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事件主角》賣假油、苛刻員工 為的是什麼? 黑心油商的貪與惡

2013-10-28  TWM
 
 

 

一個庄腳囝仔,從小油販變身油商大王,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為何鋌而走險?

《今周刊》採訪團隊自十月十八日晚間陸續直擊大統製油工廠、醬油觀光工廠,以及高振利台中豪宅、三條村祖厝等新聞現場,取得第一手訊息。

走近位在彰化縣線西鄉的大統長基製油廠,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品質至上,安全第一」八個楷體大字。陽光刺眼的周末午後,穿著綠色制服的員工,正揮汗如雨地從寫著「吃出健康,油此開始」的卡車貨櫃裡,搬出從各地運來的大統油品。感受到大門外的媒體關注目光,一位貌似主管的員工無奈地拉高聲調說:「我們只是來加班整理退貨,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十月十六日上午,彰化地檢署會同衛生局官員,搜索彰濱工業區內的大統長基製油工廠,赫然發現,大統生產的「百分之百特級橄欖油」,竟然是以廉價的棉籽油混合橄欖油、再加入銅葉綠素調色而成。由於大統是台糖代工廠商、又是全國第三大煉油廠,長年以來,不知有多少民眾吞下黑心食品,還天真地以為自己吃得健康養生。

台中西屯極品豪宅 首度曝光欺瞞消費者惡行遭揭露後,大統長基董事長高振利迫於壓力出面致歉,卻仍大言不慚地宣稱,橄欖油成分不純是「內部管控疏失」;專家認定食用後將嚴重影響人體健康的銅葉綠素,在他口中更搖身一變成為「國外一公斤好幾千元的健康食品」。為滿足個人貪念,不惜犧牲國人健康,以及東窗事發後強辯硬拗的惡形惡狀,在在讓高振利成為全民撻伐對象。現在,人人都想知道,身價三十億元大油商,究竟是如何貪婪、墮落。

假油事件後,各界一直試圖搜尋高振利住家及過去事蹟,但因他行事低調,鮮少參加地方活動,始終難有突破。《今周刊》透過管道,掌握登記在高振利名下、位於台中市西屯區宏台別莊房產後,成功潛入社區,提供高家豪宅最精確資訊。

僅有一百六十戶獨棟別墅的高級社區宏台別莊,位置緊鄰台中市西屯路三段,卻靠著大量的成蔭綠樹,隔絕了鬧市喧囂。由於住戶多為企業主或外商高階經理人,社區管理極為注重隱私,游泳池、網球場等設施不對外開放,每一戶也各以庭院及圍牆隔開,非住戶若想進入社區,得先通過保全崗哨的仔細盤查。

當地房仲業者表示,宏台別莊產權是以整塊建地作為交易單位,所有權人可自行翻修、重建屋舍,單價因此較一般房地產高出許多,平均成交價每戶介於新台幣六千萬元至七千萬元之間。然而登記在高振利名下的,是一座占地八十三.六二坪、樓高四層,室內面積總共一二八坪的美式庭園住宅。相對於鄰居多半是屋齡二十七年的老宅,重新翻修過的高家大宅,不但是整個社區最新、最高、最顯眼的豪宅,從純白高級石材的歐風外牆、鑄鐵花的大門,以及雙車位、花木扶疏、植栽整齊的庭園,都不難看出是主人砸下重金委由名師設計。

再往內一看,庭園內擺放的則是SAAB名車,車號為55連號,該輛汽車要價三○八萬元。據了解,除了這輛SAAB之外,他還擁有其他三輛名車,包括:賓士、VOLVO、福斯等,車牌號碼都是55連號。在在彰顯門內主人的豪氣與講究,足見外界推估高振利坐擁三十億元的身價,絕非空穴來風,但其致富手法卻令人不齒。

今年六十一歲的他,出生在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這個村落人口稀少,建築老舊,村民多以種花生為生,高振利的家就在村內某個三合院裡。

高振利的父親高朝雨經營肥料、種子生意,一九五○年代曾當選溪州鄉鄉民代表,在地方上頗受人敬重,高朝雨育有五子一女,高振利在五兄弟中排行老三。

出身溪州偏鄉 白手起家成為大油商據三條村村民透露,高家第一代為人親和,儘管家世背景不差,但因三條村交通不便、資源匱乏,高家在第二代就紛紛離鄉背井求發展。

高振利在成立觀光工廠後,還曾派遊覽車招待全村村民前往鹿港參觀,回程時更贈送鄉親每人一桶大統醬油。在村莊內的聖天宮改建時,以高振利為首的高家五兄弟皆有捐錢修廟。

但看似大方的高振利,在三條村卻有兩面評價。一位住在高家附近的婦人即表示,高振利事業有成後,其實鮮少回鄉,就連村民到觀光工廠參觀時,也未見高振利出面接待,「不知道要說他低調,還是派頭大?」落腳台中以後,高家的種子生意依舊經營得有聲有色,但高振利志不在此。

二十三歲那年,高振利獨自開設大統油行,兩年後成立大統長基食品,三十多年來,從一名自製花生油、等待客人光顧的油販,一路拚出如今的身家。

一位前大統長基主管透露,高振利對這段白手起家的經歷,相當自豪,曾說過:「我能有今天,都是從當年一杓一杓地舀著花生油開始的。」《今周刊》二十一日實地走訪三條村發現,在這個人口嚴重老化的農村裡,絕大多數居民對年少離鄉的高振利印象不深,不少人甚至在假油事件爆發之前,不知道村裡出了這麼一位大老闆。就連目前還住在高家祖厝的堂兄弟也說,高振利除了極少數幾次在清明節返鄉掃墓以外,幾乎未曾在當地現身。

三條村長夫人雖然不認識高振利,卻透露當地居民因地理位置偏遠、交易物資不便,一直都有將在地花生榨油自用的傳統。高振利投入油品業,很可能就是因為年少時打下基礎,再透過自修不斷精進,這似乎就是高振利致富過程中,與故鄉最緊密的聯繫。

創業初期,高振利經常「老闆兼業務」,獨自載著花生油、沙拉油等各式油品走遍全台餐廳與小吃店,以土法煉鋼形式拓展業務。

一九九○年,高振利一面進口葵花籽油、橄欖油和玉米油,同時又打入軍公教福利社通路,大統的產品銷量因此直線上升,也讓他攢下足夠的資本,在台中工業區買地建廠。

台中工業區內 仍有一億元資產︽今周刊︾亦前往這座高振利起家的工廠,發現工廠門口高掛享國國際以及特典工具兩家公司的招牌。進一步追查後,占地七一六坪的工廠產權,仍登記在大統長基公司名下,間接證實了高振利在台中工業區仍有此筆價值一億元的資產。

與高振利同樣出身溪州、畢業於三條國小的張山明,九○年代初期也在台中工業區經營五金工廠。在張山明眼中,當年的高振利個性直率,總是笑臉迎人,一直到他將工廠遷往彰濱工業區之前,兩人始終維持密切互動。

一位十年前曾與高振利有公事往來的社團幹事也說,曾有一段時間,高振利經常出席社團活動,雖然搬出台中工業區後,高振利就沒再回來,但無論如何,他都難以想像待人客氣的高振利,有一天會淪為千夫所指的「黑心商人」。

一切的改變,似乎是從彰濱工業區開始。○三年,經建會為了鼓勵企業進入工業區,推出前兩年廠區土地免租金的優惠政策。正有意再提升產能的高振利把握住機會,將大統長基遷往彰濱線西區現址。移師彰濱以後,大統除了將起家的油品衝到全國第三大以外,也開始銷售燕麥片、酒類等產品,逐步朝綜合性食品公司的目標邁進○九年,為拉抬沙拉油市占率,高振利斥資兩億元買下高雄縣湖內鄉的七千坪工廠作為煉油基地;過不多久,又砸下三億元重金,購入彰濱鹿港區的一萬三千坪廠房,正式投入過去從未接觸的醬油生產,並興建觀光工廠,希望一舉打開品牌知名度,讓通路及行銷方式與油品幾乎全然相同的大統醬油,得以快速搶市。

當年高振利接受《經濟日報》訪問時曾大膽預言,沙拉油新廠與醬油觀光工廠落成後,大統營收可望明顯成長;只要年營收由二十億元翻倍達到四十億元、甚至五十億元,他將考慮在國內掛牌上市。對照國內最大麻油商富味鄉食品,去年十一月以每股三十六元登錄興櫃,二十二日收盤時的股價已達到六十九.三元,身價大漲近一倍,不難想像,掛牌上市對高振利而言,是多麼龐大的誘惑。

今年離職的大統業務經理回憶,過去三年來,高振利渾身充滿幹勁,經常凌晨兩、三點都還在巡視廠房,就是為了確保出貨產量維持高檔;在全國十個營業點聘用兩百餘名業務員推銷產品,更讓人直接感受到大統搶拚市占率的野心。

讓大統掛牌上市的雄心壯志,是否直接導致高振利使用低價油混充高級橄欖油牟取暴利,外界不得而知。但《今周刊》掌握的一起真實案例,卻能看出高振利為了打響品牌名號,可以不擇手段。

力求掛牌上市 不擇手段打響品牌今年五月,大統長基有意為自家生產的「大統鮮味澳洲大燕麥片」申請健康食品認證,但在接受衛生署委託的醫藥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審核時就遭駁回。原因是大統附上的原料檢驗報告及產品功效評估,是○六年的舊資料,但大統卻在○九年換過燕麥片採購商;也就是說,大統提供的資料,評估的是早已不存在的商品,形同偽造檢驗報告闖關。魚目混珠遭拆穿後,大統不願依藥技中心要求,重新花錢進行原料功效分析,反而試圖透過關係,尋找不必重做檢驗卻能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方式,結果當然沒有下文。

為衝高營收,大統長基位在彰濱的兩座工廠幾乎二十四小時無休。一位與高振利合作近二十年的貨車司機透露,去年五月,彰濱工業區一家金屬工廠發生爆炸,強大的震波讓周邊十多家工廠房舍受損,幾乎所有廠家皆選擇暫停營業,唯獨玻璃遭震碎的大統,在高振利要求下,員工隔天一早就開始清掃廠區,並於最短時間內恢復生產作業。

也有離職員工在網路爆料,高振利為了節省成本,總是要求載貨卡車超載,但卻以一般載重情況計算油價,若油價超支就得由司機自行吸收,平時更常以各種名目苛扣員工薪資。種種行徑,與高振利在台中的極品豪宅相對照,顯得格外諷刺。

爭議不斷 昔日夥伴等著看他﹁落魄﹂十月十九日,《今周刊》走訪位在鹿港的觀光工廠,高振利引以為傲的「景點」萬里長城,以及象徵兩岸大和解的毛澤東與蔣中正銅像,都顯得格外冷清;廠區中央的商品中心更是門可羅雀,幾位售貨員站在收銀機前發呆。一位女銷售員被問起高振利是不是很刻薄時,快速地點了點頭,當記者繼續追問哪裡刻薄時,她卻搖搖頭不願多談。

一位長期為大統維修機器的技師,二十日上午來到大統工廠前觀望,「我就是想來看看他落魄的樣子,這個人就是沒度量,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跳出來說他?」儘管高振利接受《今周刊》電話查證時,對於苛刻員工指控全盤否認,但從一起法院判決案件,不難得知高振利平時的惡形惡狀。

去年七月,高振利為調配人力,要求一位周姓員工,由線西廠轉調至剛成立的高雄廠或鹿港觀光工廠任職。周不願接受,遂要求資遣,但高不願意付資遣費,且不滿員工不聽命於他,竟在廠房內咆哮,雙方因此鬧上法庭。根據判決書所述,他曾爆出一連串粗口:「我兩樣讓你選,還需要遣散,遣散你個屁股啦!回去被X屁股啦!」周姓員工要求高振利自制,反倒使他情緒更加激動:「我講大聲一點讓裡面的人聽…遣你的X掰啦!你就不是女生,我就是罵你,我怕你三小?我很敢死啦!什麼我也敢」「你這種要做就做,不做去被X屁股啦!管你家什麼種人?你兄弟做兄弟人,我也一樣啦!」「幹XX,總統府也一樣!」這段對話全被周姓員工錄下,成為他告上法院,要求終止契約並領取資遣費的呈堂證供。雖然高振利在法庭上辯稱,對話當下自己「語氣平和」,諸多不雅字句是「慣用口頭禪」,絕未辱罵員工。但此說辭無說服力,一審判決高振利給付資遣費及加班費共十二萬元;高決定上訴,二審法官反而判決高振利需多賠九萬餘元,共計二十一萬元。

隨著大統假油風暴越演越烈,社會對高振利家族的不滿情緒也日益高漲,就連與世無爭的三條村也難置身事外。雖然村民對高振利沒有太多情緒,卻還是不免擔心自己吃下肚的油究竟安不安全。年逾七旬的村長廖錦順妻子話說到一半,突然走進屋裡,拿出兩瓶中元普度時獲贈的沙拉油(非大統產品),「你們幫我看看這油有沒有問題!」這個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問題,卻讓我們不知如何反應。村長夫人遞出油瓶:「那就幫我拿去驗驗看吧!反正我現在也不敢吃這些,我現在煮菜,都改用自己做的豬油了。」平凡的市場油販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成為身價破億的企業家。高振利的從商經歷,原本應該是絕佳的勵志典範;然而他在致富後,仍以假油牟取非法利益的貪婪野心,以及藉勢欺人的惡狠嘴臉,更讓人對財富造成的人性扭曲,感到萬分恐懼。就連一再強調高振利「平時人沒那麼壞」的貨車司機,談到他以劣質油混充高檔產品銷售的詐欺行徑時,也只能無奈地說:「一碼歸一碼,這件事情上,他真的不值得被原諒!」一名黑心油商貪謀暴利,視全民健康為無物,的確不值得原諒,更不能原諒的是接二連三的食品安全問題,竟沒有人把關!

高振利

出生:1952年,彰化縣溪州鄉三條村

現職:大統長基董事長

家庭:已婚,育有1子2女靠造假配方 攢下超過30億身價

宏台別莊住家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宏安巷7弄XX號房屋1筆118坪、土地1筆84坪(向合庫設定抵押5000萬元)

高振利名下不動產

市值7000萬元

起家厝

台中市南區復興路2段 房屋1筆、土地1筆新北市新店區 房屋1筆、土地1筆台中市北區 房屋1筆、土地3筆台中市西區 房屋2筆、土地4筆

市值共15億元

大統長基名下不動產

彰化縣線西鄉彰濱東七路6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83億元彰化線鹿港鎮工業西七路1號房屋1筆 土地1筆 市值11.33億元台中市南屯區工業區22路6號房屋1筆 土地2筆 市值1.1億元

一滴油的黑心實錄

1.進口少許橄欖油

2.混入大量低價油 若含棉酚恐導致不孕3.添銅葉綠素調色 導致肝硬化

4.出貨賺取暴利

高振利家族

高朝雨(父)

高振裕

高振強

高振能

高振利 高慈薇(女) 高千惠(女) 高健恆(男)

高振源

高素蓮

大統長基食品公司

負責人:高振利

成立時間:1977年,另於2003年通過ISO 9001國際品保認證資本總額:1億3600萬元

年營業額:20億元

粗估利潤:3至5億元

員工:220人

地點:彰化縣鹿港鎮彰濱工業區工業西七路1號產品:分為大統食用油與大統鮮味系列,油品包括橄欖油、進口葡萄籽油、葵花油、花生油、玉米油、蔬菜油、芥花油等,鮮味系列包括大燕麥片、細燕麥片、紅豆、綠豆、黃豆、薏仁、特砂糖、黑糖等。

大統長基(總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4,112,823 高千惠(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1,144,918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4,907,505

大順製油(子公司)

陳素盆(監察人) 股份數2,380,000 高健恆(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慈薇(董事) 股份數748,750 高振利(董事長) 股份數6,865,000 撰文‧鄭閔聲、李建興、林麗娟、梁任瑋、楊紹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6

台灣茶只占一% 就能合法標示「產地台灣」誰讓享譽百年的老鋪涉賣假茶?

2014-09-22  TCW
 
 

 

「台灣製造」商品又掉漆!士林地檢署調查,多家知名茶行涉嫌以低價進口茶偽裝台灣高檔茶牟暴利,連百年老鋪「嶢陽茶行」也涉案!茶農憂心,政府再不把關,台灣茶的形象將被摧毀。

撰文‧鄭閔聲

「堅持傳統工法的小農,這幾年的生存空間,一直被工業化大量生產的進口茶壓縮……」周末傍晚,一位獲獎無數的製茶業者,坐在昏暗狹小的店面裡感嘆著。他拿起剛燒開的熱水熟練地沖洗茶具,然後抬起頭說:「進口茶不是不好,只是不該被當成台灣茶賣;政府再不解決假冒台灣茶的問題,就等於摧毀老祖先留給我們的茶文化。」九月五日,士林地檢署認定,多家知名茶行涉嫌聯手在中國購入低價茶葉,再輾轉運往東南亞取得產地證明,循正常管道進口台灣後,竟偽裝成高檔台灣茶販售,不法獲利至少上億元。儘管多數業者被檢方約談時矢口否認,但這起偽冒事件,勢必再次重挫消費者對「台灣製造」商品的信任。

公開的祕密?

偽冒茶氾濫,百年老店淪陷整起假茶事件之所以受到注目,最主要在於遭檢方約談的茶商,在業界皆非沒沒無聞,其中,又以多次入選台北市十大伴手禮的百年老店「嶢陽茶行」最負盛名。負責人王端鎧雖對檢方表示,「只是向上游進貨,其他都不知道。」仍被諭令以三十萬元交保。

嶢陽茶行的歷史,可回溯至清朝道光年間。一八四二年,祖籍福建安溪的王擇臣飄洋過海來台定居,並於彰化鹿港開設三元茶莊,販售家鄉出產的鐵觀音與烏龍茶,在台灣士紳階級之間頗受好評。事業有成的王家衣錦還鄉前,還在鹿港文武廟正殿捐獻兩支樑柱,回饋鄉里。

一九二一年,王家第三代王淑景繼承祖父手藝,在廈門創立嶢陽茶行,產品不僅銷遍中國東南沿海各省,就連新加坡、越南、菲律賓等國華僑也趨之若鶩。日後因中國戰亂不斷,嶢陽在一九三七年轉往香港開設分公司;一九五三年,台灣嶢陽茶行正式成立。

這家歷史超過一百七十年的老字號茶商,目前由第六代王端鎧經營。二○○四年出任嶢陽總經理的他,改變長年以批發為主的營運模式,以創新思惟打造品牌形象並積極拓展門市,試圖融合東方文化與西方時尚。

王端鎧成功地讓消費者相信喝茶也可以很「潮」,但百年老店的深厚基礎,才是嶢陽能與同業區隔的無形資產。

「歷代傳人秉持百年傳承精神與製茶工序,以對茶的高度鑑賞力,由挑茶、選茶、焙茶到評茶,每個步驟都充分傳達對茶葉品質的堅持。」這段充滿自信的文字,正是嶢陽網頁上的「自我介紹」。

連一家公開宣示「售出的每一包茶,都是百年茶行信譽保證」的業者,也被捲入偽冒茶風暴,可以想見,市面上琳琅滿目的「高級台灣茶」,名不副實者勢必不在少數。儘管檢方將偵辦重點放在業者引進了依法禁止進口的中國茶葉,但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真相是,偽冒高檔台灣茶的越南茶早已在市面上流竄多時,政府部門卻毫無因應作為。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一三年台灣進口茶葉超過三萬公噸,其中有七成以上來自越南;而農委會評估,台灣茶葉年產量僅約一萬五千公噸。也就是說,在市面上流通的越南茶數量,已超過土生土長的台灣茶,但政府並未追蹤進口茶葉流向,當然無法在第一時間掌握混充進口茶的廠商。

進口茶去向不明

歸類工業產品,無品管認證「我們從七、八年前就聽說有人在賣越南茶,也找過農會與鎮公所反映多次,希望政府能管一管進口茶葉賣到哪裡,公布買進口茶的廠商,卻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一位在杉林溪經營茶園的茶農無奈地說。

「政府必須落實履歷認證和溯源系統,才能確保消費者買到貨真價實的台灣茶葉。」長年投身茶文化推廣的非常境界文創執行長田竹英指出,台灣各地農會與地方政府已陸續推出茶園證與產地標誌等認證機制,確保茶葉來源,但這些機制只是鼓勵性質,並未強制執行,對進口茶葉也沒有相應的品保認證,才讓業者有機會以進口茶葉魚目混珠。

對此,農委會茶改場副場長陳玄表示,農委會對於台灣生產的茶葉,有各種產銷輔導與分級機制;然而,進口加工用的大宗茶葉,過去被歸類為「工業產品」,並不適用於類似制度。

台灣區製茶公會總幹事范德光則強調,台灣烏龍茶的外形、品種與風味,與進口茶葉有市場區隔,且進口茶葉絕大多數為大宗商用茶,不可能加入混充為台灣烏龍茶。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絕大多數的越南茶,其實是由台灣廠商栽種的台灣品種,除了農藥殘留與生產流程管控的差異之外,無論外觀、風味都與國產茶十分近似,就連行家也沒有把握能喝出其中差異。

茶齡超過四十年的台灣伍中行董事長吳傑熙,就曾與兩位專家花了一個下午不斷反覆沖泡、品嘗,試圖找出阿里山與越南烏龍茶的細微差異,結論卻是「真的分不出來」。

正因消費者無力辨識,政府監督機制的責任相形之下更吃重。偏偏在業者與專家眼中,商品端標示管控不力,正是造成混充茶亂象的另一癥結。

「政府不但沒有追蹤進口茶流向,連產地標示也不嚴格要求,我們隨時可以在市面上看見售價比產地收購價還低的『台灣茶』,一般小型茶農或茶商該怎麼生存?」吳傑熙直言,進口茶不一定就是劣質茶,但政府單位對標示不實的業者視而不見,放任低成本的偽冒茶流竄,對堅持不賣混充品的茶商是重大傷害。

規範變「洗底」

來台加工就可視為台灣茶

事實上,政府並非沒有規範,只是規範得令人匪夷所思。根據監察院二○一○年的調查,主管食品安全與標示的衛生署(現衛福部)竟認為,茶葉只要是在台灣混裝加工,即可依「實質轉換地」原則,將產地視為台灣,無論原始茶葉來自何地、比例如何摻配,就算只混入一%台灣茶,茶葉產地也可標示台灣,形同大開方便之門,讓業者將進口茶葉「洗底」,成為高檔台灣茶。

即使監察院早已發現問題,並對衛福部、農委會提出糾正,但四年過後,政府機關對國產茶的「規範」方式,依舊沒有任何進步。

陳玄指出,台灣茶葉用量龐大,加工「拼配」在所難免,只要進口茶葉在台灣完成的重要製程或附加價值率超過三五%,即可視為「實質轉型」,在包裝上標示為「台灣茶」。但「實質轉型」的認定細節,他則表示農委會與業界尚未完全達成共識,仍須持續溝通。至於拼配茶產地與比例標示,則依經濟部標準局規定辦理,農委會未明確規範。

范德光則認為,進口茶類經過台灣的優良技術加工拚配,再以台灣茶名義高價輸出國外,能賺取龐大外匯,台灣不應將機會拱手讓人。

但一位多次獲獎的茶農痛批,「政府的怠惰不作為,將賠上台灣茶形象。」當有廠商開始將成本低廉的進口茶葉,以國產茶名義傾銷回台,勢必危及既有業者生計,並造成負面連鎖效應,「如果觀光客知道他們買的茶,其實不是來自台灣,台灣茶的市場價格當然會掉;茶行為了生存只能繼續壓低成本,最後不管哪裡出產的,都只會是廉價茶了。」吳傑熙也舉不產茶葉卻以「英式紅茶」聞名全球的英國為例,強調品質分級與認證機制的重要,「我們必須承認,台灣人喝的茶葉有一半以上是從國外進口,只要政府對茶葉的產地、品種、風味、農藥殘留、加工方式都訂出標準,就能有效區分『台灣烏龍茶』與『台式烏龍茶』,不但能讓消費者放心,更能帶動台灣茶葉精品化,提高附加價值。」有人以「全世界的港口,就是台灣茶的分布座標」,形容台灣茶如何暢銷全球,曾幾何時,卻連台灣人都無法確定,自己喝的是不是正港的台灣茶。將「結合茶藝與產業文化,形塑『台灣茗茶』優質形象」列為二○一五年年度焦點施政目標的農委會,是否應該提前展開行動,挽救岌岌可危的台灣茶形象?

進口茶近七成,有多少偽裝成國產茶?

——2013年各國茶葉在台市占率越南 22050公噸49.1% 台灣 14718公噸32.8%

中國8%

斯里蘭卡5.3%

印尼2.2%

其他2.6%

外國進口30187

+ 台灣自產14718

=44905 (公噸)

資料來源:

農委會、財政部關務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70

第三方店鋪賣假“水晶白金”項鏈 亞馬遜被判賠十倍

據《北京晨報》報道,劉先生在亞馬遜的第三方店鋪上,購買了一條“水晶白金”項鏈。但劉先生經過檢測,發現項鏈不僅沒有鉑金成分,就連鑲嵌的寶石也 並非水晶。因認為亞馬遜欺詐消費者,劉先生將亞馬遜網經營者北京世紀卓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要求按照頁面承諾的“假一賠十”賠償。法院支持了劉先 生的訴求。

劉先生訴稱,2014年10月25日,他在亞馬遜網購買了兩個“正品水晶S925銀鍍白金”項鏈,價款為326元。商家稱,商品材質為表面電鍍真白 金,三層鍍白金,並承諾支持複檢並假一賠十。事後項鏈經中國地質大學珠寶鑒定中心檢測,結論為不含鉑金成分,所鑲嵌寶石材質為合成立方氧化鋯,非水晶。故 劉先生認為亞馬遜存在欺詐,訴至法院,請求法院判令亞馬遜賠償其3160元。對於起訴,亞馬遜辯稱,公司未做出假一賠十的承諾。

一審法院審理認定,經過檢測,涉案的商品鑲嵌部分並非水晶,也不含宣示的白金成分,銷售行為存在欺詐,應當就此承擔《消費者權益保障法》及《合同法》項下之退款、賠償責任。

關於亞馬遜是否承擔賠償責任,法院認為,在涉案產品的訂購頁面之中,明確載明假一賠十,但未明確指明該項承諾系第三方賣家作出,以一般社會公眾的常識判斷,該項承諾發布於亞馬遜網站,公眾對於該項承諾系亞馬遜作出存在合理信賴,故此法院判定亞馬遜承擔賠償責任。

亞馬遜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亞馬遜認為,其僅為交易雙方提供網絡平臺,亞馬遜既不享受合同履行中的權利,也不應承擔合同履行中的義務。而劉先生既然知曉涉案商品並非亞馬遜自營商品,也就理應知曉商品訂單頁面信息並非由亞馬遜發布。

亞馬遜表示,其作為網絡平臺,也完全能夠提供第三方賣家真實名稱、地址及有效聯系方式等,不符合法律關於網絡平臺提供者應向消費者承擔責任的情形。此外,亞馬遜稱劉先生是職業打假人,有知假買假進行謀利之嫌疑。

北京市三中院表示,就一般公眾而言,選擇在亞馬遜購買商品,是因亞馬遜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以及良好的商業信譽,在購買商品時,消費者一般會有便 捷、安全的心理預期。在涉案商品購買頁面中,明確載明“支持複檢,假一賠十”,在未明確做出“假一賠十”的承諾主體,而商品信息及質量承諾發布於亞馬遜網 站頁面情形下,消費者認為該承諾系亞馬遜網站做出,具有原因合理性。

此外,法院指出,無論對自營或非自營商品,亞馬遜對在其平臺銷售的商品介紹、描述及相關承諾等,均應負一定的審查及管理規範責任。但無可否認的是,亞馬遜無論是作為銷售者還是網絡平臺提供者,應對消費者負責。

綜上,市三中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裁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23

阿里起訴淘寶店主賣假貓糧 索賠267萬元要求道歉

“像打酒駕那樣打假貨”正在付諸行動。3月8日,在馬雲微博向社會坦陳根治假貨重在完善立法加重刑罰之後一天,阿里巴巴再次啟動訴訟,向上海市奉賢區人民法院遞交訴狀,將一家出售假貓糧的淘寶店主告上法庭,索賠267萬元,並要求其公開道歉。

阿里巴巴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假貨已經嚴重損害了社會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阿里巴巴除了在線上打假、組建大數據打假聯盟幫品牌打假、聯合執法機關端掉線下窩點、呼籲嚴刑峻法加大打擊外,也不會放棄法律賦予的民事手段,總之將窮盡一切方式繼續追殺假貨分子。

本案中,被告姚某從2015年1月開始在淘寶上出售寵物食品。2016年5月,淘寶與瑪氏聯合發現其銷售的貓糧存在假貨的嫌疑,遂以神秘購買的方式,在該店鋪購買了一袋價格99元的寵物貓主糧,並將收到的貓糧交給品牌方進行鑒定。

經鑒定,雖然驗證碼、二維碼、包裝都與瑪氏生產的正品相同,但包裝底部有被劃開又被高溫融合的明顯痕跡,顆料檢測結果數據標準也與正品不符合,屬於假貨,於是淘寶將線索移送警方。

2016年10月12日,淘寶、瑪氏和上海市公安局寶山分局聯合行動,查處了姚某的經營及居住場所,並將其當場抓獲。目前,警方已對涉嫌銷售假貨的姚某立案。

“目前刑事判決處罰過低不足以震懾利潤豐厚的制假售假產業鏈,在等待刑事案件進展的同時,阿里巴巴決定此次提起民事訴訟,多管齊下加大違法成本。”鄭俊芳表示。

阿里巴巴在2017年打假工作交流會上曾披露一組數據: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個銷售額遠大於起刑點(5萬元)的制售假線索,截至目前通過公開信息能夠確認已經有刑事判決結果的僅33例,比例不足1%,且33例判決中只有10人被判處實刑。

制售假刑罰比例不足1%引發一周來輿論對於加重刑罰治理假貨的大討論,社會也開始聚焦於現行法律法規過時、過寬、模糊和難以執行,執法司法缺乏聯動等缺陷。這也是阿里巴巴與馬雲本人向全社會公開呼籲借鑒酒駕治理、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治理假貨的由來。

馬雲與阿里巴巴的呼籲近日持續獲得相關執法司法部門、法學界、尤其是同樣遭受假貨痼疾危害的企業界的支持。企業界高度認同:線下制售假產業是假貨的根源,只有立法執法司法機關、企業、媒體和消費者共同構建社會共治的系統工程,打假才能治本。柳傳誌、劉永好、雷軍等著名企業家或撰文或接受采訪,在共同呼籲的同時也從各自角度提出建議。柳傳誌將制售假稱為“敗壞企業家群體名聲的老鼠屎”,並疾呼全國人大應“盡快立法,千萬不要拖延”。

早在今年1月,阿里巴巴曾首次起訴售假店鋪,將一家銷售假冒施華洛世奇的店鋪訴至深圳市龍崗區法院,目前該案正在等待開庭。據悉,阿里巴巴內部已將起訴平臺售假者定為一場持久戰,開出了一長串的擬定起訴清單,計劃對售假店鋪展開持續圍剿。“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假貨”,在大聲疾呼的同時,阿里巴巴已打響假貨治本第一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688

賣假飛迫俾貼士小心紐約街頭7大騙

1 : GS(14)@2016-07-06 08:11:22

紐約市每年都有數千萬當地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從而亦衍生出特別多詐騙遊客的手段,財經雜誌《財富》(Fortune)列出紐約市7種常見的「騙局」,提醒遊客觀光時要小心。1.時代廣場街頭藝人時代廣場(Times Square)上有許多打扮成卡通人物或電影角色的街頭藝人,但有些街頭藝人為了要小費,會追着遊客「死纏爛打」,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與這些角色人物合照是免費。許多人表示,他們在合照前通常都非常友善,不過一旦合照後沒有向他們支付豐厚小費,他們就會使出各種手段來煩你。曾經有警察被「蜘蛛俠」毆打,有遊客被「Cookie Monster」亂摸,還有人被《魔雪奇緣》的公主Anna偷走銀包。2.史塔頓島渡輪許多到訪紐約市的遊客都會搭史塔頓島(Staten Island)渡輪去看自由神像,爬樓梯到頂飽覽紐約市的天際線和夕陽美景,連前市長彭博(Mike Bloomberg)都說他年輕時會帶女朋友搭史塔頓島渡輪約會。不過許多「黃牛黨」會以貴價向乘客賣「船票」,價錢約28到400美元不等(218到3,120港元),但其實史塔頓島渡輪從1997年起就是完全免費,各位旅客千萬別上當「使冤枉錢」。3.餐廳多收服務費紐約市有許多特色餐廳,幾乎可以吃到全球美食。但遊客若到一些連鎖餐廳如Applebees、Olive Garden、Red Lobster等時,緊記看清楚帳單上有否多收服務費。時代廣場附近的這類連鎖餐廳就常被爆收多錢,有遊客「被打賞」,帳單上出現兩次服務費,因此下次簽賬或付款時一定要小心留意。4.人力三輪車搭乘三輪腳踏計程車是許多人遊覽中央公園以及曼哈頓中城的方式,但有些司機會坐地起價、胡亂收費,有遊客甚至只坐了10分鐘,被收442美元(約3,450港元)車費,費用足以租用豪華禮車或直升機。雖然紐約市最近已經訂出一致的收費標準,但仍有許多司機會將遊客當「水魚」。5.地鐵扒手紐約地鐵是全世界最擠迫的交通工具之一,在繁忙時段更多「插針都插唔入」,有許多扒手會趁機用小刀界開乘客的手袋、背包或褲袋,偷取銀包或手機等貴重物品。另外,紐約地鐵站本年也頻傳「持刀界面案」的事件,搭地鐵時千萬要提高警覺。6.音樂人兜售專輯有說這種詐騙源於美國西岸,但目前紐約市曼哈頓以及布魯克林都很常見。有自稱是音樂人的小販會拿着他的音樂專輯和播放器,攔截路人要他們試聽,聽了之後當然就會要路人買專輯,若是不願意,音樂人就會「一秒變惡霸」,直至拿出錢了事為止。誇張的是,許多人拿着回家後才發現一首歌都沒有,根本是空白光碟。7.「你撞到我」這是紐約市行之有年的經典詐騙手法,騙徒會假裝被撞,然後聲稱眼鏡被撞爛,要求賠償。有些騙徒也會以紅酒取代眼鏡,但手法大同小異,聲稱昂貴紅酒被撞爛了,對遊客「死纏爛打」。美國《財富》雜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06/196836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