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得益者是.....-中聯石油化工(346)


交易沿革:


先買: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901


鱷兄之問題: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9903


賣給公司: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235


景先生之調查: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378


今日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1/LTN200909011051_C.pdf


今日公司宣佈終止該48億的煤礦收購,並以另一協議取代。

該協議以附屬Bestwill Capital和景先生成立一合營公司,投資額2億人民幣,分別持有80%及20%股權,在河南鄭州市經營煤礦貿易業務。


景先生擔保公司產量不少於600萬噸,營業額不少於人民幣40億,盈利不少於2 億,公司由Bestwill Capital及景先生管理,並以之前公告正在購入沒有提及名稱的內蒙古礦錫林浩特市躍進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作擔保。許先生並借予公司1.5億人民幣作 投資合營公司之用。


此外,亦授予景先生3億股認股權,作價90仙,較現時股價67仙高出不少。


現時景先生持有約299,559,718股股份,時值約2億港元。持股4.9%,減持處於不需披露水平,該批股份應由許先生轉讓予他的,既然已經不賣礦了,為何仍要轉讓?

之前購入的Best Project的母公司Capital Kingdom,許先生股份及第三者由景先生全部購回,給予許先生的作價為人民幣1.5億元(這麼巧合?)及以新疆烏魯木齊天寶金礦業有限公司支付。


仍是太美好,抵押品由值錢的股票,變成能力成疑的礦,加上這人民幣1.5億的走向,更加有問題(許先生-->中聯--->合營公司--->景先生(?)---> ???),但是若真是成功的話,現在又多了一個金礦注入概念了。

那今次的得益者是誰?看來可能是景先生,但是可能大股東都做到了一些達成自己利益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3

投資天書6.買基金者是豬兜 周顯

http://ladyfirst.hkreporter.com/colum.php?detail_id=482

新書終於寫完了,預計在一個月後出版。我打算在網上刊登其中三章,表面上給讀者先睹為快,實則為了促銷。

 

 

以下是第一篇。

 

 

 

 

6. 買基金者是豬兜

 

 

按照敘述的順序,基金應放在股票的後面,但鑑於今日基金的推銷員多是保險經紀,或者是疑似保險經紀的投資顧問,如此這般之下,我決定把它放在保險的後面,提早出場。

 

 

近年來,基金市場發展得很快,身邊的人買了基金的不在少數,更常常踫上基金經紀,政府亦強迫市民購買強積金,真是一塌糊塗。故此,我寫下以下分析,教導一下那些金融盲,以正世道,也不失為一件有益和有建設性的事情。

 

 

6.1 基金的先天性缺點

 

 

基金是我很反感的投資工具。固然,世上有著許多不同性質的基金,但其結構有著先天性的陷阱,只要稍為懂點推理,一推就能推出來。我不明白這樣顯然易見的道理,就像鼻子長在嘴巴之上一般的明顯,為何世上竟然沒有人想出來。

 

 

6.1.1 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銷售基金的經紀常常說,基金由投資經理所管理,以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為客戶賺取安全而豐厚的回報。我一直奇怪,這明明是豬兜式的謊言,即是只有豬兜才能說出來,也只有豬兜才相信。但這些年來,我聽過番豬話不知幾次,可知世上豬兜何其多也!

 

 

創業極難。要把公司一手創立,培養壯大,意志和能力缺一不可,EQIQ都 比一般人高出一截,我這樣說,相信沒有人會反對。相比起打工仔的基金經理,白手興家的上市公司老闆的能力應該更勝,就算勝不了太多,也絕對不會輸於沒有經 歷過磨練的基金經理罷。再者,老闆既能白手興家,對其本業應當十分熟悉,藉此賺錢有如魚之游泳,又如疱丁解牛,易過斬瓜切菜也。

 

 

但實際上,當公司上市後,它由經營良好變成票房毒藥,由盈利每年快速增長變成「本人欣然宣佈本年轉盈為虧」,主席由忠厚老實的實業家變成股民談之色變的大老千,這一點,相信也是無人反對的。

 

 

既然基金經理並不比上市公司老闆更高明,那又怎可能相信其業績可以輸少贏多,戰勝股市呢?單憑因為基金經理是專業人士,其投資就有勝算,有這種想法的人,或者企圖用這種想法去說服別人的人,說他們是豬兜,誰曰不宜呢?

 

 

 

6.1.2 從資訊流通的角度去看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人有愚智賢不肖,同樣道理適用於上司公司和基金的身上。有些上市公司經營得很好,有些則不敢恭維,同樣地,有些基金很能賺錢,有些則長期跑輸大市。這一點,相信也沒有人可以否認吧。

 

 

對 上市公司,投資者可以通過各種資訊渠道,得到其相關的信息。聯交所的網站是一例。你去翻看報紙的財經版,或者各種財經雜誌,資料和分析多到看不完。有些上 市公司的業務是很具體的,譬如大家樂、東方報業、佐丹奴等等,我們還可以用最傳統的方式來看其經營狀況,即是實地觀察大家樂和佐丹奴的人流,或者每天數 《東方日報》的廣告,都可能將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窺見一斑。還有,你的朋友當中,總有幾個是炒股票的,有空時大家交流意見,也不失為獲得資訊的有效法門。 最後,還有林林總總的網站和討論區……

 

 

但有關基金的資訊,則通常難以獲得。大部份人是聽經紀的一面之辭,看一下宣傳單章,幸運的會有年報之類的數據……

 

 

小 結﹕基金同同股票一樣,有好有壞,然而股票的資訊多,基金的資訊少,我們絕對可以披砂削礫,從有限的資訊中找到令你賺大錢的基金,但花上相同的時間,一定 可以找到更多和更好的股票。個人認為,買基金賺錢就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只要盲人持著一條足夠長的竹竿,慢慢地點地而走,終於還是可以走過去。但我 們既有選擇權,為甚麼不在光天化日之下,找一匹開眼的馬去騎呢?

 

 

6.1.3 經紀的不良推銷

 

 

現時大部份的基金都是經過推銷渠道售出的,其中包括了銀行、保險公司、理財顧問等等,主要是人傳人的感染,哦不,是人同人的推銷才對。

 

 

這裏也以股票和股票經紀作為比較,好讓大家對概念更加瞭解。

 

 

股票經紀很多時會向客戶提供一些股票貼士。這些貼士可能是他研究出來的,可能是他道聽塗說回來的,無論如何,也無論貼士準確與否,股票經紀是從現時一千多隻的股票中找出他最中意的,然後提供給你,因為他購買市面上一千多隻股票的任何一隻,也能獲得相同的佣金。

 

 

基金則不然。一個基金經紀的手頭可能只有十多二十隻基金,他只會向你推銷手頭的,當你要買其他的(不屬於他手頭的)基 金時,他既賣不到給你,也收不到佣金。再者,每隻基金付出的佣金都不同,經營得較差的基金可能付出更高的佣金,如果你是該經紀,會向客人推銷質素較高但佣 金低的基金,還是佣金較高而不管其質素呢?我對人性並不那麼悲觀,認為兩者均有,但你要負上「兩者均有」的風險,真是太不必要了。

 

 

小結﹕股票經紀和客戶的利益比較一致,基金經紀和客戶則有較大的利益衝突,故此基金經紀推銷壞基金給客戶的機會,遠高於股票經紀推銷壞股票。

 

 

話說我的出版經理人麥先生,聽到我的一番言論後,表示不同意,因為他買基金時獲得了不錯的回報。當我詢問他購買的過程時,他說花了很多時間去嚴重拉關係,兼且在飲食方面給予長時間的賄賂(即是請飲請食),該經紀才提供了一隻最有潛質的基金。很明顯,他的經驗非但踼不倒我的結論,相反還加強了﹕用上相同的時間和精力,一定可以發掘出更好的股票來。

 

 

6.1.4 買賣和維持的交易成本

 

 

每種投資工具都有交易成本,也即是未見官前先打的大板,有的打三十板,有的打五十板,有的打八十板,而基金是在所有的投資工具中,接近打得最重的。

 

 

基金的收費包括了﹕

 

 

1.    入場費用,例如首次認購費、轉換費、買入差價等。

2.    持有時的費用,例如管理年費、績效費、分銷費等等。

3.    出場費用,贖回費、行政費、賣出差價等。

 

 

這 些費用並非每種都收,但肯定的是﹕買入時要收費,持有的過程要收費,賣出時也要收費。用前述的比喻,是見官前打一次大板,期間打一次,見後也打一次,每次 打的板數不一。不同種類的基金的收費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指數型的基金收費最低,皆因操作最容易,跟著是貨幣、債券,股票差不多是最貴的。這是順著這三 種投資工具的價格波幅,貨幣的波幅最小,股票則很容易翻倍,或者跌去一半市值。當波幅巨大時,客戶也就不介意在交易費用中被宰,這在香港俗語叫﹕「贏了不 志在,輸了不爭在。」

 

 

按﹕中文的「不」,粵音讀作「唔」,閩南話也是讀「唔」,台灣的寫法照樣是「不」,只有廣東人寫作「唔」。

 

 

除了人壽保險之外,沒有一種投資工具的交易費用比基金更重,大概達到基金規模的1%3%左右。這意味著基金經理首先要賺到他和他的團隊的薪酬,以及交租和燈油火蠟等行政費用,剩下來的,才是客戶的應份。

 

 

數學模型是這樣計算的﹕由於這1%3%(以中位數計,假定是2%)是只收不付的、基金方面穩賺不賠的。既然是必付的支出,我們要求的回報便要乘二,即是4%。假設在你可在定期存款中得到5%的年利率,換言之,你買基金的機會成本是5%的定期存款利率。4%5%9%,這即是說,你投資進基金,每年的合理回報是9%

 

 

為甚麼要求回報要乘二?假設你開設一間公司,薪金支出是每月一萬元,不論公司是賺是蝕,這一萬元都是必須要付的。如果這間公司每月賺到一萬元,你便打個平手,這種生意當然沒人肯幹。最低限度,它要賺到兩萬元,即是說,你投資一萬,期望值是有一半機會淨賺一萬以上,這叫「double or nothing」,才叫合理。因此,當一個基金的收費是3%,你會要求它有一半機會賺6%,即除收費後再賺3%

 

 

在這小節中,最後一問﹕世上有多少個基金,十年來的平均年收可超過9%?這實在沒多少個。馬多夫只提出每年一成以上的平均回報,已造成了號稱五百億美元(我嚴重懷疑這數字有多少「水份」)的世紀大騙局。從這例子可知9%以上的平均回報是有多難。

 

 

我之拒絕購買基金,正是為此。

 

 

更有甚者,基金所需要的合理回報其實還不止9%,理由如下述。

 

 

6.1.5 進一步討論﹕入場費和出場費

 

 

基金的買賣費用,上一節已略述過,但因此部份極其嚴重,故此需要另闢一節去討論。

 

 

基金的收費林林總總,各有不同,看到資料就頭疼了。通常,一買一賣之間,客戶要付出三五種至七八種的費用,噢,其實炒股票付出的交易費用的種類不下於基金,但從總數去看,股票一買一賣的費用是不到1%,基金則是3%至接近10%不等。在投資世界,3%10%,那是天文數字的收費了。

 

 

收費昂貴令到投資者不易輕進輕出,經紀的說法是﹕基金是長期投資,把交易費用攤成長期來計算,那就一點也不貴了。假定你持有基金十年,3%10%除以十,每年的支出不過是0.3%1%而已。

 

 

姑不討論0.3%1%是多是少,蓋以平均年增長5%計算,1%是淨收入的兩成,怎也不能算少。我要提出的是﹕當一項投資的買賣成本極高,進出也就極困難,而這從投資的角度看,是極不利的條件,就同儲蓄保險一樣,叫做「缺乏彈性」。

 

 

投 資的終極目的,是把資產變回現金,去做愛做、或需要做的事情。很不幸,我們無法預料在未來的那一年、那一天會失業、生病、家人急用、公司需要周轉、出現了 一生難得一見的投資機會……這時就要把資產換回現金,是十萬火急的速度。假如你不智地昨天買下基金,今天就要變賣,以換取救急的現金,你將會恨不得殺死昨 天的自己,一刀一刀的插下下去,狠狠地、毫無憐憫地。

 

 

彈性不足是拒絕購買的充份條件,但非必要條件。這其中有一些同等重要的變數,例如值博率。例如定期存款缺乏彈性,但做定期也非蠢事,餘此類推,只要基金的回報率夠高,也有其值博之處。上一節我估計了9%的回報,加上沒有彈性這一說致命重點,我的高見是,它至少需要11%15%的年回報(視乎交易費用而定),才有值博之處。

 

 

又是那一句﹕當今世上,那個基金可以平均11%15%的長期年回報率?

 

 

6.1.6 賣出困難﹕進一步的削弱彈性

 

 

當投資者要贖回基金時,除了手續費和差價外,還得冒上其他的風險。

 

 

以股票、銀行存款、外匯為例子,當客戶決定平倉,提取現金時,三天之內,就可提到現鈔。但是基金要贖回時,時間則可長可短,如果正值熊市,太多人同時贖回時,投資者等上一個月,也非奇事。

 

 

前文說過,銀行有權拒絕支付,證券行也有倒閉的可能,同樣地,當太多的投資者同時贖回時,基金也可拒絕贖回。這機率的確不大,但並非不可能發生。當我細心思考過銀行、證券行和基金三者的結構後,結論是基金拒絕支付的機率遠比前兩者為高。

 

 

以 上並非偏見。銀行出現狀況時,有政府的支持,像金融海嘯之後,幾乎全世界的政府都為存戶提供百份百的存款保障。證券行只是代客買賣股票,一旦客戶賣出股 票,戶口的現金便相等於存款,而在今日的證監會的嚴密監視下,證券行出狀況的機會也減至最低。換言之,銀行有政府支持,不大可能拒絕支付,證券行在法律上 不可能拒絕支付,但基金,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際上,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6.1.7 搶錢的績效費

 

 

天下烏鴉一樣黑,基金和上市公司一樣,不管公司賺蝕,先挪錢以自肥,先養活自己,再養活股東,是所有經理人的不二法門。兩者的揾笨雖一,但按程度,則基金是老大,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只是二弟。

 

 

基金收費最不合理的一項,是其績效費,純利的兩成是「基本消費」,有些名牌基金在業績優異時,甚至可收取四至五成。這即是說,基金經理輸掉了客戶一百萬元時,人工照收,但他為客戶贏得一百萬元時,則可收取二十萬元的紅利。這真是有贏沒輸、無本萬利的生意。

 

 

低回報的基金,倒不如銀行存款。高回報的基金,才值得付出高昂的績效費,理論上如此,但大名頂頂如索羅斯,在2000年炒科網股也虧損了21%,至於由諾貝爾獎得主當基金經理的LTCM, 則破產清盤收場。既然投資基金的風險不小,為何我們要付出高昂的績效費給其經理呢?這好有一比﹕到澳門賭錢,當你正欲下注時,疊碼仔在後頭說﹕「老細,這 一手應該買莊!」當開牌真的是莊時,疊碼仔便向你收賞錢。如果開閒,他便訕訕的自動消失。基金經理便是這樣的疊碼仔﹕他有一半的機會去贏,輸了則不用成 本,那為甚麼不去博一博呢?

 

 

當 客戶贏錢的一年,基金經理可以收到績效費,輸錢則不用付出,這種合作條款很容易造成道德風險。凡是這種情況,分紅應以三年至五年作單位,否則絕不公平。如 果投資者連這樣不公平的條款也答應,就真是大笨蛋了。話說回來,大多數投資者是聽信了經紀的推銷,才會當上這種大笨蛋,因此那些推銷話可稱為「大笨咒」。

 

 

主 席及行政總裁對上市公司的盈利貢獻,不在基金經理之下,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階層收到同樣比例的「管理費」,不被股民和股評人柴台者幾希也!同樣是為股東賺 錢的經理人,基金經理憑甚麼拿到遠比上市公司管理層更多的薪酬?其中的一大原因,是上市公司老闆很多時也是大股東,自肥時一部份的資金由自己持有的股份提 供,股東並非全付,因此自肥的誘因便減低不少。正因為此,一些有良心或要面子的上市公司老闆,甚至只收取象徵式的袍金,李嘉誠就是有名的例子,年薪好像是 五千大元。基金經理是打工仔,不是老闆,這是關鍵的一點。既是打工仔,對殘公司以自肥的誘因,比大股東更高,照常識推測,狗皮倒灶的機會也更大。

 

 

華爾街有一個有名的故事﹕一條茂利去參觀遊艇會,導遊向他介紹﹕這條船是A基金經理的,這條船是B基金經理的,這條船是C基金經理的……到了最後,茂利忍不住問﹕那麼,客戶的遊艇在哪兒?導遊指指那些辛苦工作著的船伕﹕他們在當船伕前,統統都是基金的客戶!

 

 

 

6.2 基金經理上下其手的妙計

 

 

基金經理既然是疊碼仔的翻版,一方面收到疊碼的佣金,另一方面當客人贏錢時,可收到「老細,這一手應該開莊」的提點賞錢,這就會引起道德風險。簡單點說,基金經理和客戶的利益並不一致,這就造成了前者上下其手,從中漁利的誘因。

 

 

基金經理作弊的手法太多,我不勝枚舉,也知不了這許多,只能稍錄其中所知,以作警世。

 

 

6.2.1 例子一﹕製造虛假盈利

 

 

我的忠實讀者都知道,我寫過一本奇爛無比的小說,叫《賭鬼》。由於太爛了,只賣出了寥寥數十本。出版社見到大堆大堆的回書,看得眼火爆,忍不住叫我搬回家中,以省倉租。現在我的家裏,就放著一千多本《賭鬼》,看見也覺得眼火爆。

 

 

我 忽發奇想,假如我將其中一本簽了名字,賣給老友李加成,作價一千元。然後,李加成再將這孤本賣給楊授城,作價一萬元。跟著,楊授城再以十萬元一本的作價, 把此書賣了給張致成。這樣下來,我的一本簽名作品的市價就是十萬元,我擁有一千多本的簽名本,市價就是一億多元了。我因而變成了億元富豪了。

 

 

這想法似乎並不實際。把一本書賣來賣去,有如傳球,你傳給我,我傳給你,只要買賣雙方合作,作價多少都可以,就是賣上一百萬元一本,又有何難?這明明是小孩子都懂得的老千局,可是放在股票和基金之上,就變成了可騙大人的老千局了。

 

 

6.2.1.1 股票就是《賭鬼》

 

 

基金經理可照上述的「賭鬼方法」,幾個人合起來,把一隻股票的股價打上去,以製造虛假盈利。

 

 

基 金贏虧是以市價入賬,只要當時的股價高企,就可當成盈利。由於有些股票的流通量就如《賭鬼》,只要幾個基金經理齊心合力,上升五七倍以至十倍,也是易如反 掌的事。不在話下的,任由基金經理胡亂操控的股票,絕非好東西,通常都有點虛假賬目。大家不時見到一些兩三年間升了三五七倍的股票,期間有盈利上升的支 持,然後在短短時間突然插水,大跌三五七九成,甚至因虛假賬目而(永遠)停牌,九成就是這種貨色。

 

 

6.2.1.2 按市價入賬之笨處

 

 

按市價入賬是豬一般的想法,是豬一般的會計專家想出來的。在聰明絕頂的我的眼中,會計師幾乎全是豬,因為現代會計學的操作方式蠢得像豬,當會計師學習專業時,遂感染了這種豬形病毒。

 

 

一言以敝之,不同規模的公司應以不同的方式去入賬,我買了一萬股長江實業(股票編號﹕1),勉強可以市價入賬(其實我都不同意),因為我馬上可以市價沽出。可是,有一個投資者持有一億股長江實業,市值數十億元,非但無法以市價沽出,也無法立刻沽出,在這種情況下,以市價入賬顯然是荒謬兼且愚蠢。

 

 

 

(至於會計師們以會計方式去評論公共財政,就更是豬八戒加三級,如有機會,我會另書痛扁之,不會客氣也。)

 

 

 

大家可別以為仙股殼股福佳股才會難以沽出,你不妨幻想沽出二千萬股長江實業,或者沽出一億股「匯豐控股」(股票編號﹕5),看看股價會跌上多少?一隻基金可能持有一間公司的10%股票,一口氣沽出時,可令股價跌上八九成。我幻想某君持有10%的「匯豐控股」(這只是假設,因為沒有人持有這數目的匯豐),數目大約是10億股弱,如果在同一天沽出,涉及資金大約一千億元。我的估計是匯豐的升跌和成交比大概是1億股(誤差約上下三成)和一成股價(誤差也是上下三成),這即是說,10億股的沽盤可把匯豐的股價插低三至五成,視乎市場氣氛而定。

 

 

我 的高見是,基金經理必須在不限定的某日,把手上資產全部平倉,方可計算利潤。或曰﹕可不是很麻煩嗎?平倉之後,再要重新建立投資組合,非但困難,買賣時也 有虧蝕。答曰﹕先前豈非說過,基金宜三至五年結算一次績效,計算一次花紅,我可不相信股市竟可如此好景,三五年之內不見熊市,連一次清倉結算的機會都沒 有。

 

 

6.2.1.3 限定數量的市價入賬

 

 

 

還有一種計算方式,就是持有股票總發行量的0.1%的股票或以下,可按照市價入賬。0.1%未免嚴格,但我想了又想,持有1%的股票,要沽出也不容易,就是0.5%,也有一定的難度。以我的經驗,安全點應在0.1%0.3%之間,既然如此,我就保守點,說0.1%吧。

 

 

 

記著,不管是你本人,還是基金,持有0.3%以上的單一股票,都不能以市價入賬,更不能把其股價盈利當真。如你是基金的股東,因在這會計原則下而發放了紅利給基金經理,那,我很不願意這樣直接的侮辱(花了錢來買我的書的)親愛讀者,但就算我不說,也掩飾不了這事實﹕你已當了羊牯。

 

 

 

6.2.2 例子二﹕偷錢

 

 

 

有一些垃圾股票,本來一毛錢也不值,但股價從一毛錢打到十塊錢,一個正常人當然不會去買,但假如用的不是自己的錢,而買了之後有回扣,那就另當別論了。這種狗皮倒灶簡稱為「偷錢」。

 

 

 

假設有一位基金經理,買了一億元的垃圾股票,自己收下了一千五百萬元的回扣,當然十分過癮。但是,這樣明顯的偷錢行為,明眼人一看便知,不會被揭發出來的嗎?

 

 

 

話 說古代中國同現代中國一樣,都是賄賂盛行,其中一種最熱門的賄賂,便是購買功名。購買功名的交收方法,實在費煞思量﹕先付錢,又怕受賄者收錢後不辦事,先 辦事,又怕行賄者得了功名後不認賬。幸好中國人是最天才的賄賂民族,終於想出了交付關節的妙計來。那就是行賄人寫下一張借據給受賄者﹕新科舉人周顯欠趙天 生紋銀一千兩。如果周顯中舉,這張借據當然有效。如果周顯不舉,我指的是中不了舉人,既然周顯不是「新科舉人」,這張借據也就無效了。

 

 

 

(閒 話一﹕按照定義,中國是多民族國家,因此中國人不是民族,漢族才是民族。在中國的大族當中,維吾爾族和蒙古族都非中國的專利,在國境以北太陽以西都分別有 其種族的獨立國家,那麼中華民族應否包含他們?照錢賓四先生的想法,中華是一個文化實體,「夷狄」行夷狄之道,則視之為夷狄,行華夏之道,則華夏之。這是 美國的立國精神之一﹕以meme而非gene來決定。如果這樣,「中華民族」這名詞是否政治正確?既然我們是多民族國家,還是乾脆叫「中國人」算了?)

 

 

 

(閒話二﹕上述故事的原版好像是「狀元」,但照我對中國歷史的所知,狀元的選拔過程嚴格,難以賄賂而得。上述故事只可能出現於會試,因此我改為「舉人」。)

 

 

 

上述故事是意圖或企圖說明,只要有利可圖,中國人甚麼狡猾的方法都可想得出來。那位聰明的基金經理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1.      遇上牛市第三期時,基金的投資組合大賺了五六億元,就算蝕了一億元,也是小兒科,影響不了大局。到了這時,有誰會去挑戰一位賺大錢的基金經理的少許投資錯誤?

 

2.      買 下這一億元股票後,無論基金經理和股票的幕後老闆都想善後,兩人不妨各拿一千萬元出來,把股價再打高五七成。操作詳情,請參考上一節。股價打高之後,在一 兩年後,終於還是會跌至它原來的價值,但到時基金經理可能已退休,也可能遇上了每個投資者都難以逃避的股災,既然是股災,股價大跌自也有合理解釋了。其 實,只要買入後的一年間,賬目顯示出盈利合符預期,股價節節上升,已證明了當時的買入決定正確,以後的事,管他娘吧。

 

 

 

6.2.3 例子三

 

 

 

例子太多了,不能盡錄。為了不想多寫一本書出來,只能打住。

 

 

 

6.2.4 分散投資的謬誤

 

 

 

有一種說法,指出由於基金的規模龐大,可發揮規模效應,例如可買一藍子的投資產品,以分擔風險。這當然也是屁話。

 

 

 

關於規模效應和分散風險,是兩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我要留待下一本專門講理論的書,才同大家討論,以下只能講大概。

 

 

 

1. 在 投資世界,沒有規模效應這回事。資金越大,管理越難,這是定律。如果你持著十萬元,平均年增長率五成,實在易如反掌。但你持著一億元,要增長兩成都很難。 巴菲特的勁處並非他的投資年增長三成,而是多年來一直如此,直至現在,他的投資組合如此龐大,依然有著增長,這才是大師級的手段。

 

 

 

2. 凡 是風險分擔,都會影響投資成績。我叫你挑選一隻股票,你會挑最好的。我叫你挑十隻,第二至九隻比起第一隻來,一定越來越衰。你購買的東西越多,水準就越 差,這是定律。更何況,很多時候,風險並非由分散投資可以分擔得了,在金融海嘯期間,幾乎每種投資產品的值格均下跌,便是一例。(外匯是例外,因為它算的是與其他貨幣的相對價格。)

 

 

 

在這裏,我並非提倡不分散投資,因為有時會發生一些料想不到的突發事件,令你的投資血本無歸。例如在2007年中持有「中信泰富」(股票編號﹕267),一宗炒膿澳幣就可令你血本無歸。我的意思是﹕分散投資有其限度,既然有限度,為甚麼不親自去分散,例如說,買幾隻股票,再存進一些定期存款,已經是很好的分散投資方式了,何必假手於基金經理呢?

 

 

 

6.4 甚麼基金都不要買

 

 

 

基金很多種,上文顯然有著一竹篙打一船人的意味。我的原意並非如此,本想寫下一些漏網之魚,但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一網打盡。

 

 

 

6.4.1 自製指數基金

 

 

 

一些我很尊重的作家,例如寫《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的Burton Malkiel,雖然也反對買基金,但卻提倡買指數基金。我的高見是,指數基金的管理費用固然較低,但購買指數的回報率也不高,為甚麼要被基金經理賺這些錢?

 

 

 

如果資本只有三兩萬元,應把錢留來以防急用,不應購買難以沽出的基金。如果你有十多萬元的資本,為甚麼不自己挑選三數隻藍籌股份,它們已代表了指數的最重要部份,例如說,「中國移動」(股票編號﹕941),「匯豐控股」、「和記黃埔」(股票編號﹕13)、「新鴻基地產」(股票編號﹕16),至於五行三保,選出兩至三隻最有潛質的就可以了。你既有「新鴻基地產」,便不需要「恆基地產」(股票編號﹕12),至於「思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72

儲蓄者是輸家還是贏家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4.html
富爸爸作者 Robert 經常提到今時今日的「儲蓄者」都是輸家, 而商品大王 Jim Roger 就認為「儲蓄者」是每個國家最應該要保護的一群, 可惜今天美國政府及多國政府不停用印炒機令這群人受到損失。

中國人大多有儲蓄的習慣, 積屋防饑一向都是中國人的美德, 問題是在今天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之下, 還乖乖地、慢慢地儲蓄, 已經明顯地成為失敗者, 因為多國政府已經用銀紙貶值來損害「儲蓄者」的利益。

儲蓄金錢, 就是努力地儲一種會貶值的東西, 看來不太好受, 作為一個收入穩定的打工仔, 如何儲蓄才能變得成功呢? 單純儲錢, 邁長的儲蓄行為之下, 時間只會對儲蓄者不利。如果可以在儲蓄過程中, 把銀紙貶值這個因素轉移至對自己有好處的話, 時間對這個儲蓄行為就會很有利。

不同人會想到不同方法, 止凡想到的是借錢買資產, 再用儲蓄行為還債, 看來簡單, 亦似賭博, 但想深入一層就知這是多贏做法, 當然亦要有一定財務知識才能駕馭。

隨時間的推移, 金錢會貶值, 變相早前買下的資產會升值, 資產亦會產生現金流去還掉債息, 而債務本身亦因金錢的貶值而變相減少, 今天借100萬, 30年後所歸還的100萬已經不算什麼了。

這樣的操作下, 簡單的一步棋, 就把「時間」由對自己不利變成對自己雙重有利, 同樣是收入穩定的打工仔一名, 同樣每個月留下餘錢作儲蓄 (還債務), 但奔向財務自由的步伐突然加快了很多。

要做到上面提到的狀態, 實際操作有很多方法, 我就選擇用加樓按買高息及優質股 (樓市大跌時亦會考慮買樓收租)。再簡單一點的傳統智慧就是直接叫後生仔買樓當儲蓄, 這是好好利用負債及槓桿之餘, 亦是把時間值變得對自己有利的方法。各人有各人的方法, 看看哪一種適合自己。

但又要提醒大家, 行每一步棋之前, 真的要瞭解自己的財務知識水平, 借好錢不是簡單, 選對資產不是容易, 良好儲蓄還款習慣亦非必然。還有一點, 世界經濟、各國貨幣政策不停有變, 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 所需要的亦是財務知識, 隨時間及外圍環境變陣, 在災難時能救你一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982

華爾街吐槽福布斯“30 under 30”:上榜者是白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485

本周福布斯公布的2014年金融業“30 under 30”名單引發了讀者的高度關註,但華爾街一如既往的對此不遺余力地表示不屑,極盡嘲諷之能事。BI編輯整理了近日來不斷收到的華爾街對名單的回應,並對此做了點評(名字被隱去): ***就是個白癡,讀的法律學院,現在才第一年做associate,在銀行里連前線業務部門都算不上。 不對。說真的,這些人是誰TM評出來的? 比特幣新貴?!!?? 這就是我從來不讀這些東西的原因……在我印象里,除了***和***,大多數都是白領罪犯。 那不就是被Kinder Morgan CEO臭罵的Hedgeye的小子嗎? 就到這里吧。誠然,在華爾街,成功通常會被贊頌。如果你很棒,人們就會談論你。如果你在一家體面的公司(不是鍋爐房里的白領罪犯)管理著一筆數目可觀的資產,那麽你就是大佬。 但是,華爾街還有一條根深蒂固的觀念:即使你和Larry Summers一起寫論文,即使你了解重大交易的每一個細節,你的貢獻遠遠比不上那些直接操作或拍板巨額交易的人。 無論是對是錯,這種觀念就在那里,這就是華爾街的評判方式。 在華爾街,你應該殺掉對手,然後吃掉它。而且你應該殺掉大家夥。如果你不去殺戮,那麽你什麽都吃不到。 但事實是,那些“後臺支持部門”的孩子們什麽都殺不了。他們可能對銀行的運作至關重要,但他們手上不管錢。 此外,華爾街看中的是實實在在的錢,但比特幣卻不是——它還只是個實驗。或許比特幣終將迎來它的時代,但至少不是現在。 然而,這並不是說福布斯的評判不值得人們尊敬。評審委員會中包括基金公司SkyBridge Capital的創始人Anthony Scaramucci,風投家、Accel Partner的合夥人Jim Breyer,以及獵頭公司Glocap的CEO Adam Zoia。 而且,一些重量級選手也榜上有名,比如Greenoaks資本創始人Neil Mehta,以及1.15億美元規模投資公司的24歲創始人Sam Barnett等人。 所以,我們很難說這張名單不好。 問題是,華爾街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每個人都明白自己的位置。在這里,來自小公司的家夥被稱為“pikers”;在這里,後臺辦公室的人無論是地位還是待遇都遠不及前臺辦公室的人;在這里,人們被區隔為不同類別,比如交易員、來自對沖基金的家夥、分析師等等。 但如果你很優秀,要衡量你有多優秀也不難,用錢就行了。這就是華爾街的“規矩”。 或者,你們只是羨慕嫉妒恨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57

土總理稱政變者是葛蘭追隨者 葛蘭又是誰?

對於15日晚土耳其發生的軍事政變,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有人收到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政變指令。土總理則宣稱政變者是葛蘭的追隨者。

法土拉·葛蘭(Fethullah Gulen,又譯“居倫”)的名字再一次進入媒體視野。

法土拉·葛蘭

七十五歲的葛蘭目前在美國自我流亡,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他發起的“葛蘭運動”是全球最大的伊斯蘭運動,曾幫助埃爾多安連續三屆擔任土耳其總理。葛蘭崇尚世俗主義,據信在土耳其警方和司法界都有大批的追隨者。

1999年,葛蘭因被政府指控“密謀興建伊斯蘭國家”離開土耳其,之後雖洗脫這一罪名,但葛蘭再也沒有返回祖國。葛蘭在土耳其有巨大影響力,諸多追隨者遍及土警界和司法界。在外界看來,這種深厚的根基已在土耳其形成“國中之國”,同現政府分庭抗禮。 

不過,對於此次埃爾多安的指控,葛蘭隨後聲明中稱,其堅決否認類似指控,並且表示“以最嚴厲的言辭”譴責發生在土耳其的政變。

與埃爾多安恩仇錄

2013年5月底,部分民眾反對伊斯坦布爾市政府對塔克西姆廣場實施大規模改造,土耳其政局出現動蕩。數月後,土耳其警方發起打擊工程招標貪腐專項行動,拘捕了包括經濟部長恰拉揚之子和內政部長居萊爾之子在內的數十人,行動範圍之廣、涉案人員權勢之大震驚全國。

路透社稱,土耳其評論人士認為,高調的反貪行動背後另有緣由——糾纏著埃爾多安政府與土耳其伊斯蘭宗教領袖法土拉·葛蘭的恩怨情仇。

據媒體報道稱,埃爾多安上世紀末曾和居倫結成政治與宗教聯盟,二人後來在一些重要問題上產生分歧,矛盾激化。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稱,2013年11月,土耳其《塔拉夫》報泄露了一份涉及土耳其國家安全的機密文件,其中建議政府嚴懲土國內同葛蘭有關的機構。11月底,土政府公開了關閉私人預科制學校的計劃,引發多方不滿。半島電視臺稱,葛蘭在土國內擁有大批預科制學校,這類學校是葛蘭網羅財富和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

此外,埃爾多安與葛蘭對庫爾德問題與外交政策也出現歧見,葛蘭反對直接與庫爾德族談判,僅同意給予文化自主權。

2014年2月24日,一份據稱是去年12月17日埃爾多安打電話要其兒子立即轉移10億美元的電話錄音被傳到網上。事後,埃爾多安予以否認,指責錄音是“假的”。

媒體認為,這場風波由葛蘭的追隨者發動,旨在報複埃爾多安政府對其勢力的限制和削弱。

2014年12月,土耳其法院發布了針對旅居美國的葛蘭的逮捕令,並向美國發出了將其引渡的請求。伊斯坦布爾檢察官指責葛蘭非法威脅和欺詐他人,是“武裝犯罪組織的領導者”。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20日,美國紐約,民眾抗議土耳其政府對法士拉·葛蘭下達拘捕令。

(綜合來源:路透社、CNN、新華社、光明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2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