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今年最值得期待的10大醫療創新 九百元移除胚胎的壞基因、測血糖免見血

2016-02-22  TWM

日前一場醫療高峰會,評選出最具影響力、最受期待的創新技術,這十項已經成熟的應用,在今年內,即將改變你我的生活。

全美頂尖的醫學中心「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每年都會在年末召開十大醫療創新高峰會,至今已邁入第十三年,,會議中,七十五名專業醫師與科學家評選出下一年度最具影響力的醫療創新技術。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今年最值得期待的十大創新技術有哪些?

創新1 研發疫苗更快

全球合作, 打擊新流行病老實說,這個創新並非「醫學上」的創新,而是一種「模式」的創新。醫學界已經證明,當全球能夠通力合作,開發疫苗的速度就能比以往快上許多。

證據,來自曾在二○一四年引起世界恐慌的伊波拉病毒。當年,西非計有兩萬多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有一萬多名不幸往生,而人類只花了十二個月就讓新疫苗問世,雖然尚未拿到人體使用許可證,但在今年上市是可期待的。

難怪克里夫蘭醫學中心感染部門主任史蒂芬(Steven Gordon)說,就疫苗發展程度而言,人類已經到達一個很精緻的水準,「這是全世界數以千計的人所努力的成果。」循此模式,世界將進入一個快速開發疫苗的新紀元。

創新2 臨床試驗更準

導入基因學,搶救癌友「快又有效」,這是藥品廣告常見台詞。今年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評選出的第二大創新亦在於此。不過,這裡的「快」,是指藥品研發速度快,「有效」則是能夠大幅降低病患因為「基因差異」而造成的無效結果。

簡單說,過去傳統藥物研發,並未因病患基因差異化而不同,因此病人很可能花很長的時間等待一個對自己疾病沒有效的藥物。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基因中心主任查理斯(Charis Eng)認為,病人在藥物臨床試驗等待太多時間,偏偏末期病人並沒有太多時間可以等待。

而現在「基因學」為主的臨床試驗,可以給癌症等致命性疾病的病患新希望。醫療人員可以依據病患不同的基因組合,進行疾病特定的治療配對,提高治療效果。這項技術在過去五十年累積的經驗上,既可以加速臨床試驗研究的進行,同時也可以引導絕望的病人接受比較可能有效的臨床試驗,對疾病末期患者而言是一大福音。

創新3 基改人類成真

剔除壞基因,只要九百元以往更改人類胚胎DNA或動物DNA是科幻小說才有的情節,但現在新的技術「CRISPR」問世,加上費用並不昂貴,使得基因編輯已經在很多實驗室被使用。

「CRISPR」被認為是消滅基因疾病的方法,可以從人類DNA中發現並移除壞基因,花費只要三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九百多元);儘管改變基因後的生物出現,對於後人影響為何還未知,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對人類族群有非常巨大的影響。

事實上,製藥產業已經開始關注以基因編輯技術為基礎的治療可能,例如在實驗室裡將病變的基因進行修復,而這類實驗,極有可能在二○一六年啟動。

創新4 垃圾變飲用水

將拯救七億人遠離疾病

「垃圾變黃金」或許很神奇,但對許多人來說,「垃圾變成乾淨的水」可能更加值得期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估計,全球有七億人每天在喝不乾淨的水。

所幸,世上已出現「全能處理器」(Omni Processor),可將十萬人的排泄物的水分和固體部分分離,經過處理,轉換成乾淨的飲用水和灌溉水源,價格非常親民,只要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萬元),甚至可進一步產生電力,以帶動機器運轉。

這套系統,已經在塞內加爾測試,日前更獲得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青睞,親自試喝,並將此試喝影片上網,跟全球分享。

創新5 產檢大突破

孕婦抽血,能知胎兒唐氏症每對父母都期待產下健康嬰兒,這樣的期盼創造出每年二十億美元的市場。然而不管是書、食療或瑜伽,對於小孩是否基因缺陷並無太多幫助,難消除準爸媽疑慮。

由於孕婦血液中有一成的DNA屬於胎兒,因此從懷胎十周的孕婦身上抽出幾毫升的血,就可以知道胎兒的DNA是否正常,這樣的測試被稱為「無細胞胎兒DNA測試」(Cell-Free Fetal DNA Testing)。

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的抽血、超音波檢查,「無細胞胎兒DNA測試」可以更正確預測胎兒是否罹患唐氏症、愛德華綜合症等先天性疾病。預計此試驗將迅速廣泛被接受,可為全世界的父母親帶來更多的確定性。

創新6 蛋白質指標

能準確篩檢癌症、監控腫瘤現行推估癌症風險的基因突變檢測,最為人所詬病的是,即使看到風險指數上升,並非一定就有癌症,還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而讓病人白擔心或是做過多的診療。

一六年,新的蛋白質生物指標平台已經上市,它能提供更正確的癌症篩檢及早期診斷,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預後效果的目的。這項新的檢測方法是透過檢測血液中特定蛋白質的結構變化,除了評估是否罹患癌症外,還可以進一步了解腫瘤的生長情形,結果會更準確。

創新7 大腦控義肢

晶片代替神經,現在可做到這幾年來科學家利用電腦,解碼肢體運動的神經傳導,同時將大腦植入晶片來進一步控制義肢、輪椅甚至外骨骼。

而在過去一年,新的研究正專注於發展一個腦部的介面,提供更安全、更便宜的機器。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表示,「大腦控制義肢的動作」,這個議題已從「可不可以」進階到「何時可以」的問題,而他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現在就可以」。

創新8 女性威而鋼

治性功能障礙,但非春藥很多研究專注於男性性功能障礙,但是很少著墨於女性性功能障礙。一五年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第一個女性威而鋼藥物(flibanserin),這也是第一個治療女性性慾低下或是性慾喪失的藥物,但它也存在一些問題,讓FDA猶豫是否要讓它上市,其中包括頭暈、口乾、噁心、嗜睡等副作用,加上患者必須按時服藥,令人擔心藥物管理問題等。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女性健康專家霍莉(Holly L. Thacker)指出,這個創新的藥物經過非常詳細的研究,真的可以恢復女性的性慾;不過,他也提醒,這個藥物是希望能恢復女性的性慾到基礎值,並非春藥。

創新9 遠端監控血糖

糖尿病患不必再刺手指

以往糖尿病患者必須透過細針戳進手指,擠出血液來測血糖,但現可以不用了!最新的皮膚感應器,可以在遠端偵測病人的胰島素,再把結果向病人和醫師報告,讓患者自我照護更簡單。

糖尿病患者應用,只是遠端監測器的應用之一,還有其他遠端監測疾病的技術與儀器正在發展,未來將會出現,繃帶可以遠端偵測汗液、淚水、高血壓和水分含量狀況。而這些應用,並非只靠穿戴裝置就能完成,還須仰賴所謂的「零摩擦(frictionless)」遠端監視平台,即使用者無須做任何動作,遠端平台就已記錄了你所有數據。

創新10 中風新療法

螺旋支架,移除血塊效果佳大家都知道,不幸中風得盡速送醫,拖延時間越久,腦細胞死得越多;一般來說,血塊要在三到六小時間清除,減少腦部傷害。幾年來,美國FDA唯一核准的血塊清除藥物,效果仍有限,而腦神經血管支架取栓技術的興起,則讓臨床醫師多一項武器。

這項新技術是藉由血流、導管放入身體中,再以細小的螺旋狀支架取出並移除血塊,臨床研究也證實,此方式治療的患者,後續恢復較傳統治療佳,也有較大的機會可以恢復獨立生活。而今年年底,就可以期待這項新的治療方法,將在許多中風中心裡應用。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33

英基因改造胚胎或數周內面世

1 : GS(14)@2016-01-20 17:46:55

除了新人工受孕技術,英國科學家亦挑戰基因改造人類胚胎界線,當地科學家已向政府提交研究計劃書,一旦獲批,基因改造人類胚胎最快可在數周後成型。當地法例目前不允許基因改造胚胎植入母體,以及體外培養受精逾7天的人類胚胎。位於倫敦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ion圖)向受精及胚胎管理局提交申請,希望獲准以受精20至30天的胚胎進行改造實驗,研究基因如何影響胚胎在受精後首周的存活率,有助了解不育成因,申請結果將於本月內揭盅。科學家表示若能證明研究具醫學貢獻,現時的7天限制有望放寬。但有反對人類基因改造的團體指,這會是科學家推動基因改造嬰兒合法化的首步。中國科學家黃軍就去年發表進行了基因改造人類胚胎實驗,引起爭議,但他強調用的是不能養活的胚胎。英國《每日郵報》/《獨立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120/194588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21

助了解遺傳病成因英允改人類胚胎基因

1 : GS(14)@2016-02-02 15:57:21

英國人類受精及胚胎(圖)管理局昨日宣佈,批准一宗極富爭議的科研申請,容許科學家透過修改人類胚胎的基因編碼,以了解一些遺傳病的成因,但批評者認為,基因編輯技術會打開「設計嬰兒」的道德禁區,將來容許父母為下一代選擇高矮肥瘦、膚色、甚至智力等。不過管理局強調,獲准研究的所有胚胎,都不准移植入女性身作為醫療用途,而且14日內必須銷毀。領導今次研究的尼亞簡博士計劃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胚胎後,觀察他們在一周內的成長變化,希望找到胚胎受精幾天中催生胎盤細胞的基因。尼亞簡認為,研究可望協助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甚至有朝一日找到治療愛滋病等絕症的方法。去年4月,廣州中山大學的中國科學家發表研究,聲稱成功更改了人類胚胎的染色體。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2/194756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63

體外培植人類胚胎14日揭成長奧秘

1 : GS(14)@2016-05-08 01:44:04

科學家首次將人類胚胎體外培植至14日,揭開人類胚胎(圖)成形初期的神秘面紗。



突破7天大限

科學界以往對由受精卵演變而成的胚囊,如何在母體子宮着床後發展成胚胎,繼而開始成形的過程一無所知。在這次實驗中,研究團隊用上以往培養老鼠胚胎的方法,在培養皿上重現受精過程。胚囊一如所料地分裂成不同類型的細胞,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它突破了以往胚胎在此情況下只能生存約7天的大限,更能自行組織,產生胚胎基本內部結構和特化細胞,其中一種更不曾於哺乳類動物身上找到。科學家指,研究有助深入了解人類生長初期及小產成因,有利人工授孕和胚胎幹細胞療法等研究的發展。但這是研究同時引起道德及法律討論,應否將人類胚胎的體外培植期延長至超過兩周。今次研究正為免違反現有的「14日」規定而中止研究,將胚胎銷毀。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6/195996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736

美撤資助禁令 助培育人體器官人類幹細胞准植入動物胚胎

1 : GS(14)@2016-08-07 02:13:40

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半獸人」生物也許即將降臨人世。美國國家衞生研究院(NIH)前日宣佈,正計劃解禁移植人體幹細胞到動物胚胎的研究資助,最快在秋季生效。新技術將令動物的大腦更接近人類,有助研究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及不育,以至培育移植用的人體器官。把人類細胞植入動物並非新鮮事,科學家過去亦常把人類腫瘤植入老鼠試藥,但把人類幹細胞植入動物胚胎卻是革命性實驗,能培育出任何血液、器官或骨骼細胞。以此方式培育的生物被稱作「克邁拉」(chimera),是希臘神話中擁有獅頭、羊身、蛇尾的怪獸。去年NIH因研究爭議性太大,下令煞停,今次開綠燈的條件,是有關實驗中「人類細胞必須對動物腦部帶來重大貢獻或改良」。NIH將就實驗的建議範圍諮詢30天。



料數以百萬病人受惠

撤銷資助禁令有助推動科學家研究人類疾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克利茨曼指,過去醫學界只能用人腦細胞研究精神分裂、認知障礙症等疾病。他相信禁令解除後,數以百萬計的病人將會受惠。科學家將來甚至或可在豬體內培植人類腎臟,解決移植用器官不足的問題。但「半獸人」的概念令不少科學家感到心寒。紐約醫學院研究員紐曼指,倘若科學家培育出擁有人腦的豬,「牠們會奇怪,我們為何要對牠們做實驗」;相反若創造出有動物腦部的人體,人們又能否指「他們不是人類」,利用他們做實驗及摘取器官?克利茨曼亦呼籲,NIH須安排倫理學家加入資助監督委員會,謹慎處理人類幹細胞。美國《紐約時報》/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6/197252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82

蘇菲亞上庭爭胚胎

1 : GS(14)@2016-12-09 00:03:53

《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的44歲女星蘇菲亞維格拉(Sofia Vergara)去年轉嫁大隻男星祖曼堅尼路(Joe Manganiello),但女方與分手兩年的前未婚夫Nick Loeb卻對簿公堂。去年起,二人就蘇菲亞當年雪藏的兩胚胎鬧上法庭,Nick前日再入稟指被命名為Emma和Isabella的胚胎有出生權利,又為兩胚胎成立信託基金,望可享有醫療及受教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08/19858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795

跨物種器官移植大突破人豬合成胚胎現世

1 : GS(14)@2017-01-28 12:04:08

■注入人類幹細胞後生長4周的豬隻胚胎。  美聯社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出人豬合成生物體,在注入人類幹細胞的豬隻胚胎培育出人類心臟、肝臟甚至神經細胞組織,被視為跨物種器官移植技術的一大突破,但基於道德爭議,胚胎存活約4周遭銷毀。


研究成果前日刊於學術期刊《細胞》。美國加州索爾克研究所等組成的科學家團隊,先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刪去豬隻胚胎中負責特定器官生長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再向該胚胎注入可填補基因缺陷的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又稱「IpS細胞」),然後將這個跨物種「嵌合體」(Chimera)植入雌豬子宮約4周。測試發現嵌合體開始成形,殘留小部份人類細胞之餘,人類幹細胞更發展出心臟、肝臟、神經細胞等的前體細胞。實驗結果為跨物種合成研究跨出一大步,但成功率仍低,2,075個植入幹細胞的胚胎中,僅186個可存活28日。研究團隊認為有關技術仍處起步階段,離可進行跨物種器官移植的日子仍有很大距離,皆因不同物種的進化進度不同,成長過程亦受其他因素影響。換言之實驗易有偏差,要模仿大自然的造物過程絕不容易。今次研究參考自過往將大鼠(Rats)胰臟植入老鼠(Mice)體內的同類實驗,但因大鼠和老鼠屬近親,成功率高於人和豬的合成。團隊選擇豬作為實驗對象,亦因牠無論在體形、成長時間等範疇上,都比鼠類動物接近人類,以減低基因間的排斥。


恐變「半獸人」存道德爭議

實驗雖合法,但仍存在道德爭議,因將人類幹細胞注入處於形成初期的其他動物胚胎,或會影響動物本身的腦部或生殖器官,令牠們有變成「半獸人」風險,難判別牠們是否擁有人權。美國國家研究院前年在這實驗進行期間停止資助,正因要根據目前幹細胞及基因改造技術,重新審視跨物種合成實驗的道德界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華盛頓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8/199112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501

患罕見胚胎型腫瘤不治10歲女童捐器官救5人

1 : GS(14)@2017-02-05 10:48:18

2月1日,年初五,10歲的鄧小月(化名)在重慶西南醫院去世。按照家屬意願,小月捐獻了一對腎臟、一個肝臟、一對角膜和遺體,將幫助五人重獲新生,遺體將用於第三軍醫大學的醫學研究。鄧爸爸說女兒雖然與自己的緣份已盡,但與那些新生命的緣份才剛剛開始!



在家家戶戶闔家團圓慶祝農曆新年之際,重慶江津的鄧先生一家卻沉浸在悲痛之中,他們面臨一場生死訣別,眼看着10歲的寶貝女兒小月生命垂危、即將永遠離開他們之時,家人決定捐出器官,聯繫了紅十字會器官協調員,表明了捐獻器官的意願。



遺體作醫學研究

1月的最後一天,這位剛40出頭的父親眼裏滿是悲痛和疲憊,在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和登記表上簽了名,他說:「小月的器官能救助這麼多人,遺體也將用作醫學研究,讓以後得這種罕見病症的人們擁有生還的可能,這些都是女兒還繼續活在這個世上的理由。」嫲嫲在旁止不住地抹着眼淚。乖巧的小月一直是嫲嫲的驕傲。嫲嫲是社區志願服務組織陽光社工的成員,小月也跟着做志願者。「每次活動小月總是才藝擔當,她喜歡為更多的人帶去快樂」。去年10月,第一次發現小月身體不適,帶着她四處檢查求醫,卻始終未能確診。不久前終於得到專家確切的答案,小月患的是中樞神經胚胎型腫瘤,且已至惡性四級。醫生說小月這個病十分罕見,治療難度極大且只能短暫延續生命。即使如此,鄧爸爸還是不肯放棄。看着從小就貪靚的小月日復一日地躺在病床上,一頭烏黑的秀髮隨着化療逐漸掉光,心痛又無奈。但儘管花光了家裏所有積蓄,仍然迴天乏術。小月成了重慶第157例,2017年第八例器官捐獻者。嫲嫲說:「我希望小月捐獻的器官讓別人的生命得到延續,更希望小月捐獻的遺體能讓醫生們研究出小月的病究竟是怎麼來的。」華龍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204/199173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391

國際科研團隊大突破修復胚胎基因 根絕遺傳病

1 : GS(14)@2017-08-04 06:36:05

■剛受精的卵子(左圖),經基因編輯及數輪細胞分裂後(右圖),不再帶有病變基因。



人類朝着根絕遺傳病,踏出重要一步。有國際科研團隊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報告,宣佈首次成功使用有「基因剪刀」之稱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修復了人類早期胚胎中一種與遺傳性心臟病相關的基因突變。



研究由美國俄勒岡衞生科學大學發起,主要研究工作也在該大學進行。此外,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以及南韓、中國的科學研究機構有參與。這是美國國內首次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研究,以前只有中國科學家做過這類研究。


胚胎研究後全部毀滅

這次研究是針對肥厚型心肌病這種每500人就有1個人患有的單基因遺傳病,是青壯年運動員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病由MYBPC3基因出現突變引起,研究員就是運用CRISPR-Cas9技術,修復了胚胎中的這種突變。胚胎若培育成人,不會再有該種病,亦不會把出現突變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不過全部胚胎在幾個月後研究結束都已毀滅。這次研究用了1名有肥厚型心肌病男性的精子,以及12名健康女性的卵子。研究員將「剪刀」送入受精卵內,「剪去」突變部份,並送入合成的健康DNA序列,期望男性基因組會加以「仿製」,補回「剪去」的部份。出乎科學家預期的是,男性基因組選擇「仿製」女性基因組的健康序列去修復基因,結果在54個胚胎中,有36個胚胎完全消除了突變的基因,成功率為66.7%。有13個胚胎則出現僅局部修復。研究員於是嘗試將「基因剪刀」連同精子一道送入卵子內,發現效果改善:58個胚胎中,42個完全消除了突變的基因,成功率提升至72.4%,遠勝於自然精卵結合形成的胚胎只有一半機率遺傳不到突變基因。至於何以男性基因組會無視人工合成的健康DNA序列,而選擇「仿製」女性基因序列,有基因學家估計,這可能是由於人類性細胞負責傳送基因及後代,亟需「特別保護」,因此進化成會自行修復。


團隊:非製造設計嬰兒

研究員認為,假如有肥厚型心肌病的是女方,而男方則健康,亦會發生同樣的修復程序。但假如男女雙方都有肥厚型心肌病突變基因,科學家就要找辦法「誘騙」基因組「仿製」人工基因序列。這次研究結果亦顯示「基因編輯技術」定向非常精確,沒有導致非目標基因出現突變。研究顯示,精確的基因編輯技術,跟體外授精等技術結合運用,可助有遺傳病的人避免將病傳給下一代,長遠而言,甚至有機會令多種遺傳病成為歷史。修改人類基因難免引起道德爭議,但研究團隊認為,他們不過是修正有突變的DNA,因此不是在製造「設計嬰兒」。美國《紐約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4/20111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44

編輯胚胎基因

1 : GS(14)@2017-08-04 06:36:0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04/20111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