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說Pokemon GO在中國可能火不起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13/157374.shtml

為什麽說Pokemon GO在中國可能火不起來?
王新喜 王新喜

為什麽說Pokemon GO在中國可能火不起來?

Pokemon GO即便未來進入中國,未必能火起來,火起來的也將是更可能會是針對國內用戶需求痛點把握的更到位的中國版的Pokemon GO。

文/王新喜

任天堂、精靈寶可夢、Niantic合作推出的Pokemon Go(《口袋妖怪Go》最近火的一塌糊塗,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地區上線後,吸引全球無數的玩家走到街頭,在悉尼,約1500人10日走上悉尼街頭捉精靈,這就是口袋妖怪帶來的魔力,目前該遊戲也拉動任天堂股價暴漲25%。由於Pokemon GO融入了增強現實元素,因此可以讓玩家在現實世界中尋找口袋妖怪,這引得國內玩家翹首以盼Pokemon Go在國內開服或者被國內遊戲廠商代理引入國內。有人認為,雖然這款遊戲還未在國內上線,但目前種種跡象表明未來國服上線後,火爆程度一定不會亞於全球其它地區。但筆者認為,這款遊戲未來即便進入中國,在中國可能也根本火不起來。  

PokemonGo火爆全球,但這樣的爆紅源於這款遊戲的玩法比較創新,也是開發者Niantic在增強現實領域多年積累從量變達成質變的一次大爆發。其遊戲最大亮點是將AR(增強現實)技術和寵物小精靈的角色設定結合起來。核心玩法亮點在於,打開遊戲,開啟谷歌地圖和定位功能之後,遊戲會在攝像頭實時拍攝的畫面中疊加皮卡丘、傑尼龜等小精靈,這些精靈可能會藏在任何角落,你需要拿著手機四處走動,發現它並且抓住它。

依賴谷歌地圖來找小精靈,但谷歌地圖缺席中國市場6年,國內數據準確性大大扣折

因此,這款遊戲的基礎是要依賴谷歌地圖來找尋小精靈,抓小精靈與內置的地圖數據息息相關,地圖數據也是遊戲的基礎支撐。Niantic創始人漢克曾經也是前谷歌地圖與地球主管,他清楚地圖數據的準確性對《口袋妖怪》的重要性,因為地圖數據決定哪些口袋妖怪在哪些地點,許多位置數據往往也是用戶提交,據說目前有500萬個地點納入了遊戲版圖中。開發商需要了解哪些地點有水流、小河或者池塘、動物園、公園等,通過這些地點安排不同的口袋妖怪。也就是說,在這款遊戲中有許多Pokéstops(口袋站點)——歷史建築、博物館、藝術館、停車場、商業街等標誌性建築等存放著一系列“寶物”,包括精靈球和精靈蛋等,谷歌地圖在歐美日本對Pokéstops的定位沒問題,但在中國卻面臨著難題。

1

谷歌地圖建立了依賴其地圖API的一套全球化的生態系統,谷歌地圖在國外數據豐富、更新及時,但在中國卻是另一片景象,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之後,其在中國的數據采集與信息更新已經大大落後,即便谷歌地圖回歸中國,谷歌的地圖信息更新系統、渠道開展、數據采集等工作也幾乎要重新開始,谷歌退出中國6年,有太多短板要補。因此,這導致的影響是,《口袋妖怪Go》這款遊戲如果通過谷歌地圖來玩的話,在中國數據不完善,準確性不夠,玩起來往往定位錯誤,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要通過與其他地圖商合作來導航定位,那麽無論是地圖街景技術,3D地圖、照片遊技術、全景地圖等技術與谷歌有一定差距與差異性,或者說,地圖基礎改變,遊戲的內容與數據要重置與新地圖商匹配,對任天堂與Nianti來說,都是一大難題。

在中國,口袋妖怪沒有龐大粉絲用戶群體基礎支撐遊戲的情懷 

另外,口袋妖怪是一款已有20多年歷史的遊戲,它本身是一個大IP,在全球本身擁有龐大的粉絲群體基礎,尤其是日本與歐美。其狂熱粉絲中,很多基本是每一款口袋妖怪遊戲都不會錯過。甚至不久前有粉絲創作了以任天堂掌機硬件不斷變遷和口袋妖怪系列進化為主題的動圖,顯示了口袋妖怪系列20周年的變遷,其寶貝交換功能從最初GBC掌機通過線纜互聯,到DS卡帶再到目前通過移動網絡交換神奇寶貝,其CEO Hanke將其交換寶貝稱之為遊戲的一個“核心元素”,在該款遊戲中依然沿用,忠實粉絲對這一模式的愛好依舊,可見這款遊戲的全球粉絲的情懷支撐力不可小覷。

口袋妖怪在中國有粉絲嗎?有,但粉絲基數小眾的多,與日本歐美的原有粉絲群體基數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兩個禮拜之前,多數國內用戶對口袋妖怪這款遊戲很陌生,更不用說所謂的情懷,只不過通過部分用戶通過在社交渠道的病毒式傳播轟炸下,吊起了很多國人對這款遊戲的胃口。說到底,這也是一款依賴粉絲情感來驅動其傳播流行的遊戲,在國內,它少了這一重要內驅力,離全民風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走。

基於西方文化定制的遊戲並不匹配國內玩家偏好與口味

而在粉絲基礎缺乏,玩法單一,缺乏等級經驗系統等玩法操作的情況下,很難匹配到中國玩家的痛點。有人總結,《口袋妖怪GO》能成為爆款的原因是,它是一款敦促宅男出門鍛煉的運動神器。但我們知道,國內目前還是比較欠缺這種戶外社交與健身的文化,中國遊戲玩家是否會被一只小精靈驅動頻頻外出健身與社交?這點相信對國內遊戲宅男以及對遊戲玩家個性有所了解的人都會持懷疑態度。

2

我們知道中國的遊戲玩家看重的因素的組隊對戰,看重等級經驗值,帶著遊戲跑到大街上去社交健身,其實更契合西方文化,與陌生人無障礙的溝通交友、健身社交的這種文化是與西方文化土壤是匹配的,在中國,並不具備陌生人集體去抓小精靈的社交文化,這也不是中國遊戲玩家的G點,中國遊戲玩家的G點還是在線上的榮譽感與一呼百應的價值存在感,讓他們上街去追小精靈?一兩次嘗鮮會覺得很有趣,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整個遊戲缺少合適的遊戲目標,玩起來惟一的樂趣就在收集寵物了,長期來看遊戲樂趣和動力會下降得很快,用戶會迅速流失,這點是人性共通的部分,這其實也適用部分西方用戶。

因此就有遊戲用戶評價說,ingress遊戲性已經夠單調了,Pokemon Go連組隊對戰部分都沒有,會更加無聊。有知乎上的資深玩家表示,設想一下你玩口袋妖怪遊戲,將對戰部分全部取消,這款遊戲卻沒有等級經驗值,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著精靈球到草叢里抓精靈。這樣的遊戲你能堅持多久?除了情懷還有堅持玩下去的理由嗎?

該款遊戲具備現象級產品的系列特征:但如何避免審美疲勞是關鍵

也有玩家對這款遊戲的後續發展提出了質疑,他表示:“我十分願意為了一只暴鯉龍暴走三個街區,那是因為我對這只精靈有著極度的癡迷。但問題來了,如果‘遠方’沒有我‘朝思暮想的’精靈呢?”因此,遊戲性是其最大的短板,如果不在現有玩法基礎上做改進與調整,玩家會在短時間內嚴重流失。

所以我們知道,它的問題就是產品如何讓用戶保持持續的新鮮感,並樂此不疲的玩下去。這款遊戲在玩法有很強的局限性,基本上就是走路遇小精靈,抓小精靈,翻牌子拿道具,武道館里打打架,玩法以及物種的局限性非常明顯。加之玩家平常到的地方範圍有限,小精靈出現的種類也不多,用戶審美疲勞的瓶頸期會很快到來。

3

該款遊戲也具備現象級產品的系列特征:簡單好玩個性化,上手無門檻,沒有操作難度。其次,社交強關系鏈推動自主參與傳播。該遊戲玩家不再是一個人進行遊戲、而是可以和NPC(Non Player Character)交流,增加了遊戲的樂趣。但是玩法單一,缺乏升級與榮耀等級驅動,很難延長其生命周期,僅僅是通過社交與健身這幾個點來驅動玩家,也很難留住用戶。

高流量與遊戲有趣度之間的博弈:很難拿下用戶存留率

另外一點許多業內人士也談到了,就是這款遊戲特別消耗電量與流量。沒電量出門多帶幾個充電寶倒也無所謂,AR效果對手機性能要求高也不是問題,現在國內手機用戶升級換代快,多數都有高性能的智能機。但流量消耗耗費極大這個可能會是用戶後期熱情轉淡的一個痛點,中國遊戲玩家普遍經濟水平不高,對流量相對比較敏感,因此“流量不清零”、“提速降費”的用戶呼聲很高,去年9月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也正式開放手機套餐內單月流量不清零業務。

而這款遊戲的玩法是AR是在真實的圖像中疊加虛擬的景象,據說幾乎全程都需要消耗大流量的。對全新AR技術的新鮮感可以驅動用戶前期不斷的去捉小精靈,但在後續對單一玩法玩法日漸疲勞的情況下,如果缺乏新的元素匹配國內遊戲用戶偏好的玩法,玩家會在高流量與遊戲有趣度之間進行權衡,用戶活躍度與存留率會迅速下降。

未來會否看重中國市場很關鍵:被國內同款擊敗的可能性高

其次是這款遊戲未來會否看重中國市場很關鍵,國外互聯網產品在國內因水土不服、文化不搭、市場策略失敗、對用戶需求了解不到位、對中國國情不了解、過於傲慢的國外互聯網產品在中國市場折戟的比比皆是,它們多數在初期並在意這個市場,投入的資源極少,或者在遊戲開發者運作方式與市場策略層面,並不適合國內情況。據說,為了屏蔽中國玩家,《口袋妖怪GO》Niantic亞洲統籌市場經理須賀健人日前在Twitter表示,已經緊急修複了《Pokemon GO》的一個BUG,中國玩家將不再能訪問該遊戲,表示給大家添麻煩了很抱歉等等。

4

“已經修複了bug,中國玩家終於玩不了了。”這種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基本可以預測其未來進軍中國市場的難度。加之該遊戲在中國缺乏粉絲用戶的沈澱與感情認同以及玩家基礎,所以往往結果是中國版的同款很容易就可以擊敗國外爆款,這在國內互聯網領域的案例不勝枚舉。如果國內遊戲開發商能在Pokemon GO的熱度之上迅速開發類似的增強現實遊戲,則能迅速搶占市場,基於對玩家心理、用戶需求、本土市場的了解,在國內市場打敗Pokemon GO也不是沒有可能。

綜上所述,Pokemon GO這類手遊要在中國落地還要解決諸多難題與軟肋以及中國玩家的偏好以及國情文化層面的適應性,包括遊戲玩法的改進,甚至要思考如何避免玩家安全上的問題,美國已經發生了多起針對這款增強現實手遊玩家的武裝搶劫犯罪,同時也有玩家要求不要在危險區域安排精靈,但目前Pokemon GO制作方依然沒有應對安全問題的方案。在中國,遊戲導致人身安全問題頻頻出現將是致命的,甚至會導致政策上對其進行限制,而本土遊戲基於對國內市場與政策的了解,對遊戲內容玩法本土化調整之後,會更適應中國國情。

任天堂與Niantic公司帶來的Pokemon GO最大的貢獻是讓“增強現實”這一高技術含量的技術非常巧妙創新的用於遊戲之中並呈現在用戶面前,給用戶驚艷的體驗感受,也給手遊行業帶來了更多啟發,目前它的火爆,在於它的新鮮有趣,跟現象級產品爆紅的規律幾乎差不多。有業內人士也表示,“這款遊戲的成功更多是取決於IP的價值,在技術層面並沒有難點,AR也沒有特殊的算法”。

因此,它具備新鮮性,但不具備耐玩性,技術上並不存在過高的門檻。Pokemon GO最重大的意義在於為手遊的玩法打開了一扇窗,對於中國市場來說,後續可能會有更多的手遊或移動應用開發領域會加強對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未來國內的AR手遊很可能將將在借鑒該款遊戲的玩法基礎上,融入更多的本土元素而推出更適合國內市場的AR遊戲。  

所以,筆者認為,Pokemon GO在中國未必能火起來,火起來的也將是更可能會是針對國內用戶需求痛點把握的更到位的中國版的Pokemon GO,讓我們保持期待。

Pokemon Go 任天堂 谷歌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91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05/164980.shtml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熱點微評 熱點微評

共享停車為何始終火不起來?

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來源 | 熱點微評(ID:redianweiping)

文 | 王新喜

共享經濟火的一塌糊塗,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馬紮、共享汽車、共享KTV等各種共享項目模式均在野蠻發展,不少共享創業者又開始瞄準了固定停車位。Airparking、有車位、PnPark、人民車位等共享停車軟件平臺開始冒了出來。

但事實上,共享停車已經喊了幾年了,2015年曾經湧現出十幾個共享停車APP,2016年又悄無聲息了。到今年,共享經濟的環境更好了,但共享停車始終都火不起來,問題究竟出在哪?

相對當前打著共享名義的租賃項目,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

如果說,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創業項目只是打著共享旗幟的租賃項目,而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它是基於陌生人存在的閑置物品使用權進行轉移使用權獲取報酬為目的的一種商業模式。

W020170720376616454531

另一方面,它真正打到了用戶痛點,因為停車難無疑是當今許多城市的一大痛點,開車十分鐘,停車半小時已經成為許多有車一族的口頭禪。之所以如此,在於全國車多而車位少的現狀,停車位是一種稀缺資源,根據早前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是561萬輛,而停車位只有290萬個,停車位缺口接近一倍。 

另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份,廣州共有187萬輛中小汽車,而停車位卻僅有66萬個,停車缺口高達121萬。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大城市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0.8,中小城市約為1∶0.5,缺口非常嚴重。

可以說,共享停車位幾乎是各大城市的剛需性需求,而政府也在鼓勵共享停車,共享停車位的思路也在於要夠解決這個困局。

所謂共享停車,即一些單位或個人將專有停車位對外開放,並通過這些共享停車APP管理軟件進行分時出租,既增加收益,也方便他人。

當前共享停車(也可以說是停車位租賃)的主流思路是,錯開了小區與商業區停車位的停車高峰。即上班時間,小區的居民都會把車開到寫字樓等商業區,而下班時間,商業區寫字樓的上班族會把車開回小區。上班時間,小區存在大量閑置停車位,而商業區,爆滿,下班時間反之。

而共享停車的思路則恰恰讓這種停車位的錯位高峰的情況進行優化,將停車資源錯時共享。

上班時間,小區車主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共享平臺將車位掛上共享APP平臺,把車位開放租賃出去,那麽附近商業寫字樓或公司上班族可以用APP預訂附近小區停車位,把車開進小區共享閑置的停車位,即時計費,離場自動結算,利用商業區附近的居民小區的共享停車位在高峰時候錯時停車。反之亦然。

共享是激活現存停車位的一種新思路

70407890-idea-wallpapers 

可以說,它某種程度上是激活現存停車位閑置時間,成為解決停車難的一個新思路,因此在許多城市的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廣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政府均開始出臺政策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

比如今年4月25日,《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草案)》提交廣州市人大一審。草案規定,停車位可以共享。去年下半年,上海市發布了《關於促進本市停車資源共享利用的指導意見》,計劃今年上海將建50個“共享停車”示範點。

可以說,政府鼓勵某種共享模式是十分難得的,要知道,無論是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從其發展初始到最後,均因為觸動到了部分群體的利益而遭遇各方壓力與政策的限制,而在當前,共享停車位幾乎是唯一被政府鼓勵發展的共享項目。

前面提到,相對於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打著共享名義的租賃項目,共享停車位是真正的共享,它的本質是沒有制造更多的閑置資源,而是把固定車位流動化管理,有效盤活存量車位的使用效率。但是,問題在於,它若要真正落地,究竟難在哪。

管理難度與成本增大,如何平衡與小區物業的利益關系並解決安全隱患?

其一是,小區物業管理與小區居民對待共享停車位的態度,因為如果外來車輛頻繁進入小區共享停車位,會增加安全隱患並產生一定的擾民,因此許多小區的物業或業委會出於安全和管理不便的顧慮,對於停車場開放共享一事往往持反對態度。

因為小區傳統的管理模式來看,固定車位往往是直接買斷或者包月包年來供給業主,需要辦理停車卡或者刷電子鑰匙並嚴格一一對應車牌號來停車的,如果開放共享,就要對現有的識別系統進行改造,其成本投入與管理投入要大幅增加,共享收益能否抵消其他投入都難說。

其次是安全隱患,國內許多物業態度趨向於保守,外來車輛的進入帶來的安全隱患是一大原因,而如果外來車輛與當事方糾紛,管理成本投入也要進一步加大。比如,如果外來車輛進入小區停車與其他車輛產生刮蹭,停車位原本的車主是不是也要承擔責任?

以及產生糾紛或者影響其他人停車時,物業和業主如何分擔責任?而當事方顧慮、成本和收益分配等有太多問題需要協調顧及,一系列問題依然困擾著共享停車的普及。

另外,如果某些用戶共享停車位時間過長,小區居民晚上回家自己的停車位一直被占據而無法停車,顯然會影響到居民對於自身車位共享的積極性。

再次是,在目前諸多大城市的大部分小區都面臨著現有停車位無法滿足本小區居民的現實,如果現有停車設施要滿足本小區居民都捉襟見肘,那麽停車位共享的需求就不會太大。

說到底,與滴滴、摩拜ofo、汽車等共享動態交通不同,停車位本身具有社區、物業屬性,各區域情況各不相同,受到地域的限制,要做大做強,全國共享的難點在於,除了線上入口之外,它的核心在於線下的布局與推動。

共享停車的入口效應沒有起來

當前,共享停車平臺本身的入口效應沒有起來,可以說,共享停車要火起來,需要有一到兩家強勢的共享停車APP平臺形成超級APP入口效應,聚集起海量的用戶與擁有停車位並且有意願共享的車主與與物業,繼而形成獨角獸效應,才能在全國鋪開引發病毒式的擴張。

無論是早前的滴滴、快的還是如今的摩拜ofo都是沿著這種軌跡發展,即一個行業的壯大需要有獨角獸企業來作為引爆點形成流量入口才能推動規模效應與品牌效應。

從如今共享停車行業來看,當前共享停車位平臺軟件基本都是小玩家,並沒有強勢的平臺入口與影響力可以快速推動規模化。

目前共享停車類APP過於細分,而不是大而全的共享APP模式,比如有車位搜索APP,如ETCP、“共享停車”等,專註於停車搜索、預約用車、錯峰停車之類的業務。另外一類是專門針對高鐵、機場、路邊停車需求的軟件,如小強停車等。還有一類是車位信息分享平臺,即讓用戶發布附近免費或者便宜的停車信息。比如0元停車等。

在當前,廣州就有十余家專註共享停車領域的企業,從全國來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超過100個停車類APP。但當前共享停車APP平臺的定位基本是區域性的,針對某一個城市或地域而做出來的APP平臺,比如U-Parking、丁丁停車主要是以北京地區為主。

這並非沒有原因,因為共享停車前期的冷啟動過程是一個高度依賴線下“地推”的活兒,需要一家一家小區、商業區物業去談,阻力很大,這其中要快速做到全國鋪開,難度可想而知。

利益方牽扯太多 稀缺資源的共享難以走通

另一方面,利益方牽扯太多。共享停車背後,牽扯到業主、物業公司、車主、平臺方四者的利益,而利益方牽扯太多,要平衡各方利益的難度就非常大。

5745820a8b9296817a73a6ef1ece5467

比如說,共享停車平臺要拿下某一個小區,核心是要看物業公司的態度,而許多物業之所以難以接受共享停車,安全因素是其一,而核心還是利益層面,除了前面提到的管理與改造成本之外,當前共享停車的費用還要低於臨時停車的費用。如果將共享停車的費用調高,願意找共享車位的車主的意願就會降低。

說到底,越是稀缺資源,就越難以說服人去共享,網約車代表Uber與滴滴、房屋租賃共享服務的Airbnb、汽車租賃服務的Zipcar等一批共享平臺,之所以它們的共享模式能夠成立,在於它們共享的物品有一個共同前提是:閑置資源與過剩產能。

也就是說,閑置過剩才是共享的基礎,而如果某項資源具備稀缺的屬性,更多的情況是會被人占有而不是被共享。

加之當前共享車位的價格也不高,而在車位稀缺的情況下,車主將車位共享容易引發小區的內部矛盾,比如有人提到“有的人是通過走關系或者先到先得的方式拿到了車位,本身沒有車位的業主就覺得不公平。有停車位的業主還想把車位租出去掙錢,這樣雙方的矛盾就更大了。”

矛盾一大,沒有車位的業主就會以小區安全等理由強力反對給物業施壓,繼而導致車位共享的阻力變大。

另外,當前許多小區的車位屬於業主共有,不能買賣,全體業主共有的住宅小區開放內部停車設施,要通過業主大會決議。

在廣州,許多小區由於車位配比不夠,小區停車位都是基於優先滿足小區業主停車的需求,車位以月保為主、臨保為輔的方式向業主開放,月保車位顯然很難對外共享,而臨保車位也是需要優先滿足小區業主臨時停車需求,顯然也難以征得小區業主一致同意對外共享。

說到底,在利益平衡層面,共享停車位難以在各利益方達成一致的共贏,因此,從本質上,稀缺資源的共享本質上是犧牲了擁有停車位的小區業主的利益來滿足外來車輛的停車需求,這種模式要走通顯然面臨著諸多利益方的阻力,要理順利益關系,消除障礙,現有的共享停車位模式很難走的通。

成本投入大缺乏資本關註 行業缺乏獨家獸來引發潮流

在歐洲,共享停車已經發展了五到十年。比如歐洲的Q-Park就是一個典型,它的業務範疇包括共享停車、自助繳費、智能找車、停車輔助外,餐廳、金融、車輛維護等服務。

但要做到這麽大的規模,“Q-Park的模式需要很大的資本投入,另外一方面是在歐洲,停車位並不稀缺,而是閑置資源。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小汽車與停車位的比例約為1∶1.3,當前國內玩家要複制Q-Park的模式少了資金與天時地利的優勢。

因為當前共享停車平臺背後鮮有財團、巨頭與資本來推動,這導致許多主打共享停車位的企業悄悄的來,也悄悄的消失了。說到底,當前共享停車的玩家之中,多數是小玩家,沒有一家共享停車分時租賃平臺能做到全國性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許多共享停車的軟件都僅與各自的合作停車場簽約,導致信息分散,APP推廣難度大。平臺方只能是利用自身的人脈與資源,一個一個小區推進。其次是,共享平臺要投入的成本過高,一方面需要大批量布點,另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力去地推,也需要大量的營銷推廣的開支。

再次,實現車位共享的前提是需要對傳統的停車場進行改造,其中包括人員的配置,車位信息接入雲端,研發物業端、道閘小系統、車主端等多個子系統等,技術投入與研發成本高企,難度大。

前面提到,由於共享停車軟件由於缺乏獨角獸來推動共享停車成為一股潮流,自然難以吸引資本與市場關註,整個行業缺乏資本註入來推動其做大,也自然沒有話語權,也沒有與全國各大城市各種小區物業議價的資本與能力,更沒有全國擴張的資本與影響力,共享停車火不起來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這也是為何政府一直鼓勵發展共享停車位,但共享停車一直普及不了的重要原因。

共享停車位 新消費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2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