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砍浪費的好政策 為何變醫病惡夢?

2014-06-23  TCW  
 

 

二○○八年十月日本東京,一名三十六歲孕婦因腦出血,叫救護車送醫,卻連遭七家醫院拒收,當她輾轉到了第八家醫院,孕婦已經回天乏術。

二○一三年一月日本埼玉縣,一名七十五歲男性在家中不慎跌倒,他打電話叫救護車,但救護人員連續撥打二十五家醫院、三十六通電話,沒有一家醫院肯接收,大約三個小時後,他不幸離世。

上述的日本真實案例,即將在台灣發生。

二○○三年,日本健保制度實施同病同酬的包裹式支付,導致醫院更加控制成本支出,更挑病人。這在日本稱為DPC、台灣稱為DRG的健保支付方式,正讓台灣步上日本的後塵。

何謂DRG?以往政府會訂定各醫院的健保總額支付上限,在該上限內「實支實付」;DRG實施後,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仍存在,但各疾病有其固定支付價格,意即「同病同酬」。

台灣在四年前就開始實施第一階段DRG,但當時項目較少;今年七月一日起實施第二階段,包括循環、骨骼、妊娠生產、泌尿科、心臟科等,共二百五十四項,十大死因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全部納入其中,因第二階段包括的急重症增加,讓許多重症醫療的名醫跳腳。

官方保守估計第二階段DRG合計將影響約三十四萬人,但以台灣目前有三高疾病患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估計有四百三十萬人罹患高血壓、二百三十萬人罹患糖尿病、兩百萬左右的心臟病患者,這些隱藏性、極可能成為重度病患的三高族群,將成為第二階段DRG上路後,率先受到衝擊的對象。

倘若發生意外,造成骨折、扭傷,須進行脊椎手術、甚至截肢,這些醫療也在第二階段DRG項目內。至於預計第三到第五階段實施的DRG,則包括眼、耳鼻喉、消化、皮膚、內分泌、呼吸系統、神經、新生兒、中毒、燒傷等各式各樣的病症。

意即,全台灣二千三百萬人口就醫,都將受到這健保新支付制度的影響,絕非「他家的事」。

站在健保署的立場,導入DRG是為了降低醫療浪費,控制醫院支出,有其合理性;當初實施DRG前,也廣邀醫院代表討論,政府是在取得醫院同意下推動此支付制度的,健保署不瞭解現在為何有醫師跳出來反對。但我們實地走訪多家醫院,卻聽到迥然不同的聲音。

本刊採訪台灣北、中、南、東部,共十八位橫跨心臟外科、心臟內科、神經外科、一般外科、婦產科、泌尿科、骨科、兒科、急重症等各大領域的專科主治醫生,並實際走訪台大、長庚、馬偕、新光、榮總、彰基等六大醫院急診中心。

許多醫生願意挺身控訴,部分則有顧忌而匿名,但都一致認為:DRG將加速台灣醫療崩壞,重症醫療將進入寒冬。

醫療崩壞將包括:老弱變人球、急診室塞爆、醫院關病床、醫生出走。實地調查發現,在第一階段DRG實施後,健保縮減部分急重症給付,精明的醫院開始挑病人,其中老、弱、殘,更成為部分醫院急著想擺脫的「燙手山芋」。

「當你看到各大醫院急診室人滿為患,病人等不到病床,急重症醫師陸續棄守,我敢說,台灣的情況會越來越像日本,老人、孕婦沒人救這樣的事件,未來在台灣一定會發生,」羅東博愛醫院前外科主治醫師洪浩雲說。

為何救人的健保,卻可能致人於死?

原因很矛盾:想要縮減健保赤字、杜絕醫療浪費的政府,一心想控制醫療成本,卻忽略了醫院經營者與醫生的考慮點大不相同,而醫療現場複雜萬千且糾紛多,用簡單編碼與定額給付把病人與醫療行為規格化,等於鼓勵醫院把可能「不合規格」的病人與醫療行為,排拒在外。

台大醫療照護病房主治醫師蔡宏斌不諱言:「健保總額限制跟DRG制度並用,台灣重症醫療將進入寒冬!」

規定與現場差距多大?舉四個例子來看。

荒謬一:編碼只有一種治療從四千到三百萬元都有

以DRG心臟科最新公佈編碼:12702心臟衰竭及休克,非死亡或病危自動出院者,健保支付定額三萬零八十六元為例,振興醫院心臟科主任級醫師張忠毅說,心衰竭的等級分好多種,輕微的進醫院打強心劑,休息幾天就能回家,但重度的心衰竭,除了要擺主動脈球囊幫浦、擺左心室輔助器以外,也可能是擺葉克膜或是等待換心。

「輕微的心衰竭可能花四千元就可以回家,重度心衰竭可能花三百萬都不夠,怎麼可能定一個簡單的標準,限定這麼複雜的心衰竭?」國內換心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對於健保署把影響生死的心臟編碼編得如此簡略,難以置信。在此「同一號碼、同一價格」下,醫院接到病情複雜的病患、或用較昂貴的藥品器材,將導致虧損,反之則獲利。

按健保署說明,一次住院報兩、三個DRG是允許的。但洪浩雲就曾經申報兩個DRG,卻被刪掉其中一個的切身經歷。

荒謬二:一次只能做一個手術申報兩項費用,健保署硬刪一個

一個病人有膽囊結石和慢性膽囊炎,因為闌尾炎住院要開刀,病人問能否同時開兩邊,因為兩個都是DRG,洪浩雲想既然這樣做對病人比較好,不用痛兩次,所以同時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但申報時,健保署質疑膽囊沒發炎為何要切?因此刪掉膽囊切除部分的金額。「明明就是有膽結石的病人,以前就痛過,結果健保署看到你兩個一起申報,就會刪你一個,」他說。

「現在台灣所有醫生的醫療行為,都是按照健保署的條文來做的,制度的調整,包括給付方式及金額多寡,都將改變醫師的醫療行為,影響到醫療的品質。」彰基脊椎外科主任洪瑞國認為。

荒謬三:手術材料用多會賠以陽春品充數,醫療品質大打折扣

第二階段雖然還未正式上路,許多醫院已導入系統試水溫,以脊椎手術來說,多位骨科及神經外科的醫生就發現,在DRG包套支付下,只要做超過兩節、最多三節脊椎手術,就會賠錢。

洪瑞國說,脊椎手術做兩節,需要四根鋼釘,兩節之間放一個椎籠,這樣是最恰當的,也剛剛好符合DRG給的錢,但會來做脊椎手術的以中高齡居多,平均都是三、四節以上有問題,脊椎側彎更是六、七節以上要處理,很難控制在兩節以內。

為了讓成本控制在DRG給付範圍內,他未來可能會漸漸的減少椎籠的使用量,改採用傳統補骨頭的方式進行處理,「補骨頭也是教科書允許的做法,但可能就是效果沒有那麼快、那麼好,」他坦言。

但一位在私人醫院服務的神經外科醫師就沒那麼幸運,他說以後開脊椎,可能三節以上他都要請病人另請高明,若是自己開,可能選擇低價醫材,他很疑惑,健保這樣子規定到底是「要幫民眾還是要害民眾?」

彰基兒科部部長錢建文則看到DRG導致的分次治療,以裝心導管、一次動刀就會開兩邊如髖關節、換膝蓋關節、疝氣、甲狀腺的民眾,權益損害最大。

荒謬四:遷就制度分次治療三條血管堵塞,一次只能打通一條

「如果一次就開兩側,一定會賠錢,因為開兩邊牽涉到麻醉時間要拉長,」洪浩雲說。有醫院甚至叫民眾疝氣先開一邊,十四天後再來開另一邊。

至於心導管,醫院發現導入DRG後,打通一條會賺錢,打通兩、三條就不會賺錢,多打就會賠錢,「如果碰到三條血管都塞住的,可以只打通一條讓他回去嗎? 」錢建文說,本來一次能做好的事情,卻被制度逼得要分兩次,這不僅是醫生麻煩,讓病人多痛,更是醫療資源的浪費。

當醫院想維持獲利,就把DRG的賠錢壓力,轉到醫生身上。

醫學中心心臟外科主任李紹榕說,越來越多醫院會叫醫生寫報告,到會議上解釋,分析你怎麼會把病人做到賠錢,甚至會扣醫生薪水。

一位醫生透露,新北市板橋有家著名醫院,曾想把超過DRG的金額要醫師賠一半、醫院賠一半,後來醫師群起抗議說「不做了」,管理階層才低頭。另一家財團設立的大型醫院也想比照上述「賠錢對半拆」模式,在醫師抗議下一再延宕。

由於DRG的包套支付還包括規定住院天數,已有醫生預期,醫院多收病人住院並不會賺錢,接下來一些財團的醫學中心、各家醫院會開始關床,尤其急重症的病床。

這種情況並非台灣獨有,台大婦產科主治醫師施景中表示,美國實施DRG幾年後,總共倒掉四百五十家醫院,急重症關了二萬二千多張病床,因為急重症越做越虧損。但醫院的病床關、住院天數縮短,病患將湧入急診室,讓急診室變成醫病關係緊張的最大壓力鍋。

當資源變少、風險變大,醫生選擇出走,五大重症科越來越弱勢,婦產科幾乎快滅科,心臟科也岌岌可危。魏崢說,一個優秀的心臟外科醫生養成要二十二年,年輕人想加入的少,中生代醫生開始往大陸跑,未來台灣人生重病,真的會找不到醫生開刀。

在台北市的台大急診中心,沒有正式病床的病人,一個個睡在走道的推床上,有人插著呼吸器、有人腳受傷被固定著,他們大多數是老人家,毫無隱私可言。

鏡頭轉到私人醫學中心的急診室,更是喧鬧如菜市場,前來急診的民眾或坐或臥,沒推床的坐在輪椅、沒輪椅的躺在走道等待治療,甚至有民眾已經坐輪椅等了三天三夜還等不到推床可以躺。

病人爆量、衝突升高急診室變成未來最大戰場

「台大急診室每天至少都有兩百人在等待病床,長庚至少也有兩、三百床在等,就連台大某主治醫師的家人生病送到急診,也是等了四天之後,才勉強搶到一張病床,」一位醫師說。

一名曾是台大醫科榜首的心臟內科醫師透露,因為急診室目前不計入DRG,某些私人醫院把「急診」當「病床」使用,在急診住了七、八天,做了電腦斷層、高價檢查之後,就是不讓病人住進病房。

李紹榕認為,當太多人擠在急診,就會衍生醫療糾紛、暴力,他認為急診是未來最大的戰場。

除了急診室,目前許多醫院在醫生巡病房時,都開始派專科護理師隨時在身旁提醒:「這個病人超標」、「那個病人可能接近超標」,要醫師多注意病人的「花費」。

醫院的電腦系統一打開,病人的「評等」立刻跳出,A、B1是賺錢區,B2、C是賠錢區,一目瞭然。

過去在沒有全民健保之前,常有人因親人生大病要開刀,賣房賣地、傾家蕩產求醫,健保實施後,大幅降低此悲慘情況,因此得到高民意支持度。

健保虧轉盈,是該檢討了重視醫療扭曲現象並改革

但是健保實施十九年下來,原本預定每三年檢討一次的費率,因為選票考量,幾乎沒人敢「漲」,從成本端來管控的DRG制度就應運而生。

二○○九年健保累計總虧損達五百八十二億元,政府開始一連串健保財務改革計畫,二○一○年第一階段DRG實施,加強核刪作業,果然二○一二年健保財務總收支由負轉正,出現盈餘二百一十億元。接著二代健保上路,開始向特定民眾徵收補充保費,補充保費大豐收,二○一三年健保累計總盈餘達到八百五十一億元,創近十年來最高的盈餘。

從虧損到盈餘,健保時空背景已有所轉換,DRG也實施四年,累積許多案例,此時,正是官方可邀集醫院資方、勞方代表,重新檢討DRG的時刻。而這檢討,不只是政府端出漂亮的統計數字,也要重視醫療現場正在發生的扭曲現象。

全民健保,顧名思義,是集眾人之力「濟弱扶傾」的保險制度;但在這制度中的各利害關係人,若都以自保、自利態度出發時,病患將成為最無辜的受害者。我們絕對支持終止醫療浪費,但主張在有限資源下,應優先照顧老弱與急重症病患,而非優先犧牲他們。我們呼籲政府勇敢實施「保大不保小」的改革,別讓全民健保變成「保小不保大」、「小病到處看,大病沒藥醫」的制度。

誰無父母子女,誰能永保健康?呼籲政府重視醫療現況,終止一場即將來臨的醫療人球風暴!

【延伸閱讀】健保新給付制,製造更多醫療人球——「同病同價」DRG制度運作模擬圖一、地區醫院或區域醫院(患有慢性疾病的A先生,因下腹痛前往看診)病患住院天數多,醫院不想賠錢收醫師診斷可能是盲腸炎,但A有糖尿病,研判開刀住院天數可能超過DRG給付天數,醫院軟性勸說請病患到大醫院看診(B先生因車禍送醫)傷患傷處太多,包套給付不夠用

二、醫學中心(門診、急診室爆量,皆須等病床、等開刀)

三、長久下來,醫學中心可能因收太多賠錢病人導致:1、急診塞爆2、開始關病床,病床一床難求3、有錢、有關係才住得到病床4、民眾小病到處看,大病卻沒病房住5、老弱變人球6、醫師爆出走潮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患者分4等,醫院最怕B2、C區——DRG給付方式和額度每一種病,DRG會給一個固定的支付金額M,依醫院照顧病人的費用落點,結果各異

●核實申報A區:病人花多少,健保給多少

●醫院賺錢區B1區:病人花的費用低於M,健保也會給M的錢

●醫院賠錢區(超過費用,醫院必須自行吸收)B2區:病人花的費用高於M,健保只會給M的錢C區:病人花的費用高於M,且超過規定上限,健保只會給M加上超過費用的8折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認不認命,醫生命運大不同——DRG制度造成的醫療行為改變●A醫生不認命1.不論病患是否為賠錢貨,有危險就收2.健保不支付或部分支付,頻收超標紅單3.產生醫療赤字4.被醫院檢討,寫報告、扣薪水

●B醫生認命1.按醫院規定,挑不讓院所賠錢的病患2.醫院拿到健保定額給付,醫院不賠錢或賺錢3.醫生逃過醫院檢討、安穩度日,屈就DRG規定整理:張瀞文

【延伸閱讀】你的病症,DRG全額埋單嗎?——DRG實施進度與項目明細第1階段實施時間:2010/1/1上路,共164項DRG項目:婦產科(自然產、剖腹產)、骨科(一般骨折)、眼科、心臟外科(心導管、心瓣膜、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一般外科(疝氣、盲腸炎)等*婦產科:分類太簡單,高危險植入性胎盤沒編碼

第2階段實施時間:2014/7/1上路,共254項DRG項目:循環系統(心肌梗塞、冠狀動脈血管支架裝置術、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衰竭等)、骨骼肌肉系統(骨折、脊椎手術、肌腱炎、截肢、扭傷等)、妊娠生產(迫切流產、子宮外孕手術)、男性(攝護腺肥大、骨盆手術)及女性生殖系統(腹腔鏡、輸卵管阻塞切開術)等*心臟衰竭:分類太粗糙,輕度、中度、重度差很大

第3至第5階段實施時間:未定DRG項目:眼、耳鼻喉、消化、呼吸系統、腎及尿道、骨髓、神經、新生兒、血液及造血器官等整理: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1

把部落客當樁腳 小房仲變醫美大亨

2015-03-09  TCW
 
 

 

全台房仲業從業人員逾五萬人,六十七年次的林信一,十年前是剛踏入這行的菜鳥;如今,搖身一變,他卻成了國內最年輕的醫美大亨。

二○一四年,他創立的星醫美學集團,旗下已有九家診所,一年上門顧客人次超過十五萬,排名國內連鎖醫美集團前三大。以不到七年,在群雄並起的醫美市場占一席之地,林信一憑藉的,是在房仲業磨練的樁腳生意經。

走進最新落成的診所,紅色電話亭牆面裝飾、米字英國國旗圖案長桌,英倫風設計主題,迎合的正是該集團鎖定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客群。

「這個客層占來客六成,是我的主力顧客,」林信一說,接受大量網路資訊、網路評價主導消費行為,是醫美主力消費者的共同特質,八成以上客源更皆來自網路推薦。

把部落客變鐵粉陌生開發,走出門辦說明會

「不主打名醫牌,扎根社群行銷力,是他快速成長的關鍵!」無名小站共同創辦人林弘全在二○一○年,星醫美學尚處虧損階段,便出手奧援,成為主要股東。林弘全表示,上網鍵入「醫美」、「醫美診所」關鍵字,花錢也買不來的自然搜尋排行,第一名跳出來的便是該集團診所,證明其在網路社群經營的成績。

不過,房仲出身的林信一,一開始不但是醫美門外漢,更非成天在網路爬文的宅男,但他試著寄信給網路上所有能搜尋到的部落客,邀對方上門免費體驗,言明服務滿意才須發文,寄出一百封信只有三人回信,上門體驗後雖僅獲一位認同,成功率一%,但「這位部落客發文隔天,診間電話就響不停。」

過去七年來,林信一循此方法,擴大部落客代言陣容,更組建「醫美特攻隊」,走進各商圈與辦公大樓,以免費下午茶為號召,一年舉辦上百場小型說明會,開發不同領域的網路意見領袖。打開該集團「鐵粉」管理檔案,依粉絲數排名造冊列管的代言人,累積超過七百位,是帶進七萬名品牌會員的核心驅動力。

創立 Flying V 群眾募資平台、熟悉網路生態的林弘全認為,用時下流行用詞,即是把網路上有影響力的品牌使用者,轉換為「鐵粉」。

好口碑在網路發酵部落客認同推薦,帶動業績

林信一說,網路上流行的「粉絲經濟」,在他看來,和房仲業務員最擅長的,透過陌生拜訪開發樁腳,並無二致;方法則來自做房仲首月業績掛蛋,店長傳授他開發樁腳的步驟。

第一個月,他和所有房仲菜鳥一樣,騎著腳踏車逢人遞名片、彎腰打招呼,建立勤快認真的形象;第二個月,進入開發樁腳階段,便鎖定該區域內生意好的店家老闆,希望對方若知有人要賣房,可優先通報他,「但一位雜貨店老闆嗆我,你們仲介都說得很好聽,但成交之後就不見人影。」

這句話讓林信一回頭想,確實,如果不先給甜頭,如何能取信對方?於是,第三個月,當他成交第一筆交易,雖不是那位雜貨店老闆牽線的案子,但第一時間就大方致贈兩萬元紅包酬金給他,「只要壓準這群樁腳中,最有影響力的那位,他眼見為憑認同你,口碑很快就傳開了!」他說,這個紅包帶來的效應是,不到半年,他在當地就建立起二、三十人的樁腳部隊,不必出門案源自動上門。

「最困難的,是如何花下工夫,找到第一個願意認同你、又具影響力的部落客。」他分享,很多同業花錢買部落客寫推薦文,以為這就是網路行銷,但透明度才是網路特性,那樣做缺乏真實,只會造成日後負評。醫美同業利欣診所院長廖苑利也認同,該集團雖主攻網路行銷,但不耍花招、搞噱頭,是能滾出網路正面評價的關鍵。

提供獨特服務替樁腳法律諮詢,解決難題

「他做業務最特別的,是提供客戶法律諮詢服務,而不是只顧成交物件,」林信一當年的房仲業同事李江華說,因為他的背景是法律系,很多客戶和樁腳車禍事故、鬧離婚或上法院,都會來諮詢他,他總是樂於提供專業協助,自然更容易贏得對方認同。

同樣的,不只在發表新療程時,提供部落客上門免費體驗,舉凡這群鐵粉遇到網路文章遭侵權,或有圖案手稿要授權進行商品開發,林信一也必定本著做業務的服務精神,協助處理合約等疑難雜症。

林信一說,房仲的門檻,是讓客戶願意放心託付資產;醫美的挑戰,則是不能讓女孩們最重視的臉蛋有任何閃失,乍看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產業,但在特定社群建立好口碑,卻是相同的成功要素,「差別只在於,過去靠兩條腿開發樁腳,現在是手抓滑鼠鞏固粉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