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手机巨头成绩单:苹果三星笑傲江湖 诺基亚未出泥潭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397617.html

機廠家相繼交出2011年成績單。動盪、慘烈,兩極分化趨勢愈加明顯。

市調機構Technology Insights Research LLC高級分析師內華-喬克什說,蘋果和三星仍是贏家。諾基亞、黑莓是否一蹶不振,現在難下定論,HTC路在何方也有變數。

兩極分化

外界預測iPhone何時成為明日黃花。但2011年蘋果神話還在繼續。

蘋果2012財年首季營收463億美元,同比增長73%,淨利高達131億美元,同比增長118%。iPhone銷量達3704萬部,同比增長128%。

此前它曾被三星暫時奪去智能機一哥寶座。但第四季度iPhone 4S熱銷幫助它王者歸來。當季全球1.49億部智能手機出貨中,iPhone佔25%。

三星風頭也不錯。Juniper Research報告顯示,三星智能機份額已從2010年首季4.7%提高到目前的21.7%,成長驚人。三星已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還是蘋果最大的配件供應商之一。

其他手機廠商則命運多舛,甚至慘不忍睹:諾基亞去年第四季度營收下滑21%僅131億美元,當季淨虧達10.7億歐元,已是連續三季度淨虧。它的智能機出貨下滑31%。

摩托羅拉也不見起色。它雖已被谷歌收購,但沒能避免虧損。2011全年淨虧2.49億美元。

HTC歷經磨難。去年它一度超越蘋果成為北美第一大手機廠商,但隨後受困訴訟阻擊。財報顯示,HTC第四季度淨利下滑26%,這是兩年來淨利首次下滑。

Juniper Research數據顯示,蘋果和三星前季交替成為老大,其他廠商黯然失色,相對而言,HTC已是兩大巨頭之外唯一實現出貨量同比明顯增長的廠商。

反擊何時來?

蘋果飛龍在天,不過斷言諾基亞一蹶不振為時太早。

諾基亞Windows Phone智能機已實現約100萬部銷量。它在北美已佔據有利地形:運營商AT&T為其高端機Windows Phone Lumia 900提供了優惠購機套餐,綁定兩年可99美元買下。而iPhone和三星手機綁兩年要花199美元。運營商支持可能改變美國智能機市場規則。

而且它已獲得微軟站台。諾基亞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諾基亞收到微軟第一筆平台支持費2.5億美元,包括平台支持費和最低軟件版權承諾等費用有望達到幾十億美元。

但不確定性也明顯。中興通訊一位產品線負責人透露,每賣一部Windows Phone,中興要向微軟繳納15~20美元專利費。另一說法是,專利費達27美元/部。

相比之下,Android優勢明顯。它是免費的操作系統,即使微軟每部手機收取5美元的專利費,成本仍遠低於Windows Phone。

新品推進更令人擔憂。儘管微軟和諾基亞去年2月已達成合作,但截至目前市面產品不過3款。

冀望東山再起的還有黑莓。1月26日,黑莓的兩位聯合創始人拉扎裡迪斯、貝爾斯利分別辭去CEO、董事長職位,COO海因斯出任CEO。

開放黑莓操作系統、對外授權,已成為海因斯復興黑莓的備選方案之一。不過近期接受採訪時,他說,更期待Android和iPhone平台的用戶安全出問題,屆時用戶會再度回歸。這種期望對手出醜的思路讓人懷疑黑莓的前途,它的未來卻是蒙著一層陰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64

銀行受困實德泥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11.html

3月31日,在大連實德集團公司發佈了確認關於董事長徐明失去聯繫的內部緊急通知近半月後,有關方面正式啟動對各家銀行相關貸款的摸底工作。此前,中行、建行、民生等銀行3月15日即開始自主排查。

  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分行一位高管向財新記者透露,相關的徵信系統尚未顯示實德的債務有異常。另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透露,就在3月,交通銀行對實德有近2億元貸款一度顯示為不良,但數日後又回歸正常。業界頗為關注這次異動。目前,各方都在等待徐明本人的命運揭曉。

「起碼有80億元」

  當地銀行業高管坦承,大型商業銀行給「實德系」的貸款,多為早年貸款「倒貸」。最近幾年實德所獲新貸款大多來自各地中小銀行,「徐明出事後,各家銀行如果集體抽貸,『實德系』資金鏈很容易斷裂,屆時各債權銀行恐怕就要各顯神通了」。

  所謂「倒貸」,指的是「還舊借新」或「借新還舊」。「還舊借新」和「借新還舊」的微妙之處在於時間差,後者是明顯違規的,但企業通過其他銀行或第三方機構的拆借,就可以輕易地實現二者的轉換,規避監管要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38家銀行機構與「實德系」企業有業務往來,除「實德系」大本營東三省外,四川、寧夏、廣東、河南、江西等地金融機構 也有涉及。有當地銀行高管援引此前一段時間的貸款卡數據認為,銀行同業對「實德系」的貸款不下70億元,還不包括一些股權關係隱藏較深的企業。另一位銀行 高管則對財新記者表示,「起碼有80億元」。

  這些銀行多數並不知曉,已經有確切的消息稱,受實德委託,一家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負責企業破產業務的部門,已悄悄啟動了實德破產的前期準備程序,開始為其準備相關文書。該所相關合夥人未向財新記者透露具體方案,也未確定哪些資產將進入程序。

  部分獲知此事的債權銀行均感意外。受訪的銀行高管表示,「實德系」組織架構十分複雜,相對優質的資產都已從集團公司剝離,但集團或有負債相當高,應承擔的債務可能很大,較妥當的辦法是由政府出面進行重組,與債權銀行協商,而不是自行啟動破產程序。

各行細捋風險敞口

  隨著5月份的迫近,建行兩年前為實德集團發售的一批6億元理財產品即將到期。顯然這筆理財產品的償付已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此類產品通常為預期收益率較高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商業銀行原則上無需補償本金損失,但銀行仍然不得不權衡聲譽風險。

  知情人士透露,前幾年實德在各地大規模投資化學建材基地,建行總行曾作專項調研。結論是PVC建材市場波動巨大,實德擴張過快,「搞不好就會成 為下一個科龍」,要求大連分行壓縮相關授信,「這個原則迄今也沒有解除,否則貸款餘額就不是現在這個數」。歷年收縮後,大連分行對實德的貸款餘額在10億 元左右,且有一定抵押物。

  在國有五大行中,對實德有較高授信的還有農行。前述人士稱,目前農行對實德的貸款基本都是1998年之前發放的,後來一直在「還舊借新」,沒有新增授信。據同業透露,農行對實德的貸款餘額在10億元以上。「實德系」企業眾多, 這個數額只是保守估計。

  根據中行摸底情況,其大連分行與實德無業務往來,但江西和河南分行有少量貸款,餘額在3億-5億元,且押品相對充足。這兩家分行貸款應分別是針 對實德在河南漯河(2007年)和江西安義(2010年)興建的兩個建材產業基地。前者號稱總投資16億元,首期投資3.6億元;後者總投資12億元,首 期5億元。中行人士稱正密切關注實德情況,要求相關部門做好風險緩釋工作。

  交行大連分行早期與實德有來往,但其貸款在實德變現太平洋保險股份時大部收回。實德曾於2002年和2007年分別購得太保4.3億股和1.0667億股,獲得收益接近65億元。

  廣東發展銀行與實德業務往來不少。當地銀行高管透露,廣發銀行大連分行前行長馬彪任上,廣發銀行就給實德貸款鼎力支持。馬彪本人後曾在實德參股和控股的兩家保險公司任職。去年12月底,保監會批覆了「實德系」壽險公司華匯人壽的開業申請,馬彪即擔任公司董事長。

  據接近廣發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馬彪離開後,廣發銀行對實德貸款仍維持了一段時間。廣發銀行引入外資前作資產重整,相關貸款處置權限上收總行, 對這筆錢制定了分期還款計劃。過去三年,實德已部分償還了廣東發展銀行的早期貸款,尚未出現不良。目前貸款餘額在4億元左右,主要投向實德的化學建材業 務。不過,這些貸款只有實德的信用擔保,並無抵押品。

  吉林銀行也是實德的重要債權銀行。據同業知情人士透露,吉林銀行去年一舉對實德新增貸款10億元左右,今年原擬新增授信16億元。

  據財新記者瞭解,一家對實德貸款較多的股份制銀行已制定風險預案。按照該預案,將在實德集團有關負責人被調查正式公佈,或者進入庭審階段後,起訴實德。因為相關貸款未到期,如果其間起訴,必須要有重大的影響正常經營的事態發生。

  來自實德內部的消息稱,由於地產業務融資壓力巨大,實德已計劃把旗下多家公司持有的華匯人壽股權質押給相關機構,目前尚不清楚哪家銀行有望獲得上述股權質押。

  華匯人壽註冊資本為15億元,總部位於瀋陽,2011年12月正式開業,由瀋陽煤業(集團)公司、人和投資控股股份公司、北京富德投資公司、大 連三德投資公司、大連瑞德投資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六家企業發起,其中北京富德、大連三德和大連瑞德均為「實德系」企業。除馬彪擔任董事長外, 實德集團副總裁李秋擔任華匯人壽董事、總經理。

地產貸款間接風險

  根據財新記者瞭解,各銀行對實德的貸款大都集中在其建材主業,對2009年方浮出水面的「實德系」房地產板塊的貸款較少。

  實德涉足房地產的主要動因是大連實德工業園所在地動遷。2009年底,徐明曾向私募投資者稱,實德擁有高達3000畝的土地儲備。

  「實德系」的地產業務,一是2009年中成立並在大連、重慶、北京等地有項目公司的「天實安德」,二是當年10月與哈爾濱人和商業 (01387.HK)合資成立的盛和集團公司,註冊於開曼群島,在北京、哈爾濱、大連、瀋陽、重慶分別設有投資公司,聲稱已有土地儲備近800萬平方米, 在建項目39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

  實德希望依靠「人和」進軍地產,卻未得「天時」,2010年後,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持續加劇,從融資到銷售都受到制約,各銀行收縮房地產貸款。之後兩年裡,「實德系」基本沒有從銀行取得地產貸款,其地產融資基本以信託方式進行。

  2009年12月,哈爾濱群力新區群力第一大道土地拍賣,起價5億元,盛和第一次舉牌就叫到了18億元,震動全場。次年8月,華澳信託為盛和發 行了一筆股權投資集合信託計劃,預期收益率6.5%,募集資金21.77億元。投資期限12月-24月不等,最晚的一批將於今年8月到期。

  實德在北京的首個地產項目——亦莊經海路項目,目前全是荒草。該項目由實德旗下天實和華置業(北京)有限公司2009年12月以2.48億元競 標獲得,樓面均價僅1060元/平方米。計劃開發建設包括商業、辦公、酒店、住宅在內的綜合房地產項目,2010年6月通過中融國際信託發售了6.6億元 的一年期信託。財新記者獲悉,天實和華已找到一家外國投資顧問公司,為未開發的亦莊地塊尋找買家,但目前尚無結果。

  雖然未直接參與實德地產融資,商業銀行仍面臨兩重風險。一是貸款被挪用的風險,有分析人士認為,一些以建材產業基地名義獲得的貸款,極有可能投入到了房地產領域;二是部分土地相關的抵押物涉及違規操作。

  一位大行風險部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解釋,土地抵押可能出現的違規包括兩種,一種是土地出讓金沒有繳齊就拿到土地證,另一種是註冊資金不足。以徐明和實德的能量,先繳納少量土地出讓金,拿到土地證向銀行貸款,再將後續資金補齊的現象並不鮮見。

  大連當地一位銀行高管透露,債權銀行的貸款抵押品如果打擦邊球甚至違規操作,確實面臨一定風險。比如,有的需要多部門多層級審批才能拿到許可證 的地塊,在報批過程中,已經提前得到主管部門放行,借此獲得銀行授信支持,但如果批覆無法落實,開發就出現問題,銀行即便起訴,也往往因為自身操作瑕疵而 敗訴。

  在「實德系」之外,大連企業界也瀰漫著不安情緒。知情人士稱,中紀委調查組目前駐紮在棒棰島國賓館,調查已涉及早前大連土地出讓中的違規問題。有國有大行已在關注當地地產商的風險敞口。

PVC貸款懸置

  各家銀行貸款最為集中的,是實德的化學建材業務。過去兩年,該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但效益不佳甚至虧損。而且,這部分承債主體表面上已不在實德集團名下。

  「實德系」化建業務公司主要有三家,規模較大的是1994年成立的大連實德塑膠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實德塑膠),註冊資本11.2億元,實德集團只出資5847萬元佔5.2%,實德集團持股80%的實德投資還持股24.7%,相當於實德集團合計持有25%,不合併報表。

  第二家是1995年成立的大連實德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下稱實德塑料建材),註冊資本1.5億美元,實收資本1.187億美元,法人代表是高登國 際(香港)投資公司(下稱香港高登)的黎明偉。大連實德集團商務物流有限公司佔55%,香港高登全資持有的內地公司天實興業投資有限公司佔45%。

  第三家為大連實德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由大連實德集團商務物流有限公司持股75%,香港高登持股25%。

  徐明早把化建業務作為圈地與融資工具。實德目前有九大化建基地,產能七八十萬噸,但多年來實際產量不足30萬噸。2009年以來,實德先後興建 四個化建基地,擴張驚人,但其號稱一期產能達8萬噸的天津寶坻基地,去年銷售額約1億元,約1萬噸左右產量,根本無法達到盈虧平衡。

  實德塑膠2010年收入21.11億元,淨利787萬元,長期股權投資9億元。70億元的總資產中,其他應收款高達47.77億元。如此大量投 資形成的固定資產淨值卻只有2.56億元,扣除67.75億元負債(其中短期借款9.55億元、應付票據16.55億元),所有者權益只有3.1億元,大 大低於11億元的註冊資本。

  實德塑料建材2010年虧損5117萬元。在總資產38.77億元中,其他應收款高達23.6億元,還有5億元投向與實德業務聯繫不大的大連凡特飼料有限公司。

  上述兩家公司數十億元的其他應收款,有多少是「實德系」內部關聯交易形成的,是否流向房地產或者購買金融機構股權?這是債權人最為關心的。

  本刊記者賀信、王紫霧、陸媛、李慎、靳晴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2

銀行受困實德泥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11.html

3月31日,在大連實德集團公司發佈了確認關於董事長徐明失去聯繫的內部緊急通知近半月後,有關方面正式啟動對各家銀行相關貸款的摸底工作。此前,中行、建行、民生等銀行3月15日即開始自主排查。

  國家開發銀行大連分行一位高管向財新記者透露,相關的徵信系統尚未顯示實德的債務有異常。另一位股份制銀行高管透露,就在3月,交通銀行對實德有近2億元貸款一度顯示為不良,但數日後又回歸正常。業界頗為關注這次異動。目前,各方都在等待徐明本人的命運揭曉。

「起碼有80億元」

  當地銀行業高管坦承,大型商業銀行給「實德系」的貸款,多為早年貸款「倒貸」。最近幾年實德所獲新貸款大多來自各地中小銀行,「徐明出事後,各家銀行如果集體抽貸,『實德系』資金鏈很容易斷裂,屆時各債權銀行恐怕就要各顯神通了」。

  所謂「倒貸」,指的是「還舊借新」或「借新還舊」。「還舊借新」和「借新還舊」的微妙之處在於時間差,後者是明顯違規的,但企業通過其他銀行或第三方機構的拆借,就可以輕易地實現二者的轉換,規避監管要求。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38家銀行機構與「實德系」企業有業務往來,除「實德系」大本營東三省外,四川、寧夏、廣東、河南、江西等地金融機構 也有涉及。有當地銀行高管援引此前一段時間的貸款卡數據認為,銀行同業對「實德系」的貸款不下70億元,還不包括一些股權關係隱藏較深的企業。另一位銀行 高管則對財新記者表示,「起碼有80億元」。

  這些銀行多數並不知曉,已經有確切的消息稱,受實德委託,一家國內知名律師事務所負責企業破產業務的部門,已悄悄啟動了實德破產的前期準備程序,開始為其準備相關文書。該所相關合夥人未向財新記者透露具體方案,也未確定哪些資產將進入程序。

  部分獲知此事的債權銀行均感意外。受訪的銀行高管表示,「實德系」組織架構十分複雜,相對優質的資產都已從集團公司剝離,但集團或有負債相當高,應承擔的債務可能很大,較妥當的辦法是由政府出面進行重組,與債權銀行協商,而不是自行啟動破產程序。

各行細捋風險敞口

  隨著5月份的迫近,建行兩年前為實德集團發售的一批6億元理財產品即將到期。顯然這筆理財產品的償付已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此類產品通常為預期收益率較高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商業銀行原則上無需補償本金損失,但銀行仍然不得不權衡聲譽風險。

  知情人士透露,前幾年實德在各地大規模投資化學建材基地,建行總行曾作專項調研。結論是PVC建材市場波動巨大,實德擴張過快,「搞不好就會成 為下一個科龍」,要求大連分行壓縮相關授信,「這個原則迄今也沒有解除,否則貸款餘額就不是現在這個數」。歷年收縮後,大連分行對實德的貸款餘額在10億 元左右,且有一定抵押物。

  在國有五大行中,對實德有較高授信的還有農行。前述人士稱,目前農行對實德的貸款基本都是1998年之前發放的,後來一直在「還舊借新」,沒有新增授信。據同業透露,農行對實德的貸款餘額在10億元以上。「實德系」企業眾多, 這個數額只是保守估計。

  根據中行摸底情況,其大連分行與實德無業務往來,但江西和河南分行有少量貸款,餘額在3億-5億元,且押品相對充足。這兩家分行貸款應分別是針 對實德在河南漯河(2007年)和江西安義(2010年)興建的兩個建材產業基地。前者號稱總投資16億元,首期投資3.6億元;後者總投資12億元,首 期5億元。中行人士稱正密切關注實德情況,要求相關部門做好風險緩釋工作。

  交行大連分行早期與實德有來往,但其貸款在實德變現太平洋保險股份時大部收回。實德曾於2002年和2007年分別購得太保4.3億股和1.0667億股,獲得收益接近65億元。

  廣東發展銀行與實德業務往來不少。當地銀行高管透露,廣發銀行大連分行前行長馬彪任上,廣發銀行就給實德貸款鼎力支持。馬彪本人後曾在實德參股和控股的兩家保險公司任職。去年12月底,保監會批覆了「實德系」壽險公司華匯人壽的開業申請,馬彪即擔任公司董事長。

  據接近廣發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馬彪離開後,廣發銀行對實德貸款仍維持了一段時間。廣發銀行引入外資前作資產重整,相關貸款處置權限上收總行, 對這筆錢制定了分期還款計劃。過去三年,實德已部分償還了廣東發展銀行的早期貸款,尚未出現不良。目前貸款餘額在4億元左右,主要投向實德的化學建材業 務。不過,這些貸款只有實德的信用擔保,並無抵押品。

  吉林銀行也是實德的重要債權銀行。據同業知情人士透露,吉林銀行去年一舉對實德新增貸款10億元左右,今年原擬新增授信16億元。

  據財新記者瞭解,一家對實德貸款較多的股份制銀行已制定風險預案。按照該預案,將在實德集團有關負責人被調查正式公佈,或者進入庭審階段後,起訴實德。因為相關貸款未到期,如果其間起訴,必須要有重大的影響正常經營的事態發生。

  來自實德內部的消息稱,由於地產業務融資壓力巨大,實德已計劃把旗下多家公司持有的華匯人壽股權質押給相關機構,目前尚不清楚哪家銀行有望獲得上述股權質押。

  華匯人壽註冊資本為15億元,總部位於瀋陽,2011年12月正式開業,由瀋陽煤業(集團)公司、人和投資控股股份公司、北京富德投資公司、大 連三德投資公司、大連瑞德投資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公司等六家企業發起,其中北京富德、大連三德和大連瑞德均為「實德系」企業。除馬彪擔任董事長外, 實德集團副總裁李秋擔任華匯人壽董事、總經理。

地產貸款間接風險

  根據財新記者瞭解,各銀行對實德的貸款大都集中在其建材主業,對2009年方浮出水面的「實德系」房地產板塊的貸款較少。

  實德涉足房地產的主要動因是大連實德工業園所在地動遷。2009年底,徐明曾向私募投資者稱,實德擁有高達3000畝的土地儲備。

  「實德系」的地產業務,一是2009年中成立並在大連、重慶、北京等地有項目公司的「天實安德」,二是當年10月與哈爾濱人和商業 (01387.HK)合資成立的盛和集團公司,註冊於開曼群島,在北京、哈爾濱、大連、瀋陽、重慶分別設有投資公司,聲稱已有土地儲備近800萬平方米, 在建項目39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近300億元。

  實德希望依靠「人和」進軍地產,卻未得「天時」,2010年後,國家對房地產調控持續加劇,從融資到銷售都受到制約,各銀行收縮房地產貸款。之後兩年裡,「實德系」基本沒有從銀行取得地產貸款,其地產融資基本以信託方式進行。

  2009年12月,哈爾濱群力新區群力第一大道土地拍賣,起價5億元,盛和第一次舉牌就叫到了18億元,震動全場。次年8月,華澳信託為盛和發 行了一筆股權投資集合信託計劃,預期收益率6.5%,募集資金21.77億元。投資期限12月-24月不等,最晚的一批將於今年8月到期。

  實德在北京的首個地產項目——亦莊經海路項目,目前全是荒草。該項目由實德旗下天實和華置業(北京)有限公司2009年12月以2.48億元競 標獲得,樓面均價僅1060元/平方米。計劃開發建設包括商業、辦公、酒店、住宅在內的綜合房地產項目,2010年6月通過中融國際信託發售了6.6億元 的一年期信託。財新記者獲悉,天實和華已找到一家外國投資顧問公司,為未開發的亦莊地塊尋找買家,但目前尚無結果。

  雖然未直接參與實德地產融資,商業銀行仍面臨兩重風險。一是貸款被挪用的風險,有分析人士認為,一些以建材產業基地名義獲得的貸款,極有可能投入到了房地產領域;二是部分土地相關的抵押物涉及違規操作。

  一位大行風險部負責人向財新記者解釋,土地抵押可能出現的違規包括兩種,一種是土地出讓金沒有繳齊就拿到土地證,另一種是註冊資金不足。以徐明和實德的能量,先繳納少量土地出讓金,拿到土地證向銀行貸款,再將後續資金補齊的現象並不鮮見。

  大連當地一位銀行高管透露,債權銀行的貸款抵押品如果打擦邊球甚至違規操作,確實面臨一定風險。比如,有的需要多部門多層級審批才能拿到許可證 的地塊,在報批過程中,已經提前得到主管部門放行,借此獲得銀行授信支持,但如果批覆無法落實,開發就出現問題,銀行即便起訴,也往往因為自身操作瑕疵而 敗訴。

  在「實德系」之外,大連企業界也瀰漫著不安情緒。知情人士稱,中紀委調查組目前駐紮在棒棰島國賓館,調查已涉及早前大連土地出讓中的違規問題。有國有大行已在關注當地地產商的風險敞口。

PVC貸款懸置

  各家銀行貸款最為集中的,是實德的化學建材業務。過去兩年,該業務規模不斷擴大,但效益不佳甚至虧損。而且,這部分承債主體表面上已不在實德集團名下。

  「實德系」化建業務公司主要有三家,規模較大的是1994年成立的大連實德塑膠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實德塑膠),註冊資本11.2億元,實德集團只出資5847萬元佔5.2%,實德集團持股80%的實德投資還持股24.7%,相當於實德集團合計持有25%,不合併報表。

  第二家是1995年成立的大連實德塑料建材有限公司(下稱實德塑料建材),註冊資本1.5億美元,實收資本1.187億美元,法人代表是高登國 際(香港)投資公司(下稱香港高登)的黎明偉。大連實德集團商務物流有限公司佔55%,香港高登全資持有的內地公司天實興業投資有限公司佔45%。

  第三家為大連實德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由大連實德集團商務物流有限公司持股75%,香港高登持股25%。

  徐明早把化建業務作為圈地與融資工具。實德目前有九大化建基地,產能七八十萬噸,但多年來實際產量不足30萬噸。2009年以來,實德先後興建 四個化建基地,擴張驚人,但其號稱一期產能達8萬噸的天津寶坻基地,去年銷售額約1億元,約1萬噸左右產量,根本無法達到盈虧平衡。

  實德塑膠2010年收入21.11億元,淨利787萬元,長期股權投資9億元。70億元的總資產中,其他應收款高達47.77億元。如此大量投 資形成的固定資產淨值卻只有2.56億元,扣除67.75億元負債(其中短期借款9.55億元、應付票據16.55億元),所有者權益只有3.1億元,大 大低於11億元的註冊資本。

  實德塑料建材2010年虧損5117萬元。在總資產38.77億元中,其他應收款高達23.6億元,還有5億元投向與實德業務聯繫不大的大連凡特飼料有限公司。

  上述兩家公司數十億元的其他應收款,有多少是「實德系」內部關聯交易形成的,是否流向房地產或者購買金融機構股權?這是債權人最為關心的。

  本刊記者賀信、王紫霧、陸媛、李慎、靳晴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3

郭台銘陷夏普股價暴跌泥潭 投資浮虧近七成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8/wNNDE5XzQ5MzQwNQ.html
者證實,該公司與鴻海集團之間的入股協議內容沒有改變,仍按此前的方案執行。

在夏普否認之前,郭台銘釋放出「夏普股價持續重挫,主動提議鴻海集團可重新議價入股」的信息,雙方在這一問題上截然不同的表態讓外界懷疑在現實利益面前,合作關係出現分歧。

「百年老店」股價暴跌

今 年,夏普將迎來公司100週年,不過這家「百年老店」正受到日本市場的「六重苦」(日元升值、法人稅率、自由貿易協定、勞動限制、環境限制、電力不足)。 在這一經營環境下,夏普坦言對新型商業環境與市場的應對能力和反應速度都存在著不足,而且在日本市場以外的全球市場也沒能發揮出該公司的長處。

在今年3月雙方達成的協議中,鴻海同意按每股550日元(約7美元/股)的比例,以670億日元(約8.5億美元)換取夏普約10%的股權;而截至昨日上午收盤,夏普股價跌破180日元。鴻海集團所持10%股份,大幅縮水接近70%。

郭台銘再也坐不住了夏普股價不僅使其巨額入股資金打折,還直接拖累了鴻海的股價。夏普發佈今年第二財季季報後,當日鴻海股價跌近80元新台幣,鴻海集團旗下鴻海、鴻準、奇美電、廣宇、建漢等公司單日市值共跌去近475億元新台幣。

有消息稱,郭台銘近日一直在日本斡旋,而「雙方達成重新議價的共識」後,鴻海立即發佈了這一穩定股價的「利好」消息。

從 昨日夏普給本報記者的回覆來看,雙方在這一問題上仍舊存在分歧,「協議沒有改變」成為夏普統一對外的口徑,而對於這一表態與郭台銘釋放的信息 相左,夏普則拒絕給予回應。消息還稱,鴻海方面還透露,如果夏普願意出售更多股份的話,鴻海樂意協商。郭台銘則公開表示,預計最晚在明年3月31日之前會 有結果。

日企復甦之路仍然漫長

事實上,處在扭虧關鍵期的夏普,急需鴻海的資金注入。業績報告顯示,2012年4月~6月,夏普公司最終財政赤字為1384億日元(約合13.6億美元),公司計劃削減5000個職位,約佔全球員工總數的9%,這將是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首次大規模裁員。

夏普中國方面則向本報記者強調,夏普預計通過地產地銷的深度開發和中小型液晶面板事業的擴大等,實現今年營業額同比10%以上的增長。

而部分日本企業的轉型已初見成果。松下、東芝、三菱電機、日立、NEC幾家日本企業2012年第一財季(4~6月)的業績報告均有回暖跡象,但外界認為,日本電子企業復甦之路仍然漫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80

數百退休外交官深陷集資泥潭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753

十年來,外交部數百位離退休幹部陸續捲入一起新綠源公司導演的非法集資案中。以回扣和高額利息為誘惑,在老幹部顧問團的協助下,新綠源從外交部人員中吸納了1.5億元巨資。隨著新綠源法定代表人張倬銘的被抓,這個危險的遊戲宣告結束。

去過十幾個國家的前外交部官員劉志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一時的糊塗和貪念,在退休後捲入一場血本無歸的非法集資騙局中。

2007年,劉志容先後向一家名為新綠源的公司投入55萬元,月息最高達6%。該公司號稱在國內外擁有6座礦山、上千畝林地,還計劃在納斯達克和香港上市。然而進入2008年後,劉志容再也沒有收到合同約定的利息,更遑論退還本金。

新綠源配備了一個由多位中國前駐外大使領銜的豪華顧問團。在共處多年的同事推介下,劉志容並沒有實地考察所謂的礦山和林地,就篤定地把錢投了出去,「總覺得有那些金光閃閃的名字擔保,身邊很多退休老同志也都在投,應該沒什麼問題」。

2013年10月,投資者吳文茹參加了中紀委督察組(中央群眾路線教育督導組)專門針對這起集資事件召開的一個會議,至此才得知,這是一起令外交部數百位離退休幹部受騙上當的非法集資案件,投資人中不乏司級以上的外交官。

2012年,新綠源的法定代表人張倬銘被抓捕歸案並被提起公訴。相關卷宗顯示,該案涉及1700多位投資人,涉案金額2.6億元,遍及北京、天津、山東聊城、河北石家莊等地,其中外交部的涉案金額就有1.5億元。

2013年3月,看守所中的張倬銘給「尊敬的諸位大使及投資人」寫了一封信,希望大家能聯名為他求情,承諾取保候審後以三年為限還清所有欠款。截至今日,該案尚未一審。

六座礦山的故事

「那麼多身為公司顧問的大使去看過,應該錯不了。」

劉志容是在三個同事相繼推薦後,才開始對新綠源動心的。2007年初,劉氏夫婦前往新綠源當時的辦公室瞭解投資詳情。辦公室設在毗鄰北京東長安街的王府世紀,「佔了整整一層,很氣派」。

在厚厚的五六本投資人名冊上,劉志容看到了很多認識的同事名字,甚至包括一些久聞大名的大使,於是當場拍板先投5萬元。2007年4月又追加到35萬元,並簽署了一份一年期的「合作開採建設礦業基地合同」。

名為「合作採礦」,但在劉志容向南方週末記者展示的合同原件上,從頭至尾都沒有提到要開採的是什麼礦、位於何地。接待劉氏夫婦的王荊梧聲稱公司實力雄厚,在國內外擁有六座礦山——緬甸1個,四川1個,蒙古2個,云南1個,重點介紹了緬甸氧化鋅礦場,還拿出了四川涼山州金陽鉛鋅礦採礦權證,有效期至2010年。

王荊梧生於1942年,比劉志容年長,退休前是北京一所小學的校長。事發後,另一位投資人、外交部前任幼兒園園長袁層女才從教育系統的表妹處得知,10年前王就曾以非法經營罪被判刑一年六個月。

在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三十多位投資人中,多數人認定這份合作採礦合同主要的投向還是緬甸的氧化鋅礦。2006的一份「新綠源集團簡報」中寫著這樣一段話:「2005年12月25日張倬銘董事長及三位顧問(張真、齊治家、周安榮)一行四人到緬甸,通過使館拜訪緬甸政府各有關部門的領導,並對鋅礦做實地考察。駐緬甸使館管大使和兩位參贊接見並宴請了集團公司一行四人,並通過使館照會以及私人關係使集團公司代表順利拜訪了鐵道部長、礦業部總局局長及礦業部有關領導,答應並簽署了我們提出的鋅礦開採所需要的保障條件。」

「有外交部牽線搭橋,還有那麼多身為公司顧問的大使去看過,應該錯不了。」這份簡報給劉志容吃了一顆定心丸。

2007年10月,35萬元的半年利息如期發放後,新的投資項目再次出現——三個月的純借款,利息18%。劉志容提前支取了放在另一家公司利息只有5%的20萬元,再次入局。

劉志容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張倬銘已經窘迫到甚至無力償還自己的房貸:南方週末記者在匯法網上查詢到一份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判決書顯示,2004年張在北京市朝陽公園附近買了一套京達國際公寓的房子,貸款532萬元。但正是自2007年10月起,他再也沒有按月償還過貸款,2008年北京農商行將其告上了法庭。

2006年,新綠源公司的辦公室在「氣派」的王府世紀大廈7樓,月租金16萬元。2008年4月,辦公室搬到了金寶街梓峰大廈3028房間,月租金1.5萬元。外交部人員集資部辦公室搬到方莊1號院5號樓305房間,月租金3000元。如今,上述地點均已難覓新綠源蹤影。

豪華顧問團登場

二十餘人的顧問團中,司級以上退休老幹部佔了一半。

現年75歲的前任駐美領事袁信奉起初也懷疑過新綠源公司和張倬銘。2006年第一次投資5萬元時,他問前駐牙買加大使俞明生,「新綠源會不會是詐騙公司?」

得到的答覆是否定的,「俞明生說他們有礦山,還有個做防偽印章的公司,保證不會出事」。俞明生是他的投資介紹人,還是潮汕老鄉,跟他是上下樓的鄰居。俞明生的另一個身份是新綠源公司的顧問。南方週末記者致電俞明生,但他拒絕接受採訪。

根據上文提到的同一份簡報,新綠源集團2005年發生的一件大事就是聘請了二十多位外交部退休老幹部當顧問,目的是「提高集團知名度,增加國際合作機會」。

「國際合作機會」很快就有了,張倬銘一行順利見到了緬甸礦業部官員,並提出了承包一座總價值百億元的鋅礦的申請;「集團知名度」至少在外交部內部也提高了,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外交部投資人一致表示,這些金光閃閃的名字,一度讓他們對新綠源「深信不疑」。

顧問團的名單很長,包括外交部前部長助理、前聯合國副秘書長、前禮賓司司長、前駐牙買加大使等等。二十餘人的顧問團中,司級以上外交官佔了一半,陣容堪稱豪華。

新綠源在外交部系統的業務開展,早在顧問團成立之前就開始了。2003年,外交部家屬丁九蓮就從另一個司級幹部的家屬那裡聽說了這個高息投資項目。轟炸式的動員持續了兩三年之後,依靠退休金生活的丁九蓮拿出了5.5萬元,「她說她自己也投了不少錢,拿到了利息,還說回扣也不要了留給我」。不過,大多數投資人的入局節點還是在顧問團成立之後。

「回扣」是新綠源集資事業的發動機。從最初的每介紹一單獎勵500元,發展到後來按照投資額的2%提成,「新綠源」像病毒一樣在芳城園小區的10號、11號樓之間傳播開來,毗鄰南二環的這兩幢樓是最早的一處外交部職工分房。

後來,當新綠源資金鏈條斷裂之後,不少投資人遷怒於顧問團,認為他們拿了大筆的回扣和工資,還經常被請去吃喝玩樂。顧問之一、駐阿爾巴尼亞第九任大使郗照明覺得很委屈,「我們不拿工資的,回扣則是人人都有,不只是給顧問」。

2005年接受了新綠源的顧問聘任後,郗照明曾經去看過位於山東萊州的一個大理石礦。發現項目確實有,但是只有七八名員工和一輛吉普車,設備也很簡陋,和張倬銘此前所講的落差很大。郗照明當時就提出了質疑和風險提示,但他覺得張倬銘這個人不完全是詐騙和忽悠,還是在搞實業,這一個失敗了,下一個或許能成功。

接下來的三年中,新綠源的項目一個接一個頻繁登場,錫礦、煤礦、金礦、林地甚至防偽圖章,但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項目最終幾乎都沒有成功。

在2008年之前,高額利息始終都能兌現。「為什麼?現在看來不是來自項目的收益,而是拆東牆補西牆。」在向南方週末記者回憶新綠源時,郗照明多次表示「很難堪」,被一個初中文化、現在看來也沒什麼本事的人忽悠了。「其實對他不是很瞭解,也沒有專心致志地一查到底,因為每半年還能拿到利息,人總是避免不了私心和貪慾」。

加入顧問團時,郗照明的目的是監督和幫助——監督錢的流向,幫助項目的發展,他遺憾的是沒有做好,「我們也是投資人,現在也是受害人,也希望能多拿一些本金回來」。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另外兩位顧問團成員,但他們以案件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為由,拒絕了採訪。

張倬銘的生意

「為了買集資房,大家紛紛向新綠源要求抽回本金,他們卻拿不出錢來,我才意識到他們的資金鏈已經出問題了。」

時至今日,張倬銘其人其事,在受騙上當的投資人那裡,依然是模糊的。即便是身為顧問的郗照明,也說不出張倬銘過去做過什麼,後來怎麼介入了外交部系統。2008年資金鏈條斷裂之前,大多數投資人甚至沒有見過張本人。

東城區檢察院的起訴書提供了張的一些基本身份信息,1967年出生,戶籍在廣東省中山市,初中文化。

在北京,張的名下曾經有三家公司——註冊於1995年的新綠源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註冊於1999年的北京金興通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及註冊於2001年的北京中林綠源種苗有限公司。註冊資金分別為5300萬元、1200萬元和1000萬元。

北京工商局主辦的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新綠源和中林綠源兩家公司的營業執照都處於被吊銷狀態。仍然處於開業狀態的,只剩下金興通汽車公司這一家。南方週末記者電話金興通問及張倬銘其人時,一位工作人員先是說張不在,另一位員工隨後說「不知道他是干什麼的,只是聽說過這個名字而已」。

在2005年底顧問團成立並激發外交部系統的集資高潮之前,張倬銘和新綠源的活動已經散見於山東聊城、河北石家莊以及北京的其他單位。

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書顯示,2005年上半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02工廠的退休工人馬小秀就陸續向新綠源和中林綠源出資21萬元,用於購買原始股。新綠源承諾,若18個月後登陸美股失敗,將退還股金並支付10%的年收益。結果自然是馬小秀竹籃打水一場空。

3年後的2008年,同樣的一套說辭用在了外交部退休老幹部投資者身上。對前來索要投資本金的人,新綠源試圖說服他們將錢轉成原始股,並強調已經購買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的殼,正在籌划去香港和美國上市。

丈夫退休前做到外交部司級幹部的鄧東蓮沒有接受轉股的建議,除了逐漸滋生的不信任情緒,更重要的是,鄧東蓮急需抽出本金去買外交部剛剛蓋好的集資房「和諧雅園」。

自2006年開始,鄧東蓮已先後投入了18萬元,幸運的是,她最終收回了8萬抵扣款,將損失降低到了10萬元。

鄧東蓮並沒有直接拿到8萬元現金,而是從新綠源取到一張寫明抵扣房款的紙條,交給了外交部會計,隨即得到已繳款的確認。

「為了買房,大家紛紛向新綠源要求抽回本金,他們卻拿不出錢來,我才意識到他們的資金鏈已經出問題了。」和鄧東蓮一樣,很多投資人覺得,買房最終導致了新綠源的資金鏈斷裂。

報警還是繼續相信張倬銘?2008年之後,外交部這些退休幹部們面臨這一艱難的抉擇。2008年4月,張倬銘終於出現在投資人強烈要求召開的會議上,解釋說公司準備出售四川的一個礦,好給大家還錢。「我們出價6000萬,人家還價3000萬,我們會爭取多賣些錢。」這是大多數投資人第一次見到張本人。

此後,袁信奉還曾經在重慶飯店堵到過張倬銘。張當時在請顧問團吃飯,讓他們繼續說服大家,允許他們繼續經營下去。幾番激烈的言辭交鋒下來,袁信奉當時還是選擇了相信張,「張倬銘信佛吃素,人很瘦,頭上似乎有光環」。

儘管早在2005年就擔心過張倬銘拆東牆補西牆,郗照明至今仍然覺得要是不急急忙忙走法律程序就好了,「2012年他還在弄一個金礦,2013年就能有收益了,可惜有一部分投資人等不及了,但這樣最後可能一分錢也拿不回來;走不走法律程序,投資人的意見也不統一」。

郗照明至今仍然寄予厚望的金礦,位於甘肅省瓜州縣。根據網上一篇媒體報導和張倬銘本人向投資人的陳述,金礦的介紹人洪振石當時是長春市人大代表,拿著原礦主瑞豐礦業的轉讓合同找到了張倬銘,建議合夥入股開礦。張倬銘沒有想到的是,這份轉讓合同是洪振石用虛假的公司公章簽下的。

2009年,原礦主沒有收到賣礦的錢,張倬銘沒有拿到金礦的開採權,兩人聯合向瓜州公安局報了案。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顯示,張倬銘妻子王嘉君和洪振石還曾經聯合成立了一家公司,王作為法人代表投資510萬元,股東洪振石投資490萬元。

最終,一些投資人沒有經過集體協商,也沒敢讓別的投資者知道,就自發報了警。劉志容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7月,劉志容拿著合同、銀行轉帳單、新綠源公司的宣傳材料等證據來到豐台區東鐵匠營派出所報案,得知早已有人報案,北京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察處第三大隊統一負責偵查處理。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了北京市經偵處負責此案的賈磊警官,相關的採訪請求被轉至北京市公安局新聞處,目前尚未得到回覆。

對於2013年北京東城區檢察院認定的張倬銘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俗稱非法集資),堅持要走法律程序的投資人們覺得定罪太輕。

「除了非法集資,張倬銘還涉嫌合同詐騙。前者量刑不能超過十年,後者沒有量刑限制。」劉志容認為張倬銘和新綠源完全符合刑法第224條對合同詐騙的描述——「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應被訪者要求,劉志容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87

深陷光耀地產債務泥潭 *ST新都前景堪憂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6/3980495.html
在鼓裡被大股東和原董事長「拖下水」後,*ST新都(000033.SZ)的噩夢至今沒有結束。

*ST新都昨日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光耀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光耀地產)因欠款逾期未還,6月24日被判向債權人償還借款本息合計1.63億元。而作為擔保方之一,將承擔光耀地產不能清償債務的二分之一,金額超過8100萬元。

對*ST新都來說,此並非頭一遭,包括上述糾紛在內,其捲入和光耀地產、原董事長李聚全有關的類似案件,目前已達8起,金額4.1億元以上,其中被法院判令承擔償還責任的超過1.3億元。

按照深圳中院判決,*ST新都償還之後,可向光耀地產、李聚全追討。不過目前兩者似乎都無力償還。*ST新都表示,上述擔保未經決策程序,屬於無效擔保。

深陷光耀地产债务泥潭 *ST新都前景堪忧

深陷大股東債務泥潭

*ST新都披露,2011年3月29日,光耀地產以2%的月息向張文勳借款1.3億元,使用期限三個月,由*ST新都等十家關聯企業提供擔保。當年6月底,雙方又將期限延長到2012年4月30日。但借款到期後,光耀地產一直沒有償還。2012年12月18日,張文勳向深圳中院起訴,並在次年8月31日開庭審理。

今年6月24日,*ST新都收到深圳中院出具的民事糾紛判決書,光耀地產自判決生效起十日內,向張文勳歸還借款本金1.3億元、利息3337萬元及逾期利息、違約金。按照深圳中院判決,作為擔保方之一,光耀地產上述債務中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將由*ST新都承擔,如果未在指定時間內償還,將加倍支付延遲期間利息。這意味著,上述債務中的8168萬元由*ST新都償還。

這不過是*ST新都債務中最新的一筆。今年4月,為大股東光耀地產違規擔保事件曝光後,類似債務陸續暴露。據*ST新都披露,就在此前的6月23日,由於借款逾期未還,*ST新都原董事長李聚全已被判決向債權人葉國權償還借款本金1500萬元及相應利息。而在2月19日,因同樣的原因,光耀地產已被判令向債權人周勃償還借款本金6000萬元、利息和逾期利息合計2354萬元。在這兩筆債務中,*ST新都作為擔保方,同樣要承擔其中不能償還部分的50%。加上前述最新增部分,*ST新都承擔賠償責任的債務已經超過1.3億元。

而類似債務至少還有4筆。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1月和2012年4月,*ST新都分兩次向自然人舒鵬程借款3200萬元;2011年3月、7月,光耀集團、瀚明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向周瑞坤、王沛雁借款3000萬元。截至目前,除了已償還300餘萬元外,其他均未償還,處於債權人已起訴尚未判決的階段,但其位於深圳羅湖區春風路的新都酒店大樓和文錦花園房產已被查封。

而*ST新都公告則稱,上述行為系李聚全及光耀地產私下行為,其董事會從未就上述借款進行過審議,財務報告也從未反映過該筆借款,對案件亦不知情。

光耀地產負債纍纍

在上述與光耀地產、李聚全有關的八筆債務中,只有一筆6000萬元的違規擔保明確無須*ST新都承擔法律責任。

根據深圳中院判決,在償還上述光耀地產、李聚全二分之一不能清償債務後,*ST新都有權向前兩者追償。

而實際上,李聚全早已債務纏身。2007年,潤旺礦產品貿易(深圳)有限公司(下稱「潤旺公司」)實際控制人對外欠借款2100萬,2010年仍未能償還,導致80%股權被法院查封。此後,潤旺公司引入一家第三方公司償還欠款,得以解除股權質押,但到2012年,潤旺公司須向其支付5200萬元。

從表面上看,李聚全的借款糾紛與*ST新都並無瓜葛。但實際上並非如此,2010年,為了借殼上市,郭耀名從潤旺公司手中收購了瀚明投資100%股權,從而間接持有*ST新都13.83%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並承擔了5200萬元債務。

深圳信用網記錄顯示,因債務糾紛訴訟失敗,光耀地產有兩筆債務糾紛被強制執行,金額分別為7000萬元和1080萬元。

廣東揭陽中院2013年10月的一份裁決文書顯示,2012年光耀地產原子公司光耀集團向林某、張某分別借款1億元和1.2億元,到期後未償還被起訴,並被法院強制執行。而據最高法院網信息,就在6月22日,光耀地產又有4000萬元借款本金、2513萬元罰息被立案執行。此外,光耀地產還有兩筆共約3億元信託融資即將到期。

5月9日,郭耀名接受採訪時曾稱,自2010年收購*ST新都時,從原大股東處承接一筆債務後,就深陷民間借貸不能自拔,規模高達15億元。而光耀地產如今顯然無力還款。在償還之後,如何追討,也將成為擺在*ST新都面前的一大難題。

前景堪憂股東拋售

對經營困難且資金非常緊張的*ST新都來說,上述債務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ST新都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賬面貨幣資金僅有5515萬元,僅為上述要清償債務的47%左右。如何籌集資金,將成為擺在該公司面前的首要難題。

與此同時,其經營狀況也愈發艱難。今年一季度,*ST新都實現營業收入1922萬元,同比增長22.8%,但同期淨利潤卻虧損580萬元,同比下降19.11%,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則虧損635萬元。若法院判決最終執行,必將對其業績產生極大影響。

對於法院已判決借款糾紛,*ST新都稱,公司對此不知情,且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是違反規定程序的無效擔保,將在規定期限上訴,但光耀地產及其他有效擔保方不能履行的償還責任無法確定,無法確認應承擔其中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的具體金額,尚難判斷此事對公司長期利潤的影響。

違規擔保事件被立案調查、受大股東拖累接連負債、股票被「*ST」等接踵而來,引起了*ST新都股價持續震盪,目前徘徊在4.7元左右。在此情況下,有股東已經拋售所持股票。公告顯示,5月8日和6月18日,*ST新都股東桂江企業有限公司以4.16元和4.43元的均價,分別減持了35萬股和80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38

日本:昔日深陷"通縮”泥潭 如今領跑全球通脹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1767

日本通脹即使不能說領跑世界,至少也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的領頭羊了。 如圖一所示,日本是最近幾個月唯一一個CPI大幅高於2%的主要經濟體,而歐元區則瀕臨通縮風險。 (圖一:中國、歐元區、美國、日本CPI同比增速) 日本完成了從十余年的“通縮”到通脹領頭羊的角色轉換,與日本央行實施大規模量化寬松(QE)政策密不可分。安倍晉三去年當選日本首相後,公布了“三支箭”計劃,以推動長期止步不前的日本經濟實現發展。  在“安倍經濟學”的指導下,“三支箭”計劃相繼射出,包括了實施大規模的QE,財政刺激政策和旨在增強日本競爭力的結構性改革。 先行實施的量化寬松和財政刺激政策產生了一定的效果。日本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增長6.7%,盡管有分析認為這是日本民眾在4月1日上調銷售稅之前狂熱購物促成的。 (圖二:日本GDP季度) 據高盛分析師Naohiko Baba(曾在日本央行任職19年)的一份報告,自2013年安倍“第一支箭”——量化寬松實施以來,日本央行買入了約70%新發行的日本政府債券。 結果,日本債務與/GDP比攀至了世界第一,而日本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則急劇膨脹。 (圖三:日本央行:持有日本總資產) (圖四:日本公共債務居世界首位) 摩根大通日本首席經濟學家Masaaki Kanno本月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日本通脹可能需到2016年或2017年才能達到2%。 不過,即使日本通脹達到2%,也會給日本銀行帶來額外的麻煩。 Kanno表示,當前日本正在進行債務貨幣化。債務貨幣化是指,央行通過實施QE買入並持有政府債券至到期。待債券到期後,央行從政府手中取回本息。 實際上,債務貨幣化幾乎就是讓政府免費借錢。由於日本央行幾乎是唯一買家,因此即使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日本政府也能成功出售日本政府債券(JGBs)。 一旦日本央行釋放縮減購債規模的信號,債券市場可能會消極應對。不過,Kanno認為,只有當通脹率達到2%時,日本央行才會釋放縮減的信號,“所以(屆時)絕對沒有人為買收益率只有0.6%的JGBs。” 如果低收益率債券賣不出去,日本政府只有被迫擡高借錢的成本。 日本總務省7月25日公布,6月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3.6%,盡管較前值3.7%有所放緩,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增長3.5%。目前,日本央行是否會就此采取行動仍有待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887

德意誌銀行:深陷泥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38

deutsche-bank-header

德意誌銀行可謂泥潭深陷:永無止休的美國巨額罰單,更嚴苛的資本監管要求,大本營——歐洲經濟停滯,大宗商品市場一蹶不振。這一切都令德銀前景黯淡,並反映在其低迷的股價之上。

盡管今天的德銀還沒有成為一個悲劇,但處境確實堪憂。

首先是盈利能力堪憂。2013年,總資產高達1.6萬億歐元的德銀實現凈利6.81億歐元,資產回報率僅0.04%。德銀股價僅凈資產的0.6倍,只有摩根大通、高盛等美國競爭對手近1/2 的水平。

screenshot 2014-11-02 12.08.01

(市凈率:德銀、花旗、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

以有形資產計,德銀是歐洲第三大銀行;若以市值計,德銀僅是歐洲第十三大銀行。

FICC受挫

德銀從德國本土銀行轉型為全球大型投資銀行已有25個年頭。期間,它進入了債券、貨幣和商品交易領域,即業內人士所謂的固定收益業務(FICC)。進入FICC領域後,德銀為企業客戶們提供包括發行債券、對沖外匯匯率等服務,尤其是為德國的中型企業服務。

進入全球資本市場,也給了德銀開展自營交易的機會。在自營交易大繁榮的年代里,德銀賺的缽滿盆滿:股價兩倍於有形凈資產的價值。

然而,在今天,龐大的FICC業務似乎成了銀行們的負擔。FICC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越高,銀行的股價越低。據波士頓咨詢公司,整個銀行業來自FICC的利潤都在萎縮,2009年為2000億美元,但是今年連1000億美元都沒有。

包括瑞銀和巴克萊銀行在內的歐洲銀行都在逐漸退出FICC領域。然而,德銀堅持認為銀行需要保留FICC業務以便更好地為企業客戶服務。德銀聯席CEO Anshu Jain的個人情感因素或是德銀堅守FICC的原因。Anshu Jain傾註了10余年的心血,建起德銀的FICC帝國。

2013年,投資銀行業務貢獻了德銀320億歐元營收中的140億歐元。然而,這一業務也在掙紮中生存。過去兩年中,德銀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在逐季下滑。不過有些問題是世界四大投資銀行(按營收衡量,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和德銀)共有的。

screenshot 2014-11-02 12.08.14

(投資銀行業務收入:德銀、花旗、摩根大通、高盛和美國銀行)

由於利率低迷且穩定,債券和外匯市場格外平靜。交投清淡,客戶調倉換券的需求不足,銀行很難從客戶手中賺到錢。況且德銀還身處於經濟低迷的歐洲(德銀10萬員工中70%在歐洲),企業貸款和配置風險資產的意願不強。

天價罰單

另一個讓市場擔憂的問題在於,德銀常常收到監管者開出的罰單,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德銀已經先後為各種各樣的法律訴訟和調查支付了45億美元,並且計提了41億美元準備金。

摩根士丹利預計,德銀在2016年還需支付50億美元的罰款。

更嚴苛的監管

為防範金融危機再次爆發而實施的新監管規則成為了全球性銀行的枷鎖。

包括沃克爾法則、巴塞爾協議III在內的新監管規則要求銀行們擁有更多股東權益以及緩沖資本,以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這意味著銀行的融資成本在增加,尤其是對於像德銀這樣的“系統性重要”銀行。

監管新規調整了銀行的最低杠桿率,要求銀行為所持有的資產留下足夠的緩沖資本,無論資產的預期風險如何。這一要求對於歐洲銀行的負擔尤為沈重,因為一直以來它們比美國同業持有著更多的資產,但是這些資產的風險又比美國同業的風險要小。德銀的杠桿率為3.2%, 略高於巴塞爾協議III所要求的最低3%的杠桿率。 相比之下,美國的競爭對手們做的要好很多,即使以歐洲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德銀的杠桿率也很落後。

rtxzxjl

聯席CEO Jain本周承認,“訴訟、監管,應對這些比我們想象的更具挑戰。”盡管由於市場波動增加,三季度FICC收入好於預期,但是進一步為罰款計提準備金導致德銀三季度出現了虧損。

從下周開始,監管德銀的機構就要從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轉換成歐洲央行了。BaFin一直被認為是不願對德銀下手的盟軍,而歐洲央行恐怕不會如此。

此外,明年起,德銀還將面臨美國政府的進一步審查,因為該國對內資銀行實施的監管規則將拓展至大型外資銀行。

對德銀來說,尤為不幸的是,監管的矛頭很多都是沖著FICC而來的。自營交易現在在很多地方或是被禁止或是遭受了嚴格限制而萎縮。衍生品交易等利潤豐厚的業務則被迫需在交易所進行,杠桿大幅降低。與此同時,從資本類別到資本總量,監管者對參與IFCC業務的資本要求特別嚴苛。

德銀堅守了債券交易業務,表明它實際上是在賭FICC業務上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周期性的。這是個不錯的選擇。歐洲央行已經作出刺激市場的承諾,將從大型投資銀行購買資產支持證券(ABS)。

其他選擇

然而,德銀的其他選擇並不多。德國零售銀行市場高度分散,大大小小的國有銀行打壓著零售利潤。2013年,德銀在德國的零售業務收入100億歐元,市場份額僅11%。

相比之下,巴克萊銀行有著利潤豐厚的國內零售市場,信用卡業務也在盈利。瑞銀則註重於資產管理,而且這一直是它的強項。德銀2012年曾嘗試放棄資管部門,不過隨後反而加大了在資管業務上的投資。包括貿易融資在內的業務也都有可靠的盈利,但是更嚴格的監管壓低了利潤。

在FICC領域拼,需要有規模:大塊的利潤通常落入最大的兩到三家銀行之手。FICC在技術和合規上需要大量的投資(德銀僅在美國就花費了10億美元,雇傭了500名新員工),只有行業巨擘方可更加輕松地消化這些沈沒成本。

但是德銀相對薄弱的資產負債表會限制它進行這樣的投資。盡管德銀在今年6月和去年通過增發融了85億和30億歐元,但是這些資金很快會被罰款和運營成本上漲所吞噬。

rtx16573

重塑輝煌?

在那些光輝歲月里,德銀的每股盈利曾經達到7歐元,但是去年僅0.67歐元,市場擔心它是否能再維持每年0.75歐元/股的分紅。

過去兩年的兩輪增發使得德銀原有股東的股份遭到了稀釋,在不太可能再次增發的情況下,德銀通過剝離資產改善資本率:相較於2008年雷曼倒閉之前,德銀剝離了6億美元的資產。德銀高管還表示,總是能發現更多可以剝離的資產的。

然而,即便如此,德銀仍然無法讓市場對其杠桿率釋懷,而且還引發了市場的另一種擔憂:德銀在打擊所有可能賴以複興的業務。例如,德銀大幅削減了日本股票的交易,並且跟隨其他大銀行從大宗商品領域撤出。

有些人發現德銀可能在啟用一種新模式:承受更多風險。他們認為德銀開始通過購買風險更高的資產(或者發放風險更高的貸款,例如給地產開發商發放貸款)刺激利潤增長。它開始向資信較差的私營公司發放貸款,而2008年它曾在這一領域吃過虧。

不過,到目前為止,德銀的方法還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同。按市值計算,德銀位列全球第三十六大銀行。除了德銀和另一家銀行外,自2012年初以來,其余三十四大銀行的股價都在上漲。

不管怎麽樣,如果監管者不再對資本要求實施更加嚴苛的監管,同時市場重新回到對大銀行們有利的位置,德銀仍然可能再次創造輝煌。

分析師們預計,德銀最早可能在2016年實現60億歐元的凈利,接近2007年前那些光輝歲月的盈利水平。他們表示,如果德銀能堅持到那個時候,其股價可以凈資產價值交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707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債券大佬30億深陷烏克蘭泥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51

571143-System__Resources__Image-632265

被譽為“白衣騎士”的知名債券基金經理哈森斯塔伯(Michael Hasenstab)在烏克蘭國債上半年巨虧30億美元,顯示了抄底這種事的風險真的很大。

哈森斯塔伯管理的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去年陸續購買了70億美元的烏克蘭國債,這些國債的價格最近半年來幾乎腰斬,因烏克蘭東部戰爭持續,且政府財務狀況惡化。

20150201_UKR1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收益率下降,相關不確定性凸顯出的背景下,新興市場投資者面臨著挑戰。許多新興市場投資者都希望購買冷門資產以獲得高回報。哈森斯塔布對烏克蘭作出押註,他大約擁有一半的烏克蘭國債,是該國最大私人債權人。

彭博社報道稱,烏克蘭必須在未來三年時間里償還140億美元的海外債務。這一數字幾乎相當於其75億美元國際儲備的一倍。與此同時,烏克蘭經濟則陷入了雕敝的境地。政府官員預測,繼去年下滑7.5%以後,今年烏克蘭經濟將再度下滑4.3%。與分裂勢力之間的軍事沖突自去年4月份開始以來已經奪走了5000多人的生命,導致該國東部多數地區的企業都陷入了混亂狀況。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除此前承諾向烏克蘭提供的170億美元援助外,烏克蘭將需要再借貸至少150億美元,才能避免債務違約。

此外,上周華爾街日報傳出消息稱烏克蘭已經聘用投資銀行拉紮德協助該國與外國債權人就高達200億美元的債務進行重組協商。

不過哈森斯塔布認為烏克蘭的危機只是短期現象,烏克蘭的長期潛力是很可觀的。他去年四月時表示,“那里有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人力資本和農業補助,而且烏克蘭雄踞歐洲和東方國家之間,無論在地理位置還是地緣政治方面來說都擁有戰略性的重要地位。盡管短期內面臨財政問題,但烏克蘭幾乎沒什麽債務。烏克蘭的債務與GDP比率僅為略高於40%,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可以管理的;這一比率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左右,與所謂的‘問題’國家相比更是很小的一個比率。當我們首次考慮投資烏克蘭的債券時,這在我們看來是很有意義的。但在後來,危機就到來了。”

哈森斯塔伯的團隊管理大約1900億美元資產,因其經常投資陷入困境國家的國債,在政府領導人中間獲得了“白衣騎士投資者”的聲譽。他是匈牙利、愛爾蘭和烏拉圭的最大單一投資者。截至去年9月30日,他還持有馬來西亞10%的已發行國債,以及韓國5.6%的已發行國債

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 Inc.)數據顯示,過去10年,鄧普頓全球債券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為8.1%,相比之下,全球債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4.4%。不過在2014年中,哈森斯塔布麾下基金的表現落後於大多數同類基金。彭博社稱這種虧損更多地是來自於烏克蘭債券,而非其他任何國家的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382

希臘債務鬧劇重燃:會把全球債市、股市統統拖進泥潭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96

希臘債務鬧劇重燃:會把全球債市、股市統統拖進泥潭嗎?
作者:格隆匯評論



今天除了A股這個關起門來自己玩的奇葩在漲,全球其他債市、股市幾乎都在跌。


因為全球的眼球都在盯著希臘這個南歐小國債務危機的重燃——5月11日,在償債大限最終來臨前的幾個小時,希臘財政部下令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償還7.5億歐元貸款。但希臘還需要在7月中旬給IMF償還近30億歐元債務,並申請將110億歐元短期債務延期。此外,希臘還需要在七八月份向歐央行償還約67億歐元。


現在除了希臘人自己,沒人有知道它到底熬不熬得過這個夏天,以及一旦它活不過這個夏天,歐盟、歐元、乃至全球政經體系會被捅多大一個窟窿。


而最新的歐元區財長會議,希臘債務問題未達成任何協議。


於是歐洲股市開盤就開始齊挫超過1%,截至北京時間今晚7點,歐洲三大股指,法國CAC40指數為4940.22點,跌85.73點,跌幅1.72%;德國DAX指數為11420.21點,跌252.8點,跌幅2.75%;英國富時100指數為6908.13點,跌122.7點,跌幅1.77%,跌幅都在擴大。



股市的反應其實已經算麻木的了。對風險和息口高度敏感的債市早就一片哀鴻了。近一個月來歐洲債市絕對稱得上暴跌,被視為歐洲市場整體的風向標的基準的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與價格反向而行)自4月20日以來已上漲7倍多,升至今年以來最高點的0.61%。過去兩周,德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大幅攀升,相當於抹平了過去25年的收益。歐洲債券市場上瘋狂拋售的情緒已經跨國大西洋蔓延至美國,將美國的借貸基準成本推升至年內最高水平,其中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4月20日以來上漲逾20%至2.2797%的年內新高。零星的賣單正匯集變成巨大的拋售潮,以至於市場在擔心全球債券市場熊市是否到來。


每次都不例外的是,萬里之外的香港恒指在下午3點後(也就是歐洲股市開盤的時間)也開始跳水,尾市跌幅擴大,最終恒指下跌1.12%,國企指數跌1.48%:港股用這種遙相呼應的方式,表明自己始終有抹不去的歐美血統。


希臘問題跌宕日久,新聞報道總是在松緊之間。今年2月,先是傳出希臘新政府與歐元區財長首次會談破裂的消息,接著則峰回路轉—2月下旬歐元區財長會議通過了新一屆希臘政府承諾要實施的經濟改革清單,從而為希臘贏得1720億歐元紓困計劃再延長四個月的時間。3月則先是希臘四處籌款的消息,導致債券市場風聲鶴唳,到4月初希臘又勉強湊齊資金,如期歸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58億歐元貸款,但接下來又傳出希臘現金儲備告盡的消息。昨天(5月11日),在償債大限最終來臨前的幾個小時,希臘打腫臉充胖子,極可能是在搜刮了國庫的每一個角落後,提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償還了7.5億歐元貸款,滿以為會因此獲得後續談判的優勢,但,歐洲那些巨頭絲毫不為所動:欠債還錢,別說那些沒用的!


對於當下的希臘而言,未來的每一場會議都事關生死,都極其關鍵,就像目前每一筆現金都很關鍵一樣—現在希臘政府已經要求把地方政府機構的閑置資金儲備統一上繳希臘央行。雖然希臘4月到期還款已經還清,但是5月仍舊有債務到期。在5月15日之前,希臘有總額超過60億歐元的幾筆債務需償還。而這也意味著,打著反對緊縮旗號上臺的極端左翼政府,如今面臨一個困境:如果眼前不償還欠IMF等方面的國際債務,希臘將無法證明自身,因而無法繼續從歐元集團拿到援助;但如果要償還這些債務,又勢必要動用一切可用的資源,這必然會削減國內開支,甚至需要動用國內養老金等資源,而這又將面臨國內民眾的反對—希臘已經出現反對償還債務的遊行。



如今歐洲三大巨頭對於希臘的要求還是“緊縮、再緊縮”,但這是否對於當下的希臘是最有效的措施,仍舊令人生疑。當前希臘債務占GDP比例已經飆升至接近180%,大大高於金融危機爆發時刻的130%,而希臘已經不能如以往那樣從國際市場便捷地獲得融資,希臘國債收益率在2015年危機時刻一度接近30%。


延遲多日之後,希臘悲劇正在變成一出鬧劇:以恢複希臘經濟信用為名的國際組織看起來正在將希臘逼向信用破產,而以反對緊縮為名的希臘新政府不得不采取新一輪的緊縮政策以獲得國際援助,這也進一步導致為反對緊縮而選舉新政府的民眾不得不開始新一輪的遊行—這是民主制度的困境,或許只能期待民主的智慧來解套。


目前希臘退出歐洲的呼聲再起,各種退出方式也再度被猜想。但是無論希臘國內還是國際社會,主流意見還是希望希臘留在歐元區,這也使得4月末的歐元集團會議很可能再度上演一場尖銳爭論之後雙方不得不握手言和的場景。畢竟,希臘退出歐元區不僅僅是希臘的問題,希臘只是表面的熱點,而歐元區問題隱匿的痛點在於其他南歐國家—以意大利、西班牙的巨大體量,如果爆發危機,可能將歐洲拖入深淵。日前已經傳出消息,歐盟已在收集證據,看是不是要調查一些南歐國家涉嫌為本國那些用低質資產充當資本的銀行提供非法擔保。很明顯,南歐目前的寧靜只是暫時,未來局勢尚需密切關註。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