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擺脫追兵太燒錢 宸鴻小氣配股

2011-5-2  TWm




觸控股王宸鴻科技(TPK)四月十八日通過發放○‧五元的股票股利,一張八十六萬元宸鴻股票換算,如果順利填權的話,等於給了股東四萬三千元的小紅包,相較於大立光一股配息十三‧五元,引發是否太小氣的爭議。

公布隔天,宸鴻股價跌幅最大五‧六%,為何它甘冒股價下跌的風險壓低股票股利?

自從宸鴻上市後,董事長江朝瑞常跟旁人說,「生意沒有永遠好。」現在宸鴻有七成訂單來自蘋果(Apple),但是他心中始終擔心,「蘋果會永遠好嗎?」危機感讓他覺得需要留住資金以維持龍頭地位。

因為,觸控面板大戰除了技術之爭,已經轉向垂直整合之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iPhone和iPad保護玻璃,全球只有四家為蘋果生產:藍思旺、宸鴻、正達光電,和富士光學,一直以來產能都處於吃緊的狀態。

考量一:留住資金 花六十億,投資保護玻璃

未來的技術發展,會將觸控面板最重要的感應器直接做在保護玻璃上,過去宸鴻仰賴保護玻璃廠正達,為避免受制於人,宸鴻的目標希望提高自製率。因此宸鴻今年資本支出兩百億元,約有三成資金、近六十億元,將投資在保護玻璃。

瑞銀亞洲科技分析師謝宗文認為,這凸顯競爭加劇,觸控技術沒有標準化,需要保留更多現金以投資技術,或進行上下游整合。特別是市場傳出奇美電切入 iPad2供應鏈,又積極垂直整合正達,除了在中國成立鴻奇光電,分割觸控業務,又公布預計籌資三百二十億元,擴充面板產能和觸控面板技術,奇美電將引爆 觸控面板的資金大戰,讓宸鴻也不得不跟進這場燒錢大戰。

因此宸鴻才在今年四月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資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二十億元)後,宸鴻董事會緊接著通過最高發行兩千萬股海外存託憑證(GDR)的募資計畫,最高可募資一百三十億元。

這也是為何市場質疑同樣是第一上市,晨星可以配發十元現金股利,但宸鴻不行?宸鴻財務長劉詩亮指出,每家公司經營模式不同,觸控面板相對 IC設計,資本投資大,不能一起比較。

此外,江朝瑞的另一考量是,維持公司輕薄短小的股本,以降低每股盈餘得不斷成長的獲利壓力。

考量二:維持小股本 若膨脹,每股盈餘難成長

宸鴻上市以來,外資不斷調高目標價,就是看好宸鴻成長的潛力。以今年來說,元大證券估算宸鴻每股盈餘上看四十五元,幾乎比去年成長一倍。而影響每股盈餘成長力道的最大變數有兩個:營收成長率與股本大小,一旦股本膨脹,維持高每股盈餘的壓力就變大。

劉詩亮不諱言指出,站在公司立場,股本膨脹的速度不應該大於營收。

從上市以來,宸鴻對於股本膨脹這件事情就異常小心,上市時新增發股票僅膨脹股本一五%,就連這次籌資一百二十億元擴充產能的可轉債,就算轉換,對於股本膨脹也僅只有四‧六%。

一位外資分析師直言,對比同樣投入觸控面板,股本高達九十億元的達虹來說,就算有利多消息,股價仍突破不了二十六元, 因為每股盈餘根本上不來。宸鴻在外資法人眼中,股本只有二十二億四千萬元,股權八成以上集中在大股東和外資手裡,是觸控產業裡真正的「原汁雞湯」。

因此宸鴻公布股利政策後,只跌了一天,之後連續三天,外資持續買超,股價更突破九百元,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從這次宸鴻因為對資金急迫需求,而引發的配股息爭議也顯示,一旦宸鴻大方配現金回饋股東,恐怕,將是代表觸控面板產業不再享有高成長的開始。

【延伸閱讀】買第一上市股票,要注意課稅

宸鴻的低配股爭議,讓外界注意到「第一上市公司」族群,對於小股東關心的配股、配息來說,似乎都是小氣一族。

事實上,目前台股的第一上市公司中,無論是IML安恩科技、TPK、KY晨星、KY美食,每股盈餘都在七元以上,但除晨星之外,其他配息率都不高,甚至掛零。

第一上市,指的是海外公司回台上市櫃,這些公司經營者是台灣人,但是公司設立在海外,因此必須依循海外稅制課稅,也就是所謂「白皮黃骨」的外國公司。

以安恩科技為例,控股公司設立在開曼群島,要發放股利,得由美國匯到開曼的控股公司,一旦資金匯往海外都必須被美國國稅局課徵三○%的高稅率。也就是說, 回到國內投資者手中,股利已經打了七折。晨星敢發現金股利的原因是,他營運主體設在台灣,但是無論如何,第一上市發的股利均須併入個人海外所得,達六百萬 元以上就必須課稅。

去年每股盈餘一‧六二元的KY安瑞科技投資人關係處長王玲表示,真正發股利,投資人也只拿到一點,不如找機會購併或者投資本業來得更好。

因此,投資人投資第一上市股票,即使獲利再好,配現金時得先向國外政府繳交高額稅負,恐怕難把它當成高殖利率概念股來投資。

公司:KY晨星 2010年EPS(元):14.70股利發放政策:股票股利1元現金股息10元 稅率:併入個人海外所得課稅

公司:KY安瑞 2010年EPS(元):1.62 股利發放政策:不配股配息 稅率:美國課稅30%+海外所得稅率

公司:IML安恩科技 2010年EPS(元):7.86 股利發放政策:不配股配息 稅率:美國課稅30%+海外所得稅率

公司:TPK(宸鴻) 2010年EPS(元):23.03 股利發放政策:股票股利0.5元 稅率:中國課稅15-17%+海外所得稅率

公司:KY美食(85度C) 2010年EPS(元):7.18 股利發放政策:預估現金股息3.5元 稅率:併入個人海外所得課稅

資料來源:公開觀測站、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07

前有歐美大廠圈地 後有大陸追兵死咬 台灣IC設計業 三十年的四大挑戰

2011-8-22  TWM




面對高通、博通這些世界一流企 業,國內IC設計業如今面臨大革命中緊要關頭,人才、標準、文化與規模,將是廠商最重要的四道關卡,誰能夠一一克服這些挑戰,就有可能成為大贏家。

撰 文‧林宏文

台灣IC設計業近幾年表現大不如前,營收不是停滯成長,便是大幅衰退,獲利率也因競爭激烈而明顯下滑;從股價表現來看,許多都已 跌到歷史低檔區,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面對國際大廠不斷透過購併擴張版圖,加上大陸業者也拚命追趕,都讓台灣IC設計業感受到前後夾擊的壓 力,如果仔細探究廠商目前面對的挑戰,將有四大問題需要積極解決。

挑戰一:人才來源

是否跳脫區域格局 不畫地自限?

任何產業最重要的競爭力,都取決於人才素質,過去台灣IC設計業由於有眾多優秀工程師投入,因此創造了很強的競爭力;但如今產 業規模已建立,要進一步提升,就需要更多好人才加入,可惜的是,台灣IC設計目前很難跳脫格局,到全世界去吸收優秀人才。

以博通 (Broadcom)為例,在台灣員工有四百人,位於新竹的研發中心團隊就高達二百人,而且全部是國內頂尖學府出身,畢業自台大、交大、清大的比率超過四 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有二.三%,碩士學位則達到六四%。

也就是說,博通這樣的國際性企業,來台灣可以吸引到本地最優秀的員工,但台灣的 IC設計公司,卻很難招募到歐美的工程師,最多可以找到大陸、印度地區的員工;即使過去台灣企業曾進行海外購併,但最後大多以人才流失收場,能夠整合成功 的少之又少。

一位在博通服務的台灣員工說,從薪水來看,外商通常比台商高一倍,過去台灣廠商靠著分紅配股來縮短收入差距,甚至有些廠商還明 顯高過外商,但三年前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雙方的待遇差距已不明顯。

這位在台商及外商都服務過的員工說,當待遇接近時,此時公司的管理是 否上軌道?有無很多人為及政治的因素?就變成員工選擇企業重要的參考,若把這些因素都放進來,外商的吸引力往往比台灣本地企業好。

其實,以 目前枱面上最強的幾家美商IC設計公司為例,基本上都是靠收購與合併進行擴張,並透過這種模式把很多外國企業都納進去,而且只要整合成功,優秀人才就自然 進入企業版圖,這種購併擴張並吸引人才的模式,就是未來台灣企業的第一個挑戰。

挑戰二:標準制訂

是否積極參與 不與主流脫節?

在資訊科技業中,有關產業標準之爭,向來是決定競賽勝負的關鍵,例如早年的錄影帶VHS及Betacam之爭,較近的也 有高解析度(High Definition,HD)與藍光(Blu-ray Disc,BD)光碟的標準之爭,最後勝出的VHS及藍光陣營,當然可以取得商業上最大的利益。

在IC設計領域,高通的勝出,可以說就是標 準制訂的大贏家。早在二十五年前,當大家還不相信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技術時,高通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就堅持進行研發,最後這項技術變成大家公認的3G標準。擁有最多CDMA智財權(IP)的高通,就奠立了如今在3G無人能及的地位,所有要推 出3G手機及晶片的公司,都得付出大筆權利金給高通。

至於在無線網路產業撒下天羅地網的博通,也是透過參與許多標準制訂的組織,進而掌握專 利權,近年來博通更透過購併五十餘家企業,其中包括不少以色列企業,這些公司不僅掌握新技術,也參與各種新標準的制訂。

過去,台灣在無線技 術領域的布局本來就少,加上有些企業鎖定發展大陸市場,因此很少參與國際組織,但未來從網通、多媒體到通訊等技術領域,都勢必要整合到產品裡,加上要更積 極往國際市場發展,因此,及早參與標準制訂,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早年網通晶片廠瑞昱參與乙太網路(電腦區域網路架構技術)的標準制訂,較 早投入研發,因此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另外台灣也參與像WiMAX組織,但可惜WiMAX市場發展不如預期,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放眼未來,不論是在 4G、無線、多媒體等領域,台灣雖然已有部分龍頭企業參與,但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三:企業文化

是否積 極追求創新 不消極等待跟隨?

是否參與前期的產業標準制訂,除了企業有無足夠實力參與外,與公司的定位也很有關。台灣公司一向定位在﹁改 善製程、降低成本﹂的角色,因此大部分執行長都已默認,制訂標準是歐美企業的事,等到他們把標準訂好了,台灣企業再拿來改良就好,這種事情做久了,早就習 以為常。

企業使命既然如此定位,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會跟著調整,台灣IC設計公司的研發人員大多分配到事業群,主要工作是幫客戶解決問 題,因此,研究開發(R&D)人員做的事情是「小R大D」,也就是研究做得少,開發做得多,目標是幫客戶把成本降下來,讓商業化能夠更順利。

甚 至,有些台灣IC設計公司對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還以產品最後賣不賣來衡量,讓研發人員傾向拿成熟產品做修正版,而非鼓勵員工去做創新或需要冒險的事情。

對 比高通及博通,兩家公司有不少研發人員不屬任何事業部,而是歸由技術長(CTO)管理,因此可以策略性地規畫新產品,或是領先目前業界一個或兩個世代,甚 至創造出一個新事業。

許多預測都說,二○二五年中國經濟體就有可能超越美國,有的預測甚至提前到二○年,如果這已是確定的趨勢,只是時間早 晚的問題而已,那麼,大中華市場中的每個行業,都可以容許有一家世界級龍頭企業誕生,IC設計當然也不例外。

蘋果近幾年傑出的表現,已明顯 超越所有廠商,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領先群雄開發新市場的魄力,確實值得大家學習,在大中華市場商機崛起下,台灣IC設計業也應勇敢地站在消費者前端,感受第 一線客戶的需求與脈動,以「賈伯斯精神」來激勵自己。

挑戰四:經濟規模

是否持續擴張 產業發展不萎縮?

﹁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一向是台灣社會的風氣,也因此衍生出台灣的創業家精神。過去,台灣在許多新產業發展初期,從電腦、半導體到通訊等,由於不斷有人投入 創新與創業,因此造就了許多新崛起的企業。

不過,這種創業精神有利於產業發展初期,卻不利於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因為當產業規模愈來愈擴大 時,就必須具備更大經濟規模才有競爭力。因此,像近年韓國三星(Samsung)、樂金(LG)兩大集團以整合式作戰方式,從半導體、面板到手機等,將台 灣打得招架無力,就是最好的示範。

同樣的,IC設計業的競爭門檻愈來愈高,開發一顆四十奈米的IC,光是請晶圓廠生產就要耗費一百萬美元, 這樣的金額絕非小公司可以負擔得起,這也是為何國外許多小型IC設計公司,最後並非選擇獨立上市,而是併入大公司。

不過,台灣IC設計業發 展至今,購併的例子雖然也有,但大部分採取不斷切割的模式,例如從聯電開始,到後來的威盛、凌陽、奇景、旺宏、華邦等,都陸續獨立出許多新公司,此外,像 友達、奇美、力晶等集團也陸續培養自己的IC設計公司,形成到處都是小型IC設計公司的現象。這種切割企業的作法,有時只是對股東好,不見得對企業發展有 利。

此外,崛起中的大陸IC設計業,目前規模開始快速成長,也值得台灣注意。去年兩岸華人IC設計公司中,大陸已有兩家公司擠入前十強,分 別是排名第四位的海思,以及排名第八位的展訊;其中海思是華為旗下的公司,展訊則帶給聯發科不小壓力。

這四大挑戰,如今都已是台灣IC設計 公司無法迴避的問題,面對此波資訊科技正進行大革命與大變動之際,廠商更應該快速調整、謹慎因應,才能在新的行動通訊產業中取得一席之地,三十年辛苦建立 的IC設計競爭力,也不至於輕易地流失。

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

未來無線趨勢四大贏家

觀察過去幾年IC設 計業的發展,無線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從筆記型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都要大量應用無線技術;因此,無線技術夠不夠強,就成了IC設計公司能否突 圍的關鍵。

預估到2015年以前,無線技術仍是最重要的應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將是推動無線網通晶片持續成長的動力。我看好四家公司未 來最具實力,分別是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主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有最強的無線技術。

高通在專利及產品都很完整,接下來要看高通能否成功 整合創銳訊(Atheros);博通雖然在手機基頻晶片上落後,但在無線的技術及產品都是最強的,未來也值得留意。

雖然英特爾早期發展無線 產品一直不成功,但因為資金雄厚且屢敗屢戰,加上後來收購英飛凌,無線技術已慢慢成熟,未來是不容忽視的公司。

至於聯發科,目前雖然遇到許 多挑戰,但無論在技術整合、市場定位都有其長處,目前聯發科已推出整合藍牙(bluetooth)、WiFi(無線區域網路)、GPS(衛星定位系統)及 FM(調頻)等四大功能的晶片,這是目前所有公司中整合速度最快的,即使連博通都還無法把最難的GPS整合進去,這也顯示聯發科有其獨到之處。

(口 述.洪岑維 整理.林宏文)不是停滯,便是衰退台灣IC設計業近2年獲利成長不如國際註1:數據為與前一年相比之獲利成長率註2:台灣五大IC設計廠:聯發科技、聯詠 科技、KY晨星半導體、瑞昱半導體、群聯電子註3:國際五大IC設計廠:高通、博通、安謀、邁威爾、輝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0

越秀房產(405)前無去路,後有追兵,點算!?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2/07/22/%E8%B6%8A%E7%A7%80%E6%88%BF%E7%94%A2%E5%89%8D%E7%84%A1%E5%8E%BB%E8%B7%AF%E5%BE%8C%E6%9C%89%E8%BF%BD%E5%85%B5/

本來沒有想過寫越秀房產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廣州IFC)的收購,但近日一些新聞令筆者由感而發。
1.Adidas蘇州生產基地:美資企業爭相撤華,有部分撤資回美國生產、有部分計畫到緬甸等廉價地區投資;
2.廣東騰籠換鳥在加快中:深圳造聖誕燈等十餘家傳統製造業台商被要求撤出;
3.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東工廠開工率下降,空置廠房率持續上升;
4. “十二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指出,2015年服務業產值佔GDP的比重要從目前的42.6%提高到47%,提高4個百分點。十二五期間第三產業複合增長率將達到8.9%,明顯高於同期預期GDP的 7%增長率或農業第二產業5.5%增長率。

前無去路
根據2011年年報,越秀房產的只有5項物業,即白馬大廈財富廣場城建大廈維多利廣場新都會大廈。其中白馬大廈為最重要的物業,於2011年白馬大廈佔越秀房產總經營收入和總物業估值分別為58.7%和56.4%。越秀房產2011年總經營收入增長7.8%到約人民幣5.223億元,其中白馬大廈增長11.0%較其它物業高出3.2%,成績相當不錯。

白馬大廈的實地觀察
鄰近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大廈(又稱為廣州白馬服裝市場,www.baima.com) 由4層商場、5層寫字樓、1層地下停車場組成。在越秀房產5項物業中白馬大廈的租客數目最多達1,105,但白馬大廈的租客單一,租客主要是服裝批發商/ 廠家,零售商或服裝相關的公司。根據筆者去年一次短暫實地的觀察(逛了1~7樓),租客主要為中少商戶。服裝市場的人流很旺,有散客買衫,有買手看貨辦, 筆者的個人感覺是服裝市場經營得不錯。由於逛到下班時間(好像是5:30pm),筆者看到一個頗為有趣的場面,差不多下班時間,很多商店自動收拾貨品及關燈,商場走廊大部分燈被關掉,連大部分的電梯也停運,目的只有一個:關門了,所有人快撤離啊。員工和顧客撤離的速度跟彎仔政府大樓下班的速度有過之而無不及,轉眼間人流已逼滿旁邊的流花車站(以此推斷很多服裝市場員工是來自廣州以外的地方)和附近的地鐵站,而白馬大廈附近一帶(註:附近的商廈也是批發市場)也開始人去樓空,沒有其它的商業活動了。

筆者以上的觀察發覺白馬大廈是一個成功的服裝批發市場,但同時由於它的市場定位和所在位置不能輕易改變作為其它用途,它對服裝批發市場依存度極大。因此如果日後廣東省服裝製造/出口走下坡,白馬大廈的經驗將會間接受影響。而現實是在廣東省騰籠換鳥的大政策下如服裝製造等勞工密集、高污染、高消耗的行業快將被換出去。

從以上幾點長遠來說,白馬大廈將來能否持續推動越秀房產的增長將成為疑問。這點越秀房產管理層是非常明白的。

收購廣州IFC
越秀房產管理層相信通過收購廣州IFC何以達致一系列好處,包括:
-組合多元化和減少對白馬大廈的依賴
-增加基金規模
-提升基金的質素及增長潛能

筆者認同以上的好處,但覺得管理層嚴重低估該項收購的風險,特別是競爭對手的風險。筆者沒有詳細閱讀490頁的通函,但有以下個人觀點。

1.出租率
根據2012年6月29日通函,越秀房產預期該物業甲級寫字樓於2012年12月31日的出租率約為70%。但預測與實際有以下的分別:

管理層預測 實際情況
根據媒體2011年9月26日報導,“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已開幕,管理層料全年出租率達85%”[1]

1

根據2012年5月28日通告第60頁 “截至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出租率約52%,已承諾出租率約54%”。

2

根據2012年6月29日通函第69頁“出租率約60% (截至二○一二年六月十五日)”。

根據媒體2011年10月25日報導,“越秀地產(00123)副總經理朱晨於記者會表示,集團旗下「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現時整個項目招租情況理想,整體出租率達75%,而寫字樓出租率有50%,已出租樓面有50%屬外資企業,目前仍與其他企業商談,外企佔比較多。
他預料,年底廣告IFC寫字樓出租率將超過60%,並期望明年可出租大部分。”[2]

管理層出租率逾估逾低,但成績不是怎麼樣。

2.再看看十大租戶是誰

租戶 建築面積所佔比例
1. 廣州越秀及附屬公司 26.09%
2. 廣州友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0.68%
3. 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 9.10%
4. 廣州市合生元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2.38%
5. 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 2.14%
6.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 2.37%
7. 潤都集團 2.32%
8. 廣州高登達品牌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1.31%
9. 廣州仲量聯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 1.16%
10. 創光有限公司 0.94%
總計 78.49%

第一大租戶廣州越秀及其附屬公司廣州市政府的資產,而第二大租戶廣州友誼集團第一大股東是廣州市政府(佔51.89%股權),換句話說,以56.77%出租建築面積計算,廣州市政府間接成為最大的租戶。也許廣州IFC快正名為廣州MAC (Municipal Asset Center,市政資產中心)了。筆者絕無反對廣州市政府附屬公司租用廣州IFC之意,不過只是覺得為何不勞力掙街外錢,而是自己掙自己錢。特別在十大租戶中只有北京市金杜(廣州)律師事務所廣州仲量聯行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為國際公司,但他們也不是真正的金融公司。沒有知名的金融公司進場那配叫廣州國際金融中心。

筆者估計由於廣東是靠製造業起家所以廣州IFC引進跨國金融公司有困難,因為該等公司已紮根於上海北京深圳等地。

3. 後有追兵—其它物業的競爭
內地的高樓真的可以用 “一山還有一山高”來形容。廣州國際金融中心其實是雙子塔的西塔,在建中的東塔內地傳媒用“東塔妹妹高出西塔姐姐90米”來表達它的高度。

東塔(地下5層,地上111層,總建築面積為507,681平方米)提供零售、餐飲、辦公樓、酒店、酒店式公寓,其中負2層至5層為商業區,7層至67層為辦公區,69層至92層為酒店式公寓區,94層至108層為酒店區,109層至111層為設備層,项目總投資約100億元

廣州東塔亦稱為周大福中心鄭裕彤私人周大福企業有限公司所擁有,據羊城晚報報告,周大福中心預計2015年3月竣工並投入使用, 而鄭裕彤之孫、新世界地產太子爺鄭志剛(Adrian)所打造的高端購物中心品牌“K11”(www.k11concepts.com)亦有可能進駐。預計到時除了優質甲級寫字樓大廈出租大戰外同時上演廣州百貨業大混戰。鹿死誰手,三年後大家拭目以待。

其實,在2015/2016年後有機會上演自己人打自己人互相競爭的一幕,因為比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更高檔次的財富中心(建築面積210,000平方米,其中寫字樓佔157,000平方米)將會在附近落成,到時亦是廣州國際金融中心現有租戶的續租期。

競爭每時每刻都在,不用等三、四年。廣州國金中心附近的空置率不少,一街之隔的高德置地廣場(G.T. Land Plaza)一期A塔在2012年第一季度就新增4萬平方米甲級寫字樓供應, 高德置地廣場在2011年第四季度成功引進了IBM租賃4,400平方米。高德置地廣場由寫字樓、商場、酒店及服務式公寓。以筆者今年4月實地觀察,高德置地廣場的商場以港式經營,商店組合多樣化、食肆林立,有吉之島,不過可能有於是新發展地段,人流只屬一般不如天河城正佳廣場那麼旺,但已經遠勝廣州IFC的友誼商店(今年4月就說過友誼商店的冷氣系統一陣up味,人流冷清)。

另外與廣州IFC相連的有富力盈凱廣場(根據富力地產(2777)2011年中文和英文年報富力盈凱廣場英文名稱為R&F Yingkai Plaza,但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就用R&F Park Hyatt,其實根據富力地產2011年年報第18頁Park Hyatt的中文名稱是栢悅酒店。),當時所見地盤正在興建中。富力盈凱廣場由地下5層、地上65層組成,建築高度為286米,4-51層為超甲級寫字樓,53-65層是Park Hyatt酒店,廣場總建築面積10.4萬平方米,交樓日期為2013年12月31日。

筆者在本網誌特意提及高德置地廣場富力盈凱廣場是想帶出珠江新城商務區甲級寫字樓競爭非常激烈。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的主文只輕輕帶過競爭情況,反而附錄部分有較多的提及。

總結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是物業投資的重要指標,香港IFC的高出租率和專貴物業估值除了是因為其世界級的物業管理外,就是因為它的location非常罕有。由於土地供應及市民對維港的保護在中環臨海地段將不會再有土地供應興建類似香港IFC的物業。但同樣的情況就很難在廣州IFC身上出現,筆者覺得雖然富力盈凱廣場或高德置地廣場的名氣明顯不及廣州IFC但它們無論地點和性質皆的非常類似和可以互相代替(根據越秀房產2012年6月29日通函,廣州IFC的估值某種程度是基於富力盈凱廣場的買賣交易計算出來的,所以筆者有理由說它們是非常類似和可以互相代替的。)。再者,周大福中心預計2015年3月竣工,到2014年末市場目光必放在周大福中心及其高端購物商場身上。換言之,投資者不要用投資香港IFC的角度去評估廣州IFC的價值,因為實質上就有差別

從白馬大廈對總資產比重(56.4%)、總經營收入貢獻(58.7%)、和總經營收入增長(11%)角度看,如其說越秀房地產是一家投資信託基金,更貼切的說法是一家服裝批發市場信託基金。對此,越秀房產需要建立一個更合理的物業組合是不爭的事實,而越秀房產無可避免的要去收購越秀地產(123)的物業。問題是究竟越秀地產或越秀房產有沒有能力管理這麼大型的物業。從出租率、租戶組成看,筆者真有點懷疑。而當天友誼商店冷氣系統一陣up味(雖然不太明顯)是個別事件或是持久的情況呢?見微知著。

越秀房產真是前無去路(不改變物業組合只會坐以待斃),後有追兵(如果收購廣州IFC,華南最高樓只可維持多二、三年,而現在附近的商廈皆追逐相似的潛在租客群,而在環球衰退陰影下潛在租客群沒有增多;長遠依靠廣州市政只會做廣州MAC) ,點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33

日廠康達智、陸企舜宇,夾擊台灣股王 兩神秘追兵威脅 大立光少1,600億市值

2015-12-07 TCW

大立光營收持續創新高,股價卻大幅縮水,外資喊出減碼。亮麗獲利數字背後,這台股史上最強股王,究竟面臨什麼隱憂?

是誰,讓股王大立光不過近五個月,股價、市值大縮水?

十一月二十四日,大立光收盤股價僅二千四百六十五元,跌到近一個月新低,和七月初股價才破三千七百元歷史紀錄相比,短短近五個月,市值大幅縮水逾一千六百億元。

外界開始對股王未來表現感到擔憂。日前,摩根大通將大立光投資評等由「中立」改為「減碼」,目標價甚至下調到二千一百元;其實這並非外資券商第一次看壞大立光,九月下旬,花旗環球證券就已將目標價降到二千八百四十元,並點出其中原因:對手快速逼近。

一直以來,大立光囊括全球智慧型手機鏡頭三五%市占率,堪稱台股最強股王;但現在,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根據市調機構TrendForce估計,比起去年,今年全球出貨量僅成長九.七%,明年恐下跌到七.三%。市場逐漸飽和,來自對手的威脅,也更加明顯。

這兩大對手是,日本的第一大鏡頭廠康達智(Kantatsu)、中國的舜宇光學。前者正準備在千萬畫素以上的高階市場,與大立光一較高下,後者則從中低階鏡頭爭搶訂單。

高階技術老手出擊:康達智,吃下20%蘋果訂單

「Kantatsu(康達智)的技術跟大立光在伯仲之間,」一位在光學界有二十多年經歷的技術主管說,有時康達智的鏡頭品質還在大立光之上。例如,消費者 拿手機正對太陽拍攝強光,影像容易出現細微殘影,得透過光學設計、加工過程改善,「那些殘影有時連大立光都看不出來,但日本人就是有辦法處理掉。」

如此技術力,獲蘋果青睞。

元大投顧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上市的iPhone 6系列手機,康達智只占不到一成後鏡頭訂單,但到了今年的iPhone 6s,它卻吃下原本由玉晶光負責的一五%訂單,占比提升至兩成,成為眼下唯一能與大立光競爭的廠商。

不像大立光有股王光環加持,康達智成立三十六年,沒有上市,不曾接受媒體、研究機構採訪。做錄影機機芯起家,之後才跨足光學產業,投入投影機、相機等鏡頭 生產。直到去年第一季,這家總部位於日本栃木縣的中小企業,資本額僅僅九千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萬元),不及大立光資本額二%。

外傳,康達智是日本夏普集團的子公司,但其實夏普和日本兼松商社(Kanematsu)只是入股,並未參與經營,至今各自持股比率不到一成。因此,富爸爸加持,構不成它崛起、挑戰大立光的理由。

甚至,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長子,現任董事長林恩舟出席供應商大會時,遇到康達智總經理紀薇萍,還常稱年紀比自己小的紀薇萍為「前輩」,可見對日本光學大廠的敬意。

可以被全球光學產業霸主稱一聲前輩,康達智究竟有什 能耐?

它諾基亞時代稱王當時大立光還在代工相機

關鍵,在於它掌握鏡頭生產最重要的模具技術。

「從錄影機到投影機、數位相機、手機……,一樣需要具備塑膠成型的能力,三十幾年技術都在那邊,只是精密度提高百倍以上。」紀薇萍接受本刊採訪時說。

早期,康達智為了生產錄影機機芯,自己成立模具工廠,從零開始培育人才,而非節省成本,將生產外包。後來轉戰光學業,手機鏡頭升級到千萬畫素以上,一顆黃 豆大的鏡頭裡,必須堆疊五片到六片鏡片,容許誤差只有一微米(micrometer),約一根頭髮直徑的百分之一,要達到如此規格,模具設計時就必須考慮 在不同環境下,溫度、濕度、壓力等因素對鏡片成型的影響。

這是門高技術,而非高科技的學問。如何控制百萬項變異因素,端看廠商的經驗,難以一蹴可幾。

康達智投入模具生產三十多年,不靠挖角、自身培養一群老師傅所累積的知識與手感,成為對手無法複製的優勢。

為了讓成型出來的鏡片接近完美,走進康達智的工廠,廠房用混凝土密封打造,不讓一點灰塵進入,破壞鏡頭生產;進工廠前洗手都有SOP,拆解成五步驟,烘乾時間以秒計算,連放模具的工作台都不見半點油汙。

「有次一個老師博跟我說,『我是把我的魂放進去,不是只把它(模具)當成物品。』我們做的東西是有靈魂和精神在裡面,不是跟老闆交差,領薪水就好。」紀薇萍回憶。

這種把一顆鏡頭,當成一門工藝追求的態度,讓深受日本光學產業影響的林耀英也加以承襲,成為了大立光的基因。

正因為步步為營,技術才能累積。二〇〇〇年後,在諾基亞席捲全球的時代,其七成手機鏡頭都是由康達智供應,那時大立光還只是日本佳能、Nikon等數位相機鏡頭代工廠。

過去「不想削價競爭」技術力讓蘋果主動找上門但也因為這種謹慎態度,導致擴產保守,再加上不願為了蘋果訂單,排擠其他客戶,以至於在iphone 5s之前,康達智與蘋果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二〇〇七年第一支蘋果iphone上市,歷代iphone陸續創下全球銷售佳績,帶起智慧型手機浪潮, 翻轉康達智和大立光的地位。

「日本企業做事方法和台灣很不一樣,他們會先仔細評估內部狀況,再決定要不要擴廠接單,我們通常是看到外面機會來了,就先擴了再說,有點賭的成分在裡面。」一位曾與康達智合作的鏡頭模組廠主管覲察。

因此,即便康達智的技術夠格,卻不曾大舉擴產,維持每月鏡頭產能三千多萬顆,不像大立光,產能從兩年多前每月僅五千萬到七千萬顆,增加到現在一億二千萬顆,待後年新廠落成俊,更上看兩億顆。光看目前產能,就是康達智的三倍多,囊括八成iPhone6S後鏡頭訂單。

一快一慢,大立光就這

後來居上,把康達智拋在腦後。

為什麼康達智甘願把原本領先的位置拱手讓人?

「(擴大產能)你或許可以獲得很大收益,但市場一變化,是不是就要去削價競爭?這不是我們想做的。」紀薇萍分析,康達智並末上市,募資不易,每增加一顆鏡頭產能,就得多付出一千元成本,若要追上大立光,等於得再砸逾千億擴產,一旦市場需求不如預期,一切恐淪為包袱。

但成也蘋果,敗也蘋果。兩者的競爭關係,卻在蘋果供應鏈政策改變下,再次出現改變。

一位券商分析師說,蘋果一直想改變大立光獨占iPhone多數訂單現況。「全球唯一不用為蘋果特別開一條產線的供應商,就是大立光,甚至連蘋果要進廠稽核,都被擋在門外。」不想受牽制,蘋果積極扶持第二大供應商,無奈玉晶光的良率始終無法提升,康達智便成為最佳人選。

技術力,讓蘋果主動找上門,寄信給康達智,希望其參與認證、送樣。

即便過去不願輕易擴產,如今面對蘋果壓力,加速擴產,將是康達智不得不走的路,也是決定它能否進一步拉近和大立光距離的關鍵。

二○一四年五月,日本大和證券一舉投資康達智三十億日圓,未來也不排除往上市方向邁進。雖然康達智一直不願透露具體擴產規模,但據了解,有了銀彈,明年它 將增加四成到五成產能,在日本總部加蓋一條樣品生產線,並持續在中國江蘇省連雲港擴廠,可望吃下更多iPhone訂單,換言之,對大立光的威脅更大。

中低階價格對手緊咬:舜宇,中國人脈是最大優勢當高階市場出現對手,八百萬畫素以下的中低階鏡頭訂單,也遭中國鏡頭廠舜宇光學(簡稱舜宇)搶食,上下夾擊。

「舜宇的野心不容小顱,」一位光學廠總字輩人士說,原本,舜宇還是家生產兩、三百萬畫素鏡頭的三線公司,卻靠購併崛起,前年底宣布買下日本光學大廠柯尼卡 美樂達(Konica Mlinolta)位於上海的工廠,取得技術、專利,陸續拿下中興、華為等中國手機八百萬畫素鏡頭訂單,「現在,它跟大立光的技術落差,已經不到兩年 了!」

它更在去年六月,被巴克萊證券點名,與中國聯想、比亞迪齊名,是未來台灣科技業最該注意的三大剋星。

若說大立光靠技術打天下,那舜宇的最大優勢,便是接地氣的人脈關係。

尤其它原先是鏡頭模組廠,採購各家鏡頭後,再組裝、出貨給客戶,比起大立光,和中國手機品睥關聯更深,連大立光的鏡頭要賣到中國,有時也得透過舜宇出貨。

現在,舜宇整合鏡頭、模組兩端,對不使用高階鏡頭的手機廠來說,其價格競爭力勢必勝過大立光,同樣規格產口叩,前者價格可以比後者低一成到兩成。

元大投顧預估,明年舜宇和大立光訂單重疊比率從今年僅一%,提升到五%。

雖然看似不高,但在全球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下,大立光為填充過剩產能,可能得從過去等客戶上門,變成出門找客戶,被迫和舜宇在中階市場做價格競爭。

模範股王也緊張對客製化轉積極,固樁度冬這半年來,大立光的確悄悄改變了

以前除了蘋果,大立光很少為二線手機廠客製化產品,基本上只提供固定規格的產品;但現在,不管鏡筒高度、鏡片折射度數等,它也會特別為這些客戶開規格土里 身訂做,「他們董事長(林恩舟)現在跑客戶跑很勤,幾乎每個月都去大陸出差。」一位業界人士說,市況不佳,競爭者眾,連大立光都開始固樁了。

眼看著中日兩個對手緊追在後,大立光發言窗口則回應,市場競爭一直存在,對手也都很厲害,公司態度向來是謹慎以對。

過去,我們總是認為大立光的背後「沒有第二名」,而它也仍是今年每股盈餘(EPS)上看一百八十一元的模範企業。但當大環境不利,後頭又有追兵,不管是蘋 果或中國手機廠,大立光恐難永保「非我不可」的理由。以往每年營收成長逾五成的日子是否不再?就看股王如何度過眼前這個寒冬。

撰文者 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99

【關仁隱事】公主追兵仔攞酬勞

1 : GS(14)@2016-10-16 08:20:05

喺娛樂圈好多關公手段,其實好與壞真係一線之差,「兵仔」早前就惹出是非,關仁聽講畀佢害過嘅人原來仲有「公主」。之前兵仔不停游說公主,幫手影一輯婚紗相,兵仔同公主講,話係幫雜誌影靚相,所以冇酬勞㗎!到場之後,公主先知原來有車馬費,但兵仔竟然一直都用拖字訣,唔肯畀錢,最終公主要出絕招,喺電話入面變埋聲扮助手問兵仔攞錢,幾經艱苦先攞番幾千蚊!撰文:關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16/198020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