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頂新下一個二十年最重要的金雞母 魏應行進軍中國庶民餐飲市場

2011-10-24  TWM




頂新四董魏應行,以十年時間一雪當年入主味全失利的前恥,他所負責的頂巧控股和全家便利店,今年營收將達到百億人民幣,已成為集團繼食品製造後的另一隻金 雞母。

撰文‧方沛晶

今年頂新四董魏應行喜事連連,先是七月下旬長子魏士傑完成終身大事,他開心地鼓勵兒子、媳婦生育,說「多子多孫多福氣」;接下來,他負責的頂巧控股與全家 便利店,今年營收可望達到百億人民幣,讓魏應行揚眉吐氣。

魏應行專門負責頂新集團流通事業,其中頂巧控股以餐飲為主,一九九六年成立的德克士西式速食,目前店數有一○五四家,今年營業額上看人民幣五十一億元,在 大陸西式速食市場,與肯德基、麥當勞並列中國三大速食品牌。

另一餐飲連鎖,則是二○○六年從北京開始展店的康師傅私房牛肉麵,目前有一一八家店,預估今年營收可達到人民幣六.一億元。至於○四年才進軍中國大陸的全 家便利店,頂新集團持股過半,目前已達到九百家店,遙遙領先前年才進軍中國的統一超商三七三家店。

過去十年,魏應行在中國埋頭苦幹,證明自己的經營能力。今年九月,他把一開始虧掉的五千萬美元賺回來,現在頂巧控股淨值七千二百萬美元,這也是他重新面對 媒體拿出的第一份成績單,一雪當年入主味全失利的前恥。

十年前

入主味全讓魏家慘跌一跤

長達十年的時間,相較大哥魏應州(康師傅董事長)、二哥魏應交(頂新集團董事長)和三哥魏應充(味全董事長)的意氣風發,魏應行可說是沒有聲音的隱形人。

魏應行在魏家四兄弟中總是扮演先鋒部隊,他自己形容:「家族兄弟經營事業,踩第一步、砍第一刀的人是我。」一九八八年,魏家先派魏應行赴大陸探路,後來才 在老大魏應州領軍下,靠泡麵發跡。

然好景不常,一九九八年五月,人面廣的老四魏應行,透過市場派「阿丁」陳賢保牽線,耗資百億元入主味全,種下禍根;隔年,味全虧損六十多億元,大陸康師傅 虧損十多億元,年底又進入百億票券還債高峰期,讓頂新魏家面臨空前的危機。

所幸,日本三洋出手解圍,入主康師傅,但隨著味全股價攔腰再折半,魏應行的行事轉為低調,二○○二年被大哥魏應州調回大陸,轉戰大陸發展加盟連鎖事業,幾 乎從媒體版面上消失。

當時魏家四兄弟僅說「再也付不出跌倒的代價」,私底下,對老四橫衝直撞、毛躁行事,三位兄長曾抱怨指責過,但大哥魏應州這幾年向友人透露,現在的老四長大 了,真的做得很不錯!

十年間

每月十五張登機證四處奔波魏應行圓呼呼的臉上掛著憨厚笑容,和十年前一樣,只是鬢邊多了幾縷白髮,見證這幾年的打拚。

「鄧小平有句名言,很多時候壞事促進好事的發生。」重提往事,魏應行依然樂觀,但他話鋒一轉,「近年來每天專注於工作就夠嗆了,真的是沒閒漆差(台語,意 為忙翻了)!」他回憶起十年前初到大陸打拚餐飲事業,每個月有十五張登機證,一張床不會睡超過三天,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睜開眼睛,想想看自己到底 在哪座城市?

當時他整頓虧損五千萬美元的德克士速食,先改變展店策略,再砸二千萬美元從「鄉村包圍城市」,避免了和肯德基、麥當勞兩強在城市硬碰硬,另闢新的戰場。

現在德克士規模和市場老二麥當勞在伯仲之間,魏應行說,「如果在西式快餐的山頭,通常第一名吃肉、第二名喝湯,第三名肯定是洗碗!」所以他要另立山頭,最 新發展的德克士五代店,除炸雞、漢堡之外,更賣起焗飯、米漢堡。

在餐飲事業屢出奇招,其實魏應行的很多點子都來自台灣。例如德克士速食熱賣的﹁魔法喀滋炸﹂,是魏應行到台北食彩櫻吃和風炸雞,所得來的靈感,「這個當初 叫我二姊去學,學會了以後就拿到德克士做魔法炸雞,沒辦法,台灣好吃的東西真是太多了!」講到小吃,魏應行的眼睛都亮了,從長春路四神湯、通化街米粉湯、 公館的青蛙下蛋,到寧夏夜市的吳郭魚湯,每樣小吃都如數家珍。對於餐飲業,魏應行不諱言自己愛吃、也愛做,以前回彰化老家過年,他都會捲起袖子小露兩手, 魏應行的幕僚透露,四董還常因為試吃而延誤飛機。

事實上,魏應行的「好吃」已成為頂新旗下餐飲事業最關鍵的競爭力。以今年全家推出六.八元、七.八元、八.八元人民幣的「全民便當」為例,推出之後幾乎橫 掃當地的鮮食市場,一間店一天平均可以賣出一百五十個便當,讓全家年營業額也從去年的十億元,翻倍到今年預估的二十億元。

這當初也是靠著魏應行突發奇想,找旗下十位當地員工的媽媽,開出一百道上海家常菜,由他親自試吃,才開發出這一系列價格平實的熱銷商品。

十年後

做事七分把握、三分膽識

旗下的流通事業,在中國遍地開花結果,這十年從谷底到高峰,魏應行對人生有深刻體認。「到大陸來,就是學習多做少說!」魏應行說,他不是疏遠媒體,而是 Retail is detail(零售業的關鍵在於細節),而且以前是分工制,天塌下來有大哥頂著,現在是分業制,上下都要自己一肩扛。

他以大陸的順口溜,「零歲出廠、十歲快樂成長、二十歲為情徬徨、三十歲基本定向、四十歲努力打闖、五十歲回頭望望」來形容,說自己年輕時是有三分把握、七 分膽識,現在做事是七分把握、三分膽識;相對比較沒膽,但懂得回頭望望,檢視很多事情。

「以前四兄弟就像是一輛法拉利,只有油門、沒有煞車,一塊錢要做三塊錢的事,亞洲金融風暴真的有被嚇到,現在十塊錢就做十塊錢的事,所以目前頂新都是無負 債經營。」相較過去橫衝直撞的個性,魏應行從中學到謀定而後動,眼光看得更長遠。

例如辦公室裡掛著一幅字「大展鴻圖」,他說應該要倒過來看,叫做「圖鴻展大」,也就是你的目標遠景有多大,就能發展出多大的格局。魏應行以全家為例,日本 有一億二千萬人,擁有四萬二千間便利店,而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所以應該要有五十萬間便利店。

「我們不貪心,只要其中的一○%,五萬間就做不完了!」他說,在夏天,一間便利店一天可以賣掉一百箱飲料,五萬間一天就可以賣掉五百萬箱飲料,這是魏家好 幾代人都可以打拚的機會。說著說著,魏應行像是發現新大陸,口氣都興奮了起來。

未來二十年

擁抱庶民打造另一隻金雞母未來大陸餐飲的發展機會在哪裡?「要做大做強、可長可久,擁抱庶民就是王道!」魏應行解釋,目前中國大眾餐飲的市場還是空白的, 大眾餐飲的概念就是「半小時薪水吃一餐」。

「現在大陸白領時薪十二元,吃一餐大概要到十二到十五元,我要做到讓他們六元可以吃飽、十二元可以吃好。」魏應行說,「六元麵飯」也是不忘本,他去西安火 車站,看到一個西北老鄉因為一碗牛肉麵十八元而吃不起,就想到康師傅今天做到中國方便麵龍頭,都是廣大的西北老鄉支持起來的,不應該忘了這個「五毛到二十 元」的庶民市場。

所以除了德克士和私房牛肉麵,明年開始,針對普羅大眾的康師傅麵館和康師傅巧飯庄將大舉展店,平均單價會壓在十五元左右,由此也可以看出魏應行要建立一個 東方速食王國的企圖心。

根據頂巧內部預估,整體餐飲事業的年複合成長率是三○%,不僅被視為集團下一個二十年最重要的金雞母,也是未來營業額衝高到與食品製造齊頭的關鍵。第一 步,將是規畫三年後頂巧控股回台掛牌上市,而這也將是頂新魏家的下一個事業新高峰。

讓二代寄望中樂透的家規

魏家四兄弟感情甚篤,但他們有如「人民公社」的家規,更令人佩服。例如,四兄弟每個月的薪水只領15萬元新台幣,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共體時艱,15 萬元還包括自付水電費,二董魏應交就笑說,這根本是一種變相減薪!

另外,魏家雖然買了九戶帝寶,但規定裝潢費一坪只給15萬,第二代一坪只補助10萬元。至於娶媳婦、嫁女兒,雖然男生有一戶帝寶,但聘金卻只給200萬 元,女兒嫁妝據說有上千萬元,但魏家老董們堅持不肯透露正確數字,說是怕女婿從此不工作。

至於還在求學的二代,在物價很高的英國,一天只給八英鎊零用金(約折合新台幣400元),外加一個月大概200英鎊的治裝費,導致二董還在英國念書的女兒 和兒子,難得回來台灣,還得花50元買樂透,希望贏得彩金。

不過,在一旁的二董看得偷笑,心想:傻孩子,買什麼樂透?你們投胎時就已經「中樂透」了!

魏應行

出生:1959年

現職:頂巧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

經歷:味全食品董事長

學歷:彰化高中

中國便利店控股

成立時間:2003年

資本額:1000萬美元

營收: 2010年 2011年(估)10億人民幣 19億人民幣

頂巧控股

成立時間:1996年

資本額:7000萬美元

營收: 2010年 2011年(估)41.3億人民幣 57.2億人民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15

TRUSTNO1兄:保單的秘密之四——行進中開火 熊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414290102dwdz.html

這一節將討論 短期兩全壽險在人壽運營中的作用。

銀郵渠道銷售的主要是短期躉交險,以及一些簡單的期交產品。以人壽近幾年銷售最好的鴻豐兩全保險為例。30歲男性,躉交1000元得保額1063元,保障期內疾病身故,賠償全部保額,若意外身故賠償3倍保額。使用資產份額法計算5年後鴻豐的累積利潤。設定參數如下

²  銀行手續費2.5%

²  首年分攤7% 的運營費用和工資

²  死亡支出僅處理身故賠償

對於意外死亡的3倍賠償,這裡予以忽略。主要原因是意外事故死亡概率由保險公司自行統計並不公開,其次每年意外身亡的概率比死亡表的死亡率相比極小。以車禍為例,2010年車禍死亡人數在6.5萬人左右,死亡率為0.00004852003生命表中30歲自然死亡率為0.000881,兩者相差近20倍。這樣的死亡事件對利潤估算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偏差。

4-(a) 負債 



















投資收益率

佣金

營業費用

保費

年初餘額

年末餘額

死亡支出

當年死亡

當年存活










5.25%

2.50%

7.00%

1000

905




1





952.5125


0.0006167


5.25%




952.4443


0.06818


0.999383





1002.448


0.000651998


5.25%




1002.396


0.05172


0.998731





1055.022


0.000694917


5.25%




1054.989


0.032243


0.998036





1110.376


0.00073705


5.25%




1110.368


0.008603


0.997299




1168.682

1168.662

-0.01947

0.000782581

0.996517


   4-(b) 資產

保額

1063








保費

1000








年齡

30

年度


準備金

分紅

累計生息

滿期金

宣告紅利

繳費期

1








定價利率

2.50%

1

年初





5.25%

死亡率

70%

年末

970

18.673

18.6725


累計生息利率

1.03

2

年初





5.25%

期末利潤

1.99964

年末

992

19.096

38.32868




3

年初





5.25%



年末

1015

19.539

59.01729




4

年初





5.25%



年末

1039

20.001

80.78855




5

年初





5.25%



年末

1063

20.463

103.675

1166.675

 

 

 

            


4-a 4-b 演示了在5.25% 收益率下的鴻豐負債和資產的歷年變化。5年後總負債為1166.675,總資產為1168.682元。兩者軋差利潤結餘1.9.如果將收益降低到5%,則開始出現虧損。這意味著這個產品對收益率要求極具剛性。

    高收益率必然附帶高風險,而高風險理應帶來高回報。鴻豐這樣的產品即便博到5.25%的年均收益,其結果也是分文不賺。銀保的確是低利潤,但是這樣一種失常的產品並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再考慮到中國嚴格的保險監管。中國的保監會本身就是為了化解巨額利差損而設立的監管機構,而其能夠放任人壽售賣幾百億這樣的高風險產品,也是實在令人難以想像。

    按照資產份額法的使用原則,當利潤不符合目標時就需要調節參數。觀察負債部分,第一年的準備金為970元,而資產部分第一年保險公司賬戶餘額為905元。從監管的角度來說,壽險公司設計保險產品完畢後,會將該產品的歷年准備金上報保監會備案。每年年末,壽險公司必須向保監會提交分紅險賬戶的精算報告以備核查。如果人壽在獲取1000元保費,即攤銷當年的運營費用,其分紅險賬戶中就會出現準備金不足。這足以引起監管層的嚴厲監管。

    因此人壽使用躉交保費來攤銷首年的的運營費用和工資,顯然是錯誤的。為了保證準備金充足。人壽收到1000元保費後,支付給銀行25,剩餘的975元一分都不能動。表 4-c4-d演示了不攤銷運營費用,投資收益5.0%情形下的負債資產情況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四鈥斺斝薪锌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四鈥斺斝薪锌



 
 5年末資產賬戶餘額 1244.503,負債1157.25 兩廂軋差結餘86.95. 雖然賺的很少,但是這樣一個產品,已經能經得起資產價格的波動了。如果將投資收益率降至年均3%,仍然會有48元的結餘。然而這裡僅僅是結餘而非利潤,因為從成本收入上來說這張保單是沒有運營成本的。期末的軋差86.95,需要剔除當年的成本。將86.95除以負債的滿期金1157.25,得到一個比例7.5%.這個數額與期初需要攤銷的營運費用7%非常接近還略有盈餘。如果將收益率降至4.8%,這個比例則達到7%

    以此做可以這樣推理。人壽的管理層在研發這類產品時首先對5年內的利率有一個評估,年均達到4.8-5%收益是一個大概率事件。按此收益,管理層期望期初收入1000元的保費,5年末獲得的結餘可以正好為1157.25新保費,分攤7%的運營費用。

    從這個角度看,鴻豐好像仍是不賺錢。但是要考慮到7%的運營費用,是幫忙分攤了許多過了繳費期的長單保費。這相當於,將鴻豐的利潤掛賬到長單中去繼續累計增值去了。在未來的估值中,長單的利潤實際上已經包含了這類短單的利潤。直接將短單的利潤設為0即可。因此這類短單究竟賺了多少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壽險公司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先把這個問題放一下,考慮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鴻豐首年不能攤銷費用,那麼鴻豐的費用肯定是用更早發售短單的到期結餘進行攤銷。這樣不斷的往前推理,當人壽剛開始做第一份短單時,收到除了給銀行費用之外,沒有任何餘錢來支付公司正常的運營,公司必須消耗自身資本維持運營,少要熬過5年的巨額虧損期,才能得到第一次的利潤釋放。將這一模式放入人壽的歷史中去考察,就會看出人壽這種短單模式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將時間撥回1996年當年老人保分拆成人保,人壽,中保海外。在此前的更早的年份中由於當時中國的消費水平極低,人身壽險的業務是一個極小的業務。據統計1992年全國全行業的壽險保費不過140億元。而後隨著93-94年大規模通脹,保險業務急劇萎縮。朱鎔基上台以後採取大規模緊縮措施,將存款利率調高到10%.高利率導致人身保險業務急劇膨脹97年壽險首次超過財產險達到600億元。而這些保費中大量是高利率有毒資產。隨著1997-1999年連續22次大規模降息以後,整個壽險行業出現了巨額的利差損。人壽香港招股時對外宣稱,這批高利率保單只有500億。實際上根據MichealChen的計算,其數額可能超過1500億。

面對這樣一個大窟窿,朱鎔基急忙找到當時快要退休的王憲章,將其從中保調入人壽,要其想辦法將人壽上市。根據人壽2003年在香港上市的招股文件顯示,人壽上市時集團公司按照1999610日為劃斷日期。將這之後的保單全部轉給了人壽股份。20001231,來自集團轉移保單和投資型保單的總收入為363.27億元。而根據王憲章2004接受Fortune採訪時所透露的數據。在他2000年接手中人壽時,一季度保費收入為65.2.按照這個規模,倒推2-3個季度的話,那麼99年人壽收了將近190-240億的保費。也就是說,如果從1999年開始剝離有毒資產的話,那麼人壽實際上是一個沒有任何業務的空殼公司。

因此當時連財政部都不願意接手這個窟窿,朱鎔基唯一辦法的便是上市。要上市就必須要有利潤。當時,人壽有三種選擇,第一做長單,第二做投連和萬能,第三,做短期分紅躉交單。

 做長期分紅型保單肯定不現實,對於一個空殼公司來說,這意味著長達10年以上的虧損,以及初期不斷持續擴大的資本投入。保監會主席陳文輝在其<中國壽險業經營規律>一 書中提到「在創立期,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在結構上呈現新單保費多續期保費少。由於保費規模小,尚未達到規模效應,壽險在財務上表現出每年持續虧損,並且在 開業的前期還會出現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因此創立期的壽險公司的淨資產和實際償付能力不斷下降。如果實際償付能力,不足以支持保費增長就需要持續的增加資 本投入」 MichaelChen  在其人壽系列中提及的「盈餘損耗模式,即是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

人壽的目的就是要上市融資,補充償付能力,使其能夠承接新業務賺取利潤來彌補高利潤保單的窟窿。如果做長期分紅型保單,必然導致其遲遲無法上市,而又要不斷投入新的資本。這顯然不可能。

第二種選擇是做投連和萬能。這是平安和太保,在當年想辦法解決利差損的方案。根據<迷失的盛宴>一書記載:1999年的519行情,大大刺激了股市。平安順勢推出了投連險。投連險本身沒有任何利潤,利潤是當期收取的高額手續費。當年行情火爆,平安投連險熱賣,99年平安的市場份額首次超過人壽,到2001年中平安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51%。銷售如此多的投資險,其高額手續費為平安增厚了不少利潤,也為其在04年上市創造了比較好的條件。當時的人壽節節敗退,其公司內部對於是否要做投連險爭論激烈。總經理李良溫拍板堅決不做投連險。結果2001年下半年,股市行情消退,導致了席捲全國的平安投連險的大規模退保風波。甚至一度連平安自己的營銷員也將平安告上法庭。最後如果不是相關部門的強力介入,後果難以想像。

    人壽在李良溫的堅決支持下,選擇做5年期的躉交分紅險。朱鎔基在99年打算將人壽上市,必然有一個計劃,而這一計劃的時限應該在他任期內完成,也即是4年以後的2003年。如果計算一下,從99年下半年開始售賣5年期分紅險,那麼需要熬過前4年的嚴重虧損。根據王憲章接受《21世紀》採訪時披露的信息:「普 華永道作為一家外國公司,對公司一些財務數據的認定有爭議,但如果完全按照他們的方法認定,對公司業務發展又很不利,僵持不下,要我過去拍板。我早上六點 鐘趕到中國大飯店,去了以後我說,你們的意見很好,但我有個折中的意見,你們如能接受,我們的合作將是愉快的,否則本公司將考慮上市的進程是否推遲。」

可以看到,實際到2003年時人壽可能還處於虧損狀態,導致普華永道無法對其出具審計意見,最後在王憲章的壓力下不得不調節報表修飾利潤。而到2004年出第一份年報時,便有第一期的躉交險到期,從而錄得利潤。等到賺取了這第一筆利潤以後,再做5年期短期險,便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每年做新單,每年有到期。由於銀保渠道不需要過多的資金和人力投入,只需要手續費拆賬。因此每年到期的結餘便可掛在長險單上貼補運營費用,變相的使其利潤長期繼續增值。

實際上2000年左右的銀保渠道,手續費並不貴。按照網上披露的一些信息,為了上市沖保費規模的鴻瑞,鴻泰產品,當時銀行渠道的手續費只有1%。表4-(e),4(f) 演示了鴻瑞產品的資產負債歷史變化。

4-(e)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四鈥斺斝薪锌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四鈥斺斝薪锌

TRUSTNO1兄:保单的秘密之四鈥斺斝薪锌



可以看到,扣除佣金後,賬戶餘額與準備金相比,還有2%的空間可以計提營業費用。而且到期後的總結餘也較鴻豐為高,達到9.1%

    從鴻瑞到鴻豐的變遷,可以看到銀行手續費在5-7年裡提升了2.5,而且給投保人的利益也越來越高。鴻豐1000元承諾保底63元,洪瑞954元承諾保底46元。利潤從有所結餘到只夠分攤運營費用。如果說兩鴻產品是為了上市而採取的應急策略。但是面對一個利潤越來越薄的產品線,人壽卻將這一模式常態化運行了近10年。這種策略顯然不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81

村鎮銀行進與退


2013-11-04  NCW  
 

 

村鎮銀行已成民資進入銀行業的重要渠道,但普遍面臨跨區域經營政策瓶頸、資金自求平衡能力較差、存貸比居高不下、過度依賴主發起行“輸血”等問題 ◎ 本刊記者 溫秀 文wenxiu.blog.caixin.com 由馬鞍山農商行發起的甘肅永登新華村鎮銀行,于10月中旬掛牌成立,第1000家村鎮銀行正式誕生。

村鎮銀行是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一個重要渠道。數據顯示,六年來,已經有4000家企業和7000名自然人股東入股村鎮銀行,民間資本直接及間接持股比例高達70%。

近期發佈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 》對村鎮銀行發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有所調整: “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於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15%” ,最大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 。這一規定延續了必須有一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主發起行的審慎監管思路,也體現了監管當局在股權多元化和股東本土化原則下,鼓勵各類資本參與投資村鎮銀行的監管思路。此前的監管規定,最大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持股比例不得低於村鎮銀行股本總額的20%。

“在缺乏有效市場退出機制的情況下,為審慎權衡支農服務和控制風險的矛盾,銀監會引入村鎮銀行主發起行制度。 ”參與村鎮銀行制度創新並全程參與監管實際的銀監會合作部主任姜麗明這樣解釋主發起行制度設立的初衷。

這是一個隱含“發起人埋單”的監管制度設計,有資深專家認為,目前在相關風險處置機制、退出機制、存款保險制度還未明確的情況下,一旦數十家甚至上百家蜂擁而至,發起行是否能埋得起這個單?

數家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均向財新記者透露,對跨區域經營和批量設立村鎮銀行興趣濃厚,但因存在政策等瓶頸,很多異地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無法實現通存通兌,對其業務發展造成極大阻礙。

一家開業數年的村鎮銀行董事長也表達了面臨的矛盾 :隨著一些農戶或小型涉農企業發展壯大,並逐步實現跨區域經營之後,他們對這些企業的貸款支持,是否還算支農支小,是否偏離了設立初衷和監管導向?他告訴財新記者,作為實際經營者,希望享受自身培育客戶帶來的成功和潛力,也是國家城鎮化發展和農民進城務工之後的一種必然,監管應給予一定的容忍度。

發起行制度微調

財新記者經過調研發現,對於一些大型銀行而言,作為村鎮銀行發起行的積極性遠不及一些中小銀行。

究其原因,一是經過多年的戰略調整,機構網點的布局比較完善,在具備金融可持續發展潛力的地區基本有現成的布局;二是村鎮銀行的發起設立,具有一定的資本金要求,在資本補充渠道有限時,過多發起設立村鎮銀行不符合著力發展輕資本業務的導向 ;三是大型銀行在支農支小方面不具備天然優勢。

截至2013年9月末,共有34家銀行機構在浙江省發起設立63家村鎮銀行,其中包括六家大型銀行、四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3家城商行和11家農村銀行。

山東省轄內65家村鎮銀行則由30家不同發起行發起設立。其中,中行發起設立12家村鎮銀行,山東是其設立機構最多的省份;建行發起機構五家 ; 16家農商行(包括三家農合行)共發起設立村鎮銀行36家,包括上海農商銀行十家、廣州農商行四家、成都農商行五家 ;另外國家開發銀行、匯豐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也在該省設立村鎮銀行。

國內機構網點較少的中行一度對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興致盎然,甚至曾提出要在國內設立至多400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不過這一雄心壯志,因受制于資本約束而不得不做出戰略調整。

中行制定了更為務實的村鎮銀行發展規劃,在考慮適時降低持股比例,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投資。目前,已開業的幾十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股權結構均為中行90% 絕對控股,而淡馬錫旗下全資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為另一合資方。

知情人士透露,中行已統一思想,決定將該行在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的持股比例統一降低至51%,此舉一方面契合了村鎮銀行股權多元化的監管思路,另一方面也將有助于減少中行的資本消耗。目前,中行正在其中一家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試行這一計劃。

為鼓勵更多民營資本進入銀行業,各地監管機構都對發起行的持股比例有所規定。如山東希望發起行持股比例最高不超過51%,而浙江全轄主發起行平均持股比例為46%。

浙江銀監局人士表示,為保證優質民間資本參與設立村鎮銀行,當地不組建主發起行100% 控股的村鎮銀行,全部村鎮銀行均有民間資本參與,且嚴格控制主發起行持股比例,大部分主發起行持股比例在50% 以下。浙江銀監局認為,主發起行的多樣化形成了多樣化的村鎮銀行管理模式,為探索適合村鎮銀行發展的主發起行管理模式,提供了多種可供比較和借鑒的經驗。

浙江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銀監會批量化設立村鎮銀行政策出台後,轄內部分管理能力和資本實力較強的農村銀行表現出較高積極性。前述人士稱,在審慎評估其管理能力的前提下,該省已有杭州聯合農商行、鄞州農合行在內七家農村銀行獲准批量設立村鎮銀行。

股權多元化體現了制度設計者和監管當局鼓勵更多民間資本參與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提高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的良好初衷,但過於分散的股權以及大量民營資本和自然人股東的存在,也令村鎮銀行的日常管理和經營活動面臨一定挑戰。如不同股東對發展路徑和經營績效的不同訴求,以及一旦公司治理失控可能引發的關聯交易乃至內部人控制問題,都是對經營智慧和監管有效性的無形挑戰。

審慎監管

“作為新生事物,村鎮銀行沒有成功先例可供借鑒,沒有成熟經驗可供遵循,其試點工作為中國縣域小微金融機構初步探索了一條科學發展路徑,成為農村金融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更為風險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姜麗明撰文指出,作為吸收社會公衆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村鎮銀行“門檻低,潛在風險大,抵禦風險力弱的特性,要求必須輔以嚴格審慎的監管” 。

目前,銀監會對實施法人監管與並表監管並重的“雙線監管” ,開展銀監會監管部門之間、銀監會與銀監局之間、並表局與報告局之間的聯動監管,有效防範了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監管部門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村鎮銀行的平均不良貸款率0.45%,撥備覆蓋率480%,撥貸比2.16%。不過,不同區域的不良率有較大差異,山東的村鎮銀行平均不良率僅為0.23%,而另一個受外向型經濟衝擊較大的省份,村鎮銀行平均不良率則高達1.05%。

目前村鎮銀行從籌建、開業到日常監管,基本下放到屬地監管部門,監管政策因此也有一定差異性和區域特徵。

浙江銀監局人士透露,為隔離影子銀行風險,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典當行發起人原則上不得入股當地的村鎮銀行。

浙江銀監局還引導主發起行承擔起大股東看管職責,在流動性、人員培訓、科技等方面幫扶村鎮銀行。據透露,目前浙江的大部分村鎮銀行已與主發起行簽訂流動性支持協議,出現支付風險主發起行將及時支援。

浙江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在日常監管中,對大額超比例貸款、拼盤貸款實行零容忍,堅決防止跟風營銷,防止偏離支持實體經濟和“三農”的定位 ;同時,還指導村鎮銀行建立適應自身特點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合理控制存貸比,留足適當的流動性儲備。

在監管當局的日常監管之外,主發起行也在村鎮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及風險管控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前郭縣陽光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寧夏平羅農村商業銀行,于2011年在寧夏當地聘請了專業的審計機構,對前郭縣陽光村鎮銀行的日常經營進行專業審計。 “隨著村鎮銀行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內部自身的審計已然不夠專業和充分,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來健全內審體系,加強風險防控。 ”平羅農商行董秘雪永鵬坦言。

瓶頸與出路

監管當局倡導發起設立村鎮的初衷是解決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空白問題,希望這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為支農支小的生力軍。村鎮銀行的設立是解決中國現有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金融服務缺位等“金融抑制”問題的創新之舉。

銀監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已開業的村鎮銀行資產達5204億元,其中農戶貸款1228億元,小企業貸款1598 億元,兩者合計占各項貸款的89%;累計向111.9萬農戶發放貸款3097.5億元,累計向28.9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5329.5億元,支農支小的特色顯著。

不過,浙江銀監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村鎮銀行普遍面臨組織存款難題,資金自求平衡能力較差,存貸比居高不下,過度依賴主發起行解決信貸資金缺口和流動性問題。

除了資金來源面臨困境,支付系統和貸款規模管控也制約著本就有些先天不足的村鎮銀行的發展。

2012年,七家中銀富登銀行推出了銀聯卡服務,今年還有更多網點接入了銀聯網絡。

事實上,中銀富登也是全國少數推出銀聯卡服務的村鎮銀行網絡。基於這一網絡,該行的借記卡持卡客戶,可以享受銀聯卡所具備的ATM 取款,POS 消費等基礎服務。

中銀富登董事長曹中仁透露,該行在綜合測算成本的基礎上,秉持支農惠農理念,還減免了開卡費用、短信通知費用、網上銀行匯劃費用、轄區內跨行取款費用、全國異地中行取款手續費等。

這一“借記卡基礎服務+ 優惠”的模式,對中銀富登的吸儲業務當屬重要利好。然而更多的村鎮銀行,因為無法接入央行的支付結算系統,無法實現基本的通存通兌,令本就不具優勢的業務,面臨更大挑戰。特別是異地開設的村鎮銀行,其交易和存取款就會涉及跨行、跨區域交易,導致其成本居高不下,也削弱了其市場競爭力。這是不少村鎮銀行在發展中面臨的一大瓶頸。

“村鎮銀行作為小法人,社會認知度低,還不被老百姓熟知和認可,加上結算手段有限,抑制了其生存和發展。 ”山東銀監局有關人士道出了眼下各地村鎮銀行發展中普遍面臨的困境。

根據眼下的監管政策,一些開業多年的村鎮銀行,往往要求滿足存貸比不超過75% 的紅線 ;而對一些開業不久、認知度和客戶資源有限的村鎮銀行,給予一定的寬限期,有些開業一兩年的村鎮銀行的存貸比甚至超過100%。目前一些地區監管機構,也在考慮對支農支小成效顯著的機構,在存貸比等監管指標上給予適度的傾斜和寬限。

由於村鎮銀行往往很難獲得低成本的資金,而在貸款之外,用途和投資渠道受限,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在滿足貸存比和存款準備金要求外的資金使用渠道,是否可以適度拓寬,是一些村鎮銀行比較關心的問題。

作為一家已經成立六年的村鎮銀行,前郭縣陽光村鎮銀行的發展歷程和現狀,頗具代表性,也可視為觀察村鎮銀行發展的樣本。

該行董事長柏宏林告訴財新記者,目前該行的發展面臨管理能力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的雙重天花板。柏宏林透露,盡管該行成立了員工學校,對員工和管理層進行專業的培訓,但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科技系統的滯後和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也日漸凸顯,對村鎮銀行的進一步發展構成了挑戰。與此同時,一些在實踐中成長較快的員工碰到了自身職業規劃的難題。

“行長、副行長的職位很有限,一些幹得好、能力強的員工,完全可以獨當一面,卻面臨內部晉升渠道的限制。如何讓他們與銀行的發展同呼吸共命運,是個問題。 ”柏宏林坦承,該行此前也向董事會遞交過管理層的薪酬激勵計劃,但大家普遍認為眼下為時尚早。延期支付和高管持股的目的是既能激勵,又能約束,但眼下時機尚不成熟,難以推行。

柏宏林坦承,他最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並且有個大膽的設想。一旦有農村信用社經營出現困境,又無法改製成農商行時,他們希望可以出手收購,將其改造成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村鎮銀行的分支機構。不過柏宏林這一頗為前沿的設想在實操層面和制度層面會面臨怎樣的問題,仍需拭目以待。

在監管當局允許批量設立村鎮銀行之後,一些主發起行為更好地進行科技支持和風險管控,曾設想成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

財新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知,相關部門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有不同意見。建行擬與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共同出資組建設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方案已被擱置,同被暫緩的還有商議中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管理辦法》 。

有關部門出于風險考慮,對於批量設立小型金融機構的控股公司模式存疑,對村鎮銀行的爆發式增長前景也比較謹慎。

知情人士稱,控股公司有其優勢,但也面臨上位法空白的法律障礙。由於目前國內沒有相應的法律對控股公司進行監管和約束,成立控股公司後,將面臨從法律到實操層面的現實挑戰,所以控股公司模式的推進恐難一蹴而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49

牛市行进中:如何才能逃顶?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471


牛市行进中:如何才能逃顶?


/端宏斌

昨天我收到这样一条博友留言:

————————————

回想参与这轮牛市之初,最幸运地就是读到老端的《下一轮牛市的路线图》,最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这些小散在一轮牛市该做些什么。从2400点满仓加杠杆捂股至今收获很丰厚,如今杠杆已经拿掉一些,但禁不住利润的诱惑又不想完全撤掉。所以想请教老端,接下来的策略是怎样呢?读您关于百发基金的文章里认为未来5-7个月是最舒爽的日子,但在最近关于上证5000点的文章又认为后面想赚大钱难了。我理解是,后面行情依旧火爆,只是后进场的人成本高了,而且进场风险高引发心态不稳以至于难赚钱。这样理解对吗?

————————————

在 牛市里,唯一正确的策略就是牛市初期满仓,牛市末期清仓,中间根本就不要瞎动,连看都不要去看账户。可是这样的操作是违反人性的。什么样的操作符合人性 呢?就是追涨杀跌,天天忙着听消息,做短线,然后到熊市里被深度套牢。亏得连打开账户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两种操作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牛市里懒得看账 户,后者是熊市里不敢看账户。都是不看账户,但收益率却是天壤之别。

如果你很幸运的在去年9月 份看了我的文章,并且深信不疑,然后满仓加杠杆,一直持有到现在,那么你的收益一定是远超大盘的。现在问题来了,你已经有了胜利的果实,可是如何才能保住 它呢?要知道,胜利的果实目前还在树上长着,还没到你的手里,虽然看起来是唾手可得,可是如果现在就摘下来,万一它还能继续涨怎么办?

文章开头的博友提问就是这种矛盾心态的表现。一方面老端说未来几个月是牛市里最舒爽的日子,另一方面老端又说站上5000点之后赚钱就很难了。这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啊。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对于早早就满仓的人来说,当然下面是牛市最舒爽的日子,但对于刚刚进场的人来说,鱼头鱼身都吃不到了,现在只能吃鱼尾巴,喝点鱼汤罢了,当然赚钱就很难了。

假设未来能涨到8000点,那么2000点就满仓加杠杆的人至少可以赚4-6倍,而5000点 才进来的人,想赚一倍都很难,分分钟还有被套的风险。更加悲剧的是,绝大多数人在牛市初期都很谨慎,投入的钱很少,等股市越涨越高,才不断的加码入场,这 结果是,他手里拿着的都是高位筹码,低位筹码很少,就算有低位筹码,也早就被震仓出局了。你的筹码位置越高,你赚钱的可能性就越低,这是显而易见的。

在 每一次牛市中,都是新股民激进,老股民保守。新股民和老股民最大的区别,就是新股民没有被深度套牢过,所以他们不知道股市的恐怖。好在所有新股民最终都会 变成老股民,因此他们早晚会明白资本市场就是财富的赌场。在牛市里,会给你数不尽的糖果,让你误以为赚钱可以这么容易;等到熊市来了,你吃他的用他的,会 全部还给他,不仅如此,还要加倍偿还。赌场老板不怕你赢钱,就怕你不来,只要你一直在赌场里,你早晚是输的。

我现在就只关心一件事:什么时候市场到顶部。在我看来,只要能够在顶部以下20%的位置清仓走人,你就已经是最成功的投资者了。也就是说,假如大盘最终可以涨到8000点,你能在6400点走人就算很成功了。剩下的20%,不吃也罢,就留给那些胆子最大的人吧。

但问题是,谁又能识别顶部呢?

投机大师巴鲁克说,在1929年市场顶部的时候,连街边擦鞋子的小孩都在谈论股票,当他发现这一点之后,认为市场过热了,于是回到办公室把股票全部清仓,但是这种事儿只能当故事来听,对我们来说很难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

另 一个投机大师利文摩尔倒是写得很详细。他发现,在股市真正崩盘之前的好几个月,会发生如下这些奇怪的现象。原先那些涨得最凶的龙头股,再也涨不动了,即使 市场上发布了很多重大利好,这些股票也无力上涨,随着龙头股们在高位盘整的时间越久,市场逐渐开始弥漫一些不安的气氛,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保持上涨趋势才是 正常的,对于现在这种“涨不动”的情况,很多人都没遇到过。龙头股最初是领涨,这时就开始领跌了,随着这些龙头的集体跳水,大盘终于崩溃了。

大 师们的操作都很神奇,但是这种纯经验的操作很难量化。就好比一个厨神告诉你,这道菜需要放盐少许,厨神当然知道少许盐是多少,可是你不可能知道少许是多少 啊。有鉴于此,我弄了一个指标叫“市场温度计”,纳入观察的指标有新股民数量、市场平均市盈率、市场保证金余额等等一些指标,最终计算出一个数字,这个数 字从0-100℃。20度以下都是买入区间,80度以上都是卖出区间。20-80度之间,如果是从底部上升状态,那么你应该持股;如果是顶部下降状态,那么你应该空仓。温度计存在爆表的可能,如果爆表,那么接近顶部不远了。

市场温度计大约是下面这个样子,目前的温度大约是82度,去年大部分时间还不到20度。


从这轮牛市来看,目前市场温度计工作良好,从不到20度一直升到超过80度,至少准确的反映了大盘的趋势,现在我就耐心等温度计升破100度,到时候就清仓。虽然可能会踏空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老端的观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