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微软联合创始人投资无方 资产缩水140亿美元


From

http://tech.sina.com.cn/it/2009-01-29/10152779911.shtml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9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第四大有线电视运营商Charter通信公司(以下简称“Charter”)正向破产边缘迈进,而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Paul Allen)在Charter的70亿美元投资也所剩无几。

Charter是艾伦1983年离开微软之后的最大一笔投资,目前在美国27个州拥有550万用户。艾伦持有Charter 51%的股份,同时担任Charter董事长之职。

1999年,Charter股价曾创下27.75美元的历史最高。而如今,Charter的股价仅为8美分。很多分析师认为,Charter已 迈向破产边缘。对此,Charter CEO尼尔·斯密特(Neil Smit)表示,仍在与债权人谈判。有分析师认为,Charter很可能把当前债务转换为以后偿还的新应付款,或以公司股权抵债。

多年来,Charter一直在破产边缘徘徊。但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持续的经济低迷,以及数十亿美元的债务即将到期,Charter这一次是凶 多吉少。本月,Charter已经有一笔债务没有偿还。明年,还有一笔19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到2013年,Charter 210亿美元借款将有一多半到期。

标准普尔分析师图纳·阿莫比(Tuna Amobi)认为,艾伦不可能筹集到更多资金,出售资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当前的经济条件下Charter不可能卖出好价钱。而Charter在提交 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也承认,如果不能通过再融资偿还债务,可能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1999年,艾伦曾在《福布斯》全球首富榜中排名第三,当时的资产总额为300亿美元。而去年,艾伦在该排行榜中的名次已下降至第41位,资产缩水至160亿美元。(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15

东方海外强征集装箱封条费遭货主联合抵制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090421/02556126893.shtml


  可多收数十亿!东方海外强征封条费遭抵制

  米华

  继马士基带头增收码头操作费(THC)引来货主集体抗议后,又一家班轮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东方海外”)准备征收的一项“集装箱封条费”,惹来港澳和内地多家货主协会的集体抗议。

  可多收数十亿元

  根据东方海外4月15日的相关通知,5月13日起公司将向香港、澳门、华南5省区的客户收取集装箱封条费,按柜收取,其中香港和澳门25港元、 华南地区25元。如东方海外如愿,按照去年香港、深圳和广州的港口超过5600万标准箱的集装箱总吞吐量,公司仅此一项将增加数十亿元的收入。

  深圳市国际贸易货主协会秘书处肖虹告诉CBN记者,“封条费实际上就是在集装箱的后面贴一张纸,也就是班轮公司曾经在厦门征收并被抵制成功的‘铅封费’,只不过改换了一个名头。”

  2004年,马士基在厦门口岸连续将本该免费提供的每个“铅封”收费从10元、25元一直提升到45元。由于遭到厦门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厦门市集装箱运输协会和厦门市外经贸易企业协会等3家协会的联合抵制,收费于2005年被取消。

  东方海外此举同样遭到了货主的联合抵制。4月17日,深圳市国际贸易货主协会、香港付货人委员会和澳门付货人协会(下称“三协会”)联合发起抵 制,以“强行收取高额的、超过成本的封条费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会加重广大进出口货主的负担”为由,将东方海外诉至中国交通运输部。

  这不是三协会第一次联手。2月份,他们还联合发文,动员行业共同抵制马士基增收码头操作费(THC)。

  “官司”虽然打到交通运输部,但后者对该“市场行为”并未强行干预。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班轮公司跟进增收THC,仅此一项,中国货主每年需多交200多亿元。

  很多公司都在收

  肖虹告诉CBN记者:“我国货主通常采用FOB(离岸价格)模式,按照该模式,海运费由买方承担,但是班轮公司却巧立名目向卖方收费,如打单费、换单费、码头操作费、燃油附加费、旺季附加费等有十多项,而且他们想什么时候收就什么时候收,想什么时候停就什么时候停!”

  对此,东方海外负责投资公关的沈志澄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称:“类似封条费这样的附加费,很多公司都在收。如果他们(货主和货代)不把这些附加费计算在成本里面并且据此跟客户谈价格的话,就应该想想自己做生意的方法了。”

  深圳市集装箱拖车运输协会秘书长许晓明对CBN记者表示,收取集装箱封条费是班轮公司利用国内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制度漏洞,转嫁经营成本。他认为,班轮航线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性,货主和货代们的可选择余地并不大。

  业界一种相对极端的看法是,航运越不景气,班轮公司运费越低,一些航线上甚至出现“零运费”,于是班轮公司只能通过征收THC、封条费等方式谋求利益。沈志澄对此不予置评,但他表示:“附加费和运价,都是公司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认为,在本轮航运周期低谷,这些名目繁多的费用可能成为压垮华南数万家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08

中油勘探与哈油气联合收购曼格什套油气公司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27/110154552.html


  4月24日,中石油集团在其官网上称,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油勘探)4月16日已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签订了上述协议,而收购的具体金额待交割前调整。花旗银行在本次收购中,担任中石油集团的独家财务顾问。

  根据协议,中油勘探将与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在荷兰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合资公司Mangistau Investments B.V.用于此次收购。收购对象为包括Kalamkas、Zhetybai等油气田在内的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的全部上游和勘探资产。《财经》记者上周从中石油集团相关负责人处得知,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在巴甫洛达尔炼厂的58%的股权不包括在上述收购中。

  中油勘探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代码:00857)与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按50:50持股比例组建的合资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则是中石油集团全资持有的国际投资公司。

  据中石油集团官网介绍,曼格什套油气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民营油气勘探开发公司之一,是中亚石油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哈萨克 斯坦拥有对15个石油和天然气田的勘探和开发特许权,并通过其子公司,拥有位于里海海域的海上油田和哈萨克斯坦西部天然气田的一系列勘探许可证。

  截至2008年12月31日,曼格什套油气公司剩余原油可采储量约为3.7亿桶,2008年原油年产量约为4000万桶(日均产量11万桶),另拥有天然气地质储量约418亿立方米。

  此外,中石油集团向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提供的50亿美元贷款,将实行专款专用,除了帮助资金窘迫的哈萨克斯坦国家油气公司实现联合收购,还 有一部分将用于建设一条由里海沿岸气源地贝内乌,通向南部城市奇姆肯特的天然气管道。在奇姆肯特,该管道将与由土库曼斯坦通向中国新疆的中亚天然气管道交 接,其中部分天然气将输送至中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1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香港財技植入中國第二例-星美聯合(000892)、新世界中國(917)


(註: 成文倉促,未知是否有錯,若有錯,請指正,謝謝。)


(1)


今日的亮點就是新世界中國(917)的資產分兩次轉讓給鄭老闆給女婿杜先生,然後他以高價轉給深圳上市公司星美聯合(前稱重慶涪陵、長豐通訊,000892)之事了。


香港公告如下:


http://www.nwcl.com.hk/download/c_fung%20seng.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430/LTN20090430661_C.pdf


中國轉讓財顧報告如下: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22581.PDF


當中有補償利潤機制,若不達標,星美會以1元回購發行之股票:


http://disclosure.szse.cn/m/finalpage/2009-11-23/57316076.PDF


每日經濟新聞之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2949


每经记者  王炯业

        ST星美(000892,收盘价12.34元)停牌一个多月后,于昨日(11月23日)发布了定向增发购买资产公告,公司欲以3.7元/股向实际控制人杜惠恺旗下的丰盛控股发行15.8亿股,购买其拥有的两家房地产公司股权。

        然而ST星美23日复牌后,开盘1分钟即遭到大量资金抛售,成交量高达457万股,占昨日总成交的40%,尽管最后还是被封上涨停板。记 者调查发现,股票遭遇投资者大量卖出,或许与3.7元/股的增发价格过低有关。另外更让人吃惊的是,此次注入的两块资产是实际控制人在四个月前才刚刚从新 世界中国公司买入的,而在其通过定向增发置入上市公司之后,价值就暴增了25倍。

复牌遭遇巨量卖单

        11月23日,停牌一个多月的ST星美复牌,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拟以3.7元/股的价格,向丰盛控股发行15.8亿股,用于购 买其拥有的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局一)100%股权和丰盛地产发展公司(以下简称丰盛地产)100%股权。

        据悉,丰盛控股是一家投资控股型公司,它通过控股子公司上海局一、丰盛地产从事相关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务。资料显示,丰盛控股持有的上海 局一100%股权的评估净值为68.78亿元,丰盛地产100%股权的评估净值为1.21亿元,标的资产的评估值合计为69.99亿元。经交易双方确认, 以上述评估价值为依据,标的资产的交易价格确定为58.46亿元。

        停牌一个多月的ST星美于11月23日复牌,虽然以涨停板报收,但是股价在开盘之初遭遇巨量卖单,涨停板被数次打开,成交1162万股。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按照常理,公司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公告是利好,加之上证指数在公司停牌期间连续创出新高,复牌后理应看好,直接涨停,出现如此多的卖单而打开涨停板的确有点奇怪。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投资者如此卖空公司股票呢?

3.7元/股增发价存争议

        ST星美表示,公司本次资产重组的价格采取协商定价,每股发行价格为3.7元。不过,该价格颇受投资者质疑。某股吧上就有股民抗议道:“强烈反对ST星美以3.7元定向增发”,“股东大会时,我们将在网络投票时投出反对票!”等等。

        其实,由于之前ST星美采用的是“协商定价”,初步定于每股3元~3.5元就已经惹来各方争议,对此,ST星美还专门发布了《关于重大资产重组进行“协商定价”方式的说明公告》。

        记者了解到,杜惠恺先生100%控制的鑫以实业持有ST星美25.84%的股份,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而丰盛控股的实际控制人其实也是 杜惠恺先生。按照昨日收盘价12.34元计算,相对于3.7元/股的增发价格,公司实际控制人杜惠恺的资产就已增值了2.34倍。

4个月前才以7.41亿元收购

        记者进一步研究发现,ST星美用于收购的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在之前竟然都属于在香港市场上市的新世界中国。

        2009年6月,新世界中国将丰盛地产转让给丰盛控股,转让价格为1000万美元,转让后丰盛控股持有丰盛地产100%股权。按照1美元兑人民币6.8元计算,上述1000万美元对应6800万元。

        2009年7月,新世界中国将上海局一转让给丰盛控股,转让价格为7.65亿港元,转让后丰盛控股持有丰盛地产100%的股权。按照1港元兑人民币0.88元计算,上述7.65亿港元计算价格为人民币6.73亿元。

        因此杜惠恺控制的丰盛控股就以7.41亿元的总价收购了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现在却以58.46亿元转让给上市公司,在短短四个月时间内 就增值了6.89倍。如果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注入资产市值已达195亿元,而当初买入价格才7.41亿元,增值幅度更是高达25倍。

        业内人士表示,有个地方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控制人在今年6月、7月连续收购,紧接着在10月份ST星美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控股股东和 潜在重组方通知,后者拟对本公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不难看出,丰盛控股收购丰盛地产和上海局一或许就是冲着ST星美重组而来的。”


(2)


其實鄭老闆之前有直接進入星美的打算,注入的資產本來就是今次星美購入這堆資產的一部分,並和杜先生合作,但失敗後,卻由杜先生獨力完成,至於上市公司,則喪失賺大錢機會。


香港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25/LTN200801253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618/LTN2008061825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203/LTN20081203371_C.pdf


中國新聞:

http://www.cnfre.com/contents/476/45548.html


 12月3日 晚,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0017.HK)及旗下新世界中国(0917.HK)联合公布公告称,终止今年6月与集团的执行董事杜惠恺的资产重整协议,而双 方重订新协议。完成交易后,新世界中国将全资拥有华美达、富运盛及飞溢,尚贤坊的99%股权将由杜惠恺持有,而上海局一房地产则由新世界中国及杜惠恺各持 有50%股权。

新世界

  事实上,杜惠恺是新世界实际控制人郑裕彤的女婿。3日的公告则称,执行上述新的协议将可使新世界中国获得更多的已经建成的物业项目,从而带来更稳定的收入,同时不需要为物业发展项目再投入新的资金。

  综合新世界中国今年6月发出的公告,其计划重组旗下在上海的三个地产项目公司:局一、三联以及淮海公司,并计划日后将其注入A股上市公司S*ST星美,借此开辟内地上市融资平台,实现上述资产在A股借壳上市。

  根据该公告,新世界中国将对旗下控股的3家上海地产公司进行重组,包括持有卢湾区上海香港新世界花园的上海局一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持有上海虹桥中山广场的上海三联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及持有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的上海新世界淮海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协议重组前,新世界发展持有以上3家公司70%、47.5%和44.1%的股权。若重组完成,新世界中国将持有上述上海地产项目全部权益。

  有分析认为,为重组S*ST星美量身打造的新世界中国旗下上海地产资产重组方案被弃,而另作架构重组,意味新世界中国借壳S*ST星美登陆A股的计划已经失败。

 

  破产重整:资本玩家的盛宴

  另一方面,在金信系、卓京系崩溃之后,S*ST星美及其控股股东们就不断陷于各种偿债诉讼中。

  卓京投资、重庆朝阳科技以及金信信托代持部分的49.09%S*ST星美股份被多达14家机构和超过5位以上的自然人拍得。

  而耐人寻味的是,上述股权拍卖均无一例外地经过多次流标,最终在第三次法院公告拍卖后找到买家。按程序,司法拍卖最多进行三次,且每次拍卖未果,下次拍卖标的底价均会下调10-15%。显然,通过“流标”后,最终拍卖人中标人以低廉的价格取得了S*ST星美股权。

  据统计,2005年4月18日,上海钜爱、平杰投资通过拍卖获得的价格为0.81元。2005年11月29日,上海紫澜门获得的价格为0.79元。2007年6月1日,张怀斌、张寿清、曹雅群、冯永辉、王安生、邱惠根以及上海申恩竞得的价格为0.51元。

  一位熟悉司法拍卖的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自然人也好、公司也好,能够通过多次流标而最终取得股权其背景并非一般。

  通过拍卖进入S*ST星美的机构及自然人中,拥有股份最多的当属上海紫澜门系旗下的上海紫澜门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紫澜门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界紫澜门大酒店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合计持有S*ST星美4511.2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9%。

  而根据S*ST星美的股改方案,上海紫澜门系由缪国庆和朱澜庆控制,其将所持有的S*ST星美股权全部转让给了新世界为接收S*ST星美专门设立的上海嘉盛以及其关联公司。

  据业内人士 表示,紫澜门系浸淫A股股市多年,具具有雄厚的实力。紫澜门系的实际控制人缪国庆为上海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开始从事餐饮业和服装业,积聚了大量 资本。“紫澜门”是上海一个女装品牌,在沪上商业街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有多家专卖店。缪国庆与他的合作伙伴朱澜庆,在实业界积累了资金后近年来在股市中屡 次大显身手。

  此外,通过拍卖获取S*ST星美部分股权的上海平杰投资、上海钜爱皆为历年来热衷于通过法人股拍卖取得上市公司股权的“活跃分子”。

(3)                                             

其實星美這家公司和鄭先生一等人頗有淵源。    

http://www.it.com.cn/f/hotweb/058/25/163697.htm

金信信託和覃輝當年一致控制之,當年金信信託就是由汪曉峰當政,汪曉峰聽聞是科維控股(586,已除牌)派去的人,後來科維的重組者是莊先生,莊先生和鄭先生有些關係。


香港方面,覃輝的幾隻殼,和殼王等都有一些關係,殼王也和鄭先生相熟。


所以鄭氏一系應對該公司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才會重組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50

鱷兄:基因配婚可靠嗎-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最近網上消息廣泛流傳,內地著名商人史玉柱有一項新搞作,叫做金婚配,簡單來說就是做媒人。金婚配聲稱是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 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的一種符合中國人基因特點的基因婚配項目,目前已經獲得上海市各種科技進步獎。上海金緣「擁有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並且依靠國內著名 的復旦大學,讓全國各地的加盟創業者有所保障」,兩家香港上市公司+基因+復旦大學,幕後莫非又是毛主席?
http://emsh2009.blog.163.com/blog/static/1328409552009101861528616/

金婚配的網站指出,「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金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在金婚配™項目大中華區的總運營商,負責博陽有限公司旗下金婚配™項目的整體運作、市場 策劃、推廣、銷售、服務及相關的所有業務。 博陽有限公司授權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責任公司為金婚配™項目在大中華區的獨家檢測及技術支持機構。」見到上海博星的名字,果然又是毛主席的傑作。
http://www.gene-match.com/aboutus.asp

金婚配與能源當然沒有關係,卻用上「煤」了諧音。

基因媒人:通過基因來為別人找對象的人
基因媒礦:基因婚配市場也叫做基因媒礦
媒老板:基因媒礦的老板簡稱媒老板
媒礦工:替媒老板打工的基因媒人
挖媒礦:基因媒人為他人找對象並從中賺取利潤的活動

既然有媒礦,自然也有媒礦儲量。
http://www.gene-match.com/PowerPoint%20Template.swf


有毛主席的地方,就往往有傳銷的疑惑。以下是一份內地報章對金婚配經營模式的一些描述:

『據瞭解,通過區域劃分,「金婚配」把全國各縣區劃分為不同的運作區域,稱為「媒礦」,加盟商可選擇加盟。

「『礦工』就是幫你拉人來檢測的。」客服稱:「『金婚配』的運作模式主要是拉人,可以在線上線下去拉人來檢測。如果你買斷了該地區的『媒礦』資源,只要是你加盟區域裡的客戶,您都能有提成。」

記者瞭解到,每一位想參加「金婚配」DNA檢測的人,都需要交3600元。按照客服所介紹的加盟模式,每一單「礦主」可提成30%。一位財經界的朋友看完記者和該客服的QQ對話後說:「這和傳銷有點像」。』
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09-12/01/content_148100.htm

以下是記者的一篇跟進報導。
http://news.jschina.com.cn/focus/200912/t255536.shtml


金婚配聲稱項目是在2004年諾貝爾獎的基礎上引進並加以改良,當年諾貝爾獎由誰人奪得?原來當年的醫學獎由美國籍的理查‧艾克謝爾(Richard Axel, 1946-)及琳達‧巴克(Linda A. Buck, 1947-)共同獲得,主題是嗅受器與嗅覺系統的組織整合,研究與擇偶有甚麼關係?
http://web1.nsc.gov.tw/ct.aspx?xItem=8219&ctNode=40&mp=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1

中環在線:香港商交所變「聯合國」 李華華

2010-06-18  AD






 

成立咗差唔多兩 年嘅香港商品交易所,真係阻滯多多,一嚟佢仲未攞正牌,二嚟中證監又禁止外資期貨交易商利用內地倉庫交收,令到商交所到o依家都未有投資產品正式推出市 面。不過,商交所吸引力非同小可,一直都有新股東注資,中遠控股(1919)母公司中遠集團、工銀亞洲(349)都係創始股東,印度Reliance Money亦有入股,噚日俄鋁(486)大股東歐柏嘉揸住嘅俄羅斯主要投資礦產能源嘅發展基金En+,亦都宣佈買咗商交所一成股份,成為創始股東。嘩,又 中資又印資,o依家有埋俄資,商交所真係成個「聯合國」咁喎!

商交所係私人發起,08年6月成立嗰陣高調咁得到財爺曾俊華嘅祝福,仲喺佢哋 個網頁度拍埋片,高姿態咁話樂意見到商交所成立,主席張震仲同煲呔曾相識多年。商交所董事局亦人才濟濟,港鐵(066)主席錢果豐、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 員樊綱同港交所(388)前董事陸恭蕙都係獨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68

建业牵头国内最大地产联合体 图谋河南新区土地整理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9/wMMDAwMDE5MjkwMw.html'

国内首期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地产联合体即将启幕。

“8月22日,河南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挂牌,这对于河南房地产行业是一件大事。”8月16日,该合资公司董事长、河南建业地产(000832.HK)董事长胡葆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该合资公司由包括建业地产在内的河南16家本土房企共同出资12亿元成立,未来公司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50亿元以上。“主要投资方向是参与整个河南省地区的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

据了解,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建业地产已于7月4日发布前期相关公告,7月28日,合资公司刚刚取得工商营业执照。

“合纵”

谈及“合资”的背景,合资公司总经理、河南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进京一语概之:积极参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但据记者了解,“合资”更多的是“合纵”之意。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以及河南城市化的加速,河南房地产正在受到众多投资的密切关注。”胡葆森判断,未来10年将是河南房地产的黄金时期,但河南房企与全国一流房企相比还比较薄弱。

据记者了解,河南房地产缺少属于自己的“巨无霸”,而现实却越来越紧迫,包括华润置业、恒大地产、万达集团、绿城集团、绿地集团等外地房企已纷纷进入郑州,采取“合纵”的方式,或许能让河南房企在未来的黄金机遇面前更具竞争力。

河南地产商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而生。“我们采取的是公司型的产业基金模式。”赵进京透露,该合资公司的门槛为5000万元。

据 了解,16家公司中,建业地产与河南正商置业出资额度最高,均为2亿元,持股比例均为16.7%。河南天伦与河南东方各出资1.2亿元和1亿元,持股比例 分别为10%与8.3%。其余12家企业分别出资0.5亿元,所持股权均为4.17%。上述注资最迟在2015年5月20日前完成。16家企业占有河南房 地产市场份额已超过30%,去年共在河南的投资额达129亿元,销售额约180亿元,目前在建项目1180万平方米。

赵进京还表示,虽然,合资公司的首期注册资金为12个亿,但其投资能力远远大于此。

胡葆森也透露,合资公司12亿元的资本金意味着百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不少投资机构都从中嗅到了商机。目前不少银行和信托机构找到董事会,希望洽谈投资等事宜。

胡葆森希望,合资公司在运作2-3年后,可以将商会中的更多成员吸引过来。“我们初步设定合资成员将达到50家左右。”

意在土地整理

虽然该合资公司称它的重点在郑汴新区和其它17个地级城市的城市重点发展区域从事开发和投资业务,但据记者了解,该公司的首要目的却是省域内新区的土地整理以及成片的旧城开发。

“合资公司的确更看重成片土地的一级开发,希望实现城市规划、土地整理以及帮助政府融资等一系列有助于城市建设的各项业务。”赵进京认为,合资公司可以为16家企业搭建一个资金平台,有利于在河南本土取得大面积的土地,且联盟企业之间的资金还可以相互调配。

胡葆森也向本报记者透露,合资公司刚刚成立,今年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计划以及项目出炉,但是包括郑东新区、郑州新区、郑汴新区、新乡平原新区等在内的多个新区建设已进入合资公司视线。“今年年底前的任务就是做新区的市场调研,并与17个地级市进行充分沟通。”

据了解,郑东新区规划总面积达150平方公里,郑州新区则达到了2000平方公里,新乡的平原新区也有30平方公里。

胡葆森指出,未来,合资公司还将进入一些有特殊资源的县级新区开发。“只有这样,河南的房企实力才不会被边缘化。”胡葆森认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32

苹果iPad商标被指涉嫌侵权 或遭8家银行联合反击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7/2031277.shtml


每经记者 谢晓萍 发自北京
刚刚进入大陆市场不久的苹果iPad或将遭遇麻烦。
昨日(10月26日),和君创业公司对外发布一份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指责苹果公司公然侵犯唯冠科技(深圳)公司2001年注册的iPad电脑的商 标权,要求苹果公司立刻停止侵权行为,否则,将推动包括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唯冠的8家债权银行与唯冠公司联手,共同要求国家工商总局查封苹果公司的侵权 产品。
“周四、周五这些银行将召开联席会,商讨解决于苹果纠纷的相关事宜。”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对于苹果强行在大陆地区热炒、大卖商标侵权的iPad电脑的侵权行为,应该向唯冠科技支付百亿元人民币的赔偿款。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多次致电苹果公司公关人士,直到记者截稿,该人士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商标权之争的由来
《每日经济新闻》在采访中了解到,苹果与唯冠国际的这场商标权之争由来已久。
2000年,唯冠国际实际控制的唯冠台北公司注册了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其他各地的商标,2001年6月和12月,唯冠国际全资的唯冠科 技(深圳)公司又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的大陆商标,作为平板显示生产商,唯冠科技很快将自己的iPad电脑推向市场。
“当时市场环境并不成熟,因此iPad电脑的销售并不太好,截至今日,唯冠的仓库里还压着许多当年的库存。”李肃表示。
2006年,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入市,并开始策划推出iPad平板电脑。在进入欧洲市场之时,苹果公司才知道iPad商标已经被唯冠注册,这也就拉开了苹果与唯冠的商标权争夺战争。
随后,苹果在英国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等理由将唯冠告上法庭,这场官司最终以唯冠胜诉而暂告段落。
2009年12月,苹果转而与唯冠台北公司联系,用3.5万英镑获得了iPad的海外商标权。不过,由于iPad的中国大陆商标权归属于其深圳公司唯冠 科技所有,因此,苹果此前获得的iPad商标权并不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因此,苹果只能同唯冠科技重新谈判相关商标权事宜。
2010年5月 24日,苹果一纸诉状将唯冠科技告上法庭,苹果在诉讼状中指出,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其中包括 大陆地区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苹果的代理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
杨荣山在 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当时苹果购买唯冠台北公司iPad商标权存在各种不正当欺骗手段,针对此次交易的诉讼还在香港进行审理,并未完结。由于各方 各执一词,苹果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无限期延期开庭。不过在诉讼未果的情况下,苹果也在大陆推出iPad电脑。
苹果或面临8家银行诉讼
“苹果的这种行为是置我国法律约束于不顾,我们要求苹果为此行为赔偿100亿元人民币。”李肃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根据此前唯冠国际发布公告,唯冠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而对8大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
由于唯冠资产已经被银行查封,因此,8大银行也成为iPad商标权的实际受益人。这8家银行分别为: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国开行、广发银行、交行、浦发行、华夏银行、深圳平安银行。
据李肃透露,目前唯冠科技拥有的iPad商标权是该集团最宝贵的资产。目前8大银行已经组建了律师团队,周四、五两天也将启动联系会议,商量iPad商标的解决方案。此外,针对5月份苹果诉讼唯冠科技侵权一事,8大银行也可能对苹果进行反击,提起反诉。
不过,和君创业向苹果索要的100亿元赔偿款或难以实现。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铭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商标权诉讼赔偿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权利主张人的实际损失;第二,侵权人因为侵权的实际所得。
“由于民事纠纷采取谁主张谁举证,因此,唯冠要举证苹果的侵权行为所得有技术难度。”刘铭表示,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商标权侵权赔偿最高额度也只在50万元。
李肃指出,所谓100亿元只是法理上的说法,如果苹果承认侵权行为,并同意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那么一切都可以在谈判中寻找解决的方案。如果苹果放弃购买iPad商标权,那么就应该付侵权赔偿,停止侵权行为。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在银行查封唯冠科技资产前,苹果曾与唯冠就商标权转让事宜进行谈判磋商,转让价格高达4000万美元。
相关链接
苹果iPad的商标难题
虽然苹果iPad在全球热销,但苹果并不拥有iPad商标权,这也是令苹果颇为头疼的难题。此前,苹果与富士通也曾就iPad商标权发生过纠纷,因为富士通掌握了iPad在美国的商标权。此次与唯冠的纠纷则可能阻碍苹果iPad进一步进入大陆市场的进程。
近日,美国一家名为MirrorWorldsLLC的小公司状告苹果公司侵犯该公司专利权胜诉,在美国法院被判获得了高达6.225亿美元的赔偿。
杨荣山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希望可以寻求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北京博景泓律师事务所刘希旺此前曾撰文表示,唯冠近两年经营业绩不佳,其iPad商标也已经抵押给银行,因此唯冠深圳当然希望iPad商标具有更高的市 场价值,以获得更多公司经营资金支持。“苹果公司面临大陆巨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不能把其名下的iPad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解决,将使其在大陆的商机大打折 扣,甚至影响其全球经营战略。”刘希旺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41

传李嘉诚欲购中华牙膏 联合利华否认争战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588725.html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10月23日*ST白猫公布可能重组起,业内便盛传,中华牙膏争夺战将会再次风起云涌。

众所周知,中华牙膏并非联合利华的“亲生儿子”。联合利华虽然拥有中华牙膏的经营权,但却没有商标的拥有权。中华牙膏是*ST白猫旗下最值钱的资 产。目前,联合利华精心打造中华牙膏16年,近几年单是广告费每年就投入约亿元。一旦*ST白猫重组,日化资产就可能剥离出去,而中华牙膏就有可能易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最为惊险的是,联合利华这次遭遇了强劲对手,即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

一业内人士透露,“和记黄埔购买中华牙膏的意愿估计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的目标是做大日化。目前已经拥有屈臣氏等强大的销售渠道,旗下的上海和黄白 猫股份有限公司还收购了白猫品牌并扭亏为盈,如果能成功收购中华牙膏,无疑可以大大提升它们在日化的地位。而联合利华与和记黄埔各有优势,一旦争夺起来, 双方也许难免一场血拼。”

果真如此吗?当事人联合利华与和记黄埔均对时代周报记者否认“打架”。联合利华副总裁曾锡文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一副淡定的样子,并不担心和记 黄埔会争夺中华牙膏,理由则是和记黄埔逼联合利华退出市场没有好处,李嘉诚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随后,和记黄埔旗下的上海和黄白猫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和 黄白猫)市场总监虞中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也表示,无意争取中华牙膏。

也许,这段沸沸扬扬的“绯闻”只是大家的一场臆想,也该告一段落了。

“中华”出嫁16年

如果没有联合利华,中华牙膏也许难以保持今日的辉煌。“中华牙膏”于1954年投产,是中国牙膏工业的创始品牌、曾经一直稳居中国牙膏市场第一位。 与永久自行车、上海手表同列三大上海老品牌。但如今,其他两个老品牌已经大不如从前,唯有中华牙膏坚持至今。目前仍能与佳洁士、高露洁一起位居牙膏行业前 三位。这背后离不开联合利华的支持。

中华牙膏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联合利华 “雪藏”了不少民族品牌,例如美加净等,但却自2001年起开始投巨资建设中华牙膏品牌,把“中华”打造成唯一的牙膏品牌,让原有的牙膏品牌“洁诺”退 出,将“皓清”转为“中华”的子品牌。每年在广告、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为一个多亿,每年创收十几亿元。

虽然如此,但中华牙膏并非联合利华所拥有。历史追溯回1994年1月,上海联合利华牙膏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资金入股,取得了合 资公司的控股权;上海牙膏厂以土地厂房和设备作价1200万美元入股,占有40%的股份。之后双方在品牌上达成了许可经营合同,联合利华取得了“中华牙 膏”品牌的经营权,条件是需向上海牙膏厂缴纳一定的品牌使用费。

此外,联合利华每年还得支付不断水涨船高的“中华商标”使用费。年报披露,1999年,双方的一个“修改协议”把接下来5年的商标使用费规定为 1500万元,从2001年4月起又调整为1348万元。此后几年,联合利华按产品净销售值2.5%的比例支付使用费。2009年是2829万 元,2008年为2607万元。

正因如此,中华牙膏每次面临易主的动荡时,联合利华也不得不跟着饱受煎熬。虽然联合利华手握一份永久租赁“中华”商标的协议,只要中华牙膏每年的销 量不低于1994年的数据,不管“中华”商标是谁的,联合利华都有权继续使用,不担心商标被收回。但是中华牙膏毕竟并非联合利华所拥有。有业内人士认为, 中华牙膏易主,也不排除新东家通过加收租赁费等手段逼宫联合利华的可能。而且市场上流传着另外一个版本,联合利华需要保持年复合增长率10%以上才能继续 租赁中华牙膏。

10月23日,已经暂停上市近半年的*ST白猫公告称,公司于2010年10月22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傅建中致公司的公函,该公函提示公司实际控 制人傅建中正在筹备公司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并已达成初步意向,相关方案确定后,将尽快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这一公告虽然简短,却让人不得不为联合利华捏把汗。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海浩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对于是否接手*ST白猫原日化业务,现在还不能说,毕竟还有很多审批环节,入主*ST白猫八字没有一撇。”

但业内普遍认为,浙报传媒若能入主*ST白猫,接手原有日化业务的可能性不大。而*ST白猫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中华牙膏的品牌,品牌估值1.3亿元。傅建中曾表示,若重组成功,会将牙膏品牌转让给*ST白猫另一大股东上海白猫集团。

有业内人士透露:“白猫若重组再启,旗下最值钱的资产‘中华’牙膏品牌就会再度掀起争夺战。联合利华虽然很有实力,但是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也绝不逊色。”

对此,日化专家李贵君表示:“不排除两者争夺的可能,虽然失去租赁权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品牌的所有权的确有可能转移到和记黄埔。”

李嘉诚盯上中华牙膏?

和记黄埔盯上中华牙膏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在日化行业,和记黄埔是个“老手”。李贵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早在1988年,和记黄埔即与宝洁公司合资 成立在华公司,占股约30%,数年之后宝洁在华已完成爆发式增长,和记黄埔逐步退出,高额套现了18亿美元,而最初投资不过几千万。

2006年,和记黄埔再次“插手”日化,与白猫集团以80%和20%的比例合资成立了上海和黄白猫有限公司。开始两年,和黄白猫的业务均为亏损。 2008年4月,和记黄埔和白猫集团决定向和黄白猫增资10亿元。和记黄埔出资8亿元人民币,白猫集团将“白猫”品牌作价2亿元,转入和黄白猫。打造“白 猫”、“佳美”等品牌的各类清洁制品及相关洗化用品,以将“白猫”打造成与汰渍等洋品牌相抗衡的中高档产品,重塑白猫品牌。

在各方努力下,2009年和黄白猫首次扭亏为盈,目前营业额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0个亿。 而白猫集团将白猫品牌出售给和黄白猫,这本身已经为和黄白猫进一步收购白猫集团持有的白猫股份的股权留下空间。

随着和黄白猫逐步走上正轨,和记黄埔曾一度扬言要走大日化之路。董事总经理、董事长杜志强曾向媒体表示,不排除与白猫股份大股东新洲集团合作,寻求做大和黄日化。目前,和记黄埔旗下还有屈臣氏等强大的销售渠道。

因此,业内一度传言,和记黄埔也可能出手收购中华牙膏,以逐渐搭建起一个日化“帝国”。如果和记黄埔能够成功收购中华牙膏,实力将会跃升一级,变成国内日化的重量级企业。

“如果和记黄埔真要出手,对联合利华而言绝对是个不好应付的劲敌。”日化专家李贵君表示,和记黄埔之前把白猫收于旗下,已经跟上海市政府达成共识, 而且,和记黄埔为香港富豪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凭借李嘉诚与中国高层密切的政府关系,和记黄埔实力不容小觑。但联合利华也很有实力,虽是外资,但对上海市政 府的税收也有较大的贡献,跟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不错。因此势均力敌。

但和记黄埔也有不少弱势。李贵君分析,目前,和记黄埔在日化行业并没有太多实操经验。虽然把白猫收购过来,但是现在经营并不算成功。毕竟投资与经营 有很大差别,和记黄埔投资很成功,但直接管理的难度对它而言很大。因此,和记黄埔在日化方面不太具备优势,未必会在日化领域长期发展。

此外,虽然白猫扭亏为盈,但是并不代表和记黄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李贵君分析,目前,白猫的产品铺设力度不够、消费者的认知度还不够,白猫不具 备持续盈利的能力。此外,白猫扭亏为盈,跟去年到今年的宏观经济的恢复有关。当然,也不排斥和记黄埔在收购白猫之后在会计上进行操作,使得表面盈利。

双方否认争夺战

业内对和记黄埔收购中华牙膏的猜疑,并没有影响联合利华副总裁曾锡文的信心。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根本不担心和记黄埔会收购中华牙膏。 他认为,首先,他们和中华品牌签的是长期租赁合同,不会因为公司重组而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对企业还是有信用的。其次,中华牙膏的品牌效应已在,联合利华在 日化行业的经营实力不是浪得虚名,是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和考验的,联合利华在中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也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而和记黄埔本来不是 做日化出身的,不是说想做就能做得很好的。

对于和记黄埔将要打造大日化,曾锡文表示否认:“李嘉诚事实上目前只是在做小日化,而非大日化。打造大日化只是市场传言。本来和黄白猫收购白猫品牌,就是要专门做洗衣粉的,但现在经营还不算太成功。”

对于和记黄埔可能借机逼联合利华退出市场,曾锡文并不担心,他认为:“逼我们退出市场没有任何好处,我们每年可以交那么多使用费,商人一般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李嘉诚这么有经营思想的人,他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对于是否会收购中华牙膏,曾锡文没有给予正面的回答,他表示,不回答假设性的问题。何况联合利华根本不须担心,因为签的是永久租赁合同。那些市场传言包括年复合率要达到10%才能续约之类,都是假的。

时代周报记者随后专访和黄白猫市场总监虞中勤,他表示:和记黄埔并没有打算收购中华牙膏,他们就算要走大日化之路也未必会涉及牙膏行业。此外,目前 市场上卖来卖去的品牌太多了,我们要收购对我们而言有价值的品牌。何况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了白猫这个品牌。现在经营还不算太成功,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经营其他 品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