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種新藥改變150萬台灣病患的生命 台灣新藥革命


2012-2-20  TWM




當死神來敲門,你能有什麼選擇?

這是一個面臨死亡威脅的兩位癌症病患,一群台灣新藥研發人員,與八種新藥開發的故事。

它將讓台灣人有選擇的機會,它可望改變150萬台灣病患的命運,它更可以讓台灣新藥有朝一日得以站上世界舞台,成了全世界病友的救贖。

一場台灣新藥革命,隱然發動!

撰文‧林宏文、賴筱凡 研究員‧陳兆芬醫院長廊上燈光蒼白,看似無盡頭的空間裡,一個人坐在長凳上,肩頭微微顫抖,那刻彷彿全世界轉動都已靜止,眼前一片黑暗,不甘願、為什麼? 這些字眼在她的腦中迴盪,「為什麼是我?」這個答案,沒人能回答她!

想起醫生宣判她罹患乳癌的那一幕,她忍不住皺起了眉頭,那已經是三年多前的事了,縱使再怎麼不願回首,當她又重回那個場景時,痛苦的情緒像潮水又湧了回 來。

郭美珠,一位出身戲劇世家的歌仔戲演員,她與楊麗花、小鳳仙、許秀年、林美照等,都是當年家喻戶曉的歌仔戲演員;「演技精湛」的榮譽獎牌,還高高擺在家裡 的壁櫃裡,主持過的節目也還在電視上重播著;但她已在戲劇之外,經歷另一段人生。

甫過完農曆春節,郭美珠家裡擺著行政院前祕書長林中森、中選會主委張博雅致贈的花籃,賀卡上寫著「早日康復」,因為年前一個小跌跤的意外,卻讓她跌斷左手 臂。「我吃的治癌藥物有副作用,其中之一就是骨質疏鬆。」她講得輕描淡寫,卻是罹癌伴隨而來的痛苦。

「醫生說我得了癌症,必須做九次化療,頭髮會掉光、骨瘦如柴、皮膚會焦得就像被火燒過一樣,這根本與世界末日沒什麼不同!」抓著受傷的左手,郭美珠的情緒 顯然起了波瀾,「我這麼愛漂亮的人,又怕痛、也怕醜,我怎麼可能做得完九次(化療)?」當時的郭美珠,只想躲起來,「我都想好了,找一間公寓、帶個傭人, 躲起來,不見任何人,更不用對家裡的人多說。」與多數初罹癌的病人一樣,她拒絕接受事實,更不願讓親朋好友知道。

台灣獨家開發輔助用藥 助癌友安度化療更殘酷的是,當時醫生告訴她,為避免癌細胞擴散,必須立即切除全部的乳房,這對身為女性的郭美珠而言,實在難以接受。「所以,我要求同步重 建。」所謂同步重建,就是在切除乳房的同時,移植一塊腹部的肌肉到原本的位置,這個複雜的手術由兩組醫療團隊接力操刀,這台刀一開,就是十四個小時。

捱過十四小時的大手術,郭美珠的考驗才正要開始。

那是二○○八年的聖誕節,在醫院等待做化療的焦急心情,至今仍在她腦海中迴盪,看著化療藥物,一針接著一針注射進入她的體內,打完藥,痛苦接著降臨。

化療藥開始在體內破壞,她全身癱軟無力,連開口要杯水都困難,雙手指甲甚至發黑,「每次化療結束,從醫院離開後的那一個禮拜,我就像到地獄走了一遭;化療 做到第三回時,會覺得自己已經做不下去了。」化療的痛苦經歷,非一般健康人可以想像,即使是陪在她身邊的丈夫,也只能給她心靈上的支持。

有一回,郭美珠想洗頭髮,這頭一洗卻是滿地髮絲,她嚇到尖叫,這些化療期間的經歷,深深刻在腦海。當時她怎麼也沒想到,就在她住家不到十公里遠的實驗室 裡,改變她罹癌人生的藥物,已經在等著她。

在朋友介紹下,郭美珠開始飲用了一款台灣藥廠自行開發的保健品——田中寶養生液化療漾(young)。化療漾雖然不是什麼萬靈丹,也無法殺死癌細胞,卻能 讓她在每個化療程序結束後,恢復食慾、有體力,不再那麼疲勞,有力氣再與癌細胞對戰。走過十四年的開發路程,化療漾在去年底完成三期臨床試驗,順利取得台 灣第一張口服癌症治療新藥的藥證,更是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出的第三張藥證。

化療過程裡,必須保持好體力,否則「地獄」這遭沒走完,自己就先被癌症細胞給擊潰。「醫生是不會去take care(照顧)你做完化療有多疼痛、多不舒服,因為在醫生的認知裡,那些都是化療的必經路途。」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話講得直白,卻也點出癌友 的生活品質,從來就不在療程的考量中。所以,癌友只能咬牙苦撐。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現代醫學如此發達的今天,台灣有逾四十萬名癌症病患都正在過著這樣的日子,他們別無選擇,即使是歐美大藥廠,也從未有人投入輔助用藥領 域。

直到化療漾的出現,「它真的不是什麼特效藥,但若病人難忍化療過程的痛苦,我會適時給他們建議,還有這個台灣新藥可選擇。」季匡華為了驗證化療漾的效果, 他一一檢視每位病患的化驗數據,尤其是淋巴球數,「淋巴球數增加,就代表體內的抵抗力轉強,就算病人喊得再痛苦,都象徵身體正逐漸好轉。」在這項新藥的幫 助下,郭美珠九次化療,順利在一年內完成,目前她不只恢復健康,甚至繼續主持節目,就連總統大選,也四處替候選人站台,也因為她的抗癌成功故事,演講邀約 不斷。

場景拉到台南,時空倒回至○六年,癌症病魔這次找上了一位藥房的老闆娘鄭太太。「醫生告訴我,得的是一種罕見的黑色素細胞癌(又稱為波文氏症),即使在成 大醫院,類似的案例經過治療,通常可以活一到五年,復發率達四五%。」醫生的話一落下,鄭太太雙腿一軟,只覺五雷轟頂。

「做完切除手術、化療,也最多只能再活五年,我乾脆死掉算了。」鄭太太一度哽咽,死神來敲門的感受,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箇中滋味。她還有兩個小孩,老母 親也還健在,更捨不得當藥劑師的丈夫,連六十歲都不到,她真的不甘心!

破解皮膚癌「存活率」魔咒為了求生存,鄭太太開刀後六次化療的循環,煎熬了七、八個月,尤其是最後兩次療程。「那實在太痛苦了,覺得身體的傷害已達到極 限。」可是,鄭太太腦中只有一個念頭,她想活下去。

她控制飲食、改善生活習慣,每天早晚固定運動兩小時,念佛經追求心靈平靜,她遍尋各種治療方法,讀遍相關論文與書籍,就為了一件事:活下去!

「五年大限」成為她揮之不去的陰影,她不停地打探成大其他案例,希望能出現奇蹟,但病友相繼辭世,一再潑了她滿身冷水。

直到她遇見了另一個進入臨床三期的台灣新藥——德英「蓿健一○○」,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那是一場藥師公會舉辦的論壇,當時已從高雄醫學大學辭職、投入新藥 研發工作的德英生技董事長郭國華,他那場以植物萃取技術治病的演講,打動了鄭太太的藥劑師先生。

「我在高醫看過太多癌症病人,他們的處境與心情,我真的能理解。」郭國華說,目前癌症治癒率僅兩至三成,每每看著醫院裡焦急找尋「各類偏方」的病人,身為 醫生的他卻無計可施,因此他十年前下定決心辭掉高醫教職,著手創業,一頭鑽進用植物萃取技術,開發皮膚癌藥物的領域。

幸運的是,在鄭太太服用德英「蓿健一○○」後,安度了「五年大限」。

不論是郭美珠、鄭太太,她們只是台灣四十萬癌友裡,巧遇台灣新藥的兩個故事。在十年前,很難想像,有一天病人服用的,會是台灣人自己開發的新藥,上頭的說 明文字不再是難懂的英文,藥廠不再是遠在幾千里之外的外商,而是一個來自於住家不出十公里外的藥廠。

生技起飛元年 多種新藥進入臨床三期其實不只她們二人受惠於台灣新藥研發成果,經過十年的競爭、淘汰,台灣的製藥公司均已達世界級水準,目前還有七種針對台灣人好發疾病 的新藥開發,也已進行到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最後階段,距離上市只差最後一哩路,甚至化療漾都已率先拿到藥證。

一直以來,歐美藥廠都將研發資源投注在西方人好發的像是心血管、腦血管等疾病。反觀亞洲人常得的肝病、胃病,「在歐美藥廠開發新藥的priority(優 先順序)中,都排在後頭,亞洲人好發的病,還是得靠亞洲人自己來開發新藥。」一位曾在美國藥廠工作過數十年的生技科學家這麼說。

經過十年的奮鬥,今年對台灣生技業將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所有的淚水、汗水都將獲得應有的報償,掌聲將取代噓聲,也是台灣新藥發展起飛的元年。

攤開一系列藥廠,今年進入三期臨床試驗,且可望在年底前拿到藥證的新藥多達七種,有的是期望開發利基市場,專攻胰臟癌二線治療的用藥;有的是搶進歐美大廠 較少布局的領域,解決糖尿病患最頭痛的足部潰瘍問題;有的則是治療肝癌術後復發的藥物。

今年台灣生技業的生氣蓬勃,可說是前所未見。因為以往台灣藥廠常在二期臨床試驗便將研發成果授權給國外藥廠,無法熬到三期臨床試驗。一來成本耗資龐大是主 要原因,二來台灣生技業投入新藥研發並成功者,實在寥寥無幾。有的科學家在實驗室一待,十年青春就這麼過去,若是養小孩都上小學了,開發新藥卻還不一定有 結果。

儘管如此,這都不影響他們追逐開發新藥的夢想,他們有的曾面對公司資金燒完、發不出薪水的窘境;有的把研發案子一個個停掉,只為將營運成本降到最低,讓公 司存活下去。

「我們選這個藥做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全世界能治癒胰臟癌的藥,實在太少。」梳著俐落髮型,東洋集團旗下的新藥公司智擎生技製藥執行長葉常菁,輕柔地談起他 們的理想,去年五月,智擎成功找來美國Merrimack藥廠合作,將歐美等市場的開發權利授權,簽約金及授權金高達二.二億美元(約六十七億新台幣), 刷新台灣生技業海外授權金的紀錄。

令人難以想像的是,智擎不過是一家僅十六名員工的公司,若用智擎創立九年計算,等於每位員工平均創造了超過四億元的產值。聽來驚人的天文數字,葉常菁露出 了微笑,「我們等這一刻等了快十年,誰會想到三年前,智擎一度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但他們的方向很清楚,就是搶攻胰臟癌這塊高難度的市場。胰臟癌之所 以難癒,存活率低,主要是移轉速度快,因為胰臟只有十二公分,檢查不易,等到發現疼痛時,癌細胞多數已移轉到胃、肝、腸等,已故蘋果執行長賈伯斯 (Steve Jobs)就是這個病的受害者。

葉常菁的想法很簡單,她要走的是一條新捷徑,他們將一款老的癌症藥物Irinotecan,拿來用新技術開發。而這個老癌症藥,就像是一棟老房子進行都市 更新,他們須證明「都更」過後的老癌症藥,有新的功能,殺死癌細胞的效力要比老藥來得好。

捨棄大藥廠高薪 兩研發女傑回台創業這麼一來,智擎可以省去新藥開發的早期工作,因為他們已經確認這個老癌症藥是無毒的,所以你可以說它是一條捷徑。然而,現行法規要求所 有老藥新劑型的藥物,都必須重新做臨床試驗,所以,它又稱不上是抄小路。

不過,這些想法若沒有人持續推動研發,它始終是實驗室裡的理論,「我們很清楚,智擎要做的就是新藥開發,靠一個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我們必須要有強大的後 盾。」葉常菁常繞著地球找最頂尖的人才,有一次為了找研究胰臟癌權威的法國教授替智擎當顧問,她不斷寫信、打電話到法國去,還一度被教授祕書誤認是病人, 最後才與對方接上線。

「做新藥開發是很苦的,我剛從國外回來當智擎執行長時,以為智擎的資金都已經到位。」葉常菁笑著說,誰知她人剛坐進辦公室,就被老闆林榮錦吆喝著,去向創 投簡報募資。更別提○八年金融海嘯一來,沖垮全球經濟,也差點讓智擎滅頂。

回想過去,餘悸猶存,葉常菁搖了搖頭,大嘆:「股東增資計畫出問題,那時我們幾乎要連薪水都發不出來了。」但她堅持,智擎的胰臟癌新藥開發不能停,長達七 年的研發成果不能毀於一旦。

「以現行被核准的胰臟癌用藥有兩種,一種是優先使用的一線治療藥物Gemcitabine,另一種則是○五年核准的標靶藥物Erlotinib,如果把兩 種合併使用,病人能多活兩個禮拜,能存活到一年之久的機率,只有四%。」可用藥物的稀少,在在都增加了胰臟癌的可怕性。「但智擎的新藥,二期臨床試驗結 束,顯示四位胰臟癌的病人,就有一位能多存活一年。」光是台灣,每年就有七百人因為胰臟癌而死亡,一旦智擎的新藥能順利完成,台灣人能有更好的藥物選擇。

與葉常菁有同等堅持與韌性的,還有太景董事長許明珠,她們幾乎在同樣的時間,捨棄國外大藥廠的高薪,回台趕搭這股生技創業潮。

許明珠看似溫和,但你絕對難以想像,她曾是美國羅氏藥廠第一位投入愛滋病研發的專家,進公司沒幾個月,就被羅氏藥廠總裁找去報告研究計畫,可惜的是,羅氏 藥廠作風保守,沒能積極投入愛滋病研發,最後不得志的許明珠,才毅然離開。

於是,許明珠創辦太景生技之初,目標就很清楚:她要在台灣創立具有美國一流水準的生技製藥公司,過去在羅氏藥廠沒做到的事,都要在太景完成。

兩岸藥物相互認證 台灣占盡地利之便懷著遠大抱負,許明珠回到了台灣。為何是台灣?答案很簡單,台灣有地利之便,不僅可以參與快速崛起的亞洲市場,臨床試驗、營運成本遠比歐 美低,更重要是,台灣人才優秀、熱心又有效率。

為了厚實太景的研發實力,許明珠親身說服世界各地人才加入;另一方面,為了降低太景的營運風險,許明珠仔細挑選每個新藥開發案,過去她就曾親手停掉四個開 發案,把損失降到最低。太景手上的三個新藥開發案,用來治療社區型肺炎的奈諾沙星、骨髓幹細胞驅動劑與C型肝炎的新藥,都是如此精挑細選出來。

選擇C型肝炎新藥的原因無它,「當然還是著眼於亞洲有許多肝炎病患,尤其C型肝炎全球患者人數更高達一.八億人,市場龐大。」許明珠更坦言,台灣投入B 型、C型肝炎的研究能量,居全球第一,相關人才也最多,對太景自然是一大優勢。

太景投入三期臨床試驗的社區型肺炎新藥奈諾沙星,更是有機會給病人更好的治療。「抗藥性的細菌越來越多,讓社區型肺炎擴散更迅速,如果我們的奈諾沙星能成 功,就能為肺炎帶來更高的治癒率。」許明珠說。

確實,近年來隨著亞洲人財富累積,花錢買更好、更貴的藥意願大增,所以,歐美大廠無一不積極開拓亞洲市場,大舉將總部搬到北京、上海的所在多有。但台灣新 藥廠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投入亞洲人好發疾病,已經好些年,也做出一些成果,這不是歐美藥廠想趕上,就一蹴可幾的。」葉常菁說。

另一方面,兩岸關係轉好,ECFA(兩岸經濟協議)帶給台灣生技業的最大利多,無非是讓兩岸藥物可以相互認證,可以直攻亞洲最大的中國市場。在台灣完成臨 床試驗的廠商,進口大陸市場不須再重新做臨床試驗,像是搭上這班快車的基亞生技、太景生技就被列為觀察指標,同步在台灣與大陸展開三期臨床試驗。

亞洲生技時代來臨 影響全世界不管是葉常菁或許明珠,她們都只是台灣新藥開發裡的縮影。她們是劃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也象徵了過去十年,台灣新藥公司如何堅忍、跑完十年馬拉 松。正因新藥開發需要的時間動輒十年、二十年,風險高得驚人,「因此,比較好的方式,像太景就走創新路線,冒險性不能太高,但成功率盡可能提高。」許明珠 說。

同樣橫跨產官學的國光生技董事長詹啟賢,也頗有心得:「生技公司不能用傳統電子股的EPS來看本益比,要從企業擁有多少價值來計算。而所謂的價值,在於企 業是否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對產業有多少貢獻,以及會不會很快被取代等三個條件來決定。」不論如何,這群台灣生技尖兵,埋頭十年研發,終於在今年進入收割 期,嘗到成功果實。能立即受惠於這八種新藥的人,不只有逾四十萬的癌症病患,還有為糖尿病足潰瘍問題所苦的一百多萬糖尿病患者,就連二十世紀末最可怕的 「瘟疫」愛滋病,都有治癒可能。在台灣新藥革命走上世界舞台的這一刻,八種新藥將改變的不只是台灣這一五○萬人的命運,甚至可能是整個世界。

8種新藥,可望在今年解救150萬台灣人!

新藥名稱 ON101

藥物治療用途

糖尿病足部潰瘍癒合新藥

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目前全球僅嬌生Regranex一款藥物)

藥廠 合一

新藥名稱 TMB-355

藥物治療用途

愛滋病抗體藥物

研發進度 美國三期臨床

藥廠 中裕

新藥名稱 PEPO2

藥物治療用途

胰臟癌二線治療藥物,老癌症藥新劑型,增加殺癌功效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目前胰臟癌藥物有限,多為一線治療藥物,2005年新增標靶藥物Erlotinib)

藥廠 智擎

新藥名稱 化療漾

藥物治療用途

癌症病患於化療過程中,提升食慾研發進度 TFDA通過發予藥證,為全球第一款化療輔助藥

藥廠 中天

新藥名稱 PI-88

藥物治療用途

治療肝癌術後復發

研發進度 兩岸三期臨床(拜耳也有肝癌術後用藥在做三期臨床)

藥廠 基亞

新藥名稱 OPT-822

藥物治療用途

移轉性乳癌新藥

研發進度 美國三期臨床、TFDA通過發予藥證

藥廠 浩鼎

新藥名稱 SR-T100

藥物治療用途

抑制皮膚鱗狀細胞原位癌(波文氏症) 癌細胞研發進度 TFDA三期臨床

藥廠 德英

新藥名稱 奈諾沙星

藥物治療用途 肺炎抗生素

研發進度 兩岸三期臨床

藥廠 太景

註:TFDA為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 資料來源:各藥廠 整理:賴筱凡華人專家投入亞洲人好發疾病研究攤開華人前十大死因與歐美前十大死因,你會發現,其實東、西方人易得疾病大不同。舉例而言,西方人罹患皮膚癌 的機率遠比東方人高,主要原因即為白種人體內較缺乏黑色素,但西方人又多喜愛曬太陽,致使西方人罹患皮膚癌的機率比黃皮膚的華人高出許多。

若要說出東、西方人易得疾病不同的理由,不外乎飲食習慣、生活行為及基因等。像是胃癌是台灣第六大癌症,在美國卻是在十名之外,新光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 匡華醫師解釋,東方人工作時數長,壓力大、生活緊張,加上喜愛吃辛辣食物,所以亞洲人罹患胃癌的機率明顯比歐美人高出許多。

其他如肝癌,東方人長期濫服藥物,以及飲酒習慣、生活方式,在在都讓亞洲人成為所有族群中,肝癌發病率最高,台灣由於B型肝炎感染率高,長期帶原易導致肝 癌,肝癌更是國人癌症第二大死因,幾乎每年有超過八千人死於肝癌。

過去歐美大藥廠多將資源集中於西方人好發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亞洲人致死於較高的肝癌、胃癌等,相對著墨較少。隨著亞洲新藥開發公司投入,才讓亞洲人常 見疾病受到更好的治療,甚至台灣旅外的多位華人生技專家,不論是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中研院院士陳良博或是艾朗戴蒙愛滋研究中心主任何大一,都相繼投入對亞 洲人疾病的研發,希望提供亞洲病人更好的藥物,對自己的出生地能有些許貢獻。

台灣投入全球新藥市場

研究亞洲人好發疾病的台灣生技專家

職稱 姓名 專攻

中研院院長 翁啟惠 肺炎、肝炎、心臟病、中風等中研院院士 陳良博 癌症的機轉與治療、腺體癌艾朗戴蒙愛滋研究中心主任 何大一 愛滋病Shire生技公司總裁 蘇懷仁 自體免疫疾病、肝炎、HIV新藥開發Tanox生技創辦人 唐南珊 B型與C型肝炎、氣喘藥浩鼎生技創辦人 張念慈 癌症、乳癌IVAX公司創辦人 許照惠 肺癌

整理:陳兆芬

台灣正在開發中的各類新藥疾病 開發中新藥 治療用途 研發進度肝癌 基亞OPT-301 肝癌中期治療 美國二期臨床、

台灣三期臨床

台微體

LipotecanTM 原發性肝癌 美國二期臨床、

台灣二期臨床

胰臟癌 智擎PEP02 治療胰臟癌 美國二期臨床

阿茲海默症 杏輝

STA1 緩解病情 美國二期臨床

彥臣

PPLs 緩解病情,便於照顧 美國二期臨床

大腸直腸癌 中天

MB-6 輔助直腸癌治療 美國二期臨床

骨質疏鬆 懷特

PHN031 促進骨質生成及幹細胞活化 美國二期臨床

癌症化療相關用藥 健亞

GranPatch 化療止吐貼片 台灣三期臨床

類風溼性關節炎 永昕

TuNEX 抗自體免疫性

疾病 美國三期臨床

糖尿病 太景

Nemonoxacin 足部感染細菌新藥 中國三期臨床、

台灣二期臨床

糖尿病預防腎病變 懷特

PHN033 避免血管併發症 美國二期臨床

間歇性跛行 健亞

PMR 抗血栓(預防中風) 台灣二期臨床骨髓幹細胞移植 太景Burixafor 幹細胞驅動劑 美國二期臨床資料來源:各藥廠 整理:陳兆芬半導體產業的接班人?

政府政策將讓生技產業大放異彩

政策 內容簡述

投資與研究支出可扣抵營利事業所得稅* 生技新藥公司得在投資於研究與發展及人才培訓支出金額的35%限度內,扣減各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稅額。

技術人員可分得股票* 高階專業人員及技術投資人可分享營運成果(股票),且免計入當年度綜合所得額及營利事業所得額課稅。

兩岸新藥可免於重複認證(ECFA) 台灣臨床實驗可以在大陸進行,或是台灣GMP認證藥品可直接在大陸通行,不須重新開始認證,可縮短臨床試驗時程,加速藥品上市時間。

註:*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之內容。

《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ECFA讓台灣新藥起飛!

「台灣新藥能有進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的過關,蔡英文真的幫了不少忙!」一位生技業背後大老如是說。儘管蔡英文之於生技業,一度成為總統大選的焦 點,但她大力推動《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過關,讓研發人員的技術研發,得以股份做價,成了驅使生技人才更積極投入的關鍵。

另外,兩岸關係轉好,ECFA的簽訂,也讓兩岸新藥相互認證,有了長足進展。過去台灣新藥欲開拓大陸市場,縱使在台灣已拿到藥證,想進大陸銷售,就得從頭 開始做臨床試驗。然而,在ECFA效益下,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認可的臨床試驗,同樣也能獲得大陸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認可,如此一來,大大縮短開發時程,讓台 灣新藥廠商更具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9

美國埃博拉病患潛在接觸者達百人 夏威夷再發一例疑似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58

周四,據多家媒體報道,德州埃博拉病人直接和間接接觸者達百人,不過存在感染風險的人數遠低於100。最初確認的十幾名接觸者由醫療人員監護,其余人大多未被要求留家。據CBS,夏威夷發現一例埃博拉疑似患者。

ebolavirus

德州健康服務官員Carrie Williams表示,埃博拉病人的直接和間接接觸者多達100人。這個數字包含了那些僅與病人或病人家有過極短接觸的人,涉及與病人直接和間接接觸的人。Williams稱,存在感染風險的人數要遠少於100個。

周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宣布,美國德州達拉斯已確診境內首例埃博拉病人。這位患者從西非回到德州數日後,表現出埃博拉病癥,上周日被隔離,周二病毒檢測為陽性。

周三,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境內首位埃博拉患者是利比里亞人,他首次就醫時稱去過非洲,但因信息未充分傳達,醫生開藥後他便離開,錯失隔離良機。該病人接觸過12~18人,其中5名兒童,兒童接觸過該病人後又去上學。

目前,最初確認的12~18人由醫療衛生人員監護,對他們體溫進行每日兩次測試。其余人員自行測試,在需要時會有工作人員幫助,這些人大多未被要求停留在家。

目前尚未有接觸者出現埃博拉癥狀。Duncan在一座公寓外嘔吐後,將他送到醫院的救護車工作人員埃博拉病毒檢測為陰性,但該工作人員仍需21天隔離觀察。

Duncan乘坐美聯航抵達達拉斯,途經4個機場,包括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美國官員表示,Duncan在航班上沒有發病,不會傳染其他乘客。目前根據規定,所有乘客在利比里亞蒙羅維亞(Monrovia)羅伯茨國際機場乘坐國際航班登機前需要用氯化水洗兩次手,並在安檢時接受體溫檢測。

然而,藥物供給也是令人擔心的問題。根據彭博社報道,Duncan沒有接受與8月從疫區撤離的美國救援人員一樣的實驗性藥物治療。這種藥物名為ZMapp,是Mapp Biopharmaceutical公司研發的還在試驗階段的藥物。該公司表示,這種藥物庫存已用完。Duncan的家庭成員Josephus Weeks質問,為什麽美國和歐洲的病人可以接受相關藥物治療,而Duncan不能。

德州的埃博拉病例還在令人頭痛,夏威夷又傳來糟糕消息。據CBS報道,夏威夷發現一例埃博拉病毒疑似病例,不過該名患者病癥也可能是其它疾病引起。

(實習生戴博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19

新穎董事長曾錙翎 改寫工研院兩紀錄 糖尿病患腎病變 她靠驗尿就知道

2014-12-08  TWM
 

新穎生醫公司創下今年兩項紀錄,募得最多資金與付出工研院生醫所最多技轉金紀錄,還獲得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投資力挺。幕後推手曾錙翎曾在美國癌症研究所工作,更是「生物標記」一詞的發明人。她如何帶領新穎生醫走到今天?

撰文‧周品均

一家不到二十人的新創公司,一位五十二歲才創業的女董事長,做的是台灣鮮少人搶進的生物標記技術,卻成了工研院生醫所有史以來的最大技轉案︵編按:技轉即技術移轉,意即工研院將自有生物標記技術授權給新穎生醫︶,不只金額超過一億元,還讓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掏錢投資它,這是新穎生醫的故事。

今年十月,工研院催生的新穎生醫完成第一輪增資,募資超過三億元,是工研院今年最熱門的投資案。到底新穎生醫有什麼技術,讓創投業的人士耳目一新?答案就在它的英文名字Biomarker(生物標記)。

所謂「生物標記」,是指透過測量血液中的蛋白質或其他分子,來估算可能罹患的疾病。而新穎生醫就是用生物標記技術測量尿液,目的在於提前偵測糖尿病患者是否罹患腎臟病變。

還沒罹病就知道?

在功能衰敗前就著手控制

「很多時候,不是沒有得病,而是現在的檢測方式無法提早檢驗出來。」新穎生醫董事長曾錙翎解釋。新穎生醫的「產品」,就是提早發現罹患糖尿病腎病變的病患,在腎功能開始衰敗前,立即著手控制,延遲病患洗腎時間。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一三年統計,全球糖尿病人口有三.八億人,台灣則有一七五萬人罹患糖尿病,台灣每年花在洗腎的健保支出為三二四億元,是健保支出第一名,而其中有四五%的洗腎患者是因為糖尿病。「做生物標記不只對病人好,健保支出也可以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曾錙翎說。

其實,想做生物標記研究的人,全世界所在多有。「可是,她起步得早,新穎生醫甚至還趕在別人之前取得專利。」和曾錙翎合作進行腎病收案的台大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莊立民說。

今年五十二歲的曾錙翎,二十年前在在分子生物研究所Cold Spring Harbor Lab做博士後研究,接著又進入醫學研究最前線的美國癌症研究所︵NCI︶工作,當時她的研究多半聚焦在流行病學研究。

曾夢想拿諾貝爾獎

最後捲起袖子改當「王永慶」十年前,曾錙翎在一個刑事鑑識學專家李昌鈺的演講晚會上,巧遇時任工研院生醫中心主管,邀她到工研究演講,演講到最後卻變成了與當時工研院董事長李鍾熙的面試。

無心插柳柳成蔭,一開始,曾錙翎也猶豫過,要放棄在全球頂尖的醫學研究機構工作需要勇氣,但因為工研院提供舞台與資源,讓她決定回台灣。

○三年,曾錙翎到工研院生醫所上班不到一周,她就選定了生物標記計畫,洋洋灑灑的計畫內容,動輒五年、十年的大研究,像是其中一項糖尿病腎病變研究,一做就是十年。○五年,在曾錙翎的主導下,腎病生物標記聯盟成立,和她合作的都是一線醫院的主任級醫師,包括台中榮總、國泰、馬偕、三總等,收案病例高達二五○○人,風光數字的背後,卻是曾錙翎跑遍各大醫院,一一敲門說服醫師加入計畫,這是她過去在美國做研究時,未曾有過的挑戰。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說:「曾錙翎做起事來既專注又專業,投資人投資公司時,不只考量到公司的技術,看的更是人。」就目前生物標記技術而言,只有一種生物標記的檢測(指單一蛋白質或其他物質),預測結果的準確度有限,因此要採用生物標記組合的方式,測量各種生物標記的濃度,再利用疾病公式運算,能真正做到以組合方式預測的人,全世界的生技公司屈指可數,這也難怪曾錙翎很早就申請專利,來保護新穎生醫的運算公式。

「生物標記是高進入障礙的領域,我們申請專利後,可以再度拉開與競爭對手約一年的距離。」曾錙翎語氣堅定地說。

除了國內病例,曾錙翎也找上日本醫院合作,進行五年的追蹤。「這項技術是放眼全球市場,不能只在台灣做。」曾錙翎說,生物標記技術要針對病患做長期、跨人種的追蹤,這也是新穎生醫要跨海收案的原因,因而墊高競爭者進入門檻。

一二年,一家歐洲大型藥廠就看上新穎生醫的技術潛力,登門希望簽約合作,要把生物標記檢測納入旗下臨床試驗,新穎生醫未來更不排除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署(FDA)申請醫材資格。這也是後來益鼎成為新穎生醫最大股東的原因,「今年看過幾十個生物標記的案子,新穎生醫是最突出的一家。」益鼎副總張情福說。

曾錙翎說,其實在求學階段時,人生夢想是要拿到諾貝爾獎,「以前高中作文題目問,你想當(前中研院長)李遠哲還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我當然選李遠哲。」曾錙翎說,當年受到李遠哲啟發,才走上研究領域。「但生物標記檢測這樣的技術就是需要商業化,走出實驗室才能幫助更多人。」今年,她的願望終於成真,成立了這家商業性公司。

新穎生醫

成 立:2014年

負責人:曾錙翎(圖)

資本額:3億元

主要業務:生物標記檢測

工研院今年

技術移轉金額Top 4

公司名 金額

1 鼎唐 1.5億元

2 新穎 逾1億元 生醫所最高

3 健裕 不到1億元

4 究心 不到1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802

大發現 把保健品當保命符 醫師也沒轍 8成病患常吃保健品 最多一天13種

2015-03-30  TWM
 

為了與癌症和平共存,罹癌者除接受醫療常規,也常使用保健品。調查發現,不僅高達八成病患曾使用保健食品,更有人一天吃下十三種,讓醫師相當驚訝。

撰文‧楊雅馨

癌症希望基金會進行「癌症病人保健食品使用行為調查」,調查發現,高達八成二的病友食用過保健食品,但對作用、如何正確使用及其必要性等,卻欠缺完善、正確的認知。

本次受訪者以五十至五十九歲居多,達三六‧五%,其次為四十至四十九歲,占二六‧四%。按教育程度分析,以大學畢業三二‧三%占最多。癌症期別則集中在第二期(三○‧一%)及第三期(二三‧七%)。問到是否吃過保健食品,高達八成二的病友表示曾服用。其中,近半數病友吃了四種以上的保健食品,令人驚訝的是,有四位病友竟服用高達十三種的保健食品。

統計結果發現,隨著癌症越晚期,服用的種類明顯增加。保健食品似乎能令癌友更有安全感,罹肺腺癌第四期的Cincia表示,「為了有更好的體力抗癌,我每天吃九到十種」。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癌症中心主任王正旭說:「每天查房時,或多或少都會在病榻旁看到保健食品,只是沒想到種類竟多達十三種!」罹癌的病友不僅吃的種類多,調查分析發現,罹癌前有吃保健食品的人,罹癌後更有超過九成的會繼續服用。

調查顯示,病友最常服用的保健食品,分別為營養補充飲品(如安素、倍力素)、維他命與麩醯胺酸(如速養療);服用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免疫力、補充體力、減緩治療副作用。

增強免疫力 不等同抗癌從細項來看,受訪者有高達三二‧一%認為麩醯胺酸(即左旋麩醯胺酸)具補充體力的效用;三五‧一%的人認為,營養補充飲品能增強免疫力;有四○‧九%的人相信,維他命或礦物質可增強免疫力。

不難發現,癌友認為增強免疫力具抗癌作用,但增強免疫力並不等同殺死癌細胞,不僅如此,對保健食品的認知普遍不足,以至於根本吃錯!

台大醫院營養室營養師臨床組組長郭月霞指出,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具保護黏膜作用,至於是否能讓體力好一點,須再深入研究。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室主任王麗民也表示,左旋麩醯胺酸主要是幫助口腔、腸胃道黏膜的修復,可用來改善嚴重副作用。

郭月霞指出,並非所有的癌症病友都需要營養補充品。營養補充品主要是讓進食狀況不佳者,尤其是消化道系統癌症(如喉頸癌、食道癌、胃癌等),藉由營養品的補充達到「建議飲食攝取量」。不過,若身體消化進食狀況允許,還是以天然食物為首選。

關於保健食品的花費,大家能負擔的範圍是多少?估算下來,每五人就有一人每月花一萬元。而此項費用,還不含親朋好友的贈送品。

亂用保健品 恐有副作用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二○一三年統計,台灣平均家戶所得為一一四萬元,平均每月家戶年所得九萬五千元。王正旭憂心地指出,雖然不清楚受訪者的家庭背景與收入,若以家庭平均月收入十萬元來看,病友約有十分之一花在保健食品上,對家庭來說是不小負擔。郭月霞說,部分保健食品過於誇大療效,讓許多癌友基於對死亡的恐懼,購買保健食品毫不手軟。

病友為了安心,砸錢買保健品。但在調查中,高達三七.一%主治醫師表示不知情。有六二.九%的醫師雖知情,仍同意食用的比率為六一.七%。

進一步分析病人未告知的原因,覺得「醫師不見得清楚保健食品」多達三一.九%,認為「醫師沒必要知道」占二七.七%。「忘記要問、醫師沒問、沒想過要問」的比率則為二五.五%,而認為「醫師可能會反對」占一四.九%。問卷發現,使用多醣體類(如巴西蘑菇、靈芝、牛樟芝)的癌友,有較高傾向選擇不告知醫師。

至於保健食品的來源,多數病友表示,相關資訊來自醫療人員、親朋好友(包含其他癌症病友)以及傳媒、直銷人員。

王正旭提醒,癌症病友應主動和醫護人員討論,避免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陳啟明說,「當病人問到是否需要使用保健食品時,我幾乎都持反對意見,尤其是靈芝、牛樟芝等。」為了抗癌,每個月花大錢!

高達8成2癌友吃過保健食品Q 罹癌後是否吃過保健食品? 有‧82.1% 否‧17.9% 有3成7的主治醫師不知情Q 醫師知道你服用保健食品嗎? 知道‧62.9% 不知道‧37.1% 癌症越晚期,吃的保健食品也變多Q 每月購買幾種保健食品?

第一期 3.5種

第二期 3.95種

第三期 4.53種

第四期 5種

想靠保健食品增強免疫力

Q 吃保健食品主要目的?

增強免疫力 35%

補充體力 31%

減緩治療副作用 20.4%

避免復發 4.9%

增進療效 2.4%

增加體重 1.2%

治療癌症 1.2%

其他 3.9%

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Q 每月花多少錢買保健食品?

有52.1%每月花5000元以下買保健食品,17.6%花5001~9999元,1萬元~1萬5000元有11%,4萬元以上則有1.7%。

估算下來,每5人就有1人每月花1萬元買保健食品。

執行時間:2014年9月5日至10月24日。

收案方式:採立意取樣,以癌症希望基金會之癌友及其家人為主體,收案工具為半結構性自陳式問卷,題目共8題。

樣本描述:發出問卷449份,回收420份,扣除填答不完整者後,有效問卷數375份,問卷有效率8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06

【馮仁昭四圍超】談善言自己剃頭演病患

1 : GS(14)@2017-01-06 02:07:57

談善言最近同陳柏宇、衛詩雅、羅蘭等合作拍攝慈善電影《告別之前》,戲中演陳柏宇未婚妻嘅談善言,因為角色係一個腦癌患者,劇情講佢要做化療,搞到甩頭髮,所以索性將個頭剃光晒,見佢拎起鬚刨,親自幫自己剃光頭,仲剃到一撻撻,真係夠晒犧牲,不過第一次剃頭演出嘅談善言就話唔覺得係犧牲:「角色需要,一啲都唔介意,頭髮剃咗會再生㗎嘛。」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5/198865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519

【每日健康】人類天生有第六感 研究:有助避開病患

1 : GS(14)@2017-06-10 13:31:55

有人話女人天生有第六感,知道男人有無講大話,但其實我哋每個人都有第六感,不過就只可以用係避開病人上。根據最新一期學術期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一份有關人類能否察覺周邊有沒有病人的研究指,人類的視覺和嗅覺其實都可以幫助我們,知道周邊哪些人正在生病,並且避他們。根據在香港都有分校的瑞典卡羅琳學院(The Karolinska Institute)的研究,學者透過對照實驗,對22個人注射內毒素或普通鹽水,注射內毒素的人會出現疲勞、疼痛和發燒的現象,研究人員然後為他們拍攝面容和收集他們的衣物,再給予另外30個人判斷他們是否生病,研究人員亦同時使用磁力共振(MRI),觀察他們判斷時的大腦活動。結果發現,大多數人都可以根據面部照片和氣味,判斷被注射內毒素的病人。研究人員解釋,當受訪者以視覺和嗅覺判斷時,腦溝(intraparietal sulcus)有強的反應,有利在眼窩前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進行多感官系統整合(multisensory integration),而研究就沒有提到性別有沒有影響實驗結果。資料來源︰Christina Regenbogen, John Axelsson, Julie Lasselin, Danja K. Porada, Tina Sundelin, Moa G. Peter, Mats Lekander, Johan N. Lundström, Mats J. Olsson.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to multisensory detection of sick huma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7;201617357 DOI:10.1073/pnas.1617357114記者︰盧逸文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609/200495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1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