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钢铁沙皇”沈文荣:民营钢铁野蛮成长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fmgs/200905/t2340809.htm


持有沙钢集团29.8%股权的沈文荣,以200亿元的财富成为7年来首次问鼎中国首富宝座的传统制造业富人。在民企生存环境并不理想的钢铁行业,沙 钢集团能迅速成长为全国第三大钢铁企业,一方面得益于“钢铁沙皇”沈文荣以强悍个性带领沙钢超常规成长,另一方面来自沙钢持续的并购。不过,由于一直未能 上市,沙钢只能采用现金并购的方式,这为其带来了较行内国企更高的负债率。目前看,沙钢有意将旗下资产借ST张铜上市,但由于资产规模庞大,谋求IPO仍 将是其终极目标。

  2008年,随着金融、地产、科技等板块估值泡沫的破裂,一大批曾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财富新贵因身家大幅缩水以致在“500富人榜”上的名次 下滑甚至名落孙山,而传统行业尤其是尚未上市的企业,因本身估值偏低,所受影响较小,其控制人的财富缩水较少甚至仍然升值,名次得到提升。持有沙钢集团 29.8%股权的沈文荣即是如此,他以200亿元的财富问鼎今年的“500富人榜”首富。
不过,成为首富,沈文荣有足够的底气。25年间,沈 文荣领导下的沙钢,由默默无闻的地方轧钢小厂从苏南数以千计的同类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可以与宝钢、鞍钢一较高低的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数据显 示,2008年沙钢完成炼铁1877万吨、炼钢2330万吨、轧材2057万吨;粗钢产量在全球钢铁企业中名列第10位;实现销售收入1452亿元、利税 148亿元。
事实上,民营钢铁企业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不理想。钢铁行业作为并非完全竞争的市场,始终存在国资与民间资本的博弈,而国家 对国有钢铁企业政策上的倾斜,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营钢铁企业的成长空间。有研究认为,铁本事件以前,国资钢铁与民营钢铁大有平分秋色之势,而在此之 后,民营钢铁被迫沉寂了数年之久,国资钢铁则借助行业上升的景气周期以及顺畅的融资渠道纷纷通过并购方式扩大产能。那么,在此背景下生存的沙钢,何以发展 壮大?


  “钢铁沙皇”为沙钢沉淀强悍基因
  被业界称为“钢铁沙皇”的沈文荣,1968年中专毕业后成为沙 钢前身—江苏省沙洲县锦丰扎花剥绒厂的一名钳工,其后不断升迁,1983年在钢铁厂正式与母厂扎花厂分开的当口,出任钢铁厂副厂长,次年7月扶正。从此, 沈文荣与钢铁结下不解之缘,即便后来官至张家港市政协主席和市委副书记,沈文荣也将仕途上的发展称为副业,并将办公室一直设在沙钢。其后的25年间,沈文 荣强悍的个性不断融入沙钢,并沉淀成沙钢强悍的基因。
盘点沙钢的发展史,完全可以用野蛮成长来形容,而这背后所折射的正是沈文荣及沙钢的强悍 基因。1984年,甫一上台的沈文荣就作出一个重大决定:收缩产品线,将当时大企业不屑一顾而小企业又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作为主导产品。到1988年,沙 钢已经建成4条窗框钢专业化生产线,窗框钢产品达到13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一度成为该细分市场的价格制定者。1988年底,当沙钢积累了1 亿多元资金时,沈文荣把家底都砸进去,从英国购买了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生产螺纹钢。沈文荣破釜沉舟地说:“就是设备买 来了运行不了,也要放在那里办成个展览馆,我自己在门口卖票,5分钱一张,让同行都来学习沈文荣的教训。”沈文荣和沙钢是幸运的,这一项目1992年投产 后不久,适逢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潮,3亿元投资不到3年就全部收回。2002年,沙钢又以2.2亿元从欧洲最大的钢铁公司蒂森克 虏伯(Thyssen Krupp)手中买下其子公司霍施钢厂,将这座世界上最壮观的工厂整体搬到中国,更是沙钢的壮举,而沙钢的产能也因此跃升到1000万吨。这一交易成为沙 钢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分水岭。
不过,沙钢的野蛮成长也不无风险。2004年3月,铁本新厂因非法占地等原因被国务院查处,成为当时宏观调控的标 志性事件。资料显示,占地近万亩的铁本新厂,计划产能为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至查处时投资已达40亿元。鲜为人知的是,铁本陨落时,作 为另一颗民营钢铁新星的沙钢也一度处于濒危的境地。当时,沙钢正全力推进从海外整体搬迁而来的霍施钢厂的改造项目,这一项目占地上千亩、前后投入多达 150亿元,以图建成650万吨的热卷板生产线。但直至2003年底,该项目仅取得了原国务院经贸委的批准,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2004年初,国 家发改委欲开展新一轮宏观调控时曾赴沙钢考察,但幸运的是,沙钢报批手续较铁本齐备,且经济实力远在铁本之上,加之沙钢项目建设速度惊人,在2004年3 月时已基本建成,最终躲过一劫。
杜双华控制的日照钢铁最终难免被国企整编的命运,则昭示着民营钢铁企业的另一种风险。2003年创办的日照钢 铁,依托滨临全国最大的铁矿石码头山东日照港的优势迅速成长,2007年产能已达到775万吨。然而,杜双华一己之力难挡山东省政府整合本地钢铁产业的决 心,2008年11月,日照钢铁与国有的山东钢铁集团签订了重组意向书。2007年,也传出过宝钢洽购沙钢的消息,沈文荣当时接受记者采访称,受融资瓶颈 制约的沙钢和宝钢、武钢、鞍钢都探讨过合作,但至今沙钢仍顽强保持了独立。
强悍基因的另一面,是沙钢员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野蛮人”的管理方 法。在同行看来,沈文荣拥有“像铁一样的强悍性格”,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而且并不以为累,以摆弄钢铁为最大兴趣。每天早上6点40分,只要不出差, 沈文荣都会坚持在工厂门口迎候员工,当面给相关人员布置工作。这种“工作狂”的热情,也感染了他手下的上万名员工。据报道,沙钢弥漫着紧张的生产氛围,工 人三班倒作业,行政人员早上7点上班,下午5点半下班,而且周末不休息。在沈文荣之外,沙钢还有19位副总,这个庞大的高层管理团队每天下午4点半都要准 时开会,一开就是3个小时。除了沈文荣,所有的高管都是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按照沙钢的说法,这样既节约了办公成本,工作效率又高,有事情可以迅速作 出沟通和决策。
正是沈文荣及沙钢这种难以言明的强悍基因,促成了沙钢野蛮的成长,也为其后来的一系列的收购活动提供了内在驱动力,造就了业界惊叹的“沙钢速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1

沈文榮改組沙鋼 接班人隱現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5/763997.html

手將沙鋼集團帶上國內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位置、並進入世界500強的沙鋼集團掌門人沈文榮,正在逐漸將其在沙鋼的權力下放,這似乎意味著,已經年屆65歲的他,開始為選擇自己的接班人佈局。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日從沙鋼多位人士處獨家獲悉,長期由沈文榮兼任的沙鋼集團總裁一職,最近正式由原沙鋼集團副總龔盛擔任,而沈文榮目前只擔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在總裁更替的同時,沙鋼集團的董事局領導班子也進行了改組,其中沈文榮的兒子沈彬進入了沙鋼董事局的「7人組」,成為沙鋼集團董事局常務執行董事之一。

沙鋼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指出,此次管理層的變更,很可能是沈文榮在為其退休後的接班人選進行的先期鋪墊,而剛剛升任總裁、將對沙鋼集團旗下八大成員企業進行具體管理的龔盛,及首次進入作為沙鋼最高決策機關的集團董事局的沈彬,則可以說成為最接近接班人的候選人。

接班人懸疑

據記者瞭解,剛剛升任沙鋼集團總裁的龔盛,年齡在50歲左右,退伍後就在沙鋼工作,從基層一直做到如今的位置,可以稱得上是沙鋼的「老臣」。

沙鋼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介紹,由於龔盛是軍隊出身,身上有一股軍人的氣質,做事情比較有氣度。而記者曾經對龔盛進行過一次專訪,也發現其說話實在,做事乾脆。

而30歲上下的沈彬是沈文榮的大兒子,國外研究生學習回國後也是從沙鋼的基層做起,在進入沙鋼集團董事局之前就已經擔任了沙鋼集團旗下最主要的本部沙鋼有限公司的總會計師。

「看上去比較沉穩,辦事很果斷,文章寫得不錯,注重現場調查研究」,是沙鋼人士給予沈彬的評價。

到底誰將是沙鋼未來的接班人?沙鋼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也許沈文榮還在進一步考察中:「沈總曾經說過,沙鋼不是家族企業,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誰有能力把企業打造成百年老廠,誰更有群眾基礎誰就上。在此之前,沈總也一直注意發揮團隊的力量。」

在最近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沈文榮也指出,無論是何種所有制企業,都要聘任最優秀的人,現在的領導班子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好的決策機制。「包括我及 其他高管的子女,歡迎他們來參加公司的建設和發展,但是敞開大門也是要按照公司的要求與標準的,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進來或不能進來,也不是進來以後肯定就 能接我的班。董事長和總經理不是輕鬆的崗位,如果他沒有這個能力統領這個公司,接了這個班是一種罪過,一種責罰。」

去年年初,記者採訪沈文榮時曾問他「打算什麼時候退休」,沈文榮想了想說:「五年吧。退休以後,最想做的還是研究鋼鐵。」

新一輪股份制改造

而在改組沙鋼管理層的同時,沙鋼的內部管理架構和股權結構,也在悄然發生著巨大的調整。

「公司已經開始了新一輪的股份制改造,此前有限責任公司內部的員工持股會已經解散,持股員工可以選擇將持股套現,沙鋼全額認購,也可以選擇轉存到一些補償貿易或者成立不久的基金會。」沙鋼一位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

據記者瞭解,員工和管理層持股,一直是沙鋼的一大特色,在建設初期就曾經進行職工集資,此後也每年給股東進行分紅。此前,單單沙鋼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持股會,股東就有3000多人。

而沈文榮儘管不是沙鋼的最初創始人,但卻是沙鋼改制和改革的重要推動者。2001年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整體轉制時,法定代表人就已經是沈文榮。

當年,改制後的沙鋼集體股本3.3 億元,佔25%,職工股本9.9億元,佔75%。職工股權設置比例為:自然人52%,職工持股會23%。這也為之後沙鋼分散的股權結構奠定了基礎。

記者從去年沙鋼收購*ST張銅(002075.SZ)時公佈的收購報告書中獲悉,在沙鋼集團的股權結構中,沈文榮以29.80%的持股比例位居沙鋼 第一大股東,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工會則以18.63%的股權位居第二位,而除了第三大股東張家港保稅區潤源不鏽鋼貿易有限公司外,其餘近40個股東均是 由公司管理層組成的自然人持股。

這樣的股權結構,一度成為沙鋼上市的攔路虎,也使沙鋼之前的發展更多地主要靠內增式延伸而基本沒有資本運作。

上個月,沙鋼就通過旗下企業重組*ST張銅,邁出了資本運作實質性的第一步。4月8日,停牌近一年的*ST張銅被深交所核准恢復上市,這也意味著,已經成為*ST張銅最大股東的沙鋼集團,也將實現部分資產的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41

專訪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鋼鐵業「冬天」裡的對話 Vs 王健林:萬達廣場面臨三大問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8lq.html

專訪沙鋼董事局主席沈文榮:鋼鐵業「冬天」裡的對話
作者 陳志龍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 : 2012-09-28 00:56
字號 :



將本文分享至: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
专访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钢铁业鈥湺焘澙锏亩曰 <wbr>Vs <wbr>王健林:万达广场面临三大问题說鋼鐵業入冬並不為過,眼下,鋼鐵行業正經歷著量價齊跌的低迷。從企業到市場再到調控,餐桌上的沈文榮打開了話匣子,他眼中的一噸鋼已經賺不到一盤青椒小炒肉的錢。


感謝你在冬天來看我。」寒暄、握手,沈文榮喝了口白開水。

近日,在沙鋼位於江蘇張家港的總部,這位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以工作午餐的形式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原先約定上午11點的會面被推遲到12點,地點也移至沙鋼賓館的一間小餐廳。作為擁有總資產1500多億元的全國最大民營鋼企,坐落在沙鋼廠區內的沙鋼賓館只是幢其貌不揚的老樓。

「老闆太忙了,身體也不是很好,前些時候痛風發作,見客人都是坐在輪椅上。」一位秘書一邊調試手中的錄音設備,一邊不停地回望門口,「最近整個行業十分困難,每天都大會小會套著開,夜裡有時開到12點,今天一上午都在開會。」

一噸鋼「不及」一盤菜

說鋼鐵業入冬並不為過,眼下,鋼鐵行業正經歷著量價齊跌的低迷。從企業到市場再到調控,餐桌上的沈文榮打開了話匣子,他眼中的一噸鋼已經賺不到一盤青椒小炒肉的錢。

服務員推開門,沈文榮依舊是洪鐘般的嗓門,疲勞卻掩飾不住地寫在臉上。桌上已經擺著幾道家常菜。

話題自然是從鋼材價格談起,沈文榮說自己「煉了快40年的鋼鐵」,二十年前,一噸普通鋼的利潤在2000元以上,十年前,還有1000多元,「現在一般特種鋼鐵100元都不到,一噸普通鋼連這盤小炒肉的利潤都沒有,保本都不容易,不少鋼鐵企業一虧就是幾十億。」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鋼材價格已經連續數月下滑,1~7月,鋼鐵行業實現利潤793億元,同比下降48.3%。其中,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242億元,下降73.2%。

以20mm中厚板為例,8月份平均價格為3629元/噸,同比下降26.6%。也就是說,一公斤的價格僅為3.6元,不及一些普通水果和蔬菜的價格。

作為行業龍頭的寶鋼,已經連續下調主要品種訂貨價格,而寶鋼股份(600019.SH)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為27.18億元,同比降幅59.79%。鞍鋼股份(000898.SZ)的半年報則顯示,其利潤總額為-27.79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33億元的跌幅令人咋舌。

從環渤海灣的曹妃甸、江浙沿海再到廣東湛江,大型鋼鐵企業密佈。而在許多小縣城,在城鎮化和工業化浪潮中,多年來小鋼鐵項目越清越多。

沈文榮說,鋼鐵行業過去十幾年來一直在調控,但也陷入博弈加劇的怪圈,比如近幾年集中度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因為小鋼廠的數量仍在增多。伴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投資、出口和「鐵公基」的拉動下,鋼鐵業再現沸騰,大鋼廠頻頻漲價,小鋼廠甚至一天一個價,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囤貨增加庫存成為獲利的法寶。

市場亢奮持續到了今年初,發改委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10.34億元,鋼鐵主業平均銷售利潤率-0.12%,鋼鐵行業已由微利運行進入虧損狀態。

誰來接盤庫存

沈文榮說,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煉鋼,沙鋼的年產量從當初的3000噸增加到現在的3000萬噸,同期國內的鋼鐵產能從兩三千萬噸猛增到七八億噸。今年出現價格跳水,是行業長期積累的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到了集中爆發的臨界點。

鋼鐵行業因投資和產能巨大,對地方經濟規模的「加分權重大」。經濟週期向上時,想「大上鋼鐵」的城市不在少數。

「4億噸的需求對應7億~8億噸的產能。在全球經濟向好時,能依靠低成本優勢和外部市場來消化過剩產能,靠退稅維持贏利。而今年出口大幅收窄,國內需求在減少,不像前幾年有那麼多的高鐵、高速公路和基礎建設項目。」沈文榮說,經濟下行壓力和全行業超高投資率形成的產能過剩相互強化,行業困局一時難以改觀。

他稱,過去每輪調整三五個月就會復甦,2008年也就四個月時間就走出來了,但這一輪鋼鐵行業的下滑已剎不住車。談到最近受萬億基建項目(9月以來,包括18個城市25個軌道交通、城際鐵路項目的建設規劃或可行性研究報告等一系列基礎項目獲批,據初步估算,此次涉及的基建項目總投資額達上萬億元)刺激的一些行業回暖,沈文榮分析,「這也只是短期解決少量的去庫存化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全行業的虧損和困境,全行業看不到好轉的跡象,最多只是給想出局者割肉離場的機會,因為產能太大,庫存太多了。」

值得關注的是,房地產和製造業特別是家電行業的增速回落,都直接影響鋼鐵需求。行業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國內26個主要鋼材市場五大鋼材品種(螺紋鋼、線材、熱軋板卷、冷軋板卷和中厚板)社會庫存量為1456.4萬噸。

「大家都看不到底,鐵礦石價格恐慌性下跌,又倒逼鋼材價格跳水。價格下降通道中如果囤貨,如同伸手接這把『奪命飛刀』,大量的經營者都在斬倉離場,6月底線材市場價4000元一噸的時候,你要『揮刀自宮』喊3700元,不然根本出不了手。」一位鋼材貿易商如是說。

 

調控難度

採訪沈文榮前,記者與一家船企董事長談及行業現狀,回顧了2007年最高峰值達12000多點的某項海運指數,現在已經跌到600多點,他說:「我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這個高點了。」

當記者把這段感嘆轉述給沈文榮時,他沉吟半晌,說:「我雖然不像他那麼悲觀,但全行業三十年積累的問題集中爆發,想讓它短時間消化解決不可能,這輪調整沒有三五年沒法過得去。」

他說,鋼材價格跌破3000元/噸不是沒有可能。歷史數據顯示,在2008年上半年的那一輪下跌中,螺紋鋼的價格就曾從4600元/噸跌至2800元/噸。

沈文榮浸淫鋼鐵行業數十年,經歷多輪經濟週期的考驗,對調控和緊縮背後的體制困境有切膚之痛的體會。

「這幾年資本形成快,想賺快錢的人多,投資過度、產能過剩,鋼鐵、造船、光伏概莫能外,一哄而上,最後只有靠價格來『拼刺刀』,都以為黎明前的黑暗很短暫,自己都能僥倖活到最後。但如果一次真正長週期的調整開始,那就要出大事。」沈文榮說,中國現在已是世界第一大產鋼國,但中低端和粗鋼比重較大,現在的產能有一半是過去6年間上馬的。

「過剩產能你又不能把它炸掉,只要有一點利潤,就要開足馬力生產。」他說,「這導致了市場低迷時,初級產品的產能繼續向上攀升,而價格向下滑翔的痛苦。不從根本上改變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無論是傳統的鋼鐵,還是所謂的戰略新興產業,這種波動、損失甚至崩潰就難以避免。」

作為民營鋼鐵企業的領軍者,沙鋼在2012年中國企業500強中名列第44位,但令沈文榮感嘆的是,一些領域的企業文化短板在經濟困難的時候尤為凸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的企業不是像日韓企業那樣,迅速抱團形成緊密一致的對外機制,如幾大巨頭坐下來,協商通過限產來穩定價格。」

「我們是各自為陣,關起門來『拼刺刀』,往往給人家來撿皮夾子。」他說,沒有一致對外的機制,從鐵礦石談判就能看到,大難當頭各自飛,談判時被人家各個擊破。

「過去我們都習慣所謂的波浪式前進,但這一輪的波峰就像6000點的股市,已離我們遠去,在波谷中嗆水的時間會很漫長,嗆的苦水都是自己釀的,只能自己咽。」沈文榮說,「鋼鐵也好,光伏也罷,這一輪調整付出的代價十分高昂,根子還在於政府和企業沒有釐清自己的邊界。特別是在盲目發展市場失靈時,政府不能放任不管。」

事實上,政府近年來也一直在加強行業調控,本月,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將促進國內市場對太陽能產品的需求,並制定政策調整產能過剩的行業。




達廣場目前面臨三大問題。說這話的不是別人,而是萬達的掌門人王健林。

客流增長下降、顧客消費意願下降以及商家減少開店計劃,這正困擾著密集開業的萬達廣場。

昨日,出席萬達商業年會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演講中說,今年以來,萬達廣場發現了三個問題,首先是客流增長在下降。王健林坦言,在今年消費形勢更為嚴峻的情況下,萬達廣場今年全國平均的增長速度,由之前兩位數掉到了個位數。

其次是單個顧客的消費量在下降。王健林說,算上超市、百貨、服裝、餐飲、娛樂等,若去年萬達廣場單個顧客消費額是100元,今年大概就是90多元的水平,再算上3%到4%的通脹因素,下降非常明顯。他由此判斷,顧客消費意願甚至消費能力均在下降。

到今年年底,萬達廣場約達70個,僅在建的就有近50個,分佈在全國近30個城市。如此快速擴張的同時,萬達的招商速度卻飽受質疑。

「今年商家開店計劃有較多調整,甚至可以說較大幅度的下降。」王健林說,特別是跨國連鎖企業,2011年以前,給多少店開多少店,甚至幾家連鎖企業搶一個店,可今年很多連鎖企業大幅度調整自己的計劃,這種現象不是一家兩家。

萬達2012年上半年工作會議上的數字顯示,集團上半年收入562.1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48.4%,同比去年下滑了9%。這也是萬達集團收入歷史上首次同比減少。

而作為萬達集團旗下最核心的萬達商業地產公司,今年上半年收入為494.6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50.1%,同比減少了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