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賀鳴珩不靠富爸爸庇蔭 自力開創一片天 十八年磨一劍 台灣期貨教父稱霸傳奇

2012-01-16  TWM




專注做一件事有多難?有人寧捨家族光環,花了整整十八年時間,從無到有,由小而大,成為今日台灣的期貨教父,十八年磨一劍,只為建構一個健康的產業環境, 他是賀鳴珩。

撰文‧劉俞青

星期天早上十點多,新北市烏來山區的加九寮步道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在步道上疾步而上,定睛一看,正是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賀鳴珩。

賀鳴珩走這條步道已經有好幾年了,他喜歡這裡原因是,上、下山可以走不同的路,就如同他的「期貨人生」一樣,他自行開疆闢土,走出一條全新的路。

今年四月之後,元大證與寶來證正式合併,如果沒有意外,賀鳴珩將出任合併後、也是國內最大期貨公司董事長。但回首十八年的期貨生涯,就如同上山、下山走不 同的路一樣,賀鳴珩不僅開創新局,自己也幾乎成了台灣期貨業的代名詞。

同業提起賀鳴珩,佩服勝過較勁,「在地下期貨橫行的年代,老賀是在台灣《期交法》還沒有上路之前,就開始奉公守法進行交易的第一人。」一位金融業資歷超過 二十年的資深人士表示。

訂下規矩 讓所有程序透明化賀鳴珩的人生,幾乎就是台灣期貨發展史。十八年前,他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同時也引進了外商的電腦下單系統,當時的羅盛豐只是一家 小期貨商,和同期的大華期貨、泛亞期貨相比,羅盛豐的規模大概只有其三分之一而已。

但賀鳴珩深知,在市場還沒有建立起來之前,規模大小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規矩」。尤其在當時地下期貨橫行的那些陋習,例如下空單、捲款潛逃等違規情事頻 傳,但這些絕對不是產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讓期貨市場一開始在台灣萌芽就留下壞印象。因此賀鳴珩從羅盛豐期貨開始做起,把許多舊規制度化、體制化,從下單 到回報都採電腦系統撮合,讓所有程序都更透明清楚。

有趣的是,一開始,羅盛豐期貨就在如今台北市復興北路上大同大樓上的小角落開張做生意,這棟大樓後來也是元大證券馬家的「起家厝」,元大證券就從這裡開 始,一路壯大,成為如今全台灣最大的證券商。而賀鳴珩也曾打趣,說四月合併之後,自己繞了一圈,「竟然又回到這棟大樓裡來。」「聰明、冷靜」是同業形容賀 鳴珩最鮮明的特質,他深知每一個不同的時期,需要的各種「養分加持」。

一開始,他懂得運用外國期貨商成熟的制度,來幫助自己站穩第一步,也樹立起與同業的差異。因此繼與外商合資成立羅盛豐期貨之後,二○○○年底他又進行一次 合併,這次的合作對象,是全球最大的期貨商集團瑞富集團,合併後瑞富雖然持股過半,但仍由賀鳴珩出任董事長。

促成元大、寶來合併 當上龍頭二○○○年之後,他轉而開始追求規模成長,因此合作對象改為與國內業者合併。他在○三年宣布以小併大,與寶來期貨合併,成為「寶來瑞富」期貨,後 來又與英國曼氏集團合作,成為「寶來曼氏」期貨;囿於期貨的專業與股權實力,他仍然繼續擔任合併後的董事長;然而此時,寶來曼氏早已脫胎換骨,躍為台灣前 二大的期貨商(與元大期貨互為一、二)。

聰明如他,知道一家企業有了專業與規模,下一步,就是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七年,他排除萬難,逐一排解櫃買中心的種種疑慮,終於將寶來曼氏成功推上櫃, 成為台灣第一家上櫃的期貨商,這一著好棋,不僅讓寶來曼氏成為台灣期貨業第一把交椅,也從此奠定自己在期貨業的教父地位。

那一年,賀鳴珩四十六歲,此時外界幾乎已經要忘記,他原是出身廣豐紡織集團的世家公子,他沒靠父蔭,胼手胝足自行開創出的天地,果實甜美。

如今,他再一次跳躍,促成元大與寶來兩大券商合併,他自己也憑藉實力,成為國內最大期貨商董事長,但他不談過去輝煌,永遠只談眼前腳下。打開資料,他暢談 旗下唯一一檔期信基金「寶富多元策略期信基金」,因為能夠多空布局,因此績效亮眼,而在國外,期信基金常是空頭市場下的熱賣商品。他逐一仔細介紹商品性 質,對其中所布局的每一種商品市場的走勢看法,事必躬親的專注態度,也許就是今日成績的最佳答案。

賀鳴珩對台灣期貨業一路成長的貢獻無須多述,而他清晰冷靜的腦袋,一步一腳印,十八年磨一劍的專注與執著,或許正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特質。

兩岸期貨系統 溝通無障礙台灣金融業有哪一套系統可以和中國金融業完全銜接?答案是,只有期貨。

事實上,日前才有台灣的期貨業者和中國業者連手,共同舉辦兩岸期貨的實戰交易,中國的期貨商把台灣期貨這一套系統直接搬過去,兩邊溝通完全無障礙。

但期貨業行,可不代表所有金融業都可照辦。根據台灣期貨業者私下透露,雖然同樣名為「即時下單系統」,但股票與期貨的「實質撮合能力」卻差很多。台灣券商 的現貨股票撮合時間,雖然也號稱即時,但實際上每一筆撮合,從下單、撮合、風控到回報,卻要長達十幾秒鐘,業者打趣說,「這系統大概和阿里山的小火車一樣 古老」,而期貨卻是名副其實的「即時撮合」,只要百分之一秒。

也因此,在還沒有開放期貨赴對岸參股投資之前,業者說,如果可以開放「台灣期貨商轉投資的資訊公司」赴對岸投資,倒也是另一種拐彎賺錢的方式。只是問題卡 在,台灣金管會還沒有開放期貨商可以轉投資資訊公司,也讓這條「金流」目前還未能正式開通。

賀鳴珩

出生:1961年

現職:寶來曼氏期貨董事長

經歷:羅盛豐期貨總經理

瑞富羅盛豐期貨董事長

寶來瑞富期貨董事長

期貨交易所董事

學歷:政大銀行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MB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95

放下兄弟之爭 七年專注新纖轉型 脫下西裝跑業務 吳東昇自立闖出一片天

2012-2-20  TWM




七年前的兄弟之爭還讓人記憶猶新,但吳東昇放下紛爭,回到集團的發源地|中壢新纖廠,打造他的材料王國;脫下西裝,換上工廠制服,他和員工一起吃了上千個 便當,如今,新纖轉型成功,旗下金雞母友輝股價上看百元大關,回首來時路,點滴心頭。

撰文‧林月然

七年,可以改變多少事?可以讓小樹長成大樹,也可以擱下兄弟紛爭,獨立闖出一片天。至少,新光吳家的么子吳東昇做到了。

近年來鮮少露面的新纖集團董事長吳東昇,去年底在新纖中壢廠盛大舉辦新纖四十一周年廠慶;雖然景氣還未回春,但是吳東昇卻在廠慶上大聲喊出要在六年內砸下 二四○億元的投資計畫,展現出自信與霸氣。退守新纖七年的時間,吳東昇擘畫的材料王國雛形隱然浮現。

說是「退守」,並不為過。時間回到二○○四年七月,吳東昇一手創立的台証證遭到吳東亮主導的母公司台新金控撤換董事,在無預警的情況之下,一口氣掃盡吳東 昇在台証證的人馬,引爆兄弟兩人之間的衝突。隨後又發生了新纖董座鬧雙包事件,兄弟分家的爭議燃燒至沸點。一直到十一月母親吳桂蘭出面協調,才一舉拍板敲 定了四兄弟各自的事業版圖。

七年前

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從此,老大吳東進經營新光金控、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醫院。老二吳東賢經營新光紡織、新光產險。老三吳東亮經營台新金控、台証綜合證券、台新票券, 而老么吳東昇只分到新光合纖,一家老牌化纖公司,與手握千億元資產的金控公司相比,被外界視為是「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吳東昇是家裡最會念書的兒子,從建中、台大法律系,然後出國念書拿到哈佛企管碩士,以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吳東昇一直是最得父母吳火獅、吳桂蘭疼愛的小 孩。也因為身為老么,最沒有包袱,所以性格浪漫、懷抱理想主義。

從美國回台之後,吳東昇創立了允晨出版社,後來因為家族和前總統李登輝深厚的情誼,又認同他的理念,還踏入政壇,當過國民黨、台聯不分區立委,至今仍然是 台聯的大金主之一。

從未接觸過製造業,外界都對吳東昇能否扛起新纖這個老招牌存有疑問。但新點子特別多,想到就做、敢拚敢衝,這樣的個性,卻意外地為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新 纖,注入了光電材料的新血;努力七年後,老瓶裝新酒的新纖因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原本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吳東昇坦言,家裡以製造業起家,小時候看工廠作業覺得很辛苦,所以曾經抱著不要 去碰製造的想法。

「放倉庫的布萬一泡了水,拖都拖不動,擺久了更是沒有價值。」但當時的吳東昇只剩下新纖這個舞台,他轉念一想,沒有退路,面對這關鍵的一戰必須抱著必勝的 決心。因此,頂著哈佛法學博士光環的他,脫下西裝、穿上工廠制服,整天泡在新纖工廠裡,和員工一起吃便當開會,一切從頭學起,一周五天都是在中壢工廠和台 北財務處兩頭跑,還親自到迪化街跑業務!

當時的產業環境已經慢慢改變,聚酯產業歷經了一波將近十年的空頭,同時受到中國產銷次序混亂的衝擊,幾乎連續都是在損益兩平的邊緣。

求新求變的吳東昇毅然決然地在內部推動變革,發表「新纖二十一計畫」,進行組織再造、加強授權、實施變動成本管理會計制度、落實營業AO個人績效、修改績 效獎金辦法,及推動順流專案改善。其中一項關鍵就是產品大變革,本業方面轉型切入獲利率較高的工程塑膠,另一方面,也是如今轉型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成立 了新事業群跨入陌生的光電材料領域。

七年後

擦亮老招牌 材料王國成形新纖總經理何賢忠分析,在金融領域浸淫多年,吳東昇很講究數字,財報盯得很緊,如果沒有跟上業績,他馬上抓起電話就問「出了什麼問題?」當時 受到中國低價競爭,傳統的衣著用纖維已是一片紅海,廠商經營都很困難,不過工業用市場仍有利可圖。新纖內部說道,吳東昇「很敢衝」,對於賠錢的生意是快刀 斬亂麻,說不做就不做,降低聚酯原絲及加工絲產能,轉而找上電子業、汽車業,擴大供應包裝材料、工程塑膠等產品給鴻海、勝華、台達電等廠。

這一轉變,讓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新纖注入活水;○九年新纖本業開始獲利,一○年每股盈餘達到一‧二一元,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也有○‧七 二元。吳東昇接掌之初,營運陷入低潮的新纖,市值曾經只有七十五億元,如今新纖市值超越一八○億元,翻了二‧五倍,顯示吳東昇的營運成績獲得了市場的認 同。

走過谷底

所有事業體全部賺錢

除了本業開始獲利,旗下光電材料轉投資事業更是不斷孵化出小金雞。新纖前總經理柯耀宗深受吳東昇的倚重,也是負責新纖光電事業的靈魂人物。柯耀宗在杜邦服 務三十多年,轉換跑道到新纖服務,發現新纖事業體過度集中在化纖產業,而且既有的產品不具未來成長性,必須轉型另尋新出路,在吳東昇力挺之下,一手規畫投 入光電事業。

當時正逢台灣面板產業起飛,柯耀宗嗅到了機會,多年來在化纖領域累積的薄膜、Coating(塗層)技術,正好可以藉此跨入光學級材料領域。當時工研院正 好推動面板設備、材料本土化,新纖也找來了工研院的團隊,以自有技術開發出光學膜。

回憶進軍光電材料業之初,吳東昇忍不住感嘆,當初看到面板產業這麼大,想說只要做出來,鍍膜就像印鈔票一樣。

實際做了才知道,光電上游材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材料昂貴而且又是連續製程,一旦有瑕疵,整個都報廢了,「燒錢的速度還趕不上出貨的速度!」已經上市的友 輝初期也繳了不少學費,四年裡就燒掉一個資本額,讓先前獲利不佳的新纖更是雪上加霜。

柯耀宗透露,當時很辛苦,除了有內部營運的問題,連續虧損更是讓公司面對來自股東的壓力,當時甚至有董事在董事會上,拿著滿江紅的財報質疑投資是否還要繼 續?

不過吳東昇的理想性格讓他敢於逐夢,看績效更看未來,面對內外的質疑一肩扛起,堅持走對的路。

友輝率先成為光電事業群第一家甩開虧損的公司,○九年正式量產出貨,當年就賺進一個資本額,成為第一隻新纖投資光電事業的金雞。友輝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 六‧八八元,全年獲利上看八元,在面板零組件廠一片虧損聲中,友輝的獲利表現格外亮眼,近期股價表現更是嚇人,一路衝上九十元,甚至上看百元俱樂部。

求新求變

綠繪產品發揮新創意

而且光電新事業的比重持續擴大,緊接著達輝、新輝都將陸續推動上市櫃。吳東昇分析:「你看我們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都在跑,跑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鈔票,賺錢 是很踏實的。」全力衝刺製造業的同時,吳東昇並沒有放下他最喜愛的金融業,○八年底登錄興櫃的大台北銀行,很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轉上櫃,二十多個據點全在 大台北的台北銀,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信合社改制上櫃的銀行;此外,雖然只有一個據點的新光證券,專攻網路下單,業務量已經跨過損益兩平點。

換句話說,儘管景氣低迷,但如無意外,今年吳東昇旗下所有事業體將全數獲利。

經過七年的淬鍊,經歷過分家,年輕時的稜角已經慢慢磨平,吳東昇學會沉潛,但不變的仍舊是他求新求變、勇於嘗試的個性。

新纖中壢廠,是當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發跡的起源地,踏入這個傳統工廠的大門,兩旁盡是綠意盎然的簡單盆栽,這是新纖近年利用自家聚酯料源新創各式花卉、花 器魚缸的「綠繪產品」,並打出「iEcoFun」品牌,發揮創意產值。退守新纖的吳東昇,在製造業卻意外地開創一片新天地,重新擦亮了新光集團的招牌。

吳東昇

出生:1953年

現職:新纖、新光開發、大台北銀行董事長經歷:1986年設立台証證券 1993年從政,曾任國大代表、立委 2004年退出政壇,接手新纖重回家族事業學歷:台大法律係、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企管碩士家庭:妻子何幸樺,育有2子景氣低迷,吳東昇旗下版圖全數獲利 單位:新台幣業別 公司 資本額(億元) 股價(元,2/13) 市值(億元)化纖 新 纖 182.82 10.05 183.73 光電材料 友 輝 4.84 93.60 45.30 新 輝 8.88 (預計2年內掛牌)達 輝 33.30 (預計2年內掛牌)新 科 12.54 (預計今年上興櫃)金融 大台北銀行 23.10 10.70 24.72 新光證券 13.70 (暫無上市計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

「科技業的武則天」 藍思周群飛敢賭、敢砸闖出一片天 沒有她,四成Apple Watch沒法出貨

2015-03-23  TWM
 
 

 

她有野心、有眼光、有能力,十二年內從玻璃工廠小員工,翻身成中國女首富候選人。

她曾讓蘋果一上市就宣布缺貨,讓全世界等她生產的保護玻璃;藍思科技上市後,她大舉進軍觸控玻璃領域,挑戰台灣科技廠。

撰文‧林宏達

在iPhone 6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玻璃,中間略厚、兩側漸薄,一如蟬翼,這片玻璃是中國藍思科技的產品,全球每五支手機,就有一支的保護玻璃出自這家公司。蘋果Apple Watch採用的藍寶石保護玻璃,全球只有兩家主要供應商,藍思就是其中之一,去年,藍思占蘋果採購量約四成。

玻璃,硬度六.五,比鋼刀還硬,經過一千度的高溫,才能融化玻璃,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卻用十二年時間,讓冷硬的玻璃,展現塑料般滑順的手感。

也是這片薄薄的玻璃,讓她征服蘋果、三星,讓藍思成為中國最大的蘋果概念股,還可能將她推向中國女首富的寶座。

三月十日,藍思科技是中國創業板上最熱門的股票,這一天,網路上超額認購的倍數達到一五二.五一倍,一千個人當中,只有六.六個人能買到藍思的股票。

藍思科技被稱為「創業板的中石油」,因為它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蘋果概念股,這家公司去年營收人民幣一四四億元,毛利人民幣三十二億元,毛利率二二.三五%,和歌爾聲學是蘋果在中國的兩大重要供應商。

周群飛個人就擁有藍思九七.六%股份,以藍思科技每股人民幣二十二.九九元的發行價計算,周群飛的身家至少是人民幣一三六億元。安信證券預估,藍思的股價將衝上六十九.七五元,屆時,周群飛的身家將衝上人民幣四一二億元,超越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成為中國新女首富。

藍思女董座,一頁翻身紀打工仔學走技術,自立門戶藍思上市前夕,最受注目的相關新聞,不是藍思的經營狀況,而是周群飛的發跡歷程。中國社群網站瘋傳,周群飛當年只是一個從湖南來的打工仔,她先進入製造手錶玻璃的伯恩光學工作十年,接著從小三成為正宮,嫁給伯恩老闆,要求對方幫自己成立公司,成立後隨即離婚,還帶走大量客戶。有人形容她是「高科技產業的武則天」,因為她跟武則天一樣,擺脫丈夫,自立門戶。

這段故事更像公司上市前,被對手打擊的橋段。但這也讓周更顯神祕,她一向低調、鮮少公開露面,她憑哪一點,在短短十二年內快速崛起?

「在中國,做手機保護玻璃的公司有一百家,蘋果只找伯恩和藍思。」一位台灣高科技玻璃公司老闆分析,如果要比蘋果訂單,伯恩的規模比藍思更大,但目前只有藍思上市。

根據《深圳商報》報導,伯恩是周群飛的老東家,周群飛曾在伯恩工作十年,當時伯恩主要經營的是手錶玻璃,現在科技產業熱中的藍寶石玻璃,原本就是運用在高級錶款上的常見技術。周群飛在伯恩工作十年後,掌握了玻璃製造的關鍵技術,跳出來自立門戶,二○○三年,她開始創業,剛開始,公司只有幾十名員工。

當時曾輔導藍思在湖南瀏陽成立公司的瀏陽市副市長張賀文回憶,○三年時,周群飛看到高級鐘錶的玻璃應用在手機上,當時預料不到,藍思會有今天的發展。

蘋果第一代iPhone要等到○七年才推出,當時手機沒有人敢用玻璃當保護材料,直到○四年摩托羅拉推出Razr V3手機,首次採用玻璃當保護材料,才刺激康寧拿出封存多時的技術,進攻手機市場。

周群飛眼光精準,大膽下注,Razr V3的保護玻璃,就是由藍思製造,V3大紅,讓她搶先卡位手機保護玻璃的商機。

做手機的保護玻璃,技術含量遠高於一般的建築用玻璃。同樣一片玻璃,不但要做到即使摔落地面,也不會破損,還要能按照客戶需求,印上各式各樣顏色,甚至切削成各種不同形狀,稍一不慎,玻璃碎裂,良率和毛利就會雙雙下滑。

在V3之後,真正讓她成名的是蘋果iPhone 5白色手機。

靠白色i4,吹響市場號角全球只有它,能做白色塗裝就在iPhone 4上市當天,蘋果突然發出新聞稿,蘋果的白色iPhone 4因為製程困難,將延後出貨,美國媒體追查發現,關鍵就出在藍思身上,因為這是首次蘋果手機前後都採用白色塗裝,全球只有藍思有能力替蘋果生產白色保護玻璃,藍思的產能,只及蘋果供應鏈產能的一半,蘋果只好放慢速度,等藍思出貨。

做這一小片塗上白色漆料的玻璃,難度在於塗裝的位置,誤差不能超過○.一公釐;就算位置對了,白色漆料的厚度如果太薄,會達不到設計師要求的質感;太厚,會難以跟觸控模組貼合。當時玻璃的搬運、處理,大多靠人力完成,在這樣情況下,剛創業的藍思,要生產全球iPhone使用的玻璃面板,十分挑戰。

「他們敢賭!」一位曾見過周群飛的台商觀察。周群飛贏在敢在情勢不明朗時大筆投資,手機保護玻璃產業剛起飛,她就大膽投資CNC(電腦數值控制)加工設備,用近乎雕刻的方式加工玻璃。一台CNC設備,即使由技術熟練的工人操作,每小時也只能生產三片玻璃保護蓋,後來藍思買下數百台CNC加工機,拉高競爭門檻。另一個例子是,為解決iPhone 4的塗裝問題,藍思後來還開發專屬的自動化系統,用CCD(感光耦合元件)自動辨識手機玻璃位置,解決生產瓶頸問題。

藍思的投資策略,證明周群飛敢砸、敢投資的個性。去年,外界傳出蘋果新iPhone螢幕將大量採用藍寶石材料,周群飛再次大筆投資,光是去年,藍思就增聘二萬六千名員工開設新廠,結果,去年藍思僅僅人力成本和折舊成本,就增加人民幣十四億元。

「你該研究,為何她身邊的人願意為她賣命?」這位台商觀察。藍思和伯恩長年進行技術和挖角戰,誰有人才,誰就能先做出客戶要的新型設計,但大多數股份都集中在周群飛身上,她如何讓人為她賣命?

「周群飛相當健談!」這位台商觀察,中國媒體報導,周群飛有感性的一面,她曾經為了爭取一名工廠女工的權益,在湖南省大會上,淚灑現場。

但另一面,周群飛和伯恩的挖角戰極為激烈,中國《南方都市報》報導,去年,伯恩和藍思才爆發挖角戰,藍思不只鼓勵伯恩員工跳槽,「如果能帶更多員工跳槽,還會有金錢獎勵,」一名被藍思挖角的員工坦言,這幾年,藍思陸續挖走四百名員工。藍思則表示,這是業界人才正常流動。

但被挖角後,不聽話的員工,日子未必好過。一名在伯恩工作十幾年的高階主管張顯波被藍思高薪挖角,他進入藍思後,雖一度當上廠長,但認為自己被排擠、監視;張顯波寄出辭職信後,被藍思控告用人民幣二.六萬元買通員工,竊取藍思機密。

張顯波表示,去年七月,他的老朋友、藍思前員工向他借人民幣二萬多元,約在深圳地鐵站見面,一到地鐵站,張顯波就被幾名便衣員警帶走,他發現,這些警察都來自湖南,也就是藍思的所在地,他手上的現金馬上成了證據,張顯波認為,「自己是被藍思設計的」。

打開藍思的上市說明書,藍思的股權九成九以上都集中在周群飛和她丈夫手上,達到數億股;此外,其他高階主管,持股不到百分之一,這也揭露藍思的權力結構,要成為藍思的高階主管,除了技術能力,也得接受董事長的強勢作風,才能在這裡生存。

超強勢、有企圖心

進軍觸控業,對台廠下戰帖至於藍思未來會不會跟台廠合作?「跟它合作,會擔心有一天被吃掉,」一位不願具名的台商表示,藍思正進軍觸控產業,同時提高自動化程度,將直接跟台廠競爭,藍思的上市說明書,也點名認為台灣的正達是藍思關注的競爭對手。

她的老朋友張賀文在部落格中說,周曾離婚,但「即使她沒有遇到前夫,也會遇到另一位懂得欣賞她的偉大男人;她傳奇的本質,不是她遇到什麼樣的男人,而是她是什麼樣的女人。」從玻璃工人到玻璃女王,周群飛靠著能力、野心和機遇,才能有今天的位置。

周群飛

出生:1970年

現職:藍思科技董事長

經歷:中國湖南省政協第11届常委、省工商第11届副主席等

學歷:大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3

名人之後 打出一片天

1 : GS(14)@2010-08-22 22:24:23

2010-8-14 iM  

潮流興捐身家,美國40名億萬富豪承諾捐一半身家做慈事,李嘉誠也說慈善基金會是他第三個兒子。其實,從來富豪留給下一代最寶貴的,不單是財富,而是獨到的眼光、人脈和機會。

大家樂(00341)主席陳裕光兒子陳浩弘,在父親的資助下跑到內地開麵包連鎖店,還要18個月內創業5次,當爸爸因最低工資被指摘,他卻借最低工資掘金,開設時薪求職網;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的大女兒馬露明,則開辦全港首創的德育教育中心,由父親打本,還替她招徠名人子女學生。

誰說「八十後」一定是激進派?當「八十後」得到支持和機會,他們隨時能創造一個新世界,「我是名人之後,我是八十後,但我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父親?落 趁年輕出去闖

首次認識陳浩弘,在一年前某私人銀行的富豪第二代理財班,他跟老牌工業鴻興印刷(00450)第三代任加信和劉思偉剛成立3 Bros Co Limited,要研發電子器材;數個月後再聯絡,他已再創業,正忙於美國廚具的生意;一年後,訪問終於約成,地點是在深圳福田購物公園,這回他賣的是麪包。

無論由箭豬頭髮型、長型眼鏡及招牌的笑容均與父親陳裕光一個「餅印」的他,甚至連談吐跟審慎的風格也是十足十,看着他就猶如一張活卡片——「陳裕光之子」。他自我介紹時,從咭片盒中翻出一張名片遞上,皆因現時28歲的陳浩弘,大家樂太子爺,身上不同公司銜頭的名片共有5張,他隨時帶着以便見客,「我現在是搏殺期,當然要趁年輕出去闖!」

老爸洗大餅 兒子做生意

第二代要創業,除了證明自己,原來還因為無路可退。「爸爸自少就跟我們說,『不要以為長大了就一定可以在家族的集團工作,你要出去闖!』」陳裕光曾在訪問中說過育兒之道在「交給別人教」,所言非虛。陳浩弘中三畢業後,便獨自一人到加拿大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Victoria, BC)唸寄宿學校;畢業後在美國南加州大學讀國際關係,沒錯就是那別名「University of Spoiled Children」的USC(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老爸陳裕光在加拿大唸大學時要在火車上「洗大餅」籌學費;陳浩弘課餘卻做起生意:跟同學從香港運高達模型到美國拍賣網放售,「美國的款式沒有香港的多!」他說得頭頭是道。「我自少就明白自己好幸福,聽着爸爸跟大學同學聊起當年在上火車洗碗捧餐的日子,當然也『收到』,留學期間我也沒亂花錢。」他當年還是香港學生會主席。

陳裕光回港後,1984年加盟大家樂,首個任務便是把大家樂打造成首間上市的飲食集團;陳浩弘回港後,陳裕光為兒子準備的首個特訓,亦是籌備稻香上市(大家樂佔稻香11%股權)。陳浩弘在稻香當行政總裁助理的兩年猶如第三代接棒速成班,由稻香行政總裁梁耀進做名師,親授上市文件、推銷路演、餐廳牌照、處理租約、市場推廣到捧餐技巧。

可是在實戰中最困難的,課程往往教不着,「記得有一次我要為一家公司準備員工同樂日,但我經驗不夠,結果食物分量不足之餘,上菜時間又不對,客人當然『詐晒型』,我能做的就只有道歉。」客人那管你是英女皇還是皇太子,服務不周自是照罵可也;但同事知道你是第二代,處處懷疑你實力,卻也不見得是好事,「工作最困難其實是學做人。讀書時,同學都經常笑我是少爺仔,我早就不介意。畢竟我不能控制別人的想法,只能做好自己。」他說得豁達。

由火鍋轉戰 內地賣麵包

他首個參與設計的項目是觀塘apm的Hipot,引入午市一人一鍋的潮流,他帶着稻香的廚師、經理到台灣、內地考察,設計爐具、餐具、到餐單。午市的火鍋特別要求飽肚之餘,還要快熟和價廉,他跟廚師只得不停試菜,一天四頓火鍋,晚上回家還上網看食評,「我推出到一半,才想起大家樂也有一人一鍋,但我忙得沒有問他(爸爸)意見。」是次經歷,他學習到如何把其他地區文化帶入本地市場,唯一後遺症是他好一陣子不敢吃火鍋。

學得一身功夫,他決定闖盪江湖,目標當然不只是香港這彈丸之地,而是逐鹿中原。他跟A-1 Bakery合組公司,到內地開拓麵包連鎖店業務「烘焙達人180」,首家分店6月初在深圳福田購物公園的吉之島內開幕。「我們做過市場研究,上海、北京已有十多個西餅麵包品牌進駐,相反華南市場空間較大,深圳跟香港口味相近,是我們的起點。」

然而光在購物公園內,「烘焙達人180」對面,新加坡過江龍「Bread Talk」正熱銷肉鬆麵包,再往右走幾步,美心西餅在做月餅推廣活動,2者的麵包售價多為6元,較「烘焙達人180」的平均售價8元為低,市場內還有聖安娜西餅、來自台灣的85度C,他卻面無懼色,「我們的定位是德國風味,日本技術,主攻30至50歲年輕有消費力的一群,深圳的市場反應比預期好,在今年內會開4間分店。」分店至今投資約150萬元人民幣,除了自家積蓄,也有家人支持。

市場潛力大,反過來看就是要做的工夫多,不同於以往「快熟」的火鍋,和主攻企業客的廚具生意,這次他要一切從頭做起,「在香港開一間公司,不用兩個星期,在內地我們由找辦公室到辦證開公司需要3個月,找舖位又花上3個月,店舖要請十多位售貨員竟又要個多月!」他無奈道。

開業遇工潮 鍛鍊出耐性

新店開業之時,內地工潮正盛,招聘波折重重,不少外省工住在深圳市郊,工作不包食宿的不考慮,非酒店、時裝業不選,他好不容易到多個人才市場招聘應徵者,面試了還要着手培訓,教的不單是產品知識,還有基本的儀容、衞生,為員工準備漂亮制服之餘,更要負責洗熨,「有時我想稻香在內地隨時要請200人,為甚麼我單單請十多人也這麼難?」

進攻內地市場,第一課原來是耐性,還幸跟他合作的日本代表已定下發展中國市場的5年、10年計劃,「香港人定計劃向來只看近1、2個月,一年已經太長,我現在要慢慢跟日本柏檔學習。」

內地市場要守多久?問陳裕光最清楚,大家樂早於1991年進軍內地,首間分店就在深圳,但當時快餐文化未普及,又受國內宏觀調控政策影響,結果90年代中嚴重虧蝕得幾乎要全綫撤退,直到近年才始有盈利。然而,陳裕光來到兒子的麵包店,並沒有說這些,「爸爸唸規劃出身(城市規劃碩士),對設計比較有興趣,他來到店就說這燈應該放高一點,商標要怎樣放,還支持我買了好多好多麵包回家吃。」說時嚴肅的他,嘴角泛起笑容。

身教永遠比言教重要,內地人視光顧快餐店為生活品味,大家樂便豪裝進軍內地市場,店內有軟座椅、熱帶魚大魚缸;「烘培達人180」定位類近於香港的Das Gute,不足1,000呎的店面內,也放了兩張雅致的餐桌,還有17款的即沖摩卡咖啡、朱古力等,吸引食客坐下來邊歎茶,邊享受西式飽點,拉高消費額。

一身兼多職 掘金又聯誼

下午3時,吐司和法飽接連出爐,店裏瀰漫着誘人的香氣,有顧客買了一個熱烘烘的麵包加一杯咖啡,忙裏偷閒。唯獨陳浩弘的手機響過不停,「對對對,我們會把計劃書交給你們。」「是是,我們下星期開會見。」他才剛講解LED的科技,轉頭又會推銷起廚具,因他在麵包店業務之餘還做了4家公司的董事/總裁(見另稿),年半間創業5次會不會太貪心?

「朋友叫到,看過市場有得做,便會試一試,不試又怎知道哪一樣可行?但試着試着才發現有這麼多,有時我都記不得自己正和誰在談,實在不可再搞新的了。」第三代有資本有人脈,自是創業最佳合夥人,身邊許多朋友紛紛找上他,決定創業時,他總是大無畏,但執行上來卻謹慎得很。年輕人創業,意見分歧總難免,自言悲觀他的會早跟朋友說明,友誼第一,生意第二,早早訂明合作條款。

現時他多項生意均由夥伴負責日常運作,他則負責向企業客戶推銷,名單中當然少不了大家樂,他卻說「大家樂的錢不好賺!」,「向大家樂推銷廚具、LED燈,我要做得比跟其他公司還『均真』,列出詳細計劃書,跟大家樂做生意,我可不一定能賺!」

蝕本生意也照做,因他創業除了要掘金,還為了「聯誼」,「我們家族人多,一年到晚齊人圍桌吃飯的機會就只有數次,反而我創業後,有較多機會跟表弟、大伯等見面。」他相信第三代要獲得認同,要由溝通開始。

有云一代不如一代,富不過三代,他覺得並不公平,「現在的香港跟從前不同了,為甚麼要拿第三代跟第一代比?現在香港市場已成熟,要再找新機會很難,要守也不容易啊。」他決定給自己數年時間,在內地創一番事業。要接棒?「我仲未得喎?多給我5年啦!」

要再等等他的,還有和他拍拖8年的女友,「我今年收到7封紅色炸彈,身邊不少朋友都生了孩子,我都有壓力啊!」但別說結婚,他幾乎連跟女友晚飯的時間也沒有,「我現在第一要務是創業,結婚還真的要等等,希望她能等我啦。」看來,要兒子成為成功男士,向來愛妻的陳裕光還有許課要替愛兒上。

最低工資需要平衡

大家樂集團主席陳裕光去年逆市以44億港元的身家,躋身《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35位,一時間被稱譽為「富豪新貴」、「實業家之光」;一年後最低工資立法,身為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委員的陳裕光說最低工資33元,集團「可能要就此發盈利警告」,令他驟然成為眾矢之的,被封為「陳十九」,議員又指大家樂為「吸血食堂」,率眾上門踢館。

看到爸爸成箭靶,陳浩弘但感無奈,「我覺得爹哋好辛苦,被兩邊的壓力夾住,我想這也是沒辦法,這話不是他說,也總得找個人來說,這次事件始終要找個人去面對。」他本身支持最低工資立法,「但一定要找個平衡。」

如此說,當然因為他的生意也受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規定影響。雖然店內員工平均薪金連津貼為1,700元人民幣,比現時有深圳戶籍居民的最低工資為 1,100元人民幣為高,但最低工資不時調高,也會帶給僱主壓力。加上,內地勞動法規定勞工每星期只能工作40小時,每星期休息一天,結果要增聘人手。

但有危亦有機,跟陳浩弘同為「八十後」的朋友想到最低工資可以帶來損失,亦可以創造商機。他看準最低工資增加薪金成本,僱主定會減少長工,增聘散工,於是邀陳浩弘齊齊創業,推出以時薪工作為主的招聘網站Go Hour.com,「新一代做甚麼也在網上,求職網較傳統媒體能吸引更多申請者。」網站至今收到逾600名職者申請,其Facebook群組7月推出至今有580多人加入,反應不俗。

----------------------------------

陳裕光長子陳浩弘

麵包店烘焙達人180創辦人

˙現年28歲

˙今年6月6日跟A-1 Bakery合資開設的麵包店Bakerz烘焙達人180於深圳開業,至今創業5次

˙2009年4月自行創業,首家公司為半島亞洲

˙2005年到母親陳羅寶靈旗下的會所市場部工作,2007年1月到稻香集團任職行政總裁助理

˙畢業於美國南加州大學唸國際關係學院

˙高中到加拿大溫哥溫哥華島的維多利亞(Victoria, BC)唸寄宿學校

˙由小學到中三均就讀於陳裕光母校,喇沙書院

﹏﹏﹏﹏﹏﹏﹏﹏﹏﹏﹏﹏﹏﹏﹏﹏﹏﹏

老竇撑場 道德教育有價

6月的一個周末,在畢馬威會計師樓的太古坊辦公室內,舉行了一場大型的籌款活動,由中策集團主席馬時亨親自招呼來賓。撑場的名人還有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前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伉儷、國寶「跳水王后」伏明霞、和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鄭慕智。表演者上台,全場響起歡呼,4部攝錄機舉起……,咪高峰架要調校矮一點,再矮一點,原來萬眾期待的是7歲的小小人兒要獻唱兒歌,舉機的自是一眾廿四孝家長、親友。這就是馬時亨大女馬露明創辦的德育學校JEMS之年度籌款活動。學員們柴娃娃唱着歌卻忍不住大笑,演話劇又頻頻蝦碌,但家長看到子女為社會組織協會(SOCO)籌款出心出力,已甜在心頭。

經濟系學生 返港當牧師

德育學校名為「JEMS」,全名為「Junior Excellent Members of Society」,但任何寶石閃閃發光前都只是璞石。「我從小到大也是乖得不起眼的人,成績不特別好,也沒甚麼擅長。」跟許多名人之後一樣,馬露明在香港唸過國際學校,就升讀名牌學府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經濟和哲學系,「跟爸爸一樣,夠實際!」直到唸大學時被媽媽王培琪感動信主,她才發現上帝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的美意,想起從小對教育的熱情,「我才4歲已懂得教小朋友,第一個學生就是妹妹!」

同學畢業後都到華爾街做銀行家,她卻跑到美國唸教育碩士,唯一顧慮是爸爸朋友的看法,但結果爸爸不但大力支持,今天還自己也當上教授,「其實是兒時他影響我;現在又到我支持他。」25歲回港,當上牧師,帶領青年團契,牧養百人,「但我想接觸更多的人,聖經上說的勇敢、孝順、良善、教會內外的人都需要。」就這樣她在父親資助下,去年7月在金鐘開設了JEMS教品德培育,然而誰願意付鈔學「道德」?

學校開幕後,首批加入的家長葉太跟丈夫說,新學年安排兒子學普通話、鋼琴、大提琴之餘,還多了一項「德育」,「先生聽到第一個反應是問,德育也要付錢上課學?」,葉太反問,「不學,你來教麼?你有時間教麼?」經常要公幹的先生無話可說。在這個父母不再講睡前寓言故事,電視重複播着爭寵、爭產、爭工廠戲碼的年代,父母都願意為子女的教育一擲千金。

6歲遇恩師 辦道德教育

加上馬時亨為愛女推介,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鄭慕智等名人,都紛紛成為JEMS的支持者,籌款嘉年華當日,馬時亨還擔任大公關滿場飛,「我好多老友今日都來了!」。開業一年多,馬露明接觸過約80位6至12歲學員,在他們身上,她看到從前的自己。

6歲的馬露明在英國唸小二,是班上唯一的華人,某天的音樂課老師給大家工作紙,要同學寫上最欣賞自己的地方,「我看着那張工作紙,我完全不懂得回答,我有甚麼好讓人喜歡的?」為怕交白卷,她只好怯生生的舉手問老師,「我永遠記得那一天,老師很温柔地望着我說『我覺得你很好啊!』,然後慢慢跟我發掘優點。雖然她教我的時間不長,卻給了我前所未有的自信。」港人家長有時吝嗇讚美,怕孩子會「讚壞」,她十分反對,在JEMS「你好蠢!」、「你無用!」都是禁語。

JEMS以遊戲和活動向學員灌輸道德教育,以全英語授課,4至6人為一班,每星期一課,馬露明和老師教育之餘會仔細觀察學員成長,為每位學生寫成長報告,每3個月跟家長見面。課程涵蓋自我身份建立、家庭關係和如何交朋友、以致回饋社會三大層面。學校並會每學期舉辦小旅行、探訪,和年終籌款活動,讓學員實踐所學,數十個小人兒在那2小時的籌款嘉年華上就為社區組織協會籌得7.4萬元。

走進深水埗 學珍惜分享

「在課程中我們常說Realise and Empathise, Compassion Leads to Action,要呼籲家長和孩子捐錢並不困難,但真正改變人行為的是認知。我們教他們計算每天乘車、吃飯的生活開支,帶孩子到深水埗跟社區組織協會協助的小朋友玩耍,了解對方的需要,不只希望他們今年為SOCO籌款,而是有一天他們長大了,有機會參與決策時,心裏會記得社會上有這一班人。」

課程中,有從小就玩NDS的潮童,第一次知道甚麼是撲克牌;有每天由私家車接載出入的小公主、小王子,首次知道乘一程巴士要多少錢。家長也認為帶孩子到深水埗「最新奇」,「因為我們平日好難安排到他們去!」,課程讓孩子學懂珍惜和分享,在中心圖書館有一個大紙箱,裏面裝有大娃娃、小木琴、顏色筆,都是學員捐出來的寶貝。

新學年6至12歲的定期課1.5小時學費由547至684元不等,全年學費約3萬元,這自不是平民消費。未計暑期班更多的學生和今年將增開的3至6歲幼兒課程,單以每周學生跟去年一樣維持在35人計算,中心年營業額逾110萬元。難免有人問她既是有心普及德育,為何不調低學費?她答得坦白,「我們有免費幫手培訓畢馬威義工隊去SOCO教小朋友英文,去年我們又動員學生全年為SOCO籌了9萬元,這些我們會做。但另一方面,我們並不是社企,我相信好的教育在社會上應有生存的能力,我們不算貴了。」新一年還會增開3至6歲的幼兒課程,從小塑造孩子品德。

建親子信任 助港孩成長

這家學校,沒有考試和習作,更重溝通和關懷,「你問我有沒有孩子上課後,解決了情緒問題,突然成績大躍進?有。但這些不是我們最關心的。」

港孩的問題近月引來關注,馬露明覺得家長孩子都需要共同學習,她着香港家長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成長,「就如小朋友忘記了帶功課,結果家長比他還緊張,派菲傭立刻為他飛奔帶回學校,那他幹麼要記得?又例如香港人好怕做錯,有家長怕孩子會做錯決定,便全都替孩子決定好,結果孩子長大了也沒有自信,不懂走自己的路。」有一次她跟孩子演處境劇,要問學員「你想吃甚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學員想了半天還決定不了。

成長,總是需要冒險。如馬露明沒有放棄金融業,跑去唸教育,還在這功利社會開一家只教道德的學校,也就沒有今天這故事。而成就這場冒險的,一對父母對子女的信賴。他們在JEMS籌款嘉年華中,一位早早到場,細心打點;一人看到沒人認購的義賣作品,一邊掏腰包,一邊還落力推銷,馬時亨分享教女之道︰「支持女兒,打本多少不重要,無限量的信任和支持更重要。」

家長心聲

葉太 兒子Ethan Yip10歲 聖保羅男女校

「我是跟一班聖保羅男女校的家長一起參加的,起初覺得好貴!但上課後發覺老師對學生真的好有愛心和細心。上課三個月後,老師就致電給我說原來阿仔晚上持續發噩夢,着我要留意,但我自己湊到個仔咁大,都從來不知道他發噩夢!而且課上他們會討論許多成長議題,我才聽到他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想法,例如他覺得校園凌弱好威,我們就可以及早改正他的思想。為籌備這次活動,他竟然自動自覺寫稿和背稿,已教我驚喜。」

施太 女兒Vicky Si 7歲 加拿大國際學校

「我覺得女兒的變化好大,以往她也乖巧,但現在更懂得主動關心人。她探訪老人院,看到有長者沒人陪會主動上前跟他們談天,爺爺入了醫院,她還自製了一張 Get Well Card,家人看到都好開心。現在社會的觀念太扭曲,連學校教育都以成就掛帥,我們7歲就送她來,是希望她能浸吓浸吓潛移默化,建立一些好的價值觀,然後回家影響一下14歲的哥哥。」

----------------------------------

馬時亨長女馬露明

德育學校JEMS創辦人

˙現年29歲

˙2009年7月創辦德育學校JEMS

˙2006年11月投身為牧師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教育系碩士,回港後在港大修讀教育博士

˙18歲入讀倫敦大學經濟學院(LSE)主修畢經濟與哲學

˙16歲時到英國Wycombe Abbey基督教寄宿學校讀高中

˙小學時曾到倫敦寄宿學校,後回港唸德瑞國際學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43

紐約濕身背影感人 80後身份大曝光雨傘爸爸是中國才俊「為子撐一片天」

1 : GS(14)@2015-09-21 01:29:22

■劉僑在紐約街頭為兒子撐傘擋雨的照片,感動百萬網民。



身穿襯衫、手持公事包的父親在紐約街頭為兒子撐傘,這一幕早前被拍下,感動過百萬中外網民,稱他為「雨傘爸爸」(Umbrella Dad),至前日有海外華文媒體找到照片中的主角,原來他是在中國出生及長大的80後父親,曾在商務部工作,現在摩根大通任職,他指希望能做兒子的朋友,可為他撐一片天,但不會替他走人生的道路。


充滿父愛的照片,感動萬千網民,亦令人好奇,到底照片中的父子是甚麼人。繼日前美國NBC新聞台找到拍攝照片的Eumine Choi,引述其稱照片攝於紐約皇后區華人聚集地法拉盛(Flushing),當日他剛下班,見到該父親為兒子擋雨而不顧自己淋濕的行為,便立即拍下。前日華文媒體世界新聞網亦報道,已經找到這個風靡全球的主人翁「雨傘爸爸」,原來他是一個僅33歲的80後中國父親劉僑。



天津出生 任職摩通

劉僑在天津出生,就讀南京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後到中國商務部工作,現今在商務部網站仍然有他的足迹,資料顯示他入職時為信息化司電子政務處職員,在受訓期間他曾寫過一篇題為《小雨》的文章,文中亦有概述他眼中「雨」和「家」的關係,他指自己「素來很喜歡雨」,如果是傾盆大雨,他喜歡在屋內呆着,看着屋外的風嘯雨狂,令他覺得有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家,讓他感到溫暖及滿足。劉僑對世界新聞網表示,自己任職商務部時,除了在中國工作,亦被派往南非出任商務外交官,長達三年,隨後他於2008年辭職,因為當時在IBM工作的妻子想到英國讀書,他便跟隨妻子在當地的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工作。直到去年他被派往紐約的曼哈頓做投行營運經理,妻子及兒子劉若拙亦一起到當地。



望可當兒子榜樣

劉僑稱,他為了每天下午5時下班到法拉盛區的康華幼兒園接4歲的兒子回家,早上7時就上班。他回憶「雨傘爸爸」照片被拍當日為本月10日,下班時突然下起滂沱大雨,他拿走辦公室的備用雨傘,便往幼稚園接兒子,「一出幼兒園門雨突然下大,但是因為我家就在附近,所以沒避雨」。劉僑表示,他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被拍下並爆紅,而將雨傘全部給兒子遮、自己淋雨只是非常自然的本能。劉僑希望在兒子10歲前可以當他的榜樣,10歲後大家會成為好朋友。世界新聞網



網民有話說

‧中國好爸爸。‧這就是中國的爹!‧優秀的都往國外跑。‧其實抱着走或者背着走就是了。‧孩子,傘我可以為你撐,但是路你只能自己走。‧把小孩送出國接受教育已經是鞠躬盡瘁啦!‧自己走人生路,用雙手為所愛的人撐起一片天。資料來源: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920/1930258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