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衝關成功》台星通先行、台滬通再談 萬點行情怎麼賺?

2015-05-11  TWM
 
 

 

相隔十五年,台股再度來到萬點,這一次,國內法人與散戶無感,台股量能偏低、主導權轉移到外資手上。

而金融股在「台星通」與「台滬通」題材加持下,後發先至,成為這次萬點行情的主角之一。

撰文‧周岐原

萬點回來了!四月二十七日上午十點整,加權指數突破一萬點,這是繼二○○○年四月、整整十五年後,台股再度來到這個歷史關卡。其實指數在九千六百點上下,徘徊超過兩個月時間,忽然爆量大漲四百點,背後答案只有三個字:「台滬通」(台股與上海股市互聯互通機制)。

今年以來,外資買超累計金額達到新台幣一九六五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一八四四億還多一二一億元,因此這一波指數登上萬點,完全來自外資主導,這也是和先前萬點行情差異最大的地方。

外資積極敲進台股,原因就在於,中國證監會主席姜洋日前正式提出,官方正在研議台滬通的可能性。

市場期待,去年「滬港通」實施之後,雙向資金將上海、香港股市奮力炒高的例子,會在台股身上重演;因此,即使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再三澄清,台滬通「八字沒一撇」、「連影子都沒有」,台股依舊被外資單日大買四六五億元,進而演出新一輪的資金行情。

動力:台滬通加持

八字沒一撇 台星通可望先上路從今年六月一日,台股漲跌幅即將放寬為一○%來看,由於亞洲各主要股市,只有中國的漲跌幅限制同樣為一○%,雙方證券市場規範如此「巧合」,市場對於台滬通的期待,實在不是空穴來風。不過,據了解,金管會的確正準備推出與國外資本市場連通的方案,但選項並非台滬通,真正即將上路的,反而是與新加坡證券交易所進行「台星通」。

去年底,證交所董事長李述德已經指出,二○一五年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國際聯盟;金管會也把台星通、台日通列為「股市揚升計畫」一部分。證期局指出,台星通的準備磋商已大致敲定,最快在七月底之前,可望正式對外公告,目前的規畫,是先以台股上市公司為主,在新加坡交易所開放交易。

其中,受到矚目的是新加坡兩大主權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以及淡馬錫,布局台股多年,不僅名列許多台灣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也曾試圖直接投資台灣金融業;加上前幾年有數家來自東協各國的企業在台掛牌,未來開放台星通以後,新加坡資金進軍台股,該兩股資金可望成為領頭羊。

此外,台、星兩地股市具高度互補性,也可望進一步活絡兩地股市。台股以半導體、電子股為主體;新加坡則是以金融、資產管理與地產股馬首是瞻。台星通上路後,兩地產業的龍頭股有機會因資金注入,獲得新的上漲動能。

提醒:短線有回檔疑慮

買盤集中金融股 大漲表示行情近尾聲外資持股占台股總市值已達三八.四%,因此外資操作台股的動向,是最具影響力的指標。一位外資券商前高層,就對這波漲勢顯得有些保守。「只要美股沒有陷入回檔,鄰近的港股、A股甚至能創新高,台股就還有向上發展的空間。」然而,這位高層也提醒,目前買盤集中在金融股,對短線盤勢而言,並不是值得樂觀的理由。

他分析,外資敲進台灣金融股,最主要的利多,應該是著眼於兩岸《服貿協議》生效的期待,以及金融業者前進中國市場造就的規模經濟;但在明年總統大選之前,《服貿協議》的進度將持續停擺,因此對價值型外資而言,考量類股的落後補漲空間之外,吸引力似乎不大。

這一波金融股行情的來源,反而可能是化身為外資的台灣資金,趁著台滬通題材一舉拉高金融股行情,等待台滬通之後,再逢高出脫給中國大媽們。「而且慣例是當金融股大漲,行情可能就接近尾聲。」所以在外資主導之下,即使指數站上萬點,投資人要進場,仍應提高警覺。

台星通:比台滬通更快實現的利多── 台灣、新加坡股市比較新加坡股市周轉率較低,且以東協各國及英國龍頭企業為主,與台灣以半導體、塑化、金融的特色十分互補。未來開放台星通,可望吸引更多資金雙向流動。

台灣集中市場 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家數 858 767

上市公司總市值

(新台幣兆元) 27.8 23.9

成交量

(2015年3月,新台幣兆元) 2.0 0.6

市值前10大

上市公司 台積電 英國保誠

鴻 海 新加坡電信

中華電 怡和洋行

台塑化 怡和策略控股

國泰金 星展銀行

聯發科 華僑銀行

南 亞 大華銀行

富邦金 香港置地

台 塑 豐益國際

台達電 泰國釀酒

資料來源:台灣證券交易所、星交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19

富衛一站式醫護服務 覆蓋中港台星日

1 : GS(14)@2017-10-01 19:18:51

【明報專訊】隨着港人尋求海外治療以至醫療旅遊日漸普遍,保險公司都推出相關產品或增值服務吸引顧客。富衛推出泛亞區一站式醫護管理服務,客戶致電24小時預約專線後,便獲提供醫療查詢、轉介、專科診治,以至出入院手續等,入場費每年5500元。

富衛「衛一醫療總匯」計劃推出「臻一優才醫護管理團隊」服務,覆蓋逾130間醫院,遍及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及日本等地,包括位處中國40個不同城市的90間醫院,3間新加坡醫院等;以及台灣長庚紀念醫院,該院擁有亞洲最大型的癌症質子治療中心。上述服務除了於保障範圍內提供免找數出院,亦能安排行程、預訂機位、住宿安排、機場接送及協助辦理簽證申請等,但需自行支付相關費用,而且行程安排只適用於台灣、新加坡及日本。

或推展至危疾產品

「衛一醫療總匯」計劃分為3個類別,包括標準、特等和優等,標準只包括亞洲區,其餘兩類都覆蓋全球,僅為是否包括美國之別。計劃平均年繳保費9000元,保額最高達1億元,客戶平均年齡35歲,以本地客為主。富衛香港及澳門首席市務總監謝振國表示,有關服務自上月推出後反應理想,隨後或會推展至其他醫療危疾產品。

謝振國表示,目前醫療和危疾產品佔整體人壽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約15%,料未來2至3年可升至三成。他又透露於今年10月、明年3月等會有新醫療保險產品推出。對於明年政府將推出公共年金計劃 ,他認為年金產品佔整體比例僅為低單位數,認為公共年金推出後可帶動保險業百花齊放,並指兩者目標客戶不同。

明報記者

[投資新領域]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448&issue=201709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39

港初創KLOOK再融資4.7億 中港台星已錄盈利 或提早上市

1 : GS(14)@2017-10-29 23:15:18

【明報專訊】本地創企、旅遊平台KLOOK(客路)宣布,完成6000萬美元(約4.68億港元)的C輪融資,融資由紅杉資本中國基金、高盛與經緯創投聯合領投,集團創辦人兼總裁王志豪(Eric)表示,集資主要用作拓展歐美業務,進軍國際市場,而KLOOK會視乎情况提早上市或再作私募融資,以配合業務發展。

明報記者 李哲毅

王志豪表示,KLOOK過去3年已集資約1億美元(約7.8億港元),而今次所籌得的6000萬美元將用作開設德國柏林、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紐約及三藩市的辦公室,並且增聘公司人手。

不足一年再融資 搶攻歐美

值得留意的是,今年3月KLOOK才完成B輪融資,獲紅杉資本牽頭投資3000萬美元(約2.33億港元),而不足一年內再完成6000萬美元C輪融資,王志豪表示,平台並無資金短缺問題,「上輪嘅資金都未點用過」,惟集團希望預備足夠的資金,盡快搶攻亞洲旅客前往北美與歐洲等長途路線及歐美旅客入境亞洲的旅客人潮,保持業務高速增長。

他透露,大部分地區的業務已收支平衡,甚至開始錄得盈利,包括香港、中國內地、台灣、菲律賓及新加坡等地,目前KLOOK的網站及手機App每月流量達900萬人次,每月訂單數量約100萬宗,當中約九成用戶來自亞洲地區,期望日後歐洲地區用戶佔比有明顯增長。

指規模達上市標準

市面上不少傳統旅行社開始進軍網上平台,王指出,大多數傳統旅行社舉辦旅行團為主,而KLOOK已發展旅遊體驗預訂平台多年,無論技術及產品種類上均有優勢,不擔心會出現競爭。他表示,不認同傳統旅行社為上市公司、發展資金較集團多的說法,他認為,KLOOK的業務漸趨成熟,並已獲國際知名投資者認同,反問「有幾多間公司可以在3年間籌到超過1億美元?」

被問到集團是否晉身成為獨角獸企業(即市值達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王未有直接回應,但表示坊間有很多估計數字,但只有IPO時所公布的估值才具認受性。他強調,集團規模已達上市公司標準,但不排除會再作一輪融資,或視乎情况而提早上市。

倘港拒同股不同權 料科企美掛牌

他又指,大部分科技公司也是同股不同權,而集團尚未決定上市地點,即使港交所推出同股不同權,亦要視乎當中監管細節,首要考慮是為股東爭取最大利益。他表示,世界各地的投資環境各有不同,尊重本港投資業界對同股不同權的意見,但認為若港交所最終拒絕同股不同權,大部分科技企業將會選擇到美國掛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74&issue=201710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