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前有歐美大廠圈地 後有大陸追兵死咬 台灣IC設計業 三十年的四大挑戰

2011-8-22  TWM




面對高通、博通這些世界一流企 業,國內IC設計業如今面臨大革命中緊要關頭,人才、標準、文化與規模,將是廠商最重要的四道關卡,誰能夠一一克服這些挑戰,就有可能成為大贏家。

撰 文‧林宏文

台灣IC設計業近幾年表現大不如前,營收不是停滯成長,便是大幅衰退,獲利率也因競爭激烈而明顯下滑;從股價表現來看,許多都已 跌到歷史低檔區,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面對國際大廠不斷透過購併擴張版圖,加上大陸業者也拚命追趕,都讓台灣IC設計業感受到前後夾擊的壓 力,如果仔細探究廠商目前面對的挑戰,將有四大問題需要積極解決。

挑戰一:人才來源

是否跳脫區域格局 不畫地自限?

任何產業最重要的競爭力,都取決於人才素質,過去台灣IC設計業由於有眾多優秀工程師投入,因此創造了很強的競爭力;但如今產 業規模已建立,要進一步提升,就需要更多好人才加入,可惜的是,台灣IC設計目前很難跳脫格局,到全世界去吸收優秀人才。

以博通 (Broadcom)為例,在台灣員工有四百人,位於新竹的研發中心團隊就高達二百人,而且全部是國內頂尖學府出身,畢業自台大、交大、清大的比率超過四 分之一,擁有博士學位有二.三%,碩士學位則達到六四%。

也就是說,博通這樣的國際性企業,來台灣可以吸引到本地最優秀的員工,但台灣的 IC設計公司,卻很難招募到歐美的工程師,最多可以找到大陸、印度地區的員工;即使過去台灣企業曾進行海外購併,但最後大多以人才流失收場,能夠整合成功 的少之又少。

一位在博通服務的台灣員工說,從薪水來看,外商通常比台商高一倍,過去台灣廠商靠著分紅配股來縮短收入差距,甚至有些廠商還明 顯高過外商,但三年前實施員工分紅費用化後,雙方的待遇差距已不明顯。

這位在台商及外商都服務過的員工說,當待遇接近時,此時公司的管理是 否上軌道?有無很多人為及政治的因素?就變成員工選擇企業重要的參考,若把這些因素都放進來,外商的吸引力往往比台灣本地企業好。

其實,以 目前枱面上最強的幾家美商IC設計公司為例,基本上都是靠收購與合併進行擴張,並透過這種模式把很多外國企業都納進去,而且只要整合成功,優秀人才就自然 進入企業版圖,這種購併擴張並吸引人才的模式,就是未來台灣企業的第一個挑戰。

挑戰二:標準制訂

是否積極參與 不與主流脫節?

在資訊科技業中,有關產業標準之爭,向來是決定競賽勝負的關鍵,例如早年的錄影帶VHS及Betacam之爭,較近的也 有高解析度(High Definition,HD)與藍光(Blu-ray Disc,BD)光碟的標準之爭,最後勝出的VHS及藍光陣營,當然可以取得商業上最大的利益。

在IC設計領域,高通的勝出,可以說就是標 準制訂的大贏家。早在二十五年前,當大家還不相信CDMA(通訊技術之一)的技術時,高通創辦人艾文.雅各(Irwin Jacob)就堅持進行研發,最後這項技術變成大家公認的3G標準。擁有最多CDMA智財權(IP)的高通,就奠立了如今在3G無人能及的地位,所有要推 出3G手機及晶片的公司,都得付出大筆權利金給高通。

至於在無線網路產業撒下天羅地網的博通,也是透過參與許多標準制訂的組織,進而掌握專 利權,近年來博通更透過購併五十餘家企業,其中包括不少以色列企業,這些公司不僅掌握新技術,也參與各種新標準的制訂。

過去,台灣在無線技 術領域的布局本來就少,加上有些企業鎖定發展大陸市場,因此很少參與國際組織,但未來從網通、多媒體到通訊等技術領域,都勢必要整合到產品裡,加上要更積 極往國際市場發展,因此,及早參與標準制訂,已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早年網通晶片廠瑞昱參與乙太網路(電腦區域網路架構技術)的標準制訂,較 早投入研發,因此在這個領域取得領先,另外台灣也參與像WiMAX組織,但可惜WiMAX市場發展不如預期,沒有獲得應有的效益。放眼未來,不論是在 4G、無線、多媒體等領域,台灣雖然已有部分龍頭企業參與,但仍然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三:企業文化

是否積 極追求創新 不消極等待跟隨?

是否參與前期的產業標準制訂,除了企業有無足夠實力參與外,與公司的定位也很有關。台灣公司一向定位在﹁改 善製程、降低成本﹂的角色,因此大部分執行長都已默認,制訂標準是歐美企業的事,等到他們把標準訂好了,台灣企業再拿來改良就好,這種事情做久了,早就習 以為常。

企業使命既然如此定位,公司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會跟著調整,台灣IC設計公司的研發人員大多分配到事業群,主要工作是幫客戶解決問 題,因此,研究開發(R&D)人員做的事情是「小R大D」,也就是研究做得少,開發做得多,目標是幫客戶把成本降下來,讓商業化能夠更順利。

甚 至,有些台灣IC設計公司對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還以產品最後賣不賣來衡量,讓研發人員傾向拿成熟產品做修正版,而非鼓勵員工去做創新或需要冒險的事情。

對 比高通及博通,兩家公司有不少研發人員不屬任何事業部,而是歸由技術長(CTO)管理,因此可以策略性地規畫新產品,或是領先目前業界一個或兩個世代,甚 至創造出一個新事業。

許多預測都說,二○二五年中國經濟體就有可能超越美國,有的預測甚至提前到二○年,如果這已是確定的趨勢,只是時間早 晚的問題而已,那麼,大中華市場中的每個行業,都可以容許有一家世界級龍頭企業誕生,IC設計當然也不例外。

蘋果近幾年傑出的表現,已明顯 超越所有廠商,蘋果執行長賈伯斯領先群雄開發新市場的魄力,確實值得大家學習,在大中華市場商機崛起下,台灣IC設計業也應勇敢地站在消費者前端,感受第 一線客戶的需求與脈動,以「賈伯斯精神」來激勵自己。

挑戰四:經濟規模

是否持續擴張 產業發展不萎縮?

﹁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一向是台灣社會的風氣,也因此衍生出台灣的創業家精神。過去,台灣在許多新產業發展初期,從電腦、半導體到通訊等,由於不斷有人投入 創新與創業,因此造就了許多新崛起的企業。

不過,這種創業精神有利於產業發展初期,卻不利於產業進入成熟階段,因為當產業規模愈來愈擴大 時,就必須具備更大經濟規模才有競爭力。因此,像近年韓國三星(Samsung)、樂金(LG)兩大集團以整合式作戰方式,從半導體、面板到手機等,將台 灣打得招架無力,就是最好的示範。

同樣的,IC設計業的競爭門檻愈來愈高,開發一顆四十奈米的IC,光是請晶圓廠生產就要耗費一百萬美元, 這樣的金額絕非小公司可以負擔得起,這也是為何國外許多小型IC設計公司,最後並非選擇獨立上市,而是併入大公司。

不過,台灣IC設計業發 展至今,購併的例子雖然也有,但大部分採取不斷切割的模式,例如從聯電開始,到後來的威盛、凌陽、奇景、旺宏、華邦等,都陸續獨立出許多新公司,此外,像 友達、奇美、力晶等集團也陸續培養自己的IC設計公司,形成到處都是小型IC設計公司的現象。這種切割企業的作法,有時只是對股東好,不見得對企業發展有 利。

此外,崛起中的大陸IC設計業,目前規模開始快速成長,也值得台灣注意。去年兩岸華人IC設計公司中,大陸已有兩家公司擠入前十強,分 別是排名第四位的海思,以及排名第八位的展訊;其中海思是華為旗下的公司,展訊則帶給聯發科不小壓力。

這四大挑戰,如今都已是台灣IC設計 公司無法迴避的問題,面對此波資訊科技正進行大革命與大變動之際,廠商更應該快速調整、謹慎因應,才能在新的行動通訊產業中取得一席之地,三十年辛苦建立 的IC設計競爭力,也不至於輕易地流失。

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

未來無線趨勢四大贏家

觀察過去幾年IC設 計業的發展,無線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從筆記型電腦到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都要大量應用無線技術;因此,無線技術夠不夠強,就成了IC設計公司能否突 圍的關鍵。

預估到2015年以前,無線技術仍是最重要的應用,平板電腦及智慧型手機將是推動無線網通晶片持續成長的動力。我看好四家公司未 來最具實力,分別是高通、博通、英特爾及聯發科,主要原因就是它們都有最強的無線技術。

高通在專利及產品都很完整,接下來要看高通能否成功 整合創銳訊(Atheros);博通雖然在手機基頻晶片上落後,但在無線的技術及產品都是最強的,未來也值得留意。

雖然英特爾早期發展無線 產品一直不成功,但因為資金雄厚且屢敗屢戰,加上後來收購英飛凌,無線技術已慢慢成熟,未來是不容忽視的公司。

至於聯發科,目前雖然遇到許 多挑戰,但無論在技術整合、市場定位都有其長處,目前聯發科已推出整合藍牙(bluetooth)、WiFi(無線區域網路)、GPS(衛星定位系統)及 FM(調頻)等四大功能的晶片,這是目前所有公司中整合速度最快的,即使連博通都還無法把最難的GPS整合進去,這也顯示聯發科有其獨到之處。

(口 述.洪岑維 整理.林宏文)不是停滯,便是衰退台灣IC設計業近2年獲利成長不如國際註1:數據為與前一年相比之獲利成長率註2:台灣五大IC設計廠:聯發科技、聯詠 科技、KY晨星半導體、瑞昱半導體、群聯電子註3:國際五大IC設計廠:高通、博通、安謀、邁威爾、輝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0

低價風狂襲 聯發科揚帆帶頭衝 大陸本土手機成台灣IC設計業新動能

2012-9-17  TWM



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成長重心將在中低價市場,多家預測機構都預估,二○一五年,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將大幅成長到七億至八億支,也讓國內IC設計業者士氣大振,積極搶占市場。

撰文‧林宏文

向來是台灣IC設計龍頭的聯發科,近來也成為帶動IC設計族群股價大幅上漲的發動機。預計未來兩年,中低價智慧型手機銷量大增,再伴隨著平板電腦也朝著低價化發展,讓沉寂兩年的IC設計股,成為此波電子股回升中,不可或缺的投資組合。

蘋果、三星一向不太採用台灣IC設計業者的產品,台灣IC設計業者主要銷售目標,仍以大陸中低價智慧型手機為主。在蘋果及三星兩大龍頭占據高階智慧型手機 市場後,未來的成長重心將在中低價市場。多家預測機構都預估,二○一四或一五年,全球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將從今年的不到二億支,大幅成長到七億至八億支,也 讓台系IC設計業者士氣大振,積極搶占市場。

台系業者搶占中低價市場

拓墣產業研究所通訊產業中心經理謝雨珊分析,去年大陸三大電信營運商搭配當地一線手機品牌,以千元人民幣智慧型手機啟動換機潮後,今年目標是售價再降至五九九人民幣的價位,可望進一步帶動智慧型手機換機大爆發。

除了率先發動攻勢的四大天王中興、華為、聯想、酷派外,接棒演出的則是沒有標案包袱的大陸本土品牌手機業者。這群有如螞蟻雄兵的低價大軍,好像重新找回2G時代的熱情,要再次複製過去的成功模式。

因此,除了年營收超過百億元的大廠聯發科、瑞昱等公司外,包括驅動IC及觸控IC等廠商如聯詠、奇景、奕力、旭曜、矽創、義隆電等公司,也都出現第二季比 第一季明顯好轉,七月營收又都創下近一年多來新高的好消息。與此同時,各家公司都預估,第三季的營收也都有超過一○%以上的季增率。

向來以白牌市場為主的奕力,就是此波受惠最明顯的公司。奕力上半年營收達四十五.五六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二五%;營業利益為三.二九億元,較去年同期增 加二.四倍,營益率大幅提升到七.二%;稅後純益為二.六三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二.三倍,每股稅後純益為四.○八元。

奕力早期起家就以大陸白牌市場為主,在中國白牌手機面板驅動IC市場占有率達七成。過去兩年,白牌手機備受壓抑,奕力獲利也下滑,但還能抓住亞馬遜平板電腦的觸控IC支撐營收成長。

如今,白牌智慧型手機業者打造自有品牌,市場回溫,奕力又回頭緊抓中小型面板驅動IC的市場商機。不但取得包含中國與韓國等地客戶的需求,帶動奕力營運大爆發,七月營收十.六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在驅動IC市場領域,龍頭廠聯詠總經理王守仁日前表示,聯詠過去以大尺寸電視驅動IC為主;但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強勁,聯詠也開始布局,並成為聯詠第 三季業績成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王守仁預估,第三季聯詠季營收成長約一○%,主要就是受惠中小尺寸LCD驅動IC出貨帶動;此外,聯詠八月營收亦以三十四. 六億元創下○七年十一月以來新高。

催生新IC設計族群

事實上,不僅聯詠如此,連原本客戶以宏達電、索尼等一線廠商為主的驅動IC第二大廠奇景光電,去年也開始積極拓展中國市場,成功導入多家中國大陸一線品牌 手機廠,並帶動中小尺寸面板驅動IC的業績成長;至今年第二季,產品比重已經攀高至四四.二%,成為奇景最大產品線。

此外,布局智慧型手機LCD驅動IC市場多時的旭曜,也從今年六月開始進入收割期,七月及八月的營收分別出現比去年成長二一.五%及三四.二%的成績,擺脫了過去超過一年的衰退現象。

旭曜目前除了打入摩托羅拉、諾基亞、宏達電及索尼等一線大廠訂單,也拿下中興、華為等大陸廠商訂單,而且接單由七月一直延續到十二月。由於旭曜在一線手機廠及大陸品牌廠均接單強勁,據了解,第三季在晶圓廠的總投片量也明顯增加。

至於去年解決與蘋果在觸控IC專利訴訟的義隆電,如今也成為大陸本土品牌手機觸控IC的大贏家。義隆電第二季營收達十八.八八億元,創單季歷史新高,季增近三成,上半年累計稅後淨利達五億元,更已超越去年全年四.七二億元的水準。

義隆電第二季觸控產品營收達四億元,占營收比重五三%,若含第一季觸控產品營收,上半年累計已達十六億元,相對去年全年才十九億元。

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表示,第三季智慧型手機觸控晶片將達三百萬至五百萬套;其中,中國客戶約可出貨一五○萬至二百萬套,客戶為二線手機廠,至於其他非中國客戶,則包括摩托羅拉及日系品牌。

聯發科過去被視為中低價功能性手機的推動者,如今,又成功推動中低價智慧型手機大幅成長。難怪外資會說,在低價智慧型手機的新時代,聯發科是「王者將起」。

隨著低價手機的大成長,台灣也將有一批中低價智慧型手機的IC設計族群誕生,值得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7

IC設計業鬧搶親 蘋果意外變媒人

2014-04-14  TCW  
 

 

四月七日,許久未公開露面的凌陽集團創辦人黃洲傑笑容滿面,因為,他養了八年多的小金雞──旭曜科技,在這一天宣佈「出嫁」的喜訊,明年一月正式與敦泰科技合併。

在這之後,黃洲傑肩膀上的擔子又少了一個,儘管凌陽仍將是合併後、新敦泰公司的最大法人股東,但已經不需要負擔營運的重責大任,黃洲傑開心的說,未來只是個單純的投資法人。

合併,得來不易承諾不裁員,擊退「情敵」

在黃洲傑身旁,另一個眉開眼笑的人,就是即將把旭曜娶進門的敦泰科技董事長胡正大。敦泰的來頭不小,是亞洲手機、平板電腦觸控晶片雙龍頭,在中國,每兩支手機、每三台平板電腦,就有一個內建敦泰的晶片。

雖然頭銜嚇人,但對胡正大來說,這門親事卻是得來不易。今年初旭曜釋出有意出售公司的訊息後,就陸續傳出中國面板廠京東方,以及蘋果主要供應商美商新思(Synaptics)等,有意購併旭曜,不過最後敦泰仍舊以一股換四.八股旭曜的換股比例,約當是旭曜每股六十元的價格(以四月七日股價計算),以及不裁員、全數接收團隊等條件而勝出。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敦泰去年每股稅後盈餘多達二十四.二七元,高居台灣晶片設計每股獲利王,旭曜雖然近年致力於中國手機市場,但去年第四季因為打消庫存、導致單季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去年全年的營收規模也不到同業聯詠的四分之一。也就是,成親的兩家公司,一家營運看起來向上、一家似乎有往下的跡象,為何旭曜還能在購併市場中搶手?敦泰又為何要搶親旭曜?

推手,其實是蘋果新規格成形,人人都得跟

背後的推手竟然是,蘋果。

目前不論敦泰或是旭曜,其實都尚未擠進蘋果的供應鏈,理論上蘋果的供應商策略應該不會影響到這兩家公司。然而,驅動晶片業者私下表示,蘋果為了未來產品更進一步的輕、薄、短、小,正努力推動晶片供應商的整合,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把面板驅動、與觸控面板這兩種原本各自獨立的晶片,整合成單一顆晶片。

而這兩種晶片,恰好分別是敦泰、旭曜各自擅長的。

蘋果把這個政策化為實際行動,要求譜瑞、新思、以及瑞力科技(RSP,由力晶、瑞薩、夏普合資)等主要供應商,開始往整合方向前進。其中,原本最被看好、戰力最堅強的組合,就是新思合併瑞力,但據悉最後因為力晶忌憚合併後,新公司的晶圓代工訂單可能會從力晶流出、轉往聯電等競爭對手,宣告破局。

也因此,全球觸控晶片龍頭新思先在去年購併了指紋辨識晶片公司Validity Sensors,接著又把購併焦點轉向驅動晶片旭曜,逼得敦泰短短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決定下手搶親。

驅動晶片業者表示,只要是蘋果定下的規格,很容易成為手機、平板電腦的業界標竿,因此不論是不是有機會打進蘋果的供應鏈,敦泰、旭曜的合併勢在必行。

風暴,悄悄成形最快明年,晶片業再興戰

業者估計,這個趨勢可能最快明年就會成形,因此台灣包括奇景等其他驅動晶片業者,也都早已悄悄開發觸控晶片技術,齊備子彈好打下一場硬戰。

儘管是大勢所趨,胡正大在宣佈當時也大聲掛保證,一定會全數接收旭曜的員工、調整核心管理階層,然而,同業私下表示,自從旭曜積極向外洽談出售事宜後,已經一連幾週都接獲旭曜中階主管的求職信。看來,黃洲傑雖然未來樂得當個單純的投資人,但前凌陽勢力全面淡出營運實質面,還是惹得不少旭曜員工憂心忡忡。

同樣也讓人擔憂的是,儘管敦泰去年穩坐晶片設計每股獲利王,然而,近年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大行其道的影響下,也拖累觸控晶片單價連年快速下滑;去年敦泰晶片出貨量比前年大增了八五%,但是扣抵跌價衝擊後,營收僅僅成長了二.三%,因此,敦泰在今年大舉擴增產品線,甚至是出手購併旭曜,同樣都是勢在必行的策略。

有趣的是,胡正大當年自台積電副總經理的高位離開,毅然創業的背後推手,就是某中國面板大廠承諾,未來將把所有的驅動晶片訂單全數包給敦泰,因此敦泰二○○五年在美國創業之初,原本是以驅動晶片為主要產品線。

可惜最後這家中國面板的大訂單跳票,胡正大決定在二○○九年結束美國成本高昂的驅動晶片開發團隊,把重心轉回中國,全力搶攻觸控面板晶片,才有了今天的成績;時隔多年又因為購併旭曜,重回驅動晶片的老戰場,也讓胡正大感觸特別深。

敦泰娶親旭曜之後,除卻營收規模最大的聯詠與奇景兩家之外,台灣中小型面板驅動晶片只剩下有力晶集團色彩的奕力、鴻海集團的天鈺,以及友達集團的瑞鼎等少數幾家,接下來這股由蘋果推動的整合大潮,是否還會繼續催生新的購併案,就要看這些公司的母集團態度了。

【延伸閱讀】3個月積極攻勢,敦泰讓旭曜點頭嫁——敦泰、旭曜合併大事紀

2013年第4季:旭曜單季每股虧損0.35元,上市來首見

2014年初:傳言旭曜有意出售,中國京東方、美國新思都傳有意購併

2014年1、2月:敦泰與旭曜,展開洽談

2014年4月7日 :宣佈合併,換股比例1:4.8

2014年6月30日:將舉行股東會,表決合併案

2015年1月2日:合併案正式生效,F-敦泰下市,旭曜存續

2015年1月3日:旭曜更名為敦泰,公司由敦泰團隊實際運作,凌陽持股11%,將為單純投資者

2015年1月:完成整合研發團隊,推出驅動、觸控整合之新產品

資料來源:旭曜、敦泰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06

馬偉明:租金貴 礙港時裝設計業發展

1 : GS(14)@2016-11-21 04:54:56

【明報專訊】在香港搞時裝設計一點也不容易。在港首個建立個人品牌的時裝設計師馬偉明(Walter Ma)說,港府計劃近兩年撥款5億元發展時尚產業,已算大踏步,但是在目睹時裝業聖地長沙灣日漸凋零,時裝設計師品牌店因為租金問題而如游牧民族般遷徙,中國內地、韓國同業卻冒起,他無奈地嘆謂:「再加租唯有不做。」

少外出「磨練」 缺創業基金支持

時裝及紡織成衣、玩具、鐘表及電子業曾是香港四大行業支柱。早年香港時裝設計界更在尖沙嘴金巴利道開店冒起,尤其在1980年代,吸引一線歌影視紅星駐足,令行業變得星光燦爛。不過,面對租金飛漲,時裝名店唯有四處遷徙。身兼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的他形容,現時在港營商環境欠理想,業界既面對高昂租金,亦未能接觸到質量較好的外國布料去發揮,更缺創業基金支持。他強調:「政府說支持時裝業,不能只放煙花,提供1億元建立設計中心做做秀。」

舉辦時裝展 港台時裝設計師交流

馬偉明說,年青設計師真正需要的非如在學院般只顧概念及創意培訓,而是要去受磨練,學懂運用不同服飾配件及布料造衫、和板師溝通、劃樣、成本預算甚至提高判斷力,以顧客購物心態去做好產品。業界要舉辦可讓本地時裝設計師展示的時裝秀,而非用自己的資金替人推廣。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更因此在11月中旬於台北舉行的「香港周」內,策劃「UNZIP創意香港時裝風尚」時裝展,讓港台時裝設計師交流作示範。

馬偉明又稱,香港只顧保住購物天堂美譽讓人家到來買外國貨,卻不知本地有甚麼東西可買。相比韓國政府支持推動東大門的時裝批發及零售業,甚至提供自動化退稅服務利便輸出產品;廣州中大布料市場更複製過來,當地業主提供免租及分成條款造就行業發展;香港長沙灣成衣布料批發市場卻陷於萎縮。他在港經營的時裝店顧及到人手不足、舖租昂貴,唯有集中做某一類產品照顧熟客;若遇到大幅加租,他只有選擇不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26&issue=2016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4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