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寒冬”到了,但撲面而來的未必都是寒意。

snowfield-670307_960_720

看到街道兩旁雕落的楓葉,才知秋意漸濃,但今年北京的初秋猶如寒冬將近,綿綿秋雨里,瑟瑟發抖的行人絡繹不絕。在當下的創業圈,“融資寒冬”這一類的內容也是刷足了朋友圈,讓創業小夥伴著實感覺到陣陣涼意。

前幾天與朋友聊起創業“寒冬”,我猜測這是不是“陰謀論”——“3 個月如一年”的互聯網節奏,讓我不禁對這“冷熱交替”打個問號,這是否又是資本與媒體主導的一場戲劇,或者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lee 是某“妖股”科技公司投資總監,和他聊起如今的“寒冬”,他的想法很有趣。他說,這陣“ 寒風” 可以吹吹“ 泡沫” 了, 而泡沫分兩種,一種是“好泡沫”,一種是“壞泡沫”。所謂的“ 好泡沫”, 就是好項目與稍遜一籌的項目在這一時期都得到融資和高度關註,而“ 壞泡沫” 則是不太重視傳播的實力派項目被顏值高的偶像派項目KO 掉, 得不到融資和關註。

在他看來,這陣“寒風”正好可以吹散虛高的估值,讓創業者把重心放在拿到錢而非高估值上,“重產品、輕炒作”的實力派項目會在這個時候脫穎而出,也許在這個時期,真正的創業才剛剛開始……

“寒冬”時節,燒錢的O2O 項目並不好過。前些天,一個上門送水果項目的創始人找我聊天,自然而然說到創業近況。他叫“耗子”,一個80後的青島北漂,和他一樣的追夢人在偌大的北京數不勝數。他坦言,這個水果O2O 項目已燒了一兩百萬,已無力再燒錢,當下投資人投資謹慎,融資也困難至極,如今他正陷入瓶頸,正在審視項目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轉型,不知道未來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其實,“寒冬”時期也是“初春”時刻,靠燒錢維系的“偽需求”項目漸行漸遠,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類項目正迎來“初春”,這同樣也考察了創業者如何應對資本市場。相比“耗子”,F先生則是在這個“寒冬”迎來“初春”的人,開心地對我講起A 輪融資的到賬情況。F 先生做過近10 年PE,且有豐富的行業背景及經驗。他的項目有穩定的現金流,加上團隊及自身的背景經驗,讓他能遊刃有余地面對投資人。我戲稱F 先生的“第二春”來了。

不管是“寒冬”還是“初春”,不論是“好泡沫”還是“壞泡沫”,知之而後定,定才能生慧,而“PPT 創業家”也會慢慢消失在我們的視線里。如果把創業者看成一個產品,有的是“流星現象級”產品,而有的則是經久不衰的常春藤。創業不僅是對能力以及知識的考量,拋開商業方面的邏輯,我更喜歡它是一種尋求生活意義的方式,因而在這條路上,所謂的洞察人性、探索生活,也將反作用於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