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甘做小農 花卉種苗王搏上市

2012-03-19  TCW



從高鐵嘉義站開車約三十分鐘,抵 達台南市後壁區,面積兩百公頃的「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

園區三十米寬的柏油路走到底,就是芊卉國際新成立的「植物工廠」,每天從這裡生產、運輸至歐洲荷蘭、英國、法國的迷你蝴蝶蘭種苗就有二萬五千株。

橫跨英、法、中、港、泰和台灣六地,擁有二十個農場的芊卉國際控股集團,去年營收約新台幣十五億元,是台灣最大花卉種苗業者,也是台灣唯一在英國設置溫室 的花卉業者,占地六公頃是英國面積最大園區。

相較於競爭同業早在二十年前即投入蝴蝶蘭外銷產業,種花三十年的芊卉國際董事長景文德屬後進者,他如何突圍,讓自己坐上第一名的寶座?

從小在台中后里大甲溪旁沖積河床長大的景文德,來自一個務農家庭,課餘之暇幫爸爸種花。他還記得,當時河床邊只有他們一戶人家,沒水、沒電、沒鄰居。直到 國一的時候,才搬離到有水、有電的地方生活。

理論+農務農家子首創劍蘭外銷模式

從小常拿第一名的他,不顧父親反對,國中畢業時,堅持以高分選讀台中農工森林科、中興大學農業教育系,邊讀邊將熟知理論應用在父親的農事上。退伍後於一九 八六年創業,從一介小農,變身「知識農夫」。

在台中后里成立芊卉國際,他首創劍蘭切花外銷低溫包裝冷藏模式,提高切花品質;劍蘭切花外銷數量每年達兩百萬枝,外銷金額達新台幣上千萬元,也讓他在三十 四歲時成為當屆十大神農獎的最年輕得主。

只是這個模式,十年後面臨成長關卡,他與太太劉月紅決定到中國廣東惠州與雲南昆明等低工資之地開闢農場。從最初二十七公頃到現在二百七十公頃的生產基地, 芊卉慢慢發展成雲南最大花卉業台商。

通路+規模橫跨六國催花,比拚荷蘭

挑戰,伴隨企業壯大而來。「不尊重種苗智財權、員工難管理,更不公平的是中國政府大量扶植,打壞市場行情,」景文德加重語氣說。

二○○○年時,芊卉的營業額雖然達人民幣三億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元),但整體來說並不賺錢,逼得景文德開始思考轉型。

市場逼著企業不得不往前面走,「從育種、組培、大規模產量,才能走到國際貿易市場,」台灣區花卉輸出業公會常務監事陳清鈺表示,台灣蝴蝶蘭要進軍國際市 場,最大的競爭者是荷蘭,除了品種專利權處於弱勢,後端的行銷通路據點,亦遠遠不如這個全球花卉輸出大國。

「台灣徒有種源和技術的世界優勢,但真正賺錢的產值卻拱手讓人,」曾是行政院國家型科技計畫花卉和觀賞植物組召集人朱耀源的研究指出。

不想重蹈覆轍,景文德的溫室只種種苗,催花則放到通路端。二○○三年,他將觸角從中國、香港、泰國,伸向英國、法國,在當地蓋起花卉種苗的催花中繼站,芊 卉也從切花領域擴大到花卉種苗市場,開始布建國際通路。

要賺世界財的重要關鍵,在於掌握穩定的品質。「種花技術說穿了沒什麼,主要在於太陽光與人力的控制,要能工廠化生產,控制這兩個變數就能降低成本,」景文 德說。

相較於其他業者靠天吃飯的心態,景文德對待蘭花,如同晶圓片生產那般精密。

三控+三定五成利潤比同業高一倍半

他耗資四億元,從荷蘭引進設備廠房,將溫度控制在攝氏二十八至三十度之間,在濕度上則維持在七○%的狀態,光線方面則採用成本高出四成的玻璃帷幕,以及中 空塑膠隔板,取代傳統塑膠板,以阻擋烈日下約十萬燭光的受光,讓光線維持在一萬五千燭光左右;在控溫、溫濕、控光「三控」下,營造出一個適合蝴蝶蘭量產環 境。

人力上,則是體現「三定」。所謂「三定」,就是「定質、定崗、定責」。

在定質方面,從育種、組培到種植,生產線操作員每天都有固定產出量。以組培操作員來說,一天工作量是一百瓶,一瓶約有十五顆苗,一天至少要產出一千五百 顆。

接著就是定崗和定責,景文德改變過去花農生產上「人動,花不動」的傳統思維,而是透過機械輪動種植盤床,讓「人不動,花動」,減少人為疏失,同時增加品質 穩定。在類似科技產業工廠生產線控制下,能創造出近乎百分百的良率,其毛利率約五○%,較一般花農高出一倍半效益。

目前台灣蝴蝶蘭外銷金額約新台幣三十億元,芊卉年產約一千二百萬株,僅占全球市場大餅十五分之一,已經是全台最大,但相較荷蘭大規模農企Florica年 產六千萬株,足足有四倍的落差。

「如何增加穩定量產,再結合零售品牌,是芊卉正進行的,」集團執行長許坤源點出芊卉面臨的挑戰。

為了迎向農企業規模,景文德在二○○八年底,首度在組織中引進具有金融與管理背景的專業經理人許坤源,計畫在二○一四年上市,挑戰台灣第一家以農企業上市 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