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男孩”柯利明:芈月传背后赢家 5年身价暴涨数十亿

http://www.xcf.cn/gdyw/201512/t20151204_762644.htm

 前段时间,《琅琊榜》火了;最近两天,《芈月传》又火了。于是,不少朋友都开始在朋友圈议论,到底《芈月传》的收视率能不能超过《琅琊榜》?其实,《琅琊榜》、《芈月传》背后的出品公司,都是同一家公司!

  而且,你绝对不会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竟然是一个投行出身的80后的金融小鲜肉!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成立于2009年的这家影视“新兵”,如今竟已被上市公司天神娱乐估值高达27亿元。一个80后的金融小鲜肉,是如何迅速成长为影视产业的新晋投资大鳄的?


  这家公司,就是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儒意欣欣影业背后的主要股东、执行董事,是1983年出生的湖北黄冈人柯利明。


  儒意影业,多数人可能都不知道。但如果提到赵薇导演的《致青春》、以及老男孩导演的《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系列,你一定不会陌生。


  没错,这些电影的背后投资人,都是儒意影业,而当下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儒意影业同样是其出品公司之一。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成立于2009年的儒意欣欣影业,竟然在近日被上市公司天神娱乐宣布,拟以13.23亿的现金购买其49%股权。这意味着,儒意影业这家影视行业的“新兵”估值已达27亿元。


  最初成立时,柯利明是个令人大跌眼镜的门外汉。因为他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电影拍摄经验的金融投行男。


  最初想进入电影行业的柯利明发现,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也没有钱。作为一个影视剧产业的“三无人员”,柯利明选择了当时最为80后接受的网络小说改编,对,你没看错!《琅琊榜》就是当时的一个网络小说改编的。


  而那时国内大部分影视剧制片人是没有版权意识的,于是他成立了“儒意图书”公司,专门购买了一系列的畅销书。“大部分人是不买版权的,他们觉得 抄袭和借鉴就可以了。”柯利明此举算是奠定后来电影大卖的基础,如今购买畅销书版权已成行业共识,但谁能想到当时购买一部热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不过五万元 而已?


  敢赌赵薇处女作


  《致青春》是柯利明的“牛刀小试”之作。从购买原著作者辛夷坞的版权,到找到赵薇来担当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导演,他是背后的操盘手。而柯利明也在寻找导演上积累了自己独特的一个经验,“往往一个新导演的处女作会特别惊艳。”


  从商业上看,《致青春》和《老男孩》这两部电影都非常成功。《致青春》的投资大约是六千万,而最后的票房是7.2亿,“回报率非常惊人。”柯利明表示。


  任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公司,资本市场的估值,竟然高达27亿元人民币。


  金融思维做电影


  以此推算,今年不到34岁的柯利明,一夜之间,他已经成为身家10亿元的亿万富翁。


  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创立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才30多岁。


  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看似荒诞,又符合当下时代的特征,这是一个浮躁又充满机会的年代,而解读柯利明的故事,你可以发现一个真实的“老男孩”,是怎么在这个黄金年代抓住机会长袖善舞,成为幕后赢家的。


  柯利明毕业后,曾在香港一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任职高级分析师,在步入影视行业后,也是用投行的思维去做影视项目,通过看剧本,收集以往数据做投 资分析,同时还会考虑该项目的回报率问题,比如投入产出比,若投资的性价比不高或是风险较大,即使该项目一看有较高回报率,或有知名度高的演员,也不会考 虑。


  绝不吃独食


  柯利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不会把版权攥在手里,而是会跟任何好的制片公司合作,因为对每一本小说而言,在这个行业,需要找到正确 的人、正确的导演和正确的公司”。从目前情况看,儒意影业确实根据作品选择和不同的影视公司合作,比如该公司上半年启动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与阿里影 业联合出品,目前正在筹备的3D魔幻片《敢问路在何方》与派拉蒙合作,借用好莱坞的成熟技术。


  柯利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之前的金融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让他拥有很多同行不具备的优势,文理结合成为他一种最理想的工作状态。“金融 就是讲效率,讲方式方法,讲究大量精算,讲求投入产出比,讲求金钱和时间成本的管控,通过非常严谨的数据化处理和计算,我每一个项目成本都控制得很好”。


  投资人柯利明:网络改变电影


  著名投资人柯利明先生接受了腾讯娱乐的采访。谈到互联网对电影行业的影响,柯利明认为最明显的就是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购票方式更加依赖网络。


  您个人怎么看待企鹅影业这种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影视公司,及其战略布局?


  柯利明:腾讯多年来在游戏、动漫和文学领域的积累,有很多很好的IP储备服务于影视项目开发,腾讯本身的宣传推广平台资源非常强势,又有数亿用户的网络大数据基础做参考,这些都是企鹅影业很独特的优势,我非常看好企鹅影业在影视行业的发展前景。


  您觉得互联网影视公司和传统影视公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柯利明:互联网影视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平台资源和大数据基础,而传统影视公司多年来在内容和制作方面积累的经验是这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影视公司和传统影视公司现在合作非常普遍,大家正在尽力地将各自的优势资源整合起来。


  您如何看待互联网公司纷纷进入电影行业?


  柯利明:互联网公司进入电影行业是一种产业趋势,互联网公司手握着很多IP资源,不乏市场认知度高、内容好的IP,又有大数据库来对用户需求进 行更准确地挖掘,平台资源在宣传推广期的渗透性更好,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的优势,它们的到来,无论是资本、营销还是商业模式都为影视产业带来 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想象空间。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对电影行业产生了哪些显著影响?


  柯利明:最明显的就是观众的观影习惯和购票方式,随着多屏时代的到来,传统电影院已经不再是人们看电影的唯一渠道,电脑终端和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非常普遍,现在观众通过网络和手机终端预定电影票已经成为了消费常态。


  第二,各类新媒体的崛起,让电影的宣传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营销手段更丰富。


  第三,影视产品不再拘泥于传统长片,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创意成为了最突出的需求。在大银幕上无法见到的类型片,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自己心仪的作品。


  第四,互联网时代下,影视人才发现和培养的渠道和方式更多,人人都能拿起手机或相机拍片,都有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到这个行业里一展身手。他们也许今天还是微电影导演,过几年可能就慢慢成长为了大电影导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5

唯物主義的羋月和理想主義的梅長蘇兩部熱播劇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36

小說中的羋月說:“在這個院子里,贏又如何,輸又如何?就算是贏家,也只能一輩子看著這四方天,數著日子等年華老去。” (劇組供圖/圖)

“列寧說托爾斯泰的作品是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但看出是’封建社會鏡子’的人有幾個呢?”鄭曉龍這樣形容主創與觀眾之間的認知落差。

2015年,Netflix推出了“美版”《甄嬛傳》,76集連續劇被重新剪輯為一季六集,每集一個半小時。在IMDB上,“美版”《甄嬛傳》得到8.5分。預告片中,甄嬛的故事被詮釋為“紫禁城一個永遠不屈的靈魂”、“一位女子對抗整個大清帝國”。

“它和我們的初衷是一致的。”對那種解讀,導演鄭曉龍心有戚戚,又為《甄嬛傳》引來的非議不甘:“美國人看到了這個,咱們看到的是’宮鬥’。”

2014年第一期《求是》雜誌則刊文《〈甄嬛傳〉為什麽走紅?》,從多方面贊揚這部連續劇。作者形容,《甄嬛傳》故事“不是歌頌陰謀、欣賞鬥爭,而是借一個個青春女性理想和生命的慘烈毀滅,揭示出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

鄭曉龍認可《求是》這篇文章,覺得它“把《甄嬛傳》非常客觀地講出來了”。在他印象里,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說《甄嬛傳》“壞話”的了。

2015年11月底,鄭曉龍的古裝新劇《羋月傳》開播。又是一個女人“上位”的故事,主演仍是孫儷,仍然涉及“宮鬥”與權謀。

幾年里,涉及權謀、“宮鬥”的古裝劇仍舊很多,質量參差不齊,但終究發生了許多變化。正在播出的《羋月傳》和不久前熱播的《瑯琊榜》,都接續《甄嬛傳》,成為這類古裝劇的重要代表。它們的理想更遠大,想表達的觀念也更多。帝王將相們,不再只是穿古裝的“霸道總裁”。

用“歷史唯物主義觀”看羋月

2010年拍《甄嬛傳》前,鄭曉龍從報上讀到,有些女孩想要穿越去後宮,甚至不惜縱身跳井。

他覺得疑惑,宮廷里一夫多妻,女孩子真穿越過去,在那里究竟能不能過得很舒服。

“後宮婚姻制度非常悲慘,表面錦衣玉食,但她們的人生基本上都是戰戰兢兢的,哪像想象那樣。”鄭曉龍幾乎突然明白,女孩子們穿越回去,不願意種田、餵豬、當農民,而是要進宮過好日子。

“在現實當中得讀書,得努力,在這里不用。這能滿足一個懶惰人的想法。”因此,鄭曉龍想把《甄嬛傳》拍成現實主義題材。架空的故事背景,在劇集當中落到了清代。

但是,結果未必如他所想:“我講的是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他們說這是辦公室的一個‘撕逼’指南。”

“列寧說托爾斯泰的作品是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但看出是‘封建社會鏡子’的人有幾個呢?大多數看不出來,但是,他至少覺得封建社會不是一個好地方。”鄭曉龍這樣形容主創與觀眾之間的認知落差。

相比之下,鄭曉龍更喜歡《羋月傳》。《羋月傳》的主角,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從格局上就有所不同。

“《甄嬛傳》是封建社會後期的,婚姻制度非常腐朽;《羋月傳》講的是封建社會初期,是從奴隸時期向封建社會轉化時期的故事。”鄭曉龍習慣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作品。

《羋月傳》背景在戰國時代。歷史上的羋月,只留下姓,與在秦國後宮的位階“八子”合稱“羋八子”。羋八子本是楚國宗女,後來以太後身份“指導”兒子秦昭襄王理政多年,史稱宣太後。她去世後僅19年,秦始皇即登基。說她為秦統一中國打下基礎,亦不為過。

女性政治家的情史往往會遭人詬病,並將之演繹成放蕩不羈的艷史。羋八子也不例外。在有限的記載里,人們看到羋八子曾在深宮中豢養男寵,又在朝堂上以性事比喻外交。

“把她寫成一個道德淪喪的人,這可能嗎?”鄭曉龍說,“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代表了封建社會的新興階級。這幾十年,她為什麽成為政治家,這個過程最有意思。”

在《羋月傳》里,羋八子被設定成王妃陪嫁的媵婢所生,雖有公主身份,但地位低下。電視里,羋月小時候與嫡出公主羋姝要好。直到羋姝嫁去秦國後,為“爭寵”變壞,兩人才開始摩擦、爭鬥。而在原著小說中,則因為羋姝自小驕縱,羋月很早就與她貌合神離。

“在這個院子里,贏又如何,輸又如何?就算是贏家,也只能一輩子看著這四方天,數著日子等年華老去。”小說中的羋月自陳。

然而,受到秦王寵愛之後,面對自身、宮闈與天下的重重壓力,羋月又突然變得複雜起來。她變得更為接近古籍中的羋八子,主動施展謀略,也深諳縱橫捭闔之道。

從一個天真、無害的人,到野心勃勃的太後,這其中“跳躍式”的邏輯,事實上並不完美。而史書中關於羋八子的艷史記載,在劇中被演繹為“三段真愛”,也招致網友批評。

但在鄭曉龍心里,羋月這個人的“正面”,至少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作底:她在政治上是正確的,反對奴隸制、反對分封,堅持商鞅變法,堅持國家統一,要求臣下靠軍功換來新生活,而非世襲……“不是洗白,是原來把羋月抹黑了。”鄭曉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瑯琊榜》承載著各種虛構非虛構的中國文化,在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華人區域,很容易被接受。到了美國或者歐洲,主要的觀看群體,其實還是當地華人。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皇帝跪了就不一樣了

與《甄嬛傳》和《羋月傳》相反,2015年熱播的《瑯琊榜》幾乎是一部“男人戲”。原著中男女主角甚至沒有戀愛關系,劇集則特意增加了男女主角的感情線。

拍完《瑯琊榜》,很多人來找制片人侯鴻亮,說某個權謀作品,某個“宮鬥”作品寫得比《瑯琊榜》好得多。

“他們真不知道,如果為了權謀,為了’宮鬥’,《瑯琊榜》這個戲就不成立了。”侯鴻亮並沒有把《瑯琊榜》歸為權謀劇,而稱之為“古裝傳奇”。《瑯琊榜》與大仲馬名著《基督山伯爵》有相似之處,都是複仇故事。只是,侯鴻亮“更喜歡複仇背後的事情”。

複仇、“宮鬥”不可避免,有動機,也要有“落點”:家國情懷、昭雪冤案,也有對政治、人性的討論。

“電視劇真不只是講故事,一定要給故事後面附加一些東西,包括價值觀。”侯鴻亮說。的確,《瑯琊榜》的主創團隊“東陽正午陽光”影視公司以往的制作更偏現實主義,如《北平無戰事》、《老農民》、《父母愛情》,拍架空戲這是頭一遭。

初讀《瑯琊榜》小說時,侯鴻亮並沒有覺得驚艷,甚至一開始久久看不進去。越讀到後面,侯鴻亮越發現,他對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中國古人風韻的想象,都可以在這本小說里找到。那是小說起初最打動他的地方。

要在架空背景中拍出“正午陽光”特色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一項挑戰。前期籌備時,侯鴻亮團隊花了相當多的精力,要營造“支點”,承載整個故事:禮儀采取哪個朝代的,倆人聊天是坐著還是跪著,穿衣服究竟穿哪個朝代的……

最後,他們選擇了想象當中古人的樣子,頗有些魏晉風度。寬袍廣袖,算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服飾。蘇宅投入最大,包括器皿、長廊、欄桿、幔帳、池塘,都根據比較理想的狀態改造,用了很多竹子。

理想主義滲透到了全片。主角梅長蘇高潔睿智,是手無縛雞之力的謀士,但侯鴻亮認為他有俠客之心和俠義之風;雖然身份並不“江湖”,皇子靖王快意恩仇,堅持理想,也有俠氣。在他們那里,武功變得不那麽重要。

導演孔笙和整個團隊都有種欲望,想要表達中國傳統武俠審美。往後,他們想拍一部能表現中國武俠精髓的電視劇。“現在這麽多古裝傳奇,都是武打戲,反而沒有了中國武俠那種’俠’的氣質。”侯鴻亮覺得,所謂俠風義骨,最重要的是“不管在什麽樣的強權之下,都不會彎腰”。何平導演的影片《雙旗鎮刀客》是侯鴻亮欣賞的武俠氣質,這部講述西部刀客故事的影片,上映已經二十多年了。

侯鴻亮口中的“俠士”梅長蘇,同時也是一位陰詭之士,甚至為扳倒對手不得不傷害朋友蕭景睿。在侯鴻亮看來,梅長蘇的所作所為,重點在於“懲惡揚善”,而非權謀。

“為什麽用’梅長蘇’這個名字?也是因為梅長蘇不是他,他到最後要做回林殊。梅長蘇是林殊最不屑的那麽一種人。”他很贊賞原著作者海宴的處理,因為後者寫出了梅長蘇施展權謀時的掙紮,“但是為了達成林殊的所有意願,他要做自己最不想做的事。”

在編劇過程中,編劇們會特別考慮,如何讓這些謀略不傷害人物本質。如果人物的做法挑戰了觀眾的善惡觀,令觀眾不舒服,就可能得去掉。

“皇帝下跪”是侯鴻亮最喜歡的一場戲,那時全劇已經臨近結尾。這種情節在中國的影視劇中太不同尋常,連劇組內部也有不同意見。他很在意這一跪,以及皇帝與梅長蘇的對話。皇帝斷言,坐這個位置的人,人心會變。

劇中很長篇幅,都吻合著中國傳統中的“盼明君”觀念。“如果沒有那一跪,它是舊的,有了那場戲,我不認同它是舊的。”在侯鴻亮看來,這種設置超越了扶持明君、智搏奸佞等單純的政治觀點。

由此,劇集有了個開放式結局,靖王妃抱著靖王的孩子,在庭院里玩耍。皇帝的讖語令人疑惑:靖王會變成又一個梁帝嗎?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看法“一半一半”,有人認為靖王可能還不如老皇帝。“我們需要傳達,他可能堅持自己的信念。”雖然知道皇帝不可能一直按照初心做事情,侯鴻亮的答案仍因應著自己的理想主義態度。

這種“走出去”不值得盲目自信

1990年代初,鄭曉龍策劃作品《渴望》播出時,劇組收到了好幾麻袋的觀眾來信。

那些反饋,讓鄭曉龍到現在還受益匪淺,有兩點:一是不做“純娛樂”,要傳遞價值觀;二是劇情要合理,不能“雷”。前者如《金婚》,“國外把它當做中國50年的平民史”。後者,鄭曉龍舉的例子還是《甄嬛傳》。

劇本里,皇帝和妃子沈眉莊一起喝酒,醉酒後在旁邊屋里睡著。這時溫太醫來了,喝了“暖情酒”,“就跟眉莊倆人有那個”——發生了關系。拍攝時,鄭曉龍突然覺得不對勁,要改成讓皇上走,然後讓他們喝“暖情酒”,才有了後面的情愛。

“嚇死他都不敢的。抓住會被誅九族的。”他認為必須把“雷點”拿掉,才能符合生活的邏輯和真實的人性邏輯。不過,“很多戲不在乎這個”。

《渴望》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觀眾們發表意見,都轉向互聯網,更即時、言辭更直接。鄭曉龍觀察到,年輕觀眾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滿足於看,還想參與,參與的方式是“吐槽”,不像原來的觀眾,“我播什麽你看什麽”。

有時候,“吐槽”也會變成“自來水”——“自發的水軍”。《瑯琊榜》播出過半,自來水就占領了互聯網。“《瑯琊榜》有那麽好嗎?它只是盡到了電視劇創作的本分。”侯鴻亮問道。

侯鴻亮的茶幾上擺著《鬼吹燈》、《三體》,還有美國學者易社強的史學著作《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他正在讀那本史學著作,笑說:“我甚至還想,有沒有可能做成電視劇。”

侯鴻亮喜歡讀人物傳記和歷史書籍。他希望能在當中看到傳主經歷的世界,或者他們改變世界的作為。書中只言片語,都可能帶來很多共鳴。隨著“越來越忙,書看得越來越少”,書帶來的共鳴、刺激和愉悅都越來越少。反倒是網絡文學,在過去幾年里,他看了不少。

侯鴻亮記得,以前,影視行業很多人訂閱的是《小說月報》、《收獲》、《啄木鳥》,想挖掘新題材的時候,都會翻翻這些刊物。但現在,大家都把眼光轉向了網絡小說。

剛開始,侯鴻亮並不知道怎麽在網上尋找好作品。順著網站的排行榜找,他找到許多“種馬文”、“意淫文”,“心碎了一地”。辦公室的年輕工作人員告訴他,得按照方法去找,而不能單單捋排行榜。

一些排行榜上有些他認為不適合的作品,最後變成“大IP”。他並不排斥“大IP”,但前提是故事、人物適合影視化,如果只是因為作品的大量粉絲受眾,買過來強行改編,弊大於利。

“能夠碰到海宴的《瑯琊榜》,是我的幸運。”侯鴻亮讀到的許多網絡小說,寫著寫著就“飛”了,而同樣寫網絡小說,海宴提筆時雖然不知道未來發生什麽,但邏輯一貫縝密。聊天時,他也發現海宴思維敏銳,邏輯性強,是他見過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強的女孩子”。

像《甄嬛傳》一樣,《瑯琊榜》賣去了很多地方,在北美、韓國、中國臺灣的播出成績都不錯。這讓侯鴻亮想起韓國影視。

從1998年開始,侯鴻亮就看了很多韓國電影。2006年忙完《闖關東》後,他又集中看了一個月韓劇,《澡堂老板家的男人們》、《我叫金三順》等等,長劇短劇都看。他發現,韓國影視也在向好萊塢學習,甚至模仿。但是,韓國人最大的好處,是挖掘自身的本土文化,如社會倫理、家庭觀念,在影視里體現並輸出。而且,“它重點的輸出對象就是中國”。

《瑯琊榜》承載著各種虛構非虛構的中國文化,在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的華人區域,很容易被接受。到了美國或者歐洲,主要的觀看群體還是當地華人。“這並不是真正的走出去,不值得盲目自信。”侯鴻亮對南方周末記者強調,“挺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556

太子妃PK羋月 又窮又雷的網絡劇走紅的心酸秘密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8/976608.html

網劇其實是一門關於吐槽的生意……

《羋月傳》告訴你“霸道女總裁”是如何激勵員工的(組圖)

最近的國產電視劇領域,幾乎被兩個“王的女人”承包了,一個是羋月,一個是“太子妃”。

雖然兩部電視劇出品方涉及同一家視頻網站,但完全不是一個路數,一個是傳統正劇、大戲,另一部則被網絡上稱作“有毒”的“神劇”。先看看網友的吐槽感受一下:

一邊是各種吐槽:五毛特效、雷人劇情,一邊又表示“欲罷不能”,網絡自制劇走紅背後的秘密到底是什麽?

史上“最窮”神劇走紅 

從百度熱度指數來看,《太子妃升職記》和女主角的搜索熱度上升迅速,該劇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穿越+性別變換+宮廷鬥爭+愛情,小編感到非常淩亂。簡單來說就是現代人張鵬(男)穿越到古代後變成了太子妃張芃芃(女),然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百度指數趨勢

但網上對史上最窮劇組的吐槽愈演愈烈,網友一邊倒地說制作方窮,不是沒有原因的。從服裝上看,穿得少確實省了一大筆置裝費。

令網友大呼雷人的劇中造型

“太子妃”導演透露,主要場景只有兩個。有火眼金睛的網友指出,地上直接鋪床墊就不說了,三張墊子立起來就是一個屏風,也過分極簡風格了吧。

網友吐槽場景

同樣是宮殿,號稱3億制作的《武媚娘傳奇》里是這樣的:

對於網上吐槽最多的涼鞋設置,導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其實這個鞋都是我去淘寶一雙一雙選的,光選這個鞋,我就選了大概4個晚上。這個鞋太現代了,是需要改造的,但是時間來不及了。”

劇中太子妃每次吃東西都是榴蓮(聽說一直是同一個榴蓮殼),而妃子們聚會,永遠只有磕瓜子!

廣告植入被瘋狂吐槽

除了布景和服裝外,《太子妃升職記》也被吐槽廣告太多(註:由始至終都是同一家贊助商),而且植入過於“勉強”。

有人對小編說,“太子妃”劇中太醫明明還有個奢侈品廣告代言呢。

對於這點,小編想說……

報告顯示,網絡自制劇的收益,主要來自幾個部分:付費收入、衍生品開發、演藝經紀、廣告商冠名、貼片廣告和植入廣告。目前,廣告收入是網絡自制劇收入的主要構成之一。

除了廣告收入外,用戶付費占比也越來越高。網絡自制劇走紅,正是視頻網站為自己圈粉的最佳時機。

有網友表示,正是因為想快點追完神劇,所以充了會員……

相比網絡自制劇,巨額的版權收入是支撐傳統電視劇版豪華制作的基礎。據媒體報道稱,《武媚娘傳奇》首輪播放權賣了2.68億元,視頻網站獨播權賣了7800萬元;《瑯琊榜》據說單輪版權收入就有3億元;仙俠劇《花千骨》總投資為1.05億元,收入近2億元。

扒一扒“網絡神劇”發展史

雖然近兩年網絡自制劇搶了不少傳統電視劇的風頭,但一直沒有擺脫粗糙、搞怪的印象。

去年,藝恩網發布了《2015中國網絡自制內容白皮書》,梳理了國內網絡自制內容近十年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6~2007年,代表作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Mr.雷》、《兩個女孩的那些事》。這個時候的自制內容特點是相對粗糙、缺乏完整情節、以個人創作並上傳的惡搞內容為主。

因惡搞《無極》走紅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第二個階段:2008~2010年,網絡自制劇開始有了專業化的萌芽,這個時間段的代表作是《歡迎愛光臨》、《烏托邦辦公室》,小編覺得沒有什麽印象……

第三個階段:2011~2013年,自制劇和自制節目開始大規模出現,代表作有樂視網的《我叫郝聰明》、《唐朝好男人》,大鵬的《屌絲男士》、叫獸易小星的《萬萬沒想到》等。

正是從這個時期起,網絡自制劇開始了史(喪)無(心)前(病)例(狂)的商業廣告植入。

《萬萬沒想到》劇照

第四個階段:2014年,可以說是網絡自制劇元年,內容開始突破窠臼,在題材上進行了非常多元化的嘗試,代表作有《奇葩說》、《學姐知道》、《靈魂擺渡》、《你正常嗎》、《暗黑者》等。這時期起,各種自制劇逐漸引發了種種網絡熱議話題。

引發熱議的節目《奇葩說》

第五個階段:2015年,進入了網絡自制劇創新期。自制內容精耕化,網臺聯動常態化,超級網劇+大型純綜藝引領行業風向。其中,代表作品有,《盜墓筆記》、《無心法師》、《他來了請閉眼》、《十周嫁出去》、《歌手是誰》等。這一年,明星開始進入網劇領域,網劇也能自帶粉絲了。

《盜墓筆記》經典臺詞“上交給國家”,成為2015年流行網絡詞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彈幕的發展,讓網絡自制劇如虎添翼,一邊看劇,一邊在彈幕上瘋狂吐槽,成為不少網友看劇的日常。

 

  • 每日經濟新聞
  • 李怡
  • 李怡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005

《羋月傳》中的緙絲要進國際市場 上海絲綢邁“新絲綢之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0462.html

《羋月傳》中的緙絲要進國際市場 上海絲綢邁“新絲綢之路”

一財網 劉瓊 2016-01-18 17:01:00

由於緙絲工匠奇缺,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緙絲工藝品在市場上行情看漲,每年的漲幅都有15%~20%,重要原因之一是緙絲工藝品的成本中80%都是人工成本。

“一寸緙絲一寸金”,熱播劇《羋月傳》中一件需要半年才能制作完成的緙絲繡羅衫是楚威後和莒姬產生爭執的導火索。這種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到目前為止,是唯一不能被機器替代的織造工藝。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日前獲悉,中國現在從事緙絲工藝的人數已經不足百人,而為了將這項工藝繼續傳承發揚,以緙絲文化產品為主打品類的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已與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簽約,2016年將一同赴佛羅倫薩、倫敦參加“創意雙城記”品牌推廣活動,希望依托“一帶一路”戰略把公司絲綢文化創意產品帶入國際市場。

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商業貿易路線的古代中國“絲綢之路”,將絲綢、漆器、銅鏡等帶入其他國家,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鋼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現在希望除了傳統精華的絲綢工藝產品,更希望在國際市場打造和擴大中國絲綢品牌影響力。

緙絲價值不菲 但傳承遭遇困境

與一般通經通緯的織造方式不同,緙絲采用的是通經斷緯的方法織造,畫面的構成全賴緯線的變化,織出的圖案正反兩面皆同。由於不同顏色緯線所織成的圖形彼此不相關聯,因此會在圖案形狀周圍留下鋸齒狀的空隙,形同雕刻,因此又被稱為“刻絲”。

緙絲文化創業產品,是國有控股企業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核心品類,該公司旗下擁有輕奢品牌“海上絲韻”。2010年,其母公司上海絲綢集團(東方國際為其控股股東)決定結合上海創意城市、設計之都的概念來改造傳統行業,作為創意產品來將傳統絲綢和時尚絲綢進行結合。

2003年上海絲綢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剝離出進出口業務,成立上海絲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後,後者旗下原創“商務時尚女裝品牌Lily已成為知名女裝品牌,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已經開設700余家品牌店鋪;2012年由上海絲綢集團和上海絲綢股份公司又共同出資成立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海上絲韻”目前已有8家銷售點,以每年40%的銷售額在增長。

與Lily主打商務時尚女裝不同,“海上絲韻”品牌傳承了上海絲綢集團的傳統,旗下創意產品線涵蓋織錦畫、緙絲等工藝品以及文化產品,也在拓展服飾、家具、衍生品(化妝品、桑葉茶)品類。

緙絲藍牡丹

雖然絲織工藝品中刺繡、織錦等已經能用機器完成,與很多愛馬仕等國際奢侈品牌的產品一樣,但其中緙絲還必須用手工制作,產量不高。上海絲綢集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鋼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中國能熟練掌握緙絲生產工藝的工匠不過百人,而該公司有20余人;同時他們還聘請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王金山擔任技術顧問,“但即便滿負荷運轉,一年也不過生產十幾件大型作品,2015年公司緙絲產品的銷售額也只有200萬左右”。呂鋼表示。

2006年5月,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緙絲相關作品在歷次拍賣會上都極搶手,價值也與日俱增。2001年底,中貿聖佳推出清乾隆年間《禦制禦筆十全記》緙絲手卷,以120萬元開槌,後以352萬元的價格成交。2002年6月,在北京翰海春拍古代書畫專場上,備受收藏家矚目的北宋米芾題《長春圖》緙絲手卷以792萬元拍出,創下當時緙絲拍賣的世界紀錄,而到了2008年1月6日,北京文久國際拍賣會上,一件“乾隆緙絲梵字陀羅尼黃經衾”以7205萬元的天價成交。

呂鋼告訴記者,緙絲織造過程極其細致,一名工人至少需要學習五年才能上手做一些簡單的制品,而一幅45CM寬的緙絲工藝品,熟練工人每天也僅能加工2CM~3CM/天,10個月才能完成整副作品。由於緙絲工匠奇缺,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緙絲工藝品在市場上行情看漲,每年的漲幅都有15%~20%,重要原因之一是緙絲工藝品的成本中80%都是人工成本,沒有一定的漲幅,這些有技藝的工人也會耐不住寂寞。

中國絲綢做奢侈品牌從何開始?

呂鋼表示,“海上絲韻”品牌目標消費者為收藏者和商務禮品的采購者,從市場行情來說,“大師的緙絲作品供不應求,但由於整體市場對緙絲的了解不是很多,所以整體市場方面還尚未打開,而這也影響了緙絲工藝和熟練工人的保留”。

國際奢侈品牌中愛馬仕等都有絲綢類產品。相比而言,中國雖然是絲綢故鄉,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絲綢也曾是古代歐洲的奢侈品,但現在中國本土的絲綢品牌知名度與某些國際品牌相距甚遠,在價格等方面也難以匹敵。

杭州一家知名絲綢企業CEO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果對標愛馬仕,其有178年歷史,但中國的絲綢品牌建設時間還很短。”在同愛馬仕高管的交流中,她也意識到,要做奢侈品牌一方面要沈下心來,嚴格把關從源頭開始的每一道工序的質量;另一方面,也要走到國際市場上了解遊戲規則。

在海外市場參展的過程中,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秘書長王樂毅註意到:“中國絲綢漆器等產品較受歡迎,但品牌力比較弱。”在和國際品牌比拼的過程中,品牌力和宣傳力存在較大差距。

2010年,上海成功加入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下的“創意城市網絡”,並授予“設計之都”的稱號。王樂毅表示,過去的三五年上海關於“設計走出去”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上海設計之都促進中心已經幫助設計企業在海外辦公、展覽以及市場推廣、孵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2015年9月已經在倫敦基地開售了一部分中國手工藝品。

對於未來市場的拓展,呂鋼表示,首先繼續拓展銷售點,計劃在三年內再拓展10個以上的銷售點,包括借助上海設計之都的平臺,拓展海外渠道;其次,會考慮開通線上銷售渠道,用O2O的做法開拓新的合作與銷售模式;第三,在定制產品領域,會通過政府渠道、圈層渠道繼續拓展。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