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紙上談商 茶怪老作

http://milkteamonster.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12.html

上世紀初,管理人專注於如個減低成本,汽車製造業和電子科技是個成功例子。到七十至八十年代,美國企業受到日本的出口貨威脅,日本的成本低到無比,美國企 業唯有另謀出路,管理人就是提高產品服務的價值,咖啡連鎖店星巴克是這種策略的代表作。到資訊科技的年代,價格提不了,相反,唯有是免費才爭取到顧客,管 理人卻找到另一條出路,就是創造新的業務模式,Google、Apple、Amazon、Facebook隨之而起。

以前,降低成本是漫長的過程,要佔市場,增產能。之後,為產品服務增值的過程需要的時間縮短了,有新想法就行,不過至少須對產品有一定認識和經驗。到現 在,業務模式創新,普遍認為,過程需時更短,不需要內行人做,科學化了,專業化了,所謂「模式」model,就是將現實簡化成模型。現實是造船的、建樓房 的、造飛機大炮的,各有不同,花一輩子的精力才能了解其中一種。但模型就不一樣,今次我可以切船艦模型、下次切樓房、再下次切飛機大炮,我不必探究那麼 多,只需要學會組件、板塊就行,因為組件、板塊是各行業共通的。真妙!

早前的暢銷書藍海策略牽起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熱潮。新書Seizing The White Space,喻意在白紙上建立理想的企業王國。作者是個管理顧問,陳述的理論我不太懂,不過,從他列舉的例子,可以看到最近企業如何創新經營,例如一間不設有醫生的連鎖診所MinuteClinic。對Apple的解釋,更加是這類書的指定動作。

人人都想走捷徑,企業家也不例外,這類書籍大有市場,相信陸續有來。不過,這些書提出的理論,是否真的跟舉出的成功企業有關呢?我的意思是,那些成功企業 的主管,在他們奮發創作的過程中,是否真正依循甚麼「藍海策略」、「空白策略」而修成正果呢?如果答案是肯定,這些理論確有意思,例如在投資界,巴非特拜 格拉咸為師,巴非特成功了,故格拉咸提出的投資理論,就有價值。否則,你看某某成功了,然後歸納幾個成功例子,將自己的理論套上去,實用性成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5

汽車三包,十二年紙上博弈

http://www.infzm.com/content/85715

汽車三包這項旨在保護汽車消費者權益的規定,竟匪夷所思地延宕12年無法出台。12年間,紙面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讓消費者等了12年之後,汽車三包規定終於出台。

2013年1月15日,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第150號令,稱《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即汽車三包規定)已經2012年6月27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將於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這個規定早在2001年就開始起草,在此後的12年間,這一規定為什麼始終難以出台,而讓家用汽車產品從「一包」(包修)變成「三包」(包退、包換、包修),為何那麼難?


誰不成熟

早在1995年,中國就出台了最早的三包規定。三年後,出台了農機三包規定;五年後,手機、固定電話等家用電器三包規定出台,2001年,微機家用視聽三包規定出台。負責起草上述三包規定的殷兆龍,也在2001年開始起草汽車三包規定。

作為當時的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法律事務部主任,今年60歲的王前虎也前後參加了四次汽車三包規定的討論會,分別是第二稿、第三稿、第五稿和第七稿。

王前虎至今記得,2002年第一次參加汽車三包的討論會,他去得比較早。會議組織者向他介紹在場的汽車廠家代表,其中一家大企業代表開口第一句話是,「你消協的,你懂汽車嗎?懂技術嗎?」王前虎說,「我們不懂,但是可以請專家把關。」

對方的第二句話是,「中國消費者不成熟。」王前虎回答,「中國汽車製造者更不成熟。」

在隨後的討論中,汽車廠家代表們認為,中國就這麼個情況,市場不成熟、消費者不成熟,很多質量問題是消費者的責任,不應由廠家來承擔,拿世界慣例說事,歐洲日本韓國都沒有三包規定,為什麼中國一定要有呢?一些外資車企代表也認為,中國汽車市場剛起步,定三包不是時機。

而與此對應的一個事實是,類似中國汽車三包規定,1980年代美國各州針對問題車輛先後出台的「檸檬法」(保護汽車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倒逼了底特律汽車製造商的產品品質提升。

王前虎回憶,在後來的汽車三包的討論中,這些理由被汽車廠家們反覆提及,他們拒絕退換車,終極責任只在維修。有車商私底下說,如果沒有三包,我們可能做得更好。王前虎認為,三包是最低門檻,保障公平競爭環境,讓市場有個類似於紅綠燈的強制性規矩。三包是門檻,一些達不到門檻的企業要被淘汰。

第五稿討論的時候,不僅有汽車生產者、銷售者、消費者參與,稅務、海關、公安、工商等部門也加入,當時各個部委的代表都到場表態,支持三包,非常積極。

2004年還發生過一段插曲,一些主要汽車企業聯名上書國務院,陳述不宜推出汽車三包的理由,阻止汽車三包出台。

2004年秋天,受國家質檢總局的委託,王前虎在江蘇常熟市主持了一個由消費者、立法部門人士、司法部門人士、律師、專家等二十多名代表組成的討論會,會上對汽車三包規定的修改意見(也就是第七稿)整理後,提交質檢總局質量司,後轉司法部門。

這是唯一一次沒有汽車廠家代表出席的討論會。對比二稿和七稿中的條款,免費維修、保養的里程數相差4-5倍,零配件保修範圍也相去甚遠。到了第七稿,消費者權利得到強化。

第七稿提交後,國家質檢總局在2004年12月23日發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草案)》,向社會徵求意見。

2005年1月,汽車三包草案徵求意見時間延長半個月,至1月25日。同年8月18日,國家質檢總局再次召開汽車三包討論會,在生產者和銷售者利益、車輛鑑定等焦點問題上並沒有取得一致,汽車三包規定就此消停。

王前虎說,汽車企業有恃無恐,覺得自己是支柱性企業,如果指定三包會如何如何,其實是想儘量減少承擔義務,利潤最大化,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去踐踏消費者法定權利。

「開門立法」

此後,汽車消費糾紛越來越多。根據中國各級消費者協會組織統計彙總,2006年收到關於汽車的投訴7761件,2007年是8197件,2008年是8426件,2009年是9329件,2010年是14093件,2011年是16805件,2012年上半年7638件。

2011年9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再次拿出《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此舉收到了中消協、行業律師、消費者的積極響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則被指站到了對立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在2011年10月18日寫了一篇博客,表示並非站在製造商一方,故意延緩該辦法出台,認為汽車質量糾紛的判定處理複雜,建議先局部試點,並表示「不想讓某些政府部門簡單從事,更不想讓少數機構或個人從中漁利,到頭來,受損的是行業,倒霉的是老百姓」。

10月26日下午,國家質檢總局召開聽證會,來自消費者、生產商、行業協會的15名代表,對《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徵求意見稿)》進行聽證。聽證會上,消費者代表針對問題車個人維權不易的問題,提出了建議和意見。來自北京現代汽車、豐田汽車、長城汽車、東風汽車和大眾汽車的五位生產商代表並未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反而表示歡迎。

此次聽證會,被媒體褒揚為「開門立法」典範。而在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之前,2011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已率先向國內汽車企業下發了汽車「三包」規定徵求意見稿。

47歲的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曾經在2004年參加過汽車三包規定討論。他此前接過不少汽車消費維權的案子。他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隨著乘用車越來越多,越來越需要有規範來調整,如果三包再不出來,矛盾會越來越尖銳、越來越大。

此後國家質檢總局關於汽車三包規定的動作變得頻密起來。

2012年1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佈了《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二次徵求意見稿)》。3月5日,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召開汽車三包規定專題研討會,對汽車三包爭議處理的有關程序和方法、爭議處理的機構和專家庫的建設等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5月10-11日,國家質檢總局在湖北省孝感召開汽車三包規定立法研討會,相關部委、行業協會、二十多家汽車企業代表參加。6月27日,國家質檢總局局務會議審議通過《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

「還需要多個部委會簽」

王前虎認為,汽車三包規定12年出不來,是由多個原因導致。不要歸責於誰誰誰不作為,畢竟,生摘下來的瓜不甜。

在王看來,政府部門出台汽車三包規定不等於萬事大吉,三包不能包羅萬象,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是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等原則在現實中的量化,讓消費者有了枴杖。

其實,即使政府部門不出台汽車三包規定,汽車製造商也已經意識到這種局面不可持續。2012年3月,北京汽車宣佈其首款自主品牌產品E系列轎車實行「三包」政策,並在隨後詳細定義了20項嚴重安全性能故障和40項發動機、變速器主要零部件故障形式,明確退/換車標準。

2012年11月,東風日產在廣州車展宣佈:從當天起,消費者在購買東風日產NISSAN和啟辰品牌車型時,自發票開具日起7天內,因車輛自身原因出現特定範圍內的品質問題,均可更換同型號同顏色全新車型。由此產生的購置稅、保險、上牌費甚至加裝產品和舊車過戶費用由經營店負責。

汽車三包政策將於2013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之前的家用汽車產品仍不能按照新規享受服務。人們批評它過分偏向汽車生產者,對違規車企的首次懲罰為「警告」,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未按規定承擔三包責任的懲罰為「責令改正」和「社會公佈」。

此前未能解決的問題車輛第三方鑑定,仍是一個難題。目前中國只有長春、天津、襄樊、上海等幾家汽車鑑定中心,檢測內容大都面向企業和機構,且價格較高,單一零部件的鑑定費就要十幾萬元。即使普通消費者可以憑著中消協出具的公函,要求第三方機構接受其鑑定要求,但這個費用怎麼出、由誰出、出多少,仍沒有明確的規定。

而國家質檢總局出台的汽車三包規定,仍只是國家質檢總局一家的部門規章。律師邱寶昌認為,汽車三包還需要多個部委會簽,因為實施過程中涉及銜接的問題。質檢總局只管生產領域,到了流通領域,要歸到工商局,如果發生退車,就要歸到稅務部門,如果換車則是公安部門,進口車問題還涉及海關。其他部門能否配合,仍沒有答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74

一紙命令 昆山變紙上公司新樂園

2013-10-14  TCW
 

九月三日,中央銀行在網站公布了一則新聞稿,這則新聞牽動著在大陸投資的八萬八千家台商的借款資金鏈、國內七八%上市櫃公司獲利、國內九百萬投資人投資判斷,還牽動了辦理人民幣業務的六十一家外匯指定銀行(DBU)、五十五家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的經營策略。

一個月後,國內的銀行、在大陸投資的台商,還熱烈的討論著這則訊息。央行到底公布了什麼?

這則牽動著融資、獲利、投資、業務策略四個項目的訊息,就是《央行鼓勵業者使用昆山試驗區開放之人民幣回流機制》。巧合的是,在訊息公布的前半個多月,八月十二日,中國人民銀行才公布了《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簡稱昆山三十四號文)條例。

兩岸央行獨厚昆山台商人民幣跨境貸款拍板定案

這兩則訊息有兩個共同的關鍵詞,昆山與人民幣。兩岸央行像是說好似的,一前一後宣布新措施,目的只有一個,要為在昆山落腳的台商,找到人民幣融資的管道。

中國這麼多的城鎮,為何獨獨相中昆山?昆山是台商最密集的縣市,當地約有六千五百家外資企業,其中台商就有四千二百家,昆山約有七○%的經濟,仰賴在當地設廠的台商。在台商一波波往內地移轉時,也逐漸從昆山撤守。昆山是台商投資的樣板城市,維持樣板城市的地位,成了中國政府努力的課題。

「掌握外匯政策,就等於創造現金。」九月三十日,常駐在中國上海的富蘭德林事業群總經理劉芳榮,飛到台灣演講,賣力的解釋昆山三十四號文的重要性,台下坐著兩百位來自全省的財務人員。前一天,更有二十五家銀行,約三百位的中高階主管,聽著劉芳榮的解說。他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如何搭中國政策的順風車,找到獲利的縫隙。

「最近有家規模很大的台商來找我抱怨,中國某家銀行講好的貸款額度,卻一毛錢也撥不出來。」劉芳榮說。大咖的台商都借不到錢,何況是財力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面對大陸的銀行資金窘困,台商越來越難借到錢,利率也居高不下,「錢荒」成了台商難以施展拳腳的阻礙。

大陸銀行的資金不夠,廠商借不到錢,台灣的銀行則是滿手的人民幣,借不出去。今年二月六日,國內銀行首度開辦人民幣業務,直到八月底為止,存款金額竄升至八百五十一億元,如何把人民幣存款借出去,成了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邊喊錢不夠、另一邊則是錢太多,為台商開出的人民幣跨境貸款融資路徑,就這麼規畫出來。這條資金活水,日商沒有、韓商沒有,獨厚台商,想要承受這份禮物,前提是必須在昆山設公司,還要在當地銀行開設專戶。不論是股本數人民幣百億的製造業,或是金額人民幣五十萬元的貿易公司。扣除已經在昆山落腳的公司,超過八萬家的台商,正在研究是否要到昆山設紙上公司,搭上這條新的資金路徑。

這條資金路徑,受惠的不僅是台商,還有銀行業。台資銀行,唯一一家在昆山設分行的彰化銀行,董事長陳淮舟五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預估,昆山三十四號文啟動後一年內,可望成為彰銀最賺錢的分行。

歸納起來,新的資金路徑將會帶來三大影響。

影響一:借款利率降低超過七%的融貸壓力不再

過去,昆山地區的台商,向銀行融資,不是找當地的中資銀行,就是向外資銀行的香港分行,或是其他地區的分行借貸。向中資銀行借人民幣,借款利率超過七%,台灣或是香港地區銀行的人民幣借款利率便宜些,介於四%到五%間。

跨境借款後,台商可以在台灣向銀行以一.五%到三%的利率借新台幣,然後換成人民幣匯入昆山地區銀行專戶,可省下至少近六個百分點利差。以一家公司借貸人民幣三千萬元為例,節省六個百分點利差,一年可省下人民幣一百八十萬元,相當於新台幣九百萬元,少付了約七成。

影響二:可去化人民幣台灣銀行業搶賺跨貸商機

跨境借款路徑一開,讓台灣的銀行「動」起來。「最近很多銀行打電話給我,問我們要不要借錢,」在昆山設廠的柏承科技發言人張美齡說。過去,跨境貸款是台灣銀行摸不到、吃不到的業務,如今,成了新業務,每家銀行都想沾上邊。

「貨幣回流機制下,銀行業可在人民幣去化管道中增加受益,」渣打銀行總經理康暉杰說。透過跨境貸款,台灣的銀行可以從提供貸款賺取利差,當資金流入中國,現金管理、外匯避險、信貸管理等,都會為銀行帶來商機。

「在中國發薪及營運的企業,可把資金更容易引到中國,透過在中國工作的民眾讓人民幣得以回流,增加個人財富管理的商機,」康暉杰說。銀行想要開創更多的賺錢機會。

影響三:台商回台借款台資銀行港分行尋新業務

融資路徑改變之後,在成本考量下,台商向香港分行借款的額度,可能會逐步移回台灣的銀行。「在台灣借新台幣換成人民幣,比在香港借人民幣或是美元的利率划算得多。」張美齡說。

台資銀行的香港分行,隨著人民幣跨境借貸,角色將改變,必須找尋新業務填補,否則重要性將式微。

昆山設公司眉角多租稅、利潤等須妥善規畫

這條新的融資路徑,對需要資金週轉的企業來說,猶如即時甘霖,但也有可能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必須要弄清楚其中的「眉角」,才能應付自如。

首先,企業移轉訂價要妥善規畫,才不會日後成為稅務負擔。舉例來說,台灣的母公司透過境外公司,利用股東借貸或是購買貨物等方式,把資金借給昆山的子公司,然後,昆山公司再利用這筆資金,下訂單向B公司購買貨物。從台灣到昆山到B公司,每一次的交易或是資金停點,都可當作移轉訂價的依據。「企業若與海外關係企業有不合常規交易情況,將可能有許多潛在的稅務風險。」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宗銘說。在每一個停點的交易價格,做出合理性的規畫,不但可以避免成為查稅的對象,也可避免重複課稅。

此外,在昆山新設的紙上公司與母公司、各子公司間的移轉訂價,等於是讓中國政府多了一道監管企業的工具。「你想要節省稅,總要付出些代價。」一位不願具名的財務長說。所以,子公司的貨物、資金流向都必須妥善規畫,才不會留下後遺症。

其次,利潤分布必須規畫得宜,才不會成了兩岸國稅局「找碴」的對象。在昆山新設立公司後,利潤要留在哪,成了一大學問。而且「從昆山匯出利息,還要被課徵一五%的稅,這些都是要考慮到的成本。」一位股票掛牌公司的財務人員提醒說。

一紙命令,讓企業不斷撤守的昆山,再度成為熱門話題,還成了紙上公司的新樂園。大陸開了融資大門,台商能否把握機會,創造利潤,就要各憑本事了。

【延伸閱讀】貸款最高可省近6個百分點利差!——昆山地區台商新舊融資路徑比較

資料來源:富蘭德林諮詢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40

金融市場五大風險 油價是關鍵 全球經濟身陷「紙上復甦」壞日子還沒到盡頭

2016-01-04  TWM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陶冬示警未來風險,中國需求萎縮,美國升息牽動新興市場神經,而油價漲跌直接影響物價波動,也關乎產油國命脈,並身繫高收債存亡。油價,極可能是二○一六年的最大黑天鵝。

全球經濟的大格局,在二○一六年估計會延續目前的「四低四分」趨勢。

所謂四低,指的是除非出現結構性改革,或市場再次破局,在可預見的將來,全球經濟都在低增長、低通膨、低利率、低貿易增長的中期軌道上匍匐前進。

雷曼事件觸發全球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七年,絕大多數國家脫離急性危險期,從紙面上看經濟,正在經歷戰後最長的復甦期。但事實上,全球復甦頗為虛幻,經濟復甦 遠遠弱過金融資產復甦。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大國所謂的復甦,都是建立在央行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貨幣幻影上,從就業到投資,未見根本性改善。究其根 源,各國在改革上裹足不前,急性危機過後,變革政治意願更加低下。企業對改革前景沒有信心,自然不願投資,也就沒有新的就業機會。

缺少內需,物價便不興;通膨不起,消費意願更弱;需求不振,貿易增長很難強勁。各國試圖通過匯率政策來增加出口競爭力,不過在全球範圍看,這是零和遊戲,因為需求總量未見改善。危機後全球貿易增長始終弱過經濟增長,這是需求元氣未能真正恢復的表徵,估計仍會持續下去。

所謂四分,指的是全球四大央行的貨幣政策,開始分道揚鑣。相對於其他國家,美國經濟算是有一點復甦,並非其改革舉措如何成功,只不過美國政府允許房地產市場和勞工市場放手一跌,市場出清後有慢慢回升的基礎。

風險一》升息左右美元

新興市場 風險恐攀升

聯準會時隔十載後首次啟動升息週期。美國升息,有工資上漲等原因,不過其政治考量大過經濟考量,畢竟經濟已出危機狀態,貨幣政策亦須作出相應調整,避免監管聯準會,成為大選年的競選話題。

但是以美國目前的經濟體質,根本無法承受持續大規模升息,預料聯準會利率到一%左右,葉倫就會停手觀望。不過聯準會升息仍屬二○一六年貨幣政策中的異類,其影響將波及其他國家及各資產種類。

其他大國央行預計仍在寬鬆週期。歐洲央行明言將QE計畫延長至二○一七年,但是購債力度並無增加。日本央行加大買債力度和債券年期,不過以目前可購債數量 看,二○一六年恐怕需要QQE(質化與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QE細節上變招。中國人民銀行估計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和匯率上三箭齊發,不過政策中心仍在 定向寬鬆上。危機時期的貨幣政策同步共振已經成為過去,意味著政策方向更分歧、招數更繁雜,政策透明度下降,市場更動盪。

除了上述比較容易判斷的四低四分,筆者認為二○一六年五大風險對金融市場的走向,影響較大。

筆者相信聯準會的升息舉動,應付國會壓力的成分更大一點,一定會點到為止。市場的注意力已經從首次升息的時機轉向升息的力度,美國貨幣當局下半年升不升 息、升多少,對於美元走勢至關重要,對於資金流向也至關重要。美國經濟並沒有復甦到讓聯準會一路升息的地步,不過通膨壓力是否受控,尤其工資增長和石油價 格乃兩個關鍵未知數。二○一五年十二月升息,是過去四十年美國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利率舉措,二○一六年的升息,恐怕就沒有那麼透明,而且政策搖擺度估計相當 高,市場搖擺度估計更高。

美元走勢,直接影響到新興市場的命運。近兩年美元升值,已經令能源商品價格暴跌,資金套利新興市場,巴西、俄羅斯等國飽受蹂躪,產油國財政捉襟見肘。

二○一六年新興市場會面臨嚴峻考驗,整體出事的風險仍在集聚。

風險二》原物料價暴跌

債市違約潮 機率相當高

石油市場供需失衡,將油價從每桶一四○美元,拖累到三十四美元;中國需求下降,導致銅價、鐵礦石價暴跌,這些令前幾年大肆擴張的能源商品生產商,面臨現金 流困境;加上美國升息,債市上,借新債還舊債日漸困難。年中還債高峰期,出現債務違約是大機率事件,而這讓後續借債更加困難。

垃圾債成批違約,應該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不過是否因此觸發系統性風險,危及主流債市,甚至其他資產種類,則無法預測。筆者認為,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不大,畢竟此危機已被談論了一段時間,監管及銀行內部都做過壓力測試,但是此風險不能不提。

風險三》油價漲跌困境

下跌傷油商 反彈釀通膨

油價跌破每桶四十美元,就很難從基本面來分析了。但是伊朗石油禁運即將解除,產油國財政壓力巨大,油商面臨還債期限,都給投機者放空原油提供藉口。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主導石油價格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產油國本身的財政壓力,更增添偷跑的理由。筆者認為,石油價格尚未見底,不過接下來的投 機成分大過基本面的原因。

石油市場對風險資產的更大風險,來自油價的突然反彈。由於作空石油已經成為一面倒的交易,一旦市況逆轉,資金自相踐踏可能導致油價抽升。油價反彈一旦維持 住,通膨壓力便會驟升,央行貨幣政策的假設就不得不改變。筆者認為,油價強勁反彈並挺住,看似機會不大,但是可能是二○一六年的一個黑天鵝事件。

「中國風險」已經在市場上被講了一段時間。其實一部分風險(如地方債),已經被化解,但是二○一六年是去槓桿、去產能、去庫存的「手術期」,風險自然大。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微觀企業的現金流近期惡化較快,由此可能牽連出銀行不良資產。筆者相信宏觀風險仍在可控範圍內,不過中國仍在全球市場的風險名單上。

風險四》中國反貪腐潮

需求下滑快 衝擊貿易國

相對於金融風險,中國需求下滑得很快。二○一六年反腐敗的炮火,向石油金融行業之外延伸,政策重心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中國對資本產品和大宗商品的訂單預計進一步萎縮,這個不僅對國內增長動力是一個考驗,對不少貿易夥伴國家也會構成衝擊。

一般的判斷是,歐洲經濟復甦動力不足,歐洲央行(ECB)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這是市場共識,也是筆者的看法。

風險五》歐洲連鎖反應

物價若反彈 QE恐觸礁

不過歐洲央行對QE加碼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沒有通貨膨脹壓力,甚至有通縮的威脅。如果石油價格回升,基數效應下可能帶來強烈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反彈。由於德國對物價,有著與生俱來的恐懼,德拉吉的QE大計可能因通膨而觸礁。

這種情況未必出現,但是一旦出現,歐元兌美元可能大幅升值,資金的全球流向可能因此改變。另外,市場一面倒地預料歐洲進一步寬鬆,製造出大量依靠歐元貸款的套利交易盤。萬一歐洲央行政策有變,套利盤拆倉也可能製造市場震盪。

來自歐洲的另外一個風險,是英國的脫歐傾向以及極端政黨在選舉中的崛起。政治風險很難用經濟學模型來量化,但是它對歐元的潛在殺傷力不容低估。

撰文 / 陶 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0

實際感受損失 不宜紙上談兵 黃國英

1 : GS(14)@2015-07-02 17:47:28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43716
很多交易員認為,透過不停練習,就可提升操作技巧。可是身為金融怪傑一員的米奈爾維尼,卻有不同看法。在其著作《超級績效》中,講述了練習時要注意的要點。

第一是破除「熟能生巧」的迷思。在大部分地方,做得夠久、經驗豐富者,技巧都比初學者高;可是投資投機卻是例外,沒有深思熟慮的重複練習,非但不能提升技巧,甚至影響表現。

所謂練習,就是不停重複做同一件事,讓該動作「入腦」。但這過程本身不能判別練習的內容是對還是錯,練習只能令一系列動作成為習慣,以後不用逐步回想,已能快速、條件反射般執行。若「勤加練習」的是壞習慣,便會不停加強它傷害自己的能力。所以他並不相信「熟能生巧」,認為應改為「巧練生巧」。不停做一件事,不代表就能達致成功;一定要找出正確的方向來練習才行。



實際落場投資猶如參與拳賽,時刻感受捱打的壓力,技巧才會有進步。

投資市場比較危險,容易令人誤會之處,是無論你做甚麼,即使背後的依據有重大缺陷,還是有可能獲利,甚至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例如單頭沽空期權;贏縮輸谷。)長期盲目地重複練習,非但不會提升技巧,反會加強對錯誤手法的信心,埋下之後更嚴重損失的伏筆。

出現這種情況,主因是只顧「練習」,沒有客觀地記錄、分析結果,思考可能的破綻。以上文單頭沽空期權為例,交易員可能只是感覺常常贏、有錢番,便「持之以恒練習」,不仔細思考背後不常見但嚴重的風險,或是忘記偶爾大損失的教訓。這樣練習下去,實際上沒甚麼幫助,長遠計只會有害無益。

第二是不要只進行紙上交易,應盡快落場嘗試。米奈爾維尼同意紙上交易有助熟悉市場運作,但如不停進行,則好像學拳永遠只對着空氣練打,而從不上台與人對打。和拳賽一樣,實戰與練習的不同之處,是練習很難模擬到捱打時那種心理壓力、因財務損失而來的憂慮。長期不落場,只是看看這個當作自己買了、那個又當作自己沽了,除虛幻的自信外,又是甚麼都沒有,會令學習進度停滯不前。

米奈爾維尼引述了一個實驗:兩班學生分別讀一段自然史,其中一班有四節時間閱讀,另一班則每讀一節,便測驗一次,連續三次。一周後「大考」,常常測驗「實戰」的一班,平均分比齋讀的一班高出五成。由此可見,有實際參與、有回饋路徑,比想像自己在做一件事,學習效果要好得多。

當然,實際落場的問題,是很大機會出現真的損失(這其實正是目標)。在初嘗試一套新打法時,注碼的拿捏確是重要,米奈爾維尼建議用一個輸了會痛、財務上卻不會重傷的金額。這樣練習才會變得實在,加速進步。正如練拳也不會一下子挑戰重量級;找小個子來出氣亦無謂,最好是同級師兄弟互相切磋,方為適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232

【文化籽】棄做趙無極繆斯女神 謝景蘭獨舞紙上

1 : GS(14)@2017-01-08 19:03:15

1960年謝景蘭第一批抽象畫在法國展出,已引起藝壇關注。這是她1966年創作的抽象作品《無題》,當時還有點點前夫趙無極影子。



【文化籽:藝文沙龍】「我是從前夫工作中領略到現代形式繪畫,只是待我脫去繆斯女神外衣的那一天,才發現自己不畫畫已無法生活。」──謝景蘭


趙無極三段婚姻都帶給他痛苦,隨他到巴黎的首任妻子謝景蘭愛上別人;續弦的明星妻子陳美琴1972年因病自殺;晚年獨子與第三任法籍妻子對簿公堂。惟前兩段婚姻卻令他化悲憤為力量,創作出最感情澎湃的精品。

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女人?如果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都想成功呢?謝景蘭(1921-1995)決心以洪荒之力擺脫他男人的光環。她是已故著名抽象畫家趙無極第一任妻子,卻放下繆斯身份,瀟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



對於華人來說,謝景蘭(Lalan)的名字跟她的藝術一樣陌生。但是在法國,她與趙無極同樣以抽象畫獨當一面。畫家之外,她還是位作曲家和舞蹈家,喜歡在畫作前翩翩起舞。22年前一場車禍,奪走了這位醉心音樂、舞蹈、繪畫的前衞女藝術家生命,留下了零碎樂譜和約500幅作品存世,其中30幅難得在香港季豐軒展出。「很多人說她作品像趙無極的創作,或直接受趙無極影響,我完全否定。第一,她是離婚後才開始畫畫;第二,趙無極創作會先起稿,蘭蘭卻是直接和大膽的,她作品的爆炸力源自舞蹈。」近年致力把謝景蘭作品帶回中港台的季豐軒老闆季玉年說。我看過73歲的蘭蘭在法國南部畫室,在自己作品前獨舞的錄像,從伶瘦的她自如舞步與倔強的眼神,可以猜想到她年輕時創意有多激盪。


音樂觸發舞蹈 舞蹈牽動繪畫

「每次跟他兒子聊天,都會說母親是個如何有天份的藝術家;但問趙無極他會說,前妻是位音樂家。」上世紀九十年代於法國與趙無極結緣的季玉年,2010年為趙無極出過畫冊,三年籌備期間不時飛往法國與大師近距離相處閒聊,趙無極的獨子趙嘉陵,總不忘捉着她說亡母的故事。「我一直以為她只是位業餘的藝術家,像坊間的有錢太太閒時畫畫打發時間,直至我看到她一本畫冊,和人生履歷表才開始驚訝。」提到這次《謝景蘭作品回顧展》的緣起,季小姐侃侃而談。從音樂觸發舞蹈,舞蹈牽動繪畫,謝景蘭的畫由內在音韻舞姿帶動。早期沉鬱的書法符號抽象,澎湃激烈;七十年代與宋元山水感通的日月山峯,柔和內省;晚期回歸抽象,細膩線條如舞樂律動,動靜交織,柔中帶剛。後來法國政府文化部還頒了藝術文學類騎士勳章給她,以表揚她孕育出結合音樂、舞蹈與繪畫的「綜合藝術」(L'art Synthèse)。


率性前衞才女 玩最潮電子音樂

趙無極生前,從不評價謝景蘭的藝術,甚至連蘭蘭兩個字也不願提,皆因這位妻子愛上別人把他拋棄。她脫下趙無極繆斯之外衣,放下與他16年的婚盟,趙無極卻至死也無法放下這位背叛他的初戀情人。1952年,在一次文藝界聚會上,蘭蘭邂逅了與她一樣酷愛音樂的法國音樂家Marcel Van Thienen,更因他而接觸作曲家Edgar Varèse學習最潮的電子音樂,1965年已開始試用電腦製作音樂,為她自編舞蹈的配樂。無論趙無極幾許挽留,都改變不了一顆變了的心,1958年,蘭蘭正式改嫁Thienen,易名拉蘭(Lalan),對趙無極造成巨大打擊,更因常酗酒被冠以「趙威士忌」。趙無極是第一個進入西方主流美術史的中國藝術家,他甚至領導抽象藝術潮流,與朱德群、吳冠中被藝術界稱為「法國三劍客」。蘭蘭以女性身份打入藝壇,還跟前夫一樣走抽象路線,注定比素人要付上更大努力。有趣的是,有人問過趙嘉陵,更愛父親還是母親的作品?這是一個超級難答的問題。趙嘉陵無奈以「手心手背都是肉」來回應。不過他也研究過二人互相的影響:母親對父親畫風的巨大影響,同時媽媽在第一個時期書法性抽象作品中,深受父親的影響。蘭蘭是個思考性的藝術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她甚至為了擺脫「無極光環」,有段時間寧願停止創作,不停讀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例如莊子思想,且不斷反思。直至反芻文化呈現自己的風格,趙嘉陵形容,那時母親與父親的創作,已經大不同。


作品激情戰慄 1995年遇車禍亡

謝景蘭這位江南才女的前衞,沒有框框可以制衡她,那是來自上一代的基因遺傳。1921年生於中國貴州的謝景蘭,外祖父為著名學者,家境富裕,父親是精通詩琴書畫的典型文人。她七歲遷居上海,隨後定居杭州西湖畔,謝父更買下鋼琴供她彈練。蘭蘭14、15歲就戀上同考進杭州藝專的趙無極,其後更不顧家人反對,從杭州跑到香港結婚;接着那幾年進入動盪的大時代,中國面對中日戰爭,而西方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1948年,於杭州藝專任教的趙無極獲批准到法國留學,二人更留下兒子飄洋過海到法國大開眼界,與Giacometti為鄰,與常玉、抽象藝術代表人物Georges Mathieu、Soulages等藝術家、名詩人Henri Michaux流連為伴,就像活地阿倫《Midnight in Paris》鏡頭中二十年代的巴黎,文化人在音樂與煙霧中交流觀點,印象派過去了,衍生出立體派、野獸派、未來主義、形而上繪畫、超現實主義等,還有後來湧現的抽象藝術浪潮。回憶像碎片,照片中年輕的趙無極與謝景蘭1948年愚人節到埗法國開眼界,面上洋溢夢想,想不到他倆成為法國人了解東方文化的眼。尤其是蘭蘭,她的前衞與敢愛敢恨,都顛覆了傳統中國女性的依附形象。「她的作品是激情的、戰慄的、直接的,其實她沒有接受任何繪畫訓練,但對我而言,她是位非常前衞的新女性先鋒,不幸在她事業處於輝煌時期,1995年遇上車禍就走了。」就在蘭蘭一幅晚期的《無題》風景畫前,季玉年嘆了一口氣說。



謝景蘭是趙無極第一任妻子,性格率性前衞、敢愛敢恨,一生充滿傳奇色彩。

在趙無極的三段婚姻中,他與首任妻子謝景蘭曾是惹人艷羨的一對金童玉女,二人育有獨子趙嘉陵。

舞蹈與繪畫與謝景蘭如影隨行,畫上有舞、舞中有畫,此畫正是她1970年作品《花之舞》。


在謝景蘭的筆下,如同中國漢字般的線條在畫布上隨意揮灑,既有男性的蒼勁,又充滿女性的細膩和溫厚,她1968年創作的《無題》。

73歲的謝景蘭於法國南部自編、自舞於自己的畫作前,連伴奏的電子音樂都出於她的手筆,是位才情橫溢的前衞女藝術家。

謝景蘭到法國不久後於西班牙旅行所攝,1995年蘭蘭外出買餸時開車意外撞柱畢命。


謝景蘭停筆開始新的探索,醉心莊子道家思想的她開始畫較具象的作品,包括這1970年風景畫。

1941年,20歲的趙無極和謝景蘭在香港註冊結婚,當時趙無極還畫了《新婚》的妻子。

沉迷電子音樂的謝景蘭,會以自創的前衞音樂為自己的舞蹈配樂,再以舞蹈牽動繪畫,別樹一幟。


江南才女謝景蘭,日後獨當一面,成名為抽象女畫家Lalan。

季豐軒老闆季玉年與趙家結緣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受趙嘉陵所託,季小姐近年積極推廣謝景蘭畫作,以達成藝術家作品回歸亞洲的遺願。

《吟色舞墨——謝景蘭作品回顧展》日期:即日至1月23日時間:星期一至六(10:00am-6:30pm)地點:中環雪廠街20號地下季豐軒畫廊



記者:鄭天儀攝影:潘志恆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8/19888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912

【飲食籽】畫筆食先 為食畫家的紙上盛宴

1 : GS(14)@2017-10-30 00:49:46

一大班人相約餐廳,不是吃飯,而是作畫,浪漫至極。



【飲食籽:瘋狂食事】幾乎變成餐桌上的儀式了,「相機先食」。拍一張美食照,我IG故我食,大勢所趨也。偏偏有人放棄了那一秒鐘倩影,選擇以畫筆,畫下食物的肖像,細味慢嚼。



「飢餓畫家」,是今年5月成立的facebook群組,一班人愛吃,更愛畫畫,於是他們定期相約到不同餐廳對着食物寫生,魚與熊掌兼得。剛好又碰上了他們的午間畫聚。今天參加的畫家有Miki、Nam、Vanessa、Sandy、Ken及Ron,他們都是小組的核心成員,作畫的地方是家韓國餐廳。辣炒泡菜豬肉、海鮮煎餅、水冷麵、山野菜拌飯……菜式陸續上場,色香味俱全,他們卻不舉箸子,好整以暇,拿出顏料和畫簿,選擇一秒鐘相機快門相反的另一種慢調——畫畫。幾位畫家畫風不一,速度各異,卻殊途同歸,都是要把盛宴挪移到畫紙之上。


豆腐難畫 畫雪糕要極速

Ron是群組的創辦和召集人。他的正職是飲食記者,嗜好是畫畫。有一次他在跑馬地參加寫生活動,遇見了一位畫家站在餐廳門前作畫,卻不好意思走進餐廳。Ron忽發奇想,既然一般畫家都比較內斂,自己是飲食記者,跟不少餐廳公關熟稔,何不當個中間人,籌辦活動?於是他每個月舉辦大約兩次餐廳寫生活動,公開讓人報名參加。他們曾經畫過的菜式包括港式扒房食物、蛋糕、下午茶、鐵板燒等等。Ron認為,每個人去欣賞和記錄美食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的人用文字,有的人用照片,有的人用影片,而他們選擇了畫畫。畫畫之於食物,雖然跟照片同樣是視覺記錄,但照片是剎那間的感覺,畫畫則是對食物的一種理解,你會更仔細地觀察到它的造型、它的用料、它的烹飪方法,彷彿是利用畫筆代替鑊鏟,重新在畫紙上把菜式再烹調一次。畫食物,比戶外寫生舒適多了,可以躲在室內涼着冷氣舒舒服服作畫。可是畫食物也不是一件易事,一般而言,精細的、層次多的食物如蛋糕、壽司比較容易畫;越簡單的食物,如豆腐便越難畫;芡汁多的食物或糊狀食物都不易作畫。還有那些放不久的食物,例如雪糕,更是要和時間競賽,分秒必爭,在它溶掉之前畫好。然而最困難的,恐怕是「有得睇無得食」的難耐了。幾位畫家不時邊畫邊哀怨地叫道:「越畫越肚餓啦!」、「好想食啦!」可是一日未畫起,食物模特兒還得乖乖待在原地。惟有畫快點好了!看諸位畫家畫風,倒不拘一格,有的卡通一點、有的抽象、有的寫實,Ron認為都不緊要,甚至不懂畫畫的朋友,也歡迎加入,「我們平常畫畫之後很少大合照,原因就是不希望畫作有所比較,不希望大家有壓力。我們希望大家在畫畫的過程中得到樂趣,僅此而已。」以畫記錄食物的色相,有人很快,十分鐘便完工;有人要花上半小時甚至更久。通常畫畢,菜式已涼。各位畫家還是高高興興地開餐,吃得津津有味。不是這班飢餓的畫家對吃不講究或者真的餓過饑,甚麼都覺得好吃,而是在塗塗畫畫的時光裏,他們已品嚐了食物最美味的一刻。



Sandy畫作

Ken畫作

Ron畫作


Vanessa畫作

Nam畫作

Ron認為畫畫需要觀察,對食物和廚師的理念更有體會。


不同畫家畫風各異,以自己的美感去感應食物。

不少畫家以水彩作畫,他們帶備的大多是輕便的顏色盒。

facebook:飢餓畫家採訪:陳詠敏攝影:黃健峰編輯:陳慧玲場地提供:Bistro Seoul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027/201954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