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四川蒼溪:“一體化”打通脫貧奔康“血脈通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936.html

說到“一體化”,許多人會很自然地想到“京津冀一體化”“長三角一體化”。可在偏居一偶的四川盆地北緣的蒼溪縣,方圓233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依靠道路交通的無障礙通達,已經實現了全域一體化。

“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1115公里,實現了100%的建制鄉鎮通油路、100%的撤並鄉鎮連通出境路和100%的村通水泥路‘三個百分之百’。”16日,蒼溪縣委書記張壽於對前來采訪的“小康路·交通情”重大主題宣傳活動的記者們說。

道路一通,血脈暢通

站在三會園區景雲臺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整個園區的建設全景。遠處的山巒滿目蒼翠,道路在村莊中穿行。放眼望去,嶄新的瀝青路面,就像綢帶一樣在山間、田間起伏飄舞。

但在幾年前,這里遠不是這樣的景象。四川省交通運輸廳下派掛職扶貧幹部、蒼溪縣交通局副局長鐘鈺介紹,過去的三會村交通落後,農產品種植結構單一。在家務農者年紀偏大,市場意識不強,農產品商品率低,這些都是阻礙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源。

“要發展,先修路”。蒼溪縣首先以三會村,通過道路連通雙樹村、馬虹村,規劃建設面積12.9平方公里的蒼溪縣三會現代農業園區。“我們的思路就是,交通建設助推園區發展,園區建設帶動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創造農民就業,增加收入,幫助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張壽於對記者說。

鐘鈺介紹,三會現代農業園區交通投資4186萬元,完成園區主幹道路基工程13公里,瀝青攤鋪路面9.5公里,次幹道14.2公里,支線道路3.6公里,入戶路4.3公里,騎遊道1.5公里。實現了國道連村道,村道連組道,組道連戶道,園區道路四通八達,車輛可以開到果園、養殖場和貧困戶院壩。

三會現代農業園區規劃實施了“1+3”產業發展模式(以紅心獼猴桃產業為主,林下種養殖業、糧油產業、生豬產業為輔),已經發展油用牡丹100畝、雪蓮果200畝、羊肚菌10畝、石斛30畝等多種特色產業。三會村農產品合作社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已累計銷售土雞蛋、大米、蔬菜等農產品20多萬元,實現利潤6萬多元,入社社員人均增收400元。

道路一通,血脈暢通。回鄉創業的農民也逐步多起來。村民馮明武曾在浙江一家企業打工,在一次機械操作時發生意外,左腕關節部位被機器紮斷。回鄉後,當他看到村組道路已建成通車,還通到家門口時,決心用打工存下的10多萬元投資建一家生豬養殖場,目前已出欄生豬243頭,獲利38萬元。他還承包了80多畝無人耕種的土地,種上獼猴桃,去年產紅心獼猴桃6000多斤,產值達到6萬元。

村民們的水果好賣了

在金蘭現代農業園,永寧鎮蘭池村村民孫國華也實現了創業致富的夢想。道路修到家門口後,孫國華籌資投資300多萬元,流轉土地520畝,開發種植優質蒼溪紅心獼猴桃。僅2015年,通過電商銷售的鮮果達2萬余斤,今年銷售收入有望突破50萬元。

在蒼溪縣陵江鎮筍子溝村,滿山是綠油油的柑橘林,入戶路把村莊、田園、果園連接得四通八達。

“我們村富起來多虧交通帶動。”62歲的副村長劉平安介紹,過去全村只有一條上山的泥土機耕道,“晴天能過板架車,下雨就撐船”,溝下巖陡,山高路難行,而陡坡路只可人行。過去由於路不通,車輛進不來,柑橘每斤只賣3角錢,要想銷出去,就得用板架車從半山的果園,幾十人用索拉肩扛幾道拐,拉向山頂3公里多,再到蒼旺線公路邊,運到城里去銷售。沒有勞動力的家庭,只有眼睜睜地望著水果掉在地里成堆成堆地爛掉。

道路修道後,不僅水果好賣了,村民們還開起了農家樂。劉平安介紹,如今筍子溝村金鳳柑橘產業已形成規模,有椪柑、錦橙、血橙等十多個品種,園也從180多畝發展到460畝,去年產果收入達400多萬元,人均收入從2300元上升到5200元。

在筍子溝村,村民何開建開了一家名為“吉尼斯”的農家樂。他說,這是因為他兒子何康的緣故。

何康原在四川武警阿壩支隊當特警,練就了兩個絕技:“頭斷鋼板”與“負重健腹輪”,曾奪得在上海舉行的職業拳擊52公斤“輕純量級”第一名,打破一分鐘頭斷鋼板數量最多、30秒完成15公斤負重健腹輪次數最多兩項世界記錄。一舉成名後,何康被成都一家高檔健身企業聘為特級教練。

何開建的農家樂便利用這塊招牌,慕名前來的人多了,農家樂的生意也火了。“最高一天可接待80多人,可供休閑、娛樂、健身、果園觀賞和體驗采摘,今年春季3個月凈收入1.2萬元。自家果園也有水果收入1.5萬元。”何開建說。

何開建還擔任了陵江鎮金鳳柑橘協會常務副會長,不僅把本村的柑橘外銷,還帶動附近鳳凰村、紅旗村、玉女村、白鶴村等地的柑橘推銷到全國各地市場,一年實現個人推銷純收入3.7萬元。

群眾打底子 政府鋪面子

蒼溪縣是四川省脫貧攻堅88個重點縣之一,現有214個貧困村,7.6萬貧困人口。

張壽於介紹,蒼溪縣通過“群眾打底子、政府鋪面子,社會添份子”的建設機制,推進農村交通“建、管、養、運、安”一體化發展。2015年,蒼溪群眾投資投勞共新開挖路基267公里,新鋪碎石路679公里,以勞折資6000余萬元。

蒼溪縣還出臺了《規範通村公路建設管理》文件,明確哪個村群眾先打好基礎,項目就先給哪個村傾斜、補助資金就向哪個村集中,形成了“基礎好、項目到”鮮明導向。

此外,農村公路建設還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同步,農村交通項目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村、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示範點、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旅遊景點傾斜,“這樣,我們有效整合了扶貧開發、以工代賑、新村建設等涉農項目資金3.8億元,按照各鄉鎮、村(社)申報和完成情況,由縣農建中心組織檢查驗收合格後,按照標準足額補助到位。”張壽於說。

他告訴記者,蒼溪縣還廣泛動員本地致富能人、在外企業家捐資修路,支持家鄉交通建設。黃貓鄉君寨村村民羅洪投資500多萬元建黃貓埡至旺蒼縣木門鄉的快速通道,深受當地百姓擁戴;亭子鄉水池村村民冉定洲捐資170萬元修通了與鄰村的連接路,解決了周邊4個村2000多群眾出行難問題。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蒼溪縣引導民間和社會資金捐助修路投入達3000余萬元。

張壽於介紹,蒼溪縣在“十三五”脫貧方面,首先是“以科學研判為基礎理清發展思路”。邀請四川省社科院開展“十三五”發展戰略研究,審視全縣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確立了圍繞在全省貧困縣中率先實現整體脫貧、在全省同類縣中率先實現全面小康“兩大目標”,堅持綠色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三條主線”,實施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城鄉一體化、基礎設施現代化“四化路徑”,突出“全域規劃、全域園區、全域鄉村旅遊、全域互聯網+”的發展戰略。

2015年,蒼溪縣爭取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095萬元,本級財政投入專項扶貧資金1270萬元,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8520萬元,實現了46個貧困村、1.76萬人脫貧。今年,蒼溪縣確立了39個重點推進項目。張壽於介紹,廣南高速連接線江南段工程進入招商環節,廣元港蒼溪港區、嘉陵江縣城段河道綜合整治及濱江景觀工程等項目前期進展順利。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三會園區里的農村公路。攝影/章軻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委書記張壽於。攝影/章軻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雙樹村,農民們正在獼猴桃園里松土。攝影/章軻

蒼溪縣城市景觀。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75

伊利將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   點亮燈火引領產業前行

2016年國內乳企龍頭伊利集團逆勢而上,在“全球乳業20強榜單”上,伊利集團以93億美元營收躍居全球乳業八強,創造了亞洲乳企的最好成績。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產業規模最完整的乳業行業“老大”,在好成績的背後,其實從成立伊始,伊利就一直秉承“平衡為主、責任為先”,提出了“健康中國”的社會責任核心理念和長遠目標,扮演著中國乳業中流砥柱的角色。多年來,將產業報國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血脈,利用自身優勢資源,反哺行業上下遊,創造共享價值,充分證明了“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於商業財富”的企業使命。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部分學員與培訓導師合影留念

奶牛學校 5年帶動500萬奶農脫貧致富

若是提起伊利的產品,幾乎所有消費者都能如數家珍,但是外界可能很少知道,伊利在行業里率先開辦了一所奶牛學校,雖然這所奶牛學校一向低調,甚至沒有一個響亮的名號,但這個奶牛學校一點也不普通,不但有奶牛和牧場管理泰鬥李大輝等百余位專家坐鎮,還請來國際上畜牧養殖水平最高的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前來授課,在形式上更是采取更紮實有效的“田間學校”模式。

伊利奶牛學校成立於2010年,以科學養殖為核心,開發奶牛繁育、飼養、保健、擠奶等課程模塊,面向社會開辦專業技術培訓。和坐在會議室里的開會培訓不同,專家們帶著學員鉆牛棚、看牧場,將專業知識傾囊相授。

伊利企業社會責任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現代化新型農業已是強國之本的基本戰略。目前我國農業處於轉型階段,走科技化、現代化及市場化農業路線的關鍵在於人才,因此現代農業人才培育被提升到全新高度。而在乳制品行業,伊利作為乳業領袖,有責任有義務在乳制品領域的人才培養方面,引領整體行業升級。

針對年輕一代牧民缺少經驗,對行業知之甚少的情況,2015年,伊利在奶牛學校基礎上,全面升級了現代牧場人才的培養模式,推出了“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在全國範圍內,該訓練營聚焦牧場主接班人以及牧場經營管理,即針對牧場的未來接班人進行包括技術、管理、財務等在內的綜合能力培訓,致力於推動現代化牧場的可持續發展,引領了中國奶農培訓的升級和變革。

在伊利的幫助下,不少牛二代們熱愛上了牧業事業,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牛奶產量、降低了牧場的成本。通過科學餵養,讓一些嚴重虧損的牧場都實現了扭虧為盈。

業內人士表示,一直以來,國內奶源成本遠高於國外,這也是國內奶業國際競爭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通過伊利的努力,對於促進我國奶業行業發展,提升市場競爭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統計顯示,2010年開辦以來,奶牛學校成績優異,共組織200多場牧場管理專項培訓和專題講座,6000余次牧場現場技術指導,每一位來奶牛學校上課的養殖戶都有收獲。有數據顯示,伊利合作牧場的奶牛日單產水平整體提升了4公斤。而截至2015年,伊利帶動500萬奶農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導師教授學員如何辨別牧草的質量以及如何科學餵養

產業鏈金融 伊利大樹底下好乘涼

牛雙柱是呼和浩特市金河鎮章蓋營村的普通牧民,作為當地的養牛能手,卻每年面臨著一個同一個苦惱。由於每年9月需儲備全年的青貯飼料,家境一般的他根本無法承擔這個費用,對他來說,這無疑是“9月難關”。

而當地信用社雖能辦理惠農貸款,但是金額小,成本高,流程特別繁瑣。通過民間融資,利息又偏高,他只能望而卻步,為了籌措青貯資金,每年他都不得不忍痛賣掉一部分自己辛辛苦苦飼養的奶牛。

伊利發現,像牛雙柱這樣因融資問題而陷入發展困境的養殖戶甚至經銷商不在少數,融資難的問題已然成了產業鏈上三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因此,為解決產業鏈企業融資和發展困局,從2009年開始,伊利集團即開始著手探索通過發展普惠金融、產融結合的途徑,來帶動整個產業協同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伊利集團成立了擔保公司,專門為牧場、經銷商等上下遊合作夥伴融資提供擔保,有效解決中小微、三農企業的資金問題。 2016年上半年,伊利又成立了融資性擔保公司、商業保理公司,以及“伊利集團產業鏈金融中心”,從組織架構上實現了產業鏈金融服務的專職化、專業化管理,以穩步推進產業鏈金融生態圈的建設,將金融支持普惠到更多的產業鏈合作夥伴。

據介紹,董事長潘剛高度重視產業鏈金融的發展,他每周都會關註提交上來的產業鏈金融的報告。在潘剛看來,伊利應該讓產業鏈金融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確保讓產業鏈上下遊真正從中獲益,讓普普通通的牧民和經銷商從中受益,從而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升級。

然而伊利並不滿足於現狀。2016年9月23日,伊利在行業內又率先推出合作新模式——成立了“牧場合作夥伴發展學院”、“供應商發展學院”和“經銷商發展學院”,旨在全方位地幫助產業鏈合作夥伴成長,最大化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價值。

伊利作為龍頭企業的擔當也得到了國家和行業的一致認可。2015年底,伊利憑借“以產融結合方式破解乳業產業鏈中小企業融資困局的解決方案”,獲得了輕工業界的“金熊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2015年度輕工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

行業專家表示,伊利創新產業鏈金融模式,探索了一種以“核心企業承擔實質性風險責任”為特色的產融結合模式,有效解決了奶農融資需求,體現了一個龍頭企業的擔當和行業共贏的追求。

伊利奶牛學校牛二代訓練營導師現場指導學員養殖技術

讓社會公益融入企業血脈

事實上,無論是對產業,還是對社會,在掌門人潘剛的帶領下,企業責任和社會公益早就融入了伊利的企業血脈。

伊利認為,企業的第一社會責任,應該是成為“品質企業”,即以品質為信條,在發展過程中始終把品質放在最重要位置的企業。它至少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高品質的品牌、高品質的產品和高素質的人才。塑造高品質的品牌、生產高品質的產品、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靠的是行動,而決定行動的是思維方式。打造品質企業,必須堅持品質思維。在前不久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期間潘剛特別強調了“品質企業”的概念,得到了社會各界對伊利的廣泛認可,將社會責任與伊利的戰略有機統一。

為實現這一目標,伊利集團建立了以最高領導層為戰略決策,以各個業務部門為實施主體的社會責任管理架構,將社會責任與企業發展有機結合,並在中國乳業企業社會責任方面,伊利開創了3個第一:第一個完整的健康中國社會責任體系、第一個社會責任應急預案、行業內第一份企業公民報告。

而在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道路上,伊利始終走在行業前列。

針對自然災害的突發性,伊利建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內外應急預案系統,聯動企業內外部體系和資源,確保迅速作出反應。同時,伊利建立了常態化的災害緊急援助機制,安排專人進行災害事故的關註預警以及監測評估。

在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西南旱災、雅安地震等重大災害搶險中,伊利都第一時間啟動自然災害應急機制。在重大事故救援現場也從來不會缺少伊利的身影,2015年天津濱海爆炸和東方之星翻覆的搶救工作中,伊利都第一時間捐款捐物。

除了災難救援,伊利同樣關愛青少年兒童的安全成長。

作為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的定點企業,伊利積極推動校內規範化飲奶及食品安全管理規範,累計建設學生飲用奶規範示範校近2000所,全年未發生學生飲奶不適的群體安全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學生奶項目安全。

與此同時,伊利集團還開展了全國最大的關註“兒童成長安全”的教育類公益項目“伊利方舟”。重點關註日常生活安全意識和應對能力提升,以及特定自然災害的識險、避險及自護能力提升。四年來,該項目已在全國25個省市地區開展了近百場涵蓋日常生活和自然災害近20個主題的兒童安全專項培訓,直接讓20余萬孩子、老師、家長受益。同時還為中西部地區培育了260余名安全“種子”教師,匹配安全教育物資以及資金,全年持續不斷指導其開展安全教育工作,讓安全教育活動更為有效地進行日常開展。

作為乳業龍頭,伊利可以說真正詮釋了責任和擔當的含義所在。或許說,責任和擔當本身就是伊利的發展基因之一,在古代漢語中,伊是“她”的意思,引申為你、我、他、大家,伊利就是讓大家得利,伊利集團就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生存發展的。

有這樣一個具備責任和擔當的龍頭,是中國乳業之幸,而產業共贏,也讓伊利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60

被問應否悼六四梁:中港血脈相連

1 : GS(14)@2016-06-01 11:16:54

【本報訊】近日有關悼念六四再引起社會爭議,過去避談六四事件的特首梁振英,昨被問到港人應否悼念六四時,雖仍絕口不提六四,但罕有地回應指港人與內地人民血脈相連,港人應關心內地發生的重大事情。支聯會秘書李卓人批評,梁答法只凸顯其「古惑」,企圖借六四「抽水」,又不敢提六四事件,若他真的有心,應公開要求中共平反六四。



李卓人斥「抽水」


梁振英自2012年當選特首後,多年來被問到對六四事件看法時,他不是拒絕評論,就是以無補充作回應,但他昨出席行會前,被問到是否覺得港人應於本周六悼念六四,以及對年輕人指不應悼念有何看法時,梁罕有地回應指香港是中國一部份,「香港人同全國人民血脈相連,香港市民係應該關心內地發生嘅一啲重大事情」,又稱港人也希望與全國人民一起,促進政治、社會及經濟發展共同進步。對於梁罕有回應六四事件,李卓人批評梁旨在「抽水」,因今年支聯會與學生就悼念六四一事,在身份認同、建設民主中國問題上出現分歧,梁就乘機「撈油水」,企圖進一步挑起支聯會與學生矛盾。李卓人又指梁只是一名「大古惑」,並非真心回應六四,質疑梁若對平反六四真正有心,就應該說清楚要求中共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唔好只識喺度抽水、喺度出蠱惑」。■記者林俊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601/196360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