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風向標】藥店賣奶粉,治標難治本

http://www.infzm.com/content/95544

相比超市、母嬰店和網絡銷售渠道,被譽為國內奶粉銷售的「第四渠道」——藥店,在奶粉質量和價格兩方面並無明顯優勢。

2013年10月26日,11個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率先在北京5家藥店開售。這是自今年6月九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來,「試行藥店專櫃銷售」政策的首次亮相。

「產品測試、服務測試、價格測試。」在10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反覆用「測試」一詞總結「奶粉進藥店」後的階段性任務,沒想到一語成讖。僅一天後,多家試點藥店內的奶粉自動售貨機上就貼出了「系統調試,暫停銷售」的通知。

出師不利並不影響雄心勃勃的推廣計劃。據透露,2013年年底,北京200家藥店將開售奶粉,2014年6月試點推廣到全國。到2015年,將在全國500個城市完成兩萬家藥店的奶粉專櫃投放。官方公佈的計劃是,用兩年半的時間,藥店的奶粉銷售額要實現20%的市場佔有率。

然而從醞釀到實施,「奶粉進藥店」始終不被業內人士看好。

「充其量多了一條銷售渠道。」北京東方艾格諮詢公司乳業高級分析師陳連芳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目前國內奶粉銷售主要包含超市、母嬰店和網絡三大渠道。陳連芳認為,消費者最終關注的仍是奶粉的質量和價格,而藥店這個「第四渠道」在這兩方面並無優勢。

此次入選的11個品牌包括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4個外資品牌以及伊利、蒙牛、飛鶴、三元、雅士利、貝因美、聖元7個國內品牌。值得注意的是,以市場佔有率計,三元、蒙牛等區域性品牌並不在國內十大品牌之列。「除了參考市場佔有率外,我們有意識地向一些國產品牌傾斜。」在回答遴選標準時,許京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是以官方公信力為品牌質量背書。

據介紹,「奶粉進藥房」採用集中採購、統一標識、統一配送、統一營銷,在銷售時借鑑ATM模式,以自動化售貨機作為終端,消費者刷卡購買,取貨後窗口自動關閉。不過,這個被稱作「封閉供應鏈」的管理體系能否從根本上提升奶粉質量依舊存疑。

在陳連芳看來,奶粉質量涉及奶源管理、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三個環節,而歷次奶粉安全事件,問題大多不在流通領域。相比於銷售環節,消費者更看重奶源控制和生產環節的源頭管控。

然而,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雀巢、雅培、飛鶴、雅士利等參與此次奶粉進藥店試點的企業均表示,其供應藥店的產品與其他渠道的產品在質量上並無本質區別,並非傳說中的「特供」。

價格同樣是影響消費行為的要素之一。目前中國奶粉被認為是「全球最貴」,消費者普遍反映,國外一罐900克的奶粉,售價大多在人民幣100元左右。即使算上代購或海淘的高昂成本,最終價格也比在國內購買同品牌奶粉要低得多。

從「奶粉進藥店」的試點看,其價格既不能消弭與國外奶粉的價格差,與國內其它渠道相比亦無明顯優勢。

南方週末記者注意到,目前藥店銷售的1段奶粉與超市價格相當,2段和3段實行「限時九折」優惠,其價格略低於超市價,卻普遍高於網購價格。永安堂藥店的一名導購人員以自家寶寶食用的雀巢超級能恩3段為例,超市價每罐308元,藥店價每罐277元。而在「京東」「紅孩子」等電商渠道,同款奶粉售價為238元。

「藥店奶粉價格不可能有明顯下降,這是利益分配模式決定的。」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對南方週末記者說。據透露,目前「藥店售奶粉」實行四方分賬,包括奶粉企業、藥店、物流和一家名為北京友寶的運營商。

宋亮認為,如果藥店渠道降價,必然導致其它銷售渠道萎縮,奶粉企業首先就不願意,而藥店要保持自身的高毛利率,也是無利不起早。

多家參與試點的企業向南方週末記者證實,此次提供給藥店的產品,其出廠價與其他渠道一致。在定價方面,廠家會提供市場參考價。而終端價格是否優惠,主要看運營商願意讓利多少。

在宋亮看來,奶粉進藥店在中國先天存在水土不服。因為在德國、英國等採用藥店銷售的國家,奶粉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福利產品,從生產到流通銷售都納入了醫藥體系,全程都按照藥品的生產流通來監管。國內缺乏這個背景,僅從流通環節效仿,其效果必然打折。

「有人會說,香港藥房賣出的奶粉佔總量的60%,內地為什麼不行?」宋亮指出,香港藥房售藥毛利低,因此奶粉價格也低。而內地藥店本身就是暴利行業,考慮到奶粉營銷的高昂成本,藥店自身也缺乏賣奶粉的意願。

從目前北京的試點藥店看,從奶粉生產到物流銷售,藥店方都不參與,僅提供了一塊1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用來放置ATM機。

不過,此次北京的試點只是商務部及其所屬的社會團體運作推廣的模式。目前,全國各地也出現一些自發的試點,多為奶粉企業和藥店合作的市場化模式。然而從反饋的情況看,如何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以及解決利益分配仍是普遍存在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410

軍事打擊只治標 法國呼籲切斷IS資金鏈以治本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405

法國呼籲國際社會采取一致行動切斷伊斯蘭國(IS)的經濟來源,原因是擔心這一遜尼派叛亂組織已成為全球最富有的聖戰組織。(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法國外長Fabius向法國電臺RMC表示,因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中東富人的捐贈,IS這支已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極端組織通過獲得巨額現金,進一步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2001年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成本為100萬美元,而法國估計,今天IS已坐擁數十億美元。

IS今年夏天的快速擴張正威脅到伊拉克政府,美國正在對被該組織控制的伊拉克北部地區實施空襲。與此同時,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已決定向伊拉克的庫爾德武裝提供武器。

IS獲得財富的途徑主要如下

--中東個人的捐贈
--從控制的地區收取保護費
--從尋求逃亡海外的難民處勒索錢財
--通過其控制的油田賣油所得
--搶奪伊拉克央行摩蘇爾分支

Fabius說,除了軍事支持外,西方和中東國家必須就采取切斷伊斯蘭國經濟來源的措施達成一致。

“IS從一些富人那里獲得了資金,這些富人認為他們能通過援助IS保護自己。”

但他不願透露是哪些國家涉及為伊斯蘭國提供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671

看問題》經濟學家陶冬:股災是中國建設資本市場的一大挫折「暴力救市」只治標 回歸基本面才可長久

2015-07-20  TWM


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是為了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在救市初步有成之後,更大的挑戰在後面。「暴力救市」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中國股市必須重回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

撰文•陶 冬

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

∼ 中國前領導人 鄧小平二十三年之後,中國政府真的出手,沒有關掉股市,不過改了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關了作空者的退路,也關了股市集資之門。

六月中旬開始,A股市場經歷了一場浩劫,股價暴跌,對股民財富、市場信心均是摧殘。證監會整治場外配資、查處過度槓桿,從監管的角度是正確的,不過其後果 卻是當局做夢都想不到的,股市市值在三周內的損失,超過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整個國內生產毛額(GDP)。去槓桿帶來拋售壓力,指數下跌導致更多結構產 品被強制性清倉離場,觸發火燒連營,股市一瀉千里,半數以上的上市公司需要停牌自救。

救市是不得已之舉

防制市場恐慌、防範系統性風險A股暴跌,不僅影響市值、財富、消費,更可能成為觸發潛在系統性風險的誘因。此次市場調整,銀行的參與度不算太高,不過券 商、資產管理公司的槓桿超高,遠超過監管所允許的水準和公共數字所見,金融企業的資本金一般較薄弱,難以承受跌市中強制平倉的重創。同時貸款炒股的企業不 在少數,抵押物業炒股的個人也不在少數。

更可怕的是,結構產品、衍生產品、場外交易大行其道,金融資產的風險傳播管道變得不可捉摸,監管帶來的拋空反噬,加深了資金的恐懼,加大了市場的動盪。

筆者認為,北京動用行政手段大舉干預資產價格,乃不得已而為之,是制止市場恐慌所必需,是防範系統性風險所必需。

政策干預反市場

恐加深外資疑慮

北京的「暴力救市」,雖然與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干預債市,和二○一二年歐洲央行干預匯率在技術上有所不同,但是本質上均為動用非常規貨幣政策手段,不設 上限、不設時限地買斷金融資產,試圖用天量的流動性來撲滅恐慌之火,乃非常時期之非常舉措。救市是為了從進入惡性循環的市場非理性行為中跳出來,為了避免 整個金融體系,甚至整個經濟被熔化。

救市,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排山倒海的賣壓逆轉了,市場情緒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更大的挑戰在後面。資本市場並非兒戲,政府突然改變遊戲規則,無視市場規 則,主宰參與者的生殺大權。這種反市場的政策干預,與資本的本性格格不入,與中國政府近十年致力建設符合市場規律、與國際準則相接軌的資本市場大相逕庭。

可以說,這是建設和培育資本市場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可能推遲中國開放資本專案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同時外資對於進入中國市場必然更猶豫,摩根指數( MSCI)勢必延緩將A股加入其指數的進程,甚至國際貨幣基金(IMF)接納人民幣成為特別提款權(SDR)幣種的決定,都可能受到影響。

同時,中國股市的集資功能也受到嚴重傷害。資本市場的核心,在於資金在公平、透明平台上進行公共募集,信譽、信心十分關鍵,而此是建立在對遊戲規則、監管 條例、資訊流通、合約精神的尊重和認同之上的。政府干預股市,踐踏了市場的共同準則,改變了市場的運作方式。政府有公權力來執行它的意志,不過資金則可以 選擇以腳投票,不參與今後的集資活動。對於中國股市,如何重塑信心是擺在政府、監管、企業和投資者面前的共同挑戰。

此次股市暴跌的最大教訓,是從投資方到監管、從政府到媒體,多數人對市場失去了敬畏之心,以為政府意志就是上帝意志,以為自己就是股神,只看到槓桿的賺錢 能力,只看到金融創新所帶來的繁榮。其實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風險,但是選擇漠視風險,以為自己在風險爆發前可以全身而退。幾乎所有人都強調中國市場的特殊 性,其實貪婪、瘋狂遠大過國情的特殊性。

輕忽風險終釀大禍

葬送人民血汗錢 政府、媒體是幫凶政府站在入市干預的勝利者台上,不過它又是失敗者。這輪市場上揚,既沒有基本面支持,也沒有企業盈利的支持,北京憑著央行印鈔權,硬要打 造出政策牛市,考慮不夠周全。在對互聯網金融、衍生性金融商品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放開監管尺度,聽由市場任意搭建風險管道,最終釀出大禍。國家媒體並不熟 悉資本市場運作,偏要運用壟斷的話語權,連篇累牘地鼓吹牛市剛開始的論調,葬送了大量百姓的血汗錢。

政府暴力救市,取得初步的效果,不過這並沒有給資本市場一個句號,而是帶來更多的問號。其中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是,政府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股指打到 四千五百點後又如何?沒有理由北京無限期地持續救市,萬一之後再掉頭向下,會不會再救?如果不斷救市,北京就成了投機勢力的提款機;如果不救市,民情壓力 勢必巨大。

筆者認為,中國資本市場的唯一出路,就是回歸資本市場的基本規則,讓市場供需決定資產價格,讓資產估值引導投資決策。只要不出現系統性風險,政府不應該救 市,也沒有能力無限期救市。過去試圖通過資本市場改變實體經濟的作法,根本是本末倒置的。搞好實體經濟,為企業打造好的營商環境,是政府的本分;將精力放 在鼓吹政策牛市、推動市場槓桿上,則進入了偏門,早晚會釀出大禍。

至於投資者,回歸基本面才是投資正道。「經濟不降,股市不升」,那是歪理,放著有盈利增長、有分紅的公司不買,追求小股 槓桿,或有一時之得,但是多數人到頭來仍是一場空。

英國政府在一九九二年英鎊匯率之役,輸得一敗塗地,不過這反而將英國造就成全球金融中心。無他,懂得亡羊補牢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66

多校劃片:治標不治本的退燒藥?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638

(CFP/圖)

教育部在獨家回應南方周末記者時表示,鼓勵各地推進多校劃片是階段性舉措,未來3-5年是核心實施和過渡期,到2020年,隨著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各學校間辦學水平將大體相當,多校劃片將過渡到單校劃片。

“從本質上講,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沒有變,再多的政策,再多的拳頭,都有新的做法去應對。”

受營業稅契稅下調等多種因素影響,一線城市房價正在爬向又一個巔峰。跟全國樓市行情同樣牽動人心的學區房,卻似乎正遭遇“冰火兩重天”。

剛剛公布的多校劃片政策,給不斷高企的學區房潑了一盆冷水。

教育部新近發布的《關於做好2016年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地方采取多校劃片,通過隨機派位方式分配熱點學校招生名額。用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的話說,此舉是為了給學區房降溫,讓教育資源更趨均衡。此言一出,有些人樂了,有些人發愁了。

“那還有什麽搞頭?”初為人母的85後媽媽周蘇為了能讓孩子入讀廣州市白雲區省一級學校廣園小學,在孩子出生前買了一套近20年樓齡的學區房。面對突如其來的多校劃片政策,周蘇突然慌了,“我的學區房是不是白買了?”而新婚人士李萌似有一絲竊喜,“這是不是意味著我以後不用為了孩子的學位發愁?”

教育部在獨家回應南方周末記者時表示,鼓勵各地推進多校劃片是階段性舉措,未來3-5年是核心實施和過渡期,到2020年,隨著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各學校間辦學水平將大體相當,多校劃片將過渡到單校劃片。

“好比現在滿天飛的鳥,如果一下子用一個籠子收有點難,但用多個籠子收,簡單一點。”中國教育科研院研究員儲朝暉形象比喻,“單校劃片是落實就近入學的最終原則,推行多校劃片主要是讓這個過程有個緩沖。”

高燒不退的學區房

在北京,西單附近的文昌胡同一間面積僅有10平方米的民宅因對口北京一所最好小學,2014年售價高達340萬元,單價34萬元/平方米,震驚全國。

在上海,2015上半年學區房遭瘋搶,個別飆升至9萬元/平方米,同一套房瞬漲百萬元不是個例。

在廣州,2014年12月,越秀區老東山的新河浦路一套9平方米的單間報價達90萬元,原因是帶名牌小學學位,一舉成為廣州“史上最貴”學區房。

為了讓子女入讀好學校,家長們可謂各顯神通。

以4萬元/平方米買入,到2016年1月全國放開二孩政策,不到兩年時間,羅莉購買的廣州市天河區僑林苑面積為50平方米的學區房每平方米漲幅超過了1萬元。

羅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5年下半年同一個小區的鄰居購買價格比她的貴了5000元/平方米,而到了2016年1月,另一個鄰居簽合同時已漲到了5萬元/平方米。

“其實當初購買這套房子就是為了小孩讀書,不是為了投資。”羅莉的小孩現在已經順利入讀華陽小學,但她擔心多校劃片實施後,無法入讀對口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州市第四十七中學。

為了好學位,有家長與羅莉一樣,買一套不入住的小面積學區房,也有像在廣州番禺工作的王蘭這樣,賣了自住的精裝房子,買一套帶學位的新房。

2015年6月,附送所有進口家電、家具,王蘭賣掉了番禺區亞運村豪華裝修的房子,這套婚房遠離市區,環境清凈,結婚時兩口子並沒有“學區房”的意識。

“等生小孩了才知道學位這麽重要。”2015年的一整年,王蘭一家老小邊租房邊找房,2015年年底終於在番禺市橋的正太廣場買到一套學區房,周邊共有四所小學,其中有兩所省一級學校,分別是南陽里小學和市橋中心小學。

王蘭說:“按銷售說的我們新盤是去南陽里小學,而路途最近的其實是中心小學。”研究了多校劃片政策,他們反而“不擔心”。

2016年1月22-27日,南方周末聯合騰訊大粵網問卷調研平臺,就教育部試點多校劃片政策發起問卷調查,據調查顯示,50.31%的網友認為這是“好政策,雙手贊成”;19.01%認為“這是個長期工程,短期內不會實現”,而27%的網友則認為這是一個“拍腦袋決策”。

對待新政,羅莉代表了大部分家長的心聲:“從社會公平、和諧的角度考慮,這個政策很有必要,但前提是教育資源均衡,不然我們還是會‘削尖腦袋’讓孩子進好學校的。”

“退燒藥”開了兩年

面對“高燒不退”的學區房,教育部兩次在公開場合提到要落實“多校劃片”。

2015年3月31日,教育部召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調研座談會,副部長劉利民在座談會上說,要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擇校沖動強烈的城區,推行多校劃片,將熱點小學、初中納入其中,緩解“學區房”問題。

八個月後,在教育部召開的教育規劃綱要實施5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基礎一司司長王定華表示,教育部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通過此舉為學區房降溫,同時將加大查處力度,及時曝光擇校現象,把就近入學落到實處。

有業內人士為此指出,“一年之內教育部兩次提及多校劃片問題,可見學區房問題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

其實多校劃片並不算新鮮事,早在2014年就有了這一劑“藥方”。當年,教育部頒布《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學升入初中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多校劃片”。

據教育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函稱,2015年印發的《關於做好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再次予以強調,2016年還將進一步強調。之所以提出並強化這一政策,“是因為在免試就近入學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後,熱點學校資源的合理分配成為了深化改革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眾關註的焦點”。

教育部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2014年19個副省級以上城市公辦中小學“幼升小”和“小升初”就近入學率分別達到97.9%和95.4%,基本實現總體目標。但隨之而來的“家長對極個別熱點學校擇校沖動仍然強烈,並由此產生以房擇校的‘學區房’等問題”。

2015年,教育部要求北京、天津、上海等19個重點大城市100%公辦小學、90%公辦初中要實現劃片入學。有意思的是,南方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這19個城市對如何推行此政策,意見不一。

因為已經確定了集團化、學區化辦學的方案,上海明確表示不會采取多校劃片,而是在教育部總體精神上,跨前一步,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杭州市教育局初中初等教育處處長蔣鋒明確表態,“杭州實行單校劃片方式已經二三十年了,老百姓普遍接受了這種方式,所以不會發生變化。”

重慶、長春、武漢、廣州等地的部分區已經逐步開展“多校劃片”工作。而長沙、青島等城市表示多年推行的招生政策與“多校劃片”政策基本一致,目前暫不會有大的變動。除上述城市之外,大部分試點城市暫無時間表。

儲朝暉認為,各地市表現不一“很正常”,因為落實政策要因地制宜,沒有必要整齊劃一。

“多校劃片”能給學區房降溫?

東風東路片區、華陽小學片區是廣州炙手可熱的兩個學區房高地。2016年1月25日,南方周末記者走訪發現,周邊的房地產中介對多校劃片政策並不擔憂。

“今年買比明年買劃算,年前買比年後買劃算。”在天河區華陽小學片區,南方周末記者以買家身份走訪中介,裕德豐地產一位李姓經理以他的從業經驗推斷,由於周邊配套設施完善、名校環繞,他認為“多校劃片”執行後有可能帶動甚至推高這一片區的房價。

上述調查問卷中,近四成受訪者認為“不能”給學區房降溫。

不過,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合會會長吳穎民認為多校劃片政策不僅能為學區房降溫,更是“落實就近入學政策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舉措”。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學區房熱度過高是因為學校之間的差距過大,教育資源不均衡帶來了房地產畸形發展,“是房地產開發商利用售樓的伎倆”。多校劃片後,片區學校之間能資源共享,取長補短,教師校際間的有序流動,能有效促進校區內的均衡。其次,生源的分布也會相對均衡起來。

廣東省政協委員鄧靜紅則表示,如果具體實施細則出臺,短期內會對學區房價位造成影響,但學區房不僅受到義務教育階段影響,還跟周邊配套服務、公共交通、社區人口扶持等公共服務資源有關。“從本質上講,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沒有變,再多的政策,再多的拳頭,都有新的做法去應對。”

對比吳穎民的樂觀、鄧靜紅的觀望,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張大偉認為多校劃片沒有解決學區房過熱的根本問題——教育資源均衡和公平,優質學校、師資分配不均,“家長們都被堵在爭奪教育資源的路上”。其次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各個地區教育資源分配情況各異,很難統一滿足三公里以內“就近入學”的基本原則,“這個政策難以落地”。

面對新政,廣東省一級學校華陽小學校長周潔建議家長們應該多了解各個區域的情況,不要盲目追求名校,也有學校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名校,但是辦學很有特色,“優不優質要看適不適合孩子,除了學校的教育以外,也包括孩子成長的環境”。 治本之策: 教育均衡

問卷調查中關於實施多校劃片後網友最擔心的問題結果顯示,“如何保證公平”是網友的主要顧慮,占比達65%,而認為“執行力度有限”的網友有27%左右,有8%的網友擔心“學位房白買了”。

“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不解決,未來必然會導致權力尋租。”對於網友的擔憂,張大偉認為反映的仍然是教育資源均衡問題。

“到時候,市民從以前買一所房子,到以後要多租一兩套房子,足以說明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無法滿足。”鄧靜紅強調,要實施多校劃片,研究怎麽落地是關鍵。她認為新政是從行政手段進行調控,如果不解決教育均衡化的問題,(即使)片越劃越大,看起來會給學位房降溫,但實際上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吳穎民建議教育部門要盡可能按照就近原則來劃片,其次是要有不同層次的學校搭配,不要好的劃一片,差的劃一片了,但是長期來說還是學校資源均衡發展,“關鍵是學校不要參差不齊。”

面對專家們的呼籲,教育部給予回應:“有關專家建議符合我們當前正在大力推行的政策和措施。”教育部表示,實現教育公平,“多校劃片”只是治標之策,深入推進均衡發展才是治本之策。

對此,教育部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將從三方面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第一,將加快改造薄弱學校,整體提升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辦好每一所學校,為就近入學工作夯實良好基礎;第二,實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推進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模式,確保將不低於50%的優質高中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並完善其操作辦法;第三,試行學區化辦學,因地制宜,按照地理位置相對就近、辦學水平大致均衡的原則,將初中和小學結合成片進行統籌管理。

解決教育均衡難不難?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多校劃片可以提高對口入學率和就近入學率,但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其原因是校區與校區之間存在很大的辦學質量差異,一旦實施,將“從擇校變成擇學區”。

“現在(處理)擇校(現象)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間的關系是顛倒的”,熊丙奇甚至認為,多校劃片這劑藥方“開反了”,應該是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然後再來引導大家的擇校行為。“面對學校不均衡的現狀,在學區劃片公布後再要求大家必須就近入學,這實際上是堵住下遊,沒有解決上遊問題。”

“2006年(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被正式提出,這十年間進展緩慢。”熊丙奇認為解決教育均衡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教育均衡化首先是要明確政府職能部門治理思路,而不是治理老百姓的擇校行為和學校跨區招生。”

儲朝暉同樣認為,全國整體還沒有實現真正的教育均衡,“學校之間、區域之間、學生個體上的差異都還很大”。

他說,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應該擴大覆蓋面,對東、西部地區以及中部地區要整體考慮,農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應有公平接受教育的權利,落腳點同樣是教育投入。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做好當地學校的經費投入、教師分配等系統配備工作。”

而民眾對更多優質教育需求,鄧靜紅認為應該通過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來滿足。以美國為例,學校分公辦、特許學校、私立學校三類,公辦學位滿足基本需求,私立學校則是提供更多的高端選擇。

“我覺得真的到了對民辦教育重新定義的時候了。”鄧靜紅認為過去20年的民辦教育的發展中,“更多的是公辦辦不了私立來支撐,實際上不能這麽定位民辦教育。民辦教育不應該是對公辦學校的補充,應該是教育事業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蔡婷燕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