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友嘉工具機 挑戰全球十大 朱志洋:2015年合併營收拚400億 將整合關係企業 在台港滬各推一家上市公司 擬發TDR

2009-10-08  THT





工具機大廠友嘉實業集團參加義大利米蘭工具機展(EMO),展場面積是前五大,廣告行銷經費居台灣業界之冠。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指出,集團的工具機事業兩年前合併營收突破100億元,預期至2015年工具機合併營收將挑戰400億元,邁向世界前十大工具機廠目標。

他強調,將整合關係企業,分別在上海、台灣、香港各推出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在香港掛牌的友佳國際,不排斥回台發行存託憑證(TDR)。以下是專訪摘要:

問:台灣今年上半年工具機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54.7%,景氣何時回升?

答:日本工具機業今年第一季衰退80%、歐洲衰退70%、台灣下滑60%,大陸衰退三至四成。第二季普遍略為回升,但是與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仍有一段距離。以台灣工具機相關上市櫃公司為例,今年前八月銷售量平均減少幅度約65%。

不過,工具機產業第四季將比第三季好,平均回升二至三成。第四季與去年同期相比,應可增加三成以上。但這仍只是大幅衰退後的反彈,未來會慢慢回升。

問:政府鼓勵企業回台灣上市或發行TDR,友嘉是否有此打算?

答: 友嘉在全球有52家公司。其中友佳國際在香港上市;祥裕、友銓在台灣掛牌。未來台灣的關係企業將要整合出一家年營收約100億元的公司上市、香港要有一家 年營收約5億美元的企業掛牌、大陸要整合一家年營收約人民幣50億元的公司在上海上市。友嘉國際則不排除回台灣發行TDR。

問:友嘉工具機產銷量在不景氣時為何能大增?

答:全球不景氣,日本、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產銷量大減,日本一家世界級大廠每月銷售量由1,000台減至200台,現在即使回升至300台,降幅仍大。

友嘉工具機產銷量也衰退,但因擁有完整產品線,降幅較輕,旗下友佳國際所屬的友佳精密(杭州),10月起月出貨量可增破200台,加上旗下台灣麗偉及友盛(上海)精密等公司,僅大陸廠月出貨量就可增至250台至260台,今年底應會突破300台。

友嘉集團在全球有20座工廠,包括台灣、大陸等廠工具機月總出貨量可達380台,今年底目標是400台。不景氣反而給友嘉產業地位躍升的機會。

由 於堅持提升產品品質,強化產品線、提升產品精準度及專業化、增加功能性、開發大型化產品等,有助提高平均銷售單價(ASP),預計到2015年,大陸廠工 具機的ASP可由目前200萬元倍增到400萬元,屆時集團工具機年出貨量目標為1萬台,年營收達400億元,並進入全球前十大行列。

問:友嘉為何此次盛大參加米蘭工具機展?

答:台灣是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參加EMO展的廠商家數排名第三,但使用的攤位面積普遍不大,行銷不夠強勢,也連帶影響台灣製造的產品形象與價格定位,相當可惜。

友 嘉投下巨資,在展場積和區位與日、德國、美國等工具機大廠抗衡,更在米蘭地鐵大手筆廣告,未來將提撥集團營收3%做廣告行銷,全力打造 「FFG」(Fair Friend Group)為世界一流企業的招牌。以至2015年營收400億元估計,一年投入的預算就高達1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23

周杰倫電影失利 引爆台港影視大亨戰火


2011-2-10  TNM




歌壇天王周

杰倫,首部好萊塢電影《青蜂俠》在美國掀起風潮,甫上檔就站上全美票房冠軍。但他幾年前主演的電影《功夫灌籃》卻賣得不好,在美國的版權乏人問津,讓投資 150萬美元的香港英皇集團血本無歸,還為此跨海控告台灣製作公司長宏影視,要求賠償其損失。意外引爆台、港影視大亨吳敦、楊受成間的戰火!

長宏影視大亨 吳敦

出生:1949年11月29日生、安徽人

家庭:與第一任前妻育子吳庭言、第二任前妻女星許佩容育女吳尉慈,前女友為藝人鄭家榆

學歷:政工幹校19期(現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經歷:14歲加入竹聯幫,追隨陳啟禮任總護法,綽號「鬼見愁」。後受情報局指使,與陳啟禮、董桂森在美國刺殺本名劉宜良的作家江南,被判無期徒刑。 1991年出獄後,成立「長宏影視」「長鑫影視」。以《烏龍院》系列電影捧紅郝劭文、釋小龍等童星。另以電視劇《倚天屠龍記》捧紅賈靜雯。出品過《功夫灌 籃》《刺陵》等電影。

日前,亞洲天王周杰倫,首部好萊塢電影《青蜂俠》在美國大賣,為他進軍歐美電影市場奠定了基礎。但之前周杰倫主演的《功夫灌籃》,卻在美洲地區慘遭滑鐵盧,連電影版權都乏人問津。

賣座差 法院見

《功夫灌籃》是由朱延平導演,幕後投資的電影公司,包括台灣長宏影視和香港英皇電影國際公司。二家公司負責人分別是吳敦和楊受成,均是港台知名的影視大 亨。原本,二家電影公司都以為可靠這部片子大賺一筆,沒想到最後統計,影片在中國只盈餘區區人民幣三百五十七萬餘元,約新台幣一千六百萬元。

本刊調查,因為《功夫灌籃》賣得不好,這一千六百萬元的盈餘,竟然引發港台影視大亨大鬥法,香港楊受成要求這些錢全部歸他,吳敦不同意,楊因而跨海提告。

日前法院一審判決,「台灣的吳敦贏,這些錢都不需付給香港楊受成。」理由是吳透過另一家境外公司與英皇簽約,二家都是外國公司,不歸台灣司法管轄範圍,因此駁回英皇的告訴。

台港影視大亨為了周杰倫的電影在美國票房失利,鬧進法院,掀起司法戰火,這可能是目前在美國人氣紅不讓的周杰倫始料未及的。

歐美賠 成爭點

本刊找到吳敦,說到《功夫灌籃》在美國賣不出去,他顯得非常吃驚。吳敦說:「當初就是看中周杰倫的超高人氣,才找他主演《功夫灌籃》,並請來專拍喜劇的導 演朱延平掌鏡。當時評估,這部喜劇片肯定大賣,所以找上香港英皇集團合作,為促成這個案子,我還親自飛到香港跟楊受成簽約。」

吳敦無奈地說:「真的很意外,光是日本,我就可以賣到二百萬美元,整個歐美卻賣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關鍵在於《功夫灌籃》的版權在美國賣不掉。」

吳敦說:「就我的認知,英皇出的這一百五十萬美元,是他跟我買的『歐美地區獨家代理權』,不過他們卻認為,這是『投資』。」

吳敦強調:「當初雙方說好,整個歐美市場由英皇集團用一百五十萬美元包到底,意思是如果他們賣不到一百五十萬美元,就要自行吸收;若票房超過一百五十萬美 元,再按比例分帳。怎麼搞到後來歐美賠了,就來跟我說要其他地區的營收?這樣說不通嘛!『包底分帳』這個東西,在我們電影界是行規、是默契。」

討盈餘 碰釘子

其實一開始,英皇就擔心周杰倫在歐美知名度不夠,會影響發行。不過《功夫灌籃》在法國賣了三十萬美元,讓英皇信心大增,覺得電影應該會受歡迎。只不過後來跟美國買方洽談時,在金額上陷入膠著,無法達成共識。

本刊調查,英皇當初以一百萬美元的價格跟美國談發行,但對方覺得太貴,態度強硬,英皇也不退讓,最後破局收場。就因為少了這一百萬美元的收入,才讓楊受成 慘賠。楊受成後來向長宏追討其他盈餘,去年找來台灣理律事務所名律師宋耀明出馬,向長宏求償新台幣一千六百多萬元,卻處處碰壁,最後才不惜訴諸法律。

即使跟英皇集團打官司,吳敦還是說:「我跟楊受成還是好朋友,並沒有撕破臉,我們還常通電話,但絕不會提到官司的事。我能理解他們是上市公司,帳目要明 確,既然投資有虧損,他們只能提訴訟求償,至少給股東交待。但我做生意不會亂來,該給的我一定給,不該給的就算逼我,我也不會給!」

為了彌補英皇,吳敦後來又把周杰倫主演的下一部電影《刺陵》香港代理權,便宜賣給楊受成。但二位大老闆似乎與周杰倫八字不合,《刺陵》的票房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讓吳敦無法置信,英皇集團更是無語問蒼天。

續刺陵 再慘敗

吳敦說:「《刺陵》我一共賠了一.五億元。輸了就輸了,我承認我打敗仗。《刺陵》架構不對、故事不對,但這絕對不是演員的問題,也不是導演的問題,這類探險尋寶的電影,本來就不是朱延平的強項,全都該怪我,當初沒想到這一點!」

吳敦說:「當時一拿到《刺陵》的劇本,很習慣就找了朱延平導演,因為我信任他。男主角也很自然找了合作過的周杰倫,還有名模林志玲,賣得不好,是我的問題。」

雖然賠了錢,但吳敦不怪天王、天后,反而一再歸疚自己的「戰略」錯誤。吳敦說:「我曾經去片場看過,周杰倫跟林志玲真的沒話說,相當認真,他們也很希望把戲拍好,是我疏忽,有些細節沒注意。很可惜,這部沒起來。」

轉電視 補缺口

吳敦前後跟周杰倫合作過二部電影,拍第一部《功夫灌籃》時,投資約新台幣三億元,第二部《刺陵》則花約新台幣四億元,二部共賠了一億多元。吳敦坦言:「《刺陵》慘賠了,讓我傷得很重,現在我暫時不敢再碰電影,希望多拍幾部電視劇,補足缺口。」

吳敦自信滿滿地說:「拍電視劇一定賺,現在我手上還有《天涯明月刀》及《多情劍客無情劍》二部電視劇,準備四月開拍,男女主角已經在談了,但現在還不能公布,不然就見光死了。等我補足元氣、養精蓄銳後,再考慮是否重拍電影。未來若有機會,也不排斥跟周杰倫三度合作。」

吳敦今年六十二歲,年輕時加入竹聯幫,一直跟在幫主陳啟禮身旁,後來他與陳啟禮因為在美國犯下江南案,聲名大噪,還因此鋃鐺入獄。吳敦被關了六年多,出獄 後選擇影視這條路,成立長宏影視公司,製作多部電影,捧紅了賈靜雯及陳楚河等多名明星。除了固定跟朱延平合作外,吳念真、王晶也都是他的合作對象。

至於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今年六十七歲,從父親楊成手中接下英皇,主要以影視本業為主,最近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就是由英皇投資製作,在中港台都相當賣座。也因為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功,讓楊在影視界舉足輕重。

青蜂俠 洗前恥

吳敦前後跟周杰倫合作過二部電影,拍第一部《功夫灌籃》時,投資約新台幣三億元,第二部《刺陵》則花約新台幣四億元,二部共賠了一億多元。吳敦坦言:「《刺陵》慘賠了,讓我傷得很重,現在我暫時不敢再碰電影,希望多拍幾部電視劇,補足缺口。」

吳敦自信滿滿地說:「拍電視劇一定賺,現在我手上還有《天涯明月刀》及《多情劍客無情劍》二部電視劇,準備四月開拍,男女主角已經在談了,但現在還不能公布,不然就見光死了。等我補足元氣、養精蓄銳後,再考慮是否重拍電影。未來若有機會,也不排斥跟周杰倫三度合作。」

吳敦今年六十二歲,年輕時加入竹聯幫,一直跟在幫主陳啟禮身旁,後來他與陳啟禮因為在美國犯下江南案,聲名大噪,還因此鋃鐺入獄。吳敦被關了六年多,出獄 後選擇影視這條路,成立長宏影視公司,製作多部電影,捧紅了賈靜雯及陳楚河等多名明星。除了固定跟朱延平合作外,吳念真、王晶也都是他的合作對象。

至於香港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今年六十七歲,從父親楊成手中接下英皇,主要以影視本業為主,最近劉德華主演的《新少林寺》,就是由英皇投資製作,在中港台都相當賣座。也因為在電影事業上的成功,讓楊在影視界舉足輕重。

英皇集團主席 楊受成

出生:1944年3月2日、廣東潮州人

家庭:二段婚姻、育2子3女

學歷:新法書院肄業

經歷:早年經營鐘錶行,陸續跨足金融、地產、酒店。1991年進軍唱片、電影、出版業,成就龐大英皇集團,躋身香港影視大亨。曾涉入曾志偉、梁思浩遇襲 案,與旗下藝人容祖兒先後被約談,在廉政公署的影視掃黑行動中被捕,但未遭起訴。2001年買下《東周刊》,隔年刊出劉嘉玲被虐裸照引發爭議,因而停刊。 英皇製作過《千機變》《證人》《功夫之王》多部賣座電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11

在台港兩地鴨子划水獵地、養地 富邦蔡家拿下香港銅鑼灣地標

2012-12-10  TWM
 
 

 

香港銅鑼灣Cubus商業大樓以十五億港幣賣出,創下香港今年該區房地產的最大單筆成交金額。而其買方,就是台灣的富邦集團蔡家。

撰文‧黃佑晴

香港銅鑼灣「地標」Cubus商業大樓以十五億港幣、約五十五.五億新台幣賣出,創下香港今年該區房地產的最大單筆成交金額。據悉,買下整棟Cubus大樓的神祕大亨,正是富邦集團蔡萬才、蔡明忠家族!

案子一成交,立刻在香港地產界引發討論,商場業內紛紛私下打聽富邦蔡家插足香港地產的實力與背景;反而在台灣,卻因「資金外流」的敏感話題,這消息還停留在低調不曝光的狀態。

其實Cubus商業大樓早在一年多前,便委託國際仲介來台尋找買家,包括全聯社董事長林敏雄、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鎮宇等手上現金滿滿的買家都曾是遞件對象,案子談了一年多,最後由蔡明忠家族得手買下。

Cubus大樓由豐泰地產集團、香港僑福地產及資本策略三大股東共同持有。二○○六年豐泰集團等買入、重建的總成本約達四.六二億港幣,如今開價十五億港幣,賺足兩倍以上。

富邦蔡家這兩年事業騰達,在壽險、電信事業的投資穩當,每年固定收回不少現金,手上抱著一堆現金需要分配去處,海外地產就成為考慮方向之一。儘管Cubus大樓的年租金報酬率約二.六%左右,不算出色,但香港商辦大樓市場保值且具潛力,富邦於是大手筆進場。

事實上,此樁交易案賣家之一的豐泰,也已透過私募形態投資台灣地產,知名案例是買下台北市遠東飯店旁邊的土地。

豐泰洽購遠東飯店旁這塊原由宋氏家族所持有的千餘坪土地時,曾有意尋找國內買家共進合擊,一度透過關係找上林敏雄,沒想到林敏雄早就先一步卡位,已從宋氏家族其中一人手中買到六%持份,因而拒絕。豐泰索性向富邦銀行貸款,另籌購地資金,而富邦也因此成為抵押第二順位的債權人。

富邦蔡家此舉有如以逸代勞;當豐泰利用私募基金投資台灣房地產,若這塊土地遲未開發,豐泰最後仍須出場,屆時富邦身為第二順位,極有機會順理成章拿到這片黃金土地。看來富邦在台灣、香港的獵地養地猶如鴨子划水,也算衝勁十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9

商合會主席:人流、物流、金流應更緊密匯整 李大壯推台港合作 擴大中國商機

2013-06-17  TWM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成立三年多來,主席李大壯致力推動港台經貿交流與合作;面對中國可觀的商機,他認為,台港應在人流、物流、金流層面加強合作,把中國效益放大。

撰文‧賴琬莉

「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今年已經在位第四年,但他鮮少提及他的家世背景,其實李大壯出身世家望族,他的祖父張學銘是張作霖二子、張學良同父同母的胞弟,換言之,他是民國初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曾孫。

「我本名張實,幼時父母離異,五歲跟著媽媽到香港投靠經商的外祖父,從母姓,改名鄭大壯,後來母親再嫁,繼父姓李,所以又更名為李大壯。」他用最精簡的方式,一口氣說完自己的出身背景。

李大壯不僅家世顯赫,也活躍港台政商界,他是香港新大中集團主席,還掛名過中國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商會總會理事、YPO(青年總裁協會)北亞區主席等頭銜,與台灣商界熟悉,一位YPO會員的台灣企業家表示:「李大壯兩岸政商關係都不錯,常到台北與企業家球敘。」

規畫大中華生活圈旅遊

二○一○年四月,香港特區政府成立「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同年五月成立的台灣「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對口,這是港台首次建立起制度化的交流平台。

在此平台之下,香港同步成立「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商合會)」,與台灣的「經濟合作委員會(經合會)」展開交流;港台相關的經貿、投資和旅遊等領域,就由商合會與經合會負責。

兩岸三地政商關係深厚的李大壯,毫無疑問成為接手「商合會」的不二人選。他出任商合會主席三年多來,商合會及經合會除了輪流在香港或台灣舉辦年度會議,也大力促進投資便利化,期望在港台資企業的投資限制能降低,台灣工業銀行策略長駱怡君表示:「李先生兩岸人緣好,商合會非常積極推動港台的合作事務。」對今年邁入第四年的商合會目標,李大壯認為可以從人流、物流及資金流三方面努力。人流部分,他認為港台在旅遊業合作仍有相當寬廣的發展空間,「我已經向新任旅發局主席林建岳建議,由香港旅發局建立一個聯合兩岸四地(中港台及澳門)的旅遊業合作平台,加強港台合作。」林建岳同時也是商合會的成員。

據統計,中國赴香港「個人遊」在○三年七月實施後,過去九年多中國訪港旅客屢創新高,一二年陸客訪港逾三四九一萬人次,較一一年上升二四.二%,占整體訪港旅客逾七成。至一二年十二月,中國「個人遊」赴港旅客人次累計已超過一億人次。

中國旅遊研究院的最新數據推算,至二○年,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可望達到一.七億人次;而根據現時赴港旅客占中國大陸出境旅客人次的比率預測,屆時訪港陸客更可達七千五百萬人次。

「雖然這些數字只是推算預測,卻實實在在反映中國出境旅遊的潛在經濟效益,針對這塊大餅,香港與台灣之間不該只有單純的競爭關係,相反的,雙方可以共同合作。」李大壯表示,如果兩岸四地能合作,建構相關制度接連四地,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提供更完善的旅遊服務,一定可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例如,規畫「一程多站」的旅遊行程,透過港、台、澳門各自的特色路線擴大觀光吸引力,也能讓中國旅客的消費力雨露均霑。

加強互信 創造投資機會至於物流,香港一直以來奉行自由企業和自由貿易的經濟政策,不設進口關稅,吸引很多國際企業來港營商。回歸十六年迄今為止,香港依然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轉口港,據特區政府統計,一二年,六二%的轉口貨物原產地為中國,而五四%則以中國為目的地。

此外,○九年十二月動工的港珠澳大橋,預計將在一六年完成,屆時將大大減少旅客和貨物往來香港、珠三角西部的成本和時間。

李大壯強調,大橋完工後,珠三角西部將進入「距離香港三小時車程」的範圍內,形同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腹地,透過香港的轉運能力加上台灣的企業活力,應能有效擴大中國市場商機大餅。

在資金流方面,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之一,亦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及銀行中心。以市值計算,截至一二年底,香港是亞洲第二大和全球第六大證券市場。香港交易所共有一五四七家公司上市,其中一七九家公司在創業板掛牌。香港股市總市值達二.八兆美元,香港也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一二年底管理的基金總額約占整個地區的一八%。

據台灣經濟部投審會資料,一二年台灣核准了二七九個來自香港公司的投資項目,總值三.六億美元。與此同時,台灣核准六十四個台灣公司到香港的投資項目,總值二.九億美元,李大壯認為,「香港和台灣應建立更緊密的投資往來,為雙方創造更多機遇。」李大壯期望透過「商合會」的平台,繼續為促進香港與台灣的商貿合作出力,並將推動香港和台灣能簽訂類似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或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更緊密合作協定,加強兩地合作的互信。

李大壯

出生:1959年

現職:「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新大中集團主席經歷:設備代理商、YPO(青年總裁協會)北亞區主席學歷:英國倫敦修己斯美術學院

家庭:已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62

上海自貿區 衝擊台灣與香港的競爭力 拒絕邊緣化 台港合作是解方

2013-10-28  TWM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在九月底正式掛牌成立,作為中國更進一步向世界開放的示範點,台灣與香港面對威脅已成定局,要避免邊緣化危機,台港加強合作可能是關鍵。

「上海將超越香港,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這是稍早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對上海自由貿易區的評論。九月以來,「自貿區」幾乎已成為香港最熱門的討論話題之一。香港《文匯報》更在九月三十日自貿區揭牌日評論:「上海自貿區無可避免對香港形成競爭,香港過去的優勢將難以為繼。」上海只是試點 目標全中國事實上,早在今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正式通過了「推進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意見,擺明要用自貿區取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對於香港,上海自貿區無疑已是「邊緣化危機」的代名詞。

而對於台灣來說,自貿區帶來的威脅恐怕只有更大,不會更小。在全球區域經濟協定中成為落後者的台灣,過去能夠吸引外商投資的少數優勢之一,是作為「中國市場跳板」;如今上海門戶一開,不僅外商透過「跳板」前進中國的誘因降低,甚至可能進一步吸引國內企業加速西進。

香港與台灣,過去十餘年來因為「中國制度相對落後」而享有優勢,如今這個優勢正在消失。面對上海自貿區,兩地的迫切問題是一樣的:在邊緣化的危機之中,如何尋找自己的新定位。

好消息是,自貿區揭牌之後,暫時落得一個「雷聲大、雨點小」的評價。雖然採用負面表列,但負面清單卻有十八大類、一○六九個小類,被評為「如同正面表列」;原先被寄予厚望的利率自由化,也被加上了「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的但書。美林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自貿區方向對,但太多的開放政策不夠具體,留下許多讓政府自行解讀的空間。」然而,即使自貿區的開放暫時還在「摸石過河」的狀態,但方向卻絕對不會改變。「因為這場試驗有更高規格的目的,就是為了完成︽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預做準備。」鳳凰衛視財經評論員朱文暉說。

他強調,BIT其實就是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藍本,內容有八成相同,「是『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簽了BIT,中國等於就進了TPP的一大半。

「中港的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或中台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都是屬於低水平的貿易協定,談判只能循序漸進,沒有動力與壓力去往更高層次去邁進。若未來中、美真的簽了雙邊投資協定,在這個高水平的經貿關係安排下,香港未來的地位堪虞。」朱文暉並強調,中國國務院頒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之所以將上海括弧,代表的是如果上海成功了,自貿區將推行全中國。「上海自貿區試驗期限三年,就是期盼可以在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完成簽訂BIT。」然而,實際情況的發展恐怕會比朱文暉的預期進度更快。在上海自貿區上路之際,至少已有浙江、安徽、廣東、遼寧、福建五省著手規畫自貿區,而天津市、重慶市的自由貿易區方案更已上報國務院。

曾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組顧問的朱文暉,十月十八日來到台北,參加《今周刊》與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合辦的「港台攜手打造經貿合作新契機」論壇。

除了朱文暉之外,這場論壇邀集港台產官學界的重量級人物,包含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主任梁志仁、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劉憶如、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經濟學家馬凱、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鄭貞茂等人。

至於這場論壇的目的,就是要為台灣與香港尋找邊緣化的解方。

最有效的政府是盡量少管

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近期以來,各界也頗有討論聲音,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林建甫強調,面對上海競爭,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進度必須加速;經建會主委管中閔則表示:「經建會將立即考慮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增加足與上海競爭的項目。」這些說法,都是從「台灣與上海競爭」的角度思考。

另一方面,在福建省目前籌畫的自貿區方案中,則正在研擬兩套方向,其一是綜合性自由貿易區;其二,則是「廈門對台自由貿易園區」,側重對台貿易。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唐永紅認為,廈門是台商在中國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台廈合推經濟自由化,將能創造更多合作機會。這個解方,是從「台灣與廈門合作」思考。

而十月十八日的這場論壇,則在「台滬競爭」、「台廈合作」之外,提出了另外一種為邊緣化危機尋求解方的思考方向──「台港合作」。

話題的起始來自於馬凱的「小香港論」。「香港是台灣遙不可及的夢想!」馬凱表示,香港高度自由化的程度以及香港政府效能全世界都稱羨,原因在於香港政府積極不干預主義,對於不該管的事情絕對不管、盡量少管,「最有效的政府是盡量少管,最糟糕的政府是無事不管,但沒有一件事管好。」馬凱諷刺地說。而他對台灣下一步的建議,是「大力模仿香港」,在台灣北、中、南部都設立高度開放且有效率的「小型香港」。

從「模仿香港」出發,與會者逐漸導出「與其模仿香港,不如與香港合作」的結論;其原因,首先來自於李大壯對台港經貿關係的分析。

他表示,台港雙方互為各自第四大的貿易夥伴,二○一二年兩岸貿易有五分之一是經過香港;今年首季台灣人赴港有五十二萬人次,較去年增加八%,同期到訪台灣的香港人更比去年上升二八%,達二十一萬人次。

「台港經貿關係密切,也就有了進一步合作的既有基礎。」李大壯指出,其實香港工商界普遍期望香港與台灣可以盡早訂立更緊密的經貿合作協議,就人流、物流、資金流三方面加強合作。梁志仁則在會中更明確表示,「香港與台灣應該簽定類似ECFA的經貿協議!」在許多可能合作的層面中,又以台灣幾乎已經喪失競爭力的「金融中心」最被關注。梁鳳儀指出,香港已經發展成為具規模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處理全球約八成人民幣支付;在台灣方面,隨著今年年初「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台灣人民幣業務也開始迅速發展,「兩地其實可以合作把離岸人民幣業務市場擴大,打通兩地大中華人民幣產品市場。」台灣一直欠缺的就是執行力曾任經建會主委的劉憶如則進一步提出台灣優勢,台商在東南亞地區有很好的產業連結優勢,大陸與東協國家之間的貿易以人民幣支付的速度進展也會愈來愈快,「港台如果加強合作,應能更廣泛的抓住人民幣國際化商機。」在台港合作的思惟中,若兩地能夠簽定更緊密的經貿協定,至少,能夠達到「自我保護」的效果。鄭貞茂表示,當香港與台灣彼此有了合作協定,未來無論是大陸對香港更開放,或者是大陸對台灣更開放,港、台都能因此受惠,「或者說,就是一個雙保險概念,台港一起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台滬競爭?台廈合作?或是台港合作?無論哪一條路,目前都還看不到政府具體明確的突圍方向,而這其實才是讓產業界最感憂心之處,「台灣沒有自傲的權利,更沒有自卑的機會。」張平沼以此表達他對台灣處境的憂慮,自傲的結果是無視威脅,自卑的結果是自甘於邊緣化。

中國的大規模開放工程已經啟動,至於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我們缺的就是執行力!」張平沼這句話,應可作為這場會議最無庸置疑的結論了。

中國自貿區遍地開花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網》

遼寧

大連保稅區升級為自貿區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

天津

天津自貿區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山東

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內設立中日韓區域經濟合作的實驗區,方案已提報。

安徽

合肥市綜合保稅區已進入申請階段。

浙江

舟山自由貿易區以港口物流為主力。

重慶

重慶自由貿易區方案已申報。

福建

廈門市正研擬興建綜合性自由經濟區或廈門對台自由貿易區。

廣東

深圳保稅區轉型為深港澳服務貿易中心;橫琴新區規畫為自貿區方案已送至省政府;南沙粵港澳自由貿易園區正在申報中。

撰文‧楊政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9

星國首季經濟成長零、台港韓保三失敗 東南亞搶飯碗 最強四小龍也重傷

2016-05-02  TCW

一向是優等生的新加坡,近來不但金融中心光環漸暗,觀光賭場獲利也衰退,這場與東南亞的競賽,反映四小龍整體困境。

「亞洲四小龍」近年來成長失速,其中最讓人意外的是新加坡。

服務業首季產值衰退四%

向來人均所得排名第一的獅城新加坡,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和前一季相比是零成長,主因是扮演成長動能的服務業疲軟:今年第一季服務業產值衰退近四%,是二〇一五年第一季以來首次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星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一.八%,在四小龍中只高於台灣(一.五%)。

星國最著名的濱海灣金沙酒店,屬美國拉斯維加斯金沙集團所有。據其最新財報,今年第一季來自新加坡的獲利比去年同期衰退三四%,該集團主席阿德森(Sheldon Adelson)表示,他打算出售此部分資產。

服務業另一支柱金融中心,據彭博統計,新加坡證交所初次公開發行(IPO)金額創十四年來最低,遠不如泰國、馬來西亞,這是因為東南亞各國開始搶新加坡飯碗。

在馬來西亞,擁有全球第三大棕櫚油樹種植面積的Felda、亞洲最大醫療集團IHH等,都在本國而非新加坡上市;印尼雅加達證交所執行長蘇利托(Tito Sulistio)表示,他們正勸說在新加坡上市的印尼及外國公司,改回印尼上市。

菲律賓證交所也在說服外國公司來當地上市,二〇一四年韓國Phoenix半導體,就選擇在馬尼拉證交所上市。

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 (GFCI)今年三月統計,新加坡仍然是亞洲排名第一的金融中心。不過,東南亞各國陸續開放,新加坡優勢開始縮小,其經濟成長減速,就是反映了這個現象。

這是整個亞洲四小龍 縮影,它們或轉型為金融中心(星、港),或轉為出口資本財及中間 產品(台、韓)。如今東南亞各國也籌備金融中心,中國則打造紅色供應鏈,四小龍又被取代。據IMF預估,今年四小龍經濟成長率皆 低於三%,遠不如菲、越(破六%)。

對四小龍而言,這是一場永不休止的競爭,對手不斷模仿自己,若找不出新定位,四小龍光環褪色也將無可避免。

文·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