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忘記會做微軟 不然就等死

2010-9-20 TCW




當台灣電子五哥今年上半年的獲利總和,第一次輸給傳產五哥的這一刻,台灣的電子代工業,正站在一個轉型的十字路口。

三年前,當華碩推出第一台以簡便、快速上網為訴求的小筆電EeePC時,在市場上引起轟動,曾經每五秒賣出一台,刺激惠普(HP)、戴爾(Dell)等國際大廠跟進,被《富比世》(Forbes)雜誌評選為二○○八年年度風雲產品。

然而,不到兩年的時間,小筆電又殺成一片紅海。

現在,iPad問世半年後,卻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小筆電,成了iPad出現後的主要犧牲者,看到iPad的出現,過去做小筆電的台灣業者,又開始了一窩蜂的平板電腦風潮,然而,這次能成功複製iPad平板電腦嗎?

「如果你的出發點是把Netbook(小筆電)做小,變成平板電腦,對不起,死路一條,你要想的是把smart phone(智慧型手機)做大。」

這是一位市值上千億的科技代工大廠,採購主管的告白。

他,在科技業資歷超過十年,從國內某品牌廠的研發工程師做起,經歷過台灣科技產業起飛的年代,看盡PC產業的興衰起伏,也曾主導過小筆電的研發與製造,如今手握千億採購金額,對於台灣電子業的結構有深刻觀察。

以下是他在前線的第一手觀察:

兩 年前我就對Netbook不看好,我說這個東西是「曇花一現」、「falling star」,一個品牌多賣一台Netbook(小筆電),他就少(賣)一台Notebook(筆電),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多賣多死,revenue(營 收)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利潤更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

「賣小筆電是虛的,賣越多死越慘」 Notebook至少還有兩萬塊,Netbook只要八千塊,淪落到外勞買來打skype回家的工具,這樣的市場你還留戀什麼?賣越多死越慘啊!表面上看來,這幫助他們把市占率提升,但這是虛的,對獲利沒有幫助啊!

小筆電剛出的時候,大家講說第一年十五咪(編按:million,百萬台),第二年三十咪,第三年四十五咪,再來馬上五年內就破百咪。大家是這樣想的,但去年三十四個咪,今年還會繼續衰退啊!

平板電腦今年是蠶食,明年是鯨吞!

iPad是硬體簡單,但豐富了應用軟體。兩年前的小筆電,是華碩發動的失敗的減法革命,當時以為這是個成功的減法革命,但是他同時減掉了軟體跟硬體。

平板是蘋果成功的減法革命,硬體減的更誇張,筆電七四七的噴射引擎,蘋果的CPU A4減到只剩下機車的引擎。

iPad為什麼可以待機七天還有電?因為它瘋狂減了硬體,沒有USB孔,沒有讀卡機,也沒有耳機,只有一個連結器,但在軟體上它豐富得很啊!硬體上它只有摩托車,但上網比飛機還快,人們會appreciate這個東西。

「搞低價結果,傷敵七分自損三分」 小筆電當初出來的時候被稱為上網機,結果iPad上網速度比它快三倍!第一個實現微軟與英特爾夢想的竟然是蘋果,真諷刺!

兩年前小筆電是潘朵拉,打開的下場是所有人的ASP(平均單價)全部往下降,雖然有量但沒有價,七傷拳,傷敵七分,自損三分,多賣一台把敵人幹掉一台,但你同時傷了自己,高價格的筆電賣不掉啊!

小筆電曾經定義為你的第二台NB,但現在淪落為外勞的電話機,iPad的減法不是只是為了減而減,而是減了為了加,加快上網速度,加快閱讀資訊的方便性,這個減法才有意義。

對於小筆電占比很高的公司,那就是等死啊!

iPad的市場是多出來的,我估計三年後會成長到一億台,不會因此侵蝕到傳統NB的市場,它硬生生在智慧型手機與NB中間卡出了一個位置,這個位置本來是小筆電想要的。

整個產業沒有一個完整配套的solution跟它打,但是以後會不會起來?會啊!為什麼兩年前我說小筆電必死?因為它進入障礙低啊!

台灣人的宿命,就只能賺組裝的錢,這是宿命啦!

你 在某方面的成功會造成你在另一方面的失敗,這是經營者與主事者的心態要改變,如果心態再不轉過來,沒有破釜沉舟,以宏達電為例,他以前做PDA代工做得很 成功,但如果一直顧著眼前的成功,沒有想到要轉,那就沒有今天的宏達電啦!現在也是一樣,當他發現Android才有未來的時候,就把微軟的工程師全部轉 到Android,叫他們忘記「以前會做微軟」,不這樣就會死翹翹啊!

富士康還在想著以前最賺錢的時代是摩托羅拉V3的時代,所以轉不過來啊。

一個成功的平板電腦,硬體要簡單,但簡單反而難。一個長期做汽車的公司,你覺得它能馬上做出一台摩托車出來嗎?他很會做五千cc的引擎,但你要他做出一台五十cc的,要減掉兩個零耶!英特爾做的CPU都必死,雙A(華碩、宏?痋^研發能力再強,能馬上做出十萬個軟體來嗎?

從硬體轉軟體,最大問題在人才 從硬體走到軟體,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卻困難重重,最大的問題在於人才的嚴重不足。

「台 灣的軟體過去二十年被微軟給慣壞了,只知道修修改改,懂開發的不多,」一位曾擔任過美商軟體大廠高階主管,現任國內某代工大廠的軟體總監,很感慨的表示: 「過去二十年我們再怎麼努力,也不過培養了六百五十個(軟體)工程師,現在去大陸,一個月就可以訓練出一百個,外面還有五百個排隊在等。」

「在學校培養出來的人,台灣就是硬體製造,離軟體開發、雲端運算『很遠很遠很遠』,」他指出,以前國際大廠如戴爾等客戶來,都是談硬體的價格,但現在,來就直接問你「軟體(部門)有多少人?」這顯示軟體研發能力已成為當前科技業最主要的競爭力。

「當公司要從製造硬體,轉換到軟體和服務,現有的營運系統(台灣代工產業),並不熟悉如何操作這種新營運模式。」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

他解釋,「電子代工產業擅長玩的是,有限利潤下進行成本減法的遊戲,」客戶給的資源是固定的,能從哪裡再多省一點,不管是供應商的利潤還是材料的採購成本,只要少一點,公司的成本就能再下降一點,這個遊戲,常常是零和的結果。

「服務的邏輯卻不是這樣,」以蘋果的App Store為例,蘋果要建成一個有影響力的平台,先考慮的卻是如何讓別人賺到錢。「這個『共利』的平台策略,值得台灣廠商思考。」李吉仁說。

「創新分兩種,技術創新和商業創新,」李吉仁分析。台灣廠商許多生產的know-how是自己培養出來的,蘋果卻相反,除了作業系統跟介面軟體,大部分內容和軟體都是市場上買得到的。

再不改變,台灣電子業會有什麼影響?「硬體代工不會滅亡,只是利潤越來越薄。」李吉仁下了這個結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27

創新還是等死?新版微信引發運營商內部激辯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09/230900.html

8月9日消息,在推出類短信和彩信業務後,馬化騰和他的騰訊終於動了電信運營商「最後一塊奶酪」。

7月19日,微信iOS推出了4.2版,其中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增加了視頻/語音通話功能。在微信2.0版本推出時,業界就曾以文字信息和語音短信對運營商傳統短信和彩信業務造成衝擊展開討論。一年之後的這次悄悄升級,卻令運營商內部陷入激烈爭論。

有運營商員工在試用當晚稱「脊背發涼」,甚至發出「三大運營商將徹底淪為管道」、以及「騰訊的野心就是成為第四大運營商」的哀嘆。另有運營商員工卻認為運營商管道化趨勢不可避免,但騰訊此次一腳踏入「灰色地帶」,是在監管部門的「槍口下跳舞」。

國際運營商對網絡電話態度不一

實際上,利用電信運營商基礎網絡實現語音通話並不是新的技術突破。不過微信之前只擁有語音短信功能,與電信運營商雙向、不間斷的語音通話還是所有區別,而4.2版增加的視頻/語音通話也使其具備了與Skype等類似的網絡電話(VoIP)服務功能。

目前,國內外監管部門和運營商對VoIP業務態度並不相同。如Skype曾在俄羅斯、中東、印度以及荷蘭等多個國家遭遇過「封殺」。

今年6月,瑞典電信運營商TeliaSonera也曾計劃對使用VoIP服務的用戶繳納額外6歐元的額外費用,其中包括Skype這類軟件服務。

不過,美國運營商大多對VoIP服務表示歡迎。美國AT&T公司首席執行官蘭德爾·斯蒂芬森(RandallStephenson)近日在 一個投資者會議上發言時指出:當前移動用戶減少無線語音服務的消費趨勢仍將繼續,並有望在短短幾年內出現智能手機用戶根本不會再使用語音通話服務的局面。 偶爾進行語音通話的用戶則可能會選擇VoIP網絡電話應用程序(如Skype等)。

而韓國運營商則對VoIP服務持限制態度。韓國最大的移動運營商SK電訊近日稱,移動VoIP的增長將「對移動運營商的語音收入產生直接的負面影 響,同時將迫使運營商們出現營收下降,或者停止對網絡維護與升級的投資。」韓國監管機構目前已經批准該國移動運營商們可對over-the- top(OTT)VoIP應用程序的使用進行額外有效收費,或對其進行完全限制。

微信遊走在國內監管「灰色地帶」

在國內,VoIP業務則一直遊走於灰色地帶。2005年為限制VoIP的發展,工信部(當時還是信息產業部)曾出台政策,明確限制國內民營資本進入網絡電話市場運營。此後,網絡電話被歸屬於基礎電信業務,只有電信運營商才有權發展。

不過,VoIP業務在國內一直在灰色地帶迅速發展。直到2009年已有3000萬用戶的UUCALL被監管部門強制停止服務,VoIP業務發展一時遭遇重創。

著名電信分析師付亮對此表示,VoIP業務在國內遭遇監管最嚴的是「電腦-電話」(PCtoPhone)服務,而騰訊QQ、MSN等在國內的「電腦 -電腦」(PCtoPC)語音/視頻服務是一直放開的,而微信目前出現的(PhonetoPhone)是隨著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出現的新業務模式,目前尚未 有進行監管先例和放行條例,屬於監管的「真空地帶」。

中國移動稱近期不對其分析應對

目前,國內運營商官方對新版微信並沒有表現出明顯應對態度,相反在內部員工層面引發了激烈討論。

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對手機語音收入的依賴性最高。根據中國移動公佈的數據,其2011年移動用戶MOU(平均每戶每月通話分鐘數)達525分 鐘,同比略有下降;語音業務收入達3642億元,佔運營收入的比例為69%。中國聯通移動語音業務佔其移動服務收入的51.3%,佔運營總收入的比例約為 25.3%。而中國電信移動用戶MOU約為269.7分鐘,移動語音業務佔其移動服務收入的56.6%,佔運營總收入的比例約為15.8%。

原中國移動數據部總經理、現市場部總經理高唸書在與搜狐IT電話連線中透露,中國移動內部目前並沒有對新版微信對手機語音的衝擊進行數據分析,近期也沒有相關計劃。

中國移動內部人員對此表示,語音通話需要聚合群體效應,騰訊本身無法對通話質量進行優化和保障,短期如達到一定量級勢必會對運營商網絡造成巨大壓 力,而運營商對其進行限制也很容易。從長期來看,而中國移動在正在規模部署TD-LTE實驗網絡,未來2-3年內主管部門或將發佈4G牌照,因此並不需要 太多憂慮。

早在2010年,中國移動就曾以「移動QQ以極低代價吞噬移動GSM網絡流量」問題要求與騰訊重新談判合作方式與分成政策,當時有數據稱「僅廣東移動就有40%的數據流量來自移動QQ」,此消息曾造成騰訊股價一度下跌。

運營商員工內部激辯

知名博主、通信專家陳志剛對搜狐IT表示,微信加入語音通話功能在國內監管方面確實面臨一定政策風險,不過從運營商角度來看,目前來看所謂衝擊從心 理層面更大一些。目前使用微信的人都是智能手機用戶,這部分人幾乎都已選擇了運營商包月套餐,從實際使用情況上看對流量轉化為語音通話的需求不大。而視頻 通話更是一個噱頭,中國3G用戶早已超過一個億,可以看到3G視頻通話本身並不被中國用戶所歡迎,即使在3G牌照早發了10年的歐美國家也是如此。

中國聯通相關部門人員對搜狐IT表示,今年集團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發展3G用戶與提高利潤率。新版微信無論是語音還是視頻通話功能都離不開運營商的基 礎網絡服務,這對中國聯通的3G網絡是一個優勢,也會對中國聯通發展3G智能手機用戶特別是校園用戶提供幫助,從短期來看應該不會對微信進行限制,對於中 國聯通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更好的加強流量經營。

中國電信內部工作人員則表示,從長期來看,語音業務縮水、數據流量爆髮式增長已成為一個大趨勢,全球運營商管道化已很明顯。不過騰訊在一款應用內置 入網絡電話形式的服務確屬打「擦邊球」,這需要看監管部門的態度。中國電信需要做的就是保障流量增長需求同時,提升數據經營的利潤率。

創新還是箝制?

知名互聯網評論人洪波認為,對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迅速發展,騰訊、奇虎360、小米、盛大與淘寶等互聯網企業都在進行手機即時通信佈局,而語音已成為必須做的一個功能,是一個「標配」,對於騰訊來講監管並不是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

今年6月,工信部公佈了《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意味著多年以來封閉的電信行業終於開始逐步向民間資本打開了大門。對於運營商而言,期望監管政策阻撓移動互聯網企業對傳統語音市場的滲透已不現實。

在此之前,國內三大運營商也分別推出了與微信類似的業務,如中國移動的飛聊、中國聯通的沃友,以及中國電信的翼聊等應用,但目前無論從產品、運營, 還是用戶數量都與微信不是一個級別。從更廣的角度看,運營商為應對移動互聯網衝擊所建立起來的基地業務在經歷最初的「高歌猛進」後,目前多數面臨後繼乏 力、生態鏈建設與現行體制衝突等諸多問題。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運營商應該在企業體制、創新激勵、人員引入等方面進行更多反思。從國外發展來看,從kik、viber到tango等類VOIP 應用都已逐步普及,中國移動互聯網需要的不是監管箝制,而是需要運營商與互聯網企業更好地進行業務合作,各自利用自身優勢加速國內產業鏈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85

689無腦敗家胡應湘:香港等死

2013-10-10  NM
 
 

 

上市公司合和實業(65)主席胡應湘,四代在香港紮根。

他六十年代已經營地產,發跡比李嘉誠更早,是首位港商睇準大陸改革開放,最早殺入國內的投資者。

他見證著香港經濟的起落,政治的風浪,對香港有著一份濃厚的感情。

面對同行李嘉誠撤資、香港政經不穩、施政進退失據,胡應湘按捺不住,本週一向本刊透露己見,分析時弊。

他認為香港的成功,是有賴殖民地時期建立起的香港四大基石:房屋、醫療、教育及法治,其中房屋政策已被摧毀。

他又對梁振英政府的「無能」大感憤怒:「僵化!多爭吵又無好政策,變成二流政府,整整嚇變埋三流!」

胡應湘今年已七十七歲,坦認「時不我與」;說到香港前景,他再動氣說:「香港等死。」

週一下午,記者走進合和中心頂樓、胡應湘的辦公室,耳邊傳來古典音樂,眼見地上、抽屜,放滿地圖。唸土木工程出身的胡應湘,最愛「按圖索驥」,談到激動處,即攤開地圖,東指西指。他又對香港、美國及中國的歷史背景,瑯瑯上口。穿著簡樸恤衫的胡應湘,在玻璃窗外的維港景色下,將心中積聚的怒火爆發。

鬧房屋政策:幫唔到窮人

信奉自由經濟的胡應湘,對房屋政策鬧得最狠,尤其香港政府竟無地起公屋。四叔李兆基捐地,更是滑稽,「係呢個世界最滑稽嘅事。香港政府有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土地,係大業主,竟然人哋(四叔)揸啲啲就話捐俾你。你自己諗嚇,呢個邏輯啱唔啱先,上邏輯堂肯定肥佬啦!」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反對開發郊野公園建公屋,他亦攤開地圖,圈住淡水湖罵:「佢話開發公園大家要飲海水,根本係危言聳聽,香港人從來唔使飲海水。我哋阿爺第一代有薄扶林水塘,又係郊野公園,林超英又話唔得啦。咁蠢嘅?點做天文台長。一個人愚蠢無藥醫呢!」

「(林超英)咁蠢嘅?點做天文台長。」

兒子胡文新的房間只是一牆之隔,對於這個接班人,胡應湘十分放心,「佢條路自己決定,佢醒目o架喇!」

「(捐地)係呢個世界最滑稽嘅事!」

這時他拿著白紙,畫上一個金字塔,比喻為社會,解釋房屋政策之「重」:「(中間嗰批人)出啲力就可以上到去,(最上嗰批)唔使幫,更要抽稅,幫最底嗰層,社會先會穩定流動。」他指,最底層的一群是最絕望的,要讓他們有希望向上流,「一定要起公屋,起碼有瓦遮頭,再有小型積蓄,先有向上流嘅希望。逼香港人住籠屋,係Cage Animal,心理學家做曬實驗,老鼠困得耐啲,當堂都好勇鬥狠。點解要困住香港人呢?點解唔起公屋,等啲人唔好咁多戾氣?你(行山)嘅快樂,卻建築喺人哋痛苦身上。」化療醫傷風近年政府左撲右撲「搶地」,其中一招「收地」,胡應湘亦頗為質疑:「政府賠錢一千呎收我塊地,但第日昇到三千蚊,對原有嗰個好唔公道。」最終只會導致市民不願放地,他憶述:「以前英國佬唔係,佢用Letter B(乙種換地權益書。土地持有人可以持有的農地換取住宅地),五呎農地換二呎屋地,即係政府攞多咗地方起屋,再俾番張欠單你。你可以賣俾發展商,更不會有強搶民產的意思。唔見農地的市民換咗塊地,又可以保留升值價值,仲有彈性係容許自由買賣。呢個政策點解唔重推呢?」愈說愈勞氣,對於樓市辣招,胡應湘只劈頭一句:「香港(樓價)係畸形夾到咁貴。」他輕敲桌面道:「(政府)呢個變相係斂財啫!市民已經辛苦,你仲要交印花稅,咪即係令佢百上加斤。結果唔理青紅皂白,全部打殘。炒嗰個(問題)其實係傷風,你(醫)唔好用最猛嗰劑,嗰劑叫化療!」他預期樓價會下滑。

胡應湘檔案

鬧政府:進退失據

去年特首選戰前,胡應湘與兒子胡文新曾現身梁振英競選辦,招來「梁粉」疑雲。這次胡應湘承認曾與梁振英私下會面一次,就房屋等政策發表意見,不過梁振英「無任何反應」。「佢(梁振英)苦笑囉!佢唔係唔想做嘅,只係而家進退失據。個個鬧兩句就神聖不可侵犯,我要郊野公園,你又寫低佢,我要房屋,你又寫低佢,巧婦難為無米炊。我哋要一個強勢政府,唔能夠一聽到有人反對就縮,你要知道自己個政策想點。」胡應湘強調先謀定而後動,現政府明顯無「謀」,「政綱要折衷,Compromise(妥協),無話有萬能丹的。」但他認為政府能扭轉頹勢的機會不大,並嘆道:「政府無啦啦唔會變強,應該點?無嘢可以做。睇住香港,會一路衰,你衰到貼地或者先有機會(反彈)。而家(政府)咩都唔郁得,香港已經開始decline了。」

內部僵化「香港二流社會變三流。」

他再彈:「多爭吵,又無好政策,削弱曬競爭力,香港變成二流政府,整整嚇變三流。而家政府係僵化。」他冷笑說:「奶粉政策更是滑天下之大稽,走白粉都唔使罰咁多錢,連澳門政府都識直接搵(做生意嗰班人)交涉。」胡應湘亦身受「僵化」所害,「叻人唔會做公務員,後生仔點會肯入去呢?我按程序入則,負責批准嗰個人唔係研究點樣幫你批到,而係研究點樣唔好俾人鬧。」他說簡單如設置街板,亦要經九個部門同意,官僚至極。又如梁振英一方面提出增加土地建屋比例,但政府部門另一方面卻提出削減;而啟德用地已丟空十數年,東九龍規劃未完善,胡直言情況已是「籠裡雞作反」,「自己拗撬,做唔到嘢。香港等死。依家見港大,邊有人肯做校長,容乜易下一步學生同你鬥爭呀?」

飛俠胡應湘「決戰」超人李嘉誠

胡應湘與李嘉誠相識接近半世紀,七八年於廣州發展中國大酒店,是兩人首次合作。至八七年又合作競投九龍灣展貿中心地皮,同年五月合和供股集資五十億,長實又包銷一成三,兩人老友鬼鬼。不過,後來胡應湘因洋名「哥頓」而被稱為「飛俠」,李嘉誠就被譽為「超人」,友情開始變質。近十餘年,雙方關係更因兩個項目益發緊張。先是○二年中,胡應湘的港珠澳大橋藍圖,構思在大澳興建貨櫃碼頭;這將影響和黃利益,雙方因而割席。當時胡一句:「李先生變了。」超人頭馬霍建寧即越洋反擊:「唔好做我嘅世界。」一年多後,胡應湘的dream project——「灣仔Mega Tower酒店」受到阻攔,爆出強烈反對項目的堅尼地道居民陳富強,原來與李嘉誠關係密切。胡應湘這才如夢初醒,並大爆曾收過一個電話,對方指項目不會通過,著他將地皮轉售。

論誠哥撤資:好爽脆「佢(誠哥)份人好爽脆!」

對香港前景無望,記者未曾開口問他去向,胡應湘已經斬釘截鐵說:「我無準備撤資。」同在商界打滾幾十年,李嘉誠近月頻頻出招:百佳賣盤、分拆港燈、傳聞屈臣氏上市,撤資意味甚濃。胡應湘對超人決定不願多談,幾經追問才說:「唔知係咪撤資,撤都唔出奇,佢八十幾歲人,唔係咁緊張。」又說:「佢變唔變,唔係咁清楚。但交手咁多次,佢對人對事都好均真,好爽脆,牙齒當金使,講一句係一句。」數十年相知相惡,「乜嘢甜酸苦辣榮耀都見過曬,我諗佢同我都有呢個感覺——為香港可惜。」眼前亂局,使胡應湘回憶起過往殖民地政府的施政。他認為英國帶來法治,成為香港的核心價值,又論及房屋、醫療及教育這三大基石,「廣東人話嘅,大家都有瓦遮頭,仲有好多人忘記咗嘅天台小學,令少機會、少資源嘅人,都可以有機會和希望,一直行之有效。」他特別提到社會福利,「一九二九年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想出製造就業,工人返工,一人一日一蚊,是為workfare。」後來workfare變成今日的welfare,「社會福利做得唔好,會係一個計時炸彈炸死自己。你睇美國政府有十六萬億國債,奧巴馬仲要伸手攞錢喎!第時香港有普選,議員為爭取票數,會亂咁要求加福利,累死香港。」他強調年輕人不要攞綜援,並打趣道:「呢啲係毒藥!如果我老豆俾一大筆錢我,我都會遊手好閒,變咗二世祖,好多女仔有難。」

談中港矛盾:友好協商「我為香港可惜!」

對胡應湘來說,爭奶粉、爭幼稚園學額、爭資源,都可以反成商機。他建議在河套位置,取兩至三平方公里土地,開闢一個包羅住屋、飲食及旅遊等需要的商貿城。說得興起,他馬上翻出地圖,又在紙上寫筆記,「大陸人嚟到,圍住佢,唔入嚟香港,連簽證都唔使。全世界邊個國家唔係賣廣告叫人來旅行?新加坡都流緊口水啦!」早於七八年大陸改革開放,胡應湘已回內地發展廣深珠高速公路及發電廠,押注大陸。當時內地法治只是初級階段,胡直言「摸著石頭過河」,「阿叔我無驚過,因為信鄧小平。佢曾三起三落,對改革有決心,亦有切膚之痛。」當時胡應湘在內地的合同,條文只註明:「如雙方有爭議,透過『友好協商』解決。」面對上海自貿區及前海等「特區」來勢洶洶,胡應湘叫大家放心,「唔使擔心!香港最大優勢係法治,國內暫時無呢個制度。」

合和中心採用圓柱體設計,由胡應湘親自設計,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八十年代初落成時,是全港最高的大廈。前方是合和二期的地盤,胡應湘這個心血結晶,與多方周旋達四分一個世紀後終可動工,有望於二○一七年完工。(廖健昌攝)

行將退休時不我與

胡應湘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後回港,六九年創辦合和經營地產建築,曾與長實、新地、新世界及恆隆合稱「華資五虎將」。後來合和專注內地基建、泰國鐵路,規模漸與其他四虎拉遠,現合和連同分拆出來的合和基建,市值共三百五十億。匆匆四十四年,兒子胡文新接班,他坦言無甚教路,「我最記得老豆教我,錢要自己搵返嚟才能享受,我都係咁教仔。」他每天仍自己駕車到灣仔上班;在灣仔出生,在灣仔成長,他一直希望打造一個灣仔王國,在腦海構思多時的合和中心二期仍是爛地盤,完工之期最快為二○一七年。胡應湘先摸一摸木桌子,「我擔心身體,好彩健康好好」,再用手指一指合和二期地盤位置:「我想退休,但係要搞好隔籬先,係最後一擊,時不我與喇!」

一人一句論走資

誠哥撤資令全城譁然,引發對香港前景的疑惑;除了胡應湘,政經界名人都各有睇法。

全國政協常委陳永棋:

「你有無聽過『十年一覺揚州夢』?香港唔爭氣,就好似揚州漕運咁,當興建公路後就無咗競爭力,最後揚州得番三把刀:廚房刀、飛髮刀同批腳甲刀。而家香港人終日將焦點放喺矛盾,政府又積弱,咩都做唔到o架,終有一日香港會collapse。」

股壇老手詹培忠:

「李嘉誠係全港最唔開心嘅人之一,因為佢一日要諗太多嘢喇!我相信社會愈亂,愈係機會,所以即使佢撤資亦無所謂。一雞死一雞鳴,香港下一隻大雞係邊個?馬雲呢個僆仔幾巴閉呀!」

政壇元老李鵬飛:

「誠哥同梁振英從無磨合過。聽到不少左派聲音,話『嘉誠哥,你要撤咪撤囉』,佢不嬲多外國投資,好多年前香港嘅投資,已佔集團總投資不足兩成啦,而且內地大把人對香港有興趣,唔使靠佢。香港前途?仲要睇多一排,因為明年就佔領中環。」

前滙豐大班鄭海泉:

「我唔覺得(李嘉誠)係撤資,呢啲買賣嘅嘢嚟嘅。香港嘅競爭力係無以前咁大,周邊好多地區都趕上來,例如上海及新加坡,相對吸引力,不及以前。但香港經過咁多波折,我對香港無失望,一個社會自然有好多問題要解決,大家耐心啲。而家社會撕裂得好犀利,香港人要學嚇包容。」

亞洲金融主席陳有慶:

「佢(李嘉誠)有錢賺,自然要take profit,係生意行為,唔係撤資。我喺香港幾十年,經過咁多次上上落落,最後香港都係福地,無理由去撤資。繼續有好嘅機會,我哋都會去投資。」

霍英東集團行政總裁霍震寰:

「我睇唔係撤資。可能歐洲而家回報率高啲,多平嘢執。我哋幾十年來對香港都好有信心。香港經過幾次轉型,都愈轉愈好,又有中國喺背後,係強大嘅支柱。最近講緊自由貿易區,國內愈來愈開放,香港可發揮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37

“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 作家張賢亮,資本家張賢亮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632

張賢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不是陰差陽錯,他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2013年秋天,張賢亮把自傳片斷交給南方周末發表。

2014年春天,他豁達地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在等死,不是開玩笑,我現在是肺癌晚期,如果我明年這時候還活著,我再給你寫東西。”

2014年9月27日,張賢亮辭世。

2014年9月30日上午10點,銀川殯儀館最大的悼念大廳里,擁擠著據說1500人。電子橫幅的大字“沈痛悼念張賢亮同誌”下,輪番播放張賢亮在各種場合的照片。張賢亮躺在鮮花中,身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寧夏文聯黨組書記兼主席鄭歌平在致悼詞時這樣開頭。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正偉、白立忱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右邊的最前面。

與張賢亮的巨大知名度相比,媒體對寧夏的認知成為笑談。CCTV新聞頻道播報張賢亮追悼會消息,把“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讀成“銀川鎮,北堡西部影城”,隨後做了更正。騰訊娛樂的新聞標題幹脆把追悼會挪到了“西寧市殯儀館”。十多年前,當地的報紙就在連續討論“寧夏在哪里”,因為很多信件地址寫的是“甘肅省寧夏”。

按說張賢亮和電影界關系密切,他的《牧馬人》、《肖爾布拉克》、《黑炮事件》等9部小說改編成電影,張藝謀的《紅高粱》等從張賢亮的鎮北堡西部影城走向世界,但電影界幾乎對張賢亮的離世沒有反應。

告別大廳外的花圈足夠多,“備極哀榮”。作家楊爭光看了網上的現場照片後疑惑,“這是在八寶山嗎?共和國如泣的歌者走了,應該有萬人誌哀的場面。”門口右邊第一個花圈的落款“賢妻馮劍華”。頭發花白、這天著深色衣服、身材依然挺拔的馮劍華,站在接受慰問的家屬行列首位,她旁邊站著濃眉高個的80後兒子張公輔。

張賢亮的“原罪”

1980年,經過22年勞改和勞教,從西湖農場回到銀川的張賢亮,跟比他小十來歲的散文組編輯馮劍華做了《朔方》的同事,兩人最終結婚。張賢亮見到未來嶽丈時鞠了一躬,這深得馮劍華父親的心:“此子面相不凡,不愧是大家庭出身,將來必有大出息。”婚禮並不浪漫,在單位會議室舉辦,馮劍華親手縫了一紅一綠兩床緞面被子。他們搬到偏遠的一間小房間,每天擠公共汽車上班。

演員朱時茂送了花圈,他的花圈旁邊是賈平凹的。《靈與肉》是婚後張賢亮寫的第一部小說,一夜成名,次年,兒子張公輔出生,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因在電影中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那年44歲的張賢亮給馮劍華的印象是,因為長期“改造”人變得格外謙卑,在編輯部逢人就叫老師。他去北京等地出差回來,總會帶些煙茶等小禮物送人,馮劍華不以為然:“為什麽總是你送別人禮物,別人怎麽不送你?”

她感覺他總對政治風浪有一種怕。一次“清除精神汙染”,張賢亮的一篇小說受到批判,深夜,馮劍華發現張賢亮輾轉反側,她說:“怕什麽?你是城墻頭上的麻雀,見過陣仗的人,大不了把你打回農場,我帶著孩子跟你去!”張賢亮這才稍稍安下心來。

馮劍華是根正苗紅的紅五類,父親是煤礦工,她初中畢業留在礦上當了工人,後來又穿上當時最被艷羨的軍裝,1974年被推薦為“工農兵學員”,上了複旦大學中文系,同學中有作家梁曉聲。畢業後,馮劍華回銀川進了《朔方》編輯部。

與妻子新時代的“紅色貴族”身份相反,張賢亮有“原罪”的舊官僚資本家累及整個家族,爺爺是民國外交官;父親從哈佛商學院畢業回國後棄政從商,死於1948年;母親也在美國留學過。

黑洞洞的槍口, 不是意識流,是非虛構

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送的花圈排列在中國作協主席鐵凝、黨組書記李冰等人的附近。1985年,張賢亮的長篇小說《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巴金主編的《收獲》雜誌刊登,引起軒然大波,他對性描寫禁區的大膽突破,也讓一些老作家不安,據《收獲》雜誌的葉開回憶,冰心就給巴金寫信讓他“管一管”。

正和馮驥才在美國訪問的張賢亮,得知國內又開始批他。美國的好友勸他趁機申請政治避難。張賢亮又一次體驗到“無法控制的一絲心肌的顫動”。他在國外發表“愛國主義”聲明給國內同仁和“組織上”傳遞信號。回國後證明又是一場“虛驚”。

還有另一種怕深植張賢亮的內心。張賢亮曾幾乎餓死,那增加了他生活的勇氣;另一次,他被“陪殺場”、“假槍斃”,留下的創傷是終生的。“他時常做同樣的噩夢,夢見被拉去槍斃了。”馮劍華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黑洞洞的槍口不時出現在他筆下,讀者以為是意識流手法,馮劍華認為那是非虛構。

1980年代末,大墻文學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叢維熙給張賢亮打電話征集簽名,馮劍華接了電話,代為答應。後來,有人準備批判張賢亮,馮劍華把責任攬了過來:“名是我讓簽的,張賢亮不知道。”這一年,張賢亮最花心思字斟句酌寫成的長篇小說《習慣死亡》發表,馮劍華那時就認定,這是張賢亮的“巔峰之作”。

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代表組織出席了追悼會,他擁抱了馮劍華。幾年前編輯“中國新文學大系”1980年代卷,李敬澤曾系統地閱讀了張賢亮的作品,認為張是被低估的作家,部分因為“他對於小說家的身份和成就不特別在意”。

張賢亮幾篇有名的小說最後都加上了“愛國主義”尾巴。《靈與肉》結尾,許靈均謝絕從美國回來的父親接他一家去美國,而留在了勞改農場學校;《習慣死亡》則在結尾讓主人公從美國回到中國西部那片荒原,並且回到最初的那個女人那里,小說最後有番對話:

“你看,我都成了這副樣子了,你還來找我幹啥?”

“也許這就是我的愛國主義吧。”

李敬澤認為,張賢亮最被忽視的就是《習慣死亡》。他不同意把張賢亮作品里的“愛國主義”歸結為簡單的政治正確,“他複雜得多,從來不做簡單的選擇題”,“僅僅從文本敘述去揣度他的選擇,會忽略他的作品與現世選擇的混雜、曖昧與精神上的疑難。他是在與所處的時代思想互動走在最前列的作家。”

勞改農場里的 《資本論》筆記

余秋雨送的花圈擺在吊唁廳的入口處。他也是曾到訪西部影視城的眾多名流之一。自從小說被拍成電影、獲得各種文學獎項,馮劍華發現,張賢亮在勞改隊養成的謙卑很快消失了。

張賢亮的張揚、健談逐漸顯現,常能主導談話的方向和氣氛,跟郭德綱、余秋雨在一起神聊,他談鋒的機智和詼諧一點不遜色,在某些官場交往中他也談笑風生,跟領導拍肩搭背就像對待兄弟。

馮劍華認為還是環境給予人的“身份感”更重要。“要是一天到晚讓人呵斥、打罵,你怎麽能神采飛揚起來?”

鄧小平南巡之後,年近花甲的張賢亮也決定下海。1993年他購買有二十來戶牧羊人棲居的古城墻和戈壁灘來建西部影城,跟二十多戶牧民一一交涉,拿出了當時積攢的全部存款。

“多虧了他二十多年勞改生涯中跟農民打交道的經驗,他既了解農民質樸的一面,也了解農民狡猾的一面,最後勸這些牧民搬走了,搬遷費也給得高。”張賢亮也曾在小說中寫道,“我”歷練出了一種“狡猾”。

勞改隊既有和張賢亮一樣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也有沒多少文化的刑事犯,和他們二十多年的共處,讓他在《我的菩提樹》等書中對知識分子的人性有透徹的洞察:那些人“把嘴當×賣”。馮劍華觀察,張賢亮對知識分子人性弱點的判斷,到老年也沒有改變。這也促使他設法擺脫這種弱點。

“我搞文學純粹是陰差陽錯,如果不是1949年解放,我早就是跨國資本家了,怎麽可能寫小說?開玩笑!”1998年,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在銀川拜訪張賢亮的時候,他開懷大笑。

馮劍華看過丈夫在勞改農場讀《資本論》的筆記,她認為那一定程度上是張賢亮商業活動的理論指導。

《靈與肉》是張賢亮(左一)婚後寫的第一篇小說,他因此一夜成名。小說隨後被導演謝晉拍成了電影《牧馬人》,朱時茂(右一)因扮演剛平反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而成名。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

“我爸爸惟一的敵人是平庸”

吊唁廳門口有個哭成淚人的人——農民書法家牛爾惠,他守了三天靈,腿都跪瘸了。聽過張賢亮講課的回族文學愛好者馬克從寧夏中衛騎摩托車一百多公里來吊唁,牛爾惠又陪他一起跪。

牛爾惠的父親過去被打成右派。牛爾惠中學畢業後四處流浪打工,遇到了張賢亮,人生從此改變:從擺攤賣字到搬進影視城里的四合院“都督府”,做了張賢亮練書法的“書童”。夜里,跟張賢亮陪練書法的時候最安靜,但張賢亮思緒有時難以回到幾案,幹脆坐下來抽煙,說他看了不快的新聞想罵娘。牛爾惠入選了幾本全國書法名家辭典,當上了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手,也成了影視城里有房有車族。在“知恩堂”,牛爾惠把父親的照片和張賢亮的照片並列掛上。影視城的三百多個員工大多是像牛爾惠這樣的農民。

“別看他外面很風光,其實晚年的張賢亮很孤獨。不管別人怎麽評價,我從他身上體會到了溫情和慈愛。”2007年獲得魯迅文學獎的銀川文聯主席郭文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張賢亮自己給員工講管理,也請不同的老師來講,郭文斌也曾受邀來講過“尋找安詳”。

10年前張賢亮從寧夏文聯主席的位置退休,搬到影視城,郭文斌就是他在銀川的一二知己,從那時起,他發現張賢亮的註意力轉移到傳統文化上,也默默地做慈善。張賢亮每年給醫療機構捐款一百多萬元,幫助看不起病的人。後來,他從一家福利院領養了一個女兒毛毛。

馮劍華的印象中,辦企業之初,張賢亮更多的壓力是怕企業虧損。20年經營後,鎮北堡西部影視城已是5A級景區,被評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示範基地。

張公輔在悼詞中平靜講述父親留給他的精神遺產:“我敬愛的爸爸是一名戰士,惟一的敵人是平庸。”他還要繼續父親在最後幾年開始的幫助病人的“救生工程”。曾跟父親的友人韓美林學畫,畢業於四川美院動漫專業的張公輔,準備以後去學現代管理課程。

鎮北堡西部影城開業第一天,張賢亮帶領員工升國旗。 (鎮北堡西部影城供圖/圖)

大動物、小動物

張賢亮在小說中預言“作者”死於肺病,因為抽煙的緣故,預言應驗了,只不過不是小說中的65歲,而是78歲,算長壽了。

張賢亮住在北京的醫院,拒絕手術。2014年9月17日,他出院要回鎮北堡的家,救護車十幾個小時從北京開到銀川,路過山西,到了忻州,他讓停車,吃一碗山西刀削面再上路。

9月27日上午,兒子張公輔還想送父親去醫院,張賢亮說:“你能不能幹脆點?”他不同意搶救。下午兩點,昏迷了四個小時後,張賢亮辭世。

“他是大動物,我們是小動物。”很多人可能關註張賢亮的傳奇經歷、他的創業和財富,但李敬澤認為,真正的財富是張賢亮的文學作品。某種意義上,李敬澤同意張賢亮的驕傲,他曾說:“我的時代還不配讀我的作品。”

兩年前,張賢亮給馮劍華在影視城不遠處買了一戶農家院落,她特別喜歡那里的簡樸生活,在院子里種了吃不完的瓜和菜。

結婚34年,馮劍華體驗到了和張賢亮做夫妻的幸福,也經歷了痛苦與磨難。“他給我的幸福我接受,給我的痛苦我也接受。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只不過難處不同或沒有明顯表現出來罷了。”

悼詞最後,張公輔說,他父親交代,碑文寫上這句話:

“他來了,又走了。”

9月30日下午三點左右,遺體火化後,幹燥的銀川下了一陣雨。晚上,出席完葬禮回到自家陽臺上的郭文斌,看到賀蘭山頂出現了美麗的晚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63

傳統企業與互聯網:擁抱or拒絕?革新or等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1/151780.shtml

本屆“中國合夥人”班學員的最大特色是基本都是在傳統行業摸爬滾打很長時間,並且在傳統行業已經有了非常深的行業積累的企業。他們是思維開闊的自我革新者,面對互聯網的沖擊他們沒有選擇逃避,而是以一顆開放的心態去擁抱互聯網。馬雲說,“互聯網是一種思想”,而這是一群在思想上已經被互聯網思維變革了的傳統企業家。

面對在傳統行業積累多年的資源、穩定的流水,接入互聯網會對自己已有的市場、團隊造成很大的擠壓,這對於經營多年的創始人來說是一種很痛苦的抉擇,可是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你必須作出抉擇,要不自我顛覆,要不被別人顛覆。這些傳統行業的創始人們能來到“互聯網+中國合夥人”的課堂,都是抱有壯士斷腕、自我革命的想法,從這一點上講他們已經比他們的同行領先了太多。思想決定你能看見的遠方,能力決定你能走多遠。

誰是最後的顛覆者

互聯網時代誰是顛覆者?對於這個問題,當我們把目光習慣性停留在90後創業者們天馬行空的思維的大膽突破創新時,我們發現忽視了行業本身群體的自我變革。傳統行業的老板們已經從開始對互聯網的抵觸,轉變為主動去擁抱互聯網,他們理解了互聯網的大勢所在,要麽順從潮流迎風破浪,要麽被浪潮淹沒。 自我革命是重生,而被他人革命等待得只有消亡。

這幫在90後看來可能是大叔級的創業者們,有著比年輕創業者們更多的勇氣與舍得。不同於90後創業者們從開始就一無所有的心態,這些傳統企業家們很多已經是他們傳統領域的領軍者,而現在他們需要放下所有的身家,以空杯心態迎接所有的挑戰。放棄已有上億規模的成熟收入,用互聯網硬生生的去跟自己的已有資源去搶奪生意,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的,但是他們都笑著面對,等著鳳凰涅槃的那一天。他們知道能打敗他們的只能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你可以看到那些五六十歲的大叔在從頭再來的二次創業,這是創業者天生的信念和使命感。早已經財務自有的他們,本可以固守已有輕松來過,可他們是天生的創業者,從來不會跟時代妥協與放棄。

當這些在傳統行業積累多年的企業家開始接入互聯網基因,開始從頭再來的創業時,他們是這場顛覆的最終贏家。我們曾經把太多的目光投給了外來創業者們對傳統行業的獵食中,那是因為傳統行業老板們還沒有完全從之前的模式中醒悟,作為既有市場的既得利益者,害怕利益變革是很多企業的必然顧慮。可等他們想明白這場變革不可避免的時候,他們去自我顛覆一定還是這個行業的王者。曾經那個年輕創業者憑借著互聯者們已經在思維上沒有優勢,而傳統企業的長期積累講會成為這場互聯網變革時代的巨大優勢,失去優勢的年輕創業者們講難以抗衡。

使命願景價值觀

在合夥人課程上,“使命願景價值觀”是前阿里人力總監張霞老師提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學員們觸動最深的一句,他們是傳統行業的勝者,曾經摸爬滾打一身泥水,生存的壓力讓他們沒有時間去思考更多的東西。可是,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特別是要跟互聯網思維對接的時候,曾經忘記思考的價值觀問題,讓他們沒了方向。在曾經很空的問題,被張霞老師在合夥人班反複強調之後,大家靜下心來思考卻是促動良久,很多學員開始重新規劃和清晰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布局。有了方向並不再迷茫。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萬網總裁、眾海投資合夥人魯眾老師的課程以非常貼近實際的案例幫助學員解決了很多實際遇到的問題,作為投資人的他,看待項目的獨到眼光,讓傳統行業的企業家們對於如何擁抱互聯網的問題一下子變得清晰明朗,知道如何去做架構設計、如何去尋找最合適的合夥人。

前阿里副總裁魯眾:堅持與放棄

在創業的道路上,“放棄”兩個字常常是負面的詞匯,人們羞於提及,但其實,堅持與放棄並不是矛盾的,有很多時候,之說以放棄是因為堅持。在人人都強調“堅持”的理念時,我希望告訴大家,放棄並不都是恥辱,也許是新生的開始。

成功者確實都緣於對事業的堅持,但是很少有人告訴大家,其實堅持在很多情況下也不一定成功,放棄同樣需要勇氣和膽略。另外,那些成功者堅持的更多的是使命和信仰,對於很多業務甚至商業模式,他們常常是在放棄中前進的。也許有些人把戰略上的堅持與戰術上的放棄搞混了,讓我們看看那些大家崇拜的名人。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雷軍,金山軟件CEO,中國本土的辦公系統,他堅持了很多年,扛不過大勢,最後放棄了,靠遊戲賺到第一桶金,如今借助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大勢,創立小米公司,一飛沖天,譽滿天下。如果雷軍選擇堅持金山軟件,我想今天他只能排在烈士的榜單上。雷軍放棄了金山軟件,但是堅持了做中國本土最好產品的理想,他最終成功了。

馬雲,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他確實自始至終堅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但是他同樣做出很多果斷的“放棄”。最典型的莫過於B2B在香港退市,很多人只知道退市,不知道數千人離職帶來的壓力。在一個業務還很正常的情況下,由於對大勢的判斷果斷做出如此調整,在當今中國真的不知道哪個企業家還有這樣的勇氣。因此阿里巴巴才有“核心競爭力有時會成為核心障礙”的深刻體會。

魯眾盤點:

學員:企業在什麽階段完全規範比較好?

魯眾:從一開始就要規範,如果上市的時候規範成本更高。

坦率的說初創企業從一開始就規範不太可能,但是發展一定階段,特別是拿了投資以後一定要註意起來。

胡泓:中國合夥人的痛點、癢點、興奮點?

魯眾:很好的問題,但是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公司的情況都不一樣。

三類合夥人比較好:技術互補性合夥人相互尊重,容易融合;資源互補型合夥人,每個人都只會做自己擅長的;人才互補型合夥人能帶來大量人才。

找優秀的合夥人的時候,如果你自己不夠優秀,是不能駕馭的。只有你變得最優秀的,只有你認真對待員工和客戶,才能找到真心對你的合夥人。

魯眾:通訊技術的發展壓扁了層級結構,已經不是傳統的組織結構,彈性和上下層的貫通能力強大了很多,老板可以跨越多層直接跟一線員工溝通。

魯眾:選擇合夥人不要年紀太大了,不然會對未來的發展有阻礙。

學員:何為極端理想和極端現實?

魯眾:有些企業的成功與大勢有關,對市場大勢、政治環境等有精準的判斷。

學員:合作方另立門戶怎麽辦?

魯眾:要在開始時設計好法律結構,否則就沒有辦法了。

學員:傳統行業的困惑,哪些項目是大勢所趨?

魯眾:農村城市化、環保、互聯網+、O2O、智能設備、互聯網金融、體育娛樂等都是大勢。看大勢簡單,問題是發現大勢中的切入點。

前阿里人力資源副總裁張霞:求大同存大異

創業是“求大同,存大異”。決策前充分討論,決策後堅決執行。合夥人不是特權階層,要設計好推出機制,對於那些決策前不語,決策後不做的人,沒有擔當的人,團隊要堅決清退。

這是一個人本的時代,從工業時代的資本主導已經轉化為人為主導,人與團隊的作用已經遠遠超過資本本身的力量,資本對優秀人才團隊的的追逐已經白熱化。找合夥人這件事是不能外包的,一定要自己去找,用自己的熱情感動合夥人。你的夢想和理念是什麽樣的,決定你會招到什麽樣的人。夢想有多大,市值有多大,這就是使命遠景價值觀的巨大作用。

互聯網時代消滅權威,是一個不斷創新更叠的時代,我們崇拜硬功夫。創業公司要想存活下去,必須做到一點是別人做不到的。企業從生下來就是要發展壯大,這是一種天然屬性,若不成長只有等待死亡。趕上一個好時機把企業做大,讓企業活得更好是一種必然。創業是條流動的河,每一個節點都要有人拍板決定,讓改變發生,雖然曲折,但是方向和使命從來未曾改變。 職業經理人的金融定式思維容易被資本市場左右,讓他們沒有合夥人的使命感。在早期的時候,相信公司理念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而不一定是最有能力的,團結是最關鍵的,一定要降低離職率,因為那是一種傳染病。

要善於從團隊內部沈澱挖掘,而不是總是在外面找合夥人。合夥人團隊是剩下的而不是招來的,是跑出來的而不是選出來的,是變動而非固定不變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蔡鎏,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575

張穎:盲目樂觀的人,你們是在等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59.shtml

張穎:盲目樂觀的人,你們是在等死
天使茶館 天使茶館

張穎:盲目樂觀的人,你們是在等死

遇到標榜準點上下班,福利堪比谷歌的項目,最好還是別投了。

本文由天使茶館(微信ID: tianshichaguan)授權i黑馬發布。

我幾乎隔幾天就在這里啰嗦提醒大家,就是因為我看到太多失敗案例,手上有太多實時數據,知道哪幾家公司現在面料巨大現金問題,為什麽一手好牌現在會這樣。才會厚著臉皮在這里一次兩次提醒大家早點不介意估值,小步快跑搞定融資。

我和我們團隊持續提醒了,如果公司還不聽還不重視還很固執,我們絕望的那天,我會把投資投後融資幫忙全部停掉,讓那家公司自生自滅。商業環境本來就這麽殘酷。對我們的損失也就是1/330,330家公司之一。

1.制度寬容是沒用的

大家需要承認現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投資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別再跟我說太多增長和GMV。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能處理好增長和收支平衡,過了那個點,你就是贏家。

盲目樂觀,還在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擴張補貼,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兇悍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去年下半年開始的資本寒冬,凍死了太多的公司,昨天還牛逼哄哄的公司,明天說死就死了。

融資不順利造成企業發展受阻可以理解,但是直接導致破產還是有點誇張,但如果你深入了解每家公司的情況的話,你會發現破產真的是應該的,因為許多創業公司融了資之後一下子就忘了起步的時候的艱辛,養成了驕奢淫逸的氛圍,燒到快死了才恍然大悟,但都已經無力回天。

互聯網行業因為最早都是抄矽谷的,所以也會流行照搬矽谷的文化,大家以對標矽谷為名搞起了豪華的辦公室,豐盛的下午茶,多種多樣的員工活動,動不動出國旅遊,大多數錢都還沒賺到的公司,你看著一群人在辦公室里辦公,戴個耳機刷個微博,到點就下班,就好像扔一堆錢在一個巨大的火爐里燒一樣。

我也不例外,最誇張的時候,還實行過比矽谷的彈性工作制還要彈性的“隨意工作制”,大家上下班的時間可以自由安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只要完成工作就行,結果他媽9點鐘一個人都沒來,做不完工作隨便找個借口就搪塞過去了。

文化這東西就跟直接民主制度一樣,不能不考慮國情就隨便亂搞,它的背後有很多人性和習慣的不同。就好比因為國內信用體系不健全,在國外很火的Airbnb就沒法直接複制到中國來,中國要是搞全民公投,分分鐘就是新一輪打土豪分田地。

人是有惰性的,但互聯網人似乎都喜歡標榜自己自驅力高。你讓他加班吧,他跟你說效率。我就好笑了,工作時間和效率是有多矛盾?你就不能做到既工作很長時間又很高效率嗎?真的是,偷懶還不忘找個裝逼的理由。

很多公司工資也亂開,而且喜歡超過需要去引入高管,動不動年薪60、70萬,你的公司什麽時候能賺回大家的工資啊?

制度寬容是沒用的,員工表面上看起來和樂融融,賺錢的時候是他的功勞,公司一倒他就開始罵被你這個傻逼老板給坑了,浪費了大好青春沒活幹,技能得不到提升。反正橫豎都會被罵,還不如制度嚴格一點,讓大家多做點事情,多提升能力,至少離職的時候去到別的公司還能加薪升職,做個中流砥柱,作為老板你才算對得起他。

我總是覺得,人才跟公司現在所處的階段是否匹配最重要,而不是這個人才牛不牛逼。你明明公司業務還在早期,在探索,就找一些大牛來,這明顯就不符合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人家在BAT能創造巨大的價值,拉來這里只能為你不靠譜的想法在試錯,對大家都不好。

什麽階段用什麽人,什麽廟供什麽菩薩,才早期,就紮紮實實招普通的人,通過大家一起努力,把業務做大的過程中讓大家都升值,這才是商業本質。

2.遠離浮躁的社交圈,找到平衡

如果你要做一個好的投資人,第一,你必須要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你需要幫助在創業者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他們正確的幫助。

第二,你不能過於幹預他們做的事情,而且高高在上告訴人家做什麽,因為他們懂的應該是你的十倍跟二十倍,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應該比你懂十倍二十倍。

如果你在一直在教他們,他們一直在聽你的改方向,這個公司永遠不會大成,當年的馬雲,當年的李彥宏,當年的馬化騰,我沒有看到他們任何一個人會被投資人牽著鼻子走。

所以在這里面我經常提醒我們的同事,你可以跟他交流,跟他探討戰略,你可以跟他探討產品,但是記住你的身份,記住什麽時候閉嘴,我們要學會的是經常閉嘴,多聽人家,然後就是多在正確的該幫忙的地方幫忙。

比如說我,我自己覺得,現在的我在公司,基本上就是廢物一個。再有,我對行業的判斷,我不覺得我在行業里站得最高望的最遠的預言者,我中文水平都這樣,更不用說預言。

第三,我建議投資人參加無謂的社交、遠離浮躁的圈子、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要參加無謂的聚會和社交,特別是不要參加無謂的跟同行的聚會吃飯。沒必要,你自己能想清楚,因為你們都很成熟,都很有經驗,自己能想清楚一個案子應不應該投,如果要討論,內部討論,不需要外面聲音去影響你,因為他不會很認真很開放地告訴你真是的想法,因為我們是競爭的。

跟浮躁的圈子保持距離,是指給自己每天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跟空間。這樣我覺得長遠來說才能更好,最起碼我是這樣。

不管我們投的公司短期之內有多好,要跟創業者保持適當的距離。因為你跟他還是有一個利益的沖突關系,你如果變成了朋友,變成了死黨,萬一有一天你們站在利益的對立面,你怎麽做,這點很多年輕的同事們其實不容易理解,他就覺得我要跟創業者成為非常好的關系,萬一利益發生就很難處理。

成敗的要素里,運氣占了99%,剩下那1%,取決於多數人的努力程度。

努力絕對是有用的,你捫心自問一下,你做12個小時是不是肯定就比8個小時要有產出一些,如果不是,那你也太弱了吧,就別來創業或者投資,去大公司養老吧。

我內部給經緯有一個底線,因為我們的投資團隊已經越來越變得非常專業跟垂直,比如有些人只負責移動社交,有些人只負責移動遊戲,有些人只負責所謂今天非常火的O2O,有些人只負責移動電商,在這種情況下,我給他們的死命令就是,我們情願判斷失誤,錯過,但是必須看到過,必須跟創業者交流過,我不接受一個非常好的公司,在我們沒有見過。

投資和創業其實是一件事,都是有一個好的機會點,可能在未來有比其他就業方式更大的收益的一種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活動。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你朝九晚五,一天能做多少事情,你怎麽在殘酷的市場中競爭?

最後說兩句:

一句說給同是創業的人聽:

出來混,總要還的。不要再裝逼了,踏踏實實做好公司,自我造血才是硬道理。

一句話說給同行的投資人聽:

遇到標榜準點上下班,福利堪比谷歌的項目,最好還是別投了。

資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77

跟3萬同伴蝸居臭雞棚等死KFC雞35天的一生

1 : GS(14)@2015-03-20 01:39:14





■英國KFC其中一間雞隻供應商的大棚,三萬四千隻雞在惡臭的環境中居住。



只能活三十五日,而這期間更要跟三萬四千同伴住在又臭又逼的大棚裏,近乎不見天日,只是食和睡,最後入「毒氣室」受死……這就是英國每年二千三百萬隻雞在成為「肯德基家鄉雞」(KFC)美味雞塊前的「精采」一生。


英國廣播公司(BBC)最新拍攝紀錄片,走訪英國KFC上千家雞隻供應商的其中一部份,發現雞隻生活環境糟糕,巨大雞棚內只有幾隻窗,一地排泄物,惡臭難當。一旦體重達標,雞隻就要入「毒氣室」,窒息後被砍成九件,化成炸雞。雞場主人卻形容這些雞「過得很好,爪很清潔,很健康……我不介意在這兒做雞」。



「許多雞餓死渴死」

但動物權益組織不敢苟同,痛斥雞場裏的雞受「壓迫,生命沒有意義……有許多雞餓死渴死」。這是每分鐘平均賣四百件雞的英國KFC,首次同意雞場接受拍攝採訪,發言人強調重視動物權益,供應商養雞手法都符合英國和歐盟規定。英國《每日郵報》



■工人用毒氣殺死活雞後,將一袋袋雞送到KFC。

■KFC強調供應商養雞手法符合英國和歐盟的規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9/190815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21

【動畫】獵人先餌誘再用矛刺 可憐黑熊等死20小時

1 : GS(14)@2016-08-17 08:01:22

打獵一直是極具爭議的話題。美國有打獵愛好者,將用長矛獵殺黑熊的片段上載網上與人分享,並為個人「壯舉」而興奮慶祝。然而片段惹來包括獵人們的炮轟,斥他行為卑劣,黑熊可能捱上長達20小時的苦才慢慢死去,極不人道。美國26歲健身教練鮑馬爾(Josh Bowmar),5月在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以收費可達5,000鎊(約5萬港元)的價錢,聘請嚮導以陷阱引誘黑熊出現再獵殺。結果成功引來估計體長7呎1吋、重近178公斤的黑熊。鮑馬爾趁機用加裝了攝錄機的7呎長矛,將牠刺至重傷,黑熊負傷在森林逃命,直至翌日才找回牠的屍首。鮑馬爾將獵殺過程製作成13分鐘短片上載YouTube,當中有長矛刺入黑熊體內兩呎深、以及死時腸臟外露等片段,亦有鮑馬爾手舞足蹈的慶祝片。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狠批鮑馬爾,形容他用矛刺中熊的重要器官,令對方可能等足20小時才死是「卑劣行為」及「令人作嘔」。協會又指:「顯然在尋找食物的黑熊,被載滿誘餌的垃圾桶引誘到空地,結果卻成為被無情屠殺的取樂對象。這是一場單純出於自私的嗜血殺戮,為追求快感及戰利品而用上無辜生命作代價。」即使是其他獵人也不幫鮑馬爾,有人寫道:「我已打獵56年,這是我見過最噁心的影片。這是無腦蠢人在表演無恥的『絕技』,意圖為獵人帶來榮耀。然而他這樣不尊重獵物,只是讓反獵人士有更好理由去厭惡我們。」他續道:「如果你想人道殺死獵物,你應該用步槍射牠。」其實在鮑馬爾殺死黑熊前一天,其太太亦用弓箭射殺另一隻熊,同樣在社交網分享獵物死亡影片。不過鮑馬爾辯稱是以人道方式獵熊:「首先而且最重要的,用矛打獵其實讓動物有最佳的逃脫機會,因我們獵殺範圍只有10碼(約9米)。我刺中的熊逃走了60碼(約55米)就直接死亡,這絕對人道及道德。」他甚至稱:「相信我,沒人會像我們這些獵人般關注動物,尤其是我。」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17/197398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231

救狗英雄堅定流近千狗狗獲救後遺棄等死

1 : GS(14)@2016-11-29 00:14:30

幾百隻狗狗逃過了狗肉節沒被屠宰吃掉,最終卻逃不過被遺棄、傷病致死的悲慘命運。美籍華人Marc Ching於今年6月的廣西玉林狗肉節期間,高調用錢向狗販買狗,救出1,000隻待宰的狗,但英國《星期日郵報》調查報道踢爆,狗狗「獲救」後大部份未獲照顧及醫治,受苦幾日後在惡劣環境中死亡。有義工形容,這些可憐的狗隻「只是從一個地獄,去了另一個地獄」。亞裔美國富商Marc Ching稱,曾多次到東南亞各地屠場拯救狗隻,今年6月他於廣西玉林狗肉節向狗販買狗,聲稱救出1,000隻將被屠宰的狗隻。義工團隊把其中300隻運往南寧一個由慈善機構營運的狗場,其餘700隻則送往佛寺內。但數日後寺廟內的狗隻被困在籠內,未有得到適當照顧及藥物治療,飽受折磨後相繼死亡。事後Marc Ching坦言沒料到狗狗送到佛寺後會死。事件亦在Marc Ching與領導中國義工隊的商人貝里(Jeffrey Beri)鬧翻後變得複雜,Marc Ching指摘貝里挪用善款及性騷擾職員,於是請人在夜晚闖入南寧的狗場,帶走逾100隻狗,再把牠們運往長沙的狗場,並終止繼續資助南寧的狗場。一個名叫莎拉(Sarah)的美國義工表示,Marc Ching的拯救行動根本是錯誤:「如果牠們在屠宰場內被打暈後殺死,總好過牠們現在經歷的痛苦。」她又指Marc Ching認為獲救的狗隻情況太嚴重,因此要求義工離開,任由狗隻自生自滅。莎拉一度拒絕離開,希望照顧狗狗,但如今相信大部份獲救的狗隻已經死亡。莎拉說:「那些狗如果接受適當照顧,90%狗狗可活下來,但牠們沒有被人照顧,九成都死亡了……原來我們把牠們救出後,只是遺棄牠們。」她又指,Marc Ching提高了外界對事件的關注,但卻令獲救的狗付出沉重代價,當有些義工仍然在中國為狗狗奔走時,他已經返回美國了。幸而仍有部份狗狗得到照顧。報道指,位於泰國布吉的Soi Dog Foundation把Marc Ching救出的70隻狗安排到海外安養;國際人道協會資助另120隻狗到海外。由Marc Ching旗下慈善基金資助、位於長沙的狗場則繼續飼養其中90隻狗。英國《每日郵報》/《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8/198482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