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會計師事務所IPO「跑馬圈地」 難逃通過率影響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60996.html

然IPO過會一向由主承銷商主導,但是隨著勝景山河等事件的爆發,作為企業上市過程中的重要中介,會計師事務所的IPO業務「跑馬圈地」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過會率的影響。

一位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執行副總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不管是我們的IPO客戶還是當地金融辦都越來越關注會計師事務所的過會率。如果項目被否得多了,勢必對今後承接業務產生影響。」

行業平均通過率81%

本報記者梳理Wind統計數據發現,截至7月底,除去2家待表決的上會企業,今年共計有214家企業上會,審核結果為「通過」的為174家,行業平均通過率為81%。在餘下的40家企業中,未通過的為34家、取消審核的為5家、暫緩表決的有1家。

在所涉及到的44家會計師事務所中,IPO未通過情況基本上是「做多錯多」。

在44家會計師事務所中,承接總業務達到10家企業的有8家會計師事務所,全部為內資所。其中,立信會計師事務所(下稱「立信」)以承接28家企業 排名榜首,但其IPO被否企業也達到了5家,在絕對數量上同樣是未通過企業最多的會計師事務所之一。而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天健」)今年前7個月承接 總數為19個,位列第二;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下稱「鵬城」)和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以13個IPO業務總數並列第三。但上述三家會計師事務 所未獲得通過的企業總數分別為3家、5家以及3家。而總承接數為10家的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大華」)和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大信」)被否企業數 均為1家。

從通過率來看,在承接業務量較大的上述8家會計師事務所中,因「綠大地」等事件被推到風口浪尖,即將被併入國富浩華和天健的鵬城通過率僅為62%, 處於墊底位置。而大華和大信通過率為90%,承接業務量排名首兩位的立信和天健通過率則為82%及84%,超過行業平均的81%通過率。

相較於內資所,Wind數據顯示,「隱蹤」IPO業務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今年前7個月中承接IPO業務總量均在4家及以下,其中畢馬威華振僅有1單業務入賬。但除承接業務量達4家的德勤華永有一單IPO業務被否之外,其他均全數通過。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相對於某些內資所來說,『四大』在風險控制方面較為嚴格,如果覺得項目風險較大,則傾向於不承接,而某些內資所則會選擇承接。不過,承接總數越高被否的可能性也會相應增加,這是正常現象。」

會計師事務所被通過率「拖下水」

「其實說起來挺『冤』的,絕大多數IPO企業被否跟會計師事務所關係不大,但是最後我們也會受到影響。」上述執行副總裁表示。

的確,若從證監會發佈的被否原因來看,絕大多數與會計師事務所的關係確實不大。例如證監會對由天健IPO的客戶安徽銅都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予核准 理由是:公司所處行業市場競爭激烈,整體環境的增速放緩,應收賬款原值增長佔營業收入增長比例較高,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同樣,證監會 給北京東方廣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予核准理由是報告期內公司轉讓子公司股權前後與其交易金額較大,業務體系的完整性存在瑕疵。

當然也有與會計師事務所有關的被否理由。例如對二次上會的上海冠華不鏽鋼製品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審議中,證監會發現其2010年第一次上會的申報材料和聆訊中並未披露關聯事項,因此對其首發做出否決。

作為冠華不鏽鋼的第二次上會的申報審計師,天健的內部人員對記者透露:「冠華的被否其實跟我們沒有關係,而是與其前任審計師有關。對於這些與我們關係不大的IPO被否,我們在承接新業務時只能向客戶儘量解釋。」

那不同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IPO是否有不同的影響?一位曾擔任過發審委委員的資深會計師對本報記者表示:「擔任發審委委員的都是比較資深的會計師。 企業上交的招股說明書水平如何,其實根據經驗就可以判斷。對於類似『四大』所申報的財務數據,在有限的時間裡我們在收入作假、賬務處理等問題上不會花太多 精力去查,因為通常『四大』的把關會相對嚴格,這方面的問題會比較少,相對我們會注重申報企業的公司治理、業務能力等問題。但一些內資所這方面的把關沒有 大所做得好,而個別內資所所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通過一系列的合併,一些規模較大的會計師事務所總所對分所的管控會出現薄弱,許多被否的企業也較多是由分 所『經手』。」

但上述會計師同時也承認:「目前證監會否決原因大多與會計師事務所無關,可見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項目的時候審慎度和專業度都有所提高。另外,在初審等環節證監會也會幫助企業去處理一些會計差錯問題,最後上會類似問題自然比較少。」

而由於IPO通過率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影響,如何提高自己的IPO通過率現在已經不只是券商要考慮的問題。

「現在的趨勢是會計師除了關注自身的財務領域外,對擬上會企業的法律、治理框架等其他問題也會關注,如果遇到在財務領域外的較大問題以致可能影響其過會,我們會勸阻企業申報,必要時會放棄該項IPO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40

IM進化論:騰訊也難逃被顛覆掉的命運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5/58249.html

在一定程度上,騰訊代表了中國IM領域的過去和未來。但有句俗話,後來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生死騰訊”也總會變為生和死,因為騰訊很可能會有被顛覆掉的一天。騰訊的IM接口是個龐然大物,總有一天它會到達整個互聯網生態可以容納的極限,到達時間的臨界點後,互聯網的反噬作用出現,一群群IM小怪獸一點點的將這頭大怪獸吃下去,瓦解掉。 最近我在思考IM的進化未來,在中國也只有騰訊是代表了,我這次試著從其發展歷史來推演其未來。IM的發展歷史讓人敬畏,而其未來又充滿了無限可能,以下是我的思考。我希望能從它的過去深刻的推演出它的未來。 一,通訊錄雲端,“雲”的雛形QQ誕生之 前,國內最火的IM通訊軟件是一款以色列人做的ICQ,用戶可以根據該軟件與好友聊天。但是可惜的是,ICQ並沒有很強的前瞻性思維,其對於即時通訊的落 腳點依然只是”通訊“二字,認為只要達成通訊一切就OK,所以ICQ是沒有任何好友保存的。這種思維在我們現在看來好像有點笨的不可思議,但如果我們感同 身受的進入那個時代就會發現那依然是一個電話通訊主導的時代,電話手機號都是沒有服務器保存通訊錄的,當時只要讓電腦做到能即時通訊就已經非常好了,所有 落腳點都到了“即時”上,其他功能都不重要,都可以被忽略之,ICQ的做法也很正常。 所以從那個時代的角度看過去,騰訊牛就牛在,居然把好友全部保存到服務器去了,按當時的服務器來說,這麽做其實代價極高的。而就是因為這麽一個簡單而又不簡單的決定,迎來了QQ用戶爆炸式的增長,直到服務器吃不消並放緩QQ發號數量。 而QQ的這一改進其實是革命性的,IM不僅僅再是通訊工具,而是有了“雲”的雛形,所有人都可以隨時出現或者退出在互聯網的這個雲端,QQ本質上是一個互聯網的超級接口,我們進入,即可連接到在線的所有人。 QQ的出現也意味著,IM從“即時通訊”跨向了“雲雛形”。 二,虛擬形象,“雲中人” 1)QQ秀 只是有即時通訊當然是不夠的,騰訊接著做的就是將人的虛擬形象進行打造。QQ的第一炮就是QQ秀,將個人形象可以通過QQ秀展現出來。那時候的90後們是 非常有趣的,他們在現實中無法表達的情緒,都會在QQ上盡情釋放,他們會把火星文放在資料里表達自己,他們聊天時會專門先用火星文翻譯器翻一遍再發送,他 們會用文字組合成各種有趣的圖案做為自己的QQ資料。 而此時的QQ已經有了這樣的90後個性需求基礎,所以其推出QQ秀必然大獲全勝。當然現在的90後門,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有的成了殺馬特,有的成了小清新,不再玩火星文,但是那些剛接觸QQ的小孩們還是很吃這套,他們依然玩的不亦樂乎。 QQ秀是什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可以看到QQ的接口又一次被擴大,他是小孩們虛擬形象的樂土。 2)QQ空間 有句話說的好,“騰訊是和小孩一起長大的,騰訊知道小孩想要什麽。”對於這句話我無比同意。QQ空間的推出實在是驚人之作,在免費博客大行其道無法賺錢時,騰訊卻賺得盆滿體缽。 原因也很簡單,90後們的QQ空間會有人來看,他們在意別人如何看自己,他們需要一個虛擬的舞臺展現自己,他們在乎自己的形象他們在乎自己的小天地。於是乎,利用強關系鏈的QQ空間又贏了。 QQ空間,代表了虛擬形象的二次滿足,其出現是一種IM進化的必然。 另外,QQ還有一堆可以豐富個人形象的東西,比如QQ圖標,VIP等等,都很好滿足了需求。我們從宏觀的層面去看IM進化,我們會發現IM的接口又一次被擴大,這次是個人虛擬形象的擴大,QQ從通訊的簡單連接跨越到了人的形象的連接。 當然,這里連接的只是一群願意玩QQ的人,而有另外一部分人則沒有覆蓋到,這部分人則在微信時代被全部覆蓋到。朋友圈就是個人形象的聚合物,我們很多人都玩的不亦樂乎。 三,移動時代,“雲落地” 1)實名制 那天凱文凱利和傅盛羅振宇的錄制現場我恰好在,其中談到了未來的隱私保護的問題,而KK的回答則是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實名制,他也非常認可實名制上網。 乍一聽,好像是KK被我朝官員靈魂附體了,但這確實是KK說的,沒有被附身。KK到底想說什麽呢,在我刷了下朋友圈和QQ空間後突然發現一個驚人的現實――我們已經是實名制了。 微信就是一款超級徹頭徹尾的實名制產品,這不是哪個中央政府在控制,這是群體意誌。我們已經身處於自發而成的實名制時代!仔細想想,這是一件多麽有趣的事情。而微信就是這個時代實名制互聯網的接口,你必須以真實身份接入進去。 聯網的智能手機隨時貼身攜帶+LBS,讓我們不得不真實。之前的接口是讓人的形象進行著虛擬的展現,但微信這個接口則是讓人一個真實的人出現在“雲”里。 2)永久在線 QQ有次改版將手機QQ的在線狀態取消掉,隨後居然爆發了全國用戶的吐槽和攻擊,強烈要求改回原版,最後迫於壓力只能又改了回去。這里面其實涉及的是用戶多年以來在PC端的使用場景,從而積累的用戶習慣。 手機QQ的方向當然沒錯,不過QQ的命運已經基本開始由盛轉衰,微信已經拿過IM的接力棒。移動時代的用戶使用場景是,說得誇張點―沒睡覺就等於在線。而基於這樣的一種場景,微信作為一個移動時代的超級接口,將最初的“即時通訊”發揮到了極致,直接OTT掉了運營商。 最後我們總結下IM在移動時代的進化:我們看到這是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的全面降落,互聯網的“雲”已經徹底降落至我們的腳下,而現實也在不斷對虛擬反噬,二者已經合一。 微信作為一個超級接口,將人的虛擬形象擴大到了真實形象的塑造,由虛擬踏入了現實。PC時代,我們可以隨時退出”雲“中,但現在只要我們一睜眼就已是在線,就已經身在“雲"中,再無”退出"二字,再也無處可躲。 “母體”已經著落,你會吞下哪顆藥片呢? 四,IM未來將會如何進化? 1)旺盛期 毫無疑問,騰訊未來幾十年甚至可能百年以內都不會消失。IM的接口功能會更加擴大,他會像一塊磁鐵一樣,吸入所有人更多的信息,所有人會更加依賴IM所帶來的附屬形象。 而IM則會更加聚合各類資源,讓IM成為移動時代的超級入口,比如物聯網,遊戲,支付等等。 不用懷疑,此時的IM會成為互聯網的巨獸,將吞噬掉整個互聯網的半邊天,稱霸一方。 2)衰落期 以下有點科幻,也很有趣,想想我都挺激動的,很想活到那天。 我之前寫過一篇《互聯網進化,未來BAT3們將如何消失》,其中談到一定是更開放的生態將騰訊取代。為什麽? 我們再仔細看下,IM接口的膨脹變化,從最初的簡單通訊,到虛擬形象,再到真實形象。接下來會是什麽? 更真實的大聚合。 人的形象是永無止盡的,微信只是負責展示了某人想展示的一面,而互聯網的連接作用會讓隱私瓦解,詳見我那篇《互聯網沖擊下,失去隱私的人類未來會怎樣?》。瓦解隱私則需要的不是自己的貢獻隱私,還有他人貢獻你的隱私,以及物聯網對你隱私的瓦解。 未來每個人都會有一片”雲“,這個雲可能如同比特幣一樣去中心化,是人的聚合形態,他人會用這片”雲接口“上傳關於某人的信息,而這種上傳並非來自他人的 主動,而是雲時代的物聯網自動搜集聚合,通過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等。同時這種聚合會有真實效驗機制,公鑰私鑰加密機制一定會被再上升到物聯網的另一個高 度,不再是簡單的驗證數字簽名然後解密而已。 雲的特征是:免費的,私有的,終身的,生物DNA驗證的,唯一的,不可複制的,不可逆轉的,不可刪除的,永久保存的...... 那時候其實和即時通訊沒什麽關系,或者說所有一切都將是IM,都是即時通訊的超級系統,所有一切都是聚合你形象的一部分。 理解起來有點抽象。說的簡單點的話,騰訊的IM接口是個龐然大物,總有一天它會到達整個互聯網生態可以容納的極限,到達時間的臨界點後,互聯網的反噬作用 出現,一群群IM小怪獸一點點的將這頭大怪獸吃下去,瓦解掉。隨後這群小怪獸活蹦亂跳,在無序中湧現出有序,他們一個個手牽手,等待高智商的後人重新編寫 去中心化的遊戲規則,對他們進行召喚,讓他們全部聯結在互聯網中,好像他們的前輩比特幣一樣能和人類一起永生永世...... 更多有趣,更多歡樂,更多不可思議,歡迎關註我的微信公眾號:“首席發言者”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承哲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17

在劫難逃:銅價崩盤壓垮全球礦業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54

在原油、鐵礦石價格腰斬之際,銅價暴跌令曾經的商品“避風港”也不複存在,全球礦業股遭到了“血洗”。

華爾街見聞昨天曾報道,倫銅在亞市早盤突然自由落體式暴跌,最高跌幅達8.7%,滬銅開盤不久即跌停,這觸發了礦業股的拋售潮。

市值最大的銅礦企業Freeport-McMoRan Inc. (FCX)的股價昨天跌了10.93%至18.74美元,這是該公司2009年4月以來的最低價,全球第三大銅礦商嘉能可(Glencore Plc ,GLEN)的股價則跌逾9%,第一量子礦業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收跌13%,盤中曾暴跌27%。除此以外,必和必拓、力拓等公司的股價均下挫。

QQ圖片20150115081434

出於對金屬最大消費國中國的經濟的擔憂,今年以來,倫銅已經跌了12%。在此次銅價暴跌前,世界銀行下調了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並提到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可控的放緩”。

實際上,銅價是近一兩年大宗商品中來表現相對堅挺的。2014年原油暴跌了46%,煤價跌了41%,鐵礦石重挫51%,而銅只跌了14%。

彭博引述德銀分析師Jorge Beristain稱,在一眾慘跌的商品中,銅算是“避風港”,但是現在這個“避風港”也遭到了血洗。“這很可怕,你能去哪里呢?現在沒有地方可以躲藏。”

這也給試圖尋求多元化戰略的礦商巨頭們一個響亮的耳光。以往他們堅持自己的多元化戰略:生產不同的商品以求規避風險,避免所有的商品一起下跌。可是現實沒有想象中那麽美好。

“采礦業的多元化戰略是假的多元化戰略,大多數工業金屬大多都是跟同一個需求主體密切相關的,那就是中國。”晨星公司的分析師Dan Rohr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表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8

摩根士丹利:俄羅斯在劫難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17

本周俄羅斯壞消息連連:周四歐盟決定對俄制裁延長6個月,周五俄羅斯央行在上月意外加息650個基點後又意外降息200個基點,盧布兌美元當天因此跌破70,創一個半月新低。摩根士丹利本周五稍晚發布了更悲觀的預測,大幅下調俄羅斯經濟增長預期,預計在西方加大制裁力度和國際油價下跌的威脅下,俄羅斯政府可能加強經濟管制,國內經濟危機可能比2009年的危機更嚴重。

昨日俄羅斯央行公布,預計去年全年俄羅斯GDP增長0.6%。而在上述報告中,摩根士丹利將今年的俄羅斯GDP同比增長預期由-1.7%下調至-5.6%,將明年預期由同比增長0.8%下調至同比下滑2.5%。

報告指出,做出這一大幅下調主要源於國際油價大跌,以及俄羅斯的政策管控更嚴。報告預計,若油價未能反彈,西方制裁未能緩和,俄羅斯會面臨以下風險:

1、由於幫助某些銀行和企業的特別協議,俄羅斯政府自上而下穩定局勢的決策面臨執行風險,這種風險會壓低盧布匯率,推升國內通脹。

2、西方可能進一步加大對俄制裁,這種潛在威脅可能招致俄羅斯評級遭下調、俄羅斯的指數從國際股指中被剔除、國內資本外流加劇,促使盧布匯率進一步走低,通脹進一步上升。

3、俄羅斯政府可能最終實施資本管制

此前一些分析師和俄羅斯官員曾將當前的經濟危機與2009年的危機相提並論。但上述摩根士丹利報告認為,這次的危機可能比2009年嚴重得多。考慮到西方加大制裁的風險增加,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預計,本輪俄羅斯經濟衰退會持續到明年,和下圖顯示的2009年以後經濟增長V形反彈不同。

俄羅斯,GDP,油價,石油,制裁,經濟危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67

史諾登之後最大國際資安事件 攻擊程式攤在陽光下 當駭客被駭!你的一舉一動難逃監視



2015-07-20  TWM

國際間再傳重大資安危機。七月五日長期供應政府組織駭客工具的資安公司Hacking Team近期遭駭,流出多達四百GB的機密資料,不僅醜陋的勾當曝光,就連駭客攻擊程式都被攤在陽光下,恐將導致大規模資安威脅,而且事件至今仍在持續延燒。

撰文•何凱莉

如果一家長期與各國政府合作,且擁有最前端毀滅性武器的軍火公司遭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又如果這家軍火商被偷走的不只有客戶交易清單,還包括各種先進武器設計圖及製作材料,又會是怎樣恐怖的場景?

而最可怕的或許是,這已經不只是假設性問題,而是正在真實生活中上演的危機。這家遭竊的公司叫作Hacking Team,它不賣實體槍炮彈藥,只賣攻擊於無形的駭客工具。

成立於二○○三年的Hacking Team是一家位於義大利米蘭的資安公司,在國際間小有名氣,但或許用惡名昭彰來形容更為貼切,因為Hacking Team主要的產品是監控工具、間諜程式和惡意程式,而他們主要出售對象就是各國政府。

駭客程式曝光 恐被惡用過去對於外界有關Hacking Team協助政府執行侵害人權行為,甚至導致大規模暴力鎮壓,他們都是以只和「有道德」政府合作作為回應,但這次遭曝光的資料卻顯示他們的客戶之廣,不只 有美國、德國、韓國政府,也包括俄羅斯、蘇丹、埃及這樣的極權政權。對他們一直以來的辯白說詞,可以說是狠狠打了一巴掌。

如果故事停留在駭客將資安界毒瘤真面目公諸於世,大概可以稱得上是一部行俠仗義的現代羅賓漢,只可惜真實世界不如想像中完美。

這次Hacking Team因被駭而流出的檔案大小高達四百GB,當中除了曝光客戶清單、內部來往e-mail,更大量流出駭客程式。可以想像,這就好像是一家五星級餐廳不 只將所有菜端上桌供所有人免費食用,還連同傳家食譜都一併公開,從此五星級私房菜就像街邊小吃一樣常見。

但這些曝光的駭客工具畢竟不是無害的食譜,更像是核武等級般的高端武器設計圖,甚至在中國網友的「幫助」下,網路上還出現「人手一份核武器 ──Hacking Team 洩漏(開源)資料導覽手冊」。

現在稍有能力的人,只要依樣畫葫蘆,就可以輕易把這些頂尖工具變成自己的武器,並即刻發動攻擊。這代表的是,未來這些武器的使用者不再只有政府,也可能是犯罪集團,和任何有心人士。

那麼誰會成為受害者?就曝光的文件來看,不論是Android、Windows、Mac OS X、Linux、黑莓,甚至是冷門的Windows Phone和Symbian作業系統,全都可能成為被攻擊對象。

你撥打的電話、Skype可能被監聽,你用LINE、WhatsApp傳的訊息、在facebook、Twitter上的私密文章、照片,還有e-mail、簡訊……,你的一舉一動統統都會被監看,駭客還能夠即時定位出你的GPS座標……,你將無所遁形。

試想,這樣的能力可能會被用來做什麼事?又可能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更甚者,被駭文件顯示,大量非政府人士將可能藉此一覽政府長期累積下來的監控資料。

而且不同於使用實體武器容易引人注目,被駭過程卻是悄然無息的,可能只是不經意瀏覽某個網頁、隨手點開一封e-mai的附件,或是在Google Play下載一個免費App,就可能中招。

換句話說,在現在這個當下,你可能已經被非法監視,但你仍渾然不知。

台灣多數人 不察嚴重性此外,這次Hacking Team事件還引發另一起案外案。在流出的資料中發現,美國安全部門(NSA)對SELinux(安全增強式Linux,一個開源專案)的貢獻中,不知是 有心或無意地留下後門(指在使用者不知情的狀況下遠端操控系統),成為滲透進各種系統裝置的重要管道。而SELinux和Android是相容的,也就是 說,這個漏洞存在所有Android系統裡!

雖然部分相關企業在發現漏洞後,已著手展開補救,但同時間,因這些資料外洩產生的攻擊也悄悄在世界各地展開。這次事件的規模和影響範圍之大,在國際間受關注程度絲毫不亞於一三年的史諾登事件。

然而,在台灣,這彷彿就只是一家米蘭駭客公司,被駭客入侵的國際趣聞而已,多數人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然而,很多事情不會因為你不了解,或是你不關心就可以當作沒有發生,更別小看這些虛擬世界的武器,殺傷力恐怕比槍炮彈藥來得更巨大。

或許有人以為不要打開來路不明的檔案,或者將作業系統更新至最新版本就可以保護自己,但就這次事發僅兩日就已經被挖出數個0day(未曾被破解,也沒有工具可以及時修補的漏洞)來看,自保絕不如想像中容易,也是所有人都該認清的事實。

(本文作者為資深資安研究員)大規模監聽事件曝光,我們的生活安全嗎?

時間 內容 後續影響

Hacking Team 事件 2015年7月 和政府密切合作的資安公司Hacking Team遭駭,有多達400GB的祕密資料流出,包括內部郵件、駭客攻擊程式,和購買相關監控工具的各國政府清單等 1. 多個0day(未曾被破解,也沒有工具可以及時修補的漏洞)被發現,包括Windows、Android等眾多作業系統都陷入資安危機2. 頂尖駭客工具落入非政府人士手裡,將導致非法監聽行為更難以控管3. 賽普路斯情報單位首長 Andreas Pentaras,因採購Hacking Team監視產品的相關資料曝光,引發爭議而下台

整理:何凱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53

巴西經濟衰退:難逃大宗商品與經濟共榮共損怪圈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79843.html

巴西經濟衰退:難逃大宗商品與經濟共榮共損怪圈

第一財經日報 閻彥 2015-09-01 06:00:00

作為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正陷入又一波經濟衰退。8月28日巴西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

作為拉美最大的經濟體,巴西正陷入又一波經濟衰退。

8月28日巴西統計局官方數據顯示,巴西今年二季度GDP環比萎縮1.9%,創下逾6年來最嚴重下滑。一季度巴西GDP環比增速已從-0.2%向下修正至-0.7%,而連續兩季負增長,已符合經濟學上的衰退定義。

巴西貨幣雷亞爾今年以來已經貶值了25%,基準股指從今年5月5日的高點已經下滑了18%。經濟衰退,總統羅塞夫的日子也不好過。自2014年以來,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的腐敗案就鬧得沸沸揚揚。今年2月,公司總裁及高管層更是在重壓之下宣布集體辭職。而羅塞夫本人就曾在2003~2010年期間擔任Petrobras的董事長,這給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

伴隨著對腐敗的不滿和經濟衰退的切膚之痛,數月來巴西多地已爆發多起要求彈劾羅塞夫的示威遊行。目前,這位女總統的民調支持率僅剩下8%,成了自上世紀80年代巴西結束軍人獨裁統治時代以來最不受民眾歡迎的總統。

巴西經濟衰退意料之中

“事實上,巴西經濟不景氣已經很多年了。短期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資源、能源價格大幅下挫,還有農產品價格的下挫,這對資源依賴型國家都是致命打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2000年左右,得益於中國工業化的蓬勃需求,鐵礦石、大豆等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曾為巴西經濟註入長達10多年的強心針。如今,中國經濟走入“新常態”,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巴西尚未完全適應。

截至28日收盤,DCE鐵礦期貨價格從2014年最高價912人民幣元/噸跌至382人民幣元/噸;CBOT大豆期貨價格從2014年最高價1536美分/蒲式耳跌至885美分/蒲式耳;ICE咖啡期貨從2014年最高價225.5美分/磅跌至124.05美分/磅;ICE糖期貨從2014年最高價18.81美分/磅跌至10.93美分/磅。這些商品或多或少支撐著巴西的出口。

天輪投資研究院研究員臧正對本報記者表示:“產業周期與美元周期的疊加影響導致了本輪大宗商品價格的集體下挫。目前,世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依然很強,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仍然在艱難尋底。”

“作為拉美典型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巴西經濟的衰退在我的意料之中。”張建平表示,“多年來,巴西經濟並沒有完全擺脫對資源、能源和大宗農產品的依賴。巴西自身在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制造業方面,新的增長點挖掘不夠。”

商品出口行情的繁榮與蕭條幾乎貫穿了巴西的經濟發展。自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起,甘蔗、黃金、咖啡、石油、鐵礦石、大豆、牛肉等大宗商品都曾輪番驅動這一“未來之國”出口增長,至今巴西似乎仍未走出經濟與商品共榮共損的怪圈。

大宗商品牛市掩蓋結構性問題

大宗商品牛市帶來的“麻痹效果”遠不止於此。由於大量商品出口帶來的貨幣升值壓力,從2010~2012年,雷亞爾的升值幅度接近40%。從2003~2011年,巴西的進口滲透率(國內消費品中進口產品占比)從大約10%提高到了20%。2001~2011年的經濟繁榮也消磨了巴西進行結構性投資和改革的動力,包括對基礎設施、研發、教育的增加投資,以及稅收和養老金系統的改革。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4年巴西全國硬化的路面比例僅有13%。對於大約60%的貨運和45%的客運都需要通過國家高速公路網絡進行運輸的巴西而言,塞車擁堵時有發生,這不僅嚴重降低了該國的物流效率,商品的交貨時間乃至交貨質量往往也難以得到保障。

在經濟向好的時候,與勞動生產率不匹配的收入增長也助長了巴西勞動力市場的泡沫。2006年巴西工人的平均收入幾乎與墨西哥相同,但是到了2012年第二季度,巴西的勞動力成本已經超過墨西哥80%。再加上巴西對人力資本投入的缺乏,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缺失。

盡管身為“金磚國家”之一,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指數中,巴西的全球排名僅為第120名。巴西最受詬病的一點就是複雜的稅收制度。在這個號稱“萬萬稅”的國家,名目繁多的稅收增加了內外資企業的經營難度和成本,成為各類企業的負擔。

深藏的結構性問題加之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美聯儲加息預期等短期因素,即便羅塞夫政府從2014年12月起就開始采取財政與貨幣雙緊縮的政策,甚至巴西央行年內連續6次加息,將基準利率調升至14.25%,也未能挽留一瀉千里的匯率和通脹水平。據官方預測,巴西2015年全年通脹率為8.26%,而私營部門的預估則高達9.25%,創11年新高。

消費預期驟降殃及各行各業

目前,巴西經濟的衰退已經影響到了各行各業,許多外資企業已在另謀出路。長期在巴西經營物流業的CIL物流公司CEO方明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整個亞馬遜州瑪瑙斯自由區里的500強知名品牌企業中,工廠規模和產量都急劇萎縮。比如飛利浦、三星、雅馬哈、本田,傳統的奢侈品、耐用消費品的生產企業,都大面積關停。亞馬遜州以及瑪瑙斯政府都開始積極轉型,比如確定將LED和太陽能產品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民眾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也抑制了消費的需求。“巴西社會根據美元收入劃分為A、B、C、D四大階層。”方明表示,“恰恰是C階層向B階層的進化,才會產生大量耐用商品的消費,比如購房、裝潢、電器的升級換代、汽車的購買等。”而今,這一階層的流動正因為經濟衰退產生停滯,甚至倒退,整體消費意願急劇下降。

在方明看來,這一點在汽車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巴西,汽車的產量和銷量連續3年基本以每年20%的速度遞減。當地經營多年的菲亞特、通用、大眾,都采取了員工放假、裁員等措施,因為整體消費是靠信貸來進行支持的,整個信貸規模收縮,加之對未來預期的悲觀,消費能力就會下降。”方明表示。

奇瑞巴西公司銷售總經理盧建康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確實,2015年1~7月,巴西整個汽車市場銷量相比去年同期下滑20%,大部分汽車企業都處於消耗往年過量庫存或者半停工的狀態。”

正視巴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

不過,巴西經濟是否真的從此“萬劫不複”?在巴西市場深耕的中國企業家看來,巴西經濟的衰退只是正常的周期性波動。

盧建康向本報記者指出:“經濟波動在巴西是很正常的,汽車行業的波動也是。甚至可以說巴西汽車行業的波動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基本是虧幾年,盈3年。”不過,“就整個汽車市場的基本面而言,我們認為依然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只是近兩年的經濟波動導致了比較差的狀況而已。”

方明也對巴西經濟的未來表達了正面的預期。“我覺得1~2年內,巴西將經歷一個漫長的經濟恢複過程,需要提振出口,重鑄國內消費信心,這要看當地政府有沒有能力進行協調,采取措施促進經濟發展。但巴西畢竟是一個資源大國,人口眾多,所以自給自足也好,民眾自發的剛性需求也好,相比於其他國家,巴西的資源結構仍然具有優勢。”

在方明看來,巴西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實屬正常,或許現在的經濟波谷正是中企進入的時機。“巴西經濟數年一個周期,從波峰到波谷震蕩的頻率比較頻繁。所以這樣的波動更能提高巴西抵禦外圍經濟影響的手段。”方明說道,“最近2~3年,可以明顯感到除了大型國企,中企的進入速度明顯放緩。但在當前的低谷時期,結合匯率、巴西當地企業的生存狀況、資金情況來看,對於中企反倒是比較好的漸進時機。”

中國(巴西)投資開發貿易中心投資部經理盧山鳴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投資角度看,相信中國資本的流入不會減少反而會增長。一是巴西正借此衰退謀求調整經濟結構,需要資本支持;二是巴西國內求合作的力度在加大,中國與巴西在基礎設施等大型項目(如奧運建設、兩洋鐵路等)的合作正在進一步深化,會加速項目推進進程。”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37

支付場景缺失,Apple Pay難逃配角命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8/154308.shtml

導讀 : 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之間的交集並不多,真正取代的是實物刷卡支付。在沒有解決好支付場景問題之前,Apple Pay只能是個高光鮮亮但作用有限的配角而已。

靴子終於落地,Apple Pay 在2月 18 日淩晨 5 點國內正式上線。這是蘋果公司今年在中國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未來新機型iPhone 7 上市。

據悉,Apple Pay 於2014年10月在美國上線,2015年7月進入英國市場,2015年11月又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推出,中國是第五個支持 Apple Pay 服務的國家,也是首個非英語國家和亞洲國家。這表明了蘋果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對中國區Apple Pay業務寄予了厚望。

作為一項受人矚目的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和我們日常熟悉的支付寶、微信支付有何不同,對國內的移動支付格局產生何種影響,它又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麽變化?

優勢:安全、方便,不用上網就能用

和微信或支付寶的二維碼掃描支付不同,Apple Pay是基於近場射頻通訊技術來實現支付功能,也就是NFC。其實NFC技術已經有些年頭了,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能得到推廣。在國內,中國移動前兩年就推出過支持公交卡功能的SIM卡,用戶刷手機就能坐公交和地鐵,也是基於相同的NFC技術原理。

當然移動支付比公交刷卡要複雜得多,僅僅靠NFC技術還是不夠的,Apple Pay另一個關鍵技術是HCE,即主機端卡模擬技術(Host-based Card Emulation),它可以把咱們的信用卡、借記卡綁定在Apple Pay賬號中。這樣就可以模擬一張符合NFC標準的非接觸式卡,與POS機進行通訊,從而實現支付功能。

說白了,使用Apple Pay進行移動支付,和你使用信用卡、借記卡刷POS機是完全一樣的。通俗點說,你把Apple Pay理解成蘋果手機虛擬刷卡支付就好了。

在實際操作時,只要手中的iPhone靠近支持Apple Pay的POS機,屏幕上就會彈出綁定的銀行圖片,只需按下指紋即可瞬間完成支付。甚至在手機鎖屏待機的狀態下都可一步完成,而支付寶、微信支付的操作步驟至少四五步,相比之下,Apple Pay的操作非常方便快捷。

由於Apple Pay用電磁波射頻通訊,近距離使用,基本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Apple Pay對現場環境尤其是光線環境、上網環境適應性都遠優於二維碼,根本就不存在掃不上碼、手機不能上網就用不了、擔心密碼泄漏等使用問題。

只移動而非網絡支付,想用它網購的呵呵了

不過凡事有利就弊,雖然Apple Pay安全方便,但卻必須依賴POS機才能完成。如前面所述,Apple Pay簡單說就是用蘋果手機虛擬刷卡支付,其本身並不接觸金錢和交易,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支持的網購線上支付、手機轉賬、移動繳費、社交紅包等非線下支付場景,都是Apple Pay難以企及。所以想用它網購的親們,暫時就只能呵呵了。

好在Apple Pay這番與銀聯雲閃付合作,目前支持Apple Pay的國內銀行達到了19家,中工農建四大行和國內主流的商業銀行基本悉數加入支持,給足了蘋果面子。未來果粉們逛街,不光不用帶大把現金,甚至連銀行卡都可以免了,直接把錢包扔在家里,拿著手機就可以出門,還真夠爽。

銀聯旗下據說已經有了1000多萬臺POS機,但目前支持銀聯雲閃付技術的POS機只有300萬臺,而且多集中於大商家,線下支持Apple Pay的商家只占銀聯商家的少數。由於改造POS機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初期Apple Pay用戶能顯擺的地方不會太多。

但蘋果用戶屬於高端群體,擁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也是眾多商家爭相討好的對象,樂於為他們去添置或改造支持銀聯雲閃付功能的POS機。又加上銀聯和各大銀行的強力支持,隨著POS機改造工作的推進,未來支持Apple Pay的商家將越來越多。

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的三國殺可能性有多大?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近年來的補貼、紅包大戰,不僅僅成為營銷的焦點,更是實實在在地推動了移動支付的普及。移動支付不僅在網上交易中大放光彩,還把戰火燒到了線下,越來越多的線下商家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極大地方便了用戶。Apple Pay正式入華,使得人們對於移動支付市場有了新的期待,那麽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上演三國殺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但前面說過,Apple Pay暫時只支持POS機操作,無緣網絡支付場景,所以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在網絡支付市場正面交鋒據的情形目前這種情況下根本不會出現。想看在網絡支付上三方熱鬧的人,只怕是要失望了。

真正三方可能展開撕殺的戰場是在線下,背靠銀聯的Apple Pay會迅速擁有數十萬甚至更多的商家。2015年8月5日,微信團隊透露稱接入微信支付的線下門店總數超過了15萬。而去年雙12,支付寶則宣布口碑30萬線下商家參與促銷,顯然接入支付寶的商家超過了30萬。隨著時間的推進,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商家也正快速增長,三方體量相當。但由於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商家無須投入新設備,接入門檻低得多,未來眾多中小商家擁抱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可能性要比Apple Pay大得多。

未來三方將展開一場商家資源的爭奪戰,但主動權並不在它們。真正的決定權在於商家,而商家將視用戶的支付習慣來決定選擇合作方。如果Apple Pay發展良好,那麽商家將可能同時接入三方服務,就像現在很商家同時接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一樣,或將成為商家的新標配。

目前正值資本市場寒冬,使得融資變得非常艱難,投資人不會輕易走之前滴滴們瘋狂燒錢的老路。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之間的三國殺,如果沒有強力的補貼,很難去改變用戶的使用習慣,這場想象之中的三國殺,或許根本就打不起來。

Apple Pay難助銀聯扭轉移動支付的頹勢

另外,大家還不可忽略一個細節,Apple Pay是基於銀聯雲閃付技術提供的一個移動支付功能。或者說,銀聯是運營商,而Apple Pay只相當於是SP或C P的角色,目前是唯一的,但今後將可能有更多的玩家加入。確切地說,銀聯才是NFC移動支付的真正主角。

一旦Apple Pay運營成功,未來將不可避免地促進銀聯與谷歌或其他手機廠商推進安卓版Apple Pay,以幫助它拓展移動支付市場,穩住自己的市場地位。Apple Pay幫助銀聯業務成功地實現了移動化,加上蘋果的品牌號召力,對於銀聯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應該強調的是,Apple Pay只限於幫助銀聯實現了業務的移動化,本質上仍是線下的刷卡支付。Apple Pay只是讓銀聯傳統的刷卡支付方式變得更方便更酷,移動化程度提高了,但互聯網基因卻仍然不足,單一的支付場景更是致命的缺陷,難以真正提高銀聯的競爭力。

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份額,支付寶以71%的絕對優勢領先,財付通以16%位居第二,與第二季度比財付通與支付寶的差距縮小了近5個百分點,而銀聯商務的份額只有少到可憐的0.5%,而且不斷仍在下滑。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攻勢下,Apple Pay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聯的防守能力,但卻無法實現突破和反擊。

移動支付仍是支付寶和財付通雙雄爭霸

總結一下,蘋果的移動支付服務Apple Pay,在技術上具有安全便捷高效的特點,是個非常棒的產品。但它更像嵌入蘋果系統的一個服務功能,而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支付工具。因此,酷酷的Apple Pay可以幫助銀聯實現業務移動化,提高移動刷卡支付的用戶體驗,但卻無法在根本上解決銀聯在移動支付業務上的短板。

隨著電商化和互聯網+的趨勢,線下支付市場份額不斷被線上業務蠶食,銀聯在移動支付市場的弱勢地位短期內仍難以改觀。有Apple Pay助力的銀聯雲閃付,這次的重點是先做好移動化,只能未來再圖謀移動支付的大局,如果時間還來得及的話,希望對手不要把自己落下太多。

Apple Pay與微信、支付寶之間的交集並不多,真正取代的是實物刷卡支付,想看三國殺的親們可能要失望了。在沒有解決好支付場景問題之前,Apple Pay只能是個高光鮮亮但作用有限的配角而已,至少在國內是如此。可預見的未來,移動支付市場還是支付寶和財付通雙雄爭霸的局面。

【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813

不想明白這幾點,初創企業終究難逃“C輪死”魔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414/155186.shtml

導讀 : 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alphaspirit150900310 111(1)

在剛過去的北京「鏈」大會上,知名媒體人吳伯凡發表了“要警惕創業公司里的混蛋”這一精彩演講,可讓人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句極其樸實的話:我們很多人都忘了,一切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

創業如此,融資這件事亦如此。

在“全民創業”的時代,大部分創業者其實擁有著強大的“邏輯自洽”能力——我認為我的商業邏輯是對的,我們的模式是走得通的。事實上,隨著這一波互聯網,更確切來說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巨大變革,其實一切看似紅海的行業又開啟新一輪窗口期。

在群雄割據的市場環境下,一切皆有可能,但這並不表示,已有的商業邏輯也同樣適用於你所在的行業。自從滴滴、Uber火了,一時間“一鍵XX”的創業項目像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做XX界的Uber”成了一句萬能口號。

模式不夠,資本來湊。“創業公司的三大盈利:2B、2C還有2VC”,早已不是玩笑,真的有創業公司把融資當成了唯一目標,甚至還不在少數。結果呢?大部分都成了媒體筆下那一長串“死亡名單”。

徒留一個疑問:到底是創業改變世界?還是資本在改變世界?

創業從來就不是CEO一個人的事

你能想到最誇張的創業公司死法是什麽?

有吃飯吃死的。

有個創業者,拿了VC一筆小錢,招了一群小夥伴,準備大幹一場。

創過業的人都知道,創業公司要招人真的很難,於是和許多公司一樣,硬著頭皮為員工開出了高待遇、好福利。什麽彈性上班時間那是標配;零食飲料無限供應;中飯晚飯甚至夜宵也全包…

這家公司的工作日常是這樣的:早上十一二點員工開始陸續到公司,午飯體出去找飯店點菜吃飯,吃到下午一兩點那是常態,然後再回來“上班”。

結果怎樣你可能都已經猜到了,產品都沒做出來,錢卻被“吃”完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真實到隨時就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互聯網公司的人性化管理方式,正在滋生創業公司的一種新病——集體的無意識創業。

反而是沒有拿到錢的創業公司還好一點,一旦拿到融資就開始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卻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背上了資本的債。

被譽為“矽谷最牛的50個天使投資人”之一的本·霍洛維茨在《創業維艱》這本書中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時說:

在擔任CEO的8年多時間里,只有3天順境,剩下的幾乎全是舉步維艱。

可創業從來就不是創業公司中CEO一個人的事。

小公司的大企業病

2004年6月,騰訊在香港聯交所上市。6年後,《計算機世界》刊登了一篇名為《“狗日的”騰訊》的封面文章。

那期封面上,一只企鵝身中數刀,鮮血直流。這恰恰也是當時國內一些互聯網公司與騰訊交手後的狀態。文章詳細敘述了騰訊是如何“血洗聯眾”、“斬殺4399”以及“猛擊360”等事件,更有當事人直接接受采訪“痛訴”。

事件在當時引起了互聯網的激烈討論,支持的、反駁的各執一詞。如果從最傳統的“創業公司”界定上看,彼時已經上市的騰訊已經不能算一家創業公司,但他確實反映了幾乎所有大公司都會遇到的通病——傲慢病。

當在某一領域占據主導性話語權,或者為鞏固自身行業地位,開始擴張、壟斷,而這一切極有可能導致的結果就是自我封閉。

現如今,“大公司”的概念開始覆蓋創業圈。當小米估值450億美元的時候;當滴滴快的合並幾乎壟斷國內出行領域的時候;當一眾創業公司開始設基金做投資的時候……沒有人還會將他們與“創業”劃上等號。我們的互聯網行業發展,開始在以這些跑在前面的人馬首是瞻。

於是,他們開始制定市場的遊戲規則。前面的人跑步前進玩創新,後面也開始極速前進;同樣領先的人原地踏步劃分勢力範圍,行業短期內也難有新跨度。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創新”之路走了這麽久,回頭一看,你離創業已經有多遠?

十年酣戰,58趕集終合並,楊浩湧轉戰瓜子二手車時留下了一句話:“最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不想因為一場戰役,而輸掉一個時代。 有人說:創業就是一群有夢想的人,一起做一件浪漫的事。脫下互聯網創業的那層“情懷皮”,所有公司都將走向管理、指標的現實,但永遠別忘記:像一家創業公司那樣去戰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380

從易迅、大眾點評再到1號店,為何上海互聯網公司難逃“被收購”命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871.html

1號店被京東收購,讓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又被拋出來咀嚼——上海互聯網公司為何難逃被收購的命運?上海到底有沒有互聯網土壤?但這個話題就像幾泡過後的茶葉,從當年的“上海為什麽留不住馬雲”開始喝,喝到現在已鮮有什麽新味道。

從早年的易迅,到大眾點評、安居客、1號店,這些公司上演了類似的劇情。為何上海互聯網公司難逃被收購命運?其實這多少有點偽命題,資本異常活躍的互聯網圈每年都在上演並購大戲,被收購者遍布全國,只是上海尚沒有一家準巨頭扮演過收購者的角色,當它再被拿來與城市體量相當的北京做比較時,讓人慢慢形成了這個印象。

張濤離開大眾點評時淚灑公司的照片讓多少人動容感慨。要知道,上海用戶對點評有很深的情結。無論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拿錢走人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局。但當公司真走到那個境地時,實屬無奈。

要分析原因,首先可以排除成本因素。有人說在上海辦公司很貴,但是你橫向比較一下京滬兩地互聯網圈的收入就會發現,北京的人力成本比上海貴很多。這是互聯網公司一筆很大的支出。另外一個因素應該排除用戶土壤,上海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活躍度、貢獻度等在很多方面是超過北京的,市場足夠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兼CEO跟我說,這是結構性因素,互聯網公司對人才、團隊的依賴性很強,上海互聯網公司勢必要從本地招很多人,受這座城市文化氛圍的影響,本地團隊更註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說白了就是相對缺乏狼性,對員工來說這未必是壞事;管理層在判斷未來走向時更現實而理性,謀定而後動,很少能看到王興這種賭徒性格的人。對於資源依賴型行業,上海做的風生水起,但互聯網對資源的依靠性讓位於對人才和團隊的依賴。

隨便一個工作日,晚上9點多,當你站在杭州文一西路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大門口,看到幾棟燈火通明的大樓,從里面走出來的員工還拿著手機溝通業務,就知道互聯網公司有多拼。李彥宏曾經公開對百度缺乏狼性表達過憂慮,互聯網的這種創業氛圍,影響著從創業者到員工的每一個人,甚至包括保安。

和矽谷相比,中國互聯網環境重模式、輕技術,不是你擁有一批技術大牛就能包打天下。像虛火過往的O2O行業,技術的重要性小於運營,在市場拓展和業務擴張時,有時候“野路子”更管用。

說到人才結構,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上海交大可謂上海互聯網圈的黃埔軍校,從這里走出了曾碧波、王建碩、張旭豪、沈南鵬。但除了交大,再沒有一家上海工科院校扮演這個角色,倒是上海財經大學走出了張勇,財務出身歷經盛大和阿里巴巴。相比之下,北京高校對互聯網圈的集群性貢獻要明顯的多。

另外,上海對人才的輻射多集中在華東六省,北京憑借首都因素輻射全國。以湖南為例,盡管位置上離上海更近,但北京對湖南人的吸納力比上海強很多。在媒體圈和互聯網圈都表現強悍的“湘軍”,大多喜歡將北京、廣州作為創業地和工作地,陌陌創始人唐巖就是一例。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調性,無可厚非。上海互聯網公司在運營細節和服務體驗方面做的較好,一如這座城市的規範性格。針對1號店被易手這個熱點,一個集中了部分江浙滬互聯網圈媒體人的微信群討論正歡,“之前我家的日用品幾乎都靠1號店”、“送貨速度絕對靠譜,態度也很好”,這些評論多少反映了上海互聯網公司的性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陳天橋在互聯網圈叱咤風雲時,你很難說他是只偏居上海一隅的。進入BAT時代,並購和集中趨勢愈發明顯。你看阿里巴巴和騰訊每年買公司的勁頭,就像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上海互聯網企業大多精耕於垂直領域,偏工具屬性,在這一輪瘋狂並購潮中,被巨頭收購在所難免。但瞬息萬變、快速叠代的互聯網圈,誰也說不準下一個巨頭在哪兒誕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302

從易迅、大眾點評再到1號店,為何上海互聯網公司難逃“被收購”命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0871.html

1號店被京東收購,讓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又被拋出來咀嚼——上海互聯網公司為何難逃被收購的命運?上海到底有沒有互聯網土壤?但這個話題就像幾泡過後的茶葉,從當年的“上海為什麽留不住馬雲”開始喝,喝到現在已鮮有什麽新味道。

從早年的易迅,到大眾點評、安居客、1號店,這些公司上演了類似的劇情。為何上海互聯網公司難逃被收購命運?其實這多少有點偽命題,資本異常活躍的互聯網圈每年都在上演並購大戲,被收購者遍布全國,只是上海尚沒有一家準巨頭扮演過收購者的角色,當它再被拿來與城市體量相當的北京做比較時,讓人慢慢形成了這個印象。

張濤離開大眾點評時淚灑公司的照片讓多少人動容感慨。要知道,上海用戶對點評有很深的情結。無論對於任何一個創業者,公司就是自己的孩子,拿錢走人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局。但當公司真走到那個境地時,實屬無奈。

要分析原因,首先可以排除成本因素。有人說在上海辦公司很貴,但是你橫向比較一下京滬兩地互聯網圈的收入就會發現,北京的人力成本比上海貴很多。這是互聯網公司一筆很大的支出。另外一個因素應該排除用戶土壤,上海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活躍度、貢獻度等在很多方面是超過北京的,市場足夠大。

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知名互聯網公司創始人兼CEO跟我說,這是結構性因素,互聯網公司對人才、團隊的依賴性很強,上海互聯網公司勢必要從本地招很多人,受這座城市文化氛圍的影響,本地團隊更註重生活與工作的平衡,說白了就是相對缺乏狼性,對員工來說這未必是壞事;管理層在判斷未來走向時更現實而理性,謀定而後動,很少能看到王興這種賭徒性格的人。對於資源依賴型行業,上海做的風生水起,但互聯網對資源的依靠性讓位於對人才和團隊的依賴。

隨便一個工作日,晚上9點多,當你站在杭州文一西路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大門口,看到幾棟燈火通明的大樓,從里面走出來的員工還拿著手機溝通業務,就知道互聯網公司有多拼。李彥宏曾經公開對百度缺乏狼性表達過憂慮,互聯網的這種創業氛圍,影響著從創業者到員工的每一個人,甚至包括保安。

和矽谷相比,中國互聯網環境重模式、輕技術,不是你擁有一批技術大牛就能包打天下。像虛火過往的O2O行業,技術的重要性小於運營,在市場拓展和業務擴張時,有時候“野路子”更管用。

說到人才結構,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上海交大可謂上海互聯網圈的黃埔軍校,從這里走出了曾碧波、王建碩、張旭豪、沈南鵬。但除了交大,再沒有一家上海工科院校扮演這個角色,倒是上海財經大學走出了張勇,財務出身歷經盛大和阿里巴巴。相比之下,北京高校對互聯網圈的集群性貢獻要明顯的多。

另外,上海對人才的輻射多集中在華東六省,北京憑借首都因素輻射全國。以湖南為例,盡管位置上離上海更近,但北京對湖南人的吸納力比上海強很多。在媒體圈和互聯網圈都表現強悍的“湘軍”,大多喜歡將北京、廣州作為創業地和工作地,陌陌創始人唐巖就是一例。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和調性,無可厚非。上海互聯網公司在運營細節和服務體驗方面做的較好,一如這座城市的規範性格。針對1號店被易手這個熱點,一個集中了部分江浙滬互聯網圈媒體人的微信群討論正歡,“之前我家的日用品幾乎都靠1號店”、“送貨速度絕對靠譜,態度也很好”,這些評論多少反映了上海互聯網公司的性格。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當年陳天橋在互聯網圈叱咤風雲時,你很難說他是只偏居上海一隅的。進入BAT時代,並購和集中趨勢愈發明顯。你看阿里巴巴和騰訊每年買公司的勁頭,就像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上海互聯網企業大多精耕於垂直領域,偏工具屬性,在這一輪瘋狂並購潮中,被巨頭收購在所難免。但瞬息萬變、快速叠代的互聯網圈,誰也說不準下一個巨頭在哪兒誕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