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富人為何不買股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8jlr.html


(一直在想,經濟常識應該放些什麼內容上來?深入淺出的東西看似無奇,但真要寫好卻不容易。好在終於找到一篇,作者為北京理財中心首席顧問,具有15年以上的資產管理經驗,目前在北京管理的國際基金及中國資金約為幾億元人民幣,其文啟發性強,還貼近普通投資者的實際情況,所以貼上來,也算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吧。)


我認識的富翁客戶,有千萬元以上的客戶,從不沾手股票,只買國債,一年只有10%的回報,年利潤每年為100萬元——年年賺,活得挺滋潤的。如果你擁有 500萬元資金,那就說明:你的資產已經上了一個新臺階。你已經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樣上下波動50%的高風險,你只需要買些國債,或者基金,便能達到每年 10%—20 %的投資回報。文/陳作新

股票是高風險投資工具。我見過無數人炒股票輸得很慘,都是因為嘗了點甜頭,以前賺了一點股票的錢,就想在市場高峰時,全身投入——投資判斷完全被暴利所蒙蔽,根本見不到風險,而往往懸崖就在前面。全線買股票,是拼命的做法,可以結果只有兩種:暴賺或者暴虧。 假如你是20歲或30歲的話,能從頭再開始,我可以 理解“全線買股票”的拼命做法。 假如你是40歲或 50歲,已經不想輸的話,我建議你跟隨其他富翁的穩健做法:投資目標回報:定在中庸之道便足夠。 例如:[I] 整體現金,年回報達到15%。 [II] 保證年年賺,先不要虧。 如果你是500萬元的投資大戶,你已經不用去承受像股票那樣上下波動 50%的高風險,只需要買些國債,或者基金,便能達到每年10%—20%的投資回報。 對於500萬元本金來說,年回報達到15%,便是75萬元的利潤。你只需買一支好的債券基金,便已經有這個回報,債券風險很低,年年都能賺,何需再冒股票風險呢? 假如每年能賺20%,便已經是 100萬元的利潤。要達到年回報20%,專業的投資者會給你設計一個綜合的理財組合:一半買國債基金,四分之一買股票基 金,只有四分之一是買股票。這個理財組合裏面,有低風險的國債基金,有中風險的股票基金,也有少部分高風險的股票,攻守兼備。 純買股票是高風險投資行為,要求年回報50% 以上,期望太高。由於要冒高風險,也會導致虧本賠錢收場。因此,純買股票的投資行為,往往只適合一些年輕人,或沒什麼錢的人,以小博大。 我認識的富翁客戶,有千萬元以上的客戶,從不沾手股票,只買國債,一年只有10%的回報,年利潤每年為100 萬元——年年賺,活得挺滋潤的。何需買股票,冒高風險呢。 記住:股票是高風險,是以小博大。你已經是富翁後,便不用去參與了。

正確理財規則之一:先不要虧本 看起來這一條超簡單,但是要吃透這句話,是有深度的。舉個例子: 甲是超保守,有10萬元存款,全放在銀行,只買些國債,年回報10%。兩年後,變成12萬元。 乙是超冒風險,也有10萬元存款,全買股票,2006年賺了 60%,2007 年虧了35%。兩年後,還是10萬元,沒賺沒虧,白乾兩年。 丙也是超冒風險,也有10元存款,但 2006年沒參與股市,只在 2007年3月份才跟風進入股市。他買了一些藍籌股,虧了30%,10萬元變 成7萬 元。7萬元事後要追回 到10萬元,需要投資回報增長50%。以美國首富的本領,平均收益率 也只是 25%的年回報,即是說:丙要再花兩年時間,才能回本;要 再花兩年時間,才可能追上甲。 丁君,也是10萬元本金。他不幸買了垃圾 股,10萬元本金虧掉8萬元,只剩2萬元。那麼,從2萬元要增長500%,才能漲回到 10萬元。要增長500%,以年回報 30%來計算,要用15年的時間。即是說,丁君相比甲君,落後足足15年的時間。 看上去第一理財規則:“先不要虧本”好像簡單,實際上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很多富翁都會採取避開所有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工具,便是守住這條規則。投資者應該一步一個腳印,不要冒進,每年穩定增長,細水長流,這樣遠比暴發戶高明。

正確理財規則之二:年年賺 美國首富有個理財規則:年年賺,每年投資回報都要超過10%。以他的操作經驗,他平均每年回報25%,三年翻番。沒有一年虧,維持了70年。 用我們普通人做例子,現在35歲,有 25萬元人民幣存款的人,為數不少。按照以上的穩定操作,年回報25% 的話,3年翻番,請看看以下的成績。 開始: 35歲 有20萬元, 保持年增長25%
6年後: 41歲 變成80萬元, 12年後: 47歲 變成320 萬元; 18年後: 53歲 變成1280 萬元; 24年後: 59歲 變成5000 萬元 20 年後,20萬元可以變成 1000萬元;25年後,就變成了 5000萬元。 所以,千萬不要小瞧你的 20萬元存款,如果經營得宜, 20年後,你也可以變為千萬富翁。 當然,首先你要掌握到年回報10%以上的技巧。 2006-2007年,股市上升的時候,外行也能賺。但在2003-2004 年,無數人給股市套牢的時候,你能有本領賺到 10%以上嗎?以我所見,除非你有高人指點,否則以你自己的能力,一般是做不到的。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一:亂槍打鳥 20萬元,購買了 20支股票或基金,每支1萬元——很多投資者由於不知道買什麼為好,道聼塗説,於是每樣買一點。一年後的結果往往是:10支賺錢,10支虧本,成績平平,甚至只是拉平,半點兒都賺不了。 要點:投資講究準確度,賺錢的股票或基金,一支便足夠。一支賺的股票或基金,可以不斷加碼,不用再去選別的了。 記住:一支賺的股票勝過10支虧本的。 正確方法:選種一隻賺的,可以不斷加碼。 要記著,選一隻新的股票或基金,有一半機會出錯,多選多錯。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二:相信高回報計畫 “高回報計畫”有很多種方式出現:炒 外匯、炒黃金甚至種樹計畫等等。它們都有一個明顯特徵,就是標榜:“低風險,高回報”。 由於起了“貪婪之心”,大部分很難抵擋住它們的誘惑。但是,這個世界上哪有高回報而低風險的投資——高回報只表示高風險,你很可能會全賠。 記住:高風險,即是你會全賠的意思,不碰為妙。

常見錯誤投資方法之三:長線能賺 在我20年的理財顧問的生涯裏,客戶最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買的那支優先股票,能否長線持有? 市場上亦有很多參考資料:一些書籍偏向於理論,都贊成“長線投資”;另外一些書籍,較重圖表分析,都比較教導人去操作短線投資。 長線?短線?誰對?誰錯? 從邏輯面來分析: (a)假如股票市場是10年大牛市,那麼長線能賺錢是對的。 (b)假如市場是大熊市,比如,日本從 1991年39400 點衰退13年,跌到最低時 2004年的8000點。長線便輸到一塌糊塗。再例如,美國納斯 達克從2000年的5000點,跌到2003年的1000點。現 在2007年,退在 2500點左右。長線同樣是一塌糊塗。 (c)假如市場是長期的徘徊市,那麼,你長線多年也是一無所獲。 記住:長線能賺,是靠“超人”能力或“超好的運氣”
人們常有“事後孔明”的說法,20年前購入香港首富李嘉誠的“ 長江實業”股份,20年後便已經變為富翁。但是20 年前,李嘉誠還只是香港眾多商人其中的一位,你從何得知他會脫穎而出,成為貴人呢?你能在20年前便選中他的話,要麼是你有獨到的眼光,要麼就是你亂打亂撞,碰到“超好運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

旁观富人圈(1)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718471.html


《旁观富人圈》是从3月18日开始,《南方周末》上的一个边栏。每期点评3-5个(组)财经人物,力求精悍犀利。这一栏目的前身,其实是2009年 我博客上的《东方愚 双周财经人物盘点》,只是当时没有平台发表,后来没能坚持下来(惭愧。想想黄集伟的民间语文,人家都坚持多少年了)。现在换面为《旁观富人圈》重新开张。 本期版面原因,摘录三则。
    
 

 

旁观富人圈南 方周末 2010年3月18日 链接: 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318/ArticelD20003FM.htm

■新首富上位

 大国崛起还是首富崛起?记得去年,中国“首富”特别多,先后有刘忠田、沈文荣、许家 印、王传福等人被戴上桂冠。2010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不久,《福布斯》又抛出新的榜单让人嚼尝。所谓旧人新貌,其中当数宗庆后和吴亚军为最红——一个携 70亿美元晋升新任“中国首富”,一个以39亿美元身家成为“女霸王”。前者得益于中国人的身体越来越饥渴(内需为王),后者受惠于中国人的精神越来越紧 张(望房兴叹);一个以老谋深算和欲擒故纵著称,一个诡秘和犀利闻名。俩人均刚完成漂亮一战,娃哈哈彻底甩掉了达能,而龙湖地产在香港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若论底气,老宗可能略胜一筹。倒不是因为饮料行业诞生新首富听起来比地产首富更“顺耳”,看看对岸的台湾,康师傅、统一、旺旺制造的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引擎重心无一不在大陆。

 

■两个魏东的倒掉

中国企业界有至少两个魏东。当衣着整齐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于2008年4月29日 从家中阳台纵身跳下的时候,玩资本的魏东倒掉了。彼时有人指着福记食品掌门人魏东开玩笑说:瞧,搞金融的还不如卖快餐的呢!那时的福记蒸蒸日上,强劲的内 需是其四处攻城掠池的根基,魏东亦是该年胡润餐饮富豪榜“榜眼”。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一年后,福记食品危机四伏,遂于2009年10月20日向法院提 出清盘申请,并成了真功夫、谭鱼头、香港美心及最近一“神秘国企”虎视眈眈的盘中餐。福记清盘的根源在于2005年开始魏东连年向投行发的高额可转债,说 白了就是对赌——如果以后福记继续红火,今天借的巨资就不用还了。很不幸,他最后赌输了,输掉了福记。两个魏东,前一个死于官商迷雾而非资本战争,后一个 折戟于资本游戏而非产业浮沉,这真是一个错位的世界。

 

濮德兴的非正常死亡

与看守所里经常有各种新奇的死法相PK的是,近些年企业家也有着形形色色的“非正常死亡”。几年前有王均瑶过劳死,乔金岭办公室猝死、周祖豹被乱刀 捅死,最近一轮金融危机亦有庞贵雄跳楼、包存林神秘死亡等案例。2010年3月4日,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中资企业永鑫集团主席濮德兴于无锡厂内办公室被一员 工砍死,原因据说是凶手对工作调动不满意。人们想起山西最大民营钢企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7年前他在办公室被一同乡开枪杀死,引发各界持续热议;南方周 末记者2009年5月在海鑫采访时,企业高层办公室墙上仍挂着实时监控楼层楼道动静的大屏幕。看来,企业及企业主“非正式死亡”并未远离民企,安全感多寡 与经济起伏也没有直接关联。巧合的是,濮德兴与李海仓都是丧命于“小人物”手下,被害时都是47岁,公司名称里都带有“鑫”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85

旁观富人圈(2)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718471.html


《旁观富人圈》是从3月18日开始,《南方周末》上的一个边栏。每期点评3-5个(组)财经人物,力求精悍犀利。这一栏目的前身,其实是2009年 我博客上的《东方愚 双周财经人物盘点》,只是当时没有平台发表,后来没能坚持下来(惭愧。想想黄集伟的民间语文,人家都坚持多少年了)。现在换面为《旁观富人圈》重新开张。

旁观富人圈南方周末 2010年4月1日 链接:这里

 


■李书福与李炎


腾中收购悍马功败垂成,而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剑封喉。吉利董事长李书福现在俨然一“当红大腕”。他最近两年可谓顺风顺水,最牛莫过于吉利股价,从 2008年10月的最底点算起,一年内涨了近30倍。相比之下,虽然腾中董事长李炎在推进收购悍马过程中,也将旗下的旭光资源运作上市,股价1个多月翻了 1倍,但因收场暗淡,遂被视为事倍功半。李书福与李炎为民企提供了“同姓不同命”的两种并购路径选择。李炎最应向榜样李书福学习的是其超强的公关能力—两 会期间“做梦常梦见国家领导人”的直言与可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杜双华与王勇


 


欲擒故纵,留下 一堆烂摊子不说,还成功地将优质资产注入香港一上市公司并随后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山东钢铁并购棋局中成功实现“金蝉脱壳”的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没想 到在力拓员工受贿案中给撞了一下腰。杜双华交待称曾遭王勇索贿900万美元(逾6000万元人民币),而王勇则辩称是“借款”而非索贿。由于法庭拒绝两人 当庭对质,事件重回扑朔迷离,只有王勇长达14年的刑期(一审)发人深省。从2003年铁本事件中的戴国芳,到2010年日照钢铁的杜双华,中国民营钢企 将来或许会这样理解“内忧外患”这一成语:一边要小心在国内的宏观调控中落马,一边须留神在国外铁矿石巨头狮子大开口后折戟。


 


 


 


■王利芬与王佳芬


 


王利芬和王佳芬,这两位听起来像姐 妹的女人其实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她们殊途同归——前者在中央电视台呆了15年,做到了金牌制片人后辞职创业,创办优米网;后者在光明乳业同样干了 15年后从“一把手”的位置退休,成立纪元资本,转身做VC,也算是创业了。先不说从国企出来后还如此有拼劲,就冲着她们都超过50岁的年龄(王佳芬明年 就60岁了),已很让人钦佩了。王佳芬在个人传记末页称“我很相信‘企业家是稀缺资源’”,而王利芬的优米网,直接以“拍卖名人(企业家)时间”为拳头产 品之一,这让我想起来两句俗话——“近水楼台先得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季琦与何伯权


 


很难判断季琦和何伯权的风格是大相 径庭还是异曲同工——前者似乎从没有耐心等待一个自己哺乳的企业完全成熟,就兴冲冲地投入到新的孕育过程中,从携程到如家,再到今年3月27日于纳斯达克 上市的汉庭,他一边感叹“如履薄冰”,一边难掩内心的成就感。而后者于当年卖掉乐百氏后就转作风投,潜伏至今,投资了7天酒店、久久丫、爱康国宾、九钻 网、诺亚财富等项目,其中7天酒店于去年11月亦在纳斯达克上市。无论如何,这两位相差六岁、并不算熟识的中年男人所走的路径,提供了两幅最具本土特色的 创业者和投资家标本。


 


 


 

 

旁观富人圈南 方周末 2010年3月18日 链接: http://nf.nfdaily.cn/epaper/nfzm/content/20100318/ArticelD20003FM.htm

■新首富上位

 大国崛起还是首富崛起?记得去年,中国“首富”特别多,先后有刘忠田、沈文荣、许家 印、王传福等人被戴上桂冠。2010中国农历新年刚过不久,《福布斯》又抛出新的榜单让人嚼尝。所谓旧人新貌,其中当数宗庆后和吴亚军为最红——一个携 70亿美元晋升新任“中国首富”,一个以39亿美元身家成为“女霸王”。前者得益于中国人的身体越来越饥渴(内需为王),后者受惠于中国人的精神越来越紧 张(望房兴叹);一个以老谋深算和欲擒故纵著称,一个诡秘和犀利闻名。俩人均刚完成漂亮一战,娃哈哈彻底甩掉了达能,而龙湖地产在香港资本市场风生水起。 若论底气,老宗可能略胜一筹。倒不是因为饮料行业诞生新首富听起来比地产首富更“顺耳”,看看对岸的台湾,康师傅、统一、旺旺制造的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 引擎重心无一不在大陆。

 

■两个魏东的倒掉

中国企业界有至少两个魏东。当衣着整齐的“涌金系”掌门人魏东于2008年4月29日 从家中阳台纵身跳下的时候,玩资本的魏东倒掉了。彼时有人指着福记食品掌门人魏东开玩笑说:瞧,搞金融的还不如卖快餐的呢!那时的福记蒸蒸日上,强劲的内 需是其四处攻城掠池的根基,魏东亦是该年胡润餐饮富豪榜“榜眼”。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一年后,福记食品危机四伏,遂于2009年10月20日向法院提 出清盘申请,并成了真功夫、谭鱼头、香港美心及最近一“神秘国企”虎视眈眈的盘中餐。福记清盘的根源在于2005年开始魏东连年向投行发的高额可转债,说 白了就是对赌——如果以后福记继续红火,今天借的巨资就不用还了。很不幸,他最后赌输了,输掉了福记。两个魏东,前一个死于官商迷雾而非资本战争,后一个 折戟于资本游戏而非产业浮沉,这真是一个错位的世界。

 

濮德兴的非正常死亡

与看守所里经常有各种新奇的死法相PK的是,近些年企业家也有着形形色色的“非正常死亡”。几年前有王均瑶过劳死,乔金岭办公室猝死、周祖豹被乱刀 捅死,最近一轮金融危机亦有庞贵雄跳楼、包存林神秘死亡等案例。2010年3月4日,新加坡主板上市的中资企业永鑫集团主席濮德兴于无锡厂内办公室被一员 工砍死,原因据说是凶手对工作调动不满意。人们想起山西最大民营钢企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7年前他在办公室被一同乡开枪杀死,引发各界持续热议;南方周 末记者2009年5月在海鑫采访时,企业高层办公室墙上仍挂着实时监控楼层楼道动静的大屏幕。看来,企业及企业主“非正式死亡”并未远离民企,安全感多寡 与经济起伏也没有直接关联。巧合的是,濮德兴与李海仓都是丧命于“小人物”手下,被害时都是47岁,公司名称里都带有“鑫”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88

旁观富人圈(3)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0718471.html

《旁观富人圈》是从3月18日开始,《南方周末》上的一个边栏。每期点评3-5个(组)财经 人物,力求精悍犀利。这一栏目的前身,其实是2009年我博客上的《东方愚 双周财经人物盘点》,只是当时没有平台发表,后来没能坚持下来(惭愧。想想黄集伟的民间语文,人家都坚持多少年了)。现在换面为《旁观富人圈》重新开张。

  旁观富人圈南方周末 2010年4月8日 链接:这里

 


 ■王江民和王选


 


江民杀毒软件的 创始人、59岁的王江民于今年4月4日英年早逝。IT界一片哀悼声。他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后遗 症而腿部残疾,从一位学徒工干起,自学成才,终成大器,被誉为中国软件业界的奇才,并进入2003年的“中国IT富豪50强”。他的过世令人想起同样是技术奇才、被誉为“当代毕昇”的王选。但在他2006年去世后,方正集团裂变 明显加剧,人事变动频繁、出售资产传闻甚烈,甚至进入了被称为“财务侦探”的夏草的黑名单。“后江民时代”的江民科技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老康”和唐骏


 


穷小子如何从无到有,3年赚够 100万———最近一份《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在网上被爆炒,作者“老康”势不可挡地向网友们说明,电影“贫民窑里百万富翁”式的发家是异想天 开,唐骏“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口号亦不过是善良的谎言,唯有自己的双手才靠得住。但唐骏的“励志”故事还在继续,他 最近放言称要自导自演一部反映外企职工奋斗史的电影,据说邀请了马云、王石、俞敏洪、李开复、李彦宏等在影片中客串。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会是史上广告 植入最多的电影吗?


 


■王益和马化腾
“我认罪。”3月30日,王益听完起诉书后很低沉地说。这位少年得志、多才多艺的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 长、证监会原副主席,最后难逃锒铛入狱的宿命。不过,由于王益案牵出了一位央视女主播和一位女明星,原本一桩财经案件,被传媒大众赋予了更多的娱乐 色彩,他背后更深更广的利益链条,却往往被一笔带过。两天后的4月1日,是王益的54岁生日。这一天,另一位企业家大腕也绯闻缠身———腾讯的掌门人马化 腾,仅仅因为始自香港娱乐媒体的一件绯闻,就于第一时间通过公司发出“严正声明”。不过,选择在愚人节辟谣似乎并不明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8

15億老富人張宏偉 東方新30年只談油和米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7/2MMDAwMDIyNDQ2Mg.html

張宏偉的創業史是從建築施工隊的手推車開始。

之後的20餘年, 從銀行、證券、建材、港口、地產、能源,幾乎都遍佈了他的足跡,張宏偉構建的資本帝國不斷在挑戰著市場的想像。早在1993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進行排名,張宏偉便躋身前十。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素來低調的他突然活躍了許多,滔滔不絕的談起了能源和大米,他又想要做些什麼?

張宏偉最近很忙。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會議開幕,他為此已經足足準備了好幾個月,從查閱大量資料瞭解政策到與專家學者溝通諮詢,全部親力親為。

張宏偉十分珍視自己政協委員的身份,在他工作的地方,第八屆政協會議以來的委員全體合影十分醒目。「響應政策號召」似乎已經成為了張宏偉的行事邏輯。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張宏偉曾說過,自己這三十年來依然能夠「活著」,當然是天的保佑。天不僅指上天的天,還有政府那邊的天。

話雖讓青年人摸不著邊際,但確是這麼多年以來張宏偉能夠運籌帷幄的主要內容之一:高度敏感的政策嗅覺,制勝千里。

這次參會他帶來了3個提案,一是提出如何實現土地化規模經營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可行性建議;二是建議打造新的模式,以民營企業為先鋒,國有企業做後盾,更好推動國家海外併購「走出去」戰略的實現;三是建議國家出台更多政

策鼓勵國內企業去巴基斯坦投資,以促進中巴兩國的合作關係。

無關金融、無關建材,這一次的政協會議,張宏偉心心唸唸惦記的都是他的海外能源併購和糧油板塊發展計劃。

張宏偉的創業史是從建築施工隊的手推車開始,之後的20餘年,從銀行、證券、建材、港口、地產、能源,幾乎都遍佈了他的足跡,張宏偉構建的資本帝國不斷在挑戰著市場的想像。早在1993年,《福布斯》首次對中國富豪進行排名,張宏偉便躋身前十。

然而,調整期接踵而至,張宏偉曾經的光環逐漸黯淡。鮮少接受採訪的他也開始淡出人們的視線,曾被媒體稱為「四大神秘人物之一」的張宏偉面對諸多質疑和猜測,依然淡定不語。

然而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素來低調的他突然活躍了許多,滔滔不絕的談起了能源和大米,他又想要做些什麼?

哨聲吹響,第二場競技即將開局。

糧油市場的不速之客

2010—2012年,東方集團準備建立五個稻米加工的核心園區,一個鐵海聯運的物流中心,一個具有國際稻米加工品種研發的研究所

2009 年7月23日,東方集團與黑龍江省五常市政府就共同規劃、開發、建設、運營、管理五常市安家稻穀加工園區及五常大米交易市場項目簽署了框架協議,正式進軍 農產品市場,並且高調宣佈,要在3-5年內,成為國內大米市場的領導品牌之一,同時以中高端帶動低端的方式,推進中國大米市場格局的規範和品牌格局的建 立。

所有人都在疑惑,一直在資本市場潛行的東方集團為何戀上了大米?

張宏偉的回答有些耐人尋味:「緊跟國家政策,支持地方發展,為農民增收。」

對 於一個企業家來說,大米的意義當然不限於此。據瞭解,我國為全球最大的稻穀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大米消費國。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對優質小 包裝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小包裝米市場每年都在以超過50%的速度增長。而按照黑龍江省的發展規劃,將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示範基地,政策的 關照將為黑龍江的糧食產業帶來重要的發展便利,這恰是張宏偉一直以來看重的契機。

其實,東方集團對農業的關注由來已久,早在上世紀90年代,東方集團就在五常市啟動大豆蛋白項目,而這一次張宏偉顯然帶著更大的決心而來。

知情人士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東方糧油是東方集團上市公司最近兩年內打算重點打造的產業板塊,大力開拓這一部分的業務,也是在為上市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於 是,從2009年開始,東方集團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農業之上。並且將目標鎖定在高端大米,東方集團首批上市的中高端大米,最高售價達到 99.9元一斤,中端產品價格為十幾至幾十元不等。除此之外,為了與低端產品的銷售方式區別開來,東糧正著力開拓專賣店、網購等新型渠道。

張宏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五常大米」只是既有的一個品牌產品,未來東方集團將遵循政府關於完善糧食加工體系、大力發展糧油食品加工業等產業發展政策,堅持走糧油加工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稻米循環經濟加工體系。

截至目前,東方集團正在黑龍江五常、方正、肇源、通河等四地建立了生產基地,致力於加強糧食採購和銷售網絡的鋪設。東方集團財報顯 示,2010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8544萬元,營業成本17506萬元,淨利潤-1494萬元。虧損的主要原因在於公司糧油板塊尚處於組建初期,先期基礎建設投入 較大,但儘管如此,東方集團還是表示將繼續在園區建設上加大投資力度,決心可見一斑。

除了資金層面,東方集團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錦州港未來三年也將開始為糧油板塊發展提供支持,實現北糧南運,發揮港口行業與糧油行業聯動的優勢,加快速度發展港口糧食貿易。據業內人士測算,糧食的鐵海聯運將比公路運輸節約15%左右的物流成本。

打 著「東方系」標籤的糧油產業發展圖景正在逐步清晰,按照張宏偉的規劃,2010—2012年,東方集團準備建立五個稻米加工的核心園區,一個鐵海聯運的物 流中心,一個具有國際稻米加工品種研發的研究所。而隨著東糧工業園區以及物流園建設的完成,未來大米產品將以京、津、滬為主要市場,之後進軍廣東,同時將 對一些中型城市進行覆蓋。

資本帝國的堅持與放棄

張宏偉不參與民生銀行的定向增發,跟其一貫的投資理念有關,最近一段時間,農業和能源應該是他關注的重點

儘管最近一段時間,與張宏偉牽連在一起的總是大米,但是提到他,誰也不會忘記民生銀行和東方家園。

民生銀行近期剛剛放棄了增發方案,變更為發行公司可轉債,市場嘩然。也許很多人不會再去注意,先前的那份作廢的方案中,一直處於民生銀行股東恩怨紛擾之中的張宏偉卻沒有出現。民生銀行之前數年,在張宏偉的棋局中至關重要,是次,他又緣何缺席?

知情人士透露,東方集團當初決定不參與民生銀行增發計劃,原因是基於整個集團整體未來發展戰略。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另外一位市場人士的認同,他表示,張宏偉不參與定增,跟其一貫的投資理念有關,最近一段時間,農業和能源應該是他關注的重點。

上述知情人士的透露:「集中人力物力發展重點板塊是肯定的,但是遇到好的項目張宏偉不會放棄。」

這 讓人想起了同樣讓張宏偉陷入輿論漩渦的東方家園。一些市場分析人士將張宏偉缺席民生再融資,歸因為東方集團身陷旗下東方家園資金鏈危機。張宏偉當年「十年 千店」的規劃言猶在耳,如今東方家園的管理卻不斷惡化,屢遭詬病。有業內人士指出,東方家園前期擴張過快,土地成本相對太高,導致拿地以後,後期開發無以 為繼是發展陷入困局的重要原因。

擴張、堅持與放棄,是個問題。

不過今年初,一則公告調整了不少人的看法。

1月 13日,東方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同意上海正大景成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中科宏易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擬分別受讓公司子公司東方家園有限公司持有的東方家 園實業有限公司33%和32%股權,轉讓所得為4.8億元。此次轉讓後,東方家園有限公司仍持有東方家園實業有限公司35%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

東方證券研報認為,此舉是東方集團加快戰略聚焦的重要舉措。這也意味

著公司未來將會更多的把精力放在農業、金融和礦產這三大板塊上,而農業將是未來幾年公司的戰略重點。

而此前的10月20日至11月4日期間,東方集團母公司東方實業減持海通證券共計3.16億股, 套現超35億。

糧油板塊將成為張宏偉的下一個發力點已成共識。張宏偉逐步尋找平衡,在擴張的同時學會放棄也能夠預見。據說,幾年前,張宏偉曾對媒體表示,自己除了金融和礦產已經不想再關注其他領域,而今又涉足農業,未來其構建的龐大帝國格局又將發生怎樣的調整和改變,值得期待。

知情人士表示,在張宏偉的棋局中,金融、港口、建材、糧油、礦產、能源都是其重要棋子,這些短期內不會改變,只是每一個時期都有每一個時期發展的重點,未來一段時間,糧油產業和海外能源併購將是其重中之重。

能源投資的嗅覺與夢想

張宏偉將繼續在國際上物色能源項目,選擇內地或香港的平台進行收購和管理,資金來源可以是公司融資,也可以是張宏偉個人或東方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入資金

除了糧油板塊,張宏偉旗下的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聯合能源的最新力作是,以極低的價格悄悄吞下了英國石油公司(BP公司)在巴基斯坦全部上游油氣業務,成為中國首家收購BP公司能源資產的民營企業。

全球金融危機和墨西哥灣事件讓張宏偉嗅到了機遇的味道。

「我們不做,誰做?」

張宏偉一如往日的霸氣,只因為他是有備而來。

張宏偉在接受採訪時回憶稱,當時爭奪很激烈,我們只 用了1/10的價格拿下BP公司在巴基斯坦全部上游油氣業務。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旗下沒有石油能源企業,即便機會來了,我們也抓不住,如果你是一個做飼料 加工的企業,人家怎麼可能把油田賣給你。而打造這個石油平台,我們用了整整7年的時間。資源領域很難進入,但是,難,不等於我們就進入不了。我這個人,只 要方向正確,怎麼進,那是方法問題。

據悉,張宏偉將繼續在國際上物色能源項目,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選擇內地或香港的平台進行收購和管理, 資金來源可以是公司融資,也可以是張宏偉個人或東方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注入資金。聯合能源正積極與美洲、南亞、中東等海外優良石油及天然氣項目談判,其 戰略規劃是進一步併購優秀項目。

聯合能源是張宏偉1998年以每股0.2港元的價格收購香港上市公司特時泰而來的,後更名為東潤拓展集團,2008年1月更為現名,張宏偉目前持有聯合能源68.1%的股份。

第一代富豪的生存法則

筆挺的西裝,紋絲不亂的頭髮,張宏偉永遠著裝正式,舉止嚴謹,對所有員工的要求也是如此

一位與張宏偉熟識的業內人士談及張宏偉時,再三突出了他的謹慎和自律。

「違法的事情,他從來不做,公司內部所有重要文件都要經過律師的審核。張宏偉常說做事一定要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之內,沒有說不允許的,就可以做,不允許的那就絕不能做。」

除此之外,不得不佩服的是張宏偉超凡的「嗅覺」

1994年1月6日,東方集團股票在上海證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張宏偉算過一筆賬:東方集團1990年以13家下屬企業的3000萬元資產,第一次發行內部股時融資3800萬元,上市時新發4000萬股票又融資2.6億元,三年兩大步,3000萬元淨資產變成了兩億多元,他嘗到了資本運作的甜頭。

「資產經營等於是在做加法,資本經營卻在做乘法。如果加法和乘法一同做,企業自然會像滾雪球般做大做強。」

在此思想指導下,張宏偉一直在努力用資本運營方式實現自身快速增值。從錦州港到民生銀行,從東方家園到海通證券,張宏偉也從曾經的實業家轉型成為資本運作高手,而且一直走在改變的路上,一個多元化經營的資本帝國在不斷挑戰投資者的想像。

「所謂百年老店,我養豬,就幾百年都養豬了?對我來講不是這樣的。我今天養豬,明天可能就養牛了。對我而言,什麼都是商品,企業就是商品。」這是圈中熟悉的張氏方法論。

除了商業嗅覺,還有政策嗅覺。

張宏偉,甚至整個東方,都會常常說起「響應國家號召」,這其實不是大而空的標語,而是張宏偉的運營邏輯。

緊抓政策帶來的機會,借力發威,是民營企業制勝的關鍵。

每天都要工作16-18個小時的張宏偉永遠有著做不完的工作,發現各種可以實現他心中夢想的機會。今天,他在政協會議上為農業和民企出海振臂一呼,明天又會在哪一新的領域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2

旁觀富人圈之4:現在的中國只適合創業? 東方愚

http://www.dongfangyu.org/?p=4612

 

  民國時中華老字號有16000家,到1990年代的時候,剩下1600來家,現在活躍的,也就160來家。「百年老店」是理想,理想讓人振奮,卻也沉重,有時甚至成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於是覺得還是束之高閣地好。

  

文/東方愚  2011年9月29日 南方週末

2011年9月下旬,均瑤集團創業20週年慶典,請了柳傳志、馬蔚華、周成健、王中軍、黃怒波、馮軍等中國企業界的諸多大腕前來捧場。或許因為大夥兒在一起吃得好、聊得好,所以在最後一天下午名為「通向百年企業之路」的公開論壇上,他們暢所欲言。

再多的「腕」也得等全國工商聯、上海市政府的領導先講話。工商聯一位副主席說,近來企業家們聚到一起,首先談的話題並不是危機是否來襲,而是關於身體狀況惡化。這句話讓在座的大夥兒心裡一顫——均瑤集團創始人王均瑤不就是因病於7年前突然去世的嗎(享年38歲)?

柳傳志一如既往地慷慨激昂,從聯想集團股權結構演變史,大講「聯想要做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稱「選好各領域最合適的領頭羊」及「(股權上)成為主 人」至關重要,並又一次放風「2014年聯想會到海外整體上市」。台下兩位記者私語:到時老柳70歲了,他還會是聯想的舵手嗎?

輪到李錦記董事局主席李惠森上台,這位年輕的香港少帥分享的是李錦記的「家族委員會」和「家族憲法」,當他講到「加入家族委員會必須符合『三不准』 條件:不准晚婚(23到26歲結婚),不準有兩個或多個太太、不准離婚」時,台下一片笑聲——大家一定是想到了年來中國內地多位知名企業主因婚姻破裂而陷 入訴訟的情形。

王中軍到台上後,畢竟是在影視娛樂圈混的,非常放鬆,先說從創辦華誼兄弟起就和弟弟王中磊「親兄弟、明算賬」,而後開始調侃:「華誼能不能成為百年老店都無沒謂,反正百年之後我也不在了。」此話一說,場上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周成建這一天像打了雞血一樣,上台後滔滔不絕。最後點題的一句話是「中國現在的政治和制度環境下,其實只適合創業,而不適合做什麼百年老店。」「這 哥們實在!」台下一位中小企業主差點為周喝彩起來。但台上的主持人兼主辦方——均瑤集團副董事長王均豪的臉上則露出一絲尷尬,好像在提示周成建「喂,老 鄉,你跑題了,不要說那麼直白嘛!」

馬蔚華做閉幕演講時也提到,做企業一得有前瞻性,二來格局要大,三要會做人。這些聽起來務虛的話,每位民營企業家都會有不同的詮釋。均瑤集團20週 年年鑑上,很醒目地引用了當年瞭望東方週刊記者報導中的一句話「一些政治嗅覺靈敏的私營企業家逐漸意識到,不向黨靠攏,企業做大就會很難。」

均瑤集團現在做大了。但卻灑脫不起來。當民營航空業節節敗退時,均瑤旗下的吉祥航空猶如驚弓之鳥。參加論壇前,其公關部門人士再三叮囑:千萬不要向公司高層詢問不久前吉祥航空機長「搶道」事宜 內情。

————————————————————————————————————

《旁觀富人圈》是《南方週末》上專欄。力求精悍犀利。這一欄目的前身,是2009年我博客上的《雙週財經人物盤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7

高盛傳轉手Facebook股權 平安信託密售內地富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1/1326825.html

寧願犧牲兩年6%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匯兌損失,也想分享臉譜(Facebook)100億美元的上市募資盛宴。」施建榮(化名)的腦海裡,第一次出現上述念想。

年初,他收到一份意想不到的新年賀禮:來自中國平安信託的「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募資資料(下稱「募資資料」)。這令他與這家全球最大社交網站IPO的距離無限接近,儘管這款QDII信託產品的募資時間,可能會被放在春節後。

記者瞭解到,或是高盛(Goldman Sachs)的「慷慨」,讓國內投資者得以分享Facebook上市盛宴,儘管其背後是高盛投資銀行圍繞Facebook上市開展的種種套利魔方。對於施 建榮等國內高端投資客與平安信託而言,首度試水QDII渠道的海外PE投資,征途依然如謎般神秘而新鮮。

「魔鬼」藏在細節

施建榮從未幻想過自己有機會成為 Facebook的股東,蒼天卻偏偏掉下了一塊「餡餅」。

元旦期間,他收到一份來自中國平安信託的「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募資資料,讓他有機會參與這場估值高達千億美元的全球最大社交網站公司IPO盛宴。

只是,借道平安信託變身為 Facebook的股東,絕非易事。

「聽說這款QDII信託產品總募資額只有2400萬美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按照最低投資額5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計算,最多30位中國買家能幸運成為Facebook股東。」施建榮的語氣略帶幾分唏噓,儘管募資資料沒有給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

欲首次借道QDII涉足海外PE投資的施建榮,也揣著某些待解疑團。

平安信託發行的這一集合信託產品,通過QDII渠道投資由高盛發行的一款掛鉤Facebook未上市股權結構性票據。目前,QDII產品存續期限暫 定為兩年(包括Facebook的上市計劃及上市後的鎖定期,但存續期間不得贖回),一旦Facebook上市,上述結構性票據將自動轉為100%參與 Facebook股價波動的業績掛鉤票據,只要股票鎖定期滿後,投資者可委託平安信託在公開市場掛牌拋售。假如兩年到期後Facebook仍未上市,產品 將自動延期。

2011年1月高盛成為Facebook股東後,後者股東數量已超過500位,按美國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C)規定,一家擁有超過500位股東 的公司必須在第二年第一季度公開財務報表,即Facebook必須在2012年4月底前公開相關財務信息。而產品募資資料用大篇幅介紹多家歐美大型投行預 測Facebook將在今年4-6月實現IPO,且募資額高達100億美元,公司估值則一舉超過1000億美元,這讓施建榮感覺Facebook上市已劍 在弦上,「如果Facebook被迫需要公開財務報表,IPO融資也變得水到渠成。」

同行業的互聯網公司IPO表現,也給他送來無限想像空間。2011年5月完成IPO的全球最大商業社交網站Linkedin在首日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09%,截至去年12月平均股價仍在73.2美元徘徊,較發行價45美元高出28.2美元。

只是,500萬人民幣所能換到的Facebook股權,並不多。

記者多方瞭解到,對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收購價或將定在30美元-34美元,這主要是參考去年9月在美國私人股票交易市場 SharesPost結束的一場Facebook股票拍賣交易,最終的成交價定在33美元/股。500萬人民幣投資(約合80萬美元)所對應的 Facebook股票認購量,在2.5萬股上下。

一位接近平安信託的人士透露,目前相關QDII信託產品條款可能隨著內地QDII監管條例及Facebook方面的授權變化有所調整,最終定價區間還將隨行就市,在產品開始募集時才能確定。

對於平安信託而言,即將發行國內首個通過QDII渠道參與海外PE投資的集合信託產品,其風險控制能力同樣迎來挑戰。

在涉及產品結構條款方面,平安信託處處強調「投資風險」。例如,一旦Facebook尚未上市,國內投資者可能無法得到公開的公司財務報告以評估項 目投資風險;即使Facebook確定上市,資本市場瞬息萬變仍會令其上市時間充滿變數,引發QDII信託計劃的退出風險;即便成功上市,也不能排除成交 量低迷導致QDII信託計劃投資者在約定時間無法套現所有股票,並產生流動性風險;還有就是Facebook股價大幅波動,及人民幣升值所衍生的匯兌損失 等。

讓施建榮感到疑惑的,卻是某些條款細節似乎存在難言之隱。如QDII信託產品規定Facebook股票拋售價格暫定為投資者委託後連續5天的收盤價平均價格,且退出計劃需由Facebook方面確認。

「為何信託計劃投資人何時決定拋售,要得到別人的認可?2.5萬股的拋售量並不大,但為何卻要按照連續5天交易收盤價決定?」施建榮很疑惑。

儘管他通過某些投行朋友得到的回覆是,美國採取做市商制度,撮合交易均由做市商撮合,所以股票套現時機與價格,都要考慮不同交易日的做市商撮合交易成交量,及相應報價能否得到匹配的購買量。然而,多年投資經歷的直覺讓他產生一絲不安畢竟,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

高盛慷慨售股?

施建榮心裡的「魔鬼」,是當Facebook上市只差臨門一腳時,是哪家機構通過平安信託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拋售Facebook部分股權。

記者多方瞭解到,此次出售Facebook股權的,主要是一家海外投資銀行。

目前Facebook的股權結構裡,高盛是其最大的投資銀行股東。去年1月,高盛自營部門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佔股 0.8%),並向其海外客戶(非美國客戶)發行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募資14億美元投資Facebook的2%股權,這筆投資一度將Facebook估值提 高至500億美元。

只是,是次高盛所售Facebook股權(將這部分股權打包成結構性票據產品通過平安信託出售給國內高端投資者),是來自高盛自營部門的投資,還是其海外客戶委託高盛協助出售,還是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信託在收到國內投資人的出資規模後,將統計總規模並積極尋求匹配的出售方,如果需要向多位賣家購買Facebook相應股權,成本價則可能通過平均成本法確定。

「這意味著平安信託QDII產品所購買的Facebook未上市股權,可能來自高盛自營部門及海外客戶。」一家美國投資銀行人士透露。

記者致電高盛中國相關人士,對方以這筆交易主要由高盛總部操作為由,不予置評。

目前,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全球大型投行爭搶Facebook上市的主承銷商資格,而高盛如果身兼Facebook的股東與主承銷商雙重身份,容易讓投資機構擔心其作為承銷商給出Facebook的上市高估值,是否為自營部門高價套現「做鋪墊」。

「高盛內部的確存在很大的壓力,需要先撇清它和Facebook的股東關係,避免在IPO承銷陷入內幕交易的懷疑。」上述投資銀行人士解釋說。

不過,即使高盛自營部門「被迫」出售Facebook股權,也已收穫頗豐。在高盛集團以Facebook值500億美元估值投資4.5億美元的 9個月後,SharesPost的一場Facebook股票拍賣成交價定在33美元/股,對應Facebook估值高達825億美元,即高盛自營部門9個 月的投資浮盈超65%,達約2.925億美元。

「如果高盛爭得主承銷商資格,佣金收入同樣可觀。」上述投資銀行人士透露,按照投行對大規模IPO交易的平均佣金收費比例2.2%測算,若以Facebook上市募資額高達100億美元為基準,主承銷商的佣金收入高達2.2億美元。

只是,Facebook的股權並未直接出售給平安信託QDII信託產品持有人。募資資料介紹,QDII信託計劃通過持有海外投行發行的結構性票據,達到間接持有Facebook股權的目的;一旦Facebook上市,持有人仍將顯示為上述海外投行。

巧合的是,這一代持做法,高盛曾在去年1月如法炮製。當時高盛通過發行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向海外客戶(美國以外的客戶)兜售Facebook股權並 設定某些苛刻條款,如高盛有權在不通知客戶的情況下,通過對沖或出售等形式減持Facebook股票;而通過特別投資工具投資Facebook股權的海外 客戶在出售Facebook股權時則面臨嚴格限制。

「設定嚴格限制的目的,就是將海外客戶群設定為單一股東(或一致行動人),以避免Facebook忽然增加上百位海外股東,進而必須遵循按SEC要求公開財務數據。」前述投行人士解釋說。

在平安信託掛鉤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QDII信託產品募資資料裡,類似項目退出被限制的條款同樣若隱若現。如,產品所購買的 Facebook相應股權,需要Facebook方面授權;股權具體退出計劃由Facebook方面確定,一般市場慣例為6-12個月;產品所購 Facebook相應股權,交由海外投行管理。

高盛中國相關人士以涉及商業機密為由,沒有回應上述條款的設立,是否為了規避Facebook在上市前股東數量突增的問題。

實際上,高盛在設定投資者項目退出苛刻條款的同時,佣金收入則相當豐厚。同樣以去年1月產品為例,高盛除收取0.5%承諾費和4%申購費,當海外投資者套現時,還要向其繳納5%投資收益。

但收費條款並未出現在平安信託產品募資資料中,僅提及目前國內投資者購買這一產品的主要稅負支出,為承擔10%利息稅,並免繳資本利得稅。

「這可能是因為投行將上述結構性票據發行地設在開曼群島等避稅天堂,以避開美國證券交易的相關稅收規定。」前述投資銀行人士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73

職場、財富利滾利 45歲前滾出快富人生

2012-1-9  TWM

巴菲特說:「將自己裹在正確的雪球裡,它一定會滾下去!」這個意思,不只是錢滾錢,也泛指人脈、經驗、知識 等。

只要找到「溼的雪」及「長長的坡」,將複利的乘數效果不斷放大。 不論職場或投資理財,都能比別人更快滾出巨大雪球,提早達到成功致富的人生目標。 製作人.張弘昌 撰文•歐陽善玲、林宏文、
研究員. 從魚販之子到總經理,要幾歲才能達成?答案是三十六歲。這麼快速爬升,靠的就是﹁滾雪球﹂的概念!

郭特利,現任琉璃奧圖碼科技亞洲區總經理,二○○三年接任總經理時,年紀才三十六歲,花了三年時間,奧圖 碼在他的帶領下,從一個全新的品牌,一躍成為全球DLP(數位光源處理技術)投影機第一名。不僅如此,奧圖 碼在○三年時,每股還虧損二.一三元,隔年就立刻轉虧為盈,到目前仍然保持獲利紀錄,母公司營收也在七年期 間成長高達十倍。

然而,如果將時間拉回到二十一年前,郭特利大學剛畢業時,還一度找不到工作,在就業博覽會把履歷丟出一輪,竟然無人理他,而且因為家裡賣魚為生,從小心中就有自卑感,總覺得家境不夠「體面」,「那時父親常為了一條不過賺幾十塊錢的魚,還得和客人鞠躬哈腰,我心裡有點不是滋味。」等到小學以後,郭特利看到有些同學家裡,還要向父親借錢,心中才逐漸釋懷。

在大學,郭特利念的是台灣名校交大,但讀的卻是冷門的運輸管理系,由於所學非志趣,加上研究所考試失利,在畢業典禮當天,頂著學士帽的他,不知道明天在哪裡,完全沒有半點自信。

﹁我願意學!﹂ 開啟郭特利的職場拚搏路 當時,台灣股市上萬點,景氣熱絡,但郭特利找工作並不順利,好不容易有了第一次面試機會,由於沒有工作經驗,他決定把學校學過的課程全都寫上去,最後實在不知道能寫什麼,就在履歷表最後一行特殊專長,寫了「跆拳道」。

結果,面試時主考官問他會什麼,郭特利誠實回答,「我大學剛畢業,什麼都不會,但我很認真,很願意學。」 主考官看著履歷表,以半嘲諷味道回他,「什麼都不會?特殊專長是跆拳道,你來應徵苦力喔?」第一次面試失敗,郭特利雖然沮喪,但幸好很快就有了第二次面試機會,主考官同樣問他:「你會什麼?」他還是誠實回答:「我 什麼都不會,但我願意學。」那次的面試官,是現任夏普光電副總經理廖聰賢,沒想到,聽見截然不同的回答。

「不會沒關係,就進來學吧!」廖聰賢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很親切地說出這句話,而因為這樣的回覆,改變了郭 特利日後的發展,不但因此進入電子業,更將眼前這位貴人,視為自己職場的榜樣。從此他立志,也要像年輕有為 的廖聰賢一樣,在三十歲就坐上大公司高階經理人的位置。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電影台詞,就是『箭頭對準月亮,至少射得中老鷹』。」郭特利踏進職場後,很快就把自己 的目標設定為「當上大公司的高階主管」,而這就是「月亮」。他開始擬定可以達成這個目標的所有可能方法,包 括學會計、做研發等,並配合自己的條件和特質,最後鎖定「業務」這個領域,全面展開衝刺。

反向思考、不計較

在冷門單位做大業績    累積職場能量當時郭特利主要負責販賣顯示器零組件給下游供應商,正好遇到台灣面板業 正要起飛的黃金時期,因此談合作、碰面的對象,全是當今電子業的一流人物,如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宏碁全 球總裁翁健仁,讓他大開眼界。

後來郭特利因緣際會轉到飛利浦工作,不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去擠熱門單位,還是選擇沒人想待的 冷門單位。「我認為,冷門單位只要好好努力,績效很容易被看見,就像連江縣(馬祖)雖小,也是有縣長,不一 定要去搶台北縣長的位置。」於是他先進入被產業界看成是「黑手零件」的鐵粉芯部門當資深業務,拒絕了當紅的半導體部門,一步一步把業績做大。

郭特利除了「特立獨行」、反向思考外,他還抱著「不計較」態度,只要部門裡沒人做的事,他都接下來做,從 不拒絕。像他除了擔任業務部門主管外,還是當時台灣飛利浦總裁莊鈞源最倚重的經理人,所有跨部門整合的事都 交給他。工作量最大時,他同時身兼三個部門經理,其中還包括液晶面板事業主管。

這些歷練,讓三十歲出頭的郭特利,不僅對公司各種管理流程相當熟悉,還培養出他的演講及邏輯能力;後來
,飛利浦自己蓋液晶面板廠、購併日本Hosiden,以及與樂金合資設廠,也都由他擔任代表。

此時,郭特利的職場能量已經成形,且像雪球般愈滾愈大,經過不斷努力,他在飛利浦工作七年,升遷了六次
,離開之前已坐上台灣區業務副總大位,那年他才三十四歲,成為當時飛利浦在台灣設立公司以來,最年輕的台灣高階主管。

「專注在本業,成就和財富自然來。」南山人壽首席投資長楊智淵以他多年的職場歷練,有感而發地說出這句話。他形容,人生就像是一張債券,工作所得等於總收益,只要追求的利率(成就)愈大,總收益就愈高。

○三年,郭特利轉戰奧圖碼,接下品牌重任。全然不同的工作領域,讓他必須從零開始。當時,公司要宣傳但經 費不足,為了吸引媒體報導,他決定表演最拿手的跆拳道,且要真的踢破木板,希望透過這種「娛樂效果」,來創 造話題。

「因為太久沒練跆拳道了,記者會前,我練到手都黑青,最後讓記者都很感動。」郭特利得意地說,同時間競爭 對手請藝人田麗代言,花了一百多萬元,結果只有兩篇報導;奧圖碼僅花四萬多元的餐費,就有連續十六天的媒體 曝光,真是太物超所值了!

回過頭看,最初被面試官取笑用來應徵苦力的跆拳道,後來卻被郭特利成功扭轉、利用這項特長為工作加分,將 興趣與職場充分結合,創造乘法效果;而媒體也因為他的用心,特別「厚愛」他。現在,郭特利在兩岸三地、共七 個媒體寫專欄;同時,他也把這種感動別人的熱情,帶給所有與他合作的亞洲各國通路商,讓品牌效益發揮「滾雪 球」功效。

同樣是年紀輕輕,就爬上高位的例子。摩根投信總經理石恬華,三十六歲當上總經理。她進入摩根集團,從基層 做起,一路爬升至總經理位置,屢屢創下年紀最輕、升遷最快的紀錄。如何才能超越同儕、達到成功人生目標?她 認為,職場上先要了解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才能針對自己充滿熱情的部分,爭取最多機會、做最大發揮。

如何了解自己?石恬華每天都會和自己對話,問自己「開不開心」。「我不會勉強自己做不快樂的事,也絕不會 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只有自己開心,做起事來才會有熱情。也惟有熱情,才能激發強烈的使命感,在面臨痛苦、 挫折時,能堅強地撐過去,持續朝目標前進。」類似郭特利這樣職場成功的人生故事,石恬華認為用自己的熱情與 長處,去爭取工作機會,讓槓桿效用發揮最大,是職場成功的關鍵因子;而正面思考每件事,則能讓自己更有向前 衝的動力。

熱情+正面思考 激發石恬華職場強烈使命感因子石恬華說,很多人會抱怨工作,但不會想辦法改變;或當自己無法改變時,就該停止抱怨。只有累積「正面能量」,具備良好的溝通力及團隊合作,才可能在職場上創造出加乘效果。

股神巴菲特曾說,「人生就像雪球,重要的是找到溼的雪,和一道長長的山坡。」郭特利以自己的業務專長當成「雪」,然後透過「射月亮」的高目標,讓自己滾出職場大位。事實上,不止在職場上,投資也是一樣利用「滾雪球」概念,讓獲利透過不斷累積發揮相乘效果。

當雪球愈滾愈大,可看作是長期複利累積的效果;「溼的雪」,意味年報酬率很高;而「長的山坡」,則代表利 滾利的時間很長。不論職場或投資理財,只要找到這兩個關鍵,就算起點很低,也能創造巨大成就,再現複利奇蹟。

《找出雪球股,讓你一萬變千萬》這本書則強調,複利創造財富的多寡,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是本金的多少
,其次是利率的高低,第三是複利的次數,也就是時間的長短。這三個因素具有相乘的效果,如果數值都很大,也就是「本金多、利率高、時間長」,那麼增值的效果就會有爆炸性的成長,期末的「本利和」將極為可觀。

知名部落格「法意」版主之一的歐斯麥,選擇當專業的投資人,不靠上班,而能從股海中開拓自己的財富,關鍵 就在他透過反覆操練、自我分析,從股市操作中找到「溼的雪」及「長的坡」,為自己滾出千萬元身價。

○二年,歐斯麥自軍中退伍,他和一般人一樣投入職場,在一家財團法人機構上班。當時,網拍興起,他想兼差、和朋友合夥做生意,但需要一筆周轉金。由於學生時代就接觸股票,因此進入股市賺快錢,成了他累積資金的首選方案。就這樣,白天趁著工作空檔,他看盤、鑽研個股;沒想到愈看愈有興趣,一年後毅然決然離開職場,開啟了投資之路。

「我是只能專心做一件事的人,而且我相信自己可以。」歐斯麥認為,每個行業都有「眉角」,只要掌握到規則,就一定能增加收入,擁有可觀的財富。

剛開始,他花了半年以上的時間,每天去圖書館報到,大量閱讀投資相關書籍,研究國內外大師的投資方法,慢 慢模擬學習;甚至還從過去的報紙中,觀察新聞與個股股價之間的關係,找到規律性。

專注與反覆操練

歐斯麥鎖定原相、泰偉    資產翻十五倍○三年,他用學生時代的存款以及向父母借的錢,共八十萬元進場。前兩 年,他在股海浮浮沉沉,沒有大賺大賠。到了○六年上半年,各大電玩遊戲機廠紛紛推出新機,當時的券商研究報 告只寫「XBox、PS3與Wii三強鼎立,哪家會勝出?」看到這份報告,歐斯麥特地上了「巴哈姆特」網站,觀察消費 者購買意向,這才發現Wii呈現一面倒趨勢。

他很快鎖定Wii的感測零件商原相,當時股價兩百元,但歐斯麥只有八十萬元的資金,全押風險太大,只能退而求 其次,以買進一百張的權證代替。當時他心想,最壞的結果,全賠也只損失二十萬元。後來,原相一路從兩百元漲 到五百元,權證價格從二元漲到了十六元,整整賺了十五倍,約三百萬元,之前的摸索與準備,在這場戰役中有了 回報。

○六年下半年,歐斯麥看到一則新聞,「賭場的博弈機,每二至三年就要重新認證一次、更換機台」,當時製作 博弈機的個股只有兩檔,其中一檔就是泰偉,「這家公司股票,曾經從三十元漲到一五○元,而當時股價約五十元
,接近歷史起漲點」,歐斯麥推算了一下時間,認為差不多到了換機台的時候,於是重押泰偉,沒多久時間,股價 果然從五十元漲到二七○元。這次歐斯麥掌握到產業的景氣循環,讓資產又增加了兩百多萬元。
在期貨中學習放空 不讓總體經濟影響個人投資績效靠著敏銳的觀察力,挑選到對的個股,歐斯麥這兩場戰役打得漂亮。直到○八年
發生金融風暴,全球空頭氣氛彌漫,一向作多的歐斯麥轉換跑道,開始進入期貨市場學習放空,不讓總體經濟環境
影響到他「討生活」。

「既然決定靠投資謀生,就一定要學會作空,因為市場只有兩個方向,即使不靠作空獲利,也要了解空頭市場的 模樣,這樣才會知道自己是要減碼或是空手,畢竟空手總比套牢好。」○八年,持股來不及逃跑的人,資產幾乎縮 水一半;歐斯麥卻靠著放空獲利,比前一年多賺了五%。到了○九年,市場逐漸復甦,台股自谷底回升,此時台積 電對外表示將增加資本支出,設備廠優先受惠。歐斯麥以敏銳的投資嗅覺,鎖定萬潤。
另外,配合市場開始翻多,他以資產配置方式,布局包括國泰金、昇揚科、迎輝等公司,均大有斬獲。 如今,三十四歲的歐斯麥,因為做喜歡的事,且讓喜歡的事變得有價值。他花了十年的時間鑽研股票,資產從八十萬元,以「滾雪球」方式,累積到現在二千萬元,財富在八年內翻了十五倍的關鍵,就在他找到了「溼的雪」及「長的坡」,將複利的乘數效果不斷放大。

對歐斯麥來說,投資是他的興趣,這個興趣剛好可以致富。「當我一直做這件事情,是不會累的。因為有熱情,就和工作一樣。」歐斯麥坦言,早期因為有滿腔熱血,所以重押、敢衝。

歐斯麥善用平日對新聞的觀察,搭配財報、營收,挑選出翻倍好股。他認為,觀察法人進出狀況,了解背後的選 股邏輯,久而久之,就可做到跟法人同步。除了印證自己的看法,也能提高操作技巧。

「對我來說,投資不是『玩股票』,而是一種『事業』。像這樣的機率遊戲,只有在勝率高的情況下出手,才可 能贏。」歐斯麥說,參考法人動作,就是確認選股方式、練精準度最好的方法。另外,學會情緒管理,也是歐斯麥 快速壯大資產的關鍵。

「很多人因為賠錢就不爽,其實在股票市場中,賠錢是正常的。」他回憶,當初為了讓自己不衝動下單,還刻意 訓練自己﹁只能看、不能動﹂、違反人性的本事。等到一段時間過去後就會發現,原來在那一漲、一跌不停跳動的 數字,只是區間盤整,根本不會有什麼賺頭,沒有非下單不可的必要。還有,當情緒不好時就要離開螢幕,避免做 任何決策。

釐清個性、與市場保持距離才能讓財富有滾雪球般的複利效果歐斯麥的想法,其實和禮正投顧總經理毛仁傑不謀 而合。毛仁傑指出,投資要達到「滾雪球」的複利功效,首要條件,是釐清自己的個性,了解自己究竟是否具有恆 心、毅力;其次,是與市場保持一定距離。像巴菲特為何離開華爾街?就是為了要和市場有適度距離。對於習慣天 天看盤,不下單就手癢的人來說,恐怕很難透過投資,達到財富「滾雪球」目標。

毛仁傑說,選股像找千里馬,選對了,就要慢慢騎,這樣才會有滾雪球般的複利效果。如果耐心不足,對市場波 動又太敏感,持股無法長抱,就很難做到利滾利。換句話說,如果「溼的雪」指的是選對個股,「長的坡」代表持


有時間,那麼想要創造雪球,就必須多學習、累積選股經驗,同時修煉長期抱股的耐力,才可能成功。

不論職場或投資,透過巴菲特的智慧,讓自己成為溼雪,讓雪花願意黏在自己身上,一邊前進的同時,還有更多 雪花黏上來,如此不停滾動,「快富人生」自然就離你愈來愈近。

郭特利 出生:1967年 現職:琉璃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經歷:夏普、飛利浦台灣分公司業務學歷:交大運輸管理系、美國聖若望大學MBA
著作:《瞄準月亮至少射中老鷹》

郭特利的 快富人生6心法
1. 正面思考,將老闆的責備當作教育,自我激勵。

2. 善用過去的產業經驗及人脈,提高工作附加價值。

3. 遇到阻力,想辦法將損失降到最低。

4. 「熱門」不一定好,選擇「冷門」反而容易達到目標。

5. 不計較,老闆交代事項來者不拒;將挫折當作學習。

6. 「用心交陪」,與通路商、媒體建立深厚情誼。 職場滾雪球    黃金10年
小業務晉升總經理

1991 飛利浦台灣分公司業務在美國攻讀碩士期間,積極與部門主管保持聯繫,學成歸國後,第二天就開始上班。

1994 資深業務 選擇冷門的磁性材料「鐵粉芯」,充分掌握資源,創造條件,擴大自我價值。 磁性材料業績每年成長20%到30%,獲利成長3到5倍。
1997 業務經理 不對老闆說「不」,一手包辦公司「三不管地帶」,包括建立ISO品管系統、跨部門訓練課程安排等。
2001 業務副總

一份薪水做兩份工,身兼LCD及磁性材料業務單位。面對母公司競爭力不足的事業仍全力以赴,將產品賣到目標市 場。

2003    琉璃奧圖碼科技亞洲區總經理轉戰奧圖碼科技。以最小成本做最大產出,結合跆拳道、舉重興趣,提高媒 體曝光度。母公司營收7年成長10倍。

歐斯麥 出生:1977年 現職:法意資產管理公司經理 學歷:台大商學研究所 歐斯麥的快富人生6心法
1. 把投資當作事業,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要有熱情。


2. 大量閱讀投資大師的書籍,找到適合的投資方法。

3. 一開始小額進出,耐心驗證自己的選股邏輯是否正確。

4. 每天觀察新聞與股價之間關係,並觀察法人進出狀況,了解選股邏輯。

5. 學會情緒管理,無法平心靜氣,切勿衝動下單。

6. 養成運動的好習慣,讓生活平衡,不以股市為中心。 財富滾雪球
歐斯麥3年滾出千萬身價

2006年5月 身價:380萬元透過電玩網站巴哈姆特發現,Wii有機會大賣,便鎖定感測元件製造商原相
(3227),重押百張權證,獲利約300萬元。

2006年9月身價:580萬元從新聞得知,博弈機每二至三年要重新認證,鎖定從150元跌到50元的泰偉(3064),低 點進場,獲利200萬元。

2008年3月身價:840萬元開始進入期貨市場放空,結算九個月的報酬率約5%。
2009年 身價:1200萬元 台積電表示要增加資本支出,最先受惠的是設備廠,因此買進萬潤(6187),加上其他持股,全年度約賺4成。
截至2011年,身價已累積到2000萬元。

雙軌致富術

4步驟打造你的快富人生 職場:
1. 發現自己的熱情,將興趣與工作結合。

2. 盤點自己,做最大的努力。

3. 放大優勢,彌補不足。

4. 隨時檢視自己與目標的差距。 投資:
1. 透過強迫儲蓄累積第一桶金。

2. 將投資目標數字化,計算目標與現有儲蓄的距離。

3. 選擇最有利的投資工具,彌補不足的投資知識。
4. 隨著年齡調整投資方式與資產配置。 你有創造「快富人生」的基因嗎? Q1.你是一位興趣廣泛,無法待在同一個環境太久的人。

A 同意    B 不同意    C 沒意見Q2.你很清楚自己的個性,知道自己的喜好。
A 同意    B 不同意    C 沒意見Q3.在陌生的場合中,你是個會主動開口說話的人。
A 同意    B 不同意    C 沒意見Q4.你是個善於溝通、常常扮演溝通橋樑的人

A 同意    B 不同意    C 沒意見Q5.與人約會時,你是否都能準時到達?

A 每次都準時    B 經常遲到 C 永遠遲到 Q6.你多久會要求自己外出運動?

A 每周    B 每月    C 不會Q7.「每一個女人都具有做母親的潛在能力。凡具有此種神聖潛在能力的人,決不會犯極 惡的罪。由此我們可以推定:極惡的罪犯中,沒有一個是女人。」你認為這句話正確嗎?

A 是    B 否 Q8.如果要透過廣播或線上收聽來學習英語,你能維持多久? A 一年以上    B 一到二個月
C 幾天就放棄 解析

A得3分、B得1分、C得0分第七題答A得3分,答B得0分Ⅰ 18-24分:恭喜你,只要持續下去,就能成功達到快富人 生目標!

Ⅱ 11-17分:你相當具有潛力,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快富人生離你不遠了。

Ⅲ 0- 10分:你必須充分了解自己、找到熱情。定下目標,擁有快富人生並非不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92

轉載: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 愛麗舍二一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a9deb0102dxln.html
  投資的五大要素:知識、耐心、膽識、健康及資本。

 

       錢多錢少只是貧富的表面現象,真正決定貧富的是每個人的投資水平,是他們的收益率。
     收益率比銀行大的人,就表示他們可以跑贏銀行,這些人就是富人,反之就是窮人。

     中國國家的GDP增長都在9%左右,而銀行的利率卻才是6%。要跑贏銀行是很容易的。所以說,在中國要發財比在美國容易得多。

    中國人這麼聰明,學習投資技巧並不難。真正難的是在於投資意識的建立上。
    真正難的不在於投資技巧,而在於投資意識的建立。有了投資意識,那些技巧只要慢慢磨練總是能學會的。

     現在總是有人提到經濟越是發展,窮人反而越窮,責怪為什麼窮人無法享受經濟發展的好處。
     窮人當然無法享受經濟發展的好處,窮人當然是要越來越窮的,經濟越是發展窮人就要越窮,這是一定的。原因就在於窮人的收益率低,甚至是負收益率,他們的收入完全依靠工資。工資是無法抵擋複利的。這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他們跟富人比,富人的財富在按幾何級數增長他們比不過。更重要的是,通貨膨脹也是按複利計算的,窮人連通貨膨脹都無法擊敗,怎麼可能不窮呢?必窮無疑!

      很多人以為自己不是投資者。可是只要中國還在搞市場經濟,就誰也跑不掉。

  如果你不買股票,那你就是個股市看空的投資者;如果你不買房子,那你就是個房地產看空的投資者;如果你拿工資,存銀行,那你就是個收益率為活期利率的投資者;如果你無法擊敗通貨膨脹,那你就是個收益率為負值的投資者。


  千萬不要以為把頭埋在沙裡市場就找不到你了。它一定會找到你的,把你痛扁一頓,然後在你目瞪口呆中揚長而去。我敢肯定你已經被市場找到過,那你是不是還想玩這個捉迷藏的遊戲呢?是否打算在同一個地方摔兩次呢?

  我說的投資並不是指在金融市場混,而是用投資的思想指導一切經濟行為。
  在金融市場,你投入的是錢收穫的也是錢。如果你打工,你投入的是勞動力,收穫的是工資、技術經驗和人脈關係。你完全可以把勞動力、技術經驗和人脈關係折算成現金,看你這筆生意是否合算。

 

      不要以為打工就不是投資,當一個工程師在幾種設計方案中做選擇的時候,與你選股票的思想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是要選擇投入小、風險低、潛在回報大的方案。
  打工不一定弱於直接投資金融市場,關鍵在於以什麼樣的思想去指導打工這種行為。


     房價上漲讓你焦慮麼?如果你認定房價上漲,那麼就買房子好了,然後賣掉就行了。所以其實真正讓你焦慮的原因並不是房價上漲,而是你不知道房價到底漲不漲。


    投資只不過是一件強大的武器而已,它本身是沒有對錯,也沒有道德含義的,只有使用它的人才有道德含義.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它是不斷變化的。如果大家的收益率都高,那麼貸款需求就旺盛,利率就會上升,要一直上升到超過大部分人的收益率,達到大部分人都貸不起款的程度為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利率才成為區分貧富的天然工具。

     先不要管具體如何操作、如何掙錢,首先你要認清自己,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然後從這個投資哲學中衍生出獨特的操作思路,操作必須與哲學高度統一,你才能堅持,你才能有穩定的收益率,而不是僅僅撈幾把大錢。掙錢與收益率絕對是兩回事!

    誰不在場裡呢,你以為你不在麼?
    豆油行情的例子是最典型的了。中糧在期貨市場有大量的豆粕單邊空單,而且是明倉。意思非常明顯,大家都來把我的空倉打爆吧!沒啥好客氣的,市場當然要打爆它。豆類行情筆直上衝,直入雲霄。大多數人在期貨市場都在做多豆類,都賺了大錢,輸家只有中糧一個而已。但是,中糧同時也是現貨商,豆類上漲,豆油當然也漲。雖然期貨上虧了,中糧在豆油現貨市場賺了大錢,你看看超市裡豆油漲成什麼樣子啦?
     所有玩家都賺了錢,惟獨那些自以為不在場內的消費者虧慘!

     投資就像打仗一樣,總得有個作戰計劃,在哪裡進,在哪裡出,碰到意外該怎麼辦,所有東西都要計劃好。如果打輸了,那重新分析一下作戰方案,總結教訓以後別再犯類似的錯誤就行。輸的次數夠多,總結的經驗夠多,以後自然就能贏了。

     有兩種人是沒法救的:
  1、從來沒有投資計劃,從頭到尾亂做的人。
  2、有計劃,但是沒有紀律,不按計劃執行的人。

  最好是你的系統原理象巴菲特的一樣簡單,非常簡單,簡單到一看就是正確的,根本不用驗證測試。
  如果做不到,那你就需要測試。開發系統大部分的時間正是花在這裡的!你需要去找很長時間的歷史數據來做數據測試。比如你需要去統計2倍以上漲幅的行情佔多少比例,1倍以上又佔多少,80%以上又佔多少等等。如何做到出手的時候不緊張?大量的測試!如果你的出手是經過測試的,你心中是有數的,你才能不緊張。

  無論你做多長時間的歷史數據測試,你的系統都可能崩潰。比如你測試了10年數據,果真碰到一個10年不遇的鬼走勢,就能擊垮你。所以你就需要組合。如果你有兩個不相關的系統組合,每個承載極限都是10年不遇,那麼你系統的總承載極限就變成100年不遇了。如果你再有一個系統,而且在不同的市場上,那麼你的總承載能力就又會大大增強。

     保住本金的辦法很簡單,就是動手前永遠要問:「我憑什麼相信你?!」
  老闆說:「好好幹,以後不會虧待你」,「我憑什麼相信你?!」
  股評說:「10年牛市,股票要漲到1萬點」,「我憑什麼相信你?!」
  政府說:「忍住陣痛,以後就有好日子啦」,「我憑什麼相信你?!」
  這幾個問題一問,你基本上不會被騙了,保住本金不成問題。高手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相信別人,要麼對方有抵押物、要麼有很長很漂亮的交易記錄或者信用記錄、要麼你得有一把大牌對方違約你就憑實力幹掉他。

      如果大多數人通過修煉收益率達到7%了,那麼銀行就會把利率調整到8%以上去。銀行的任務是覺察大多數人的收益率,然後調整利率,把大多數人打成窮人,讓他們疲於奔命地干活,建設祖國。

     從前啊,一個老小偷收了個徒弟,他們技術高超掙了很多錢。有一天他們經過廣場見到一個絞刑架,徒弟說道:「無論我們掙了多少錢,這玩意兒總是讓我害怕,世界上如果沒有絞刑架該多好啊。」
     師父說道:「如果沒有絞刑架,那麼所有人就都會來當小偷啦。我們就掙不著錢了。我們要敬畏絞架,不斷地提高技藝。同時也要感謝絞架,它能使我們的高超技藝得到超額回報。」

      其實各行各業都是一樣的,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絞架。你是程序員也好、銷售員也好、投資者也好、政客也好,你之所以能掙錢,就是因為你能贏你們那一行的絞架。

      這是因為股民大部分都是工薪階層,他們採用打工的思路而不是投資的思路來買賣股票。而打工的思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看了一天盤了,就該有一天的工資了。至於風險嘛,那都是老闆考慮的事情,打工者是很少考慮的。

      絕大多數人花了6年時間去讀小學,6年中學,4年大學,總共花了16年來讀書,如果有研究生學歷,那得更長時間。花這麼大代價學到一點點技能,然後憑此技能得到每個月幾千元的工資,好像每個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然而,讓我驚異的是,同樣的這些人卻覺得投資很容易,覺得可以不花什麼代價就從金融市場掙大錢,這怎麼可能呢?!

      投資是也同樣是一項技能,是需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磨練成的。哪個頂尖的投資家是輕易煉成的呢?把巴菲特和索羅斯可是磨練了一輩子才磨練出那樣的技巧。即便如此,他們也仍然有犯錯的時候,有輸的時候。

     投資領域與其他領域一樣,有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卻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34

由「大部分富人」不炒股說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a2e7e01010ezy.html

 大多數富人不投資股票,這是由中登公司每月統計自然人賬戶的市值得出。最新一期統計顯示,1000萬以上的個人賬戶只有19000個左右,相比較中國大陸有200萬富人而言,確實顯得很寒磣。(富人: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以上,不包括各類自住房產。200萬個富人,是筆者自己根據胡潤榜的統計數據,人為乘以二估算所得。)

 

  2007年被忽悠進入股市

  其實,我這十幾年以來,一直主要是在做實業。在最先六年,生意相當好。近幾年生意不太好,是源於上海房地產開發進入萎縮階段所致。我進入股市的時間也不長,是2007年3月23日進入股市的。這個日子我記得很清楚。

   在進股市之前,身邊做實業的朋友告訴我,2006年他在股市賺了1700多萬,翻了一番。鼓勵我也進股市,由於自己是做實業的,可能比一般的人多了一份理性,因此,在2006年前後整整做了將近一年的功課後,我才決定進入股市。機緣巧合,當時,我學習了巴菲特的投資方法,覺得很對我的胃口。所以就秉承了價值投資。

   

  2008年股市  虧本少則五六百萬 多則一千五萬

  就我身邊的朋友來看,在2008年都是血淋淋的。很多人不僅將賺到的錢吐回去,還虧了五六百萬到一千多萬不等。我也不例外,我進入股市以來,真正買過股票也就兩隻,一隻是2007年到2009年初的中國平安,一隻就是目前興業銀行。記得我從中國平安120元左右,開始慢慢建倉,一直建倉到20元左右,當然,能夠有錢加倉,這要得益於自個兒有公司,當時公司資金很寬鬆,但現在就不一樣了。中國平安在2009年賣出之時,以前的一點贏利抹掉不算,我還虧本37.02%。2009年年初我將中國平安全部換成了興業銀行,後來還是一直不斷逢低加倉,從來不曾賣過,哪怕是一股興業銀行。換股的主要原因是平安確認了投資富通的虧損。

   中國平安,讓我虧了一大筆錢,這是我的痛。我記得有一個朋友曾經用4000萬在十天之內建倉中國平安,三個月之後無法忍受就賣掉了,虧損可想而知。當然,與我的朋友對比,我還是虧得少的,我覺得虧得少的原因,一是在加倉時機比較克制,二是將進入股市的資金全部用於購買一隻股票,有著正向累積的效應,成本被大大攤薄。僅僅投資一隻股票,要麼虧得厲害,要麼漲得厲害,不存在彼此中和效應。所以,這種投資方法一定要謹慎,必須投資那些真正有安全係數的藍籌股,不可投資中小板,更不能去碰創業板。

   中國平安這只股票的的虧損,我只能自嘲認為是沉沒成本。好在,投資興業銀行以來,我還沒有虧損過,我的成本價早已經在其淨資產之下。如果加上沉沒成本,我至今虧損也是很大的。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去想這些,只看興業銀行的收益。

  

  富人現在不買股票 將來未必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未來,富人們的資產將會如何配置?根據自身的經驗,富人都比較保守,不願意承擔很大風險,我以為,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富人投資藍籌股,尤其是以銀行、石油這些分紅率愈來愈高的藍籌股。做過實業的投資者,在潛意識裡都會將投資股票作為投資企業,事實上,股票本身就是企業的外在表現。由於介入的資金比較大,他們一般在選擇股票時,都會很謹慎,他們會去買業績穩定,比較大的藍籌股。不會像身邊的小散一樣,乞求一夜暴富,總是考慮買那些中小板或創業板,因為這些股票漲的快,或為可能成為「蘇寧第二」去下賭注。富人不會,他們知道,企業要成為行業龍頭,何其難!不會輕易相信一家企業,可以隨隨便便就成為偉大企業。看看那些上市前只有幾千萬淨資產的企業,一上市,身價就值幾十億或幾百億,你就知道,那樣的企業是多麼不靠譜。市場描繪出來的藍圖,大部分都不會成真,「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結果可想而知。我為市場中小散的投資理念而悲憫。我為特權者魚食小散而憤恚。

  上一次牛市,滋生了一大批企業主進入股市,我們被忽悠進來。我不後悔。因為沒有過往的經歷,我不會成熟和成長,更不會有一套成熟的投資理念。我以為,我已經是股市「斫輪老手」。最起碼,是一個不會隨便犯錯誤的投資者。

   

  目前大部分富人不炒股  目前富人如何理財

  其實,富人的資金目前主要有三處去向,一是對自己的實業追加投資或進行保本理財,二是買商業房產,三是投資PE和VC。恰恰,股市給予中小板和創業板極高的估值,讓富人在有可靠渠道的情況下,很多人都蜂擁而至去投資PE和VC了。沒有可靠途徑或不相信私摹基金的富人,只能投資二級市場。試想,隨著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上市,當巨量的中小企業上市之後,中小板和創業板估值必將下移,估值甚至會低於業績穩定的大藍籌,PE和VC的收益必將被擠壓,到時候,私募也就沒有那麼風光了。並且,信託不僅流動性沒有股票好,而且還有很高的利潤分成,這就必然會擠壓出大部分富人從新選擇投資方向。到時,富人的大額資金到什麼地方去?我以為,股市將是富人資金的歸宿。我們現在就潛伏其間,到時候,他們建倉的成本必然比我們高出數倍,這就意味著未來(10年後)就可以分享富人在其他地方獲取的收益了。況且,學會自己投資,可以讓自己在固有的投資理念下受益終身,這是投資私募等無法比擬的。

 

   我以為,現在大部分富人不炒股,沒有什麼值得擔憂或不適的,最終,他們很大一部分人會進入股市的。也許,將會在下一次牛市之時!到時,是你我收穫之時。

   長期價值投資者,安心潛伏吧!

                               

                                  同麟,2012年6月1日於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