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拋開獨行俠性格 成就自我與他人

2012-5-21  TCW


當陳宣霈以三十八歲之姿,成為微軟在台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事業群總經理,帶領台灣微軟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她 在十七歲時養成的早熟性格,得以獨立完成各項挑戰,成為她加分的項目;但隨著要領導團隊,協同作業,她才發 現,需要把十七歲的獨來獨往轉換成你來我往,才能創造人生更精彩的畫面。
正視自己個性缺失用授權解開人際的結 她現在的成就,和她幼時家貧、及早學到正面擁抱各種環境和挑戰有關。 家中三姊妹,身為老么的陳宣霈,從小就看著姊姊邊上學邊幫忙家裡:個子不高的大姊,在清晨墊著椅子,替家裡的小紡織廠女工煮稀飯的畫面,她至今難忘。

把姊姊當成學習樣板,她國小、國中、高中一路來,同樣理所當然以家庭為生活重心,「獨行俠」的她極少參與 校園活動,只對畢業旅行有印象,人際互動幾乎是零。「當你覺得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時候,就不會覺得其他事情 是犧牲!」得與失之間的體悟,當年十七歲的陳宣霈早有見解。

只不過,這樣的堅強信念,卻在她進入微軟後有了轉變。 原來凡事自己來、只求展現自我的獨行俠個性,對她最早身為公司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無疑是加分;但,當她進階到一人、三人甚至是帶領近三十人的部門主管時,卻成了減分。

成也獨立,敗也獨立。一次,聽到部屬「你不信任我」的話,讓她勇敢正視自己獨立個性的不足,經歷成長的痛 苦,嘗試跨出舒適圈,以自己不擅長、不習慣的方式,用授權和當責解開人際的結,不只成就了團隊,也成全了自 己,才讓她年紀輕輕有機會坐上總經理大位。以下是她的口述摘要:

以前,為什麼會感覺把時間都花在家庭,也不會覺得都沒有跟其他小孩一樣,去外面玩,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的父 母親在他們年輕的時候,真的是過得非常、非常辛苦。我媽第一個小孩,那時候是胎死腹中,那時候她even要把那 小孩子拿掉,她都沒有錢去做這個手術。

你的生活重心就在這件事情上,其他層面都不覺得說它是不可以被犧牲的,也不會覺得說是犧牲……,當你覺得 這件事情是很重要的時候,你就不會覺得其他事情是犧牲。(這)讓我在念書,不管是國小、國中跟高中一直以來,在家裡幫忙對我們來講,都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正面影響就是,可能養成一個比較去接受你遇到的環境。你還是會知道說自己要想辦法怎麼樣在這樣的環境中去 擁抱,把它正面擁抱。負面影響,也可能造就我,說比較好聽一點是獨立,說不好聽一點,可能不是那種天生很擅 長跟人家交際的人。

嘗試跨出舒適圈痛苦的成長才是好事 以前在所謂IC(個人貢獻者)的時候,我的獨立自主個性就可以很有幫助,因為我可以自己獨力完成很多事情,以很快的速度。可是當你當主管,特別是越來越大的team的時候,第一個你就會發現不可以這樣做,第二個你這樣做,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成長真的是痛苦的,但是痛苦in the positive way(以正面的方式)。人如果一直在屬於你自己的comfort zone(舒適圈)裡,你一定不會覺得痛苦,因為你每天都用你很習慣的方式在做事,相對你的成長也會比較有限。

所謂成長是痛苦的意思就是,你開始要習慣或是嘗試一些你不擅長、你不習慣的方式,當然會感受到不方便,或 不自在。

這(獨立自主)是我成功的原因之一,可是你會發現當你要繼續往前走的時候,除了你要保有這些之外,你要變 得更flexible(彈性),有時候適時的示弱,是比永遠都覺得自己很強來得有用許多。

這是另外一個磨練呀!當你開始不管是帶領自己團隊,或者是必須做很多跨部門協調溝通的時候,以我的個性,這是我的工作,我就必須去做,就像以前放學回家就必須顧店,或者去做一些事情一樣。

不要說宿命,說宿命好像有點太嚴重,可是this is what I have to do,當我知道這是我必須去做的事情的時候,我就會開始去思考,什麼方式會是有效的。Even我覺得可能是我不習慣、不喜歡、不擅長的,你還是必須跨出那一步去嘗試。只要你願意跨出那一步去嘗試,不見得會做得很好,可是我覺得你周遭的人也可以感受到。

當你在分內把能夠控制、跟你該做的事情,用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自己感受到、我大部分看到的,可能都是正面的,那個正面不見得說你得到了當初你想要的,可是,你一定會得到某些事情,有些事情,甚至是當初不 在你預料之中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2

華爾街"獨行俠":一人管理百億

http://finance.sina.cn/?wb2sina=1&wm=3049_a111&from=qudao&sa=t74d13195726v39&vt=4
他「默默無聞」,就算投資者揣著八位數的資金想要投資,給他的辦公室打電話也不一定有人接。
  更特別的是,他的基金公司主要就他一個人,鮮有人見過他,一位業內人士稱他為「獨角獸」。
  這位基金經理名為David Abrams,他的基金公司Abrams Capital Management LP管理著80億美元的資金,旗下有三隻基金,最近他正在募資成立第四隻基金,令其資金規模超過100億美元。
  與那些整日在電視上高談闊論的明星基金經理迥然不同,Abrams從未在公眾活動上發表過演說,他似乎更寧願世人找不到他。
  但最近《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讓更多人瞭解了這位「獨行俠」的生活。據報導,Abrams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主修歷史學,性格內向且理智。
  這家基金公司雇了三位分析師和一群後台員工,但是所有的交易都需要Abrams同意,相較而言,其他同等資產的公司通常會有上百位員工。
  從1999年成立至今,Abrams資本的主要基金已經錄得平均年化約15%的回報率。這幾乎是對沖基金研究公司(HFR)跟蹤的對沖基金收益率的兩倍,標普500指數的三倍。
  它最近持有的公司包括書商Barnes & Noble Inc、零售商J.C. Penney Co。以及西聯匯款公司。
  他的投資思路也與眾不同,這家對沖基金不用槓桿或者外借的資金,賬上通常躺著數十億現金,在其所管理的80億美元資金中,約40%是以現金方式持有。
  目前,他曾經的老闆Seth Klarman——世界最大對沖基金之一Baupost Group LLC的老闆也將個人基金交給Abrams打理。(關於Klarman的傳奇人生請看華爾街見聞網站的舊文:Seth Klarman:鮮為人知的對沖基金傳奇)
  Klarman評價Abrams「相當聰明」。與Klarman相似,Abrams的耐心也令人驚嘆,他可以好幾個月不對投資組合做任何調整。他給投資者的季度信簡短到只有六段,其中一段只有一句話。
  有投資者還提到,他不會花哪怕一分鐘來說服你或者與你爭論,如果你問他,他會給訴你他的想法,如果你不問,他可能就坐在那兒,一言不發。
  至於這位「獨行俠」的報酬如何,《華爾街日報》通過計算他的費用、績效以及在公司中的個人投資,去年他的一隻主要基金的回報率達到23%,這令他的個人回報超過了4億美金。總的來看,他的薪酬可能超過了David Einhorn、Daniel Och甚至是Klarman這些大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1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