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報業大老征服海泳 找回職場鬥志

2012-03-12  TCW




如果五十歲是人生中場,三月一日 甫接任《聯合報》社長的項國寧,上、下半場,各有一個第一。上半場,他是國內第一位取得新聞學博士學位,擔任主流大報的總編輯;下半場,他則是國內取得魚 式游泳(編按:Total Immersion,簡稱TI)訓練班,教練資格的第一人。

從新聞事業跨到運動專業,轉變的關鍵中場,是在多數男性面臨中年危機(Middle age crisis)高峰的四十六歲。

這一年,是他擔任《聯合報》總編輯,職業生涯攀上最高峰的時刻,但除每天午夜趕截稿、凌晨三點才下班、天將破曉方就寢的日夜顛倒作息;白天還要趕赴應酬飯 局,以及開不完的跨部門會議,讓向來自認為撐得住的身體,逐漸顯露疲態。最後,健康狀況終於亮起紅燈。

在職涯高峰,健康發警訊醫生下令:不運動就不必再來看我

「肩、頸、腰、背,無一不痛,正是古人說的『案牘勞形』,」項國寧回想,那時候的狀況只能用「上床容易下床難」形容,下不了床的原因是,因為背部肌肉過度 疲累,無力將整個身體支撐起來,起床前必須先把身體反過來、臉朝下,靠到床沿讓腳先朝地,再用雙手把身體給撐起來。

去醫院掛號看復健科,醫生說,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吞止痛藥,沒效;找人按摩,只見短效,拖了大半年,用省力的辦法,無法解決病痛,最後是醫生幾句話點醒 他,「一定要運動,不運動也不必再來看我,我只能開止痛藥,游泳對你最好。」

「你的選擇是這個(指運動)?或是經過一段時間不堪負荷,然後折損(指身體)?」醫生問。

「這個問題要解決,不能讓身體再惡化下去。」他告訴自己,該面對了。

除了健康狀況走下坡,另一個隱而未顯的危機,是生涯發展遇瓶頸。

在風光背後,事業露危機媒體生態丕變,他決定繼續戰下去

他曾在報業的黃金年代,先後出任《世界日報》、《聯合晚報》總編輯,四十三歲坐上《聯合報》總編輯大位,表面上雖風光,但每天面對的,卻是過去半世紀,歷 任總編輯們未曾遭遇的激烈變局:解嚴之後的報業競爭,加上有線電視新聞台崛起,以及閱報人口數逐年降低等,驟變的紙媒經營環境。

第一大報的昔日風光,此刻卻成為肩頭重擔,「進到辦公室編輯台,才半小時就開始感到疲累,總覺得(每件事都是)很大的負荷。」他坦言。

眼前,一條是往上走卻遇瓶頸的生涯曲線;另一條是健康狀況下墜的拋物線,兩條曲線的死亡交叉,把項國寧困在身陷中年危機幽谷的恐懼。這樣的恐懼,也代表許 多背負家庭、職場雙重重擔的社會中堅分子,共同的處境。

發展心理學艾瑞克森(Erik Erikson)指出,人生不同每個階段,都有其心理的發展目標和相對的心理危機,步入中年,身體機能和外表的明顯衰退,帶來身心新的考驗和衝擊;但若能 闖過中年危機這關,則是再次的蛻變和成長。

當恐懼迎面而來,人們有兩條路可選,「戰或逃」(fight or flight)。

項國寧決定繼續戰下去。

年近半百時,被迫學游泳從嘲笑中進步,不斷突破自我極限

他說,雖然,當過大報總編輯,專業生涯可說沒有遺憾,但心理上,總有兩件事不能讓自己釋懷:身體一定要這樣繼續壞下去,不能獲得改善嗎?傳統紙媒事業只能 如此?報社前景就這樣暗淡下去,沒有轉折了嗎?

如果都不是,勢必得做出改變。於是,年近半百的他,走進泳池,從當年新竹中學規定游完二十五公尺才能畢業、不怎麼樣的「實力」開始起步。

因是勉強去游,看別人輕鬆自在,自己卻越游越累,挫折感日增,「五十歲,本能不跟你走,要有可說服你、不惑的理由。」於是他積極研讀游泳書籍,但看了三、 四十本仍不得要領,直到在亞馬遜(Amazon)網路書店買到教導魚式游泳的書,才悟出沉浮水中,不亦快哉的心法,更先後飛到吉隆坡、紐約上游訓課程,兩 次上課,他都是「所有學員中飛最遠、也最老」的那一位。

距離最遠不打緊,年紀最老卻很尷尬。游泳訓練課的學員都是青少年,有的還是校隊,教練錄下每人的泳姿,在全體學員前播放講解,當項國寧一出現在螢幕上,中 年的身材,奇怪的泳姿,惹得年輕人哄堂大笑,「真是尷尬的不得了,」他說。

但他沒有打退堂鼓,因為知道自己正在進步。魚式游泳訓練強調,每回下水,都要當成是自己這輩子游泳游得最好的一次,全神專注在從頭到身體平衡、滑水姿勢、 旋轉角度等每個細節,「永遠都有改善的空間」,全神投入,就越游越舒適、輕鬆。後來,改善健康變成游泳的副作用,項國寧更享受悠游水中的樂趣,以及隨之點 燃的內在熱情。

靠毅力和知識,挑戰身體的極限,他享受著前所未有的愉悅感;游泳水道也成為了他的人生下半場,通往自我挑戰的秘道。

「kaizen(編按:日文發音改善),不停進步改善,追求完美的過程, 身心的回報,愉悅感高」。另一個感受是:「你可以做得到!」

二○○三年,五十歲那年,他開始從泳池跨向開放水域,陸續挑戰三.三公里的橫渡日月潭、六公里的澎湖海泳、馬來西亞刁曼島十公里的海上長征。更通過認證, 成為台灣首位魚式游泳教練。

此外,他還登上海拔五千八百九十五公尺的非洲之顛吉力馬札羅山、聖母峰基地營,而在此之前,登過最高的山,只是海拔二千二百多公尺的阿里山。「一次又一 次,往極限再多push (前進)些,感覺棒透了!」

有一回,在紐西蘭的天然湖泊裡游泳,他鑽進冷冽的湖水中,「彷彿游進圖畫裡」。浮出水面,看見白雲與青山;換氣時,聞到花香,從中享受到的樂趣,絕非在忍 受氯氣味道、動輒折返的游泳池內,所能比擬。

十年內,他從被迫游泳,到享受游泳;從游二十五公尺,游到開放水域的十公里,距離擴增四百倍,但換得的信心,卻是難以估計。

突破體能的自我挑戰,他也更有勇氣,面對職場上的艱難挑戰。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是進入聯經報系三十年,最痛苦的一天。

轉任新社長,就面臨停刊即使心裡很難受,想清楚就能克服

卸下《聯合報》總編輯一職後,他轉任《民生報》社長,但面對主打娛樂新聞的港媒《蘋果日報》登台猛攻,第一次當社長,就要站到同仁面前,代表資方宣布《民 生報》停刊。

承擔這個角色,內心非常煎熬,但遭資遣的同仁卻未必能諒解,網路上有人貼文,批評包括他在內的報系高層,冷血無情。

「面對事情,只要想清楚就能克服,」這是從克服體力極限過程中的領悟。他決心正面迎接報業不景氣的挑戰,「在職場上要親手結束經營,心裡難接受……(談話 中斷,停頓)從《民生報》到《聯合晚報》,我不要第二次結束報紙,我不能再在我手上發生《民生報》的事,很難過啊(編按:《民生報》停刊後,項國寧曾轉任 《聯合晚報》社長)!」

如今,近耳順之年的他,除出任聯經報系旗艦品牌《聯合報》社長,還身兼報系發言人、內容發展處長與大陸事務處長等要職,扮演推動這個成立逾一甲子的報業集 團,轉型進入華文數位匯流新時代的核心要角。面對未知,就像游泳一樣,「不開始做,永遠不知道怎麼做。」雖然工作量不比擔任總編輯時少,但靠每天早泳的習 慣,展現的積極和活力,卻遠勝過十年前。

「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我進辦公室,覺得辛苦沮喪勞累……,(現在)一整天覺得有力氣與信心處理麻煩事,同樣是工作帶來的負荷,現在卻成了有意義的挑 戰。」他笑著說:「這年紀能游十公里,其他事也沒那麼難吧?」

五十七歲時,海泳十公里放棄前自問:只差一點何不挺過去

二○一○年十月,五十七歲的他挑戰馬來西亞刁曼島十公里海泳,是自我蛻變的關鍵一刻。

游到七、八公里時,他體力達極限,比賽的支援小艇就在不遠處,他只要揮手,就能上船休息,結束這困難挑戰。放棄很容易,只要自己願意,不必對誰解釋。

就在他想放棄時,突然間,「有一個神聖的聲音說,你既然已經來了,就要把它完成。」他內心掙扎,「你游了這麼遠,不挺過去,回到台灣對自己沒法交代,你為 什麼不把它做完?你真的做不完嗎?已經花這麼多力氣,只差最後一點,應該想辦法挺住做完。」最後自我挑戰,他克服放棄的誘惑,完成十公里海泳的里程碑。

面對健康、職涯的雙重挑戰,像在海中長泳,有雙腳踩不到底、體力卻耗盡的恐懼,他可以選擇退隱轉向,「如果那時退休,就像游八公里就停掉,事情不該那樣結 束,生涯不該是那樣,被畫上句點的!」

選擇面對,找到下一階段的熱情,持續戰鬥,項國寧讓原本令人惶惶不安的中年危機,成為拉開人生下半場布幕,節奏明快的勝利序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