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聽都沒聽說過的PER指標 黃曉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285e.html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談到保險公司的資金成本大概在3%左右,這樣保險公司只要將資金購買高一點收益的品種,如國債或者高股息的股票,就很容易獲得良好的收 益。進而我猜想,由於升息週期中這種產品的收益率不斷變高,是否保險公司在升息週期的業績要好於降息週期呢?由於我一直看不懂保險公司,對保險公司的歷史 沒有研究過,這個結論不知道是否正確,希望得到朋友們的驗證!
     但是今天這篇文章重點不是談這個問題,在想到上面的那些以後,我發現保險公司和別的公司也是一樣,需要依靠低成本進行競爭,老巴的GEICO公司的成功就在於其運營成本較同行要低得多。中國保險公司的兩個巨頭,有人說平安好,有人說人壽好,我倒想看看到底誰的運營成本更低,於是我就想到小熊之家的長期資本管理論壇(以下簡稱長投網)上去看看幾家保險公司誰的運營成本更低。
    不過保險業務的複雜性還是讓我十分頭痛,壽險和財險的收入和成本都不能直接對比,不過我打開了財務比率表之後,我發現了另一個指標可以避開公司的具體業 務,那就是淨資產收益率。不管什麼公司,這個指標是可以直接衡量公司為股東創造價值的能力,一家公司的好與壞需要用長期的運營效率來衡量,老是有人抱怨平 安的股價低,那麼平安這麼多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是多少呢?以下是平安2003-20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根據最新的年報,平安2011年的淨資產收益率是 14.9%,九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為13.9%,竟然還不到15%,所以抱怨平安股價低的人應該知足了,以不到14%的淨資產收益率享有15倍的市盈 率,和有些公司比絕對不算低估了。如果剔除2008年因為投資虧損導致的收益下降,那麼八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倒是達到了15.5%,但是誰能保證未來的9年 內平安不會再出這檔子事呢!2011年平安公司的股東權益是2003年的8.58倍,但是如果按照13.9%的淨資產收益率增加的話,應該只有3.22 倍,其餘的大部分股東權益增加是依靠多次增發,中國平安的H股股價從2004年到現在增長了5倍,如果現在沒有高估的話,應該就是2004年的時候低估 了。再看看人壽和太保的淨資產收益率,這兩家還不如平安呢,這讓我對保險公司的興趣大減了。
    那麼我自己重倉的兩家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情況如何呢?首先看看持有時間最長的江淮汽車吧,下面是江淮汽車2001年-20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按照業績快報,江淮汽車2011年淨資產收益率在10%左右,江淮汽車十一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14.17,竟然還超過了明星股平安,這讓人有人吃驚 吧,不過差距是微乎其微的。從上面的數字可以明顯看出江淮汽車業績的週期性要比平安強得多,但是以目前江淮的價格大約也是去年盈利的15倍左右,估值倒是 和平安差不多,不過鑑於江淮汽車去年的淨資產收益率處於相對低位,因此如果要賣出江淮的話應該要等到相對高位的時候。
    下面再看看另一個重倉股江鈴汽車的情況吧。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這是江鈴汽車2001年到20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2011年江鈴汽車的淨資產收益率是25.6%,這樣江鈴汽車十一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 20.4%,遠遠超過了眾人熱捧的平安保險。考慮到江鈴汽車A股10倍和B股不到7倍的市盈率,不管A股還是B股,我認為都要比平安低估得多。江鈴汽車自 從2000年以後就沒有做過增發融資,2011年江鈴公司的股東權益是2001年的4.52倍,其股 東權益的增長完全是公司為股東創造的,而股價也基本反映了公司創造的價值,不計分紅再投(實際上江鈴的分紅相當多,分紅再投部分收益相當大)的話,B股股 價是2002年初的5倍,A股股價是當時的3.47倍,可以看出2002年初的時候AB股差價比今天更大。這個例子也可以告訴大家,如果你是希望賺公司的 錢而不是股價的差價,只要公司沒有問題,就算流動性很差,低估值任然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收益。這還沒有考慮分紅再投的影響,如果考慮分紅再投,由於B股股價 長期低迷,其增加的收益比A股也有多得多。去年國慶節在第一屆長期資本管理論壇上就曾經說過:B股市場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的樂園。這句話有兩層含義,一是對真正價值投資者而言是樂園,二是對價值投資者來說是真正的樂園。
    看了自己的倉位後,不由得讓我想看看最近幾年的牛股的淨資產收益率是否也很高呢,最近十年漲幅最高的十隻股票分別是:1、貴州茅台 2、張裕A  3、瀘州老窖  4、中聯重科  5、雙匯發展  6、格力電器 7、包鋼稀土 8、恆瑞醫藥 9、云南白藥 10、山西汾酒,我們還是從長投網上查找這10個股票2001-2010年的淨資產收益率吧。
1、貴州茅台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6.9%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2、張裕A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1.3%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3、瀘州老窖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19.6%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4、中聯重科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6.1%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5、雙匯發展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4.5%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6、格力電器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4.0%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7、包鋼稀土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9.9%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8、恆瑞醫藥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18.3%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9、云南白藥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23.8%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10、山西汾酒 十年淨資產收益率平均值15.7%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這十家裡面除了包鋼稀土其餘9家十年淨資產收益率 均超過了15%,包鋼稀土是由於產品提價、業績突增導致股價大漲,因此前六年的淨資產收益率都非常低,拉低了平均值。其實平均值在20以下四家都是前5年 的淨資產收益率較低拉低了平均水平。反觀江鈴汽車的淨資產收益率除了第一年以外,比這四家都要穩定得多,假設江鈴汽車現在和這幾家一樣享受30倍的市盈率 的話,A股也增長了10倍左右,如果35倍市盈率漲幅就是10.9倍超過了山西汾酒了。
    以歷史淨資產收益率來看,江鈴汽車起碼過去的經營要強於上面平均值低於20%的四家企業,而從價格上來看,江鈴汽車更是比這四家企業要低估得多,如果有這樣一個指標,把經營和價格兩個因素都包含進去,我們就可以輕鬆判斷誰更值得購買了。
    受PEG指標的啟發,我設計出如下指標,簡稱PER指標:PER=PE/(十年ROE均值*100)。PER和PEG的唯一區別就是用過去十年的淨資產收 益率乘以100,代替了未來企業淨利潤的增長。其邏輯基礎是過去的好公司未來依然是好公司,如果不存在增發和分紅等影響,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也基本等於平均 淨利潤增長率。
    那麼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企業的PER指標分別是多少吧,由於有些企業2011年業績還未公佈,我就不計算他們了。

你听都没听说过的PER指标

    根據計算結果可以得到如下結果:1、PER和PEG一樣,越小越好,江鈴B果然是最便宜 的;2、任何指標都代替不了對行業和企業的研究。比如中聯中科PER也很低,但是這是因為大家判斷國家基礎建設會降溫,中聯中科未來的經營環境會發生惡 化,而且很難看到未來會有改觀的機會,因此目前的價格反應了預期,如果你不瞭解這一點,盲目地買進,也許明年他的PER就會大幅飈升了。雙匯發展由於去年 的瘦肉精,導致去年的業績很差,但是大家預期今年企業會恢復正常,所以即使其PER很高,但也未必是高估。
    由於PER指標我是剛設計出來,因此沒有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所以對PER到底在一個什麼範圍比較合適還不可知,具體能接受多高的上限,希望朋友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5

揭密你從未聽說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8756
和那些高聳如雲的摩天大樓頂層海景房無緣,離紐約、倫敦甚至上海的金融中心太遠,與格林威治或者斯坦福那些藝術氣息的交易室也不沾邊,如果你要鎖定真正的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 ,請將谷歌地圖坐標鎖定在美國內華達州裡諾(Reno)市730 Sandhill街225號。那個不起眼的位置就是我們要介紹的重點——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所在地。
有人可能馬上就要說了:「瞎扯吧你。」全球最大的那不是Ray Dalio領導的Bridgewater嗎?最近一次數據顯示,這家公司的資產總規模大約1000億美元。不過,Bridgewater今年的表現不及大盤,和標普有明顯差距。
 
這裡說的最大對沖基金截至6月30日資產總規模達到1172億美元,近來以每季度增值約150億美元的速度增長。因此可以預計現在總規模大約增加到1300億美元。它就是內華達州的資產管理公司Braeburn Capital。
 
Braeburn是何方神聖?它2006年成立,成立以來只有一個任務:管理母公司的現金。在對沖基金界,它的名氣比Bridgewater小得多。
 
Braeburn誕生之時,管理的現金還不算多。但如果從運用槓桿方面看,它管理的非槓桿資產絕對可觀,超過了100億美元。6年來,大筆現金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
 
當然,講到這裡絕不能再賣關子了,Braeburn的母公司不是別人,正是蘋果。蘋果2012年6月30日公佈持現高達1172.21億美元,這也就是Braeburn的總規模。
 
 
目前對Braeburn的追蹤瞭解還很有限,大家所知的不過如此。
 
CapitalIQ這樣介紹它:
 
Braeburn Capital是蘋果公司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這家公司投資公眾權益市場。Braeburn Capital2006年成立,總部位於內華達州裡諾市。
 
投資公眾權益市場就意味著Braeburn的投資沒有任何分類,和預計的一樣。
 
彭博提供的信息透露的也很少。
 
 
從內華達州公司報稅的年報中倒是可以找到更多的有用信息:
 
個體名稱:BRAEBURN CAPITAL, INC.
 
申報身份:積極
 
申報日期:2005年10月3日
 
類型:國內企業
 
文件編號:E0667452005-7
 
公司的負責人信息如下
 
Gary Wipfler
730 Sandhill Road
Suite 225
Reno, NV 89521
 
Gene Levoff
730 Sandhill Road
Suite 225
Reno, NV 89521
 
Michael Shapiro
730 Sandhill Road
Suite 225
Reno, NV 89521
 
至於公司的首席投資官Steve Johnson,他在LinkedIn上留下的簡歷也相當簡單。
 

下面是公司的投資經理Ted Mulvaney簡歷。在接手管理數百億美元的資金以前,他為一家名為Douglas Adams的基金工作。

 
 
奇怪的是,Braeburn唯一和蘋果真正有人事關系的線索只能在財務官 Gary Wipfler的簡歷中找到。
 
紐約時報今年4月的一篇報導談到蘋果的一種本事,說它能不事張揚地繞過美國企業稅法的規定,成功地合法逃稅數十億美元。
 
2006年,蘋果賬上的資金和股價都在增加,公司一些高管來到裡諾成立了一家名叫Braeburn Capital的子公司,讓它來管理和投資公司現金。Braeburn是一個酸酸甜甜的變種蘋果。
 
今天,走進一棟外形簡單的建築物,穿過狹窄的門廳,你就可以來到Braeburn的辦公室,就在一個廢棄的餐館街對面。除了一些辦公桌和電腦終端,這裡也有色彩鮮豔的iPod海報和蘋果的大標誌。
 
Braeburn的高管們說,當美國的消費者購買一款iPhone、iPad或者其他蘋果產品時,通常就會有一部分銷售利潤存入 Braeburn控制的賬戶,然後它們會投資於股票、債券或者其他金融工具。而在Braeburn的投資獲利後,部分利潤就可以避免加州的稅務機構徵稅, 因為Braeburn的註冊地址在內華達。
 
成立Braeburn以來,蘋果的現金儲備和全球投資已經得到了25億美元的利息和分紅收入。
 
當然,蘋果並不急於談論內華達這家資產管理子公司的角色。
 
蘋果拒絕對Braeburn在內華達的業務發表評論。一些管理者私下透露,批評公司有意減少繳稅是不公平的,因為其他數千家公司也差不多在這麼做。如果蘋果自願增加納稅,就會讓自己失去競爭優勢,是在傷害公司股東。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蘋果現在主要利用Braeburn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法稅收的漏洞,尋求避稅。但不能否認,既然兩年裡持現可能高達200多億美元,那麼即使是稍許槓桿也會讓蘋果成為全球資本最雄厚的銀行、共同基金或者資產管理公司。
 
而且,Braeburn沒有匯報任何負債。它不是一家投資顧問機構,只是為蘋果數百萬股東管理著巨額現金。
 
Braeburn也沒有向SEC遞交持有資產的13F報告。它就是在充分行使權力保證任何一筆資產的原樣,包括房產的CDS、三星的賣權,或者10年期CMS。這其中任何一種都沒有必要向SEC匯報。
 
養在深閨人未識,這也許才是Braeburn真正的魅力所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對沖基金,實際上卻不算對沖基金。它低調經營,幾乎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也沒有誰知道它到底持有哪些資產。
 
而這正是蘋果希望的。蘋果可能更希望保持現狀。但這種好日子也許快到頭了。
 
Zerohedge預計,一旦美國總統大選的熱度消退,政府最終會聚焦那些能夠在合法體系內規避企業稅收、將這部分收入轉移給終端客戶的公司,儘可能減小這類公司帶來的「外部影響」。
 
蘋果只有它將自己多年來獲得的利潤、相當於美國財政部持現兩倍的現金分享和廣大民眾,才是唯一公平的做法。
 
到那時,Braeburn幾乎肯定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88

農工中建:沒聽說要拿證券牌照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9771.html

農工中建:沒聽說要拿證券牌照

一財網 楊柳晗 張菲菲 2015-02-28 17:54:00

2月28日農行新聞處回複《第一財經日報》稱,該處向其他部門求證,均表示不知道。同日,中行、建行、工行新聞處人士亦都表示沒有聽說。

近日市場傳聞稱,證監會將向銀行發放證券牌照,優先開放向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試點開放證券牌照的工作已經進行,最快在兩會前後將會公告實施。

但2月28日農業銀行新聞處回複《第一財經日報》稱,該處向其他部門求證,均表示不知道。同日,中行、建行、工行新聞處人士亦都表示沒有聽說。

2014年5月底,證監會曾表示,實施業務牌照管理作為推進證券經營機構創新發展一項重要措施,正在根據市場和行業情況,按照“牌照管理、業務交叉、規則統一、功能監管”的原則,研究制定並修改有關規則,將適時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待有關規則出臺後,即啟動新設證券公司的審批工作,進一步放開牌照管理。

目前,日本、美國等部分國家已經開放銀行經營證券業務。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券商數量眾多,經紀和投行等業務的市場競爭已經非常充分,向銀行放開券商牌照對這些業務的沖擊有限,且部分銀行的子公司實際上已經擁有券商牌照。

編輯:孫汝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36

文娛創業這片海,聽說很多人在裸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8/157705.shtml

文娛創業這片海,聽說很多人在裸泳.....
吳丹 吳丹

文娛創業這片海,聽說很多人在裸泳.....

現在大家都在投內容創業,為什麽?

口述丨劉獻民、汪洋

編輯丨吳丹

文娛創業的進程還在瘋狂加速。

內容創業來說,先進場的玩家如《奇葩說》團隊已享受到紅利,在今年,大量綜藝節目已紮堆進場,搶灘視頻平臺;所有能截住人流的戶外廣告,也大量懸掛著各平臺猛推的自制劇,這場大戰也由版權爭奪轉向內容比拼;“網生內容”成為熱詞,創業公司們找內容,搭IP,做網劇和電影,頻繁和金主們喝咖啡。而互聯網,毫無疑問將替代電視和廣播,成為最終的權利戰場——他們甚至稱排名前三的視頻網站為新的權力“BAT”。

今年上海電影節,新的影視公司也競相成立,發布接下來一兩年的片單。無論這種刺激是來自市場旺盛的需求,還是資本市場的風向變化,無人懷疑,未來幾年,大熒幕的眼球爭奪戰將愈演愈烈。光線傳媒王長田甚至預測,四年後,中國電影票房將破千億。明星和粉絲的關系,也成為新掘金點,大家會用玉米和李宇春的關系來形容“粉絲經濟”:不是我賺你的錢,而是你用自己手中的鈔票,為你認可的價值觀投票……

此外,音樂、體育等項目也蠢蠢欲動,付費音樂內容讓行業人士在多年的煎熬後,終於看到了希望;健身軟件的流行,觀看競技類體育的需求釋放,讓曾經的音樂制作人、體育冠軍們也按捺不住創業沖動,開發起了APP.....

這是文娛創業紅火的時代,繁榮與泡沫共存。有人說迷霧重重,有人說看到機會,有人在裸泳,有人在等待上岸……誰將賭對?誰將找到中國的迪士尼、好萊塢、以及CJ?

文化產業從來是巨頭權力的邊緣區,卻又是必爭之地:只有這條路,才是擠進大眾腦袋某條縫隙的唯一途徑。馬雲都稱,健康和文化產業是阿里下一個十年的希望。

“一家成立兩年左右,以投《奇葩說》殺入市場,只投文娛的資本機構,這一兩年間,他們看到了什麽,又投出了什麽?怎樣的文娛創業項目,會讓他們押註籌碼?

娛樂工場CEO張巍的觀點在媒體所見相對較多,以下是來自該機構另外兩位創始人劉獻民和汪洋的一些觀點,體現了他們對當下文娛行業的一些看法。i黑馬采訪整理。

市場還有很大泡沫,在等音樂創業的機會。

口述:劉獻民  娛樂工場創始合夥人

編輯:i黑馬

現在大家對這個市場都比較喜歡,熱情很高。項目的價格也普遍高了,有些創業團隊對自己的發展預期非常激進。形式上視頻的項目會多一些,大家對視頻普遍都是認可的。很多創業公司通常的操作模式是,先做內容,可能是漫畫,或者網劇,然後再擴展到大電影,網大,舞臺劇,遊戲等,大家的思路差不多。在早期就能感覺到,他們是比較樂觀的。

平臺之間也會爭奪得比較厲害,他們現在的訴求是要爭取用戶。現在看來,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已經在爭奪一些大制作的網劇了。好的網劇還是比較稀少的,另外我們覺得,不一定是大制作才有機會,有時候題材比較好,能夠產生話題性,制作認真一些,千萬人民幣左右成本的劇也OK,也有機會。

去年和今年以來,都有明星出來做公司的案例,最近是非常多,而且在電影這塊比較集中地表現出來了。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是二級市場的變化影響了行業市場的變化,二是大家的消費能力到了一個程度。但我個人其實對未來兩年文娛市場資本的投入看得比較淡,我覺得會不大好。

體育創業是有機會的,昆侖決是我們投的較知名的案例。後來還投了辦足球賽事的項目,主要是給業余愛好者辦比賽,帶動了江浙滬地區觀賽的熱情。此外,還投了做網球培訓和社區的,鄭潔是創始人。

現在體育和音樂是我們主要摸索的領域。

我們覺得這兩個行業,未來會在模式上有非常多的變化。邏輯上來講,足球籃球沒問題,它們是最核心的競技類體育,一定是最高水平的才有價值,這種價值體現在,觀眾基數龐大,直接帶來的就是廣告、代言、球星和內容轉播等的價值。另外還有拳擊、搏鬥等,大家看個輸贏。小球來說,類似乒乓球、羽毛球類的運動,雖有競技性,但觀賞性沒那麽強,所以很難去追求和大球同等的商業價值。但這類運動的參與人數基數很大,所以我們要去挖掘的是整個運動過程中的價值。

對音樂市場來說,我們還在摸索。我們之前認為,渠道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就是變現方式比較少,所以投得比較謹慎。但從去年開始有一個變化,大家開始付費聽音樂了,還有演唱會、音樂節以及和視頻綜藝結合的音樂類節目等,這些成了主要的變現方式。此外,還有2B業務,比如音樂制作的技術公司。我們在音樂領域目前只投了一個原創項目。因為在整個產業鏈上,還是要有音樂創作者和幫助音樂人生產內容的機構的。

網紅經濟我們投了一個微博網紅的變現公司,它是基於淘寶平臺的,提供電商的運營和柔性供應鏈體系。投的時候它是做服裝,微博網紅的服務商,像微信這波自媒體起來了,產品種類就比較廣,對供應商的能力要求更高。

網紅也分好多種,最早是微博網紅,變現就是賣廣告,開淘寶店。然後是微信網紅或自媒體人,現在還有直播網紅。我個人認為,在內容和變現這條路上走得比較好的,是眾籌模式。

從內容到商業價值,比較核心的一點是,你對用戶要有足夠多的了解,而且你得保證,自己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不能傷害用戶;另外,如果你內容做得比較好,在做電商變現的時候,供應鏈依然是你要努力去解決的問題。電商核心是什麽?用戶量第一,另外商品要足夠多,SKU要足夠。自媒體比較難同時具備這兩點,所以只能做一些小的電商服務。

針對這種情況,又催生了另外一些機會,比如專門給媒體做電商供應鏈的公司,連接內容端和制造端。

現在大家都在投內容創業,為什麽?有精神消費的需求了,但現有的不能滿足,所以有更多的機會。

我覺得機會還有,消費種類還是不夠的。而且精神消費和物質消費還有點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偏好和需求不一樣,這就決定了:精神消費升級不會像產品消費升級那樣,出現一些大品牌或渠道,它的特點是,會更多樣化一些。

我們也投了一些明星出來創業的公司,希望明星能利用自己在行業的積累、經驗和影響力,在新的領域創造更好的價值。現在明星和粉絲的關系也發生變化了,之前跟粉絲有距離感,現在更要像個網紅。

網綜和網劇、網絡電影對團隊的要求不一樣。網綜需要有很強的節目策劃和編導,這是核心。同時招商能力、藝人統籌、宣傳等也很重要。像網絡大電影,則要強在制作和執行,需要在比較快的時間內,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把東西做出來。網絡劇我們覺得要求可能更高,要有很強的講故事的能力,以及優秀的選題及制作能力。我們也在尋找判斷優秀團隊的標準和方法。

現在投文娛的機構也多起來,競爭比較多,市場很熱。

其實從去年年中開始,我們投得比較慢了。今年速度又有一些變化。但市場還是有很大的泡沫。

人在商業價值鏈上的延伸是我們看重的

口述:汪洋  娛樂工場創始合夥人

編輯:i黑馬

我們2014年初進入這個領域,我認為投得比較好的是網生內容,包括淘夢網和七娛樂等。我主要看影視、遊戲和體育,現在精力比較多花在影視。很多名人都做商業了,這也是我們有機會的一個原因。

我們整個操作方式是,以早期天使的方式進入到他們公司,幫他們把傳統的工作室運作方式轉向公司化運營,做商業化。大家好像覺得目前泡沫比較多,但我們看中的主要有一點,人在商業價值鏈上的延伸。比如說,你之前是個演員,現在發現還能掙綜藝的片酬,還可以做電商,這樣商業渠道就多元化了。

我們投了王嶽倫導演的公司,和其它天使機構有點不一樣的是,我們和他們是深度合作,一起定戰略,找合適的團隊。他們有內容方面的資源,也有之前經驗的積累,我們就一起來做。

總結一下我們的布局特點是:

一、在垂直領域里找稀缺內容,比如《奇葩說》。

二、明星在做商業價值鏈的延展時,項目要具備可開發性。

三、將圍繞整個影視行業上下遊來做布局,簡單來講就是對“人、事、物”的布局。“人”分為三類,演員、導演、作者,我們投了《大聖歸來》執行制片人的公司;“事”就是要會講故事,對此我們投了一家語言類的cosplay公司;“物”就是一些道具公司、衍生品公司等,我們投的“娛貓”,就做過《大聖歸來》的衍生品。這幾個方面必須聯動。

三期基金於去年十月募資完成,目前已經投了三十多個項目,完成了70%。三分之一和影視沾邊,三分之一是電商,另外三分之一跟體育、音樂、時尚及其它娛樂領域相關,比如周治平和譚維維的音樂公司草臺回聲。

之後的四期基金規模可能比較大,會超過三期基金的總額。投資範圍會擴大到B輪以前,還是專註在文娛領域的投資。從整體上來講,我們還是比較看好行業的。

除華誼、博納、光線、萬達等電影大亨外,這兩年有哪些有意思的新電影公司入局?他們準備怎麽玩耍?請關註明日i黑馬文創特輯第三篇。

**推薦關註第一輯:靠《萬萬沒想到》爆紅後,他們如何做個持久生意?

你也是行業中人?幸會!有話想說,請加微信:ahh_dan,煩請註明公司和職務。

文娛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03

李彥宏:聽說一些專家給領導寫信,說人工智能被誇大了

8月25日,2016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在西安召開,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出席並以“互聯網的下一幕”為題發表演講。從人工智能技術的“前世”“今生”談起,李彥宏分享了自己對於人工智能改造各行業的思考,為在場企業家們描繪了一幅被人工智能改造的未來圖景。

李彥宏強調,在國家政策依靠“互聯網+”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今天,互聯網自身的增長同樣需要新的動力。他認為,足以改變互聯網行業、甚至可以稱為“互聯網下一幕”的正是人工智能所帶來的全新時代。

李彥宏提出,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更需要非常關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時利用最新技術來升級產品和制造能力。怎樣才能抓住新技術的機遇,而非被 人工智能帶來的變革淘汰?以自動駕駛為例,李彥宏闡釋了人工智能與傳統行業結合所帶來機遇,並以AI對醫療、娛樂等行業的重構向全場展現了人工智能技術更 加廣闊的創新可能。

演講的最後,李彥宏號召在座企業家共同擁抱人工智能技術。“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在座的各位對你們所在的行業足夠了解,同時又了解一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話,相信你們能夠想出更多的創新空間”,李彥宏說。

李彥宏

以下為李彥宏在2016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峰會演講實錄:

講一點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講一講互聯網的下一幕。

因為有“下一幕”這個詞,我們就必須要要看一看“這一幕”和“上一幕”是什麽。其實非常簡單,上一幕就是PC互聯網。應該說,互聯網從90年代初期 開始商業化,一直到大概四、五年之前,一直是一個基於PC的網絡、或者說體系。在這段時間里,產生了絕大多數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互聯網公司。大家知道,在 美國,谷歌、Facebook、亞馬遜等等這些互聯網公司都是在PC互聯網時代誕生的;在中國,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等這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都是在PC 互聯網時代誕生的。

最近這四、五年,可以說是互聯網的第二幕,也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移動互聯網和PC互聯網是非常不一樣的。在這個時代也誕生 出了一些新的公司,像美國的Uber、Airbnb;在中國,像今天美團的王興也過來了,還有滴滴、今日頭條等等,也有一些新的商業模式出來。但是無線互 聯網這一幕的時間其實比很多人想象得都要短,只有四、五年的時間,未來我們大家再去看,靠無線互聯網再誕生的新的商業模式和再去催生創新型互聯網公司的可 能性,其實是越來越小了。

今年夏天我在矽谷待了幾個星期,也和一些風險投資人聊了聊。在矽谷,我觀察到,這些風險投資人基本已經不再投互聯網的項目了,因為覺得互聯網這塊兒的機會已經不多了,轉而去投一些非常單純在做技術創新的公司,比如投資量子計算。

這幾年,中國經常講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新常態”的意思,第一就是增速不會像以前那麽高了;第二,我覺得從國家政策的導向來講,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所謂的“互聯網+”來提升傳統產業的運營效率,用互聯網的方式、互聯網的思維和互聯網的質量,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但是我剛才也講到,互聯網的第二幕,也就是移動互聯網,它的增長也在迅速地放緩。尤其對於中國來說,我回國創立百度的時候只有不到1000萬的互聯 網網民,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今天已經有7億多互聯網網民了。整個增長趨勢僅僅靠著互聯網人口的增長,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增長趨勢,但是這樣的增長趨勢在 未來不會再有了。7億多網民已經是50%以上的滲透率,以後再靠越來越多的人上網,這事兒就靠不住了。同樣,在過去兩三年的時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換成了智 能手機,再靠新智能手機用戶上來也不行了。

所以國家政策依靠“互聯網+”帶動整個經濟,來推動“新常態”繼續保持增長,但是互聯網的增長要靠什麽?這就是我所說的互聯網的下一幕,這是我們需要考慮、需要思考的問題。

前幾天有人跟我講,美國資本市場現在市值排名前五的的公司,全部都已經變成了互聯網公司,他們是微軟、蘋果、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當 然,這其中微軟和蘋果其實在嚴格意義上並不是在互聯網時代誕生的,他們在前互聯網時代、也就是PC時代就誕生了。今天的他們當然是因為運轉得很好、管理得 很好,趕上了互聯網的大潮,趕上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潮,所以是非常的不錯。

那麽在未來,在什麽領域還會誕生大型的公司、創新型的公司、高速成長的公司呢?這是同樣需要我們思考的。其實答案也非常簡單,最近、尤其是今年以來,這個詞非常熱,簡單講就是四個字“人工智能”。我認為互聯網的下一幕就是人工智能的時代。

人工智能並不是一個新概念,60年前的那個夏天,在MIT麻省理工學院,幾個計算機系的教授,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中第一次提到了人工智能這個詞。 那個時候他們以為,人工智能這個問題用一個夏天的時間就足夠了,就可以解決了。但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僅一個夏天沒有解決,連續幾十年、半個世紀的時間,人 工智能都是一個沒有被解決的問題。一直到今天,人工智能還是一個很難很難的問題。

但是過去幾年,人工智能確實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進步神速。以至於我們看到有一些非常有影響力的人,像Bill Gates(比爾•蓋茨)、Elon Musk(伊隆•馬斯克),都開始呼籲大家要關註人工智能有可能帶來的風險,即機器有沒有可能去控制人類。

當然,對於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技術、或者說技術現象,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聽說,最近有一些專家給中央領導寫信,就是講“人工智能被吹得太過 了,其實人工智能並沒有什麽實際的作用”。所以,一方面有人說,人工智能將來會控制人類,另一方面又有人會說,人工智能連幫助人類的資格都沒有。那麽人工 智能到底起什麽作用?

作為一個企業家,我們應該更關註它在市場當中所能夠發揮的作用。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要考慮,人工智能今天能做什麽,在不遠的將來能做什麽;第二要考慮,人工智能會影響哪些行業。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今天不展開講,大家有興趣可以參加9月1號的百度世界大會,在那里我們會詳細地講這個話題。

對於第二個問題,就是人工智能會影響哪些行業,我們也在不斷思考。我覺得它會影響很多行業。我認為影響最重要的一個行業、其實也是中國非常大的行業,就是制造業。大約五、六年前,有一個詞在中國特別流行,叫做“物聯網”。那時候我們總說,這個“物聯網”的英文叫什麽,搞來搞去說是叫Internet of Things,IOT。但是,五、六年前這個概念沒有火起來,一直到今天,物聯網也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後,很多人特別喜愛歡可穿戴設 備,也是覺得它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市場。到今天我們看,可穿戴設備也沒有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

但是,當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時候,物聯網就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市場,它會徹底地改變我們的制造業。在我看來,將來所有的制造業都屬於人工智能產業,或 者說物聯網產業。所有的商品都要能夠聯網,都要能夠把數據回傳到雲端,都要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對這些技術進行分析,讓它能夠給我們的消費者、給我們的用戶 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

其實,這個東西不是一個想像,這個東西已經是一個現實了。比較典型的產品是什麽?是Amazon(亞馬遜)的Echo。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用過這 個,表面上看它就是一個音箱。音箱我們很容易想象,就是傳統制造業的產品,沒有什麽特別之處,但是當它被賦予了人工智能的技術或者能力的時候,你的感覺就 完全不一樣了。它可以和你對話、可以回答你的問題、可以給你唱歌、可以給你讀書,可以做很多很多事情。它把你的手解放出來了,讓你不再需要按鍵、輸密碼、 打開App,這種感覺是非常非常不一樣的。

人工智能可以改造音箱,人工智能也可以改造很多很多今天能夠買到的商品,所以我覺得人工智能會非常深刻地改造制造業。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我覺得在這方面需要非常關註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及時利用最新技術來升級我們的產品和制造能力。

還有一個最近兩年非常熱的行業,也會被人工智能徹底地改變,這個行業就是汽車工業。汽車工業在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的時候,一開始分為了 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傳統的汽車制造廠;另外一個陣營就是谷歌和百度在做的全自動駕駛或者說無人車。這兩個陣營各有各的一套邏輯。傳統的車廠都認為完全無 人駕駛其實是非常難的技術問題,需要很多很多年以後才能夠變成現實,所以我們需要走一個漸進式道路,一步一步把司機解放出來。今天大家看到的特斯拉,其實 典型就是在走這樣的路。所有你能想到的主流車廠也都在朝著所謂的“ADAS”(高度自動駕駛)方向在努力。所謂的高度自動駕駛,其實並不是百分之百的自動 駕駛,它是可以解決很多常見場景下的自動駕駛,但是遇到極端情況時它還是需要人的幹預。

那麽這樣的思路有什麽問題呢?最主要的還是安全問題。前一段時間特斯拉出了一個事故其實就是這個問題具體的體現:人類司機以為可以自動駕駛了,但是 遇到極端情況的時候其實自動駕駛技術是處理不了的。而人一旦對自動駕駛功能形成依賴就會放松警惕,遇到極端情況時來不及獲得對於駕駛能力的控制,所以出安 全事故的概率反而會更高。這是我們所擔心的問題。

當然,對於全自動駕駛、無人車,其實大家也是很擔心的,最主要的也是安全問題。怎樣使100%的情況都能夠通過機器來處理?現在機器下棋可以贏世界 冠軍,但是機器開車恐怕連一個普通的司機都比不過。因為要處理的東西是非常非常複雜的,最主要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人工智能的問題,再具體講是 Computer Vision(計算機視覺)的問題。人能夠看出來前面跑過來一個小孩,但是機器能不能知道他是小孩?那邊有路障是不動的,機器能不能知道它不是不動的?當 下雨了、能見度變差了,人能夠辨別出來前面有什麽障礙,但是現在機器還很難辨別出來。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全自動駕駛需要解決的,而解決這些問題在技術上又是 非常非常困難的。

我們也曾經討論過,政府在哪些方面能夠幫助自動駕駛的時代早一天到來?其中有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就是讓每一個活人都戴上一個小小的金屬片,這個金屬 片能夠被動地被自動駕駛汽車所探查到,這樣自動駕駛汽車起碼可以避開行人,至少不出交通安全事故、不會死人。這樣,全自動駕駛的技術就會有更多的空間來發 展自己、逐步成熟。

兩條道路各有利弊。汽車工業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在中國可能就是十萬億大產業,我們很難講哪一條路最後會成功,但我們基本上還比較自信,自動駕駛的時代有一天會到來。

這是對汽車工業的改變,其實對很多其它產業也會有影響,比如對健康產業、娛樂產業都會有比較大的改變。最近幾年,在健康產業中精準醫 療非常熱,所謂精準醫療就是個性化的,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和不同的藥。什麽藥對什麽人是有效的?需要分析他的基因的狀況,當然也跟後天的環境有非 常大的關系;對於基因的分析,哪些人基因是相似的,相似的人會得什麽病?對什麽藥會敏感?好像有一種說法是“癌癥的化療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會有效”,那麽對 哪六分之一的人有效?需要醫學的、健康的技術和人工智能的技術進行結合來解決這些問題。

娛樂產業其實也會被深刻地改變,大家熟悉的VR和AR未來很可能會成為主流的內容形式。其實AR的背後需要解決的也是計算機視覺的問題,當你拍一個 東西,需要能夠識別出來這是在哪,拍的是什麽。語音技術最近幾年也迅速地成熟起來了,成熟到什麽地步呢?它其實可以人工合成幾乎所有人的聲音。為什麽這個 會改變娛樂產業?現在我們要拍一個片子,無論是電影、電視劇,要和大牌演員簽約、請他來拍,他要在現場待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拍出一部片子來。當語音 和圖像技術進一步成熟,理論上以後就不再需要大牌明星到現場來拍。他只要授權給你,把他的聲音合成出來,照片圖像拍完之後也通過自動合成,讓他幹嘛就能幹 嘛,這事兒就解決了。當這些事情都變得可能之後,娛樂產業也會發生非常大的變化。

剛才講的這幾個產業都是非常非常大的產業,對於很多小的產業我們也認為人工智能可以有很大的影響力,可以改變很多很多。我的想象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在座的各位對你們所在的行業足夠了解,同時又了解一點人工智能技術的話,我相信你們能夠想出來比我更多的創新空間。

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02

中方“限韓令”不斷升級?外交部:沒聽說過

有報道稱,近日中方“限韓令”不斷升級,中國政府要求各家電視臺不得播出由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對此,21日,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沒有聽說所謂的“限韓令”,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積極態度。同時耿爽表示,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是需要有民意基礎的。

問:據報道,近日中方“限韓令”不斷升級,中國政府要求各家電視臺不得播出由韓國明星代言的廣告。你能否證實?你對此有何評論?中方此舉是否與“薩德”有關?

耿爽:首先,我沒有聽說所謂的“限韓令”。

第二,中方對中韓之間的人文交流一直持積極態度。但相信大家也能理解,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是需要有民意基礎的。

第三,中方堅決反對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這一立場也是眾所周知的。中國民眾也對此表達了不滿,相信有關方面應該註意到了這種情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33

無印良品宣布明年降價超20%,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6/1056325.html

在日本,無印良品(MUJI)和大潤發、華聯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雜貨商店,但到了中國市場卻成為高端、小資的代名詞。

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店里,一個數字大掛鐘可以賣到650元,一雙棉拖鞋128元,一件一字領女士T恤1498元……《北京商報》曾報道稱,無印良品的國內定價比日本貴一倍。

可有趣的是,許多中國的消費者一邊吐槽它的價格,一邊又願意為之買單。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

2015年12月,無印良品上海淮海755旗艦店開業時,連續幾天,排隊的人多到要限制入場。開業第一天,這家店的銷售額也刷新了無印良品在中國單店單日的銷售紀錄。截至2016年10月,無印良品已在中國擁有187家店鋪,預計年底要開出第200家店。

不過,最近一則關於無印良品要降價的消息,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無印良品明年日本市場降價超20%


▲圖片來源:東方IC

日本零售百貨行業不景氣,讓無印良品業也無法“淡定”了。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宣布將於明年初在日本降價以提振銷售,涉及的產品包括春夏服裝、食品等300類商品,降價幅度約為20%-34%。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在公開可查資料中,這是無印良品首次大範圍在日本本土實現降價策略。

至於降價原因,良品計畫表示,由於全球經濟不穩,消費者節約意識愈加強烈,因此,公司通過對常規產品降價,提高集客能力。

據了解,近年來日本經濟低迷導致零售業極度疲軟,此前收益於日元貶值,大批中國遊客在日本開啟買買買模式,瘋搶日本馬桶蓋的新聞還引發熱議。

不過,這一形勢並未持續。據日本零售行業協會數據,今年前9個月,日本零售市場僅有2月份錄得0.4%的增幅,其余8個月零售市場均錄得跌幅。

事實上,對於此次降價,良品計畫早有所準備,該集團首席執行官松崎曉此前曾表示,明年後計劃增加物有所值的商品種類,主力商品有望降價。

公開信息顯示,明年降價的無印良品產品包括服裝、食品、旅行用品等。

國內尚未收到調價通知

對國內大批無印良品發燒友而言,明年擬降價市場是否包括中國市場顯然是一大焦點。昨日(11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聯系重慶地區多家無印良品門店,對方均表示對此不知情,尚未收到關於在中國調價的通知。

那麽無印良品商品在中日市場上的價格差距究竟有多大呢?記者分別登錄了中國官網和日本官網進行了詳細比對。

按照此次擬降價的商品女士斜布紋褲、拉桿箱為例。

中國官網顯示,所有女士褲裝中價格最低的為一款促銷折扣力度為50%的棉七分褲,折後價格為129元;棉彈力絲光斜紋輕便抽褶褲69折後價格為278元。在日本官網上,上述兩款褲子的價格分別為1500日元、3980日元,按照11月24日1日元=0.0609人民幣元匯率計算,則分別為91.35元、242.38元。根據已公開的降價目錄,上述斜布紋褲還將由3980日元將至2990日元,這也意味著降價後,該商品在中日市場的價差將達95.91元。

此外,擬降價的拉桿箱在中日官網上的價格同樣有差距。中國官網顯示,目前在售的拉桿箱中售價最低為“33L可自由調節拉桿高度帶輪鎖硬殼行李箱”,價格為1098元;另外一款“60L自由調節拉桿高度帶輪鎖硬殼行李箱”的價格則為1598元。在日本官網上,這兩個商品的價格分別為17100日元、2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041.39元、1522.5元),60L規格的行李箱將降價5000元,降價後將比中國市場的售價低380元。

一些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單品同樣存在價格差距。比如兩款尺寸分別為80*140mm和168*121mm的超聲波香薰機在日本官網的售價分別為4900日元、6900日元(約合人民幣298.41元、420.21元);而在中國官網,這兩款產品的價格則分別為380元和550元。

盡管此次降價區域目前尚不包括中國,不過無印良品過去幾年已經在中國市場實施了五次降價政策,降幅在10%—20%左右。

▲圖片來源:東方IC

事實上,對無印良品而言,中國市場正越來越重要。

近幾年,國內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逐漸發展起來,不少與無印良品設計風格接近的品牌興起,消費者被分流。數據顯示,去年四個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幅分別為38.6%、22.6%、15.9%和9.7%,呈逐步放緩趨勢。

盡管增速放緩,但將其放在整個東亞市場上,仍然比較亮眼。據公開數據,截止2016年8月31日上半財年,以固定匯率計算,良品計畫中國市場銷售增幅30.1%至264.32億日元,可比增速5.1%,高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2.5%和4.9%。

中日市場價差為啥這麽大?

事實上,無印良品的價格在中國比日本國內貴一倍的問題,一直引發爭議不斷。

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其實最早在無印良品內部,也有高管對中國的定價結構並不滿意,把中國生產的產品先運回日本、再分發回中國來賣,“這不是傻嗎?”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

目前無印良品不再像以前那樣讓商品迂回到日本再發貨,中國內地生產的商品將直接配送到中國門店,從而省下了包裝、物流、關稅、檢查等環節的成本負擔,為無印良品在國內的降價提供了可能。

由於勞動力成本更低,無印良品逐漸將越來越多的產品產地移向東南亞國家、慢慢減少在中國生產的比例。2013財年,來自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產品供應占據“無印良品”服裝雜貨類的20%、生活雜貨類的12%,無印良品計劃到2016財年結束時將這些比例擴大至兩倍。

利用特惠關稅制度則使得無印良品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中國與部分人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簽有特惠關稅合約,一些東南亞國家便成為理想的供貨地選擇,中國內地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由此成為了無印良品新的配貨基地。”無印良品(上海)總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圖片來源:東方IC

但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即使降價已達五輪,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標價依然“虛高”。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趙萍認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要繼續擴展,則必須脫去偏中高端的外衣,回到大眾消費品的定位。

在趙萍看來,在中國市場定位過高的無印良品持續降價,與其在日本等市場的價格趨近,是自我定位上的“回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995

無印良品宣布明年降價超20%,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26/1056325.html

在日本,無印良品(MUJI)和大潤發、華聯一樣,都是普普通通的雜貨商店,但到了中國市場卻成為高端、小資的代名詞。

在中國的無印良品店里,一個數字大掛鐘可以賣到650元,一雙棉拖鞋128元,一件一字領女士T恤1498元……《北京商報》曾報道稱,無印良品的國內定價比日本貴一倍。

可有趣的是,許多中國的消費者一邊吐槽它的價格,一邊又願意為之買單。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

2015年12月,無印良品上海淮海755旗艦店開業時,連續幾天,排隊的人多到要限制入場。開業第一天,這家店的銷售額也刷新了無印良品在中國單店單日的銷售紀錄。截至2016年10月,無印良品已在中國擁有187家店鋪,預計年底要開出第200家店。

不過,最近一則關於無印良品要降價的消息,中國網友聽說後卻炸了……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無印良品明年日本市場降價超20%


▲圖片來源:東方IC

日本零售百貨行業不景氣,讓無印良品業也無法“淡定”了。近日,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宣布將於明年初在日本降價以提振銷售,涉及的產品包括春夏服裝、食品等300類商品,降價幅度約為20%-34%。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註意到,在公開可查資料中,這是無印良品首次大範圍在日本本土實現降價策略。

至於降價原因,良品計畫表示,由於全球經濟不穩,消費者節約意識愈加強烈,因此,公司通過對常規產品降價,提高集客能力。

據了解,近年來日本經濟低迷導致零售業極度疲軟,此前收益於日元貶值,大批中國遊客在日本開啟買買買模式,瘋搶日本馬桶蓋的新聞還引發熱議。

不過,這一形勢並未持續。據日本零售行業協會數據,今年前9個月,日本零售市場僅有2月份錄得0.4%的增幅,其余8個月零售市場均錄得跌幅。

事實上,對於此次降價,良品計畫早有所準備,該集團首席執行官松崎曉此前曾表示,明年後計劃增加物有所值的商品種類,主力商品有望降價。

公開信息顯示,明年降價的無印良品產品包括服裝、食品、旅行用品等。

國內尚未收到調價通知

對國內大批無印良品發燒友而言,明年擬降價市場是否包括中國市場顯然是一大焦點。昨日(11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聯系重慶地區多家無印良品門店,對方均表示對此不知情,尚未收到關於在中國調價的通知。

那麽無印良品商品在中日市場上的價格差距究竟有多大呢?記者分別登錄了中國官網和日本官網進行了詳細比對。

按照此次擬降價的商品女士斜布紋褲、拉桿箱為例。

中國官網顯示,所有女士褲裝中價格最低的為一款促銷折扣力度為50%的棉七分褲,折後價格為129元;棉彈力絲光斜紋輕便抽褶褲69折後價格為278元。在日本官網上,上述兩款褲子的價格分別為1500日元、3980日元,按照11月24日1日元=0.0609人民幣元匯率計算,則分別為91.35元、242.38元。根據已公開的降價目錄,上述斜布紋褲還將由3980日元將至2990日元,這也意味著降價後,該商品在中日市場的價差將達95.91元。

此外,擬降價的拉桿箱在中日官網上的價格同樣有差距。中國官網顯示,目前在售的拉桿箱中售價最低為“33L可自由調節拉桿高度帶輪鎖硬殼行李箱”,價格為1098元;另外一款“60L自由調節拉桿高度帶輪鎖硬殼行李箱”的價格則為1598元。在日本官網上,這兩個商品的價格分別為17100日元、25000日元(約合人民幣1041.39元、1522.5元),60L規格的行李箱將降價5000元,降價後將比中國市場的售價低380元。

一些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單品同樣存在價格差距。比如兩款尺寸分別為80*140mm和168*121mm的超聲波香薰機在日本官網的售價分別為4900日元、6900日元(約合人民幣298.41元、420.21元);而在中國官網,這兩款產品的價格則分別為380元和550元。

盡管此次降價區域目前尚不包括中國,不過無印良品過去幾年已經在中國市場實施了五次降價政策,降幅在10%—20%左右。

▲圖片來源:東方IC

事實上,對無印良品而言,中國市場正越來越重要。

近幾年,國內設計師品牌和小眾品牌逐漸發展起來,不少與無印良品設計風格接近的品牌興起,消費者被分流。數據顯示,去年四個季度,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幅分別為38.6%、22.6%、15.9%和9.7%,呈逐步放緩趨勢。

盡管增速放緩,但將其放在整個東亞市場上,仍然比較亮眼。據公開數據,截止2016年8月31日上半財年,以固定匯率計算,良品計畫中國市場銷售增幅30.1%至264.32億日元,可比增速5.1%,高於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的2.5%和4.9%。

中日市場價差為啥這麽大?

事實上,無印良品的價格在中國比日本國內貴一倍的問題,一直引發爭議不斷。

據《第一財經周刊》報道,其實最早在無印良品內部,也有高管對中國的定價結構並不滿意,把中國生產的產品先運回日本、再分發回中國來賣,“這不是傻嗎?”

據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此前報道:

目前無印良品不再像以前那樣讓商品迂回到日本再發貨,中國內地生產的商品將直接配送到中國門店,從而省下了包裝、物流、關稅、檢查等環節的成本負擔,為無印良品在國內的降價提供了可能。

由於勞動力成本更低,無印良品逐漸將越來越多的產品產地移向東南亞國家、慢慢減少在中國生產的比例。2013財年,來自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的產品供應占據“無印良品”服裝雜貨類的20%、生活雜貨類的12%,無印良品計劃到2016財年結束時將這些比例擴大至兩倍。

利用特惠關稅制度則使得無印良品進一步降低了成本。“中國與部分人力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國家簽有特惠關稅合約,一些東南亞國家便成為理想的供貨地選擇,中國內地和東南亞地區國家由此成為了無印良品新的配貨基地。”無印良品(上海)總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圖片來源:東方IC

但對於中國消費者而言,即使降價已達五輪,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標價依然“虛高”。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趙萍認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要繼續擴展,則必須脫去偏中高端的外衣,回到大眾消費品的定位。

在趙萍看來,在中國市場定位過高的無印良品持續降價,與其在日本等市場的價格趨近,是自我定位上的“回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02

聽說百度在忙著搞VR瀏覽器,我們聊出了這些貨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3/160499.shtml

聽說百度在忙著搞VR瀏覽器,我們聊出了這些貨
VR價值論 VR價值論

聽說百度在忙著搞VR瀏覽器,我們聊出了這些貨

Web VR技術能夠降低開發者對於VR內容的開發成本,讓創業者、開發者開發得更方便一些。

本文由VR價值論(微信ID:vr-value)授權i黑馬發布。

及VR體驗,我們會想起三大頭顯以及各種VR眼鏡、一體機帶來的感受。

但我們似乎沒有設想過: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在虛擬的世界里,瀏覽網頁、看視頻、聊天、打遊戲,到底會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最近,百度發力VR瀏覽器,它到底能解決什麽痛點?

未來,將實現到哪個地步?

Web VR技術到底是不是個麻煩活?

百度VR瀏覽器項目負責人Ivan的獨家分享:提到百度VR瀏覽器、Web VR技術,到底在講些什麽?

多人在得知我們做VR瀏覽器之後,跑過來問:你們為什麽要做一款VR瀏覽器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基於兩點初衷。

首先,從用戶層面考慮。

不管是在VR或移動領域,目前用戶在找遊戲、或應用時,有兩種不同的使用方案:

● 去商店里或者官網下載 Native App;

● 在移動領域比較常見,在VR領域卻比較少見,即通過網頁直接打開一款web game、APP,而不需要通過下載Native App的方式。

我們認為,在當前的VR環境下,Native App肯定有它的生存空間。

但瀏覽器,尤其是基於Web VR技術打造的瀏覽器,更適合用戶在VR環境下,瀏覽網頁、觀看視頻甚至玩一些VR遊戲。

此外,VR瀏覽器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如果用戶想要獲得比較不錯的VR體驗,那就意味著他要花費一筆不低的費用,用於購買設備以及內容。

而VR瀏覽器,則可以讓用戶在降低使用成本的條件下,對於一些輕量級的VR內容進行體驗。

其次,從開發者層面考慮。

對於開發者來說,在目前的環境下,基於VR瀏覽器來開發遊戲,會更加便捷。

Web VR技術能夠降低開發者對於VR內容的開發成本,讓創業者、開發者開發得更方便一些。

經過幾個月的開發,有一些體會,或許可以給同樣做開發的朋友們,一些啟發。

1、VR瀏覽器與VR內容聚合平臺有什麽不同?

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有三方面的不同:

第一,VR瀏覽器是基於瀏覽器基因而打造的。

經過改造優化瀏覽器內核,支持全網的2D、3D 的VR網頁的體驗。

換句話說,在VR瀏覽器中,既包括傳統的2D網頁,也包括3D以及VR網頁,而這些網頁,用戶都可以在VR瀏覽器中進行全景的體驗。

第二,基於搜索技術,聚合全網VR網站、影視、圖片以及直播功能。 

 比如直播

目前,聚集了全網的TOP直播內容,目前這些直播內容是2D的,在VR的環境下進行播放,未來我們還將提供真VR直播以及真3D直播。

 影視大片

這里的影視大片是基於VR瀏覽器而打造的,用戶可以在VR瀏覽器中觀看這些影片。

第三,基於百度在AI方面的技術,在VR瀏覽器中為用戶提供語音的交互、語音的搜索等,未來也會逐步加入手勢等基於VR技術的交互方式。 

這里面的難點在於,如何把交互做得更自然一些。

2、VR瀏覽器解決哪些問題?

我們有一個“三步走”的目標。

第一步,解決VR內容匱乏問題

當前,有人將2D、3D網頁在VR環境下的呈現理解為2D、3D網頁的VR化,這種理解本身沒有錯,但這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只是第一步而已。

我們現在把普通的2D、3D網頁,如直播、傳統的視頻引入VR環境,是為了解決VR產業的內容匱乏問題。 

我們希望未來利用Web VR技術來降低開發者的成本,讓更多有創意的開發者能夠進入VR領域,補充VR內容方面的不足。

第二步,解決開發者在web端開發難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要解決,幫助開發者使用Web VR進行內容開發。

正如用戶在當前的VR瀏覽器中,可以訪問很多國內主流熱點網站,但對於我們來說,在處理制作的過程中,花了很大的功夫。

這是因為目前Web VR技術的標準化沒有統一,還在進行中。

因此一部分的網站是使用非標準的接口來實現的,這就給我們或者其他希望使用Web VR技術開發或者展示的開發者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要提供,從Web VR標準的API接口,到JavaScript開發框架、開發的調試工具以及雲端的一系列的解決方案,來降低技術的使用門檻。

而當一切標準化,開發工具變得成熟,開發者就可以完全集中在內容本身。

到時候我們也會上線一個基於Web VR的開發平臺,提供一全套的解決方案,讓開發者更快速的開發VR內容,這個事情也是在逐步的開展之中。

第三步,解決用戶的體驗問題

目前,為了解決VR產業內容的匱乏問題,我們將2D、3D網頁置放於VR環境之下進行觀看,但用戶體驗還是處於平面之中。

因此下一步,我們希望用戶打開普通的網頁,在VR環境中,能夠不同於在傳統PC和移動上的體驗。

這是什麽意思呢?

我們可能會考慮把普通的2D網頁在VR環境下做一個三維的展開,在三維空間中展示更豐富的網頁內容。

未來再結合語音以及手勢的交互,用戶在三維的網頁之下,會得到超過現實世界中的有趣體驗。

3、VR瀏覽器基於何種技術?

基於VR瀏覽器,我們歸納了其中五類比較核心的技術。 

第一,3D渲染技術

大家都知道,VR與3D渲染是密不可分的。而做VR瀏覽器與其他的傳統APP最大的不同就是需要解決web視頻幀在3D環境下的高速渲染,隨之帶來的整個瀏覽器的渲染內核的優化問題。

第二,Web VR技術

Web VR技術包括:

● Web VR 的API技術接口的標準化及其實現;

● JavaScript開發框架和其兼容性;

● 對2D、3D網頁本身的渲染;(價值菌提醒:指2D、3D等普通視頻網頁渲染)

● 使用非標準的Web VR接口的網頁的普適化和兼容性的指示。

● 在技術層面,我們也在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解決遇到的問題。

第三,傳統的VR視頻的播放技術

包括對全景、3D視頻的解碼、渲染以及雲端加速。

第四,對語音和手勢方面的識別技術 

這一點主要是用於構建創新性的VR交互系統。目前我們的VR瀏覽器已經為用戶提供語音交互,未來還有手勢等基於VR技術的交互方式。 

五,通用化的VR SDK 

提供通用的VR SDK來兼容主流的VR驅動,以便更快地移植到不同的系統以及機型里面去。

4、Web VR技術標準化還面臨哪些挑戰?

基於我們所關註的方面,我認為Web VR 技術目前還面臨三點挑戰:

Web VR API接口標準化,這也是核心點

Web VR API接口需要向上提供VR輸入輸出的標準接口,還要考慮未來場景之下,如AI等拓展接口的知識。

支持VR內容開發的JavaScript開發框架 

我們知道,光有H5的API的接口是不夠的,還需要JavaScript開發框架讓開發者更便捷的進行開發。據我們了解,目前國外的JS框架主要是A—Frame、Three.js,未來我們也會有選擇性的進行兼容以及優化。

增加VR特性的新版CSS,目前還比較遙遠。

現在還處於非常早期的討論階段。未來這一塊成型之後,不論是對於網頁的布局,還是對Web Game的開發效率,效果都會十分明顯。 

5、有哪些常見問題?

這里我分享三點:

第一,瀏覽器內核(也是最困難的一點) 

我們都知道,瀏覽器的核心在於渲染內核。

怎麽樣讓渲染內核繪制的關鍵幀在VR環境之下進行展示,我們在渲染繪制系統里進行了很大的改造以及優化。這方面,之前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比如說,繪制、顯示,我們也是整個團隊通過研究安卓系統的底層代碼,研發出繪制加速技術,解決了Web 視頻幀在3D場景下的高速繪制問題。

第二,網站技術沒有統一標準

之前我們也提到了,國內的一些網站,使用的技術種類門類繁多,沒有統一的標準。

所以,我們在開發時,得去采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來提升效果。

很希望的是,未來可以通過不斷地推廣標準的Web VR技術和方案,這樣就能讓國內外的開發者降低開發成本。

第三,VR環境下交互能力低下

也是一種通病,目前VR環境下的交互大部分是通過顯示實現的,比較難用,而且不夠直觀。

這一塊,主要是跟百度輸入法團隊以及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做一些合作,來研發雲、語音、手勢等創新交互手段。

VR瀏覽器 Web VR技術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02

聽說,韓國人又準備“申遺”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980

資料圖:首爾一座寫滿漢字和韓文的幕墻。(新華社記者 姚琪琳/圖)

一說起“申遺”,中國人首先想到的是韓國人。

無論是暖炕還是端午祭,韓國人申遺總是一次又一次挑動中國人的神經。

“知道”(nz_zhidao)和你聊聊,韓國人真的是抄襲大師嗎?

韓國人又準備“申遺”了!《北京日報》11月18日的報道稱,這一回,他們瞄準了漢字匾額。說起來,這些年來挑動我們神經的韓國“申遺”項目真是不勝枚舉。有一個“申遺控”的鄰居,難免會讓中國人很不爽。什麽都是韓國人的,那“拷貝貓”(Copycat)是不是韓國人的啊?

生氣歸生氣,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講道理。

韓服“變臉”的那些年

國產劇《女醫明妃傳》熱播時,一些觀眾就發覺它和韓劇《大長今》的畫風相似:都講宮廷女醫的故事倒也罷了,明朝皇帝穿得和朝鮮王一樣一樣的。難道說,“韓服”也是從“漢服”抄來的?

“韓服”是韓族的傳統服飾。現代韓服主要由赤古里上衣、巴基褲和高腰裙組成,這也是我們最熟悉的韓服形制。

李氏朝鮮風俗畫家申潤福所繪男女服飾,與現代韓服幾無差異。(資料圖/圖)

根據現有史料,韓服的式樣最早能上溯到朝鮮半島的三國時期。

當時,高句麗、百濟和新羅的服飾雖各有特色,但大體呈“上衣下裳”的二部式格局,可劃入中國北方遊牧民族的胡服系統。不過,它們與現代韓服的樣子實在差得有點遠。

根據高句麗古墓壁畫資料可知,當時的男子頭戴插鳥羽的帽子,身穿交領左衽短襦和大口窮褲,而女子則著交領左衽長袍(袍下現褶裙)。(資料圖/圖)

歷史背景為新羅時期的韓劇《善德女王》,里面角色所穿的襦裙和帔帛乃仿唐制。(資料圖/圖)

那麽,韓服是怎麽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毫不誇張地說,同期的漢族服飾是這一過程的幕後推手。在歷史上曾先後統一過朝鮮半島的政權分別是新羅、高麗和朝鮮,它們的服飾都曾深受同時期漢族服飾的影響。

新羅自真德王三年起“始服唐朝衣冠”,到了文武王四年,連婦女服飾也被規定依從唐制。

到了高麗王朝,其服飾在近五百年內發生過三次“變臉”:初期,高麗繼承統一新羅時期的舊制,故間接受到唐宋漢服的影響;中期,高麗開啟了世子入元為質和聘娶蒙古公主的“親元”模式,使其服飾盛行“蒙古風”近百年;後期,辛禑王下令改依明制,恢複了漢族服飾的“樣板”地位。

明初,高麗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後,建立“朝鮮”。此後,李氏朝鮮延續高麗的“親明”政策,一直以藩屬國的身份對明行“事大”之禮,並通過“請服”與“賜服”的頻繁互動,實現服飾的全盤“漢化”。正如朝鮮人崔溥的《漂海錄》提到:“蓋我朝鮮地雖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國。”

現代韓服是以李氏朝鮮的服飾為底本進行改良的,但基本沒有跳出明朝漢族服飾的“窠臼”。

可以說,韓服的演變多以漢族服飾為藍本,而最佳藍本又往往來自中國王朝的賜服——“賜服”正是宗主國對藩屬國的一種賞賜形式。

在中國王朝的朝貢體系中,不論出於自願還是被迫,朝鮮半島上的政權幾乎從未缺席,而李氏朝鮮甚至是明朝最得寵的藩屬國,在明亡後乃以“小中華”自居,雖向清稱臣,卻堅持沿用明制,以繼承漢文化的正統為傲。幾與明清相始終的李氏朝鮮延續了五百年,距今不遠,顯然會給現代韓國的文化打上深刻的“大明烙印”。

和服為什麽就沒事?

東亞諸國的文化或多或少都曾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比如說筷子,韓國人用,日本人也用。奇怪的是,關於韓國人抄襲中國的流言很多,而關於日本人的就很少。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不妨還拿衣服來說吧。現代和服脫胎於奈良時代,在平安時代經過較大的修改,並於江戶時代最終定型。也恰恰是在奈良時代,日本接受過大量的唐朝賜服且仿照唐《衣服令》來規範朝參之服,開啟了服飾“唐風化”的進程。只不過,和服在演變過程中很早就轉向個性化發展,並逐漸內化了漢族服飾的影響,所以它如今的樣子已和漢族服飾的形制很不一樣。

除了和服,日本在建築、語言等方面也保留了明顯的“唐風”痕跡。

然而,孤懸海外的日本經常遊離在“華夷秩序”之外,甚至很早就萌生了“對等外交”的意識,如日本聖德太子給隋煬帝的國書,在開頭就毫不客氣地稱“日出處天子致日沒處天子書”。在經歷了入侵朝鮮半島卻被唐軍大敗的白江口海戰後,日本才徹底服氣,老老實實地派出遣唐使,用百分百的努力來學習漢文化。

此後,由於與元朝斷了正常邦交,與明朝的邦交也斷斷續續乃至徹底中斷,日本就再沒有過全盤“漢化”的時候了,這使其在發展民族文化方面較韓國走得更遠。

日本對外來文化的吸收和加工能力向來為人所稱道。以漢字的使用為例,東亞文化圈中曾通行漢字的國家,如韓國、越南等,都陸續廢除漢字,而日本沒有,盡管它在上千年前就發明了平片假名(有別於漢字的日語表音符號)。但使用漢字卻未妨礙日本發展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反倒成了它對現代漢語進行“反輸入”的橋梁——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科技文化詞匯(諸如“科學”、“民主”)和網絡新詞(諸如“正太”、“蘿莉”)都是從日本傳入的。

為什麽我們老覺得韓國人是拷貝貓?

日本人吸收發展文化的能力強,韓國人就真的是喜歡抄作業的拷貝貓嗎?

事實上,曾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的韓國“非遺”項目——江陵端午祭風俗、暖炕技術和拔河運動,在形式、內涵乃至起源上都跟中國扯不上太大關系。

江陵端午祭是韓國江陵一帶民間祭拜吉嶺大神的民俗活動,內容上類似薩滿文化的成分更多一些,也不是韓國的全國性節日。(資料圖/圖)

韓國暖炕原理圖,可以看出,此結構與中國的暖炕有很大的不同(資料圖/圖)

韓國村民和遊客在“金堤地平線節”上參加傳統拔河比賽。(視覺中國/圖)

另外,“申遺”既非“商標註冊”,也不同於“專利申請”,並不具有排他性。即便是同源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國家也可以各自申報,互不相礙,更不受先後順序的影響,這是因為傳承與流變的過程可能催生不同的文化特質,它們都值得尊重和保護。

日韓兩國雖然都曾大力學習漢文化,但其歷史過程有很大不同。

韓國的最後一個封建政權——李氏朝鮮,深受明朝的影響。到了清朝,朝鮮使臣進京朝貢時甚至還穿著“山寨版”的大明服飾。可以說,正是李氏朝鮮近五百年的全盤“漢化”讓現代韓國保留了相當顯著的漢文化特質,但這一特質也是現代韓國比較抗拒的。

而日本對中國“大抄大搬”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唐朝,在上千年的改良中,已發展出獨具民族特質的文化,甚至不需要通過廢除漢字來撇清與中國文化之間的淵源關系,就有足夠的文化自信力。

另外,這與中國人看待韓國與日本的心態不同也有關系。

在歷史上,中日之間常常是一種對等的外交關系。然而,在過去相當漫長的歲月里,中韓關系幾乎一直是宗主國和藩屬國的關系。不少中國人看待韓國時仍殘留著一種“自古以來”的優越感。試想一下,小弟居然剽竊大哥的文化去“申遺”,是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中國人也不能忍。

很多中國人把“申遺”誤當成爭奪文化發源地的途徑,而這種誤會可能也恰恰反映了一種對本國文化不自信的態度,即需要通過確認文化發源地來鞏固優越感。

然而,在當今社會,面對強勢的外來文化輸入,這種優越感往往顯得底氣不足——我們甚至對自己的文化也沒有足夠的認識與了解。比如,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於11月30日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試問我們身邊有多少人不問度娘就能按順序背出“二十四節氣”呢?這恐怕值得所有人深思。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