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泛談: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金本位 橡谷智庫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3lp.html

    論壇上扯閑篇提及金本位。

    盡管我是奧地利學派的實踐者,但我卻認為金本位是無法恢複的,也是不可實現的。

    我對宋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一直很有興趣,斷斷續續的看了一些碎片狀的歷史記錄,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貫穿整個宋朝的“錢荒”。

    宋朝制造了2億貫銅錢,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唐朝整個王朝只超過300萬貫,而宋朝某年所鑄就超過500萬貫。但是以如此多的鑄幣量,但是還是歷年都出現錢荒,也就是經濟行為中缺少貨幣,最後迫使宋朝印刷紙幣,並最終釀成南宋的惡性通脹。

     宋朝官僚體系認為當時圍繞著整個南宋經濟體的眾多國家通用宋銅錢,引發了貨幣緊縮,因而禁止出口銅幣,卻引發了貨幣走私。這真是一大奇觀,可以想象當時宋銅錢實際上是美元的地位。

    實際上的問題卻是複雜的,一方面民間富人有儲蓄銅錢的習慣,常有富戶倉庫里有幾十萬貫的銅錢,常年不使用,連串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另一方面是流失到日本、東南亞、南亞、非洲、中東地區的銅錢成為當地通用貨幣。這引發了國家幹預,但銅錢的幣值卻低於銅的價值,以至於民間收到銅錢後就鑄成銅器,當時最多的就是銅鏡。這造成了考古史上一個奇葩的現象:出土的宋銅鏡不值錢,因為太多了。

     實際上與宋朝強大的商業經濟不相匹配的是金融業的落伍,幣值的不合理沒有得到市場的自然調節。而官方不恰當的幹涉更扭曲了市場。如果宋朝放任民間自由溶錢鑄銅,或溶銅鑄錢,並開放海禁,讓貨幣出海。則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上升後,銅就會重新鑄成銅錢;如果銅的購買力下降,則銅錢會被融化為銅。出海的銅錢多到一定程度,在海外形成貨幣平衡,流失就會逐漸停止。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宋朝已經通過貨幣貶值的隱秘方式來榨取民間財富,不停鑄幣的結果就是民間不停的將銅錢鑄造為銅鏡等器皿,與此同時,宋朝城市的房價漲到天上,以至於蘇軾兄弟這些名臣只能租房子住。

    那麽,如果現在實行金本位如何呢?

    因為黃金的存量加地下的只有20萬噸左右,相當於8萬至10萬億美金貨幣,無法滿足當下全球經濟需求,將迫使各國貨幣實行盯住黃金的策略,那麽貨幣的金含量就成了變量,接下去你一定明白,宋朝的錢荒又會重演。市場上的各國政府和民眾會把黃金儲藏在家里,使用不值錢的紙幣。

    這也是布林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原因。

   噢,你問我:道理這麽簡單嗎?(臺下說沒人問你啊,笑)

   就這麽簡單。

   所以,最終美國人使用了信用貨幣,並使得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美國以它的經濟總量、穩定的權力體系、威懾全球的軍事力量做背書,並從世界貨幣中獲得鑄幣稅。

   如果宋朝政府有人懂得金融,皇帝就會成立一個宋聯儲,向全球發行銅錢,幣值一定要超過銅的本身價值,並依賴對銅錢發行的調控,來掠奪全球經濟了。

    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於是美聯儲和華爾街堂而皇之的依賴美元榨取全球資源。

    但是世界經濟依賴這樣的貨幣,否則經濟的運作體系就崩潰了。

   問題在於人類史的生存絕對不是簡單的貨幣主義,而是一系列複雜的統治和博弈技巧。控制權力和財富的人天生就有利用手中權力壓榨全體的習慣,即使是清廉的官員也同樣如此。

    這是因為政府有天生的擴張傾向,每一個部門和部門的頭頭都習慣於擴張自己的手下官僚和公務員,而非縮小。而隨著部門的擴大,就意味著向上要求更多的預算,不僅僅是養活自己的團隊,還要用來浪費,以顯示自己在做事。在貪腐無法控制的國度,還有更大的一塊浪費:貪汙和分肥。

     所以,政府必須擴張財政,也意味著稅收和其他抽水的方法,比如說:貶值貨幣,壓低利息。

     無論什麽樣的政府體系,他們開始越來越喜歡管制和幹涉經濟,此時他們需要理論粉飾,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就適時地登場了。凱恩斯的貨幣內生理論是偉大的發現,認為政府是理性經濟人,則是最荒謬的錯誤。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認為適當的保持貨幣增量,以配合經濟增長,是正確的做法,也帶給世界經濟長達數十年的劇烈震蕩。

     實際上,回到政府和權貴本能的問題,擴張是需要成本的,壓榨帶來巨富是權貴喜歡的,因而貨幣擴張來刺激經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伴隨著全球債務規模猛烈增長,實行了。

     美聯儲是全球貧富差距擴大、經濟難以複蘇、政治動蕩和極端宗教分子崛起的罪魁禍首,其余的各國央行都應該站在審判臺上。

     實際上,美國權貴獲取財富的欲望,和安撫底層需要的福利支出,在金錢選舉和勞工組織控制選票的體系下,不僅僅造成美國營商環境成為管制眾多的體系,同時也持續造成美聯儲一直印刷貨幣,無論采取什麽方式。

     凱恩斯沒有看到理性的政府經濟人,弗里德曼也沒有看到適度貨幣增長,一旦政府開閘放水,全球就遍地漫灌泥濘,一旦開始關閘收網,經濟就變成沙漠,民眾成了遍地被暴曬的魚蝦。

      其他國家沒有更好,只有更惡劣。

      唯一清醒的是德國。

      德國一直要求歐洲各國財政緊縮,是因為他們明白放任大政府和福利支出,並以貨幣漫灌來滿足他們,最終會毀了歐元區,造成整個歐元區成為貧富差距巨大、極端民粹崛起的世界,左邊有穆斯林,右邊有極右分子。

     但是因為緊縮和統一的歐元造成德國成為財富避險之地、出口強勁,也客觀上加劇了歐洲邊緣國家的經濟繼續衰退。這也導致德國無法徹底反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救助。

     中國這十幾年來,也是大水漫灌和貨幣濫發的典型。只是這兩年幹的不錯,可以打及格分。樓繼偉的財政均衡,周小川的貨幣均衡匯率,未來會有好的歷史評價。習李都沒有給貨幣當局施加壓力,上佳表現。

     然而為了維系政局平穩,經濟不允許出現大硬著陸,這兩三年,實際上政府也做了許多放水的舉措,來維系經濟。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盯住美元的貨幣制度,帶給中國調控經濟的麻煩很多。一方面美元在強勢回歸,另一方面美國人拼命抨擊人民幣,希望人們幣繼續升值。而美元回歸和退出的過程,實際上加大了全球經濟融資成本。人民幣內在的成本也在上升,實際的貨幣利率更是表現強勢。

    今年,中國的影子銀行融資成本實際上在下降,銀行體系已經難以找到合適的大規模放貸的領域,風險偏好下降,使得銀行體系不再對傳統的房地產領域給與過多支持。

    如果中央政府繼續維持現狀,隨著房地產業的衰退,大宗商品和融資成本繼續下跌,帶給制造業和其他服務業的成本下滑,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會得到改善。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歡喜就有人愁,大量傳統貨幣習慣相關的領域會因為債務問題和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陣痛是必然的。

    中國政府在地方債的轉換,對大型地產直接融資的放開,以及未來國開行可能成為類似兩房,或者其他機構成為中國版的兩房,銀行體系被凍結的房地產貨幣存量得以釋放,就可以改善銀行體系的放貸能力。

   問題在於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收益風險比遠好於MBS,恐怕這方面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銀行和儲戶的風險偏好。

   未來債券市場會表現不錯,隨著地方債的擴張,銀行通過置換風險資產,獲得安全資產。土地抵押的安全資產轉換為國債、地方債為主的安全資產,央行改變貨幣幹預方法,通過安全資產的抵押再貸款等等方式來盤活銀行存量,不再依賴盯住美元通過換匯的方式釋放流動性。

    另一方面,通過軍事力量的提升,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書,是否能做到宋朝沒有做到的事情呢?

    笑一聲。

    中國政府還需要讓全世界市場相信中國的政經體系是穩定的,可以做人民幣的背書。

    目前,從意識形態來說,還是無法做到的。

    不過央行可以通過對人民幣的貨幣均衡策略,和樓財長的財政均衡策略,給與全球投資人以信心,這樣即使美元強勢回歸,也不至於歷次美元周期引發資金回流,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崩潰的現象重演。

   

   尾部閑扯幾句,管清友同學提及放開存貸比、18億畝紅線等等,我個人認為不妨再觀察。18億畝紅線是必須堅持的,但可以考慮在三個城市群地區放開。一旦城市群匯聚起來,其他中小城市自然成為鬼城,耕地也就回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744

泛談: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和金本位 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3lp.html

     耶倫譴責美國貧富差距,別假惺惺了,你、伯南克和美聯儲就是罪魁!

     論壇上扯閑篇提及金本位。

    盡管我是奧地利學派的實踐者,但我卻認為金本位是無法恢複的,也是不可實現的。

    我對宋朝這個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一直很有興趣,斷斷續續的看了一些碎片狀的歷史記錄,其中最有趣的莫過於貫穿整個宋朝的“錢荒”。

    宋朝制造了2億貫銅錢,如果你不知道這是什麽概念,唐朝整個王朝只超過300萬貫,而宋朝某年所鑄就超過500萬貫。但是以如此多的鑄幣量,但是還是歷年都出現錢荒,也就是經濟行為中缺少貨幣,最後迫使宋朝印刷紙幣,並最終釀成南宋的惡性通脹。

     宋朝官僚體系認為當時圍繞著整個南宋經濟體的眾多國家通用宋銅錢,引發了貨幣緊縮,因而禁止出口銅幣,卻引發了貨幣走私。這真是一大奇觀,可以想象當時宋銅錢實際上是美元的地位。

    實際上的問題卻是複雜的,一方面民間富人有儲蓄銅錢的習慣,常有富戶倉庫里有幾十萬貫的銅錢,常年不使用,連串銅錢的繩子都腐爛了;另一方面是流失到日本、東南亞、南亞、非洲、中東地區的銅錢成為當地通用貨幣。這引發了國家幹預,但銅錢的幣值卻低於銅的價值,以至於民間收到銅錢後就鑄成銅器,當時最多的就是銅鏡。這造成了考古史上一個奇葩的現象:出土的宋銅鏡不值錢,因為太多了。

     實際上與宋朝強大的商業經濟不相匹配的是金融業的落伍,幣值的不合理沒有得到市場的自然調節。而官方不恰當的幹涉更扭曲了市場。如果宋朝放任民間自由溶錢鑄銅,或溶銅鑄錢,並開放海禁,讓貨幣出海。則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上升後,銅就會重新鑄成銅錢;如果銅的購買力下降,則銅錢會被融化為銅。出海的銅錢多到一定程度,在海外形成貨幣平衡,流失就會逐漸停止。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當時宋朝已經通過貨幣貶值的隱秘方式來榨取民間財富,不停鑄幣的結果就是民間不停的將銅錢鑄造為銅鏡等器皿,與此同時,宋朝城市的房價漲到天上,以至於蘇軾兄弟這些名臣只能租房子住。

    那麽,如果現在實行金本位如何呢?

    因為黃金的存量加地下的只有20萬噸左右,相當於8萬至10萬億美金貨幣,無法滿足當下全球經濟需求,將迫使各國貨幣實行盯住黃金的策略,那麽貨幣的金含量就成了變量,接下去你一定明白,宋朝的錢荒又會重演。市場上的各國政府和民眾會把黃金儲藏在家里,使用不值錢的紙幣。

    這也是布林頓森林體系崩潰的原因。

   噢,你問我:道理這麽簡單嗎?(臺下說沒人問你啊,笑)

   就這麽簡單。

   所以,最終美國人使用了信用貨幣,並使得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美國以它的經濟總量、穩定的權力體系、威懾全球的軍事力量做背書,並從世界貨幣中獲得鑄幣稅。

   如果宋朝政府有人懂得金融,皇帝就會成立一個宋聯儲,向全球發行銅錢,幣值一定要超過銅的本身價值,並依賴對銅錢發行的調控,來掠奪全球經濟了。

    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於是美聯儲和華爾街堂而皇之的依賴美元榨取全球資源。

    但是世界經濟依賴這樣的貨幣,否則經濟的運作體系就崩潰了。

   問題在於人類史的生存絕對不是簡單的貨幣主義,而是一系列複雜的統治和博弈技巧。控制權力和財富的人天生就有利用手中權力壓榨全體的習慣,即使是清廉的官員也同樣如此。

    這是因為政府有天生的擴張傾向,每一個部門和部門的頭頭都習慣於擴張自己的手下官僚和公務員,而非縮小。而隨著部門的擴大,就意味著向上要求更多的預算,不僅僅是養活自己的團隊,還要用來浪費,以顯示自己在做事。在貪腐無法控制的國度,還有更大的一塊浪費:貪汙和分肥。

     所以,政府必須擴張財政,也意味著稅收和其他抽水的方法,比如說:貶值貨幣,壓低利息。

     無論什麽樣的政府體系,他們開始越來越喜歡管制和幹涉經濟,此時他們需要理論粉飾,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就適時地登場了。凱恩斯的貨幣內生理論是偉大的發現,認為政府是理性經濟人,則是最荒謬的錯誤。弗里德曼的貨幣主義認為適當的保持貨幣增量,以配合經濟增長,是正確的做法,也帶給世界經濟長達數十年的劇烈震蕩。

     實際上,回到政府和權貴本能的問題,擴張是需要成本的,壓榨帶來巨富是權貴喜歡的,因而貨幣擴張來刺激經濟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伴隨著全球債務規模猛烈增長,實行了。

     美聯儲是全球貧富差距擴大、經濟難以複蘇、政治動蕩和極端宗教分子崛起的罪魁禍首,其余的各國央行都應該站在審判臺上。

     實際上,美國權貴獲取財富的欲望,和安撫底層需要的福利支出,在金錢選舉和勞工組織控制選票的體系下,不僅僅造成美國營商環境成為管制眾多的體系,同時也持續造成美聯儲一直印刷貨幣,無論采取什麽方式。

     凱恩斯沒有看到理性的政府經濟人,弗里德曼也沒有看到適度貨幣增長,一旦政府開閘放水,全球就遍地漫灌泥濘,一旦開始關閘收網,經濟就變成沙漠,民眾成了遍地被暴曬的魚蝦。

      其他國家沒有更好,只有更惡劣。

      唯一清醒的是德國。

      德國一直要求歐洲各國財政緊縮,是因為他們明白放任大政府和福利支出,並以貨幣漫灌來滿足他們,最終會毀了歐元區,造成整個歐元區成為貧富差距巨大、極端民粹崛起的世界,左邊有穆斯林,右邊有極右分子。

     但是因為緊縮和統一的歐元造成德國成為財富避險之地、出口強勁,也客觀上加劇了歐洲邊緣國家的經濟繼續衰退。這也導致德國無法徹底反對歐洲央行的貨幣救助。

     中國這十幾年來,也是大水漫灌和貨幣濫發的典型。只是這兩年幹的不錯,可以打及格分。樓繼偉的財政均衡,周小川的貨幣均衡匯率,未來會有好的歷史評價。習李都沒有給貨幣當局施加壓力,上佳表現。

     然而為了維系政局平穩,經濟不允許出現大硬著陸,這兩三年,實際上政府也做了許多放水的舉措,來維系經濟。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盯住美元的貨幣制度,帶給中國調控經濟的麻煩很多。一方面美元在強勢回歸,另一方面美國人拼命抨擊人民幣,希望人們幣繼續升值。而美元回歸和退出的過程,實際上加大了全球經濟融資成本。人民幣內在的成本也在上升,實際的貨幣利率更是表現強勢。

    今年,中國的影子銀行融資成本實際上在下降,銀行體系已經難以找到合適的大規模放貸的領域,風險偏好下降,使得銀行體系不再對傳統的房地產領域給與過多支持。

    如果中央政府繼續維持現狀,隨著房地產業的衰退,大宗商品和融資成本繼續下跌,帶給制造業和其他服務業的成本下滑,企業的資產負債表會得到改善。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有人歡喜就有人愁,大量傳統貨幣習慣相關的領域會因為債務問題和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陣痛是必然的。

    中國政府在地方債的轉換,對大型地產直接融資的放開,以及未來國開行可能成為類似兩房,或者其他機構成為中國版的兩房,銀行體系被凍結的房地產貨幣存量得以釋放,就可以改善銀行體系的放貸能力。

   問題在於理財產品和信托產品收益風險比遠好於MBS,恐怕這方面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銀行和儲戶的風險偏好。

   未來債券市場會表現不錯,隨著地方債的擴張,銀行通過置換風險資產,獲得安全資產。土地抵押的安全資產轉換為國債、地方債為主的安全資產,央行改變貨幣幹預方法,通過安全資產的抵押再貸款等等方式來盤活銀行存量,不再依賴盯住美元通過換匯的方式釋放流動性。

    另一方面,通過軍事力量的提升,加強人民幣國際化的背書,是否能做到宋朝沒有做到的事情呢?

    笑一聲。

    中國政府還需要讓全世界市場相信中國的政經體系是穩定的,可以做人民幣的背書。

    目前,從意識形態來說,還是無法做到的。

    不過央行可以通過對人民幣的貨幣均衡策略,和樓財長的財政均衡策略,給與全球投資人以信心,這樣即使美元強勢回歸,也不至於歷次美元周期引發資金回流,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崩潰的現象重演。

   

   尾部閑扯幾句,管清友同學提及放開存貸比、18億畝紅線等等,我個人認為不妨再觀察。18億畝紅線是必須堅持的,但可以考慮在三個城市群地區放開。一旦城市群匯聚起來,其他中小城市自然成為鬼城,耕地也就回歸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976

從“美人魚”泛談星爺電影


  周星馳,天皇巨星,是本地一代的“喜劇之王”、近乎“神級”偶像,粉絲遍及男女老幼,也遍及兩岸三地,至今為止只要有他參予的電影,仍然不失為商業電影的票房保證之作。

大家都知道,關於當年的本地賀歲片,歷來流傳著一句話:“雙周一成”,指的是在每年賀歲片好像總少不了要壓壓陣的三位巨星:雙周者,周潤發、周星馳;一成者,成龍也。但若要數數在那個港片曾經鼎盛輝煌一時的當年,三位巨星到底真正有多少次在賀歲檔中同期“較量”過,個人印象中次數可能並不太多。早前看過文雋的一篇專欄文章,指今年的賀歲片檔,這個曾經極之讓本地觀眾,以及業界人士津津樂道,一直懷緬不已的“賀歲組合”終於又再次出現了,只不過“一成”的成龍,卻換成了郭富城的“一城”──是年賀歲片之一,便是由他主演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而“雙周”呢,維持不變,周潤發近年從荷李活漸回歸本土“再戰江湖”,今年我們有由他掛帥的“賭城風雲三”,屬王晶作品──聽聞王晶近日因為一番“囂張”言論,引來本地網民大起反感,發起一片罷看本片的風波。對此,個人也認同蕭若元在“逍遙遊”中的說法,認為這種行動到頭來可能只屬“得啖笑”罷了。且看,大約兩三年前,不是也有網民發起過罷看TVB台慶節目的行動乎?結果如何?收視只有輕微的,不痛不癢的下跌。
 
至於星爺,是年則推出了他的新作“美人魚”。關於本片,約在數月前曾在報章上刊傳過一篇讓筆者頗覺有趣的“新聞”,據說是星爺本片拍攝外景現場,曾一度大發脾氣,大概是不留情面斥罵本片男主角的內地名演員鄧超怎麼“笨”,在拍攝期間怎麼也理解不到作為導演的星爺要求是什麼,以至要NG幾十次等等。其實,不論在行內行外,我們從很多來自一些過往曾跟星爺在工作上有所接觸的人士的傳言中,都可以對星爺無論在各方面上,一向的水準要求都是很高的──就連今日的名導演谷德昭,據他自言,昔年初入行負責“家有喜事”劇本時,也曾被其時已成大牌的星爺數落得一無是處,幾乎萌生過辭職念頭。此外,在另外一些行業人士的描述中,也曾把星爺說成是一個極度孤高自負,自命不凡,已近乎難以相處的,自以為“高高在上”,以至在其眼中根本從無別人可認真理解其卓越思維的人物。觀乎星爺好多年前曾在本地特首唐梁選戰中的一番名言“我點會同啲蠢人做朋友”,這似乎又不難從中找到若干可信的事實印證。又,早在昔年其電影名作“食神”上映後,已聽說有人私下暗傳,指電影中他飾演的那個在前段戲份一直對人尖酸刻薄,動輒頤指氣使,不可一世,不近人情的主角Stephen Chow其實便正正是他自己真人的若干寫照。無獨有偶的是,在這次的“美人魚”中,我們彷彿可從鄧超所飾的主角身上,再次看到相當的這種特質──一個自小由艱苦打拼出來的,今日有財有勢,要風得風,卻已變成眼中只有金錢萬能,唯利是圖,“奄尖”刻薄,對手下跟班更是頤指氣使,幾乎帶有躁狂病態的大富商。

這次入場看“美人魚”,只有兩種動機:其一是,星爺在上次的“西遊降魔篇”中,的確曾為筆者帶來若干驚喜,稍稍挽回自“長江七號”一片稍見“回落”後給觀眾帶來的“信心危機”(記得也是自該片以後,星爺已開始全心專注,退居幕後,我看極可能也是承受不了這種強大無形壓力)。所以,其二,這次很期待想看看,星爺又想搞些什麼新花樣?然而,坦白說句,我認為,這部片至少在喜劇爆笑的娛樂功能上,以至在創作新意上,都是有點讓人失望而回的。首先,我可以說,我們根本看不見,星爺在其賴以成名的搞笑技倆上有所進步。在此我不妨嘗試分析整理一下,整部片中比較會讓觀眾印象深刻的好幾場搞笑場面。

一、“美人魚”在出場未久,回到所屬人魚族所暫時寄居的破船中後,飾演半人半八爪魚的首領羅致祥因劇情需要,向各位人魚族──其實是觀眾,解釋了一切對鄧超這位年輕富商因私人商業計劃而不惜對海洋生物毒害的仇恨,以及他們將要進行的復仇大計期間,一位由騎呢老女(西遊降魔篇曾飾演“空虛公子”侍女的同一演員)扮演的“人魚族”竟然不知好歹,真的作出示範以毒箭射羅,以至後者中毒而硬滑稽地嘔白泡──這樣的笑料營造手法,看起來就真的很有點熟口熟面,太乏新意。同樣的搞笑設計,觀眾大概不難可從星爺多部前作中找到參照,包括吳孟達在“逃學威龍”中負傷嘔白泡,仍不停若無其事說“我冇事”等等。

二、美人魚女主角潛入鄧辦公室,多次欲以各種武器暗殺鄧,結果一一自食其果,這場面又不免讓人想起“功夫”一片中,星爺偕同手下,欲以斧頭暗殺敵人,結果徒勞無功的滑稽場面,雖或細節不同,背後的喜劇效果原理卻大致相若。當然,不得不提是,“國產凌凌漆”一片中,袁詠儀三番四次暗殺星爺,卻自作自受的那段,這似乎也成為了星爺電影中幾乎必不可少的一種搞笑技倆。

三、美人魚女主角在跟鄧初會面時向鄧指喜歡“做雞”(其意思原是弄燒雞),乘機搞出一段“錯摸”對白笑話,像這樣的“錯摸”式笑話,一來事前堆砌得未見用心,二來亦未見出有太大的更深一層發揮(唯一只是由“做雞”,再推衍至“拔毛”的錯摸誤會,個人意見,所藉此營造出的荒謬感效果仍不夠強烈),故此當筆者看到這場戲時,真有笑不出來,以及“到喉不到肺”的感覺。想起錯摸式笑話,在本地喜劇片中一個最經典例子,便是許冠文“半斤八兩”中在廚房邊聽電視機烹飪節目一邊準備烹雞,後來卻被許冠傑許冠英在廳外轉了頻道而不自知,竟拿著一隻死雞在跟著一起做健康舞的情節。這經典例子之所以成功,大概便在於玩得極盡淋漓,而又合情合理之故,所以相比起來,這段由“做雞”帶出的錯摸式笑話,在個人眼中看來,水平顯得只屬一般而已。

四、片首那個外形猥瑣核突兼又肥又老土,一心“呃神騙鬼”的騎呢“博物館長”向參觀者介紹新奇展品“美人魚”時,不惜親身上陣,把自己裝扮成好像“如花”那樣不男不女的一條美人魚,如此效果,慣看星爺電影的觀眾朋友們想來早已見怪不怪,從而再也不易笑得出來了吧?星爺電影一向的必備技倆,便是找來好幾位這樣外型“騎呢”、猥瑣、“三尖八角”的配角演員,然後一本正經地讓他們在銀幕上裝“萌”裝“酷”(最常見的,不外是以醜男硬扮美女,造就出“如花”的經典造型),以營造惹笑效果,簡直已是屢見不鮮的老舊手法。可以說,初看或會帶來強大震撼,成功引得觀眾噴飯爆笑,但若一而再,再而三,以至再四再五,手法不停重複下去,就只會讓觀眾麻木生厭矣。



他如鄧向公安舉報遭人魚族綁架時,兩位飾演公安的演員(其一正是在“西遊降魔篇”中擔正的男主角文章)偏偏弄來弄去也無法弄出一張由鄧超口中所描述的“人魚族”正確完整拼圖,把後者氣得死去活來;公安在以為鄧離去後,錯以為鄧是神經病而滑稽大笑,此時鄧在外聞得笑聲,先後數次折回“突襲”,怎知二人每次都及時回復若無其事的原狀,坦白說,像此類老套技倆,在今天充其量只能博得觀眾會心小笑一下罷了,事實上,筆者在是次觀影整個過程中,根本完全聽不見有觀眾作出拍手哄堂大笑反應,而這卻是過去觀眾在看星爺電影時常會引發的效果(在是場場次中,席上也有兒童觀眾,我卻連他們的笑聲也聽不到)。是今日的觀眾早已要求太高,被逗笑的神經已呈退化麻木?還是根本只是喜劇手法的過時失效,製作人的不思進取所致?

綜觀整部電影,勉強或可讓觀眾“收貨”的兩段笑料,似乎都集中發生在小豬所飾的“八爪魚叔叔”身上,這兩段笑料的設計源起,都是源自角色為了要在人前刻意隱瞞身份,被逼受虐,不過距離上述能真正帶來觀眾拍手叫絕的效果仍有頗遠一段差距。

散場離去時,我清楚聽得有兩位帶孩子進場的婦女輕聲談論,指這部片其實不大適合孩子觀看,因為有點“血腥”──我推想,其所批評的,其實並非血腥,而是暴力罷了,而所指的,自然是片末出現那一段段瘋狂科學家率領特種部隊大舉獵殺人魚的場面。當然不難明白,製作人員的目的,明顯是要突顯出人類那種喪心病狂圖利的自私愚昧又醜惡的人性面貌。星爺這次之所以相中這樣一個題材,也大概是有心提升作品層次,刻意地言之有物,留給觀眾一些反思空間,問題只在手法略嫌還只停在把一切過份簡化與老生常談的直白層次。話說回來,其實星爺電影中的絕大部份,都可歸入“不適合兒童”之列的,最主要原因乃是在於,在大部份的星爺作品中,多少都總會包含著一些或隱或顯的成人不文情色笑料,以及粗俗對白笑料。故而,這兩位婦女發出這種觀影後的投訴、埋怨,我以為只可部份歸咎於自己事前沒有好好“認明商標”罷了。

最後,星爺又在片中分別植入了兩首本地老樂迷們耳熟能詳的懷舊金曲:TVB八十年代“射鵰英雄傳之華山論劍”主題曲,及變化改換了部份歌詞的“一劍鎮神州”插曲“無敵是最寂寞”,我認為植入得還算合適和有趣,也為影片注入了若干本土懷舊情趣。

  說起懷舊,我們這代人,相信大部份人都是看著星爺電影成長的,對星爺電影,以及其帶來的一種文化現象意涵,或多或少都必帶著一份情意結,甚至歷來對之都衍生過相當多的,或嚴肅學術性,或只屬輕鬆漫言式的研究、評論、分析、解構等等。今日在youtube,我們還可隨時輕易找到不少過往星爺電影中的搞笑片段節錄。這裏無意加入,只想簡略分享一點個人小小心得。其實,在過去云云星爺電影的個人欣賞指數排行榜中,一向排於榜首者,始終是那部帶有濃厚黑色幽默風格的“國產凌凌漆”,然後便是“喜劇之王”、“少林足球”、“食神”(本片最大的致命敗筆,我始終認為是結局的神仙降世打救),再然後才是“西遊記的第一百零一回”(內地譯作“大話西遊”),除此以外者,大都乏善足陳,不太值得再三細味。至於“少林足球”,竊以為迄今為止,仍是星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意義,也最足以讓之邁上另一巔峰地位的一部,雖則在搞笑堆砌,及娛樂功能上,整體表現卻比不上個人榜首上的數片。而這部片更大的意義,是作為星爺電影中的一個明顯分水嶺,自本片以後,星爺似乎已經執意在製作中加入一種跟隨世界主流大片潮流的商業元素,便是植入大量的特技視覺奇觀,終致在其後的“功夫”及“長江七號”兩片中出現了近乎傾斜失衡的現象。這其實真是一種有點捨本逐末的迷思,因為這基本上已日漸偏離了星爺一向賴以煞食的主要方針,以及觀眾心目中的期許,而種種敗筆流弊亦由此逐漸浮現,間接導致這次“美人魚”我所認為的又一次不小的“失手”。故此,真的衷心希望,星爺今後能把主要精力,集中重新投放.回歸到在笑料設計的創新方向上去,好好珍惜羽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