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地產老施 置業與捐身家之道

1 : GS(14)@2010-07-25 19:05:13

2010-3-27 iM  

做電視台的朋友說,有施永青做嘉賓的節目,收視會突然升高,「觀眾就是喜歡施老闆的直言與敢言,加上論點清晰,有個人見解,十分有觀眾緣。」

自從「地產老施」宣布淡出業務,即減少接受傳媒訪問及曝光,電視台的嘉賓主持邀請一一推掉。但刻下地產話題熱辣辣,那天跟?他參加講座,等至講座完畢,上前邀約訪問,他笑?問記者︰「仲有?問?」,然後婉拒,但轉過頭說︰「好啦,你明日打電話到我公司約時間。」

訪問當天,「地產老施」教家住美孚的記者,如何計算美孚抵買過只一個握手位之隔的豪宅曼克頓山;又分析全城瘋狂的樓市,其實是過去10年「逢買必賺」心理作祟,更預測中原指數不消兩年會破100;他堅持買黃金保值,不以甚麼經濟或商品需求理論,而是化學道理︰黃金難與其他東西結合,變質機會低,難貶值。金錢對他來說早已足夠,因他是那種去大陸公幹,會用百佳背心膠袋載衣物代替行李篋的億萬富豪;至於在生時已盡捐身家,人人說偉大,他卻說其實是出於自私。

中五會考成績雖然只有3E3D,他卻是極少數會在Page One打書釘不斷增加知識的香港大企業老闆,「地產老施」年輕時確當過8年老師,跟老師一夕話,啟發與反思,勝過訪問很多巨企CEO或經濟專家。

中原地產分行遍布全港數百個地點,總部位於寸金尺土的中環心臟位帶新世界中心。升降機門打開,沒有任何裝飾的大堂連中原集團水牌也沒有,精簡得不能再簡。

從玻璃門望進去,施永青正接受內地南方傳媒集團的記者訪問,攝記拿?一部古董攝影機,先對焦、卡擦、搞搞搞,要施永青擺另一個姿勢,然後重複上述動作一次。

施永青很有耐性地等,還用普通話撩記者,「看你樣子,大概30歲吧!」「我今年29歲多,你估得很準呀。」施永青有點得戚笑笑再說︰「你不是廣東人吧」「對,我是桂林西湖人。」

中原總部好拍照背景不多,施永青就在接待處旁的梳化坐下來影相,梳化背後是會議室,隔音設備麻麻,傳出管理層談賣樓情況。「這是每月一次管理層大會,區域主管級以上才可參加。」施永青以往會出席,今天則在門外拍照,看來決定淡出之言非虛。

終於可以坐下來訪問。不過一開始,施老闆不是談他的老本行地產,而是很有興趣跟記者討論財經雜誌前景。你們《iMoney》在內地有得賣嗎?這類型雜誌要生存可不容易,對嗎?你們賺錢嗎?銷量多少?施永青似記者多過被訪者。

2005年創辦免費報紙《am730》,他以行內傳媒人語氣自行分析起來,「你們這類雜誌要生存不易,因報紙每天已有大量資訊,內容一定要比報紙深入。太深入,又不容易被接受;加上財經雜誌太受市場波動影響,一個浪已淘汰很多(雜誌)。」他自顧自屈指計計,「你們賣20蚊一份,應該夠維皮,但賺多少便要看有多少廣告了。」

打開一個話題,施永青可以不需任何準備滔滔不絕評論起來,他說是年少時搞群眾運動時訓練。傳媒是近年他花心機的事業,至於地產,則是經營34年的專業,由當年加入新昌地產做見習生開始,便走上一條地產不歸路。

Chapter 1︰買樓之道

中原指數兩年內破百

樓市是當今最熱話題,既是民生,也是經濟問題,今天更演化成政治議題。去年起一直有市民喊買不到樓,至財政預算案民怨達至高峰。政府推出居屋貨尾,市場反應甚佳,豪宅呎價屢創新高,連特首也說要日日?住樓市。

地產樓價躍升成香港最重要議題之一,但在市場上敢於評論又有觀點的人不多,老施是少數。10多年前,他便在中原的網頁寫網誌評論地產,當時筆名便是「地產老施」。

政府需要做?化解民怨

老施諗頭多多,指特區政府政策好蹺與力度均不足。「要令市民對買樓的期望,不至於完全渺茫,社會才有動力,大家才覺得對改善生活。如果買樓可能性不高,那麼大家便怨氣多。」

他分析,現在的樓價問題是購買力脫節。

「社會有民怨,政府施政需順應民意呼聲,扮?也要做……。政府要做一些大刀闊斧行動,令買唔到樓的人,感到政府有做?,但我補充,不是話做完一定唔升,做完都會升㗎。」

施永青向政府提出一個嶄新建議,香港劃出某些土地,興建一些只限本地人購買的樓宇,概念跟居屋差不多,但限制比居屋更少,沒有入息上限沒有限制買家。這條蹺其實不是他首創,外國如泰國及瑞士,早有類似政策。

施永青還建議定期賣地,增加土地供應量,便能立即將樓價壓下來,令本地人得益。

香港的私人住房落成量,在八十年代經濟起飛時,每年約有3萬個單位,至九十年代跌至每年2萬多,近年只有萬多個,去年更跌至不足1萬個,是30多年來新低,「我認為香港應該每年要接近有2萬個,尤其連續幾年偏低,要補番數,要加到市場開始有反應。」

但會否重蹈八萬五覆轍?「政府愈早有動作,個市愈無咁易跌,當樓價去到位高勢危時,一推政策便容易大跌。」

溫總形容內地樓市如脫韁野馬,施永青指其實現在香港已如野馬,想㩒也㩒不住。「現在還不脫韁?(元朗)賣5,000多元一呎,隔離是2,000多一呎,倍升喎。」

談到樓市在金融海嘯仍然爆升的原因,除內地資金湧至,施永青認為更重要是港人買樓賺錢的良好經驗所致。

拿起中原指數圖,他詳細解釋為何看好樓價會繼續爆升。「我說過,只要中原指數一過70多點,升幅會加劇。」

樓市升因港人「逢買必賺」

他指?中原指數,現在位置於77點,「現在這個位,比去年高位還要高,代表很多已買樓的也賺錢。差不多1999年之後,這10年內買樓的人,也處於賺錢狀態。這班人心態會如何?『好彩我買?樓?,如果有錢,我一定再買。』」

他指?1997年至1998年兩個高點,「現在餘下無賺錢的,便只有1996、97、98年買樓的人,99年之後賺錢,96年之前又賺錢,大部人也有賺錢經驗。」

「過去10年買樓的,少則賺幾十萬多則可賺過百萬,你發覺一世做埋做埋,也唔夠買樓賺得多!」

1997年後很多人驚買樓,因怕變成負資產,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個擔憂,加上很多人也供甩了,將這班人的購買力釋放出來,是個龐大數字。

「令人買樓卻步的心理障礙,便是手頭買下的樓,仍處於蝕錢階段未見家鄉。如能打破這心理障礙、加上想改善生活,累積到首期,需求便一湧而出。」施永青簡單扼要歸納了樓宇需求一下子大增的三大原因。

老施突然指?記者問,你幾時買樓?「2007年,我結婚時,買了美孚。」記者答。「哈,我2003年已叫人買。」

「如果你安份守己,思想成熟,看見樓價升,開心下便算了。但有些人會心雄,『哇,我幾好眼光』,以為自己是炒樓專家,賣了自己層樓,放在首期上,炒多幾手,炒多幾轉,這類人我認識很多,當然有些人確因此發達。」

贊成這炒樓風氣嗎?施永青相信自由經濟,「自由社會,他自己去承擔風險吧。」

樂觀預測今年樓市爆升

他分析現時客觀條件下,樓宇需求大升,政府政策又未能大刀闊斧下,中原指數不足兩年,便可升破100!

他指?1997年樓價爆升那一點,「你看,當年也是在短距離咋咋聲上升,咋咋聲滑落。現在下一個阻力位是這裏——100點。升到100點,會遇少少阻力,升破了又會再上。」

那幾時升到100點?訪問期間施永青每個問題不需思巧便可口若懸河回答,唯獨這個問題,他認真地思巧了近十多秒才開腔。

「要作這些估計很難準的,涉及政府的房屋政策、外國的金融政策、利息的走勢,好多因素。但仍存可能性,兩年內已可升破。」今天的指數是77,他拿起計數機按幾下,「即再升29.8%,三成不夠便到位,不算多。再樂觀點,甚至今年也有機會,其實現在有些新盤已升過這百分比。」

他看好今年樓市,「其實由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已看好樓市,比其他人更樂觀。很多人說升一成、一成半,我甚至說不足半年便升破中原指數100。」老施預測大膽,他笑說其實為了讓訊息明確傳開去,要講得誇張一點。「你話升10%,大家聽慣聽熟,所以要講得勁些,訊息才能傳去。」例如金融海嘯時說樓市是冰河時期?他哈哈哈便耍過去。

買美孚好過買曼克頓山

樓市近來很有多光怪陸離現象,7萬元一呎的天價豪宅;元朗樓呎價5,000多元仍大賣,與市區樓看齊。在市場打滾了30多年的老施,坦言自己在YOHO MIDTOWN一役上,也低估了市場的「瘋狂與不理性」,給自己及公司一個教訓。

當時他分析元朗樓開盤呎價5,000多元,是不理性,以為樓盤會賣唔郁,開售時沒有去看,同事卻急急跑來跟他說︰「不是一兩個,而是百多個單位,巴巴聲賣晒,賣得好勁!」這次施老闆可跌眼鏡,落後於市場。他的同事跟他一樣,過於理性,結果看好這樓盤的對手,反而大做生意。

有調查訪問指大部分被訪者也認為樓價太貴,但老施跟他的同事說︰「你?唔好自己去判斷,要等個客去判斷,單位只得千多個,只要社會上有千多人覺得值便可以,不需全世界覺得值。」他認為這次絕對是發展商造勢成功。

老施知記者住美孚,他說,「如果俾我揀,5,000多元一呎我寧願買美孚。雖然舊但有空間,有地鐵又方便,有商場買?,又有公眾泳池,公園都唔細。」小時家住荔枝角的施老闆,常偷偷不買票混入荔園玩,不知是否對這兒時成長地特別有感情,對美孚讚口不絕。

「美孚樓價升了,也只不過是5,000多元一呎,便宜過元朗,我一定住美孚,交通方便多,時間就是金錢嘛。」

至於與美孚一個握手位之隔的豪宅曼克頓山,同一地點貴近一倍,呎價近萬元,老施則分析同一地點,為何舊樓盤抵過貴價新樓。

「其實層樓大部分價值來自地價,建築費有幾多?才千多元一呎。曼克頓山要貴過美孚,頂多只應貴1,000元。如你說這是感受問題,(豪宅)感受好?,則好難拗。我話百佳袋功能同LV袋功能差不多,甚至比它更輕便,但LV手袋咁貴仍有市場。」

為何不能住大同新邨?

很多年輕人不滿無法上車,「八十後」更到立法會示威,投訴買不到樓,要求政府面對問題。老施有甚麼建議給想置業的年輕人?

「買樓是否好困難?等於問是否好難買個旅行袋,當然不是!你想買LV、Hermès當然難,但我去大陸,?隻百佳背心袋過關,貪佢夠輕便。我老婆常話咁鬼難睇,叫我?個篋仔,我話個行李箱比裏面載的兩條底褲還重。人家覺得我好怪說︰『施生,你拿?一個百佳膠袋?』,我話︰『係呀,裏面放底衫褲之嘛。』」

「做人量力而為,追求自己做不到的東西,只會辛苦自己。如果你鍾意吃鮑魚,難度政府便俾鮑魚你食;你不一定要住曼克頓山,無錢咪住大同新邨囉。『?,咁委屈,我要住大同新邨?』大同新邨無人住的嗎?那班人好委屈嗎?你憑甚麼要威過住大同新邨的人?你唔肯住卻要政府資助。」

「你知唔知大同新邨在哪裏?」施老闆一輪炮轟那些埋怨買不到市區樓的聲音,然後如老師突襲問學生,「在大角咀,早期的大型屋?,大部分是細單位,位於市中心,只需3,000多元一呎。」

他說今天不少人只列出自己買不起的地區,卻沒說出買得起的地方,其實現在有一半樓宇買賣交易,也是在200萬元以下,大部分交易是百多萬,「所以我贊成政府有行動,但同時又認為無責任去滿足所有人要求。」

黃金不變質土地有限量

最後,我們談到投資理財之道。施永青的道理很簡單,便是當你賺到錢後,將財富儲存在實物上,包括樓及黃金。他一直建議人買黃金,由2,000多元一両開始到今天10,300元,他仍然認為買黃金比拿?隨時貶值的銀紙好。

他從來不相信銀紙,「以前拿着銀票可換取黃金,現在無得換黃金,你還信那張紙?」至於其他實物,也因易貶值不可靠,「所有財富資產會不斷貶值,農民種了禾稻,收成後放入倉,會被蟲咬被老鼠偷會發霉,不斷貶值。做工業產品貶值更快,10年前的手提電話,送俾阿仔也不肯要,你想拿去旺角檔攤變賣龜仔電話,人? 捉你去青山都似。」

既然鈔票信不過,所有製成品又會貶值,他認為實物中唯有黃金最可靠,他以化學理論解釋,黃金很難與其他東西結合,變質的機會很細,所以最值錢。

至於買樓呢,建築物也會貶值,但地卻不會貶值,「地不單不貶值,還會升值,何解?這地方生產力上升,利用土地能力便上升,地價隨之上升,所以買樓是一個高明的決定。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他說『快些去持有土地,因上帝已停止製造』,土地是限量版資源,當然會升值。」

再談買樓原因,施老闆眼中沒有甚麼深奧道理,就是中國人傳統智慧——迫自己儲錢。「租樓可能比供樓省點錢,但社會太多引誘,省出來的錢便會去買名牌、去旅行、買Hi-fi,買層樓可迫你儲錢,供甩了成為你的資產,更可改善生活。」

Chapter 2︰捐身家之道

在生捐身家皆因自私

2008年施永青決定提前實踐「遺囑」,將手上45%的中原股份(當年估值約40億元),全數捐予名下慈善基金,不會留身家給子女。中原沒有上市,市場估計市值百多億,每年盈利逾10億元。每年中原的派息,便是基金的定期收入,基金會去年便獲派2億元!

股息收入年年不同,為了穩定基金會每年收入,擅於投資的施永青將部分收入作經常性投資,例如買樓收租。「當時基金會缺乏人民幣,買樓收租既可增人民幣來使用,又有經常性收益,不受中原每年派息多寡影響。」

不過有錢不代表便好辦事,施老闆坦言基金運作初期,也遇上很多問題,例如只有港元沒有人民幣,怎麼辦?

內地有外?管制,最初基金連將港元?人民幣也有困難。內地只准每人每天?款8萬元到內地,於是他們發動員工,每人一天?款8萬元。但基金會初期只有一名伙計,該員工要叫埋阿媽家姐幫手天天滙錢,他不禁歎一句︰「不是你想做便可以做。」

現時基金內地項目包括位於四川、甘肅、湖南、雲南、青海等,項目包括醫療、教育、環保、增產,也有愛滋病宣傳。其中增收及小額貸款,較少慈善團體辦。他們教農民種新品種農作物,養一些優質品種豬牛羊,又借錢給窮農民發展,概念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ohammad Yunus)辦的窮人銀行相近,不同處是施永青基金的小額貸款不是商業運作,不會收息。

施永青興奮地談及其中一項目——借錢給農民搞農宿。他看中很多城市人欲到鄉郊旅遊,吃吃農家菜,體驗農村生活,但城市人一看到農村的廁所便怕怕,於是基金便借錢給農民起個像樣的廁所,以便搞農宿幫補收入,首個農宿項目位於超通附近的觀鳥勝地大包山。

無富豪慾望只求多行善

將身家盡捐的決定,其實並非這幾年的事,仔女出世後已有這念頭,即20多年前。「可能你會話我招積啦,我比較早已有信心我搵的錢,將超越我的需要。既然賺到的錢超越所需,個人慾望已滿足有餘,那工作動力是甚麼?只有定下一個更高更大目標,潛力才能發揮。」

「收入超越支出很多」——這可是全港打工仔人人祈望的一句理財狀況。生活上,施永青要花的支出確不多,住屋已算人生中最昂貴的開支,他住在港島,家裏有隻狗。「生活好了當然會吃好點,但我也會吃麥當勞大牌檔牛腩麵,間中吃雲吞麵是好享受,餐餐食最好的,未必是享受。」

富豪們要花錢的享受,他沒興趣,「朋友說有隻新款遊艇到,問我去唔去睇,我話我又唔係成日出海,看來幹甚麼?我並非買唔起,但錢花在其他事可以更有用。」

「我的開支花在其他人身上,一定多於花在自己上。」說這句話時,深深體會到掛在施老闆辦公室門外,一句老生常談的金句︰「施比受,更為有福。」

自己賺的錢自己決定花

施永青很早已向家人表達捐身家意願,不過至2008年他決定提前將錢捐出,也令最親密的太太打了個突。「她以為我會死?先捐,哈哈哈……,她沒有太大意見,只是感到一切有定案,她才獲通知,她也是看傳媒報道才知道呢。」

提早實踐「遺囑」,人人說他偉大難能可貴,施永青卻笑說是出於自私。「由自己決定捐款如何用,總比死後人家不知如何幫你花好。我這樣可能更自私,這些錢是我賺回來的,我便花埋才走。」

說到這裏,他作了一個短短的人生Flash back,「我由1976年開始搵錢,創業是1978年,出來打工賺錢前後34年,用20年給自己花錢也不過份吧。」

望死後擁「無財的光彩」

雖然身家盡捐,甚愛錫太太的施老闆,強調過去多年分給她的錢,必定足夠她日後所需。至於3名孩子,他們由小學開始已知道老爸不會將財產留下,有次大女兒談起,說以為個個富爸爸也是如此,直至長大後才知道大部分富爸爸也會留錢給仔女。

「其實他們並非甚麼也無,起碼有供書教學機會,有求生能力。而且我唔俾錢仔女,老婆也可能給他們一點點,嘻嘻……」

老施的做法,受社會人士讚賞,但他不希望成為富豪們的壓力。「我支持保護私有產權,你有權選擇捐或不捐,不可以說『某某也捐了,你為富不仁!』捐款與否是個人選擇。」

他引述西方有句諺語,「死而有財,死不光彩」,他希望死時有「無財的光彩」。

----------------------------------

老施face to face 不認輸打不死性格

2005年老施創辦《am730》,當時很多人也不看好,認為搞報等於燒銀紙。報章賣盤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施永青視之為鞭策,「使我們以更高率發揮鬥心。」今天他很得意地跟記者說,「我們高峰期蝕過4,000多萬元,但我們做了1年零11個月便開始賺錢,現在快要賺夠3年,就快賺回本了。」《am730》的成績,叫不少人跌眼鏡。

這兩年報紙賺錢,員工有人工加有花紅派,連街上的派報員,每半年也收到一封利市,以示鼓勵。情人節他們會送玫瑰花給派報員,「?阿嬸成世人都未收過玫瑰花㗎!」施永青跟派報員搞燒烤會,每月選出最佳派報員。

施永青又將報紙的股份賣給員工,記者也可做股東。他的理念是,員工有無持股份,也是持份者,公司的利潤成果,要跟前?員工分享。

充滿鬥心挑戰《都市日報》

「辦報最大的挑戰,是知道社會如何演變。如果當年我決定搞一張傳統報紙,便死得了。當年選擇辦免費報沒有錯,你看過去幾年,免費報章增長得很快,即使金融海嘯後仍有盈利,很多報紙海嘯後出現虧損,證明我們的生命力。」

已宣布淡出地產本業,本可好好退休安享晚年,但傳媒之戰他卻準備捲起衫袖,繼續戰下去,牛年出身的他,就是有牛的性格,一生不停幹。

他透露希望《am730》更上一層樓,將力爭地鐵招標的免費報章位置,挑戰現時的《都市日報》,以增加發行量。

新一輪地鐵擺放免費報合約將長達6年,要取得專利,每個月可要花數以百萬計的租金,比現時聘派報員成本貴得多,不輕易認輸的施永青說︰「放兩棟報紙,地鐵便收過百萬租金,如逐呎計,可能是全世界最貴的租金。但無辦法呀,貴貴也要爭!」

老施face to face 無為而治 左派思想

「除了愛情,再沒有甚麼比革命更羅曼蒂克了。」施永青年輕時信奉馬克思思想,當了8年左派學校老師,每月工資200多元(那時工廠打工也有600、700 元),他視為去宣揚愛國主義,提高年青一代革命覺悟。他又鑽研馬克思理論,看馬克思、恩格斯的書,也看叔本華與尼采。至1976年四人幫下台,追尋的理想幻滅,他才放棄革命,成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信徒。

不過,他的左派思想沒有一洗而盡,今天他雖然再沒有跟昔日戰友長毛跑到街上抗爭,但他把政治理念融入公司內。

「有政治理論的人,是要將思想實踐在工作上。」施永青說今天自己的思想,已不是單純馬克思,如「無為而治」的管理手法,便是道家思想。

右派搵錢法x左派分紅法

在市場競爭方面,他贊成以市場機制令分配更好,該公司現時的利潤,便是市場競爭下的成果,最後他將利潤作內部分配,實行左傾思想,「我將利潤跟前?員工分享多些,員工有多些自主空間,便是解決馬克思所說,工作與生活誤差之問題。」

踏入耳順之年,他最後的信仰是甚麼呢?「我接觸很多宗教,細個時隔籬阿婆唔識字,是我讀聖經給她聽,所以細細個已看聖經。結婚時,我在結婚紀念冊是引用詩篇。」26年前的細節他仍記得清楚,隨即便背?「慈愛與誠實彼此相遇,公義與和平彼此相親稱」的詩篇金句。

這邊廂他有很多佛教朋友,常跟他傾佛偈送他佛教書討論佛學問題,他又曾在佛教期刊寫文章;另一邊廂,他又跟林以諾牧師一起講道,有很多神父朋友。看來至今沒有一個宗教思想,能令這名滿腦子哲學問題的企業家完全信服。

老施face to face 言論大膽︰女性回家吧!

施永青的逆向思維,常常令他作出大膽言論,例如這次訪問他便叫女性回家做全職主婦以救經濟。他認為現時社會的結構性問題是,很多基層工人跟不上社會潮流轉變無工做,只得被動地永遠處於貧困基層。他認為政黨為低下階層爭取最低工資不是好方法,「爭取最低工資,仍然是最低,生活沒改善,沒有希望。」

他作出一個大膽的建議,但事先聲明︰「我知道這是政治不正確,但不是歧視女性,我建議女性做回家庭主婦,騰出工作空位。」

他認為社會分工是好事,一個家庭需要有人工作,有人留守家中照顧教育子女。他說,現在的家庭本末倒置,菲傭不做家務反而負責教育小主人。「以前是阿媽阿嫲教,做媽媽的智慧一代傳一代,知道如何教小朋友,?飯跌落地要執番來吃。」

「以前老竇甚至會教我去大便,一張廁紙要摺多少次來刷屁股也會教。菲傭呢,則捲上一大疊廁紙去抹,我見到同事去廁所,拿一大疊廁紙,好浪費,菲傭怎會教孩子大便後如何抹屁股?」

老施face to face 實用派掌門人

雖然貴為中原集團總部,位於中環的辦公室裝修極為簡單,公司主要只有兩種顏色︰白色的?與灰色的文件櫃。接待處放了數盤小植物,算是全公司最「花巧」地方。走入洗手間,洗手盆放?的不是?液,而是一大膠瓶斧頭牌洗潔精。

問老施,你是一個很實用的人吧?施永青好像很喜歡人家這樣形容,立即答,「係呀,實用到你唔信呀。」

他立即引述當年在左派學校教書的一個小故事。當年學校環境極差,風扇也沒多一把,「你估我點做,我捲起褲腳教書!」鄰班的老師立即向校長投訴,指施Sir「離晒大譜」,上堂捲起褲腳有礙觀瞻有損學校形象,「我反駁,衫袖可以捲,為何褲腳不可以捲?」

為免爭拗,他決定帶個熨衫噴水壺回校,將自己由頭到尾噴濕一遍,並以此作為物理學知識教學生,「水蒸發時便會吸收額外熱量,這樣我便可涼快些了。」

除捲褲腳與用噴水壺噴身來散熱,他認為自己到內地公幹,用百佳背心袋裝衣物而棄行李篋,也是實用性格好例子,「背心袋又輕又實用,不過,我老婆卻話我好扮?!」施永青展出其招牌得戚笑容說。

老施face to face 節儉的藝術

施永青身高6呎1吋半,很有台型,但從他身上,你找不到半件名牌。身型這麼高,有一個問題,便是屈在機艙內是一件頗辛苦的事,但這名大老闆卻堅持出差與平民百姓一樣,只坐經濟客位,不坐商務位,只有在跟家人外遊時,才破慳囊鬆一鬆坐商務位。

這個慳錢的選擇,他解釋有5個原因︰

1.現時海外業務集中在內地,航程一般只2、3個小時,最遠去到長春也只是4個小時,只要帶本書去打發時間便可;

2.做人應能屈能伸,先要能屈,才能儲存能伸的力量;一個人應有足夠EQ,調節情緒,適應一下一時不太自如的環境;

3.要保持公司小的時候的節儉作風,大老闆更應以身作則,下面的人也不敢亂坐商務位;

4.由於他提倡每一名員工也能分享公司盈利成果,所以若管理層亂花費,便等於吃掉公司盈利,亦即直接損害員工利益;

5.「留有餘地」是重要戰略心態。

----------------------------------

後記 生命影響生命

生命影響生命,我深信這道理。

施永青可說是香港傳奇人物之一,培養出這個不一樣的企業家,背後的施老父卻不見經傳。一次偶然機會下,記者找到一本施永青26年前(1984年)、未發迹時的結婚紀念冊,內有一篇施永青父親的撰文。

施老父當年是上海一家五金出入口公司的小職員 ,後來公司在香港設分公司,施家便來港植根。談到年幼時的兒子,老爸在結婚紀念冊內撰文說,兒子不滿呆板教育,不專心讀書,但離開學校後,知道學識重要,開始閱讀各樣的書,充實自己。

老父有感而發,「若早有這種求知精神,你是應該有機會繼續進修或出國鍍金的。不過,鍍金又如何呢,生活或者有所不同,但是金錢並不一定代表幸福!」

施老父不以鍍金為兒子成功Benchmark,老父的人生觀,相信早影響小永慶(題外話︰施永青原名施永慶,8歲來港初學繁體字,爸爸見「慶」字太多筆劃太難寫,便把兒子名字由「慶」改為「青」,上海話兩者是同音的),令今天身家億萬的兒子,可不帶走一片雲彩、潚潚灑灑地盡捐身家。

﹏﹏﹏﹏﹏﹏﹏﹏﹏﹏﹏﹏﹏﹏﹏﹏﹏﹏

施永青

˙中原集團主席,免費報章《am730》創辦人

˙61歲,有3名子女

˙上海出生,8歲來港定居,在港接受教育至中學畢業,會考3E3D

事業︰

˙今年初宣布正式退休,淡出地產業務,現仍保留中原集團主席一職

˙2008年將手上持有的45%中原股權全數捐給「施永青慈善基金」,當時估計約值40億元,不打算留身家給子女

˙2005年創辦免費報章《am730》

˙2001年成立中原集團,並收購同業利嘉閣地產,現業務遍中港澳,分店逾800家,員工約2萬人

˙1978年,與中學同學王文彥(現為中原大股東之一)創辦中原地產代理,當時員工只有4人

˙1976年,開始在地產公司工作

˙1968年,中學畢業後在左派學校教書8年
2 : tcw1984(3057)@2010-07-25 20:14:28

做人量力而為,追求自己做不到的東西,只會辛苦自己。

十分認同呢點,但人性之中o既攀比心同妒忌心卻會使人去追趕


當然,這亦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但要提防自己被呢種心理takeover左
3 : tcw1984(3057)@2010-07-25 20:16:46

提前實踐「遺囑」呢個想法好好,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禍及後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1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