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騰訊、電盈風水輪流轉 李華華

2008-05-15  AppleDaily

所謂風水輪流轉,華華今日想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話說騰訊(700)成立之初,曾經面對財困,好在得電盈(008)主席李澤楷出手解困,喺99年底以110萬銀美金買入兩成騰訊,但後尾電盈要減債,將騰訊股權以1260萬美金賣咗畀美國傳媒公司MIH,獲利10倍。

當日捱沽今成新貴

聰 明嘅讀者應該知道舊事重提為乜?冇錯!電盈上個禮拜五被踢出恒指,相反當日俾人沽嘅騰訊就成為藍籌新貴。騰訊鶽家嘅股價係64.75蚊,市值高達1161 億,至於電盈嘅股價只係4.89蚊,市值331.5億銀。如果當年小小超唔係等錢使,仲揸住騰訊兩成股權,家吓就值232.2億銀。呢個故事證明,二少澤 楷的確有眼光,同時亦證明,莫財嘅話,幾好嘅嘢都要放棄。家陣感受最深嘅除咗澤楷,應該仲有騰訊主席馬化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6

中環在線:超人、賭王輪流唱淡簡文樂金句慰股民 李華華

2008-10-27  AppleDaily

金 融海嘯,人心不穩,幾位大孖沙都由唱好轉晒口風,輪流唱淡,當中只有啱啱攞完大紫荊勳章嘅彤叔鄭裕彤最積極,話會繼續投資。唔少上市公司更自爆負債,話有 銀行水喉射住,講到尾都係想安撫股民。不過,安撫股民嘅方法都有好多種,好似冠軍科技(092)同看通集團(1059)上個禮拜五公佈業績,兩間公司嘅主 席簡文樂就搞搞新意思,隨通告附上有關金融海嘯嘅名人雋語,希望幫一班小股東安然度過呢一場海嘯。

借蓋茨把口

篤信佛學嘅簡文樂,可能眼見呢次金融海嘯搞到經營環境迅速惡化,唔少投資者損手爛腳,所以發揮我佛慈悲心腸,搜集咗幾位經濟學家、分析師同企業老闆對金融海嘯嘅言論,喺通告最尾列晒出嚟,警惕自己同小股東,有啲都幾發人深省o架。

簡文樂劈頭引用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嘅評論,話金融海嘯未解決,即使歐美聯手救市,但喺信貸緊縮下,全球經濟增長仍面對嚴重威脅。又引用大鱷索羅斯話:「我從沒見過像這樣的境況,亦將不會看到同樣的境況。」

危機嚴重係人都知,究竟要點樣應付呢?作為IT人嘅簡主席,引用埋微軟前主席蓋茨嘅說話,「增加創意和投資是應付當前危機的答案。」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

维C价格崩盘:四公司轮流限产保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0-1/zNMDAwMDE5OTkzNw.html

维生素C再次重蹈低谷,走不出历史循环的泥潭。

目前维C价格从今年最高时的80多元每公斤跌到目前只有30多元一公斤,价格崩盘。9月27日,东北制药(000597)宣布维C停产45天,进行设备检修,同时华北制药(600812)也进行了停产。

2009年底,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维C产能达到18万吨。目前国内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东北制药、江山制药四大家族产能约12万吨,占到国内总产能55.56%,占据半壁江山却对价格下跌无能为力。

而 目前维C价格大跌与新军扩产有关,2009年山东天力药业、郑州拓洋、安徽泰格生物等企业纷纷上马或扩产维C项目,导致国内过剩。而新入行企业为了拿到出 口订单纷纷低价,“山东鲁维制药今年4月份出口的价格在6.5美元左右,同期石药集团、华北制药、江山制药的价格在10美元以上,甚至12美元以上。”一 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9月30日,中国医保商会维C分会秘书长乔海利告诉本报记者,“产品卖不出去,只有降价。”

维C价格再跌

9月27日,东北制药宣布,根据公司全年生产经营计划安排和BRC(英国零售商协会)认证工作需要,经公司研究决定,定于9月20日开始对公司维生素C的主要生产线进行停产检修,预计停产检修时间为45天左右。

与此同时另一家上市公司华北制药也进行了停产,但是华北制药未作公告。交银国际一分析师告诉记者,“两家企业停产,目的还是考虑停产保价,8月底就进行保价了。”

多位医药分析师告诉记者,“8月底华药、石药、东药和江山制药4家召开了一个协调会,讨论维护维C价格,甚至传出他们达成内部协议,要联手停产保价。”交银国际一分析师表示,“向他们四家企业咨询了,都没承认有内部协议。”

不过,另一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石药集团主要生产维C的维生药业还没有停产。他表示,“如果达成内部协议,很可能是4家轮流停产,不会一起停产。”但这未得到上述企业的证实。

目前维C出口价格在30多元,已跌至今年的最低谷。今年维C出口价格最高时曾达到80多元每公斤。

从2008年开始,维生素C行业高景气期长达3年,出口价格高位运行长达一年半,2008年最高时达到140元每公斤,维生素C这座“金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掘金者”。供需的天平在产能大跃进中失衡。

乔海利告诉记者,2009年,山东天力药业、山东润鑫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郑州拓洋、安徽泰格生物等企业也都着手上马或扩产维C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山东鲁维制药投资3亿元对原旧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并新上生产线一条,将维C的年产能力由1.2万吨增加到2万吨。

据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2009年底发布的维生素C行业调查显示,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违规审批和建设新增维C产能项目,导致中国维生素C行业产能过剩严 重,将超出全球需求近一倍。“已建、在建和拟建维C生产能力合计超过8万吨,预计2010年底维C产能将接近18万吨,2012年将超过20万吨。”

利益之前的分歧

上 述医药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东北制药和江山制药4大维C生产企业各自产能分别为3万吨、2.7万吨、2.2万吨、2万多吨。4家企业 占今年国内18万吨总产能的55.55%,再加上近期迅速扩张的山东鲁维2万吨产能,5家总产能达到12万吨,约占66.67%。

在行业集中度达到这个程度,维C价格仍然如同过山车。4家大企业如果坚守价格底线,维C出口价格不会出现这种局面的。

不过,利益面前,维C生产企业各自为战。该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只要有一个企业低价销售,就会影响到其他企业跟风恶性竞争。”

一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山东鲁维的出口价只有6.5美元左右,安徽泰格的出口价只比山东鲁维高0.05美元。”“维C成本为4美元,这些企业即使压低价格,还是有利润空间。”

而同期,东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的出口价格都在每公斤10美元以上,甚至有企业出口价格将近13美元每公斤。

一行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新建产能或者新投产企业,由于尚未有固定的海外客户,产品生产出来后,就会以低价去争夺订单,价格比4大企业低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2

敵人夥伴 風水輪流轉

http://www.nbweekly.com/news/business/201103/13807.aspx

黃光裕、陳曉、張大中,彼此曾是朋友,也曾互為敵人,還曾先後擁有一個共同身份: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三個男人構築一台恩怨情仇的大戲。

2

南都週刊特約記者_ 良岳

「從某種意義上來看,現在的國美就是陳曉當初提出的合併建議的兌現,而且在合併後三家公司的老闆開始輪流出任董事局主席,這是多麼戲劇性的一幕啊!」一位離開國美的人士如是告訴記者。

命運弄人,黃光裕、陳曉和張大中這幾個電器連鎖江湖的大佬在短短幾年內命運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卻又相互交織著恩怨情仇:身陷囹圄的黃光裕依然在遙 控著國美控制權之爭,三年前拿到真金白銀退隱江湖的張大中再次出山成了國美的「救火隊長」,而2006年國美永樂合併的第一推動手陳曉,在與黃光裕家族的 國美爭奪戰最終敗下陣來,選擇了退隱生活。

2008年至今,黃光裕、陳曉、張大中這三人,還都曾先後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國美電器董事局主席。「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曾經的死對頭如今成了夥伴,曾經的夥伴如今成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對於仍然留任的國美總裁王俊洲來說依然如此,因為與張大中的恩怨逃離大中電器加盟死對頭國美,在國美從基層熬成「二把手」如今卻遭到大股東猜忌,而昔日的冤家如今又成為了自己的上司,命運就是這樣輪迴。

從死對頭到救火隊長

2007年4月,在完成對永樂的併購後,陳曉、黃光裕、王俊洲作為國美電器的三巨頭在國美電器全球家電峰會的現場再一次面對記者,而這時永樂依然與 大中在進行一年前戰略合作時交納的1.5億元保證金的仲裁,一向口無遮攔的黃光裕帶著嘲諷的口吻,「不就那麼點錢,一天到晚那麼大年紀了還哭哭啼啼的,給 他算了。」

黃光裕當時說的正是張大中,而在此之前的20年間同樣起家於北京的國美與大中一直是北京電器連鎖行業的死對頭,不過在市場份額的爭奪中國美卻始終處於被動的狀態,儘管國美在全國範圍的拓展和資本市場的風光遠比對手強勢,而雙方私下的衝突也時有發生。

而王俊洲從大中叛逃至國美,國美、大中間所謂的商業間諜案,也讓雙方的關係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為了與獲得了資本支持的國美抗衡,張大中一方面尋找上市途徑,另一方面也在尋求與其他區域性電器連鎖的合縱連橫。

在當時中國家電連鎖五巨頭(國美、蘇寧、永樂、大中、紅星)中,年紀最大、而且店面規模相近的上海永樂,和北京大中就成為區域性連鎖「合縱」的牽頭 人。彼時的永樂和大中分別是上海、北京市場的領導者,2003年由永樂、大中、河南通利、青島雅泰等9家區域性連鎖組建的中永通泰建立,通過聯合採購來對 抗國美等全國性家電連鎖企業。

這時的張大中與陳曉的關係是甚為密切,張大中與黃光裕在媒體上的口角則不絕於耳,陳曉領導的永樂在得到了大摩的支持後全國性拓展更快,在2005年 10月上市前,陳曉已經先後將中永通泰中的廣州東澤、河南通利、燦坤和廈門思文納入永樂旗下,這時候張大中與陳曉的關係開始有些變化,而陳曉也將收購的目 光瞄準了盟友大中。

上市後由於永樂全國性擴張遇挫產生的業績壓力以及與大摩的業績對賭後,陳曉在2006年初就打著對抗百思買等外資連鎖的旗號,尋求國內五巨頭的換股 或合併。為達到這一目標,2006年的春節,陳曉更是誠意邀請其他四位家電零售企業的創始人黃光裕、張近東、張大中、汪建國來上海「過年」,但A股上市的 蘇寧表示「操作不便」、黃光裕「不理睬」、五星私下裡早已與百思買私定終身後,張大中就成了陳曉最先說動的人。

2005年尋求上市失敗,兒子又無意接班後,張大中當時也有意退出江湖,於是2006年4月永樂、大中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陳曉更是交給了張大中1.5億元的保證金,承諾一年內與大中合併。

但是在協議簽署後不久,也許是陳曉與張大中對外聲稱的「挑戰國美」宣言刺激了黃光裕,他開始重新考慮陳曉當初的提議。三個月後的2006年7月,國 美和永樂實現了換股合併。這時黃光裕要永樂結束與大中的合作協議,在業績壓力下陳曉選擇了就範,在與永樂員工告別後,陳曉孤身北上出任國美電器CEO,從 老闆變成了「寄人籬下」的職業經理人。

陳曉拋棄大中而轉投國美之舉,卻從此深深地「傷害」了張大中。雙方因為1.5億元保證金,還一度鬧上了仲裁法庭,乃至張大中此後逢人便揶揄陳曉為「小人」,甚至2007年7月黃光裕為了收購大中去拜訪張大中時,同行的陳曉 卻被張大中拒之門外。

已決意退出江湖的張大中對「挖牆腳」的黃光裕同樣沒有好感,他將目光瞄準了蘇寧,2007年,堅稱要出售大中的張大中,與張近東走到了一起,近一年 的談判後張近東答應了張大中30億元的要價。並對同樣有意的黃光裕放出了狠話:想買可以,除非比蘇寧多出8個億,否則免談。最後時刻,黃光裕一舉將收購報 價提高了6.5億元,並放棄了此前存在爭議的1.5億元保證金。最終,張大中選擇了黃光裕,拿錢離場。

這時張大中與黃光裕的關係得到了修復,但對於「小人」陳曉,張大中卻始終沒有原諒。

這也是去年8月黃光裕與陳曉鬧翻後,第一時間傳出張大中願意無息借款給黃光裕家族施援、且張大中沒有否認的原因之一。如今陳曉下課、張大中回來充當救火隊長,按照國美內部人士的說法,「雙方走到一起,除了利益外,還因為兩人都對陳曉有著刻骨的仇恨。」

從合作夥伴到世仇

在張大中與黃光裕因為利益一步步走到一起的同時,陳曉和黃光裕這對曾經的戰友卻真正到了分道揚鑣的時刻,雙方從去年5月開始的國美爭奪戰,最終的結果是陳曉離開國美電器,而陳也曾對記者表示,「最後悔的就是當初選擇與黃光裕的合作,將自己一手創辦的永樂賣給了國美。」

其實在2006年7月雙方簽署合併協議前,陳曉與黃光裕的關係也並不密切,國美電器2002年開始進入上海市場,依靠低價模式曾經對永樂的壟斷地位 形成影響,但是陳曉主導的永樂依然牢固地控制著上海區域的領導地位。在陳曉看來,當時對永樂威脅最大的並非國美而是發跡於南京的蘇寧,所以私下裡陳曉與黃 光裕的私交還算保持得不錯。

不過黃光裕在上市後的高調表現讓陳曉感到不爽,於是永樂也開始尋求通過上市來完成全國性電器連鎖的夢想,但是香港上市後遇到大摩對賭的陷阱,讓陳曉感覺自己遇到了創業來最大的失敗。

按照黃光裕家族的說法,當時是黃光裕收留了陳曉,讓其出任國美電器CEO,並且給予了最好的條件。雖然作為「敗軍之將」的陳曉在國美內部缺乏根基,但是在國美、永樂合併後,黃光裕與陳曉還是保持了兩年多的蜜月期,這期間又完成了對大中電器的收購,以及山東三聯商社的控股。

但據陳曉自己的說法,2008年初證監會的調查他已預感到黃光裕可能要出事,這時的陳曉想到的更多是賣掉自己的股權然後全身而退。不過2008年 11月黃光裕、杜鵑夫婦突然被拘捕,國美電器一時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境地,而與黃光裕家族溝通後陳曉成為了國美電器新的董事局主席。

陳曉與黃光裕的交惡也正是從此刻開始。最初為了讓國美電器渡過難關,陳曉以個人資產作為抵押幫助國美渡過了資金危機,同時與王俊洲等高管一道談判引進戰略投資者,也許正是陳曉引入的貝恩以及引進貝恩時答應的苛刻的條件,讓黃光裕家族感到不滿。

更致命的是,為了挽留核心管理層,2009年7月陳曉和貝恩推出了覆蓋105名高管的管理層激勵計劃,這讓此前一直反對管理層激勵的黃光裕大為光火,於是在2009年11月黃光裕恢復與外界聯繫後,雙方的矛盾開始逐步激化。

2010年5月11日年度股東大會上,黃光裕家族代表否決貝恩提交的3名非執行董事人選;6月陳曉約見記者公開表示「希望通過增發攤薄黃光裕家族的股權」;8月5日,國美公告「起訴黃光裕」,而黃光裕家族則要求「陳曉辭職」,雙方矛盾最終公開化。

一個多月的博弈後,「9·28」特別股東大會,雙方都未能最終如願:否決了大股東改組董事局的提案,同時也剝奪了董事會增發一般授權。

「9.28」之後,貝恩開始繞開陳曉,與黃家新任代言人杜鵑進行多輪談判,並達成諒解備忘錄,黃家放棄剝離非上市門店的想法,此時作為小股東的陳曉就成了股東利益博弈的犧牲品—出局。據稱,在2011年春節前夕杜鵑就成了國美運營的實際控制人。

3月9日,陳曉結束了在國美4年多的任期,開始了自己的「幸福快樂的生活」;此時命運依然跟他開了個玩笑:接替其職位的正是他曾經的朋友、夥伴和敵人,張大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9

風水輪流轉 艾薩 Isaac Sofaer

2011-10-20  NM

香港一向被喻為「犯罪天堂」,但我認為以這個稱號來稱呼某些西方國家更為貼切,那裡的貪污、逃稅、恐嚇事件層出不窮,情況比香港更嚴重,過去數十年 如是。 假如下次有人告訴你,香港、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股票市場腐敗,請告訴他們這是不正確的。大家可參考外國一名財經記者Michael Lewis有關這方面的報導,他以第一手資料,記錄了西方投資銀行的問題,讓大家更了解投行的「騙財手段」,就知道他們的招數比我們高,中國只是新手而 已。

尋找中國的蘋果
○八年的金融海嘯,完全是西方國家的責任。有些銀行瀕臨破產、有些「缺水」,因而要沽出手頭的中 國及香港股票,班資回朝。 不過現在的情況已有所改變。西方經過了數十年的成功,往後可能逐漸衰落。相反,中國會成為強國,有些公司將會冒起。不過,要找出這些公司非易事。他們可能 像是西方的麥當勞、星巴克、蘋果或facebook這類國際性品牌。但在他們冒起前,我們可能一直未聽過,直至其股價已經上升了五十倍之時。可是,到時才 發現他們的存在,又已經太遲。 就如思捷,這間本來以西方為主要基地的企業,就正面對艱難的時刻;又如創科,不過創科的情況還好一點,因為他旗下有些出名又受歡迎的品牌。加上,不計其工 具的業務,單是其地板清潔業務的銷售額或已高過其總市值。雖然這一切未必可保證,不過現時又有什麼可以保證?我相信,基於兩間公司的財務情況良好,而且願 意去改變,視中國及東南亞作為日後收入的來源,因此仍有翻身的機會。

不分散投資
我不會再買一些主要收入來自西方公司的股票。假如你要買,你或者會受到幸運之神眷顧,賺到一、兩次錢,不過最終都會蝕錢。有說內銀及內房都面對困境,但我也不願意分散投資於中國以外的地區。 即使中國及香港的股票落後於大市,但現時才沽出,已經太遲。假如你真的要沽出,改為持有現金,你就不會受惠於日後的股市大反彈。反而,你有機會把持不定,在股市反彈後才於高位入市。你現時不應沽出股票,直至股價到你定下的目標價。 聰明一點的做法是換馬,換入一些最優質的股票,但要確保買和賣是同時進行。不要以為你可以捕捉到股價,高賣低買,這是很難做到。當你做不到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損失。我知道在熊市中,要你相信這個理論是相當困難。但請相信我,過去三十五年來,我犯過的錯,足以證明一切。

艾薩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 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04

貧富不均:風水輪流轉?

來源: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57772?full=y

2014年08月20日 05:57 AM

貧富不均:風水輪流轉?

背景
評論 打印 電郵 收藏
 

貧富不均引起很多討論,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Thomas Piketty)所著的《21世紀的資本》(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里提出了一些解決之道,其主要的建言,是以“全球”的公權力來對市場分配的結果進行再平衡——對頂級富人家庭課以重稅。方案之一,是對美國年收入超過五十萬美金的人啟徵邊際稅率高達80%的所得稅。歷史上施行過的累進所得稅率,在歐美發達國家(直到1970年代)曾經超過90%,而美國針對富人的最高稅率甚至達到過96%。然而扼殺性的高稅率效果並不如預期,遏制了有效投資、風險承擔、創新發明,最終妨礙了生產力的提高,而經濟增長受阻,結果窮人的生計並不能得到實質性改善。這個嚴酷的歷史教訓,可以說是里根、撒切爾代表的保守經濟政政策之能勃興、弗里德曼代表的自由市場無誤思潮之所以崛起的最大動力。

上述解決方案,要求各國聯手稽徵高昂的財富累進稅,政治上可操作性尤其低。在信息技術時代資本國際間的流動暢行無阻,任何經濟體想實施不利於資本的稅率、利率、匯率、及管制政策,無異為淵驅魚。過往三十年供應鏈的全球化整合,無不以資本為引擎,引領著產能、技術、就業、市場的綜合能力平衡和再平衡。中國肇始於經濟特區的開放,成果非凡,關鍵也在於給資本稅率和監管鬆了綁。跨國公司讓巨額贏利趴在分支機構的賬面上而不挪回總部,原因也在鑽稅率差異的空子。因此,要“全世界的資產者聯合起來”可以說連門都沒有。

皮凱蒂的母國法蘭西實際情況正是如此,這里舉兩個微觀層面的例子。社會黨人二十餘年後重新執政,奧蘭特總統把富人的累積稅率提高到75%,影視明星大鼻子迪帕蒂立即遷冊比利時,隨後入籍俄羅斯。這和他自己聲稱的“俄羅斯是他精神上的祖國,因為他父親是個老社會主義活動家”沒什麼關系,只因為俄羅斯的最高稅率是13%,遠低於任何歐美發達國家。葡萄牙的地產商人拜奧蘭特為裡斯本最大的財神,他把法國的錢趕到了那裡投資置產。目前法國人成了葡萄牙海濱高級住宅的最大買家,緊隨其後的有巴西人(同樣說葡語)、中國人和英國人。中國人何苦遠到葡萄牙買房子?你不妨留心一下。

皮凱蒂的政策建議既然無法落實,看來也就無從被證偽,但是這種弔詭的安全性被一項長程歷史的實證研究給顛覆了。美國經濟史學家G.克拉克的新著“The Sons Also Rise”(似可譯作《子孫照樣發達》)對“皮凱蒂療法”來了個釜底抽薪。書名很有趣,是海明威的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的翻版,在英語里太陽和兒子的發音完全相同。克拉克教授辯解說這書名是編輯給取的,他的前一部名著“A Farewell to Alms”(《永別了,施捨》)也套用了海明威的名作《永別了,武器》,alms(施捨品)和arms(武器)的發音很相近。看了這樣的書名,不用猜測你就不難想見書的意圖:社會上成功人士的後代也將成功,(而不成功人士的後代同樣不太可能成功)。

克拉克的分析調用了大量歷史舊檔和徵集了長程歷史的實證數據,揭示出跨(多)代的社會粘滯性(social persistence)是異乎尋常的高,上層人士以及下層的人要“回歸到”社會的平均水準相當艱難,常常綿恆數代、十數代而不可得,不論在怎樣的社會氛圍、文化條件和體制安排下,都是如此。他試圖證明或業已證明的結論,可說是“驚世駭俗”,豈止是“政治上不正確”,對經濟學和社會學的一些信條也將有顛覆性的影響。

你也許對各種“學”沒有興趣,但你對於自家的兒孫能否“發達”是很難不感興趣的。在個體層面,克拉克的建議是,若想自己的子女繼續發達,或者變得發達,你最重要的事是同好的伴侶結合,給孩子一個好的生父(或生母),其餘則順其自然可也。出生後的額外補課、小竈家教均無關宏旨,甚或徒勞。

相信許多人(曾包括筆者)聽了會很不自在,甚至深感侮辱,拍案而起怒斥他是“種族歧視、帝國主義、唯精英論者、優生論者、天良喪盡……”不一而足。克拉克教授深知他的探索有離經叛道的味道,為避免各種罪名起見,他做了許多細致詳盡的實證數據分析;提出結論時也很委婉,往往以提問的方式,比如問,“要不是基因遺傳,那麼又是什麼因素造成了歷史上可觀察到如此高度一致的現象呢?”

克拉克教授用的方法相當簡單,追蹤數百年來姓氏在社會的綜合地位的起落,特別是那些顯赫而稀少的姓氏,所占據的地位高於社會平均水準有多大程度,能持續多少代。書中集中考察了多個社會,包括英國、日本、印度、韓國、中國、美國、瑞典、智利、丹麥等國家,以及猶太人、吉普賽人等群體的長期演化,實證數據的跨度長達幾個世紀,英國的數據更長達九百餘年。克拉克發現,非但市場經濟和民主制度下的英國,其社會流動率與工業革命之前的英國是同樣的遲緩,而美國的社會流動性也不比推崇社會主義平權的瑞典、丹麥的高,甚至和印度、日本等差不離。

克拉克教授把這種人類社會的高粘滯現象稱之為“社會執著度”(social persistence),計算出代際傳承率為0.75左右,並認為是一個“普世常數”(universal constant),與文化、制度安排等等無關。如此,孫輩和祖父輩的相關性是它的平方,即56.25%,第四代受祖輩的影響則為42.19%(0.75的立方)…… 直到第十代,祖上持續的影響仍有可觀的7.5%。這對人們素所“樂意”相信的高流動性的信念——社會越開放流動性越高,而在理想的社會每代人都應當“重新洗牌”,每個新生兒都將“生而平等”地面對著平等機會,構成了強烈的沖擊。克拉克考察和分析的結論,是風水即便輪流轉,速率是很低緩的,遠不是人們所期待的那樣,能夠在兩代人之內實現“風水輪流轉”,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而可能需要在十代人之內實現“風水輪流轉”,即“三百年河東,三百年河西”。據他的計算,一個家庭要在一代之內從社會綜合地位的中間水平翻到社會頂層的0.5%,機會只有五億分之一,在英國這幾乎沒有發生過,無論是封建時代還是現代英格蘭;至於要通過一代人的時間從社會的底層(0.5%)翻到社會頂層(99.5%),其概率則等於零,克拉克相信,這在人類歷史上還未曾有過。

究竟哪個更有道理?

克拉克指出,人們高估社會流動性的印象,部分來自誤算。他們以物質收入的代際影響替代了社會流動性。其實,競爭社會地位、獲取資源的能力是綜合性的,除了財富,還有教育(掌控信息和知識的)、職業(擁有高尚崗位)、社會聯系(抱團的緊密網絡)、健康狀況、是否長壽等,都是構成“社會成功”的元素。譬如說,蓋茨和巴菲特的子女,收入準會比父輩差得遠,他們不惟不再孜孜為錢打拼,其主要的職業甚至是在散財方面(公益基金會之類),然而他們的綜合社會地位,大半由祖上遺傳得來的綜合社會能力(underlying social competence),並不會很快衰減。若是根據巴菲特的子女收入大不如其父,就以為他們迅速回歸到社會平均,從而得出美國比其他社會流動性更高、更“公平”的結論,那就是根據錶面現象得出的很不可靠的結論。

至於為什麼人們對社會流動性速率的印象與此大不相同,克拉克的解釋是,人們意識的重心是短期的,他們關註的焦點在代際變化,只是兩代人之間發生的變動,這時隨機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就是“噪音”(各種運氣,包括好的運氣或壞的運氣)掩蓋了真實的訊號。噪音的影響在長期過程中會被抵消,在群體里會被折沖掉,需要大致跨四代人的時間,大約為75年。他提出的實據,是英國工業革命之前的傳統社會和之後的現代社會的比較。測算的結果表明,傳統英國的代際粘滯系數在0.80-0.85,現代英國的代際粘滯系數則在0.73-0.84左右。以此來計算,第四代英國人受其曾祖父影響的仍分別為 28.4%-40.96%(傳統)和40.96%-52.20%(現代),相關度在五分之二左右,雖說有改進,但依然很顯著。而素有“機會平等大熔爐”的美國,社會粘滯度比起英國也實在不遑多讓。

在提出“若想孩子成功,替你自己找個好配偶”的建議時,克拉克請大家註意,1、配偶的“好”,不在於他(她)是否有錢或生於有錢的家庭,也不在於其面貌是否姣好,而在於其生父母的財富、教育、職崗、社會網絡、健康長壽等因素的綜合考量;2、更主要的是,要考察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更上代人是否也成功。從長計議,才能確實把握他們的成功是否有堅實的根基,而非“噪音”所致的假象。

那麼,克拉克的發現和皮凱蒂的研究又有什麼關聯呢?《21世紀的資本》揭露出財富的社會分配嚴重不均,且在擴大之中,這也許是個事實。皮凱蒂著力剖析的困境不止是發達經濟體特有的,與中國的國情也有著相當的關聯。例如,國際間常被引用的一個數據,稱美國參眾兩院最富的前50位議員的財富加總起來不到11億美元,而中國的人大委員會里最富有的前50位代表的財富總值達到了980億美元。要是把沒露白的財富也計算在內的話,兩者的差別可能還要令人瞠目結舌。可是,如前文所述,皮凱蒂提出的在全球合作對財富徵收高的累積稅率的解決思路,很少具有可操作性。克拉克的發現則(間接地)對皮凱蒂的核心理念發難:非但以公權力為杠桿的社會再分配成效短暫甚至是徒勞的,其初衷都是疑問。克拉克認為,以發揮人類本身潛能的規律來運作,市場帶來的結果其實更“公正”(fairness)、更深刻也更為持久。

我們主要關心的,自然是中國人的社會流動現狀。《子孫照樣發達》里闢有專章,就中國近代的案例展開討論,這個案例是以克拉克教授和他的弟子Yu Hao (編者註:郝煜)的合作研究——“中國三個政體下的社會流動性——姓氏研究(1645-2012)”為基礎的。他們匯集和分析了清朝、民國、以及1949年後大陸和臺灣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三種體制下中國社會的流動性都和世界各國的相仿,比一直以來認為的要低得多,盡管這十幾代期間,尤其是十九世紀末頁直到現今,我們發生過翻天覆地的劇烈變革。作者沿用了姓氏的變遷的分析方法——通過比較該姓氏占總人口的比例和它在上層成功人士的占比,來說明該姓氏是處於社會的頂層及上層、中層、還是下層及底層。這里所謂“成功的社會綜合地位”,衡量的要素除了“富”,主要是“貴”,包括科舉里考中“舉人”、“進士”數量。成功獲取功名在清朝是地位晉升最主要的社會階梯,民國以後,“貴”的評測改換了內涵,科舉的功名被替換成現代的上層職崗:名校的教授、學者院士,名醫生名律師,高級行政官員,以及企業的董事長,等等。

作者追蹤前清的“精英十三姓氏”(主要集中於長江下遊地區)三百多年來的變遷,證實前朝的精英在現代社會上層的占比仍然超過社會平均(overrepresentation)。如果把社會平均水平設為1——姓氏占總人口的比例和該姓氏在上層成功人士所占比例是同等的話,那麼“精英十三姓氏”同“全國三大姓”(張、王、李,占全國人口約22%)以及“地區三大姓”(顧、沈、錢,總數在兩千萬人以上)相比,其影響遠遠超過1,也就是說,他們的“代表比率”遠超過社會的平均值 (overrepresented)。

具體的計算,根據1820年至1905年(之後科舉被廢除)的科考數據,在鄉試(“中舉”)和會試(“中進士”)里成功的比率,“精英十三姓氏”是“全國三大姓”的8.6倍(張王李三姓人口眾多,足以代表全國平均水平,故比率為1),是“地區三大姓”的4.7倍。

中國廢除帝制進入近代共和以來,差別依然巨大。從民國政府的高官名錄(1912-1949)來看,“精英十三姓氏”是“全國三大姓”的4.85倍、“地區三大姓”的2.28倍;從著名大學的教授名錄(1912)來看,“精英十三姓氏”為“全國三大姓”的3.82倍、“地區三大姓”的1.88倍;從企業的董事長名錄(2006)來看,“精英十三姓氏”是“全國三大姓”的4.51倍、“地區三大姓”的1.62倍;從中央政府的負責官員的名錄(大陸,2010)來看,“精英十三姓氏”則為“全國三大姓”的2.75倍、“地區三大姓”的1.46倍。

事實上,“地區三大姓”(主要分佈在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在全國範圍內也是“精英姓氏集團”。它也明顯超出了“全國三大姓”所代表的全國平均水平。上述的五個測評數據,顧、沈、錢三姓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3、2.13、2.03、2.78和1.88倍。

我的兒子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撰寫經濟博士論文,他曾是克拉克教授的助研,幫助整理了部分資料,我們父子之間對克拉克的數據、分析方法和結論詮釋也曾有過討論。中國的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姓氏卻是相當集中的:中國大陸的三百個上下的姓氏覆蓋了95%左右的人口,而臺灣的三十個姓氏幾乎覆蓋了人口的全部(98%)。不比英國,姓氏多達27000個,所以克拉克的模型更適合西方的社會,追索小(成功)姓氏樣本的長程變遷更容易。克拉克顯然註意到了這類差別,他在中國的姓氏上再加上地域的限定,調查了比如象“寧波範氏”、“海寧查氏”、“常熟翁氏”等精英家族的變遷。結論仍舊不變,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從長計議,數百年來依然粘滯,並沒有因為社會體制、文化價值的劇烈變動而發生結構性的改變,要變也是“三百年河東、三百年河西”的長程演變,在他的“普世常數”的社會流動性規律的範圍之內。證據之一是,1949年後大陸和臺灣分野,社會體制及其政治乾預迥異,但是翻天覆地的折騰之後,社會流動性在兩者之間,相差卻甚小(臺灣的甚至略高一點)。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直接參閱原書。

《子孫照樣發達》一書今年三月正式出版,引起了社會關註和各界熱評。瀏覽各家包括不少著名經濟學家的評議,很少能對書的數據模型、方法詮釋提出質疑的,盡管如此,書中提出的結論還是令人難以“下咽”。正如一位有名的哈佛教授所說,筆者亦有同感,“讓我們希望,克拉克揭示的規律不是事實。”

在公共政策設計之上,這涉及到了一個更根本性問題。在爭議社會分配是否平均時,人們常是把“公正”、“正義”、“公平”、“平均”攪和在一塊,難道它們是一個概念嗎?如果確有區別的話,我們又應當在哪個層面加以區分?

比如,你可以追尋自己周邊的人,同鄉、同學、同事等等,“發達”或“不發達”的經歷,以及他們前代的經歷。開放三十餘年以來,各方面的松綁的結果,社會資源的分配確實有了更多的差異,然而這樣的進展,難道是更偏離“公正”了嗎?

我倒是傾向於相信,怎樣使得競爭的場地更為平坦,更符合人類的生存條件(human conditions),能讓競賽博弈一輪又一輪健康擴展,廣泛激發出全社會的創新能力,克拉克的研究有其建設性的貢獻,可以為社會分配及再分配提供公義的長久基地。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本文責任編輯 徐瑾 [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資本主義減輕了社會不平等 2014-08-07
財富不均: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2014-06-11
富人的優勢不僅在於錢多 2014-06-10
皮凱蒂錯在哪裡? 2014-06-06
全球變得更平等? 2013-12-30

孫滌上一篇文章

中國經濟學人的新課題 2014-04-03

分享本文

排序: 評論總數
[查看評論]
未經英國《金融時報》書面許可,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擁有版權和/或其他知識產權的任何內容,任何人不得復制、轉載、摘編或在非FT中文網(或: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所屬的服務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已經英國《金融時報》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09

70個城市有55個房價上漲,廈門合肥輪流排第一

進入六月,樓市的火熱仍在繼續。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測算顯示,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分別上漲1.8%和1.2%,分別比上月收窄0.1和0.2個百分點。分城看,一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持續收窄。

合肥、廈門輪流“稱王”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與上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0個,上漲的城市有55個,持平的城市有5個。環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9%,最低為下降0.5%。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分析,從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有55個和48個,分別比上月減少5個和1個;下降的城市分別有10個和14個,分別比上月增加6個和1個。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55個城市里,有33個城市的漲幅比上月收窄;最高漲幅為4.9%,低於上月0.6個百分點。

易居研究院根據國家統計局7月18日公布的《2016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對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數據進行簡單算術平均,計算得知,2016年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0.7%,相比5月份0.9%的增幅出現了收窄。70城房價在2015年5月份順利完成止跌反彈的過程,而後保持上漲態勢。2016年5-6月份呈現出增幅收窄的態勢。

從領漲的城市來看,2月前領漲均為深圳、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從3月一線城市收緊調控後,以廈門、合肥、南京外加未納入70個大中城市統計的蘇州,並稱今年房價快速上漲的二線“四小龍”。

這其中,

3月房價漲幅環比最高的三個城市:廈門5.4%、合肥4.6%、上海4.3%;

4月房價漲幅環比最高的三個城市:合肥5.8%、廈門5.3 %、、南京4.4%;

5月房價漲幅環比最高的三個城市:廈門5.5%、合肥5.1%、南京4.1%;

6月房價漲幅環比最高的三個城市:合肥4.9%、廈門4.7%、南京4%!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新建商品房數據中,二線城市全面取代一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的先鋒,已經連續4個月二線城市成為房價上漲的急先鋒。但從漲幅看,本月環比漲幅最高的城市首次出現了低於5%的現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說,近期幾個月,合肥和廈門輪流領漲。這是因為一線城市的房價偏高,再加上三月滬深等城市收緊調控,部分投資投機資金開始撤出一線城市,進而進入二線城市,這使得此類二線城市的價格漲幅開始超越一線城市。

張大偉說,6月開始到7月,包括合肥、廈門等城市開始收緊信貸政策,預計將擴大到其他價格漲幅較快城市。在成交量方面,二線熱點城市廈門、南京、蘇州等地,6月以來新房成交量較5月同期均有明顯回落,其中既有政策收緊而降溫的原因,也有市場高處不勝寒而成交動力趨乏的因素。

一線城市漲幅擴大

另一方面,盡管絕大多數城市房價環比都出現上漲,但城市間漲幅差異仍然較大,上漲過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份熱點二線城市,其房價漲幅遠高於其他城市,其余二、三線城市房價走勢相對平穩。

表1: 6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合  肥 4.9% 錦  州 -0.5%

廈  門 4.7% 牡 丹 江 -0.3%

南  京 4.0% 唐  山 -0.3%

深  圳 2.6% 三  亞 -0.2%

無  錫 2.6% 北  海 -0.2%

惠  州 2.5% 泉  州 -0.2%

上  海 2.4% 包  頭 -0.2%

北  京 2.3% 烏魯木齊 -0.2%

天  津 2.3% 襄  陽 -0.1%

武  漢 2.0% 銀  川 -0.1%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分城市看,一線城市環比漲幅比上月略有擴大,二、三線城市環比漲幅持續收窄。數據顯示,深圳、上海、北京新建商品房住宅價格漲幅均超過2%,廣州上漲也達到了1.8%。張大偉說,一線城市出現漲幅環比擴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5月下半月開始的系列地王潮,抵消了之前3月開始的調控政策影響。

同比來看,與上年同月相比,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下降的城市有12個,上漲的城市有57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6月份,同比價格變動中,最高漲幅為47.4%,最低為下降3.5%。

70個城市中,深圳在同比增幅排行中位居首位,為47.4%,但相比5月份的54.0%有所收窄。2015年下半年開始,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總體處於增加態勢。到了2016年6月份,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已增加到57個。

同時,從排行中可以看出,5月份同比跌幅最大的三個城市為錦州、牡丹江和丹東,分別為3.5%、2.4%和2.0%。可見,一二線城市量價齊升的同時,廣大三四線城市仍然不溫不火。

表2 6月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增幅排序

增幅前10位的城市 增幅後10位的城市

城市 增幅 城市 增幅

深  圳 47.4% 錦  州 -3.5%

廈  門 34.0% 牡 丹 江 -2.4%

上  海 33.7% 丹  東 -2.0%

南  京 31.5% 包  頭 -1.2%

合  肥 29.1% 濟  寧 -1.1%

北  京 22.3% 烏魯木齊 -1.1%

廣  州 19.4% 襄  陽 -1.0%

杭  州 17.4% 常  德 -0.7%

天  津 14.6% 嶽  陽 -0.7%

福  州 13.9% 唐  山 -0.7%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662

24 Dec 2016 - [經濟一週「香港八十前」] 風水輪流轉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1,9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香港兩隻快餐股大快活(52)及大家樂(341)上月尾先後公布中期業績,股價強弱即來個逆轉。大快活先前的股價強勢源於盈利高增長,當此因素暫且不再,高估值自然受到市場質疑,股價下跌亦是理所當然。集團上半年收入按年升7%,毛利按年升2%,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6.4%跌至15.6%,主要由於食材價格上漲,而期間加價1%未能抵償。不過管理層強調預期全年度總共加幅也不會多於2%,似乎預視消費者對加價的承受力並非無限。純利按年亦只升2%,若撇除非經常性項目,除稅前溢利則按年升5%,相對市場於業績公布前仍然期望如過去兩年度般有30%水平的增幅,當然有很大落差。

再看地區分佈,香港收入佔整體95%,上半年按年升9%,溢利按年升5%,溢利率由去年同期9.9%跌至9.6%,期間同店收入增加約5%。國內同店收入增加1%,但收入卻按年跌21%,跌幅主要則源於關店;溢利按年跌5%,跌幅較小,店鋪重整見正面效應,不過國內盈利狀況時好時壞,令人無所適從。集團已落實於下半年新增8家大快活快餐及1ASAP特色店,主要集中在民生區及街舖舖位。管理層透露今年續租租金上調約67%,增幅有所放緩,街舖租金也見回落,對找舖樂觀。

另一方面,大家樂雖亦「香港八十前」,但也值得看看作過比較。集團是次交出一份理想中期業績,可說終於反勝大快活。大家樂上半年收入按年升4%,毛利按年升13%,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2.3%升至13.3%,期間將平均餐價上調最多2元的策略得宜,而管理層則未有正面回應下半年內會否再加價。留意大家樂的毛利率水平比大快活低,若大家有造訪過兩間快餐店,會發現後者部份同類食物的價格比前者貴,這情況或解釋大快活於加價上未敢太過進取,限制了盈利增長空間,所以在策略上推出「晩市送餐」服務,希望未來能藉這些增值服務加價。大家樂上半年純利按年升12%,純利率由去年同期5.6%升至6.0%

再看地區分佈,香港收入佔整體87%,上半年按年升8%,比大快活略少,溢利按年升6%,則比大快活略多,溢利率由去年同期11.4%微跌至11.2%;期間同店收入增加約5%,則和大快活一樣,可見兩間公司的香港業務仍有增長。國內收入按年跌23%,和大快活一樣大跌,但大家樂比大快活優勝的分野在於其溢利反而按年升47%。大家樂已計劃於下半年將擴充25間分店,趁舖租回落將加快網絡擴充步伐,並重返策略性及主要地區開店。

如上篇提到,「香港八十前」專欄主要分析市值在80億港元下的港企,並實行內容O2O,大快活(52)及大家樂(341)的過去數年財務分析數據已放在「紅猴」Blog(www.redmonkey.hk) 1217日文章內,歡迎參閱。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並沒持有上述股票)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258

與無綫輪流播奧運抽到好籤 亞視冷手執個熱劉翔

1 : GS(14)@2012-07-25 11:59: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20725/16543205
下月9日跨欄決賽
在芸芸奧運賽事中,最矚目當然是中國欄王劉翔有機會奪金的男子110米跨欄決賽,他08年在北京奧運因為腳傷而退出比賽,傷盡中港兩地粉絲的心,今年倫奧劉翔強勢回歸,自然成為倫奧焦點。不過,這幕精采賽事,無綫竟然無緣直播,事關男子110米跨欄決賽將於香港時間下月9日凌晨4時15分舉行,根據無綫和亞視賽事直播安排,該時段賽事是於國際台播出,對收視低迷、近日甚至在黃金時段出現零收視的亞視而言,無疑是冷手執個熱煎堆。
除劉翔跨欄決賽外,備受關注的男子羽毛球單打決賽、女子跳水單人三米板決賽和男子田徑100米決賽亦安排在國際台播出,由於今次奧運節目全由無綫負責製作,亞視只是派出主持參與,便可有收視和有廣告收益,堪稱得上是今次奧運的大贏家。
2 : 自動波人(1313)@2012-07-25 17:48:03

佢變成大贏家

應該向無線學習下製作
3 : GS(14)@2012-07-26 14:35:02

他D製作幾OK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3

Central Blogger 中環博客 - 禤中怡 英超輪流轉 (2012年11月14日)

1 : GS(14)@2012-11-15 09:39:52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29718
【am730專欄】一個政府有錢確易辦事,派錢愈派愈多,由幼到老的保障設施皆有涉獵,但有時覺得,照顧窮人實屬必須,但大家也不能太依賴政府,雖然工作辛苦,若失去拼搏精神,只等派錢,可能弄巧反拙。
近期港股交投淡靜,同證券界朋友談起也覺慘烈,幸好近月大市終反彈,並獲內地大款捧錢過來。這位在中資行服務的朋友話,大行如高盛、摩根大通等名字當然響噹噹,或許大款總擔心外資行要雞同鴨講,兼且對自己友的中資機構多一份信任,所以最近亦取得不少生意機會。
這位在金魚缸打滾多年的朋友又話,內銀股常常被指隱藏貸款、壞帳危機等等,但風險傳出多時,始終未見爆災難,加上阿爺的「照顧」,確可買些收藏。
禤中怡見到銀監會主席尚福林承認,不良貸款反彈,但內銀盈利不差,可做多點撥備,便可發現監管機構早作準備,讓銀行賺多點錢便可解決,便知朋友所言非虛。
未知是否真的錢多,見到電訊盈科(008)獲得英超聯賽由2013至2014年球季起3季獨家播映權,踏入獨家磋商階段,日後每季播380場賽事,意味又要使一大筆了。截至6月底,電盈現金水平雖降至49億元,與上一次傳聞英超播映權值200球美金(約15.6億港元)計,若果再分期支付,相信有足夠資源應付。
猶記得於09年有線寬頻(1097)奪得英超播映權後,股價曾急漲44%,而當時落敗的電盈股價回落,未知今日開市後會否世界輪流轉。
當時電盈董事總經理艾維朗認為,投標價推高至一個不符經濟原則水平是不對的,因為成本最終轉嫁予客戶,令客戶難以負擔,亦不符合股東利益,而當時省下的英超投資將有助提升now的盈利情況。
電盈今次再買英超播映權,相信要說服客戶,日後收費可承擔,並向股東說利益不受損。
3年後發現,有線寬頻於2010年和2011年營業額分別有14%和5%的增長,可惜兩年也要蝕錢,而今年上半年續輸近億,或許不能單看英超影響,公司營運能力等也會受拖累,播放一項受歡迎的運動不一定等於執金蛋。
至於電盈失去英超後,其媒體業務的未計利息、稅、折舊和攤銷前盈利急彈,從2010年的2.3億元漲至去年的6.3億元,足足大增1.7倍,可見這個「足球」影響之深。
儘管新免費電視牌照未出籠,但收費電視商準備內容留客也屬應戰招數之一,總勝過自己不改善,卻抗議濫發牌照,影響自己盤生意。不過,望著朋友上網盜看英超,做法當然不對,但究竟今日還有多少人願意每月付鈔睇英超呢?逢周三刊出
2 : fineram(806)@2012-11-15 10:01:27

now 好野.
覺得佢做節目有心機d
3 : Sunny^_^(11601)@2012-11-15 10:30:15

希望有線冇左英超可以減價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9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