。2)擴張邊際成本不僅不為零,而且還很高。

行業分散意味著你懂互聯網怎麽玩還不夠,你還要懂你想要顛覆的線下行業怎麽玩。你不僅要懂這個行業在北京怎麽玩,你還要懂在深圳怎麽玩。你不僅要懂行業內的商家怎麽玩,你還要懂相關部門會不會玩你...這些複雜性在純線上的世界是不存在的。

邊際成本這一項更要命。微信從100用戶做到4億用戶增加的固定成本大頭就是服務器和帶寬而已,在加上300多人的團隊。但是你要是做線下,擴張成本會如何呢?所以這意味著你要不小而美,要不大而重。小而美則沒增長且沒安全感,大而重意味著你要管理像富士康一樣多的人或者神州租車一樣多的資產,更要命的是你先要花錢達到富士康或者神州租車一樣的規模。

滴滴打車是個很好的例子。滴滴打車已經被奉為O2O成功的經典案例,但是如果按照我上面說的這兩點分析可以發現1)用戶對出租車的需求全宇宙都一樣,是標準化的需求;出租車提供的服務類型全宇宙也都一樣,是標準化的服務,所以滴滴避開了行業內部及同行業跨地域造成的複雜性;2)滴滴采用了很輕的平臺模式,滴滴打車的作用就是通過降低信息溝通門檻提高資源分配效率,所以滴滴的用戶擴張邊際成本很低。但是,專車再做很輕的平臺行不行呢?理論上行,實際上難。更多請看下面陸老大的觀點。

所以我一直以來認為線下各個行業的精英才是推動O2O向前的中堅力量。目前我們正處在一個互聯網思維的普及階段,或者叫做互聯網走下神壇的階段。從投資的角度講,我現在非常註意尋找的就是那些在這個階段能夠先反應過來的用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的線下行業巨頭。我相信這個普及階段不會很長。

最後,在風起時我們要乘風而上,在風停時我們要展開翅膀。

(轉自雲帆互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33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7/1228/166676.shtml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歪道道 歪道道

被認為風停了的AR行業,正在重獲新生

AR在經歷波折之後,正在重新回歸商業應用。

沈寂許久的AR行業在最近終於迎來一個爆炸性新聞。耗時六年,Magic Leap於聖誕前夕宣布首款硬件產品Magic Leap One將於明年上市。

之前Magic Leap超20億美元的融資使其成為最耀眼的明星公司,然而行業泡沫破裂後,“騙子公司”的質疑也隨之而來。因此,Magic Leap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VR/AR行業變化的“晴雨表”。

相比資本追捧時的瘋狂,如今進入冷靜期的AR似乎正在拋開商業噱頭的幻想,嘗試落地於行業應用,尤其是針對AR營銷的諸多成功案例,蘊含著顛覆傳統營銷同時,似乎預示著,AR在經歷波折之後,正在重新回歸商業應用。

褪去資本的外衣,AR正在進入新的蓄力期

相比今年熱火朝天的共享經濟,從直觀的市場表現來看,虛擬現實領域似乎平靜很多。

去年AR遊戲方面,起碼有Pokemon Go風靡全球,而今年風頭似乎又重新回歸端遊。硬件設備上,雖然主流頭顯銷量依然提升,但始終沒有現象級產品的出現,HTC Vive非但沒能拯救岌岌可危的老牌企業,反而加劇了虧損困境。至於VR電影,依舊忙於參加各種獎項角逐,並未滲透到國內影院。在外界看來,這種風口之後的低調也被認為是“衰退”。

不過,就像之前依賴市場表現的高度活躍來認定虛擬現實元年到來一樣,就此判定行業沈寂同樣有些片面。畢竟,作為一個創新前沿的產業,AR在技術的噱頭風口之後,正在逐步回歸現實價值。實際上,2017年以來AR不論在產品開發、制造還是營銷及售後方向都有突破性嘗試。

比如,福特公司目前正在測試微軟公司HoloLens頭戴式全息透鏡AR眼鏡,將其用於車輛設計中。設計人員使用這種無線視圖器,可以將車輛全息圖置於真實的物理模型之上,以便快速、直觀地了解車輛外觀的改變。

營銷領域,Facebook今年曾聯合耐克、TSB在內的30家廣告商和代理機構,組成了一個小組,進行一項封閉測試以打造AR宣傳活動。在國內,百度的AR技術已經落地到雪佛蘭、三星等公司的營銷策劃上,結合百度系龐大的營銷資源,效果斐然。

可以說,相比所謂元年時期高調集中的產出,各大公司都拋開了噱頭式的表面功夫,開始回歸技術研發或商業落地。

更為關鍵的是, AR在商業應用尤其是營銷層面,正在展現出越來越高的商業價值。在目前的營銷應用中,AR營銷或許會是最先開始爆發的一個,因為技術能力相對滿足的情況下,這幾乎是受硬件和內容限制最少的一個。

AR營銷的市場前景,不止是顛覆傳統H5那麽簡單

談到營銷,H5是繞不過去的一個話題。其實從2014年的紅火到2015下半年的唱衰,再到去年創意比拼,H5營銷已經在爭議中走過了三年多的時間。但如今平均生存周期從五天逐漸縮減到兩天,用戶對於H5的“免疫力”漸趨增強,意味著這種傳統營銷形式已然到了難創新高的境地。

而AR營銷的應運而生正在試圖解決這一痛點。

比如,絲芙蘭與加拿大美妝電商ModiFace合作,將AR試妝技術應用於app中。其中主打功能包括,允許用戶在上千種不同的眼影中嘗試不同的搭配,允許用戶自由選擇膚色,並嘗試各種推薦妝容,還有妝前妝後的對比。公司表示,這款智能虛擬化妝鏡使銷售額平均增長了31%,AR營銷的效果非常明顯。

相比較前面提到的案例,更為貼近營銷推廣的商業案例,應屬百度為雪佛蘭策劃的 “搜索真實世界的你”的創意活動。

點擊開屏動畫,會被帶入由手機百度和雪佛蘭聯合呈現的AR世界:系統為用戶召喚出AR地球畫面,用戶可以點擊坐標,發現探索自己的興趣。針對不同用戶畫像設置的興趣場景,都會鏈接到相關H5頁面。在頁面中,搜索框會開啟與用戶的對話模式。最後,點擊“啟動真實搜索引擎”申請試駕雪佛蘭。

這次策劃結合了百度的優勢資源和技術能力,也同時是一場傳統營銷形式和AR營銷的新舊碰撞,非常具有代表意義。

客觀來講,AR作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的想象力,可能已經在營銷領域顯示出變革性力量。而且它的存在不只是顛覆傳統H5,而是將用戶與產品或服務的互動質量提升一個層次。

從雪佛蘭的案例中,明顯可以看出,AR技術提供的場景只是直觀效果,其根本上是在輔助這次營銷的一個互動性體驗,也就是活動的核心—搜索真實世界的你。這種用戶主動參與的行為,加上AR技術帶來的新鮮體驗,顯然更容易加深潛在消費者的印象。以後若是將遊戲、文化等元素融入,娛樂性和互動性的多重體驗,可能會彌補H5單一拼創意的缺陷。

這只是其一。AR營銷的商業前景,關鍵在於消費體驗的重新升級。從實體店消費轉為網購,用戶的購物體驗實際上是被“降維”的,因為看不見、摸不著、合適與否全憑經驗,而現在AR技術正在突破這層限制。

一方面,補足某些特殊商品的展示價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宜家。其AR應用IKEA Place能以98%的準確度,自動將型號恰當的家具擺放到所拍圖片當中。而另一方面,就是配合產品線上推廣。比如用手機百度AR掃描三星S8戶外廣告,能夠激活立體的海洋和鯨魚模型,直觀、高效地向用戶傳遞產品防水、大屏等優勢。

可以說,百度的AR營銷嘗試不僅僅解決了H5的難點,同時也讓營銷活動突破了單純展示推廣、吸引流量的效用,向升級消費體驗的深層次轉變,而這對於日趨冷靜的AR行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應用落地。

AR變革營銷的同時,更是自身重新爆發前的預熱

去年VR/AR行業跌宕起伏的教訓,給以後技術的商業落地留下了諸多思考,包括開發平臺、硬件設備、內容供應及用戶認知度等等。而BAT以及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憑借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均已經開始在AR營銷上發力。

但是,巨頭爭鋒的背後可能也掩藏了相同的問題。比如,AR營銷的視覺效果是否能夠營造場景感強烈的畫面?營銷策劃的傳播依賴哪些渠道?有沒有硬件設備、內容表現的硬性限制?這些都關乎AR營銷的最終商業效益。

以具體案例來講,阿里與星巴克合作,利用AR講解咖啡制作過程,AR營銷滲透線下實體零售業。騰訊眾創空間也通過AR尋寶形式進行全新營銷探索。近期,京東也啟動了用AR做購物營銷的方案。百度近一年的時間里,陸續進行了複原兵馬俑、九大城門以及打造神奇動物園、神奇科普館等非商業嘗試。

其中,傳播頗廣的百度AR複原老城門項目,是國內首次使用AR技術進行文化名城複原。基於實景觸發AR-SLAM(即時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通過掃描圖片,不僅可以觀看城門舊時風貌,甚至能看見古代人和當天街上的行人擦肩而過,感受身臨其境的體驗效果。而且除了三維複原模型,手機還會對每一個老城門的歷史典故做出講解。

據百度方面介紹,AR-SLAM技術打破了傳統AR技術呈現時,虛擬人物和建築角度不可變化的局限。與搜索功能、語音交互技術打通後,用戶通過手機百度APP搜索入口,就能體驗九大城門的AR效果。

而這意味著,一旦百度AR營銷能夠參照上述案例,將展示效果與搜索、AI等技術打通,然後再利用信息流和個性化推薦,所能達到的傳播力度和廣度,可能會是營銷行業內的一次變革。而且從操作過程看,AR營銷非但沒有受到硬件和內容方面的限制,反而更貼近用戶的使用習慣。

而這可能也正是其他巨頭目前所不具備的優勢。不僅是因為技術能力相對成熟,還在於百度擁有全網最強流量渠道和精準用戶畫像,這也讓百度成為國內適合深挖AR商業應用的企業。

AR技術能力賦能品牌營銷,實質上將會是一次全新的營銷升級。而對於商家來講,較早嘗試、未雨綢繆應該是比較現實的打算,因為這可能是抓住AR技術紅利的一次巨大機會。

當然,AR的技術爆發點現在還未來臨,但AR營銷的預熱則已經隱隱勾畫出了它巨大的商業前景。在未來一年,AR會迎來新的重生乃至重新爆發,也將是大概率事件。

歪道道,獨立撰稿人,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AR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52

明看天下 - 李華明 iPhone炒風停不了 2014年09月19日

1 : GS(14)@2014-12-07 11:17:31

http://www.am730.com.hk/column-227733

早前有史以來最高派彩的一億五千萬六合彩引起全城哄動,傳媒也爭相報道相關新聞,沒多久又來了蘋果新手機的熾熱抽籤訂購的一波。相隔兩年後最新款的 第六代手機在九月十二號在網上訂購,香港是其中一個首批售賣新機的地區,中國不包括在內,更加引致爭相訂購,在短短兩小時內已售清配額,我也未能成功購 買,我要聲明我只是換機,無意炒賣,但根據很多手機專賣店的老闆表示,由於內地未有機可買,在網上有人開價一萬六千至三萬元人民幣「求機」!

其實這款新手機是否物有所值不在考慮之列,大家只關心它炒唔炒得起。答案當然是炒得更勁,轉手的利潤高達一萬多元,所以網上的訂購超乎想像的反應,連蘋果總部也表示在首24小時的全球訂購期內,已獲得四百萬部訂單,打破以前的訂購紀錄。

只有七年歷史的蘋果智能手機,品牌效應十分成功地打入群眾,亦每兩年推出新的一代手機,捆綁了用家不斷換機追求新的科技,包括我也是其中一位。智能手機帶來革命性的突破,逐漸成為市民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輕人更每日花上很長時間在手機上當作娛樂工具。

每天在港鐵車廂內,在行人路上我們皆看到不少人全神貫注看手機,造成日益嚴重的社會問題,例如在車廂內埋頭看手機不讓座給有需要乘客;在行人路上盲 衝直撞有機會做成意外;長時間低頭看手機肯定對頸部及眼睛造成傷害;更嚴重的是人與人之間不再需要溝通。我不能接受自己對住部手機錄音給朋友,對方又傳送 一段錄音回覆,為何不直接打電話呢?我真的不明白!

我要苦口婆心地再次呼籲各位切勿做手機奴,減少使用手機,讓我們的頸,眼睛有機會休息,人與人之間多點分享及溝通。

E-mail:[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