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物篇 美國人的技術+台灣人的勤勉+中國式的集權 晨星四傑以快打慢塑造魔鬼企業

2010-12-20  TWM




台灣有一家公司,工時比鴻海還操勞,管理方式比任何公司都高壓,他們用的是最魔鬼的集權統治,打造這一切的是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晨星創辦人梁公偉、楊偉毅、史德立與容天行。

撰文‧賴筱凡、林宏文

「我 從來沒有當天上班、當天下班過。」有一位主管更笑稱:「不管是早上六點,還是半夜一點,隨時都會接到Steve(前總經理楊偉毅的英文名)打來罵人的電 話。」這是一名在晨星工作近四年的資深員工,四年來的工作情況,每天早上八點就上班,做到隔日凌晨一、兩點才能下班,下班的時候,真的可以看到滿天星斗! 即使這麼晚下班,當客戶一通電話打來,就得二十四小時內抵達第一線解決問題。

位於新竹竹北台元科學園區裡頭的晨星,儘管他們是生產高端科技 產品的IC設計廠,卻有著最原始的集權統治管理。員工們過著如馬克思社會主義裡的「集體生活」,他們可以為了研發新產品,沒有隱私地關在同一間會議室裡, 一關就是大半年;可以將手中持股集體交給公司管理,然後天天工作到披星戴月,也毫無怨言。這些人是一群在比有血尿文化之稱的鴻海還操的環境中工作,是一群 用肝、用生命與魔鬼交換的人。

在這裡面,它戒備森嚴、資訊封閉,上自公司財務長、下至員工,都被嚴禁對外洩露晨星的任何訊息。

個性迥異

背景大不同卻能攜手創業

神 祕、低調,就是晨星的最佳代名詞,管理嚴厲的魔鬼文化其來有自。造就晨星今日成功的關鍵人物之一現任董事長特助(前晨星總經理)楊偉毅,就是出自大陸管控 最嚴密的大文革時代,他個人在那個時期的經歷,成為今日晨星文化的縮影,這也是為何今日晨星能夠超越鴻海,成為台灣「最魔鬼」的高科技廠。

揭開晨星這層神祕面紗前,你不得不認識的四個人——梁公偉、楊偉毅、史德立與容天行,他們是晨星的四位創辦人,除了梁公偉是晨星對外的窗口,其他三人極其低調,不曝光是他們一貫的風格。

即使今日個個坐擁百億元身價,仍舊打著一百元的領帶,穿著像工友,他們捨不得開好車,在台灣落地生根九年了,卻連一棟房子都沒買。這就是晨星的四位創辦人,低調、神祕,即使晨星掛牌在即,為了不曝光、不面對媒體,他們寧可卸下所有職務,改掛董事長特助、顧問。

他 們是四位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人,梁公偉是台灣長大的外省第二代,楊偉毅則是大陸廈門人,留著兩撇小鬍子的容天行是典型香港人,農場出身的史德立則是美國 人。他們有的小時候窮到上學連鞋都沒得穿,有的一路平順至美國念書,家世背景宛如平行線,卻因一同在德儀工作而有了交集,更因中芯國際創辦人張汝京的影 響,讓楊偉毅、史德立、容天行一同來到台灣打拚,最後更在世大積體電路(二○○○年被台積電購併)認識梁公偉,在世大被購併後,進而加入崇貿科技,再一起 創辦晨星。

在一個十坪不到的辦公室裡,沒有任何隔間,幾張辦公桌併一併,從零開始,那一年,是○二年,他們剛從崇貿離開,決定自己創業。

戴著無框眼鏡,一臉書卷味的梁公偉,是晨星四位創辦人中,外界唯一熟悉的面孔,他年紀最長,業務出身也異於其他人的技術背景,活潑的個性也讓他自然成為晨星對外的最佳發言人,被公推為晨星董事長。

對 比梁公偉,經歷過大陸文革時代的楊偉毅,個性顯然天差地別,打小窮苦出身的他,現在不愛吃甜食是因兒時沒吃過糖,即使今日坐擁百億元身價,仍舊儉樸。早期 開的車是比Civic還小的車City,後來撞壞了,才換成雅哥(Accord),直到最近,才換成公司派發的凌志(Lexus)高級車款。員工這麼形容 他:「他就像一個大齒輪,親自去轉動晨星的每一個小齒輪。」

管理風格

賣肝、賣命,比鴻海還魔鬼至於專心致力在研發工作上的史 德立與容天行,一位是娶了台灣老婆的洋女婿,一位則是香港人。家裡有一座大型牧場的史德立,跟多數美國人一樣,比起楊偉毅、容天行的刻苦耐勞,他相對地享 受生活,更是晨星研發頭子,晨星在台灣註冊的多數專利(IP)都登記在他名下。而身形同樣瘦小的容天行,「你看到他,會以為他是工友。」晨星員工這麼形 容,對於外在不甚重視的容天行,低調又保守。

這就是晨星的四位創辦人,出身背景、國籍大不相同,個性又迴異,卻交織出晨星這家神祕的IC設 計廠,晨星的員工說,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晨星,「美國人的技術+台灣人的勤勉+中國式的集權統治=晨星的成功。」對○二年剛從崇貿離開的他們來說,空有 一身好本領卻無用武之地,於是他們決定自最擅長的混合訊號做起,當時晨星是一家資本額一.二五億元的公司,而顯示器電路裡的Scaler(圖形處理電路) 晶片則成了晨星研發的第一個目標,當時正好是南亞海嘯過後,他們四人還為晨星第一顆晶片取了個名字「tsunami(海嘯)」,希望這個產品的威力就像海 嘯一般,橫掃業界。

不過,由於晨星僅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根本沒人要用他們的東西,他們也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客戶敲門,一次拜訪不 夠,就去第二次、第三次,價錢比不過別人,就從技術、服務品質下手,所以晨星要求員工在客戶提出問題的二十四小時內,必須抵達客戶門口,就算趕不及也得在 二十四小時內,給客戶一個完整的回覆。

一位IC設計同業副總說,大部分公司遇到客戶有問題時,通常要查出到底哪裡出問題,都有一個標準作業程序(SOP),內部往往得先耗時檢查很多步驟,但晨星主管會直接叫工程師立刻趕去現場,把問題直接找出來並當場解決,光是這一點,就讓晨星爭取到更多客戶的心。

「就 算不是用晨星的晶片,只要客戶一通電話來,我們就得趕到現場去解決。」晨星員工說,即使時至今日,晨星已不再是小公司了,但仍舊力行這套制度,甚至別家晶 片供應商的產品出了問題,晨星工程師也會幫忙解決,正是這樣的服務品質,讓晨星贏得許多訂單,包括綁住LG(樂金電子)這個大客戶,每年將數十億元訂單下 給晨星。

此外,在晨星成長初期,縱使員工自己掏錢投資公司,晨星也一律「鎖股」(統一集保)。梁公偉、楊偉毅等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員工專心在工作上,只要產品做得出來、有績效,員工配得的股票就多。

他 們經常得關在war room(作戰室)裡,在一個狹小的會議室,沒有任何隔間,擠著來自各部門的員工,「一時間做不出來,又較緊急的project(計畫),就得往裡面 關。」晨星員工透露,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省去層層溝通的成本,「所有人關在war room,有問題就直接說,做不完就不能走,直到問題解決為止。」在沒有任何隱私權的工作環境裡,晨星就是這樣做出一顆顆讓他們稱霸電視產業的晶片。

至於資訊管控,晨星更是厲行保密工作,讓員工向來對公司產品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晨星決定公開發行前,幾乎沒有一位員工能夠完整地將晨星的產品線講出來,連晨星最早期創業員工之一的前財務長高金門,要與晨星投資人吃飯,都得先向梁公偉報備,可見晨星管控的嚴謹程度。

種種高壓管理交織出的集權統治文化,都讓晨星蒙上一層神祕色彩。若每年三○%速度成長的鴻海,是以員工血尿撐起的帝國江山,那每年以倍數成長的晨星,就是員工賣肝、賣命換來的魔鬼企業,幾乎沒有任何公司能比擬。

超越極限

不比規模比速度,唯快不破只是,這還不足以凸顯晨星異於其他IC設計廠之處,晨星要勝出還得要有「速度」。今天想在全球半導體產業裡脫穎而出,不是像台積電用龐大規模將對手甩開,就得像聯發科搶在同業之前,用turn-key(完整解決方案)公板,一次吃掉大半市場。

對 一家僅九年歷史的IC設計廠晨星來說,規模還比不上聯發科,所以,他們就得要更快,比同業更快推出新產品、更快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一般的IC設計廠,只 要成功開發出一顆「會賣」的晶片,就可以靠它吃喝三年,「可是晨星不一樣,別人三年做一顆IC,我們只有半年的時間。」晨星員工說,楊偉毅給他們的時間永 遠比別人短,「他自己是研發出身,他很清楚做這些產品需要多少時間。」每當客戶將有問題的產品送回來時,一般是先假設問題點,再一一去嘗試是否有解決方 式,但這樣的工作模式並無法對楊偉毅、史德立這些主管交差,「tape out再tape out(試產)是沒辦法解決問題的,他要你一刀就切到核心,一次就找到問題在哪裡,一次就要將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曾跟在楊偉毅身邊多年的研發人員說,晨 星不希望員工用「剝洋蔥」的方式做事,不能剝了一層又一層,卻還找不到核心問題在哪裡,而是要用「一刀切進去」的方式。

唯有從最基本的做事 方式去改善,才能將晨星四位創辦人引以為傲的企業文化,貫徹到每位員工的骨子裡,才能真正將「速度」作到最快,因為晨星沒有如台積電、聯發科般「以大打 小」的本錢,所以他們只能「以快打慢」,在同業產品還沒推出前,就領先研發,當同業跟上後,晨星馬上就推出更新的晶片,將同業遠遠甩在後頭,因為江山代有 才人出,晨星若不快,馬上就會有新產品超越晨星。尤其在電視產業裡,控制晶片是影響電視畫質的關鍵,「電視廠商不會為了一顆晶片去砍價,他要的是效能。」 這在晨星的策略特色上,也略見端倪。當晨星決定要切入某項產品時,通常會直接採取連跳兩級的製程技術,他們要用最好的設計及最低的成本,直接把同業殺到退 出市場,完全不留任何餘地。

講究戰功

新人先當總經理特助 沒貢獻不晉升為了達到「速度」的快,過去九年擔任總經理的楊偉毅,親自盯每個正在開發的案子,每位處級以上的主管,都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即使在其他IC 設計廠已是主管的人,來到晨星也都得先從「總經理特助」的職稱掛起,有了「戰功」才能進一步成為晨星主管。像現今晨星IC研發中心主管賈維國,五年前在威 盛已是中階主管的處長,來到晨星一樣得從「總經理特助」做起。晨星員工透露,總經理特助最多時達二十多位,因此晨星號稱隨時都有兩個「特助班」,作為未來 選拔高階主管之用。

儘管今日晨星已經壯大成為兩千四百人的公司,四位創辦人所堅持的四個核心價值:不斷的創新(constant innovation)、長期合作夥伴(long-term partnership)、更好的品質(superior quality)與更好的服務(superior service),至今都仍清楚地畫在晨星每位主管的馬克杯上。晨星能夠成功,四位神祕創辦人絕對是關鍵,由於他們做事的堅持,才造就出威脅聯發科的晨 星,只是隨著上市在即,其中三位創辦人退居幕後,到底未來的晨星如何運作,洞見觀瞻。

晨星其實不是Morning Star

MStar說文解字

打 開裝有晨星晶片的電視,大大的MStar標誌,讓多數人以為就是來自於Morning Star的縮寫,因為晨星員工總得工作到深夜星星出來才能下班,其實不然。最早晨星四位創辦人是以「混合訊號技術(Mixed Signal Technology)」為長,於是就把公司的英文名取為MST,由於客戶覺得MST不好發音,也不好記,才將晨星的公司英文名增加了ar(always reliable),希望客戶知道晨星的產品值得信賴,因此才有了今日的MStar晨星的名字。

最神祕、低調的晨星創辦人梁公偉(Wayne Liang)

出生:1955年

國籍:台灣外省第二代

學歷:美國史丹福大學碩士、台大化工系經歷:晨星董事長、崇貿總經理、台積電協理、世大半導體業務副總、華邦處長特色:熱愛唱歌、活潑外向,是晨星對外的最佳發言人楊偉毅(Steve Yang)

出生:1960年

國 籍:大陸廈門人,妻子為越南華裔學歷:美國南衛理公會大學電機博士、浙江大學經歷:晨星總經理、崇貿科技、世大半導體混合訊號部門經理、德儀研發經理特 色:節儉、愛穿藍色西裝、打百元領帶史德立(Sterling Smith) 國籍:美國人,妻子為台灣人學歷:美國德州農工(Texas A&M)大學電機碩士經歷:晨星研發主管、崇貿科技、世大半導體研發經理、德儀資深工程師特色:農場家庭、喜愛打獵,為晨星建立起IP半壁江山容 天行(Henry Yung) 國籍:香港人,妻子為台灣人學歷:美國德州理工大學博士經歷:晨星研發協理、崇貿科技、世大半導體研發經理、德儀資深工程師特色:節儉,穿著像工友

晨星大事紀

—— 8年營收成長近百倍,挑戰產業龍頭2002年 5月 成立晨星台灣2005年 LCD monitor IC全球占有率達50%,排名第一2006年 工研院10大IC設計公司晨星上榜,引起市場注意2007年 在未上市股票交易中創下810元股王紀錄2007年 KY晨星成立,為上市準備2008年9月 金融風暴影響,晨星股價跌破160元2010年11月 聯發科股價跌至378元今年新低點,晨星股價飆上360元2010年12月 晨星掛牌上市時 間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上半年營收淨額(億元) 2.8 7 28 56 72.6 125.6 151.7 277.1 160.5 資料來源:晨星歷年股東會資料、公開說明書 註:2006年以前為晨星台灣公司 整理: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52

創先例!台灣人捧紅中國本土藥

2011-3-21  TCM




首先我們要頒發的是『千萬俱樂 部』,譚楊洋,從○七年七月加入公司,到去年底累積銷售達人民幣兩千萬元;李旭,從○七年四月加入公司,到去年底累積銷售達人民幣一千五百萬元……,」這 是康聯藥業一年一度的年會現場,康聯兩百多人的銷售團隊平常在全中國各地奔波,唯有在這時齊聚一堂,銷售表現最好的業務代表也接受表揚。

基本上,康聯算是一家「賣藥」公司,這家公司沒有自己的藥廠,沒有生產部門,單單靠著兩百位營銷團隊,在不到五年時間內,把一項治療B型肝炎的中國國產藥 物代丁,賣到全中國,並擁有該類藥物將近三成的市占率,營收達人民幣三億二千四百萬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五千二百萬元),市場排名第三,緊追葛蘭素史克 (GSK)的原廠藥,光是去年就賣出五千萬片代丁,超過一百萬名患者服用此藥。在中國,很少有「國產藥」可以達到這麼高的銷量。

手法一:學西方打品牌 讓低價中國藥「厚」利多銷

康聯將於四月送件申請來台上市,帶領這兩百位中國營銷團隊,賣出中國「國產藥」界紀錄的,卻是一位台灣人||康聯藥業創辦人兼執行長李欣。

李欣過去曾在羅氏(Roche)中國公司待過七年,從羅氏開始準備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員工一百三十人、年營業額一千萬美元,當時李欣擔任市場行銷總監,把 很多外商做法引進中國,配合中國國情調整,創下許多開創性做法。

舉例來說,當時他訂了很多銷售計畫和獎勵政策,不過卻遭到另一位中方派來的總監反對(當時羅氏和中資成立合資公司),該總監認為,銷售人員和工人沒什麼不 同,一樣是員工,要平等,沒道理銷售人員就可以拿較多,但李欣向當時的老闆保證,「銷售成敗我負責,所以規則我訂,」最後得到老闆支持,此舉也果真奏效。 他離開時旗下已有九百多人,年營業額達一億多美元,上海羅氏製藥當時也成為中國第一名的處方用藥公司,成功使外商藥廠打入本地市場。

這一場策略上的意見摩擦,意外讓李欣發現了「在中國賣藥」的可觀商機。隨人民所得提高,中國的藥品需求可望快速成長,而中國本地業者也有一定的研發、製藥 能量,「缺的,就是品牌行銷的觀念。」

李欣認為,只要用對行銷策略,「讓中國人接受國產藥,」那麼,不但可以抓到需求成長商機,也能讓國產藥售價大幅提升。換言之,用對方法,就有機會「厚利多 銷」。

在「厚利」部分,李欣舉例,國外原廠藥都賣得很貴,以當時羅氏最為知名抗生素羅氏芬(Rocephin)為例,出廠價要人民幣一百三十八元,不過就在隔壁 的國營最大抗生素廠,生廠的國產藥卻只要五元。「這當中,國產藥顯然存在很可觀的操作空間。」從這個角度思考,打品牌,成了李欣在中國賣藥的重點行銷策略 之一。

手法二:建本土銷售部隊 成為突破國際藥廠利器

至於「多銷」環節,李欣分析,「一般國產藥很少自己有營銷隊伍(團隊),都是直接到各省招商,把藥交給省代表去賣,這當中,有人靠關係,有人靠請客吃飯, 有人直接把好處給醫生等,對於產品沒有管理,所以生命週期也短。」

李欣認為,建立「在地化」營銷團隊,不僅能有效進行產品管理、客戶經營,延長生命週期,「在地團隊」更有機會成為外商品牌夾擊下的突圍武器。

西方的品牌思維,加上中國在地的營銷團隊,策略訂定,李欣開始著手打造團隊,管理階層中,除了他是台灣人之外,全都是具有十年以上外商藥廠經驗的中國本地 人,旗下兩百名業務代表皆是中國人。

不過,事情卻沒有他想的這麼簡單,像是一款緩解腎臟移植後器官排斥的藥「順友」,價格不到羅氏原廠藥驍悉(CellCept,台譯山喜多)的一半,「藥效 和品質都不差,醫院醫生也都認識,但怎麼樣就是賣不上來。」因為羅氏的這款藥已經太成功。

手法三:挑對產品 選原廠做不好、較新的

他體悟到,挑對產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原廠做很強的就不要去競爭,要挑較新、較早的,或是原廠品牌做不好,但本身有市場的藥。」

當時,李欣和他的創業夥伴葉小平(現為康聯董事)發現,中國因環境與體質緣故,是B肝(當地稱乙肝)的高發地區,亦為全球最大B肝市場,葉小平說,因為環 境關係,所以通常是經濟狀況不好的人易患此病,然而肝炎藥又是要吃一輩子的,「昂貴的價格常常讓病患放棄用藥。」

李欣和葉小平開始找尋國產治療B肝的學名藥,他們得知中國前三大的天津藥物研究院正在做這種藥的臨床研究,是當時市場上最有可能率先上市的產品,於是趕緊 去接洽,並表示願意投資人民幣兩百萬元,當作研發費用,但未來將擁有獨家銷售權,天津藥物研究院院長湯立達表示,當時藥物還在二期臨床,李欣卻願意投資, 共同承擔風險,且提出了對產品完善的規畫,於是雙方簽下合約。

在藥物尚未上市前,李欣就開始布局,他先用人民幣五百萬元,去各大城市做展示會(road show),利用學術活動做品牌推銷,當時只有外商會這麼做,這是首次有國產品牌舉辦,所以,在產品問世時,已經讓市場開始認識這個品牌。

手法四:選對銷售對象 提撥六成兵力攻大型醫院

有了品牌印象,下一步,就是透過在地化的業務團隊搶攻市場。李欣知道公司規模小,資源和資金有限,他評估,若要達到全國覆蓋率,不可能全都採直接銷售,於 是他把重點放在大型醫院,兩百名業務代表當中,提撥六成「兵力」,直攻一線城市大型醫院。

除大型醫院之外,「錢有可能收不回來的周邊地區,就找合作夥伴,」李欣將剩下的八十位業務「布局」在次級市場,透過業務代表「分區授權」,與當地的商業公 司(類似區域經銷商)合作開發,降低營銷費用,達到更高的效益。

透過兼顧品牌行銷與在地的管理策略,比起其他的國產藥,價格較好,比起外商原廠藥,又有絕對價格優勢。來勢洶洶的代丁,讓葛蘭素史克的原廠藥也不得不降低 售價。

既然市場銷售這麼好賺,為何藥商不會想自己來做?康聯的合作夥伴浙江仙琚製藥公司副總經理劉軒廷解釋,生產和營銷基本上是兩大不同的領域,仙琚只專精生 產,若要再建置一個營銷團隊,成本太高,還得從頭學起,把營銷的部分交給他們負責,效益反而更好。

目前代丁約占康聯九○%以上的營業額,李欣自己坦言:「代丁這個奇蹟,以後可能再也不會發生,誰也不會想到一個國產藥可以做這麼大!」

李欣很清楚,公司要持續發展,一定要開發更多明星商品,康聯即將來台掛牌上市,除了募集資金外,找到台灣製藥業者合作,搶攻中國「厚利多銷」的藥品市場, 也是他的重要目標。

【延伸閱讀】賣一粒藥,行銷團隊賺走最多!——中國製藥業價值鏈

市場銷售:占零售價50%除外商醫藥公司外,中國有數千家以上不具品牌行銷能力的本地公司醫院:占零售價15%研發:占零售價20%產品生產:占零售價 10%產品經銷:占零售價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81

8個台灣人 臉書蓋出購物中心

2011-8-1 TCW




如果,有一座涵蓋全球的購物中 心,坐擁七億會員,他們每星期主動報到近一百分鐘,而坐在電腦螢幕前的你跟我,都能開店當老闆,這筆生意,你做不做? 這座購物中心的名字就是臉書(Facebook),讓它從社群網站搖身一變,成為無國界購物中心,你必須要找到淘金之門—「魔集客臉書線上開店平台」。

服務多吸金?台產開店平台團隊,五家創投追捧

五月底,嬉遊紀數位資訊創辦人李育維帶著魔集客到北京參加微軟BizSpark創新企業大賽,在大中華區六百五十隊中脫穎而出,得到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金沙江創投等國際資金的最高評價。

李育維從微軟全球執行長巴默(Steve Ballmer)手中接下獎盃後,原本當天回台的班機,被五家創投的邀約硬是延後了一天。「他們那時候才剛下頒獎台就不見了,原來是被創投給帶走了!」微軟開發工具暨平台推廣處經理王穎可回憶。 市場有多大?

傳統電子商務,一年就有十九兆

李育維的魔集客服務受到微軟、雅虎的注意,更引來國際創投的追捧,因為它代表一股社交網站背後的電子商務新商機,切入摩根大通預估,二○一一年,全球電子商務高達六千八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九兆六千億元)的市場。

魔集客就是一個讓臉書會員,在臉書上開商店的平台,通過它,就可以藉著在臉書上開店,搶進電子商務商機。

從此只要「按讚」,加入企業粉絲團,就像推開商店大門,連上金流系統的臉書,讓企業在你和朋友之間,用「購物車系統」運出一車、一車黃金。只要你有臉書帳號,將龐大人流「兌現」的大餅,你也吃得到。

客群在哪裡?架好平台,上臉書就能做全球生意

魔集客上線約半年,已成立一千一百五十四家線上商店;大陸年營收近新台幣九十億的凡客誠品、有五百個店家的統一夢時代,都投向魔集客的平台。

「他們都想要從我們英文版的平台,走向海外。」李育維笑著說,全世界每十個人就有一個臉書用戶,在臉書上開店,等於開了一扇通向全球市場的門。未來一個月內還有金融業、量販店和傳統電子商務網站等通路業者,等著「過門」、走進無國界的購物環境,搶錢、搶讚、搶粉絲。

二○○九年七月,在美國有一家名為「1-800 flowers」的網路花店,在臉書上開出第一家店,引來各界注意,臉書從此也可以進行電子商務服務。

李育維由此得到靈感,決定投入臉書商店的開發。在臉書上打造開店平台,就像蓋一座建築,除了各店面的內部設計,還要配合水電、通訊等結構性系統。要在擁有七億用戶的臉書內部蓋出購物中心,是魔集客最大的優勢也是挑戰。

「你 要非常了解臉書系統,它每個月都在改變。加上要串接金流、購物車、店家後台等線上購物系統,然後再把它平台化,讓每個業者可以自己操控。」李育維表示,一 般電子商務業者,只要將基本的線上購物功能串接完備,就能供給店家使用,但魔集客除了各個子系統的串接,還要隨時跟著臉書平台做更動,帳號認證制度也掌握 在臉書手中,「難度至少多了一倍!」

優勢在哪裡?貼消息就能賣東西,不用廣告費

李育維設計的臉書商店平台,加上頁面客製化的服務,大幅降低臉書開店的成本。「多一點大概要上百萬吧!」李育維指出,「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了。」

台灣電子商務發展成熟,雅虎奇摩、PChome網路家庭營收都曾破百億元,在原有的各種平台激烈競爭下,魔集客的模式憑什麼勝出?

李育維從○四年就在網購平台上經營自有品牌,他觀察,曾經是中小型業者最佳創業平台的電子商務,如今已變成紅海,除了上架費、交易抽成和行銷費用等負擔,各網站的會員制,又在台灣一千七百萬網路使用者間築起牆,為了跨越,業者不得不承擔登上各平台的重複花費。

相較之下,走過魔集客這扇門之後,不管對於業者或者消費者,七億會員的臉書,有如一塊雲端上的自由大陸。在臉書上開店,等於所有臉書會員都是潛在客戶。這正是才成立一年四個月,只有八個人的嬉遊紀數位資訊,能成為微軟全球總部、雅虎奇摩指定合作開發團隊的原因。

除了無疆界的特色,社群力量,更是驅使群雄登上臉書開店的關鍵。

根據美國團購平台網站ChompOn統計,商品在臉書被分享一次,平均可帶來十四美元的銷售。在臉書上開店,等於開了一條路,讓龐大的社群力量,直接導成金流、「按讚」成金。

擁有三萬多個粉絲的美妝品牌慕妮佧創辦人林山富說,「(臉書)擴散力很強,比電視還有力量!」在臉書上發訊息,成本不但近乎於零,透過消費者的分享,效果更勝廣告,「我曾經放了一張照片,竟然有八萬多個人來看!」

雖然市場廣大自由,但對賣家而言,如果店家持續增多,魔集客這扇門通往的,不過只是另一片紅海。但臉書的粉絲團機制,不花一毛錢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 傳統電子商務平台上,顧客根據購買品項進行搜尋,以保養品為例,一次搜尋可能有幾百個結果,消費者的忠誠與否,就決定在各選項間幾公分的距離。靠著粉絲團 的經營,長尾效應發威。「保養品這種每天都用的東西,粉絲就一直跟隨(粉絲專頁)、哪一天用完了就回來買。」林山富靠著四樣產品和粉絲團,每個月創造近十 萬的收入。

潛力在哪裡?團購、優惠券未來也會納入

從上線至今約半年時間,魔集客的全新模式,吸引超過一千個業者開店,超越當初雅虎奇摩超級商城成立一年後的店家數,而這,還只是個開始。

以美國最大的臉書開店平台業者Payvment為例,目前已經有六萬個店家,並以每天四百家的數目成長。全球最大消費品牌寶僑(P&G),六月份,也將旗下所有品牌的粉絲團都架上金流系統,進駐臉書商城。

對李育維而言,花了一年打造的開店平台只是第一步,最終目標是把所有電子商務模式都帶進臉書,「我們把系統都做成模組化,之後讓店家去選。」除了最原始的線上購物模式,團購、電子優惠券未來都將登上臉書商店。

【延伸閱讀】臉書開店,好友幫你免費打廣告 ——臉書商店與網路商店比較

行銷管道與費用臉書開店平台:發送粉絲訊息、辦活動(主動、免費) 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站廣告點擊(被動、付費)

消費客群臉書開店平台:全球臉書會員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站註冊會員

後台管理臉書開店平台:可掌握消費粉絲的基本資料和互動情況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消費者行為分析資料

客服管道臉書開店平台:臉書即時訊息、塗鴉牆留言傳統網路開店平台:Email、電話

品項要求臉書開店平台:無限制傳統網路開店平台:多,建議定期推出新款

客製化服務臉書開店平台:可利用臉書平台外加應用程式(遊戲、活動網站、影音等)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

社群效果臉書開店平台:臉書會員,包括親朋好友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網購平台會員

顧客關係管理臉書開店平台:需建立忠誠度、品牌形象傳統網路開店平台: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2

每年暴賺2000億 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揭開央行賺錢神話


2012-1-2  TWM

 


連續4年,央行的繳庫預算高達 1800億元,過去10年,央行總計獲利2.1兆元,繳給國庫1.6兆元,10年下來,央行已成為政府不可或缺的繳庫大戶。

但,央行的獲利,來自於低估的利率與匯率,當央行的賺錢速度誇張而畸形,宛如一道看似無形的魔咒,全體國民的荷包、內需產業的生存空間,其實正在內 傷……。

撰文‧楊紹華 研究員‧楊卓翰「一個國家的歲入,有一○%以上仰賴中央銀行,這是一個問題,你同不同意?」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上午,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正在開會審理二○ 一二年度的中央銀行預算案,詢答時間,立法委員賴士葆對央行總裁彭淮南提出質詢。

「一千八百億二二一三萬元」,在中央銀行的預算報告書上,寫著這樣一個數字。連續第四年,央行決定以一千八百億元作為來年上繳國庫的目標金額。對比中央政 府一二年度歲入預算一.七三兆元,央行一千八百億元的繳庫目標,的確超過政府歲入的一○%。

彭淮南答:「我非常同意。去年度(央行繳庫金額占政府歲入)是一二%,美國只有二%,日本和韓國只有○.一四%和○.一五%。」央行有多會賺錢?

每小時進帳二千八百萬 獲利全台居冠這是一段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的詢答內容,立委提問、總裁認同,沒有激辯的火花,也沒有具體結論。

然而,短短數句質詢,其實宛如一條索引,如果向上深究,你會看到一些突兀的怪象與矛盾,而當你串聯起這些怪象,拆解其中原由,會赫然驚覺,許多長期存在於 台灣的經濟與民生問題,原來都能在這段質詢當中找到癥結所在。

原來,當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以賺錢為首要任務時,從人民切身的財富、金融業與整體內需產業的發展、國家的財務風險與政策空間,都將逐漸受到負面衝擊。中央 銀行每年一千八百億元的繳庫預算,宛如一道魔咒,看似無形,卻正以綿密不絕的後勁,鋪天蓋地扭曲著台灣的民生經濟。

就在賴士葆提出質詢的短短十分鐘左右時間,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的中央銀行,大約又賺進了四六○萬元……。

從○六至一○年,中央銀行每一年的盈餘都在二千二百億元以上,五年總計獲利達到一.二二兆元。以一年三六五天、一天二十四小時來計算,央行賺錢的平均「時 速」,高達二千八百萬元。

於是,中央銀行成了全台灣最會賺錢的公營事業。

以一○年資料來看,所有公營事業的繳庫總額為二二四六億元,而央行一家即占八成以上。排名第二的是土地銀行,其七十五億元的繳庫金額,是央行一千八百億元 的二十四分之一。中央銀行賺錢、繳庫的能力,在所有國營事業當中,顯得誇張而畸形。

不只是公營事業,央行恐怕也是台灣所有公民營企業的獲利之王。

一○年,央行盈餘達到二二五一億元,當年度的台灣百大企業獲利冠軍是台積電,全年稅後盈餘也不過是一六一六億元;如果用「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概念來看,計 算稅後純益與淨值之間的比率關係,那麼,過去五年央行的平均每年股東權益報酬率為二一%,與台積電的二三%水準相比,彭總裁創造利潤的能力,絕對不比台積 電董事長張忠謀遜色。

央行應以盈利為目的?

公營事業獲利 等同於對人民課稅除此之外,台灣的中央銀行,應該是全世界最受財政部依賴的中央銀行。

過去九年,無論國內或國外的景氣榮枯、經濟循環,央行繳庫金額占國家歲入有五年超過八%,而每年至少都在七%以上,對於國庫的貢獻度,遠遠高於美國聯準會 或是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中央銀行。彭淮南在立院答詢時,僅僅談到去年度的國際比較數字,似乎還嫌保守客氣了些。

一連串的數字說明,在彭淮南總裁的率領之下,中央銀行簡直比全台灣的所有營利事業更懂得「營利之道」。

「這就是最奇怪的地方,……。」談到央行新年度的繳庫預算時,台大經濟系前教授林向愷忍不住說:「大家好像都忘了,央行不是營利事業,它是一個享有獨占優 勢的公營事業,更是一個政策機關。」獨占優勢,就是「能夠決定價格」的優勢。林向愷認為,就像台電能夠決定電價、中油能夠決定油價,央行在某些領域,也有 一定程度的定價能力,要不要賺錢、能不能賺錢,就看這些事業的經營者能不能動用他的定價能力,敢不敢調價,讓全體國民用更高的價格買單。

「所以有人說,公營事業的獲利,其實形同對人民課稅!」林向愷說,台電、中油即使面臨虧損壓力、即使擁有調整價格的能力,但它不能也不敢為了創造獲利而調 高價格,「油電價格一漲,人民的感受很直接。」他接著說:「央行調價,雖然民眾的直接感受不強,但卻會造成溫水煮青蛙一般的長期衝擊。」央行如何增加收 入?

盡可能累積外匯存底 增加利息收入分析一九九三年以來中油、台電、央行等三大公營事業的歷年盈餘及繳庫金額,一開始,三大事業表現相當,但在彭淮南就任央行總裁的一九九八年之 後,央行獲利狀況一飛沖天,快速拉開與中油、台電的差距。

而在林向愷的解讀中,中央銀行十餘年來「超級營利事業化」的獲利表現,其實正是台灣目前許多問題的根本原因之一。

關鍵,就在於「價格決定」。

台電的產品是「電」、中油的產品是「油」,中央銀行的「產品」,則是「新台幣」。這個具有獨占地位的公營事業,某種程度,也具有決定新台幣價格的能力。而 所謂新台幣的「價格」,對內,是利率;對外,是匯率。

翻開中央銀行的損益表,曾經擔任央行副總裁的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許嘉棟,開始拆解央行的獲利模式。

「很明顯,中央銀行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利息收入』,這部分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國外資產的收益。影響收益的關鍵,包括外匯存底的總量,以及國外資產的收 益率,而收益率又與國外利率的高低息息相關。」據央行一○年損益表,「利息收入」達到四二八六億元,大約是總收入四六五七億元的九二%。

央行如何減少支出?

壓低利率、阻升新台幣匯率「在支出部分,過去主要是『利息費用』,其中多數來自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息支出,這是央行利用定存單從市場收回資金所須支付的成 本。」許嘉棟解釋,影響利息費用的主因有二,首先是發行定存單的總量,總量愈高,從市場收回的資金愈多,必須支付的利息費用也就愈高;其次是定存單的利 率,利率愈高,費用愈貴。

以○八年的財報來看,央行「利息費用」的金額達到一五○五億元,接近當年支出總額的九成比重。不過,這兩年央行主要的支出項目有所改變,從利息費用變成了 「各項提存」。

「各項提存」多半是為「匯兌損失」預作準備,當預期新台幣升值,外匯存底恐出現匯兌損失,就會增加「各項提存」,對央行整體獲利造成扣分。一○年,新台幣 升值壓力升高,這一年央行「各項提存」的金額達到一六二九億元,較○九年劇增一.四倍,並占全年總支出的六七%。

「所以,影響央行獲利的因素主要有五個。」外匯存底總量、國外利率環境、定存單總量、定存單利率、新台幣匯率。這其中,除了國外利率無法控制之外,其他四 項,央行都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

央行是穩固「金雞母」?

長期高獲利 將造成低利率與資金浮濫當我們拆解了中央銀行的獲利來源,也就不難想像央行創造盈餘的管道。「如果,我是說『如果』,央行真的是以創造盈餘為營業目標,他 們多半就會這樣做,……」接著,許嘉棟緩緩說出了央行創造盈餘的四個條件:「外匯存底要更多、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定存單的利率不能高,並且,阻升新 台幣匯率。」分析央行賺錢四條件的影響,若要累積更多外匯存底,就必須在市場放出更多新台幣來買外匯;定存單的發行總量不能多,意味央行從市場收回資金的 態度相對消極;市場資金多,央行發行定存單的利率就能「狀似合理」地維持在偏低水準,而偏低的定存單利率又會直接壓抑市場利率。至於央行若要阻升匯率,則 必須更積極地在市場釋出新台幣。

於是,如果央行在過去十餘年間超強的獲利表現,是來自於「善用本身的獨占優勢與定價能力」,其結果就是台灣的貨幣環境逐漸「異常」,走入長期低利率、低匯 率的環境,並且,資金浮濫。

關於央行是否真以獲利為目的而扭曲了正常的貨幣環境,學者之間頗有爭論,某些聲音直指彭淮南「過度看重繳庫任務」;但另有一派認為,央行的賺錢能力,其實 是台灣金融環境的特殊性所造就。

「長期以來,台灣的利率一向都比美國低,最特別的是,一旦發生金融風暴或經濟危機,資金往往都會大幅度回流台灣,這和多數的新興國家有所不同。」一位學者 指出,央行其實沒有刻意壓低匯率,而是台灣與國外主要市場之間,本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利差空間,「因為『先天存在利差』,所以央行自然能夠賺錢。」央行賺 錢 卻衝擊經濟民生衝擊一:該升息而未升 讓民眾存款縮水如同許嘉棟的分析,當外匯存底總量增大,央行的賺錢速度就能快速提升,「靠著自然存在的利差空間,早期,央行外匯存底的報酬率曾經高達六% 以上,讓外匯存底總量迅速增加,這也是你今天看到央行賺錢速度驚人的原因。」此外,這位學者也強調:「如果不是發行定存單要付給銀行利息,央行能賺到的其 實會更多,而台灣的利率,也會更低。」許嘉棟發言謹慎,不願在兩派說法之間做出評論,但他回歸制度面的探討,「總之,國庫千萬不能把中央銀行當『金雞 母』,否則在外匯及貨幣政策上,必然會留下許多後遺症。」「記得是在十年前,我剛剛進入銀行擔任理財專員,學到的第一句銷售商品話術,就是『現在定存利率 那麼低,錢放在銀行多划不來』。」一位資深理專如此表示。

她說,十年來,銷售的商品變來變去,但這句話術沒有變過。「直到現在,我還是這麼告訴新進理專:定存利率那麼低,錢放在銀行多划不來。」當央行以獲利為目 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國內利率異常走低,甚至逐漸走入「定存利率不敵物價上漲」的實質負利率環境。

一九九七年以前,國內實質利率水準維持穩定表現,與新加坡、韓國相去不遠;然而就在中央銀行開始拉高獲利幅度的九八年以後,台灣的實質利率多半落居三國之 末,在近五年期間,有多達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比重接近半數,銀行定存孳息的速度,趕不上物價上漲。

「央行為了賺錢壓低利率,雖然創造了漂亮盈餘,但台灣人的荷包,每年卻因為利率走低而損失更多。」一位財金系教授提出他的試算。

他以主計處在○五至○九年間國富調查所揭露的「家庭現金及活存」為基礎,並且比較這五年時間,台灣實質利率與星、韓兩國實質利率平均數的差距,這個差距, 代表台灣利率低於鄰近國家的程度,「它有點像是央行『該升息而未升息』的幅度,也代表台灣人把錢放在銀行『少賺到的』利息空間。」計算開始,當這位教授把 每年台灣家庭的現金及活存金額,乘上每年「該升息而未升息」的空間,五年下來,答案揭曉:「台灣人總共少賺了一.三七兆元,而在這五年間,央行總共繳給政 府○.九五兆元。划算嗎?」衝擊二:台幣匯率不升 對外購買力大減這位教授強調,這樣的算法當然略嫌粗糙,但已能在一定程度之內表現「央行賺錢、全民買單」的事實,「這還不包括『央行為了賺錢壓低匯率』的 帳,新台幣匯率該升值而未升值,會造成對外購買力更大的實質損失。」他繼續試算,自央行加速賺錢的九九年初至今,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已下跌二二%,同期 間,國際清算銀行(BIS)列入計算的六十一種貨幣匯率平均上漲八%,「在六十一種貨幣裡,新台幣只比阿根廷和香港強。」就用這二二%的下跌幅度來「算 帳」,「九九年底,台灣的國富淨額扣除海外資產部分有八十二兆元,實質匯率十二年下跌二二%,也就代表台灣十二年來少了十八兆元的實質財富。」這十二年, 央行繳庫總額是一.八兆元。貢獻國庫一.八兆元,但台灣實質財富卻少了十八兆元,值得深思。

衝擊三:存放款利差低 金融業獲利困難除了人民荷包的損失,央行為了賺錢而造成長期低利率的另一個衝擊,是金融業走入困境。

在低利率、市場資金浮濫的環境中,金融業的生存關鍵──存放款利差,自○二年以後快速走低,○七年以後,始終沒有回到業界普遍認知的「合理低標」二%水 準,以過去三年的平均水準來看,存放款利差僅約一.五%。

存放款利差形同金融業者對外放款的「毛利率空間」,利差水準比合理情況低○.五%,就代表金融業的毛利率將異常減少○.五%,以一○年底本國銀行放款餘額 總計將近十八兆元計算,因為異常偏低的存放款利差,一年大約少賺了九千億元,這個金額,是央行當年繳庫金額一千八百億元的五倍。犧牲了金融業的生存空間, 這樣合理嗎?

衝擊四:賺不到利息 全民競逐高風險資產利息偏低,等不到定存孳息的台灣民眾,被迫尋找更高風險、高報酬的投資管道;賺不到存放款利差的金融業者,為了賺錢,被迫銷售更多高風 險的投資商品。於是,央行的賺錢腦袋,也間接把台灣民眾導入了高財務風險的境地之中。

而激化這股「全民追逐高風險資產風氣」的另一個因素,又與央行的賺錢腦袋脫不了干係。壓低利率、釋出新台幣,加上收回市場資金消極,造成資金浮濫與長期低 利,而這樣的環境,正是炒作房地產的最佳溫床,因此,台灣房價高漲,人民買不起房子,央行有也一定的責任。

至於匯率長期偏低的另一層影響,則是扼殺內需產業。對映數據,自九九年央行獲利快速拉升開始,新台幣實質有效匯率也幾乎自此一路下滑,與此同時,以同樣速 度向下沉淪的,是內需經濟重要指標「民間消費」的成長率。在學者眼中,這不是巧合,匯率貶值與內需不振,有著一定程度的因果關係。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商學院教授許仲翔日前撰文:《我們究竟出口了什麼?》文中表示,以廉價匯率政策刺激出口,實際上是以偏低的價格 將本國的生產要素賣給外國人,使得國內商品及服務資源供給減少。

衝擊五:匯率長期偏低 扼殺內需產業貶值之所以有利出口業者,主要原因是業者能夠「降低商品售價」,靠著「比別人便宜」的優勢殺價搶單;但反過來想,當國內資源不斷用於生產「要 和其他國家比便宜」的廉價出口商品,等於是一種資源浪費。原本這些資源可以用於生產符合國內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藉此提振民間消費與投資,也就是,原本這 些資源可以投入內需產業、提振內需經濟。

「藉由匯率政策的調整,以及均衡外銷與內需產業的經濟發展政策,才能使台灣經濟更加穩健地成長。」這是許仲翔文章的結論。亦有不少學者認為,政府應該把 「減少淨出口占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列為正式政策目標,一方面為了產業結構均衡,另方面,也能減少央行為了阻升新台幣而不斷累積外匯存底的壓力。

說到「累積外匯存底」,這個「央行賺錢」的第一條件,同樣會對每個人的財富造成影響。

外匯存底屬於全民資產,央行用力地累積外匯存底,形同是「用力地把台灣人賺到的錢存在國外」,目前台灣外匯存底總額將近三千九百億美元,以全台兩千三百萬 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外匯存底大約是一萬七千美元,也就是說,平均每位國人約有價值台幣五十一萬元的外幣資產。

衝擊六:台幣續貶 全民身陷外匯風險五十一萬元,相當於一○年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某種程度上,央行像是把台灣人一整年的可支配所得放在海外,承受外幣的匯率、利率風險, 以及外幣資產的信用風險、價格波動,無形中台灣財富的風險也相對升高。

一位學者想得更遠、卻也想得實際,「當外匯存底攀升到這種程度,央行的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也就像被綁架了,逐漸喪失自主性。」他舉例,如果央行外匯存底以 美元資產為主,當美元貶值、美元利率走弱,央行為了遮掩資產損失,就會同步讓新台幣匯率貶值、利率下跌,「這樣一來,表面上,台灣人的錢好像就沒有受到外 匯風險的影響,當然,台灣人的真實財富,其實又再次承受雙率異常偏低的傷害。」從銀行存款的利息損失、對外購買力的減少、金融業的獲利減損、內需產業的乏 力,到個人理財的困境、全民財富的風險,在央行十年如一日的亮麗繳庫成績底下,央行的賺錢腦袋,早已鋪天蓋地衝擊著台灣的經濟與民生。

如果央行盈餘真如林向愷所說,像是一種「稅」,那麼這樣的稅負太過沉重,它換來每年一千八百億元的政府財源,卻讓全民與產業付出了遠遠不合比例的昂貴代 價。

「但與其說這是彭總裁的問題,更多的,恐怕是制度問題。」一位曾任央行理事的學者指出,「說到底,彭總裁只是非常認真地貫徹了長官交代的任務啊!」

行政院與立法院該換腦袋

考核央行績效 應只看「報酬率」 不看金額根據《中央銀行法》第一條:「中央銀行為國家銀行,隸屬行政院。」也就是,央行的頂頭上司是行政院;另方面,央行預算受立法院監督,某種程度上, 立法院像是「央行有限公司」的董事會。

然而,無論是頂頭上司行政院,或者是「董事會」立法院,至今,不但未對央行異常的獲利表現提出關心,反而,態度似乎更貼近於「鼓勵央行創造更多獲利」。

在行政院研考會每年所進行的《國營事業年度工作考成報告》中,連續四年,央行的「優點評語」第一條都一樣:「獲利績效良好,對增裕國庫貢獻良多。」顯然, 央行每年固定創造高額的繳庫金額,深受「長官」肯定。

至於立法院,同樣是在一一年十一月二日的預算審查會議中,也有立委提出這樣的書面質詢意見:「央行設定偏低的盈餘目標,並不合理,是否應增列預算盈餘,以 提升營運績效?」「行政院與立法院錯置了中央銀行的角色,才是問題的根源。」這位學者擔心,在全球普遍以低利率刺激需求的未來環境下,「如果行政院、立法 院與彭淮南還是堅持要讓央行賺錢繳庫,台灣的利率是不是要殺到更低?如果全球走入匯率競貶的趨勢,央行為了賺錢,是不是要讓新台幣匯率跌得更凶?」種種為 了賺錢所造成的後遺症,會不會更加惡化?

「當務之急,是換腦袋!」學者指出,「首先,無論是行政院或立法院,都不該讓央行肩負盈餘目標、繳庫目標。」許嘉棟建議,無論行政院或立法院,在考核監督 央行營運績效時,只要關心外匯存底的「操作報酬率」即可,不要把獲利或繳庫的「金額」列為考核監督的重點。「只要不在意金額,央行自然就沒有累積外匯存 底、減少資金回收、壓低利率的必要。」重新回到十一月二日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如果站在台上的不是彭淮南,而是十餘年來為央行獲利付出沉重代價的升斗小 民,或許,問答會是這樣的:立委:「一個國家的歲入,有一○%以上仰賴中央銀行,這是一個問題?」小民:「是的,而且我們的國庫長期仰賴央行,這是超級嚴 重的問題。但奇怪的是,我們的政府、立委們,每年不也都為央行賺錢拍手叫好嗎?」一個超級會賺錢的央行,對照荷包愈來愈瘦的小民,這就是台灣現狀,令人憂 心的現狀!

如果中央銀行是「營利事業」……「央行股份有限公司」檔案股 東:中華民國政府(央行為中央政府百分之百出資成立)董事長:行政院長吳敦義(央行隸屬行政院)董事會:立法院(央行受立法院監督)執行長:彭淮南(央行 總裁)資本額:800億元(1999年迄今)員工數:2062人(2010年)子公司:中央印製廠、中央造幣廠平均每小時賺進2800萬元 (2006~09年平均)平均每位員工福利費15.07萬元(2010年)平均每位員工獎金32.72萬元(2010年)

近5年稅後純益(億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319 2325 2377 2976 2251*

股東權益報酬率(%)

23.6 19.0 17.4 22.9 23.0 央行對國庫貢獻是台灣國營事業之冠2010年國營事業繳庫占比

中央銀行 80.12%

台灣金控2.68%

台灣土地銀行3.34%

中國輸出入銀行0.06%

台灣菸酒公司3.47%

財政部印刷廠0.08%

台灣糖業公司4.88%

中華郵政公司2.68%

基隆港務局0.56%

台中港務局0.63%

高雄港務局1.39%

花蓮港務局0.11%

台灣央行對國庫貢獻全球最高!

調整價格即可賺錢,中油與 台電不敢,央行敢?!

1998年彭淮南上任,央行盈餘與繳庫金額快速超越中油及台電,是否因為刻意壓低台幣雙率?

拆解央行

大賺錢手法

1累積外匯存底︰外匯存底愈多,利息收入愈好賺2009年年底外匯存底3482億美元,較2008年底增加565億美元2009年央行「利息收入」 3951億元,較2008年增加383億元

2.抑制存單利率︰

定存單利率愈低,利息費用愈少2009年央行發行定存單(1~30天期),平均利率0.575%,較2008年減少131.5個基點2009年央行「利息 費用」667億元,較2008年減少838億元'

3.消極回收資金︰

用定存單收回資金的總量愈少,利息費用愈低

4.阻升台幣匯率︰

台幣匯率維持弱勢,就不必提存大量準備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15

讓英特爾、百度砸大錢的「耀點一○○」台灣人辦網購 「秒殺」中國對手

2012-01-16  TWM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大餅人人垂涎,敢去的人卻很少,但是他們卻敢勇闖中國,還讓英特爾、百度、達芙妮搶著投資! 六度貿易旗下的「耀點一○○」網站,到底有何不為人知的競爭力?

撰文‧翁書婷

二○一一年八月,英特爾投資高層人士透露,「我們看好將來中國衣服、美妝等內需品的發展,所以砸下一千萬美元,投資『耀點一○○』。」然而,這家購物網站 上線營運不過一年,公司也還在燒錢,卻能讓英特爾掏錢,連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平價女鞋王達芙妮都相繼投資,到底「耀點一○○」有何不為人知的競爭力?

一年前的冬天,中國的購物網站搶購潮意外地熱絡,他們都在瘋一件事,叫做「秒殺」。在耀點一○○的網站上,清楚列出所有「限時秒殺」商品,有些甚至用人民 幣一元就能買到流行女裝,或大手筆祭出Gucci包包一類精品等級的贈品,讓中國網友為之瘋狂。那個月剛登上中國市場的耀點一○○訂單成交率成了中國購物 網站冠軍,比淘寶成交率還高。

耀點一○○主要創辦團隊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中國網路創業主流的「海歸派」,而是企圖用二次創業再創奇蹟的四個台灣人──吳毅明、龔文賓、陳炳文、張鈿 浤。

就是便宜 一元秒殺引起話題龔文賓是電子商務創業元老,創辦興奇科技(奇摩購物中心前身)前,曾創辦「拍賣王」和「買賣王」,以九五○萬美元賣給eBay,而吳毅明 則是興奇的股東。○六年時興奇本著快速導引人流、管理庫存、調整平台等「三快」後來居上,擊敗龍頭網路家庭,年營收近一百億元,「創業成功一次可以說有僥 倖的成分,但若成功兩次就是實力。」露天拍賣前營運長,現任飛翔駱駝創辦人葉奇鑫說。

「如果興奇沒有賣給雅虎奇摩,可能會表現得更好,很可惜。」耀點一○○執行長吳毅明說,本來興奇要去中國發展,只是這個夢沒有成真,後來賣給雅虎奇摩,這 個未完成的遺憾,成為四個夥伴到中國二度創業的起點。

百度是耀點一○○股東,是這家新網站的競爭力之一,在百度登廣告,耀點一○○可比同業省三分之二廣告費,也可要求百度在新聞首頁量身打造固定連結,所以耀 點一○○的人流有二分之一來自百度,但重點還是「有多少人下單買東西?」「誰能教我如何在耀點一○○秒殺到好東西?」一位中國網友詢問秒殺祕技。中國電子 商務市場競爭激烈,網友比價的結果,就是各家削價搶市,而耀點一○○靠著「限時秒殺」促銷手段,成功讓中國網友下單,大幅提升成交率。

「我們不是唯一,淘寶、京東商城都有。」吳毅明說,但耀點一○○的網購秒殺次數、時間、數量都比京東、淘寶多。不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國際品牌,網友每個整點 都有一次秒殺機會,從早上七點鐘就開始直到晚上十二點,一天就高達十八次,天天都有秒殺活動,持續三個月以上,而且秒殺產品數量多的可到二三百個,彌補網 友看得到卻秒殺不到的遺憾。

更厲害的是「一元秒殺」,找出單價低的生活必需品(約人民幣十到五十元),網友除了用人民幣一元買到,連六到十二元的運費都免了,堪稱中國最便宜,讓網友 時時黏在耀點一○○上,看有沒有秒殺品。

「怕破壞市場行情,一元秒殺以自營品牌和買斷品為主。」成本都高過一元,要賠錢賣自行吸收成本,「但若能成功吸引新會員,推廣奢侈品或清完庫存,就是值得 的。」不過吳毅明強調,「一元秒殺已經結束了,這是公司初期為了衝會員數的手法,長期使用會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但這種大膽促銷,成功打響耀點一○○ 的名號,一舉擠入中國網購網站的領先群中。

差異化服務 教網友怎麼買在第一階段用流血殺價策略攻下戰場後,耀點一○○接著馬上採用台灣式的深入服務方法加值,提升網站的無形價值。「不只賣東西給網友,更教網友 怎麼買?」對喜歡買平價服飾的一般網友,教導「羽絨衣要選哪種毛最暖?哪種絲襪材質不容易破?」自營品牌每張貨品圖像都有整體穿搭方法,讓網友學穿搭。

而愛買奢侈品的高端客戶,除了基本的穿搭保養諮詢,更擁有「專人管家」,貨品從供應商出貨,到入倉上架,配送到家全程追蹤,讓花錢買名牌的網友享有尊榮 感。

網路買東西雖然便宜,但最怕買到假貨或和照片敘述不一樣的貨品。不像淘寶、京東只提供平台,耀點一○○採用代銷制,「品管比較嚴格,絕不進水貨,而且同業 商品查驗率約二五%,我們在代銷商品做到六○%左右,自有品牌還到一○○%。」吳毅明說。

不過代銷衣服毛利只有二○%%,三C商品更低到八%,耀點一○○提供諮詢服務,高查驗率費人工,如何增加投資報酬率?「關鍵在於自有品牌!」耀點一○○找 來專幫國際品牌GAP代工二十年的大廠,依最新潮流設計服飾,「自營品牌毛利高到四○%,不過自營品牌只是配角,幫其他品牌代銷才是主角,所以代銷品牌商 並不反對我們做自營品牌。」談起赴中國開設電子商務公司,國內電子商務龍頭網路家庭(PChome)董事長詹宏志說:「這比結婚還可怕,我很膽小所以不敢 去,我佩服他們(耀點一○○)的勇氣!」因為只有中國公民才能拿到中國電子商務經營執照,因此台商必須和中國資金合作才能搶到網購大餅,這也是耀點一○○ 必須承受的風險。

但二次成功經驗讓耀點一○○無所畏懼,「我們要證實經驗可以移植,就算流血撞牆也要做下去。」吳毅明眼睛睜得大大地說。

六度貿易

正式營運:2010年

資本額:3600萬美元

主要業務:電子商務(B2C商城)經營團隊:執行長兼董事長吳毅明、營運長張鈿浤、董事龔文賓、董事陳炳文財務狀況:執行長預期2012下半年可望由虧轉 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3

首位拿到「紐約傑出創業家獎」的台灣人 黃謙智 讓垃圾變黃金的創業三法則

2012-03-26  TWM




小智研發創辦人黃謙智,百分之百靠垃圾創業,卻在短短六年間就讓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獲利,並且吸引國家地理頻道為他拍攝紀錄片;最近還得到紐約市長授 獎肯定為「傑出創業家」。究竟頂著哈佛名校光環的黃謙智,有什麼獨到的創業心法?

撰文‧林讓均

「啥?紐約市長辦公室!不會是詐騙集團吧?」今年初,小智研發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黃謙智,對著電話以英語丟出連串質疑。但二月六日,他已站在紐約市政府, 與其他十九位受獎者一起從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手中接過「紐約傑出創業家獎」(NYC Venture Fellows)的榮銜。

從二○一○年創立以來,這個獎項從全球各地遴選二十至三十位新銳創業者,這些人將能透過「紐約市政府」這個平台連結全球資源,可說是全世界創業者夢寐以求 的好機會。然而,三十五歲的黃謙智,不僅是第一位獲得該獎的台灣人,而且靠「垃圾」創業的他,更是今年二十位得獎者當中,唯一讓公司獲利的創業家。

學生私下一番話 喚醒創業夢黃謙智這名字或許說來陌生,但他的作品卻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例如用一百五十萬個回收寶特瓶打造的綠建築展館「遠東環生方舟」,不僅在一○年台北 國際花卉博覽會上出盡鋒頭、吸引各國媒體採訪,「國家地理頻道」甚至為這個台灣首座寶特瓶建築拍了一部紀錄片。也讓實收資本額不到三千五百萬元的小智研 發,躍上世界舞台。一○年、創業後的第六年,小智研發開始獲利,該年度淨利率達一五%,毛利率甚至突破四成。

哈佛建築研究所畢業的黃謙智,○四年本來是以「學者」的身分回到台灣,陸續擔任東海大學講師與交通大學的助理教授,但當他每天站在講台上講解永續綠能議題 時,講得有些心虛時,學生的一番話打醒了他。「黃老師哪有什麼厲害的,也不過是頂著名校光環來教書,談什麼環保科技,還不是一樣都沒做過!」學生私底下的 發言,讓偶然路過的黃謙智,如同被澆下一盆冷水,但這反而讓黃謙智重燃埋藏已久的創業夢。

「好!我要用垃圾來創業,證明我的理念是可被實現!」他開始了創業之路,發展出三法則。首先,就是讓自己保持飢渴。

回收再利用 垃圾研發成建材○五年,他邀兩位學生一起創業,第一筆資金是自己的五百萬元存款,儘管父親是遠東集團高層黃茂德,但黃謙智堅持不向父母、企業界長輩伸手。

「創業的人要保持飢渴,這樣才有前進的原動力!」黃謙智苦笑說,永遠在缺錢的不安全感,讓他必須這個案子要賺到下個案子的研發經費,這逼使他研發商品不僅 要能「商品化」,還要能獲利。

小智的第一個案子「手持式風力機」(HYmini),是一個讓消費者可以帶著走、隨時充電的小風力機,所儲存的電力可讓各種電器隨插隨用,一個才七十五美 元,累計賣出三萬個、毛利還破四成,讓黃謙智賺得一百萬美元的第一桶金。

第二個創業法則,則是從小專案開始練兵。「這樣一方面累積研發實力,另一方面得以透過作品讓口碑傳出去!」黃謙智說,「資源回收」雖是自古就有的舊行業, 但想要讓產品「百分百以垃圾製成」,卻需要大量的材質研發,甚至重整上下游的供應鏈。

「被拒絕是家常便飯,哪家廠商想冒著損壞機器的風險,來幫我們做實驗啊!」小智研發設計總監劉子煒說,當初是在網路上搜尋廠商、一家家去苦求,好不容易才 找齊現有的材料供應商。

以「Re-Case手機殼」來說,使用的是小智以廢棄米糠與回收熱塑料研發出的複合材質,由於要將米糠加入原有的塑膠製程中,一直找到第六家,才有廠商願 意試試看。

專做塑膠染色製粒的邦協企業業務經理簡昱熙笑道,後來果然試壞了很多台機器,花了三個月才終於成功,﹁這要多花我們三倍時間來研發,但我們幫小智實驗,不 是只為了環保理念,而是我們從小智的例子看到,這門生意真的可以賺錢!﹂就拿Re-Case手機殼為例,從去年九月上市以來,定價新台幣六九九元,至今已 賣破三千個,又讓小智賺到新台幣一百萬元。

儘管以消費性產品為主的小專案不斷賺錢,但在「環生方舟」這個大案一砲打響名號之後,黃謙智讓小智研發跨進另一個階段,轉攻大型的建築專案,「毛利高的大 型建案對我們來說很補,目前建案的收入約占整體營收的六成!」這就是黃謙智的第三個創業法則。現在,小智研發同時有多個建案在兩岸進行,例如資源回收大廠 「佳龍科技」在桃園斥資十五億元的企業總部與資源回收觀光工廠。

「黃謙智看得見別人看不見的,所以垃圾在他手中可以變建材,而且他實驗性格濃厚,敢玩跟別人不一樣的!」佳龍科技總經理吳界欣說,例如這次,黃謙智就把在 Re-Wine酒瓶系列中研發出的、以玻璃纖維與塑料混成的複合材質,用來做成佳龍建案中的屋頂遮光板。

這種把專案中實驗出的新材質,大規模應用在建案的作法,也成了小智獨到的商業模式。去年小智研發的營收規模已達兩億元、淨利逼近兩成,喜歡跳躍式創新的黃 謙智,不只靠垃圾創業,還真的把垃圾變黃金了!

黃謙智

出生:1978年

現任:小智研發創辦人兼董事總經理經歷: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交通大學助理教授學歷: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康乃爾大學建築學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59

深入竹科 凱文.凱利看見台灣創新力 「台灣人根本不必害怕三星!」

2012-4-23  TWM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日前到訪台灣,第一次深入台灣科技業的大動脈──新竹科學園區,又踏進工研院,替第一線的台灣科技業把脈。他聆聽台灣人的焦慮,了 解台灣人的憂心,在離台前,他給台灣科技業什麼樣的寶貴建言?

撰文‧賴筱凡 攝影‧陳俊銘四十年前第一次踏上台灣後,幾乎每隔十年,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都會到訪台灣一次,懷裡搋著相機,捧著黑色小筆記本,漫遊台灣。但這次的台 灣行之於凱文.凱利,卻很不一樣:「這是第一次,我清楚地知道,台灣人在擔心什麼!」趁著演講後離開台灣前的空檔,凱文.凱利深入新竹科學園區,探訪台灣 科技研究的最前線──工研院,他一直都聽說台灣靠著科技創新壯大經濟實力,這卻是他第一次,深入探訪台灣科技業的關鍵動脈,用他的雙眼去解析台灣科技業。

然而,三天來遇到的台灣科技人,不管是政府決策者、掌理公司營運的CEO,甚至是做基礎研究的研發工程師,幾乎都提出這些問題:「我們要怎麼和三星對 抗?」、「台灣如何走出代工命運?」、「政府投資了上兆元在雙D產業(DRAM、面板),但卻變成了『慘業』,我們該怎麼辦?」就在他離台前的最後一小 時,前往機場的路上,凱文.凱利沉思了一分鐘,他緩緩地開口:「其實台灣人根本不必害怕三星!」做對產品比擔心競爭者重要看著工研院精心設計的紙喇叭,凱 文.凱利仔細聆聽介紹,三個小時後,有關紙喇叭的簡短一四○字的心得,就已經躍上凱文.凱利的臉書及Google+,「這就是台灣人技術創新的力量。」他 說。

這趟旅程裡,他看見台灣人許多的不安,不管是急欲擺脫代工命運,抑或是被強敵三星壓到喘不過氣,但這些焦慮看在凱文.凱利眼中卻是無意義的,「我明白台灣 積極想要找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但擔心對手並無濟於事,重要的是你如何設計出對的產品、價值更高的產品,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市場機制就會證明一切,根 本無須擔心三星。」他聳了聳肩說。

看著新竹科學園區裡林立的半導體廠、面板廠、LED廠,「台灣人有很好的製造能力,這就是你們的優勢,你們製造速度很快,甚至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製造出 新產品,但問題是在於,什麼才是對的產品,而不是無用的產品。」凱文.凱利的話一針見血。

「至少華碩在PadFone(手機、平板、筆電三合一的新產品)上做的事,就是某種程度的創新嘗試,那很好,你得試了才知道。」凱文.凱利說。

全球科技業正經歷一場巨變,即使國際大廠如惠普、諾基亞、英特爾,都面臨空前的挑戰。可是,樂觀的凱文.凱利不認為台灣人需要焦慮,原因很簡單,「當全世 界科技業都在找出路,台廠比其他國家相對具有優勢,你們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你們有健全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所以一旦新的方向出現,台廠遷移的速度也比其他國 家快。」他說。

就像蘋果發動的iPhone、iPad行動革命,組裝工作落在台廠手中,觸控螢幕、背光模組、相機鏡頭、機殼、PCB板等,這些零組件都是台廠製造,「只 是問題出在如何創新,如何讓台廠的服務價值更高。」對照台廠從每台iPad分得的價值僅二%,韓廠卻拿走七%,凱文.凱利清楚提醒,台灣科技業的核心問題 在於提升價值。

靠政府幫 不如假裝沒政府至於政府大舉投資的雙D產業大虧損,甚至無法超越韓廠的競爭,也成了另一種焦慮。

凱文.凱利搖了搖頭,「蘋果、Google、臉書的成功,都沒有美國政府的幫忙,但我並不是說台灣政府利用政策扶植不好,而是我想告訴台灣科技廠:『為何 不假裝沒有政府,先想想該怎麼做?』」凱文.凱利坦言,對美國科技業來說,美國政府是小政府,能幫助的有限;但對台灣科技業來說,台灣政府卻是大政府,幾 乎處處都可看到政府的扶植政策。然而,凱文.凱利並未全盤推翻政府扶植的力量,只是他認為台廠在經營時,必須先假裝沒有政府的奧援,思考該如何做。

結束在竹科的半天參訪,凱文.凱利收穫豐富。他曾在到訪第一天時,對於台灣滿街跑的計程車都裝載行車記錄器,而大為驚奇,甚至在他的臉書上與海外友人分 享,認為這潛藏商機;他也曾對於台灣每一個街口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提供各類服務,而大為讚賞。

對凱文.凱利而言,這是一趟難忘的台灣行。登上飛機後,他下一站要前進中國,尋找科技巨變時代下的每個線索,預見下一個新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7

台灣人 你怎麼缺席了?

2012-7-16  TWM




十四天、橫跨美國五千公里的製造業之旅,我們深入美國人、韓國人、印度人、德國人,甚至是中國人的生產第一線,見證美國不僅是民族融爐,依然還是世界第一的製造強國。若非親眼所見,我很難相信,台灣的雙B休旅車竟來自美國,就連輪胎也是。

到了美國南方,州長、州政府官員、企業,甚至連警察,總會跟我提起台灣,我才知道台灣人曾在這裡走路有風,整整比德國人、韓國人早了近二十年。在阿拉巴馬州投資第一個汽車產業相關工廠、南卡第一大外商都是台灣人。

台商壓寶中國時德、韓正建構美國製造夢

但二十年過去了,當我們穿越喬治亞、阿拉巴馬州界,路上韓國人的工廠竟串成了綿延近百公里的聚落;阿拉巴馬的旅館,每一餐都特別供應韓國食物,因為旅館裡都是韓國人。

台灣人到哪裡去了?

三十年來,中國廉價的成本與人力,讓台商跟中國經濟攀上頂峰,但突然間人力成本上漲了,外銷補貼政策消失了,年輕人不願走進工廠當機器人時,利潤也沒了。

就在台商仍孤注壓寶中國時,韓國、德國卻悄悄建構了他們的美國製造,連南卡的高速公路上,都看得到高掛中國五星旗的工廠。

如今美國製造再起,卻看不到台灣人新設的工廠。就連問台商何時鮭魚返鄉,答案總是:「回不去了。」除非降稅、補貼、更多的外勞。但,這是台灣人要的製造業嗎?

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小鎮,我想起了東莞大嶺山,一樣都是生產家具業,這裡卻沒有木屑、粉塵瀰漫,工人油漆不用穿防護衣,連裝著義肢的工人也可以做家具;但在 東莞,工人進出要排隊,密密麻麻像是一條長龍,每人專責一項工作,並設定流水線的運轉速度,日復一日讓工人熟練像機器。

一時的不平等競爭終究會消失,低廉勞力、政策保護,只能讓中國成為一時的廉價工廠,但第一大製造國還是美國,因為只有比效率、比研發、比先進製造才是真的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49

俏江南「吃排場」 不對台灣人胃口

2012-7-23  TCW




七月十三日,俏江南集團執行長汪小菲大動作召開記者會,對於連日來傳出倒閉危機、欠薪等傳言出面澄清,現場並宣布暫時接下駐店總經理一職。

「為了這事我確實有點傷心……,但我們都投了這麼多,不會退出(台灣),還是想把它做好。」汪小菲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

俏江南,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頂級餐飲集團,雖然汪小菲解釋了延遲一天發薪水的原因,是台灣員工的薪水用人民幣匯到香港再轉到台灣,因而延誤時間。

但汪小菲的這個「解釋」,等於「間接透露」俏江南在台經營,可能出現問題。

一位國內餐飲業者指出,餐廳營業收的是現金,食材、乾貨採購卻多是四十五天到三個月才需付款,如果俏江南無法用台灣餐廳現金收入付薪水,這代表其財務狀況吃緊。若一定要從大陸總公司發薪,一定知道其時間差,正常狀況下不太可能會發生這種錯誤。

對比半年前請來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等人高調開幕,並在試營運時限定用餐人數,日前俏江南大幅度調整菜單,縮小分量以降低售價,凸顯在中國紅透半邊天的高檔餐廳,進入台灣市場也不得不重新學習。

俏江南創辦人張蘭以頂級高檔的定位,和華麗鋪張的空間與餐具設計,打造俏江南,因而登上「胡潤餐飲富豪榜」第二名。她曾說:「下一個十年,當你去巴黎、米蘭、紐約,你在任何商務的角落,都會看到俏江南;下一個十年末,我們希望能夠進入世界五百強。」

不過,俏江南進軍國際市場的夢想,在第一站台灣,就踢到了鐵板。

定位錯誤:砸近億裝潢複製大陸經驗,水土不服

走進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去年才新開的ATT 4 FUN百貨的俏江南,天花板的花、鳥、仕女等圖騰,是由十五位從丹麥請來的工匠手繪而成,牆面是手鑿感木頭,餐桌椅採用北歐風格家具,還有一面用四百四十 支LED燈管組成,長達十多公尺的流動透視山水牆,可看到開放式廚房裡廚師工作的樣子。

汪小菲認為,台灣的客人會更加注重用餐體驗。所以,不只食材、菜色,從擺盤、餐具、燈光、裝潢、環境等,都要重視。台北店的裝潢,甚至比中國還要奢華,號稱斥資近億元。

「太花俏了,台灣的消費者不會付錢去吃裝潢,」全球餐飲發展公司執行長岳家青指出,俏江南的價格太高,一部分原因應是為了打造門面和排場。

過去俏江南以這套邏輯,成功征服大陸高檔餐飲市場,不過這種方式到了台灣卻不被消費者埋單。

「兩岸餐飲業發展處於不同階段,」欣葉國際餐飲公司執行長施劭偉點出問題的核心,大陸餐廳講求奢華、氣派的裝潢設計,而台灣人現已不是吃面子,不用大排場。

搞錯定位,抓不到台灣消費者需求,恐怕就是俏江南在台灣走錯的第一步。

位於一○一大樓,同樣裝潢得富麗堂皇的頂鮮一○一餐廳,因為鎖定陸客的定位,經營一年多以來,風評與成績不俗。但,俏江南既然設定客層為台灣人,就應該去符合台灣消費者需求。

菜式冒險:拒絕在地化無法讓多數人接受且埋單

堅持原汁原味可能是另一步險棋。汪小菲則認為,川菜本身百菜百味,只要選擇適合當地市場的菜品就可以,不一定要做出改變,否則「這樣大家會覺得你不倫不類。」

在兩岸開店超過兩百家的王品餐飲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說,到異地開餐廳,必須迎合當地口味,去做在地化的調整,王品集團就連到北京和上海,也分別做了不同的 改變。他指出,畢竟堅持吃原汁原味的是少數,若要被大多數人接受和喜歡,就要符合他們的口味。「除非只是要開一家店,讓大家嘗鮮而已。」雖然,在地化調整 有可能會演變成失去品牌原精神,「這就是最難拿捏的,也是成敗關鍵,」王國雄表示,王品的做法是,六○%維持原味,四○%做出調整。

然而,汪小菲則堅持:「正宗就是正宗的,客人不吃辣,我們有不辣的菜可以推薦,而不是把這道菜,辣的做成不辣的。」他強調,不會做任何口味上的調整。

俏江南主打創意川菜,憑藉著獨特性,認為在台會有市場,不過更多的台灣餐飲業者則認為,非主流業種進入台灣市場會很辛苦,因為必須先花時間教育消費者,讓大家認識並接受,尤其台灣已經是成熟市場,不像中國大陸一樣容易受到新事物刺激。

不過,中華兩岸連鎖經營協會理事長王國安表示,過去大陸來台的餐飲業者,如四川譚魚頭火鍋和小肥羊蒙古火鍋,皆為代理形式,俏江南獨資來台,累計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展現其決心。「兩岸的經營理念本來就有差異,一定會有一個學習過程。」

台灣是俏江南海外第一家直營店,也是汪小菲在去年接下俏江南集團執行長一職後,第一張成績單。夾著明星老婆大S的光環,雖然博得更多媒體版面,消費者也會用更高的標準去檢視,可以想見,汪小菲接下來還有一場硬仗要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29

最先進半導體設備廠 要定台灣人

2012-12-10 TCW
 
 

 

今年,台積電、英特爾(Intel)共同投資荷蘭半導體廠艾司摩爾(ASML),整個半導體產業要仰賴這家公司設備,才能讓半導體製造成本降低。

但很少人知道,撐起ASML競爭力的關鍵,其實是一群台灣人,過去十年,ASML從客戶服務開始,逐步把業務交到台灣人手上,今年底,ASML還要找台灣人才到荷蘭,參與最先進的半導體設備研發。

目前,在ASML最高階的台灣人,是ASML全球客戶支援副總裁游智瓊,和全球卓越創新中心總監趙中榛。

游智瓊十年前加入ASML,這家公司分散在全球三千五百台曝光機的維護,全由他帶領的團隊負責。

ASML在客服之後,更逐步把製造移到台灣,七年前,ASML評估中國、新加坡、韓國、台灣之後,決定把新的製造中心設在台灣,這裡是ASML第一次在荷蘭之外,設立研發、製造基地。

「現在ASML所有八吋曝光機都在台灣生產,」ASML台灣總經理劉興凱說,這是ASML當年起家的產品,而且ASML還準備把量測設備等產品的全球製造中心也搬到台灣。

福利、薪水比照當地人

今年在台積電投資ASML後,連最先進的十八吋設備都要找台灣人才一起研發。李忠勳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三十歲,今年剛搬到荷蘭,負責的項目就和最重要的十八吋半導體機台有關。他會出線,是因為他到荷蘭出差時,兩次提出和荷蘭研發團隊不同的看法,兩次都證明,他是對的。「荷蘭人很有趣,他們喜歡聽到不好的消息,」他說,一場會議裡,正面、預料之中的消息都會被放在一邊,反而是出乎預期,失敗的結果會引起熱烈討論。

李忠勳代表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今年底,ASML要在台灣找三十個工程師到荷蘭定居參與研發,薪水、福利都比照當地人,這一次,ASML在亞洲只在韓國和台灣找人,台灣人才要掌握半導體技術的尖端,機會又多了一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