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华泰证券熊市分红10亿疑为IPO铺路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qsth/20081126/03005552608.shtml

....


高分红疑为IPO铺路

A股市场上不乏IPO前夕突击分红的例子。9月份,夏草曾撰文表示,IPO包装的原则之一是,“T-2、T-3年不要分红,分红会减少折股 数;T-1年要分光,有多少未分配利润就分多少,反正不分白不分。”他认为,IPO业绩包装的最大目标是圈最多的钱,新股发行定价要高是手段之一,而 “IPO定价两个关键要素是成长性及T-1年EPS”。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7

锦江国际10亿注资上航 或为东航重组上航铺路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226/03355902539.shtml


  两大国有航空集团南方航空(4.89,0.00,0.00%)(600029.SH)和东方航空(5.29,0.00,0.00%)(600115.SH)分别获得来自国资委的30亿元和70亿元注资后,地方航空公司上海航空(5.39,0.15,2.86%)(600591.SH)寻求注资的方案今天也正式出炉。分析人士指出,在东航和上航的注资分别落实后,两家公司的重组将是大方向。

  今天,上海航空发布公告称,拟向公司的第三大股东锦江国际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9.999999亿元资金,发行价格为人民币4.50元/股,以降低公司的负债率。

  上海航空的发起人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锦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实业有限公司、上海轻工业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上海汉森进出口有限公司。此次向锦江国际非公开发行股票2.2亿股后,锦江国际的持股数将上升为23.62%,从而成为上海航空的第 二大股东。而上海航空的第一大股东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的地位没有变化,只是持股比例从35.73%下降为29.64%。

  去年年底上海航空董事长周赤就曾透露,公司正向上海市政府方面申请注资,以降低公司负债率,上海航空董秘徐骏民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锦江国际也是上海市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因此此次注资也相当于上海市政府间接注资。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航空市场需求急转直下,国内航空公司普遍面临经营困境,上航此前已经预告2008年业绩将亏损,因此,如能获得外部投资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而除了上海航空,海南航空(3.97,-0.21,-5.02%)(600221.SH)控股股东海航集团也正在研究请求海南省政府进行注资,此前天津市政府已经向海航旗下的支线航空大新华快运航空有限公司注资2亿元。

  上海航空方面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为上海航空补充流动资金,以解决公司资产负债率过高、抗风险能力偏弱的问题。注资后公司的负债率将从91.35%下降85.45%。

  不过,此次非公开发行尚需上海航空股东大会的审议批准,以及报中国证监会核准。徐骏民透露,股东大会将于下月13日举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空分析师昨天告诉记者,此次东航和上航先后获得政府注资,很可能是为将来的重组作准备,两家航空公司的重组很可能会在政府 注资都落实后正式进行,因为目前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都不利于重组谈判时的地位,东航集团获得的70亿元注资也要在本月26日股东大会通过后才得以实施。

  而对于重组的方案,现金或者换股收购,以及股权转让都在考虑之中。

  今天,停牌多周的上海航空将复牌,停牌前收于5.2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19

梳理股权铺路南京新百重组 金鹰系掌门王恒回应市场质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0/HTML_GTOPPEDN24DL.html


公布重组预案近3个月后,南京新百(600682.SH)控股股东南京新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百投资”)及其关联方开始着手理顺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权。

6月9日,南京新百公告称,金鹰国际商贸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商贸中国”),在5日通过大宗交易将持有的全部股权407.5252万股,转让给关联公司南京金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鹰国际”)。

此前公布的重组预案中,金鹰国际计划以持有的上海富得世纪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的股权,认购南京新百不超过4.46亿股,帮助南京新百实现从零售百货向商业地产的转型。

不过,重组方案公布后拟注入的7家商业地产类公司估值遭到部分市场参与者质疑,8日下午,金鹰国际董事长王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一一回应,“最终,我们希望香港的金鹰商贸的零售百货业务和南京新百的商业地产业务,形成互补态势。”

6月9日,南京新百收于8.79元,涨1.97%;较7.35元/股的增发价高出近20%。

理顺股权

金 鹰系通过4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鹰申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申集团”)、南京华美联合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华美营销”)和金鹰商贸中国,分别持有 5429.8556万股、2788.1625万股、2119.2342万股和407.5252万股,合计持股比例处于要约上限的29.99%。

其中,前三家公司隶属于王恒直接控股的南京金鹰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鹰投资”),金鹰商贸中国则是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3308.HK)全资子公司。

南京新百6月9日公告,金鹰国际通过大宗交易以8.48元/股受让金鹰商贸中国持有上市公司1.14%的股权,金鹰商贸和南京新百将不再有直接持股关系。

事实上,转型商业地产后的南京新百和从事百货零售的金鹰商贸之间的关联交易必不可少。金鹰商贸控股的金鹰商贸中国,退出南京新百股东也在情理之中。

按南京新百今年3月公布的重组预案,金鹰国际还将通过上海富得世纪等7家公司认购上市公司不超过44576.4626万股,其将持有上市公司约56%的股权,算上3家关联公司新百投资、金申集团和华美联合,金鹰系将合计持有南京新百68.8%的股权。

相对应的,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南京国资”)持有的5638.26万股,由原先15.74%的持股比例被稀释为7%左右。

和南京新百不同的是,南京中商(600280.SH)的控股股东江苏雨润集团则选择受让南京国资持有的部分股权,减持后,南京国资持有南京中商5%的股权。

回应质疑

南京新百重组预案显示,上海富得世纪、南京珠江壹号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珠江壹号”)等7家子公司的预估值合计约32.76亿元,前两者合计29.45亿元的预估值占比近九成。

方案披露后,市场质疑则主要集中在位于南京市珠江路和上海市南京西路的这两处物业身上。

珠江壹号前身南京国际同仁发展有限公司(同仁发展)曾是南京新百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2003年联合子公司南京新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出资1.39亿元,购得同仁发展的股权和债权,而同仁发展主要资产就是搁置多年的同仁大厦项目。

“当时经过商贸局协调,把项目从交家电资产包里作为抵债给了新百。”王恒告诉记者。

调查显示,截至2002年末,南京新百为交家电集团担保达8000万元,2003年增至1亿元。

“当时新百唯一的房地产项目赔钱,主持开发珠江壹号烂尾楼项目可能更困难。董事会意见非常明确,尽早将烫手山芋解决掉,把精力放到新百主楼的加层工程上。”王恒告诉记者。

资料显示,2006年5月30日和2007年8月24日,南京新百先后将其持有珠江壹号70%和30%的股权,转让给泰州新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转让价分别为8378.53万元和4500万元,分别为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带来1949.04万元和1780.53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

据王恒介绍,金鹰国际拿到珠江壹号项目后,“前后投入差不多10个亿资金。”

重组预案显示,珠江壹号南楼“增值较大是由于项目公司成立时即取得南楼土地,时间较早,属于自行建设项目,故账面体现的房地产成本较低,账面原值7.60亿元,而当前南楼周边已售均价及同类房地产市价较高,所以与其账面成本相比增幅很大”。

与此类似,计划注入的另一块资产上海富得世纪100%股权,也因为去年曾计划注入香港上市公司金鹰商贸,成为关注焦点。

去年11月7日,金鹰商贸公告计划以9.98亿元购入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金鹰购物广场的物业(即上海富得世纪),但最终该项计划被取消。

而此次上海富得世纪的100%股权被预估为13.1亿元,较4.13亿元的账面值增值不少。

王 恒表示,去年下半年装修到今年5月28日重新开业,投入改造的费用在1.5亿-2亿元,“商业价值的发生不仅从投入资金看,也可以从产出效益看。例如为引 进的GUCCI品牌在装修店面方面投入3500万元,换取了营业额2个点的提成,这个店面的定位也从原先的中国旗舰店上升为亚洲旗舰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5

铺路不动产投资 国寿58亿港元入股远洋地产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9/159598.html




虽然监管细则尚未出台,但保险公司投资不动产的步伐却从未停止,并且从形式到内容都悄然发生着变化。

远 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3377.HK)12月27日公告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601628.SH,2628.HK)拟以每股6.23港元的价格,认 购公司9.34亿股新股,完成配售及认购后,国寿股份持有相当于远洋地产经扩大的已发行股本约16.57%,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从以自用名义购买写字楼进行不动产投资,到通过集团旗下信托公司投资于房地产,再到直接大手笔购入上市地产公司股份,以及成立专门的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中资保险公司对不动产领域投资的铺垫,已越来越接近实务操作阶段。

为什么是远洋地产?

远 洋地产称,国寿股份对远洋地产每股6.23港元的认购价,较认购协议日(12月24日)收市价的每股6.8元折让约8.38%,涉资约58.2亿港元。在 认购完成后并于2010年内,国寿股份可向远洋地产董事会提名一名非执行董事。同时,国寿股份承诺一年内不出售或订约出售其股份,但向其附属公司转让有关 股份不受限制。

国寿携58.2亿港元空降后,远洋地产第一大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持股比例将从20.20%摊薄至16.85%,仅高于国寿0.28个百分点;原第二大股东中化集团的持股比例则由12.64%降至10.55%,位列第三。

这宗被远洋地产称为“2009年香港资本市场最大规模集资活动之一”的交易,因交易金额尚未达到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需披露信息的要求,国寿股份并未就此发布公告。

为何相中远洋地产?国寿股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远洋地产是香港联交所认定的红筹股,符合保监会近期允许保险资金投资香港市场H股和红筹股的政策,并且该公司具有国企背景,规模适度,盈利能力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具备投资价值。”

远洋地产成立于1993年,前身为原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7年远洋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并全资持有境内的远洋地产有限公司(原名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境外的远洋地产(香港)有限公司,下属有47家重要项目/附属公司及3个项目部。

远洋地产是北京和环渤海湾地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目前已在北京拥有2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目前,公司在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杭州、中山等地共有3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持有总土地储备超过1200万平方米,其中75%位于环渤海地区。

今 年以来,远洋地产已经获得了300亿元的银行授信,还发行了26亿元的企业债,并获得银行财团的7亿美元贷款,估算下来,公司可动用的资金将超过500亿 元。对于国寿股份的参股,远洋地产表示,认购事项提供良机筹集额外资金,以巩固其财务状况并扩大资本基础,集资所得将拟作集团一般营运资金用途。

就在12月4日,远洋地产曾以溢价率467%拿下北京亦庄新城新地王,创下北京今年土地竞拍之最。

虽然是投资于港股上市公司,但据国寿内部人士透露,此单交易并非由设在香港、专司海外投资的国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而是由国寿股份投资部亲自操刀。“因为是大宗交易,所以是国寿股份自己做。”该人士称。

也 许,另一个更顺理成章的解释是,作为远洋地产的战略投资者,国寿关注的已不是其在二级市场上股价的涨跌,而更看重如何通过派驻非执行董事,更多、更深入地 了解一家地产公司如何在如今风起云涌的房地产市场运作。“与其说国寿投资的是一只香港红筹股,不如说,它投资的是一家具备丰富经验和国企背景的房地产公 司。”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

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如此逼近也使人产生无限联想。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国寿股份继续增持,成为远洋地产的第一大股东并非没有可能。”

三公司差异化铺路

不论未来这0.28个百分点的持股差距是否抹去,国寿都通过这宗交易为不动产投资做了令人艳羡的铺垫。

就在12月25日,保监会公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包括基础设施类不动产、非基础设施类不动产等。

其实,此前已有不少保险公司介入不动产投资领域。受限于政策红线,保险资金通常采用两种方式“曲线”进入,一是以自用名义购买写字楼进行投资,另一种是通过集团旗下信托、资产管理公司投资于房地产。

第 一种方式起步于2006年,保险机构直接或间接购入土地或写字楼,并获得租金回报。“此前保险公司购买写字楼都是以自用的名义,纳入固定资产项下,偿付能 力充足就可以购买办公楼作为固定资产,只需获得公司董事会通过,而无需在购买前上报监管部门。”一保险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称。

第二种方式主要来自平安保险集团,其通过平安信托频繁涉足房地产领域。今年8至9月,平安信托先后与金地集团和绿城集团签署合作投资战略框架协议,为两家公司负责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展开投资,未来三年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和150亿元。

目 前,监管部门正在就不动产投资制定实施细则。知情人士称,比较确定的原则是:进行不动产股权投资的保险公司需要成立独立的专业投资机构,并且该投资机构要 在立足于保险行业的基础上,吸收社会上的其他资金,实现股权的多元化,同时,为了避嫌保险资金参与炒作房地产,未来即使投资于不动产,保险公司也不能进行 直接的房地产开发。

较平安信托铺路房地产投资的方式更进一步,知情人士透露,泰康人寿已决定由泰康人寿和泰康资产管理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专门的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为的是在不动产投资细则出台前最大程度的做好准备。

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曾在公司内部表示,设立不动产投资管理公司后,要通过投资项目公司进行不动产投资,建成后自己经营,目标是投资持有型的养老物业。

值得注意的是,不动产投资的高风险给保险企业提出的挑战不同一般。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层人士称,“不动产投资有自己的一套路数,必须熟悉市场,熟悉操作流程,熟悉竞争对手,这些都需要有人才做支撑。”

可以预见,国寿对远洋地产的投资,就是在走一条人才储备和经验储备的捷径,“即使不成为远洋地产的控股股东,也可以借助它多年的经验、技术和人才,在保险公司的不动产投资上占得先机。”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32

中信系50亿美元购船 为在澳铁矿“登陆”铺路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05/2189837.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近日,一家不太起眼的H股上市公司——泰丰国际 (00724,HK)宣布,拟斥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广东湛江港作为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最近的深水良港,一直是钢企扎根的热点地区,港股上市公司在此布局原本也无可非议,但如此大的手笔仍足以令市场震惊。这背后到底有无玄机?
为了寻找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发现,泰丰国际竟与大资本集团——中信集团渊源甚深:一方面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 之一;另一方面泰丰国际近期又收购了中信集团旗下“中信物流”的权益。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由于中信泰富(00267,HK)在澳大利亚拥有至少20亿吨的 铁矿资源,而在中信泰富的战略中,大部分铁矿石都要售予国内的钢铁厂,因此寻找一个合适的“登陆”点尤其重要。
分析人士相信,泰丰国际的这一步棋背后或许正有着中信集团的影子,其目的正是为了中信泰富澳洲铁矿的“登陆”。
泰丰国际拟重金布局湛江
在2010年底,广东省首届海洋博览会在湛江开幕,香港H股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上市企业泰丰国际高管拜访了湛江市市长阮日生等当地政要。而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泰丰国际的高管拜访阮日生时曾表示,拟投资50亿美元购买15艘运输船,用于运输湛江钢铁基地的原材料。
资料显示,泰丰国际主要经营电子零件、海运以及设计、制造及销售香烟打火机及相关配件。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运输”这一名目下的资产是著名央企中信集团 旗下的中信物流,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0月10日,泰丰国际以18.44亿港元收购中信物流90%权益,余下10%股权的收购将在今后完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泰丰国际的股东资料时还发现,中信集团为泰丰国际主要股东之一,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汽车公司于2010年11月25日,在场外以每股平均价0.4港元,持有泰丰国际近5.65亿股或6.5%,而公司最大股东仅持有公司股票25.7%。
一方面出售非上市资产予上市公司,另一方面逐步持有该公司股票,中信集团将部分非上市资产推向资本市场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早在去年9月,中信集团就开始逐步布局湛江港这一钢铁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据了解,中信物流北京与广东钢铁公司于2010年9月26日订立协 议,据此,中信物流北京将在湛江钢铁厂内建设、拥有及运营(BOO)原料运输及特种罐车运输之物流系统。根据协议,中信物流北京将获授建设及运营有关物流 系统之专属经营权,为期8年,并收取相应服务费。
为中信泰富铁矿入港铺路
资本市场的运作以及产业上的布局,使分析人士相信,这一系列与中信集团有关的动作都是为了该集团旗下H股上市企业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的巨量铁矿资源。
2006年,中信泰富斥巨资向Miner-alogy收购位于澳大利亚Tenement123、124、125处2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并有权进一 步认购40亿吨开采权。距普雷斯顿角25公里处的Tenement的西澳磁铁项目是中资企业最大的海外铁矿石生产基地,按目前的年开采矿石量计算,是全世 界最大的铁矿开采项目之一。中信泰富为这一铁矿投资共52亿美元,而业界关注的是,付出如此大的投入之后能不能赚钱?
早在2009年年底,中信泰富就表示,已签订协议,将其澳大利亚项目出产铁矿石中的2/3出售给国内的钢厂,那么,寻找一个合适的入港口岸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考虑。
湛江港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是近年钢铁企业的争夺重点。它是中国内地距澳大利亚铁矿石进口最近的港口,同时也是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位于粤桂琼接合部, 拥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等5种综合运输体系。此外,湛江还是全国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30万吨级航道,全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现代化码头湛 江港30万吨级散货码头业已全面施工建设。
更重要的是,铁矿石运进港口后,可以做到就地消化。早在2008年,宝钢就酝酿在湛江建设一个设计年产能2000万吨、首期建设规模10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而就在临近广西的防城港,武钢也重金布局,年产能同样是2000万吨。
实际上,中信泰富此举对于国内的钢铁企业也具有一定的标杆意义。在目前行业受制于力拓等国际铁矿石巨头时,中信泰富在澳洲的铁矿资源是目前中资企业在海 外矿业领域中最大的投资项目,也是在澳大利亚资源领域为数不多的100%股权项目,更是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铁矿石领域真正投入实质性运作的唯一项 目。
迟迟未获准生证的钢铁项目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目前均未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项目建设批文,即业界俗称的“准生证”。
国务院对于批准新增产能相当谨慎,发改委制定的钢铁业新增产能铁律是:新增产能必须在“淘汰落后产能”的情况下方能获批。
目前按照发改委要求,400立方米高炉均被列入淘汰钢铁企业名单,全行业总产能的20%基本都被列入“黑名单”。由于这些产能分散在全国各地,或因为拥有矿石资源、或源于接近需求地,都能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被很多地方政府视作一个重要行业。
发改委最初对待落后产能采用强硬手段,直接勒令地方政府年初制定淘汰目标,年底验收淘汰成果。但在实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年年都说淘汰成果显著,但落后产能依然大量存在。
无奈之下,发改委默许了一种替代方案:让龙头企业出面,以在地方新建一个先进产能的方式,淘汰当地的落后产能。这种模式下出现的项目包括宝钢湛江港项目和武钢防城港项目,但宝钢湛江港项目由于和广州市政府就重组广州钢铁集团的价格问题,迟迟未能达成共识。
无论是宝钢还是武钢,都还在等待发改委最终的一纸批文。
新闻链接
铁矿石有价无市矿商钢厂忙“冬储”
每经记者 张国栋 发自北京
铁矿石进入需求淡季,进口价却在不断攀升。受此影响,国内不少钢厂和贸易企业纷纷选择“冬储”。
据中国钢材网1月4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品位63.5%印度粉矿价格为178美元/吨,正在接近去年4月中旬高点192美元/吨。“现在本是需求淡季,而且钢材已经跌价,为何原料价格却一路上扬?”1月4日,北京某钢贸企业人士直言对现在的铁矿石市场“看不懂”。
不过,受到对后期铁矿石价格上涨预期强烈等因素影响,一些规模钢贸企业还是选择囤货待涨。据北京百汇怡翔科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京花分析称,近期钢贸大户大部分限量销售,控制销售节奏,是因为成本上涨已成定局,后期订货价格要涨。
另据西本新干线对国内铁矿石港口存量的最新监测显示,去年11月5日港口库存量为7280万吨,在2010年最后一天增至7700万吨,前后增加近 400万吨。“这种连续增仓的势头,一方面说明消费淡季的到来,另一方面也说明进口量、囤积量在连续增加。”西本新干线信息总监盛志诚分析称。
记者了解到,不少贸易商对身背“炒矿黑锅”颇感委屈。“问题正好相反,各大钢厂才是炒矿的主力。”1月4日,山东某钢贸企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我的钢铁网分析人士表示,市场的确存在囤货,但没有报道说的那么严重,现在的价格基本反映了当前的供需情况。“冬季是需求淡季也是供应的淡季,现在国产矿的量上不来,外矿的进口也在减少,并不存在严重的倒卖行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3

百億富豪 十年鋪路 馮國經志在特首

2003-9-18  NM




第三屆特首爭奪戰,因董建華無能 而提早展開,論形勢,原為黑馬的唐英年,自上任財爺以來因「腳頭甚佳」,走勢凌厲,其大熱程度幾乎超越「實力派」的馮國經。近年馮國經仕途一直走俏,政府 逢有高位空缺,這位機管局主席必定榜上有名。不過無論是財政司,還是行政會議成員之位,最終都不是馮國經那杯茶,因為無寶不落的他,一直志在特首。論家 世,馮國經不夠唐英年顯赫,但論個人才能,實戰證明馮氏顯然高一班。他挾?颿╪繷掑h兼教授銜頭,八十年代與弟弟國綸,聯手將家族生意利豐行大事改革,將 一間傳統的貿易行,建立成市值達四百億的採購貿易王國,馮氏兄弟的身家亦超過一百六十億。不過風光背後,馮國經之所以能將利豐發揚光大,原來全賴當年狠心 將家族生意私有化,果斷分家所致。董建華今週即將宣佈,新加入的行政會議成員名單,大熱的馮國經入榜機會不大。與董建華稔熟的馮國經,財爺及行會成員之 位,其實唾手可得,但他連連推卻。馮國經的媽媽李佩瑤,最近一次在跑馬地馬會飲茶時,跟朋友談及大兒子(國經)是否會當官時,曾表示「唔想個仔當咁高簕 官」,因眼見有這麼多人上街反對董建華,認為太大壓力。「我好肉赤個仔,但若果佢要做,老媽子都阻止唔到佢。」馮並非對政治沒有野心,而是志不在此。認識 了他三十多年的一位身邊朋友表示:「其實他十多年前已經鋪路選特首,因此將家族生意的實際運作,交給弟弟馮國綸打理,自己不沾手。但他最缺乏的,是沒有直 達阿爺(北京)的渠道。」與中方保持關係,馮的弟弟國綸,給哥哥幫上了一大忙。馮國綸的外父,是南聯實業主席周文軒,來往的都是有中方背景的上海幫商人, 其中政壇重量級人馬安子介(已故),更是馮國綸太太周小薇的契爺。加上馮國經太太沈乃琪也是上海人,因此兩兄弟可以打入上海幫的圈子。

馮國 綸助哥哥一臂馮國綸踏入政壇比哥哥還早,八五年他以貿易發展局理事身份,被中方委任為基本法諮詢委員會成員。九十年代初,中英政制爭拗時,馮國綸又被委任 為籌委,及後亦成為政協成員。當了五年政協成員的馮國綸,今年退下來;換上的,正是馮國經,顯示「他自己要落場打波,真正為第三屆特首進行埋身肉搏戰。」 一位政協成員表示,「其實兩兄弟分工好清楚:細佬為人直率,對政治無興趣,佢出只係幫哥哥霸住個位;而大佬為人圓滑,一直守到而家先至出。起碼佢効政 治上,到而家都無乜污點。」對他最大的攻擊,外界認為是他與美國政府密切的關係,謠傳指他「曾為CIA(中央情報局)工作」。馮對朋友表示,是其他政客攻 擊他。馮國經在政壇的轉捩點,是九一年得到當時權傾政商界的鄧蓮如,欽點他為貿易發展局主席。一位前立法會議員表示,「馮國經當時係中央政策組成員,在經 濟政策上提出不少意見,亦升與鄧蓮如到美國或日本推廣香港經濟,兩人關係不錯。佢係叻,但講到貿易發展局主席之位,佢當時還未夠班。」貿易發展局主席之 位,過往均由非官守議員擔任,先後有簡悅強、安子介及鄧蓮如。馮國經任貿發局九年期間,積極爭取延續中國最惠國待遇,及中國重返世貿,向外國推廣下了很大 功夫。

馮、董兩家突然要好馮國經在短短十年間,成為政壇炙手可熱的人物,他的冒起,亦拜與董建華關係密切所賜。馮國經是番書仔一名,六十年 代到美國波士頓求學,六九年與妻子沈乃琪在美國結婚。當地華人圈子很細,馮、董兩人,以至兩位夫人,早在波士頓有來往,但由於兩對夫婦年齡相差有十多年, 所以並非「玩埋一齊的朋友」。回港後,兩家素有來往,但並不密切,董太的一位雀友表示:「以前董太都無乜同Julia(沈乃琪)打牌,亦唔見有一齊 shopping,但近六、七年,兩人來往好密。」馮太活躍於波場,亦愛好跳舞,經常與胡應湘太太及王守業太太玩埋。「馮太個人好outgoing,鍾意 講?禳A亦幾有霸氣,性格同董太有刋相似。」一位政協成員表示。前利豐員工亦表示,這位老闆娘相當巴閉,她在利豐的問題開支,更一度在九四年,前總經理黃 子奇與馮國經對簿公堂時披露。當年,棄官從商的黃子奇,因不滿馮國經未履行承諾,支付相關的薪金福利而鬧上法庭。在庭內黃曾透露,就馮國經太太的問題開 支,雙方曾有激烈爭辯。最後,利豐賠償約九十萬予黃而了結案件。

公職顯才能九六年七月,已經宣佈參選競逐第一屆特首的董建華,當時是大熱,馮國經獲委任為東方海外非執行董事兼 核數委員會主席。馮肯入局幫董家手,顯示願意「埋董建華堆」。九八年香港新機場落成,初期運作混亂,成為國際大笑話,連累香港損失數以十億計,當時機管局 主席黃保欣被外界大力批評。翌年董換上馮國經,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佢(馮)効管理上真係好叻,以前貿發局効內地邊有咁多辦事處,而家有成十一個。佢初初 做機管局主席時,都好擔心,但丐下問,分別約機管局及機諮委成員,問他們的意見。」一名前機管局成員表示。新機場在他手下經營,頭兩年已獲得盈利;兩年間 新機場連獲多項最佳機場大獎,包括業界高度重視的Travel Trade Gazette旅遊大獎。董建華政府民望越低,更凸顯馮國經的辦事能力,助他邁向特首之路。○○年港大發生鍾庭耀風波,董的親信路祥安向港大前校長鄭耀宗 施壓,干預鍾庭耀的民意調查。港大校董會主席楊鐵樑即將退休,董建華又找來這名世交,幫忙執手尾,委任他為校董會主席。馮上任後的得意之作,先找來了世界 知名的基因工程專家徐立之任校長,繼而禮聘對抗愛滋病專家何大一,在港大成立愛滋病研究中心。馮國經對身邊的朋友表示,當上港大校董會主席,是他「人生公 職的高峰,現今要攀人生另一高峰」。相信他所指,便是行政長官之位。

馮氏家族譜1.四三年於廣州辭世,享年六十三歲。2.先後出任東華三院主席、南華會主席及立法會非官守議員等職務,九四年逝世,享年八十三歲。3.四二年取得廣州嶺南大學園藝學士學位,其後任利豐木器部經理及董事局成員,至八八年退休。4.曾於利豐主責煙花炮仗業務,分家後,自設公司經營手工藝品生意。5.任職大律師,其妻是鱷魚恤大王么女陳少蕙。6.與妻子沈乃琪於六九年在美國結婚7.妻子周小薇是南聯實業主席周文軒女兒8.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現於利豐財務及投資部工作。

四 百億貿易王國無寶不落的馮國經,從來都要做話事人。政壇如是,商界亦如是。他是利豐集團主席,坐擁市值高峰期達四百億的貿易王國,統領分佈全球四十個國家 的員工,超過一萬二千人。利豐在過去五年,憑藉連番收購合併,將營業額由九八年的一百四十億,推至去年的三百七十億,純利衝破十億元。二千年利豐更被列入 囱生指數,成為藍籌股。利豐的貿易客戶和合作夥伴,大多是響噹噹的國際名牌,例如可口可樂、迪士尼、Lego模型等。八十年代,利豐進軍零售業,先後取得 玩具反斗城(其後由上市公司轉 讓給馮國經兄弟)及OK便利店在亞洲的經營權。上月,利豐又與Levi's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獲授權設計、生產及推銷Levi's全新系列的男女上衣,並 銷售給大型零售商Wal-Mart。利豐的經營模式,連全球著名學府哈佛大學,都多次引以為案例研究。曾經訪問過馮國經的《哈佛商業評論》編輯Joan Magretta盛讚,「Victor(馮之洋名)是一個深謀遠慮兼思考清晰的商界領袖。最難得是他可以抽離於日常工作,從宏觀看整盤生意及市場導向。」 事實上,馮國經在利豐的角色,是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而胞弟馮國綸則負責實際營運。馮國經畢業於哈佛大學,獲商業經濟博士學位,更曾於哈佛商業學院任教 授。他成功將利豐由一盤傳統的家族生意發揚光大,變成全球最大的採購貿易商,成績斐然。不過,家族中人卻不以為然,「佢威佢簕事,與我無關。」馮國經的堂 姊馮美生說。原來馮國經風光背後,是因為當年果斷分家,結果導致馮家第三代兩房兄弟變成陌路人。

第三代不相往還翻看七三年的利豐招股書,馮國經伯父馮慕英是公司董事主席,負責財務決策,而出任董事經 理的馮國經父親馮漢柱,負責商業決策。本來兩兄弟一主內一主外,共同打理家族生意,但由於馮慕英於七五年病逝,外界對他所知不多。馮慕英有三妻三子四女, 其中國康和國礎,曾於七十年代初參與利豐生意,但其後都先後退出。記者找上馮慕英的長女雪生及五女美生,她們不欲多談馮家及利豐的事,只說:「我們同馮國 經一家已沒有關係了,總之老死亦不相往來,行街見到面都當見不到。他們讀哈佛的要夠狠,當年他們吞佔利豐,是處心積慮的。」兩房人的恩怨,可由七十年代說 起。七二年,在哈佛商學院獲工商管理碩士的馮國綸歸隊,回港主理利豐的紡織貿易部門。在此之前,兩名堂兄國康及國礎,早加入利豐。其中國礎只效力一段短時 間,便轉攻讀法律,後來成為大律師。而國康一直負責煙花炮仗部門至八十年代,沒有掌實權。相反,受哈佛教育的馮國經昆仲,甫入利豐就決心為改革家族生意而 部署。馮國經覺得要將利豐規範化,第一步就要上市,將公司推出市場受其他股東監管。當時馮國經仍在哈佛教書,上市大任,由比他小三年的弟弟馮國綸一手執行。七三年四月,利豐在香港、遠東、金銀三會上市。翌年,馮國經也放棄哈佛教席,正式加入利豐。

馮國經年齡:58歲學歷:英皇佐治五世學校麻省理工電機工程碩士哈佛大學商業經濟博士事業:70-72年任職美國紐約市花旗銀行計劃主任72-74年任哈佛工管學院副教授81年任利豐集事董事總經理86年任美國寶信投資有限公司主席89年升任利豐集團主席主要公職:機場管理局主席港大校董及校務委員會主席貿發局主席(91-00年)身家:利豐集團約20%:市值80億股息(過去3年):4.7億

馮國經狠心分家七五年,馮慕英病逝,主席一職就由馮漢柱補上。當時馮漢柱已年屆六十四歲,又忙?韞萿k會及市政局的工作。為令利豐趨向專業化,馮國經主張摒棄家族成員,改聘專業及具管理經驗的人才管理。八一年,當馮國經正式加入董事局之時,就找來與馮漢柱稔熟的前副郵政署署長黃子奇,擔任利豐貿易總經理。而馮國綸出任利豐(地產)總經理,兼負責紡織部門。由於馮氏一直主張家族共產,而且規定所有持有股份的家族成員,都要返利豐上班,當時在利豐的馮家成員已有十多人。有見及此,馮國經於八八年決心將公司私 有化,果斷分家,令利豐擺脫家族經營的包袱。當年馮國經兄弟,以每股八元五角,較當時的資產淨值還多六成五溢價,向其他家族成員及小股東買入股份,涉資四 億多。「當時我和在美國的屋企人,對利豐一無所知,我阿叔話賣股,咪賣囉。」堂姊馮雪生如是說。擺脫一班皇親國戚後,利豐於九二年再上市,股權和管理層都有重大變化。馮國經國綸兩兄弟佔七成半,是大股東,而董事局裡,除了馮氏兄弟外,第二代包括父親馮漢柱都已退任,取而代之的是非姓馮的專業人士。

兩 房身家差天共地其實利豐於八八年私有化及家族分家後,兩房人便各自修行。馮國經兄弟將利豐愈搞愈大,以所持利豐逾四成股份計,兩兄弟今天身家一百六十億。 兄弟倆現報住馬己仙峽道港景別墅的複式及相連單位,那兒原是馮漢柱家族的祖屋,九六年重建成三十三層高豪宅,部分單位已拆散出售,其餘由馮氏兄弟私人持 有。但反觀馮慕英的後代,與馮國經兄弟比,是蚊髀同牛髀。現經營手工藝品的馮國康,家住中半山有四十年樓齡的文華新擥。而在太子大廈執業的馮國礎大律師, 則報住渣甸山谷柏道地址,與何猷龍、劉鑾雄等為鄰。該物業並非由馮國礎擁有,而是太太娘家陳氏家人名下。馮國礎的妻子陳少蕙,是鱷魚恤創辦人陳俊的么女, 陳俊於九七年逝世,後人多移居加國,陳少蕙是少數留港的家族成員。至於三位堂姊:雪生、美生和艷生,後者與外籍人士結婚,早已移居美國。剩下雪生和美生, 現居於灣仔港灣大廈,單位面積約有三百多呎,由於地方淺窄,雪櫃也得放在客廳一角,裝潢與屋村居民相似。雖然堂兄弟對馮國經狠心分家耿耿於懷,但從利豐的 發展看,若當年沒有分家,利豐也許沒有今天的成就。

第一代華資買辦利豐百年基業,全憑馮家三代經營。時光倒流一百年,原籍廣東鶴山的馮柏 燎,生於小康之家。父親馮傑時因替地主收租和管理農田,故收入頗豐厚,可送三子柏燎到香港中央書院(皇仁書院的前身)受教育。馮柏燎畢業後到美國深造一 年,然後任職英文教師。馮柏燎回到廣州,遇上同鄉李道明,並在李的瓷器店任職經理。當時的廣州是通商口岸,主要貿易由英國及歐洲等列強所霸佔。精通英語的 馮柏燎,於一九○六年與李道明合資,在廣州沙面六二三路開設利豐行,是中國第一代的華資買辦,主要出口瓷器。「李道明是地主,我祖父就只不過是個英文教 師,識英文可以同當時的外商溝通,所以當時他們合組公司,由李出錢、馮經營,所以Li & Fung是由Li行先。雖然李家在四六年退冲股,但祖父吩咐落Li & Fung個名不可以改,而中文諧音『利豐』又有利潤豐厚的意思,咁好意頭無需要改。」馮國綸憶述。三十年代,馮柏燎的二子慕英和三子漢柱,相繼加入利豐。 一九三七年廣州淪陷,利豐則在香港正式註冊,業務更擴展至炮仗煙花、藤器、塑膠花及玩具等。「利豐當年主要幫炮仗王——益隆炮仗廠的鄧碧堂拿貨,賣去夏威 夷和三藩市,毛利低,不是太好賺。反而做藤器賺得多,當年香港三大藤器出口,有利豐、我的公司和一個姓詹的三藩市華僑,五十年代做藤器賣去美國,一年可做幾千萬。」友人兼行家雲大棉說。

利 豐威水史1907年,利豐首創紙篤炮仗,從前製造炮仗均用泥篤,經改良後,紙篤炮仗既可除去泥塵飛揚之弊,又可減省運輸成本,而且發放時聲音更響亮,紙篤 炮仗一直沿用至今。1915年,馮柏燎是首位華商獲邀加入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當時全球最大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展覽會」,該活動全年參觀人數達 1,300萬。二次世界大戰後,利豐是首家引原子筆來港出售的入口商,而「原子筆」之名則由利豐所創,取其大戰後,原子彈威力令人印象深刻之意,希望原子 筆亦有相當吸引力,結果首批原子筆供不應求,售價被炒高至三百多元,是成本的五十倍。1952年,利豐特別製造兩張兒童藤椅空運去倫敦白金漢宮,給當時的 查里斯王子及安妮公主。英女皇收到後,回函致謝。

漢柱愛名慕英嗜賭雲大棉形容,當年馮漢柱公職多,在社會上較出名,而馮慕英則在賭場上出 名。「馮慕英是馬王,擁有超過十隻馬。他很鍾意賭錢,以前沒有電話投注、信用卡之類,他就叫工人拿兩大個裝滿五百蚊紙的皮勅去馬場賭,最後都輸多贏少。 「而漢柱無乜嗜好,鍾意儲錢多過賭錢,他一隻腳長一隻腳短,行路一拐一拐咁,晚年就枴杖。他個樣夠老實,又識講中、英文,所以負責對外見客,馮慕英則去 見廠搵原料。」六、七十年代,利豐一直平穩發展,主要業務分貿易、地產及財務投資三類。隨?騤g濟不斷發展,市場訊息愈來愈多,傳統中介人角色開始式微, 馮國經兄弟遂引入供應鏈管理,為利豐重新定位。

引入供應鏈管理所謂供應鏈管理,簡而言之,是將整個生產程序斬件,然後將每個項目分派到全球 最有經濟效益的地方進行。例如,一個歐洲零售商,向利豐落一萬件成衣訂單。可能的做法是,利豐會從韓國買紗,並運往人工較平的台灣進行紡織及漂染。利豐會 向YKK的中國廠直接訂購拉鏈。接?顜滽蔗M拉鏈運往配額較充裕的泰國生產。為縮短生粒間,利豐會將訂單分給五間廠同時進行。這樣,五星期後,一萬件衣服 就可在歐洲客的貨架出售。「由於利豐掌握全球多個市場和生產商的資訊,它可以提供一些市場資料,譬如國內玩具業情況等,讓我們的產品可以有效地生產和推 銷。」Mattel亞洲財務董事劉達智說。要將這個供應鏈管理搞好,首要條件是網絡夠大。利豐改革的第一階段,是要在台灣、韓國、新加坡等地開設辦事處,擔當地區性採購代理商的角色。第二階段,是要從分公司取 得各個市場的訊息,成立統一資料庫,並為客人的生產計劃提供市場調查。為加速供應鏈的發展,利豐採取收購合併策略。如九五年,利豐以四億七收購英之傑旗下 的天祥,以拓展歐洲市場;二千年更收購蘭桂坊之父Allen Zeman旗下的採購出口物流Colby,逐漸擴張版圖,發展成今天的四百億王國。

馮 家有女初長成馮國經官運日隆,連他的家人都成為傳媒焦點。論風頭,除妻子沈乃琪外,長女馮詠儀算最勁。今年三十二歲的長女馮詠儀,與父親一樣在哈佛大學畢 業,其後在美國的私人銀行工作了一陣子,返港後在Ferragamo任職公關,然後加入利豐的財務投資部工作。二千年九月,馮詠儀下嫁囱生創辦人林炳炎的 孫林詩棋,在會展筵開七十二席,官商巨賈如特首伉儷、吳光正夫婦、郭炳聯夫婦和李澤鉅等都有到賀。一年前,馮詠儀是波場擁躉,但加入利豐後,開始修心養 性,建立專業形象,記者問她有關父親馮國經的事,她都會一本正經地回答,一句起兩句止。「我最佩服爸爸及爺爺一代,經常可不斷諗新路向,貼近市場的發 展。」馮詠儀對下還有兩個弟弟,分別為三十歲的裕鈞和廿七歲的裕津,裕鈞亦畢業於哈佛。馮家三姊弟現暫得馮詠儀返利豐幫手,未知馮國經會否貫徹哈佛管理作 風,把利豐王國,留給有能之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4

孫一丁辭去三聯職務為離開國美鋪路?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310/2224448.shtml

 每經記者 郎振 發自北京
就在宣佈陳曉辭去公司董事會主席職務的同一份公告中,國美電器還宣佈孫一丁也辭任公司執行董事的消息,不過孫仍繼 續留任公司副總裁一職。與此同時,孫一丁也辭去了*ST三聯(600898,SH)的董事及副董事長的職務。昨日(3月9日),*ST三聯公告了孫一丁的 辭職消息,並表示孫一丁的辭職未導致公司董事會成員低於法定人數,不影響公司董事會正常運作。董事會將盡快提名新的董事候選人,並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與陳曉同樣處於風口浪尖上的孫一丁在接通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電話後表示,自己正在吃飯,「沒什麼想說的,也不願接受採訪。」
值得注意的是,現任國美電器總裁的王俊洲同時兼任三聯商社董事長,不過三聯商社並沒有關於王俊洲職務變動的公告。在國美此前收購三聯商社 (現「*ST三聯」)的過程中,孫一丁是操刀者之一。
資料顯示,2008年2月,國美電器通過「孫公司」濟南萬盛源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完成對山東龍脊島建設有限公司的股權收購。三聯商社2700萬股 權從而最終納入國美電器囊中。國美電器成為三聯商社的第一大股東,佔總股本的10.67%。2009年初,國美電器改組三聯商社董事會。王俊洲出任三聯商 社董事長,國美電器副總裁孫一丁擔任副董事長。
有不願具名的家電業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認為,去年國美創始股東與陳曉爭奪董事會 控制權時,孫一丁是陳曉陣營中堅定的支持者。「孫一丁辭去在三聯的職務以後,也可能是在為自己離開國美做好了前期準備。」該人士分析,「他現在僅有國美副 總裁一職,如果選擇離開也並非難事。」
此外,*ST三聯中小股東訴公司原大股東山東三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一案也將於 2011年3月29日在山東省高院開庭審理。家電專家劉步塵認為,國美現在基本上沒有心思管理三聯的事情,「事實上,自從三聯併入國美以後,並沒有給其帶 來貢獻,反而連連虧損拖累國美,甩掉三聯也許能讓國美輕裝上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88

取得經緯科技經營權 為轉型營建股鋪路 聚合發入主經緯 台中建商借殼風再起

2011-6-13  TWM




將在六月二十二日改選董監的經緯科技,確定將由台中知名建商聚合發入主,原公司派將退出董事會,未來經緯將更名為「坤悅開發」重新出發,也宣告經緯科技將正式走入歷史。

撰文‧梁任瑋

營建業借殼再下一城。台中七期重劃區知名建商聚合發建設近日透過私募入主電子股經緯科技,這也是繼總太入主駿億電子後,近期台中房地產業第二樁借殼掛牌案例。

聚合發建設目前已取得經緯五四%股權,六月二十二日即將登場的經緯股東會將一口氣決議多項重要議案,包括更名為坤悅開發,並辦理二.四億股私募案,私募價 格每股暫定五.八元,預估可募得十三.九億元,公司資本額將提升至三十億元,並改選董監事,聚合發不僅將正式取得經營權,也將增設不動產開發業務營業項 目,為轉型營建股鋪路。

此次參與經緯私募的對象為聚合發董事長陳世坤、總經理祈興國及悅弘盛投資公司,其中祈興國也是悅弘盛的股東。聚合發三席代表分別各持有經緯約一八%的股 權,合計比重五四.三二%,雖然經緯董事長嚴崇瑞,仍是目前單一最大法人股東,但持股比重已由原先的五七%下降到二五%。

經緯近年虧損 兩度改組二十年前從台中縣豐原、大雅推透天別墅發跡的聚合發建設,董事長陳世坤與總經理祈興國兩人因高中情誼創業,最初只鎖定首次購屋與首次換屋客層,近 八年轉進台中市精華地段,積極耕耘台中七期重劃區豪宅市場,已連續推出七、八個建案,累計總推案金額高達四百億元,力圖將公司轉型為豪宅品牌建商。

由於聚合發銷售策略貼近市場,彈性靈活,這幾年旗下建案全部完銷,公司獲利也大幅躍進,也讓陳世坤有機會一圓公司上市夢。

由台灣商界聞人馬賓農創辦的經緯科技,一九七五年成立,前身是經緯電腦,承包多項政府電腦設計及施工,曾經是國內十大系統整合廠商之一,陸軍總部、空軍總部、海軍總部、法務部、公賣局、縣市稅捐處都是其主要客戶,是國內老牌資訊系統公司。

一九九○年,馬賓農甚至也進軍中國高爾夫與房地產市場,在上海投資擁有二十七洞的「松江天馬國際高級高爾夫球度假村」,並與上海錦江集團聯合成立錦江經緯公司,選在中國重量級中央領導人在上海下榻的西郊賓館邊合建「龍柏花苑」。

但這幾年經緯不敵台灣產業結構轉變,市場競爭激烈,公司營運也面臨瓶頸,隨著訂單萎縮財務出現虧損,股價最低只有一元多。二○○六年,經緯經營團隊第一次 改組,馬賓農卸任董事長,由威運集團嚴崇瑞接掌董座,但業績表現仍不理想,去年聚合發建設開始介入,今年五月十八日總經理已正式更換為聚合發建設總座祈興 國。

建商借殼掛牌 轉型捷徑「就算你在台中業績做得再好,不見得有全國知名度。」五年前開始將房地產推案重心轉往台北的鄉林建設董事長賴正鎰表示,台中建商較吃虧的就是缺乏 全國知名度,建設公司同樣一年營收二十億元,在台北已經算是「全國型」品牌,但在台中客戶心目中就只是「區域型」建商。

因此,透過借殼掛牌上市,因為可以省去首次申請公司上市的繁瑣過程,成為營建業轉型的終南捷徑。

近期台中建商借殼案例最知名的為總太建設入主駿億電子,在集團資源挹注下,這兩年投資興建房地產已在今年完工入帳,第一季獲利可達八千萬元,每股稅後純益將有一.五元水準,近期即將改掛營建股,並準備赴中國廈門及福州設立辦事處。

不過,營建業借殼後,才是真正辛苦的開始。「要真正改善公司體質,至少要七、八年時間。」一位上市營建股總經理透露。

綜觀這幾年借殼經營成功的營建股,都有三個相似之處:第一是搭上景氣上升列車,第二是經營手法靈活,第三是口袋要夠深。其中又以二○○○年入主宏巨建設的興富發建設,與龍巖人本入主大漢建設最為經典。

興富發建設入主宏巨後,迅速將推案戰線從高雄拉至台北,建立市場知名度後,又逢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後房市景氣大幅復甦,預售案接連完銷,手頭累積的龐大現金又快速轉入土地市場,興富發甚至在○九年起連續兩年成為營建股「購地王」。

至於近年透過借殼與換股上市的龍巖,不但是國內第一宗殯葬業上市案例,由於龍巖人本過去二十年在台灣陰宅市場擁有綿密的通路,和市值高達二百億元的土地資 產,與大漢合併後,不僅改善財務體質,去年底股價更順利站上一百元大關至今,風光成為上櫃營建股王,顯見營建股借殼掛牌成功與否,老闆是否有經營好公司的 決心是最重要關鍵。

近10年來營建業借殼上市案例建商/個人 被入主公司 入主時間 2011年6月

3日股價 (元)

興富發建設 宏巨建設 2000 65.80 麗寶建設 名軒 2004 26.00 三圓建設 福纖(三圓) 2004 77.60 龍巖人本 大漢(龍巖) 2005 106.50 亞昕開發 捷鴻 2006 40.10 城寶建設 和旺 2006 43.50

聯上開發 數位春池

(聯上) 2006 16.20 齊裕建設 十全(達麗) 2006 34.75 寶佳建設 美克能 2007 7.92 昇陽建設 弘如洋 2007 25.25 寶佳建設 櫻花建 2008 23.05 寶徠建設 凱聚(寶徠) 2008 13.35 昌運建設 富旺 2009 14.00 總太建設 駿億電子 2009 28.50 國礎建設 德士通 2010 19.75 聚合發建設 經緯(將更名坤悅開發) 2011 5.30

備註:()為更名後名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58

友達大改組 為換總經理鋪路?

2011-8-22  TCW




八月九日晚,友達光電內部傳出, 原本旗下三個事業部,改為兩個事業部,展開一年來最大改組。

改組,在友達不是一件新鮮事,這次卻可能是為了換上總經理而鋪路。

跡象:新人事有玄機彭系人馬獲重用擔任要職

此次友達計畫將原有的電視、IT(科技產品)、中小尺寸三大事業部縮編為大尺寸與中小尺寸兩個,IT事業部中的平板電腦面板與筆電面板劃歸到中小尺寸部 門,由副總暨消費產品顯示器事業群總經理吳大剛掌管。顯示器面板則轉到大尺寸部門,由資訊顯示事業群總經理蔡國新掌管。

值得注意的是,掌管中小尺寸部門的吳大剛,將一手負責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較具成長性的產品,預料在友達內部也將獲得較多資源。吳大剛是在去年被顯示器 事業執行副總彭双浪親手挖角,被視為是彭双浪人馬,這一布局似乎也在為友達執行副總 彭双浪擔任總經理一事鋪路。

針對改組一事,友達光電行銷推廣處處長蕭雅文澄清,這都只是討論選項之一,並未定案,至於是否討論換總經理,他並不清楚。

事實上,友達內部討論換總經理已經半年。主因是友達總經理陳來助到今年八月二十日為止,因反托拉斯案已待在美國將滿一年,十月才要上法庭攻防,短期內返台 機率不高。

不過,上週友達改組並沒有一併宣布更換總經理,消息人士指出,「遲遲沒公布另一個考量,是反托拉斯案。」

美國對於托拉斯的追溯期最高五年,在追溯期間換將,新任總經理可能被追溯責任起訴,預料將在追溯期滿後才會宣布。(編按:追溯期滿在二○一一年底)

目的:防人才再出走彭親和力夠,能鼓動士氣

若,友達新任總經理人選,真是如外傳的執行副總彭双浪,瑞銀證券產業分析師洪希民認為,「李焜耀的目的,應該是以穩定軍心 為重。」

目前的友達,正處於人心動盪階段,友達中階技術人才陸續出走。一位內部人事指出,這波人才出走比例高於金融海嘯,他說:「以前也虧過上百億,但是當時大家 都認為電視面板會帶來希望,現在LCD(面板) 看不到新轉機;至於轉投資太陽能,何時賺錢也不知道。」

業界對於彭双浪的評價多是務實,脾氣好,親和力夠。

第一,彭双浪資歷夠深,足以服眾。

他和李焜耀從友達前身達?硒N開始共事,也是友達副董事長陳炫彬在達?眳犮N的得力助手。大陸的蘇州廠從零到一萬三千名員工,以人數來說,至今仍是友達最 大的廠,都出自彭双浪之手。

第二,彭双浪在友達內部向來以和基層親近著稱,可鼓勵低迷的士氣。

內部員工回憶,生產部門都滿怕陳炫彬,他眼睛一瞪大,所有人都不敢說話,但是卻從未見過彭双浪發過脾氣,幾次在中國過節, 彭双浪還親自搗麻糬給員工,絲毫沒有架子。

若彭真的上任……最大挑戰是找到賺錢模式

能穩定軍心的彭双浪若上任,面對的不僅是面板需求下滑問題,更大挑戰在如何挽救友達過去投資新技術失誤,沒搭上熱門產品雙 重困境。

內部人士感嘆,當初投資比重的排名,是把電子紙置於觸控面板之上。但目前友達電子紙只有少量出貨,根本無法撼動電子紙龍頭元太科技在電子紙模組逾八成市占 地位。

康和證券研究員郭明錤指出,電子紙技術還在發展,元太買下的E Ink七年前就切入,友達才投資兩、三年,量產和技術依舊落後於元太科技。

對於觸控面板投資較少,之前雖然投資達虹,也是針對大尺寸而非觸控面板的主流小尺寸,友達內部的觸控技術則選擇成本高、良率低的內嵌式技術(touch in cell),也不是目前主流的貼合技術。

當蘋果 iPhone與 iPad產品一推出,情勢翻轉,友達雖然在兩年前決定調整方向,但,「這一步走下去要回頭就很難,沒抓住核心就慢掉了!」一位前主管指出。

台大管理學院副院長黃崇興觀察,友達改組採「三改二」,是在虧錢時降低營運成本最快的方法,IBM、奇異(GE)公司都做過,但是這僅是戰術性手段,只能 拖延等待景氣反轉,卻無法解決戰略目的。

黃崇興指出,面板最大問題,就是附加價值低和面臨反托拉斯官司。當務之急是留下好的人才和技術,找到賺錢模式,他認為,「這可能要花上兩、三年時間。急, 反倒可能看不清未來,再度投資錯誤。」

這可能就是,李焜耀選擇讓彭双浪上任的關鍵。

先前,李焜耀選擇陳來助當總經理,是因為陳來助擁有六年工研院資歷,比較偏研發思考,即便五十二年次的他很年輕,但在當時靠技術增加獲利的時代,對友達而 言,當時陳來助的上任,開創新局的使命濃厚。

現在,李焜耀選擇較資深,對於營運、降低成本、衝刺業務比較在行的彭双浪,守成與穩住軍心的意味濃厚。但長期,要提升公司 走出新局,彭双浪仍須從研發著手,以提升附加價值,這對過去鮮少著墨於此的他,挑戰不小。

【延伸閱讀】面板不賺錢,先減成本 ——台韓4面板廠改組換將表

公司:友達光電 改組內容:3事業部縮編為2個:各為大、中小尺寸事業部 改組意義:縮減管理成本

公司:三星電子改組內容:將面板和半導體事業合併,並由原半導體主管權五炫擔任社長改組意義:面板在集團優勢地位降等

公司:LG Display 改組內容:將品質長升為營運長,並提升新技術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面板部門主管地位改組意義:提升顯示技術,拉高附加價值

公司:奇美電改組內容:傳聞正醞釀組織改組改組意義:尚未決定改組幅度

資料來源:各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15

泰國第一家族 陳智思鋪路北伐

2011-11-10  NM

泰國有不少華人聚居,部分更已落地生根,成為當地財閥,當中尤以盤谷銀行創辦人陳弼臣家族最為顯赫,公認為泰國最富有的華人家族,沾手生意五花八門,銀行、保險、酒店、房地產、醫院及零售亦有參與,保守估計,生意王國規模逾千億港元。
身為陳弼臣家族第三代的陳智思,有「公職王」之稱,一直在香港發展,近年積極與泰國的叔伯兄弟拉關係,藉着人大的身份,擔當中國盲公竹,齊齊北望神州搵真銀。


泰國發生世紀水災,洪水直達曼谷,民眾水浸眼眉外,當地設廠的公司亦大受影響;在香港有「公職王」之稱的陳智思亦相當關注,皆因其家族的生意王國以泰國為基地。
當地人為怕車輛長期浸水,一窩蜂將車停泊在高層停車場,行車通道亦泊滿車,車輛全被塞死,早前陳智思到曼谷開會,他的私人司機為未能以其專車接送他而道歉。
陳智思反過來安慰對方,「曼谷平日交通擠塞非常嚴重,等閒在馬路塞一兩小時,現時交通相當暢通。」

旗艦在泰國
每 個月皆到曼谷的陳智思,會說簡單泰文,「家族的根在泰國,堂兄弟更視自己為泰國人,泰國才是家族生意旗艦。」他說時展示自己的卡片,中文泰文兩面對照,並 乘機透露家族的泰國姓氏Sophonpanich,是泰王御賜給祖父陳弼臣,泰文意思解作「好生意」。 陳智思所言非虛,其家族確實在泰國百足咁多爪,而且全屬行業龍頭,包括全泰國最大的盤谷銀行,以及分別專攻人壽和產險的盤谷人壽和等;單計這幾間 金融上市公司,市值便超逾一千億港元。 除染指金融業,香港人熟悉的曼谷購物商場Emporium,以至私家醫院、酒店和國際學校亦有份,甚至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綠寶橙汁,亦屬陳家擁有。有移居曼 谷多年的港商指:「盤谷銀行陳家在泰國極有影響力,是泰國兩大最富有華人家族(另外一位是雞肉大王謝國民家族的CP集團),在泰國政界很吃得開。」

泰式分家產
不單生意王國龐大,第一代話事人陳弼臣兒孫滿堂,兩名妻子合共誕下六子一女,單就如何分身家已是很大學 問。陳弼臣在家鄉潮州所娶的元配劉桂英,誕下長子有慶,二十多歲陳有慶便被父親派來香港,「當年我在紐約銀行實習,完成之後,父親便叫我到香港睇吓做什麼 生意。」陳有慶說。 而由泰國土生華僑姚文莉誕下的子女,全部紮根當地,負責管理綠寶果汁及貨倉生意的四子陳永建說:「父親很早已將各門生意,按照他的意思,交予各人打理,每 人一瓣很清楚。父親過身後,順理成章由當事人接手。」 各兄弟對自己管理的該門生意,擁有較多股份,其他族人則做小股東,例如陳有慶的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金融(662),他持有五成股份,盤谷銀行亦有約一成股 份,「我哋彼此互控,亞洲金融都係盤谷銀行小股東。」現時負責替亞洲金融打骰的陳智思說。 陳家第二代之中,以次子有漢名氣最響,今年七十七歲的他是家族旗艦盤谷銀行的董事長,更曾任泰國國會議員。陳有漢還私人創辦「城市發展」,並交棒次子智 淦。城市發展業務多多,包括引入英國老牌學校Shrewsbury到曼谷開分校,並在泰國買地興建酒店及住宅,五間酒店統一以Chatrium為名,取自 陳有漢的泰文名Chatri而來。 「陳有漢近年已半退休,但在泰國仲有好大勢力,與親他信的政府相當老友。」認識陳有漢的泰國華僑表示,像陳氏般顯赫家族,政治必定「買兩邊」,「近年泰國 政局混亂,經常政黨輪替,押注一邊隨時輸得好慘。」事實上,陳智思的四嫂龍宛虹,是泰國民主黨前總理阿披實的政府內閣成員,曾擔任科技局局長,就連陳智思 也指家庭聚會中,絕少談論政治,「可能怕鬧交。」

陳智思刻意拉關係
陳智思多番強調家族在香港的生意規模很小,「香港好似家族的offshore(離岸機構),彼此有 關係,但很少合作。」 直至○三年,陳智思上場,擔任亞洲金融總裁,立即作出大幅改動,率先將阿爺創立的亞洲商業銀行賣盤予大眾銀行,他直言事前向父親做了不少心理輔導,「老人 家肯定對祖業有感情,但我們的銀行全港規模包尾(只計上市的銀行),俾你好叻,爬過尾二嘅創興銀行又點?倒不如趁好價賣盤,轉做其他有潛質的生意。你睇雷 曼爆煲後,銀行生意幾咁艱難。」 套現四十五億元後,陳智思刻意與泰國的叔伯兄弟搞距離,「我們呢房留在香港,以前每年只會三兩次去泰國團聚,關係雖然唔錯,但家族成員愈來愈多,慢慢都分 不到各人做什麼生意。」 他努力尋根,更在曼谷置業,「大家多咗往來,關係密切好多。」陳智思指家族成員已逾一百人,並非全部在族中工作,「有些是專業人士,都有啲能力麻麻,沒參 與管理公司,但肯定冇佗衰家嘅二世祖,有嘅話我一定知!」 陳智思在老家精挑細選有錢途生意,「阿爺嗰套現時未必再啱,以前我們香泰米業是全港最大稻米入口商,但自從取消quota制,呢門生意唔再sexy,好難 做。」 惟他強調與家族合作,必定選址泰國以外,「他們已經是地頭龍,為何仍要預我一份?我不要施捨,想長期合作,一定大家各有所長。兩年前我同堂兄合作搞上海住 宅項目盤古天地,他們有起樓經驗,但沒國內人際網絡,我哋認識官場文化,於是合作興建泰式社區,整個項目有太古城咁大。」

進軍香港醫療
另一項合作,是替曼谷最大規模的康民醫院衝出海外,陳智思已事先張揚,睇中香港仔即將投標的醫院地皮,希望在香港私家醫院市場分一杯羮。
陳智思與香港政府關係密切,惟說到醫療卻不敢苟同。「特首早幾年話要搞旺醫療旅遊,希望吸引海外病人,我覺得嘥氣,香港政府想私家醫院實施套餐制,都被業內大力反對,何況搞醫療旅遊難度更高?」
康民現時逾半生意,依靠海外旅客,其實是誤打誤撞得來,「當年我的姑丈是醫生,向阿爺提議搞私家醫院,結果管理不善年年蝕錢,後來姑姐姑丈離婚,交由五叔接管。」
可惜醫院生意仍未有改善,直到九八年泰國捲入亞洲金融風暴,竟給醫院找到生存之道。「當年泰銖匯率大跌,外國人發現嚟做手術及檢測,較在自己國家慳好多。」康民醫院乘勢大搞,發展旅遊醫療套餐,「連酒店入住兼進行手術檢測,幾日之內完成。」
就記者所見,醫院更似酒店,內有十多間以各國菜式為主題的餐廳招待旅客,兒童輪候睇症的地方更像兒童樂園,陳智思乘勢賣花讚花香,「我哋似五星級酒店多啲,好多香港朋友嚟打高爾夫球兼做檢測。」
但他表示香港人不是其大客,「香港醫療水平高,只會順道嚟檢測,相反中東人有錢,但當地醫療技術落後,自從九一一之後,佢哋去歐美受到歧視,寧願 來泰國睇病,自此成為第一大客。」康民踏上醫療旅遊這條路之後,鄰近的醫院也跟隨,「我們靠迎合市場生存,絕非靠政府規劃出來。」他笑指盤谷人壽介紹了不 少病人來睇症,「家族各門生意都做到互補。」

陳弼臣窮小子起家
這個覆蓋網極廣的生意王國,一切源自陳弼臣白手興家。一九一○年,祖籍廣東潮陽縣的陳弼臣 父母,因生活清貧移居泰國謀生,並在當地誕下陳弼臣,五歲便送兒子回潮州接受教育。 陳弼臣十七歲返泰國,據其長子陳有慶說:「爸爸當年很窮,什麼工都做,大廚、拉車及會計,佢打算盤公認第一,外號鐵算盤。」最初陳弼臣經營罐頭及大米等生 意,直到一九四○年與潮州鄉里,合資四百萬泰銖,開創盤谷銀行。 盤銀初期雖然規模細小,但卻心雄,過度放貸給地產商,導致財政不穩,兩次出現擠提,部分股東遂打退堂鼓。陳弼臣選擇力撐,買入合夥人的股份,五十年代中 期,他向相熟的軍方高層獻計,成功游說泰國政府買入六成股份。有政府撐腰,市民遂對盤銀有信心,盤銀逐漸發展成東南亞大型銀行,主力向華僑放貸,「嘉里郭 鶴年、信和創辦人黃廷芳當年創業,都有搵盤谷銀行幫手,佢哋見到我,依然同我講阿爺的事。」陳智思笑說。 為了加快發展,盤銀不斷向股東伸手供股,惟泰國政府每次都要經國會的財務小組批准才成事,政府決定停止供股,陳弼臣才逐漸取代,進身成為盤銀大股東。雖然 泰國政府淡出,但未有降低陳弼臣在國內的影響力,據其女兒陳鳳翎表示,經常有官商找父親商討大事,「他們喜歡在夜總會傾談,由於當時我年紀小,父親會帶我 一起去,坐在他大腿上聽。」 八八年,陳弼臣在曼谷病逝,子孫紛紛從各地歸來,參加喪禮人數達一萬人,陳家後人特意印製了一本厚達三百多頁的書籍,以泰文撰寫父親生平。而陳家亦在泰國 成立慈善基金,交由陳鳳翎打理,「家族基金持有很多盤谷銀行、盤谷人壽的股票,單靠派息,每年捐款數以千萬港元計。」陳鳳翎說。

綠寶由何善衡創辦
陳 氏家族在泰國瓣數眾多,最入屋的卻非盤谷銀行,而是綠寶橙汁。 泰國的綠寶經營權,最初是由恒生銀行創辦人何善衡等人投資,後來善伯等人認為泰國衞生不佳,尤其蚊蟲太多,遂賣盤予認識多時的陳弼臣,接手後交予四子陳永 建打理。 接手綠寶後,陳家還發展豆奶類飲品,名為「Vitamilk」,現時仍是泰國豆奶類飲品的一哥,但因名稱與香港維他奶「Vitasoy」太似,維他奶一直 控告綠寶,案件至今仍未結束。而陳家更見原來持有綠寶專營權的美國總公司經營不善,反過來收購對方,變身成為綠寶品牌的全球持有人。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