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惡法 通脹 七一苦苦苦

2011-6-30  NM




七一臨近,「反地產霸權」、「反通脹」等口號已捲起上街怒火,無能政府在無諮詢情況下,突然急推立法會議員「替補機制」,剝奪選民投票權。惡法未通過,大律師公會三度狠批違憲。

「當年如果廿三條通過咗,對一個民主社會好有威脅性,所以我出嚟行。」麻醉科專科醫生胡可源今年五十出頭,自言體力不佳,○三年去過七一遊行,行不了半 場,覺得太熱便離場。他像許多港人一樣,平日只關心切身的事。然而,今年七一,他再次出動,他說:「我份人好簡單,我哋擁有一人一票投票權,咪去投票選我 想選嘅人囉,點解政府有個無邏輯、咁難令人明嘅替補機制?」

「替補機制係用嚟對付上年五區公投,但既然啲錢係我哋,啲票係我哋,使乜政府幫我哋決定要點做?五個人辭職再選,係要冒險可能被叮走,但最終佢哋又選番入去,即係有民意基礎!而家監生逼我哋接受替補機制,遲啲又會唔會要我哋接受番廿三條?」胡說。

打惡法名醫也上街

醫學界中不少人都是尊貴又怕曬,但今次七一,也預備上街宣洩不滿,醫學會會長蔡堅便是其一:「嗰日朝早要參加慶回歸酒會,中午要返嚟診所處理文件,下晝再 要過海去維園,我係又怕熱又怕曬o架,仲有份碩士論文未寫完,不過唔去發洩吓,我驚我又嬲到血壓再升高啲。」「替補機制點解淨係針對民選議員?功能組別 呢?仲有特首選舉呢?如果政府話曾蔭權有咩冬瓜豆腐,由梁家傑頂上,OK,我由頭再諗過支唔支持你個替補機制?」蔡說:「我係唔支持五區公投,不過我一樣 去補選,因為投票權係我應有o架!政府策略永遠就係由上而下壓落去,有晒方案決定先嚟『聽取民意』。」不但專業人士上街,音樂人周博賢於○三年七一遊行 後,作了首歌《多謝你!下來吧!》鬧政府,今年首歌被網友放上YouTube轉載。「我唔係年年去遊行,不過呢一年發生好多事:菜園村、預算案、茉莉花革 命、地產霸權、國民教育,以至最近的替補機制,最初話搵一個落選嘅最高票人士去補呢個位,唔理對方係咪同一條隊;而家又改口,話同一名單都得,但政府有無 諗過單議席單選票,先至係最能代表市民?」周說:「警方話唔俾帶樂器嘛,我就帶水樽同埋筷子去敲打,咁樣又算唔算樂器呢?」

卅蚊一餐五個人食

除了新鮮熱辣的替補機制,貧富懸殊是最多人關心的七一議題,像住在荃灣老圍村寮屋的刁家,每日難題是:怎樣卅蚊買一餐餸。刁太說,他們一家五口以前一餐花 二十元,現在通脹狂升,再慳也要三十元:「一斤菜舊年八蚊,而家要十二蚊;豬肉以前一斤十八蚊左右,前幾日已加到廿四蚊;我每次買都係叫阿叔切十五蚊俾 我,嚿豬肉愈嚟愈細,唯有食少啲。」卅蚊一餐餸怎樣買?第一味腐竹豬肉是近日難得好餸,刁太說:「腐竹係街坊齋堂留俾我哋,佢哋好人,有時人哋拜過神嘅祭 物,無人要就俾我哋。」第二味是中午食剩的腐乳通菜,「煤氣又加、電費又加,煮一餐飯都貴過以前,依家我哋都會煮多啲,食幾餐。」就算買餸,刁太也專趁街 市收工時才買,因這時清貨,最筍價,就算買,也挑隔夜菜這些下價貨才敢買。

兩歲女兒一個月食三罐奶粉,每罐要一百六十八元,比半年前加了兩成幾。刁太有時 為了慳奶粉錢,沒按標準餵足奶,有時女兒吃飯算了,「奶粉好貴,慳得幾多得幾多。」免費派食物的食物銀行,刁先生未聽過:「社工無同我哋講過有食物派,可 能呢區無啩,如果有,每個月慳番幾百蚊已經好好。」刁太大女和二子讀六年級和五年級,「書簿費資助唔晒,每學期每人要買一千幾百蚊書,點解啲書會愈嚟愈 貴,又改版,家姐嘅書俾細佬都唔得。學校冷氣費一個學期又一百幾十,中午飯有資助,但每人每月都要貼二百蚊,總之樣樣都貴晒。」刁先生無奈說。刁太做主婦 沒有收入,刁先生本可不打工,申請八至九千元綜援舒服生活,但他自覺有手有腳,不想全靠資助度日,於是做食環署外判清潔工,月入五千多元,只拿三千多元綜 援,幫補家計。但怎努力也鬥不過通脹,「柴米油鹽樣樣貴,人工只係加好少,政府做過咩?有無打擊通脹?社會有好多低下階層,政府有無真正幫助?」刁先生批 評。

替補機制補鑊

源起政府不願再見去年五區公投,上月提出替補機制,建議日後立法會議員辭職、去世或被褫奪職位時,不再補選,改由同一選舉中最接近得票者補上。替補機制的 謬誤極多一)大律師公會指出是違反《基本法》,剝奪市民選舉和被選權二)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以○八年新界東選區為例,假如社民連梁國雄辭 職,便由當年落敗的自由黨田北俊頂上,換言之投給社民連的選民,便再無議員代表,反而得票低的自由黨可入立法會,削弱立法會代表性。下一步政府週一讓步, 改為由同一張參選名單下一名未當選的參選人補上,但仍是取消補選。修訂換湯不換藥,市民未收貨。但政府擬下月通過惡法,堅持不諮詢公眾,令人擔心廿三條隨 時照樣匆匆立法。

天台劏房熱似火爐

通脹之中,赤貧戶最怕是貴租。住在深水埗基隆街唐樓天台劏房的劉太,每天傍晚買了餸,便拖着兩個兒子「行山」回家。說劉太回家路似行山,並不誇張,唐樓沒 升降機,九歲大兒子頂着廿幾磅書包走在前面,劉太就拖住兩歲細仔和大堆餸菜,跟在後面。行到三樓,未及三呎細仔率先「發難」,扭着媽媽抱:「媽咪!我行唔 郁喇!」

細仔死抱媽媽腳,像樹熊般半拖半拉,終行完九層樓,足足二十分鐘!「每次返屋企好似打仗,個大仔成日同我講唔想住天台、唔想行咁多樓梯,我話鬼叫我哋窮, 有咩辦法?」劉太邊喘氣邊埋怨:「政府無租金管制,又唔肯建多啲公屋,啲高官點解唔嚟呢度家訪,了解吓民間疾苦呢?」

天台的家,又是劉太一家四口另一噩夢。他們住的百呎劏房,只是天台僭建鐵皮屋內劏出來的五間房之一,屋內除了一扇不會開的窗,就只一條俗稱「貓梯」的樓梯,連接一片天。

「住天台劏房唔驚就假,好似馬頭圍道大火,細路點走?外面啲房都動輒二三千蚊租,我老公做廚房雜工,月薪七千幾,點負擔得起?呢度只係千四蚊。講真,行都 唔係問題,最慘係熱似火爐,開住冷氣,啲汗都好似沖涼咁,細仔成日打開雪櫃,塞自己入去,我見到實鬧,但諗深一層,佢太熱先咁做。」劉太嘆氣。

夏天乾煎,雨天漏水,頭頂大堆電線,又怕漏電,是劉太這類無領綜援的赤貧戶唯一選擇,「兩個細路仔單單坐校車同學費,都要過千一個月,業主都係因為體恤我哋窮,先無加我哋租,如果政府拆咗呢啲天台劏房,又上樓無期,我哋一家真係要瞓街先得。」劉太無奈的說。

難敵集團商戶逼遷

不單低下層難頂貴租,在大型商場經營的小商戶亦被逼得透不過氣。屯門市廣場今年續租要加一成以上租金,個別新租戶租約比上手貴兩成至兩成半;沙田第一城及 馬鞍山廣場翻新後,平均加租百分之十七,其中醫務所加得最多,加幅達一倍。小商戶除了抵不住加租結業,亦有因為鬥不過大集團被逼遷。「如果你開個價我承唔 到無辦法,但佢哋係突然同我講,你唔可以再繼續喺呢個商場做生意,我覺得好無良。」在火炭駿景園商場經營西餐廳十一年的廖茗勵說。

駿景園商場由港鐵擁有, 並聘用新地旗下的啟勝做管理,年初廖茗勵才從其他租戶口中得知,五月約滿後鋪位會租予一間琴行。當時管理公司解釋要重整商戶組合,將補習社、琴行等歸納一 區,但個多月後卻通知她商場已沒有食肆鋪位,「我哋一直好好生意,全場幾乎最旺,舊年先用十八萬翻新個廚房,無諗過忽然話會唔續約。但附近客人想要咩,業 主唔會理,佢哋係鍾意大集團。」

廖茗勵說來仍然勞氣。本報向管理處查詢,得悉一個食肆鋪位已租予板長壽司,另有一個鋪位仍未租出,正與另一間連鎖餐廳洽 商。廖茗勵續指,作為駿景園租戶,除繳交租金外,另加冷氣管理費每呎三元半,還要上繳相等於營業額百分之十三的「分成」,但最令她氣憤是退租時還原鋪位的 苛刻要求,天花板要噴白,牆身要補窿髹過,地台更要打至見石屎,「足足打咗四吋,我從來未聽過,每晚十點後開工俾雙工,十二點後俾三工,五日工程埋單三萬 蚊。十年前兩鐵合併前,九鐵份合約無呢啲要求,但唔到你唔聽,按金喺佢度。」

熟客:幫襯十年好失落

廖茗勵將鋪搬到對面工業區的坳背灣街,從頭做起。訪問那天,熟客王先生打電話確定門外有車位才過來,「好失落,之前返工日日幫襯,依家要有時間先搭一個站 小巴或者揸車落嚟。」在駿景園工作逾十年的商戶王先生指,這裡食物咖啡合他口味,「我哋睇住佢哋開頭無客,一路守,到依家有忠實住戶捧場就要走,好可 惜。」

他認為,商戶組合調整是無可厚非,但既然有特色,不應扼殺。新鋪鋪面七百呎,座位比舊鋪多一倍,月租三萬五千元。廖茗勵指,以前晚市、假期生意最 好,現在每日五時半可以關門,星期日休息,午飯時間反而最忙,為迎合市場,午餐平均減價兩三元,一點前埋單減一元,希望多做一轉客,「之前每個月賺三、四 萬,依家要重新嚟過,不過唔使追數上繳仲舒服咗。」她期望三個月至半年可以收支平衡,但經過今次,以後都不會再租商場鋪,「明知鬥唔過,怕怕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1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4/156305.shtml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蔡文勝 蔡文勝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創業者需要一些特質,這些特質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黑馬說:正如歌詞中所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個創業者在熱血沸騰地想象未來自己準備用幾年時間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時,應該冷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否已作好準備,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難、承擔的壓力也在幾年里經歷一遍甚至加倍?

人們總是看到成功者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創業過程的艱辛。創業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創業之前,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準備充足,如果靠一腔熱血一時沖動去創業,往往碰到困難就退卻。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條,創業只是其中一條,每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道。

創業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據統計,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後有40%破產,5年以內80%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年中又有80%破產。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創立兩年融資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廁所用6分鐘搞定永遠也花不完的錢的故事,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這些故事,幾乎肯定是吹噓的,即便不是吹噓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運兒,即便跟你吹牛的那個人就是那個幸運兒,也不等於你會是下一個幸運兒。

很多企業在成功後宣傳時會下意識地杜撰很多“英雄壯舉”,這當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確實不足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裝”自己的心理。但其實這是最害人的,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稱的方式去做,基本上會“死無葬身之地”。

在美國,Facebook(臉譜網)的紮克伯格可以在創業之初就收獲PayPal前CEO彼得·泰爾的天使投資,還可以找到很多人給他做顧問,甚至可以飛到紐約見一下時代公司的總裁,這都是因為美國有利他主義的文化,有天使投資的文化,也有成熟的產業鏈,可以幫助創業者創業。但是在中國,幾乎沒有一個創業者可以如此幸運,中國的創業環境更嚴峻。

創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

創業是帶著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幹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創業者也無法在出發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經想清楚,一旦開始做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所謂“槍聲一響預案作廢”,絕大多數公司成功時的方向和最初設想的產品都大相徑庭。創業者需要在前進的過程中根據市場的情況以及消費者的反應,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動態來隨機應變。

創業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創業之路開始容易,過程很難,收場更難,煎熬是創業的典型狀態,創業路上,最常見的不是成功和失敗,而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國規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奮鬥,後來有了風險投資的介入,七八年時間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聯網知名公司。但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不經歷5至8年、每周7×12小時的創業奮鬥很難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創業家》雜誌的主編,是個非常有思想的人,後來他離職創業,開始創業前他在微博上寫道:“從昨晚到今晨,恐懼大於激動,壓力大於亢奮。創業只是個人選擇,不想放大意義。很多時候,讓自己high(興奮)很容易,讓心定很難。開口向朋友要幫助簡單,不辜負信任才要緊。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這是創業者典型的寫照。

創業的機會成本很高

經常有媒體問我最想給創業者的建議是什麽,我的回答是“不要輕易開始創業”。據我觀察,超過一半的創業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們在開始創業之前,其實並不清楚創業是怎麽回事,也不清楚創業將給他們的生活和人生帶來什麽樣的改變,僅僅是憑著滿腔的熱情以及一個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開始了,從此踏上一個漫長的、充滿變數、迷茫、經常感到無助的長征。

對大多數人而言,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適合自己的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個人價值發揮的最佳途徑。如果選擇創業,很可能會陷入以己之短參與競爭的困境,甚至會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開始創業之前,一定要測算一下自己的機會成本,大凡想創業的人,都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然而越優秀的人選擇創業放棄的東西就越多。如果以創業的勁頭去打工,很多人可能會迅速成為出色的員工甚至中高層管理者,但一旦選擇了創業,就會陷入一場持久的苦戰,從最低點開始爬坡,單打獨鬥,當然一旦創業成功,你獲得的成就感和物質及精神收獲也是打工永遠不可能達到的。

創業者的時間表上沒有生活時間

正如歌詞中所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周鴻祎也曾經講過,每個創業者在熱血沸騰地想象未來自己準備用幾年時間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時,應該冷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否已作好準備,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難、承擔的壓力也在幾年里經歷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開玩笑,每個創業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時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開始創業,你的生活將與你的工作“合二為一”,對於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創業的,簡直是“合三為一”了。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創業者每天一睜眼就面臨著房租、水電、工資、貨款、現金流等一系列壓力,做得順時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順時呢你希望盡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壓力之大,將深深改變你的生活心態以及狀態。相信每個創業者都經歷過無數個從夢中驚醒,抓起筆記錄下一個閃念的想法再繼續睡的夜晚。

創業者永遠停不下來,我一度非常好奇為什麽很多已經把企業做得非常大的企業家工作強度依然很大,甚至壓力比我還大。有一次聯想控股的副總裁寧旻告訴我,其實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為他每前進一步都要調動很多資源,例如會給部下許諾更大的舞臺、更多的收入,會給合作夥伴承諾合理的回報,甚至會向上級主管單位立下軍令狀……根本不可能停下來,一旦停下來所有的承諾就兌現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創業者要給所有人交代

創業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一旦選擇創業,不但你自己會進入一場需要竭盡全力的戰鬥,也必然會將你周邊的全部資源卷進去,涉及的將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股東、員工以及上下遊夥伴和客戶。為了解決困難,你會動用所有可能動用的關系來幫忙,從借錢到借力,周而複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級主管說“我盡力了,能力有限,請求支援”,只有創業者不能說這句話,所有的事情你都無可逃避,你都得撐住。

作為創業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決策,每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時候,你不能和下屬商量,不能和股東商量,你必須自己作決策。

作為創業者,你必須給下屬以信心,越是艱難時刻下屬越寄希望於你,很多時候真得打腫臉充胖子。你不可以顯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你甚至必須隨時表現出信心滿滿的樣子來為下屬鼓勁兒。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在我看來,人可以分為兩類:俠客型和團隊型。俠客型的人喜歡單打獨鬥,適合做藝術、工程師等工作。團隊型的人適合在一個團隊中工作,其中約1%左右的人是領袖型,9%左右是幹部型,適合追隨領袖共同領導團隊,而90%的人只適合做群眾。

領袖型和幹部型都適合創業,但是創業的領軍人物必須是領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創業的成功概率並不高於其他人,甚至更低,因為創業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實並沒有他們自以為的那麽強。在大企業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關部門支持。所以,實際上你做出的成績並非拜你的才能所賜,而更多是系統導致的結果。你能幹成事情是因為你頭頂上的那個品牌,以及你身後那個強大的公司系統,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離開那個公司那個職務,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創業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樣。打工你只要幹好你那個環節就好,而創業需要做好全盤工作。

最後,他們往往缺乏過程感。這點即便是成功的創業者再次創業時也常犯,過去的成功往往帶給他們非常好的自我感覺,認為自己能力很強,認為手中的資源很多,不屑於細節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這些心態在再次創業的過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調整不好,過去的成功就是現在失敗的原因。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著名IT廠商工作幾年後因為表現出色被派到美國總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時候,他想回國創業,做了很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也有投資人願意投資300萬美元。於是他回國考察市場,向很多朋友征詢意見,大家紛紛勸他趁回國熱回國創業,只有我非常明確地建議他不要這麽做,因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個舞臺越正規他越能發揮的人。

我告訴他一旦回國開始創業,將要面對的環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關鍵是以他喜歡規範的性格也未必會喜歡創業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錢還好,一旦你開始創業用上了投資人的錢,你就背負上了一個巨大的責任,會讓你陷入一個在泥潭中掙紮的境況。後來他聽取了我的建議,幾年以後我們再見面時他很感謝我,說幸虧沒有創業,現在發展得很好,並且已經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國際企業擔任了非常高的職務。

創業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質

創業者需要一些特質,這些特質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在《創業家》雜誌黑馬大會上,我和薛蠻子及雷軍一起擔任評委,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話題,“如果明天生命終止,今天你還想創業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為創業而生的人,你就應該去創業。

創業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軍談起營銷,他說他當金山總裁時為了研究軟件的營銷,去日本時曾經用一天的時間站在人家的軟件店里,研究產品的包裝、貨架的擺放,觀察消費者的反應,並由此總結出產品包裝一二三,店面廣告一二三。

類似的事情我也做過,大學畢業後我進入四達集團公關部,集團要求我們為一個教育項目做個營銷方案。當時全部門沒有人會,我花了一筆錢跟一個4A公司的策劃總監買了人家一個廢棄的營銷方案,然後自己從方案的結構、思路、邏輯上分析,硬是從一個方案之中反向學習到了如何策劃營銷。當時關於廣告的書很少,記得有一本臺灣人寫的《成功廣告80例》,里面每個案例都被我用自己總結的營銷框架推演過。

柳總(柳傳誌)講過,成功的領軍人物應具備4個素質:

① 目標高遠,意誌堅定。

② 心胸開闊,情商要高。

③ 企業利益放第一位。

④ 學習能力強,愛學習而且會學習。

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4個素質:

① 事業心,是否把企業當做命根子來做。

② 眼光和境界,要比別人想得多,比別人看得遠,具備一種比別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③ 心理素質,能否百折不撓、處變不驚。

④ 學習能力,是否以學習為生活方式,有無及時複盤的習慣。

當然作為一個領軍人物,舍小我為大家的胸懷也非常重要。


蔡文勝 創業 事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788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2/156257.shtml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蔡文勝 蔡文勝

蔡文勝:創業的典型狀態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煎熬是創業的典型狀態,創業路上,最常見的不是成功和失敗,而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黑馬說

正如歌詞中所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個創業者在熱血沸騰地想象未來自己準備用幾年時間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時,應該冷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否已作好準備,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難、承擔的壓力也在幾年里經歷一遍甚至加倍?

作者|蔡文勝

人們總是看到成功者光鮮的一面,而忽略了創業過程的艱辛。創業對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是全方位的,創業之前,一定要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準備充足,如果靠一腔熱血一時沖動去創業,往往碰到困難就退卻。而人生的道路有千百條,創業只是其中一條,每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道。

創業的成功率不足三分之一

據統計,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後有40%破產,5年以內80%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年中又有80%破產。哈佛商學院的研究發現,第一次創業的成功率是23%,而已成功的企業家再次創業成功的比例是34%。

不要相信那些一年創立兩年融資三年上市的故事,更不要相信有人在廁所用6分鐘搞定永遠也花不完的錢的故事,否則你“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這些故事,幾乎肯定是吹噓的,即便不是吹噓的,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幸運兒,即便跟你吹牛的那個人就是那個幸運兒,也不等於你會是下一個幸運兒。

很多企業在成功後宣傳時會下意識地杜撰很多“英雄壯舉”,這當然可以理解,一方面成功路上很多事情確實不足為外人道,另一方面人人都有“包裝”自己的心理。但其實這是最害人的,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如果你按照成功者宣稱的方式去做,基本上會“死無葬身之地”。

在美國,Facebook(臉譜網)的紮克伯格可以在創業之初就收獲PayPal前CEO彼得·泰爾的天使投資,還可以找到很多人給他做顧問,甚至可以飛到紐約見一下時代公司的總裁,這都是因為美國有利他主義的文化,有天使投資的文化,也有成熟的產業鏈,可以幫助創業者創業。但是在中國,幾乎沒有一個創業者可以如此幸運,中國的創業環境更嚴峻。

創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

創業是帶著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幹一件未知的事,再有能力的創業者也無法在出發之前就想清楚所有的事情,即便是你已經想清楚,一旦開始做也會發生很多變化,所謂“槍聲一響預案作廢”,絕大多數公司成功時的方向和最初設想的產品都大相徑庭。創業者需要在前進的過程中根據市場的情況以及消費者的反應,甚至是競爭對手的動態來隨機應變。

創業的這種特性決定了創業之路開始容易,過程很難,收場更難,煎熬是創業的典型狀態,創業路上,最常見的不是成功和失敗,而是長時間的苦苦掙紮。

10年前,成就一家全國規模的知名公司需要15年甚至20年的奮鬥,後來有了風險投資的介入,七八年時間就可以成就一家互聯網知名公司。但對於多數創業者來說,不經歷5至8年、每周7×12小時的創業奮鬥很難有大成。

我的朋友申音是《創業家》雜誌的主編,是個非常有思想的人,後來他離職創業,開始創業前他在微博上寫道:“從昨晚到今晨,恐懼大於激動,壓力大於亢奮。創業只是個人選擇,不想放大意義。很多時候,讓自己high(興奮)很容易,讓心定很難。開口向朋友要幫助簡單,不辜負信任才要緊。第一日,立此存照。2010年12月1日。”這是創業者典型的寫照。

創業的機會成本很高

經常有媒體問我最想給創業者的建議是什麽,我的回答是“不要輕易開始創業”。據我觀察,超過一半的創業者是迷迷糊糊上路的,他們在開始創業之前,其實並不清楚創業是怎麽回事,也不清楚創業將給他們的生活和人生帶來什麽樣的改變,僅僅是憑著滿腔的熱情以及一個浪漫而美好的想象就開始了,從此踏上一個漫長的、充滿變數、迷茫、經常感到無助的長征。

對大多數人而言,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公司、適合自己的崗位去打工是正途,也是個人價值發揮的最佳途徑。如果選擇創業,很可能會陷入以己之短參與競爭的困境,甚至會毀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開始創業之前,一定要測算一下自己的機會成本,大凡想創業的人,都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然而越優秀的人選擇創業放棄的東西就越多。如果以創業的勁頭去打工,很多人可能會迅速成為出色的員工甚至中高層管理者,但一旦選擇了創業,就會陷入一場持久的苦戰,從最低點開始爬坡,單打獨鬥,當然一旦創業成功,你獲得的成就感和物質及精神收獲也是打工永遠不可能達到的。

創業者的時間表上沒有生活時間

正如歌詞中所唱,“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周鴻祎也曾經講過,每個創業者在熱血沸騰地想象未來自己準備用幾年時間取得成功甚至超越成功者時,應該冷靜下來捫心自問,我是否已作好準備,把那些成功者所吃的苦、受的磨難、承擔的壓力也在幾年里經歷一遍甚至加倍?

我常常開玩笑,每個創業者的生活都是非人的生活。打工時你的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一旦開始創業,你的生活將與你的工作“合二為一”,對於夫妻或男女朋友共同創業的,簡直是“合三為一”了。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創業者每天一睜眼就面臨著房租、水電、工資、貨款、現金流等一系列壓力,做得順時你希望跑得更快,做得不順時呢你希望盡快走出困境,你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梳理公司的大小事情,壓力之大,將深深改變你的生活心態以及狀態。相信每個創業者都經歷過無數個從夢中驚醒,抓起筆記錄下一個閃念的想法再繼續睡的夜晚。

創業者永遠停不下來,我一度非常好奇為什麽很多已經把企業做得非常大的企業家工作強度依然很大,甚至壓力比我還大。有一次聯想控股的副總裁寧旻告訴我,其實成功者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為他每前進一步都要調動很多資源,例如會給部下許諾更大的舞臺、更多的收入,會給合作夥伴承諾合理的回報,甚至會向上級主管單位立下軍令狀……根本不可能停下來,一旦停下來所有的承諾就兌現不了了,所有人的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創業者要給所有人交代

創業不是你一個人的事,一旦選擇創業,不但你自己會進入一場需要竭盡全力的戰鬥,也必然會將你周邊的全部資源卷進去,涉及的將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的家人、股東、員工以及上下遊夥伴和客戶。為了解決困難,你會動用所有可能動用的關系來幫忙,從借錢到借力,周而複始。

在公司里,所有人都可以找到上級主管說“我盡力了,能力有限,請求支援”,只有創業者不能說這句話,所有的事情你都無可逃避,你都得撐住。

作為創業者,每件事情都需要你作決策,每個決策都可能影響公司的生死存亡。可是很多時候,你不能和下屬商量,不能和股東商量,你必須自己作決策。

作為創業者,你必須給下屬以信心,越是艱難時刻下屬越寄希望於你,很多時候真得打腫臉充胖子。你不可以顯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你甚至必須隨時表現出信心滿滿的樣子來為下屬鼓勁兒。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在我看來,人可以分為兩類:俠客型和團隊型。俠客型的人喜歡單打獨鬥,適合做藝術、工程師等工作。團隊型的人適合在一個團隊中工作,其中約1%左右的人是領袖型,9%左右是幹部型,適合追隨領袖共同領導團隊,而90%的人只適合做群眾。

領袖型和幹部型都適合創業,但是創業的領軍人物必須是領袖型的人。

打工成功者創業的成功概率並不高於其他人,甚至更低,因為創業者需要的能力和打工者完全不同,甚至相反。

首先,打工成功者的能力其實並沒有他們自以為的那麽強。在大企業里面工作,尤其是在外企工作,要求你掌握流程就可以了,凡事都有相關部門支持。所以,實際上你做出的成績並非拜你的才能所賜,而更多是系統導致的結果。你能幹成事情是因為你頭頂上的那個品牌,以及你身後那個強大的公司系統,而非你自己的能力。一旦離開那個公司那個職務,你就可能啥也不是了。

其次,創業需要的能力和打工完全不一樣。打工你只要幹好你那個環節就好,而創業需要做好全盤工作。

最後,他們往往缺乏過程感。這點即便是成功的創業者再次創業時也常犯,過去的成功往往帶給他們非常好的自我感覺,認為自己能力很強,認為手中的資源很多,不屑於細節和小事,期望可以快速成功。這些心態在再次創業的過程中非常有害,甚至是致命的。如果調整不好,過去的成功就是現在失敗的原因。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著名IT廠商工作幾年後因為表現出色被派到美國總部,也做得很好。2005年的時候,他想回國創業,做了很詳細的商業計劃書,也有投資人願意投資300萬美元。於是他回國考察市場,向很多朋友征詢意見,大家紛紛勸他趁回國熱回國創業,只有我非常明確地建議他不要這麽做,因為我了解他的能力,他是一個舞臺越正規他越能發揮的人。

我告訴他一旦回國開始創業,將要面對的環境是他完全不熟悉的,關鍵是以他喜歡規範的性格也未必會喜歡創業的生活。如果全用自己的錢還好,一旦你開始創業用上了投資人的錢,你就背負上了一個巨大的責任,會讓你陷入一個在泥潭中掙紮的境況。後來他聽取了我的建議,幾年以後我們再見面時他很感謝我,說幸虧沒有創業,現在發展得很好,並且已經到了另外一家著名的國際企業擔任了非常高的職務。

創業者需要一些天生的特質

創業者需要一些特質,這些特質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在《創業家》雜誌黑馬大會上,我和薛蠻子及雷軍一起擔任評委,大家不約而同地談到一個話題,“如果明天生命終止,今天你還想創業嗎?”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你就是天生為創業而生的人,你就應該去創業。

創業者是有共性的。有一次和雷軍談起營銷,他說他當金山總裁時為了研究軟件的營銷,去日本時曾經用一天的時間站在人家的軟件店里,研究產品的包裝、貨架的擺放,觀察消費者的反應,並由此總結出產品包裝一二三,店面廣告一二三。

類似的事情我也做過,大學畢業後我進入四達集團公關部,集團要求我們為一個教育項目做個營銷方案。當時全部門沒有人會,我花了一筆錢跟一個4A公司的策劃總監買了人家一個廢棄的營銷方案,然後自己從方案的結構、思路、邏輯上分析,硬是從一個方案之中反向學習到了如何策劃營銷。當時關於廣告的書很少,記得有一本臺灣人寫的《成功廣告80例》,里面每個案例都被我用自己總結的營銷框架推演過。

柳總(柳傳誌)講過,成功的領軍人物應具備4個素質:

① 目標高遠,意誌堅定。

② 心胸開闊,情商要高。

③ 企業利益放第一位。

④ 學習能力強,愛學習而且會學習。

我認為創業者需要具備4個素質:

① 事業心,是否把企業當做命根子來做。

② 眼光和境界,要比別人想得多,比別人看得遠,具備一種比別人更高的境界和眼光。

③ 心理素質,能否百折不撓、處變不驚。

④ 學習能力,是否以學習為生活方式,有無及時複盤的習慣。

當然作為一個領軍人物,舍小我為大家的胸懷也非常重要。 

蔡文勝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8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