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产商邹锡昌倒苦水:别抬杠别对赌早退休


From


http://house.focus.cn/news/2009-08-10/731411.html


 赌气买地、被迫借债、上市搁浅、卖地还债……过去的20个月,邹锡昌一直在反思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向外国投行伸手借钱的事,今后真的再做不得 了!”邹锡昌1992年在香港创办昌盛中国集团,在北京、广州、太原等地的核心商圈开发商住物业。由于扩张心切,他曾借下巨额外债。

  上 周末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终于“无债一身轻”的邹锡昌说:“今天为了见你,我从衣柜里找出了一套西装。这一年多来,今天是我第一次穿西装。”邹锡昌不穿 西装,为的是励精图治,重新思考经营企业的方向。他把从外资投行借来的钱视作“慢性毒药”,称今后不能再上当。事实上,外资投行、风投资金和金融衍生品本 身并无毒,邹锡昌“中毒”实为好胜心作祟。

  慢性毒药

  邹锡昌吞下的“慢性毒药”,是两笔巨债。

   “最致命的一笔是2007年11月19日为支付8.34亿元竞拍款欠下的。”邹锡昌指的正是竞拍中山地王——中山广场。他回忆说,“这块地挂牌后,我就 一直盯着,业内也都知道我势在必得。但在竞拍过程中,一家知名开发商还是插了一脚,跟我抬价。这块地的底价是2.3亿元。到了7亿多的时候,我想过放弃, 但又心有不甘。”经过308次举牌,邹锡昌最终以8.34亿竞得了这块地,高出底价6亿多元。

  由于公司实力不济,邹锡昌不得不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四处找钱。最终与香港苏格兰皇家银行签订了贷款协议。“就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延误了上市的好时机,也让我背上了沉重债务。”邹锡昌向CBN记者坦言。

   而将邹锡昌进一步推向举债度日深渊的,则是他的再一次“赌博”。2006年12月18日,昌盛中国与高盛旗下创投基金(GSSIA)签署可转换债券协 议,向创投基金发行2500万美元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利率为7%。双方约定,若昌盛中国没有在债券的年期内进行首次公开发售,创投基金可要求邹锡昌按预定 的价格购买其所持全部可赎回可转换债券。另外,若昌盛中国未能在年期内偿还本金,该项可转债的利息便按每年28%计算。

  “当时,我就想着高盛名气大,而且对上市有帮助,甚至可抬高股价,所以选择了与其合作。其实对我们来说,条件是很不对等的。”对这个带有对赌性质的协议,邹锡昌心知肚明,但为了上市,他豁出去了。

  愿赌服输

  2008年底,上述两笔债务到期在即,但由于上市计划的搁浅,昌盛中国陷入了财务危机。

  当时,邹锡昌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出售中华广场的现成物业,要么放弃“中山地王”项目。最初,昌盛中国将出售中华广场物业作为较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之一——传闻称,中华广场的转让价格约为20亿元,折合楼面价为2万元/平方米。

   直到今年6月份,邹锡昌最终以6.4亿元低价卖掉“中山地王”项目(卖给奥园地产),“用6.4亿还清了苏格兰银行的债务,高盛的债务通过贱卖公司设备 以及向国内银行贷款等方式也还清了。”回望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邹锡昌为了保住“儿子”(指中华广场),几乎是倾其所有。

  “经营企业还是要稳妥,不要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去做事。”上市遭挫,虽然使昌盛中国损失惨重,甚至差点失去中华广场,但对于邹锡昌来说,未尝不是个很好的教训——缺乏足够的风险意识,拒绝不了外国投行的诱惑,都是邹锡昌总结出来的经验。

   现在把中华广场托付给海印集团后,邹锡昌将投入新的“3+1”项目,即武汉、天津、太原的三个住宅项目和广州市内一个6万平方米的商场项目。对于中华广 场原来的管理团队,邹锡昌表示,除了部分员工将留下来配合海印集团的调整工作之外,会将其他管理人员安排到新的商场筹备工作中。

  目前,邹锡昌没有为昌盛中国拟定更长远的发展计划。他向CBN记者坦言,自己打拼了大半辈子,天天为了赚钱奔波,做完已签好的四个项目后便打算退休了,“做些慈善或社工服务,都是香港人退休之后的选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2

吐苦水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0.html昨晚收到blog友電郵題為《吐苦水》,按入去發覺字數不少,今天上班泊車後步回公司途中快快看完,原來有關家庭成員借貸問題,得到這位blog友的同意,以假名分享一下。



Ken電郵:

小弟這幾天心情有點沈重,是關於我爸爸的財務狀況。看書看blog記得止凡兄的親朋戚友也遇過財務上的問題,所以希望藉著今次向你吐吐苦水。文章可能比較長,希望你有耐性看完。

先說說背景,我爸爸是一位退了休五年的紀律部隊人員,他是一位很勤力,也很愛家庭的人,在這方面毫無疑問,但這幾十年來的財務狀況卻不是很好。經爸爸和媽媽口中得知,爸爸在二十,三十年前財務已經有問題,經常碌爆卡、透支、卡蓋卡、私貸(bad debt)。我現在22歲,他在我小時候十歲八歲時負債情況最嚴重,儘管是公務員,職級也不算低,但他一出糧便要把大部分錢去還債。

他在我現在長大後才告訴我當年的辛酸事,財務壓力很大,甚至有一刻不想活下去,幸好他沒做傻事。我媽媽當時是一位中小企公司的行政主管,財務上跟爸爸不同,會儲蓄,也不大洗。媽媽也不喜歡看到爸爸這樣的財務狀況,他先後也向媽媽、公公借過幾十萬。有一次爸媽為了金錢和教仔吵架,媽媽氣得回加拿大親戚家住了一段時間,當時我不到十歲,我還以為媽媽去旅行,到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是這樣。

可能公務員借貸比較容易,爸爸不斷債冚債,雪球愈滾愈大,終於挨到退休了。退休金一百多萬,另外每月萬多元長俸。當時他欠銀行共八十萬,還了銀行債務,親朋戚友街數後,餘下幾十萬。他終於鬆一口氣,也經常告訴自己不會再走以前的路。

退休到現在五年了,但上年又開始借銀行私貸,早幾天跟我說現在有兩張信用卡各一萬的信用額也碌爆了,現在透支了幾個月,同時也有2條私貸,每條二千幾。他問我借錢,我考慮了一天,借給他一萬二。

其實我有點生氣,心想,為什麼還要重複走錯的路?不過我念在父母養育之恩,他對家庭也很盡責,所以才幫他。不知道止凡記不記得我在銀行信貸部門工作,而且幾年前18、19歲也碌爆過幾萬元信用卡。我相信令我勤於學習理財投資主要原因是自己錯過,想改變,也從爸爸的例子看到財務搞不好的後果。

現在的我不算非常成功,但至少覺得還可以吧,一路有進步,由TU紀錄H級升到A級、進修工商管理、先後進了銀行信用卡部門和貸款部門工作、也幾個月前也買了物業,現在也積極研究財務報告,日後打算開公司做生意。

如果爸爸情況繼續差下去,我不知道還會否幫他。其實我也不知道他為何經常欠債,他不是花天酒地,賭錢那種,很奇怪,都不知他如何搞成這樣,是財務智商的關係嗎?他沒有弄什麼excel財務報表,也沒有會計finance的概念,更別說投資...

謝謝你看了我的長篇大論,希望止凡兄作出一點看法吧。


止凡回覆:

很高興收到你的電郵,更把你的私事跟我分享,這問題主要是身邊人有財務問題,我對這事情的確算是有點經驗吧。

其實,親戚財務出問題,幫不幫忙好,我的答案是肯定要幫,就算朋友也一樣。問題在於怎樣幫,幫忙不是只有借錢方法,我認為,借錢這個方法是最不可取的,若你用了這方法,基本上可以肯定有第二次第三次。

不借錢,不代表幫不到忙,你可以以你的財務知識與他好好分析問題,就你爸爸的個案來看,不還錢,最壞打算是什麼呢?破產?破產又有什麼問題呢?一名退休公務員,一萬多元的長俸,搞破產不算是有太大的影響吧。

若幫手還款,之後你能控制到他的花錢模式嗎?我曾花了很多精神幫親戚計劃日常開支,建議記帳,想開支效率,從此親戚慢慢學會控制生活支出。這控制權的操作多只能在你出手幫助時談判,若你對你爸爸還是沒有財務控制權的話,這又難以利用此方法。

兩父子,坐下來好好討論與分析,讓他知道你的財商,讓他信任你,讓他明白自己的問題,這比直接借錢給他更好。賭根、對支出沒有控制能力,這些個人習慣都是很難改變的,一就是要出大事,一就要被控制,若兩者都沒有發生,而每次都有你出手相助的話,下次必會重復。


後記: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我絕對相信最難解決的問題不會在公司發生,往往是在家中或朋友之間發生。阿Ken很好,願意跟我與大家分享他的問題,當然,這又可能因為大家在網上平台,交流多了,像個知己但又沒有親身見面,自然能暢所欲言,沒有太多顧忌。

我不清楚大家有否遇過此類問題,又或者有否更高明的思考及解決方法,不妨分享一下。又或者,往後你又遇到什麼問題之時,不妨寫過來分享一下,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說不定大家討論了你沒有想過的點子,令你頓然有所領悟,輕鬆解決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77

“猴市”之下 私募老總的“三杯苦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8047.html

“猴市”之下 私募老總的“三杯苦水”

一財網夏心愉 2015-08-27 12:57:00

今天一上午的盤面又讓人心驚膽顫,滬指跳空高開1.73%後震蕩走低,期間還一度下挫逼近翻綠,隨後又迅速拉升至午盤收盤漲1.55%。越來越多人戲說,現在這股市是“猴市”,上串下跳的。在這樣的市況下,很多市場主體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煩惱。

一家投向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張總就遇到了這樣的煩惱。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倒了三杯內心的“苦水”。

張總是執掌著公司操盤的人,而公司現在的倉位,已經不到7月底的五分之一。這個過程也伴隨著去杠桿。然而,正是這樣的策略,讓張總錯過了8月中的那波反彈。

張總對此一點也不惋惜。他堅持認為,在現在環境下,只有空倉才是最好的進攻,必須“留得青山在”未來才有柴燒。

但是,張總的董事長對張總的策略卻很不滿意,董事長認為張總可以策略性減倉,但不能長期低倉位。董事長的考量,一來是出於資金的成本和曾經向投資人許諾過的收益,畢竟募資的時候還是大牛市,投資人對收益的預期都不低,現在大幅減倉,似乎就意味著不作為,二來,董事長認為“猴市”才是搏差價的好市場,跌停多了反彈就大、漲停也多。

“我跟他越來越沒法溝通了。”張總這樣感嘆。

張總的第一杯“苦水”是,他們在股指期貨市場開空單,已經感受到了壓力,因此不敢再大舉做空股指期貨,但失去了對沖手段後,不願意冒險的張總就不得不同時賣股票,要不然大跌了“高倉位扛不住啊”。但對於這點,他的老板並不十分理解。

第二杯“苦水”是,張總稱他的董事長“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操盤不知買賣難”。張總說“他以為賣幾萬手股票和賣幾十手一樣嗎,想賣就能賣的嗎?”從張總自己操盤的情況來看,在這種浮躁又脆弱的市場,經常2、3千萬元的小資金買賣就能把一個股票打上或打下7、8個點。張總承認,他的董事長對市場是敏銳的,但所有的判斷,在這樣的市況下,都必須有幾個交易日的提前量,“否則就算對當天、隔天後市都判斷準了,但跑不掉啊”。

開始,陰晴越來越難捉摸、急漲急跌的市況下,張總說很難給出足夠提前量來預判後市。

第三杯“苦水”是,對於董事長期待的“搶反彈、搶漲停”,張總說他已經很難做策略了,原先他擅長的那套基本面分析似乎也不管用了。“跟國家隊吧,國家隊打出的是散彈,今天鎖住了這個明天又放掉一些,我可沒能力跟,而且還得眼看市場浮籌越來越少,活躍度成交量不如預期”。張總說。

張總和他董事長一個悲觀一個樂觀,這很可能是當下市場的一個縮影寫照。看市場漲跌,說到底,還不是每個交易主體的貪婪與恐懼、賭性與信心嗎?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69

民企向國務院督查組倒苦水:部分PPP項目為國企“量身定做”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7/1008163.html

5月下旬,國務院派出多個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察組,分赴山西、廣東、重慶等省市開展專題調研,其中PPP項目落地情況是調研重點之一。有企業家感觸道:“現在很多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有的地方直接告知‘優先考慮國企’。”

001-00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胡健

1~4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由去年底的10%略升至10.5%,其中,政府投資由去年底的9.5%猛增至20.6%,民間投資卻由10.1%“腰斬”至5.2%。

民間資本都去哪了?為什麽投資意願不高?5月下旬,國務院派出多個促進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組,分赴山西、廣東、重慶等省市開展專題調研,其中PPP項目落地情況是調研重點之一。

正處在進行時的督查有不少鮮活聲音傳來,有企業家就頗有感觸地說:“現在很多PPP項目就是為國有企業‘量身定做’的,很少有民企參與的份兒,有的地方直接告知‘優先考慮國企’。”

前述企業家表示,“一方面因為國企能從銀行貸到更低成本的資金,另一方面政府也想避免引發道德風險質疑。我們申請過很多PPP項目,都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大嶽咨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前財稅改革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模式是激發民間投資、開拓融資渠道的重要模式,各地政府要加快推進PPP模式,監督PPP項目落實。

●PPP成民間投資重要抓手

根據財政部PPP中心統計,截至2016年3月末,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7721個,總投資87802.47億元。

但若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入庫項目的落地率為21.7%。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財政部兩批示範項目中,數據顯示,入庫項目共232個,其中24個處於識別階段,93個處於準備階段,42個處於采購階段,73個處於執行階段,尚無項目進入移交階段。以執行階段項目數與準備、采購、執行等3個階段項目數總和的比值計,3月末示範項目落地率為35.1%。

盡管如此,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資本都對PPP抱有相當的期待,一位財政部官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衡量一個PPP成功的標誌是看它整個生命周期是不是按照合同約定來提供了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如果僅從施工來看,財政部示範項目總體進展率也是很高的。

他說,當前經濟形勢有下行壓力,財政收入緊張,而醫療、養老這些社會保障支出壓力巨大。“我們如果要更多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和產品,為什麽不用事後付費的方式來保障市場上的資源去建設,去生產,去服務呢?”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PPP項目能否切實落地,是扭轉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關鍵所在。“PPP模式現在的狀態是方興未艾、前途無量,它的規模以後會越做越大,具體的操作模式有可能越來越豐富。”

多位專家和分析人士預計,近期督查組專項調研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推薦,下半年有望迎來一波PPP項目落地高峰。

●民企感慨PPP也有“天花板”

在投資中,民間資本的“玻璃門”和“天花板”之說由來已久,PPP領域也同樣有這方面的苗頭。正如前述企業家所言,很多國企在PPP項目中占了先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會上就提出,如何提高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的積極性是一個問題,比如收益率現在一般給出的是6%到8%,如果引入民營資本,市場融資成本都要達到這個水平,融資成本比較高,所以參與這個項目就沒有了積極性。

“PPP是全生命周期,民營資本比較擔心的是,和政府簽了一個合約,市長換了後,還能算數嗎?”王一鳴說。

金永祥表示,很多民間資本對PPP的熱情很高,也有很多項目已經落地,但相比國企而言,的確有些項目會讓民企望而卻步。

“這主要與項目本身有關,有些項目回報率比較低,但資金規模要求很大,民企在參與競標時,的確與國企存在起跑線差距。”金永祥說。

道德風險也是一個主要方面,一位地方政府人士就曾向記者表示,國企要更放心些,違約後果是我們不能不考慮的事情,有很多企業會擔心政府不履行承諾,但反過來講,長周期的運營項目,我們也怕企業由於一些原因,無法執行合同。

總被提到“吃小竈”的國企也的確在積極開拓PPP領域的生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采訪過多位基建和環保領域的國企負責人,他們都對PPP充滿期待。一位基建類國企負責人表示,經過長年的積累,我們無論在資本還是項目建設經驗上都完全具備參與PPP的能力。

●PPP領域立法已提上議程

除去民間資本參與PPP的隱形障礙,法律和人才也是PPP這個固投抓手的掣肘。王一鳴就提到,地方政府在實施PPP項目時,能力建設、知識儲備、人才積累似乎都還跟不上要求。

財政部還曾在去年發出“征集令”,建立PPP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庫,供有需要的PPP相關方參考。

在立法方面,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主要負責人帶隊,會同財政部有關司局負責同誌走訪湖北省有關全國人大代表,就加快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領域立法的議案聽取代表意見。

發改委法規司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在立法過程中積極研究采納代表建議,並就立法情況繼續加強與代表的溝通,爭取今年第三季度將立法草案上報國務院。

金永祥認為,對社會資本來說,與政府合作的不確定性是參與特許經營的最大阻礙。

“在許多領域中,政府既扮演‘裁判員’又扮演‘運動員’,這讓很多社會資本擔憂在參與特許經營過程中無法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利益。我們希望通過法律的完善能解決社會資本和政府之間的契約精神,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金永祥說。

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孫曉霞年初也表示,推廣運用PPP既涉及理念、觀念的轉變,又涉及體制機制的變革,本身就是一個難活細活。從相關國家經驗看,建立PPP制度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以後還要面臨優化法律環境,還要對假PPP進行糾偏。

  • 每日經濟新聞
  • 祝裕
  • 每經記者 胡健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40

跟華誼玩“對賭”:張國立吐苦水,馮小剛驚險過關,李晨AB鄭愷都失手?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31/162314.shtml

跟華誼玩“對賭”:張國立吐苦水,馮小剛驚險過關,李晨AB鄭愷都失手?
娛樂資本論 娛樂資本論

跟華誼玩“對賭”:張國立吐苦水,馮小剛驚險過關,李晨AB鄭愷都失手?

張國立無法完成華誼給的業績目標,是早有預兆的。

本文由娛樂資本論(微信ID:yulezibenlun)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楊流茂 高慶秀。

3月27日晚上6點,洪泰春分大會的最後一個環節,照例是俞敏洪的總結發言。從2016年的各項財務指標幾乎都在意料之中:營收和凈利潤雙雙負增長,而且是上市8年來首次業績下滑。

如果不是依靠大筆拋售掌趣科技的股份,獲得超過10億元的投資收益,華誼兄弟2016年實際上已經陷入搖搖欲墜的虧損泥潭。

近幾年,華誼兄弟多次嘗試“明星資本化”的運作。 最典型的就是高溢價收購馮小剛的公司東陽美拉,張國立的公司浙江常升,還有李晨、馮紹峰等6位明星持股的華誼浩瀚3家公司。

11

華誼兄弟的想法是,先用一大筆錢買明星股東手中的股份,然後簽訂對賭協議,這樣既能保證上市公司業績,又能達到綁定明星的效果。

但今年這3家公司中有兩家業績對賭沒有完成,馮小剛2016年業績的完成也並不輕松。《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連續2部電影,才勉強完成1億元凈利潤的業績承諾,但在2017年,馮小剛的業績承諾增長到1.15億,而電影只有一部《芳華》。

資本綁定明星宣告失敗,去年葉寧加入華誼兄弟擔任影業的CEO,一系列的變動之下,華誼兄弟未來回歸電影主業看起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

張國立吐苦水:打工還業績對賭

在華誼兄弟收購的三家公司中,張國立的公司是業績最差的一家。

根據華誼兄弟2016年年報,公司早在2013年就和張國立等3名股東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相關股東承諾,浙江常升2016年的業績目標為:不低於2015年稅後凈利潤3779.50萬元。但是,2016年浙江常升的稅後凈利潤只有2500.13萬元,相差1279.37萬元。

實際上,張國立無法完成華誼給的業績目標,是早有預兆的。去年他在參加某股權投資論壇時,就曾向媒體大吐苦水,“我現在還是打工的,日子非常苦,因為和華誼簽了一個對賭協議”。

22

張國立所謂的“苦日子”,可以追溯到4年前。

2013年9月,華誼兄弟對外宣布,以2.52億元收購張國立的浙江常升70%股權。當時浙江常升僅成立3個多月、註冊資本1000萬元,而公司當時的估值達3.6億元,溢價高達35倍。張國立等承諾了浙江常升未來5年的業績目標。

這筆高溢價的收購在資本市場掀起軒然大波,許多媒體質疑華誼兄弟向張國立利益輸送,同時認為這是王忠軍、王忠磊兄弟的曲線套現,試圖掏空上市公司現金。

為了緩解市場鋪天蓋地的質疑,華誼兄弟將收購方案調整為:張國立用華誼支付的1.52億股權轉讓款,從二級市場上直接購買華誼的股票,而不是從王忠軍兄弟手里買,同時所買的股票要鎖定3年,才能賣出。

之後收購順利完成了,但是張國立的日子並不好過。

張國立在前述論壇上曾表示,“有了對賭協議後,我就變得不從容了,過去活動、廣告不好,多少錢都不接。但後來變得這一切都沒有門檻了,因為我要做一個講誠信的人,用什麽方式都要把這個錢給人家填上去。”

這幾年,張國立一直在為完成業績目標而疲於奔命。簽約華誼之後,張國立共拍了2部電影、5部電視劇,包括和姚晨主演的電影《一切都好》(票房只有2000多萬)、以配角身份參演電影《功夫瑜伽》;電視劇方面,有和閆妮主演的《愛的追蹤》、和蔣欣主演的《老爸當家》等等,但收視並不出眾。

此外,張國立還跨界參演多個綜藝節目。他曾當過浙江衛視綜藝《我看你有戲》的評委,還擔任四川衛視戶外真人秀節目《咱們穿越吧》的總導演,張國立在里面是真夠拼的,爬山涉水、摸爬滾打,一樣不落。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常升也參與投資了《咱們穿越吧》,不過由於四川衛視總體而言屬於二線衛視,播出平臺的影響力有限,也沒給浙江常升帶來可觀的業績。

33

最近,張國立還參加了浙江衛視的《王牌對王牌》、黑龍江衛視的《見字如面》、北京衛視的《非凡匠心》等多個綜藝節目。其中《非凡匠心》張國立既全程參與,又擔任主持,而且在這檔承擔主流價值觀的節目中,他不僅請來了好友王剛、張鐵林,還罕見地讓妻子鄧婕獻出了綜藝首秀。

這些綜藝節目收視都不錯,不過由於浙江常升沒有參與投資,只是張國立以個人身份參與,因此無助於浙江常升提升業績。

即便張國立想法設法努力賺錢,按照華誼兄弟70%的持股比例計算,張國立需要補償華誼兄弟的現金是:(3779.50-2500.13)×70%=895.56萬元。除了賠錢以外,張國立的創作也受到了一定影響,其無形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

2017年,浙江常升將參與《贏天下》、《霹靂貝貝歸來》等多個項目,參與投資的電視劇《老爸當家》已於今年3月播出,與浩瀚影視合作的電視劇《好久不見》也將於今年發行。今年也是浙江常升業績對賭的最後一年,也是張國立能否完成目標最後的機會。

東陽美拉勉強完成2016年業績對賭,但馮小剛很吃力

44

與張國立的苦逼境遇相比,馮小剛看起來表面風光,但其實他也有不小的業績壓力。

當年,華誼兄弟拿下張國立的浙江常升70%股權才花了2.52億元,同樣是70%股權,2015年東陽美拉的價錢足足是浙江常升的4倍。

這次收購同樣備受市場詬病。東陽美拉當時成立還不到2個月,並無任何影視作品,馮小剛在公司中持股99%,華誼就給了10億買股權,跟直接塞現金給馮小剛沒什麽兩樣。

在巨大爭議之下,華誼兄弟不得不作出解釋,公司看中的是東陽美拉未來的盈利能力,以及馮小剛這個IP品牌價值。東陽美拉已經儲備和開發的項目包括《非誠勿擾3》、《麗人行》等4部電影,以及電視劇《12封告白信》和綜藝節目等。

但感情歸感情,生意歸生意。華誼的高價,當然需要馮小剛再幫忙賺回來。在收購東陽美拉的同時,華誼兄弟還跟馮小剛簽訂了一份“傷感情”的對賭協議。

協議內容是,馮小剛承諾2016年不低於1個億的凈利潤,2017年到2020年每年凈利潤比上一年增長不低於15%。否則,將由馮小剛本人將虧損的部分補齊。

年報顯示,2016年,東陽美拉實現歸屬於母公司的稅後凈利潤為10152.84萬元,剛好超過承諾的業績目標:稅後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東陽美拉所謂的完成了目標,其實將原並購公告中的“2016年度凈利潤”解釋為從2015年並購之日起計算,一直到2016年12月31日,而不是從2016年年初開始計算。

相比張國立的抱怨,馮小剛對華誼兄弟的情感更複雜、認識更深刻。他曾經“勸告”張國立,“在華誼這個大戶人家,當好你的小媳婦吧!”

跟華誼兄弟合作的幾年,馮小剛已經對藝術創作和上市公司業績之間的平衡關系拿捏得很到位。在2012年拍攝《一九四二》時,他感嘆度日如年,“對電影的愛越來越淡,對這樣的生活也開始感到厭惡”,但是緊接著,為了對得起東家,他馬上拍了一部《私人定制》。

華誼上市那年,馮小剛直接套現2億,據說當時納稅就達到4000多萬,嘗到甜頭的馮小剛曾經多次表示,無論如何不會離開華誼兄弟。

2009年馮小剛和華誼簽訂了《合作協議》,需要完成5部作品,其中最後一部《芳華》將在今年國慶檔上映。接下來,東陽美拉還將出品《念念不忘》、《手機2》、《非誠勿擾3》等影片,大部分也都是跟華誼兄弟合作。

不過,東陽美拉的這幾部作品還停留在IP階段,並未有實質性的進展公布。而且,馮小剛近幾年的影片風格慢慢由商業化開始向文藝方向轉變,文藝性電影的票房可想而知。

但是,自2017年起的後4年,東陽美拉每年的業績目標,都需要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長15%,2017年完成1.15億元,之後3年分別完成1.32億、1.52億和1.75億。

這意味著,馮小剛接下來的幾年,也不會輕松。

李晨、馮紹峰、AB等6位明星也沒能撐起華誼浩瀚的業績

“浩瀚擁有著將明星吸引力在多個出口變現的運作經驗,能在多個內外部平臺上聚合豐富的資源,打造出以明星為內核的IP產品矩陣,從而使華誼兄弟具備完備的娛樂生態版圖。”一年前,王忠軍這樣評價浩瀚影視。

但是,被王忠軍寄予厚望的浩瀚影視,2016年最終交出的成績單卻並未達到預期。年報顯示,2016年浩瀚影視實現稅後凈利潤10,141.52萬元,與2015年華誼兄弟收購時承諾的目標(10,350萬元),相差200多萬元。

2015年10月,華誼兄弟宣布以7.56億元收購浩瀚影視70%的股權。

這次收購,被認為是華誼兄弟明星驅動IP戰略的重要舉措。浩瀚影視旗下有多個明星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其中4位是“跑男”——李晨、Angelababy、鄭愷和陳赫。

浩瀚影視CEO劉韜曾告訴娛樂資本論,“這些明星本身就是IP,後面無論是我們投資的影視劇,還是和各平臺一起聯合打造的綜藝節目,都會有明星股東的助力和參與。可以想象,以這種全新的模式來驅動項目,孵化IP,我們能夠撬動的資源是無限的。”

不過,由於浩瀚影視僅僅成立一天,就被華誼兄弟以10.8億元的高價買下,也一度引發資本市場爭議。 

高價收購的背後,也伴隨一紙為期5年的業績承諾協議:保證2015年的凈利潤要達到9000萬元,以後4年按照每年15%上浮。從2016年開始,接下來的5年合計業績對賭達到6.1億,如果完不成業績,那麽明星們就要拿現金來補差價。

為了確保能順利完成“KPI”,浩瀚影視還制定出了一套獨特的打法:圍繞藝人,每年只主投影視劇2至3部;不參與項目具體的制作和執行,將具體拍攝、制作工作交給母公司或通過與外部公司合作共同完成,浩瀚影視負責項目的前期策劃、投資,且具有該項目演員的定奪權。

這種以“藝人”為中心來開發項目的做法,雖然不一定能確保項目一定是高質量的,但是對公司和藝人來說是雙贏的:公司有項目產出,藝人也獲得了更多“上戲”的機會。

華誼兄弟認為,綜藝是浩瀚影視運作最成熟的業務。2016年,浩瀚影視參與的綜藝節目,包括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王牌對王牌》、《喜劇總動員》,愛奇藝的《我去上學啦》、《撕人訂制》,騰訊視頻的《約吧!大明星》、《年味有fun》等。

看起來,華誼浩瀚旗下的項目看起來個個都穩賺不賠,業績沒有達標也是有點匪夷所思。

以最吸金的《奔跑吧兄弟》為例,該節目第四季獨家冠名權等招標總計13.4億,加上各大單品牌植入及網絡播出權益,號稱單節目總收入突破20億,是二三線衛視兩三年的總收入。

但相較於一線電視臺浙江衛視,浩瀚影視在電視綜藝節目中只是處於次要地位的合作方,很難獲得巨大收益。

而與一線視頻網站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聯合出品網綜,雖然相比藝人統籌算是一大進步,但是由於目前網綜至少70%是賠錢的,要賺錢也並不容易。

另外,浩瀚影視參與投資,並由公司藝人馮紹峰主演的電視劇《幻城》,也遭遇滑鐵盧。

號稱投資3.3億元的電視劇《幻城》,於2016年暑期登陸湖南衛視周播劇場,雖然有馮紹峰、宋茜的明星主演陣容,以及郭敬明原著的加持,還請來了電影《阿凡達》幕後團隊來制作特效,但沒能挽救其52城收視難破1%的窘境,在豆瓣上評分只有3.6分。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浩瀚影視2016年業績難以達到預期。

根據規劃,2017年浩瀚影視及明星股東計劃參與包括《奔跑吧兄弟》、《約吧,大明星2》、《喜劇總動員2》、《年味有fun2》等在內的多個綜藝節目,同時有多部影視和網劇在規劃中。

但是,2017年浩瀚影視要完成的業績目標也更高了,稅後凈利潤1.19億元。

洪泰春分大會 俞敏洪 華誼兄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81

特朗普身陷彈劾危機 公開吐苦水稱“史上最受欺負”

在解雇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引發一系列政治風暴後,美國總統特朗普17日前往康涅狄格州新倫敦市,在該市海岸防衛學院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再次向指責他的媒體開炮。

特朗普在講話中稱,他是“史上最受欺負的政治人物”。“我敢打包票,歷史上沒有政治家像這樣被不公平和惡劣的對待。你不能讓他們打倒你,你不能讓批評家和否定家毀掉你的夢想。”他說。

在特朗普稱自己“最受欺負”的同時,最新民調顯示,他的支持率再度下降,而支持彈劾他的人數則上升,只有42%的選民說他們贊成特朗普作為總統的表現,50%不贊成。

(實習生 董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843

蘋果數百舊人吐苦水

1 : GS(14)@2011-05-15 00:12: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510&sec_id=15335&art_id=15239776
除了是蘋果的大腦,喬布斯對公司上至產品設計、下至穿梭巴士設計或員工餐廳食物都要管。他每逢周一也會與高層職員討論產品事宜,周三則會與市場部和傳訊部主管會面。即使無限期休病假,他為了建延續蘋果神話,喬布斯早前已聘請耶魯前商學院院長波多利內( Joel Podolny)過檔開辦「蘋果大學」,訓練蘋果員工接班。但神話背後,喬布斯絕對是一個嚴苛的行政總裁。
2 : 龍生(798)@2011-05-15 00:23:25

佢剩係管產品設計及開發就夠晒啦...

多鬼餘...
3 : hsts(1521)@2011-05-15 00:41:26

所以佢咪積勞成疾生cancer
4 : 亞力士(1473)@2011-05-15 00:49:07

龍兄 d完美主義者 好q恐怖架 基本上同控制狂無分別 衰d講句 條j放响褲浪左定右都要管
5 : GS(14)@2011-05-15 10:32:23

但是佢唔痴線就做唔到那些好突破的野
6 : abbychau(1)@2011-05-18 03:17:04

CEO 黎嫁嘛, 人地唔係白出糧
7 : GS(14)@2011-05-18 21:03:29

6樓提及
CEO 黎嫁嘛, 人地唔係白出糧


他袋一銀美元人工呢....
8 : abbychau(1)@2011-05-18 21:35:12

7樓提及
6樓提及
CEO 黎嫁嘛, 人地唔係白出糧


他袋一銀美元人工呢....

有分紅
9 : GS(14)@2011-05-18 21:47:50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CEO 黎嫁嘛, 人地唔係白出糧


他袋一銀美元人工呢....

有分紅


間公司好似唔派股息,只派Option....

做到死都仲要做,為甚麼呢
10 : fineram(806)@2011-05-18 21:52:24

9樓提及
8樓提及
7樓提及
6樓提及
CEO 黎嫁嘛, 人地唔係白出糧


他袋一銀美元人工呢....

有分紅


間公司好似唔派股息,只派Option....

做到死都仲要做,為甚麼呢


當局者先知乜事.
11 : 龍生(798)@2011-05-19 01:16:10

唔做都唔知做乜好...去到極限, 也有點可悲...
12 : GS(14)@2011-05-19 21:21:09

去到極限間野到人一死就有問題
13 : 龍生(798)@2011-05-19 23:23:59

古今中外都有這情況
蘋果, 巴群,
香港既加誠...恒基
14 : GS(14)@2011-05-21 10:53:32

所以就要有個制度,寧願決策慢一點,都可以持久力多一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298

三浩講場:清盤人的一肚苦水

1 : GS(14)@2016-03-11 12:57:42

最近兩個星期,亞視幾乎天天上報,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尤其是臨時清盤人與投資者之間的周旋,峯迴路轉。債務重組、員工欠薪、遣散及熄機停播等問題,天天都有新發展。身為同業,不禁有感而發,也想發牢騷!作為高等法院的代表,清盤人不時需要在短時間內及法律框架下,用其個人判斷作出合情、合理、合法的商業決定,為求達至盡量保護和平衡各方持份者的利益。但在現今複雜的商業社會裏充斥着各種利益及角色衝突,複雜的股東及債權債務關係,夾雜着公眾與傳媒的輿論、目光,構成四方八面的壓力點。夾在中間的清盤人所作出的商業決定,最終結局美滿,當然皆大歡喜(雖大多不曾聽見掌聲)。但當效果未及預期理想,清盤人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揚言投訴及訴諸法律之聲則此起彼落)。清盤人都是個人委任制的,所以在個別情況下如有閃失,更需以個人名義負責。其風險之高及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再者,在資可抵債的情況下進行債務重組或清盤,過程本身就是充滿了衝突,何況企業是資不抵債,更容易引發爭議。當枱上的餅未能滿足在坐所有人時,每個人都希望能比其他人分到大塊一點。有見及此,文明社會的清盤及破產法例的基本精神就是要確保債權人能公平地分配到債務人的財產(pari passu principle),不能因某人的拳頭較大或呼叫聲較響亮就能分到大塊點!有限責任公司的概念,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但大家可能忽略一點,當一家企業經歷多年負現金流及最終出現負資產的情況,其股東權益亦隨之而蒸發掉。而其管理層對企業股東的誠信義務,其實應該轉移至整體債權人利益。如果該企業決策者繼續經營負資產企業,令其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對債權人損害就更加深!所以業界早已倡議應為「在無力償債情況下營商」(Insolvent Trading)立法規管予以問責。當企業無力償債時,有關董事如無合理解釋為何未能防止企業繼續招致債項或尋求專家協助壠動企業拯救程序,法院可以命令相關董事負上個人法律責任,賠償企業及其債權人。業界希望企業拯救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後得以盡早審議及順利通過!
Peterson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隔周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1/1952459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