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理財魔方袁雨來:做普通投資者的私人資管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21/150054.html

黑馬說:一般說來,私人的資產管理在線下做的非常地興旺,但是它針對的只是高端客戶,資產可能需要在1000萬元以上,私人銀行就會幫助做顧問。很顯然,普通投資者是無法得到這個服務的,理財魔方創始人袁雨來試圖通過互聯網、機器算法的方式,從P2P、銀行理財、基金、信托、互聯網寶寶五個層面入手,借助產品排行榜,為這個群體打造一個高收益和低風險的理財平臺。
 
文 | i黑馬  崔婧

 

\自從馬雲推出余額寶之後,互聯網金融公司也都做起了寶寶類、P2P等理財產品的生意,高達2000多家,但同時帶來了一個問題:產品太多,用戶很難從里面選到適合自己的最優產品。

那麽,能不能把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集合起來,做一個幫助普通投資者比較收益和風險,提供合理理財建議的平臺?
 
理財魔方創始人袁雨來就做了這件事。他是一個連續創業者,第一次創業是做人臉識別,因為沒能找到商業模式而夭折。第二次創業是做了提供智能化推薦,訂閱和分享服務的社交音樂平臺音貝網,後來被百度收購,但是直到現在,音樂收費的商業模式也沒能成立。這之後,袁告訴自己再創業一定要做一個有商業模式的公司。
 
2014年,袁雨來開始自己的第三次創業。
 
他找到了雷蕾,雷是袁的本科同學,他們在北京信息工程學院一起度過了四年時光,前幾次創業的時候,袁就經常和雷溝通一些想法,這一次他希望雷加入一起創業,主要負責風控。雷又拉來了自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BA同學周維,負責市場營銷和數據分析。
 
“我們團隊就是“金三角”,我有些計算機的技術能力,雷蕾做金融出身,周維是市場營銷出身,大家正好互補。”袁很滿意地說來。
 
一段時間里,建外soho附近的咖啡廳成了他們的大本營,從晚上6點到12點他們經常窩在那里,聊方向,聊模式,聊技術,他們發現國內做智能資產管理的公司比較少,挖財、51信用卡等更側重用戶的日常資產管理,而並非投資。
 
這年10月,袁雨來他們還專門去考察了美國SigFig、Personal Capital等公司,它們就是利用理財產品相關的數據幫助投資者優化投資組合並提升投資收益,袁希望借鑒其經驗。由於美國智能資產管理模式已經相當成熟,數據信息和交易系統都很標準化,而且美國人的理財觀念很強,線上資管模式比線下收費便宜等原因,這些公司很有競爭力。
 
但在中國卻是另一種現狀。數據信息和交易系統非標準化,監管之外的新品類可能沒有標準,中國人理財觀念也不夠成熟,這意味著袁雨來他們在國內做智能資管平臺要難很多。
 
“存在的問題恰恰也是我們的機會。”袁雨來說。為了將理財魔方順利落地,他們做了很多摸索和優化。首先考慮的就是要打通信息問題,盡可能抓取到更多的理財產品信息取得數據,然後把合適的理財產品推薦給消費者。
 
他們采用客觀產品排行榜,用戶可以通過自由選擇榜單上的理財產品。袁雨來說這些排名依據真實數據,他們不做任何改動。“比如基金收益排行,每天交易人數,交易金額,收益率等全部都是公開的,我們只是根據數據做排行,任何人都可以去校驗。”周維表示。
 
目前理財魔方平臺上P2P產品,他們將收益率在20%以內作為風險界定的邊界。在袁雨來看來,公司要想良性發展,就需要將信息透明化,讓大家了解風險在什麽地方。
 
為了保證數據的多維度,理財魔方還聯合易觀智庫、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三方共同完成了《P2P網貸平臺風險評級報告》,報告前後采集了100多個緯度,最後采用63個緯度制成。
 
現在,理財魔方也和一些P2P公司進行深度合作,它們把更內部的數據開放給袁雨來團隊,為的是通過第三方讓用戶更多維度的了解自己產品的安全性,而P2P公司也可以從理財魔方獲得更多的用戶。
 
這也是袁雨來一開始就考慮到的商業模式。他們不僅為用戶免費提供智能資管服務,讓用戶更好平衡理財收益和風險,而且在打通了交易閉環後,從理財產品提供方獲取正常抽傭。
 
“我們不會說誰給我的抽傭高就賣誰的,我們上面用戶很多,任何一個理財產品在我們上面占得份額不會超過1%-2%,我們沒必要為了一點點抽傭去破壞用戶投資安全,這是一個底線,我們只會做誰是好的產品我賣誰。”
 
這是一個3萬億元的市場,他們的目標人群是25歲-35歲,可支配凈資產在50萬—300萬之間的中產階級,這些人手里掌握的20萬億到30萬億的財富。“只要切下10%,就可以有一個3萬億的想像空間。”袁雨來為自己和團隊畫了一個大餅,而未來是否能一直保持做中立的第三方將是對他們的考驗。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
,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