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炒藥股一定要快手 王雅媛

2009-04-28  HKHeadline
 





從上周開始,「豬流感」這個詞開始在各大媒體頻繁出現。昨日甫開市,各類醫藥股便齊齊大升。看昨日股票十大升幅榜,幾乎都被醫藥股所佔。真是有危就有機。

因流感的關係,很多投資者開始慌忙尋找值得投資的醫藥股。中國製藥(1093)和聯邦製藥(3933)是Victoria比較熟悉,因這兩隻的基本因素較 好。中國製藥擁有強勁增長的維他命C。其已透過長單價格,鎖定今年一半的維他命C銷售目標,每公斤價較去年有所上升。中國製藥曾經在沙士期間也被熱炒 過,○七年去過高位四元九角五仙。這次能否突破○七年的高位,就要看「豬流感」的發展了。此刻買入的話,要面對超大波幅的考驗,中國製藥昨日最高上過四元 七角三仙,收市卻收在四元三角。如果投資者想短炒的話,不應該在價格回落的時候買,而應跟着氣勢上的時候追。總而言之,短炒一定要快手。

聯邦製藥可能是投資者最熟悉的一隻醫藥股,其與中國製藥一樣,都屬於龍頭股。聯邦製藥品牌較佳,且同時掌握上下游,可控制上游原料,但有一個問題是,它的新廠太大,大到甚至不敢百分之一百去利用產能,過多的產能會拖累其產品價格。

如果要我為醫藥股分類,我會把它分成三類。最好的兩隻剛說過,中國製藥和聯邦製藥;二線的,是武夷藥業(1889)和東瑞製藥(2348);三線的醫藥股 在市場上實在很多,如確思醫藥(8250)和維奧醫藥(1164)等。升幅榜中升得最勁的,非三線醫藥股莫屬。為甚麼?因為它們缺乏基本因素支持,只要有 一點點催化劑便可以炒起來,但也因為缺乏基本因素,股價爆升的一刻就好似擊鼓傳花遊戲,誰接到最後的火棒便自認倒眉,風險非常大。

如果投資者真的要高追的話,在衆多醫藥股中,中國製藥是最好的一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83

復旦張江 (1349) 最有增長實力的藥股 Edward Lee 發掘十倍股

http://edwardten.blogspot.hk/2014/06/1349.html
這家公司是由創業板轉為主板的公司,現時歷史市盈率超過50倍,過去每季度收入同比增長達73-154%,讓我介紹這家公司增長驚人的秘密

由2013年年報中,主席的一番說話可以了解到,公司藥物開發模式是"以疾病的基因背景和分子機理解析為基礎的,基於基因技術、光動力藥物和納米技術平臺的藥物開發模式"。即是一種新的藥物研發模式去研製新藥,現時"開始了這種研究模式的探索,並已開始在wnt信號通路和hedgehog信號通路中針對特殊的調控因素開展了治療骨關節炎、骨質疏鬆藥物的研究。"簡單的來說是以研究病人的DNA,去找出致病的那組基因,再以針對研發解決的藥物。"集團正在與美國一家知名的醫學研究中心合作開發基於保護腦中風病人神經細胞的脂質體納米氣體治療藥物,希望給中國死亡率最高的腦卒中患者提供幫助。集團也借由臨床醫生對各種疑難皮膚病的治療探索,而開發出和正在開發多項光動力藥物。"

集團現時產品
集團現時主要產品有兩種1.艾拉(外用鹽酸氨酮戊酸)及2.裡葆多®(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前者用來治療皮膚性病一種,叫尖銳濕疣,香港俗稱椰菜花,後者是治療愛滋病相關的卡波氏肉瘤(AIDS- KS)病人,在國外還被批准用於乳腺癌、卵巢癌和多發性骨髓瘤等惡性腫瘤。2013年這兩種藥物收入增長82%,。艾拉收入增44%(佔集團收入43%),裡葆多收入增147%(佔集團收入52%),治療痤瘡(即暗瘡)藥物易妍收入增59%(但佔集團收入只有幾個%)

這是官網的藥物介紹
艾拉(外用鹽酸氨酮戊酸)5-鹽酸氨酮戊酸(5-ALA)是近年來開發的第2代光敏劑,是一種體內血紅蛋白合成過程的前體物。正常情況下,ALA在細胞內的量很小,本身不產生光敏性。外源性ALA進入體內後,可被增生活躍的細胞選擇性吸收並積累,並在細胞內轉化為原卟啉IX(PpIX)等卟啉類物質。細胞內的PpIX是一種很強的光敏劑,經過特定波長的紅光照射後即發生光動力反應,產生活性氧如單線態氧等而殺死增生活躍的細胞,而鄰近正常組織則不受任何影響。
http://www.fd-zj.com/desktopmodules/ht/chinese/Products/20070727130315.aspx?LS=2
裡葆多®是一種脂質體製劑,係將鹽酸多柔比星包封於聚乙二醇化(PEG化)的,表面結合有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的脂質體中,可以保護脂質體免受單核巨噬細胞系統(MPS)識別,從而延長其在血液循環中的時間。http://www.fd-zj.com/desktopmodules/ht/chinese/Products/20070914172745.aspx?LS=3

艾拉是2007年上市銷售,裡葆多是2009年,另外治療痤瘡(即暗瘡)藥物易妍是2010年上市,不過銷售佔比仍然很低,2014年將會有貝喜新型試劑上市,是唐氏綜合徵產前篩查系統,2015年將推出复美達®(注射用海姆泊芬),用於治療鮮紅斑痣,它是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所組成的較扁平而很少隆起的斑塊,屬於先天性毛細血管畸形。病灶面積隨身體生長而相應增大,終生不消退。

由集團產品可見,集團的產品現時好像都針對性病為主,如椰菜花同埋愛滋病相關的卡波氏肉瘤,市場應該較細,但亦是較難治好的病種。市場需求比傳統心血管或癌症增長可能會更低,但進入門檻卻更高,競爭較少。
公司不能單靠一種藥物就保持永遠高增長,因為單一種藥需求增長不會很高,就算人口老化,都不會每年多了30-40%人有某種疾病,如果疾病發生速率那麼高,很多人就要死了,所以藥廠的增長是靠產品研發能力及新產品推出進度,現時集團研究項目可參考下圖



可參考這個網頁的圖表會更清楚
http://njzy232101.blog.163.com/blog/static/1910283172014091017663/
而研發至上市過程可參考這個


暫時集團研究項目距離新藥上市仍有很長的路,有很多仍然是臨床前研究或I期臨床研究,還要通過II,III期再等待批件,才可以上市,未來增長看來仍要靠舊藥物

由於每種藥都不同,研發至上市需時真的很難預計,所以每種新藥都是漫長的等待,另外集團銷售能力也是一種考慮因素,研究藥廠是終極難度的任務,因為存在太多不確定性,是否應該以50倍市盈率這樣高的價值去購買這間公司,本人暫時參透不了,因我不是藥劑專家,但以集團技術平台及開發項目來看,集團一定能成為十倍股,但需要多長時間? 5年,10年還是20年? 如果公司股價在未來突然大跌,或集團新藥大受歡迎,可能短時就能再次成為十倍股,但如果新藥上市大幅延遲,可能要等多幾年先會上升,本人認為,這家公司現時只宜小量投資,待公司股價下跌或新藥有明顯進展才加大投資額也未遲,本人會持續關注這家公司的近況,暫列藥股中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47

財經CAREFREE - 阿瞬 一提藥股就頭疼 (2011年12月30日)

1 : GS(14)@2011-12-30 12:16:28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87183&d=16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095

宏利:醫藥具創新力 避小型股 醫療設備股漸偏貴 今年換馬至藥股

1 : GS(14)@2017-04-05 23:41:12

【明報專訊】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廢除奧巴馬醫改的計劃由於未得到足夠共和黨議員支持而最終難產,另外特朗普更於上月中旬計劃削減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開支近58億美元。對此,宏利康健護理基金經理吳旻表示,這些變數對醫療股股價有影響,但對有關企業利潤卻影響不大。至於特朗普對藥價控制的嘗試,更是「雷聲大,雨點小」,她相信今年醫療股基本面優於去年,估值低,創新多。

不過,吳旻指出,因為醫藥研發成本高、周期長,買小型企業像是買彩票,需承擔新藥無法成功入市的風險。

自下而上的主動投資策略一向希望能夠在市場噪音之下清晰辨別有增長前景的公司,而醫療股中的醫藥行業,便是吳旻眼中估值低、卻極具增長前景的一類。「其實在去年下半年,我們還在低配醫藥,高配醫療設備。但現在,醫療設備行業雖然入行門檻高,但估值也貴,我們已將上述配置對調,高配醫藥股……醫藥股的最大亮點是創新,很多新藥都很具革命性。」

擅打專利官司醫企較可取

其實醫藥股投資門檻很高,即使是基金經理都需要頻繁諮詢醫療界專家,討論新藥前景。更難的是,除了對醫藥的討論,醫藥企業的官司亦是業界家常便飯,即使兩公司同時研發同種藥品,其中一間公司先一步申請專利,另一間公司的研究經費可能隨時付諸東流。擅長打專利官司的醫藥企業較可取,它們甚至被基金經理笑稱為「律師行」。

吳旻介紹,醫藥行業藥品研發的風險極大。通常新藥研發的周期至少10年,成本高達15億至25億美元,因此投資小型藥企就像買彩票,研發風險高。醫藥股投資,她更重視在新藥研發早期物色有潛力企業,特別是那些現時已經有在售藥品,並有新藥在研發階段的企業。

在新藥研發初期物色潛力股

這些企業中,有的股價僅反映在售藥品狀况,而未反映新藥帶來的盈利增長潛力。「要抓住此類機遇,則需在研究公司年報時,眼光放遠一點,不能僅看季度報告,更重要是看未來3年公司計劃。」

特朗普倡控制藥價 雷聲大雨點小

特朗普曾提出有意建立新的醫藥定價機制,並稱醫藥商「殺人毋須受罰(getting away with murder)」。但在現時複雜醫藥行業形勢下,藥價控制難度極大。吳旻認為特朗普的提議「雷聲大,雨點小」,前總統小布殊當年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很難改變,共和黨與藥品行業關係亦是一如既往的友好。

除了政府與業界複雜關係外,醫藥業的需求結構及供求關係,導致政府對藥物定價干預更顯得有心無力。現時美國藥物消費市值共計3800億美元,其中一半消費來自不受政府政策影響的私人支付者,對藥物定價更具影響力。另外四分之一消費來自早已受政府控制的政府醫療低收入和退伍軍人保健計劃,另四分之一則是政府醫療老人保健計劃。在小布殊法案之下,政府無法與藥商直接磋商。即使特朗普成功改變小布殊的法案,受到直接影響的亦只是美國四分之一的醫藥市場。

此外,吳旻料美國醫藥市場與其他行業同時受惠特朗普的稅改措施,並且能夠利用資金回流機會,將資金用於併購重組,以及投資新藥產品線,她笑稱,醫藥企業很多時候就像初創企業風險投資。

姚丁鈺 明報記者

[姚丁鈺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97&issue=20170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