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切皆可租 海那邊的臺灣共享經濟已深入人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4/152926.shtml

導讀 : 臺灣將共享經濟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註重服務共享,更註重商品的共享。

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徹底盤活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對多方資源的重視、便利的追求、節約的渴求,推動共享經濟、合作性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不斷叠進,日益繁盛。甚至共享經濟大有顛覆傳統消費模式之勢,有學者稱,“未來經濟是共享的”。

在大陸衣食住行共享平臺已全部涉及。國內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出行”就是共享私家車的使用和車主的業余時間,將閑置資源最大化利用起來。還有利用社區眾包人力的洗衣O2O平臺“e袋洗”註資孵化私廚共享平臺“小e管飯”,從社區廚房領域再次切入共享經濟,幫助美食達人分享手藝並釋放廚房空閑勞動力。“小豬短租”有超過160個城市的兩萬多家庭將閑置的別墅、公寓、臥室或沙發分享給旅行中的人們,提供獨一無二的短租體驗,用實際行動促進人與人間的信任。

大陸這邊共享平臺打得火熱,而在寶島臺灣,共享經濟又能玩出怎樣的花樣?

以巨頭為例,共享租車應用Uber和共享住家應用Airbnb已經成為臺灣的當紅炸子雞,提供了優質、彈性、個人化、便捷的運輸與旅宿服務。Airbnb甚至更進一步,與中國臺灣政府一起協助願意分享住家的臺灣人。相比之下,大陸以滴滴、Uber為首的打車應用卻在受到打壓,在車共享方面,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除了巨頭在臺灣混的風生水起以外,以“強調使用但不一定擁有”的共享經濟概念開始在臺灣深入人心。因為共享經濟不只是環保,更是一種省錢模式。比如在圖書館內有上萬本圖書和雜誌,包羅萬象,但只租不賣,共享資源,分享知識,會員共享的資金也成為購買新雜誌的來源;比如小孩子使用的嬰兒車、學步車也只租不賣,直接購買要花上千新臺幣,但孩子成長較快,很多家長改花一個月三四百新臺幣去租。讓資源發揮出最大效益……甚至還有類似“租生活”這樣專門以出租物品為主的網絡平臺,幫助人們挑選合適且價廉的出租物品。

與國內不同的是,大陸共享經濟主要以服務為主。而中國臺灣則是將共享經濟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註重服務共享,更註重商品的共享。大陸消費者對商品共享還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認為購買、擁有才是消費正道。這是長時間的消費觀念所導致的,目前雖然已經打開部分缺口,但商品共享在大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臺灣有思想較為開放的人認知到資源閑置的浪費,資源循環臺灣基金會理事黃育征就表示:“一部車子,我們只需要使用車子。全世界範圍內,一部車子平均每天被使用的時間不到兩小時,其他二十幾個小時車子都是空在那里的。”采用共享的方法,對消費者來說,用租的方式可以用較低的價格享受高品質汽車的體驗。尤其是在大環境不景氣的情況下,共享經濟可以節省資源,避免浪費。

需要註意的是,現有消費模式是從原料、制造、使用到拋棄一整個過程,消費者在使用階段分享,屬於共享經濟,然而繼續延伸還有循環經濟的概念。黃育征表示,“一個公司的廢棄物,可以變成另一個公司的資源。這種情況下,對公司來講,事實上是會提升競爭力的。以為你原來企業的廢棄物,要花費費用去處理掉,進而是在企業共生的概念引領下,不需要有費用把它處理掉,反而會變成另外一筆收入。”

可以看到,在臺灣共享經濟已經蔚然成風,這給予我們更多的思考。雖然國內共享經濟同樣紅火,但大多依托補貼才得以普及開來,消費者並沒有對共享經濟的概念形成正確的認知。接下來,強化共享經濟概念的全面推廣,是當務之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398

互聯網創業凜冬已至?也許新風口在“海那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25/152938.shtml

導讀 : 當前國內經濟萎靡的寒冬之下,移民或許可以實現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配置、運用多元化的投資方式有效管理財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0022191820091064bd3c01

眾所周知,在2015年現半年開始,國內的實體經濟正在經歷著結構調整的陣痛,進入相對艱難的時刻。而互聯網經濟和實體經濟已經互相滲透,實體經濟的不景氣,也開始蔓延到互聯網行業。資本市場是國內經濟的晴雨表,僅僅8月就比7月份投資額度下降63%。新三板投資從53億直接降到4億,這種斷崖式的下跌,也側面反映出互聯網全民創業正在逐漸降溫。

互聯網+移民,寒冬之下的暖流

國內實體經濟困難,互聯網創業又遭遇寒冬,這卻恰恰讓另一個行業日漸火爆起來,那就是海外移民投資。因為在於當前國內經濟萎靡的寒冬之下,移民可以實現資產在全球範圍內的最佳配置、運用多元化的投資方式有效管理財富,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所以,乘著這股“春風”,11月20日,國內著名金融服務商“諾亞財富”在昆明舉行了年會。該活動是諾亞集團最大型“諾亞鉆石客戶年會”,即諾亞財富最高級別客戶的家庭盛會。而海那邊作為首家互聯網移民服務平臺,應邀參加,並為超過4000位投資過億的諾亞客戶,進行海外投資分析及海外身份獲得等服務。這也從側面放映出在資本寒冬里,移民市場並未受到影響,整個行業依舊處在逆勢上升的時期,堪稱寒冬里的一股暖流。此次大會之所以邀請海那邊作為合作方,很大原因在於諾亞的客戶皆為社會精英階層,對於新型的商業模式接受度更高,所以互聯網+也早已滲透到他們的方方面面,而海那邊作為一家互聯網+移民的新型移民公司,能夠在解決他們的需求同時,更能讓他們親身體驗新模式帶來的便捷。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編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 (2015) 》顯示,我國華僑華人總數約為 6000 萬人,中國國際移民群體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體。2013 年,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三國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分別約為 71798 人、34000 人、27334 人,總數為 13.3 萬人。與此同時,準備移民的國人數量仍在持續增長中,其中,中國是美國永久居留移民第二大來源國,是加拿大永久居民最大來源國之一,是澳大利亞除技術移民外其他各移民類別的最大來源國,並持續第二年成為英國第一大移民來源國。在中國,僅僅移民申請這個行業,就是一個價值千億級的市場,而如果將並未被開發的移民後的資產轉移、房產、學業等市場包含進去,那這塊蛋糕之大,足以令眾多資本和創業者心動。

互聯網移民模式漸成,行業面臨洗牌

但海外移民作為一個高利潤的行業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由於移民中介的資質良莠不齊,服務質量難以保證,不少案子積壓時間過長,錯過了辦理的最佳時期,最終只能不了了之。而自 2015 年兩會政府報告發布以來,“互聯網+”成為了創業的關鍵詞,海那邊正是看到了移民市場的前景,率先試圖嘗試用互聯網+打破這個被傳統中介把持的行業。因為對於現在的移民行業來說,移民服務不再只是單純意味著要移居海外的基本要求,正在逐步轉變為移民後的教育質量、居住環境、跨國金融、資產配置等更多樣化的需求,而這些需求在傳統移民中介那里並未得到有效的釋放。

由於互聯網的屬性,在推動解決移民行業多樣化需求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而這正是當下傳統移民行業備受詬病的地方。雖然傳統中介也會在互聯網上進行推廣,但方式較為單一,多數采用競價排名,這種推廣方式競爭激烈,獲客成本高昂,而這部分費用最終只能轉嫁到客戶身上;所以移民行業的互聯網化已經勢在必行。以澳洲 189 移民為例,一般中介收取的服務費為 7 萬元,而海那邊通過互聯網節省了巨量的推廣費用,能夠將服務費用降至2萬元,這對於看似一片紅海的移民行業來說,無異於一場性價比的徹底顛覆。

那麽,海那邊這種近乎價格戰的移民服務,到底意欲何為?其實,他們可能更為看重的是移民後端的延伸產業鏈。在他們眼中,移民人員並不是一次性服務的客戶,而是他們可以長期服務的用戶。而海量的移民後續需求市場,正處在一片藍海之中等待市場的挖掘,這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礦,但這座金礦對於傳統移民產業來說擁有難以逾越的鴻溝,對於互聯網來說卻並不是問題,所以催化出新的互聯網移民模式也成為了必然。

互聯網+將會如何改造移民產業?

在整個行業內,傳統移民公司價錢並不不透明,因此主觀上不希望用戶間產生交流,而移民本身是一個高價低頻的行業,用戶決策時間比較長,而每年中國移民海外用戶群體達到上百萬,準備移民的用戶人群更是移民用戶的十倍之多。這些潛在移民用戶迫切的需要一個可以交流的平臺,以此來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長久以來,沒有一家大平臺能完全滿足用戶在獲得移民案例、咨詢解答、信息分享等等這些方面的需求。而從當前國內的移民現狀來看,目前的移民人群的流量較為分散,在QQ群、海外華人社區、論壇等處都有零碎散落。

此外,有數據就顯示,在移民後第一年,僅有 23%的移民者們能適應新移民生活,另外 77%的新移民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移民相當於對自身生活進行了重新構建,包括安家服務、生存環境、社交圈子等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是移民後用戶迫切需要解決的痛點。依舊以海那邊為例,海那邊在利用互聯網化的手段降低了服務單個客戶的成本的同時,也在努力搭建一個PGC+UGC的內容產生的移動版線上移民社區,將用戶與用戶連接起來,使得有用戶可以再互動並沈澱出一些優質的內容,以此沈澱數據,正是在試圖改變當前的移民需求難題。正是出於對這種商業模式的看好,海那邊在創業之初便獲得了真格和源碼資本共合投的100萬美金,成為首家獲得風險投資的移民公司。

而除了在後續延伸產業鏈的挖掘之外,互聯網+移民的過程也將更加的智能化。像海那邊推出的智能評估系統,用戶只要在互聯網通過選擇意向移民國家、移民目的、可用於移民資金、希望獲得身份、外語能力、可海外居住時間等條件,就會自動獲得多個按匹配度高低排序展示的移民項目建議,一目了然,優劣勢對比清晰,既方便用戶找到最匹配自身情況的項目,也增加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同時,海那邊更將移民流程監控搬到了移動端,並把整個申請過程中可控的部分劃分成一個個可追蹤的時間節點,並實時提醒,如 1-15 天收集資料,15-20 天制作簡歷……這相當於給移民規劃顧問和客戶都安上了一個發條,任何一方的消極應付,對方都能及時發現。

總而言之,互聯網+移民的未來充滿想象空間,海那邊的創新舉措也非常值得傳統移民公司學習和反思。在國內經濟困境的當下,移民產業正越來越成為一個備受關註的焦點產業,前途一片光明,但同時,也依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對於互聯網+移民的創業者來說,移民行業是一個精英行業,而想要提升業內的口碑,就需要非常專業的外形包裝能力,來提高用戶的移民成功率。同時近年來整個行業由於信息不公開的原因,信任度也被各個傳統中介惡意透支,所以有移民需求的消費者常常為了保障自身利益不受到侵害,更願意相信在行業內具有廣泛知名度的品牌,作為行業新人,如何通過高性價比的服務打動消費者,逐漸積累起市場口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只要堅持下去,也許,下一個風口就是這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5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