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转:永远的警钟---伟大投机家的辉煌一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h8cq.html

天高点评:能够坚持到56岁才破产,63岁才自杀,Jesse Livermore不愧为史上最杰出的投机家。
 
    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是美国最伟大的投机家,即使那么伟大,最终也难逃悲惨的宿命,破产与自杀。恐惧与贪婪是背在股市上的两把利剑,她时刻在斩杀超越红线的大胆者与胆小鬼。

 

1877年7月26日,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生于麻州,家境穷困,父亲在新英格兰与天争地,务农为生。生活现状不能满足年幼的杰西。父亲要他辍学,子承父业,才十四岁的他,毅然离家远走高飞。他启程前往波士顿,口袋里只装着母亲给的几块钱。他在潘伟伯公司(Payne Webber)找到一份抄黑板的差事,工资微薄,每个星期才领六美元。潘伟伯雇有行情收报员,坐在营业厅,行情收报机的股票报价一进来,就得尽快扯开嗓门大喊。利物莫的新工作,是一听到报价喊出,赶紧将数字抄写在大黑板上。黑板盖满了这家经纪公司的整个墙面。


利物莫在学校数学本来就很好,华尔街的报价行情,正好投其所好,尽可发挥所长。他天赋异禀,数字过目不忘,有如相片般牢记脑海里。 其实,小时候在学校,他一年就念完三年的数学课程。他趁在潘伟伯上班之便,记住各种股票的价格和代号。他像渴马奔泉般,贪婪地研读行情,全神贯注紧盯着报 价纸带。他也开始作笔记,把抄黑板时抄到的数字记下来,而且很快就发现,里面有一些型态跃然纸上。他在像日记般的笔记簿里记下几千笔价格变动,埋首研读它 们,寻找那些特殊的型态。由此可见,利物莫才十五岁,已经十分认真地研究股票型态和价格变化。「在职训练」让他亲眼目睹股市里面的交投活动,以及人们如何参与市场。他注意到,大部分人的行为举止乱无章法,不照一定的规则或既定的计划去做,也不肯下工夫研究股市和它的走势,所以投资股市稳赔不赚。


他的第一笔交易,是和朋友一起做的。他们凑了五美元,买百灵顿(Burlington)的股票,因为利物莫的朋友认为这支股票会涨。他们在一家空壳证券商 (bucket shop,译注:空壳证券商是指不诚实且未登记的证券经纪商,利用客户的资金,投机性买卖股票和商品,或者接受客户下单买卖,却未透过交易所进行交易)下 单买卖。空壳证券商很适合拿小钱去投机。投机客基本上是赌股价下一步往哪里走。也就是说,这是非常短线的操作。你也不必真的拥有股票,才能放手一搏,但是 万一股价走势对你不利,赔掉10%之后,你会遭到断头的噩运。这等于是实施10%保证金的规定。利物莫因此养成习惯,在操作生涯的大部分时候,恪遵严格的认赔出场守则。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经验的累积,他更上一层楼,能在损失不到10%的时候,就断然认赔出场。  
    投资百灵顿之前,利物莫查了他的笔记簿,看了它最近的交易型态,相信价格一定上涨。所以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第一次买卖股票,而且最后分到3o12美元的利润。


他继续在空壳证券商交易。十六岁时,靠交易股票赚到的钱,已经多于潘伟伯给他的工资。等到赚进一千美元,他辞掉工作,全心全力在空壳证券商交易股票。


利物莫赚进很多钱,损害到空壳证券商的利润,二十岁那年,波士顿和纽约两地的空壳证券商都下达禁足令,不准他进场买卖(但他依然来回涉足两地的空壳证券商,如果在某座城市被发现,就跳到另一座城市去操作)。由于操作十分成功,有人称他是「拼命三郎」(The Boy Plunger)。空壳证券商不想和他扯上关系,更不希望看到他用赢钱的操作手法,从他们的号子不断把钱掏走。


利物莫踌躇满志,决定前往纽约,操作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挂牌交易的股票。毕竟,那里是群英荟萃之地,他准备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一试身手。他选了一家经纪公司开立账户,用2,500美元当本 钱。以前在空壳证券商操作股票,账户里的资金一度高达一万美元。好不容易赚来的利润慢慢赔掉,利物莫尝到苦头,终于晓得操作不见得一直那么容易。因此,他 开始分析自己犯下哪些错误,造成亏损。详细分析过去的错误,成了利物莫日后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这也是他最佳的学习工具之一。


详细分析过去犯下的错误,是利物莫十分重要的成功特质
利物莫在第一阶段的分析期间,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他性子急,老是认为非进场操作不可。急性子到了市场,往往一时冲动就操作,却很少能够获利。他因为这个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是直到今天,许多交易人还在犯相同的错误。


利物莫并没有在纽约扬名立万。六个月内,不但赔个精光,还向经纪公司告贷500美元。他带着这笔钱重作回到空壳证券商捞取赌本。他发现,空壳证券商一向立 即报价,纽约则延后报价。他那时的作法,是根据实时报价,迅速交易。两天后,他抱着2,800美元回到纽约,并将500美元还给经纪公司。


不过,回到纽约后,他发现操作起来还是比他想象困难得多,依旧只能勉强打平,只好最后一次重回空壳证券商。利物莫掩饰身分进场操作,账户里面的钱果然很快增加到一万美元。就在这个时候,空壳证券商的老板终于又逮到他,永远禁止他进门。


1901年,股市展开强劲的多头行情,利物莫在纽约操作纽约证交所挂牌的股票,作多北太平洋(Northern Pacific)公司的股票,一万美元转眼间变成五万美元。接着,他认为股市就要短暂回档,于是建立两个空头部位(先向经纪商借股票卖出,再以较低的价格 买回,赚取其中的差价),想不到已经到手的利润很快全吐了回去。这两笔操作虽然赔钱,但他原来的看法是对的,可惜因为成交量庞大,造成延误,股价一反转, 马上就赔钱。

 

这次的经验,让他体会到在纽约证交所执行非常短线的交易十分困难。利物莫晓得,组织化的交易,过程比较复杂,不同于空壳证券商实时进行的交易环境,所以必 须学习如何适应。1901年春,利物莫再次赔个精光。不久,他发现一家交易混合式证券、新开张的空壳证券商。他想,进场交易这些混合式证券,也许很快又能 捞到一笔本钱。前后约一年的时间内,他真的赚进不少,直到也被这些空壳证券商发现,并且谢绝往来。利物莫一而再,再而三赔损,这教会他一件事:人必须赔上白花花的银子,才会弄懂市场的运作方式。为了成功,他不到黄河心不死,并且继续从本身的错误和经验中学习。


这个时候,他也发现了时间要素。股票交易的时间要素,是指操作时务必保持耐性,时日一久,一定有所获。这 和人生中大部分的努力没有两样。它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了解股票是怎么交易的。空壳证券商的时间要素非常短暂且紧迫,因为它们的设立和经营方式,赌博成分比 较浓厚。纽约证交所的时间要素,则延迟较多,不是立即成交。另外,在纽约证交所买进股票,真的就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纽约证交所的运作方式和空壳证券商的 经营方式,有时间上的差异,所以市场参与者必须对未来的时间做出更多的反应。这便需要保持耐性。多年后,耐性成了利物莫的一大特质,好几次操作更因此而大赚特赚。时间要素也向他证明:股票投机成功之路,得走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市场参与者不会一夕致富。


交易股票务必保持耐性,时间一久,定有所获。
他对这件事深信不疑,因为他手上的资金,已经上下来回好几趟。年纪轻轻,他已经创下多项纪录。十五岁那年,他赚到第一个一千美元。不到二十一岁,赚进第一 个一万美元。账户里的资金,曾经上升到五万美元,两天后,又全部还给了市场。他尝尽市场上的酸甜苦辣,却依然锲而不舍,因为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将靠市场过 生活。


就在此时,利物莫定义了一件事。他把事前分析市场动向的行为,定义为赌博。尤其分析市场将往哪里走,是很难做到的事,而且他发现机率对散户交易人不利。他 把「投机」定义为能够保持耐性,而且只在市场状况发出适合投机的信号时才有所动作。他很早就不断学习超群出众所需的新技能,也严以律己、坚持不懈,时时改 进本身的操作守则。


这时的利物莫,称不上是专家。他听信别人所说的话和他们所谓的「小道消息」。他的操作次数也太过频繁。他犯下的另一个错误,是太早获利了结,尤其是在多头市场中。这段时期,他也发现大盘的重要性,认清和了解市场整体的表现,以及大盘如何影响大部分的股票,是很重要的事情。他必须学习如何解读市场目前的所作所为,以及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而不是尝试去预测它将来会做出什么事。


早年的利物莫懂得不断学习。他发现,在股票市场中失去耐性,是一个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之一。经由经验,他学会对自己的判断信之不疑。他用心观察,所以对自己的判断满怀信心,也不会因为市场经常发生的小波动而分心。

 

经验日积月累,他的策略开始开花结果,到了三十岁,操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这时,他发展出试探性操作策略(probing strategy,本章后面会谈得更详细)。另一个他实行的重要策略,则是金字塔操作策略(pyramiding strategy)。金字塔操作策略,也是本书介绍的其它所有杰出交易人遵循不悖的重要操作守则。金字塔操作法是指在股票上涨途中加码经营。不妨想象,这 套策略在当时听起来多么背离常理,因为大部分人都认为,要买到便宜货,应该逢低承接,而不是愈买愈高才对。利物莫的想法却不同,他认为,最近买进的股票, 如果走势证明你是对的,放手买进更多,这个观念会使你得到的报酬锦上添花。利物莫发现,观察一支股票的价格走势而买进之后,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那么从股价 的走势,能够证明他做对了决定。做了正确的决定,这件事获得证实,足以证明他应该继续买进更多的股票。锦上添花的效果,会使股票投资利益更上一层楼。


1906年底,市场的上升趋势难以继续维持,利物莫于是将试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用在放空上,随着价格下跌,空头部位的规模愈来愈大。1907年的空头市场初期阶段,他的放空操作获利十分可观,不到三十一岁,已经当上百万富翁。


利物莫看准了1907年的崩盘,10月24日轧平和回补空头部位,一天之内就赚进300万美元。1907年10月,当时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家摩根(JoPo Morgan)注入必要的流动性到市场,维持市场继续运转不坠,把华尔街从近乎崩溃边缘拯救回来。摩根甚至亲自直接向利物莫致意,请他停止放空。连大名鼎鼎的摩根,也承认利物莫在市场上呼风唤雨的力量,可见利物莫在华尔街的声名和影响力之一斑。


华尔街大空头
到这个时候,利物莫确实成了华尔街上的知名人物。新富利物莫发现,大钱要靠市场大波动来赚取。他的空头部位在1907年的股市崩盘大捞一票,因此赢得「华尔街大空头」(The Great Bear of Wall Street)的称号。在那些赚钱的年头里,利物莫一再表示,他相信股市分析必须一做再做,永不止息;这是操作成功缺之不可的要素。


成功操作股票不可或缺的有利要素:永不止息地做股市分析。
征服股票市场之后,利物莫也挥军直击商品期货市场(commodities market)。他和当时人称棉花大王的帕西.托马斯(Percy Thomas)搭上线。不过,利物莫开始和托马斯往来时,托马斯已经因为几次操作不顺,失去所有的财富。不幸利物莫这时的耳朵是用棉花做,因为他看重托马 斯以前操作得很成功,仍然被视为棉花界的传奇人物。托马斯说服利物莫建立棉花部位。利物莫很快就发现,他的棉花多头部位损失惨重。这次棉花交易,赔掉以前 获利交易赚进的几百万美元,主要原因是他打破了早年花很多时间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许多市场操作守则。


利物莫违反了独自操作,不轻易听信他人之言的守则。他也违背迅速认赔出场的守则,继续死抱赔钱的部位。这次的经验,令他情绪激昂,为了把钱捞回来,不顾一切拼命操作,结果赔得更惨。利物莫现在深陷债务之中,债权人多达好几位。他意气更为消沉,开始失去信心,而这种心理状态,是股票交易人的杀手。


利物莫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操作才恢复获利。从1910年到1914年,市场大致平中带软(1914年8月到12月中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市场关闭)。 这时利物莫已经一文不名,抑郁寡欢,积欠债权人100万美元以上。再说,这些平软的年头里,市场也缺乏大好机会。为了让头脑冷静下来,蓄积重回游戏场的实 力,1914年他决定宣告破产。不过,他的运气还是相当背。1915年,处于战时的市场涨势中,一家经纪商借他五百股,价格不限。六个星期的时间内,他什 么事情也没做,只顾着研究市场和观察行情。他注意到,股票会建立起某些标准价位(par level)。这个古老的操作原则,其实他在空壳证券商操作时曾经用过。所谓标准价位,是指一支股票站上每股100美元或200美元等整数数字后,继续上 涨的可能性很高。


他以98美元的价格买进伯利恒钢铁(Bethlehem Steel),看着它涨上100美元后继续上扬。价格涨到每股114美元,再买500股。隔天价格升抵145美元,他出脱手中持有的1,000股股票,获 利5万美元。这笔交易有助于他恢复信心,促使他再次遵循自己的操作守则。账户里的资金一度达到50万美元,1915年结束时还剩15万美元。


1916年底,利物莫开始放空。市场很快就转为下滑。当时非常有名的「泄密案」爆发,传说威尔逊总统即将向德国人提出和平计划,导致许多领先股作头反转。 华尔街认为这是利空消息,因为会伤害战时供应物资给外国的经济荣景。利物莫的朋友巴鲁克(Bernard Baruch;第二章的主角)也在市场放空,据说靠泄密案赚进300万美元。国会成立一个委员会,调查泄密案,传唤巴鲁克和利物莫作证。巴鲁克坦承那段期 间,他的空头部位获利47万美元,但坚决表示,绝不是靠预先取得传言中的信息。不过,纽约证交所还是颁订一条新规定,不准依赖泄密信息进行交易。当然了, 这条规定很难执行,却由此可见利物莫和巴鲁克当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利物莫则表示,1916年股市上涨期间他作多,稍后几个月市场重挫时放空,合计赚进约 300万美元。1917年4月6日,美国卷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利物莫在市场上多次操作都告捷,开始偿还以前积欠的所有债务。不过,从法律面来说,1914 年声请破产后,他其实免除了偿债的义务。四十岁那年,他也设立一个信托账户,确保自己不会再次破产。

 

声誉再起
1917年,利物莫恢复了在华尔街的显赫声誉。1917年5月13日,《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说:「华尔街浮夸不实的交易人退场:目前的投机客和以前煽风 点火的市场炒手比起来,更像是学生和经济学家。」这篇文章特别提到利物莫和巴鲁克,并且进一步点明他们是市场大户,也是华尔街上深具影响力和成功的股票交 易人。


1920年代,利物莫认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他身为华尔街最优秀和最成功交易人之一的声誉与日俱隆。他实现了美国人的梦想,因为遵循本身的操作守则而积金累玉。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市场上的学生,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学习。


利物莫深信,没人能够精通市场。经验是在市场上继续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大约这个时候,他开始认知到,发掘市场强大走势中的真正领先股,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他持续研究领先股如何脱颖而出,并且绽现强劲的涨势。他下工夫研究行 情,提升自己对市场如何运作的认识,进而改善他的行业领先股方法。他发现,市场每次发动新的强劲上升趋势,通常会因为浓厚的获利预期心理,而在新的领先行 业中,制造这些新的领先股。他因此一再见到基本面对市场和股价走势十分重要。他也发现,同一股群中的若干股票倾向于齐上齐下,以及领先股群倾向于与大盘亦 步亦趋。这些发现,对于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登上更高的巅峰大有帮助。

 

从1928年冬到1929年春,多头市场全力奔驰。利物莫一路作多,获利可观。他接着开始留意市场的头部是否将形成。1929年夏初,他轧平所有的多头部 位,改为逢涨必卖。他也认为市场已经涨过头。他看到市场大涨之后,开始出现横向移动的交易型态,一改原来的激升走势。他开始往空方派出探子,探查情势。


利物莫的试探性操作策略,是在操作之初先建立小部位。如果操作顺利,只要走势往他预期的方向行进,就继续加码买进(或者放空)更多的股票,这即是他的金字塔操作策略。他总是在价格上涨途中,执行逢高摊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时逢低摊平(averaging down)。逢低摊平的操作方法,在他那个时代,以及现在大部分时候,都是比较多人使用的方法。他会向许多不同的营业员下单,以免行踪被华尔街发现,因为金融圈内不少人对他的操作力量和名声很感兴趣。

 

试探性操作策略如果开始建功,利物莫就能确定市场正要反转向下,因为价格已经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这是本书所有杰出交易人运用的重要技巧之一。当一切事情看起来美好得无以复加的时候,他们总会留意市场中的蛛丝马迹,藉以分析是不是就要变盘。


1929年,市场早就发出崩盘在即的许多信号。那时的领先股已经停止再创新高价,走势迟滞不前。「聪明钱」开始逢高抛售。几乎每个人都用10%的保证金买了股票,而且认为自己早就成了股市专家,逢人就高谈阔论股票经。这种热过头的现象,正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告诉我们:当每一个人都投入股市,就再也找不到更多的买盘力道,能将市场推得更高。


1929年10月,市场终于崩盘时,利物莫坐拥几个月来陆续建立的庞大空头部位。这些空头部位一经回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应声落袋。许多人因为无力补缴保 证金而遭断头,据称也有不少人从办公大楼跳楼自杀,利物莫却大有斩获,获利之高,为历年来难得一见。事实上,由于以前的「华尔街大空头」盛名之累,许多人 怪罪他造成股市崩盘,更有人因为失去曾经拥有的一切,扬言取他性命。崩盘后不久,《纽约时报》甚至刊出一篇文章,标题是「利物莫据称带领一群人狂卖高价证 券……」。

 

 股市崩盘后,国会通过「证券交易法」(Securities and Exchange Act),成立证券管理委员会(Securities Exchange Commission),希望藉全面改革股票交易法规,把稳定和秩序带进市场。纵使如此,利物莫得到的结论是,他不必改变自己的操作守则,因为人性根本不会改变,而左右股票市场最后的力量,正是人性。


虽然利物莫靠放空赚了好几百万美元(例如1929年),但是放空股票,要取得优异的成绩,通常比较困难,因为承受的潜在亏损无限大。股票可以一直涨上去, 但最多只能跌到零。放空操作要成功,也必须用更强的力量去控制你的情绪,而且反应必须更为快速才行,因为价格下跌的驱动力量是恐惧,价格上涨的驱动力量则 是希望。由于恐惧激起的反应比希望快,所以你必须能够因应市场整体心理面更快的变化。


利物莫虽然赚得巨额财富,终其一生,却得面对许多私人问题带来的挑战。他历经婚姻不谐、离婚、其它的家庭问题,心如死灰,形如槁木。1930年代,他在操 作上的收获,不如从前,因此对自己遭遇的问题更加灰心丧意。1934年,他再度申请破产,市场上传称,他失去仅仅五年前赚进的财富。从他因为私人生活问题 而致心灰意冷,可以看出保持心绪平衡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持续获利,并且避免犯下代价惨重的错误。利物莫后来的种种表现,和他如日中天、誉满 华尔街时,严以律己的生活风格大相径庭。

 

成功纪实
 
1939年底,他决定写一本书,谈他的操作策略。1940年3月,利物莫所著《股票作手杰西.利物莫操盘术》(How to Trade in Stocks,中文版由寰宇出版)一书出版。这本书卖得并不好,主要是因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挥之不去,人们对股票市场兴趣缺乏。但是这本原创性的著作,对所有渴望有所成的交易人,都是必读好书。
新书出版后才几个月,1940年11月28日,陷入深度抑郁症的利物莫举枪自尽,立时身亡。


在利物莫眼里,股票市场是世界上最巨大、最复杂的挑战。他最渴望和最大的乐趣,是把华尔街的这场游戏玩得出神入化。利物莫相信股票投机不只是纯粹的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许多人认为利物莫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股票交易人。艾德温.拉斐尔(Edwin Lefevre)1923年出版的投资经典之作《股票作手回忆录》(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以小说体的形式,记述利物莫的一生。直到今天,《股票作手回忆录》仍是最多人阅读和极力推荐的投资著作之一。理查德.怀科夫(Richard Wyckoff)写了一本小书,书名叫《利物莫的股票操作方法》(Jesse Livermore's Methods of Trading in Stocks),详述利物莫许多独特的操作策略。多年来,谈利物莫的其它文章和书籍不胜枚举,这个人传奇性的一生,时至今日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利物莫以他的独到创见,发掘在股票市场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为无数交易人指出一条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个人的操作和纪录,不对外揭露。他为人所 不敢为,率先买进价格屡创新高和突破阻力点的股票。反观一般人则相信,买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物莫常说:每次违背自己的守则,他一定赔钱;遵循守则,就 一定赚钱。他投入无数的心力,分析市场和研究投机理论。生活上,则律己甚严,要求时时都能有登峰造极的表现。他犯过大部分人在市场都会犯的所有错误,但是 他不但从中学习,更埋首阅读报价行情和研究市场,持续不断学习更多的知识。


多年来,他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是:「华尔街不曾变过。口袋变了,股票变了,华尔街却从来没变,因为人性没变。」这句话点出了心理因素在市场上的重要性。他相信,由于希望、恐惧、贪婪和无知,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始终如一。这是无数的股票型态一再重复出现的原因。


利物莫也相信,股市是最难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牵涉到许多人和许多人性。这是很难一展所长的地方,因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难。利物莫对市场的心理层面非常感兴趣,曾经去上心理学课程,所花心血不亚于研究证券。从研读这些课程,可以看出利物莫十分热中于了解市场的每一个层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认为那些领域和证券业搭得上边。利物莫愿意掌握每一个机会,去改善他的操作技巧。


从1892年到1940年,利物莫积极参与股票操作长达四十八年。这么多年的经验,度过无数次的兴衰起伏、破产、惊人的财富,他发展出几套操作获利的策略。


Jesse Livermore大事记
1877年7月26日,Jesse Livermore出生于Massachusetts.
1891年,14岁,在Paine Weber stockbroking offices工作,
15岁,第一次投机获利$3.12美元
15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美元
20岁,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0,000美元
21岁,搬到纽约,开始在NYSE交易
22岁,亏掉全部资金,不得不带着借来的$500回到对赌行中.
1901年5月9日,23岁,获利$50,000,但是又都输光

1902年,25岁,重新获得成功
1906年春天,29岁, 在对太平洋铁路股票放空中获利$250,000
1906年夏天,29岁, 听信了Ed Harding的消息,而亏损$40,000
1907年10月24日,30岁,Livermore在市场崩溃中放空,赚到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美金.
1908年,31岁,Livermore听信了棉花大王Percy Thomas的建议,在棉花投机中失利。

1915年,38岁,在交易中获利$145,000.
1916年,39岁,投机技巧日趋成熟,获利 $3 million .
1917年,40岁,Livermore获利$1.5 million profit 并还清1914年的欠债。他给整个家庭购买了$800,000的信托养老基金. He also puts money into trusts for his wife and son.
1922年,45岁, Edwin Lefèvre写出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一书,成为最经典的投资作品.
1924年,47岁,在小麦中获利$3百万 .
1929年,52岁,达到顶峰,在1929年股市大崩盘中获利$1亿美元.
1934年,56岁,Jesse Livermore破产了,但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不过因为信托养老基金,他并没有陷入贫穷.他与妻子到欧洲旅游了20个月。
1939年,62岁,Jesse Livermore写了唯一作品:如何在股市中交易
1940年11月28日,63岁,Jesse Livermore自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64

電商泡沫敲響警鐘: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http://news.imeigu.com/a/1315355167139.html

裁員+關閉團購危機四伏

 

紅火了將近兩年時間的團購網站,最近一段時間卻危機四伏。日前,國內團購高朋裁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此前,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相繼傳出“瘦身”動作。業內人士認為,這都是此前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而行業整合也宣告揭開序幕。而在大洋彼岸,團購行業也是一片愁雲慘霧。有外媒報導稱,正在準備IPO的Groupon,在8月中在美國市場監測到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同時,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

不僅是團購網站,當前裁員風波更是波及B2C網站,凡客誠品近日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而且,在剛過去的8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閉。此前蓬勃發展的國內電子商務,泡沫警鐘已敲響。

記者文靜

Facebook關閉團購業務

根據外媒報導,Facebook宣布將在數週內關閉團購業務Daily Deals。對於團購業務的關閉,Facebook的解釋是,“在將用戶引向本地業務上,社交方式大有可為”,例如,通過在線廣告、報紙等媒體,提供贊助與簽到優惠服務,幫助本地化業務與用戶聯繫起來。市場分析人士則認為,措施有些過於武斷和“暴力”,扼殺了Groupon未來潛在的殺手。

其實,正在準備公開募股(IPO)併計劃融資7.5億美元的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日子也過得併不舒坦。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團購網站Groupon在8月中期當週的美國流量比峰值時下降了近50%。儘管這一數據只統計了網絡流量,而不包括來自移動電話或應用程序的流量,但對於即將上市的Groupon來說不是什麼好消息。

與此同時,美國團購網站和團購聚合網站的流量整體下降了25%。不過,Groupon的主要競爭對手LivingSocial在同一周流量上升了27%。

國內團購忙“瘦身”

就在差不多同一時間,國內團購網站也忙著“瘦身”。日前,Groupon在華投資的團購網站高朋捲入了裁員風波當中,8月21日,部分被裁員工的代理律師趙占領在微博中透露,“目前被裁人數已經突破400人。”對此,高朋未做出相關回應。

其實,不單止高朋,此前有報導稱,開心團購、拉手網、窩窩團等都有相應的“瘦身”動作。有業內人士認為,團購網站不斷爆出裁員的消息,是團購行業經歷盲目擴張後開始擠壓泡沫。未來一段時間,或將進入裁員高峰期,幅度有可能達到10%~50%,有的甚至會超過這一比例。

根據艾瑞諮詢近日一份調查數據顯示,現在排名前十的團購網站大約覆蓋60%的團購用戶。分析師預測,在今年底,全國團購網站數量會維持在3~5家,大部分中小型團購網站在過冬期都會被洗掉。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曾表示,規模化經營或成為國內團購網站的真正出路,他認為國內的5000多家團購網站未來可能99%會死掉,僅四五家已達到經營規模的團購網站最終將成市場主宰。

電商泡沫將破?

事實上,遭遇問題的不僅是團購網站,就連此前蓬勃發展的B2C電商網站也面臨著大規模裁員危機。日前,有​​報導稱,凡客誠品日前也做出裁員5%的決定,儘管對於此次裁員,凡客並未作出任何解釋。據了解,目前中國主要電子商務都難以實現盈利。京東商城最早實現盈利也需要等到2012年。已經上市的噹噹網,今年第二季度淨虧損440萬美元,同比增加60%。

從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大中型B2C電子商務網站仍有“燒錢”的資本,不過,也有電商網站因資金流斷裂而被迫關閉。上月中旬,深圳華強北一家以手機為主業的中型電子商務網站悄悄關門。根據深圳電子商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註冊運營的3700家電子商務公司,去年倒閉的近500家,佔註冊的13.5%。

有業內人士則指出,從去年開始,電子商務就已成為整個投資熱點中的熱點,當中不免會出現泡沫。然而,泡沫儘早破滅,將使得一批潛在競爭者儘早被市場淘汰。對於有實力的電商網站,以及整個市場來說是利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1

敲響製藥大亨們的警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2173454459/

製藥行業的好日子也許快到頭了。即使全球經濟有所好轉,發達國家政府控制醫藥支出的勢頭也不太可能剎車。新興市場將步其後塵,出台更多的控制措施。監管的要求則會加強,特別是對收益、風險、產品成本之間的關係。不幸的是,製藥行業未來的創新乏力,不太可能消除上述壓力。

製藥行業面臨著利潤率大幅降低的前景。巨變要求大型製藥公司高瞻遠矚,想出應對之策。而對成本進行小削小減,或依靠併購是遠遠不夠的。1運營模式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並按現實狀況規劃。幾週或幾個月內的整改不太可能解決問題,應該深思熟慮後製定中長期應對策略。

苦日子馬上要來了。麥肯錫的分析說明,多年以來,持續上漲的藥價、創新和有利的醫療保健政策,曾經是製藥業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因素(圖表1),這導致了整個行業不重視成本管理。儘管這一現象近期有所改觀,但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效不明顯。

多年來製藥行業不斷擴展,利潤豐厚,部分得益於監管機構允許新產品上市、讓患者和製藥公司雙雙收益。但是近來,特別在發達國家,監管機構陸續提高政策准入門檻:很少批准市場准入、提高價格,並對療效沒有顯著提高的產品進行監管。由於醫療保健費用在GDP中的比例持續上升,多國政府面臨平衡預算的壓力,因而製藥業的壓力越來越大。

原本這一切可能為患者帶來巨大創新,為藥企巨頭帶來巨額利潤。但是這期間製藥行業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並非一定會朝著對其有利的方向發展(圖表2)。普遍認為重大併購提高了製藥行業的整合度。但是我們的分析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製藥行業變得越來越分散,大型製藥公司必須在價值鏈的某段和專業製藥公司進行競爭,如精於製造的普藥公司;靈活、專業(例如管理臨床試驗)且具備規模效益的生命科學服務供應商;以及長於創新的生物科技公司。

行業結構分散化對大型製藥公司尤其不利,因為經濟效益會自然而然地分配給最具創新的競爭對手。「大個子」很難像生物科技公司那樣迅速創新,只能依靠品牌優勢和全球佈局才能獲取溢價。這和消費品行業的情況大體類似,消費品公司的利潤率僅有大型製藥公司的一半。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預計大型製藥公司目前的研發支出將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奢侈。目前已經出現類似跡象,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認為很多大公司的研發投資在摧毀價值。

汽車行業的演變規律好似警鐘。該行業多年來垂直整合,主要是由歐美大型汽車製造商一統天下。但是,價值鏈已經分散到在細分流程上具有專長的公司。今天,零部件製造商、設計公司和基礎材料公司分食了汽車行業大部分利潤。而製造商則負責生產零部件(例如引擎)、裝配、銷售和市場。

這一趨勢已經顯現在製藥行業。大型製藥公司對銷售和市場的重視與日俱增,依靠內部授權獲得創新產品,將研發和製造外包。這一方法曾經幫助它們實現大幅增長。當然,有類似也有不同,這兩個行業中的大型公司保留的職能就不一樣。關鍵的結論是,價值鏈已經分散化,老牌公司、垂直整合性公司的作用已經今不如夕。

還可以借用博弈利潤考察大型藥企。它們面臨著可能的「囚徒困境」,拒絕推倒重來有助於保留目前的盈利模式。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受到危機的刺激,可能會通過大幅重組、簡化商業和研發基礎架構,獲得先發制人的優勢。但是,由於市場和利益相關方主要關注短期業績,維持現有商業模式的壓力巨大。它可能一邊維持現有業務模式,一邊為未來做準備,兩頭投注。在這樣的情況下,製藥公司從外部獲取大量創新元素,將臨床試驗和製造等活動外包出去,並試圖維持以前的內部開發能力。這種混合方法的成本極其高昂。

外界看來,製藥公司正在採用混合模式。關於成本控制和投資規則的討論不少,已經採取的行動和面臨的挑戰相比似乎無力。大膽的先發制人式的方法不一定對所有公司都適用。我們提倡的是大力加強對將來變化的認識,以便正確地作出戰略反應。

製藥行業變革的先行者將是那些包袱較少(例如,著眼未來的私有公司)和更加危急(例如新藥較少或存在結構性問題導致業績下滑的公司)。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製藥公司將竭力消除固定成本,應對收入的波動和減少。自己擁有的商業、製造和研發基礎架構將剝離,除了核心業務,將更多依賴外包。最終,組織機構將更為精簡,可能不到最初的一半。

在發生如此巨大的行業模式變化時,製藥公司高管應該審視自身的準備程度。戰略計劃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出現的變數?將如何重新佈局新藥開發、製造和商業架構以適應這種變化?更加重要的是,製藥公司應該如何調整業務和治療的單元組合?

在操作層面,大型製藥公司需要建立或提升在財務規劃、資金配置、溝通、管理外部資源和市場准入方面的能力。公司高管必須加強財務紀律、在各業務之間重新分配資金。特別是要剝離低效的研發資產,以及退出不能再維持大批銷售隊伍的成熟市場。制定更有競爭力的研發戰略,加強對商業的理解,而不是僅僅以滿足監管批准為目標,才能在製藥行業中脫穎而出。
我們的分析和結論說明,製藥公司高管必須用新的模式應對新的形勢。應對之策側重在應對變化多快發生,而不是討論變化是否產生。大型製藥公司重新制定戰略刻不容緩,否則最終黯然出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9

直擊巴西》三根經濟支柱都已出現裂縫 警鐘響起 巴西歡樂嘉年華落幕


2012-7-23  TWM




身為下屆世足賽與奧運的主辦國,巴西舉國應是一片大興土木的蓬勃景象;身為金磚國,巴西經濟成長更讓人有七%或是五%的預期,結果今年第一季,巴西GDP僅成長○.八%!

當過度倚賴原物料出口、匯率重挫等缺陷一一浮現,不禁要忖思,這個資源大國離衰退還有多遠?

撰文‧周岐原

當礦坑裡傳出一聲鳥鳴,那是金絲雀警告:「有瓦斯,快逃命!」在巴西,金絲雀剛剛發出第八次鳴叫。

七月十一日,巴西央行宣布降息○.五%,這是巴西連續第八次降息,市場公認,政府連出重拳是為了閃避衰退、穩住成長。「金磚」、「下屆世足賽及奧運主辦 國」、「資源大國」,這些都是巴西享有的光環,但這個剛剛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的國家,為何轉眼淪落至成長引擎失速的窘境?︽今周刊︾記者直擊 巴西舊都里約熱內盧,試圖解開這個謎團。

七月的一個清晨,里約天氣微涼,記者爬上五層樓高的馬拉卡納球場(Maracana Stadium),這個一度能容納十八萬球迷站立的全球最大足球場,如今正在為二○一四年即將舉辦的世界盃進行整修,四周工程機具轟隆作響,砂石車不斷出 入。此時在我耳邊,唯一能聽清楚的字眼是「超支」!

真相一:建設延宕

世足賽工程進度告急

說話的是Alex,他在球場附近社區住了二十年,是個職業駕駛兼狂熱足球迷。儘管Alex熱切期待在此舉辦的世足賽冠軍戰,但此時更占據他腦海的是財政問 題。「當初政府說整修要花七億里拉(Real,一美元約為二里拉),現在用了九億里拉還沒完工!」Alex指著牆上以葡萄牙文書寫的「七億」說。他雙肩一 聳、神情顯得無奈:「最後的總開銷絕對超過十億里拉,但遊客不會在意數字,代價還是由納稅人承受。」一四年世足賽和一六年奧運,被外界一致認定是巴西提振 經濟的「仙丹」;但是,舉辦大型比賽必須先有合適場地,我們從馬拉卡納球場工程發現令人意外的真相:巴西的建設進度遠遠落後!

巴西體育部低調承認,截至今年上半年為止,世界盃配套設施完工比率僅五%;從球場、機場到鐵路,近半數新建工程連動土儀式都還沒辦!問題是,距離開幕式已 不到兩年!這讓國際足總(FIFA)祕書長瓦爾克(Jerome Valcke)大罵主辦的巴西當局「動也不動!」這個驚人的對比是項警訊:如果世足賽和奧運吸金效益真如此驚人,我們更應擔心巴西無法如期舉行賽事的風 險。

除了工程嚴重耽誤的遠慮,巴西更有近憂:經濟成長放緩。去年巴西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僅二.七%,今年首季更僅有○.八%,是唯一連一%成長都無 法達成的金磚國家。其實過去二十年,巴西GDP年增率平均只有三.一三%;也就是說,看似踩煞車的經濟成長率才是巴西的「正常值」,動輒五%、七%的表現 反而是特例。

成長速度變慢,並不是一樁壞事。但是連帶讓匯率走跌,就使得巴西經濟陷入難以轉圜的困境。

真相二:物價飛漲

速食套餐是台灣的三倍價

近一年來,里拉兌美元匯率從一.五五重挫至二.○,今年第一季外資流入金額,則比去年同期銳減近五成。如果在台灣出現類似的匯率貶幅,相當於讓台幣兌美元從三十元貶值到三十九元!

兩年之內,巴西GDP從七%增速降至幾乎零成長。對外資而言,最理想的策略莫過於拋出里拉、換回美元,等待經濟回穩後重返,這就形成里拉貶值的動能;但匯 率越下跌,產生的通膨等副作用,又會讓疲弱的經濟承受更大壓力,迫使央行降息救經濟,三者形成惡性循環。國內經濟一片陰霾也讓巴西股市欲振乏力,今年三 月,巴西股市指數原本還有六萬九千點,目前已跌到五萬三千點,跌幅超過二○%。

「股匯雙跌的時候當然不能馬上投資啊!別人資金在撤退,除非你有很強烈的因素看好當地,不然接起來很危險。」針對里拉綿綿不絕的貶勢,外匯投資專家李其展 分析,他補充:「匯率貶值趨勢一旦成形,要停下來並不容易。」談到物價,手握著方向盤的Alex比我們更有切身感受,Alex苦笑說:「油很貴……,奇 怪,我們明明產很多油!」當車子因紅燈停下,我望向路邊的加油站,告示牌上的無鉛汽油標價寫著每公升二.六九里拉(約一.四美元),這個價格大概比台灣高 二成。作為物價基準的油價都居高不下,當地人承受的物價壓力可想而知。

記者在里約街頭各處走訪,發現這裡物價絲毫不在中國大都市之下,堪稱十分具有「開發中國家特色」。例如在當地知名速食店「Bob's Burger」,點一份含薯條、牛肉漢堡和汽水的套餐要價約二十四里拉,換算成新台幣約為三六○元,足可在國內速食店點三份餐!時髦的電子用品也是如此, 剛上市的Wi-Fi版六十四GB新iPad售價相當於一千美元,三星的S III更接近一二○○美元,都比台灣貴上四至五成。

真相三:出口衰退

中國降溫導致原物料需求萎縮任何進口到巴西的產品,都會被課徵極重關稅,令終端售價偏高,這是巴西強烈保護主義的政策特色;但真正導致巴西經濟成長由盛轉衰的原因,其實是出口。

近年和巴西關係最密切的是中國。從鐵礦砂到橡膠,積極投資、擴張消費的中國吸納了大量巴西原物料。今年六月底,兩國剛剛完成總額達三百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 議,可見中巴關係的緊密。但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已經宣示,今年GDP成長率目標降至七.五%,「大買家」的訂單明顯減少,這下輪到巴西頭疼了。

因為去年巴西的出口結構裡,光是白糖、咖啡、鐵礦砂、原油、大豆和肉類,就占出口總額的四七%,但將時間倒轉回○六年,上述六種原物料只占出口總額二 八%;若以金額計算,六年間這些原物料的出口金額大增逾三○○%。這意味著巴西自滿於資源大國地位,一味靠出口原物料帶動經濟,當順手球打得太久、不思改 革產業結構,一下子遇到逆風,最先受傷的自然是它。

當地經濟學家法比歐(Fabio Silvera)就對巴西前景憂心忡忡,他直言:「中國成長放緩對原物料下跌是個決定性因素,今年黃豆、咖啡、糖和肉品的價格跌幅平均將達一○%。幸好全 球政府仍在寬鬆貨幣,否則情況會更糟。」前總統卡多佐的形容更為傳神,他批評前任政府施政貧乏,簡直是「不知世界已經改用引擎,還在拿風浪板划動經濟。」

真相四:產業失衡

過度倚賴原物料導致衰退加速巴西之所以陷入「後天失調」的經濟困境,有經濟學家提出解讀。︽國敗論︾(暫譯,Why Nations Fail: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作者在書中分析,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發展往往會特別仰賴這些資源,如果沒有平衡產業發展的健全體制,不僅無法走向富足,經濟反而可 能逐漸停滯、甚至走向衰敗,他們將這個轉折稱為「資源的詛咒」。

在足球賽中,球員首次犯規會被罰記一張黃牌,再次犯規者,就會換得紅牌退場的處罰。如果巴西的發展是由一根根經濟支柱撐起,那麼世足賽、經濟發展和產業結 構這三位「球員」,各自都已經拿到一張黃牌,下次再犯就得離開球場,而且不得替補球員。拿過五次世足賽冠軍的巴西,或許該想想下一步該怎麼踢球。

跌多於漲—— 六大原物料中有四項大幅走跌,僅大豆與牛肉免於跌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2

「賤價」入股璨圓 中國最大磊晶廠的盤算 三安光電敲響 台廠人才、專利外流警鐘

2012-11-26  TWM
 
 

 

中國第一大LED龍頭三安來了!十一月初三安入股台灣第二大LED磊晶廠璨圓,引起市場廣泛討論。

究竟三安圖的只是商業合作、還是另有打算?面對中資挖角人才偷學技術,台廠又該如何因應?

撰文‧楊卓翰、林宏文

場子內,氣氛歡騰。兩位科技業的董事長,一位是台灣璨圓的簡奉任,一位是中國的三安光電的林秀成,拿著股份認購協議書,在台上滿面笑容地握手拍照。場子外,卻驚聲四起。

十一月十二日,台灣發光二極體︵LED︶廠璨圓通過發行私募,引進中國LED巨頭三安光電,以不超過新台幣二十三億元,取得一九.九%的股權,成為璨圓最大法人股東。表面上,璨圓可以藉由三安進入中國照明市場,而三安可以藉由璨圓拿到三星、LG等日韓背光需求;但是,這樁交易卻暗藏玄機。

雖然金額不大,但這是台灣開放第三波中資來台的首次參股;更讓人關心的是,三安入股價格才十九.六元,低於淨值二成以上。從業界到媒體,大家都驚訝,台灣的LED產業真的是「慘業」,只值這個價錢?

官方扶植 三安近年擴產積極三安光電乃是中國官方扶植的LED巨人,近年擴產積極,今年大陸LED設備支出高達七.一九億美元,足足是台灣的兩倍;其中,三安所占支出就超過一半。不過,台灣最大的LED路燈廠商賀喜總經理林振鋒表示:「雖然三安的產量擴張速度驚人,但是業界都知道,他們的品質沒有台灣好。」LED一直都被視作「工藝型製造業」,光有機台不夠,還得靠工程師用經驗調整機台,才能提升良率品質。「台灣的技術雖然領先大陸,但是這個優勢不會持續太久。」林振鋒憂心。

事實上,三安為了追趕晶電,過去曾大舉挖角晶電的主管與工程師,好讓生產技術得以快速追上晶電。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有二百位LED員工被挖角到大陸,其中三安從晶電挖角就超過一百位。

一名上游業界高層就說:「三安營收六成都是磊晶片,與璨圓極度重疊;入股璨圓又沒有控制權,能討到什麼好處?說可以藉台灣增加國際市場銷售,這是應付外界的說法。」他指出:「不少中資的目的,就是要台灣的技術與人才;以前是偷偷挖,現在是當你的大股東,公開派董事進來,正大光明的搶。」璨圓雖強調不會給三安技術專利授權,而法令也規定大陸入股企業不可指派經理人;但三安的狀況在業界聞名,台灣廠商大門敞開,不免令人擔憂。

「大陸科技產業和我們的差距越來越小,除了雄厚的資金外,重點還是人才開始趕上。」台大電機資訊學院院長郭斯彥擔憂,「三安現象」有可能從LED產業擴散到台灣其他科技業,「像IC設計這些靠大腦的,不是靠資本,人才是最關鍵的資產,若人才沒了,業績就沒了。」人才、專利 台資要築起金鐘罩人才的出走,也潛藏著專利流失的危機。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評論說:「三安參股,有機會取得中國市場,這是好機會;關鍵是璨圓如何築起人才和專利『金鐘罩』,不讓對手挖走。」每次談到對岸挖角,晶電董事長李秉傑都很痛心,台灣企業要到大陸去主張專利被侵權,中國的法院根本也不理;因此,晶電在擴充大陸市場版圖時,均採取去大陸設立合資廠的模式,而不以邀請大陸企業參股的方式,以確保技術及營運自主性。

台廠在國際專利訴訟上雖然總是吃虧,但購併老將盧明光提醒台灣企業,「專利授權一定要徹底,生產和研發裡的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少;璨圓因為之前才和日本三井做了專利布局,這方面他們的觀念絕對不馬虎。」盧明光提醒,「除了LED,因歐美對中國太陽能『雙反』 (反傾銷、反補貼),未來大陸很有可能會在台灣設廠,增加台灣投資。」因此,中國資金來台投資太陽能的情況,一定會越來越多。面對中資來台投資科技業的趨勢,眾達法律事務所所長黃日燦指出:「現在全球經濟都不好,情況相對好的中國來台投資,也是理所當然;如果連大陸企業都不來,那反而大家要叫慘!」他呼籲大家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三安案。

隨著經濟部檢討第四階段中資來台鬆綁,未來面板、半導體等七大關鍵性產業,可能會取消「不具控制能力」限制,也就是拿掉中資持股須低於五○%的規定,只用專案審查方式把關。可以預見,台商在結合中資、搶進大陸市場的同時,如何保持人才及專利的獨立性,將成為台灣企業必修的重要課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9

IPO"堰塞湖"消退 包裝上市警鐘已敲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12930.html
消息稱,臨近年度週期節點,受宏觀經濟影響,幾百家IPO排隊企業的業績下滑將超過50%,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企業或將暫時退出IPO排隊行列,而所謂的IPO「堰塞湖」也將消退。筆者認為,待上市企業應把更多精力用於企業經營,提升業績,而不要為了上市過度包裝公司業績。

創業板為例,目前發審委對創業板公司的利潤數目要求並不高,但對業績持續增長要求較高,這就使得至少數十家目前排隊的擬在創業板發行的公司,因為今年業績下滑而被發審委要求撤回上市申請,等財務指標符合上市要求後再重新報資料上會。未來一段時間,或將有相當一部分擬上市公司退出IPO排隊序列。

監管層近期的表態也驗證上述趨勢,證監會發行部人士日前表示,要強化發行人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中介機構應獨立核查,各歸其位。證監會將嚴厲打擊欺詐、違規披露,並為保薦機構、會計師和律師建立誠信檔案。加大打擊粉飾業績、惡意隱瞞,打擊中介機構幫助造假,對保薦機構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確的責任義務。

在近日的保代培訓中,兩家企業保代遭處罰的案例被特別提及,處罰的依據都是信息披露,保薦機構沒有做出必要和起碼的風險提示。根據證監會信息,上述兩家公司2012年業績大幅下滑,保薦人卻未如實披露說明,最終保薦人被出具警示函,相關項目的保代都處以3個月不受理項目的處罰。這意味著監管層將繼續落實發行體制改革要求,逐步淡化盈利能力的判斷,重點轉為信息披露和風險判斷,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要加強。並且加強定價監管,反應企業真實價值。強化發行人為信息披露的第一責任人,嚴厲打擊欺詐、違規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此輪IPO暫停,或與新一輪改革有很大關係。在改革方向明確前,管理層傾向於將上市公司IPO的審核時間延後,在股市維穩的背景下,暫停新股發行將為改革贏得緩衝期。

事實上,在歷史上曾有多次暫停新股發行,如最近的幾次,2004年8月26日—2005年1月23日,自雙鷺藥業發行之後,新股發行再度暫停;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因為股改的啟動,新股發行暫停了一年;2008年9月16日—2009年6月29日,股市連續暴跌,投資者信心盡失,IPO暫停。而當前是新股發行的低迷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新股發行暫停之後,都會迎來IPO成倍的增長。

如此看來,新一輪新股發行放緩,既有股市低迷、週期性等因素,還體現在新一輪新股發行改革方向並未完全明確。實際上,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IPO困境,首先最重要的是保障上市公司質量,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僅需要保薦人和中介機構嚴把關,更需要擬上市公司轉變經營策略,提升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63

“非理性繁榮”警鐘敲響 華爾街眾大佬發出警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060

市場越是歡騰,越是需要謹慎。越來越多的大佬開始發出警告。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 稱,美聯儲的購債項目有可能正在扭曲市場。橡樹資本創始人Howard Marks警告稱,最後的贏家往往是邪惡的一方。Seth Klarman則表示,低估風險的結果從來都不會太好。 美國股市經歷了今年初稍顯低迷的一個階段之後,最近再創新高,似乎進一步證實了牛市趨勢。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會一直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 1)美國達拉斯聯儲主席Richard Fisher 警告稱,美聯儲的購債項目有可能正在扭曲市場。 Fisher表示,“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量化寬松(QE)的規模已經超過了最優限度:市場的扭曲以及錯誤誘因導致的投資行為變得越來越普遍。” “我擔心我們正在制造一種失衡狀態,類似的狀態在金融危機醞釀時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Fisher的警告總結下來有五個要點: 1. 過去5年中,QE被浪費了。政府沒有用這些“容易錢”去重組債務、改革實體或者進行監管; 2. QE促使投資者承擔風險,這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動蕩; 3. 保證金債務激增是一個值得關註的問題; 4. 公司債和美國國債之間的息差收窄也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5. 價格/預期利潤、價格/銷售、市值占GDP比例等指標均創下科技泡沫以來新高。 Fisher還表示,“我們必須要緊緊監控這些指標,以確保‘非理性繁榮’不會卷土重來。” 2)橡樹資本聯合創始人Howard Marks警告稱:最後的贏家往往是邪惡的一方。 “過去幾年中,我們對橡樹資本的指導投資思路是:前進,但要小心謹慎。雖然很多事情都已發生改變,但我認為這個思路仍適用。如今,(股票)價格都不便宜,我認為大部分資產的價格水平都較高。” “想象資產的價格是一個鐘擺——總是會從最高價擺動到最低價,但是不會在半路回擺或者停下來。隨著股價的升高,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湧入,直至鐘擺到頭開始回走。” “實際上,投資都有兩個風險:一個是虧錢,一個是錯過良機。你可以選二者之一來忽略,但你絕不可以同時忽略這兩項。” “此外,投資還需要關註兩件事:估值和行為(動向)。” 3)Baupost 集團創始人Seth Klarman則表示:低估了風險的結果從來都不會太好 “目前正是美聯儲政策轉向之時,各項經濟數據又喜憂參半,股市更像是一個羅夏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投資者的行為只能說明他們自己的性格,完全不能夠體現市場的具體狀況。” “美聯儲是否有能力在不引發嚴重後果的條件下結束QE,我們還不得而知。” “財政刺激(導致了巨額財政赤字)激勵了消費,同時也促進了公司的收入和利潤。但是如何來公正的辨別一家公司真正的實力卻成了問題。” “金融市場和實際經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我們估計,美聯儲持續的刺激以及對波動性的壓制已經引發了投機行為的再度興起。” “最近,研究機構Investors Intelligence的美國投資報告顯示了一個不好的跡象,目前投資者中看跌比例達到了1987年以來最小,當年的美國股市出現了全範圍崩潰。在金融世界中,一切都很美好;但現實世界中卻並不是這樣。” 4)  債券大王Jeff Gundlach和上文提到的Howard Marks都表示:要當心垃圾債! Marks在接受彭博新聞社的采訪時表示,需要對低質量債券報以謹慎態度,當(垃圾債)市場一片歡騰且市場還允許低質量公司發行債券的時候,就應該要非常警惕。 Gundlach此前也曾表示,“垃圾債相對於美國國債被過多估值的水平達到了歷史最高。” 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現在也終於能說一些他以前在任時不敢說的話了。 伯南克最近表示,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美國太過於自信了。他還表示,他發現很難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來與投資者溝通,美聯儲的每一個詞都會被無限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13

7:1不僅是巴西的恥辱 也是股市的警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544

按照此前人們的傳統看法,巴西在世界杯上被淘汰是利好股市的,因為這將激發國民的憤怒並將現任總統羅塞夫趕下臺,或者至少連任希望破滅。其在位期間,巴西經濟陷入了滯脹。(更多全球財經資訊,請加微信號:wallstreetcn) 但沒有人會想到,巴西會以如此懸殊的比分慘敗,這一結果或許令上述的猜測反轉。 瑞銀的新興市場策略分析主管Geoffrey Dennis從90年代初就開始跟蹤巴西市場,他認為,此次敗績不僅會影響到羅塞夫在10月的連任競選,與此同時投資者和巴西消費者信心也可能會遭受打擊。 他對彭博新聞社表示: 這場失敗實在是奇恥大辱,會讓你懷疑這是否會對巴西人的心靈造成創傷。人們或許會想,看,我們的經濟很糟糕,沒啥增長的盼頭,現在我們連一支優秀的足球隊都沒有了。 法興在今天發布的報告中也寫道,如果失望與憤怒的情緒推動抗議者走上街頭,巴西股市可能會承受壓力。 今天巴西市場因為假日休市,這場比賽的對資產價格的影響可能會在巴西的海外債券以及國企的美國存托憑證(ADR)上有所體現。 7月2日的一次民調顯示,羅塞夫10月3日競選的支持率為38%,較2月44%的支持率明顯下滑。 世界杯前夕,成千上萬的民眾因為不滿世界杯投資過高而遊行示威。去年巴西為舉辦本屆世界杯決賽投入110億美元,而在這個約2億人口的國家,有720萬國民的日均生活支出不超過1.25美元。 接下來,在明天淩晨2點FOMC會議之後,4點,阿根廷要跟荷蘭踢另一場半決賽。目前,阿根廷陷在一場世紀追債之中,其因無力償還總額高達150億美元的債務而面臨違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004

又一記警鐘:美小盤股指數重回2000年互聯網泡沫之巔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609

美國Russell 1000小盤股指數攀至925.98,創歷史新高。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標普500和道瓊斯指數今年連創新高,但這一次,我們或許應該警覺了,這不是一般的歷史新高,該指數已經超過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的水平。

Russell 1000小盤股指數上一次漲到這麽高,是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時候。如今,時隔十四年半,該指數又重回歷史高位。

Russell 1000指數中的許多股票也包含在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中。昨天,納指報4527.51點,創十四年來新高,距2000年3月時的歷史最高5132.52只差13%。

那麽,泡沫真的存在嗎?在這個問題上,多空雙方都是各執一詞。

摩根大通旗下資產管理公司新近報告數據顯示,目前的標普500遠期市盈率為15.6倍,而2007年10月9日的遠期市盈率也不過15.2倍。如以下摩根大通圖表所示,自2009年跌入低谷以來,標普500漲了19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住羅伯特希勒也表示,因為市盈率過高、全球經濟發展不穩定、美聯儲在收縮QE等原因,美股確實存在泡沫。

而舊金山聯儲主席Williams卻認為,至少科技行業沒有泡沫。他表示,當前高科技行業蓬勃發展,但與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時不同。Williams認為,互聯網泡沫時期,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來自虛無縹緲的一些公司,然而這種現象在本輪科技潮中並不普遍。

不過,不管怎樣,小盤股指數重回泡沫之巔,又為美股多頭們敲響了警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64

台灣四大廠 有人縮減產線 有人賣廠籌錢 勝華敲警鐘 觸控面板的嚴冬來了(062-064)

2014-10-20  TWM
 
 

 

曾經,觸控面板是各家廠商爭搶的戰略物資,是台股炙手可熱的標的;如今,四大觸控面板廠紛紛面臨銀行抽銀根的窘境,甚至不得不賣廠籌錢。

台灣第二大觸控面板廠勝華的財務危機開了第一槍,它會是唯一的一家嗎?

撰文‧周品均

十月十三日,勝華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的訊息震撼業界。不過是兩周前,勝華董事長黃顯雄才剛證實公司財務危機,並且提出關廠與賣廠的精實計畫;兩周後,黃顯雄再度現身重大訊息說明會,他整場不發一語,直到離場後才在媒體追問下說出:「會繼續帶領勝華團隊,戰到最後一刻。」勝華九月中旬爆發銀行團抽銀根的財務危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勝華已關閉台灣兩座廠房,並計畫出售三座中國廠房,就是為了填補短期債務高達二八八億元的資金大洞。然而,這次的資金危機卻越演越烈,勝華面臨成立二十四年來的存亡關頭,不得不選擇聲請重整,業內人士感慨:「觸控面板的倒閉寒冬要來了?」業內人士會如此感慨不是沒有原因,當智慧型手機不斷推出,觸控面板的需求理當成長,然而供應商卻陷入虧損。誰能想到,四年前台灣觸控面板龍頭廠宸鴻風光上市,當時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四年後卻陷入債台高築、賣廠換現金的窘境。更可怕的是,如果查看四大觸控面板廠的現金水位,居然連債務規模的一半都不到,不禁讓人捏把冷汗,一個「慘業」已然成形。

以宸鴻、勝華、洋華、介面的財報來看,今年上半年現金水位總計約三三一億元,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長債的加總卻高達八一六億元。再以財務分析中判斷短期償債能力基準的流動比率(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來看,若比率小於一,意味著無法全數償還流動負債,目前宸鴻、勝華、洋華、介面四家的流動比率分別為○.八一、○.六一、二.四與○.八,只有洋華的償債能力在水準之上,其他三家觸控面板廠的短期償債能力都有疑慮。

「慘」業第一槍:勝華

陸銀雨天收傘 只好聲請重整「勝華的財務危機說明,觸控面板業寒冬許久後,已有人快凍死了。」一名長期觀察觸控面板產業的外資分析師不諱言。

距離勝華董事長黃顯雄九月三十日親上火線說明不過兩周,當時黃顯雄證實公司將進行精實營運方案,並加速資產活化。一名在面板業多年的業內人士透露,出面救火、收購勝華蘇州廠房的買家不是別人,正是中國最大競爭對手—歐菲光,「歐菲光不為別的,就是看上勝華手上的小米訂單,買下勝華的廠,還能接收它的訂單。」針對這個說法,勝華財務處長黃忠傑不願證實傳言,但表示有和中國相關合作夥伴接洽,只是還在商談階段。

業內人士分析,正是這個賣廠決定,才讓台灣銀行團同意展延勝華一筆六十億元新台幣的聯貸案還款時間。但即使如此,勝華仍沒有因此順利度過財務危機,兩周後,黃顯雄再度出席重大訊息說明會,他臉上落寞的表情說明一切—勝華碰上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寒冬。這次,是中國銀行的追債壓力。

從勝華公布的半年報來看,勝華短期債務規模達一九○.五四億元,一年到期的長債也有九十八.四億元,「其中在中國的負債是短債一五○億元與一年到期償債五十億元,共兩百億元。」黃忠傑說。

但根據勝華第二季財報顯示,勝華帳上現金僅有五十四億元,是債務的五分之一。黃忠傑解釋,為避免台灣、中國債權人交叉違約,強制處分勝華資產,擬向法院聲請重整及保全處分,以確保公司營運。

業內人士分析,勝華的動作說明中國銀行在危難時刻抽銀根,不願意展延勝華還款期限的態度;勝華為了不讓中國的銀行強行對勝華行使債權,只能選擇聲請重整與保全處分。

「慘」業隱憂:介面

良率遲未提升 三年沒賺錢雖然暫時還不會下市,但勝華必須在九十天的時間內達成大幅降低負債,讓公司營運更有效率的目標。

面對資金捉襟見肘問題的不只勝華,還有介面。一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就直言,「連第二大廠勝華都撐不下去,產能與技術能力排在勝華之後的洋華、介面,未來的營運狀況都不會太樂觀。」從財務狀況來看,業界點名介面壓力最大。業內人士透露,介面的金屬網格(metal mesh)良率不到三成,遲遲無法改善生產良率,加上競價壓力,拖累獲利表現,這也是為什麼過去三年來,介面從未賺過錢,一二年營業毛利甚至是負值,近三年稅後虧損分別為一.四九億元、九.八三億元與三.八八億元。

今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介面帳上現金雖有十六.九二億元,但短期債務與一年到期的長債卻有三十五.九一億元,短期債務是帳上現金的兩倍,業內人士直言,「若介面無法提升獲利,一旦銀行抽銀根,就有可能步入勝華後塵。」對此,介面總經理許暉東強調,公司目前沒有短期還債的壓力,第三季營運表現正面,且銀行提供的借款額度也尚未用完。

至於洋華,也好不到哪去。外資分析師指出,洋華的營運同樣令人擔憂,因為洋華發展觸控面板新技術腳步緩慢,營收規模更是連年縮減,能否撐過觸控面板業寒冬還很難說。洋華一三年營收規模衰退至不到百億元,去年稅後虧損幅度卻擴大至十六億元。

拚不過中國對手殺價戰

台廠普遍產能過剩

慘的是,各大面板廠相繼擴增觸控面板產能,中國強敵歐菲光又挾著政府補貼進行殺價戰,造成台灣觸控面板廠普遍出現產能過剩問題,逼得他們只能縮減產線來度寒冬。洋華連續兩年繳出虧損,今年營運仍不見起色,上半年稅後虧損四.二九億元,一到九月的營收比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四○%,不得不在九月做出大幅縮減越南產線的決定。

至於觸控龍頭廠宸鴻,上半年財報顯示,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仍有二四二億元,但短期負債加一年到期長債卻達四九一.四九億元,流動比率僅○.八一,短期償債能力同樣倍受質疑。

對此,宸鴻財務長劉詩亮解釋,公司的財務操作保守,短期銀行借款中很多是屬於自償性貸款,只要應收帳款進來即可償還。而銀行團不但沒有緊縮銀根動作,近期還增加額度,從第二季的資料來看,宸鴻的銀行借款餘額還有五六九億元。劉詩亮強調,「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外資分析師認為,勝華財務困境為產業整併開了第一槍,這對宸鴻來說或許不是壞消息,因為產業有整併,才會有助觸控面板平均產品售價趨於穩定,宸鴻甚至還有機會拿到從勝華流出的訂單。

「有人撐不住、退出市場,以及殺價競爭的現象趨緩,顯示觸控面板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什麼時候能迎來春天,現在還看不到。」一名產業分析師說。觸控面板廠要度過寒冬,不只是對各廠技術與接單能力的考驗,財務是否夠健全、有無足夠的資金與儲糧也是關鍵。

然而,在中國觸控面板廠直接拿台廠開的價往下砍,只要價格殺戮戰還沒停止,台灣觸控面板廠恐怕很難見到春天。

四大觸控面板廠 三家短期償債能力堪憂四大廠上半年短債超過800億元,但帳上現金僅約331億元,三家流動比率小於1(一般認為流動比率應在2以上),短期償還流動債務能力有疑慮。

公司 流動比率 短債加一年

到期長債 帳上現金

與約當現金

勝 華 0.61 288.94億元 54.43億元宸 鴻 0.81 491.49億元 242.49億元介 面 0.80 35.91億元 16.92億元洋 華 2.40 0.25億元 17.62億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半年報

整理: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0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