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俊峰:無路可退,讓我打開更大的市場!台灣珍奶進軍德國麥當勞的幕後推手


2012-6-18  TWM




六月十一日,德國麥當勞破天荒賣起珍奶系列產品,打開這個市場的幕後推手,就是來自台灣的珍奶原料供應商王俊峰!曾經無路可退的他,憑什麼讓外國人也愛上台灣珍珠奶茶,還跨海來台請他傳授開店之道?

撰文‧林讓均

近月來,一則德國廣告在網路上發酵,引發全球華人矚目。

一位中年大叔在不斷冒出的繽紛圓圈中,暢飲起一杯飲料,只見他邊喝、邊嚼又一邊手舞足蹈,似乎每一口都讓他倍感驚喜;最後鏡頭定格在「MC CAFE」巨型字樣,並預告「bubble tea(珍奶)六月十一日登場。」原來德國麥當勞要賣珍珠奶茶啦!

把台灣珍珠奶茶賣進德國麥當勞的幕後推手,就是來自台灣的珍奶原料供應商──「伯思美」董事長王俊峰。

六月八日消息傳回台灣,王俊峰的手機湧進十幾通簡訊,除了祝他五十歲生日快樂,還恭喜他打入德國麥當勞供應鏈。本刊記者再三追問之下,王俊峰雖未否認,卻仍三緘其口。「因為與客戶的保密協定,我真的不能說!但我只能說這絕對是台灣的大機會!」王俊峰強調。

據了解,德國麥當勞的原物料來自台灣。而王俊峰雖然沒有自己的製造工廠,卻有一座可檢驗原物料的實驗室與真空包材工廠,把關規格符合國際標準。「王俊峰是德國最大的珍奶原料供應商,德國麥當勞循線找人,他很可能因此切入麥當勞供應鏈!」業界人士觀察。

成立剛滿三年的伯思美,已經把珍奶的原料賣到四、五十個國家,約有三分之二的訂單來自歐洲。其中珍奶普及度最高的德國,上千家珍奶專賣店中有高達八成的原料來自伯思美,包括第一品牌「BOBOQ」與第二品牌「Tea One」。

勇於挑戰

不諳英文卻專跑國外食品展翻開王俊峰的客戶資料,幾乎沒有講中文的國家,違背一般人對珍奶只能賣給華人的印象。

「台灣和中國市場,我們不做,我們專門把珍珠奶茶賣給外國人!」個頭不高、笑容和藹的王俊峰撥起算盤說:「大家眼中只看到十三億市場,但全世界七十億人口 減去十三億,不是還有五十七億嗎?五十七億總是大於十三億吧!」勇於面對挑戰的王俊峰,原是台灣老牌飲品原料供應商「傳佳」的外銷部門大將,這家歷史五十 年的業界龍頭,是由王俊峰之妻陳美麗的父親所創。近二十年來,高職畢業、不諳英語的王俊峰,就憑著早期「一卡皮箱」的創業精神,負責到國外食品展打天下。

「我的英文是在商展上練起來的!」王俊峰笑說,那時常聽不懂客人講什麼,「但一場展可能接觸兩百位客人,同一套話要講兩百次,不會都講到會了!」二○○九 年,年近五十歲的王俊峰,心想再不創業就沒機會了。因此,王俊峰與老東家協議,買斷自己一手創下的傳佳外銷部門,並承諾「不碰台灣與中國市場」,開始了自 己的中年創業生涯。

開拓客源

一年砸兩千萬打開歐洲市場但創業最怕遇上歹年冬,王俊峰偏偏遇上金融海嘯最劇烈的時候。

「當時我雖然逢低入市,在五股買了電子加工廠改裝為辦公大樓,但這等於我準備的四、五千萬元創業資金,都得拿去墊房子頭期款了!」王俊峰說,為了保持現金流動,等待辦公室裝修期間,他已迫不及待在一旁租了鐵皮屋,帶著跟他一起從老東家過來的十人團隊先接起生意。

不能碰最容易的華人市場,國外客戶又不見得願意繼續合作,沒有退路的王俊峰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

「剛創業時,我們夫妻倆飛到世界各地去『固樁』,逐一向老客戶說明我們的創業理念,爭取他們支持!」陳美麗笑說,他們都是周五飛回台灣陪小孩,下周一再飛出去,就這樣來來回回了兩個月。

為了開拓新客源,王俊峰再回到他最熟悉的戰場,飛往世界各地參加美食展,連杜拜、印度等新興市場都去參一腳。

創業第一年,王俊峰就參加過二十多場商展。儘管一場砸下新台幣一、兩百萬元費用的美食展,往往連一張訂單都沒有,但他仍然要同事在展場上端著珍奶到處請人喝,嘴裡大聲嚷著「Bubble Tea from Taiwan (來自台灣的珍奶) 」。

「每次在商展上聽到同事這樣喊,我整個雞皮疙瘩都起來了!」陳美麗每次想起,感動的情緒仍然湧上來。「客戶在不同的展覽上一直看到你,第三次他就會自己主 動走過來了!」面對那些沒使用過大吸管、很怕被珍珠粉圓嗆到的外國人,王俊峰甚至幫他們準備了「珍奶飲用流程圖解」:第一先「頂」(把舌頭頂住吸管邊 緣),第二「吸」(奶茶),第三「嚼」(珍珠粉圓)。

「以前大家不覺得歐洲人會喝珍奶,但王俊峰敢花錢,也夠勤勞,一年可以花上兩千萬元行銷預算去跑商展,歐洲市場終於也被他做起來了!」專營飲品原料的上統 食品總經理陳家昇說,這次德國麥當勞要開賣珍珠奶茶系列,顯然是看到當地珍奶專賣店愈來愈多,接受度已夠普及,想在這股商機中分一杯羹。

宣揚珍奶

堅持客戶來台學習全套流程踏進伯思美位於台北五股的辦公大樓,令人覺得這不僅是一家公司,更像是他們所自許的「國際珍奶創意學院」。辦公大樓內分層規畫不 同主題:「珍奶人文概念館」、「多媒體電影院」、「實體店面教學中心」等;此外,隨處更布置著王俊峰夫婦蒐藏的藝品與佛像。

在中國風濃厚的素雅空間中,穿梭著來自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歐美或者東南亞客戶,這些來台學習調製珍奶、開店技術的外國人,都打算回故鄉開店,專賣台灣珍珠奶茶!

「伯思美已經不再只是原料供應商,我們還是客戶的品牌顧問、企畫人員、裝潢設計師,甚至是網頁工程師!」王俊峰說,從客戶一下飛機,就被接到伯思美,從品 牌取名、商標設計、開店實習、口味測試,一直到官網建置,每個環節都有專人打理。受訓完還帶他們去玩一天,再護送到機場返國。

「單純向我買原料,但不開店的,我不賣!想開店而不願來台灣受訓的,我也不跟他做生意!」他說,挑客戶是因為珍奶是種文化,不來台灣就不會懂,不開店也不可能有推廣之效!

二十多年前曾開過珍奶店,可惜不久就收攤的王俊峰,很能明白開店者的挫折。因此透過為期約一星期、「從零到全」的緊密課程,讓對珍奶文化本來一片空白的外 國人,「看得到」自己的店長什麼樣子,好像「只差拿一把鑰匙就能去開店了!」受訓完,王俊峰還會飛去世界各國,像個保母一樣,幫客戶進行首間店的開幕與人 員培訓!

七年前無意中接觸珍奶,從此一周要喝上四、五杯的英商阿賽德(Assad Khan),循線找上王俊峰。去年四月,他從高薪的金融業改行,到倫敦開第一家台灣珍奶專賣店,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一陣轟動。今年,阿賽德計畫把自己的珍奶 品牌Bubbleology,引進多個中東國家。

「這幾年,台灣的連鎖飲品業者已把珍奶版圖擴大到各國,珍奶成為最能國際化的台灣飲品,這其實不是奇蹟,已是發展中的趨勢!」創辦「休閒小站」、「鮮芋仙」的休閒國聯董事長傅信欽觀察。

破釜沉舟

不喝的地方才是最大的市場他說,德國麥當勞開賣的bubble tea系列,擁有果茶、果凍與珍奶等搭配組合,毋寧是把八○年代的台灣泡沫紅茶文化發揚到國際上;值得觀察的是,其他國家的麥當勞,甚至肯德基等別的速食業者,是否也會跟進。

今年營收預計破十億元的伯思美,以每年近倍的速度成長,證明台灣珍奶商機無限。「當初無路可退,才讓我開創了更大的市場!這三年我深切體會,最不可能喝珍奶的地方,才是珍奶最大的市場!」王俊峰已準備好,繼續向未知的市場攻城略地。

伯思美

創立:2009年

負責人:王俊峰

資本額:1億元

營業項目:珍奶等飲品原料供應及開店、品牌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28

豌豆莢創始人王俊煜:從19億美金的91收購價,看豌豆莢的未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683.html

首先要恭喜網龍和 91 做了一筆很好的生意,19 億美元是一個很提神的價格。

但有趣的一點是:豌豆莢從來不把自己定義成應用商店。整個豌豆莢,在應用分發上的研發隊伍僅佔 15% 左右。今天的應用商店形態只是一個非常早期的模式,甚至互聯網上早期的導航站在用戶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還要弱一點——畢竟,當用戶安裝了一個應用後,再次打開同一個應用時只需要在桌面上進行,而不需要反覆通過應用商店查找,這點和導航站的使用方法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今天,我們希望用戶通過豌豆莢來發現內容,把手機的使用體驗變得簡單有愛。我們的團隊擅長於創造出簡單好用的產品。一個事實是,自從豌豆莢推出以來,不管是在手機助手領域,還是在應用商店領域,幾乎所有的產品設計都是以豌豆莢為標竿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選擇權增加,卸載應用變得容易,也沒有那麼多歪門邪道的推廣方式。好產品更容易發光,更容易在用戶的手機上留下,也是商業競爭的最關鍵因素。

在豌豆莢最大的那間會議室裡,曾有過許多投資人——包括大公司的投資部門——想聽我們講述「豌豆莢作為一個應用商店的前途」這樣的故事。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都很痛苦,因為我們不想讓豌豆莢僅僅成為一個簡單的流量入口。我們不想只成為一個 hao123,我們更希望 10 年、20 年過去,我們在整個市場站穩腳跟,我們的父母、孩子,當他們想玩點什麼、看點什麼、聽點什麼的時候,他們知道,只要拿起手機、平板或者電視,豌豆莢就會在那兒等你。在豌豆莢的世界中,沒有複雜的操作,沒有讓人膽顫的恐嚇,只有簡單有愛的體驗。

但即使我們現在還處於第一個階段——應用分發,豌豆莢也已經做得非常好了。目前,從豌豆莢自己的統計來看,每日分發應用超過 3000 萬次,目前也已經積累了 2 億用戶。

除了主流應用,豌豆莢對優質新應用的分發也非常有力。以最近發佈的「瘋狂猜歌」為例,「瘋狂猜歌」在豌豆莢的首日下載量超過 16 萬,佔到其當日全渠道總下載量的一半以上。而在 2012 年 11 月 28 日,豌豆莢獨家發佈由韓寒出品的「一個」Android 版,首日下載量達到了 38 萬。截止 2013 年 1 月,「一個」Android 版的下載量已經超過 iOS 版的兩倍,其中通過豌豆莢的下載量佔其 Android 全渠道的 80%。

豌豆莢創立之初,正好趕上 Android 手機在中國方興未艾,在 Android 用戶數迅速從百萬級開始膨脹到億級的過程中做出了好產品,創造了好口碑和好品牌。2010 年,我們選擇以「手機助手」為起點;2011 年,我們通過「應用搜索」,進入應用分發領域;2012 年,我們將大部分業務轉移到了手機客戶端上。這幾次重要的戰略步驟,一環扣一環。即使從 2012 年起市場競爭加劇,手機助手和應用商店幾乎成為各互聯網公司的標配,我們仍然在激烈競爭中畫出漂亮的增長曲線,這點也讓我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信心。

今天,我們每天僅在 Android 客戶端上,即獲得超過半百萬的新用戶;不誇張地說,每天新接觸豌豆莢的用戶數接近中國新售出手機的一半。而從創辦至今,豌豆莢絕大多數的用戶來自於用戶自主選擇的「自然流量」;我們官方網站的「SEO」,大部分關鍵詞都是「豌豆莢」的各種寫法,都是聽說了豌豆莢後再來尋找我們。這說明了豌豆莢「簡單有愛」的文化和價值觀,已經深深印在了我們的品牌中,並被大眾所認可。

坦白說,一個和我們今天的主要業務近似的公司被 19 億賣掉,是一件讓我們興奮的事情——儘管理性地講,這個估值是不可持續的。我們三個創始人也都是第一次創業,也都還沒有買房子,沒有好車子,拿一大筆錢回家養老,不是一個很開心的事情嗎?但我們除了抱抱貓以外也還真的沒有什麼別的愛好,退休也不知道該做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也希望有自己的獨立辦公室,能養幾隻萌貓,想花 40 萬裝空氣淨化器的時候,不用被人批准。這是創業的樂趣,及其中非理性的一面。

但其實除了這些感性的原因以外,我們一直希望堅持獨立發展的道路,也有上述非常理性的理由。這也是為什麼儘管幾乎所有能舉得上名字的、比我們大的互聯網公司都曾經接觸過我們,詢問是否願意接受被收購或戰略投資,但我們一直回絕。

所以也請合作夥伴們放心,豌豆莢會長期保持獨立。百度加入後即將變得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也讓我們更加興奮——除了專注於創造簡單有愛的產品外,在競爭對手四面開戰之時,我們也希望和市場上和我們一樣全心全意想做好產品、為用戶提供上佳體驗的團隊有更緊密的合作,讓好的產品能成長,而不是目送移動互聯網走入又一個拼爹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261

王俊煜自述:移動搜索“三要素”,支撐起豌豆莢10億美金估值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6/57951.html


豌豆莢現有3億用戶,日應用分發量超3000萬。

為什麼會做豌豆莢?

我2009年到麗江旅遊,那時候用的iPhone弄丟了,就買了HTC G1——世界上第一台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雖然我在Google工作,但卻是第一次接觸Android,真的被震撼了。

因為Android的開放性,我預感到Android將超越iPhone的iO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因為我在Google是做產品的,所以我對產品和需求方面非常敏感,當時的Android系統太粗糙了,我想找一些內容和應用都無從下手,我意識到,一個絕佳的機會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

2009年年底的時候,我也面臨兩個選擇,是去 Mountain View(Google總部)還是去唸書,結果去找了趟開復(李開復),就變成創業了。開復有一句話特別簡單,你要去 Mountain View 什麼時候去都行,要去唸書更是。但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潮流,五年十年只有一次 。

搜索的初心

我在最初遞交給開復的PPT中,這麼描述我想做的事「移動互聯網內容入口」。雖然沒明說是做搜索,但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想做的是移動端的搜索。

豌豆莢在2010年時候就嘗試做了移動互聯網搜索,但是發現那時移動互聯網還不成熟,用戶沒有那麼強的(搜索)需求。豌豆莢並不是97年的Yahoo,而是2000年的 Google,在傳統搜索引擎無法滿足移動時代搜索需求的時候,移動搜索有新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搜索的「三級火箭」

我可能沒那麼高深,如果非要我對應王小川的三級火箭,那麼我可以說豌豆莢做移動搜索有三個要素——「全面準確」、「直達行動」和「情景化」。在做移動搜索中,我們總結出這三個要素,和這三個要素有關的我們就去做,無關的我們就不去做。

我經常思考,豌豆莢要是失去了什麼,就什麼都不是?——是對用戶的價值。豌豆莢的每個產品,都會有用戶價值,核心是服務用戶。

2010年,豌豆莢以「手機助手」為起點,在電腦上做了豌豆莢Windows版,讓用戶可以通過電腦帶寬不費手機流量的把內容下載到手機上,當時還沒有「手機助手」這個詞。這其實解決的是三要素中的「直達行動」問題。2011年2月,豌豆莢用戶過一百萬,這樣的成功讓我知道,我們只要為用戶提供實在的利益、好處,我們就能成功。

(i黑馬註:王俊煜這裡說的「直達行動」,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每個需求都能立即獲得可消費的內容——直達行動。而2010年,流量限制了消費者的移動內容消費需求,所以豌豆莢通過手機連接電腦不費流量上網,來解決「直達行動」的最初級問題之一。)

2011年1月, 豌豆莢從「創新工場」畢業,搬到了知春路「錦秋國際」的一處240平米的四居室民宅,當時的房租每個月一萬六。4月,我們就在這個民居中上線了Windows 端的應用搜索,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十幾家應用商店,我知道應用商店能賺錢,別人也問豌豆莢要不要做個應用商店,我覺得和別人做一樣的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我發現,雖然已經有很多應用商店,但是他們的應用都不全,所以我們就做了應用搜索。用戶在一個搜索框裡面,就能找到所有應用商店中的應用,這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2012年,我們還是在做「全面準確」——應用搜索,但是重點放在了手機上,所以也融合了「直達行動」元素。2012年,Wifi和移動網絡已經相對成熟,所以手機上網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直達行動」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2013年,我們開始嘗試移動搜索範圍擴大,在應用搜索外加入了視頻、電子書搜索等——這還是在做「全面準確」的事兒。2014.1.3 豌豆莢收錄不重複應用和遊戲超100 萬,「視頻搜索」累計用戶突破千萬。

(i黑馬:周鴻禕和王小川做搜索的路徑基本相同,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殺毒or輸入法),獲得用戶量之後,尋求突破,通過各種方式給用戶裝上瀏覽器,截流之後再推搜索。其實,豌豆莢玩法也類似,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獲取大量用戶之後,再往搜索導流量。王俊煜在發佈會現場說了和馬化騰相同的話「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按這個邏輯發展下去,豌豆莢作為移動端的搜索工具,必將與Google、百度等傳統搜索巨頭在「真正的互聯網」中相遇。有趣的是,豌豆莢是移動互聯網搜索的原住民,他靠的是移動端工具的突破。)

搜索沒有定式

「情景化」是未來我們在移動搜索中會做得更多的事。大家現在想到搜索的時候,還是會想到一個「框」,豌豆莢其實不是一個「框」。以後,根據場景,移動搜索可能不需要輸入任何的內容,就能給你想要的東西,這一定是能夠實現的。手機,甚至智能手錶等,會根據當時的情景給你想找的東西。

我試用過可穿戴設備,發現它們的屏幕都太小了,可能不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內容消費的入口。

(i黑馬註:手機等移動設備比 PC 更「瞭解」用戶,不僅是用戶對不同內容的口味偏好,還包括用戶所處的時間、地點、甚至生理、心理狀態等信息。移動時代的搜索結合這些數據,將打開新的可能性。王俊煜不認為,可穿戴設備是內容消費入口,但從其「情景化」的戰略看,他默認可穿戴設備是「數據的入口」。)

1.2億美元融資用了15分鐘搞定

我在去年8月份,去見孫正義之前,看了他的一篇演講,發現軟銀對移動互聯網的佈局讓我很震撼,這些佈局可以促進豌豆莢發展,這是我接受軟銀的投資原因之一。

我們當時收到了很多投資機構的offer,但是最終選擇軟銀是因為他們能支持我們獨立的發展,整個公司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還是在我們創始團隊手中。我們融資是在2013年9月談的,第一次見孫正義就談成了。會議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我準備了20多頁的幻燈片,然後花了15分鐘把它講完了。有趣的是,孫正義也拿出了一個PPT,給我們講了軟銀的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06

王俊煜:移動搜索「三要素」,支撐起豌豆莢10億美金估值

http://www.iheima.com/thread-3858-1-1.html
每一次採訪,他都會提起Google。而這回,王俊煜又提了11次。

元月十三,豌豆莢對外透露,獲得軟銀領投的1.2億美元B輪融資,DCM和創新工場跟投。據傳聞,此次股權稀釋約為15%——保守估計,豌豆莢已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又一家10億美元量級的公司,並且,它仍在獨立發展。
始於2009年12月,2010年初起步,2014年初十億美金估值,短短四年時間,王俊煜藉著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騰飛了。1.2億美元,對於他來說,只是起點,而夢想終點是——搜索,成為移動互聯網的Google。

以下內容,為王俊煜自述內容整理:

豌豆莢現有3億用戶,日應用分發量超3000萬。


為什麼會做豌豆莢?


我2009年到麗江旅遊,那時候用的iPhone弄丟了,就買了HTC G1——世界上第一台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雖然我在Google工作,但卻是第一次接觸Android,真的被震撼了。


因為Android的開放性,我預感到Android將超越iPhone的iOS,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因為我在Google是做產品的,所以我對產品和需求方面非常敏感,當時的Android系統太粗糙了,我想找一些內容和應用都無從下手,我意識到,一個絕佳的機會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


2009年年底的時候,我也面臨兩個選擇,是去 Mountain View(Google總部)還是去唸書,結果去找了趟開復(李開復),就變成創業了。開復有一句話特別簡單,你要去 Mountain View 什麼時候去都行,要去唸書更是。但趕上移動互聯網的潮流,五年十年只有一次 。


搜索的初心


我在最初遞交給開復的PPT中,這麼描述我想做的事「移動互聯網內容入口」。雖然沒明說是做搜索,但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想做的是移動端的搜索。


豌豆莢在2010年時候就嘗試做了移動互聯網搜索,但是發現那時移動互聯網還不成熟,用戶沒有那麼強的(搜索)需求。豌豆莢並不是97年的Yahoo,而是2000年的 Google,在傳統搜索引擎無法滿足移動時代搜索需求的時候,移動搜索有新的機會。


移動互聯網搜索的「三級火箭」


我可能沒那麼高深,如果非要我對應王小川的三級火箭,那麼我可以說豌豆莢做移動搜索有三個要素——「全面準確」、「直達行動」和「情景化」。在做移動搜索中,我們總結出這三個要素,和這三個要素有關的我們就去做,無關的我們就不去做。


我經常思考,豌豆莢要是失去了什麼,就什麼都不是?——是對用戶的價值。豌豆莢的每個產品,都會有用戶價值,核心是服務用戶。


2010年,豌豆莢以「手機助手」為起點,在電腦上做了豌豆莢Windows版,讓用戶可以通過電腦帶寬不費手機流量的把內容下載到手機上,當時還沒有「手機助手」這個詞。這其實解決的是三要素中的「直達行動」問題。2011年2月,豌豆莢用戶過一百萬,這樣的成功讓我知道,我們只要為用戶提供實在的利益、好處,我們就能成功。


(i黑馬註:王俊煜這裡說的「直達行動」,指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每個需求都能立即獲得可消費的內容——直達行動。而2010年,流量限制了消費者的移動內容消費需求,所以豌豆莢通過手機連接電腦不費流量上網,來解決「直達行動」的最初級問題之一。)


2011年1月, 豌豆莢從「創新工場」畢業,搬到了知春路「錦秋國際」的一處240平米的四居室民宅,當時的房租每個月一萬六。4月,我們就在這個民居中上線了Windows 端的應用搜索,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當時市面上已經有十幾家應用商店,我知道應用商店能賺錢,別人也問豌豆莢要不要做個應用商店,我覺得和別人做一樣的東西沒有什麼價值。我發現,雖然已經有很多應用商店,但是他們的應用都不全,所以我們就做了應用搜索。用戶在一個搜索框裡面,就能找到所有應用商店中的應用,這解決的是「全面準確」的問題。


2012年,我們還是在做「全面準確」——應用搜索,但是重點放在了手機上,所以也融合了「直達行動」元素。2012年,Wifi和移動網絡已經相對成熟,所以手機上網已經完全可以接受了,「直達行動」問題得到初步解決。


2013年,我們開始嘗試移動搜索範圍擴大,在應用搜索外加入了視頻、電子書搜索等——這還是在做「全面準確」的事兒。2014.1.3 豌豆莢收錄不重複應用和遊戲超100 萬,「視頻搜索」累計用戶突破千萬。


(i黑馬:周鴻禕和王小川做搜索的路徑基本相同,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殺毒or輸入法),獲得用戶量之後,尋求突破,通過各種方式給用戶裝上瀏覽器,截流之後再推搜索。其實,豌豆莢玩法也類似,先用工具滿足用戶單點需求,獲取大量用戶之後,再往搜索導流量。王俊煜在發佈會現場說了和馬化騰相同的話「移動互聯網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按這個邏輯發展下去,豌豆莢作為移動端的搜索工具,必將與Google、百度等傳統搜索巨頭在「真正的互聯網」中相遇。有趣的是,豌豆莢是移動互聯網搜索的原住民,他靠的是移動端工具的突破。)

搜索沒有定式

「情景化」是未來我們在移動搜索中會做得更多的事。大家現在想到搜索的時候,還是會想到一個「框」,豌豆莢其實不是一個「框」。以後,根據場景,移動搜索可能不需要輸入任何的內容,就能給你想要的東西,這一定是能夠實現的。手機,甚至智能手錶等,會根據當時的情景給你想找的東西。


我試用過可穿戴設備,發現它們的屏幕都太小了,可能不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內容消費的入口。

(i黑馬註:手機等移動設備比 PC 更「瞭解」用戶,不僅是用戶對不同內容的口味偏好,還包括用戶所處的時間、地點、甚至生理、心理狀態等信息。移動時代的搜索結合這些數據,將打開新的可能性。王俊煜不認為,可穿戴設備是內容消費入口,但從其「情景化」的戰略看,他默認可穿戴設備是「數據的入口」。)

1.2億美元融資用了15分鐘搞定

我在去年8月份,去見孫正義之前,看了他的一篇演講,發現軟銀對移動互聯網的佈局讓我很震撼,這些佈局可以促進豌豆莢發展,這是我接受軟銀的投資原因之一。


我們當時收到了很多投資機構的offer,但是最終選擇軟銀是因為他們能支持我們獨立的發展,整個公司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還是在我們創始團隊手中。我們融資是在2013年9月談的,第一次見孫正義就談成了。會議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我準備了20多頁的幻燈片,然後花了15分鐘把它講完了。有趣的是,孫正義也拿出了一個PPT,給我們講了軟銀的戰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401

對話王俊煜:商業價值是產品價值的子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4/162121.shtml

對話王俊煜:商業價值是產品價值的子集
42章經 42章經

對話王俊煜:商業價值是產品價值的子集

你懷疑過自己商業方面能力嗎?

本文由42章經(微信ID:myfortytw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曲凱。

這個對談其實是去年發生的,當時王俊煜及其新的創業項目「輕芒」在各個媒體上都有大量露出,所以為了避開熱點,我把文章留到了今天再發,幾個月過去,輕芒產品有了很多變化,但王俊煜在文中對很多事物的觀點我相信還是一致的。

我還記得當時在對話的時候我問王俊煜,你現在焦慮嗎?他的回答竟然是不焦慮,這是我第一次從一個創業者口中聽到這個答案。

這個答案只是整場對談的一個縮影,在和王俊煜聊天的整個過程之中,我的感受就是很難找到一個點可以撬動他的世界,因為感覺他對商業和利益的訴求已經降到極低,整個人都是一種相當客觀平和的狀態,這樣就讓人很難從商業邏輯或回報的角度去探討他的選擇或輕芒這個產品的好壞、成敗與未來。

以下就是整理後的對談,也許看過後你會有自己的看法。

42章經:輕芒和頭條是兩條平行線一樣的產品嗎?

王俊煜:這是我們一直強調的一點。很多人覺得這個世界只需要頭條這樣的產品。事實上,輕芒也是被一部分人需要的。這不是誰黑誰白、誰贏誰輸的問題。

客觀來說,更通俗的內容一定能帶來更多的用戶量。但我這一次創業並沒有背負很大財務上的壓力,也沒有非得做出一個東西的成果目標。我做這件事,更多是因為我覺得這個領域還有未被滿足的需求。

42章經:怎麽定義高品質這個東西,可以量化嗎?

王俊煜:品質肯定不是一個可以量化的東西。就算可以量化,也一定有誤差,損失一定的信息。

但是為了定義這種 “品質”,我們做了兩件事:首先,我們會把自己的判斷放進去。然後,思考如何設計一個機制來度量用戶:如果用戶看見了一個高品質的內容,他會發生什麽行為。如何去量化這個互動行為,而不是量化內容本身。

比如閱讀率:用戶打開文章是否讀下去,或者是否打算稍後再讀。這個想法並不成熟。我和 Facebook 的同學們交流,他們在運營時也用了這個指標,但好像出來的還是那些東西。

目前人工運營的標準之一就是內容要 “言之有物”。如果用戶對咖啡有興趣,我們就會給它咖啡的歷史、做法、如何品嘗,等等。但如果是一個明星在喝咖啡,這就和興趣本身脫節了。我們在微博上註冊了一個以咖啡為主題的號,也是希望通過與用戶的互動,調整選擇內容的標準。

我們為用戶的興趣設計了一個量表:無論是興趣濃厚的發燒友,希望在輕芒中看到動手教程,還是僅僅對咖啡感興趣的用戶,不一定親自做手沖, 我們的產品都希望能滿足它。

我還是希望輕芒比傳統的媒體更量化,但也不是說完全自動化的一個過程。我覺得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灰度的,不是說要麽全自動,要麽全人工的狀態。

42章經:高質量和受歡迎會對等嗎?

王俊煜:我覺得不完全是對等的。點擊率、在線時長、閱讀率都只是量表中的一個維度。

42章經:所以你希望采取比較量化的方法,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去調整嗎?

王俊煜:嚴格來說,量化不是目標,目標還是能夠滿足用戶的信息、內容需求,提供更多樣化的結果。之所以采取比較量化的方式,是因為我相信人工並不一定比機器做的更好。因此,我需要一些指標,來衡量目標有沒有實現。目前能落地的指標也就是打開率之類。這就是為什麽我的產品現在不是特別的成熟,我還需要引用戶進來。因為這樣我才能有更多的數據,能夠知道我們做的對不對。

42章經:最後有沒有可能,那些打開率高的,閱讀時間長的,就不是我們感興趣的高質量的內容?

王俊煜:這個現象目前沒有發生。我們已經過了只看點擊率的階段。即使是豌豆莢的用戶,你看到點擊率高的那些東西,和在頭條看到的其實是差不多的,包括微信搜索里面,那個也是信息流,其實那些內容也差不多。這也是我想找一套新的指標體系的原因。

42章經:開會討論時,一篇文章有具體的數字指標,有一套自己的感覺,最終出來的東西會不會是輕芒團隊對高質量事物的主觀判斷,甚至是你的判斷?

王俊煜:這里面肯定會有人的判斷,但這也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用戶選擇了我們,某種程度也是選擇了我們的判斷。只不過我們把判斷的行為交給了機器。機器可以幫我們做更多的判斷。

42章經:小樣本 training,更多的人進來,最終的結果是篩選出來一批像你這樣的人?

王俊煜:對。所以你知道,機器優化的過程一定會出來一個局部最優解。

42章經:所以這個東西最後做多大,取決於像你這樣的人有多少?

王俊煜:對。雖然我會有商業化的能力在,但本質上我不以商業為目的。有些人問我,為什麽一定要做商業化經營而不做 NGO。因為我覺得商業的力量能放大我們的價值,也能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事情里來。如果今天市面上已經有很高品質的內容產品,不管是大還是小,我都沒有必要做這樣一件事情。

我也不以目標市場的大或者小做判斷,但起碼有一個基礎,我相信它不是那麽的小,能夠養活20多個人的團隊,這個是起碼的保證。我現在是一個不融資的狀態,因為這家公司被收購或者上市還早,而且這些都是過程,不是目標本身。不是說我上一家公司沒上市,我非得做一個上市公司來證明我自己。

我一直在想,包括做豌豆莢的時候也一直在想,市場上缺這麽一個東西,我做豌豆莢只是做了其中一點點,還有好多沒有做,我想接著往下去做。互聯網里面最大的 NGO 就是火狐,確實到了後期有一些問題。這也是我想去避免的。

42章經:輕芒和即刻的區別在哪里?

王俊煜:即刻更註重話題,比如說我印象比較深的,Google 入華。但當我把 Google 看成一個完整的興趣時,這個就太細了。即刻應該也有一個類似 Google 更新這樣的一個話題,但是話題的更新量和質量就遠遠比不上我現在做的產品。

即刻把很多內容拆成一條條的短消息,這個形式感也是蠻強的。我在即刻里會訂閱 “北京霧霾攝影展”,這種偏娛樂化的話題。但輕芒更有點工具的感覺,和即刻的定位還是不一樣的。

42章經:你覺得輕芒潛在用戶量大概會有多少?

王俊煜:肯定沒有13億,但是看市場上的報告,樂觀一點的話會在兩點幾億,悲觀一點的話可能在一點幾億。我感覺應該是在這個量級。

42章經:你覺得這些用戶和頭條用戶的重合率高嗎?

王俊煜:我覺得應該是高的。我也用頭條,每個人都有內容消費的需求,這不沖突。我只是不想說,大家都只用某一個東西。

42章經:輕芒會和什麽 App 搶用戶時間?

王俊煜:我不知道,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沒有辦法映射到產品戰略。不能說當頭條打開時,冒出通知說你別用頭條了。

時間是出在誰身上?是微信、豌豆莢、還是視頻身上?現在時間分配,除了微信以外還是很分散的。頭條用戶大概每天會花 70-80 分鐘在上面,但對於不用頭條的用戶來講呢?

即刻就沿著這個問題,創造了一些新的實踐:它們只要用戶在鎖屏上停留的時間。

42章經:當初你做豌豆莢,一開始的目的是想做應用分發?

王俊煜:我一開始是想成為智能手機上內容發現下載消費的入口,沒有用分發這個詞。實際上,我們第一輪只做了應用,第二輪只做了下載。

42章經:這兩件事的時間節點是怎麽樣的?

王俊煜:從 2010 年開始,我就知道應用分發這個事情本身價值鏈條有限,或者說創業公司能去改變的部分是有限的。我一開始想做內容,而不是應用分發,或者說應用只是內容的一部分。

當時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視頻,所以在做應用之前先做了視頻,然後是應用、遊戲、音樂、文章、電子書,像一個完整的 iTunes。但當我們上了應用之後,需求實在太大了,資源就會不斷地往應用傾斜。

到了 2011 年,我們上了應用搜索。最初用戶搜索後會直接跳轉到機鋒等應用商店,都沒有做整合。而且一開始我們只在入口頁放了視頻,還沒有放應用。即便這樣,視頻的分發量還沒有應用多。

這時候側重點就會有調整。看到大家需求這麽強烈,我們也會想把這個事情做好。但是你也知道,應用的需求不會特長尾,門檻不高,更多地拼資源、數據。因此,我覺得應用分發在阿里手上發展的勢頭也還蠻好的,比在我們自己手里好多了。

42章經:如果你可以改變過去幾年的某件事情的話,你最想改變哪件事情?

王俊煜:如果抱著今天的 Knowledge 回去看,過去的很多決定會不一樣。比如說豌豆莢從應用到內容的轉型。我們知道應用不適合一個創業公司來做,所以從 2011 年開始就一直說要突圍出去,但那一步也沒有執行好。

但是如果以今天的 Knowledge 來講,有沒有辦法一定把它做好?好像也沒有什麽一定能成的方案。只是說會花更多的精力去琢磨這個事情,感覺就是這個區別。

42章經:你對創業這件事怎麽看?

王俊煜:對我來講,創業不是目的。如果某個公司已經把這件事做完了,那我還蠻開心的。我長期還是很想做高品質內容的分發,如果人家已經做的很好,我也許可以去幫忙,這也是一件我樂意做的一件事。

因為我給自己的命題是,我可以把時間花在這件事上,但是如果這件事已經有人做好了,我給他做些錦上添花的事情,沒必要做一個創業公司去做這件事情,這對社會也沒有什麽好處。

42章經:那如果頭條拉你過去呢?

王俊煜:目前還沒有這個想法。我覺得公司到了一定階段要做一些調整還是比較難的,因為指標會不同,整個團隊的慣性和文化還是定在這個地方。但是可能,其他創業者的魄力更強一點,改的更多一點,某種程度這也是一個規律,這也是創業公司會一波疊一波的一個原因。

42章經:本質來說,還是想通過一些事情讓人類變更好?

王俊煜:說大了可以這麽說,但是我們做很多事情都是這樣。包括你做42章經也是這樣,本質上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但是這個事情的指導意義沒有這麽大,我在路邊看到一個垃圾撿起來也是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Specifically,我的興趣就是在高品質內容的傳播,高品質內容的分享。我以前有統計,自己平均每天有兩個小時在閱讀。現在可能碎片時間加起來會更多。

42章經:如果讓你推薦一本書,你會選哪本?

王俊煜:現在在讀特斯拉的傳記。之前可能讀商業傳記比較多,比如說 Elon Musk。他做一件事情的穩定性還是高於常人。因為造火箭、電動車,你花個十年做出來,它還是會有市場的,它的挑戰就是能不能做出來。這時候就只看人的耐心了。

Elon Musk 本來是想花三年時間把火箭做出來,但是堅持了 6-7 年,差點把自己搞破產了。這是挺厲害的。

42章經:汪華怎麽看你做的豌豆莢和輕芒?

王俊煜:汪華肯定是支持的,不過他會給不同的角度。我和汪華同時在 Google 待過一段時間。汪華當時在 Google 的戰略部門,我在產品部門,算是同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當時剛工作半年左右,就和他出去調研,去網吧看用戶怎麽社交。我當時大概就說了一句 “網吧有什麽社交”,就被罵了一頓。他說,“你得仔細看。不是上飛信才是社交,玩 QQ 群也是社交。”

通過和他合作,我現在會更立體地看整個世界,知道有一些東西,你可能一開始不想去看、甚至不想去承認,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只有這樣,做選擇的時候才會更加自信。

我們之所以不想被對比,是因為這件事很容易被極端化:你就是做這些人的,你就是做那些人的。但對我而言,其實還是存在很多中間用戶的。

這幾年做豌豆莢,我們也接觸了很多的用戶。因此,之後再做一家公司的時候,我就會主動選擇去做用戶的這一面。

42章經:對企業來說要區分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那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是首先追求商業價值?

王俊煜:我始終覺得這兩件事不沖突,只是一個度的問題,這個度也不是說所謂的平衡。我們能夠捕捉到商業價值,一定是我們創造價值的一部分,這是我目前認可的一個基本原理。但是,到底要把多大一部分變成商業價值,這個是有所選擇的。

42章經:你懷疑過自己商業方面能力嗎?

王俊煜:肯定有過,不然當時也不會從外部找一個 CEO。但現在就會想怎麽從策略上避開自己的弱勢,把強項用好。

42章經: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你是一個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的人?

王俊煜:有一年創業周刊報道我,把我歸到了現實主義,我有點吃驚,但也許也對,可能很多理想主義的人根本不會考慮社會的接受度如何。我其實不覺得貼近大眾和理想主義是對立的,因為這本質上不是說變得更 low,而是理解現實社會在發生什麽事情。有 low 的一面,有高大上的一面,但是都得去理解。

所以,我覺得大家有對高品質的需求,這也是現實社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我們臆想出來的需求。我沒有想做那麽窄,我們也在控制中間的度。中間這件事,在商業上也是合理的。比如,iPad 就是在電腦和手機之間的一個產品。

豌豆莢 創業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616

[貼圖]陳曉、王俊洲

1 : GS(14)@2011-03-09 22:11:12


2 : GS(14)@2011-05-15 11:58:00

http://www.iceo.com.cn/renwu/35/2011/0512/217531.shtml
陳曉:背負太多源於社會的病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301

[貼圖]張大中、王俊洲、竺稼

1 : GS(14)@2011-03-29 23:07:04


國美主席張大中(右二)表示,今年會新開100間新店以上,並會致力開拓2、3線城市的市場。(圖左二)為總裁王俊洲,右為非執行董事竺稼。(劉焌陶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