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0億元銷售市場亂象叢生 蟲草補品:吃貴了,吃錯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751

衝著冬蟲夏草超過黃金的身價,人們瘋狂追逐這些有著神奇功效的蟲草高檔保健品。然而,當下風靡的蟲草保健品不僅替代品存爭議、原料「張冠李戴」,而且還在推廣、營銷中肆意誇大功能、隱瞞可能的副作用。

凌晨六點多,一個幽暗的角落裡,三百多名老人像聽話的小學生一樣圍坐在一起聽「健康講座」,結果,很多人還未聽罷,就攥著一大把人民幣去排隊搶購一種冬蟲夏草含片——每4盒一個療程,售價3999元。

當執法人員徐洪水假裝聽眾混進現場時,他被眼前的這幕場景驚呆了。

最終,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分局沙河監管所查扣了這批17.5萬元的保健品。執法人員發現,該產品生產廠家是山東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但生產許可證上的食品類別卻是壓片糖果。

公安機關鑑定結果顯示,這些「冬蟲夏草含片」的確是糖果。辦案人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已有一人因涉嫌生產假冒偽劣商品被起訴,8人取保候審。

這幕發生在半年前的荒誕劇恰如當下冬蟲夏草保健品市場亂象的縮影——隨著冬蟲夏草價格飛漲,各種以冬蟲夏草作為賣點的保健品演化出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甚至壯陽等神奇功效,輕而易舉地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的新貴。

來自中國保健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各類蟲草保健品的市場銷售額在30億元左右。

鮮為人知的是,早在2001年,衛生部就已明令限制冬蟲夏草這類國家二級保護物種作為保健食品原料。2005年,接手保健品監管的國家藥監局進一步明確,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蟲夏草的,應以人工繁殖的菌絲體予以替換。

「國家藥監局目前尚未放開使用冬蟲夏草製造保健食品。」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大宏說,「除了早期獲批的一些產品外,一些保健品命名為『冬蟲夏草』,是對消費者的誤導。」

「一個天大的誤會」

衝著冬蟲夏草超過黃金的身價,人們接受了蟲草保健品每盒百元至千元不等的價格,然而,這些高檔保健品究竟是什麼?

僅統計國家藥監局網站上以「冬蟲夏草」為名註冊的12款保健品就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標明是以人工繁殖的菌絲體作為天然冬蟲夏草的替代品。

中國地衣學主要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江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所謂「冬蟲夏草」,實則是生長在蝙蝠蛾科幼蟲軀體上的子囊菌門真菌,人們可以通過液體培養冬蟲夏草真菌的無性型菌種實現工業化生產,亦即通過克隆途徑獲得冬蟲夏草的替代產品。

冬蟲夏草的生長史包括分生孢子階段(無性型)和子囊孢子階段(有性型)。在人工培養、液體發酵等實際生產中使用的冬蟲夏草菌種均為無性階段,故而其無性型菌種的正確鑑定問題特別引人關注。

目前,蝙蝠蛾擬青黴正是被官方認定的冬蟲夏草真菌無性型菌種。國家藥監局在2005年發佈的一份文件中規定:「保健食品的原料使用了冬蟲夏草的,應以蝙蝠蛾擬青黴予以替換。」

不過,有研究者認為,官方的這一認定「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冬蟲夏草研究專家、青海畜牧獸醫科學院沈南英教授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早在1980年自己就分離出冬蟲夏草菌種,後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郭英蘭教授通過分離和形態學研究,確定冬蟲夏草菌的無性型為中國被毛孢。

2005年魏江春完成了冬蟲夏草菌DNA鑑定,證實中國被毛孢的基因序列與天然冬蟲夏草一致。同年10月29日,中國菌物學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全國從事冬蟲夏草及其無性型生物學研究的專家均被邀出席,會議的結論是:冬蟲夏草菌的無性型是中國被毛孢。

沈南英指出,蝙蝠蛾擬青黴雖與冬蟲夏草有相似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但不是冬蟲夏草菌的無性型,其發酵菌絲體粉產品不應冠以「冬蟲夏草」或「蟲草發酵菌絲」,以免使消費者誤認為是冬蟲夏草製品。

據稱,當下科學家們命名的冬蟲夏草菌種多達13個屬22個種名,由此發展出的「冬蟲夏草製品」多達幾十種。「這是蟲草保健品市場混亂的根源。」沈南英說。

蟲草原料「張冠李戴」

就在冬蟲夏草真菌菌種尚存爭議之際,一類以「蛹蟲草」為原料的蟲草保健品卻已然橫空出世。在當前近80款註冊的蟲草保健品中,以蛹蟲草為原料的佔近一半左右。

與冬蟲夏草只產於以青藏高原為中心地域海拔3500-5000米高寒濕潤的高山灌叢和高山草甸不同,蛹蟲草主產於云南、東北、內蒙古等地區針、闊葉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層中鱗翅目昆蟲的蛹體上,且早已實現用家蠶和柞蠶蛹人工批量培育。

有意思的是,大多數蛹蟲草保健品在包裝和廣告上都愛用「北冬蟲夏草」這個別名。

「通常包裝盒和廣告上的『北』字印得小不可見,冬蟲夏草四個字卻印得斗大。」沈南英指出,這同樣涉嫌誤導,因為二者藥理藥效並不相同。從成本來看,蛹蟲草已經實現人工種植,市場價數百元一公斤,冬蟲夏草卻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一公斤,價格相差千倍以上。

「冬蟲夏草和蛹蟲草的親緣關係就像小麥和大豆一樣,既不同屬,更不同科,屬於遠緣關係。」魏江春說。

按照沈南英等一些科學家的觀點,那些以為自己吃了冬蟲夏草保健品的人們,不僅吃貴了,而且還吃錯了。

宣傳鋪天蓋地,功能肆意誇大

儘管消費者可能「吃錯了」,但各類蟲草保健品還是靠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誇大功能、療效。

事實上,即便冬蟲夏草,「現在唯一能確定的是冬蟲夏草對預防腎臟、肝臟纖維化(硬化)有不錯的功效,僅此而已。」魏江春說。

2011年11月,北京市藥監局發佈保健食品廣告監測結果,「智靈牌冬蟲夏草膠丸」、「壽世寶元牌冬蟲夏草(菌絲體)膠囊」等5個產品的違規廣告發佈次數均達到10次及以上。2012年5月,智靈牌冬蟲夏草膠丸被國家藥監局收回了廣告批文。

生產智靈蟲草膠囊的山東智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坦言,有些銷售行為的確違規了,一些經銷商的操作沒有按照規定來做,誇大宣傳。「公司和政府的態度是一樣的,今後會加強管理。」該負責人說。

2012年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稱,自己關注保健品亂像已經有6年,此前他買下「金蟲草雙參膠囊」、「力加力」兩款保健品送到廣東省藥監局檢測,發現其中含有偉哥中的化學成分,甚至比偉哥的劑量還增加了一倍。鐘南山當時指出,這些藥可能會降低血壓,導致心力衰退,甚至引起死亡,但是這些保健品上沒有任何說明。

藥監部門的通報信息顯示,金蟲草雙參膠囊包裝盒上稱該產品系陝西安泰堂生物醫藥工程有限公司生產,該公司營銷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稱,金蟲草雙參膠囊並非其產品,2011年該公司網站即發表聲明,認為有人套用該公司多寶強力膠囊文號,已報告監管部門。

「只能跟美國人說 這是『中華瑰寶』」

或許是為了應對當前冬蟲夏草保健品市場的亂象,2012年8月,國家藥監局公佈了《冬蟲夏草用於保健食品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這意味著官方時隔十年之後,開始允許冬蟲夏草直接用作保健食品的原料。

《方案》對企業蟲草來源、研發、生產、檢測能力,特別是企業經營規模做了具體要求。比如「試點企業保健食品工業產品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原產地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可適當放寬)」。

「冬蟲夏草的產業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元,蟲草生產企業早就想進軍保健品市場了,但這個門檻太高了。」青海省三江源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扎西才吉說,這家青海最大的冬蟲夏草生產企業年銷售額也僅3億元。

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會長拉加才旦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青海目前沒有一家10億規模的企業,協會將向國家申請:要麼進行全省整合,要麼降低青海蟲草保健品的進入門檻。

拉加才旦同時也在籌劃青海冬蟲夏草研發基地,試圖加強研發能力。「全世界與冬蟲夏草有關的專利有170多項,但中國只有77項,沒有蟲草資源的日本都有68項專利。」

魏江春記得幾年前,曾有一家知名的美國保健品公司想引進冬蟲夏草,當時提出3個條件,必須說明冬蟲夏草的療效(有正式臨床報告)、活性物質(什麼成分起作用)和作用機理,3個條件中有1個滿足就可以進口。結果國內1個都拿不出來,只能跟美國人說這是「中華瑰寶」。

「冬蟲夏草到底是什麼成分起作用,搞清楚後才可能進一步開發,才可以走向國際市場。」魏春江說,「現在的問題是,監管決策需要多一些科學支撐,商業開發也還停滯在拚命賺錢的階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0

誰搶貴了成熟的櫻桃

今年澳洲的櫻桃是有史以來最貴的, 我去年總會買2、30公斤, 今年截至現在只買過5公斤, 每公斤$10, 這種貨色去年只需$5就買到。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 畀大陸買晒。這種講法距事實甚遠, 始終是新鮮蔬果, 出得口的空運成本高昂, 只有上等貨色才能承受得起這種嬌貴。昨天在市場所見, 上等貨色要$65一盒兩公斤, 去年買塔斯曼尼亞那些頂級貨, 只需$40, 所以今年會少吃一點。那麼, 價格上升的原因為何? 主要是天氣反常, 近收成時氣溫比正常低, 今年雨水又特別多, 所以收成只有去年的四成。在這情況下, 貨錢貴一倍就不稀奇了。不是大陸人而是大自然使櫻桃漲價。

大女兒3個月前回來探望兩老, 閒談間赫然發覺她用的Oral B 電牙刷頭要港幣$50一隻。嘩! 搶錢, 即是澳幣$9一隻, 我半年前趁Costco減價, $20有10隻, 買了20隻, 於是叫女兒帶回去用, 女兒只帶了幾隻。最近親友來訪, 我就看下有甚麼讓他們捎回去, 他們的蜜糖還有太多存貨, 我確認他們有用電動牙刷, 便在Costco買了幾排牙刷頭, 雖然Costco也漲了價, 10隻牙刷頭也只是A$27, 換算港幣也只不過是$15一隻。送了20隻給他們帶同去, 在香港價值$1000, 這裏只花$300就買到。

是誰搶貴了香港的物價呢? 元兇一定是地產商, 租貴物價一定會貴, 一間麵包鋪要月租50萬, 菠蘿包$5、6一個, 每天要賣多少個才維到皮費? 真的能教人不瘋嗎! 大風就可以吹得很遠的一個菠蘿包, 要吃幾多個才飽?

去年朋友問我澳洲出這種Emu油要多少錢:


她覺得好用, 香港的專門店賣$99一瓶。我在藥房和禮品店都找不到, 又不是甚麼名牌, 正在苦惱不知在那裏可找到, 於是去逛超市, 赫然發覺, 原來是平到不得了的貨品, 只售3個幾, 比一杯regular size的cappuccino還要平(細杯的cappuccino都要3個8), 約港幣$20, 於是買了10個8個回去。我返香港仲有乜值得買回來? 除了海味和茶葉, 我偶然會買的是casual 的衫褲, 因為cutting較合身, 而且悉尼買衫不包改, 長褲改短下也很昂貴。除此之外, 我真的沒有興趣買其他東西, 回流返香港更不用想, 我那有錢買個舒適單位來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430

兩年八倍:英偉達貴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5/164155.shtml

兩年八倍:英偉達貴了嗎?
點拾投資 點拾投資

兩年八倍:英偉達貴了嗎?

但是英偉達高估值背後更多是擁有未來。

來源 | 點拾投資

作者 |  朱昂

導讀:今年截至6月底,美股漲幅最好的板塊是科技,上漲17%。然而在科技股中我們發現市場變得越來越集中。互聯網企業中的Facebook, Amazon, Netflix, Google(外號FANG)包攬了大部分漲幅。

而半導體中的英偉達也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漲幅。作為一個硬件公司,英偉達在兩年內上漲8倍,漲幅超過了大部分互聯網企業,但是同時其收入僅僅增長了48%。我們曾經在去年多次推薦過英偉達,在這個位置我們繼續反思一個問題:英偉達貴了嗎?

微信圖片_20170715101116

英偉達:兩年八倍的硬件公司題

僅僅是在2015年的7月,英偉達的股價還只有20美元,今天他的股價突破了165美元,完成了8倍漲幅。作為一家早在1993年成立的芯片公司,英偉達雖然很早被關註,但直到最近在真正進入廣大投資者的視線。早些時候,僅僅是一些打遊戲的朋友通過電腦顯示芯片知道他的產品。

從2001到2017年公司整體收入基本上保持增長,16年間收入7億美元增長了接近10倍到69億美元。但是我們看到,作為一家硬件公司,英偉達的增速是缺乏爆炸性的。這點和互聯網公司的爆炸力完全不同。

2015年英偉達的收入是47億美元,到了2017年也“只有”69億美元。

微信圖片_20170715101120

從電腦遊戲到人工智能的切換  題

從財務數據看,我們似乎沒有看到英偉達收入增長的爆炸力。由於股價=盈利X估值,那麽英偉達的大幅上漲來自於估值提高。估值的提高往往有很大的藝術部分,但很多時候卻會預先告訴我們未來的樣子。顯然,市場對於英偉達預期是公司未來收入從傳統電腦遊戲,向人工智能轉型。

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2016年8月我文章中的原話,沒有一個字改動:

從代表未來的增長點看,英偉達的布局已經符合了未來世界:

1. 遊戲領域逐漸走向VR模式。今年四季度Playstation也要推出VR頭盔。VR的高清體驗需要很強大的畫質,更高級別的GPU芯片。這會讓英偉達這種獨立GPU公司受益。

2. 人工智能帶動數據中心業務。深度學習是各個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布局的。深度學習依賴的也是神經網絡,這種神經網絡和人類大腦類似。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必須要做到高速狀態下對於海量數據分析。英偉達的深度學習芯片具有快速處理的特長。就在前幾天,英偉達向OpenAI交付了全球首臺單機箱人工智能超級計算機,DGX-1。這臺計算機用了3000人花費3年時間開發出來。

3. 無人駕駛、ADAS系統。大家都知道,特斯拉已經是英偉達的客戶。對於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來說,GPU算法芯片將成為一個標配。而且在Mobileye和特斯拉合作終止以後,將更有利於英偉達芯片對於汽車電子化的滲透。今年4月我們看到英偉達發布了首款基於Pascal架構的特斯拉P100顯卡。這塊顯卡有高達153億個晶體管。

技術帶來新的定價權    題

如果僅僅從收入結構看,英偉達依然只是一個遊戲芯片公司。

最新一季度的收入19億美元,其中遊戲業務收入10億,視覺產品收入2億,數據中心收入4億,汽車業務收入1.4億,其他收入1.5億。遊戲依然占到了收入的53%。但是從公司的經營性利潤看,2017年出現了巨大增長,從7億美元增長到了19億美元。這意味著公司在更加快速增長的VR,芯片算法,無人駕駛汽車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定價權,有技術的獨占性。正因為這種獨占性,才能帶來更高的利潤水平。

微信圖片_20170715101125

高估值和未來的權衡      題

對於一個成長性公司,往往不需要太在意估值。2013年就是因為太在意Netflix的估值,最終沒有拿住大牛股。

那時候Netflix的市盈率已經沒法看了,而且利潤對比2011年出現大幅度下滑。即使今天,Netflix的利潤依然低於2011年水平,但股價卻上漲了10倍。那是基於整個智能電視行業的市場空間,以及Netflix在這個行業幾乎壟斷的位置。

這個是不是聽起來很像?今天英偉達估值達到了驚人的52倍經營利潤率,20倍的Price/EBIT,不要說作為一個硬件芯片公司,即使互聯網公司目前都沒有如此高的估值。

但是英偉達高估值背後更多是擁有未來。更強的算法,更好的圖像識別,以及人工智能的世界。每一次的科技變革都首先需要硬件突破,2000年網絡股泡沫依靠了思科路由器,這一次移動互聯網時代依靠了蘋果的智能手機。下一次人工智能的革命需要英偉達芯片。

而每一次硬件創新的公司,最終都能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如果英偉達擁有的是人類未來,那麽目前市值依然有空間。

英偉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