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蘇寧眾籌加入戰局,眾籌平臺誰是最後贏家?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7/149640.html

黑馬說:眾籌是當下炙手可熱的領域,也成為巨頭們發力競爭的焦點之一。當互聯網金融的大風刮來,誰也不想落在別人後面。這不,原本做電商的蘇寧也加入了戰局,推出了旗下的眾籌平臺——蘇寧眾籌。這場群雄逐鹿的好戲,才剛剛開始。

\文 | 本刊記者 崔婧
編輯 | 王冀

 
眾籌之風越刮越勁,BAT、京東、蘇寧似乎都許下一個共同願望——與眾籌走得更近一些。
 
最新的消息是,4月16日,蘇寧雲商旗下的蘇寧眾籌正式上線,首期共計24個項目,包括公益眾籌、實物眾籌、權益眾籌、農業眾籌等多個版塊。此外,蘇寧眾籌還整合蘇寧金融、PPTV兩大體系的資源,推出足球寶、影視劇制作等新興的收益型眾籌項目。
 
蘇寧眾籌將金融(收益)和產品(實物)兩者結合,對於認籌者來說,即便不是產品的實際需求者,但只要看好產品的市場前景,也能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對於項目發起者來說,在眾籌期間,可以充分聽取用戶和市場的反饋,以利於後續改進產品。蘇寧定義的眾籌,不僅是實物類眾籌,而是開發更多結合用戶生活、興趣的金融型眾籌,即玩即賺錢。

業內人士分析,蘇寧可以利用的優勢有:其一,整合蘇寧農村電商資源,匹配農業生產和城市農產品消費的供需;其二,整合蘇寧傳統業務體系資源,蘇寧畢竟在3C家電領域打拼了20多年,與行業供應商長期合作為蘇寧眾籌挖掘優質項目提供了基礎;其三,蘇寧擁有1600家實體門店,可以實現在線上平臺、線下實體門店同步開展眾籌。
 
然而,蘇寧並不是眾籌的先行者,其表現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有句老話,互聯網時代,快魚吃慢魚永遠是不可更改的商業法則。
 
兩年前,淘寶眾籌就開始試水。那年“雙12”,淘寶試探性地推出了眾籌平臺“淘星願”,立足點是幫助明星實現願望,由明星發起項目,粉絲參與完成。
 
此後,淘星願延伸出了“淘寶眾籌”,向淘寶的普通賣家開放報名。2014年3月底,“淘星願”和“淘寶眾籌”合並成為“淘寶星願”,發起的項目擴展至音樂、公益、書籍等更多類目。4個月後,“淘寶星願”又改回“淘寶眾籌”。

由此可見,光名字這事,就讓淘寶糾結了許久。這兩年的淘寶眾籌基本是在迷茫中摸索前行。

2014年4月,百度金融也推出了“眾籌”頻道,一開始打算從影視作品眾籌入手,以“百度錢包”為樞紐,打通愛奇藝、PPS、大數據、百度糯米等資源,將“視頻用戶”轉變為“眾籌用戶”,打通“互聯網-金融-電影”的生態圈,實現大生態的閉環運營。

與此同時,其他眾籌項目也在百度眾籌平臺陸續登場。當時百度透露,“百度眾籌”將主打“集團作戰”,要搶占的是“國內第一互聯網眾籌平臺”。

流量是百度的拿手好戲,再加上百度貼吧——用戶UGC內容多,流量大,娛樂明星也多。憑借這些,百度可以利用大數據、大流量和網民需求的精準定位,實現大眾籌資。
雖然阿里、百度在眾籌市場布局較早,但是發展並不快。在項目數量和融資額度上稍遜於京東眾籌。

2014年7月上線的京東眾籌,在上線不到5個月的時間內,融資額度就達到1.22億元,占行業總融資額的45%,尤其是在2014年12月,平臺融資額更是占到行業總額的90%。

事實上,淘寶眾籌有著自己的資源優勢,如強大的電商渠道、完全閉環的金融服務、海量的用戶數據……上2015年,淘寶眾籌終於開始全面發力。截至今年4月,淘寶眾籌共有1000個項目,參與人數超過150萬,單個項目最高眾籌金額超過1600萬元,累積眾籌金額超過2億元,其中科技類項目的眾籌金額占到總額的90%。

目前看來,京東眾籌和淘寶眾籌處在領先位置,這兩家平臺的交易總量可占到行業總成交量90%。

當然,除了從眾籌的角度比較,還要看各平臺打造的眾籌生態圈是否強硬、與其他業務板塊的連接是否融洽,以及是否能為初創企業提供更有效的資源等等。此外,誰的業務模式和風控方法更能保證投資人利益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核點。

現在,國內眾籌市場還處於培育期,還在探索盈利模式。除了眾籌平臺自身的發展以外,監管政策及法律的出臺才能促使眾籌行業的發展更加明朗化。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崔婧,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王子健 王子健

眾籌平臺倒閉潮,巨頭擠壓下難出獨角獸

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本文系王子健對i黑馬投稿。

這幾個月眾籌消沈了不少。隨著眾籌項目的不斷落地,相應的風險和潛在問題不斷凸顯,導致眾籌模式逐漸冷卻。同時被隨後興起的VR、共享單車、自媒體等熱門領域排擠並打入冷宮。眾籌平臺倒閉潮

眾籌近來的日子並不好過,積累的問題開始集中爆發。股權眾籌沒有良好的投後管理模式,欺詐項目頻繁出現。公益眾籌缺少第三方監管機制,管理漏洞頻現。近幾月處於瘋狂增長中的汽車眾籌,也出現了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

來自中關村眾籌聯盟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平臺下線或眾籌業務下架的平臺數量共計89家,占正常運營眾籌平臺數量的五分之一。

業務停止、轉型,平臺倒閉、跑路,不少業內人士都直觀地感受到行業正在步入“冷卻期”。

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產品眾籌平臺。這類平臺沒有公益眾籌、股權眾籌、汽車眾籌、房產眾籌等垂直性眾籌平臺存在的潛在問題。

京東、阿里、蘇寧這種大的互聯網企業有平臺優勢,流量優勢,資金人力和產業鏈優勢。不僅能培育市場、進行用戶教育,還能把眾籌平臺迅速做起來。

早期垂直類眾籌平臺扮演了知識普及的角色,現在到了交棒給電商玩眾籌的階段了。那些死去的平臺最終只是做了一場用戶教育罷了。

目前想要獨立發展的眾籌平臺幾乎舉步維艱。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同質化競爭以及巨頭的湧入是中小眾籌平臺紛紛倒下的原因。

好的眾籌平臺需要的三個屬性

《新約·馬太福音》里有這麽一句:“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據數據顯示,在2017年1月,成功項目融資額最高的平臺是開始眾籌,約1.40億元。其次是淘寶眾籌和京東眾籌,分別為1.33億元和1.22億元。成功項目支持人次最多的平臺是京東眾籌,約68.01萬,其次是淘寶眾籌和蘇寧眾籌,分別約50.20萬和6.41萬。

在行業肅殺背後,一股暗流正在湧動。眾籌資金與資源越來越向開始眾籌、京東眾籌、淘寶眾籌、蘇寧眾籌平臺匯聚,形成寡頭格局,馬太效應越發強烈。

對於項目方而言,平臺的流量與資金是創業初期渴求的資源。企業都希望在大的眾籌平臺銷售產品、拓展品牌知名度,說不定還能獲得新聞媒體的采訪。

眾籌行業正在經歷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許多企業本身沒有眾籌相關的經驗,也缺乏資源及流量入口。想跟風在這塊領域分得一杯羹,紛紛建立新的事業部上線旗下眾籌平臺,結果導致這類眾籌平臺運營效果不佳,很容易倒閉。他們沒有站在項目方和用戶的角度思考,而只是單純地想迅速把平臺做起來。

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一定具備三個屬性,一是流量屬性,二是金融屬性,三是營銷屬性,缺一都不是好的眾籌平臺。

流量屬性:龐大的流量入口是一個好的眾籌平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流量是金融屬性和營銷屬性的基礎。有了流量基礎才會有接下來用戶支持眾籌項目的一系列行為。

金融屬性:眾籌最初的目的很簡單,通俗一點講就是籌錢。如果一個平臺的籌資率很低,那麽優秀的項目肯定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在這個平臺上線。

營銷屬性:當我們談論眾籌是互聯網金融時,更多的會關註其金融屬性,而忽略其本身蘊藏的巨大的營銷屬性。新聞效應是其根基,新聞媒體的關註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關鍵點。一個優秀的項目能否在平臺獲得大量用戶青睞和媒體關註是起決定性因素的條件。

能滿足以上三個條件就屬於一個好平臺。但是獨立的眾籌平臺現在還面臨一個困難,就是盈利能力比較弱,很難有規模性的財務收入。一般而言,產品眾籌平臺的主要收入模式是促使項目籌資成功並收取部分服務費。也就意味著,項目多交易量大才能有更多的傭金,在項目枯竭的情況下盈利模式必然受到限制。

未來眾籌的看頭是參與感

在眾籌未來的發展上,產品眾籌平臺會更加看重用戶的參與感。未來大平臺不僅會在流量、籌資率、用戶基礎、新聞效應上競爭,還會在眾籌的參與感這一環節下功夫。

可以這樣說,眾籌如果沒有參與感就不是眾籌。

在2014年7月,京東眾籌剛上線時。京東金融眾籌業務負責人金麟介紹,京東金融做眾籌的特點,是優選聚集好的創意,出資人在“湊份子”能找到好玩、有趣的項目,其身份不僅是消費者、投資者,更是參與者。項目初期,出資人在產品設計、生產、定價等環節,能與籌資人建立起深層次的互動,並能決定產品未來,這些過程都體現出了真實參與感。

可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現階段的京東眾籌既不像國外眾籌那樣讓參與者從創意階段就介入產品研發,也缺乏與籌資人建立良好的社交互動關系。

另一方面,被眾籌業內普遍認可的是,眼下只是一個過渡階段。產品眾籌不會停留在前期的營銷層面,而是要扮演一個線上孵化器的角色,平臺能否利用自身生態圈資源為他們提供從渠道、營銷到用戶數據、基礎設施的整合服務,將是寡頭接下來競爭的焦點。

接下來可能形成兩極分化局面。一部分大平臺更加註重眾籌的參與感,一部分更加註重提供整合服務。前者更能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後者更能在商業上取得非凡成就。

希望未來國內數一數二的眾籌平臺能讓更多草根散發他們的光彩,實現他們的夢想。讓人感受到眾籌的意義之所在。

眾籌 眾籌平臺 參與感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港人藉海外眾籌平台助開發

1 : GS(14)@2016-03-07 23:07:36

【明報專訊】本港眾籌市場仍未取得突破,令近年不少香港設計師及港商,紛紛利用海外眾籌平台Kickstarter,集資完成設計夢。透過海外眾籌平台,令概念獲國際化投資者認識,最終集資成功,更可提早測試市場反應。有設計師多次使用Kickstarter集資製成多個產品,亦有個案曾於一個多月已成功在Kickstarter籌集120萬元開發產品。



明報記者 陳偉燊

本身念平面設計出身的設計特區創辦人兼創作總監梁慶紀,當年曾替外國玩具商設計飼養米奇老鼠的電子寵物機(俗稱他媽哥池)銷售到日本,售出40萬部。2009年正式進入開發產品之路,但他回憶早年接觸客戶及潛在市場,需動輒到日本擺攤位參加展覽甚至香港禮品展,了解客戶反應之餘,亦需透過參加香港出口商會主辦「香港智營禮品設計大賞」甚至日本最高榮譽產品設計賞G Mark(優良設計獎),以取得更大認可性及增加曝光,其間所費時間及開支均見龐大。

設計師:Kickstarter集逾400萬開發產品

隨眾籌平台成立,越來越多待開發商品已轉到眾籌平台融資,除可成功集資外,更可藉此提早接觸市場及了解反應。梁慶紀早前將可供iPhone變身為「雙卡雙待」的SIM卡藍牙薄身裝置開發方案,放上Kickstarter嘗試募資30萬港元開發費,最終成功籌集40萬加元(225.8萬港元)及獲海外媒體報道。後來在推動Holga相機電子化方案,在預算募集40萬港元開發費之上,獲融資32萬加元(180.7萬港元)。

港商:收到錢才開發 降風險

至於長期跟進移動通訊設備電源產品及配件的A Magic公司負責人葉嘉俊,於開發出可快速充電的磁頭插充電線新方案,已於15年9月份放上kickstarter融資,最後在10月中籌集到120萬元,遠較原定集資50萬元的目標為高。葉嘉俊稱,經眾籌平台融資,可讓開發商收到資金後才開發新產品,降低風險,同時在籌資過程中獲得全球逾200間傳媒跟進,為其產品變相帶來宣傳作用。

須聘專業公關拍片 注意物流費

雖然眾籌表面容易為設計師及廠商成功籌集到開發產品資金,但當中所需多重工夫及費用,絕不能夠輕視之,梁慶紀稱,經眾籌平台展示產品,事前要出資聘請專業公關公司去籌拍視像片段,並且要全天候回覆查詢,亦要在成功開發產品後寄送給全球的投資者,花去相當物流費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7/news/ec_ech1.htm

雲籌網略:眾籌平台是否應該設立苦主基金?

1 : GS(14)@2018-03-04 15:39:26

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Indiegogo相繼吸金逾千萬、奪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的智能咖啡機Arist騙局,擾釀幾年,終於宣告爆煲,農曆新年前被替Arist進行工程設計的公司入稟追數,創辦兄弟的大佬趙公允,不認不認還須認。Arist原定2015年6月出貨,過去近3年來,公司最少7次以不同理由「走數」拖延發貨,被不少國際投資者謔稱為Arist騙局(Arist Scam)。上年3月,創辦兄弟的細佬 Benson Chiu突然劈炮,還發表網誌揭臭史「不能再容許自己繼續於一個充滿謊言及欺騙的世界工作,是時候講拜拜」。數以千計有份參與眾籌的民眾,恐怕資金注定要打水漂。網上流傳大量XX富豪獨具慧眼投資初創YY公司,最後回報百倍、千倍的刀仔劈大樹故事,搞到有個錢的素人都紛紛效法,結果自然是悲劇收場者眾。其實,投資初創企業風險本來已經極高,更何況各種騙子開始大行其道,魚目混珠比比皆是。統計顯示,初創企業絕大多數在成立一年內都失敗,即使幸運捱過第一年,之後幾年累積失敗率還是不成正比的高。大家有可能都會聽過VC的朋友講,現時的風險投資可能九成九會輸,最後靠一個食糊翻本。眾籌未出現前,初創企業投資一般由Angel investor,Venture Capital進行,他們本身或者是團隊擁有專才,有資源、有辦法、有人脈去稽查創辦人背景實力、突破訊息不對稱,比較合理地衡量項目成功機會,然後才制訂相應的投資方案。但自從2009年Kickstarter誕生後,各個眾籌網站,如FringeBacker、Indiegogo、ArtistShare等雨後春筍湧現,幫助很多小創業團隊克服早期融資的障礙。歐美各國也相繼推出法案監管這門新興行業,例如美國2012年便推出《促進創業企業融資法案》(JOBS),於是在股市、樓市等賺錢的散戶,也相繼參與這門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眾籌網站協助不少公司籌集資金,將創意實現為產品,膾炙人口的智能手錶Pebble,於Kickstarter籌得逾1,000萬美元!只要項目有gimmick、夠吸引、公關宣傳做得好,就有人主動上門送錢,自然吸引一批有創意念頭、創業熱誠的年輕人申請。然而,一個硬幣有兩面,眾籌網站吸引真正創業者之餘,也難免被「IT寶藥黨」利用、乘機混水摸魚,拍一條好型的短片,然後在各大社交平台廣傳,找一些KOL吹噓一番,眾籌項目推出初期,找碌卡黨付錢認購,營造大受歡迎的氣氛,從而騙水魚入局。在眾籌史上,著名的「寶藥黨」案例,相信是Lily Camera,聲稱無需操控的無人機,2015年全球眾籌,創下逾6,000人認購共3,400萬美元的紀錄,最後不僅收不到貨,公司上年還倒閉了。另外,號稱以電路控制水溫及水壓的咖啡機ZPM,原定2012年3月出貨,共籌得近37萬美元,2015年10月宣佈放棄生產,並正式結業。眾籌項目失敗,投資者幸運的話,可以獲發還投資金額;然而,像Arist這類甚至騙倒「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專業評審的公司,投資者最好打定輸數。騙徒手法層出不窮,投資者防不勝防。其實,眾籌業界應否效法旅遊界,設立賠償基金,防止投資者血本無歸?筆者舉例,立法規定,眾籌散戶每100元投資,抽取5-10%金額,注入賠償基金,由當局共同監管,若有眾籌項目不幸爆煲,散戶可獲九成、甚至全數賠償,這樣大眾才不致逐漸失去對於眾籌平台的信心,以至於傷害了真正有需要、有潛質的團隊籌集早期資金。無謂君facebook(微信ID:i-quan)
http://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304/203216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