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於退市制度的舊文新讀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1nqr.html

老文新發,是想肯定一下近期證監會的作為,優勝劣汰的制度性建設終於開始落實,退市制度的建立和嚴格執行,必使資金向穩定經營的好企業,向有遠大前程的成 長性企業流動,但同時,大量的一元票也會在未來5到10年內不斷產生,對投資者來說,最根本的是要學好基礎的基本面和行業分析,技術分析只能放在輔助的位 置上,真正成熟的市場,技術分析的有效性是不高的,只有參考意義。

 

本文原發於淘股吧

淘吧應該是有點影響力的網站吧,不知道在這裡嘀咕幾句的作用如何,我自己倒不太抱什麼希望,只是在看了網上幾封給新晉證監會郭主席的信有感而發而已,竊以 為除了候寧的信,沒幾封是說到點上的,至少姿態很不對頭,有點卑躬屈膝的感覺,靠人賞飯總是被動的;另外所提建議可操作性也極低,比如新股發行和股市回報 率低的問題,不是證監會主席一力可以單獨解決的,那幾乎就是階段性的國策,去囉嗦這些,我看是不懂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建設中的作用;
 
作為一個個人投資者,談不上和高層對話,本來做的就是趨利避害的事情,實際是無所謂他們高層怎麼折騰得,但終究還是希望這個市場總體上向好的方向發展,所 以對市場中最不可思議的事情表達一些疑惑,還是有一份責任感所在,一封信,囉嗦太多意義是不大的,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一個聲音被聽進去就足夠好了,所以 今天在此發一個聲音,也不多展開,不求振聾發聵,但願擲地有聲吧!

就我個人的理解和看法,中國股市之最扭曲,最變態,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既非股權分置,大小非,審批制新股發行,也不是股市超速擴容和新股包裝上市,而是一 個違背最基本天倫常理的制度----股票幾乎是只生不死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長此以往,中國證券市場是沒有活路的,是一個最終都一齊死的制度;

古語曰: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這是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和規律,萬事萬物都是有對立和對稱面的,才可稱之為「生命」或者「和諧」,不知我國體制下有何德何能,或 者我國國情是怎樣的特殊,可以長期違背最基本的天倫定律,20多年來建設了這樣一個絕大多數股票只能活不能死的市場,這幾乎就是一個潘多拉的盒子,成為所 有罪錯的起源點;

20多年的資本市場,股票從老八股開始至今絕對數量已經到了近2400只,而統共退市的不足20只,而且這退市的十幾隻個個到了罄竹難書的地步;相比之下,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中,就有29家被實施退市處理,佔中國概念股總數的1/10;

曾有痛感中國股市擴容太快的所謂專家抱怨說美國股市百年多來才有800家企業上市,中國20多年就有兩千多家企業上市,這個比較沒說到點子上,問題不在有 多少企業上市,問題在兩方面,一者上市是不是遵循了完全市場化原則,二者上市制度和退市制度是不是相互制衡;當下中國股市的所謂退市制度,基本形同虛設, 了勝於無,甚至各方都在力保壞死企業的殼,很少看到有人倍感痛徹的來批駁一下這個萬惡的制度,相反從上至下都在扒糞,都在食腐中牟取暴利,完全偏離資本市 場建立的原則,劣幣驅逐良幣,中國有大批靠做ST 獲得暴利的人群,他們無疑也是聰明的,但是對整個資本市場而言,它引導的出來的「聰明」是致命的,這個市場是個「湖」而不是一條「河」,奉行只進不出的原 則,三公建設又薄弱,隨著上市擴容速度的提升,不可能做到精挑細選,腐壞,爛掉的公司將會是成批量的,沒有相應的清理制度,最後的結果是一池子水全部惡化 臭掉,好公司也會葬身其中,這是一個小學生都能懂得道理;

美國股市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入大擴容時代,以至於1995年到2002年這8年間,有7000多家公司實施了退市處理,足見其高淘汰率,這七千多家公 司的退市原因大體可區分為三類:一是因併購或私有化原因自動、自主退市;二是因達不到持續掛牌的財務標準或市場化標準而被迫、被動退市;三是因法人過失或 違法行為導致退市。
這三種退市原因裡,被併購和私有化原因的還是佔了三分之一多,這些企業資質總體是好的,被併購是一種價值實現的途徑,一種很陽光的重組,充分反映資本市場的效率原則;剩下的退市就是因為糟糕而下課的,其絕對數量也堪稱驚人,也充分反映了股市的風險。

你有沒有合理完善的退市制度和你是否嚴格的貫徹執行這個制度,僅此一項,即可以治理中國股市各重大頑疾,對上市公司和投資群體都是一把雙刃劍,都能治掉很多壞的病根

由此引申,中國資本市場的根源問題其實就三個,第一,充分市場化原則了嗎? 第二,是一個三公體系嗎? 第三,最大程度體現資本意志和效率了嗎? 所有的千頭萬緒的問題,根源都在這三點之上,體制國情再特殊,這三個槓槓是一把放之四海皆準的標尺,可以權宜,可以暫緩,但發展方向不可違逆,新股上市完 全可以紅塵滾滾,就算你打包來、橫豎都來也不懼,但你不實行嚴苛的淘汰制度,就是在同時荼毒上市公司和投資大眾,最後的結果是都沒得玩,沒有贏家,最近淘 吧裡寫上屆主席尚福靈先生的帖子不少,我想以我的標準來評價的話,應該只是及格,因為他解決的是表層的問題,最根源性的問題仍然頑固的存在,所以對新晉的 郭主席,只說一句話:讓一個活物有一個完整的生命元素,這個如此基本的事情,會不會很難做到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1

在中國,你扔掉的舊衣服每年有2600萬噸!這帶來多大的產業機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90.html

中國企業家網,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試行「舊衣回收」項目,顧客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打包送到店裡回收,還可拿到一張優惠券。H&M上海的門店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然而,目前國內二手服裝的流通仍舊不允許,因為在傳統觀念看來,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而且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中國企業家》以上海一家名叫緣源公司的舊衣回收為案例,將給讀者顯現國內如何嘗試建立「時尚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鏈。雖然公司還處於扭虧為盈階段,若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就很讓人欣慰。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

H&M門店內宣傳舊衣回收項目的海報

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可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

這樣一幕正在上海淮海路的一幢四層樓的H&M旗艦店內重複上演:上午,店員剛剛整理好架上的衣服,一位裝扮清涼的女顧客提了一大包衣服來到店內,交給店員,衣服有襯衫、T恤、裙子,看上去八九成新,乾淨、疊得很整齊,之後便投進一個一米高的回收箱內,並遞了一張八五折的優惠券給她。女顧客隨即在樓上、樓下逛了一圈,挑了幾件衣服,用優惠券結賬離去。

從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的淮海路店以及陸家嘴正大廣場店試行「舊衣回收」項目,在碧昂斯為H&M代言的泳裝性感海報掛出來之前,臨街大幅櫥窗招貼畫就是這次的舊衣回收項目,綠白相間的紙板箱上赫然印著「經久不衰的時尚」(Longlive Fashion),呼籲不要讓時尚白白浪費,購物袋也全部換了這個環保新款。

上海不少顧客被「舊衣回收」計劃吸引,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整理打包,送到店裡回收,然後拿到一張優惠券來購買剛剛上架的最新款夏裝。外地網友則在其官方微博上詢問,活動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按計劃,這一項目將在下半年開始準備在全國所有門店推行。收到舊衣後,H&M上海的門店隔天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送到位於崑山的倉庫,有人在那做簡單的分揀工作之後,統一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

旧衣1

H&M舊衣回收

美國紡織回收委員會(CTR)董事長Eric Stubin曾說:「衣服是在自己家裡最可回收的物品。」但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舊衣回收是個大問題。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目前國內仍缺乏一條完整成熟的回收舊衣的產業鏈。在上海,一家名叫緣源的公司早在數年前已開始舊衣回收工作,但緣源這樣的公司與堆積如山的「時尚垃圾」的源頭——普通消費者相距甚遠。有著巨大市場號召力的快時尚品牌加入這一產業鏈,則有可能幫助補全舊衣回收產業鏈上最薄弱的一環。

雙重壓力

這一次,H&M回收範圍頗為寬泛,面向所有品牌的所有衣物,內衣也可以,甚至一隻襪子也可以。消費者的反應也出奇的熱烈。「平均每天能收到五六十袋衣服,週末可以有六七十袋。」淮海路的店長說。在這條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背後,仍保存著很多上海老宅,不少住在那裡的老上海得知可以回收舊衣服,也會打包送過來,H&M的這項環保行動一開始被解讀為「促銷手段」,但店長解釋說,有些老人只是把家中堆積的、很久不穿的衣服送過來,並不收優惠券。「大概有50%的顧客會選擇用當天兌換的優惠券來消費」。

將H&M回收舊衣的動力理解為促銷需要,或許真是誤讀。在新一輪快時尚品牌的競爭中,它需要儘早祭出「環保」這面大旗。相比日本Uniqlo、西班牙Inditex旗下的ZARA,H&M對中國市場來說是「遲到的」。自2007年H&M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雖然目前已經在國內擁有126家門店,但依然排行快時尚品牌「老三」。

今年第一季度H&M淨利潤降幅超過分析預期,下降3%。H&M首席執行官卡爾-約翰·佩爾森(Karl-Johan Persson)表示,2013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在H&M的許多市場,流行服飾零售業的銷售顯示出面臨挑戰局勢的特徵。持續艱難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歐洲、北美本季度初的惡劣天氣都是原因。」中國市場隨之成為流行服飾零售商的「希望的田野」。

可是,環保問題一度成為H&M在華發展的絆腳石。H&M曾於2010年被上海質監部門抽檢發現一款針織休閒上衣pH值不合格,並於2012年1月再次因一款針織毛衣纖維含量實測結果與產品標註不相符而登上「黑榜」。舊衣回收項目顯然意在重塑環保形象。

旧衣5
 

從2009年開始,H&M即制定了「七個承諾」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可持續的舊衣回收項目。H&M負責大中華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總經理馬格納斯·奧爾森(Magnus Olsson)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對H&M公司未來的發展和利潤的持續增長都至關重要。現在,世界範圍內95%的紡織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廢舊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場,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這是舊衣回收計劃構想的初衷。

這一項目從2011年起在瑞典總部率先實施。2011年到2012年間,H&M在瑞典17家店中開展了舊衣回收。進展非常順利,H&M首席執行官佩爾森決定將這個項目擴展到全球。2013年2月開始,全球48個地區的H&M門店開始回收舊衣;在中國市場,首先在淮海路及正大廣場這兩家最主要的門店展開試運行。淮海路是H&M進入中國開的第一家門店,也是上海地區最大的旗艦店。

為了凸顯環保元素,門店專門設置了環保系列服裝專區,在門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模特身著Conscious環保系列的衣服。這個「環保自覺行動系列」(Conscious Collection)是H&M於2010年推出的,所有的衣服都是由環保面料製造而成,包括有機棉、可再生滌綸、可再生聚酯以及環保大麻纖維等。最令人驚訝的作品是一條水紅色的時尚連衣裙,是用聚酯瓶子循環再造而成。根據H&M的數據,他們已回收利用了相當於790萬個PET瓶的聚酯樹脂。

自身介入回收產業鏈的H&M深知,設計使用環保材料,將極大降低產業鏈後端分解「時尚垃圾」的難度,能夠讓產業鏈下游企業更有效地回收再利用。

目前來看,上海的試行結果還算令人「滿意」,淮海路的回收箱第一週就「撐破」了,店員不得不盡快更換了一隻新的。他們同時承諾每回收一公斤衣服會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捐贈0.2元用於慈善。

事實上,對於上海這樣一座人口擁擠,時尚潮流服裝品牌眾多、街頭轉角充溢著小資情調的城市,環保壓力也已經讓其不堪重負。有數據統計,上海每年製造的「服裝垃圾」是13萬噸。

按照過去的觀念,慈善、捐贈路線是舊衣回收主要出口,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國際上,捐贈只能解決大約15%的舊衣服,在上海,這意味著只有不到2萬噸的衣服被捐贈出去。這與居民家中的舊衣「存貨」總量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快時尚的流行加劇了這種缺口。物質生活的提高使得人們購買衣服的頻次增加,自然淘汰的舊衣服也隨之增加,但是,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通常需要的都是冬季服裝,羽絨服、外套、棉襖、大衣,用來禦寒。對於淘汰率更高的輕薄衣服,傳統的扶貧習慣認為並不是必需品,因為穿暖是幫扶,穿著好看似乎不是慈善要做的事情。

於是,大量的廢舊衣服進入填埋場,加重了環境的負擔;另有一部分作為燃料進入磚窯等燃燒場,同樣污染環境。「現在人們對面料的要求,比如顏色要鮮豔、透氣性要好,使得單一纖維的使用越來越少,只有將近10%,90%的衣服都是混紡纖維製成的。」緣源公司負責人楊膺鴻介紹說,由於混紡纖維製成的衣服無法直接分離,因此填埋或者燃燒都會使其中的有毒物質釋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世博會期間,上海發現自己面臨很大的環境壓力。從1980年代起,上海市的生活垃圾主要堆放在老港地區,即現在浦東新區以東,距離浦東國際機場很近。在方圓25公里地區生活的居民都可以聞到垃圾的餘味。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分類發現,其中舊衣服佔到3%到4%之間。於是,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決定開始啟動上海居民區舊衣回收項目。



舊衣「富礦」

位於上海虹口的緣源從2011年開始在上海的社區、學校試點回收舊衣服。隨便在上海的居民區走走,就能發現幾隻肥碩的鐵皮「熊貓」回收箱,與人等高,頭部是衣服投放口,下方是工作人員取衣口。這樣的回收箱已經在上海的990個試點小區安置了1200多個,上年共回收舊衣物305噸。

今年64歲的楊膺鴻退休以後開始負責這個服裝回收項目。2008年緣源成立以後,經過上海市政府的批准,主要從事廢舊衣物的分類、整理以及調劑綜合利用。員工只有25人。

除了在上海的各個社區放置回收箱,也開通了預約和上門收取的服務。接到居民的預約電話後,通常有2位收運員和1位駕駛員一起上門稱重取衣。楊說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楊浦區有一戶三世同堂的人家要搬家,一下子交出306公斤衣服,「整整塞滿了一卡車」。但是這種回收不產生任何費用,居民自願交出哪怕是非常新的衣服。因此,楊膺鴻說,「我們回收的舊衣服都是社會公共資源,對舊衣服的再利用實際上是社會剩餘價值的再分配。」

不過,在最新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中,廢舊衣物仍不在規定的「再生資源」之列,具體應該如何進行回收,楊膺鴻的公司也在摸索之中。

旧衣6
 

對於有穿用價值的衣服,按照國內通行的做法,都會捐贈出去。在每月回收的舊衣服當中,有多達10多噸的毛衣,除去完好、待捐贈的,大約有40%會拆開重新編織。他們組織了一批社區裡的阿姨來織毛衣,之後送到山東、安徽、廣西等地的希望小學。今年預計會捐贈3萬件重新編織的毛衣。而大部分夏天穿的短袖、襯衫、褲子都會整理好送到非洲,接濟當地的貧民,「我們經過挑選、整理、消毒,穿著會很有尊嚴。」楊說。

但是對於大部分不可再穿用的舊衣服,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是一個更具挑戰的課題。

緣源對大約70%的舊衣服按照面料進行分類:毛、棉、化纖、混紡以及皮革橡膠,從而進行回收處理,整個資源化處理的過程都在上海進行。目前,這個「廢舊服裝回收利用項目」已經作為上海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專項項目,列入上海2012-2014第五個三年環保行動計劃。而包括山東、江蘇的紡織工廠,以及Uniqlo、Only、Mango等服裝公司都在尋求和緣源的舊衣回收項目合作,建立回收產業鏈,或解決庫存問題。

在H&M的舊衣回收鏈條中,扮演緣源的角色的是瑞典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I:CO。I:CO的母公司SOEX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門從事紡織品和鞋類回收及再利用的瑞士集團。

旧衣7
 

I:CO的發言人Paul Doertenbach對《中國企業家》雜誌說,公司對廢舊紡織品的加工有五種不同的方式,包括再穿、再用、循環利用、原材料應用以及升級利用。I:CO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品循環處理工廠和示範性的工藝控制體系,可以實現紡織品的循環再利用。

「現在紡織品的循環利用更準確的應該被稱作降級利用(down cycling),因為每個環節都會降低材料的質量,原材料的損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Paul Doertenbach說。但Doertenbach說I:CO正在改變這種狀況。「當材料的原有成分可以被分解和重組時,就意味著原材料在新行業裡可以被當作新的原料重新使用。」Doertenbach稱之為升級利用(up cycling),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服裝產業才能形成真正的可持續循環。

I:CO目前正在加強與循環技術專家、科學機構以及行業研究院的合作,它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每一類別的回收物中都能找到至少一種材料可以使用升級利用技術。

數據顯示,I:CO收購的舊衣物大約有10%質量完好、可穿用的、經過消毒處理進入二手市場,30%到40%經過處理作為新材料使用,比如用作汽車以及建材的內裝材料、地毯襯墊材料、毛絨玩具的填充物、造紙業的原料等。還有一部分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產品,比如抹布。但這些衣物最終只有0.3%重新回到了服裝原材料中。因此,I:CO的發言人總結說,目前能降級回收30%-40%的舊衣服,而升級利用的還不到0.3%。

但不可否認的是,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但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的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據美國環境保護署估計,2009年美國產生1134萬噸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到2019年這個數量將增加到1587萬噸。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國內最新的數字是每年2600萬噸;正因此,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國內回收衣服的空白市場,如果H&M繼續像砸地鐵廣告一樣推廣此次舊衣回收項目,很大一部分舊衣物將率先被H&M公司回收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二手」困局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何在瑞典可以產生像I:CO這樣的大型專業服裝回收公司?原因之一或許是,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有成熟的二手衣服市場,質量完好的舊衣服進入二手市場是有優先級的,但中國,目前對二手衣服的交易仍然是明令禁止。

不僅沒有專門的二手衣服市場,連民間的有償回收也是禁止的。在緣源的回收過程中,就有市民反映,萬一我們交出來的舊衣服被翻新再售怎麼辦?但在國際上,翻新再售是合法存在的二手循環,只是需要必要的消毒、處理以及標明是「二手衣」而已。

楊膺鴻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看法:「如何延長廢舊衣物的使用時間,是實現廢舊衣物綜合利用的最高境界。」換言之,能夠繼續穿用才是回收舊衣物的最優選擇,是舊衣回收這條產業鏈最頂端的一環。有分析人士指出,真正實現紡織材料循環的升級利用,仍需要5-10年的時間。

問題是:誰會買二手衣?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相比恥於買二手衣,更為羞恥的是沒有衣服穿。例如在非洲,他們每年購買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的二手服裝,這已經成為美國出口體量最大的商品。龐大的產業鏈供養著美國成千上萬家二手服裝公司運轉。

但中國目前仍舊不允許二手服裝的流通。理由很簡單,傳統觀念認為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其中可能會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因此,中國禁止二手服裝市場的出現。

「實際上,消毒從技術上來講是很容易的。我們目前採用紫外線加臭氧消毒,半小時之內舊衣服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會被殺死,臭氧還有祛除異味的作用,化妝品的味道、煙味都可以除掉。」楊膺鴻介紹說。國外的專家和學者在這方面似乎早已經達成了共識:即經過必要的消毒、清洗工序之後,舊衣服就符合衛生健康的條件,可以再次穿用。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似乎表現出了尤為謹慎的態度。

旧衣8
 

業內人士認為,這條服裝回收產業鏈缺失的原因幾乎和國內所有物品回收產業鏈斷裂的原因是一樣的。環保、回收的理念才剛剛開始,缺乏回收的專業技術和設備,因此對於龐大的舊衣資源只能任其流失。在政策方面,由於舊衣回收對地方政府來說並不是顯著的業績來源,因此一直未被真正重視起來。

目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下的廢舊紡織品聯盟也僅限於對廢舊紡織品原料進行利用,服裝的回收和利用因為「太窄」尚不在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中。在這方面,廢舊紡織品分揀技術方面,我國不僅缺乏設備,也缺乏技術,目前的分揀仍然採用人工分揀方式。

作為企業實體,如何維持投入產出平衡也是問題。緣源目前的所有收益來自破損的、沒有穿用價值的廢舊衣服的回收利用。據介紹,緣源每月運行費用在11萬元左右,每月平均回收舊衣服80噸,收益大約在9萬元,每月仍虧損2萬塊。楊膺鴻介紹說,等上海的回收箱體鋪到1500個的時候可以扭虧為盈,目前是1200個。

值得注意的是,緣源的模式正在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去年,西班牙的時裝公司Mango拿出200箱衣服交給緣源,公司通過民政局、婦聯等捐到了青海、廣西、山東、安徽等貧困地區。

緣源河南分公司於4月16日在鄭州正式成立,將在河南地區複製上海的這一回收舉措。同時,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確要做此類衣服回收,杭州、昆明、青島、大連、天津等將近30個城市過來考察,想借鑑緣源的做法。另外,在廢舊紡織品聯盟的推動下,幾家紡織品公司正在和緣源公司建立上下游供需關係,嘗試共同建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鏈。

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有人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試圖調動服裝行業的所有部門和這個鏈條上的所有環節一起回收,包括消費者、製造商、零售商、慈善機構和回收機構。對楊膺鴻來說,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回收鏈條,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才是最讓人欣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2

沒人要的舊衣服 如何變成好生意?一個窮老師的點子 打造全美網路二手衣王國

2016-08-08  TWM


編按:對投資人而言,這世上最無趣的投資標的,大概莫過於「二手衣」了。至少這曾經是詹姆斯·萊恩哈特(James Reinhart)、奧立佛·魯賓(Oliver Lubin)與克里斯·荷莫(Chris Homer)三人的切身感受。三人曾在七年前向創投業者提出開一家網路男子二手衣交換市集的商業計晝,結果遭到所有二十七家創投婉拒。

這三位ThredUp共同創辦人於是迅速變把戲,改做孩童及女性成衣,終於在這個數十億美元的龐大市場揚名立萬,成為全美最大網路二手衣店。今天,這家設在舊金山的公司有七百五十名工作人員,他們大多數在它的配送中心工作。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執行長萊恩哈特對《Inc.》說明他這家公司的緣起與運作方式。

有一天早晨醒來,我打開衣櫥,看到裡面一大堆早已不穿的衣物。那是二00八年的秋天,當時我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念書,也因此原本是老師的我,不但沒有積蓄,還欠了一大筆學費。缺錢的我,從衣櫥拿了幾件衣服到一家寄賣店,想換一些錢。但店員對我說,「喔,對不起,我們不收這種東西。」我才發現,我帶的那幾件雖是J.Crew與Brooks

Brothers等知名男裝,但卻找不到地方可賣。我心想,這幾件衣服可都是名牌,總該有些價值。

我開始向所有認識的人打聽,「你的衣櫥裡,有多少衣物是經常穿的?」得到的答覆是平均三成。創辦ThredUp的構想就這樣萌生了。

找到正確目標

轉攻女裝、童裝市場

0九年推出ThredUp時,我們做的是男裝。當時我們在新聞媒體上炒得熱鬧滾滾,還號稱是「男裝界的網飛(Netflix)」、上了電視節目。結果新聞搞得轟轟烈烈,生意卻做得一場糊塗。問題在於我們選錯了顧客對象。投資人不斷對我們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點子。我幫自己買衣服時雖不會這麼做,但我會為孩子這麼做。」於是我們改變目標,開始以兒童與女性為對象。

但即使經過這種轉型,仍然沒有人願意投資。於是我決定,「我們一定得想個辦法,讓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從衣櫥中搬出那些他們不穿的衣物,打造一個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網路二手衣店。」

我們努力打造一個比eBay更好的平台。我們要客戶把他們自己的衣物分門別類裝箱,直接寄到要買這個箱子的客戶手中。但這種客戶對客戶式(C2C)的業務成長速度不如我們預期。

解決客戶問題送回郵塑膠袋貨源大增

我們於是找上客戶詢問,「我們能用其他辦法幫你們嗎?」當時有許多人對我們說,「原本的方式很麻煩。我能不能只管丟掉不要的衣服,之後一切由你們來處理?」一開始,我想,「這算什麼建議?」但我已經學到教訓,知道做生意不能一味堅持己見。

於是我們買了一百個便宜塑膠袋,附上回郵標籤,對客戶說,「只要把不穿的衣服裝在裡面,寄回給我們就行了。」在這個首次的嘗試中,我們回收了七十個袋子。當時是一一年,這一招改變了一切。

我們的辦公室,在舊金山一棟沒有電梯的辦公大樓二樓,我們都以為自己是科技公司,做的是網路事業。

但沒多久,送貨員拎著第一批送回公司的兩個袋子,來到辦公室前問我們,「這兩個袋子怎麼處理?」第二天,他又拎來十個袋子,我們才恍然大悟:「該死,我們做的其實是貨運生意!」我們立刻租了一間有九千平方英尺(約二百五十二坪)的庫房,預付了六個月租金。當時我們連誰來分類衣服的問題都還沒解決,一夥人整天只是忙得昏頭轉向,我也不斷自問:「我們為什麼挖坑給自己跳?」

高價、廉價都收可處理兩萬五千種品牌

做了六個月後,我們搬到加州聖蘭洛(San Leandro)一處六萬平方英尺(約一六八六坪)的庫房。我們聘了原先在網飛擔任作業工程負責人的主管,把這座庫房轉變為配送中心。這位主管說,「庫房是堆貨的地方,配送中心是獲利的地方。」今天,配送中心是ThrcdUp的心臟。

我們有一組接收團隊,負責對送進來的每一個袋子進行掃描處理,處理過後,負責商品檢閱與攝影的員工把衣物拍照,輸入我們的系統。然後送它們上線,進行交易,之後送出去。我們現在在全美各地有四個配送中心,庫房總面積達六十萬平方英尺(約一萬六八六一坪)。我們每賣一件東西都從中抽成。

你家隔壁的小寄賣店可能接受五十到一百種品牌。我們能處理兩萬五千種品牌。我們之所以能接受包括廉價品牌在內的更多品牌;是因為我們的觸角遍及全國,而且成本比寄賣店的租金還低。

找異業合作對兩個品牌都加分

我們建了一個專利系統,根據品牌、類型、尺寸與其他細節,決定究竟應該如何為商品定價。對大多數商品,我們會先將貨款付清,或贈送ThredUp點數,讓客戶去換其他衣服。對金額超過六十美元的商品,我們以寄賣方式處理。我們基本上等於建了一套二手成衣買賣系統。

而這套系統不只有我們公司可以用,我們也在向外擴張。梅西百貨(Macy’s)在紐約市的賣場,現在正推出副品牌的ThredUp袋。當顧客把裝了衣服的袋子寄給我們時,我們給的不是ThredUp點數,而是梅西百貨的禮券。

我們已經完成與婦嬰用品購物網站Diapers.com,以及大型連鎖百貨Target的實驗性夥伴關係。零售業者如果能為消費者提供清空他們衣櫥的方式,就能藉由這種額外的服務,為他們的品牌增色。

我們現正全力擴大一切流程規模,以處理更多的二手成衣。我們已經「升級再造」了一千多萬件成衣,預計到今年年底時,我們每個月要處理兩百多萬件成衣。

最讓我驚訝的是,客人一旦習慣這種模式後,他們就會自動不斷寄衣服來——我們甚至不用花一塊錢確保貨源。讓我與我們的投資人同感興奮的,是這種源源而至、永遠不虞匱乏的貨源。

作者 Liz Welch 譯者 陳曉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82

實用圖解》水貨能賣嗎?刮傷扣幾元? 一次看懂!我的舊手機值多少錢

2016-08-01  TWM

不要的手機若能有好歸宿,消費者也受益,的確是經濟又環保的好事。

不過,根據遠傳電信估計,二?一五年台灣銷售八百五十五萬支智慧型手機,僅約三十萬支透過電信商、通訊行收購,或藉由網路交易方式銷往國內、外二手機市場。

也就是說,台灣一整年賣出的智慧型手機,最後流向二手機市場的比率只有三?五%,超過六成消費者寧願把舊手機放家裡占空間,也不拿去回收或賣掉。

台灣大哥大客戶開發暨手機行銷處副處長褚晏成也表示,不知道該怎麼賣舊手機、擔心個人資料外洩,則是降低消費者回收意願的主要原因。

舊機跌價速度快,平均兩週到一個月變動一次價格,不同品牌保值程度也有差。外觀、功能是否完好,更影響回收價格,我們一次整理二手機估價方式與避免個人資訊外洩方法,以及買二手機不可不知的檢查重點,提供讀者參考。

買方》拿到中古機,

5步檢查不可少

1.確認來源

是否為台灣銷售的手機,如果是海外購買,可能無法提供原廠保固

2.核對身分

每支手機都有一組IMEI碼,就像手機的身分證,若輸入「*#06#」顯示的IMEI碼和機身、外盒、保修卡不一致,很可能是改裝機或贓機

3.檢查外觀

是否有嚴重刮痕、破損,注意機身邊緣有沒有撬痕或變形,避免買到拆解過的手機

4.測試功能

檢查有無浸水,螢幕顯示以及相機、喇叭、通話、上綱等功能是否正常

5.清除資料

確保賣家清除個人資料,若有輸入密碼,須逐一解開

賣方》二手機估值,3步教你自我檢測

第1步:判來源

如果是水貨 -5000~5500元

恐有「鎖機」情形,無法更換本國SIM卡,恐須額外負擔解鎖費用,業者也可能不回收

第2步:看外觀

機身彎曲 -7500~8000元

若嚴重彎曲呈現凹狀,業者可能不回收

螢幕外觀

輕微刮傷 -1000~2500元

部分破裂 -3500~4000元

第3步:測功能

開、關機 -15000~17000元

無法正常開、關機,若主機板故障,業者可能不回收

通話、網路 -4500~5000元

無法通話、收不到訊號,若主機板故障,業者可能不回收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8

被閑置的舊手機 竟能滾出1年2000億元的大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20/165640.shtml

被閑置的舊手機 竟能滾出1年2000億元的大生意
知適 知適

被閑置的舊手機 竟能滾出1年2000億元的大生意

未來,誰能打造二手手機回收閉環生態產業鏈,誰能“激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國的廢舊手機回收市場,誰可能就是最後的贏家。

來源 |  知適(ID:hstlzs)

文 | 華商韜略

目前全球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但你可能沒想過,用過就丟的二手機,竟能滾出1年2000億元的大生意!

007c2908169b2ea_size235_w1400_h680

據相關數據報道,2016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為5.6億部,而此前,中國已經沈積了約10億部廢舊手機。

十億的量級,每年5億的增長量,持續新舊替換之間,舊手機都去哪兒了?

回爐提煉

一部手機重量的30%—40%為各類貴金屬材料,如金、銀、鈀等。如果進行最基礎的“回爐提煉”,舊手機都可以變成各種貴金屬材料,包括國人最喜歡收藏的黃金。

a6ff72c42c54958

 

手機電路板中的貴金屬含量最多。據統計,1噸手機電路板能回收黃金1000克以上,這個“提煉值”比世界最大的蘭德金礦還高出100倍。業內人士稱七塊手機電路板就可以提煉一條金項鏈。

據報道,蘋果曾從超過4萬噸的舊iPhone、iPad和Mac中,提煉出約2.8萬噸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近1噸黃金和3噸白銀,價值高達4000萬美元。

依照我國目前每年廢棄1億部手機估算,這些廢舊手機總重達1萬噸,若全部回收處理能提取1500公斤黃金、100萬公斤銅、3萬公斤銀。

翻新二次銷售

回收提煉只是舊手機最基礎的價值利用,在專業人士手里,這些物件可以變得更值錢,比如二手手機翻新。

580ca668360a41db9d974ee8a750d3e4

手機翻新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翻新機”指的是二手手機用化學液體清理幹凈,重新換外殼,配上假冒的電池、充電器和包裝,當作新機銷售。

在淘寶網上,iPhone6價格基本集中在2300元~4000元左右。在一家淘寶店內,其4G全網通16G iPhone6售價為2588元,月銷量達2917件,在3萬多條用戶評價中,大多買家認為“十分劃算”,三分之一以上認為“手機是正品”,而究竟是不是正品,答案顯而易見。

信息竊取

目前規模化的回收平臺有很多,但是除規模化的回收平臺,個體手機回收網點也越來越多,其回收價格相對更高,大家更願意將舊手機賣到這里。

但不為人知的是,多出來的那部分錢,實際還是由消費者“買單”——這些回收網點之所以願意出高價,有些看中的是用戶手機中各種隱秘信息。

他們把收來的手機交給專業的信息軟件恢複公司,恢複用戶信息,然後篩選出“可以換錢”的內容。

這類公司最感興趣的信息主要有:核心身份、聯系人和圖片。僅以手機號碼出售為例,網上打包售價平均每個號碼約為8厘至5分錢不等。

2016年,全國置換或出售二手手機達1.2億部,如果平均每部手機中的通訊錄聯系人100個,依此推算,單就賣號碼這一項收入,形成的灰色商業價值就可能高達6億。

千億市場

以國內龐大的人口為基數,整個二手手機市場的資源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中國內地每年銷售超過4億部手機,消費者平均換機周期大約在15-18個月左右,每個家庭至少閑置有三部手機。

如果以一部手機回收均價600元計算,那麽二手手機回收市場的存量將達到2000億元。

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希望撬動這個藍海市場,分得一杯羹。

然而,目前我國舊手機回收市場存在著很多問題。不管是回收方式還是相關法律管理措施,二手手機回收市場並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套手機回收的閉環商業模式。 

看似千億級的二手手機市場,目前來說,恐怕只是一個風口生意,撓到了用戶的“癢點”,但還未完全刺到市場的“痛點”。

未來,誰能打造二手手機回收閉環生態產業鏈,誰能“激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國的廢舊手機回收市場,誰可能就是最後的贏家。

舊手機回收 市場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79

ofo的新煩惱和共享單車的舊難題丨記者觀察

摩拜之後,融資超過20億美元的ofo,似乎也難逃被收購的宿命。

近日,業內再度傳言ofo將被螞蟻金服和滴滴聯合出資收購,作價14億美元,且談判已經接近尾聲。這並非ofo第一次“被收購”,今年5月中旬,有報道稱,滴滴創始人程維給ofo創始人兼CEO戴威開出的收購價格,僅是摩拜賣身價格的一半,這顯然是戴威難以接受的。

ofo的至暗時刻

在過去的幾個月,官方否認、辟謠收購成為ofo的常規操作。伴隨融資擱淺、供應鏈欠款、用戶押金擠壓、資金鏈緊張、高管離職、人員壓縮、海外市場全面收縮等一連串動作,時間似乎只是早晚問題,市場在等待一個“註定”的結局。

在與阿里、騰訊、滴滴的複雜博弈中,ofo的話語權越發薄弱。今年2月份,10億美元融資流產後,ofo用兩次資產質押換回阿里17.7億借款,一步險棋將ofo置於新的危險境地。

“如果你們不想戰鬥到底,現在就可以離開公司。”在五月中旬一場百人動員大會上,戴威亮明了自己的態度。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場命名為“victory”的商業化自救行動啟動,整個商業化戰略布局包括車身廣告、端內廣告、企業年卡組成的B2B、金融、本地生活和區塊鏈技術應用等。

“開源”的同時,一系列“節流”舉措也在啟動。6月中旬,ofo全面取消已經推廣至全國20個城市的信用免押金騎行,在業內人士看來,ofo的這一做法更多是迫於資金鏈壓力,急於用押金來回流資金。

海外市場的全面收縮釋放出更為緊張的信號。

今年7月初,ofo宣布停止其在以色列和中東地區的業務運營。7月11日,ofo宣布將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結束在印度開展的為期6個月的業務。7月中旬,ofo關停澳大利亞業務。此外,包括美國、德國、韓國等地相關業務也在陸續終止。

缺乏資本供血,ofo的造血之路並不順利。車身廣告受限,大量破損報廢車輛面臨換新問題,補貼結束帶來的用戶流失風險,使得ofo在與阿里、騰訊、滴滴的複雜博弈中越發被動,而無論是阿里還是滴滴又都有著各自的算盤。

“共享單車是消費頻次很高的線下服務,且依賴移動支付,無論自身是否盈利,共享單車本身的用戶規模和用戶頻次,足夠讓巨頭公司去支持它,打開一個優質的流量入口。”野村證券中國互聯網研究主管史家龍說。

如同美團收購摩拜,對於滴滴而言,共享單車板塊的補足可以與網約車、租車、代駕、外賣等產品服務形成交叉滲透,實現場景上的互補,其所帶來的價值或許比單車本身的收入更重要。

近日有媒體稱滴滴與ofo的收購談判已接近尾聲,滴滴為ofo的主要買方,且滴滴方面有意將小黃車替換成自家品牌青桔單車,5萬輛青桔單車已經秘密抵京。對於一直想要借青桔、小藍單車打開共享單車市場的滴滴而言,ofo的收購無疑最有助於打開一二線單車市場窗口。

一個插曲是,滴滴、青桔單車近日在上海嘉定落地,上線首日便被約談。在暫停新增車輛投放要求下,ofo的一二線市場份額成為與阿里和滴滴斡旋最大的籌碼。

共享單車需補課

“軍備競賽”下,共享單車如同“蝗蟲”一般湧入城市的大街小巷,隨著資本熱潮退去,20余家共享單車倒閉或者停止運營。瘋狂增長的共享單車淪為城市垃圾,被棄荒野的共享單車“墳場”更是觸目驚心。

與此同時,已經破產清算的小鳴單車以12元價格將單車“賤賣”給了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作為第二梯隊的代表性公司,小鳴單車累計在全國投放了43萬輛單車,若以每輛12元的回收價格計算,即使單車全部回收,也僅能收回500余萬元,不及債務總額的10%,近12萬用戶的押金退還依舊渺茫。

小鳴單車所存在的押金擠兌問題,隨時可能在任何一家共享單車平臺重複上演,依靠融資和押金池存活,沒有尋找到跑得通的商業模式。以及作為一家硬件公司,面對已經投放出去的海量共享單車,如何做產品形態的調整和數據的打通,如何對報廢共享單車進行回收處理,整個共享單車市場都面臨著後續保障無力的困境。

在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看來,“經濟上企業能盈利;環境上共享單車是否真正有利於環保;社會上共享單車如何控制亂堆砌亂放的負外部性。”是當下共享單車是否可持續發展的三個關鍵點。

以規模換估值的發展模式,早就為共享單車的結局埋下了伏筆,沒有資本庇護,共享單車真難題才剛開始。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胡軍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29

想不起的舊朋友 鄭梓靈

1 : GS(14)@2013-05-31 12:40:4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C%8B%E5%8F%8B/96557
失去情人是痛,那痛楚來得激烈,但也去得決絕。不再愛之後,或者以恨代替,又或者感情麻木了,對那個人已沒有感覺,曾經愛過的那段日子只變成了一片空白。
但是失去一個朋友,即使只是短暫友好過的對象,那種淡淡然的失落卻是一輩子的。每次在社交網絡仍看到他的近況,心裏未免感到一陣戚戚然,沒交過惡,也沒有確實由誰傷了誰,但實在提不勁起去找對方了。
想想看,到了我們都七八十歲時,在面書上追蹤對方半個世紀,卻不再直接聊天的朋友,在世上將會有多少?有些人只看人家的近況,自己絕少更新狀態的,這些人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但被觀察的對象也許已有50年沒再想起這個舊朋友了,那是多奇怪的感覺!
這位舊朋友遇上了人生低潮,你應該開口安慰嗎?對不起,忘了你是誰,我們認識嗎?
某年某月某日我們在校園玩得好瘋癲,那一夜派對後我們醉酒談笑着人生的期待,我一直記住,只是你已不記得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979

武俠片的舊瓶新酒與新瓶舊酒--」狄仁傑之通天帝國」與」劍雨」 創.作.人杜若飛

1 : GS(14)@2013-10-12 17:55:36

http://kwahto2006.blogspot.hk/2010/12/blog-post_24.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9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