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劄記150122柬埔寨史(二) 千古誰與說興亡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1/2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0122%e6%9f%ac%e5%9f%94%e5%af%a8%e5%8f%b2%e4%ba%8c-%e5%8d%83%e5%8f%a4%e8%aa%b0%e8%88%87%e8%aa%aa%e8%88%88%e4%ba%a1/

千古興亡, 百年悲笑, 一時登覽.
讀書劄記150122
柬埔寨史(二) 千古誰與說興亡
掌門執筆

續(B)吳哥時期
話說802年吳哥開國,經歷了二百年草創與發展, 1001年闍耶跋摩五世死後進入動亂期. 國家削弱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階級統治過份嚴酷,政治腐敗; 而外部因素則體現為占婆人的入侵.***

湄公河從柬埔寨流入南越出海,三角洲地帶古稱「占婆」. 此地除了盛產稻米之外, 更是柬埔寨唯一口岸, 其內陸森林產品,如犀角等, 必須經此出口往中國、南洋和印度. 所以占婆是柬埔寨的經濟命脈,對外咽喉之地, 自古高棉強弱就看能否控制占婆.****

由於湄公河交通便捷, 無論由柬入越,抑或由越入柬都很容易, 兩地也就經常兵鋒往來.*** 北越和南越之間多山, 北越古稱「安南」,與南越「占婆」長期分屬兩個國家,到了晚明才合為一國. 占婆地域相較高棉為小, 高棉強大的時候有能力統治占婆; 占婆強大則入寇高棉,但無法統治之. (註:兩越合併之後,高棉又轉弱,便只有越南侵佔和控制高棉了.***)

早期吳哥強大,部分原因就是征服了占婆. 吳哥對本族人的盤剝已很嚴重,對異族如占婆和泰國更是毫不留情, 激起了占婆人的反抗,尋且趁其內亂多番入寇. 對十一二世紀的吳哥君主來說, 能否領導國家擊退占婆入侵,便是對其權力的考驗.

4十一世紀末一個新王朝統治吳哥, 第三王蘇耶跋摩二世統一全柬, 遠交中國,東征占婆,一洗頹風. 他是第一個向中國朝貢的吳哥國王,中國稱其國為「真臘」. 他最偉大的事功是建造了世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
〈吳哥寺〉.
吳哥寺包括寺院、陵墓和天文臺,占地200公頃, 於1150年蘇耶王死後才完成.
它的最大特色是全長超過一英里的淺浮雕環寺邊廊. 淺浮雕塑像群從起點按逆時針方向排列, 而觀賞者則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審視右手邊的人物故事. 雕塑敍事按照印度教 “成、住、壞、空” 宇宙四階段循環時間觀開展: 宇宙必將走向毀壞,歸於空寂,以符合 “熱力學第二定律”, 然後由婆羅門以大霹靂重建之…..

吳哥寺崇拜的是印度教的毗濕奴Vishnu神, 有別於之前的濕婆Siva神,*** 也是全柬唯一祭奉 毗濕奴的寺廟. 此點饒有意味,而與政權更替有所關聯. 新王朝有意樹立新的管治典範,以與舊朝區分; 而人民對舊朝失去信心,連帶對舊信仰的虔誠也為之衰退.*** 蘇耶王晚年被弒,國家重陷混亂, 毗濕奴崇拜也就未能持續下去,而逐漸為佛教所取代.

5〈中興盛世〉
近兩百年的混亂期以1177年占婆侵略者摧毀舊都達到高潮, 而以1182年闍耶跋摩七世登基結束. 闍耶王是柬埔寨歷史上最有成就的國王, 不單止中興了吳哥,更將之推上巔峯. 他的首項事功就是徹底擊敗占婆,於1192年將其滅國. 殘酷的對占婆戰爭被刻劃在 巴戎Bayon寺的淺浮雕上面,就如 圖拉真圓柱一樣.
闍耶王打後一百年,吳哥重奪出海口, 統治占婆、泰國東部(湄南河三角洲)和老撾南部,版圖史上最大, 征收貢賦,大興土木,進入盛世.***

闍耶王也有諸多大型建設,但其最不平凡之處是設立了許多醫院寺廟. 據「塔布蘢寺碑」詳細記載, 某間醫院有權要求附近838條村莊共約8萬名成年人口的供養, 包括提供勞動、稻米和奴婢. 目前已確認了約20個醫院遺址,廣泛分佈國境之內,邊遠者及於今日泰寮地方. 這種 “為人民服務” 的精神出現於古代階級社會著實令人費解, 源自闍耶王拯救眾生的佛教思想.***

或者闍耶王之所以能夠排拒占人,中興國運, 靠的就是提出佛教作為新的主流意識形態, 因而取得基層國民的擁戴,**** 就如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一樣. 人民久對印度教階級森嚴的陳腐教義失去信心, 其時或許已大量改宗佛教. 反映在他獨創的超大型巖壁面相雕刻上面, 佛面帶著半微笑安詳神態, 與傳統印度教神像猙獰肅殺的面容恰成絕對反差, 可見其刻意轉換意識形態的心思.***
闍耶王本人信的是大乘佛教, 但其時從錫蘭傳入中南半島的上座部佛教開始大盛, 西至緬甸,東及占婆,全面取代印度教的地位, 柬人未幾也接受了這股潮流.

十三世紀末期吳哥由盛入衰, 內部因素最主要是水資源衰竭,灌溉系統動搖; 外部因素則是泰國入侵.*** 素可泰和羅斛 先後掙脫桎梏,轉向中國朝貢, 高棉在泰治權和收益均瓦解. 十四世紀阿瑜陀耶Ayudhya王朝建國,主客勢易, 輪到泰人頻繁入侵洞里薩湖地區. 最為致命的是灌溉系統經受連番打擊,終於全面崩塌, 稻作難施,虐疾橫流,人口大量流失.

(C) 後吳哥時期
6〈衣冠南渡〉
吳哥毀壞令人唏噓之處, 不在王朝絕統,而在文化湮沒.**** 那是典型意義的「黑暗時代」,有如羅馬殞滅,永嘉亂起,而劣況有以過之. 黑暗程度去到 “全面遺忘”的地步, 荒煙蔽日,榛莽埋碑,就如瑪雅一樣, 而且更為離譜. 以下是一則有名的傳說: 1550年一位國王騎象行獵,途中失足絆倒, 他命人清理叢林, 意外地發現一個規模令人驚歎的廢墟….. 柬人全面遺忘吳哥只用了一百年時間, 而柬地海拔落差不大,不似瑪雅, 此事極為離奇,難以解釋!

最重要的一次泰人入侵發生於1431年, 首都自此遷離吳哥,南移 金邊Phnom Penh地區. 金邊,意為 “四面城”, 地當湄公河和洞薩里湖水流交滙之處, 便利貿易. 那時正值 鄭和七下遠洋之後, 中國朝貢制度強盛, 華人在東南亞商業擴張,改變了整個大區域的政經格局. 金邊取吳哥而代之,其性格已從宗教治世轉為政經運國,***** 這也是前朝易於遺忘的理由.

後吳哥時期碑銘零落,反映出文化取態已大不相同, 超過1,000塊石碑在1300年以前豎立; 之後的則不足100塊.

《柬埔寨史A History of Cambodia》 (1983) David Chandler 第四版(2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69

小吏關乎天下興亡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33084

明末名臣祁彪佳有《陳民間十四大苦疏》,說到對百姓的各種盤剝壓榨,其中多半是基層社會潰敗崩潰、各級小吏恣意妄為的情況。(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2月1日《南方周末》)

讀《明史》,有兩件事頗可註意。李自成年幼牧羊,後來“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很無賴,數犯法。知縣晏子賓捕之,將置死地,脫去為屠”。張獻忠是軍人,因為犯法當處死,但是“主將陳洪範奇其相貌,為請於總兵官王威,乃逃去”。這兩人的逃逸都是因為基層官員處置不當。分析明朝敗亡的文字太多了,孟森先生簡要寫過“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認為“至崇禎朝遂以亡明,蓋由外困於建州,內民生日蹙故耳”。他也談到明代軍事制度的失敗導致國家無力應對內亂外患。不過一些日本和歐美學者還註意到明代特有的“廣泛的社會不安與混亂”:因為深刻的經濟和社會變遷,各階層的身份認同遭到破壞,“反叛精神在社會中的那種喧囂和彌漫”成為晚明特異的現象。或者我們可以說,社會比較快速向前進步發展帶來的激蕩和錯位,處理不好也是不安定因素。為什麽一個古代帝國在這樣的歷史關頭,往往應對失當,往往把國家和社會帶入危機?

由秦漢到明清,帝國權力和社會控制被刻意地被設計為由上到下的縱向結構,帝王一直在刻意地弱化地方和基層社會的橫向結構,以致村莊、鄉鎮和州縣的自助和自保能力疲軟無力。一旦盜賊興起內部,外敵蜂擁而至,基層社會只能潰散解體,頓成一盤散沙。由於羅馬帝國和基督教會傳統的影響,這種帝國縱向的權威結構在中世紀歐洲也是法學家和神學家認同的模式,因此他們中間許多人傾向於把安定秩序與王權的成長聯系在一起,提出延續至今的中世紀歐洲政治史的基本敘述範式。但是正如馬克斯·韋伯等人後來強調的,中世紀的行會、市民和城市所建立的地方社團在認可甚至大力支持王權的同時,又通過團體成員之間橫向的契約關系,形成了自己堅固的自助和自保能力,最終鞏固了整個社會和國家的凝聚力。其實恩格斯早在1884年就已經註意到,即便是中世紀歐洲的農民也借助古老的公社傳統,擁有“地方性的團結和抵抗的手段”。

過度倚重由上到下的縱向權力配置和弱化地方社會結構,導致古代國家統治疲軟,抵禦外敵乏力。其中一個關鍵的方面就是在權力結構的末梢,對大量底層官吏很難實施有效的監督。他們待遇偏低,才華有限,往往有不得重用的酸楚感,卻掌握著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權力,時常不作為,或者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小吏不作為和亂作為的故事遍布二十四史,《新唐書》中有這樣的故事:主管選官的李至遠討厭手下小吏接受賄賂和做小動作,對他們嚴加管束,但是仍然有小吏把落選的王忠改名“士忠”寫進獲選名單,以便之後再添加一筆,改回原名。幸虧李至遠記性好,知道參加選調的三萬官員里沒有姓士的。小吏的狡黠、無底線和作惡能量由此可見一斑。

王競前幾年導演了影片《大明劫》,寫明朝大將孫傳庭與李自成作戰失敗的事。《明史》記載說,孫沒有得到地方士紳和百姓主動和有力的配合。電影里有一個情節:孫因為作戰緊急,親自調查當地倉庫里的糧食。倉官把泥土當作谷物填入口袋冒充,虛報說糧食儲備充足,被孫發現後處死。正史的記載偏重帝王將相,忽略對底層官吏情況的描寫。不過我們還是能由很多官員列傳里看出一些情況。明末名臣祁彪佳有《陳民間十四大苦疏》,說到對百姓的各種盤剝壓榨,其中多半是基層社會潰敗崩潰、各級小吏恣意妄為的情況。在這個意義上,《大明劫》里面管理糧倉的這位小官,他在國難當頭時的麻木和大膽,是一個典型的範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