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秘百億人民幣押運全程:武警藏錢箱中 室溫60度

每個人每天都會用到的錢幣,從造幣廠到金庫,再到銀行,會經歷一段絕密行程:出發時間不確定,將去的地點、押運金額、行程日期也不確定,參與人員甚至彼此也不知曉……央視記者登上武警押運錢幣貨車,記錄了絕密押運過程。

天津的金庫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重點庫,這里是連接華北和西南地區的一個重要樞紐。在天津有一支特別的武警中隊,一直從事著鮮為人知的絕密武裝押運錢幣工作。

清晨,突如其來的哨音打破了部隊營房的寧靜,為了確保押運的安全,每一趟任務都是出發當天提前2個小時通知,留給天津武警總隊戰士們整理行囊、準備裝備的時間不足30分鐘。

絕密不僅體現在出發時間不確定,將去的地點、押運金額、行程日期也不確定,參與人員彼此也不知曉。因此對於押運官兵來說,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時刻準備著!

由於每次運送的錢幣數量比較大,如果采取公路運輸,大量裝甲運輸車目標明顯,有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只能采取鐵路運輸,為了確保隱蔽性,錢幣都是放在運輸貨物的“悶罐”車里,護送人民幣的武警官兵,也需要隱蔽在錢幣中。

除去貨物占去的大部分空間,戰士們能夠活動的空間只有3平方米左右。按照押運規定,車輛在運行時,如果悶熱難捱,可以適當將門敞開30-50厘米來換氣,但是需要一名戰士在門口攜槍值守。到了晚上,一旦車輛停靠站臺或者等待編組,車廂必須全封閉,如果停車的時間正好趕上夏天的中午,車內溫度能夠達到60多度,手接觸車廂3秒就會被燙傷。圖為記者和戰士在押運“悶罐”車里。

與別的火車相比,執行押運任務的火車要慢得多,走走停停,像從天津到上海1000公里的距離,要走上一周到十天左右。因此,夏天成了戰士們最難熬的季節。

然而,押運途中要克服的困難並不只有“熱”——一般的室內環境聲音只有五六十分貝,而車輛運行過程中,八九十分貝的噪音是常有的事,有時候最高能到一百二三十分貝,長此以往,戰士們聽力或多或少有損傷。有戰士說,“有時任務結束後回家兩三天,還在持續耳鳴,整個頭皮都發麻。”即便如此,戰士們還是常常苦中作樂,把筷子當指揮棒唱歌、把下棋當靜心的方式、把中途上廁所當做折返跑訓練……一次次的絕密押運任務,也成為了戰士們的驕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81

【每日健康】生埗床易失眠 調低室溫助入睡

1 : GS(14)@2016-05-24 10:47:27

終於終於等到放假了,當然立馬衝上機去外地旅遊,逃出香港。然而每次去旅行,特別是第一晚,都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生埗床睡不慣,輾轉反側一整晚。到底為甚麼會這樣?答案原來是腦作怪。


美國的Brow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在不同的睡眠研究中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參與測試者第一晚的睡眠數據都不能採用,因為大部份人第一晚身處陌生環境時都明顯睡眠質素變差。於是他們決定深入研究這現象,找來35志願者參與測試。結果發現參與者即使成功入睡,他們的一邊腦袋會維持相對活躍的狀態,令他們容易驚醒。研究人員相信這是因為人類的求生本能所引致的,因為在陌生環境中隨時有潛藏危險,若果有一半腦袋維持較躍狀態,較易清醒起來,即使有危機亦可更快反應。但既然去得旅行,又有甚麼方法可以容易些入睡呢?調低冷氣的珉度啦!原來平時人體體溫受着生理時鐘影響,去到特定時間,會自然降低珉度,調節成適合睡眠的狀態。所以當去到異地旅行,不論是因為生埗床,還是時差問題,引致平常的生理時鐘失靈,你都可以把室珉調至十八度左右,令體珉輕微下降,以助入眠。資料來源:WIRED記者:黃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523/196233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81

【驗證阿媽教落…】湯水煲滾唔揭蓋 可室溫過夜?

1 : GS(14)@2016-09-30 08:09:37

「蓋上煲蓋,將湯煲滾,然後一直不開蓋,放在室溫一晚,直至翌日飲用才翻滾」的湯水保存方法,並非絕對安全。



中式湯水一年四季都飲得,都市人太忙碌,煲定一大煲,分幾日飲是常識吧!喝剩湯水怎麼辦?不少阿媽級長輩可能都曾聽過,又或者用過以下方法:蓋上煲蓋,將湯煲滾,然後一直不開蓋,放在室溫一晚,直至翌日飲用才翻滾,總之就全煲湯原封不動擺過夜,方便飲用時立即開火翻滾。記者家一直都用這個方法,二十多年來都未試過食物中毒,從來都無質疑過阿媽,但科學一點看,這個方法是否真的安全?



要測試這個方法是否安全,最直接就是找化驗所,化驗隔夜湯水的總菌數。為避免湯水在運送過程中變質,影響測試結果,我們要求整個煲湯過程,都在化驗所進行,化驗所將湯煲好後,會隔12小時才進行化驗。今次測試的是響螺片煲瘦肉,化驗結果顯示,每毫升隔夜湯的總菌落數為18CFU(菌落形成單位),在食物安全中心《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中屬滿意級別。不過,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講師陳子聰指,單靠將湯水煲滾,再放於室溫保存,並不安全,「除了一些能耐熱性孢子的細菌,其他細菌都不能抵受攝氏100度水溫。那些孢子是不可以在正常的烹煮溫度下完全殺滅,孢子會發芽、生長,可能導致食物含菌。」他建議大家不要以此方法保存湯水。另外,也有一些講法指沒有肉的湯水,可以在室溫保存較長時間,陳澄清:「能否在室溫放得久,跟有沒有肉類沒甚麼關係。你煲湯不會只煲清水,一定有其他材料,如果其他材料有菌,湯水一樣會滋生細菌。把湯水在室溫擺放四小時,細菌便會滋生。」不少人以為真空煲,是指煲內擺放食物的容器處於真空狀態,所以用真空煲煲成的湯水,可以在室溫下原煲保存數天,其實這是大錯特錯。所謂真空煲,是指整個煲分了兩層,兩層之間抽真空,令煲內的熱力流失減慢,可以把食物的溫度維持一段較長時間。陳直言用真空煲在室溫下保存湯水「其實仲衰」,因為食物裏面的細菌,在攝氏4度至60度之間又會生長。其實講到尾,大家只要不貪一時方便,花多一點時間,放涼湯水後,把湯水盛起,再放進攝氏4度或以下的雪櫃(非冰格),就可保存一兩天。記者:李煒汯
攝影:周旭文



今次化驗的湯水為瘦肉煲響螺片。

記者委託化驗所,化驗隔夜湯水的含菌量。



化驗結果顯示,每毫升隔夜湯的總菌落數為18CFU(菌落形成單位)。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講師陳子聰指,將湯水放進攝氏4度或以下的雪櫃,可保存多一兩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30/197861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64

【食物中毒】夏天食生蠔最易瀨嘢?醫生建議:室溫最多擺兩個鐘

1 : GS(14)@2017-09-17 16:16:39

夏天進食生蠔特別容易吃壞肚皮?



近日有人在酒店食自助餐,懷疑曾進食生蠔、龍蝦和刺身後食物中毒,有網民就指夏天食物容易變壞,亦有人指不吃生蠔就可以,因為吃生的生蠔非常容易出事,到底生蠔真的較易出事嗎?



姚志謙醫生指,蠔會把海水裏含的細菌和病毒濃縮,進食受污染的蠔時,很容易連蠔帶菌一起帶進身體。

廚師徐蒝指蠔即使漲卜卜都不能肯定其的新鮮程度。

她教大家選擇刺身時,最好根據其光澤和顏色來選。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指,生蠔是最常導致食物中毒的一種食物,因為蠔以過濾海水的方式進食,所以會把海水裏含的細菌和病毒濃縮。海水中會含有怎麼樣的細菌呢?姚指受污染的水域可能會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甚至霍亂弧菌,這些菌都可以附在生蠔表面及被其吸收,在蠔的體內積聚,而當我們進食受污染的蠔,很容易連蠔帶菌一起帶進身體內。另外,由於夏天的溫度會較高,細菌的繁殖速度在較高的溫度下會增快,因此感染人的機會亦會較大,他建議生蠔,刺身等生的食物,最好在室溫一至兩小時內要食用。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姚志謙

廚師徐蒝

廚師徐蒝指,蠔比較難用肉眼分辨其新鮮程度,蠔即使漲卜卜都不能肯定它有多新鮮,而刺身一般都是看它的光澤,最好是令蠟蠟的,而且顏色較鮮艷。不過並非所有刺身都可以一概而論,例如海膽一定要呈乾身,無水份在表面方為新鮮。徐蒝給市民的貼士便是“when in doubt
leave it out’’,不肯定時就不要進食。醫生亦有提醒,任何食物一次過進食太多都會引致消化不良,正所謂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最重要還是適可而止。記者:陳傲紫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0/20148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060

【米太貼士】煎七成熟美味牛扒 煎前要放室溫半粒鐘

1 : GS(14)@2017-09-17 17:45:34

美國肉眼扒肉味濃有嚼勁。



煎牛扒是簡單又美味的菜式,不同家庭有不同做法,但目的都是要做到外面焦香內裏肉汁豐富,今次米太會示範做一塊七成熟400克的肉眼扒,並以炒蘑菇為配菜,有一些心得分享。



一,牛扒煎前要先回復室溫,之後煎扒才能掌握正確火候;二,煎牛扒要用大火,才可鎖住肉汁和令外表金黃香脆;三,牛扒煎完不要立刻切,要待涼最少五分鐘讓肉汁回滲扒肉,肉質才會結實,切時肉汁才不會大量瀉走,肉味會更濃厚。



七成熟的肉眼扒配炒蘑菇。

黃韻思(米太),廚藝導師,擅長把創意和健康元素融入家庭料理

製作:黃韻思@米太廚房手記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916/201543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2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